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军神”白起的介绍,感觉即使把赵括换成廉颇,赵国也基本没有胜算啊。

闪2老陈
引用 @芝麻胡QAQ 发表的:
这段文字按照《战国策》的记录,是在前259年,也即长平之战结束之后邯郸保卫战的当年,但一般都认为此事是史家误退了一年,当是发生在前260年。而即使是发生在前260年,也已经是长平之战的决战阶段,赵括的军队已经被分割包围,真正断粮的是赵括在被白起包围之后,而且缺粮的仅仅是赵括在韩王山一带的本部,南方的部分军队坐拥粮草辎重,被分割包围在大粮山一带,也正是廉颇在任时囤积粮草所在。

问题就在于,“赵无以食,请粟于齐”
从记载中看分明是缺粮了
s
steelywing
引用 @爱看球的刘川枫 发表的:
报复个毛啊,昭王时期韩楚魏哪个没被秦国打出心理阴影?你去借韩楚魏个胆子么?

邯郸城下团灭二十万秦军的是谁来着?赵国的长平亡魂吗?

k
kzlsdbt
引用 @三只小马驹 发表的:
整合个p全军?整合全军的结果就是送死?

换你上断粮被围个5天 你早就被手下干死了…

凯文布克
引用 @郭得刚 发表的:
韩信比白起强?别闹了

感觉同水平的将领,秦王让白起打邯郸,白起心里明白打不了,就没同意,白起又不是白痴,韩信如果是赵国将领,白起没有百分百的把握绝对不会和韩信打,又不是单挑,再说白起的理念真的领先一个时代,不以争夺城池为第一目标,而是彻底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为作战准则,战国那时候,兵员非常重要,魏国就是打了几次败仗后就彻底萎了,秦统一六国是时代所趋,不是一个将领所能阻挡的,华夏族历史上就是各个部落的统一
南下列车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要不然猪队友,说不定还能赢
j
jin仁仁
引用 @mvp47 发表的:
廉颇啥时候被打崩了?廉颇很清楚两国的差距太大,只有坚守抗敌寻找机会。

遭遇战输了,防线破了一两条
但说崩了那就是纯扯淡了
A
AC剑锋所指
引用 @瓒哥哥 发表的:
上党成了飞地,上党郡太守主动投靠的,接盘也要想清后果,和附近的国家达成协议,大家一起分,多拖几个下水,这样独吞了,就得独自接受秦国的怒火,结果惨不忍睹

对啊,怎么说呢,以现在眼光来看,战国六国操作跟闹着玩一样,都是瞻前不顾后的,也没啥长远考虑,总是想着苟住。长远来看,韩赵魏三国肯定应该联合保住上党,但是现实就算赵国和韩魏说上党都给你们,和我一起打秦国,韩魏也不不会理睬赵国的。只能说秦国地理位置和战略太优秀,其他国家注定灭亡。

闪2老陈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这个是围邯郸不是长平了,长平之战几十天打完了,等你齐国粮运来哪来的及。 长平后秦国没有进围邯郸,赵王一边送城行贿缓兵秦国,一边向诸国求粮求援备战。

但是从记载来看就是长平僵持阶段啊(还没有出击被围)
正是因为如果是被围,光是运粮过去也没用,所以这里请粮必然是在僵持阶段啊
[ 此帖被闪2老陈在2020-04-04 15:42修改 ]
s
steelywing
引用 @Reset阿德南 发表的:
赵国进攻就正中秦国下怀 这不是赵王的锅谁的锅

那么问题来了,谁说赵国进攻就一定会输?就算会输就一定会全军覆灭?尤其赵括应该还带了十数万增援,秦赵前线的兵力差距根本不像廉颇时期那么大。进一步,如果赵军前线指挥的是白起,秦军指挥的是赵括,你还认为赵军必败吗?

j
jin仁仁
引用 @科邓鲨詹杜 发表的:
长平之战后期,秦昭襄王亲自到河内郡,征发15岁以上男子运粮,秦国都要坚持不住了,你觉得赵国后勤会没压力?

当时的上党,正所谓与天为党,是天下最高处,相当于现在的青藏高原。赵国从河北平原穿越太行山,把粮食运过去,难度是很大的,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就算赵国国内不缺粮,前线肯定是难顶的。

秦国有关中和巴蜀,赵国有啥
不缺粮就有鬼了
芝麻胡QAQ
引用 @科邓鲨詹杜 发表的:
长平之战后期,秦昭襄王亲自到河内郡,征发15岁以上男子运粮,秦国都要坚持不住了,你觉得赵国后勤会没压力?

