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翠烛(11)

楼主 (文学城)

*

关于这个吃诗的张籍还有两件轶事。一是他任水部员外郎时,一年做科举主考。一个叫朱庆馀的考生考试前给他写了一首极其有名的干谒诗。诗以一个新婚小妇人对夫君的谦卑口吻写来,今天读到这样的诗会感觉有些肉麻。今天我们拍马屁的技艺已经大为进步,到达一个极为高的艺术境界。不过在古代中国男性倒是经常会以妇人口吻写一些诗歌。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之前朱已经向张籍呈献了自己的一些诗作,张很欣赏,可朱未必知道。这次显然朱是在探问自己在张心目中是否足够好?而张籍读完一首口吻如此谦卑情态如此娇羞的诗,自然也就要以夫君的口吻回他一首了: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意思是说:亲爱的,你很好。放心吧。于是,敬宗宝历二年,826年,朱庆馀一举考取了进士。两人这番对答也永远载入史册。对于朱庆馀,他的一生在历史上就只留下了这首诗和与这首诗相关的这件轶事。不过,他写的这首诗要比张籍的回复好很多。盖张的回复只是回复,而朱庆馀当年是在日夜忐忑不安欲言又止的煎熬下,直到再也无法忍耐时,才思索再三终于提笔的。

 

另一件事情是安史之乱后,张籍曾得到李师道欣赏被邀加入其幕僚。李师道是节度使。唐朝的藩镇节度使势力极大,李更是曾公然拒绝朝廷诏令,并刺杀了宰相武元衡。这件事彻底改变了白居易的人生,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白居易。因为,当时白居易刚刚做上左拾遗。那时的白居易还是一个热血青年,不谙官场的复杂,他当时第一个上表主张严缉凶手,结果反被认为是越职言事。最终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白居易的人生观彻底改变,他对于仕途再无兴趣,从此潜隐于朝廷,只是纵情性情山水的诗意人生了。不过,李师道却没有改变张籍的人生。因为张虽然一直未得到朝廷重用,但对于李的邀请却未动心。他婉拒了李的邀请。有趣的是当时张也是以一名已婚的女子口吻给李写下了一首诗: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最后一句“相逢恨是未嫁时”遂成名句,一直到今天不断道出人们心中的多少遗憾多少惆怅。只是这些和张籍诗歌的初衷早已毫无关系了。而当年李师道读罢也就知道,“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一种失望是对现实的不满和一种虚无的回忆;而“相逢恨是未嫁时”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

红杏出墙,年年春色,多少日夜,风雨晦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张籍诗歌语言通俗浅近但含蓄精炼,成就颇高。宋代王安石曾写《题张司业诗》对他的诗歌评价。

苏州司业诗名老,
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而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也成为传世名言。世界上许多事都是如此。

 

*

回到《调张籍》,我们还要再说说韩愈的这条大鲸鱼。“剌手拔鲸牙”可谓中国书写鲸鱼诗句中最为奇绝有趣的想象。在写李贺的文章中谈韩愈和鲸鱼并无不妥。不仅因为李贺深受韩愈影响,也不仅仅因为李贺也曾写下过“斗乘巨浪骑鲸鱼”的诗句,而是历史本来也从不曾专注于某个人而发生。所以,这里我们不妨谈一谈中国文化中的鲸鱼。

《尔雅》里说:“鲸,海中大鱼也。其大横海吞舟,穴处海底。出穴则水溢,谓之鲸潮,或曰出则潮上,入则潮下;其出入有节,故鲸潮有时。”

中国人最早对于鲸鱼的描述就是诗意的,充满了天真恣肆的想象。《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并不奇怪。任何民族在初次见到海中的这种大鱼时都不可能保持无动于衷。而在我上中学时有一个同学叫姚鲲虞,长的又矮又胖,皮肤洁白如玉。我们全班同学在学到《逍遥游》时,才知道他的名字的文化含量。那时,我十分迷恋庄子,在背过《逍遥游》后,我几乎爱上姚鲲虞了,至少那时我们成了好朋友。每天放学后我和姚鲲虞一起回家。

后来,我又喜欢上了《史记》。《史记》《始皇本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原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徐福到东海去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花了很多钱,但几年过去了也找不到。他们害怕被秦始皇惩罚,就说海水有大鱼作祟,要有善射的射手用巨大的连弩射死大鱼才可。始皇帝听到后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和海神作战。第二天解梦人说:大鱼正是海神的化身。但他是一个恶神,要把它杀死才能招来善神。于是,始皇帝令善射的神射手携带大弩出海,寻找大鱼。最后,在之罘终于遇到大鱼把它射死了。

