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光是一个协议, 下面是当时日本参谋本部要求陆军省提出对国家资源以及打三个目标的衡量: 一、在限定保持陆军五十个师团与航空队足额编制兵力之下,对苏作战不可能维持在一年以上,因为液体燃料补给在一年之内将会枯竭。 二、依现在中国作战的前进速率计算,我们需要四年时间才能赢得胜利。但是,假如我们的军事行动尽可能向前推进至重庆,我们要使用二十个师团,需时在三年以上,然而在未到三年时,我们的资源已经枯竭净尽了。 三、如果我们使用海、航空队全部与陆军十五个师团的兵力对英美作战,在战争第一年终了时,我们应可以利用在南方各国家所已开发的资源。况且,只要我们的运输船舶能够保持畅通,我们便可以在持久战争中挺住。海军的有效战力当为决定性因素。 主要还是觉得南边能给资源。 另外, 下面是据说外号叫"God of strategy" 还有 "A man who could even cause World War III" 的辻政信对于为什么坚决主张南下给出的进一步解释: 我们在那时候的率直 (这个用词很有意思)意见是,美国人的商人性格,不会长时间继续进行无利可图的战争,至于我们自己,假如我们仅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国家作战,那是可以进行持久作战的;当我们在南方获得大胜利之后,中华民国便会愿意依据东亚共荣大同盟的原则来签订无条件的和平条约;俄国也会与西方联盟国家拆夥;等到与中国订定和约之后,我们便可能将百万大军转到中国东北,这庞大兵力足以阻止俄国人对这方面的进一步冒险,或者足以应付在该方面所可能发展的任何攻击行动。 可以看出来当时日本觉得把南边打下来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多米诺骨牌, 什么地方错了, Tommy都分析过了。
不光光是一个协议, 下面是当时日本参谋本部要求陆军省提出对国家资源以及打三个目标的衡量: 一、在限定保持陆军五十个师团与航空队足额编制兵力之下,对苏作战不可能维持在一年以上,因为液体燃料补给在一年之内将会枯竭。 二、依现在中国作战的前进速率计算,我们需要四年时间才能赢得胜利。但是,假如我们的军事行动尽可能向前推进至重庆,我们要使用二十个师团,需时在三年以上,然而在未到三年时,我们的资源已经枯竭净尽了。 三、如果我们使用海、航空队全部与陆军十五个师团的兵力对英美作战,在战争第一年终了时,我们应可以利用在南方各国家所已开发的资源。况且,只要我们的运输船舶能够保持畅通,我们便可以在持久战争中挺住。海军的有效战力当为决定性因素。 主要还是觉得南边能给资源。 另外, 下面是据说外号叫"God of strategy" 还有 "A man who could even cause World War III" 的辻政信对于为什么坚决主张南下给出的进一步解释: 我们在那时候的率直 (这个用词很有意思)意见是,美国人的商人性格,不会长时间继续进行无利可图的战争,至于我们自己,假如我们仅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国家作战,那是可以进行持久作战的;当我们在南方获得大胜利之后,中华民国便会愿意依据东亚共荣大同盟的原则来签订无条件的和平条约;俄国也会与西方联盟国家拆夥;等到与中国订定和约之后,我们便可能将百万大军转到中国东北,这庞大兵力足以阻止俄国人对这方面的进一步冒险,或者足以应付在该方面所可能发展的任何攻击行动。 可以看出来当时日本觉得把南边打下来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多米诺骨牌, 什么地方错了, Tommy都分析了。 mitpangpang 发表于 2020-07-06 19:46
昨晚的帖子? 你是说你原本放在四楼那个后来被你改没了?
对啊,我也觉得有问题,就撤稿了...
你这也是又失眠了???
有问题把id隐去可以接着讲故事, 不过看你自己心情要不要接着讲.
是回帖有人提醒我可能错判了。我其实之前打算考古一下的,f 提醒过我,我也写在楼里了,后来没时间就忘了。昨天还和express77说起这事,她也太忙了。于是我就没想太多,原计划写了出来。估计某位版主读了一看,这是诬陷罪啊!!
我之前跟过他其他帖子,一直印象不错的,也端过☕️的,所以在楼里一直帮他辩护。最后这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就冲动了,把他也一起划了进去。而且,我是真的没空把大家帖子都过一遍......
版主不会因为你一个遮遮掩掩的id错判就转移贴子吧, 可能觉得主题不适合什么之类的, 我几个帖子都被移走了也没错判什么. 再说你还未必真的看错了, 再说就一个id而已, 你也不用太较真, 有他没他也不影响什么. 放宽心, 轻松些, 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哈哈,前几篇政治也很不正确啊~
另外两个错的可能性很小。不过这个的确不用纠结,因为C才是主角,后面基本都是他的戏。其他的只是他的配角而已。
谢谢你开解哈~
请允许精神万倍的小生开始码字吧.
这个其实是日本海军有南进意图的一个很明显的暗示, 原因很简单, 你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海南岛就像一颗子弹, 悬浮在法属印度支那的腹部, 日本人占领这里, 还在上面修建军事基地, 那么你想干什么? 这对英法来说, 根本不是什么复杂的问题, 所以, 这件事其实已经导致了他们对日本的进一步反感, 当然也包括站队英法的美国.
平沼首相当时听到海军大臣向他报告这件事的时候, 反应相当惊讶, 但无可奈何, 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他当然很清楚, 日本并不缺少高明的政治家, 缺少的是内阁对军队的控制力.
而在平沼率领内阁总辞职之后, 军方对同德国结盟这件事的企图并没有放下, 他们很快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舆论宣传, 说英国根本不会支持日本解决在中国的问题......话说他们占领了海南岛之后这个可能确实更低了, 说即使在日本将来的发展上, 英国也不会支持日本. 唯一能真正支持日本的是德国, 所以, 德国才是日本真正的朋友.
急着找朋友这件事充满了孤独感的残念, 而日本军方当时确实有这种残念, 他们在这个时候希望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有助于维护他们在满洲国的成就, 以及解决中日问题的朋友, 他们希望的是一个能支持他们解决整个东亚的日本主导地位的问题的朋友, 而这样的朋友, 除了英美法, 那就只有和德国意大利之间的三国同盟了. 而我们都知道, 军方早就开始倾向于德国了.
所以, 日本军部此时已经开始着急要恢复因平沼内阁而中止的三国结盟谈判.
但是, 这个时候的局势也已经完全不同了, 因为德国已经入侵了波兰, 英法已经向德国正式宣战, 这就意味着, 如果日本同德国结盟, 那么英美就会立刻变成日本的敌人, 因此, 这里面已经不存在日德结盟只对抗苏联的可能. 这个严重的问题, 军方当然不会不知道, 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同德国结盟的决心, 尽管这意味着一旦结盟, 日本就要和德国立刻并肩作战, 而且是以英美为敌人
德国人这时候依然在极力鼓动日本的结盟, 并且提出, 要和日本均分英国将要丧失的权益.....这个很有诱惑力, 因为英国在亚洲存在着大量权益. 所以军部立刻再次向新内阁提出, 重新启动三国同盟谈判.
新继任的内阁是米内内阁, 而米内首相非常清楚, 这是一个等同于立刻参战的同盟协议, 一旦签订, 日本就等于立刻向英法宣战, 而美国, 正站在后边. 所以米内强烈反对.
军方的反应是, 立刻开展了一个倒阁运动, 要把米内搞下台.
当时对欧洲战争的趋势,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第一种以日本驻德国的武官为代表, 认为德国的军力在欧洲不可战胜, 无论是陆军还是空军, 都是非常强大的, 法国不行, 英国也不是对手, 德国会在短期内就取得胜利, 因此, 日本应该尽快参与战事, 从而在战胜之后获得战胜国利益, 这些利益对于日本的东亚共荣是极为重要的, 也将把日本造就成能够在资源上自给自足的真正世界强国.
第二种以日本驻英国的武官为代表, 认为德国在陆军上虽然更有优势, 但是在海军上不如英国, 并且德国的空军力量不足以占据完全的制空权, 德国的潜艇部队也无法在大西洋上完全封锁英国的海航线, 那么战争必然会持续下去, 一旦不能速战速决, 美国必然参战支持英国, 如此这般, 德国最终只能战败. 因此, 不能和德国结盟, 相反还要尽量和英美妥协, 恢复良好关系, 这有助于日本尽快解决中日争端, 也会在战后让日本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 现在切不可被德国暂时的优势所迷惑, 而同英美之间的亲善, 不但现在重要, 即使在未来, 也一样重要.
米内首相支持的是亲英派的说法, 认为日本现在并不适合加入战争.
当然作为后人放个马后炮, 很明显, 亲英派的主张是对的. 其实日本内阁包括天皇一直都反对日本参与欧洲战争, 他们主张的正相反, 认为日本应该极力防止欧洲战事蔓延到东亚.
可军方不听啊, 就像刘邦说的, 为之奈何? 来你把你那帽子借朕用用, 朕要方便下.....
欧洲战事又一次在日本人又一次吵来吵去的时候有了新的进展.
上回书说到希特勒和斯大林分赃了波兰, 英法这时候确定无误的知道, 德国人胃口灰常大, 因此出兵挪威和丹麦, 意图切断瑞典向德国供应铁矿石的路线, 元首毫不含糊, 立刻闪电出兵, 结果英法联军刚登陆, 德国军队就到了, 随之就把挪威和丹麦给占领了. 如此一来, 希大疯子的北方威胁被解除了, 东面, 俄国人正在消化波兰大列巴, 暂时没什么事, 因此, 西进的前途, 一片光明.
