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人云亦云!巴塞罗那真的是城市规划的失败案例吗???

s
silenttsui
引用 @北白川玉子市场 发表的:
同城乡规划,我们一个专业就一个班,只有29个人,几乎全部是被调剂来的(我是这所学校第六个专业填的…

那得看学校的。。没过评估的4年制着实不行 虽然我当年也是第一志愿建筑第二志愿规划 但是现在建筑人才也溢出 规划相对来说还要好点
猪哥di歌
引用 @不吐_不快 发表的:
这条街就是人云亦云,楼主别太认真

no!就是需要lz这种较真的人,人云亦云可不是正确的!尤其那种胡说八道的。上次我也看到那个帖子了,前面高亮惨不忍睹,各种胡说。想反驳,奈何自己不是学这个的,因为我在b站看过很多国外分析的视频,目前美国拥堵城市都在思索学习巴塞罗那。这种城市规划,不仅治理了拥堵还带来了美观的感受。增加了店铺的人流量购买力!是解决大城市病的一种很好的思路。虎扑吹水太多,没有多少带来干活的帖子和回帖。各种回帖也是聊聊数语。平时聊天打屁没问题。遇到较真的专业人士还是要点赞,毕竟虎扑学生众多,谣言还是要止于智者!

虎扑用户142854
看了谢谢

骑小黄鸭的鲨鱼
外网很多视频基本都是在报道学习巴塞罗那规划吧

北白川玉子市场
引用 @silenttsui 发表的:
那得看学校的。。没过评估的4年制着实不行 虽然我当年也是第一志愿建筑第二志愿规划 但是现在建筑人才也溢出 规划相对来说还要好点

害,我们五年😂不知道评估啥意思,不过我们学校当年亲二儿子就是我们城建学院

小区mvp
就喜欢这种打脸的帖子

p
primarybc
感谢科普。
请教,“大街区”规划,是不是又有点往“封闭小区”方向发展了?会不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共交通能使用的空间?~
b
ban127
论城市规划之失败 我国没输过
虎扑用户886894
引用 @killer34R 发表的:
@ 楠总

有优点有缺点,但是从文明起始以来巴塞罗那很不错了,经典

靓仔中的肥仔
专业!!!

虎扑用户247388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井田制其实并不是城市规划,它更多的其实是早期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有封建等级观念和劳役管理思想在里面。

我感觉这两者有共同之处,比方说井田制取水方便,而楼主分享的网格化街区节省了出行距离

虎扑用户152550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原则上是不大于500m,不过这个很难做到,不同城市不同人口密度也应该有弹性调整,但是最好不要超过1km。
如果你城市南区没什么人口去支撑这个小学的话倒是也可能会合并以节约资源,具体你们政府什么动机我也不好乱猜。

明白了,谢谢老哥

一粒彪炳的小米饭
相关行业从业者说句:
巴萨罗那一直是适应步行化的小街区的正面学习案例。
不过不能说优劣之分,而是是否适应时代发展。
巴萨罗那确实留下了很多与快速通过性交通不搭配的特征。
从“以人为主”角度,楼主需要关注网上人群的感受,他们很多都去过巴萨罗那,就真实感受。
K
KB24_3AM
城规专业前来学习

守心居
引用 @不吐_不快 发表的:
这条街就是人云亦云,楼主别太认真

都不认真那不只剩下谣言和假新闻

倚风待月
引用 @wdzjma 发表的:
来了吃完了。
首先说明一下我不是注规,我是一级注建,计划明年有时间也拿一下注规。你应该也知道,因为一级注建考注规可以免考一半科目,我觉得我拿下注规问题不大。
所以,作为建筑设计师的我对规划话题感兴趣,是很合理自然的。
回到主题,前面几十页那么多,没有一一看。但是我从前在abbs和知乎与人“热烈”讨论过巴塞罗那的规划问题,所以对这个话题有着条件反射一般的兴趣。
主楼里那些话语和图例是对外行科普用的较多,我就不讨论了。我直接说我的观点:
高度均质化和城市空间同质化,特别是塞尔达(或者叫西尔达)那个棋盘式星罗密布的规划。每一个小的block或许在两个世纪前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的讨论必然是基于当前的时空的,它已经完全不符合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理念了。现在连中国都在很多年前提倡“千城千面”了,城市小区也应该是同样的理念。巴塞罗那这种大部分每个街区社区都没有识别性和标志性的规划,你只要感受一个block就等于游遍了70%的城市空间,这种城市空间的趣味性和可探索性的缺少,我不知道有什么可吸引人的。
你在对我第一个回复的反对意见提到的中国那些兵营式小区规划,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会认为我对这些兵营式设计是认可的?首先兵营式排列本来就是最受诟病的,现在(注意这个词)都大多采用围合或者半围合式空间布局,如果是均质排布的兵营式小区规划,报批的时候在主管部门那里是会受到质疑的。其次,小区规划还强调建筑天际线的控制,避免同高兵营式排列的出现,这在很多时候是甚至直接写进规划设计条件要求里面的。再次,即使某个小区真出现了兵营式的布局,那也只是一个小区,在其相邻的地块一般来说设计人员都会避免再出现同质化的产品,这涉及到一个尺度问题,即我提的是城市规划,你反驳提的是小区,要知道小区、组团、城区、城市规划是属于不同尺度的空间规划概念。这也是我提出你是不是注规的疑问所在。
规划也好建筑设计也罢,千万不要以其获褒奖的多寡而存在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设计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东西,一味地尊崇所谓“大师作品”已经不符合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的现代规划设计理念了。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你文末提到的上海外滩建筑和规划属于殖民地文化的耻辱烙印,建筑风格无序混乱,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反正我一般不作为正面例子提出来。这点可能得罪很多人,就不展开了。

