冷翠烛(30)

楼主 (文学城)

*

国史之狱

太武帝在平定北方的过程中十分倚重崔浩。当时崔浩见太武皇帝可以直入其卧室,而太武帝也经常不打招呼就到崔浩家中向他讨教。有时就和崔浩吃着家常便饭,一边吃一边谈。太武帝曾对崔浩说,希望崔浩凡有所思直言相告。他说:我有时脾气不好,也许不能采纳你的建议。但过后静思总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后来,太武帝又让崔浩修订国史,叮嘱他一定要据实记录,实事求是。于是,崔浩就按照太武帝的嘱托,秉笔直书,详尽真实的记录了拓跋氏的历史,无所避讳。

但是,国史修完后,一起参与的闵湛、郗标为讨好崔浩,竟然想出了一个形象工程的馊主意,建议把《国书》和崔浩注释的《五经》刻在石碑上,立于天坛旁的大路边上,以流传百世而不朽。当时一同参与修订的北魏著名大臣高允立刻敏锐的感觉到此事政治上的危险,他预言:“闵湛所营,分寸之间,恐为崔门万事之祸。吾徒无类矣。”

拍马屁的人,往往都不顾马的死活。可惜,一向以预言著称,料事如神的崔浩,这一次却偏偏没有看清自己的命运。

碑林耗费了白银三百万两,建成之后果然激怒了鲜卑贵族。“北人咸悉愤毒,相与构浩于帝”。最后,太武帝站到了鲜卑贵族的一边,放弃了崔浩。崔浩后被囚禁木笼, “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于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 而且受尽北族的侮辱,“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太平真君十一年被夷族。

当年太原郭逸的妻子王氏看好了年轻的崔浩,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现在,因为这个女婿,不仅把另一个女儿的命又赔了进去,而且她和太原的郭氏也受到灭门之祸。同时受累的还有范阳卢氏、河东柳氏。

看来这个王夫人找了郭逸就是要为了这个神秘的崔浩而去和郭逸交配生下三个女儿。但是,郭逸找到这个老婆却被涉入了一个可怕的命运的漩涡。

 

*

 

了不起的高允

知道高允的人可能很少。但这个人很了不起。

和崔浩相反,高允是大器早成。清河崔玄伯初次见到高允就大为奇异,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这也类似“我老啦”。崔玄伯就是崔浩的父亲,北魏开国功臣,而且书法非常有名,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下来。崔玄伯有些和清河崔氏不同,他当年曾号称“冀州神童”。高允非常博学,工于文,还精算术。不过,这些在历史上都算不了什么。

高允曾做过太子拓跋晃的老师,和太子结下深厚友情。有些人因为做皇子教师而丧命,但高的这一偶然经历却救了他的性命。

太平真君十一年的一天,高允正在中书省值班,东宫侍郎吴延君突然过来相告,太子拓跋晃让他今夜不要回家就在宫内留宿。高允问出什么事情了,吴也不知道。于是,这一夜高允就在宫中度过了。第二天一大早,太子就召他。见面才告诉他,崔浩出事,他也大难临头了。高允预测的果然应验。原来太子是要单独带高允去见皇上,为他求情保他一条性命。去前他向高允交代,让高允到时候就照他告诉他的话回答以洗清自己的干系。

见到太武帝后,拓跋晃说:中书侍郎高允在臣宫中,与臣相处多年,臣很了解他,高允小心谨慎,虽与崔浩同事,但身份微贱,只听命于崔浩。臣请求宽恕他的性命。太武帝问高允:《国记》都是崔浩所写的吗?高允这时没有按太子教他的回答,而是据实说:《太祖记》,是邓渊所写。《先帝记》及《今记》,是他与崔浩同写。但崔浩政事太多,只是总裁修订而已。至于注疏,他写的多于崔浩。太武帝一听大怒说:你这比崔浩的罪行还严重,怎能给你生路!太子连忙说:天威严重,高允是小臣,一时迷乱失次。臣先前问他,他说都是崔浩写的。太武帝就又问高是否真如太子所说?高允仍然坚持说:为臣才薄,谬参著作,犯触天威,罪应灭族,今天已到临死,决不敢虚妄。太子因为臣为他讲书时间很长,哀怜为臣,为臣求命。如皇上不问臣子,臣便没有这番话。既问了,臣如实对答,不敢丝毫迷乱。  

