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没书看在看bertrand russel老爷子l的"the problem of china" 注意到他介绍焚书坑儒的时候说秦始皇的背景 "he appears to have been uneducated and not of pure Chinese race" 可见是第一个汉奸政权。 话说这本书写的很好,当然他老人家写书都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很少人提起。
我觉得大家还是有 open mind 的, 日本人在二战杀了中国人没错,中国政府还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学生老百姓呢,也没见谁去找中国政府讨个说法。和杀了中国人的人谈判的人就一定是十恶不赦的汉奸吗?你打打不过,那怎么办呢?做硬汉?但中国哲学里最不鼓励的就是做硬汉,什么留得青山在,什么好汉不吃眼前亏,都是鼓励在形势比能力强的时候认输的。鸡蛋碰石头的事情如果是别人做,那就是“宁死不屈“,轮到自己就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们走着瞧."
我觉得大家还是有 open mind 的, 日本人在二战杀了中国人没错,中国政府还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学生老百姓呢,也没见谁去找中国政府讨个说法。和杀了中国人的人谈判的人就一定是十恶不赦的汉奸吗?你打打不过,那怎么办呢?做硬汉?但中国哲学里最不鼓励的就是做硬汉,什么留得青山在,什么好汉不吃眼前亏,都是鼓励在形势比能力强的时候认输的。鸡蛋碰石头的事情如果是别人做,那就是“宁死不屈“,轮到自己就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们走着瞧." txchick 发表于 2020-06-19 17:05
哈哈哈哈哈
哎呀, 欢迎楼长莅临.
打什么仗。能把病毒搞定就不错了。
谢谢,原来200:1是这么来的。你在哪本书里看到的?
周佛海就是重庆的间谍!
汪是在重庆政府套现期间去世的吗?好奇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线
汪先生是44年11月去世的,占领区政府是45年8月解散。
确实是的,重新审视有不一样的感觉。
这么说的,感觉我们当时看日本是不是大概和北朝鲜看中国一样。中国希望北朝鲜亲中,但是人家金三把亲中的官员全清除了。
当时的日本还是比现在的中国更靠谱些。。。中国会老老实实把金子运到朝鲜去稳定朝鲜国的货币么?
汤米能好心给小白解释一下为什么鬼子来了被禁了吗?小白也百思不得其解。
看起来汪是知道周和戴之间的小动作,那他知道那个200:1的汇率吗?按说他不该纵容这样坑老百姓的事发生吧。。。所以我很好奇这里的具体时间线。我能够理解汪老板没了之后,周投靠蒋老板的做法,貌似tommy还没具体讲周的结局。
法币兑换中储卷是南京政府解散以后发生的,汪先生已经去世九个月了,不可能知道这个事情。 不过周和重庆的接触他一定知道。
200:1那件事, 可以参看这个史料
汪精卫是44年体内子弹的病情加重, 在中国无法医治, 所以送到日本住院的, 后来经过治疗还是无法挽救, 在日本过世的. 这个具体过程, 后面会说到. 他留言任命的接班人是陈公博, 陈在汪政权其实挺消极, 因为他是从一开始就反对汪精卫的计划的, 执掌大权的一直是周佛海, 但是看起来, 汪精卫最信任的人还是陈公博.
鬼子来了被禁, 我也觉得挺冤的, 说起原因的话, 我想无非是片子里加了点人性的东西, 也略微暗示了点当年关于日本人的一点真相, 还有汉奸的, 那个董汉臣, 看完片子你会评价, 那个董汉臣, 就是那个翻译官, 其实人很好. 这就是为汉奸辩解. 村民对抗日游击队竟然畏之如虎, 这肯定也是槽点. 村民杀鬼子和汉奸竟然下不去手, 这就是立场不坚定的投降派, 肯定也不行, 日本鬼子难道不是应该见一个就手撕一个吗? 所以, 尽管姜文后来安排了马大三进战俘营砍杀日本鬼子的结局, 可还是过不了审, 奈何.
我昨天吃东西的时候, 把色戒又温习了一遍, 不得不说, 再看还是觉得尺度惊人, 伟仔的牺牲好大. 但是注意到了以前没注意到的小细节, 比如几个汉奸太太聊天的时候, 提到了钱主任, 这还真有一个姓钱的, 比如上面说过的那个中储行副总裁. 另外, 里面军统特务的主管姓吴, 就是后来指挥汤唯的那个人, 这个也真有过一个姓吴的, 也确实是军统的领导, 这个人以后会说到, 他其实是被周佛海和影佐救下的.
另外, 汤唯去看电影的时候, 里面有一个很短的银屏上的闪现, 是汪精卫. 此外, 汤唯当时伪造的身份, 麦太太, 说自己是跑单帮赚钱的, 这个跑单帮也真的有, 当时挺普遍的, 赚钱的好办法.
果然上课前要预习啊
这个网站我前天放狗也看到的,做了标记,准备慢慢看。 这篇文章结尾的好心酸,一点也不多余呀。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真正真相大白。
我悲催地发现自己阅读那里的半古文速度极慢,而且很容易误读啊
难道不是备课?😁
我前几天把前面几十层楼又复习了一遍,才发现第一遍真的什么也没记住,里面关于国民党的叙述还是挺多的
你牛。。。专研精神一塌糊涂。
要不就读明白,要不就不读,中间状态就等于白白浪费了时间,也还是不清不楚的,永远都是小白啊……
我今天开始查时间线了,细节以后慢慢了解,事情的梗概还是要清楚的,至少这个争议最小🤓
一样一样的,现在后悔当年没有好好学古文。昨天找到汪先生的“遗嘱”,想好好看看,真是几行就走神了。
才发现Tommy文风和金雄白先生颇有相似之处
关于广东和香港当时的事情, 放到后面再说吧, 陈璧君为这两地的民众做了很多事情, 救了很多人.
说说军事方面.
汪精卫开始组建军事力量, 最早是从一个警卫旅开始的, 当时还在南京政府宣告成立之前, 警卫旅的作用也只是用于防卫首都, 人数也不多.
后来成立的和平建国军, 是汪精卫的军事力量的主体. 汪精卫还参照黄埔军校的经验, 设立了一个中央军官政治培训学校, 大致是这个名字, 从事对基层军官的培训, 培训结束后, 毕业生就会进入军队基层, 充任底层军官, 这个其实也是军队中的中坚力量. 这个学校开业的时候, 举行了典礼, 当时汪精卫亲自参加讲话, 日方也派了很多军方高层人士前来贺礼, 汪精卫做了一个很长的讲话.
典礼上升起了青天白日旗, 参加的成员的帽徽, 也都是青天白日徽, 播放的也是民国的国歌, 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这是在沦陷区第二次升起民国国旗, 第一次是在汪精卫主持的国民党代表大会上, 这个前面说过, 是在76号所在的总部举行的.