所以, 德国人紧接着就占领了比利时,荷兰..... 法国人花了大力气精心建设, 而且还在不断扩建的马奇诺防线因为遭到了后方和侧翼的攻击, 形同虚设, 马奇诺, 达拉第防线被迅速突破, 德国的机械化部队接着就占领了巴黎, 并且开始一路逼退英法联军, 直到敦刻尔克......
是滴,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由来. 前几年美国拍了这样一部电影, 我倒是没看, 据说拍成了爱情片? 倒是当时听说带鱼候的夫人出了通风头, 影评中大谈抗日? 这个相当有国际视野, 还有先见性, 可不是未来不久, 日本鬼子就和德国鬼子结盟了吗, 这不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等于抗日吗? 非常通顺.
所以在几个星期里就占领了波兰的德国军队, 又在两个月里占领了法国, 而法国当时号称世界最强陆军.......所以, 德国人的战绩震惊了整个世界, 这导致了两个结果:
1.美国下决心援助英国
2.日本军方更加认定, 德国必胜.
欧洲这时候的局势非常恶劣, 英国变成了一个孤岛, 而紧接着进行的, 就是德国对英国的大规模空袭, 以及准备发动计划中的登陆战.
美国人这时候的战略观念是, 欧洲是美国在大西洋上的远端防线, 一旦欧洲的大西洋沿岸被敌国占领, 美国的国家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这个已经有些全球战略的意思了, 不过还没最终成型, 美国的全球国家安全战略要到二战后才正式确立, 但是我们能看到, 美国已经开始走出此前坚持的孤立主义. 这个和很多因素有关, 也和现代的武器发展有关, 比如航母舰队和空军. 所以, 整个世界的形势, 已经和当年华盛顿总统的时候大不相同了. 战略调整, 也是自然的.
丘吉尔首相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 说我们要坚持战斗, 决不能向一个独裁专制的政权投降, 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我们要进行大不列颠之战.....我们要在海上作战, 我们要在陆地上作战, 我们要在空中作战.......人类文明的安危在此一战....
老实说, 要是别人说这番话, 很有些装叉的嫌疑, 不过作为启蒙了人类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英国, 的领袖这样说, 恰如其分.
丘吉尔还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一旦发生最坏的情形, 英国本土被攻占, 就将率领英国舰队全部撤退到美国的海岸线上, 继续抗战, 英国同美国不论在精神上, 还是利益上, 都是一体的.
罗斯福说, 他相信英国的决心和实力.
所以, 英美在这个时候, 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一个战争中的统一体. 美国对英国的援助也在持续增加.
希特勒这时候对付坚决不投降的英国人的方法就是大量空袭, 逼迫英国投降, 同时在准备登陆英国的计划, 按照德国人的看法, 只要夺取了制空权, 登陆部队征服英国将是迅速的.
希特勒希望的是, 尽快解决英国, 就可以安心开始对付苏联. 为了轰炸英国, 还发明了一个新东西, 火箭, 所以火箭加上轰炸机, 把英国炸的到处废墟, 尤其是伦敦. 我曾经在多年前看过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普通的英国送奶工, 走过被炸的废墟, 向伦敦居民送瓶装奶, 而且非常和蔼的对着镜头微笑. 一个国家的伟大, 经常表现在许多细节上.
英国这时候的战机实力是不如德国的, 但是英国在陆地上建设了很多地面防空设备, 而且英国人也发明了一个新东西, 雷达, 通过雷达可以观察到距离70英里的德国飞机的动向, 后来这个技术也迅速被美国应用到军事装备, 甚至装备在军舰上. 所以, 德国人的空袭迟迟得不到压倒性的空中优势, 并且英国战机还有余力在夜里向德国发动空袭作为军事报复.
有件事情我不知道大家以前知不知道, 就是欧洲长期以来, 就有一个传统, 就是流汗不流血, 流血不流汗. 平民平时负责流汗工作, 贵族得到供养. 但是战争发起的时候, 贵族要出征去流血保护平民. 所以, 职责就是, 平民流汗, 贵族流血. 这个传统, 在英国当时防卫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很多参战并战死的, 都是英国的贵族子弟. 而最先报名参战的一批, 也是贵族子弟.
所以, 大家以前看到英国王室的王子去服兵役, 其实就是源于这个传统. 当然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传统.
空战无法获得优势制空权, 海战又无法对付英国舰队, 德国人的登陆计划只能拖延.
但是希特勒在发表宣言, 说胜利必然属于光荣的德国, 英国将会很快被击溃. 于是德国外长对日本大使说, 英国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日本这次走运了, 还不赶快加入我们大德意志的联盟, 还等啥呢? 过了这村, 可就没这店儿了我跟你说, 别说哥哥不关照你......
于是, 日本军方开始担心了. 那么他们开始担心什么呢?
且听下回分解.
鼓掌撒花。
写的真棒。。。一直和我日本朋友絮叨如果你们当年不贪心占着满洲国好好发展就没有后面的事了。。。现在对当时的情况越来越了解。。。可能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你们都看完啦?我今天得认真补补课了,好像屯了至少三天的了 🥺
辛苦码字,🍺
请滚回国去,去当皇帝的奴仆吧。
没有二战,你这精卫主席可能就做民族英雄,名垂千古了。。。
这舔日本人的菊舔得可真贴心啊。。。都帮人想好经营好满洲国就好了。。。
也叫主席吗?好奇主席这个词的由来
是的. 另外, 如果不引发太平洋战争, 也能挽回. 珍珠港一炸, 就走上绝路了.
当年满洲国还是移民开放政策, 大批人去那里改善生活, 话说要是到了今天, 不知道还会不会一直开放移民, 估摸着, 也要排队签证了. 不过也有可能长期互免签证, 除非持续移民实在太多满洲无法承受.
北面满洲和蒙古防堵, 赤色进不了中国, 老蒋的江山大概还坐得住? 这就不知道到了二世, 临终前还肯不肯民主了, 这是个变数. 美日中满应该是盟友, 所以, 中国变民主体制应该还是很可能, 不过不知道进程多快. 估计到时候的情形是, 中国更亲美, 满洲更加亲日.
还有一个可能是, 在中国和满洲国彻底安定没有苏联化危险, 以及对日友好的情况下, 中国和满洲也许会再次合并, 这个要看到时候两国民意, 应该会公投决定. 如果这样的话, 日本应该会提出, 中日之间持续开放移民, 因为日本人口增加, 国土适合居住的面积太小. 所以, 中国会出现一个大和民族.
中日美三国同盟, 这是个美好的愿景, 中日同盟无疑会是亚洲的领导力量, 中日美三国同盟, 也会是世界安定的重要力量, 也会为亚洲和世界的经济繁荣做出很大贡献. 所以中国多出来的, 应该不止大和民族, 还有周边的亚洲国家的许多民族. 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应该是大概率的, 当年满洲都已经gdp亚洲第一了, 再给10年, 满洲都会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成就一个强国, 只需要20年, 更别说满洲的充沛资源, 几乎应有尽有.
如果满洲国还在, 朝鲜也不会赤化, 到今天应该还是统一的, 而且也会是美中日满同盟下的小弟, 首都今天还叫汉城.
好吧, 这个很美好, 在某一个平行宇宙中, 正在发生. 我倒是在怀疑, 咱们这个宇宙, 是不是二战结局最差的那个?
不能遵守本楼规的ID请自觉出楼
#### 此楼楼规 ####
不能对其他网友进行人身攻击,不能直接给网友扣帽子,反驳请基于事实,尽量理性讨论。
祝大家阅读讨论愉快!
这位层主请读一下楼规,本楼不欢迎达不到要求的ID。
坚决支持楼长执行楼规
读这段让我想起了日本的幕府时代,同样是军人执政,区别主要是什么?
不太明白, 你说的军人执政是指日本?
看到三国演义亮了。我之前看你们互掐就这感觉。。。
对啊,日本二战的军人执政和幕府时代的军人执政,就是随便问问...他们那个4个机构我是怎么都记不下来,不够对称。海军和陆军还行,另外两个不理解干什么的 LOL
前几天看的那个中日和平内幕什么的书就给了好几个例子呀,我印象里咱们还讨论了一阵,关于“傀儡”这个词的用法。我是不是穿越了?。。。
大藏省是管财政金融的, 外务省管外交
陆军 海军, 财政, 外交, 首相.
五相.
省这个名称显然来源于中国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时期的制度. 日本人传统文化和官制基本上直接移植大唐的. 日本传统文化也基本上是唐文化, 所以呢, 你今天要找唐文化, 去日本找就行了.
当然, 日本人的明治维新是学习的西方文化, 所以, 日本人是古代学习中国文化, 近代学习西方文化, 现代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混合, 这就和在日本能在大街上看见他们穿唐服和西装一样, 还觉得很和谐哦, 和谐社会.
我第一次在日本看到穿唐服木屐挺惊奇的, 唉, 尽管中国人也被称为汉人或者唐人, 可是唐代传统在日本. 京都是日本以前的都城, 后来转移到江户, 江户就成东京了.
省这个名称后来中国改了, 用来指地方行政单位了. 日本人今天还在用省, 指中央单位.