难得你也是业内人士,那确实可以好好讨论讨论。
既然你提到“千城千面”,那么我认为,这个词的含义就是强调城市应该有自己的风貌特色,而不是城市与城市之间雷同,丧失了自己的在地性。但是,这就意味着城市内部也要形式各异千奇百怪吗?是真的都要《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要搞《拼贴城市》吗?
还是我文中提到的那句话,城市的特色在于它的历史文脉基因在于它的城市年轮,这才是每个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地方。
另外,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就只凭一张鸟瞰图就可以给巴塞罗那带上高度均质化同质化的帽子,这里我贴一下在上个帖子里一个同样是学建筑的jr的回复@Janghw :


我觉得稍微有点专业素养的人也会知道鸟瞰是最没用的吧,吴志强就提到“要人看,不要鸟瞰”。你没有见识过巴塞罗那的街道空间组织,沿街建筑立面设计、街头广场和公园的塑造,就能凭一张鸟瞰得出这么武断的结论,真的让我比较怀疑你的专业性。

还有你还提到游览、探索性,你的身份视角还是站在陌生人或者旅游者的猎奇角度去思考城市规划,而不是站在本地居民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城市是不是宜居是不是便利,说白了,就和前些年大搞的设计下乡一样,一群人拿着自己的城市里的小布尔乔亚情怀去改造乡村,本末倒置。

还有,我之所以提到国内的小区,所对应的不就是你提到到巴塞罗那的一个个“同质化”的block吗?你又没真的和我谈城市用地布局、空间结构啊。我当然知道兵营式小区是受诟病的,不然我也不会提啊,哪怕你说的再好,现在城市里充斥着的确实还是这种毫无设计感,千篇一律的行列式小区,这是土地经济下开发商的利益追求和权力寻租的结果。“现在(注意这个词)都大多采用围合或者半围合式空间布局”,我不知道你的现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不过以我所在的杭州为例,买房摇号的这两年我基本上关注了杭州大部分的新建楼盘,可以很方便的从微信小程序上看到各个楼盘的建设图,说真的,除了行列式还是行列式,我不知道你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还有你单纯的说哪怕出现了行列式小区,周边地块也会在管理上避免再出现同质化的形式,那我只能说你对同质化的理解真的太狭隘了,难道同质化看的就只是临近的地块吗?阿尔多罗西在它的那本《城市建筑学》里怎么说的?“研究住房是研究城市的最好办法之一,住房总是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城市的特征,居住建筑的形式及其类型特征与城市形式密切相关”。缺少设计的行列式小区大量在城市空间里复制出现,造成的就是城市千城一面,这才是同质化,而不是狭隘的盯着一两个地块。

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你的建筑师视角和思维,城市规划绝对不是单纯的“设计”思维,同样也不是”主观“为主,你想的太简单了,这和大师作品崇拜无关,塞尔达和柯布西耶哪个名气大?昌迪加尔的规划是褒扬多还是反思多?前面一个jr提到的巴西利亚早早就被评委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上有什么城市是去学习巴西利亚的吗?这些理念我也不用你给我上大课。

最后你还提到上海外滩,说殖民地文化的耻辱烙印,我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拿了一建的人对待建筑的视角是这么的狭隘,还真是没什么可讨论的。

我只能说,幸亏一建可以免考城市规划原理,不然以你的规划素养,我还真的担心你能不能过注规呢


阆苑仙葩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妈的,我就知道这张帖子没人看…… ———————————————————————————————————— 没想到这篇帖子还真的火了,我在后面的楼层里也和很多jr有过互动讨论,有分歧有不认同都很正常,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精进的权威,认知有不足也是肯定的。 这里统一讲一下很多人提到的开放小区问题,这个当时讨论的确实很多,很多人确实不理解,后续也确实难以开展(主要是涉及到产权和安保物业配套问题)。其实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像国外巴塞罗那这种一样,重点也不在于打破围墙,认为谁都可以到你家小区来,而是理念上的转变,是为了引导以后的城市开发建设不要再搞那种大地快的封闭式开发,你完全可以搞成小街区的模式也安上门禁,确保安全的同时也降低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还有人经常提巴塞罗那的这种模式好,但是不适合国内城市等等。还是那句话,规划不是照抄,需要因地制宜,国内城市的既有建设基础肯定不是说全部抹平去照搬这种方格网道路,这本身就不是理性的逻辑。这里强调的是经验借鉴,加密城市支路网,组织单行交通,缩小封闭地块尺度,倡导公共交通,回归街道空间生活等等。

