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人云亦云!巴塞罗那真的是城市规划的失败案例吗???

达分奇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倒是老哥你的“小孩九宫格”这么不专业的话让我怀疑你是不是在装业内人士啊,建议你上下你的注规证打下我的脸。

估计是大学毕业证都没拿到,八成在校学生仔吹逼呢。

w
wdzjma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难得你也是业内人士,那确实可以好好讨论讨论。
既然你提到“千城千面”,那么我认为,这个词的含义就是强调城市应该有自己的风貌特色,而不是城市与城市之间雷同,丧失了自己的在地性。但是,这就意味着城市内部也要形式各异千奇百怪吗?是真的都要《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要搞《拼贴城市》吗?
还是我文中提到的那句话,城市的特色在于它的历史文脉基因在于它的城市年轮,这才是每个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地方。
另外,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就只凭一张鸟瞰图就可以给巴塞罗那带上高度均质化同质化的帽子,这里我贴一下在上个帖子里一个同样是学建筑的jr的回复@Janghw :


我觉得稍微有点专业素养的人也会知道鸟瞰是最没用的吧,吴志强就提到“要人看,不要鸟瞰”。你没有见识过巴塞罗那的街道空间组织,沿街建筑立面设计、街头广场和公园的塑造,就能凭一张鸟瞰得出这么武断的结论,真的让我比较怀疑你的专业性。

还有你还提到游览、探索性,你的身份视角还是站在陌生人或者旅游者的猎奇角度去思考城市规划,而不是站在本地居民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城市是不是宜居是不是便利,说白了,就和前些年大搞的设计下乡一样,一群人拿着自己的城市里的小布尔乔亚情怀去改造乡村,本末倒置。

还有,我之所以提到国内的小区,所对应的不就是你提到到巴塞罗那的一个个“同质化”的block吗?你又没真的和我谈城市用地布局、空间结构啊。我当然知道兵营式小区是受诟病的,不然我也不会提啊,哪怕你说的再好,现在城市里充斥着的确实还是这种毫无设计感,千篇一律的行列式小区,这是土地经济下开发商的利益追求和权力寻租的结果。“现在(注意这个词)都大多采用围合或者半围合式空间布局”,我不知道你的现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不过以我所在的杭州为例,买房摇号的这两年我基本上关注了杭州大部分的新建楼盘,可以很方便的从微信小程序上看到各个楼盘的建设图,说真的,除了行列式还是行列式,我不知道你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还有你单纯的说哪怕出现了行列式小区,周边地块也会在管理上避免再出现同质化的形式,那我只能说你对同质化的理解真的太狭隘了,难道同质化看的就只是临近的地块吗?阿尔多罗西在它的那本《城市建筑学》里怎么说的?“研究住房是研究城市的最好办法之一,住房总是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城市的特征,居住建筑的形式及其类型特征与城市形式密切相关”。缺少设计的行列式小区大量在城市空间里复制出现,造成的就是城市千城一面,这才是同质化,而不是狭隘的盯着一两个地块。

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你的建筑师视角和思维,城市规划绝对不是单纯的“设计”思维,同样也不是”主观“为主,你想的太简单了,这和大师作品崇拜无关,塞尔达和柯布西耶哪个名气大?昌迪加尔的规划是褒扬多还是反思多?前面一个jr提到的巴西利亚早早就被评委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上有什么城市是去学习巴西利亚的吗?这些理念我也不用你给我上大课。

最后你还提到上海外滩,说殖民地文化的耻辱烙印,我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拿了一建的人对待建筑的视角是这么的狭隘,还真是没什么可讨论的。

我只能说,幸亏一建可以免考城市规划原理,不然以你的规划素养,我还真的担心你能不能过注规呢


我类割草打了一大段被意大利炮轰没了。。
简单说说算了。
看了你的回复我通篇没有看到你是如何拿出强有力的论据来反驳巴塞罗那同质化的。作为一个规划专业的从业人员为何要走“城市内部也要形式各异千奇百怪吗?”的极端,这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吗?城市空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本来就是人类正常的进阶需求,否则一个城市每个片区按照这种九宫格的形式,那人人都可以做规划了,你也就失业下岗了。
而且城市空间的同质化和“人看还是鸟瞰”没有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那是一个个人为机械组合的block,是肉眼可见的,不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才能看得出来。
“沿街建筑立面设计、街头广场和公园的塑造”恰恰是靠二级设计手段去补同质化的锅。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当然需要有统一的可持续的规划,有协调性的建筑风貌,但是这不意味着空间有同一性的必要。无论对旅游者也好对居民也好,空间尺度的丰富本来就是在宜居和便利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只要求便利宜居那也是层次是在太低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对自己的论据不太自信,总是喜欢引用某些大师的论调,这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且不说那些大师的时代局限性,单从不同文化社会背景前提下,我们国家吃的大师亏还少吗?
至于外滩的殖民地建筑文化,那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我的视角是否狭隘为转移,这没什么可多说的。
另外,我虽然持证是一级注建,本科读的也是建筑学,但是硕士读的是urban design,所以对规划应该还不至于存在太大的专业角度的偏差。所以你对我专业素养的攻击,不知道是不是太过上头了?barking dogs dont bite,我前面说你还是太年轻,现在看来猜的没错。
泊河里奇海香斯
可以,牛逼,我在步行街看知乎,老哥真心有水平的

w
wdzjma
引用 @布达佩斯招待所 发表的:
规划方面我不太清楚,但是你要是看不出美感,可不同意,从视觉设计方面来说巴塞罗那肯定是美的,规律的重复密集渐变形成世界上少有的独特景观,我一直不明白为何会有人认为密集的排列不美,甚至会有密集恐惧症?密集在视觉设计眼中就是最classic的美,整个城市就是一个作品

审美这个东西是个很主观的概念。你认为它美,那美就是了。但不妨碍有人认为他不美。
我观点的核心是反对巴塞罗那规划(西塞尔)的均质化,美丑的讨论倒是第二位的。
虎扑用户271017
谢谢楼主,学习了 !

E
EnterP
引用 @风断青衣渡 发表的:
作为同样设计院的画图狗,拿巴塞罗那作为规划案例的频率可真不低,我们这专业算起来可真是冷门专业了

建筑狗给你点亮🐶

p
pitete
引用 @Time_lapse 发表的:
很多年轻人都有这个毛病,书读的太少,但喜欢唱反调标新立异,很容易在哪里看到一个比较独特的说法,不加考证不加研究,就像复读机一样拿到网上炫耀。心理活动也很明确:“你看你们都说巴塞罗那好看,看我多牛逼知道巴塞罗那的规划很烂”。类似的说法还有“如今方知李中堂”,“霍金只是个科普作家”等等。

当然不是说楼主说得一定对或者一定不对,只是985一条街总该有点自己的思考吧,别整天像羊一样被人牵来牵去。



虎扑用户536921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妈的,我就知道这张帖子没人看…… ———————————————————————————————————— 没想到这篇帖子还真的火了,我在后面的楼层里也和很多jr有过互动讨论,有分歧有不认同都很正常,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精进的权威,认知有不足也是肯定的。 这里统一讲一下很多人提到的开放小区问题,这个当时讨论的确实很多,很多人确实不理解,后续也确实难以开展(主要是涉及到产权和安保物业配套问题)。其实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像国外巴塞罗那这种一样,重点也不在于打破围墙,认为谁都可以到你家小区来,而是理念上的转变,是为了引导以后的城市开发建设不要再搞那种大地快的封闭式开发,你完全可以搞成小街区的模式也安上门禁,确保安全的同时也降低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还有人经常提巴塞罗那的这种模式好,但是不适合国内城市等等。还是那句话,规划不是照抄,需要因地制宜,国内城市的既有建设基础肯定不是说全部抹平去照搬这种方格网道路,这本身就不是理性的逻辑。这里强调的是经验借鉴,加密城市支路网,组织单行交通,缩小封闭地块尺度,倡导公共交通,回归街道空间生活等等。

