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跟日本新干线哪个技术实力更强

虎扑用户640312
引用 @那女孩对我说说我是一个小偷 发表的:
卡斯柯咋样

不懂信号啊,不过我地铁行业里目前卡斯科挺多的

d
dubdai
引用 @首钢京唐公司 发表的:
写进教材这事是不是你编的??

大概率编的,一点准确的信源没有,搜过来搜过去就是同一篇文章及其子孙。倒不是他编的,不过再传播一遍也是有责任的

m
mikelan108
你在虎扑问肯定是他们大日本,帝,国牛逼啊

一切皆为缘
以前 没高铁 肯定 日本强 自从引进 吸收 改进后 现在 不会差很多 有差距 肯定的
有間客棧
引用 @挖坑养螃蟹 发表的:
同时,因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铁市场,所以所有的企业都过来了,是完完全全的买方市场。老刘利用这个优势,把价格压的非常低,只花了8000万欧元就买了西门子的全车制造技术。 而且他在内部也形成了竞争,北车学西门子的技术,南车学川崎的技术,还有全用外国技术的车用来给南北车施加压力,同时自己也发展自主技术车型以提升自主研发水平

厉害这操作,谢谢老铁

炒刀削
引用 @贝克汉姆司机 发表的:
你咋么不问问链家?还自如。

老哥幽默

a
arhdhao
引用 @挖坑养螃蟹 发表的:
同时,因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铁市场,所以所有的企业都过来了,是完完全全的买方市场。老刘利用这个优势,把价格压的非常低,只花了8000万欧元就买了西门子的全车制造技术。 而且他在内部也形成了竞争,北车学西门子的技术,南车学川崎的技术,还有全用外国技术的车用来给南北车施加压力,同时自己也发展自主技术车型以提升自主研发水平

乱拳捶死老师傅。

有間客棧
引用 @豆太太逗 发表的:
不止,分成两组互相竞争,真假消息放出去,让他们慌

厉害啊,中国博弈文化精髓

D
Dynamik
引用 @iemey 发表的:
这个市场是汽车市场吧

高铁 汽车都是这个策略,只不过高铁成功了,汽车没成功

T
Trust灬大焦哥
引用 @走投无路上虎扑 发表的:
福利呢

后来的JR。。🐶

炒刀削
引用 @红水河梯级 发表的:
就知道会有人和你杠 最开始说一样产品都造不出,装配都不会; 然后造出一样东西就看看有没有品牌,是不是国内的、不是就是一个代工厂; 有品牌了,又会盯着核心部件然后到零部件看是不是国内造的;凡是有一件造不出来就说会被卡脖子。 等都掌握了核心部件和零部件、就看是不是自己设计的,再看是不是最早提出的,创造的。不是就是抄袭、都不会创新。 都弄出来了,还要看是不是最好的最耐用的,市场占有率,高端产品占有率,达不到就是小众产品,没有高端市场。 品牌号召力是不是有水军,公司是不是国人掌握、股份有没有外国人。 最后还要看看是不是就国内牛逼,国外厉不厉害,拿了多少国外订单、公司是不是国内利润是大头。还要看是行业第几,五百强排名第几。 难怪人家处处防着咱、不是一个肤色、制度、文化,还想自己自成体系,员工还不让有外国人、碾压才是第一。

哈哈,华为也做不到啊

生锈得ak47
引用 @你大爷是李大爷 发表的:
总结就八个字: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华文明从来都是实用主义。无论是胡服骑射,还是西学东渐。

喝水不洗澡
引用 @虎扑JR0286165623 发表的:
我们比较的是刷卡和移动支付哪个更好点?你这是换了个东西比较吧?