由于地理的原因,中国成为了一个临海的内陆帝国。我们远离旧大陆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历史2000年相互间激烈的战争厮杀,我们濒临太平洋,但向东除了日本岛很难再抵达更远的陆地,而南方又一向被认为是蛮荒之地流放所。所以,最终我们缺乏对海洋的出走的激情,形成了内陆的封闭的中华文明。它塑造出我们文化中的一种完满意识,我们既没有末日审判的期盼,轮回的观念也是舶来品。中华文明讲求完满,追求团圆,将一切纳入秩序,给万事以想象的合理化解释。但我们的文化中也充满了无法摆脱的桑沧和无常之感。这一切都因为我们的辽阔,也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已经触到世界的尽头。

关于海洋。有学者统计在五万余首全唐诗中,写到海洋或海洋意象的有900余首。但很多诗中的海只是抽象的符号。宰相诗人张九龄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何等的优美,但我甚至不敢肯定张是否真的见过大海。我也是很久之后有一次在斐济的一个小岛的夜晚看到了海上真实的升起的明月,那低垂于辽阔海面之上的巨大、明亮、浑圆的月亮,夜空浩瀚,海波滚滚,海与夜空一样无边无际。它给我带来全新的感受。然后,不久之后我又意识到即便是在以前我没有见过大海的初次读到这样的诗句时,我那时感受到的美一点也不比现在少。而且,并不一定是我看到真实的大海之后,那句抽象的诗句就变成了形象的大海,很可能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因为那些抽象的文字,才使得我能够真正的理解感受到我看到的海,这时它变成了那句诗而已。也就是说,当我们读过那些书后,我们看到的世界就和那些没有读这些书的人看到的不一样了。我们生活的我们的世界不过都是符号构建的观念而已。

唐诗写到大海有真情实感的更多的是送别诗。送别那些要去日本或朝鲜的官员。而这时的情感是思乡。中国人看到大海时就意味着要想家了。张籍的《送新罗使》有:“万里为朝使,离家今几年。应知旧行路,却上远归船。夜泊避蛟窟,朝炊求岛泉。悠悠到乡国,远望海西天。”后半段关于大海的想象颇为荒凉。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写的极为奇异迷离。黑色的巨鳌把天空都映黑,大鱼的血红眼睛射出的光把海波照成红色。这里大鱼一定就是鲸鱼了。历代对此诗评价颇高,司空图《诗品》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虽然说王维诗中有画,然而,真正的诗是无法画出,真正的画也难以言说的。然而,无论好诗、好画、还是好的音乐,当人们读到后,看到后,听到后,如果不能激发起言说评论的冲动,那么就不能成其为好诗好画和好的音乐。

全唐诗中另有“鲸目光烧半海红,鳌头浪蹙掀天白”,甚至更加精彩。可惜只有这一残句。写鲸鱼新奇者还有李洞的《送云卿上人游安南》:“春往海南边,秋闻半夜蝉。鲸吞洗钵水,犀触点灯船。”

李洞是晚唐诗人,这首诗的沉稳开阔,在晚唐可谓难得。据说李洞也是皇室诸王后裔。和李贺相似,家贫,喜欢苦吟,竟至废寝忘食。昭宗时,曾参加科考,皆不中。《唐摭言》说,就像小谢崇拜海子,李洞狂热崇拜贾岛,曾以铜铸贾岛像,口诵其诗不绝。僖宗时,应考再度落第,入蜀而卒。但生卒年不详。有《李洞诗》一卷,早佚。

我还喜欢窦常《奉送职方崔员外摄中丞新罗册使》中“顺风鲸浪热,初日锦帆斜。”影像有一种说不出的异样。而“发美童年髻,簪香子月花。便随琛赆入,正朔在中华。”而林宽在《送人归日东》后半段 “波翻夜作电,鲸吼昼为雷。门外人参径,到时花几开”,先是电闪雷鸣波翻鲸吼,然后忽然转到空旷的屋外无人的小径,寂寞的花开然后花落。意味无穷。

 

*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李白的这射鲸的意象源于《史记》。

李白可能是唐代写鲸最多的诗人了。“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是李白对于鲸鱼的基本态度。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盖中国文学中鲸鱼的意象来源有二,一自《左传》、《史记》的史家观点。《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杜预注:“鲸鲵,大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这里鲸鱼是邪恶的形象,象征穷凶极恶的元凶首恶。而京观,“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这是古代将屠杀的敌人尸首集体掩埋,然后在其上堆土建筑高台,以炫耀和震慑。甲骨文中就有"京"字,为堆积而成的高大土丘。

鲸鱼是邪恶势力。李白对于杀鲸心情迫切者有:“戎虏行当剪,鲸鲵立可诛”;痛恨者有:“作书报鲸鲵,勿恃风涛势”;痛恨时有时想把鲸鱼生吃了者有:“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杀鲸困难重重,遗憾怅惘者有:“鲸鲵未剪灭,豺狼屡翻覆。” 李白对待鲸鱼的态度很有些像今天的日本人,不顾国际上的劝说阻拦一定要杀捕鲸鱼。而在这些时候,李白只能用简短的五言,不能以他擅长的潇洒的七言来完成了。