太专业了。

虎扑用户057078
楼主用心了,看看雄安的规划,就不会说巴塞罗那的规划是反面教材,不过去巴塞呆过一阵,他们的地下隧道和路边停车可是不太友好哈

纳瑞斯塔
怎么看我觉得都不太容易堵

f
fuel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这个涉及疫情的就超过我的专业认知了啊,我记得还有看到什么居家隔离没用的分析来着。
其实这玩意我觉得主要还是看个人素养和自觉吧。
其实真要是很严重了,开放式街区你把几条路用路障一睹不也就封闭了吗哈哈哈,多派点管理人员呗

巴塞罗那这个对外行人确实是违反直觉的,我曾经天真地以为洛杉矶的大饼式铺开方式想必是开车人的天堂,结果被老婆(老四校建筑本科)鄙视了一遍又一遍。

然而说到开放式社区,我有亲身体验。我住在纽约皇后区,人口密度够大了吧, 但是:

直观感觉上,要想达到国内小区/自然村级别的封闭程度,除非全体居民自发组织起来轮流值班,否则派多少人都不够用。

纽约市况且如此,其他地区就更没可能,整个美国都没法抄这个作业。
小姨子洗澡
太长了没看,就想问一个问题,全是十字路口,交通堵塞怎么解决

2
24号信仰
在巴塞罗那住了一年半了,每次看到评论城市规划的帖子,都要安奈心中的疑惑,为什么我看着明明不堵车,大家却都认为堵得妈都不认识?我从巴塞罗那早起去机场的规划时间,远远少于在沈阳去机场的规划时间……
每次想回帖说些什么,想一想自己还没有这里的驾照,或许没有体验过50米一刹车的烦躁吧,毕竟没有经历就没有资格说话。
终于有人从技术上分析清楚了,以后真的有据可查了。
p
physio
引用 @wdzjma 发表的:
巴塞罗那至少我认为规划挺失败的,在现在的观点来看,高度同质化和均质化的社区规划,我从第一眼就看不出美感在哪。不明白小孩九宫格一样的东西为什么会如此拔高。

你主要的问题就是盛气凌人的优越感和倚老卖老感,大多数人都讨厌这种语气,要是平和表达你和楼主还是有得聊的,讨论也会比较有价值,以后多改进吧

w
wdzjma
引用 @physio 发表的:
你主要的问题就是盛气凌人的优越感和倚老卖老感,大多数人都讨厌这种语气,要是平和表达你和楼主还是有得聊的,讨论也会比较有价值,以后多改进吧

这些和楼主的主题无关,我就不展开了。

p
physio
引用 @小姨子洗澡 发表的:
太长了没看,就想问一个问题,全是十字路口,交通堵塞怎么解决

回去看看,他解答了的

p
physio
引用 @wdzjma 发表的:
这些和楼主的主题无关,我就不展开了。

你要做的是认识到你的问题然后改进,没问你展不展开

无聊没事
引用 @黄金大白菜 发表的:
巴塞罗那玩过一周,没见过堵车,没觉得失败,因为是游客全程有地图和导航,迷路这事更是不存在的,随便上张地标吧,巴塞罗那和希腊真的是很不错的地方

作为巴萨球迷,一定要去一次巴塞罗那

虎扑用户218426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这个涉及疫情的就超过我的专业认知了啊,我记得还有看到什么居家隔离没用的分析来着。
其实这玩意我觉得主要还是看个人素养和自觉吧。
其实真要是很严重了,开放式街区你把几条路用路障一睹不也就封闭了吗哈哈哈,多派点管理人员呗

这个我正好思考过,其实现在城市里还是有很多开放式街区空间的,像城中村、老街坊包括一些县镇等这次都没有报道有什么隔离上的困难,说明这根本不是问题

G
Gritti2
感谢楼主解读,都市天际线启动

2
22的面条
引用 @篮筐后面投篮 发表的:
只能说老有傻子喜欢非专业去质疑人家专业的,我曾经说过华为的夜景其实很差,给人狂灭,我说我是专业的,竟然还有人说专业的就了不起吗?不会错吗?屁股很多人都是歪的。

话说华为的夜景很差是怎么说?果华米的拍照大概怎么说?

依然硕硕
城市建的如何不清楚,就是想知道圣家堂再有100年能盖完不

雅娜丝
去过巴塞的表示在扩展区步行等红灯的确是有点烦的,但坐车只是有点堵的程度吧,就加泰罗尼亚广场那里旅游巴多才很堵

雅娜丝
引用 @黄金大白菜 发表的:
巴塞罗那玩过一周,没见过堵车,没觉得失败,因为是游客全程有地图和导航,迷路这事更是不存在的,随便上张地标吧,巴塞罗那和希腊真的是很不错的地方

那里最烦就是扒手多,消费贵,我去的那次除了加泰罗尼亚广场都没啥地方堵车的

B
B西蒙斯
引用 @嗑氪钶 发表的:
但与他的科普成就相比,霍金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科研成就

霍金对于宇宙学和黑洞的研究才当上的剑桥教授,你不会以为是靠科普吧

2
22的面条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被谁喷的很惨呢?我咋不知道。
而且这是杨宝军石楠他们提的,怎么变成什么国家行政学院了,压根都不是住建系统的。
我国的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确实是现状,这是有历史根源在里面的,但是那个文件强调的还是理念思路的转变,是为以后得城市建设和逐步更新指的方向。你因为之前城市的建设现状得出街区制不合理不合情未免太没有逻辑了。

有印象好像是网络舆论比较糟糕吧。也记得最大的担忧还是“开放小区”。现在大家买房子还都希望物业大门门禁查得严自己有安全感,“开放小区”了还敢让小孩自己在花园耍嘛,想过去现在好几个孩子打闹玩游戏的场面以后都不敢都怕突然一个娃没了。。?
另外关于密集窄路也有个疑惑,一路没信号灯当然是很开心,但是感觉现在城市一车道两车道开着是真不一定轻松啊,路边先停个一排车,电驴单车和汽车再交错而行,冷不丁哪个人和车再穿个马路鬼探头。。或许这才是老城区有的窄路开车的实际体验。对于另外好些路莫名又根本没啥车那是挺爽的。迷惑大赏
唉其实还是最关心能有打通东西南北的无红绿灯快速路多一点

虎扑用户964485
引用 @特里希木 发表的:
巴塞罗那一直作为特点研究的吧,思路可以参考。但是现代城市建设,没听说以巴塞罗那风格建设的。
典型都倾向美国都市圈或者巴西利亚那种吧。

巴西利亚?😂你是不是再说笑话,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思想确实对新城市主义有深刻影响,集中式发展也是现在城市发展的主流,但把巴西利亚作为城市典型?确实他是研究明日城市思想的典型,但绝对不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典型,绝对理性运用机械主义理论解决城市问题已经证明存在大量弊端,看看今天的巴西利亚变成什么样了……其次,对巴塞罗那的研究是因为我国结合自身国情而强调的,过去大院大封闭式居住区对交通的影响导致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提出密路网就是以巴塞罗那的道路作为例子而已并不是什么模仿巴塞罗那风格。