两边生活过的人来说一句,刷卡挺方便的,一般会有固定一张卡刷,平时出门也是不带钱包的,而刷卡付费的速度比刷二维码的速度快不少,对消费者来说不比二维码差,对商家来说可能刷卡的要搞个pos机咯。 但是考虑到刷卡已经是个普及很多年的技术了,二维码是近十年的东西,这样强行比也没啥意思,习惯而已。

球场Ares
引用 @屁大电视 发表的:
中国高铁是集世界所有列车技术做的,你去翻翻当年中国怎么招标的。教科书般的招标写入美国大学教材的

拜读了虎扑之前的帖子,真的是市场换技术的教科书

阿磊森纳
引用 @沃尔兹堡宝宝 发表的:
三星手机用起来吧。我去喝个星巴克,把手机从兜里掏出来的同时 黑屏从下往上一滑直接调出三星pay,指纹一搭,二维码直接出来了 给服务员扫就行了。 多方便啊,跟拿出钱包 掏出卡 贴一下支付一样便利啊。 最牛逼的是我不需要再想着带个钱包了啊。在支付一样便捷的情况下,一个是带手机钥匙 一个是带手机钥匙钱包,你选哪个呢。 你要选后者 那全当我没说

苹果,三星闪付,早就有了。很多老外也用的。

中国神龙
引用 @你大爷是李大爷 发表的:
总结就八个字: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这叫博采众长,换句话说,师夷长技以制夷

V
VacUum丶艾大神
高铁应该蛮强的。我们西南那么复杂的地质条件都能建成铁路,真的世界最强

鱼香3分球
引用 @zerodddd 发表的:
有个朋友说了,只是错了个字🐶

你说一下就可以了,我哪知道谁说的???

朕不传球
推荐一个UP主,杰森bababa

m
mrhappy_99
引用 @zerodddd 发表的:
不敢吹我大CRH,怕被街上外务省的狗咬。 如果顺利的话,第一条运营400+km/h的高铁今年底会开工。 400+的规范应该会更早一点面世,半个月前才去开会审查了。

收了多少评审费

e
enela
引用 @zerodddd 发表的:
不敢吹我大CRH,怕被街上外务省的狗咬。 如果顺利的话,第一条运营400+km/h的高铁今年底会开工。 400+的规范应该会更早一点面世,半个月前才去开会审查了。

日本600km的超导磁悬浮都开建了
2
218539
引用 @小南喵 发表的:
这种事不是经常发生吗?🤔 如果网上怎么说就怎么是那就太简单了 况且确实我也不知道哪说错了

果然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10:1,仍然是你赢了

A
Anewzingscle
引用 @Timwon 发表的:
以市场换技术,他们能进来的代价是公开技术,中国把所有技术学会并整合了,加上中国的需求大,技术精尽有更大的推动力,不可能那么大一块市场长期被国外技术收割

而且后来发展的要比他们都好,我记得当时讲过一个车头一体成型的技术之类的东西,只有中国能造,别国搞不出来,那肯定不能说中国抄袭了,谁能照80分卷子抄出来90呢🐶

耳光乐队
引用 @dubdai 发表的:
点进去第一篇不是说的这个,第二篇就开头一句,一点信源也没有,能说明什么?中国高铁厉害,也不需要这种一点信源没有的吹法

这个算吗?

尽吹散
引用 @火丁念个灯 发表的:
老师教学生,学生不会,不给老师钱😂

该忒么自信点了,让他们清楚谁话事

耳光乐队
引用 @可是你比我小了6岁 发表的:
耳光乐队我喜欢

一个巴掌拍不响,左右开弓打耳光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引用 @屁大电视 发表的:
中国高铁是集世界所有列车技术做的,你去翻翻当年中国怎么招标的。教科书般的招标写入美国大学教材的

但是列车的核心控制元件和密封胶还是日本造的。我们还要不断精进,不能盲目自大。

切撒皮克吹波大波龟
引用 @凶案现场 发表的:
南北车合并堪称绝杀,对股民也是

和称中国中车

虎扑用户740149
引用 @779317195 发表的:
这就不得不提我跃哥了

难道不是志军哥🐶

纯黑360
引用 @迷殇孤城 发表的:
你去买菜用信用卡?