因为汪精卫坚持南京政府并非新建, 只是国民政府的回归, 因此在军队事务上, 也完全沿袭原本国民政府军队的建制, 汪精卫自己担任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
和平建国军的军队的主要来源, 一个是重新整编的, 流离在沦陷区的国军部队. 因为日本军队的快速攻势, 导致国军撤退到国统区的时候, 好多军队没跟上大部队一起撤离, 于是就盘桓在一些地区, 各自为战, 散兵游勇. 我们都知道, 没有正式编制的军队其实就是土匪, 甚至比土匪还要恶劣, 所以这些散乱部队多有为害地方之举. 于是汪精卫和手下商议, 应该先把这些散军整编出来, 恢复军治, 统一领导, 免得他们为祸地方, 这个工作陆陆续续的基本上也都进行完毕了, 除了汪精卫自己整编的, 还包括已经被日本人整编的一些军队, 也都加入了汪精卫的和平军.
整编这些军队的动机, 大体上是, 避免他们为祸地方, 另外放在汪精卫政权手里比放在日本人手里要好, 最后, 汪精卫的和平军虽然早就宣布绝不和重庆军队作战, 但是, 需要用来维持统治区的安宁, 比如清剿到处骚扰的游击队等等, 这些游击队既有共党的, 也有国党的, 所以后来汪精卫搞了清乡运动, 简单说就是清理这些土匪的, 而且搞得很有成效.
当时虽然在一些关键地点有日军驻守, 但是, 统治区内的治安和平, 是这些和平军负责的, 和平军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和共军作战, 在汪政权存续期内, 这都是和平军的一个主要任务, 除了共军的游击队之外, 也打过共军的正规部队, 甚至直到重庆政府开始接收沦陷区的时候, 和平军还在和共军激战, 为了帮助蒋政府接收到更多地盘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我们都知道, 这些努力都白费了.
所以我完全可以理解, 共党对汪精卫以及手下的痛恨, 但是我完全无法理解, 蒋介石为什么也痛恨如斯, 不但大批枪毙, 连汪精卫都要掘坟焚尸......
和平军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是国民党正规军的投靠. 这些投靠的, 基本上是处境危难的, 要么是国民党内部倾轧, 抑郁而不得志的, 一怒之下投奔了汪精卫, 要么是被共军和日军夹攻, 无法自处的, 要么是因为非蒋嫡系, 待遇不公的.......但是后来日本军队进入颓势, 投降的前后, 很多又去投奔蒋军的, 也有投靠共军的.....
还有一个来源, 是汪政权征兵募集的, 但是人数很少, 汪精卫对征兵并无兴趣, 和蒋不同, 汪精卫对民生还是非常关注的, 这其实也导致他的手下也有这个倾向. 汪政权内部的腐败和争权夺利是难免的, 但基本上是顾惜民生, 也做了很多事情的.
其实还有一个来源是被日军俘虏的国军, 比如中条山战役, 俘虏了2万多精锐国军, 后来都交给汪精卫政权, 被汪精卫收编了. 这些俘虏, 是后来周佛海成立的税警团的主要来源. 说说这件事.
当时日军俘虏了这些国军之后, 交给了汪精卫的手下, 一开始的用意, 是作为战俘, 让他们给送到战俘营关押. 手下照章办事, 就起草了公文, 建议关进战俘营, 申请上层批准. 汪精卫是在一次会议上看到这份文件的, 我记得是周佛海出示的, 询问汪精卫的批示. 汪精卫看到了, 大发雷霆, 说这些国军士兵, 都是为了抗日才被俘虏的, 日本人说他们是战俘, 是从日方立场上而言的, 可是我们怎么能把他们当战俘对待呢?
于是这些俘虏, 后来都被收编到税警团里面去了. 这里也说说这个税警团的梗概.
当时周佛海有意建立自己的一个嫡系部队, 于是听了手下的建议, 决定额外成立一个税警团, 名义上是警察, 其实是军队. 但是额外组建军队, 需要日方同意, 于是周佛海对日本人说, 洋人的租界, 那都是我们中国的地方, 理应收回, 可以和洋人谈判, 可是洋人要是不同意, 那就只能用武力收回, 若以, 不如成立一支军队, 专门负责这件事. 日本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表示大力支持, 还承诺要为这支军队提供比和平军更优秀的装备.
所以这个税警团成立后, 人员很精锐, 都是精锐国军俘虏, 装备也高级, 而且日本人允许税警团编制可以达到3万人, 也就是三个师的规模.
周佛海其实一直都和重庆有联络, 至于他是不是一开始就是重庆安插的间谍, 这个不大好说, 周佛海建立这个精锐部队的本意, 是要给自己建立一个嫡系部队, 后来他接受重庆方面的命令, 原打算以这个嫡系来配合重庆从后方暴动, 进攻日军的, 当时重庆有一个计划就是全面攻占日占区, 结果后来原子弹一扔, 日本人很快就投降了, 所以这个安排没用上.
其实当时中美也有一个联合作战计划, 就是反攻中国大陆的日军, 不过也因为日本迅速投降而取消了.
但是, 对于周佛海来说, 个人而言, 这可能是一个不幸事件, 因为他缺少了效忠蒋政府的一个大机会, 不然, 以后的下场可能会更好些.
和平建国军的总规模大约60多万人, 这里还没有包括华北地区的. 华北因为特殊的战略位置, 一直被日方坚持实际自治, 所以华北的军队表面归属汪精卫政权, 实际上是独立的, 这部分军队由华北地区的军阀自己统管, 当然他们是亲日的, 受日本人的掌控更大些. 华北自治的事情前面好多文章都提过, 从918之后, 因为满洲边境的长城一线经常受到国军骚扰, 所以日本人在华北搞了一个自治地区作为缓冲, 后来经过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 大体上国军默认了华北的军事缓冲区的存在和自治政权的存在, 汪精卫建立南京政府前后和日本人的谈判, 坚决要求华北政权取消, 所以, 名义上华北没有自治政府, 但实际上还处于自治地位, 汪精卫政权对这个地方的影响力比较小.
这些华北的军队, 在日本投降后, 都投靠了共军. 这里面还有一个缘由. 我不大清楚, 老蒋去了台湾后, 对当年的一些事情, 是不是反省过. 比如华北军队投靠共军这种事.
当年重庆谈判的时候, 共党提出要清算汉奸, 坚决严惩. 老蒋在国军口号派的影响下, 竟然赞同这个主张. 老蒋自己也干的很彻底, 你看他怎么处置汪精卫的手下们就知道了. 这给了共军很大的机会. 共军喊口号让老蒋严惩汉奸, 自己则在大肆收编, 不但满洲国的军队被收编了上百万, 交给林彪组成了四野, 还在一路开进华北的时候高喊: 蒋介石要全杀了你们, 兄弟们, 你们投奔蒋介石没有出路, 来加入我们吧.......于是华北军队就投奔了共军.
