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狮心王10 发表的: 被弯弯渗透成了筛子
引用 @白夜锦行 发表的:厦门大学整体风气不好,原来和那边开会的时候,就感觉那边的学生和老师整体气质都很诡异
引用 @OSPFv3 发表的:那易老师 算不算跨界大牛?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 @SDU招生办 发表的: 把这段话里的易中天换成是鲁迅、陈景润,按他这个逻辑依然成立,他能和那两位谈的了一点中国社会、数学,鲁迅陈景润也没法和他谈高分子,抛开学问的深度去嘲讽学问的广度,这不该是一个专业知识分子该说的话。
引用 @如墨在腾 发表的: 易中天是和尚派啊就是80年代一个纪录片,完全否定中华文明,认为河流文明落后于海洋文明,必须从根上全面改造自己。还有,易中天是这一派,不是攻击他,是陈述事实,在人家看来,这本来就不是个贬义词。
引用 @虎扑JR0505454349 发表的:我昨天看那个区的回复说易中天最近疯狂吹捧伊斯兰文化是怎么回事?他也绿了?
引用 @湖人LebronDavis 发表的:为什么拍那个纪录片的人,后来没事,还发展很好啊??
引用 @郑大眉湖大黑鹅 发表的: 你把你最长的和我最长的比一比🐶
引用 @调皮的小Jack 发表的: 真是有理有据的在放屁 文言那仅仅是语言和工具吗 那是文化瑰宝 淘汰个锤子淘汰不说别的 就诗经唐诗宋词 里面的意象和典故就够多少中国人起名字 没有这些古文言的话 全叫李美丽 张好看 王帅气 赵潇洒??
引用 @吉吉卓木尔 发表的: 这真挺烦的,谁要这样跟我说话,我都要当场干她
引用 @三花聚顶大帽子 发表的: 理科生口条好的话基本就没文科生的事了
引用 @OSPFv3 发表的:易老师 备贬称这样了?
引用 @10912051 发表的: 郑强本身也是天坑专业嘛换个对比也就被歧视了
引用 @湖人LebronDavis 发表的:为什么拍那个纪录片的人,后来没事,还发展挺好啊?不明白,
引用 @蓝马果樂 发表的:我上大一时一个研究控制论的院士去我们学校做讲座,听完全场懵逼,大家都理解不了。。
引用 @CCGray 发表的: 要这么说的话,直接把母语慢慢过渡成英文算了,毕竟现在法律、医学等学科都是用的英文译本或是直接学英语版,作为母语岂不是更利于学习和沟通?
引用 @一颗洋葱呀 发表的:有些教授确实有水平,但是领域内的成就更容易加深他们的偏见...比如本科选过一位法学院教授的课,也是偏激得不行。当然也可能是知识分子的“傲”吧,也有很多很谦虚的前辈,因人而异
引用 @不知肉味 发表的:易中天是美学专业,无论是三国历史还是三国演义,他也是个人爱好,不是专业,聊三国演义,郑强教授真未必聊不过他,起码小说看过,三国的历史遗迹特别熟悉。
引用 @余零问7 发表的:你这么说易中天不也是个学中文的历史爱好者?