当时的上党,正所谓与天为党,是天下最高处,相当于现在的青藏高原。赵国从河北平原穿越太行山,把粮食运过去,难度是很大的,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就算赵国国内不缺粮,前线肯定是难顶的。

秦国缺粮吕世春秋,白起王翦列传和地方志都有记载,赵国缺粮只有战国策有记载,而且时间明确是邯郸保卫战,再往前推一年也是赵括被围后。关于历史我不主观臆测,我只信史料

芝麻胡QAQ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问题就在于,“赵无以食,请粟于齐”
从记载中看分明是缺粮了

但是时间对不上,这都距离长平对峙一年多了

闪2老陈
引用 @jin仁仁 发表的:
秦国有关中和巴蜀,赵国有啥
不缺粮就有鬼了

巴蜀的粮运出来消耗量太大
不过关中的粮漕运到中原倒是个便利
芝麻胡QAQ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不过你给的链接里的这个文章你仔细看下,还真就说了虽然秦国补给压力很大,但赵国更加耗不起

原文引用:
。。。
一方面,如果接着耗下去,眼下赵国的国家机器已经看出了耗竭的趋势,打仗就是打钱,穷的国家就是打不过富的国家。
以秦赵两国目前的疆域面积,赵国基本上是在以一隅敌半个中国。。。

这全是引用的你给的链接里的文章,一字不差

国力比不过不代表粮草有问题啊,我要说的就是粮草问题,你看这个https://www.zhihu.com/answer/80956950

芝麻胡QAQ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但是从记载来看就是长平僵持阶段啊(还没有出击被围)
正是因为如果是被围,光是运粮过去也没用,所以这里请粮必然是在僵持阶段啊

不是僵持阶段,这是齐王建六年的记载

虎扑用户001470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那么问题来了,谁说赵国进攻就一定会输?就算会输就一定会全军覆灭?尤其赵括应该还带了十数万增援,秦赵前线的兵力差距根本不像廉颇时期那么大。进一步,如果赵军前线指挥的是白起,秦军指挥的是赵括,你还认为赵军必败吗?

那秦国在赵国散布谣言不就是为了赵王换上主战派的赵括吗?那么问题来了,以你这么一说秦国散布谣言这一招敢情是让赵国有更好的机会战胜秦国?

蚂蚱是益虫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我记得李牧是将相和的时候谁给推荐的
不过确实至少那时候还没成名

蔺相如吧,没记错长平之战赵国全力对抗秦国,李牧带2万边军留守。结果打的草原民族不敢深入。后来逐步成长为名将

j
jin仁仁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巴蜀的粮运出来消耗量太大
不过关中的粮漕运到中原倒是个便利

这个是的,运出来成本高
但赵国就不是个农业国
明明大家都缺粮,非有人说赵国不缺,怎么可能
闪2老陈
引用 @芝麻胡QAQ 发表的:
但是时间对不上,这都距离长平对峙一年多了

前面你也说了,可能时间会错
这段文字本身没有记载时间,并且从记载的顺序来看,它本身记载一小段事,也无需对应前后文的时间
再者就是,这应该是在僵持阶段发生的事,否则光运粮也没用
c
carterszc
引用 @海参崴凝冰 发表的:
廉颇怎么说的 他的战绩是在对东部国家燕国刷来的 面对西部的劲旅 玉溪河谷的首战就输给了秦国少壮派王龁 之后便改变策略 采取全面防守 廉颇进攻大概75 防守90分 白起进攻100 防守也是90 最后愣是用同等数量的秦军围住了赵军 还把赵军的进攻降到了20

玩弄。。。

睡觉狗熊
引用 @虎扑JR0256004951 发表的:
为什么我看的只剩下二十万人投降了,你这数据绝对有问题,关第一波赵军冲击秦军城墙就损失很大了,更不用说还组织了46天的突围,怎么可能才死5万

请给出二十万人投降的证据,给不出请承认自己在胡说八道。我给了历书记录,你不能一拍脑子就说史书的数据绝对有问题。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看到没有,赵括在坚守待援,还吹什么“组织了46天的突围”
s
steelywing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但是从记载来看就是长平僵持阶段啊(还没有出击被围)
正是因为如果是被围,光是运粮过去也没用,所以这里请粮必然是在僵持阶段啊

我说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有一个间歇期,白起主张一口气拿下邯郸,但是秦王没同意。赵王行贿范睢,以割让五城的条件稳住秦国,使秦国暂不进军。 这个时间段两国没有交战,赵王也向齐楚韩燕发使求援,所以前面说记载赵王在长平之战一年后向齐国求粮,应该是没问题的。 史料中有很多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归为秦赵的一整场战斗,只记为长平之战。

g
guangshizhe2
引用 @霓虹长夜 发表的:
韩信代替赵括也挡不住
一个档次的人
差一个档次的国家实力军事实力
难 赵括 难

换成项羽试试 打的神仙仗斩首白起

蚂蚱是益虫
引用 @hwh_cyc2 发表的:
我记得春秋里面,赵括的父亲,也说过,他儿子只会纸上谈兵,要是长兵权,必然兵败将亡。

他爸应该是赵奢吧,貌似也是打出来的功劳。和秦军对攻惨胜。然后和赵括讨论军事,总是输。但是总觉得儿子没上过战场,说的太草率

M
Mr_junjie
引用 @睡觉狗熊 发表的:
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也就是45万以上的大军,最后只有5万阵亡,投降的到有40万。你觉得打成这样,主将能算“真的可以了”?