LZ做的这件事非常棒,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写帖子搞科普,辛苦了。这条街讨论正经问题的水平说实话挺低的,就会一窝蜂起哄,希望有余力的jr多发发帖子,城市规划其实很有意思。

八十九种绝技
引用 @灰空間 发表的:
规划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 你说的像豆腐块还是歪歪扭扭这种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 比如有城市肌理 地理因素等等方面的影响 并不能说什么就是好的设计

感谢。感谢

熊猫964
这种棋盘状的布局,如何去塑造城市的趣味空间??
倚风待月
引用 @一粒彪炳的小米饭 发表的:
相关行业从业者说句:
巴萨罗那一直是适应步行化的小街区的正面学习案例。
不过不能说优劣之分,而是是否适应时代发展。
巴萨罗那确实留下了很多与快速通过性交通不搭配的特征。
从“以人为主”角度,楼主需要关注网上人群的感受,他们很多都去过巴萨罗那,就真实感受。

楼里有很多现身说法的jr,你可以爬一下楼
倚风待月
引用 @primarybc 发表的:
感谢科普。
请教,“大街区”规划,是不是又有点往“封闭小区”方向发展了?会不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共交通能使用的空间?~

这点我在文章里没有展开讲,其实有篇文章是专门讲这个的
https://mp.weixin.qq.com/s/aHkRBCldefHHju7D6VgEkg
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我就不拾人牙慧了
倚风待月
引用 @熊猫964 发表的:
这种棋盘状的布局,如何去塑造城市的趣味空间??

街道空间的塑造,包括街道两边的公共空间、街头广场绿地、小品家居,以及与两侧建筑业态的配合。聚个例子,那种八边形街区切出来的角很多都可以停车或者变成旁边商店的营业空间的。
虎扑用户148379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妈的,我就知道这张帖子没人看…… ———————————————————————————————————— 没想到这篇帖子还真的火了,我在后面的楼层里也和很多jr有过互动讨论,有分歧有不认同都很正常,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精进的权威,认知有不足也是肯定的。 这里统一讲一下很多人提到的开放小区问题,这个当时讨论的确实很多,很多人确实不理解,后续也确实难以开展(主要是涉及到产权和安保物业配套问题)。其实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像国外巴塞罗那这种一样,重点也不在于打破围墙,认为谁都可以到你家小区来,而是理念上的转变,是为了引导以后的城市开发建设不要再搞那种大地快的封闭式开发,你完全可以搞成小街区的模式也安上门禁,确保安全的同时也降低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还有人经常提巴塞罗那的这种模式好,但是不适合国内城市等等。还是那句话,规划不是照抄,需要因地制宜,国内城市的既有建设基础肯定不是说全部抹平去照搬这种方格网道路,这本身就不是理性的逻辑。这里强调的是经验借鉴,加密城市支路网,组织单行交通,缩小封闭地块尺度,倡导公共交通,回归街道空间生活等等。

有!当然有人看,我一个土木本科小学弟看的可认真了

猫扑儿
不太懂,看热闹。。
T
Tocco
引用 @迈阿密F4 发表的:
小街区密路网你都不知道可以告别规划行业了真的

巧了,真的学的很烂

G
GNTe0000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妈的,我就知道这张帖子没人看…… ———————————————————————————————————— 没想到这篇帖子还真的火了,我在后面的楼层里也和很多jr有过互动讨论,有分歧有不认同都很正常,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精进的权威,认知有不足也是肯定的。 这里统一讲一下很多人提到的开放小区问题,这个当时讨论的确实很多,很多人确实不理解,后续也确实难以开展(主要是涉及到产权和安保物业配套问题)。其实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像国外巴塞罗那这种一样,重点也不在于打破围墙,认为谁都可以到你家小区来,而是理念上的转变,是为了引导以后的城市开发建设不要再搞那种大地快的封闭式开发,你完全可以搞成小街区的模式也安上门禁,确保安全的同时也降低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还有人经常提巴塞罗那的这种模式好,但是不适合国内城市等等。还是那句话,规划不是照抄,需要因地制宜,国内城市的既有建设基础肯定不是说全部抹平去照搬这种方格网道路,这本身就不是理性的逻辑。这里强调的是经验借鉴,加密城市支路网,组织单行交通,缩小封闭地块尺度,倡导公共交通,回归街道空间生活等等。

其实说白了就是小区块更高密度交通网的城市设计
毕竟国内这一点没有体会到优点。。。。
国内反而是很多没有系统科学规划的失败案例。。。。
T
Tocco
引用 @迈阿密F4 发表的:
小街区密路网你都不知道可以告别规划行业了真的

