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军神”白起的介绍,感觉即使把赵括换成廉颇,赵国也基本没有胜算啊。

虎扑用户639525
引用 @凡尔登烤肉机 发表的:
感觉韩信也不一定挡得住吧,白起同时代的对手都挺强的

韩信太脆了,被白起控住容易被一套带走。对,对不起,走错片场了

灯时过早
引用 @小金喵 发表的:
对,而且长平之战的时候,荆州也是秦国领土了,综合国力已经不是其他六国能比的了。

楚国完全可以在商鞅变法之前就把荆州发育起来。看孙权就把交州广州发展的很好
虎扑用户001470
引用 @芝麻胡QAQ 发表的:
你能看下时间吗,这是长平被围之后,之前两军对峙廉颇后面就是平原粮仓,头一次听说远征不缺粮守卫缺粮的,赵国接受上党的时候就有讨论,不是打无准备之仗,离家又那么近,完全没道理缺粮。

战争是全面的,此时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农耕,这是秦国国力强大的基础,而且秦国国土纵深广。反观赵国,国土不如秦国,且改革只是改革了胡服骑射,而没有触及到根本的农业,如果长平之战一直耗下去,结果不言而喻

虎扑用户302944
引用 @陕西古天乐 发表的:
李牧死的时候长平结束都31年了,那个时候李牧要么还没从军,要么就是一个小兵

我觉得庞煖应该也可以抗下白起

伪球帝
引用 @薛定谔的猫爱半白 发表的:
人赵括好歹能整合全军。
让你上你警卫员都不听你的,直接剁了你献头降秦

整合全军都能夸了?不都是拿战绩说话的?

l
lovebosceltics
换谁都白给,赵括是辣鸡,但那个局面不是换统帅能解决的,事实上那个局面就统帅而言廉颇已经够用了。
赵国真正的死结一是国力不如秦国,二是朝堂上的水平差秦国太多,第二点尤其要命。任何大军团作战,如果背后有人瞎指挥扯后腿,任你战术战略再高明也是白搭,从古到今死在这上面的名将不知道有多少,这一点赵国天然的劣势,要换将还不如换前三排。
真要靠换将解决问题,起码得换一个比白起高一个档次的人来,才有可能弥补这个差距。可这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芝麻胡QAQ
引用 @科邓鲨詹杜 发表的:
秦赵围绕上党之间的争夺,持续三年。长平战役只是最高潮的决战而已。

上党后面是平原粮仓,秦国远征是怎么做到补给速度超过赵国的?而且赵国接收上党是郑重讨论过得,并非是打无准备之仗,史书方面除了战国策记载后期赵国被围城缺粮之外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记载,所有认定长平缺粮的理由都是主观臆测出来的

闪2老陈
引用 @灯时过早 发表的:
楚国完全可以在商鞅变法之前就把荆州发育起来。看孙权就把交州广州发展的很好

荆州地区就是楚国的基本盘,本来就发展得相对较好
倒是东部的吴越地区更落后
昌西BIGS
引用 @云尽花飞 发表的:
?提出这问题的完整没看过长平之战吧?
上半场就是廉颇打的,被人打崩了,堵高地了
下半场换赵括玩,出去打团被人团灭,gg

这更说明赵栝白银水平 本来就落后不应该守家待变么 出去打团就是送

n
nba第一老油条
引用 @真离群马 发表的:
我也觉得就算廉颇来,赵国也是要输的。因为这是国力的比拼,不是仅靠主帅能决定。我只回复第一段,因为白起打赵括,秦损失是10,打廉颇,损失是50,那肯定是选择损失小的。不是说都能赢就不用考虑损失

硬要打肯定能赢,但耗损太大相当于输,因为当时还有其他国家呢,不是一对一那么简单,然后被打的狼狈的一方最后得到其他国家增援顶住了,然后还结盟了,这仗胜方可就亏大了。。。。。战场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不是简单的输赢,杀敌几万的数字化那么简单的。所以白起会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出击,而如果一直等不到这样的时机呢?那也就泯然众人了吧。。。。。。

伪球帝
引用 @想不到好拉风 发表的:
打仗不能只看输赢,要看背景,当时赵国耗不起了,必须一波,输或者赢对赵国都比耗着更好

秦国也一样耗不起,不然为啥用反间计,再说赵括就是不行,人家一个诱敌深入请君入瓮他就中招了,你看看肥之战李牧怎么打的,李牧开始也是坚守

G
Gabriellyf
引用 @三只小马驹 发表的:
洗的角度新颖,从没听说过全军覆没的人表现得叫可以

还真的是 赵括绝对是名将胚子 第一次统兵几十万人起码场面上可以 赵国失败其实也不怨他 廉颇都不敢动 认为出击必败 是赵国撑不住了 才打 而且几十万人弹尽粮绝十几天没崩 还有条理的图为他已经是大将风范了

虎扑JR0256004951
引用 @三只小马驹 发表的:
谁告诉你耗不起了?人云亦云?

赵王都快吃不起饭了,你说赵国能不能消耗的起,而且我看了长平之战赵括的整体指挥,从骗大家有援军携带大量粮草快到了,到被围后46天军队都没有乱,早知道当时赵军行动前每人只能分配到几天的粮食,可见赵括带兵还是有能力的,最后,赵军是赵括下令他死后投降的,不然投不投还是一说。秦国虽然大胜,但是也损失了二十多万军队,后来在邯郸惨败,被打到函谷关里十年没出来。

f
fleckless
引用 @nba第一老油条 发表的:
统帅能力相当的话,打仗就是看谁兵力多,后勤保障更好,组织能力更强啊。。。。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吧。所以历史上的名将,也得靠天时地利人和啊,比如大家都诟病诸葛亮的军事能力,那你不看看他的对手是谁?你把司马懿换成赵括,诸葛亮不就封神了吗。。。。。你再把军神韩信的对手换成白起,乐毅,他还能那么神吗?