引用 @良民落基山 发表的:上文里的跨界其实不准确,用双修要好一些。。。“封建”是中国历史学家没“文化”的一个例子,“行列式”是中国数学家没“文化”的一个例子,不管一个人在某个学科多么权威,一旦他的文字造诣有亏,那么真的会带偏几代人。。。。
引用 @你在玩什么 发表的: 那你私信我
引用 @ryukannan 发表的: 高分子就讲高分子,出名的视频全是吹牛皮的。
引用 @nanxiaojing 发表的:他品的是三国志么,他品的是吕思勉的三国史话 为什么讨厌三国演义,因为其他正经史料和学者都在反对他的观点,只能空对着一个毫无战斗力的三国演义的靶子疯狂输出
引用 @OSPFv3 发表的:很惭愧 三国演义没有读完 三国志更是没有看过 受电视剧的影响 一直不喜欢曹操 也佩服关羽 大体上都是站蜀国这一边 通过易老师的解读 渐渐佩服和喜欢曹操了 曹操从来不是忠臣 或许想过当忠臣,但确实真性情啊 猜忌 好色 嗜杀 礼贤下士 好读书 奸伪 时有仁心,优缺点很多,很接地气,确认很难让人不喜欢 相反诸葛亮和关羽后来不怎么粉了 诸葛亮他的出身和性格几乎不可能篡位的,易老师说的是地位和权力同曹操相当,有能力篡位 诸葛亮这样的领导不会受欢迎的 大事小事事必躬亲 不放权 谁能成长
引用 @P博士 发表的:打嘴炮的历史爱好者和摆干货的历史爱好者还是有区别的
引用 @波叔今夜来我抬了吗 发表的: 一个大学能坚持左中右都有,就是最大的不容易,多读点书再来看待百花齐放吧
引用 @MC杀手不混幼稚园 发表的:想看俩人同台吹牛逼
引用 @爱看球的刘川枫 发表的:民国几乎所有大学都是文科大学,拿文科去打大炮飞机么?
引用 @爱看球的刘川枫 发表的: 文科生能干的,理工科学生都能干,反过来就不行,这就是区别
引用 @纵使起风了也要努力生存 发表的:那文科没用早就被自然淘汰了,现在都在推行不分科了,还真以为文科一点用没有呢…
引用 @王多鱼魚 发表的: 为了捧高自己,而贬低别个 这种行为你们有觉得合适?
引用 @皇马我的风景 发表的:他这个年龄的应该是认的!
引用 @蜗牛独行侠 发表的:🐶说实话两人差距有点大,文学家和科学家在对于社会进步上的贡献有着质的差距。郑强实打实的长江学者,SCI450篇论文的科学家,易中天人气教授,算不算文学家还有待商榷,我也很喜欢易教授,但不得不承认,研究历史的他真的就没有开创未来的地位高。
引用 @P博士 发表的:易中天能摆出一堆史料,摆出一堆研究三国的学者的成果。这就是做文科的学者治学的模式。 我不怀疑郑强也能在分子技术方面摆出一堆实验数据,摆出引用的国际论文,不过让他跨界去搞文科的辩论,那纯粹是拿自己的兴趣去碰瓷别人的饭碗。可能他连研究三国的历史学者有哪些人都还搞不清楚。 当易中天在归纳历史人物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分析历史形象和历史真相的区别的时候,郑教授还在数张飞墓上的草,还以为草数的越清楚就对三国越了解。 这两个人的研究境界就不在一个档次。
引用 @人云龙公孙胜 发表的: 人家可没哗众取宠吧....人家说的很明白,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没说就一定是对的,每期讲坛都会说。
引用 @爱看球的刘川枫 发表的:有用,但和理工科比,确实就剩那么一点用了
引用 @sevencurry 发表的:呦 学高分子的还看不起学历史的了你怕是不知道易中天写书赚了多少钱还搁那秀优越了
引用 @在海上倾盆大雨哩 发表的:按照一篇文章奖励个几万算算,这还不算工资劳务费横向啥的。
引用 @阿拉莫之子 发表的:就是央视80年代拍的一部纪录片,否定中华文明的,崇尚西方,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引用 @不知肉味 发表的:易中天也是跨界,研究三国演义上他的业余爱好啊,研究三国演义不是一整天都饭碗,郑强教授起码熟悉三国故事,就算没易中天研究的深,起码聊几句还有的说,易中天聊高分子怕根本没法聊吧。四大名著,就算美看过原著,通过评书、电视剧了解的人也不少,曹操形象都正面化,曹寅就的戏里不曹操就不是白脸了,解放后话剧文姬归汉曹操也是正面形象,易中天的说法不新鲜。
引用 @YeYiFeng 发表的:就是必须政治正确呗?