虎扑用户964485
引用 @hzm88 发表的:
朋友我估计你还在学生阶段,这个行业现在就是饿不死的状态,很多问题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规划有需求但总的来说对国家没有那么重要了。

没错我是处于城市规划研究生阶段,不知道在行业内什么位置对行业有如此的了解,也请解释一下未来新型城镇化要解决的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大湾区规划,长三角都市圈等等各大区域规划,包括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之后带来专项人才的大量缺口,这位问题以目前的中国规划人才能满足吗?这些提到的都是围绕城乡规划专业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谈何对国家不重要了?

h
hjt1994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妈的,我就知道这张帖子没人看…… ———————————————————————————————————— 没想到这篇帖子还真的火了,我在后面的楼层里也和很多jr有过互动讨论,有分歧有不认同都很正常,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精进的权威,认知有不足也是肯定的。 这里统一讲一下很多人提到的开放小区问题,这个当时讨论的确实很多,很多人确实不理解,后续也确实难以开展(主要是涉及到产权和安保物业配套问题)。其实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像国外巴塞罗那这种一样,重点也不在于打破围墙,认为谁都可以到你家小区来,而是理念上的转变,是为了引导以后的城市开发建设不要再搞那种大地快的封闭式开发,你完全可以搞成小街区的模式也安上门禁,确保安全的同时也降低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还有人经常提巴塞罗那的这种模式好,但是不适合国内城市等等。还是那句话,规划不是照抄,需要因地制宜,国内城市的既有建设基础肯定不是说全部抹平去照搬这种方格网道路,这本身就不是理性的逻辑。这里强调的是经验借鉴,加密城市支路网,组织单行交通,缩小封闭地块尺度,倡导公共交通,回归街道空间生活等等。

兄弟你辛苦

虎扑用户964485
引用 @电子辣白菜 发表的:
就想知道北京的规划在专业角度怎么看

除了心疼,一言难尽了……还是希望未来gl主义对专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少吧

虎扑用户964485
引用 @fuel 发表的:
巴塞罗那这个对外行人确实是违反直觉的,我曾经天真地以为洛杉矶的大饼式铺开方式想必是开车人的天堂,结果被老婆(老四校建筑本科)鄙视了一遍又一遍。

然而说到开放式社区,我有亲身体验。我住在纽约皇后区,人口密度够大了吧, 但是:

直观感觉上,要想达到国内小区/自然村级别的封闭程度,除非全体居民自发组织起来轮流值班,否则派多少人都不够用。

纽约市况且如此,其他地区就更没可能,整个美国都没法抄这个作业。

哈哈哈曾经看行尸走肉的我羡慕亚特兰大的一望无际,如今它是我专业课老师随时发泄口水的目标😂

虎扑用户752956
引用 @勇闯甘比亚 发表的:
我觉得, 不能这么简单比较

巴塞多少人口,什么的我不了解, 但是北上那人口和面积,太多太大了

巴塞 这种道路规划思路 我能理解, 但是放在北上真不一定好用

诚然,你说的也很有道理,北上广人口基数和密度都太大了,但鉴于它是1903设计的,以及相较于马德里,罗马的交通乱象,实属不易了。

虎扑用户542069
没有绝对好的规划,只有合适的规划。

巴塞罗那这个就叫合适的规划,根据当时人的需求来设计,符合当时的生活方式和人的需求。放在今天的各个超大城市中显然就不够合适了。

所以那个帖子本身的命题就是有问题的,城规的目的就是根据城市的需求提供合适的设计。

明显两方对于好的定义就不一样,你的好是它在当地取得了足够好的效果。而大部分人觉得不好,很垃圾,是因为这个设计搬到别处并不好。所以你们说的都没错,本来就不在一个点上的讨论也就毫无意义。

篮筐后面投篮
引用 @22的面条 发表的:
话说华为的夜景很差是怎么说?果华米的拍照大概怎么说?

我那时候说的是华为夜景,很标准的鬼片风格,整体的亮度不自然,这个找一张看直方图就可以看得出来。然后颜色溢出严重,暗部因为强行提亮细节涂抹严重。其他家的,那时候没有特别的夜景模式,一抹黑。现在没关注不知道。

黄金大白菜
引用 @雅娜丝 发表的:
那里最烦就是扒手多,消费贵,我去的那次除了加泰罗尼亚广场都没啥地方堵车的

是的,我有天晚上吃完饭和我女朋友走小巷子往海边溜达,后边三个人跟着,很明显扒手,还好走的快,到巷子口书包被拉开了,东西没少,简直神偷,消费贵倒没觉得,比在英国便宜太多…

峨眉霸王张兴国
城市设计专业在读给楼主点个赞,来虎扑科普这些没必要。专业内都没有统一认识的点,就不用来这里聊了hhh

徐伦joe
引用 @灰空間 发表的:
所以国内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上也在提倡窄马路 密路网+开放街区的理念

是啊,其实我挺喜欢这种的我老家小镇就是这种结构,现在在基本上全国最堵的城市属实难受

布达佩斯招待所
引用 @wdzjma 发表的:
审美这个东西是个很主观的概念。你认为它美,那美就是了。但不妨碍有人认为他不美。
我观点的核心是反对巴塞罗那规划(西塞尔)的均质化,美丑的讨论倒是第二位的。

其实美也是客观的,被规划过的,只是边界模糊化和有时候人强化了自己风格的偏好,没有察觉到,就像有人喜欢法拉利的美,有人喜欢保时捷的美,但是没有人会说宝来比这两个美

虎扑用户317450
现在哪还有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都木得了。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今年肯定汇交使用了,接下来将是多规合一和国土空间规划为主导。
现在国土部,厅,局都改制成了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原规划局很多工作都被合并过去了!

倚风待月
引用 @wdzjma 发表的:
我类割草打了一大段被意大利炮轰没了。。
简单说说算了。
看了你的回复我通篇没有看到你是如何拿出强有力的论据来反驳巴塞罗那同质化的。作为一个规划专业的从业人员为何要走“城市内部也要形式各异千奇百怪吗?”的极端,这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吗?城市空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本来就是人类正常的进阶需求,否则一个城市每个片区按照这种九宫格的形式,那人人都可以做规划了,你也就失业下岗了。
而且城市空间的同质化和“人看还是鸟瞰”没有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那是一个个人为机械组合的block,是肉眼可见的,不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才能看得出来。
“沿街建筑立面设计、街头广场和公园的塑造”恰恰是靠二级设计手段去补同质化的锅。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当然需要有统一的可持续的规划,有协调性的建筑风貌,但是这不意味着空间有同一性的必要。无论对旅游者也好对居民也好,空间尺度的丰富本来就是在宜居和便利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只要求便利宜居那也是层次是在太低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对自己的论据不太自信,总是喜欢引用某些大师的论调,这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且不说那些大师的时代局限性,单从不同文化社会背景前提下,我们国家吃的大师亏还少吗?
至于外滩的殖民地建筑文化,那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我的视角是否狭隘为转移,这没什么可多说的。
另外,我虽然持证是一级注建,本科读的也是建筑学,但是硕士读的是urban design,所以对规划应该还不至于存在太大的专业角度的偏差。所以你对我专业素养的攻击,不知道是不是太过上头了?barking dogs dont bite,我前面说你还是太年轻,现在看来猜的没错。