真正将领水平,不只是指挥菜鸟打败强敌,练出精兵搞好后勤一波平a也是本事。
诸葛亮三项都是顶级,奈何对面后勤军力也不差选择也对,看看司马懿打孟达打辽东奔得多猛…

虎扑用户086690
赵括也背了很久黑锅,其实廉颇是守得很好,但也是早晚的事,虽然秦拉长补给,其实也是赵王自己要求战,不拖了的,赵括年轻是军事天才,但是以少打多让他速战,我觉得换谁也很难赢吧

伪球帝
引用 @睡觉狗熊 发表的:
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也就是45万以上的大军,最后只有5万阵亡,投降的到有40万。你觉得打成这样,主将能算“真的可以了”?

就有人喜欢洗啊

H
H一比一
引用 @霓虹长夜 发表的:
这个是政见不和互相讽刺啊

你去看看最后李鸿章贪污了多少?

瓒哥哥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是啊 所以说什么不换廉颇白起能赢,白起一开始能赢早上了,还等什么反间计。

历史要全面的看,那段时间,昭襄在弄他舅舅,白起算得上是魏冉的嫡系,长平大战之前,白起已经在家呆了很久了。到最后,秦国也有点扛不住了,看着机会也来了,才换上白起一锤定音。后面避战是白起来情绪了,怪秦王听信范雎谗言,把他从前线撤回来,他身份本就尴尬,果然被秦王砍了

我十分想念wings
引用 @hyoga0612 发表的:
所以按照你的理论,刘邦明显高于韩信,因为外交,军备,甚至任用韩信都是刘邦干的。

我也说了军事不是单一的作战吧?又没说军事不包括作战,韩信的临阵指挥当然比刘邦强,但是他没有充当过最高军事统帅这个角色,所以他要比较的是白起岳飞李靖,而不是跟刘邦项羽比较。你见过哪个将领的比较会带上李世民?

虎扑用户001470
引用 @ronalger 发表的:
是我历史看的少了,只看过史记这段,战国策这段没看过

其实这种先秦时期的历史,因为史料不多,可参考的资料很少,人物很容易脸谱化,现在有翻案的情况,不仅仅是因为为政治服务的原因,也有科技的提升和人们素质的提高,但是看待历史始终还是要以中立去看

八级大狂风是我
引用 @虎扑JR0256004951 发表的:
你不会真的以为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了吧,如果不是绝对信任的人,赵国管理层敢把45万军队交给廉颇???换将真正的原因在于廉颇的战略和赵国管理层的方针相悖,赵国管理层拖不起了,站在国家角度和战场角度看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如同二战时期,为什么斯大林宁愿撤了朱可夫,也不愿意让基普100万军队撤退??因为这一百万人就是诱饵,就是逼你德国中央集群调转枪头去吃他,为莫斯科争取时间,当你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自然也不会一样的。廉颇只想着守下去就不会输,但是赵国管理层已经看到自己的百姓吃不起饭了,你必须打了。

高度够了,赵国输得那么惨。

玉逍遥10086
引用 @刚下航母 发表的:
长平的时候李牧都还没去戍边。。。李牧是王翦这代的将领。很多人没意识到长平过后,赵国实际上还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长平之后没多久的邯郸保卫战赵国就又动员了大批军队,还是猛地一批,只不过不能再和秦国争霸而已
低压配电
引用 @科邓鲨詹杜 发表的:
秦赵围绕上党之间的争夺,持续三年。长平战役只是最高潮的决战而已。

秦攻上党加上后来与赵军决战长平,加在一起才是三年。赵军投入战争只打了半年。

f
fleckless
引用 @wander33 发表的:
换成韩信也挡不住。
这种仗,只要不出错,就是秦国赢赵国输。

换个人来至少不大输
再说了,韩信作为战略家,也许不会选择长平大打

瓒哥哥
引用 @AC剑锋所指 发表的:
当时没有国家支援赵国的,和燕齐常年摩擦,楚国除了迁都就是割地,韩魏势小力微不敢得罪秦国。

赵国外交政策不行,贸然吃下上党,别人都看戏呢。你吃了肥肉,我来帮忙,没门

n
nba第一老油条
引用 @fleckless 发表的:
真正将领水平,不只是指挥菜鸟打败强敌,练出精兵搞好后勤一波平a也是本事。
诸葛亮三项都是顶级,奈何对面后勤军力也不差选择也对,看看司马懿打孟达打辽东奔得多猛…

是啊,所以全仗对手的衬托这也不完全是句戏言~

虎扑JR0256004951
引用 @hwh_cyc2 发表的:
王翦,打楚国,也是一直在等待战机。作为出兵方,也硬是不战。等到楚兵心生怠站之意。再一举攻楚。个人觉得,廉颇的军事才能绝对不低,也是等待战机而已。奈何是赵王不相信廉颇。。

等两年了,还等,你赵国拖的起吗?赵军每天都吃不饱了,不怕哗变?