引用 @曼彻UNITED 发表的:感觉是看不惯易中天顶着文学教授来搞历史通篇离不开长处专业
引用 @中国足球没救了 发表的: 学者,有狂傲的资本。中国应该多点狂士才可以
引用 @马尔代夫蓝 发表的: 易中天甚至反对中华文明传承了几千年的儒家,不过也有一丝道理
引用 @昆士兰小邓肯 发表的:美国基本是法律政治家支配国家...虽然搞的一团糟
引用 @For_tmac1 发表的:他说话为啥他妈 他妈的
引用 @五毒华佗 发表的: 四川人,说话爱带口腔。也算一个陋习吧,他牛逼别人也好说他。
引用 @一的要的一 发表的:他要靠这个吃饭啊!!有时名气这东西很玄乎!!他出名后挂了多少书籍出去,易中天三个字就是钱!! 国内有几个挡得住这种诱惑的?其实不要把这些大知识分子想的多高尚!更多的人和我们的专业一样,知识只是他们的立身技能罢了! 这个土壤,没多少后天精神贵族的!更多的感人事迹是草莽间,平凡里的天性使然!
引用 @广工一号吴彦祖 发表的:他一个人四百九十多篇SCI,我也是服气,他一个人一年SCI数量顶得上很多学校全校一年SCI论文数
引用 @在海上倾盆大雨哩 发表的:被劝退那是对比金融cs,再拉跨也比文学啥的强吧。我说过这不是专业的事 就是纯看不上。
引用 @90后大叔想娶全昭妍 发表的: 老哥你好,我看过易中天品三国但是对这个郑教授不太了解,基于这个视频我甚至觉得这个教授本身问题挺大,如果老哥方便的话能都给我科普一下两人是否有什么恩怨
引用 @4444417 发表的:懂了。从现有情况来看我也更倾向认可这个结论,我们老说某某技术领先西方xx年,可从来没有发展成为类似古希腊数学哲学这样持续性的体系
引用 @文理见鹿 发表的:现场听过他的讲座 至今感觉听的最好的一场 很敢讲实话的人 在他这种位置上的人敢这么说话的没几个 嘴巴很大但也是做实事的人 很接地气 可以了解一下他在贵大做的事 瑕不掩瑜 个人还是很喜欢这种人
引用 @ztf5403 发表的:是啊在一群同学面前,为人师表呢?
引用 @圣马刺乐团尤克里里 发表的: 长得像夏洛的王老师
引用 @呆呆兽超变身 发表的: 他要是讲高分子 他妈的大多人还听得懂?
引用 @医生啊 发表的: 方方怎么了?
引用 @黑李非李 发表的:易老师被打脸不是一次两次了
引用 @爱看球的刘川枫 发表的:理论物理那不是什么人都能搞的,文科就不一样了
真的吗?
怎么诡异啊?