话说当年美国轰炸日本本土, 梁思成, 也就是那谁的老公, 徐大渣男一直念念不忘那个....话说惦记这位美女的人不少, 请求美国不要轰炸京都, 因为那地方是唐长安的缩小版, 据说城市布局都一模一样.....老美同意了, 因此保留下来了, 今天去还能看到, 唐代长安的风采. 老美当年轰炸, 很多地区是地毯式的, 日本的房屋还都是木制的, 和老美的一样, 所以, 轰炸的话, 京都就真的没了, 唐代古建筑风格的城市, 这个地球就看不到了. 所以这件事要真心感谢梁思成. 话说他爹也很厉害, 如果当年大家伙儿听他爹的, 搞君主立宪, 也许后来结果会好些, 象汪精卫就是坚决革命派, 其实也就是就着原来的房子搞还是推导重建的问题. 不过这个也不能怪汪精卫这些人, 因为满清太顽固太腐败了, 彻底丧失了大家伙儿的任何信任......这个听起来好像又耳熟.
所以有人说尼, 莎士比亚吧? 以残暴开始的盛宴, 也将以残暴结束. 满清皇族没有被杀个片甲不留, 是因为听了袁世凯的话, 退位了, 不然肯定会被杀光, 他们进了城剃发易服, 就是告诉大家伙儿, 俺今天来是来通知大家, 俺是来杀大家的.......自己就以异族人征服者自居, 最终也会被以异族征服者对待, 你看, 上帝很公平, 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觉得打土豪分田地分女人很爽的, 就给他们共党, 爽到6263年, 爽出了高潮. 以后还在接着爽.
拿香港人的话说, 出来混, 早晚要还的. 说到这个我想起无间道第二部了, 蛮好看的, 尤其那个谁, 吴什么来着.....吴镇宇? 演的非常好. 话说香港很多很多很优秀的影星, 偶像派演技派.....不过, 以后看不到了, 以后看香港人拍闪闪红星吧, 唉.
好像还有个什么事儿, 我想侃侃来着, 一下又忘了, 你看我正说着楼长跑来插话, 我就忘了, 以后记着别随便打岔, 那个....哦, 想起来了, 三省六部, 这个三省是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其实说白了就是权力分散, 防止有人搞独裁, 造反. 因此呢, 所以尼, 尚书省下属还分成六部, 这就是三省六部. 中国古代的制度, 君王是受到大臣制约的, 当然有时大臣玩大了, 君王就成招牌了, 这就是为嘛你有时看到君王长期旷工, 叫 从此君王不早朝, 国家还在继续运转, 这是因为, 除了君王有特殊癖好以外, 还有权力和责任对等.
所以, 汪精卫当年被满清抓了之后, 肃亲王就说了, 说小伙子, 你看你们革命党整天要推翻俺们大清, 可是你瞅瞅, 日本人不是明治维新, 也没推翻天皇, 不是过的挺好的吗? 也不耽误咱民主自强啊, 不然我看你投降大清吧.
其实当年不单是满清, 袁世凯也拉拢过汪精卫........帅哥是真的有优势的, 不要不服啊, 不要对帅哥不满, 你看过有人拉拢武大郎吗? 肃亲王说, 大郎啊, 要不你帮着俺大清卖炊饼吧.....这个真是岂有此理.
当然汪帅哥没同意, 汪帅哥告诉肃亲王, 就算日本, 也是先革命推翻了幕府, 这才维新的.
话说当年肃亲王生了个女儿, 送给日本朋友收养, 造就了一代传奇, 要是.....直接送个美女给汪精卫, 你想, 汪帅哥坐牢那么久, 母猪都没看过, 这个说不定有奇效, 一般帅哥爱美女......还不行就送个帅哥给陈璧君, 让陈璧君写个绝情信, 我住长江头, 君住牢房, 日日思君不见君......咱俩分手吧....搞不好汪帅哥精神崩溃, 就投靠满清了, 这事弄的, 肃亲王不懂行为心理学啊.
所以呢, 日本军方虽然猖狂, 和幕府时代还是有区别的, 这就好像韩信和曹操的区别.
是哦,这里是超脱了民族大义的名誉白人的乐园。只可惜做了名誉白人还不自信,还跑去舔日本人菊。热心地跑到别人面前,对人讨好惋惜地感叹如果你们当年一心一意经营满洲国一切就完美了。。。
请你出去。
最后这个类比有意思。
谢谢解释!
很奇怪的说法。公共论坛,不是私家花园,允许人舔日本人菊,也得允许有人表示不赞同。想不收打扰地自己找乐,尽管开个私人群好了。
那你就继续呗。
作为这楼公选出来的楼长,我还是会说:
请你出去!!这里不欢迎你。
好奇怪的说法,现在华人网上不仅有版主,还有楼长?想当官想疯了吧。。。
你先问问华人网允不允许私人在这里另建一套规矩吧。。。
别自说自话自嗨了。
大家玩得很愉快。
你既然这么坚持,那我就替大家谢谢你帮我们顶帖咯~
对,非常的愉快。本来楼沉了自己人顶吧不太好意思,现在有个帮忙的,也不错呢~
这贴也不是你这个ID开的啊。现在居然雀占鸠巢,自称是在本楼有管理权的楼主,还谢谢人帮你的楼顶帖起来了。这真是太搞笑了,世界上啥人都有。。。
这个是历史形成的,如果有时间从头看看好了。
你问问楼里其他ID呗,这楼是不是我在维护
就好比你到了一个公共广场上,看到上几个月有人搭了个台子,似乎没有在用了。你就搬来家具,还做起了生意,现在据此宣称这台子和下面的土地是你家的一样。。。美华中脑袋里逻辑自成一体的人还真多。。。
话说tommy我有个问题,我映像里日本人是很好领导的,很有团队精神的。那为什么他们的文化一直以来对天皇却是很不尊重的态度呢?我看英国人写的日本历史书里说,天皇一向是给幕府架空的,连生活都很困难,有的天皇以卖字为生。东亚的儒家文化一向对天子是又忠诚又崇拜,为啥日本人在这点上和中国的君臣文化差这么多呢?
很奇怪的说法。公共场所,并没有赋予你驱赶任何一个其他人的权力。好好提高自己民主修养吧。
一般来讲,所有者不提出异议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
意见不同很正常,你用词文明说就是了,不是说你说话问候别人的身体部位就让你的立场更有说服力。你这个帖子也证明你是有好好说话这个能力的。民主这个事么,utk楼主是大家选出来的,大家也都遵守文明说话的规则。话说文明说话这件事还有人反对我也真无语了。
华人有收藏夹的,很好用。
根本就没有人赋予你们这群人在这里选出个头,让你们不喜欢的人走的权力。
意见不同很正常,有人爱谄媚日本人,媚笑着对日本人说“你们多可惜当年要是好好经营满洲国就没有后来什么事了”,有人爱认为这是在舔菊,这都很正常。
呵呵,上网看奇案看多了吧,五月底的帖子,还没到独占没有异议十多年二十多年呢。。。
这位网友有话好好说呗。
到底中美之间会不会打仗啊?楼这么高,实在没法爬,只想知道个结论。不过看到这位红五星解放军的中士,结论大概是要打了?还是准备用缠着铁丝钉的狼牙棒吗?很好奇,如果不是军事秘密,能否泄漏一下?
你别想要答案了……这个楼已经歪得不能再歪了。
我的看法是不会打仗,除非ccp吃错了药要放弃自己的统治。
谢谢总结
明显就不是大陆背景的chinese,还“这位红五星的解放军中士”,说得和真的似的。可见这坛子都被湾湾玩坏了吧。
弯弯的不是,那现在军衔咋定的呢?不还是排长,连长啥的吧
是的, 楼长是大家公选的. 所以, 对楼长行使正义职权, 表示完全支持.
你只能代表你自己,不能代表大家。
发现美国的战争片很多都有中资影子啊,这个也是,片头就是一个上海的啥电影投资公司。
7月10日上演苹果拍的greyhound,汤姆汉克斯演的讲海战的,一样有中资投入。再搞下去美国除了最机密的武器,比如B2,其他老中都看的差不多了。
你问的是个好问题, 就是要回答就很困难了, 这个涉及到群体个性, 人心等很复杂的话题, 很难概括, 因为人心, 是极度复杂的. 我只能说说我的陋见, 真的是陋见, 你勉强看看就行了.
我想来想去, 觉得这件事还是从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开始说起吧, 这样还有条理一些.
中国的封建社会, 很早就灭亡了, 从秦一统天下之后, 其实很多人认为, 这种封建精神, 在这之前就灭亡了, 早到什么时候? 早到三家分晋, 这就是为什么, 资治通鉴从三家分晋起头.
封建社会就是字面意思, 就是分封和建土. 天子广有天下, 可是地方太大, 不能亲自管理, 这个和那个时代的交通, 通信很原始有关, 管理效率非常低下, 不能和现在比, 所以, 无法及远, 因此就采取了一个办法, 把都城周围比较近的地方留给自己直接管理, 偏远的地方, 就分封出去, 这个叫分封天下, 比如周天子, 干掉商之后, 就把天下分封给几个人, 这就是列国. 受到分封的人, 当然也会有爵位, 就到自己被分封的领地上建国, 这个叫建制, 所以这个系统是分封和建制构成的, 就叫封建社会. 爵位是有等级差别的, 所谓公侯伯子男, 五个级别, 欧洲的老外们的传统制度其实也差不多, 这个有很大的共性, 不同的是, 欧洲的封建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代, 爵位有的一直延续到现在, 所以中文翻译老外的爵位, 还能套上公侯伯子男.....