我这种真的属于半桶水晃荡的

虎扑用户230042
韦 伯 搜 小呀小白菜折扣
这博主真的很稳,这个月冲了4双200的ub、2双300的威少最后我全原价挂鱼上了.赚了不少

e
elevazhou
巴塞罗那没去不好评论,单说上海的新区浦东和老区浦西市区完全两种感受,浦东大多地方路宽,红路灯间隔距离长,走个路去个地方得走很多路,不太爱走路逛,但开车到挺爽,浦西感受相反,以前在浦西很喜欢逛马路,现在浦东去哪都得开车。日本那边我挺喜欢,走路很开心,一个马路紧挨个马路,地铁也方面,开车等路网也做的很通畅
茂名电竞磨刀石
引用 @桥堍堡 发表的:
这是什么梗啊

一年都没上

倚风待月
引用 @SmallJoy 发表的:
楼主老哥,你提到的16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我记得当时还倡导把封闭小区道路开放,增加路网,但是后来根本执行不下去。
我想《若干意见》的指导肯定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的,比如你说的“窄马路,密路网”,这样的城市建设很难体现地方官政绩,能够实际执行的地方会有多少呢?

这两个问题你有啥看法呢?

把原有的封闭小区打开确实很难,因为这不是单纯的拆围墙,它涉及到产权问题涉及到安保配套问题,需要一些列的政策配合。我贴的那张图里也说了,其实重点不在于围墙,而是街区尺度和路网组织的理念转变。包括后面的小街区窄马路密路网,确实可能不符合地方领导凸显政绩搞形象工程的惯性思维,而我国的规划其实又确实没什么话语权是地方长官意志为主,这确实是一个桎梏。
就像从正当价值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角度我们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限制小汽车,但是从实际来看,汽车产业又是带动就业创造GDP和个人便利彰显的所在。这就是矛盾点,但是你能说这个价值观不正确吗?只能说这就是我们的未来导向,只能一步一步来,慢慢改变。不知道这么说你能不能明白

W
WYS-wuhao
引用 @虎扑JR1255415171 发表的:
你老师求你赶紧删帖

太尴尬了,兄弟,丢脸了丢脸了

h
hzl6
引用 @虎扑JR1255415171 发表的:
要知道巴黎只是欧洲的巴黎,北京是世界的北京

明明是非洲的巴黎

熊猫964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楼里有很多现身说法的jr,你可以爬一下楼

我想问一下这种棋盘的布局怎末去解决城市扩张的问题呢?现在城市功能肯定不再是单一化的东西,当大量商业或者娱乐等功能迁入后原本的居住者如何迁移呢是接着棋盘状扩张?还是在原有方块上加高呢?如果在原有上加高 那街道两旁的建筑尺度不会受影响吗?
K
K禹智皓Zico
我觉得步行街应该多来点这种干货贴

1
19821022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妈的,我就知道这张帖子没人看…… ———————————————————————————————————— 没想到这篇帖子还真的火了,我在后面的楼层里也和很多jr有过互动讨论,有分歧有不认同都很正常,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精进的权威,认知有不足也是肯定的。 这里统一讲一下很多人提到的开放小区问题,这个当时讨论的确实很多,很多人确实不理解,后续也确实难以开展(主要是涉及到产权和安保物业配套问题)。其实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像国外巴塞罗那这种一样,重点也不在于打破围墙,认为谁都可以到你家小区来,而是理念上的转变,是为了引导以后的城市开发建设不要再搞那种大地快的封闭式开发,你完全可以搞成小街区的模式也安上门禁,确保安全的同时也降低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还有人经常提巴塞罗那的这种模式好,但是不适合国内城市等等。还是那句话,规划不是照抄,需要因地制宜,国内城市的既有建设基础肯定不是说全部抹平去照搬这种方格网道路,这本身就不是理性的逻辑。这里强调的是经验借鉴,加密城市支路网,组织单行交通,缩小封闭地块尺度,倡导公共交通,回归街道空间生活等等。

我看到了

F
Foooden
引用 @红莲哥斯拉暴打骷髅岛靓仔 发表的:
妈的 还学规划 屁用没有 上班了发现现实生活中 领导说这里是绿地 那他么从总规调到修规 特么就是绿地

所以中国做什么都做不好,就吹牛做梦宇宙第一

虎扑用户503949
应该发到知乎

h
hzm88
引用 @Turkeyjj 发表的: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让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之间的区分更加明显,现在国内规划师又有多少专业培养城市规划或是城市设计?未来国内对更专业性的规划师的需求一定是越来越大的,特别是现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各地大区域规划的发展背景之下,而且不说新区规划,旧区改造也是城市规划的领域,说城市规划是夕阳产业真是张口就来,只要人类不改变发展模式,城市规划就永远是朝阳产业

朋友我估计你还在学生阶段,这个行业现在就是饿不死的状态,很多问题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规划有需求但总的来说对国家没有那么重要了。