虎扑用户001470
引用 @芝麻胡QAQ 发表的:
你能看下时间吗,这是长平被围之后,之前两军对峙廉颇后面就是平原粮仓,头一次听说远征不缺粮守卫缺粮的,赵国接受上党的时候就有讨论,不是打无准备之仗,离家又那么近,完全没道理缺粮。

我认为 赵国准备的再充分,再怎么耗也耗不过秦国

s
steelywing
引用 @瓒哥哥 发表的:
上党地区是天险,只有一条小径可以上来,廉颇守着这个口子,修建防御工事,也就是西壁垒,结果上来就被秦军王纥突破阵地,死了十几个校尉,赵军兵败退至丹水河以东,廉颇依地形继续修建防御工事,死守。同时秦军顺利进去上党,接手西壁垒,修建光狼城,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三年。廉颇守着上党这个天险,上来就被秦军一个偏将突破防线,上党丢了一半,还不叫被打崩,估计赵王当时肠子就悔清啦,不该接这个烫手山芋

上党整个一盆地是个jb毛的天险,还一条小径~ 西壁垒都是太行山的地界了,跟上党还有毛关系。 最搞笑的是赵军才是远道奔袭的那方,秦地离上党还近些,只是秦军刚和韩国打完,需要修整,所以才让赵军抢了先。而上党本身无险可守,只有笼城,而韩民也不是诚心投靠,所以上党根本没法守。 而且赵军也不是廉颇带去上党的,廉颇是中途带军增援接手的。所以别说赵军本就守不住上党,就是有机会守住但没守住,那干中途接手的廉颇屁事。 而西壁垒本就是赵军被打出上党处于被动后,廉颇为了拖延秦国进军在太行山布下的防线。秦军依托上党,打了两年多才打出太行山,廉颇离赵国本土几百里,挡不住有什么稀奇?

虎扑JR0256004951
引用 @八级大狂风是我 发表的:
高度够了,赵国输得那么惨。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不打只会更惨,你军队吃不饱饭大概率哗变

虎扑JR0256004951
引用 @三只小马驹 发表的:
洗的角度新颖,从没听说过全军覆没的人表现得叫可以

只有攻不破秦军的防线,结局都差不多,因为你没粮草了

芝麻胡QAQ
引用 @Reset阿德南 发表的:
战争是全面的,此时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农耕,这是秦国国力强大的基础,而且秦国国土纵深广。反观赵国,国土不如秦国,且改革只是改革了胡服骑射,而没有触及到根本的农业,如果长平之战一直耗下去,结果不言而喻

你这还是没指出来哪里有史料说赵国长平的时候缺粮了啊?战国策那个时间对不上,除此之外根本没有赵国缺粮的可信史料,我看过知乎的运粮地图,秦国补给线比赵国长多了,赵国出战之前粮食是很充足的,廉颇放弃外围阵地守两道防线离后面平原粮仓更近了,我就不理解了,你们这些说赵国缺粮除了主观臆测还有什么根据?

林迦Linga
引用 @科邓鲨詹杜 发表的:
对的,秦昭襄王都到河内郡,动员运粮去了。

其实赵也缺,去齐国求粮了,但是秦后援更吃紧,不换人坚持的话就看哪家敢从后面捅一刀子了

A
AC剑锋所指
引用 @瓒哥哥 发表的:
赵国外交政策不行,贸然吃下上党,别人都看戏呢。你吃了肥肉,我来帮忙,没门

对,赵武灵王把赵国打造成军事强国了,但是政治经济跟不上,规模不大的战争可以靠军事实力,但是决战真的就综合国力的对拼了。我感觉就和美苏冷战一个道理。

炮腾sky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什么档次不档次,如果廉颇在白起就有把握,秦国费那么大劲反间计弄走廉颇干嘛。 那些说什么赵国国力维持不下去的更是笑话,赵括可是带着大批粮援上前线的,你说廉颇坚守时期赵国还有没有余力。 何况这天下又不是秦赵单挑,当韩楚魏都是死人?赵国是过街老鼠,秦国可是食人猛兽。白起把韩楚魏挨个削了个遍,真拖到两败俱伤秦国虚弱你看韩楚魏会不会出兵报复。。

你这些说的都不存在了,赵国已经求过援了,结过盟了,却被秦搞的自己解散联盟。所以不会有人帮赵。

虎扑JR0256004951
引用 @mvp47 发表的:
廉颇啥时候被打崩了?廉颇很清楚两国的差距太大,只有坚守抗敌寻找机会。

知道为什么廉颇主张守吗?因为他派赵军先锋和秦军先锋打了一下,输了,然后就开始修城墙防守,而且一开始只有十几万二十万兵吧,然后秦军也开始修城墙对垒,同时双方不停增兵,直到赵国崩溃

虎扑JR0256004951
引用 @昌西BIGS 发表的:
这更说明赵栝白银水平 本来就落后不应该守家待变么 出去打团就是送

因为你不出去家会炸……

n
nba第一老油条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上党整个一盆地是个jb毛的天险,还一条小径~ 西壁垒都是太行山的地界了,跟上党还有毛关系。 最搞笑的是赵军才是远道奔袭的那方,秦地离上党还近些,只是秦军刚和韩国打完,需要修整,所以才让赵军抢了先。而上党本身无险可守,只有笼城,而韩民也不是诚心投靠,所以上党根本没法守。 而且赵军也不是廉颇带去上党的,廉颇是中途带军增援接手的。所以别说赵军本就守不住上党,就是有机会守住但没守住,那干中途接手的廉颇屁事。 而西壁垒本就是赵军被打出上党处于被动后,廉颇为了拖延秦国进军在太行山布下的防线。秦军依托上党,打了两年多才打出太行山,廉颇离赵国本土几百里,挡不住有什么稀奇?