被天子分封建国的, 建制之后, 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向下分封, 因为国土还是很大, 没办法直接管理, 所以, 这个是同一系统, 在不同级别/分支上复制, 很有分型理论的意思, 这样层层分封, 封到最后一级, 就封到家了, 他们的手下, 就被称为家臣. 这个家, 被称为士族.
所以这个封建制度和后来的郡县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就是自治. 下级分封的诸侯宣誓效忠上级, 但是在领地内是自我管理的, 上级是不参与的, 下级对上级的义务, 是效忠誓言里面规定好的, 一般就是军事和纳贡职责, 也就是比如天子要出征, 或者被攻击了需要军事防卫, 会通知诸侯们, 诸侯们要带着兵马前来参加, 那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纳贡一个是上税, 还一个是贡献贡物, 比如我记得秦国原来是给周天子进贡马匹的, 也就是养马的, 应该没记错, 秦国当时属于蛮夷之地, 大家都鄙视的. 还有一个大家都鄙视的是楚国, 也属于蛮夷, 据说连说话都是蛮语, 大家听了都觉的鄙夷, 这个......当年列国之间怎么沟通的,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可能有翻译, 也可能就像后来的欧洲一样, 大家都通好几国语, 所以当年有周游列国的许多人, 寻找自己发挥能力的地方.
有关于中国的封建制度时期, 到底历史如何, 习俗如何, 来龙去脉等, 这些历史其实极度稀缺, 包括之前的远古历史, 或者叫史前史, 按照史书的记载, 后来孔子得书三千, 烧了两千多, 他不喜欢的都给烧了, 消灭历史和篡改历史, 是孔子就开始的, 后代的徒子徒孙篡改历史是堂而皇之的, 甚至记载在他们自己修订的史书上, 因为孔老爷子就这么干的, 而孔老爷子叫孔圣, 文圣公, 神仙级别的, 一贯正确, 所以, 他们当然也可以这么干......因此, 这段孔老爷子之前的历史, 我们今天只能看见些边角余料了, 正史记载的很多事情, 究竟有多少真的, 也没人知道, 要了解那段历史, 只能期望发掘孔子之前的古墓, 但是, 文字记载很不容易保存的, 据说有个竹书纪年, 战国古墓发掘的, 真实度如何, 那就不知道了.....你懂的.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 就是秦之前, 的确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有一个重点, 就是, 每一个建地上的人, 只忠实于自己的领主, 对上级, 是无感的, 所以, 楚国人只忠实于楚君, 周天子是嘛? 不知道啊, 和俺有个p的关系? 同理, 楚王向下分封的士族, 这些士族养活的武士, 也只忠诚于士族, 楚王是哪位? 不认识.
也就是, 大家集体只忠诚于直接领主, 再上级领主, 和大家都没关系. 因此效忠周天子的, 是诸侯, 诸侯的手下, 只听命于诸侯, 并不听命于周天子, 也绝对不效忠于周天子.
但是这里有一个重点, 一定要知道, 就是你宣誓效忠于谁, 你就要效忠到底, 背叛了, 则是天下人可共杀之, 比如你宣誓效忠楚王, 那么你杀周天子, 这个没问题, 只要是你受到的是楚王的命令, 大家都说你忠义, 至于拥护周天子的人回头想杀你, 那个正常, 那是他们的忠义, 关键是, 没有人因为你杀了周天子说你是叛徒, 周奸, 能理解这意思不? 大家只会骂楚王是叛徒, 因为效忠周天子, 发过誓言的, 现在杀了周天子? 这是背叛, 集体鄙视, 可是不会鄙视你, 因为你是效忠于楚王的, 所以, 你没背叛.
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 当年周武王伐纣, 据说还前歌后舞, 这是怎么回事? 周灭商, 不少人认为其实是外来民族跑来灭了本地民族, 后来为了美化, 篡改史书, 甚至还编造出一个夏王朝, 意思是当年商灭了夏, 因为夏太残暴, 那么我周灭商, 也因为商太残暴, 吊民伐罪, 正义啊, 有何不可? 大体是这个意思, 当然具体真相如何, 那就不知道了, 儒生们从孔开始灭了太多史书, 连诸子百家我们今天都看不到几个了, 别说更早期历史了.
所以有人说, 封建制度的核心, 其实是契约精神. 一级一级向下, 是用誓言维持的. 这里有个例外, 就是如果你的主公太残暴, 对你不公, 你公开控诉你受到的屈辱, 然后宣布你从此之后要反对你的主公, 这是正义的, 只要大家认为你的确受到了残暴不公的对待, 那么大家会因为这件事集体站在你的一边, 也就是舆论支持, 然后支持你进行复仇.
所以, 在封建社会时期, 社会公正的风气还是很浓厚的, 象伍子胥就是个例子, 但是对于他鞭尸楚王, 大家是不赞同的, 认为太残暴, 因此后来也觉得他的下场和这个残暴之举有关.
士族的这个精神, 其实一直维持到三国时期, 我以前说过, 诸葛亮家就是个例子, 家里三个子弟, 分别效忠于魏蜀吴, 各干各的, 干的都很好, 也从来没人怀疑他们互相暗通, 也从来没人谴责他们. 核心就是, 我效忠于谁, 就是谁, 这就是道德基准, 和别人无涉.
所以你理解了文臣武士只效忠于直接领主, 和上级领主无关, 和下级领主也无关, 就理解了封建社会.
中国的封建社会亡于秦, 郡县制之后就改成效忠帝王一人了, 当然秦亡的比较快, 后来项羽又分封诸侯, 对刘邦不公, 也违背当年的誓言, 项羽是贵族出身, 但是, 逼迫刘邦干得很不地道, 刘邦是第一任平民出身的皇帝, 其实是流氓出身, 当年亭长, 差不多现在的村治保主任. 他怎么娶的他老婆, 很可疑, 史书上说是吕老爷子慧眼识珠, 我看未必. 流氓娶富户家的闺女, 并不罕见. 但是刘邦这个人的个性, 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 抛开他一逃跑就把孩子推车下去不谈, 但是, 关于这一点刘邦也解释过....信不信, 就看自己了.
而日本的封建社会, 维持的就很晚了, 一直到明治维新.
所以, 你把上面这些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意识和传统, 放在日本, 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我没办法帮你做很具体的归纳和结论, 因为这个太复杂, 我确实做不到.
旁征博引,厉害👍
他们担心德国战胜之后, 日本怎么办. 因为亚洲到处都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 现在德国人正在横扫欧洲, 只剩下一个英国还在苦撑, 军方相信德国人的说法, 英国也将在不久后投降或者被击溃, 那么亚洲大批的殖民地就将落入德国人手中, 而这些殖民地是日本急需的, 不是为了日本帝国的荣耀, 而是为了日本帝国的生存, 帝国要象一个大国那样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就需要资源的自给自足, 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共荣圈, 这就需要在亚洲和太平洋上的环绕日本的广泛的殖民地, 为此, 不惜动用武力.
而如果日本只是这样眼巴巴的看着德国人战胜, 看着他们在战后作为战胜国接管日本周边的殖民地, 那么日本的处境要比一战结束后还要更加危险. 日本在一战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战胜国利益, 如果这次再错过, 国家形势就会处于危险当中, 日本的崛起, 也将中断. 要解决这个严重问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参加三国同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日本军方的观念, 是以德国将取得胜利为前提的, 他们忽略了英国的决心和海上的实力以及正在越走越近的美国, 同时也忽略了一直都想解决的中日争端, 他们的焦点, 开始集中在南进这个原本有一搭没一搭的计划上. 德国在暂时的优势, 吸引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
其实德国在这个时候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风光, 他们原以为在当年就可以发动的英国登陆战一直没有办法发动, 他们说他们将在第二年发动并将很快胜利, 结果第二年他们也无法发动, 原因很简单, 在短期内他们解决不了制空权和制海权问题, 美国的大量军事援助正在输往英国, 其中包括英国租借的海军舰艇. 那个时候世界还存在着普遍低估美国强大的生产能力的问题, 因为此前美国一直没有机会向世界展示这方面的实力, 因此, 德国实际上不是在短期内没办法击溃英国, 在美国的支持下, 德国已经不再有机会击溃英国, 注定将落入长期战事当中, 而长期战事对于德国来说, 意味着失败, 这个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美国的国力远超德国. 即使是在二战时期, 我们做个假设, 所有欧洲国家以美国为敌, 联合起来发动对美战争, 谁胜谁败还是未知数, 我实际上认为最终获胜的将是美国, 因为战争要打赢, 第一是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资源, 第二是勇敢的决心, 美国这两者都不缺, 而且还很富足, 不论对美国轻视这两点中的哪一点, 都是极其愚蠢的.
而实际上日本军方对美国的这两点, 都轻视了. 军队是负责打仗的, 不需要具有国际政治视野和良好的政治远见, 这是政府内阁和外务省的事情, 而日本当时的悲剧, 是军方控制了一切, 甚至包括对外政策和外交, 军方有自己的外交管道这件事大概听起来像个笑话, 但这在当时的日本是事实. 关东军当年说你们总是这么唧唧歪歪的, 我们关东军就独立, 独自经营满洲国......这个在他们自己看来并非狂言, 政治外交都可以由军方来搞, 这有什么问题? 我们关东军独自搞满洲国不是搞的很优秀吗?