上杉虎
巴塞罗那全程地铁公交,没见堵过车, 而且公交很准时
l
ltiasm
网络的虚幻造就了许多浮躁的人,楼主的认真值得敬佩。
虎扑用户196583
我难道没贴
虎扑用户196583
网络的虚幻造
2
27suuun
引用 @我媳妇儿西野七濑 发表的:
主要是字太多了。。。。看了一半没耐心了,老哥其实直接开头来个总结,然后再写文章我觉得会好很多

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难道不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吗。而且开头有摘要呀。

虎扑副总裁
Top2,tongji?qinghua?不会是我们cqu的吧 [ 此帖被虎扑副总裁在2020-03-29 23:01修改 ]
2
27suuun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我难道没贴出来去过巴塞罗那住在那的jr的发言截图?
还有,你不会觉得我在知网下的几十篇学术论文的作者也是“随便写什么都行”的吧?

老哥不要生气,这种人不用理他

E
Etlt
引用 @不吐_不快 发表的:
这条街就是人云亦云,楼主别太认真

为什么不要认真 有这样的好东西就要认真拿出来分享 让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多谢楼主的认真精神

虎扑用户181203
当地人觉得好才是真的好,所有的分析不如全市投票。别讨论了。

我媳妇儿西野七濑
引用 @27suuun 发表的:
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难道不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吗。而且开头有摘要呀。

我的错我的错,刚写了题想放松一下看看,结果字太多就没看进去😂😂

勤劳朴素王满银
佩服楼主,这条街或者说这个世上,缺的就是楼主这种较真的人!

S
Summer丶风
自然部门的过来顶下,讲的很专业!

虎扑用户946186
引用 @乔丹的发布会 发表的:
楼主,你觉得这条街上真实水平有多高?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是现在为止,最有远见的,1903设计,到现在还是不堵车,再看看北京上海,什么时候开始规划的?

确实,在巴塞玩的那几天真没见到过堵车

虎扑用户946186
引用 @黄金大白菜 发表的:
巴塞罗那玩过一周,没见过堵车,没觉得失败,因为是游客全程有地图和导航,迷路这事更是不存在的,随便上张地标吧,巴塞罗那和希腊真的是很不错的地方

圣家堂啊

倚风待月
引用 @熊猫964 发表的:
我想问一下这种棋盘的布局怎末去解决城市扩张的问题呢?现在城市功能肯定不再是单一化的东西,当大量商业或者娱乐等功能迁入后原本的居住者如何迁移呢是接着棋盘状扩张?还是在原有方块上加高呢?如果在原有上加高 那街道两旁的建筑尺度不会受影响吗?

其实本来这些建筑已经是加高过的了,当时塞尔达设计的层数更低,而且也不是四周全违和的,内部也没有加建,现在也是随着人口增长不断改造的结果。
一些小体量的商业娱乐配套完全可以在建筑底商解决,这也是街道充满活力的所在。至于城市规模扩张你可以看下那张图,主要还是在外围扩展,到不一定说也一定完全棋盘式。巴塞罗那借着92年奥运会更新建设了滨水区,更早些时候也在城市东北搞了新区。
规划界有个词叫摊大饼,就是说城市无序蔓延扩张的问题,城市用地也是有限的,以后大城市都会以存量更新为主,不搞增量扩张了。人越来越多地越来越少房价越来越高设施服务能力有限,最后达到一个平衡……

不吐_不快
引用 @猪哥di歌 发表的:
no!就是需要lz这种较真的人,人云亦云可不是正确的!尤其那种胡说八道的。上次我也看到那个帖子了,前面高亮惨不忍睹,各种胡说。想反驳,奈何自己不是学这个的,因为我在b站看过很多国外分析的视频,目前美国拥堵城市都在思索学习巴塞罗那。这种城市规划,不仅治理了拥堵还带来了美观的感受。增加了店铺的人流量购买力!是解决大城市病的一种很好的思路。虎扑吹水太多,没有多少带来干活的帖子和回帖。各种回帖也是聊聊数语。平时聊天打屁没问题。遇到较真的专业人士还是要点赞,毕竟虎扑学生众多,谣言还是要止于智者!

老哥说的对

不吐_不快
引用 @Etlt 发表的:
为什么不要认真 有这样的好东西就要认真拿出来分享 让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多谢楼主的认真精神