古代战损10%士气就已经完全崩了,四十万顶多十万左右的常备军,剩下三十万都是农民壮丁,职业军人死个一两万农夫死个三四万这局就已经没了

s
steelywing
引用 @Reset阿德南 发表的:
那秦国在赵国散布谣言不就是为了赵王换上主战派的赵括吗?那么问题来了,以你这么一说秦国散布谣言这一招敢情是让赵国有更好的机会战胜秦国?

那秦国为啥说赵括不说别人呢,不就是秦王认为上了赵括自己能赢吗?廉颇的死守是最现实的策略。但是能出奇制胜打破困局的才是名将不是吗?你怎么知道如果白起指挥赵军,不能打赢赵括指挥的秦军? 至于赵括,他上了,把自己和全军的人头都送了,所以他是个二百五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没啥好洗的。

h
hwh_cyc2
引用 @蚂蚱是益虫 发表的:
他爸应该是赵奢吧,貌似也是打出来的功劳。和秦军对攻惨胜。然后和赵括讨论军事,总是输。但是总觉得儿子没上过战场,说的太草率

对,他父亲就是赵奢。

闪2老陈
引用 @芝麻胡QAQ 发表的:
国力比不过不代表粮草有问题啊,我要说的就是粮草问题,你看这个https://www.zhihu.com/answer/80956950

如果比不过,粮草必然是直接后果之一
你发的第二个链接里说的如果缺粮必然饥荒,就说明不了问题
因为运粮到前线供给大军的消耗量,在你不饥荒时也不一定供得起。
玉逍遥10086
引用 @凡尔登烤肉机 发表的:
感觉韩信也不一定挡得住吧,白起同时代的对手都挺强的

韩信和白起正面对决不能说谁强谁弱。白起获得的成就虽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秦国制度优势和精锐的大军,但他的对手基本也是春秋战国几百年军事理论发展下,久经沙场的佼佼者——他放倒的当世名将可不少;韩信虽然各种打神仙仗,但他的对手的整体水平肯定是不如白起的对手的,毕竟白起的对手大部分都是一步一步积累军功升上来的(当然赵括是个个例),而韩信的对手更多的是乱世中临危受命,时势造就的,比如章邯项羽(如果早生几百年会先积累更多的军事经验再指挥大军,肯定会更强)。
天津北京一线通
引用 @凡尔登烤肉机 发表的:
感觉韩信也不一定挡得住吧,白起同时代的对手都挺强的

举国战争大帅很重要但是这最终拼的是国力,即使韩信过来也扛不住,赵国国力不如秦国

窦理理
把王龁换成白起,秦国胜算也不大。顶多55成,不超过6成。

窦理理
引用 @陕西古天乐 发表的:
李牧死的时候长平结束都31年了,那个时候李牧要么还没从军,要么就是一个小兵

就算李牧是大将军,也有辖区啊。李牧干外族的,怎么能轻易调过来

玉逍遥10086
引用 @霓虹长夜 发表的:
刘邦又不打仗
而且你觉得刘邦会自刎乌江?
这也是决定成败的一环啊

刘邦军事统帅能力国内第三吧,虽然和第一梯队的韩项差了一档,但是锤第三梯队的英布还是轻轻松松的
泥土很瘦
没用,我鲁班七号打爆全场

静水流深智者无言
引用 @mvp47 发表的:
廉颇啥时候被打崩了?廉颇很清楚两国的差距太大,只有坚守抗敌寻找机会。

你可以看看纪录片,前期确实被打崩了。坚守其实也是被迫的,廉颇上来确实想试试,结果完全打不过,之后想死守拖垮秦军,但是后方不给力,要我说赵国准备就不充分,真不如马上认怂,割地求和。

芝麻胡QAQ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前面你也说了,可能时间会错
这段文字本身没有记载时间,并且从记载的顺序来看,它本身记载一小段事,也无需对应前后文的时间
再者就是,这应该是在僵持阶段发生的事,否则光运粮也没用

这段原文最早见于田敬仲完世家,王建立6年,秦攻赵,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退兵,不亲遂攻之。”赵无食,请粟於齐,齐不听。里面明确记载了时间,史记在前战国策在后,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里面的文章是刘向收集而非原作,成书晚于史记。

老詹爆锤小学生
白起都明牌了,直接一波推,除非自己骚操作

芝麻胡QAQ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如果比不过,粮草必然是直接后果之一
你发的第二个链接里说的如果缺粮必然饥荒,就说明不了问题
因为运粮到前线供给大军的消耗量,在你不饥荒时也不一定供得起。

我就问一句,秦缺粮有史料为证,赵长平缺粮没有史料,战国策的史料已经被史家证明时间在邯郸保卫战,读史不看史料靠自己主观猜的吗?