林彪的四野, 是鼎鼎有名的, 号称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岛. 军事装备据说是苏联提供的, 很大一部分是苏联进军东北之后, 缴获的关东军的装备, 后来都转交给了共军, 所以三大战役打得那么热闹.
当时中国的形势, 其实是相当古怪复杂的, 四股势力在混杂, 分别是蒋军, 汪军, 日军, 共军. 其中汪军既不和蒋军开战, 也不和日军开战, 主要作战目标一个是内部清乡的时候清剿土匪, 另一个就是同共军交战. 蒋军的主要作战目标, 是日军, 另外和共军也经常摩擦, 比如皖南事变等, 共军则和蒋军和汪军都交战过, 日军则是一面对付蒋军, 一面对付共军. 当然共军和日军之间据说也很有默契, 这方面的专著我还没读过, 有一个日本学者写过一本书专门说这个.
所以, 各路军队彼此之间关系复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就发生了很多古怪的事情. 从其中找出一个例子, 可见整体, 那个时候不单是老百姓在国军来了拥护国军, 共军来了拥护共军, 诸多国军将领也在左右逢源, 在蒋, 汪, 共之间来回游走. 所以, 下回书说一个叫李明扬的人的故事, 可谓际遇奇葩.
待续
“所以我完全可以理解, 共党对汪精卫以及手下的痛恨, 但是我完全无法理解, 蒋介石为什么也痛恨如斯, 不但大批枪毙, 连汪精卫都要掘坟焚尸....”
本性使然吧。所以蒋适合在乱世里搞政治,汪非常不适合。
在从头追金先生的回忆录,写得很精彩
偶然发现了这个帖子,花了将近一星期的时间在追,非常同意楼主说的,这个帖子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从小被洗脑的人也有了机会接触另一种声音,从而开始思考一些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知道的不再只是当初历史课本上几个没有前因后果无法深究的著名事件。Tommy 写得很有吸引力,这也是我能几天都在追这么一个帖子的动力,谢谢你花这么多精力讲述各种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讲述汪精卫对理想的坚持和现实的不得已,读完有一种当年凤凰卫视给李敖打造的节目语的感觉:让李敖读历史,我们来读李敖。所以,Tommy,please go on😄
欢迎入楼加入讨论。🙂
再来一贴, 说说当时的乱局.
这个事情共党的说法是, 蒋叛变革命, 设好圈套等着新四军进了包围圈就给歼灭了, 当时是国军战区司令顾祝同率领的行动.
国党顾祝同方面说, 是新四军一再违抗命令, 到处搞自己的一套根据地不说, 还私自收税, 更有甚者, 进攻抗日的国民党军队, 而且违抗蒋的命令私自调动, 于是被国军惩治了. 后果是, 军长叶挺被扣押, 副军长项英逃跑后在山洞里过夜, 睡着了被副官开枪打死, 随身携带的金条财物被副官卷走后, 这个副官投奔了国军.
这个新四军是当年国共又一次合作之后, 国民党统编了当地的共军革命游击队组成的, 统编后由蒋政府发给军费, 听命蒋的调遣. 当然实际服从的显然是共党中央, 也即是毛.
不过江湖传闻, 这里水挺深, 说毛是借着这个机会把项英干掉, 顺便推在蒋身上, 如此可以引发苏联支持的全面国共内战, 但是苏联后来不支持, 要毛继续联蒋抗日, 这个一箭双雕才没成, 不过项英和新四军是干掉了, 所以, 双雕没成, 单雕是成了的. 至于项英为什么和毛结怨, 这个主要还是党内斗争的缘故, 就不细说了.
新四军里面还有一个大人物, 陈毅. 陈毅当时据说正在江北单搞根据地, 所以和项英分开了, 逃过一劫, 后来国军对新四军下手, 陈毅带着手下南逃过江, 打算上南面再找个根据地, 结果遭到了汪精卫手下的任援道的阻截, 被打得挺惨, 不得不转身向北战略转移. 如此这般, 江南某块地方的人民逃过了一劫, 当然, 江北某块地方的人民, 那就点背不能怨社会了.
于是陈毅终于找了个落脚之处, 开始休养生息, 发展壮大, 而这个地角, 就在李明扬军队驻地的隔壁, 在泰州一带.
李明扬当时是受国军统领的, 当年国军大部队西撤, 他没跟上, 于是纠集了当地的散兵游勇, 自己组了个游击大队, 他是大队长. 但是有国军的编制委任, 所以, 也算正规军. 陈毅一来李明扬就犯愁了, 怕共军对他下手. 而陈毅这时候手下没人, 本来就是残部, 还被打残了一回, 所以也怕李明扬对他下手,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和谈了, 互不侵犯, 各搞各的. 不过他俩有区别, 主要是陈毅比较有文化, 陈毅是海归, 当年在法国勤工俭学过, 所以, 这个区别就大了.
李明扬据说是知识浅陋, 但是大外宣们倾心维护的wiki中文简体字版的, 个人简历上, 先后留学日本学军事, 以及德国学哲学......
但是当年陈毅同志是不看wiki中文的, 所以很快就亲自发现, 这哥们迷信啊, 信奉什么神仙附体那一套, 道家的还是.
话说, 难道哲学学多了, 最终都走上了有神论这个传说是真的? 这位李明扬尽管学的是德国哲学, 还是去德国学的, 但是最终走上了中国传统宗教的有仙论, 这还是比较难得的.
就是不知道当年陈毅去法国学的是什么专业, 我猜有可能是应用心理学, 还很有天分, 所以陈毅就安排了人, 趁着李哲学又在搞封建迷信活动, 就请到仙了, 而且来头很大, 吕洞宾附体.
吕大仙口念法咒, 给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弟子李明扬说了一通前后五百年, 主要意思是 跟着国军混没什么前途, 但是有个大贵人, 法号耳东.
李明扬一听就开窍了, 学哲学的开窍都快, 这不就是陈毅吗? 所以此后对陈毅言听计从.
后来国军下命令啦, 说那个, 新四军哪, 还没剿灭, 又跑那边搞根据地去了, 你们几个, 去给灭了. 其中就有李明扬一个.
李表面接受了命令, 其实什么都没干. 另一路也在观望, 这俩可能都是学哲学的.
只剩下一路真心实意进军了, 这位可能是学挖掘机的, 这个就惨了, 倆哲学系的夹一个学挖掘机的, 你想他下场堪忧啊, 于是就挖到了地雷, 被消灭了, 这位将领自己也逃跑时淹死了.