问题是同质化也只是你给扣的帽子啊,说的好像既定事实一样,我也贴了别人去过巴塞罗那的同样是建筑jr的言论,人家也提到了建筑设计街道立面的多样性,反而是你自始至终同质化的帽子不就是根据那个鸟瞰图吗?你自己“肉眼可见,客观事实,机械化”的论据不就是你的鸟瞰图判断吗?在我看来你这种确实是缺乏专业素养的想当然。
还有,反驳别人的话可以给出自己的观点,单纯的扣上大师崇拜大师的时代局限性并不能作为论据。我也不知道我引用的“要人看不要鸟瞰”和罗西的话哪里有时代局限性,就像我并没有去认同柯布西耶和《拼贴城市》一样,我认为有道理我才会用,你不去认真讨论我的观点随便给我扣大师崇拜的帽子有什么用呢?
最后我觉得你对规划的理解确实太简单,规划不是白纸平地起,赛达尔当年的历史时代是这么规划的,当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也要照抄这么规划。但是巴塞罗那这种独特的城市肌理是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文化基因,而且并没有不适应现代生活,相反还更符合现在倡导的理念,你单纯从平面式的审美上就同质化,缺少空间趣味性的想当然,去否定这种模式的借鉴意义,只能局限于城市设计的视角去看待城市。
外滩的殖民地文化那也是城市事实存在的历史,那也参与塑造了当下上海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风貌特色,看待建筑尤其是历史建筑如果也带上狭隘的民族主义眼镜的话,我确实不知道有什么好讨论的。

禾斗匕匕LA之王
楼主顶你!

虎扑用户648372
听了你的分析,我可不可以片面理解为把社区内的街道也解放出来疏导交通,减轻压力了。🐶

虎扑用户061087
引用 @小姨子洗澡 发表的:
太长了没看,就想问一个问题,全是十字路口,交通堵塞怎么解决

看看你楼下715楼的帖子
虎扑用户061087
引用 @孙堃喆 发表的:
这个我正好思考过,其实现在城市里还是有很多开放式街区空间的,像城中村、老街坊包括一些县镇等这次都没有报道有什么隔离上的困难,说明这根本不是问题

巴萨的社区形式和城中村、弄堂、胡同不同(拥有要塞),类似于国内的商铺门脸房,在不影响干道交通的情况下管制成本极高。
B
Bauerfeind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看的真仔细,我都没注意到,给你点赞,确实是写错了。

好的文章才能激发认真阅读的兴趣,楼主辛苦了。
倚风待月
引用 @王八仙人 发表的:
跟LZ一个专业 我同学他爸正好是中规院总规划师朱老总
我虽然毕业后不从事规划设计 但也还在业内 从我浅显的认知中 有几点跟LZ观点相左 或者需要进一步讨论的
1、过小的街区必然导致道路密度增加,而不是1条大马路跟4条小马路直接对比。每一条道路所需要的路面不仅仅是行车界面,还要人行道和建筑退线。4条小马路跟1条大马路相比,增加了步行的空间,但是车道并没有增加,相反小马路在不发生事故还好,发生事故、修路会堵的死死。当然这里也不提倡马路过大,快速干路支路互相之间关系比例好才是真的好。另外LZ没有考虑过小的街区使得过多的交通路口,过多的信号等候次数时间的问题;
2、仅以交通讨论社区是不可取的,一定尺度规模的街区有一定的好处,特别是集约化发展后,社区过小很难共享大多数资源。国内大多数城市也才从过去统建楼慢慢过渡到现在密闭社区没多少年,在控制尺度后的大型社区存在太多优势,光地下室开挖就比小地块划分的成本省很多;
3、当然,不管是城市规划原理,还是城市规划历史,都没有对巴塞罗那的规划带来的弊端没有太多赘述,但仅就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你说所的更多绿地、更多共享空间其实没有实现,反而现有的空间变成了合院式的碎片空间,并没有共享;
4、就国内特大城市的建设,睡城不管你愿不愿意,想不想,都已经存在。规划需要服务城市发展,而目前资本的聚集度、区分度都很高,人们心里都想在家门口办公。但是办公门口的住宅小区毕竟有限,所以解决居住与办公之间的便捷通勤才是总体规划尺度上最迫切去要解决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高铁站建在市中心,或者未来的新城中心的原因;
5、最后讲一讲巴塞罗那城市规划吧,就我个人而言,在一个大社区内实行小街区是合理的,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理念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错就错在没有了大、中、小社区的理念,使得每个小社区都太过于独立,这样就变成了各自为政,资源共享更不可实现。当然,就目前巴塞罗那小街区使道路密度是比较高的,使得路面上还不至于堵成狗,但也正是这个问题,汽车路面速度不快,交通时间过长。另外,巴塞罗那的城市形态在鸟瞰下很容易认为每个街区都很小,其实113m来说不算太小,但是真不大。

以上是我浅显的认知。

1、我举例1条马路和4条马路只是为了说明一味追求宽马路并不意味着会使通行能力提高。城市当然要有不同等级的道路,这个我在前面回复别人的时候也提到了,4条马路相比1条马路通行能力肯定是更高的,还有交叉口的问题我帖子里说的很明白了,建议仔细看看。
2、控制尺度后的大型社区……感觉有点矛盾啊这个说法。其实有张图我以为我贴了,发现漏掉了,街区制的关键并不在于打破围墙,而在于由大变小的理念转变。你还提到共享的问题,巴塞罗那这几十年来在做的针灸式更新就是逐步改造之前居民加建挤占的公共空间,这个并不是之前规划的弊端,这是历史上外来人口涌入巴塞罗那后受限于规模原因而造成的自发建设,包括当年塞尔达的规划其实层数更低,也并不是围合式的,这是有历史发展变化在里面的。就我所查阅的资料而言,巴塞罗那的街道确实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和绿地,围合式的内院空间经过更新也有在逐步开放。那你觉得国内的小区绿地算是共享吗?
3、睡城这种就是职住平衡的问题,不只是居住和工作之间的交通通勤问题,更多的还是更合理的用地布局,多中心的发展模式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高铁站更多的还是要从引导周边用地开发的角度的,所谓的tod理念,高铁新城建设,有人专门研究这些的。
4、巴塞罗那早就开始实行大街区改革了,本身就在有目的的限制汽车车速,倡导公共交通,你觉得车速低不好是因为你接受不了这种理念转变。

倚风待月
引用 @leonardo 发表的:
这种东西就是看书照搬照抄的东西,全篇都是搜索的资料,完全没有任何实际经验,巴塞罗那全市面积才100平方公里,上海一个闵行区就300平方公里了,上海市中心600多平方公里,不说郊区的,光市区上班平均1个小时,郊区,昆山和苏州还有大量人口要来上班,他们平均都要接近2个小时才能过来,这还提倡低碳出行,骑个自行车从苏州来上海上班么?上海是全国地铁最发达的城市,早高峰2分45秒一班车运力都明显不足,请问没有大量的汽车上海人如何从事经济活动?细密路网不能借道超车,拿笔算一下人流量和车流量,怎么可能不堵车?动没动脑子想过啊,现在上海城市规划都要拓宽绿化面积,沿街店铺后退,留下足够的预留面积,还从来没见过把马路缩窄的,真不知道细密路网有啥好吹的,不就是县城规划的模板么,还要让北上广向一个小县城学习城市规划?