太武帝听完高允这番话,对太子说:正直很难,临死不移,就更难了。于是免去高允之罪。

的确,从古至今,遇到这样的事,恐怕大家都要争先恐后把责任推到倒霉的人头上,以求自免。那时如果高允说都是按崔浩的指示写的,既没有人会怀疑,崔浩也不会知道,就是知道了也有口难辩,只能干生气。

而高允更让人敬佩的是,在要处罚崔浩时,太武帝让他拟诏书,自崔浩以下、僮仆吏卒以上一百二十八人全部夷灭五族。然而,高允竟然表示怀疑而不拟诏。太武帝频频催办,高允请求面见皇上。见到太武帝后,高允说:“崔浩所犯,如还有别的罪,臣不清楚。如只是这一项罪行,还不至于被杀。”太武帝震怒,下令武士绑了他。结果,太子又忙替高允谢罪求情,才救了他。太武帝后来说:如果没有高允招惹我,就该有数千人死了。不过,崔浩最终还是被灭了五族,其余的人都仅以身死。

高允对太武帝很了解,知道太武帝喜欢说实话的人。当年辽东公翟黑子得到太武帝的宠信,后受贿事发。高允告诉他,他是皇上宠臣,据实交代,即自表忠诚,必然无事。但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人都说自首后罪不可测,不能实说。翟黑子由是与高允断交,而向太武帝说了假话,太武从此便疏远了翟黑子,最终翟黑子获罪被杀。但是,高允在国史之狱的这两次的表现,都是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即便有太子,他能活下来也是有几分幸运。尤其崔浩晚年依仗才谋和太武帝的宠幸,私心渐重,在朝廷上专权,和太子与高允有过矛盾。

因此,高允最后冒死不拟诏,就几乎是一种近似宗教的信仰的力量了。因为,他认为书写历史就要真实。并愿意用生命捍卫。这从他后来与太子的对话可以看出。那时,太子埋怨老师,说:“为人应当把握时机,不知见好就收,学识又有什么益处?在那种时候,我从旁点拨你,你何必那样说话,让皇上动怒。现在我每每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高允这时告诉自己的学生:

为臣只是一介平凡书生,本来无意为官,只是恰逢朝廷开明。但我也尸素官荣,妨贤已久。大凡史书,都是将来人的宝藏,通过史书,今人可以观往,后人可以知今。所以,史书一定要真实,详尽,而人君也会因此谨慎从事。崔浩世受恩遇,荣耀一时,后来却有失节操,私欲淹没了公正廉洁,失去了公理之心,这是崔浩的罪责。至于书写朝廷起居的事情,说国家得失的事实,这是史书笔法,没有什么罪责。为臣与崔浩同参一事,死生荣辱,义无独顾。能有今天,实在多亏殿下仁慈广大,违心苟免,但并不是为臣当初的本意。

高允的一番话,让人非常感动。但也很有技巧。此人异常聪明,虽刚正不阿,并不迂腐,也不是属于历史以好清名而败实事之腐儒可比。

 

*

真贵种也!

据历史记载,崔浩非常痴迷于种姓。他本人出生于名门大姓,他的母亲是西晋末年文学家卢谌的孙女,因此他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亲,而崔浩和他的弟弟的妻子,都是太原高门郭逸之女儿。

崔浩身为汉人,但在北魏受到重用。后来甚至在朝廷专权。这时,他便“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了。即要搞人种论了。北人入侵的语境中,这样做明显是非常危险的,简直是傻透了。当时卢玄劝他,但没有效果。因为,人种的观念在崔浩的心中根深蒂固,他看中的人才要有两个标准:第一要种好,大姓名门;第二要有学问,即要通过选士。

《魏书》记载,崔浩的弟弟把女儿嫁给了王慧龙。王氏为太原郡名门大族。这个家族也有一些遗传的特点,其中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鼻头宽大多肉,而且世代都有齇鼻。齇字非常复杂,音“渣”,本意为鼻头上的红色疱疹,而且是一片混乱,一塌糊涂的那种,所以此字才写法如此复杂。齇,通常被认为是酒渣鼻。但王氏所患似乎应该是家族性酒渣鼻样疹。其反复发炎,发展到后来都有鼻头肥大增生、组织结构混乱的病理表现。所以,王家被人称为“齇王”。王家人的鼻头通常都常年溃烂,无论寒暑,都是又湿又烂又红艳夺目。当崔浩第一次见到王慧龙时,当他看见了王慧龙的鼻子,就欣喜不能自禁的说道:太美啦!这的确是王家的男儿啊。纯种!贵种!真贵种也!