李明扬在泰州, 听闻陈毅大捷, 大喜过望, 说是这下好了, 那谁谁指挥失误, 造成如此惨败, 以后他的位子就是我的了, 于是举杯和新四军兄弟的代表相庆.
看来吕纯阳大仙说的没错, 陈毅果然是贵人.
再后来, 升官没赶上, 日本鬼子打过来了, 李走投无路之际, 有人来劝他, 说你不如投奔汪委员长, 李明扬同意了, 说你先去帮兄弟说和说和?
这位来人, 名字叫缪斌. 这个缪斌后来也被枪毙了, 我没记错的话, 还是第一个被枪毙的, 所以这个人后来还会说到, 主要不是他被枪毙的事情, 主要是, 江湖传闻, 他老婆后来做了件事情, 很出彩.
缪斌和李原来是同僚, 最早这个缪斌当过国民党的官, 后来买官卖官, 比较腐败, 被舆论公开了, 所以就被革职了. 这位显然是学营销的. 缪斌这时候去找汪精卫, 说敝人手下有一个好兄弟, 要率军来投. 汪精卫挺感兴趣, 就亲自和他面谈了一次, 缪斌说, 我这好兄弟来投, 大功啊, 是不是能给我安排个好差事? 你看我就说他是学营销的. 缪斌又说啦, 说这好兄弟只听我的, 所以, 两个条件, 一则, 这位兄弟说, 以后只听我的直接领导, 再则, 部下要补充装备军费啊.
汪精卫是学政法的, 所以对协议条款什么的很敏感, 就一边听缪斌说条件, 一边详细都给记录下来了. 回头就立刻安排一个手下亲自去找李的部下直接联系, 汪精卫要搞清楚的, 也是两个问题, 一则, 为什么愿意听命于缪斌, 不愿意听命于我汪精卫, 再则, 军费装备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手下亲自去到李的部下的家里, 这个部下也姓李, 叫李长江, 是李的主要部下, 问李长江, 说你们只听缪斌的, 不听汪先生的, 究竟是什么缘故? 李听了很惊奇, 说我没这个意思啊? 于是手下回报汪精卫.
汪精卫一听就明白了, 这是缪斌同志想玩一手雁过拔腿啊, 所以后来亲自询问李长江, 说你要求的那些军费装备什么的, 又是怎么回事? 李长江听了也否认, 说根本没这回事.
所以缪斌后来被汪精卫安排了一个毫无实权的虚职.
而李明扬则因为率领李长江所部来投, 落到一个第一集团军司令的位置, 这也是汪精卫政权在苏北地区的主力军队.
后来李明扬投共, 由于和好兄弟陈毅当年的一段交情, 也因为挽救了革命的新四军余部, 也就是后来三野的前身, 被安排了一个政协委员.
这个大体上是李明扬的故事. 当然他只是众多国军将领中的一个. 后面还会说说其他代表型人物的故事.
在1940-1941这个年代, 也就是汪精卫政权建立的前后, 蒋介石正在忙着要美援抗日, 也在忙着剿共. 苏联在忙着安抚和力压蒋, 毛, 合作抗日, 谁搞分裂谁就是叛徒. 日本人在忙着结束中日战争的和谈努力, 当然对象是蒋, 另外, 有鉴于欧洲已经开打, 法国被占领, 英国被严重威胁, 而且希特勒说不久就要登陆作战, 把英国也给占领了, 你赶紧投降.....所以日本人考虑到, 可能要出现南进的情形, 所谓南进也就是入侵东南亚, 因为欧洲在忙着内乱, 而东南亚是欧洲列强的势力范围, 所以, 这是一个好时机.
而日本人这时候考虑南进, 其实还有其它原因, 其实这个原因更主要, 至少我觉得是. 这个原因就是, 尽快结束中日战争, 为什么结束中日战争要南进? 这是什么奇葩思路? 为了结束一个战场, 要去开辟另外一个战场? 这个后面会说到.
正如同汪精卫早先说过的: 中国在考虑怎么继续抗日战争, 日本在考虑怎么结束中日战争.
所以,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乱世, 不论国家还是个人, 都在冲来撞去, 都很毛躁, 流离而不知其归所, 回首已是百年身.
待续.
说到乱,正在看金先生写的汪政府官员内讧,也是够乱的......
想了解点满洲国当年实情的, 看看上文链接吧, 写了点东西, 值得一看. 这种那个时代的回忆文字, 看到的机会不多, 那代人, 活到现在已经八九十岁了.
对满洲国人到底能不能吃大米, 文中也有说到. 另外, 大米是满州国建立后, 日本在满洲大力推广种植的, 之前, 东北是没有大米的, 之前东北人的主粮是黄米, 黄米粥, 黄米饭, 黄米面馒头, 以及玉米和高粱米.
不过, 看看他的回忆就行了, 历史宣教就不用仔细看了, 很多地方都说的风马牛不相及, 红旗小学的教科书看多了就这样.
回忆部份还是值得看的, 有些革命精神的夹杂, 自动过滤就行了. 想看趁早啊, 我觉得这玩意在网上不定能放几天, 说点真话的都会404, 这个不知道哪天就看不到了.
谢谢, 下载了。 慢慢看。
“所以,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乱世, 不论国家还是个人, 都在冲来撞去, 都很毛躁, 流离而不知其归所, 回首已是百年身.”
好贴切当下的情况。 也许匆匆数年之后, 也会有个TOMMY有同样的感叹。
有才。。。还搞了个绿码成为束约民众自由的终极杀器
这功底,2020华人版世界史你来写吧~
好了咱们再来一章, 继续说些边角余料.
太有才了!tommy你写个庚子年纪实吧!
如何下载?
吴化文山东人, 家境普通, 但不会太坏, 因为他爹是秀才, 那个年代, 能读书还能中秀才的, 家境都不会太差, 中了秀才就有不少优待, 所以家境也不会太差. 中了秀才就是读书人了, 见了官, 可自称学生, 也可免拜礼, 执师生礼即可. 所以电影里经常看见青天大老爷问, 见了本官因何不拜? 答, 学生是秀才......即可.
所以这一套, 孔老爷子确立的等级制度, 那是极其森严的, 别说出门在外, 在家里, 那都是等级分明的, 也就是要从娃娃抓起, 深入家庭内部, 包括闺房......新婚之夜不敦伦, 先读党章, 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年这套好使, 连蛮夷来了都服, 你看满清进来了, 连头都剃了, 儒家教育照旧, 皇上动不动就说, 大清以孝治天下......这是因为, 皇上就是天下人的总爹, 简称君父. 当然大老爷们也不甘落后, 俗称父母官. 这就好比毛主席万岁, 林副主席永远健康......一个道理.