低碳出行你不会以为就只是步行和自行车吧?相比于小汽车,公交地铁这种就是值得提倡的低碳出行。上海的地铁密度远远不够,和东京这种一对比就知道了。细密路网这种我帖子里说的很明白了,你不去看帖子非得自己想当然的理解那我也没办法。还有,留下足够的预留面积这种也是你自己想当然的看法,你不会真觉得是为了拓宽道路用的吧?你的这段话槽点太多,太多的自我常识想当然,我实在是不愿长篇大论回你……

F
Focusure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妈的,我就知道这张帖子没人看…… ———————————————————————————————————— 没想到这篇帖子还真的火了,我在后面的楼层里也和很多jr有过互动讨论,有分歧有不认同都很正常,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精进的权威,认知有不足也是肯定的。 这里统一讲一下很多人提到的开放小区问题,这个当时讨论的确实很多,很多人确实不理解,后续也确实难以开展(主要是涉及到产权和安保物业配套问题)。其实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像国外巴塞罗那这种一样,重点也不在于打破围墙,认为谁都可以到你家小区来,而是理念上的转变,是为了引导以后的城市开发建设不要再搞那种大地快的封闭式开发,你完全可以搞成小街区的模式也安上门禁,确保安全的同时也降低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还有人经常提巴塞罗那的这种模式好,但是不适合国内城市等等。还是那句话,规划不是照抄,需要因地制宜,国内城市的既有建设基础肯定不是说全部抹平去照搬这种方格网道路,这本身就不是理性的逻辑。这里强调的是经验借鉴,加密城市支路网,组织单行交通,缩小封闭地块尺度,倡导公共交通,回归街道空间生活等等。

我看了 写的很好 之前玩了几局模拟城市 主观的以为巴塞罗那这样会很堵 但是没有考虑到其他客观原因 现实中的治理措施也是游戏不能比拟的
不过我倒是没有跟帖回复啥的 应该不能算人云亦云哈

倚风待月
引用 @22的面条 发表的:
有印象好像是网络舆论比较糟糕吧。也记得最大的担忧还是“开放小区”。现在大家买房子还都希望物业大门门禁查得严自己有安全感,“开放小区”了还敢让小孩自己在花园耍嘛,想过去现在好几个孩子打闹玩游戏的场面以后都不敢都怕突然一个娃没了。。?
另外关于密集窄路也有个疑惑,一路没信号灯当然是很开心,但是感觉现在城市一车道两车道开着是真不一定轻松啊,路边先停个一排车,电驴单车和汽车再交错而行,冷不丁哪个人和车再穿个马路鬼探头。。或许这才是老城区有的窄路开车的实际体验。对于另外好些路莫名又根本没啥车那是挺爽的。迷惑大赏
唉其实还是最关心能有打通东西南北的无红绿灯快速路多一点

开放小区这个我在亮贴里修改了,重点不是打破围墙,而是城市开发避免大尺度的封闭式开发。
窄路这个问题不是单一的去看待,城市道路总是要有合理的道路等级结构的,是需要统筹调整的,还涉及到交通管理上的完善。你提到的那些问题其实不是窄路密网的问题,而是交通管理手段,用地是否合理布局(是否和道路功能相匹配),配套设施完善(比如路边停车,你要搞路边停车那就要有停车空间,没有停车空间你就不能搞路边停车,你就要从公共停车场的布局上去考虑这些)。有些问题的造成是多方面的,不是单纯的说路窄路密就会这样,而是你其他方面并没有与之合理跟进。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赞一个

虎扑用户434582
想转帖给其他论坛看看


h
hzm88
引用 @Turkeyjj 发表的:
没错我是处于城市规划研究生阶段,不知道在行业内什么位置对行业有如此的了解,也请解释一下未来新型城镇化要解决的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大湾区规划,长三角都市圈等等各大区域规划,包括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之后带来专项人才的大量缺口,这位问题以目前的中国规划人才能满足吗?这些提到的都是围绕城乡规划专业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谈何对国家不重要了?

看到你严肃的回复,和我当初差不多的观点忍不住说了两句希望你不要介意。我也入行没多少年,远谈不上专业,只不过看到行业日渐萧条难免有些想法,欢迎私聊探讨。

笑青山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打破原有小区涉及到的阻力(主要是产权和安保配套)等等并不等于不提倡未来城市新的建设要向街区制密路网靠拢。

那你举个例子,新的城市规划采用了这种的,并没有好不

倚风待月
引用 @笑青山 发表的:
那你举个例子,新的城市规划采用了这种的,并没有好不

你又知道了?北川,都江堰壹街区,雄安很多都借鉴了这种理念啊。

虎扑用户847988
引用 @电子辣白菜 发表的:
就想知道北京的规划在专业角度怎么看

设计院底层画图狗的不成熟见解
1.特大城市的单中心结构弊端太多,不过随着通州新区和雄安新区建成,会逐步改善。
2.宽马路对城市的割裂也一定程度的阻断了社会交往。低容积率,使空间利用效率太低,通行时间成本太高。
3.用地功能单一,职住分离,产城分离,大多居民别提十五分钟生活圈了,三十分钟生活圈都做不到。

王八仙人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1、我举例1条马路和4条马路只是为了说明一味追求宽马路并不意味着会使通行能力提高。城市当然要有不同等级的道路,这个我在前面回复别人的时候也提到了,4条马路相比1条马路通行能力肯定是更高的,还有交叉口的问题我帖子里说的很明白了,建议仔细看看。
2、控制尺度后的大型社区……感觉有点矛盾啊这个说法。其实有张图我以为我贴了,发现漏掉了,街区制的关键并不在于打破围墙,而在于由大变小的理念转变。你还提到共享的问题,巴塞罗那这几十年来在做的针灸式更新就是逐步改造之前居民加建挤占的公共空间,这个并不是之前规划的弊端,这是历史上外来人口涌入巴塞罗那后受限于规模原因而造成的自发建设,包括当年塞尔达的规划其实层数更低,也并不是围合式的,这是有历史发展变化在里面的。就我所查阅的资料而言,巴塞罗那的街道确实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和绿地,围合式的内院空间经过更新也有在逐步开放。那你觉得国内的小区绿地算是共享吗?
3、睡城这种就是职住平衡的问题,不只是居住和工作之间的交通通勤问题,更多的还是更合理的用地布局,多中心的发展模式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高铁站更多的还是要从引导周边用地开发的角度的,所谓的tod理念,高铁新城建设,有人专门研究这些的。
4、巴塞罗那早就开始实行大街区改革了,本身就在有目的的限制汽车车速,倡导公共交通,你觉得车速低不好是因为你接受不了这种理念转变。

1、马路条数你没有回应我人行道 建筑退线增加的导致道路面积增加却没有增加车行道路实际宽度的问题 这个问题会导致实际建筑开发用地减少 建设成本增加 小街区还有一个弊端就是 为了照顾人的步行感受 很难贴临建高层 另外你主贴讲的交叉口 是设置单行后实现的 单行线设置有专门的课题研究 小范围单行是疏导 大范围单行就是灾难 另外 社区尺度划大了之后我甚至可以根据主次干道等级设置立体交通 而113m的尺度8%以内的坡率几乎不可能实现上穿下行 除非单独留空地地块 或者接受场地内抬地 又或者接受车行道路高于人行道