军方当时在内部其实还长期存在另一个问题, 就是陆军和海军的竞争关系, 这两个一直在憋着劲, 陆军搞出了满洲国事件之后, 海军觉得不能让陆军单独牛叉, 看见俺们大海军都腆着肚子, 因此海军就提出南进计划, 有一方面的用意是和陆军保持均势, 均分军费. 因此海军当年是反对陆军的满洲国计划, 以及在中国北方采取积极政策的, 海军认为陆军在北方守着苏联就行了, 搞其他事情都是在闲扯, 而南进才是大东亚共荣的正确策略, 才是正事. 陆军则说海军的南进完全是一群愚蠢脑袋里蹦出来的古怪念头......如果我们再加上日本政府的软弱立场, 就能得出这样一个印象, 就是政府似乎最终会被裹挟, 同时支持陆军和海军, 因为这两方, 内阁都得罪不了, 内阁也根本没有取舍的控制力. 换句话说, 如果你让陆军还海军随便搞, 他们俩能搞出什么? 结论好像很简单, 就是南进北进一起进行, 而最终会蜕化成全力支持南进, 因为和美国一开战, 压力极大, 客观已经不可能保持双向挺进了, 而太平洋战场不是你想打就炸了美国的整个太平洋舰队, 你说停, 美国就说好, 咱撤兵吧, 就当开了个玩笑......这玩笑开大了, 开出了原子弹. 因此, 这样一推演, 北方就只能保持守势, 陆海军一起在太平洋战场上拼命, 而我们知道, 这正是后来的实际情形.
政府对这些事情了解吗? 非常清楚. 但是无可奈何. 因为军方声音太大, 而且解决不了政府, 就刺杀, 杀几个人, 政府就没动静了, 这是军方解决政府的有效手段, 也一再使用. 为了牵制军方, 内阁其实想了很多办法, 甚至想过要组皇族内阁, 加强对军方的控制力, 但是被老成的政治家反对,原因很简单, 如果军方过于强势, 皇族内阁不但无法控制军队, 反倒会被军队控制, 到那时候, 天皇的权威就会成为羞辱, 这是不能允许发生的......这个以后会具体说一说.
所以, 军方现在开始鼓吹参战要趁早, 等德国人胜利了, 黄花菜都凉了, 到时候德国殖民地包围日本, 日本怎么弄你说, 你们怎么就不懂呢? 榆木脑袋.
于是, 政府内部也开始出现支持军方的声音......他们说的好像也很有道理.
接着, 军方就展开了同德国之间的积极联络, 因此仇视英美的观念也就开始同时出现了, 这就发生了下面这件事:
当时英国外交大臣紧急通知日本驻英国大使, 星期天限期会面. 这个事情非常不寻常, 所以等日本大使匆匆赶到之后, 英国外相递给他一份英国政府的内部文件, 大体上是报告这样一件事, 说日本军部参谋本部召见了英国驻日武官, 要求英国立刻停止经过香港援助蒋介石政府, 说这为加强中国的抗日实力提供了大量物资, 这是敌对日本的行为, 你们英国已经都战败了, 还有心思援助中国抗日? 真是莫名其妙, 我告诉你, 我们日本军队已经在香港外围布置好了炮阵, 一不高兴就可以把你们香港变成日本的. 我们日本现在是强国, 实力不容低估. 所以你们英国要立刻取缔通过香港的物资走私活动, 现在是我们军方掌握日本国的外交, 你们和政府商量来商量去, 没用啊, 告诉你, 以后有事就和我们军部直接说.......
英国外相当时非常愤怒, 质问日本大使, 这什么意思?
所以我上面说, 日本军方现在都开始直接搞国际外交了, 还是同英国外交这种核心大事, 英国不只是英国, 后面站着美国, 他们难道不知道? 这个太疯狂了, 而且外交手段竟然是直接威胁, 你老实点, 你不老实我就修理你......
日本大使立刻回答, 说军方直接参与外交这件事明显是一些人的私下动作, 他们绝对没有日本政府的正式授权, 这在国际上也是个笑话, 能否请您再次核查一下, 这个信息的真实来源? 我向您保证, 日本政府绝对没有向英国表示敌意的想法, 这种信息肯定是某些人私下里向贵国官员透露的, 绝对不是日本政府的正式宣言......
英国外相听到这个解释, 面色才缓和, 于是两个人就英国和日本的关系做了些诚恳的谈话, 双方立场是一致的, 就是英日之间的友好关系一定要保持下去......
那么这件事会给英国人什么印象呢? 我想至少两点, 首先, 这明确显示, 日本政府已经很难控制军方, 其次, 日本国对英国已经产生了敌意, 尽管文官政府反对这个态度.
在名义上, 军方的确不代表政府, 但是从整体而言, 军方如此猖狂的行为, 不会因为英国人认识到这不是政府的正式态度, 就没有后果. 因为在外界审视日本的时候, 军方的这种激进, 很大程度上就代表日本国的真实态度.
军方对香港走私问题的态度如此激进, 除了因为要参加三国同盟的连带效应之外, 也的确因为英美法一直在支持中国抗日, 比如通过香港走私物资, 通过缅甸公路向中国输送物资, 通过云南公路向中国输送物资. 这些物资才是困居重庆的蒋政府得以生存的重要来源, 因此要尽快解决中国事变, 尽快和中国和谈, 切断这些供应是必须的, 这是军方的看法.
而实际上, 日本政府在这件事情上, 和军方是一致的. 两者在尽快结束中日战争上的立场也完全一致. 说到这里可能诸位都已经明白, 自从中日事变发生以来, 也就是七七事变之后, 日本政府和军方都希望尽快和谈, 结束战争, 但是双方一直无法和谈, 主要原因是军方要保留在中国关内的一些地点的驻兵权, 以及在华北的自治政府的存在, 后来还加上了保证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优惠权, 这些都体现在中日基本条约上, 而这些是蒋政府不会接受的, 其实汪精卫也非常不愿意接受这些条件, 是在极度痛苦中无奈接受的, 这也导致汪精卫和手下的一批人的态度的极大转变, 从一开始希望中日和平的初衷, 变成了掣肘日本在占领区的军事和经济活动, 换句话说, 变成了和平抗日, 而日本人后来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甚至半开玩笑的对周佛海当面说过, 说蒋介石是武装抗日, 你们是和平抗日......从汪政府在很多事情上的反应和对策, 都可以看到这一点, 这个以后再细说.
如果当时日本军方同意从关外完全撤军, 在满洲和蒙古的驻军是可以保留的, 从很多资料上看, 蒋介石愿意在默认这两点的情况下签署和平协议, 而美国在一开始的态度, 也是这样的, 美国在起初, 对于日本在满洲的权益是有同情态度的, 后来态度越变越强硬, 最后要求日本从中国全部撤军.....这些随着事态的恶化, 会陆续陈述.
日本政府和军方不同, 天皇也强调要同英美发展和平外交, 于是展开了和英国缓和关系, 并且和平解决英日争端的努力, 当时日本大使多次直接和英国首相接触, 最终双方终于取得了一致立场, 丘吉尔同意中日恢复和平是重要的国际事件, 因此同意取缔香港地区的走私活动, 并且同意关闭缅甸公路三个月, 并且说, 他希望日本能抓住这个机会, 尽快恢复同中国的和谈, 英国愿意在这个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
这显然是丘吉尔在极力挽回英日关系的努力, 丘吉尔显然不希望日本在这个时候加入欧洲战争, 而且他向日本表示诚意的态度是中肯的, 那么日本军方会抓住这个机会吗? 想必大家都知道答案, 绝对不会. 愤青不把事情搞到最坏以至于撞上南墙之前, 是不会收手的, 在很多时候, 愤青也的确只能听懂一件事, 就是被强大的实力教训.
军方这时候在忙什么? 在忙着倒阁, 因为米内首相坚决反对日本加入三国同盟, 所以军方采取一致立场, 向米内施加压力, 结果是米内内阁总辞职了.
接替上来的, 是近卫内阁, 这也是近卫首相的第二次组阁. 这个内阁面对的直接任务就是日本的外交政策.
中日事变发生于近卫内阁的第一次组阁中, 他也因为没有按照计划尽快解决中日争端下台, 这次上来, 同样存在着中日问题, 以及还加上了日本结盟德国从而对英美宣战这个巨大问题, 所以, 在两次近卫内阁之间的平沼等内阁的存在, 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过渡, 并没有指定决定性的政策, 而关键时期, 总是近卫内阁在台上, 所以, 整个这段时期可以看成是近卫内阁政策的持续, 那么近卫有能力解决军方的问题吗? 他又做过什么努力吗? 往下看.
近卫上台之后, 德国人立刻加大了对日本的宣传攻势, 其实还是老调重弹, 说我们41年就要发动对英国的攻势, 发动之日就是大英帝国灭亡之时, 你们日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 这样你们才能分到英国在亚洲的庞大利益.
不过这次宣传德国人也加入了新的东西, 说, 你们应该立刻出兵东南亚, 进攻新加坡, 这就加速了英国的崩溃, 崩溃了我们就可以分蛋糕了, 日本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千载良机......
德国人的宣传攻势非常成功, 加上军方的配和, 于是在日本民众之中也出现了一个论调, 就是日本千万不能错过这趟公共汽车......意思是, 日本不能耽误这个重新瓜分亚洲的庞大利益的时机, 要尽快行动.