不过,如果是悲伤时想到鲸鱼,李白就又会自然而然写出他的七言或更自由的歌行古诗了。

日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公无渡河》里有:“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同样幻想着鲸鱼的牙,但悲壮凄凉,鲸齿上还挂着渡河公。《公无渡河》是《相和歌辞》之一,即《箜篌引》。《相和歌辞》,乐府歌曲名。《宋书·乐志》说:“《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箜篌”形似今天“竖琴”。这首《公无渡河》据引晋崔豹《古今注》说源于朝鲜,一白发狂夫提着酒壶乱流渡河,其妻子跟随其后,止而不及,其夫坠河身亡。而妻子在河边唱了一首曲子,也投河而死。“《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窦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今天的一些流行歌曲,在传唱时也会讲讲词曲创作的过程。但是,不会像远古时那样的玄幻。文学总是有虚构的真实走向真实的虚构。当然,也可以说由真实的虚构变成虚构的真实。

《有所思》 李白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天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

《永隔一江水》  王洛宾

风雨带走黑夜 青草滴露水
大家一起来称赞 生活多么美
我的生活和希望 总是相违背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

黑夜过去到黎明 像飞鸟身影
我没有另外的人 只等你来临
等待等待再等待 我心儿已等碎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

我的生活和希望 总是相违背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

 

*

在《庄子•逍遥游》百年之后,宋玉在《对问》中又发唱咏:“夫鸟则有凤,鱼则有鲸。鲸鱼朝发昆仑之虚,暴鳍於碣石,夕宿於孟诸。”

如果说斩杀大鱼是李白对待鲸鱼的基本态度,那么杜甫对鲸鱼则是充满了感情的。“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杜甫对于大鲸充满了爱慕、敬仰,那源自于《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鲸鱼,他是美丽的,可爱的,巨大的,雄浑的,而且,像我们茶坛的许多网友,是正义的化身。杜甫写出过唐代最优美的歌咏鲸鱼的诗句。在《酒中八仙》中他写左丞相李适之说:“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秋兴八首》他又写下:“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石鲸相传是汉武帝时期雕刻放入太液池的。隋江总《秋日游昆明池》有:“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 70年代考古工作者真的发现了石鲸。巨石表面为汉代雕刻,以写意为主,乍看并不像鱼。

尽管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写出过:“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这样无比优美的诗句,而且这里碧海掣鲸的美少年很可能就是杜甫对自己的心仪,但他创造的最为优美浪漫的形象却是骑着鲸鱼的李白。

杜甫在《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里,在写了很多送别孔巢父的诗句,唠唠叨叨,反正杜甫成大名后,怎么唠叨后世人看了都觉得好,但在诗的最后一句却突然说:“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信今何如。”才结束了。杜甫青年时曾与李白一同漫游东山,从此一生对于李白时时想念,终不能忘怀。今人对于杜甫对于李白的情感的理解常常非常世俗,底下。杜甫对于李白的爱慕是基于对李白的诗歌的最深层的理解、感知和仰慕。而原因是杜甫和李白一样也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

 

*

杜甫忽然问道骑鲸的李白,可能是回忆起李白的诗句。

李白曾写过“诸侯拜马首,猛士骑鲸鳞。”他引用的是《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据说当年李白曾熟读《文选》。汉代有瓦当上面的画面是大鱼拉的马车。

自从杜甫写下李白骑鲸之后,这一意象就大量出现在后世的诗词中了。年青的李贺就写过:“斗乘巨浪骑鲸鱼。”唐代的吕岩有《口占》:“非神亦非仙,非术亦非幻。天地有终穷,桑田几迁变。身固非我有,财亦何足恋。曷不从吾游,骑鲸腾汗漫。” 汗漫言广大无边又渺茫不可知,这里是指极遥远的漫游。宋梅尧臣有“何当骑鲸鱼,一去几千秋。”的慨叹。有意思的是,一个诗人一旦写过骑鲸往往就会在其诗歌里反反复复的写这个意象。这非常常见。苏轼就有多首诗词里写到骑鲸。有“异时长怪谪仙人,舌有风雷笔有神。闻道骑鲸游汗漫,忆尝扪虱话悲辛。”但又曾写:“大千一息八十返,笑厉东海骑鲸鱼。”元末明初的杨维桢夜半从沉醉中醒来,感觉口极度干渴,于是想到大海上的鲸鱼便写下了:“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陆游《溪上避暑》中则有“寓形宇内终烦促,安得骑鲸下大荒”。少年骑鲸的形象是如此浪漫美妙,以至于唐代的才女薛涛有时会倚窗遐想:“凭阑却忆骑鲸客,把酒临风手自招。细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里乱鸣蜩。”她似乎在风中不知不觉的伸出了召唤,然后才又到无声细雨中停的白马一动不动,夕阳中正是归鸟乱飞夏蝉狂鸣。