后来,崔浩还反复的在鲜卑贵族面前夸耀王慧龙长相俊美,尤其是炫耀那个贵种的标志,鼻子。这样一来,就让那些鲜卑贵族烦透了。因为鲜卑人没有这样的鼻子,他们常年生活在野外,迎着大草原的风雨,栉风沐雨,如果也长这样的鼻子,那么就受不了的。而且,汉人是被他们征服的民族,尤其这个王慧龙还是从南方归降来的。所以,他的这个烂鼻子就不会像可口可乐,耐克,金发碧眼,大乳房之类的标志物,随着美国大兵征服世界,而具有了美学上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比如,如果西方人都是齇鼻,那么今天齇鼻就会成为时尚,大家都要做美容进行齇鼻。但在南北朝,齇鼻那是一个失败的标志啊。所以,鲜卑贵族没人对于王慧龙的鼻子感兴趣。

可是崔浩还是老这样的夸奖王慧龙的鼻子。最后终于有一天,一个鲜卑贵族司徒长孙嵩受不了这个王慧龙的鼻子了,他愤怒了。于是就在太武帝面前大发牢骚,告了崔浩一状。他说崔浩炫耀王慧龙的鼻子,就是否定我们鲜卑族人的鼻子,那是就是在否定我们鲜卑人,其居心是叵测的,我看是有野心的。太武帝一听鼻子都气歪了。他就传来崔浩,愤怒训斥。崔浩当时吓得一下子就把帽子摘下来,捧在了手里。然而,聪明绝顶的崔浩却还是没有惊醒过来,从这一事件中看到危机。这就是所谓的迷,执迷不悟。他当时只是吓坏了,以至于出来后才发现自己怎么手中捧着一顶帽子。然后,一摸自己的脑袋,才意识到那是自己的帽子。可一路上也想不明白,刚才是怎么就把帽子摘了下来。

直到最后临死前,才恍然大悟。那是一个征兆,预示着他自己将要了自己的性命。他抱着的就是他的那颗脑袋,也是那个所执的不悟的迷。可惜他当时没有看出来。他一生都善于从细微隐秘的征兆中做出预测。于是,这时才明白,看出来的征兆都不是真正的征兆。所以,自己一生都是沉迷于一些假象之中啊。

 

*

老寿星

高允后来活到了九十八岁的高龄。这可能是历史上高官中最长寿的了。虽一生为官,但晚年高允家境清贫,生活简朴,每日专心工作,回来就批阅史书。文帝于是让乐部派一个乐队,每五天到高允那里去演奏,使他心情愉快。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桩奇事。高允是中国第一个享受五天工作日的人。文帝还赐高允蜀牛一头,四望蜀车一辆,素几杖各一,蜀刀一口。不久又命令朝廷负责膳食的职官,每逢初一、十五送去牛肉美酒,衣服绵绢,按月拨发。高允非常高兴,把东西都分送给了亲朋好友。

注意,我们说,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农耕民族,历代禁止宰杀耕牛。所以,中国人是不吃牛肉的。牛肉只是用于祭祀祖先。但是,鲜卑人是游牧民族,所以那时就无此禁忌。清人入关汉化,也禁止屠宰耕牛。而且,清朝的禁食牛肉最严厉的朝代。

在去世的前十余日,高允略感不适,但不愿卧床,出入行止,仍吟咏不止。文帝、太后听说就派御医李脩前往,高允说没有大病,但李脩回来报告,高允脉已有异象,恐不久于世。于是文帝、太后派使者送去御膳一百多种,和床帐、衣服、茵被、几杖罗列在庭中。朝中的官员也往来慰问。高允喜形于色,对人说:天恩因我太老,给了这么多赐品,可以用来待客了。上表表示感谢。数日之后,在一天夜间去世了。