上文里的跨界其实不准确,用双修要好一些。。。“封建”是中国历史学家没“文化”的一个例子,“行列式”是中国数学家没“文化”的一个例子,不管一个人在某个学科多么权威,一旦他的文字造诣有亏,那么真的会带偏几代人。。。。
研究游戏也是一个研究方向的
刚看了个帖子全是骂郑强的,这里风格又不一样了,但你这话是真的说得对
易中天给茅于拭站过台
原话
那么伊斯兰的精神是什么呢?至任至慈。阿拉伯语叫做拉赫曼、拉希姆。所有的清真寺都有一句话,奉至任至慈,真主的名义……有证据吗?有。比方说伊斯兰文明尊重生命,反对杀戮。”
“我们来看看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我前面说文明是液态的,打个比方犹太教像油,伊斯兰教像奶,基督教像酒。
犹太教讲特选,就是犹太教是上帝特别挑出来的优等生。是上帝的选民。我们犹太人是人类当中最优秀的,上帝挑出来的,叫特选。这个观念也有利有弊,利在什么?当犹太人失去祖国以后,这样一个观念把他们凝聚起来,依然成为一个民族和一种文明。历史上失去祖国的民族太多了,比比皆是,很多人找不着了,文明也没有了,唯有犹太民族存活下来,依然是当今极其重要的民族和文明,让人尊重的民族和文明。
因为现在不是过去了,有问题说问题,只要别再出事,和以后发展没关系
那可能你比不过了,我有两米的大长腿,哈哈哈哈
我觉得你的理解有问题。按照你这个例子类比,那平时我们大家不要听什么流行歌,全都听古乐谱,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算了,那才是文化的瑰宝。难道我们现代口语里没有保留古代的文化瑰宝吗?很多成语本来就是脱自文言文,比如一夫当关,汗牛充栋,甚至一些口语,比如说何罪之有,岂有此理,这些都是古汉语在演化当中留给现代汉语的印记。但别的不说,现代生产生活当中,你需要展现一个流线体的力学模型的时候,请问你怎么用文言文来表述才能精确的概括呢?之所以把古汉语专业设定在大学,就是告诉你们,这些文化瑰宝,自然有专门的人去研究学习并且继承,如果你愿意在生产生活的业余时间学习这些,提升个人的修养也是再好不过,但你要用来普及教育,对不起,古汉语的晦涩,我一个汉语言专业的都不敢说完全弄明白,对于初中生高中生来说,他们是把时间花在学习数理化以后对生产生活更有用,还是学习古汉语?
有一说一确实,你这种层次的也见不到
也确实理科生都是老直男。情商低不受女孩子待见
文科生如果会耍分子的话,还要理科生干啥?
我在说那个层主
易中天哪种人?
来个哲学大咖 看看鄙视链
他是工具人,是一把刀,刀在谁手上都能用,用刀的人会换,但是刀不会换
有的人适合做科研,有的人适合做教育,老郑两者兼备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恰恰说明了强势文化吞噬弱势文化本来就是过去数千年里一直在发生的社会现象。扪心自问,现在学习高精尖科技,法律医学,所以需要学习英语,这不正是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的证明吗?近点来说,你看看韩国,难道他们的法律经济学著作不需要用到汉语吗?语言的演化虽然大方向是为了沟通,但和生物的演化一样,并非一朝一夕,你不能说今天是猴子,明天就让它变成人。现代汉语当中,许多有英语到日语在反哺汉语的词汇少了吗?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三体,在刘慈欣描绘的未来世界里,最终天下大同的世界通用语就是一种夹杂了汉语和英语共同特点新语言,这不是大刘拍脑袋写的,而是根据社会的演化,最终结果就很有可能会变成这样。但如果我们挖到威震天,一跃成为这个星球的绝对主导,那如果真有一天世界大同,通用语里所保留的汉语因素就会更多。
教授也是人嘛。
记得以前有次科室开病例研讨会开得快打起来了,有些外科科室的医生就是傲,看不起内科更看不起辅助科室看不起低学历。
可是别人刀开得漂亮,学历高有文章,病人口碑好。业务水平高,看不惯也干不过,莫得法子
易中天能摆出一堆史料,摆出一堆研究三国的学者的成果。这就是做文科的学者治学的模式。
我不怀疑郑强也能在分子技术方面摆出一堆实验数据,摆出引用的国际论文,不过让他跨界去搞文科的辩论,那纯粹是拿自己的兴趣去碰瓷别人的饭碗。可能他连研究三国的历史学者有哪些人都还搞不清楚。
当易中天在归纳历史人物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分析历史形象和历史真相的区别的时候,郑教授还在数张飞墓上的草,还以为草数的越清楚就对三国越了解。 这两个人的研究境界就不在一个档次。
[ 此帖被P博士在2020-03-21 01:27修改 ]
打嘴炮的历史爱好者和摆干货的历史爱好者还是有区别的
就是说 所有学科都要有较高的文字造诣?