2、住宅区 小区 组团这个概念熟悉吧 我指的是这个大中小概念下的来实现社区划分 你自己都提了现在巴塞罗那规模限制 也就是原来规划容量严重不足又没有提升的解决方案 整齐划一导致了没有要么很富余要么严重不够 你不能说人口涌入违建增加不是规划的锅 容量上没有富余也没有增量余地绝对的规划锅 另外再回应 我认为现在封闭小区提升的绿地率是实打实的 人们在封闭小区更愿意以高度换空间 封闭小区的绿地虽然不对外开放 但给到了小区居民内部共享 而且住宅小区容积率可是高过统建楼不少的 在4以上常态 6以上逐渐推广的现在 人们以牺牲自己的高度换取地面小区绿地 当然优先自己享受 再加上前些年不让做封闭小区的通知后 更是全名狂欢 再退一万步讲 航拍下国内住宅小区绿地率比欧美绝大多数密集小区高多了 即便部分绿地没办法对全民开放 仅绿地本身带来的城市气候 空气提升它难道不香吗?
3、职住平衡讲了多少年了 最成功的案例是计划经济时代大厂 有厂办宿舍 学校 公园 电影院 商店 你看看现在有影吗 还能大规模推广吗 人之所以是人 就有其不确定性 人不是机器人 不能按规划着整齐划一的生活 所以才有了我说的前面说的内容 巴塞罗那难道就平衡的很好? 换路TOD我想说的是 快速通达核心区域的中心是有必要的 而巴塞罗那的街区就适合中小规模城市 再大就是不行
4、我的确接受不了完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出行需求 但我仍然是绿色出行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毕竟道路资源有限 不过虽然要共享 但对于私家车出行 人多交税多贡献 凭什么不给多享受福利 而且现在也没有多享受福利 无非就是开自己的通勤车 这就跟吸烟一样 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二手烟也害人 但是人烟民多交税 只要不妨碍他人 自己躲着吸还不让吗 再返到车速上 街区内车速低不是小街区专有 我国大社区内街区道路也是低车速设置 但不妨碍社区与社区 功能区与功能区之间的快速通勤 一味的慢就跟一味的快一样 另外你我应该都没有巴塞罗那通勤时间数据 这个有数据再做讨论更合适


s
suntycycle
巴塞罗那堵车是没有,但闯红灯当地人可是家常便饭,而且巴塞罗那是世界上拥有摩托最多的城市,大家可以品品。当然我还是支持楼主巴塞罗那的规划很棒,有他的特色和前瞻性。

虎扑用户061087
随手发些照片吧。先上大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




虎扑用户061087
再随手来几张大巴萨的吧:











[ 此帖被虎扑JR1255415171在2020-03-30 13:32修改 ]
陆有为
好的城市规划,应该有合理的功能区分和交通疏散功能。

巴塞罗那无疑是失败的,建筑重复性太高,交通不便。

推荐新加坡的城市规划

倚风待月
引用 @陆有为 发表的:
好的城市规划,应该有合理的功能区分和交通疏散功能。

巴塞罗那无疑是失败的,建筑重复性太高,交通不便。

推荐新加坡的城市规划

不看文章就不要想当然的回复。
如果我告诉你现在规划都是强调混合功能开发你会理解吗?严格的功能分区那是现代主义《雅典宪章》的东西,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发展早就不这么局限认知了。
至于巴塞罗那到底交通方不方便你可以看看帖子爬下楼看看真正去过那在那住过的jr是怎么说的,而不是自己想当然的臆想。

倚风待月
引用 @王八仙人 发表的:
1、马路条数你没有回应我人行道 建筑退线增加的导致道路面积增加却没有增加车行道路实际宽度的问题 这个问题会导致实际建筑开发用地减少 建设成本增加 小街区还有一个弊端就是 为了照顾人的步行感受 很难贴临建高层 另外你主贴讲的交叉口 是设置单行后实现的 单行线设置有专门的课题研究 小范围单行是疏导 大范围单行就是灾难 另外 社区尺度划大了之后我甚至可以根据主次干道等级设置立体交通 而113m的尺度8%以内的坡率几乎不可能实现上穿下行 除非单独留空地地块 或者接受场地内抬地 又或者接受车行道路高于人行道

2、住宅区 小区 组团这个概念熟悉吧 我指的是这个大中小概念下的来实现社区划分 你自己都提了现在巴塞罗那规模限制 也就是原来规划容量严重不足又没有提升的解决方案 整齐划一导致了没有要么很富余要么严重不够 你不能说人口涌入违建增加不是规划的锅 容量上没有富余也没有增量余地绝对的规划锅 另外再回应 我认为现在封闭小区提升的绿地率是实打实的 人们在封闭小区更愿意以高度换空间 封闭小区的绿地虽然不对外开放 但给到了小区居民内部共享 而且住宅小区容积率可是高过统建楼不少的 在4以上常态 6以上逐渐推广的现在 人们以牺牲自己的高度换取地面小区绿地 当然优先自己享受 再加上前些年不让做封闭小区的通知后 更是全名狂欢 再退一万步讲 航拍下国内住宅小区绿地率比欧美绝大多数密集小区高多了 即便部分绿地没办法对全民开放 仅绿地本身带来的城市气候 空气提升它难道不香吗?
3、职住平衡讲了多少年了 最成功的案例是计划经济时代大厂 有厂办宿舍 学校 公园 电影院 商店 你看看现在有影吗 还能大规模推广吗 人之所以是人 就有其不确定性 人不是机器人 不能按规划着整齐划一的生活 所以才有了我说的前面说的内容 巴塞罗那难道就平衡的很好? 换路TOD我想说的是 快速通达核心区域的中心是有必要的 而巴塞罗那的街区就适合中小规模城市 再大就是不行
4、我的确接受不了完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出行需求 但我仍然是绿色出行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毕竟道路资源有限 不过虽然要共享 但对于私家车出行 人多交税多贡献 凭什么不给多享受福利 而且现在也没有多享受福利 无非就是开自己的通勤车 这就跟吸烟一样 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二手烟也害人 但是人烟民多交税 只要不妨碍他人 自己躲着吸还不让吗 再返到车速上 街区内车速低不是小街区专有 我国大社区内街区道路也是低车速设置 但不妨碍社区与社区 功能区与功能区之间的快速通勤 一味的慢就跟一味的快一样 另外你我应该都没有巴塞罗那通勤时间数据 这个有数据再做讨论更合适

1、首先,我举例说的多少米宽的道路本身就是道路红线宽度,本身就是涵盖人行道的,建筑退线根本就不属于道路红线范畴,不存在什么道路用地空间增加。而且你只想着车行道路宽度的增加却没有考虑车道通行能力边际递减的问题,这个我帖子里说的很清楚,你不信的话可以自己去百度下数据。而且道路越宽建筑退线退的越多,造成越宽的马路两侧用地可达性越差,反而越影响两侧用地开发。
2、你用上帝视角的要求去看待规划本身就不合理,把巴塞罗那的规划脱离它本身的在地性和历史脉络去和国内城市的高强度开发小区模式对比也缺少逻辑基础。用一种非黑即白的思路,以为我说这种理念好,就是所有的城市要通盘复制,然后带着这种角度去看待问题是很容易得出偏激狭隘的观点。每个城市都有自己既有的建设基础,不可能磨平重建,永远都是渐进式地发展,学习这种理念,可能是用于小城市的新区扩张,也可能是用于大城市的存量更新,并不是照本宣科的说我这个城市全部抹平按这个来就会带来什么什么问题,这种想法本身就不存在合理性。你说的113m道路无法设置立交也是一样的问题,我有说别的城市也要严格按这种模数形制嘛?或者巴塞罗那的扩展区为什么要设置立交呢?
3、至于你说的职住平衡最成功就是计划经济大院,那我只能说你根本不了解什么叫职住平衡。你可以多搜一点文章看看。至于你说的封闭小区内部共享,小汽车交税权利什么的,这种涉及个人价值观的东西我实在是没什么兴趣讨论,这种东西讨论了也没用,都是屁股决定脑袋而已。
4、最后我想说,做比较,无论是城市比较还是规划比较还是方法比较,永远不能脱离比较对象的差异性分析,而单纯地为了比较而比较。对于倡导拿高度换空间,高容积率开发小区这种,你可以去搜下18年最新出台的居住区设计规范,看看对于建筑高度和容积率的控制有什么变化,再想想里面的原因。