就连骑着马嗷嗷叫的蒙古人来了, 也一样. 据说当年蒙古人给大家伙划成分, 成分最低的排第九, 排在失足女青年后面, 文革批斗读书人, 高喊臭老九, 就从这来的, 可见蒙古人对汉人的读书人深恶痛绝, 可是, 儒家学问, 蒙古人都服, 照捧.
所以, 不要以为蛮夷真是蛮夷, 也不是只有刘彻识货, 只要占了中原这花花世界, 当了皇上, 大家统一识货, 儒教, 好东西哇. 所以, 古今中外各路皇上治下, 衍圣公后代都是优待, 一直到批林批孔, 才倒霉的, 这也算躺枪, 其实毛批孔主要是敲打周的.
吴化文开始是在冯玉祥手下当兵的, 后来勤恳能干, 逐渐高升, 再后来就在韩复渠手下当了军官. 当年中原大战, 这个前面帖子说过, 其实就是反抗老蒋当话事人, 冯玉祥等几路帮派和老蒋开片抢码头, 史称中原大战, 老蒋用计, 收买了韩复渠, 于是韩复渠反水, 搞到冯玉祥金盆洗手, 这样, 吴化文就跟着韩复渠投入了蒋总舵主门下, 成了名义上的中央军.
之后, 吴化文随同韩复渠驻守鲁地. 再后来, 日本人打过来了, 据说韩复渠其实和日本人短暂交锋了几次, 自知不敌, 于是就跑了, 并不是一枪没放就跑的. 于是山东沦陷, 老蒋震怒, 就把韩复渠给枪毙了.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 韩复渠丢了山东之前, 还是放过枪的, 那么为什么枪毙韩复渠, 不枪毙张学良? 就算张学良的部下, 偶尔也放过枪, 可是大致上应该不如韩复渠放的枪多, 这怎么说呢?
这里有段江湖传闻, 说是当时蒋开会, 质问韩复渠, 山东丢了是谁的责任? 韩复渠很光棍, 说, 山东丢了是我的责任, 可是南京丢了是谁的责任?
于是他就被英勇枪毙了.
不过我听说, 此前, 老蒋被张学良和杨虎城军谏, 扣押在西安的时候, 韩复渠曾经通电, 说支持张, 杨两位将军深明大义.......
要是这么一看, 韩复渠死的也不算冤枉, 迟早而已. 据说当时韩复渠下令撤退, 就是担心自己被当成代价, 送给日军.......奈何迟早落进蒋手里, 结局能有何不同.
韩复渠英勇就义之后, 蒋又派了个人来接替, 于是吴化文有了新老板, 干的也不错, 吴化文很会带兵, 作战也比较勇猛, 打的共军八路吃亏不少.
后来蒋又换人了, 吴化文又有了新老板, 这回这位新老板和吴化文有旧怨, 百般刁难. 当时吴带着部下, 名义上属于中央军, 但是军饷粮草都由新老板供给, 遭到克扣, 不但军火装备没有, 粮食都不给, 这就造成吴化文跟部下一起挨饿的惨剧, 据说吴的传令兵都给饿死了, 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 吴到处想办法, 也还是没有着落, 全军吃树皮, 后来吃土.......然后日本人又打过来了, 吴化文手里弹药不足, 找新老板申请, 新老板解释了半天条件艰苦之后, 发了500发步枪子弹给吴化文.......吴急了, 说我部下两万多人, 这500发子弹发给谁啊? 老板说说说你急急急什么急急啊? 养那么多兵兵兵干嘛? 裁军不就就就, 那个就, 行了?
这位老板口吃, 而且说是很严重的口吃, 牟中珩, 那个字读衡.
于是吴化文拿着500发子弹, 带着部下和日本人开战, 打来打去被包围了, 急电老板解救, 老板说你等等等着, 我这就去救你(注 这句是唱着说的), 务必死死死死战, 拖住日本人......于是吴化文死战, 战来战去老老老板那边也没援军, 发电没人答复, 知道这是中了绝户计, 于是率领部下突围, 死伤5000多人后, 总算逃出去了, 出去之后就不搭理老老老板了. 老板一看, 嘿, 正好, 违违那个, 抗, 军令啊你? 消灭吴吴吴吴化文.....
于是吴化文走投无路, 一气之下投奔了汪精卫. 汪精卫倒是很欣赏这位干将, 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个上将司令的职位, 让他守蚌埠一带, 算是战略要地, 所以吴化文方面军, 也就成了汪精卫的主力军队中的一支.
关于投奔汪精卫这件事, 江湖传闻还有一个说法, 说这是戴笠安排的, 这个传说是这样的, 说那天吴化文接到戴笠急电, 要他去重庆面见, 见到戴笠之后, 戴老板说, 其实曲线救国也是好的, 兄弟考虑下? 汪精卫方面剿共很出力, 其实剿共也是大事, 你要是去了, 更添一筹胜算, 反正以后抗战胜利了, 你再回来, 放心, 哥哥我到时候给你向全国人民解释, 你是光荣的党国高级卧底.....
吴化文心里想, 这个汉奸能随便当吗? 卧底? 卧着卧着就不好说了, 于是推三阻四, 不肯就范. 戴老板一看, 哎呦喂, 还不从? 于是就把他抓起来了, 关在牢房里, 说你看我这有几十封举报信, 说你当年驻军地方, 无恶不作, 私通共匪, 欺男霸女, 制造无人区, 灭人全家小强都不放过, 那只小强还怀着孕呢, 蒋委员长听闻后震怒, 让兄弟彻查......
吴化文一看, 明白了, 这回枪毙都够了, 要是不想给小强偿命, 那就认了吧, 于是说, 戴老板只管说话, 怎么说, 小的怎么做.
于是他就投奔汪精卫了. 不过这段传说, 真伪不明.
吴化文在驻守蚌埠期间, 干得很不错, 而且军纪非常好. 吴的父亲是个老秀才, 喜欢体察民情, 每天出去遛弯看看老百姓都过的好不好, 发现士兵扰民, 回家就教训吴化文, 所以当地人民对吴家的印象非常好, 到了后来吴率军开拔的时候恋恋不舍, 还想搞个隆重的欢送会, 不过后来形势所迫, 无奈取消了.
当年日本人投降之后, 共军想先下手为强, 归拢地盘, 于是吴率军激战, 击退共军, 之后就投靠了国军. 国军欢迎啊, 又给了正式编号, 任命其为军长, 令其帅军充作前锋, 追剿共军....吴打的也很不错, 曾经在山东大破共匪, 可是打来打去发现自己总是前锋, 这难道不是老蒋爱才, 知人善用吗? 到时候军功累积够了, 回去就升职, 副委员长, 满意不?
可是吴化文反倒觉得蒋委员长这是拿他当枪使, 使完了那就该扔了, 于是愤而投共. 当时毛委员长, 陈毅同志, 等, 纷纷发来贺电.