然而,那时崔浩早已经死了。死后还得夷族。他又何罪之有呢?而那天早晨郭逸正在喝粥,忽然家里冲进官兵,将他家满门抄斩。但是他并没有被杀死。为什么呢?因为,他那时已经死了,成了放在祖寺里的牌匾了。然而,那天早晨一个叫郭洪之正男人在家里喝粥,忽然家里冲进官兵,将他家满门抄斩,他也被砍头了。他更是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只是因为他的爸爸是郭逸,而他是郭逸的儿子,而当年郭逸把女儿嫁给了崔浩。那天早晨还有一个叫郭祚男人正在家里喝粥,忽然家里冲进官兵,将他家满门抄斩,但他并没有被杀。因为那时他还很小,他在这次灭门中幸免遇难。之后,郭祚在逆境中潜心立志,刻苦攻读,并悉心研习崔浩书法,后被孝文帝拓跋宏赏识成为皇帝近臣。郭祚在孝文帝、宣武帝的汉化改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那一天还有很多女人被杀,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只是因为嫁给了自己的男人,而她们的男人甚至也不知道自己出生时就和一个叫崔浩的人有了某种联系,而到今天就要了他们和他们的家人的性命。

 

*

死因

然而,追朔这一连串因果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根源是王慧龙的祖传的鲜红湿烂的鼻子。

所以,祖父王愉的鼻子也是鲜红湿烂了。他在为州刺史时,他的鼻子应该也是鼻子也是鲜红湿烂。那时,后来成为刘宋皇帝的刘裕因怀才不遇,曾投靠王愉。但王愉看人不准,当时看不上刘裕,不仅没有起用,反而待之失礼。刘裕遂怀恨于心,另求他图。后来,刘裕暴发后,戮其全家,时王慧龙仅14岁。在这次灭门中,王家家奴僧彬冒死救下王慧龙,使之幸免于难。僧彬先是将慧龙藏匿建康暗处,待百余日风声渐去后,又向西渡江潜逃。

对于崔浩之死的根本原因,一种观点认为是华夷之辨的民族问题,一种认为是佛道之争的宗教问题。陈寅恪认为:“崔浩之死,或以为是华夷之辨的民族问题,或以为是佛道之争的宗教问题,其实不然,其主要原因应在社会阶级方面,即崔浩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终因国史之事罹祸。”

  “华夷之辨”与“分明姓族”之间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相同的东西。那就是古老的人种论的思想。而这种人种的思想的更本质更抽象的基础是“我们”的观念。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不停地区分着你与我,从而形成“我们”和“他们”。人对于依据人种、族、族群、民族的划分而产生的群体感,比家庭更为依赖。因此,民族、族群对于个人的束缚比家庭更牢固。早在固定的家庭出现之前,人类就一直要生活在种群里,通过种群得到一种集体的保护,这是人的最深层的安全感。而在蒙昧时期,族群正义是最高的正义。所以,各个民族都会有为族群而牺牲家庭及个人的传统。尤其在危机时刻,人类总是会自然的倾向于保护自己的人种和民族。而对与自己不同的种群,会有一种天然的警惕感,隔离感,和潜在的仇恨。而人种间的差异,又会变成爱和恨的根据。客观来说,人种间,在智力和体能上,都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是一个科学问题,有或没有都是客观的。而且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才能逐步得到正确的认识。但这是一个危险的科学,因为它很容易被人用来作为爱和恨的根据和选择的依据。科学是没有爱恨的。但人很难避免爱恨。

而南北朝的混乱以及民族间的混血,对于随后有唐一代的开阔兼容的气度,是有着深刻的影响意义的。

 

*

幸运儿

然而关于崔浩还有一笔糊涂账。就是,如果从民族与国家的角度来看,清河崔氏、崔浩这些人都是汉奸啊。当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野蛮残忍的杀戮汉人,而崔氏家族和一些其他的汉人却为他们效力,最后还帮助他们灭亡了中国。

这正是历史的悖论。即我们今天享受的文明和幸福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类野蛮的征服的基础上,是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失败者以他们的不幸为代价的。他们数量巨大,而且许多时候他们所受到的不幸的程度达到了极端悲惨的境地。但是,这一切都被忽略为代价。所以,今天我们的享乐都有不义的成分。以最近的事实为例,今天我们所享受的中国的高速发展和积累的惊人财富,就是以不公不义为代价的,有千千万万人为此承受不幸。