倚风待月
引用 @王八仙人 发表的:
1、马路条数你没有回应我人行道 建筑退线增加的导致道路面积增加却没有增加车行道路实际宽度的问题 这个问题会导致实际建筑开发用地减少 建设成本增加 小街区还有一个弊端就是 为了照顾人的步行感受 很难贴临建高层 另外你主贴讲的交叉口 是设置单行后实现的 单行线设置有专门的课题研究 小范围单行是疏导 大范围单行就是灾难 另外 社区尺度划大了之后我甚至可以根据主次干道等级设置立体交通 而113m的尺度8%以内的坡率几乎不可能实现上穿下行 除非单独留空地地块 或者接受场地内抬地 又或者接受车行道路高于人行道

2、住宅区 小区 组团这个概念熟悉吧 我指的是这个大中小概念下的来实现社区划分 你自己都提了现在巴塞罗那规模限制 也就是原来规划容量严重不足又没有提升的解决方案 整齐划一导致了没有要么很富余要么严重不够 你不能说人口涌入违建增加不是规划的锅 容量上没有富余也没有增量余地绝对的规划锅 另外再回应 我认为现在封闭小区提升的绿地率是实打实的 人们在封闭小区更愿意以高度换空间 封闭小区的绿地虽然不对外开放 但给到了小区居民内部共享 而且住宅小区容积率可是高过统建楼不少的 在4以上常态 6以上逐渐推广的现在 人们以牺牲自己的高度换取地面小区绿地 当然优先自己享受 再加上前些年不让做封闭小区的通知后 更是全名狂欢 再退一万步讲 航拍下国内住宅小区绿地率比欧美绝大多数密集小区高多了 即便部分绿地没办法对全民开放 仅绿地本身带来的城市气候 空气提升它难道不香吗?
3、职住平衡讲了多少年了 最成功的案例是计划经济时代大厂 有厂办宿舍 学校 公园 电影院 商店 你看看现在有影吗 还能大规模推广吗 人之所以是人 就有其不确定性 人不是机器人 不能按规划着整齐划一的生活 所以才有了我说的前面说的内容 巴塞罗那难道就平衡的很好? 换路TOD我想说的是 快速通达核心区域的中心是有必要的 而巴塞罗那的街区就适合中小规模城市 再大就是不行
4、我的确接受不了完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出行需求 但我仍然是绿色出行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毕竟道路资源有限 不过虽然要共享 但对于私家车出行 人多交税多贡献 凭什么不给多享受福利 而且现在也没有多享受福利 无非就是开自己的通勤车 这就跟吸烟一样 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二手烟也害人 但是人烟民多交税 只要不妨碍他人 自己躲着吸还不让吗 再返到车速上 街区内车速低不是小街区专有 我国大社区内街区道路也是低车速设置 但不妨碍社区与社区 功能区与功能区之间的快速通勤 一味的慢就跟一味的快一样 另外你我应该都没有巴塞罗那通勤时间数据 这个有数据再做讨论更合适

https://mp.weixin.qq.com/s/xqqczO4wcQN4Qf4LAfY6oQ
既然你还提到你同学的老爸是朱子瑜,那你也可以看看他对封闭小区和密路网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另外,你也可以搜一下号称千年大计的雄安,集全国规划界最顶尖的技术力量刚编制出台的控规,网上可以随便搜到内容的。举个例子,控规要求雄安的道路网密度不低于12km每平方千米,核心区更高不低于15,而巴塞罗那是11.2,你可以体会一下。

笑青山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你又知道了?北川,都江堰壹街区,雄安很多都借鉴了这种理念啊。

你设计的吗?你说借鉴就借鉴了?你去过北川吗?张口就来,这种人云亦云的风气要不得。

笑青山
引用 @陆有为 发表的:
好的城市规划,应该有合理的功能区分和交通疏散功能。

巴塞罗那无疑是失败的,建筑重复性太高,交通不便。

推荐新加坡的城市规划

一个几十年前的设计,现在还拿来吹,落后就是落后,也许在当时他有先进性,但对现在的中国来说,这个是个落后的设计,没有一点值得借鉴

倚风待月
引用 @笑青山 发表的:
一个几十年前的设计,现在还拿来吹,落后就是落后,也许在当时他有先进性,但对现在的中国来说,这个是个落后的设计,没有一点值得借鉴

你开心就好,听你的

倚风待月
引用 @笑青山 发表的:
你设计的吗?你说借鉴就借鉴了?你去过北川吗?张口就来,这种人云亦云的风气要不得。

对,人云亦云要不得,还是得多学怎么杠精才是正道。

笑青山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对,人云亦云要不得,还是得多学怎么杠精才是正道。

有自知之明你还是可以挽救的

倚风待月
引用 @笑青山 发表的:
有自知之明你还是可以挽救的

笑青山,青山真可笑哈哈哈

陆有为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不看文章就不要想当然的回复。
如果我告诉你现在规划都是强调混合功能开发你会理解吗?严格的功能分区那是现代主义《雅典宪章》的东西,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发展早就不这么局限认知了。
至于巴塞罗那到底交通方不方便你可以看看帖子爬下楼看看真正去过那在那住过的jr是怎么说的,而不是自己想当然的臆想。

混合功能,为啥不能理解?我还知道,东京和杭州城东都是以TOD模式作为展开。

巴萨罗那为毛不堵车,面积仅仅100多平方公里,市区100多万人口。

实际上,加上人口、现代化的交通设备进去,你就会发现该城市规划已经逐渐被淘汰化了。

陆有为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笑青山,青山真可笑哈哈哈

巴萨罗那城市规划,无非是吃的人口少的红利。

就单论区域而言,巴萨罗那能提供的现代化需求就完全不够。

真正与时俱进,能挨上经典的应该是每5年更新一次的新加坡

a
always_1i
好文 顶了

s
sky199113
技术贴不易,当年我曾经想转过TJ本校建筑或城规,学了半学期素描最后绩点不够跪了,也算是有点缘分。
太沙养由基
说得非常好!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城市规划的房地产从业者说说为什么街区制在中国推不下去。其实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没有物业税,所以很多公共服务是相当于外包给了物业公司,住户向物业公司交物业费,物业公司在小区没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所以如果实行街区制,政府要接管大量的公共服务,包括垃圾清运,治安维护等等,提高城市管理的难度,产生巨大的财政缺口,所以真的要实现街区制,要从土地和税收制度这个根源入手,任重而道远。

我是你头哥
巴村这样的城市规划对我这种路痴实在太友好了😂
此外个人感觉在巴塞几年 没怎么感受过大堵车 另外结合这边的游客动势和交通规划 作为居民 我觉得很方便😂
附上小巴村夜景两张 今天隔离了第18天了 希望疫情赶快过去 想出去撒欢了