避孕套循环利用者
引用 @海参崴凝冰 发表的:
廉颇怎么说的 他的战绩是在对东部国家燕国刷来的 面对西部的劲旅 玉溪河谷的首战就输给了秦国少壮派王龁 之后便改变策略 采取全面防守 廉颇进攻大概75 防守90分 白起进攻100 防守也是90 最后愣是用同等数量的秦军围住了赵军 还把赵军的进攻降到了20

我小杠一下,如果说廉颇进攻75,白起进攻就是500,太强了。白起防守嘛,这倒是没人见过

芝麻胡QAQ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如果比不过,粮草必然是直接后果之一
你发的第二个链接里说的如果缺粮必然饥荒,就说明不了问题
因为运粮到前线供给大军的消耗量,在你不饥荒时也不一定供得起。

读史没有出处就不能证明,甚至孤例都不能自证,所以不要说什么不一定,那就太主观了。史料没有记载就不能乱说,赵国长平缺粮最权威的赵世家没有记载,那就不能瞎说。

垫一步一大步
引用 @卢本伟222 发表的:
韩信太脆了,被白起控住容易被一套带走。对,对不起,走错片场了

我开大你控不住,反复横跳🐶

避孕套循环利用者
引用 @三只小马驹 发表的:
洗的角度新颖,从没听说过全军覆没的人表现得叫可以

赵军断粮46天,没有发生叛乱,全部人还能听从主帅指挥分配食物,老实防守,为突围做准备,这不叫水平?换成一般人,三天不发粮食手下还不自发投降?

土木堡主朱祁镇
引用 @jin仁仁 发表的:
同时代是有挺强的对手,可白起没真正跟那几个牛的打过,当然也是没机会
白起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对手不够闪耀 不论摩擦魏韩还是摁着楚国打,对手都是一般人可能名字都记不得的家伙 长平虽然廉颇名气挺大的,但两人也没机会交手
倒是两次没上场(阏与和邯郸保卫),秦国对手(赵奢魏无忌)都赢了,狠狠赚了波名气

拉塞尔扫下两手戒指,所以同时代都是弱鸡?
乔丹决赛全胜,所以马龙巴克利弱鸡?
李世民横扫整个隋唐之间,所以其他人都弱鸡?
有的人是因为太强,所以同时代的对手看起来都比较弱。

小丑鱼bobo
引用 @灯时过早 发表的:
那时候人数包含了后勤运输灯所有和战争有关的人,作战士兵可能就一小半

这么说比较信服,古时候后勤效率这么低,一个士兵估计得几个人的后勤支持吧

闪2老陈
引用 @芝麻胡QAQ 发表的:
我就问一句,秦缺粮有史料为证,赵长平缺粮没有史料,战国策的史料已经被史家证明时间在邯郸保卫战,读史不看史料靠自己主观猜的吗?

秦缺粮的记载是战后,这是战争的结果
战时国民大饥却死供军队也不是罕见事  赵缺粮的记载即使是在长平之后,也是在战时就记载了(如果是此时的话,虽说屯在长平附近的粮草没了,但是也少了45万军队民夫的嘴,以及供给大军在长平作战的运输需求)
另外你发的第一个链接是不是找错了?本来想发的是第二个链接? [ 此帖被闪2老陈在2020-04-04 16:19修改 ]
w
wander33
引用 @fleckless 发表的:
换个人来至少不大输
再说了,韩信作为战略家,也许不会选择长平大打

不大输是什么概念?
别说韩信作为战略家不会选择长平大战,当时赵国内部很多将领也反对长平大战啊,因为他们也知道赢不了秦国。
放赵国选择接收上党的时候,就能看到结果了。长平大战是秦国对山东六国发动战争中为数不多的师出有名的进攻。
赵国就是自己作死。

虎扑JR0256004951
引用 @睡觉狗熊 发表的:
请给出二十万人投降的证据,给不出请承认自己在胡说八道。我给了历书记录,你不能一拍脑子就说史书的数据绝对有问题。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看到没有,赵括在坚守待援,还吹什么“组织了46天的突围”