老哥说的对

不吐_不快
引用 @守心居 发表的:
都不认真那不只剩下谣言和假新闻

老哥说的对

不吐_不快
引用 @你上完厕所不擦嘴 发表的:
我觉得恰恰相反,这条街缺的就是楼主这样认真的人

老哥说的对

虎扑用户093503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妈的,我就知道这张帖子没人看…… ———————————————————————————————————— 没想到这篇帖子还真的火了,我在后面的楼层里也和很多jr有过互动讨论,有分歧有不认同都很正常,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精进的权威,认知有不足也是肯定的。 这里统一讲一下很多人提到的开放小区问题,这个当时讨论的确实很多,很多人确实不理解,后续也确实难以开展(主要是涉及到产权和安保物业配套问题)。其实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像国外巴塞罗那这种一样,重点也不在于打破围墙,认为谁都可以到你家小区来,而是理念上的转变,是为了引导以后的城市开发建设不要再搞那种大地快的封闭式开发,你完全可以搞成小街区的模式也安上门禁,确保安全的同时也降低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还有人经常提巴塞罗那的这种模式好,但是不适合国内城市等等。还是那句话,规划不是照抄,需要因地制宜,国内城市的既有建设基础肯定不是说全部抹平去照搬这种方格网道路,这本身就不是理性的逻辑。这里强调的是经验借鉴,加密城市支路网,组织单行交通,缩小封闭地块尺度,倡导公共交通,回归街道空间生活等等。

楼主,看到城市街区化三个字,我就非常认同你的观点。看到欧洲很多国家都是街区化的城市我就在想他们为什么城市是这样的,当你和发达国家的做法不同时,你首先应该试着理解发达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再考虑哪个更好。直到我要横穿非常宽的马路时我才意识到马路太宽意味着你要横穿的时间长,注意的安全车辆太多,有些顾不过来。当过宽马路的十字路口时,那才叫绝望,为了保证自身安全你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而且有时候过红绿灯的时间都不够用,造成红绿灯的时间过长。
无敌de盒饭
引用 @风断青衣渡 发表的:
作为同样设计院的画图狗,拿巴塞罗那作为规划案例的频率可真不低,我们这专业算起来可真是冷门专业了

你们玩都市天际线不
虎扑用户061087
引用 @hzl6 发表的:
明明是非洲的巴黎

哈哈 没毛病

勇闯甘比亚
引用 @乔丹的发布会 发表的:
楼主,你觉得这条街上真实水平有多高?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是现在为止,最有远见的,1903设计,到现在还是不堵车,再看看北京上海,什么时候开始规划的?

我觉得, 不能这么简单比较

巴塞多少人口,什么的我不了解, 但是北上那人口和面积,太多太大了

巴塞 这种道路规划思路 我能理解, 但是放在北上真不一定好用
无敌de盒饭
引用 @刘亦菲丷 发表的:
写的好专业,赞一个



无敌de盒饭
引用 @s格子 发表的:
楼主写的很好,用心了



虎扑用户494308
玩开罗游戏....钟爱巴塞罗那款城市规划....

虎扑用户876666
我觉得算是吧

x
xm010329
感谢JR的用心分享,专门登陆上来留言
我就是之前看到BXJ的帖子差点被误导的人之一,我之前看到“堵的妈都不认识”的言论就有怀疑,城市新区规划密路网区域往往比老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好很多
通过你的分享,我认识到了几件事:
1.任何事情在了解研究前不能妄下结论,HUPU有太多武断、人云亦云的人,要少看
2.城市规划是以人为本,不是以车为本
3.街区制、密路网的规划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有很大促进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感谢你的分享,HUPU需要更多这样的干货帖
钟爱刘玲玲
旅游城市做成这样跟舒服

倚风待月
引用 @Thinsulnir 发表的:
hhhh是caup的jr嘛 之前看到相关的帖子很想发帖反驳但是太懒了 顶楼主一个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毕业了

黄金大白菜
引用 @LYHvsKB 发表的:
圣家堂啊

是的,确实像这个帖主老哥说的,从巴塞罗那的建筑以及市政规划很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文气息特别浓厚,建筑以及城市规划就是应该要这样,提前规划慎重考虑,而不是现在这样无脑拍地卖地,开发商卡足指标无脑抓周期,降成本,搞标准化,最后全是统一的钢筋混凝土大楼,楼高楼间距打眼一看都让人不舒服

R
RMChrisTin
楼主很专业,学到了新知识

虎扑用户435731
马克吐温

倚风待月
引用 @謝林漢姆 发表的:
我可以说北京的城市规范是失败的么?特别是解放后只听苏联的砖家拆了城墙没有听梁启超的规划,造成现在的交通阻塞。

老哥,是梁思成……哈哈哈
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吸引了太多人毕竟是首都,而且很多单位大院权力空间制约没法修合理的路。
当年梁思成是建议保护老城另建新城,主要还是从历史保护的角度出发,那时候采取苏联建议是对历史保护不重视而且想提现宏大的社会主义叙事。使得现在北京的古城格局被破坏的十分严重,城墙城楼这些都没了,令人唏嘘

倚风待月
引用 @八十九种绝技 发表的:
老哥,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感觉你很专业,希望能给解答下。像曼哈顿,巴塞罗那这种,让强迫症看来很舒服的豆腐块规划是不是一个对于新区规划成功的标准呢?换句话说一个新区的规划,道路要是歪歪扭扭的,那是不是说明规划有问题呢?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道路只是规划的一个方面,还要有合理的用地功能布局,服务设施配套,公共空间塑造等等。

倚风待月
引用 @Bauerfeind 发表的:
楼主你好,倒数第三张图片, 1959年西尔达,是否应为1859年塞尔达?