不过关于投共这一出, 也有江湖传说, 说是当时吴的第三房太太以及小舅子, 其实是共党地下工作者, 极力劝解吴投共......
不管怎么说, 因势利导, 吴投入了共军, 在天天开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互批评之后, 接受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在思想和层次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又被掺进了一批以前的老对头, 前八路军将士之后, 吴化文的队伍就以崭新的面目, 投入到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光荣历史使命之中. 在向全军将士宣读了三项纪律八大注意之后, 就率领部下开始了奋勇作战的历程, 光荣的参加了渡江战役, 一路势如破竹, 光荣的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首都南京, 光荣的第一个把青天白日旗拉下了旗杆......
后来, 吴化文因为身体原因, 解放后不久就退出军职, 担任了一个文官职务, 安然度日, 在几年后因病去世, 享年59岁.
吴化文同志的光辉一生, 简述到此.
话说周佛海同志的下场, 怎么就那么惨呢? 周佛海也有嫡系啊, 税警团啊, 还相当精锐. 要说是卧底的缘故, 周卧底已经很多年了, 天天和军统聊天, 这还不算卧底? 难道区别在于, 周刚开始真不是戴笠安排的, 而吴化文从一开始就是听命潜伏的?
这就不知道了啊, 等着民国政府解密吧.
待续.
今天在某处看到目前公开的蒋日记没有提到汪先生的部分。据说有部分还是没有公开。
貌似那时候大家都写日记哈,我很好奇周佛海的那本😄
赞 往蛮夷处掷黑铁大锅
这点还在开会,后面还有一个会也是绝了,老板都心疼我,说要不然下一个会你别去了毕竟你明天早上也有会
真楼主早已弃楼...
话说周佛海日记网上有合适的版本吗?直接放狗可靠吗?
杨荫榆老太太也真是够惨,当初莫名其妙被鲁迅阴了一棍子。回老家后,又被日本兵杀了,死了这么多年,还被人这么扯。
发现你的本事了,就是在一些虚头巴脑的地方来回扯闲篇,把一帮不了解历史的人弄晕了,然后在要害的地方打马虎眼。
比如高陶密约事,反复扯什么高陶动机,高陶密约是不是日方提议而不是签订的密约这些枝节都算的问题,而不提这份合约实质就是汪伪后来和日本和伪满签订的条约,不过拆成两份了。在连枝节都不是的问题上瞎扯,企图让不熟悉历史的人产生,高陶密约汪伪没签的模糊印象。
同样杨老太太也是一样,扯了五六种没有来由的猜测,实质就是想让脑筋不清楚的留下个日军杀杨情有可原,或者另有隐情的印象。
好比张三杀了李四,然后某人在哪里强辩,说李四今天出门戴了墨镜,今天出门传了红裤子,也许穿了蓝裤子。然后在这里煞有介事讨论究竟穿得蓝裤子还是红裤子。
杨老太太的实质就是光天化日之下被日军当街杀害。这就是汪伪治下的皇道乐土,日据时期的暴行之一而已。
不是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不会上台的。
什么话,日俄战争前中后,大清一直发表声明说满洲是中国土地啊。啥叫中国政府什么话都没说啊。 而且日俄战争前,东北还没开边。开边后,内地汉人大举移民,而且后来小六子易帜,到了193x年,东北是切切实实的中国领土的。
他就是满嘴跑舌头,什么国民党孙传芳挖了满清的祖坟之类的。
我都已经懒得回了,从抗战开始,只能拿着高一脚短一腿的历史骗骗无知妇孺。
嗯,真好骗。
现在明白了鲁迅写杂文的意义了,秋瑾上刑场,边儿上的中国人还像被提着脖子的鸭一样,伸长了颈子去看。为什么啊?新奇,好玩,没见过!感谢法场给我们提供这么好一个机会了解杀人。
又看见神话了,什么周佛海屯了黄金没给棉纱,这都从哪个论坛上看的,林思云都不敢这么写。
汪伪政府成立后,他对日本人的一大功绩就是在日占区建立统制经济,四一年成立物统会,梅思平主委,下面有五大统制会,棉统会,米统会,毛统会等。棉统会就是统制棉花,就是我党后来说的统购统销。
老百姓种了棉花,必须卖给汪伪的棉统会,棉花销售给谁由棉统会决定,棉统会里实际管事的是日本汪伪政府经济顾问石渡庄太郎。棉统会收上来的棉花,60%交给日本。剩下的40%中,3/4交给日资纱厂,中资纱厂只能拿到十分之一棉花。
日军太平洋战争失利后,棉纱供应紧张,大本营内阁会商,决定从中国强制购买。汪精卫亲自通过了《收买棉纱布暂行条例》及《收买棉纱布实施要纲》,在占领区低价收购棉纱,4万元的一件棉纱,一万元强买,买下来供应日本。8月9日汪精卫通过了这些条例,8月15日就查了300家厂商,封了40家店铺。
这个《收买棉纱布实施要纲》最孙子的一条是应付价款:半数分两期付给标金,另半数以储备券分3年6次付清(实际只付3次)的规定。就是说市价四万的商品,给你一万,然后这一万里半数分两期购买,另外半数,以中储卷在拿到货后的三年分清。当时的中储券不断贬值,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汪伪政权垮台时,这些棉纱款一共只付了3次,在收买中中国厂商损失惨重。本来价格就是市价四分之一,还付不断贬值中储卷,就这还没付清。这就是抢劫啊。
当时的报纸称,强制收买令一下,上海发生两大问题“一布店全体失业,无以为生;二市民欲购尺寸之布而不可得”。上海如此,日占区其他地方更不用说。当时仅布商一个行业估算,损失折合黄金达26.76万两。
反正接着唱赞歌吧。还赵大叔卖拐,你是赵大叔吧,别以为华人这里都是范伟。
跑华人卖拐来了。觉得这地方范伟多吗?
鲁迅是伟大的,超越时代 的。
他说的啥有问题?我还没看到帖子
看一下新加坡,南亚的电影,就知道日本人当时杀人还是很随意的。不听使唤的,甚至交钱慢的,都给随便找个理由杀害了。
如果大陆出版的不可靠 ,那中共的敌对政府,相互打了一辈子的国民党政府出的书如何?我以为这两边的人出的资料,基本就是原来的事实,你说的,才真的是你一个人在翻案
汪或有理想,但无论初衷为何,终为汉奸。秦桧莫须有,但执行人还是秦桧。
哇,我家一个亲戚和这个吴化文的经历好像,不过结果没有吴好。。。吴尽管死的早,好歹算是个善终。
阴差阳错。。。
我也不觉得国名党写的抗日史就是百分百正确。理由就是老蒋当时也是三心二意,几次改变立场。
秋瑾应该没啥大家不知道的不一样的故事了吧。。。起义不成让满清杀了?