后勤补给线拉那么长还能坚守两年?那简直是奇迹好吗,怎么还成污点了,这么看来,我觉得秦国也不过如此啊。

芝麻胡QAQ
引用 @Reset阿德南 发表的:
我认为 赵国准备的再充分,再怎么耗也耗不过秦国

关键你的认为除了主观臆测没有任何佐证啊

s
steelywing
引用 @炮腾sky 发表的:
你这些说的都不存在了,赵国已经求过援了,结过盟了,却被秦搞的自己解散联盟。所以不会有人帮赵。

你说的好像后来邯郸之战楚魏没有发兵一样,事实是楚魏诸国联兵数十万,打得秦国像孙子一样退回函谷关几年不出,白起等人打下的疆土吐出来一大半。

A
AC剑锋所指
引用 @瓒哥哥 发表的:
赵国外交政策不行,贸然吃下上党,别人都看戏呢。你吃了肥肉,我来帮忙,没门

好像是上党自愿归附赵国的,古代人挺信那套天予不取,反受其咎那套的,外加上党的战略地位,赵国肯定会接盘的,上党被秦国吞并赵国更没有机会了。

大爆什
引用 @皇城相府给不可 发表的:
我觉得庞煖应该也可以抗下白起

庞煖还不如廉颇

灼灼然其华
开战前赵国还不知道 秦国已经换了白起 但是秦国知道赵国换了赵括

虎扑JR0256004951
引用 @睡觉狗熊 发表的:
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也就是45万以上的大军,最后只有5万阵亡,投降的到有40万。你觉得打成这样,主将能算“真的可以了”?

为什么我看的只剩下二十万人投降了,你这数据绝对有问题,关第一波赵军冲击秦军城墙就损失很大了,更不用说还组织了46天的突围,怎么可能才死5万

好湿啊啦啦拉
引用 @科邓鲨詹杜 发表的:
赵括绝对名将了,被白起围住46天,赵军居然没有崩溃,最后还能突围。

这tm被全歼了也能和名将扯上边?名将也太不值钱了吧

n
nba第一老油条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你说的好像后来邯郸之战楚魏没有发兵一样,事实是楚魏诸国联兵数十万,打得秦国像孙子一样退回函谷关几年不出,白起等人打下的疆土吐出来一大半。

就是维持个相持的局面,大大削弱赵秦两国的实力,等秦国一口气想拿下赵国的时候再出手,一个到嘴边的肉吃不到,一个苟延残喘再难翻身,魏楚诸国也是坏的很啊~

新赛季还有马努
保罗:我和楼主什么仇什么怨

想不到好拉风
引用 @伪球帝 发表的:
秦国也一样耗不起,不然为啥用反间计,再说赵括就是不行,人家一个诱敌深入请君入瓮他就中招了,你看看肥之战李牧怎么打的,李牧开始也是坚守

当时秦国是不是比赵国国力强? 秦国耗不起,不代表赵国有能力能跟秦国一直耗下去,相当于秦国能耗五天,但是肯定是希望早点赢,而赵国只能耗三天,到了时间不管输赢都必须打完。 而肥之战的背景跟长平又不一样,根本没可比性

L
LuffyZZ
引用 @sky-xu 发表的:
而且人家赵括短时间就统合全军,前期不管真的假的也一波A过去了,作为一个第一次上战场的,真的可以了

???赵括之所以能跟a过去,那是因为白起让他a过去的
秦国之所以安排那么多,让赵括换廉颇,不就是为了赵军能够a出来
s
steelywing
引用 @Reset阿德南 发表的:
没开打就借粮不就是赵国对粮食存储缺乏信心的表现吗?长平之战就是国力之战,赵括实力不行没法洗,但是要把长平之战的结果单单放在赵括实力辣不辣鸡之上那就太狭隘了

问题是赵国不是单单借粮而是借兵借粮,不止像齐国求了还像楚等其他国求了。秦赵之间的国力有差距这是赵国高层自己心知肚明的,所以不是什么赵国缺粮,而是赵国对自己单独对抗秦国没有信心而已。 而说什么长平不是单纯赵括责任简直可笑,倾城而出被人抄了后路包围全部这不是指挥责任是谁的责任? 孙子兵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你赵括做到了吗?

宁夏大坑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什么档次不档次,如果廉颇在白起就有把握,秦国费那么大劲反间计弄走廉颇干嘛。 那些说什么赵国国力维持不下去的更是笑话,赵括可是带着大批粮援上前线的,你说廉颇坚守时期赵国还有没有余力。 何况这天下又不是秦赵单挑,当韩楚魏都是死人?赵国是过街老鼠,秦国可是食人猛兽。白起把韩楚魏挨个削了个遍,真拖到两败俱伤秦国虚弱你看韩楚魏会不会出兵报复。。

廉颇是被秦国的赵括打崩的,然后才王八战术。
虎扑用户001470
引用 @芝麻胡QAQ 发表的:
你这还是没指出来哪里有史料说赵国长平的时候缺粮了啊?战国策那个时间对不上,除此之外根本没有赵国缺粮的可信史料,我看过知乎的运粮地图,秦国补给线比赵国长多了,赵国出战之前粮食是很充足的,廉颇放弃外围阵地守两道防线离后面平原粮仓更近了,我就不理解了,你们这些说赵国缺粮除了主观臆测还有什么根据?