说话动动脑子,对峙了三年,打了将近两个月,45万军队死了5万,投降40万你觉着合理吗?稍微组织下突围都不是这个数,始计记载卒坑杀40万,不是说坑杀了40万军队,是最终坑杀40万,在长平还有20万从上党逃离来的百姓,他们也被坑杀了,你可以去看下王剪列传,而且,做人要有自己的判断,这个数据假的没法给人看啊

A
AcqRet
将领虽然也起主要作用,但古代打仗拼的是人口,后勤。所以诸葛亮再怎么厉害,蜀汉也打不过曹魏。秦历六世励精图治,国力昌盛。

再看就Q你哦
廉颇打了几个月,损兵折将先不说,被人堵高地不敢出门,赵王数以为让,还是坚守不出。在赵王的立场,廉颇已被吓破了胆,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两边几十万大军这么耗着,秦国固然后勤困难,可赵国被兵临城下,秋收难道会没有影响?万一再耗到来年开春,耽误了春耕更是不得了。与其耗着,不如速决。赢了固然是好,输了也不过割让城池。赵王是压根没想到白起会釜底抽薪,直接把人杀光了。
说到底,赵王在第一层,白起已经到了第五层。
最爱吃芒果
引用 @科邓鲨詹杜 发表的:
这是国力较量,长平之战秦赵对峙了两年多,赵国后勤撑不住了,才换将主动出击的。

赞同,长平之战是两国堵上国运的战争,比的不只是将领,比的是国力。赵国不换帅迟早稳输,换赵括是梭哈赌一把,然而还是没能逆转。。

郎宝宝的亲亲
引用 @取个憨憨的昵称8 发表的:
确实是兵家是幸,我看南北朝就一直想看刘裕和两个拓拔能打一架

我更想看刘裕对慕容垂

虎扑用户373893
许愿军神的心之所念

郎宝宝的亲亲
引用 @拥护支持 发表的:
挡不住的,和主将无关,经济差太多了

赵国当时换廉颇不仅仅是中了反间计这么简单,连秦国都要动员国内15岁以上的人参军,妇女都去搞运输了,以赵国的国力40万大军在外耗3年,肯定是拖不下去了。

取个憨憨的昵称8
引用 @郎宝宝的亲亲 发表的:
我更想看刘裕对慕容垂

锤子跟桓温打过了至少,刘裕实在是王没见王

虎扑用户713344
这时候你有够一万兵吃一年的粮食,你都是战神

虎扑用户691127
引用 @陕西古天乐 发表的:
李牧死的时候长平结束都31年了,那个时候李牧要么还没从军,要么就是一个小兵

赵括他爹马服君赵奢可以试试

虎扑用户255841
引用 @天津北京一线通 发表的:
举国战争大帅很重要但是这最终拼的是国力,即使韩信过来也扛不住,赵国国力不如秦国

知道啥叫攻守之势异也?

赵国进攻毫无胜算,防守可不一定,而且廉颇虽然战不利,对峙问题不大

再熬几个月,指不定什么结果

秦国反间计都用上了,说明后方已经不稳,进退不得
虎扑用户251774
引用 @小丑鱼bobo 发表的:
这么说比较信服,古时候后勤效率这么低,一个士兵估计得几个人的后勤支持吧

所以长平虽然赵军惨败,但是后勤兵往前面一顶,又是战斗力
虎扑用户335355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秦缺粮的记载是战后,这是战争的结果
战时国民大饥却死供军队也不是罕见事  赵缺粮的记载即使是在长平之后,也是在战时就记载了(如果是此时的话,虽说屯在长平附近的粮草没了,但是也少了45万军队民夫的嘴,以及供给大军在长平作战的运输需求)
另外你发的第一个链接是不是找错了?本来想发的是第二个链接?

没找错啊,第一个链接答主很客观详细的,我觉得分享给想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看而已。第二个链接是一个答主关于缺粮这段史料的总结分析。所有关于赵缺粮的结论都来自于推测,推测不能当史料,推测里面夹带私货太严重了

虎扑用户251774
引用 @1dAy1hOUr 发表的:
知道啥叫攻守之势异也?

赵国进攻毫无胜算,防守可不一定,而且廉颇虽然战不利,对峙问题不大

再熬几个月,指不定什么结果

秦国反间计都用上了,说明后方已经不稳,进退不得

反间计只是为了止损。就像王翦反间除李牧一样。赵王没中反间计,李牧也会和项燕一个结局,被活活耗死。
虎扑用户071109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问题是赵括也不是所谓刚上战场的愣头青,纸上谈兵的二百五啊。 人家领过兵,上过战场,还打赢了,表现甚至算得上不错。不然这种关乎国运的战场随随便便就让他上了?可这不妨碍他在长平之战里表现的像个二百五啊~这赵王也没想到他那么拉跨啊

说他是弱智确实有失偏颇,太不尊重人了。那么我换种说法,他的能力不足以达到统帅40万大军。就好比你硬是让一个营长去做司令打集团战,臣妾她做不到啊。。。。。。。赵括的能力,他老爹,他母亲,蔺相如,都是很清楚的,也劝过赵王了,大boss不听,能怎么办?