然而,我们不可能为了公平正义而放弃享乐,拒绝幸福。因为,那样同样荒诞。这便是历史的悖论。这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事实。需要记住的是,今天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是幸运儿。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了人类的,而非仅仅是民族的,公平、正义做出一些努力,甚至些许的牺牲。

 

*

强劲的五驾马车

和武帝不同,杨坚的女儿嫁给的那个宣帝宇文赟,性格乖张,不仅暴戾,还十分荒诞的同时设立五个皇后。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后宫中的皇后和家庭中的妻子的地位是不容挑战的。一般只能设一个皇后,取一个妻子。只有外族入主时,才偶然出现过同时立几个皇后的事件。这是华夏文化断裂的表现。例如五胡乱华时的匈奴人刘聪,设立左、中、右三个皇后。可此人也并非等闲之辈,不仅骁勇过人,而且博览经史典籍,先后攻破洛阳、长安,覆灭了西晋的正是此人。刘聪设立左、中、右三个皇后,可能是取三驾马车跑起来更有劲之意。那么,宇文赟设立五个皇后,就是中国历史之最,那就更强劲了。但也可能是契合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意吧。

 

*

一张非常奇怪的画像

宇文赟对杨坚始终不放心,总想除掉他。可是,杨坚身上可能有某种特殊的气质,让宇文赟对他十分忌惮。当年一代大英雄宇文泰见到还是孩童的杨坚就脱口说出:这个孩子可不是一般人儿啊。再后来大名鼎鼎的陈后主也屡屡听人说起这个传说中的天下第一奇异哥,相貌古奇绝异,不禁心生好奇,就让曾出使隋国见到过杨坚的大臣画下一张杨坚的肖像,结果拿来看过之后,反应却非常奇怪,发誓说:此生永远不要再见到这个人了。并叫人把画像马上拿走给扔掉。

宇文赟是皇帝本来要杀杨坚应该非常容易。但曾经有一次,宇文赟召杨坚入宫,想杀他,可是,他又不敢,于是竟对左右卫士吩咐,不需要听他的命令,一旦看见杨坚神色有变,就立刻杀掉杨坚。结果当天杨坚入宫,泰然自若,就这样在宇文赟和他手持利刃的左右卫士的注视下又离开了皇宫。

 

*

安全感

宇文赟当然有一种挫折感了。后来就只好把邪火发泄到皇后杨丽华的身上,并时时威胁她要把他们全家杀掉。但是,杨丽华可能遗传了父亲杨坚身上的某些气质。据说她对于暴怒的宇文赟非常的平静,始终既不畏惧,也不抵抗。这就让我们想起天下利器中写到的鸿超的那个平静的看着迎面射来的利箭的美丽的妻子。而这样一来,宇文赟在外面要面对杨丽华的父亲杨坚,在宫里要面对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他简直要被这父女给搞崩溃了。最终,他终下决心要赐死杨丽华。不能这样下去了。

这时是独孤伽罗出场的时候了。她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进宫谢罪。这样一来,这个宇文赟又面对着杨丽华的母亲杨坚的妻子。最后,他服了。宇文赟免去杨丽华之死。但是,独孤伽罗知道,这事还没有完呢。她非常清醒宇文赟对于杨坚的恐惧只是一层窗户纸。这一次独孤伽罗的谢罪终于让宇文赟放过了杨丽华。可是,现在窗户纸已经捅破了。杨坚和独孤伽罗现在命悬一线。并且,他们也无力改变。独孤伽罗自从父亲死后,就从来没有过安全感。可是就在这时,宇文赟突然死了。死时才22岁。

幼主继位,杨坚入宫摄政。现在在朝堂之上一下子又变得没有人能威胁到他了。

但是,独孤伽罗仍然不能感觉安全。

于是,她说服老公谋反。

最后,杨坚胁迫九岁的周静帝禅让,并搞了一出非常假的表演,杨坚连着三次推让,然后才接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

这样,杨坚夫妻恩爱,一起欺负小孩。最后,篡国做了皇帝。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短暂又极其奇异和辉煌的朝代,隋,诞生了。

 