你还是单单把战争和国力隔离开来,我并不完全认为赵国的失败是以缺粮导致,长平之战某种程度上是商鞅变法结果的表现,纵使赵国开战前粮食充足,但是要这么耗,赵国肯定耗不过。

s
steelywing
引用 @nba第一老油条 发表的:
就是维持个相持的局面,大大削弱赵秦两国的实力,等秦国一口气想拿下赵国的时候再出手,一个到嘴边的肉吃不到,一个苟延残喘再难翻身,魏楚诸国也是坏的很啊~

这不怪诸国,秦国那几年伐楚讨韩打得魏国跟孙子似的,人家怕。而赵国一根搅屎棍,那几年没和秦国接壤,光在三国后面使坏。所以这两打起来大家喜闻乐见,只要不是秦国把赵国打死咯他们乐得坐观。

虎扑用户138202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什么档次不档次,如果廉颇在白起就有把握,秦国费那么大劲反间计弄走廉颇干嘛。 那些说什么赵国国力维持不下去的更是笑话,赵括可是带着大批粮援上前线的,你说廉颇坚守时期赵国还有没有余力。 何况这天下又不是秦赵单挑,当韩楚魏都是死人?赵国是过街老鼠,秦国可是食人猛兽。白起把韩楚魏挨个削了个遍,真拖到两败俱伤秦国虚弱你看韩楚魏会不会出兵报复。。

不可能两败俱伤的,秦不是没吃过败仗,只是一两次大败根本不会伤筋动骨。在齐国倒向秦国,剩下五国还心不齐的情况下,秦的统一是必然的

炮腾sky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你说的好像后来邯郸之战楚魏没有发兵一样,事实是楚魏诸国联兵数十万,打得秦国像孙子一样退回函谷关几年不出,白起等人打下的疆土吐出来一大半。

然后呢,一群乌合之众。从秦孝公开始,秦锐士东出,哪次不拿了地盘然后又丢了回去。但是却争取到了人,三晋之地多少人跑到秦国去了。再说秦国打回来是不是越来越简单。

瓒哥哥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上党整个一盆地是个jb毛的天险,还一条小径~ 西壁垒都是太行山的地界了,跟上党还有毛关系。 最搞笑的是赵军才是远道奔袭的那方,秦地离上党还近些,只是秦军刚和韩国打完,需要修整,所以才让赵军抢了先。而上党本身无险可守,只有笼城,而韩民也不是诚心投靠,所以上党根本没法守。 而且赵军也不是廉颇带去上党的,廉颇是中途带军增援接手的。所以别说赵军本就守不住上党,就是有机会守住但没守住,那干中途接手的廉颇屁事。 而西壁垒本就是赵军被打出上党处于被动后,廉颇为了拖延秦国进军在太行山布下的防线。秦军依托上党,打了两年多才打出太行山,廉颇离赵国本土几百里,挡不住有什么稀奇?

上党,《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上党不是天险,搞笑,西壁垒不是在廉颇手上丢的?西壁垒丢了后,廉颇才退守东壁垒

虎扑用户001470
引用 @芝麻胡QAQ 发表的:
关键你的认为除了主观臆测没有任何佐证啊

商鞅变法,国土广袤,坐拥巴蜀粮仓。 而且你不能单纯的把长平之战赵国失败归结于缺不缺粮这一方面上看

炮腾sky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你说的好像后来邯郸之战楚魏没有发兵一样,事实是楚魏诸国联兵数十万,打得秦国像孙子一样退回函谷关几年不出,白起等人打下的疆土吐出来一大半。

我忘了说了,对面联军是因为秦王背叛和约了,失了人心,还杀了白起。

小丑鱼bobo
引用 @睡觉狗熊 发表的:
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也就是45万以上的大军,最后只有5万阵亡,投降的到有40万。你觉得打成这样,主将能算“真的可以了”?

那时候的人数有问题,绝不可能这么多的

s
steelywing
引用 @nba第一老油条 发表的:
后勤补给线拉那么长还能坚守两年?那简直是奇迹好吗,怎么还成污点了,这么看来,我觉得秦国也不过如此啊。

所以廉颇前面一直是且战且退,军力不足,后勤拉得又长,挡不住。 等退到长平后面大粮山一段,前面是河 ,后面背山,那才是真正的天险。离赵国也近多了,再退邯郸都危险了,就在那边卡着死守打僵持。

河畔的大米
白起就是中国史上第一统帅,大剂量战斗统治地位,换谁都不行……

虎扑用户138202
引用 @三只小马驹 发表的:
洗的角度新颖,从没听说过全军覆没的人表现得叫可以

扎马战役汉尼拔也全军覆没了,他表现也不可以,只有你表现的可以

瓒哥哥
引用 @AC剑锋所指 发表的:
好像是上党自愿归附赵国的,古代人挺信那套天予不取,反受其咎那套的,外加上党的战略地位,赵国肯定会接盘的,上党被秦国吞并赵国更没有机会了。

上党成了飞地,上党郡太守主动投靠的,接盘也要想清后果,和附近的国家达成协议,大家一起分,多拖几个下水,这样独吞了,就得独自接受秦国的怒火,结果惨不忍睹

卡尔小汤斯
引用 @昌西BIGS 发表的:
这更说明赵栝白银水平 本来就落后不应该守家待变么 出去打团就是送

相当于你们LOL有个玩家说"我网费用光了快下机了,快点一波推平",在守着就变成五打四了

海参崴凝冰
引用 @云尽花飞 发表的:
?提出这问题的完整没看过长平之战吧?
上半场就是廉颇打的,被人打崩了,堵高地了
下半场换赵括玩,出去打团被人团灭,gg

廉颇怎么说的 他的战绩是在对东部国家燕国刷来的 面对西部的劲旅 玉溪河谷的首战就输给了秦国少壮派王龁 之后便改变策略 采取全面防守 廉颇进攻大概75 防守90分 白起进攻100 防守也是90 最后愣是用同等数量的秦军围住了赵军 还把赵军的进攻降到了20
虎扑用户001470
我觉得你把全部责任推给赵括更可笑,赵括垃圾不假,但是赵王的责任不在于赵括之下,听信谣言,换上没经验的赵括,这也是长平之战失败的重要原因,如果你把失败全部推给赵括我也无话可说,但是我绝对反对你的看法

c
chujiao031
引用 @世上本无孙笑川 发表的:
赵国存在那么长时间再次证明白起无愧于历史名将之称,长平之战灭了赵国有生力量,让秦国秦昭襄王等认为机会来了可以乘胜追击灭了赵国,事实上长平之战是国运之战,邯郸之战就是亡国之战,一个面临亡国的国家所能爆发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必须给予一定的缓冲让他们衰竭,那种信念降低乃至消失,秦昭襄王继续打结果就是赵国赢并且收回不少失地如果不是白起灭了长平之战的降卒赵国甚至可以翻身。