虎扑用户237349
引用 @霓虹长夜 发表的:
我表述有误
应该说相对于项羽韩信不够档次

荥阳对峙刘邦还是有点能耐的
虎扑用户192061
引用 @sky-xu 发表的:
而且人家赵括短时间就统合全军,前期不管真的假的也一波A过去了,作为一个第一次上战场的,真的可以了

水平肯定不差,但一出场就是一把手,就是国战,对手就是千古名将,才让他沦落成为了千古笑柄 [ 此帖被别亮我在2020-04-04 16:49修改 ]
虎扑用户335355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秦缺粮的记载是战后,这是战争的结果
战时国民大饥却死供军队也不是罕见事  赵缺粮的记载即使是在长平之后,也是在战时就记载了(如果是此时的话,虽说屯在长平附近的粮草没了,但是也少了45万军队民夫的嘴,以及供给大军在长平作战的运输需求)
另外你发的第一个链接是不是找错了?本来想发的是第二个链接?

算了老哥不争了没必要,今天这个日子多庄严啊,想了解这段历史的话看我第一个链接的答主很详细的,私货也比较少。

虎扑用户071109
引用 @最爱吃芒果 发表的:
赞同,长平之战是两国堵上国运的战争,比的不只是将领,比的是国力。赵国不换帅迟早稳输,换赵括是梭哈赌一把,然而还是没能逆转。。

没有迟早一说,大家都不打就是拼后勤,秦国后勤固然强大,但也耗的跟不上了,40万张嘴巴每天吃饭,谁耗得起?而且秦国敌人又不是一个赵国,耗到家底都没了你拿什么去一统六国?痴人说梦?之后的邯郸之战也印证了这个结果,后继乏力了。

虎扑用户255841
引用 @灯时过早 发表的:
反间计只是为了止损。就像王翦反间除李牧一样。赵王没中反间计,李牧也会和项燕一个结局,被活活耗死。

两国的国力差距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大
赵国是六国里最强之一
秦国之所以针对赵国,就是这原因
而且长平之后,邯郸没有地利还能坚持那么长时间,最后甚至在援军到之后大败秦军

说明廉颇的策略是完全可行的,武安君这时候在后方休养呢,不换将,就是他上也没法打破僵局!而且就他跟秦王那关系,派他上,廉颇再坚持一年(这仗打了两三年),搞不好任上就被秦王砍了

补充一下,前面看到不知谁说廉颇已经暮年?一大堆赞同的
纯粹是被玩摇滚的忽悠了
事实是之后廉颇活了将近20年,而且多次任统帅获得大胜

长平的廉颇,怕是在军事生涯的巅峰期呢

懒得列举事实了
论坛里太多印象派了
虎扑用户211471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战争实际比的是经济实力、军备资源、动员能力。
长期看来 ,赵国从来不是秦国对手、
虎扑用户206267
引用 @科邓鲨詹杜 发表的:
韩信北上灭的那几个国,说实话和战国时期的七雄根本不在一个水平,就是一群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

狗头保命🐶哪可能真打成那个样子啊

虎扑用户077545
引用 @凡尔登烤肉机 发表的:
感觉韩信也不一定挡得住吧,白起同时代的对手都挺强的

不用韩信,换历史地位低韩信一档的李牧即可。。。战争这回事变数太多了。

虎扑用户378770
引用 @三只小马驹 发表的:
整合个p全军?整合全军的结果就是送死?

你真正了解过那段历史吗?

虎扑用户634996
引用 @凡尔登烤肉机 发表的:
感觉韩信也不一定挡得住吧,白起同时代的对手都挺强的

白起对手中没有名将,白起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的聪明人,所以后来邯郸之战对手中有魏无忌这样高手时他就不敢出战了。
韩信是个怪物,他头脑里就没有“不可以战”的概念,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赢下来。
虎扑用户804365
引用 @霓虹长夜 发表的:
刘邦又不打仗
而且你觉得刘邦会自刎乌江?
这也是决定成败的一环啊

刘邦打不过就投降

孤独的小狗
引用 @H一比一 发表的:
这也能洗,一个将军带领个军队就不错了,40万被全歼还有比这更差的结果?

首先四十万是投降不是全歼,其次是在赵括突围失败被杀之后才投降,赵括活着,军心没乱,这就很可以了

孤独的小狗
引用 @伪球帝 发表的:
整合全军都能夸了?不都是拿战绩说话的?