对对对,他欠你的
疑车无据。。。
圈内出名不出名咱也不知道啊,给外行讲这个有啥意思,讲了也听不懂
文科生能干的,理工科学生都能干,反过来就不行,这就是区别
哈哈哈,按照目前的对三国历史的研究主要依据什么?是《三国志》,包含裴松之的注解,后人在对没有正经史官的年代历史研究,难道不应该挑现有材料中的最优解吗?还为什么讨厌《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小说,你怎么问出来的?再说其他正经史料,三国这段历史除了三国志,还有啥正经??有三国志全吗?有三国志直接吗?
别说他了,你们片区所长这么说你都夹尾巴
你看,真性情都成了曹操的标签了,史料中哪来的真性情曹操?
比如易中天一直鼓吹的述志令,其中甚至写: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这啥意思:第一:袁术未称帝。
第二:袁术是因为给我曹操面子才未称帝。
这简直是既虚伪又臭不要脸,这叫真性情
还有著名的先屠了徐州后写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假惺惺都不足以形容了
面对献帝觐见一次就因为要被卫士押着就从此不复朝见
裤裆问题送了典韦曹昂强行解释为没让张绣送质子
用得上夏侯渊的时候叫虎步关右,送了人头叫白地将军
曹操那不叫真性情,那叫每次假装正经的尝试都失败了
得了吧,我小时候还挺爱看易中天品三国之类的,但是易中天这人太爱夹带私货了,屁股不正,油管上的视频简直不堪入目了,还偷了一手尹宣先生翻译的《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美其名曰通俗化,现在越来越不喜欢这人了
笑了,顶尖文科生智商会低?
会允许你百花齐放吗?你这词也用的太好听了,多说一句就是一顶帽子不戴也得戴
文人要是嘴上功夫都赢不了那就别干教授了,虽然郑教授也很会说,但要和易中天放一块说话(吹牛比),说一百次一百次都是易中天占上风。
那文科没用早就被自然淘汰了,现在都在推行不分科了,还真以为文科一点用没有呢…
理科生就这认知水平?
术业有专攻而已,很多理科生也搞不来政治啊…
有用,但和理工科比,确实就剩那么一点用了
感觉是看不惯易中天顶着文学教授来搞历史
通篇离不开长处专业
巴蜀之国,没毛病
开创未来是由人开创吧?那不就得研究人物了?
易中天也是跨界,研究三国演义上他的业余爱好啊,研究三国演义不是一整天都饭碗,郑强教授起码熟悉三国故事,就算没易中天研究的深,起码聊几句还有的说,易中天聊高分子怕根本没法聊吧。四大名著,就算美看过原著,通过评书、电视剧了解的人也不少,曹操形象都正面化,曹寅就的戏里不曹操就不是白脸了,解放后话剧文姬归汉曹操也是正面形象,易中天的说法不新鲜。
这些人看不见的
理科是人类文明的发动机,文科是人类文明的刹车装置,只有科学家没有政治家法学家是不行的…
问题是易中天不是学历史的
有一说一在某个领域做到全国前几的人,学者是其中收入少的了,学者付出的劳动更值得尊重和回报,这没什么值得酸的
就是必须政治正确呗?