错了,白起是要乘胜追及,直接打邯郸的。但是秦国也是很惨,所以缓了一缓。结果白起认为失了战机,打不过的,拒绝领兵,所以秦王改派他人,害了白起。
虎扑用户001470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问题是赵国不是单单借粮而是借兵借粮,不止像齐国求了还像楚等其他国求了。秦赵之间的国力有差距这是赵国高层自己心知肚明的,所以不是什么赵国缺粮,而是赵国对自己单独对抗秦国没有信心而已。 而说什么长平不是单纯赵括责任简直可笑,倾城而出被人抄了后路包围全部这不是指挥责任是谁的责任? 孙子兵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你赵括做到了吗?

再者,长平之战也不是单纯的缺粮问题。楼上很多人已经说了,这场战争就是国力之战,我觉得已经很好的表达了这场战争的内涵,只是赵括的骚操作加速了赵国原本的失败,我不觉得有什么好争的

s
steelywing
引用 @瓒哥哥 发表的:
上党,《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上党不是天险,搞笑,西壁垒不是在廉颇手上丢的?西壁垒丢了后,廉颇才退守东壁垒

“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 四面高,中间低 ,典型的盆地 。中间一块盆地大平原,有个屁险守。 廉颇手里不过十余万,凭什么能在正面挡住二十万秦军?

虎扑用户001470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问题是赵国不是单单借粮而是借兵借粮,不止像齐国求了还像楚等其他国求了。秦赵之间的国力有差距这是赵国高层自己心知肚明的,所以不是什么赵国缺粮,而是赵国对自己单独对抗秦国没有信心而已。 而说什么长平不是单纯赵括责任简直可笑,倾城而出被人抄了后路包围全部这不是指挥责任是谁的责任? 孙子兵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你赵括做到了吗?

我不认为赵括需要完全背所有责任,赵括垃圾不假,赵王所要负的责任不在于赵括之下

n
nba第一老油条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所以廉颇前面一直是且战且退,军力不足,后勤拉得又长,挡不住。 等退到长平后面大粮山一段,前面是河 ,后面背山,那才是真正的天险。离赵国也近多了,再退邯郸都危险了,就在那边卡着死守打僵持。

这真的是尽力了,非战之罪,全怪赵国政治工作没做好,还自掘坟墓换掉廉颇主动出击送死。现在谁玩三国志选弱国不得先结个盟啊,单打独斗能在乱世生存么,第一个死的就是你。。。。。。

爪机无力
引用 @霓虹长夜 发表的:
我表述有问题
我的锅
重新说
综合当时历史总体来看
刘邦带兵不能和韩信项羽等量齐观

个人认为,能领兵开国的人,军事能力同期肯定前三的存在。


科邓鲨詹杜
引用 @芝麻胡QAQ 发表的:
上党后面是平原粮仓,秦国远征是怎么做到补给速度超过赵国的?而且赵国接收上党是郑重讨论过得,并非是打无准备之仗,史书方面除了战国策记载后期赵国被围城缺粮之外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记载,所有认定长平缺粮的理由都是主观臆测出来的

你不会以为当时的秦国国土还没出函谷关吧?当时山西的太原、临汾、运城都是秦国的国土了,秦国并不是远征,运粮没那么难。
反而赵国当时运粮要穿越太行山,后勤补给压力比秦国更大。

林大雕
引用 @Patien 发表的:
廉颇就年轻也不行!战争就是国立的对拼,人数比赵多后勤无压力,装备有弓弩,最重要的是战神白起

说是国力的对拼,结果最后来个最重要的是有白起???

s
steelywing
引用 @Reset阿德南 发表的:
我觉得你把全部责任推给赵括更可笑,赵括垃圾不假,但是赵王的责任不在于赵括之下,听信谣言,换上没经验的赵括,这也是长平之战失败的重要原因,如果你把失败全部推给赵括我也无话可说,但是我绝对反对你的看法

赵王换赵括是让他进攻,不是让他送死。项羽几万打崩二十万秦军也是进攻,人家被围歼了? 你赵括带着二十万赵军一头扎进死地,后面被区区一万轻骑打穿,全军被裹了饺子,你怪几百里外的赵王? 秦赵交战的劣势不怪赵括,但是你赵括带军被人包圆了,就是你自己指挥不利 ,自己的锅自己背上。

灯时过早
引用 @小丑鱼bobo 发表的:
那时候的人数有问题,绝不可能这么多的

那时候人数包含了后勤运输灯所有和战争有关的人,作战士兵可能就一小半

s
searonaldo
引用 @关你什么事关我什么事 发表的:
老哥是个明白人。长平之战完全就是决生死之战,秦国也只是惨胜

说惨胜的基本可以判断是没有看书的,长平之战后,白起继续进攻灭赵,结果秦军被信陵君击败,仅半年后,秦军再次卷土重来,又再次包围邯郸。如果惨胜,怎么能多次进攻

s
steelywing
引用 @炮腾sky 发表的:
然后呢,一群乌合之众。从秦孝公开始,秦锐士东出,哪次不拿了地盘然后又丢了回去。但是却争取到了人,三晋之地多少人跑到秦国去了。再说秦国打回来是不是越来越简单。

那和之前的观点有关系吗?事实就是僵持下去诸国肯定会出手打秦国,所以什么赵国国力不行拖不过秦国就是伪命题。拖下去久必生变的必然是秦国,那廉颇的做法还有什么问题?