老科丶传奇终将落幕
还没看,直接就给楼主一个赞,看这排版格式贴图,就知道专业(ง •̀_•́)ง

雪漫晨星
有楼主是步行街之幸,这里小孩子太多了,感谢科普。

破军如命
引用 @红莲哥斯拉暴打骷髅岛靓仔 发表的:
妈的 还学规划 屁用没有 上班了发现现实生活中 领导说这里是绿地 那他么从总规调到修规 特么就是绿地

那这个领导已经算一方诸侯了……

山西老陈醋全球代购
同专业的,顶一下

倚风待月
引用 @陆有为 发表的:
巴萨罗那城市规划,无非是吃的人口少的红利。

就单论区域而言,巴萨罗那能提供的现代化需求就完全不够。

真正与时俱进,能挨上经典的应该是每5年更新一次的新加坡

巴塞罗那的人口和汽车密度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城市之一,哪来的红利?张口就来?
你所说的现代化需求有哪些呢?巴塞罗那又缺了哪些呢?是服务设施跟不上还是公共空间缺乏还是交通不便?也是张嘴就来?
新加坡的规划当然值得学习,白地政策,容积率专业等等政策国内好早都有研究学习了,而且新加坡最大的经验就是政府的治理能力。你说的5年搞一次都不准确,那主要还是通过评估进行渐进式的更新,你以为是每5年重做一次啊?城市本身就是动态性发展的,规划当然也是。巴塞罗那的规划也不是你想的就是一百多年前塞尔达规划的那样啊,中间的变化和发展多了去了,你都没了解过其中的历史就想当然觉得这个规划是古老过时的?相反,巴塞罗那的城市更新理念和新加坡的一样,以人为本,以公共空间和绿色交通为倡导,这些经验都是相通的。你不会以为借鉴某个城市的规划就是去抄它的路网格局?新加坡的规划经验也从来不是它的实际格局,而是这背后的理念和管理政策。你对规划的理解太片面,对巴塞罗那的城市状况也是脑补想当然。

发把多哈发布
引用 @陆有为 发表的:
混合功能,为啥不能理解?我还知道,东京和杭州城东都是以TOD模式作为展开。

巴萨罗那为毛不堵车,面积仅仅100多平方公里,市区100多万人口。

实际上,加上人口、现代化的交通设备进去,你就会发现该城市规划已经逐渐被淘汰化了。

那不堵车不就行了,并没有交通不便啊
这说明他对自己城市很了解,而且成功预测了未来城市规模,那他为什么失败呢

帅帅的蟋蟀
引用 @我奶奶的孙子 发表的:
说说看,老哥

之前天华被泼油漆要债。设计圈一战成名。出了名的加班严重还欠薪

倚风待月
引用 @发把多哈发布 发表的:
那不堵车不就行了,并没有交通不便啊
这说明他对自己城市很了解,而且成功预测了未来城市规模,那他为什么失败呢

这哥们前面说巴塞罗那交通不便,被我打脸说楼里好多jr现身说法并没有不便,又改口说不堵车,然后说是因为人少,而我主贴里贴的数据巴塞罗那的人口和汽车密度都是世界最高的城市之一。
我们看到的现在的巴塞罗那其实并不是当初塞尔达规划的样子,主要是路网组织和空间肌理进行了沿承,巴塞罗那确实也遇到过人口快速扩张小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他们的政府也针对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城市更新治理,这也是巴塞罗那的经验。

我奶奶的孙子
引用 @帅帅的蟋蟀 发表的:
之前天华被泼油漆要债。设计圈一战成名。出了名的加班严重还欠薪

这是哪里的事哦,我在上海

2
2FMVP你们说什么我都舒服
引用 @乔丹的发布会 发表的:
楼主,你觉得这条街上真实水平有多高?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是现在为止,最有远见的,1903设计,到现在还是不堵车,再看看北京上海,什么时候开始规划的?

不了解巴塞罗那的实际情况但是真的如你所说不堵车得话那绝对是真的好规划,黑其他的都没用,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大的拥堵问题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吗?

雅娜丝
引用 @黄金大白菜 发表的:
是的,我有天晚上吃完饭和我女朋友走小巷子往海边溜达,后边三个人跟着,很明显扒手,还好走的快,到巷子口书包被拉开了,东西没少,简直神偷,消费贵倒没觉得,比在英国便宜太多…

东西没少那他们偷来干嘛……你和英国比是真的不能比的,用巴黎来对比下,巴塞是真的贵一点,70欧一晚在市中心只能住hostel现在想起来都肉疼,而且它本来就是西班牙最贵城市

虎扑用户382076
可以考虑通过巷道,不通车的那种来开放空间。
另外,土地私有制地块一般都比较小。我们的土地制度,包括开发制度造成现在这种格局。

世界Thrall
引用 @Time_lapse 发表的:
很多年轻人都有这个毛病,书读的太少,但喜欢唱反调标新立异,很容易在哪里看到一个比较独特的说法,不加考证不加研究,就像复读机一样拿到网上炫耀。心理活动也很明确:“你看你们都说巴塞罗那好看,看我多牛逼知道巴塞罗那的规划很烂”。类似的说法还有“如今方知李中堂”,“霍金只是个科普作家”等等。

当然不是说楼主说得一定对或者一定不对,只是985一条街总该有点自己的思考吧,别整天像羊一样被人牵来牵去。

跟人有关系跟年不年轻没多大关系,喜欢喝酒吹逼指导人生的中年人少吗?

虎扑用户348882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雄安的道路也是很宽吗?应该还都没怎么实施建设吧……国内的宽马路倒不是学的美国,更多的还是当时苏联的影响。
迷路这个问题我没亲自体验过也不好乱说。

那个是规划,你可以看一下雄安的规划设计,已经公布一部分。相对欧洲的街道尺度现在还是比较宽,雄安这么多专家在研究,应该有他们的道理。巴塞罗那的规划不是不好,我也是难得在虎扑看到这么长的文字,跑来留言一下。他的规划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学习的,比如街道和建筑之间的尺度关系我觉得就挺舒服的。比较现代又不失南欧那种比较古老的街道空间韵味。可能因为规划的比较早,所以会有一些弊端。

广
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
支持专业文章

烟波芥舟
引用 @不吐_不快 发表的:
这条街就是人云亦云,楼主别太认真

你现在不就是在人云亦云吗

烟波芥舟
额如图


哈基姆齐耶赫
给楼主点赞 拒绝那种没有任何干货的意淫

a
albertoricco
引用 @乔丹的发布会 发表的:
楼主,你觉得这条街上真实水平有多高?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是现在为止,最有远见的,1903设计,到现在还是不堵车,再看看北京上海,什么时候开始规划的?

虎扑会坚持告诉你巴塞罗那堵车。事实上我每次都想说他们所谓的堵车难道不是人云亦云吗?哪有什么证据。。。

倚风待月
引用 @BIGGYMOM 发表的:
那个是规划,你可以看一下雄安的规划设计,已经公布一部分。相对欧洲的街道尺度现在还是比较宽,雄安这么多专家在研究,应该有他们的道理。巴塞罗那的规划不是不好,我也是难得在虎扑看到这么长的文字,跑来留言一下。他的规划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学习的,比如街道和建筑之间的尺度关系我觉得就挺舒服的。比较现代又不失南欧那种比较古老的街道空间韵味。可能因为规划的比较早,所以会有一些弊端。

道路红线宽度并不是纯粹的车行道宽度,绿化带和人行道都属于道路红线,我去看了雄安的控规,道路宽度并不宽,而且要求道路横断面慢行和景观空间要控制在50%左右

倚风待月
引用 @烟波芥舟 发表的:
额如图

巴塞罗那的人口和汽车密度都是最高的城市之一,可能确实如这个图说的因为人口数量导致交通花费时间多,我想如果不是这种道路网设置的话以巴塞罗那的人口车辆密度交通拥堵时间应该会更长。不过这个帖子里很多去过的jr现身说法说并不堵。

r
raul7blanco
楼主请教一下,哈尔滨老城区同样窄马路单行道密路网的设计,为什么那么堵呢?

不吐_不快
引用 @烟波芥舟 发表的:
你现在不就是在人云亦云吗

不是,但是我知道你说我人云亦云这个做法肯定是在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