少点低级抬杠

h
hmlyzq
汽车搞成什么样?高铁搞成什么样?跨越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

我好难呐
引用 @啊啊啊荣啊 发表的:
历史会给跨哥一个公正的评价

有功有过,还能怎样

趁热打铁投三分
引用 @咱骑驴看唱本 发表的:
行不行得论证!你屁没放一个就说行不行?

不在同一个话题就别插一脚,语文理解0分,看我话意思了吗,人家提下这个话题(中国高铁发展)不行吗?

二不二不二不二
日本新干线,不信你去百度下铁胆火车侠,都会变形了🐶

我好难呐
引用 @r9_forever 发表的:
经典的市场换技术,反面典型就是汽车和飞机

飞机可不一样

G
GTWQ
引用 @你给我就完事儿了 发表的:
建议看一下王自如的高铁科普,你看看技术先,德国日本的技术不知道比中国高到哪里去了,当年是招标引进的,明显中国还差得远的

王自如在高铁上面渣都不是,看个渣啊?

实事求是帝
引用 @iemey 发表的:
这个市场是汽车市场吧

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下高铁引进历程。同理,汽车也是,比如现在的特斯拉,就是倒逼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只是具体策略有不同。

虎扑用户791661
引用 @清雨如风 发表的:
难道不是志军哥🐶

懂得都懂

G
GTWQ
引用 @樱木滑倒了 发表的:
他们不搞移动支付不是没必要,是换代成本太高,因为信用卡太普及,支付市场上利益划分已经完成了,换代成移动支付又要重新分配,变数大成本高,所以整个社会推动移动支付的动力不足,实际上移动支付确实是发展趋势

跟些看不到未来的废物说这些有啥用,不出几年事实会狠狠打他们脸!当然,他们说不会承认的,反正已经被打习惯了。

白巧克力摩卡
引用 @funnyxyy 发表的:
是古力娜扎,又叫马尔扎哈

小名真皮沙发

猫扑你虎啊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你这个理解能力和杠铃也就基本告别教育了

哥谭市民布鲁斯
引用 @带血大黄瓜 发表的:
加拿大很不爽地退出群聊…

别恶心了,加拿大铁路就nm跟绿皮一样,慢的就离谱,还jb贵

哥谭市民布鲁斯
引用 @带血大黄瓜 发表的:
加拿大很不爽地退出群聊…

一提到加拿大铁路我就受不了了,真还不如自己开

吹牛大师傅
引用 @骑呀么骑着小毛驴 发表的:
比中国落后于日本的技术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

谁说的找谁去,我没说

凶案现场
引用 @切撒皮克吹波大波龟 发表的:
和称中国中车

刚开始是中国神车,后来是中国灵车🐶

猫扑你虎啊
引用 @Skyfall629 发表的:
一开始中国就是瞄着技术最强的德国西门子去的,但是对方报价巨贵,结果真就把他们撂一边,第一批引进的是日本、法国和加拿大的车。这下德国人担心彻底失去市场了,只能乖乖降价+同意转让技术

德国最初的团队是被解雇了,后面又大降价和转让技术才能进来分一杯羹的

星沉天际
引用 @实事求是帝 发表的:
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下高铁引进历程。同理,汽车也是,比如现在的特斯拉,就是倒逼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只是具体策略有不同。

特斯拉那个我有听其员工讲过,特斯拉在浦东临港那建厂,投资设备和生产线,地皮免费的。但是特斯拉在XX年内要交XX元的税还是什么玩意儿的,反正我当时听到觉得挺流氓的。😂