黑白Gin2
引用 @1234摇摆人 发表的:
同样是4:0,被乔丹剃光头和被当代乔丹剃光头是有区别的

是3:3的情况下换了新人,第一节发动总攻

n
nba第一老油条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赵王换赵括是让他进攻,不是让他送死。项羽几万打崩二十万秦军也是进攻,人家被围歼了? 你赵括带着二十万赵军一头扎进死地,后面被区区一万轻骑打穿,全军被裹了饺子,你怪几百里外的赵王? 秦赵交战的劣势不怪赵括,但是你赵括带军被人包圆了,就是你自己指挥不利 ,自己的锅自己背上。

赵王就是老板,老板二逼硬要派个弱智去做一单影响整个公司前景的大生意,导致生意黄了,怪弱智没什么用吧?人家本来就是弱智啊,让弱智去承担他根本承担不了的任务的人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吧。。。。。而且还是在有人可以承担重任的前提下,硬是撤下了能干的员工,换个弱智上去送,那不怪你老板怪谁啊?

阿是倒萨
引用 @三只小马驹 发表的:
谁告诉你耗不起了?人云亦云?

战争要全面看,你只盯着结果看,能看到什么?

周小歪
引用 @Patien 发表的:
廉颇就年轻也不行!战争就是国立的对拼,人数比赵多后勤无压力,装备有弓弩,最重要的是战神白起

纯兵力上赵国45万秦国60万,赵是防守方,秦军并没有绝对优势,后勤方面秦国虽然充足但补给线也长。再耗下去顶多也就是赵国丢下十几二十万尸体撤退,秦军损失也不会比这小,还是得看其他国怎么应对。总体来说,廉颇的策略无可挑剔。

s
steelywing
引用 @虎扑JR0256004951 发表的:
你不会真的以为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了吧,如果不是绝对信任的人,赵国管理层敢把45万军队交给廉颇???换将真正的原因在于廉颇的战略和赵国管理层的方针相悖,赵国管理层拖不起了,站在国家角度和战场角度看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如同二战时期,为什么斯大林宁愿撤了朱可夫,也不愿意让基普100万军队撤退??因为这一百万人就是诱饵,就是逼你德国中央集群调转枪头去吃他,为莫斯科争取时间,当你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自然也不会一样的。廉颇只想着守下去就不会输,但是赵国管理层已经看到自己的百姓吃不起饭了,你必须打了。

那怎么样呢?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是一个错误。

飒克买迪克
换另一个名将来替代赵括,难度确实也减不了多少,但是那么多帖子洗赵括我是真没想到
“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粮道被断,不思突围,断粮40多天都开始自己人吃自己人了才想到突围,战术鬼才
用户0990784442
引用 @小桔真可爱 发表的:
这比喻相当形象了,廉颇就好像以前老是被喷的edg,全是喷被慢慢磨死没有血性,其实主动开团死的更快,实力不行怎么样都不好使

廉颇抢先在长平插眼,做视野拖着秦军打龙的节奏,但无奈赵国兵线压力大啊,拖下去兵线到高地了,只有两条路,放了龙回守高地大概率是没翻盘机会了或开团拼一波操作,胜了局面就能扳回来,赵国选择了主动出击,想先集火秒掉一个,结果直接被对面皇子大五个,一波团灭了

闪2老陈
引用 @芝麻胡QAQ 发表的:
你能看下时间吗,这是长平被围之后,之前两军对峙廉颇后面就是平原粮仓,头一次听说远征不缺粮守卫缺粮的,赵国接受上党的时候就有讨论,不是打无准备之仗,离家又那么近,完全没道理缺粮。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周子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这个记载,不像是被围之后
而且如果是被围之后,首先不应该想办法突围吗?否则光借到粮也没法运给军队啊。
芝麻胡QAQ
引用 @科邓鲨詹杜 发表的:
你不会以为当时的秦国国土还没出函谷关吧?当时山西的太原、临汾、运城都是秦国的国土了,秦国并不是远征,运粮没那么难。
反而赵国当时运粮要穿越太行山,后勤补给压力比秦国更大。

后面是平原粮仓,带粮出征你跟我说后勤补给压力大,我就再问一句,除了主观臆测,长平缺粮的史料在哪?别拿战国策那个,我前面说了那个不是长平时期的。给你个知乎的文章,几万多字来龙去脉分析还是挺详细的。 https://www.zhihu.com/answer/532690721

芝麻胡QAQ
引用 @Reset阿德南 发表的:
商鞅变法,国土广袤,坐拥巴蜀粮仓。 而且你不能单纯的把长平之战赵国失败归结于缺不缺粮这一方面上看

你这么说我就同意了,我想说的也是,长平之战跟粮草关系不大,至少没有史料指出这一点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s
steelywing
引用 @nba第一老油条 发表的:
赵王就是老板,老板二逼硬要派个弱智去做一单影响整个公司前景的大生意,导致生意黄了,怪弱智没什么用吧?人家本来就是弱智啊,让弱智去承担他根本承担不了的任务的人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吧。。。。。而且还是在有人可以承担重任的前提下,硬是撤下了能干的员工,换个弱智上去送,那不怪你老板怪谁啊?