觉得当年的满清还算讲道理啊,秋瑾要求可以写家书,行刑时不脱衣服,不枭首,都答应了。
对,要几方资料放在一起评估。
幸好当年还有个相对独立的香港接收逃难的大陆华人
共产党在二战中国战区起的就是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是利用舆论工具, 逼迫国军抗日, 虽然知道国军当时根本没有能力。 然后在后面搅局, 利用日军消弱国军的力量, 企图从中牟利。 从一开始, 共产党就没有抗日的意图, 就是在苏联授意之下, 把日本推到对立面。 二战最后的受益人就是共军和苏联。这一切不是阴差阳错。 只有汪先生看清楚了这一切。
香港真是个宝地, 可惜这颗明珠也马上就要消失了。
看起来逃到香港挺容易的,像倪匡都逃过去了。那么多人没逃过去是因为不知道吗?
共军这根搅屎棍。。。让蒋光头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反攻大陆。
蒋光头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可以这么说吧?
好像不是那么容易。 很多人给遣返, 也有很多人死了。 倪匡是活下来的佼佼者。 :-)
蒋死了以后应该第一个去给汪先生谢罪。
我觉得孙给国军的将来下了袢子。 今天在网上乱逛, 看到王国维当年就预言:中国近状,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终。
始于孙中山,亡于200斤?
真难,倪匡OK的,怪不得那么反共. 现在想想,就算现在开始不回国也没啥, 人家倪匡估计逃出来后就没回过大陆吧。
大饥荒那段时间的逃民,都是香港平民拼死拦着官方不让遣返的,救了很多人。那段历史真的很感人。
当年没有香港,很多历史/史料可能也见不了天日。
再说说中储卷。 好多范伟不明白汪伪咋卖国了?中储卷就是一例。
汪伪没建立伪政府之前,日本在日占区发的票子有华北老汉奸发的联银卷,蒙疆发的蒙疆劵,还有伪满的满洲劵。这几个伪币在中国最富庶的华东华中都不行。华东华中老百姓日常生活还是用法币。日军的军票,没有一个合法政府做后盾,所以也不咋顶用。当时国府的四大银行还都在日占区继续营业。
汪伪搞中储卷发行时,是一点储备都没有的,向日资银行贷了一亿日元作为储备。开时还和法币1:1,后来2法币对应一中储卷。
汪伪发行中储卷时和日本约定: 1,中储行设置日本顾问,实权归日本顾问。凡有 关中储行的营业、理事会决议、国外汇兑、与外国银行的关系、旧通货事项、军票及日本通货事项、与华北关系事项等,均需征 询顾问的同意; 2,中储行所保有的外汇,须存入日本银行,对保 有外汇的管理使用,要由日汪双方组成外汇管理委员会处理; 3,汪方确认军票既成事实,将来也应协力。如果实行对军票有影响 的政策时,应与日方事先协议; 4,中储券流通区域应随时与日方 协议。为维持军票价值,汪方应向指定的日方银行存入一定数额 的中储券存款。
1942年8月10日,日本 正金银行与中央储备银行签订了 《军用票及中储券之互相存放款 契约》,从而使日寇可以任意支取使用中储券,掠夺沦陷区的物 资。让日本牢牢掌握了自由调拨中储券作为军用通货的实权, 中储行完全成为侵华日军 军费及其它必要资金的调剂银行。最后中储卷发行量的80%是被日军拿走,驻华日军从此不用军票,可以用中储卷。
不明白的范爷范奶奶们如果不懂,打个比方吧,相当于八成人民币印出来,直接送给日军。
所谓中储卷第一个作用就是把日军在华军费转嫁到中国头上,而且八成中储卷在手,侵华日军可以在中国采购各类物资运回日本。这不是卖国叫什么?
中储券第二个作用,挤压法币地位,损害国府抗战。
中国在30年代的法币改革,本来是当时世界上最成功的的币制改革,英美配合,贷给中国英镑美元作为储备,国府自己还有黄金白银,所以法币币制开始是蛮稳定的。即使抗战开始,法币也基本没有贬值,因为日占区也通行法币,日占区使用法币,实际等于日占区的老百姓也在为国府的抗战做出一份支持。
汪精卫发行中储卷后,挤压法币空间,最后在太平洋战争后,把法币基本挤出日占区。这样大规模的法币回流到国统区,造成国统区通货膨胀。
汪伪对国府进行货币战的操作大概是这样的,用中储卷强制兑换法币,获得的法币一部分通过周佛海渠道运到国统区采购国统区的物资,运回华东销售。还一部分法币运到上海租界,让租界的四大行兑换黄金和外汇。租界四大行为了维持法币币制就不得不拿外汇黄金吃进法币。这样本来零储备的中储卷就空手套白狼拿到了四大行的黄金外汇,从而进一步威胁法币币制,迫使国府在中储卷出来后取消外汇买卖。于是法币的价值开始下跌。
法币的价值开始下跌是在39年5月汪精卫到达上海之后,然后41年中储卷出来开始挤压法币空间,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租界被占,汪精卫接受租界的四大行黄金外汇储备,至此法币贬值一发不可收拾。
说白了,中华民国这个国就是汪精卫卖的,法币贬值损害了国民政府的威信,使得国民政府后来金融威信一直建立不起来,也直接让国民政府远走台湾。
范爷范奶奶们不明白,就想一下,华东华中作为中国最富庶的地盘,也是原来老蒋能管到地盘,当时西南军阀并不听老蒋的,他们的法币流通量占法币总流通量的比例极大。一旦被中储卷赶出来,这些货币都挤到西南套够物资也好,购买黄金外汇也好,法币不大幅贬值是不可能的。
而靠日军刺刀建立地位的中储卷,最高的时候八成发行量给日军。中储卷发行在日据时期,发行了4万亿之多。后来抗战胜利国府回归,周佛海为了保他那条狗命,短短时期,又发了两万亿中储卷给接受大员们。等于是这哥们抗战时坑了国统区的老百姓,抗战后坑了日占区拿中储劵的老百姓。最后坑了国民政府丢掉大陆。
为了防止赵大叔又卖周佛海的拐,在中储劵发行中,周佛海获利不小,中储券与法币的比价原为一比一,但自汪伪实行收兑法币后,比价遂由一百元法币兑换七十七元中储券, 最后降至二比一。在这期间,通过对法币低买高卖,然后去套取中储行的黄金,就是周佛海一个签字的事,就可以凭空赚出黄金来。比如中储银行上海分 行副经理汪仲陶,利用对法币低进高出的手段,他本人就赚取了 价值三千两黄金,并替周佛海、钱大■赚了相当于黄金 一万两。伪江苏省省长李士群,在其所在的苏州 “清 乡”地区,以延长兑换法币半个月的手段,赚取中储券两千万 元,其中五百万元分给了汪精卫。