于是, 被近卫新任命的松冈外相命令日本驻德国大使立刻联系德国外长, 试探德国对三国同盟的真实意图, 德国外长见到日本大使, 一拍即合, 于是正式的同盟谈判立刻展开, 德国派出了一位特使, 专程赶到日本和日本政府商谈结盟的具体条款, 由于这个时候德国和苏联已经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 以及已经同英国处于战争状态, 所以, 上一次日本政府纠结的, 只针对苏联的同盟计划已经不需要讨论, 如此, 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军事结盟, 意大利方面由德国负责协调, 绝对没问题, 结盟三方的任何一方受到攻击, 另外两方有援助的义务, 而援助的具体措施, 由各自依据情况自行决定.
日本政府提出, 苏联始终是日本在国防方面的巨大忧虑, 德国人则回答, 这也不是问题, 德国负责协调日本和苏联的关系, 而且在德国看来, 完全有可能把苏联也拉进同盟协议中, 这样, 日本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而苏联如果加入, 这个同盟的胜算无疑又大大增加了......那么你们还担心什么?
德国人的这番话, 让军方大为放心, 因为军方在这个时候还认为, 经历了赤色革命的苏联, 还保持着旧式俄国那种大体上还遵守协议的作风, 而且德国人向他们保证, 在对苏外交上, 德国人占据着主导权. 而日本军方认为德国的这番话是可信的, 因为德国正在横扫欧洲, 实力说话, 斯大林肯听德国人的话, 并不奇怪......
我们都知道, 德国人的这番话, 完全是在忽悠日本, 因为希特勒早就有进攻苏联的计划, 希特勒也绝对没有和苏联长期和平的打算, 希特勒的问题是在东进之前搞了西进, 先进攻了法国和英国, 这造成他和英美之间无法和平的困境, 而英国他又一时解决不了, 所以在终于发动东线攻势之后, 再一次落入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 而德国人一直认为, 两线作战是他们一战战败的主要原因. 二战他们又重蹈覆辙.
我个人的看法, 在瓜分波兰之后, 希特勒和英法达成秘密协议, 让英法保持中立是可以做到的, 因为英法美对苏联的赤色制度一直非常厌恶, 所以在德国冒出来变成紧迫威胁之前, 他们更愿意看到德国和苏联开战. 结果希特勒先把北欧和西欧占领了, 接着就轰炸英国, 等希特勒终于想起来要和英国缓和关系的时候, 已经晚了. 美英苏结成了同盟......
现在, 无知的日本军方积极推动日德同盟, 并因此主导了政府的主张, 近卫首相, 以前说过, 是经常站在亲军方的立场上的, 他在第一次组阁的时候, 曾经同汪精卫达成了口头协议, 也就是所谓近卫三原则, 结果正式发表讲话的时候, 把撤军删掉了, 这造成汪精卫的和平号召无法发挥设想的效果, 拿陈公博的话说, 这个连撤军协议都算不上, 你要全面和平竟然不撤军, 这怎么谈? 怎么让舆论开始支持中日和平? 拿蒋介石的话说就是, 日本人要和平是不可信的, 是他们全面侵占中国的伎俩, 我们千万不能相信, 他们要和平还打什么? 为什么还在中国驻军作战?
当然, 蒋介石是在搞政治宣传, 我们知道日本军方和政府的确一直希望中日恢复和平, 但是军方一直在幻想在和平协议中从中国得到巨大的利益, 而政府则主张应该以尽量宽松的条件达成和平协议, 军方认为战胜国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是耻辱, 是军人无法接受的, 是对死难战士的罪过......而且军部还有一个说法, 就是历史上从来没出现战胜国急着和平的, 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无论如何, 军方相信了德国人的说法, 因此, 此后的一切计划都基于这个虚假的德国必胜的前提去制定, 这就注定了悲剧. 我觉得吧, 这个不完全是因为军方的莽撞和愚蠢, 还因为他们内心的期望干扰了他们的判断, 因为德国战胜在军方看来最符合日本的利益, 这意味着大量亚洲殖民地都会变成无主的蛋糕, 日本就可以分到一大块, 建立他们一直梦想的东亚共荣圈, 一个以日本为核心的广阔的经济圈, 可以让日本成为真正的强国. 从此日本就可以带领东亚成为世界的一极, 在实力上和西方集团全面匹敌, 亚洲也将因此成为一个主导世界局势的力量. 这就是他们的共荣梦想, 这个梦想发源其实很早, 从明治维新后就开始了. 我个人认为这个梦想虽然有其合理性, 其实孙中山和汪精卫都是东亚共荣主张的支持者, 但还是过于狭隘, 眼光应该放的更加长远, 广阔一些, 别只考虑东亚联盟, 应该考虑的是世界性发达国家联盟, 形成一个稳定世界局势, 保护地球文明的联盟, 这才是真正强国的视野, 所以我觉得今天, 日本和西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尤其和美国结盟, 是一个进步, 尽管他们遭遇了巨大的痛苦才学会了这个功课. 痛苦有时候是必要的, 因为愤青只听得懂教训, 不然他们一直以为他们喊着口号发动自杀冲锋就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所以, 在军方希望德国战胜的心态下, 他们相信了德国人必胜的宣传.
但天皇和元老们依然强烈反对三国同盟.
于是支持军方的近卫就向枢密院做了一个演讲, 在这个演讲中, 他表明日本加入德国和意大利联盟, 对于日本缓和同美国和英国的关系是有好处的......
这显然是一个奇葩的逻辑, 加入美英的敌国的同盟竟然能缓和同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什么逻辑? 你忽然扇了朋友一个耳光会让这个朋友更加喜欢你?
近卫是这样解释的, 他说, 日本加入了三国同盟, 会让英美意识到同日本发生直接对抗是危险的, 可以让美国因为顾忌而放弃参战的可能, 这就会减缓英美同日本的敌意, 那么日本和他们的亲善谈判就可以更加有力的进行了......
这个意思其实就是说, 咱们一加入同盟, 别人就害怕了, 这一害怕, 就好办了, 既然害怕, 当然就要同咱们友好啦, 难道他们还有别的选择?
近卫这段话有两个巨大的错误, 首先, 喜欢一个人而愿意保持关系, 同害怕一个人而愿意保持关系是截然不同的, 他怕你的时候当然会尽量安抚你, 而且愿意做出很多让步, 但这是忍辱负重, 他未必永远怕你, 你也未必永远强大, 风水轮流转, 他不怕你的时候, 就会因为此前的痛苦记忆报复你, 这是个潜在的巨大危险.
其次, 英国和美国是什么国家? 日本人还在尿床的时候这两个国家就是全球强国了, 而且这两国已经结成了利益同盟, 并且美国虽然为了独立和英国打过一仗, 但是美国其实一直都有亲英国的倾向, 英美友好历史已经很长了, 你对付弱国可以暂时采用压迫的方式, 我无法让你爱上我我先让你怕我, 你一样听话......你对付英美同盟用这个策略, 你不是找死吗? 英国和美国是那么容易就怕你的吗? 再说, 你拿什么让英美怕你? 因为你有个好朋友叫德国?
所以, 这个逻辑里面充满了军方愤青的臭味, 近卫在说这番话的时候, 显然已经成了彻底的军方代言人.
枢密院在近卫的劝说下和军方的压力下勉强同意了同盟主张, 于是天皇发布诏书, 宣布日本结成和德国, 意大利的同盟, 日本此后的国策, 将以三国同盟为基调.
三国同盟协议在1940年9月27日在德国柏林正式签署, 这就是所谓轴心国同盟. 这也标志着日本立刻成为了英美的敌人, 日本想要继续和英美保持和平关系的计划变成了幻想, 而日本军方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还在幻想着英美愿意同日本和谈, 以及甚至愿意说服蒋介石解决中日战争问题......所以, 此后日本人同英美之间的谈判竟然还在继续进行.
美国会采用什么态度, 这个并不难理解, 但是至此为止, 距离发动太平洋战争, 依然还有很多曲折. 后文会继续讲述.
世界因此分裂成两个派别, 一个是英美之间的同盟, 一个是德日意之间的轴心, 而苏联, 此时成了立场最有利的中立国, 可以自由的选边站. 日本被绑上了德国的战车, 最高兴的, 无疑是苏联, 因为日本在中国北方对苏联的军事压力立刻减弱, 苏联赤化中国的计划可以继续进行, 而且前途光明. 事到如今, 苏联对付日本唯一需要做的, 就是防止形成德日同盟夹击苏联的局势, 剩下的, 日本自己就去找英美解决了, 用赵大叔的话说, 你看他那样子, 给他根火柴他自己就回家把自己点着了.
所以, 日本当年并没有成为能控制世界局势的强国, 这一切都距离军方的强势态度很远, 是根本不匹配的, 在国际视野和外交战略上, 日本还有很多课程要学, 当然, 如果是日本内阁主导局势摆脱军方的控制, 事情会好得多. 还是那句话, 日本人要反思, 直接反思愤青就行了, 用不着反思日本缺少伟大的政治家, 伟大的政治家并不少, 要么被愤青们刺杀了, 要么被逼着辞职, 要么被胁迫不敢发声. 在我个人看来, 同美国成为敌人, 是极度愚蠢的, 这一点即使在当时, 也并不难想到. 军人参政, 甚至控制政局, 是灾难.
随着日德友好关系的加深, 日本对英国的态度也很自然的变成了仇视. 于是在日本发生了拘禁英国人的事情, 说是要审查间谍, 甚至导致了一起英国记者自杀的案例, 是的, 我们从这里又闻到了愤青的恶臭.