S
SydBarrett
引用 @沃尔兹堡宝宝 发表的:
美国不是刷卡方便 而是信用体系完善和根深蒂固,刷卡本身比起移动支付一点也不方便。

既不是因为刷卡方便,更不是因为信用体系什么的,中美结算本质区别是费率。移动支付只是个外壳而已,除了花呗、余额那些以外国内的绝大部分移动支付最终也一样是用卡结算,美国体系的问题在于卡组织费率比中国高多了,没有哪个公司能承担下卡组织刷卡费率和自身运营成本再提供出费率有竞争力的移动支付服务,这也是paypal无法普及的根本原因,费率毫无吸引力,除非逼不得已,不然怎么会有人用
旺财哥
引用 @火丁念个灯 发表的:
老师教学生,学生不会,不给老师钱😂

老师们愿意吗?

L
LilHayah
引用 @沃尔兹堡宝宝 发表的:
手机只要有1%的电就可以完成支付,你手机没电自动关机的几率大呢还是忘记带银行卡的几率大呢? 我反正几个月也不会彻底没电自动关机一次,倒是钱包和卡经常性的忘记带。

只有1%的电还是得有电有网络连接。 并没有解决没电没信号就GG的问题。 论几率的话,这个还真是手机没电的几率大,毕竟人类电池技术还没突破瓶颈,经常用的话,还得经常充,没带充电宝外面忙老半天比如照好多相很容易没电的。跟电动车现在里程焦虑类似道理。 要说忘带 手机也会忘带,放门口桌子上了,上完厕所落纸盒上了... 毕竟不是长肉身上的东西,次数多了 总有忘带的时候。

盖伦打爆三路
引用 @于是洛灵感焉 发表的:
中国高铁更强,高铁里程长 潜力大 汇合了中国铁路最好的技术 投资也大 日本新干线发展早,里程短 潜力不大 说实在的 日本已经把铁路时代完成了一个60年前就有高铁技术的国家不可能60年没有新技术出来, 他们也不需要再从铁路上投入更大的资金和技术。就像美国没有信息支付,不是因为他们弄不出来,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刷卡已经很方便了,而且多少年前就完善了,没必要换别的。

卫星也一样,投入大,突破少,都不愿意搞

旺财哥
引用 @挖坑养螃蟹 发表的:
同时,因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铁市场,所以所有的企业都过来了,是完完全全的买方市场。老刘利用这个优势,把价格压的非常低,只花了8000万欧元就买了西门子的全车制造技术。 而且他在内部也形成了竞争,北车学西门子的技术,南车学川崎的技术,还有全用外国技术的车用来给南北车施加压力,同时自己也发展自主技术车型以提升自主研发水平

老刘曾经也是功臣啊!

虎扑用户068058
引用 @旺财哥 发表的:
老师们愿意吗?

中国那么大的市场不愿意又能怎样?

东B锅炉王
引用 @豆太太逗 发表的:
那个案例很有名,你应该自己去查下,不是浪费时间在这里回帖

他才懒得查呢 就是杠,

旺财哥
引用 @火丁念个灯 发表的:
中国那么大的市场不愿意又能怎样?

老师们回头看,有没有被涮感觉?

钟艾forever
引用 @耳光乐队 发表的:
这个算吗?

你看 这些人突然就不说话了

纳兰橙子
引用 @屁大电视 发表的:
中国高铁是集世界所有列车技术做的,你去翻翻当年中国怎么招标的。教科书般的招标写入美国大学教材的

三国杀。

纳兰橙子
引用 @屁大电视 发表的:
中国高铁是集世界所有列车技术做的,你去翻翻当年中国怎么招标的。教科书般的招标写入美国大学教材的

日法德,三国杀。

虎扑用户612651
引用 @dubdai 发表的:
点进去第一篇不是说的这个,第二篇就开头一句,一点信源也没有,能说明什么?中国高铁厉害,也不需要这种一点信源没有的吹法