不过,关于鲸鱼李白曾有过“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的有趣说法,可惜遇到了“杯水车薪”。

 

冷翠烛(1)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0170.html

冷翠烛(2)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0382.html

冷翠烛(3)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0732.html

冷翠烛(4)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1211.html

冷翠烛(5)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2106.html

冷翠烛(6)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3903.html

冷翠烛(7)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4387.html

冷翠烛(8)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4890.html

 冷翠烛(9)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5546.html

冷翠烛(10)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6310.html

 

 

 

 

 

 

 

大家要注意防水,把家里的门缝窗缝都要要用强力胶逢牢。把门钉死,再堵上重的东西。而且要经常刷牙。
哎呀,我刚非常茶坛又有一篇好文章。这么好的文章怎么不要求挂城头啊。大家快来看看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6940.html

 

V
Vivian32817
“文学总是有虚构的真实走向真实的虚构。当然,也可以说由真实的虚构变成虚构的真实。”

不这样,又待如何?

很好。提出问题的人总是聪明的。没有糟糕的问题,只有糟糕的答案。笑傲江湖,灰心丧气。你好,xiaovvjun
影云
这一章里充满了趣诗与趣事! 张籍相关的那几首以女性口吻写的诗被诠释的幽默。
影云
诗句的并置里,产生出不同声音意像跨时空的重叠!
你这个说的真好。诗句的并置。是这样的。
影云
我特别喜欢围绕着鲸与海旋转着的诗,人,事,如同星云在夜空里的璀灿光亮!
中国古代男人的确爱以女性口吻写诗。有时是模仿怨妇口吻写。这很有意思。因为今天人们很不习惯这样。
可能因为古代女人不能充分写作,我不能说过去怨妇不写光在家里说,今天怨妇又说又写。不过古代有很多怨妇悍妇的故事。可吓人了。
影云
这篇写得很令人感动!我从里面感受到浪漫理想主义的存在,也有着我读到冷翠烛里 看到古人们相互美好的欣赏与真诚!
为人父
我竟然一口气看完了这么长的一篇。你这得花多大功夫研究这些诗人啊。读这个系列感觉自己文学修养都被提升了。:)

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人的想象总是比真实的景色更美。当然,有想象力是必须的。

太好为人父。虽然晚了些,但晚到的春天也是春天。花在种子里都等不及了。其实,早就应该有人这么写。但晚到的春天也是春天。
鲸鱼真是一个极为美好浪漫的意象。而且,他们是可爱的哺乳动物,喝牛奶长大的大力士。
唐静安
我像个老祖母听着立在那里兀自喋喋不休。
以后发巴尔的摩,希望你就成为小姑娘了。嗯,但愿吧
老花猫
随着立在古人古诗词中走一遭,爽!
唐静安
我在巴尔的摩住了八年,你的5点30是我最先看的
老花猫
过去怨妇不识字儿,怜香惜玉的男人代言吧?
老花猫
從那篇知道立网友,读来相当惊艳!
唐静安
我像个老祖母听着立像个孩子在那里兀自饶舌。或许应该这么说,但喋喋不休也不是贬义的,立应该是能感觉的到的。
老花猫
为何吓人?太可怜还是太

歹毒?

老花猫
立与静安在本猫眼里除了有才,还有品。纯净坦然,如同

皇帝新衣中的那个孩子,一片昧心阿谀奉承中,大声指出,皇帝一丝不挂光着腚!

唐静安
哈哈,我同意立说的,姚顺眼里流出的是墨汁。
清水河谷
挺猫兄这个!哈哈
唐静安
确实很多时候我和立的观察和感觉,判断是一样的。其实花猫你也算一个,清水也算一个。我觉得你们亲切。
歹毒,而且极其残忍。我干脆过两天直接写出来给大家看看。
太好啦老花猫。神游穿越,我们在云中翱翔
清水河谷
大作!补了不少课,而且有趣的很。谢谢立。
V
Vivian32817
只是一种感觉。
唐静安
我们生活的我们的世界不过都是符号构建的观念而已。
后面的故事都很有趣的。
这个真的是这样的。我们其实时时刻刻是生活的我们的意念的世界里的。走不出来。
中间小谢
這不就是我說的業力?: 業力最終表現為你的意識,指导着你的一切行為。

以立兄之慧宜體會之。

你的业力和河南的大水会不会也有关系,有时思索稍一不定,比如谁也无法阻挡,一下变成水啦。
中间小谢
這是從民间迷信的角度理解這個概念了。佛學完全可以從自然單純的哲學,合乎科學研究的角度去了解。

以立兄之慧宜習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