香港人了不起👍
永远高看香港人
说什么周佛海拿了日本黄金不给东西之类的。 周佛海听了这话都不好意思能活过来。
满人已全汉化,对起义者,都还是尊重的。这一点,远远不是中共能比的。中共手下当年28团,还是地主,还是文革,死的人都没有起码尊严。
这还真要。。。可惜了汪先生。。。
现在即使有香港,看黄绿码,已然无用。
这个结局还是开放式的。 我不觉得200就能结束这一切。变革是要有人民基础的。
原来都是香港市民救的。。。殖民过的百姓就是不一样,你们看看现在,墙内的老百姓对国外的华人都是什么态度?千里投毒,吃里扒外。。。还不怎么样呢,已经把人都给拒绝了。
还真是,如果不是这帮人逃到香港,国内死的就死了,活着的也不知道这段历史。
还在追金的回忆录,算是从一个人的视角看那段历史。目前看到一半,只能说,汪政权里和他一样有理想的正直之人还是太少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他也的确没办法搬回大局,又何况他肯定料不到美军的最终介入。
话说这本书写的很好,当然他老人家写书都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很少人提起。
华人有几个讲那几个大事件的楼,我前段时间大致看了一下大饥荒和夹边沟的资料,帖子里有一些照片。
贴过来,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429865
又编故事。 中储卷这个只能怪周佛海。 中储卷发行总量是4.6万亿,2万亿是815之后发的,说白了周佛海为了保命,就拼命印钱给接受大员。
至于钱某人算出28:1之类的,纯粹扯谈,一个是里面所谓黄金外汇储备实际是太平洋战争后,抢国府四大行在租界储备的黄金外汇。中储卷本身是没有储备发行的,抢了四大行的黄金外汇储备后才可以说他有储备,但这些也是存在日本银行的。既然抗战胜利了,四大行把这被抢走的取回去,没什么问题吧。
把这些黄金外汇储备拿走,中储卷还有什么储备。房屋,乱世中可不抵什么钱。
所以中储卷要骂就骂周佛海,他不怕死,815之后发那两万亿中储卷,起码兑换率会是100:1吧。
至于什么黄金换棉纱还没换成的神话,呵呵。棉统会收购的棉花60%是运日本的,剩下的40%棉花,中国纱厂只能拿25%,就是只有10%棉花是中国纱厂的。
至于国统区和日占区贸易,这是很正常的事,别弄得好像是周佛海为了抗战啥的,你的逻辑不是汪精卫当汉奸是报国吗?那周佛海岂不是破坏报国了。
日占区和国统区贸易量一直很大,背后是日本人许可。不但是和国统区贸易,日占区也和共军贸易,太平洋战争后,国共伪三方都明白,日本失败是迟早的事,所以大家一起贸易互相发财,打仗是不打了。这也没啥可骄傲的,这副拐卖不动吧。
好奇前辈看的是哪些史料?你们俩讲的版本差别还挺大的
各类回忆录,地方志啊,这期间书起码看几十本吧。 比如什么黄金换棉纱还没换到,看看汪伪统制经济的文章就行。
他是在论坛上东看看,西看看。 首先替汪精卫平反,最早是林思云。看看林思云的就完了。 没啥新鲜的,就是卖拐有点矫情啊。
比如200比1汇率。说起来国民政府有问题。 但中储卷发行额4.6万亿,最后815胜利后发了两万亿。这是史料啊。到处都是。 谁发的,周佛海。为什么,想活他那条贱命 那这200:1起码100算他脑袋上吧。一个月发两万亿,一半发行量。
这就是一个例子。
其他的,比如高陶密约的事,讲那么多故事,说高陶是坏蛋,那是,不坏能跟汪精卫去上海吗?但是关键的一条是看汪精卫后来签没签那个约。条约都在,一比较不就知道了。
还有杨大妈被杀的,扯甲乙丙丁戊干嘛?是不是日本兵当街杀的?是,还有啥闲篇可扯,这就是大家说的汪精卫先生的新中国?
好多事,很简单的。
前辈对金雄白的回忆录持什么观点?
所以我觉得那时候的“爱国热情”,真的是被蓄意挑起来的
没记错的话,塘沽协定好像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距离和平解决中日争端最近的一次言和,可惜事态最终还是向越来越差发展了下去。
这个之前就想驳,当时没时间,既然又看到了就再驳一次。
1,东北大米不是鬼子引进的。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默许属国朝鲜农民来东北种植水稻. 最早有记录是从1845年开始,朝鲜农民在东北种植水稻,一直不算成功。 开始在鸭绿江上游浑江两岸种植,后来沿着浑江,一路种到桓仁、通化。直到1870年代,一名金姓朝鲜移民在桓仁古城镇的地方试种成功了。
同治皇帝品尝桓仁稻米后御封“十里香”,并根据两个种植水稻的稻农都姓金而命名为“金珠稻”。同治十三年(1清朝政府御赐这种水稻为“京租”,它是清光绪年间专供皇帝膳用的米品。
另一个说法是《桓仁县志》记载,“县内水稻种植始于光绪元年(1875年),当时只有少量种植。品种单一,仅有大黄毛子、京租。曾是清皇室贡米基地,因此,桓仁大米又有“京租米”、“贡米”之称。”
不管怎么样,东北大米引进和日本无关,同治光绪年间就成为贡米了。
赵大叔卖拐,为什么这么卖力的为日本人洗地呐。我是真想不明白。
2,一般东北人说在日据期间,东北人不能吃大米,吃了经济犯。这是一个简称。赵大叔就以为经济犯只是不让吃大米,所以编造出一段,东北大米是从日本引进的说法(其实我觉得他不是这么坏,自己也是范伟,在其他论坛上被其他论坛的赵大叔忽悠了,到华人这来充当赵大叔了。)
日本的经济犯是这么规定的,伪满洲国在1938年颁布了《米谷管理法》实行粮食配给,把大米、白面、大豆定为甲类,把高粱、玉米、小米等杂粮,定为乙类。法律上明确规定,甲类粮(细粮),只供给优秀的大和民族,乙类(粗粮)供给劣等族(中国人),在伪满全国实行了粮食配给制度,给日本人发红皮的粮本(通帐),规定红粮证每人每月供应大米、面粉30斤,黄豆10斤,给中国人发绿皮粮本,规定每人每月供给高粱米或玉米面24斤和部分杂豆。
东北人爱吃大米,而且东北大米好,所以东北人简单的把经济犯说成是不能吃大米。其实呐,是大米,白面,大豆都不能吃。
赵大叔已经论证了大米是日本引进中国的,是不是在论证下,小麦也是日本引进的,大豆也是日本引进的。否则这个扣在日本脑袋上的屎盆子也摘不干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