日本同英美关系的急剧恶化已经不可避免. 而对于同苏联的关系, 近卫也发表了一个看法, 说, 由于德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在加深, 如今我们同德国的友好关系也必将带来同苏联的和解.
总之近卫的意思是, 只要同德国同盟了, 和英国, 美国, 苏联就和平了......这就像一个无知的小胖子在自己家打着沙袋觉得能一拳分解一个星球一样可笑. 愤青是无法理解局势不可能按照他的梦想去发展这个道理的, 他们也意识不到国际外交是一件极度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事情. 他们总觉得只要他们下定决心, 别人就会听他们的摆布, 而外交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晃晃拳头就行了.
新上任的松冈外相是军方的积极外交政策的支持者, 东亚共荣这个口号也在他嘴里变成大东亚共荣, 这显然意味着军方的野心再一次放大了, 准备一次性完成日本人最狂野的梦想. 希特勒的扩张性外交政策给军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谈什么谈啊, 先打, 打完再谈, 打完造成既定的扩张事实, 这不就好谈了吗? 所以, 靠拳头才是根本.
靠拳头有时候好用, 但这是个高级活儿, 要找准时机, 而且千万不能选错对手, 对美国晃动拳头的结果是什么? 这个教训, 日本人代价巨大.
既然都大东亚共荣了, 南进那就要变成现实了, 往东南亚出兵, 英国再一崩溃, 美国不敢参战, 那不就齐活了? 这个看着是可笑, 但这就是当时日本军方的思维方式, 所以, 松冈觉得现在唯一还剩下的问题, 就是苏联的威胁.
就连日本愤青, 都没疯狂到认为他们能同时北进和南进, 也就是同时发动对苏战争和对太平洋战争, 还能赢. 向全世界宣战, 那是老佛爷的专利, 日本人没疯狂到这个地步. 所以松冈开展了积极的对苏外交, 希望能和苏联至少达成一个中立协议, 消除北方的威胁, 才好专心南下.
以前多次提到日本政府和汪精卫政府签订的中日基本条约, 这个条约是在1940年底签定的, 也就是在日德意轴心条约之后不久, 我们现在结合这两个条约到一起来看, 就能明白看到, 这其实都是因为大东亚共荣圈政策的产物, 军方之所以坚持在中日基本条约中要求诸多的经济和军事利益, 其本质不是为了对付中国, 或者说, 不仅仅为了对付中国, 主要是为了推进南进政策的进行.
到现在为止的种种叙述, 可以让我们看到, 日本军方是怎么一步一步的走上了南进的道路, 当然, 还没说完, 距离发动珍珠港偷袭, 还有些过程. 但是到现在为止, 日本人已经在郑重考虑南进的事情, 而且条件看起来, 也在成熟.
我们也能看到, 在日本的对外政策中, 到此时, 中国其实已经不是重点, 中国只是日本人的大东亚共荣计划中的一环, 并非决定性因素, 所以日本在二战时期的主要目标并非中国, 而是英美, 但日本显然在中国问题上犯下了巨大的错误, 在正式考虑南进之前, 他们的对外政策原本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主的, 可是, 随着形势和思维的演化, 军方开始重视南进了, 这就导致他们在中国问题尚未解决的前提下, 进入了下一个麻烦. 这显然和军方的冒进有关. 中国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是英美对日本保持戒心的一个原因, 因为这意味着日本正在成为世界秩序的威胁, 而英美法是赞同维持现有秩序的, 出来捣乱的是德国和日本, 他俩现在竟然结盟了......所以英美的态度是支持中国抗日, 而这又变成日本转向德国的一个原因......
其实日本考虑南进的其中一个因素, 也和解决中国问题有关, 这就是我以前提过的, 为了解决和中国的战争问题, 日本竟然决定扩大战事到东南亚, 这是什么逻辑? 为了结束一场战争, 竟然要发动一场更大的战争? 这个逻辑其实也不复杂, 就是军方认为中国还能获得援助, 是蒋不肯和谈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怎么结束对中国的抗日援助呢? 那就是占领东南亚, 用武力断绝中国的物资输入, 中国就同意和谈了. 所以, 为了让中国愿意和平, 就要出兵东南亚, 而出兵东南亚, 不正是大东亚共荣所需要的吗? 这不就是一举两得吗? 又丢丢又勾勾.
那么日本是如何开始逐渐实施南进战略的呢? 我们下回分解.
因为昨天没更新, 今天又是周末, 所以, 今天这段比较长, 算弥补. 大家阅读起来也会花费更长时间, 辛苦.
待续
鼓掌撒花🎉
这么高的楼恐怕wm没体力登上来了吧?
我一直在认真学习。:)
还是有区别啊, 封建制度是独裁制度, 领主在领地内是独裁的. 民主制度各级领导是选举产生的.
谢层主码字! 阴谋地想: 当时黑龙会 共济会唔得,有起啥作用没有呢?
同意秦时把封建制改成效忠帝王一人,但封建秩序没有亡,后来在东汉末三国时,又进入传统封建等级秩序,大家纷纷效忠各路领主,直到隋唐。基本上每到一个王朝的末年,帝王的统治崩溃,都会短暂的回复到领主军阀时期,然后再次循环,北宋和明初的帝王通过文武手段直接消灭了领主们的权力,快速的把皇权压制了其他权力。
我大概明白你的问题。我说说我记忆里面的知识,肯定有不准确的地方哈。 明治维新以前,是德川家族的幕府,再以前是丰臣秀吉,再往前是一个混战的战国时期。 这个战国时期,其实时间大概是明朝吧!很多小头目混战,最后打着打着,丰臣秀吉打出水平来了,他基本上统一了日本。然后他这个时候头脑发热,想打大陆。那么哪里是入手点呢?最近的是朝鲜。朝鲜算是中国的附属国吧,向大明求救。大明也一直派军队帮助朝鲜。但是大明当时的问题是西边的战事,所以这个东边的问题也没有拼全力派兵解决。一直都是长久战。 朝鲜当时有一个著名的7条小破船打胜日本50多艘船(?)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因为是长久战,打到后来日本后方就供应不上了,没有粮食就直接在朝鲜雇人种地了。后来记得日本本地的成年男性也不多了,很多十几岁的小孩子也要上战场之类的。 这个时候德川家康看准机会,在后方打了丰臣秀吉一下,丰臣秀吉彻底战败并且整个家族死的很惨。从此进入德川的将军幕府时代。德川家康应该是枭雄中的杰出者吧!或者他明白自己是怎么取胜的,我记得幕府时期应该没有侵略大陆的举动。其实当时日本中国朝鲜的实力差不多,他们真要侵略也占不到什么优势。 占优势应该是明治维新以后了。所以明治维新真是让日本进了一大步的感觉。
所以日本军方计划, 占领印度支那北部, 把这条路堵死.
当时印度支那还是法国的殖民地, 法国这时候被德国战败了, 但是成立了一个维希政府, 尽管它在德国人的羽翼之下, 其实对于法国的大部分领土是有实际掌控权的. 但是显然它会被德国人左右意志.
现在日本和德国是军事同盟, 轴心国, 所以呢, 日本人计划先同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总督商谈一下, 能和平解决, 大家都不伤面子.
总督依然效命于法国政府, 所以对于日本人进驻北部地区这个要求非常反感, 可是呢, 迫于德国人的压力, 以及日本军事力量的压力, 万般无奈之中, 就同意了. 日本当时已经在中国的南部边境的邻接地区集结兵力.
所以, 日本军队轻松的占领了印度支那北部. 这个事情的后果很明显, 就是英美法何进一步增加了对日本的反感. 而这种反感在另一方面又更加紧密了他们共同抵抗轴心三国的决心.
所以这个时候开始, 日本就落入了所谓ABCD四国的包围之中, 这四个国家分别是美国A, 英国B, 中国C, 荷兰D.....ABCD包围圈. 美国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英国的代言人, 因为英国此时处境艰苦, 那么美国就被推到了前头. 这意味着美日关系也更加恶化.
所以炫耀武力的军事行动不能轻易干, 后果可能很严重, 只是一时还没显露出来, 比如, 美国这时候并没有立刻出兵东南亚, 但是照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 这是必然的后果.
而日本军方这个时候还在幻想能缓和同英美的关系, 基本上我觉得到了这个程度, 这已经是很难完成的任务了, 当然, 日本军方还会把局面搞得更加难看.
主张积极政策的松冈外相, 这时候也变得更加醒目了. 轴心国不仅确立了战争时期的军事同盟, 连战后怎么分码头都基本上商量好了. 大体上德国和意大利分配欧洲和非洲那一片, 日本呢, 则分配南洋那一片, 这就意味着日本在轴心国胜利后, 可以成为整个东亚的名副其实的领袖.
所以近卫内阁对战后的日本帝国的地位是非常放心的, 而且他们对轴心国将要胜利这件事也充满了信心. 于是松岗认为积极建立和苏联的和平关系成为了关键.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 他去了柏林.
在柏林他向德国外长提出, 希望德国从中斡旋, 促使苏联和日本达成一个互不侵犯协议, 就像和德国这样的. 但是, 谈来谈去没谈出什么结果, 并且德国提出, 他们反对日本这样做.
那么德国为什么要反对呢? 很简单, 因为德国有进攻苏联的计划, 他们当然不希望日本到时候拿着日苏条约说, 这个, 我们无法参战......