别人说的是高铁厉害吗?别人说的是引进高铁技术时招标的骚操作厉害,吹的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在这乱质疑

l
love21kg
引用 @清雨如风 发表的:
难道不是志军哥🐶

反正我是信了😂

z
zhench123
新干线人性化设施好,有吸烟室,行李架我试过28寸也能放,还有就是可以做到来了就买票上车,不过乘坐舒适度我感觉还是国内高铁好,新干线没有高铁那么稳。
沃尔兹堡宝宝
引用 @LilHayah 发表的:
只有1%的电还是得有电有网络连接。 并没有解决没电没信号就GG的问题。 论几率的话,这个还真是手机没电的几率大,毕竟人类电池技术还没突破瓶颈,经常用的话,还得经常充,没带充电宝外面忙老半天比如照好多相很容易没电的。跟电动车现在里程焦虑类似道理。 要说忘带 手机也会忘带,放门口桌子上了,上完厕所落纸盒上了... 毕竟不是长肉身上的东西,次数多了 总有忘带的时候。

焦虑归焦虑,彻底没电关机归没电关机。焦虑只会导致你去找方法充电,跟有没有自动关机完全两回事。 我不知道你是经常没电自动关机还是怎么回事 把没电形容的那么恐怖,总之我最近两三年都没有没电关机过

A
ALSACE1999
引用 @dubdai 发表的:
点进去第一篇不是说的这个,第二篇就开头一句,一点信源也没有,能说明什么?中国高铁厉害,也不需要这种一点信源没有的吹法

人家说的不是中国高铁多厉害而是当初高铁招标时操作的厉害好吧?

K
KG天下
引用 @旺财哥 发表的:
老师们愿意吗?

当年西门子也是这么想的

修罗机
引用 @挖坑养螃蟹 发表的:
刘跨越真的有两下子的,当年招标的时候那一套操作骚的一批

刘总靠这个就可以青史留名了

x
xuan丶K
引用 @屁大电视 发表的:
中国高铁是集世界所有列车技术做的,你去翻翻当年中国怎么招标的。教科书般的招标写入美国大学教材的

德国佬真是被整得明明白白

雷霆烈焰光芒
引用 @不忘初心一直追 发表的:
庞各庄二中

庞各庄一高

难受
引用 @牛肉面加俩蛋 发表的:
他要能把汽车给搞出来,贪个100亿又如何,汽车这行业被中国吃下,一年给我们的收益都不止百亿🐶

大胆点,飞机 ,1000亿

A
ALSACE1999
引用 @dubdai 发表的:
点进去第一篇不是说的这个,第二篇就开头一句,一点信源也没有,能说明什么?中国高铁厉害,也不需要这种一点信源没有的吹法

来,这是楼下一位jr 回答的。 招标的时候首先规定,所有高铁零部件必须国产,如果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一时达不到,那外企也必须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生产。同时还明确表示,外方必须转让全车的制造技术。此举让我国从一开始就拥有全套的技术和企业,只要慢慢把暂时无法国产的部件搞定了就行。同时,因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铁市场,所以所有的企业都过来了,是完完全全的买方市场。老刘利用这个优势,把价格压的非常低,只花了8000万欧元就买了西门子的全车制造技术。而且他在内部也形成了竞争,北车学西门子的技术,南车学川崎的技术,还有全用外国技术的车用来给南北车施加压力,同时自己也发展自主技术车型以提升自主研发水平

s
slkuz
引用 @扯淡无极限 发表的:
第一条真的是烦,好多人都喜欢公放,加上小孩子吵闹家长不管什么的确实也该想点办法限制一下。第二点便当的事情相比之下咱们车上的盒饭确实不咋地味道价格啥的。我觉得层主提的这两点没啥问题,只不过在这个帖子的背景下会显得屁股歪

歪啥歪啥,这明明是个讨论高铁技术谁家先进的帖子,他硬是要带偏到坐车的人和车上的饭上去,咋了?中车生产高铁的时候,还得考虑车上的饭做的好不好吃?还得考虑是不是有傻逼玩意儿在车上公方吵到其他人咋办?这是造高铁该考虑的吗?转进这么明显的东西,还有人给他洗,我是真没想到的。。。

德芙福德
引用 @挖坑养螃蟹 发表的:
中国高铁能有今天,老刘功不可没。玩几个野鸡明星我觉得不算多

甚至可以多玩几个

d
dubdai
引用 @耳光乐队 发表的:
这个算吗?