问题是赵括也不是所谓刚上战场的愣头青,纸上谈兵的二百五啊。 人家领过兵,上过战场,还打赢了,表现甚至算得上不错。不然这种关乎国运的战场随随便便就让他上了?可这不妨碍他在长平之战里表现的像个二百五啊~这赵王也没想到他那么拉跨啊

阿扎尔的腚
引用 @阿蒙苏拉哦 发表的:
长平过后,赵国打了一个很漂亮的邯郸保卫战,甚至把长平丢掉的很多土地给拿回来了。只不过秦国经济政策很稳定,国力维持太好了,靠着国力碾压了六国。

漂亮可以换成悲壮。易子而食

周小歪
引用 @Reset阿德南 发表的:
我认为 赵国准备的再充分,再怎么耗也耗不过秦国

如果是1V1国运之战,秦国惨胜是必然,长平之战秦军把所有主力都押上了,就赵括这打法秦国战损依然打到20w。但问题在于韩魏的态度,不用别的,各出一军断秦军粮道去就够秦军喝一壶的。如果赵国证明自己能在一定时间内扛住秦军主力,你看看韩魏动不动。

s
steelywing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周子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这个记载,不像是被围之后
而且如果是被围之后,首先不应该想办法突围吗?否则光借到粮也没法运给军队啊。

这个是围邯郸不是长平了,长平之战几十天打完了,等你齐国粮运来哪来的及。 长平后秦国没有进围邯郸,赵王一边送城行贿缓兵秦国,一边向诸国求粮求援备战。

芝麻胡QAQ
引用 @闪2老陈 发表的: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周子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这个记载,不像是被围之后
而且如果是被围之后,首先不应该想办法突围吗?否则光借到粮也没法运给军队啊。

这段文字按照《战国策》的记录,是在前259年,也即长平之战结束之后邯郸保卫战的当年,但一般都认为此事是史家误退了一年,当是发生在前260年。而即使是发生在前260年,也已经是长平之战的决战阶段,赵括的军队已经被分割包围,真正断粮的是赵括在被白起包围之后,而且缺粮的仅仅是赵括在韩王山一带的本部,南方的部分军队坐拥粮草辎重,被分割包围在大粮山一带,也正是廉颇在任时囤积粮草所在。

爱看球的刘川枫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什么档次不档次,如果廉颇在白起就有把握,秦国费那么大劲反间计弄走廉颇干嘛。 那些说什么赵国国力维持不下去的更是笑话,赵括可是带着大批粮援上前线的,你说廉颇坚守时期赵国还有没有余力。 何况这天下又不是秦赵单挑,当韩楚魏都是死人?赵国是过街老鼠,秦国可是食人猛兽。白起把韩楚魏挨个削了个遍,真拖到两败俱伤秦国虚弱你看韩楚魏会不会出兵报复。。

报复个毛啊,昭王时期韩楚魏哪个没被秦国打出心理阴影?你去借韩楚魏个胆子么?
闪2老陈
引用 @芝麻胡QAQ 发表的:
后面是平原粮仓,带粮出征你跟我说后勤补给压力大,我就再问一句,除了主观臆测,长平缺粮的史料在哪?别拿战国策那个,我前面说了那个不是长平时期的。给你个知乎的文章,几万多字来龙去脉分析还是挺详细的。 https://www.zhihu.com/answer/532690721

不过你给的链接里的这个文章你仔细看下,还真就说了虽然秦国补给压力很大,但赵国更加耗不起

原文引用:
。。。
一方面,如果接着耗下去,眼下赵国的国家机器已经看出了耗竭的趋势,打仗就是打钱,穷的国家就是打不过富的国家。
以秦赵两国目前的疆域面积,赵国基本上是在以一隅敌半个中国。。。

这全是引用的你给的链接里的文章,一字不差
虎扑用户001470
引用 @steelywing 发表的:
赵王换赵括是让他进攻,不是让他送死。项羽几万打崩二十万秦军也是进攻,人家被围歼了? 你赵括带着二十万赵军一头扎进死地,后面被区区一万轻骑打穿,全军被裹了饺子,你怪几百里外的赵王? 秦赵交战的劣势不怪赵括,但是你赵括带军被人包圆了,就是你自己指挥不利 ,自己的锅自己背上。

赵国进攻就正中秦国下怀 这不是赵王的锅谁的锅

j
jin仁仁
引用 @凡尔登烤肉机 发表的:
感觉韩信也不一定挡得住吧,白起同时代的对手都挺强的

同时代是有挺强的对手,可白起没真正跟那几个牛的打过,当然也是没机会
白起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对手不够闪耀 不论摩擦魏韩还是摁着楚国打,对手都是一般人可能名字都记不得的家伙 长平虽然廉颇名气挺大的,但两人也没机会交手
倒是两次没上场(阏与和邯郸保卫),秦国对手(赵奢魏无忌)都赢了,狠狠赚了波名气 [ 此帖被jin仁仁在2020-04-04 15:37修改 ]
科邓鲨詹杜
引用 @芝麻胡QAQ 发表的:
后面是平原粮仓,带粮出征你跟我说后勤补给压力大,我就再问一句,除了主观臆测,长平缺粮的史料在哪?别拿战国策那个,我前面说了那个不是长平时期的。给你个知乎的文章,几万多字来龙去脉分析还是挺详细的。 https://www.zhihu.com/answer/532690721

长平之战后期,秦昭襄王亲自到河内郡,征发15岁以上男子运粮,秦国都要坚持不住了,你觉得赵国后勤会没压力?

当时的上党,正所谓与天为党,是天下最高处,相当于现在的青藏高原。赵国从河北平原穿越太行山,把粮食运过去,难度是很大的,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就算赵国国内不缺粮,前线肯定是难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