理一下你的逻辑:两人都不事专业学者——看看文学作品可以和研究文献的学者平等对话——没学过高分子的人不懂高分子——把易中天其中一个观点拿出来试图说明易中天没新意。
你这四个逻辑点没有一点联系,第一句话是错的,第二句话更是错的,第三句话是废话,第四句话偷换主题概念。
我就寻思你先把说话逻辑搞清楚,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如何表达,再来试着证明学理课比学文科难这种天生的伪命题。
学科本无高低之分,文学、社会科学亦是学问。你认为学文科门槛低是因为你从小学了12年的语文,看过几本文学作品就以为自己了解了,那只是会看故事而已。真正的专业领域都没有那么简单的,艺术学、美学、哲学、以及文学中的叙事学和符号学,更是非常复杂深奥,更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这种sci发得多就觉得自己可以嘲讽其它学科的人,真的很掉价。
你先考上浙大,选化学,选修他的课,然后你就可以干他了
非黑即白不可取
至少玩游戏也没成什么所谓的教授,自己娱乐而已,当个教授整天搞些没有卵用的东西,和其他高新技术一比这不就是浪费资源吗,你要研究自己回家慢慢研究,别占着国家的教育资源
但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还记得去年国懿老师离开的光景,一个能如此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因为教室外的原因离开。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人文科学不当成和自然科学平等的科学?大概是有的人选择屈膝,有的人选择离开。
我不是郑教授这样实验室里的大明星,我会如何度过我的大学生涯。当我毕业的时候,我不懂艺术,于是不辨美丑;不察伦理,于是不分好坏;不通历史,于是不知得失;不会修辞,会引用名言就够了;不明哲学,除了“公式”全部套上初中学的“唯心”;不读文学,至少会写“全面贯彻”。当我毕业的时候,我会用我的文凭找到一份工作糊口,工资里的百分之三十买下了我大学课本里百分之一的知识。
郑强还顶着高分子教授去写歌呢。
狂士并不少,就像有才华各年代也差不多,能不能发声是另一回事。就像歌坛一样,并不是这些年会唱的少了,是出来的少了。
因为现在的儒家跟开始的儒家相差甚远。
说到点子上了👍👍👍
这位强行蹭人家流量,
👴服了,易中天是学中文的
你是对美国的科技有啥误解?
没素质呗
方言习惯吧,刚来重庆的时候买东西吃,老板笑容可掬的一口一个日妈,边问我要求边跟旁边人聊天,我一时之间混乱的不知道该才出怎样的表情回应😂
我是北京人,我在南京上大学,同专业的同学全国的都有,不知道为什么,我听见北方人说话带他妈的就莫名反感,但是听见南方人特别是云贵川的同学说他妈的就觉得很有意思哈哈哈
那按照你这么说
只要会炒菜
材料学科的事
也都能聊几句了
我是问你这个结论哪儿来的?
你算算一年得多少篇,他又是天坑专业,实验相对费时间的那种,还经常开讲座当网红,还要搞行政拿经费,那么四百九十多篇到底怎么来的还能没数吗。 当然不是说他的成就水,但是数量高到一定程度又是另外一回事。
现在就是学术圈内的年轻人天天骂学阀,啥文章都要挂名。 然后外界一说起某个人多到离谱的文章数就是好牛好牛。
富文穷理
就郑强这段话
他也没啥资格瞧不上别人的学问
更不要说他心思早都不在学术上了
没啥恩怨
就是蹭热度
有一点不大明白,为啥出生在重庆,在四川13年就比别人懂三国了,这是啥逻辑
儒家不是么
郑强敢说 但内容没有越界
这种话是招上面喜欢的
所以才会被诏安
这都能开车?🐶
人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同学,形成了价值观,不会因为他妈的而改变自己的口头禅。再说完美人设都是自己认为的。
我以为是年轻的田国富田书记
有啥听不懂的
就像前段时间
鸟屎烧石墨烯
大多数人听不懂吗?
讲三国上来就摆一堆文言文
那照样大多人听不懂
一个人真的想让别人懂自己研究的东西
并不是非要让别人先达到一个很高的门槛才行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说说,什么地方
你就不行了 行不行🐶
那是你对文科有误解,你所知的历史学大概就是百家讲坛历史普及爱好者就叫历史学,那大概谁都可以学
试试看学历史里的考据学,训诂学,版本学,没天赋学学看,看一眼你就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