这叫教材?而且这上面说的和中国高铁谈判案例选入斯坦福大学教材一样吗? 说一万遍,中国高铁厉害吗?毫无疑问!需要吹吗?当然需要,这是实力的宣传与展示,但不需要信口开河的吹。

厦门土笋冻
引用 @屁大电视 发表的:
中国高铁是集世界所有列车技术做的,你去翻翻当年中国怎么招标的。教科书般的招标写入美国大学教材的

不知道在哪里能翻到呢

彼岸烟火1979
引用 @旺财哥 发表的:
老刘曾经也是功臣啊!

功臣俩字我觉得不够用,可以称呼为民族英雄……

德芙福德
引用 @旺财哥 发表的:
老刘曾经也是功臣啊!

感觉被利用了

d
dubdai
引用 @ALSACE1999 发表的:
人家说的不是中国高铁多厉害而是当初高铁招标时操作的厉害好吧?

对啊!他列举的这图里面,就没证明高铁招标案例选入斯坦福大学教材啊! 后来又费劲扒拉找了张图,也是八杆子打不着

A
ALSACE1999
引用 @旺财哥 发表的:
老师们愿意吗?

这链接讲的就是高铁招标。https://zhuanlan.zhihu.com/p/99056505

d
dubdai
引用 @寂夜一祭夜 发表的:
别人说的是高铁厉害吗?别人说的是引进高铁技术时招标的骚操作厉害,吹的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在这乱质疑

你说的跟我质疑的有关系吗?我就是质疑这个“高铁招标入选斯坦福大学教材”啊,关键是他找的这第一个是说高铁厉害的,有技术输出。第二个就开篇第一句,一点信源也没有,这也能证明选进斯坦福大学教材了?吹也要按基本法啊

A
ALSACE1999
引用 @dubdai 发表的:
对啊!他列举的这图里面,就没证明高铁招标案例选入斯坦福大学教材啊! 后来又费劲扒拉找了张图,也是八杆子打不着

那只能找个斯坦福学生拍课本给你看了。这种看个乐呵就好了

s
silence江南
引用 @屁大电视 发表的:
中国高铁是集世界所有列车技术做的,你去翻翻当年中国怎么招标的。教科书般的招标写入美国大学教材的

少年阿军还是很有能力的

嘴咧得跟荷花似的三营长
引用 @挖坑养螃蟹 发表的:
刘跨越真的有两下子的,当年招标的时候那一套操作骚的一批

要是汽车市场当时也这样多好

不见当年闪电侠
引用 @你给我就完事儿了 发表的:
建议看一下王自如的高铁科普,你看看技术先,德国日本的技术不知道比中国高到哪里去了,当年是招标引进的,明显中国还差得远的

看到王自如就笑了

嘴咧得跟荷花似的三营长
引用 @Timwon 发表的:
以市场换技术,他们能进来的代价是公开技术,中国把所有技术学会并整合了,加上中国的需求大,技术精尽有更大的推动力,不可能那么大一块市场长期被国外技术收割

汽车当时也这么搞多好

K
KafuuKokoa
引用 @康氏潜行法 发表的:
新干线感觉很勇,东海道那个线路条件,放国内完全就是160的线路,东海道敢跑最高285,他们的技术还是有的,我们也不能盲目自大