看的真仔细,我都没注意到,给你点赞,确实是写错了。

技工哈哈
引用 @enchanterwu 发表的:
不要指望这条街的水准能有多高
最初看到一张巴塞罗那的俯瞰图,规整划一的城市布局让强迫症很是喜欢,但是下面有人回帖说“城市规划的典型反面教材,堵成狗”,于是一大堆从没去过的看到这回帖就开始想当然了
街上多一些楼主这样的贴是好事

街上跟网上一样吧,一知半解,指点江山真。

n
nio_x3
中国的老城市规划简直无法克说
湖工大小欧文
引用 @风断青衣渡 发表的:
作为同样设计院的画图狗,拿巴塞罗那作为规划案例的频率可真不低,我们这专业算起来可真是冷门专业了

冷门专业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哭了

湖工大小欧文
难得在步行街看到本专业的科普,点赞楼主

C
CCMikeTeng
赞楼主的用心科普。
作为外行人,很赞同贴图里面的一句话:“增大城市与道路的界面”,这是不是就是日本城市的特点?北上广或许没法直接学巴萨,但学东京应该是合适的。日本大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虽然大,但是不压迫,很便捷,从家里抬腿走两步,就能进地铁站,各种门市和便利店就在街边。
反观北京,巨大的封闭小区+宽马路+小区和马路之间有隔离区,结果就是明明买的地铁房,从家里出门到地铁站还得步行十分钟,要是有便利店门头房开在马路对面,那基本就不想去了,太麻烦了。
m
mosesfone
这条街上很多流量狗,楼主你写的跟流量反着来,会被灭到看不见的

虎扑用户097938
懂了 这就去把天际线通关🐶

左橙右蓝
先插眼

布达佩斯招待所
引用 @专业杠精 发表的:
写得太长了。
上次那个帖子我也看到了,有句话评价很多文化名人,“我一直觉得他很有学问,直到他聊到了我的专业”。连他们这种文化人聊起自己专业,都让咱大跌眼镜,何况是普通人呢。 所以大众的意见看看就好🤣较真儿会气死人。

我一般也不在街上谈我的专业内容,虎扑直男蜜汁自信,感觉像上了硬座绿皮车的座谈室

D
DESMiles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我难道没贴出来去过巴塞罗那住在那的jr的发言截图?
还有,你不会觉得我在知网下的几十篇学术论文的作者也是“随便写什么都行”的吧?

巴塞罗那的公共交通真的太方便了 而且公交实测根本不堵车

R
Rstudio
可以可以的。步行街大多数人都不是这个专业不懂这些,纯粹就是口嗨,好为人师,跟风,步行街很多人都这样。辛苦楼主了

王八仙人
跟LZ一个专业 我同学他爸正好是中规院总规划师朱老总
我虽然毕业后不从事规划设计 但也还在业内 从我浅显的认知中 有几点跟LZ观点相左 或者需要进一步讨论的
1、过小的街区必然导致道路密度增加,而不是1条大马路跟4条小马路直接对比。每一条道路所需要的路面不仅仅是行车界面,还要人行道和建筑退线。4条小马路跟1条大马路相比,增加了步行的空间,但是车道并没有增加,相反小马路在不发生事故还好,发生事故、修路会堵的死死。当然这里也不提倡马路过大,快速干路支路互相之间关系比例好才是真的好。另外LZ没有考虑过小的街区使得过多的交通路口,过多的信号等候次数时间的问题;
2、仅以交通讨论社区是不可取的,一定尺度规模的街区有一定的好处,特别是集约化发展后,社区过小很难共享大多数资源。国内大多数城市也才从过去统建楼慢慢过渡到现在密闭社区没多少年,在控制尺度后的大型社区存在太多优势,光地下室开挖就比小地块划分的成本省很多;
3、当然,不管是城市规划原理,还是城市规划历史,都没有对巴塞罗那的规划带来的弊端没有太多赘述,但仅就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你说所的更多绿地、更多共享空间其实没有实现,反而现有的空间变成了合院式的碎片空间,并没有共享;
4、就国内特大城市的建设,睡城不管你愿不愿意,想不想,都已经存在。规划需要服务城市发展,而目前资本的聚集度、区分度都很高,人们心里都想在家门口办公。但是办公门口的住宅小区毕竟有限,所以解决居住与办公之间的便捷通勤才是总体规划尺度上最迫切去要解决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高铁站建在市中心,或者未来的新城中心的原因;
5、最后讲一讲巴塞罗那城市规划吧,就我个人而言,在一个大社区内实行小街区是合理的,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理念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错就错在没有了大、中、小社区的理念,使得每个小社区都太过于独立,这样就变成了各自为政,资源共享更不可实现。当然,就目前巴塞罗那小街区使道路密度是比较高的,使得路面上还不至于堵成狗,但也正是这个问题,汽车路面速度不快,交通时间过长。另外,巴塞罗那的城市形态在鸟瞰下很容易认为每个街区都很小,其实113m来说不算太小,但是真不大。