非战之罪,面对名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坚守不出,但赵括没那个条件

孤独的小狗
引用 @三只小马驹 发表的:
谁告诉你耗不起了?人云亦云?

人云亦云的到底是谁?快回去相信你的小学语文课本吧

1
1dAy1hOUr
平原君劝赵孝成王受冯亭。王曰:“受之,秦兵必至,武安君必将,谁能当之者乎?”对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小头而面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面锐者,敢断决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视瞻不转者,执志强也;可与持久,难与争锋。廉颇为人勇騺而爱士;知难而忍耻,与之野战则不如,持守足以当之。”王从其计。

估计没几个人看过这段吧
你们键盘上争来争去,有当时的人看的清楚?
怕是整个虎扑都没几个人有赵公子那两下子!
赵国的策略毫无问题,就是最后没有咬牙坚持住而已
Z
Zsubloha
引用 @Mr_junjie 发表的:
古代战损10%士气就已经完全崩了,四十万顶多十万左右的常备军,剩下三十万都是农民壮丁,职业军人死个一两万农夫死个三四万这局就已经没了

是被困没粮了。又没法突围,再多人也只能投降

n
nmwv
引用 @1dAy1hOUr 发表的:
两国的国力差距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大
赵国是六国里最强之一
秦国之所以针对赵国,就是这原因
而且长平之后,邯郸没有地利还能坚持那么长时间,最后甚至在援军到之后大败秦军

说明廉颇的策略是完全可行的,武安君这时候在后方休养呢,不换将,就是他上也没法打破僵局!而且就他跟秦王那关系,派他上,廉颇再坚持一年(这仗打了两三年),搞不好任上就被秦王砍了

补充一下,前面看到不知谁说廉颇已经暮年?一大堆赞同的
纯粹是被玩摇滚的忽悠了
事实是之后廉颇活了将近20年,而且多次任统帅获得大胜

长平的廉颇,怕是在军事生涯的巅峰期呢

懒得列举事实了
论坛里太多印象派了

长平之战后,赵国不但在邯郸保卫战中击败秦军,还在几年后鄗代之战彻底击溃燕国倾国之军并反攻逼迫燕国签城下之盟割让土地。
跑路是一种病
引用 @玉逍遥10086 发表的:
韩信和白起正面对决不能说谁强谁弱。白起获得的成就虽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秦国制度优势和精锐的大军,但他的对手基本也是春秋战国几百年军事理论发展下,久经沙场的佼佼者——他放倒的当世名将可不少;韩信虽然各种打神仙仗,但他的对手的整体水平肯定是不如白起的对手的,毕竟白起的对手大部分都是一步一步积累军功升上来的(当然赵括是个个例),而韩信的对手更多的是乱世中临危受命,时势造就的,比如章邯项羽(如果早生几百年会先积累更多的军事经验再指挥大军,肯定会更强)。

不能苟同 经历了乱世战火的洗礼还能称为战神的人 放在哪个时代都是最顶级的 战争本来就是突发事件 临危受命还能发育到顶级的人才是真正的战神

n
nba第一老油条
引用 @孤独的小狗 发表的:
首先四十万是投降不是全歼,其次是在赵括突围失败被杀之后才投降,赵括活着,军心没乱,这就很可以了

可以和能干是两回事。营长带队打仗能力也是可以的,但让他一下子坐上司令的位置,从带1000人一下子变成带50万人,这能是一个概念么?如何调配好集团军的作战态势,各自承担的战术,这里面差距可不是一点点啊。。。。。。

o
oO客观Oo
引用 @欧美亚非拉 发表的:
是的,如果廉颇不换最后结果难说。其他国家会有来援的。秦国啃这块硬骨头也很辛苦。

赵国要不是被坑了40万,其它国未必会帮他

孤独的小狗
引用 @LuffyZZ 发表的:
???赵括之所以能跟a过去,那是因为白起让他a过去的
秦国之所以安排那么多,让赵括换廉颇,不就是为了赵军能够a出来

真新鲜,白起会魅惑?赵括是因为根本拖不起了

z
zczhao050512
引用 @1234摇摆人 发表的:
同样是4:0,被乔丹剃光头和被当代乔丹剃光头是有区别的

还要细分每一场是100比90还是100比10吧

n
nba第一老油条
引用 @孤独的小狗 发表的:
真新鲜,白起会魅惑?赵括是因为根本拖不起了

拖不起,所以40万对40万必败?别偷换概念啊,必须打可不是你必然输的理由。。。。。

孤独的小狗
引用 @searonaldo 发表的:
说惨胜的基本可以判断是没有看书的,长平之战后,白起继续进攻灭赵,结果秦军被信陵君击败,仅半年后,秦军再次卷土重来,又再次包围邯郸。如果惨胜,怎么能多次进攻