摆式列车,牺牲舒适度换速度,当年国内决定发展高铁时首先就把摆式否了。

夕阳红JR
引用 @斯卡文红薯人 发表的:
可是信息支付不是也能绑信用卡吗?我觉得比用实体卡更方便啊

美国有几百个银行,信息支付做不到支付宝微信的统一

虎扑用户640312
引用 @带血大黄瓜 发表的:
加拿大很不爽地退出群聊…

加拿大本来就辣鸡

鹅城农夫
引用 @HideOnB 发表的:
信用卡对银行的利润太大了,美国那些大资本不会让肥肉掉别人嘴里的。中国基本都是国有银行,信用卡普及不了,那就放手让互联网干了

国内信用卡赔钱的,不敢放开权益,薅羊毛的太多能把银行撸秃,美国人分期多,还有一堆到期不还的,钱好赚不少

驩讙懽歡
引用 @于是洛灵感焉 发表的:
那是对我们不方便,我们根本就没普及刷卡就直接跳到了信息支付。

俗称弯道超车

改名都唔得丢你螺母化嗨
之前不是还有帖子说中国高铁零部件多数还是得进口!?

那我取个拉风昵称吧
引用 @Adventuress 发表的:
订单第一不代表技术最高的吧

为什么便宜,它也得有个道理,无非就是在各个环境都能克服,都当作普通环境制造、运行,这已经代表了一种领先。全方位领先,不现实,综合第一就已经足够。综合第一无非就是使用率,除去中国自己,全球最高使用率还是中国高铁技术。他国有强的技术、我们也有。科学技术最高本身就难以做到,强如美国在激光领域上也逊于中国。但美国科学技术仍然是最高水平

莫有感情的杀手
引用 @屁大电视 发表的:
中国高铁是集世界所有列车技术做的,你去翻翻当年中国怎么招标的。教科书般的招标写入美国大学教材的

说到中国铁路,还有一个人得提起,就是刘

虎扑用户431363
最早中国是同时引进最先进三家的技术,也就是东芝庞巴迪阿尔斯通,分给中车最强的三个主机厂,然后就实现超车了。

o
oopsyeah2046
以后不要比较了,高铁这块,中国就是世界第一。

虎扑用户431363
引用 @lonzo666 发表的:
最早中国是同时引进最先进三家的技术,也就是东芝庞巴迪阿尔斯通,分给中车最强的三个主机厂,然后就实现超车了。

是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说错了……

l
lyricssss
引用 @东航毁我青春 发表的:
斯坦福

神他妈进教材。。

d
dubdai
引用 @ALSACE1999 发表的:
来,这是楼下一位jr 回答的。 招标的时候首先规定,所有高铁零部件必须国产,如果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一时达不到,那外企也必须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生产。同时还明确表示,外方必须转让全车的制造技术。此举让我国从一开始就拥有全套的技术和企业,只要慢慢把暂时无法国产的部件搞定了就行。同时,因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铁市场,所以所有的企业都过来了,是完完全全的买方市场。老刘利用这个优势,把价格压的非常低,只花了8000万欧元就买了西门子的全车制造技术。而且他在内部也形成了竞争,北车学西门子的技术,南车学川崎的技术,还有全用外国技术的车用来给南北车施加压力,同时自己也发展自主技术车型以提升自主研发水平

你说得这些和 入选美国大学教材 有何关系?

康村漂泊人
高铁作为后发选手,如果比不上新干线那就太丢人了吧。。。那还是高铁厉害的,具体到车站管理倒是还有提高空间hhh

d
dubdai
引用 @ALSACE1999 发表的:
那只能找个斯坦福学生拍课本给你看了。这种看个乐呵就好了

确实 这种言论要证伪太难了,需要遍历斯坦福大学的相关教材 甚至是老师的授课内容有没有提及作为案例。 中文搜索的话 提到这个说法的几乎都是一篇文章和它的各种变种,当段子听听就行了。 还有另外一哥们请求这个说法的来源,结果被各种灭,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