所以, 松冈扫兴而归, 但是在回国的路途上, 他经过了莫斯科, 于是他直接向斯大林提出, 要签合约. 斯大林说, 互不侵犯条约嘛, 还不成熟, 但是, 我们可以先签订一个中立条约, 然后提出了一些条件, 松冈说, 这个原则上没有问题, 所以也提出了一些条件, 双方最后谈成, 签了个日苏中立条约.
于是, 日本人向着南进这条不归路, 又迈进了一步. 关于松冈这次旅行的一些事情, 有不少传说, 比如松冈是一个滔滔不绝的人, 他早年曾经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 也读了很多书, 所以他英文和日文一样好. 据说他面见希特勒的时候, 连希特勒都很安静的, 礼貌的听着他滔滔不绝, 很少说话. 等到了莫斯科, 在斯大林举办的款待酒会上, 他喝多了开始过度亢奋, 致辞的时候举着酒杯对斯大林说, 我们签定了协议, 如果有一天苏联违背了这个协议, 我一定要来把你的头砍下来......但是斯大林没喝多, 于是冷冰冰的说, 我的国家非常需要我, 我们俩的头, 还是都留在肩膀上比较好.
场面一度很尴尬. 在日本国内, 有人私下里说, 这个松冈的神经有问题......
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很靠谱, 就是松冈这次到莫斯科, 竟然私下里向斯大林透露说, 德国有进攻苏联的计划......有人说这是他为了说服斯大林签约采取的策略. 这个传说有其可信之处, 在于, 德国反对日苏签定条约, 貌似是一个明显的迹象. 而有人说松冈是一个神经非常发达的人, 经常有广泛的思维和想法.
无论如何, 苏日中立条约签订了, 松冈得到了北方安全的保证, 或者至少是他以为的保证, 而这显然是斯大林乐意见到的, 一方面是因为, 苏联在东方的威胁, 也解除了, 日德两线夹击苏联的可能大大减低了, 另一方面, 以斯大林的老谋深算, 想不到这是日本人要南进的前奏吗? 我相信他一定会想到, 而日本人南进的唯一结果就是和英美成为仇人, 那么, 立场灵活的苏联, 就轻松太多了, 哥要乐疯了.
所以在松冈将要踏上归程火车的时候, 惊奇的看到斯大林亲自来送行, 斯大林在松冈的惊喜中亲密的拥抱了这位同志, 还非常贴心的说: 其实俺也是亚洲人......俺姥爷也姓毕.
那么美国人这时候在做什么呢?
罗斯福总统正在密切关注着欧洲局势的发展, 并且发表讲话说, 日本和德国是侵略国. 在日本进入印度支那之后, 他就立刻开始和手下们进入了紧密的防范准备, 开始制定切实的防范措施. 同时开始全面敞开的援助英国.
在得知日本和苏联签订了中立协议之后, 美国人立刻意识到, 日本人很可能要在东南亚干一番大事. 上次德国和苏联签订了协议之后, 德国军队就开进了波兰, 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日本人竟然也和苏联签了协议, 那么下一步是不是就要看到日本人开始大肆南侵? 这是一个很符合逻辑的推想. 不然你急着稳定北方边界是为了什么?
再加上松冈在莫斯科的时候还会见了美国大使, 他非常诚恳的对大使说: 日本的政策将以三国同盟为核心.
松冈的意图显然是想让美国知难而退, 打消参与战争的可能. 可是美国大使听了这番话是什么感受呢? 显然是, 日本已经彻底黑化了, 如果德国必将成为敌人, 那么日本也一样.
所以, 天才和疯子之间经常混同, 您觉得松冈这到底是天才还是疯子?
美国这时候开始担心苏联加入轴心国阵营, 那么欧洲的形势就会更加严酷. 美国的国家安全, 也会遭受更大的威胁.
接着, 欧洲再次巨变, 希特勒, 他终于东进了, 德国和苏联开战了. 于是, 苏联开始了伟大滴卫国战争, 从希特勒手里吃了半个波兰大列巴, 还是有代价的, 没那么好消化. 斯大林叫骂道: 希特勒是叛徒, 是个无耻的骗子......你别说, 希特勒这还确实违约了, 那个互不侵犯条约用来擦pp都太硬了, 并且, 其实斯大林也一直在波兰那边虎视眈眈, 在搞小动作, 两个都拿协议当卫生纸的家伙相互开战, 这是必然的, 只是谁先下手的问题.
其实我觉得希特勒这个时机的选择是错误的, 因为他没有解决英国问题, 因此也就没有解决美国问题, 因此丘吉尔必然不会坐视德国最终战胜苏联, 因为下一步就会轮到英国, 而丘吉尔有一个好朋友是美国总统, 所以, 这个东进太仓促. 他应该先完成对英美的安抚. 或者, 这个安抚工作应该在瓜分波兰之后就进行, 接着就东进, 而不是先把北欧和西欧包括法国吞进肚子里, 接着又炸了好半天英国之后, 才想起东进.
那么这会给日本的对外政策又带来什么变化呢?
且听下回分解.
鼓掌撒花🎉
我觉得要回答“遏制中国的势力”问题应该看看汤米的最新的帖子。如果有国家天天威胁别的国家,比如不买奶粉啊牛肉啊,那确实大家都要去遏制。 麻烦的就是像二战时期的日本这样,本来没啥实力,但是还要威胁别人,真的是粪青行为。
谢谢mm详解!
我发现我就是记不住人名,这段历史我怀疑我前段时间听有声书时候听到过,但是就是记不住,死活记不住,lol
辛苦码字,🍺
我的天,日本不会现在还是和当年那么傻吧。
可能希特勒以为苏联很好搞定,但他起码要和日本东西夹攻才更保险啊,太托大了。
日本真的傻到家了,之前在苏联那里吃了不少亏吧,一纸协议就被忽悠住了???
先秦时代的诸侯国不是独裁,属于世袭贵族治国,贵族之间斗争不断,各国打仗也是贵族直接上战场。到秦朝开始尝试精英治国,武装国民,所以战斗力最强,统一六国后开始郡县制。
不光光是一个协议, 下面是当时日本参谋本部要求陆军省提出对国家资源以及打三个目标的衡量:
一、在限定保持陆军五十个师团与航空队足额编制兵力之下,对苏作战不可能维持在一年以上,因为液体燃料补给在一年之内将会枯竭。 二、依现在中国作战的前进速率计算,我们需要四年时间才能赢得胜利。但是,假如我们的军事行动尽可能向前推进至重庆,我们要使用二十个师团,需时在三年以上,然而在未到三年时,我们的资源已经枯竭净尽了。 三、如果我们使用海、航空队全部与陆军十五个师团的兵力对英美作战,在战争第一年终了时,我们应可以利用在南方各国家所已开发的资源。况且,只要我们的运输船舶能够保持畅通,我们便可以在持久战争中挺住。海军的有效战力当为决定性因素。
主要还是觉得南边能给资源。 另外, 下面是据说外号叫"God of strategy" 还有 "A man who could even cause World War III" 的辻政信对于为什么坚决主张南下给出的进一步解释:
我们在那时候的率直 (这个用词很有意思)意见是,美国人的商人性格,不会长时间继续进行无利可图的战争,至于我们自己,假如我们仅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国家作战,那是可以进行持久作战的;当我们在南方获得大胜利之后,中华民国便会愿意依据东亚共荣大同盟的原则来签订无条件的和平条约;俄国也会与西方联盟国家拆夥;等到与中国订定和约之后,我们便可能将百万大军转到中国东北,这庞大兵力足以阻止俄国人对这方面的进一步冒险,或者足以应付在该方面所可能发展的任何攻击行动。
可以看出来当时日本觉得把南边打下来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多米诺骨牌, 什么地方错了, Tommy都分析过了。
看下来就是没能源了,为什么不盯着一个有能源的中小国家一鼓作气打下来呢?居然费那么大的劲偷袭珍珠港,和美国直接开战,也没抢到啥啊。。。直接就加速死亡了。。。怎么想起了现在北京的总加速师。
日本人特别喜欢订条约。看看在中国就是订条约惹事。你要是翻中日外交史,条约 多如牛毛。你再看看中国军阀打仗,哪有什么条约?发个声明了事。
我可以理解成这是他们根深蒂固的“契约精神”吗?lol
签约要看和谁签,要是和土工之流签,动不动就让人说是过时文件了怎么办。
也可能。也可能是闲的。我看日本人做生意高端肯定严谨。低端是没有合同的, 为了通关2,3页纸。有纠纷从不用合同说事。
组织有无数办法绕过合同。撕毁是其中之一。世贸合同,就根本没想遵守。
我终于爬完长贴,来和你们会合了~😂
楼里最近吵架的少多了,真好...
这都是楼长领导有方亲力亲为的结果
楼长我现在就是“全民公敌”呀,以后还是少出楼门的好~
嗯, 先在楼里隐居一段时间, 你也可以弄个马甲怼两毛专用,
我single thread 的,玩不了马甲。等忙完这阵儿,得专心把我那部“大作”完成,情节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现在你跟我说你不是文史背景的,我都不信了,先不说你知道多少,这写的也太多了吧 LOL
还真不是. 我是想把日本人为什么发动太平洋战争写清楚, 尽量真实些, 不褒也不砭.
辛苦了,大侠称谓名副其实!很好奇 f 现在对你怎么评价。这楼里吧,有俩熊孩子,让我这楼长操碎了心...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