以上是我浅显的认知。
n
nadal1992
喜欢这样的帖子。

布达佩斯招待所
引用 @wdzjma 发表的:
巴塞罗那至少我认为规划挺失败的,在现在的观点来看,高度同质化和均质化的社区规划,我从第一眼就看不出美感在哪。不明白小孩九宫格一样的东西为什么会如此拔高。

规划方面我不太清楚,但是你要是看不出美感,可不同意,从视觉设计方面来说巴塞罗那肯定是美的,规律的重复密集渐变形成世界上少有的独特景观,我一直不明白为何会有人认为密集的排列不美,甚至会有密集恐惧症?密集在视觉设计眼中就是最classic的美,整个城市就是一个作品

a
aimarmilan
巴萨罗那是规划失败城市?国人这知识面得多窄才说的出这话。

c
ck法克lv
课代表总结一下 我好拿出去"用"

c
ck法克lv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妈的,我就知道这张帖子没人看…… ———————————————————————————————————— 没想到这篇帖子还真的火了,我在后面的楼层里也和很多jr有过互动讨论,有分歧有不认同都很正常,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精进的权威,认知有不足也是肯定的。 这里统一讲一下很多人提到的开放小区问题,这个当时讨论的确实很多,很多人确实不理解,后续也确实难以开展(主要是涉及到产权和安保物业配套问题)。其实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像国外巴塞罗那这种一样,重点也不在于打破围墙,认为谁都可以到你家小区来,而是理念上的转变,是为了引导以后的城市开发建设不要再搞那种大地快的封闭式开发,你完全可以搞成小街区的模式也安上门禁,确保安全的同时也降低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还有人经常提巴塞罗那的这种模式好,但是不适合国内城市等等。还是那句话,规划不是照抄,需要因地制宜,国内城市的既有建设基础肯定不是说全部抹平去照搬这种方格网道路,这本身就不是理性的逻辑。这里强调的是经验借鉴,加密城市支路网,组织单行交通,缩小封闭地块尺度,倡导公共交通,回归街道空间生活等等。

码了 明天上厕所肯定看

l
leonardo
这种东西就是看书照搬照抄的东西,全篇都是搜索的资料,完全没有任何实际经验,巴塞罗那全市面积才100平方公里,上海一个闵行区就300平方公里了,上海市中心600多平方公里,不说郊区的,光市区上班平均1个小时,郊区,昆山和苏州还有大量人口要来上班,他们平均都要接近2个小时才能过来,这还提倡低碳出行,骑个自行车从苏州来上海上班么?上海是全国地铁最发达的城市,早高峰2分45秒一班车运力都明显不足,请问没有大量的汽车上海人如何从事经济活动?细密路网不能借道超车,拿笔算一下人流量和车流量,怎么可能不堵车?动没动脑子想过啊,现在上海城市规划都要拓宽绿化面积,沿街店铺后退,留下足够的预留面积,还从来没见过把马路缩窄的,真不知道细密路网有啥好吹的,不就是县城规划的模板么,还要让北上广向一个小县城学习城市规划?
橙归月
引用 @风断青衣渡 发表的:
作为同样设计院的画图狗,拿巴塞罗那作为规划案例的频率可真不低,我们这专业算起来可真是冷门专业了

同专业,现在换工作了哈哈

达分奇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我难道没贴出来去过巴塞罗那住在那的jr的发言截图?
还有,你不会觉得我在知网下的几十篇学术论文的作者也是“随便写什么都行”的吧?

楼主你看你有理有据还是说服不了钢筋?

达分奇
引用 @破车总司令 发表的:
街上的人平均文化水平有点低。。在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上就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就能看到各种跟风和人云亦云。感谢楼主科普,这种好文章能看出楼主花了很大功夫,也能帮很多对巴塞罗那城市规划有疑虑的人理清思路。

这里有太多把无知当个性的人了,例如看不懂的艺术作品就是洗钱,

达分奇
引用 @倚风待月 发表的:
那我问你现在国内绝大多数的新小区都是兵营式的排排房算不算均质化呢

这种房到了寿命就是成片的危房,拆都拆不起。

虎扑用户700928
感谢楼主@我,没错,我就是那个被大家疯狂点灭的“地瓜LV沁钰”!这几天一直关注楼主的帖子,终于等到了!有种被冤枉后得到平反的感觉,长舒一口气🐶。
我是深夜一字一句读完这个帖子的,受益匪浅👍️。楼主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这个外行读懂了一座伟大城市背后有关城市规划与人文地理的历史。更让我这个学管理的更加体会到我国目前城市管理能力的相对薄弱,伟大的技术更需要与高格局的管理相匹配(现阶段我国更重技术、轻管理,基本国情嘛,但还是要小抱怨一下🐶)。
最后,希望这个帖子能🔥,虎扑能有更多高质量的帖子,传播知识与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