*

相面

武帝生前也屡屡听人说起杨坚相貌奇异,有帝王之相。

于是,武帝找来著名相士赵昭,悄悄为杨坚相面。这个相士赵昭的信息我也不知道。因为上网检索时查到的一个是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一个是南京军区空军原政治委员开国将领。但显然在南北朝时,武帝找的那个赵昭是杨坚的一个托儿。他之后一天站在武帝身边装作并没有仔细的审视杨坚的面相般的仔细的审视了一番杨坚的面相后,告诉武帝,说此人相貌极其平常,绝非帝王之相,只不过是天下第一奇异哥而已。

然而,后来的内史王轨劝说武帝,说杨坚长的绝非一般,而且貌有反相,违反人类进化的一般规律,所以,要及早除掉。这时,武帝却神情恍惚,说出了一句奇怪的话,他说:

如果真是天命注定,那谁又能有办法改变呢?

是啊,人类进化的方向是不能改变的。

这是一句非常奇怪的话。所以,杨坚的面相中可能有一种生物场,能辐射出能量,可以影响到人的大脑的思维活动。

那么,这个天下第一奇异哥到底长的是什么样的帅呢?

 

 

冷翠烛(1)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0170.html

冷翠烛(2)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0382.html

冷翠烛(3)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0732.html

冷翠烛(4)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1211.html

冷翠烛(5)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2106.html

冷翠烛(6)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3903.html

冷翠烛(7)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4387.html

冷翠烛(8)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4890.html

 冷翠烛(9)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5546.html

冷翠烛(10)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6310.html

冷翠烛(11)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7367.html

冷翠烛(12)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8197.html

冷翠烛(13)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9433.html

 冷翠烛(14)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0152.html

 冷翠烛(15)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1015.html

 冷翠烛(16)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1927.html

 冷翠烛(17)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2457.html

冷翠烛(18)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2970.html

 冷翠烛(19)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3540.html

冷翠烛(20)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3965.html

冷翠烛(21)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4290.html

冷翠烛(22)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5107.html

冷翠烛(23)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5550.html

 冷翠烛(24)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6165.html

 冷翠烛(25)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6769.html

 冷翠烛(26)

https://bbs.wenxuecity.com/bbs/teatime/647356.html

冷翠烛(27)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8224.html

冷翠烛(28)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8677.html

冷翠烛(29)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9178.html

 

 

 

 

 

 

 

 

 

 

 

 

好了好了。又校读完了。点赞了。怎么样大家是不是还坚持不点赞啊?坚持不一定就一定是胜利啊。

母は娘のベッドの上で自撮りした結果… DailyBreak
好了。我要休息一下了。怎么样大家昨天看到2021年最感人的一幕了吗?就在下面快去看看吧。太感人了。
影云
非常精彩!幽默深刻,让我入迷!几个故事里人物的命运真的是想来离奇如梦幻!
是的是的,这是一个小高潮,从隋朝的诞生一直到唐朝的灭亡。然后回到妓女的话题,再次进入苏小小的叙述。
影云
鼻子那一段写得浅显却极为深刻!从这个现象里可以看到审美意识不断的在改变。今天的审美意识也许过几代人就成了这个酒糟鼻的古董。
影云
这章里展现出的人的未知也无法掌控命运让我想起了这一段-或许每一个不经意的人都成为塑造我们命运的一个因子。

*

在那个傍晚,在小峰和沈菲亲吻的时候,他们的身边走过去很多人,有年轻人,中年人,老人和孩子,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蹬着滑板,或者单轮滑车,有的在慢跑,有一些孤独的人,有一些正在痛苦或幸福中的人,还有一些无忧无虑的孩子。而在这个白天,在伦敦熙攘的街头,有更多的人曾经和他们擦肩而过。但他们都不知道。那些人,那些人的生活,那些人生活的世界,对于他们都永远是无法理解与感知的某种神秘。

s
stonebench
故事精彩。议论中搞笑部分也精彩

推测人物动机时太落俗套,象电视宫斗剧。

唐静安
如此大好头颅,哈哈哈
s
swimmingboy
先点赞后看。这一阵有些忙好像漏了好几集了。谢谢您请继续写很喜欢。
为人父
南北朝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唐朝的开明和强悍也得益于这种民族融合。宋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北方,

从宋开始就南移了。汉唐时期的文人才子大都是北方人,等到明清时期的状元郎就基本都是江浙一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