你咋不看赵国所有精锐都打没了还拿什么抵抗秦军?秦军还有实力为什么没能一鼓作气拿下赵国?

z
zczhao050512
引用 @孤独的小狗 发表的:
首先四十万是投降不是全歼,其次是在赵括突围失败被杀之后才投降,赵括活着,军心没乱,这就很可以了

手握40万可站力量自己先被杀?

z
zczhao050512
引用 @避孕套循环利用者 发表的:
赵军断粮46天,没有发生叛乱,全部人还能听从主帅指挥分配食物,老实防守,为突围做准备,这不叫水平?换成一般人,三天不发粮食手下还不自发投降?

什么逻辑,断粮46天,3天没发粮食?到底是几天,没饿死?

o
oO客观Oo
引用 @海参崴凝冰 发表的:
廉颇怎么说的 他的战绩是在对东部国家燕国刷来的 面对西部的劲旅 玉溪河谷的首战就输给了秦国少壮派王龁 之后便改变策略 采取全面防守 廉颇进攻大概75 防守90分 白起进攻100 防守也是90 最后愣是用同等数量的秦军围住了赵军 还把赵军的进攻降到了20

赵军最大的优势不该是骑兵么。。。骑兵打防守。。。

浙大二球货
引用 @陕西古天乐 发表的:
说白了谁来都没希望,白起古代总统山将领,李牧前十都不见人影,况且秦国国力也比赵国强,只要不是重大失误,赵国没啥机会

李牧一辈子大劣应敌未尝一败,可以期待下

孤独的小狗
引用 @zczhao050512 发表的:
什么逻辑,断粮46天,3天没发粮食?到底是几天,没饿死?

断的是运上来的,平时军队里还有一定的军粮储备,很难懂吗?

篮球名嘴宋祖德
引用 @陕西古天乐 发表的:
说白了谁来都没希望,白起古代总统山将领,李牧前十都不见人影,况且秦国国力也比赵国强,只要不是重大失误,赵国没啥机会

白起真的太强了 主要战国末期关注度没别的时期那么高 换个时候吹的人肯定更多

1
1dAy1hOUr
引用 @nmwv 发表的:
长平之战后,赵国不但在邯郸保卫战中击败秦军,还在几年后鄗代之战彻底击溃燕国倾国之军并反攻逼迫燕国签城下之盟割让土地。

暮年廉颇干的,而且80岁还大败魏国拿下战略要地呢
后来李牧也多次击败列强
所以大趋势是,赵的灭亡几乎不可避免,但还有些实力
就是用人有问题,如果李牧和廉颇能一直发挥作用,可能还能拖几年
如果嬴政的内政出问题(概率还真不是很小),换个昏君上台,说不定能侥幸逃脱
孤独的小狗
引用 @zczhao050512 发表的:
手握40万可站力量自己先被杀?

我求求你了,网络百度是个好东西,你能自己先找相关资料再来这里罗里吧嗦吗?

n
nba第一老油条
先中白起骄兵之计,然后无脑a,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兵线问题,被人直接从两肋插后方断了兵线(粮道),抢了据点。进退不得的情况下还不一鼓作气破釜沉舟中央突破直接拼死干掉白起,冲了两次,都快冲垮了,白起都受不了了,却自己停下来不冲了。。。。。。和断了粮的士兵白白等了43天。。。。。。这一系列骚操作不输还有天理吗?

草丛里的光头
引用 @凡尔登烤肉机 发表的:
感觉韩信也不一定挡得住吧,白起同时代的对手都挺强的

韩信和白起这种实力的将领,只能靠硬实力刚,不存在任何侥幸的。

s
searonaldo
引用 @孤独的小狗 发表的:
你咋不看赵国所有精锐都打没了还拿什么抵抗秦军?秦军还有实力为什么没能一鼓作气拿下赵国?

第一次被信陵君率领10万魏军精锐击退了,第二次赵国同样用了反间计让范雎说服秦王在灭赵国前,召回了白起,第三次白起不愿意了,被杀,才说了那句著名的“死伤过半”,屡次赵括粉被用来证明长平之战赵括战绩。整个过程也就一年半不到,秦军三次进攻赵国,你说是因为没有实力?

草丛里的光头
引用 @天一皇我孙子氏笑川 发表的:
换项羽可能还行 以少胜多的变态

白起这种级别的将领,不存在任何侥幸的。只能靠硬实力硬刚。两国实力相差太悬殊,谁来都得死。

1
1dAy1hOUr
引用 @乔氏打铁 发表的:
赵括他爹马服君赵奢可以试试

好像刚开战的时候在,身体不好

等赵括上的时候,已经死了将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