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阿代爱上了阿熹 发表的:但是他们的高光并不在韩国
引用 @篮球场上三分雨 发表的:还有韩非、张良、郑国
引用 @莺歌十三月 发表的:其实长平之战也不能全怪赵王,赵国粮草不足,向齐楚借粮失败之后赵国就只有速战速决一条路,反而廉颇的拖延战术会让赵国慢性死亡,赵王怎么可能不急
引用 @莺歌十三月 发表的:双王并立,曲沃代翼,孔夫子说的礼坏乐崩就是晋国开的头
引用 @用户1953131528 发表的:晋
引用 @ni3 发表的:晋和楚
引用 @烂怂大雁塔 发表的:说个冷门的,魏。如果魏优先把秦灭了,而且也有这实力,没了后顾之忧,再稳固中原,未可知。
引用 @古书新墨度穷年 发表的:那必须是春秋第一强国晋国,如果不是晋国分裂了,统一天下就没秦国啥事儿了。
引用 @钱家二少 发表的:魏国真的可惜。魏文侯魏武侯都牛的一比,可以魏惠王败家子
引用 @床上腰有力呵 发表的:赵啊,被秦国打成那样,回过头来还能暴揍燕国。所谓战国七雄,燕国真上不了台面。唯一闪光的是伐齐
引用 @LASerAsen 发表的:魏国要统一得趁早,最好一步到位,越拖也没机会,魏惠王折腾了一辈子,起、落、落、落,能用的招数都用了,能上的手段都上了,魏国从一流沦为二流,其实就是在用各个角度回答魏国为什么不能统一
引用 @体系阿里扎PG 发表的:论战国七雄上不了台面,后面的我就⑧用说了8⃣🐶
引用 @casta 发表的:韩国?
引用 @hzq666233 发表的:七国的天下,我要九十九🐶
引用 @爆酱啊 发表的:更新了吗
引用 @浮云远上 发表的:方向错了 老想着繁华的中原地区 四面树敌 再能打抵不过群狼
引用 @控卫之神炮哥保罗 发表的:没有,沧海横流那一集都出来一年多了,到现在都没看见第二集
引用 @灰灰君 发表的: 有欧洲那味了
引用 @24中6 发表的:本来河西那边吴起压的秦国抬不起头来,然后把吴起赶走了
引用 @罗马32433 发表的:拥有孙膑的齐国居然统一不了全国,这就好比五星勇居然夺不了冠
引用 @E灯女友的攻防 发表的:想想最先称霸的魏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却先后错过了卫鞅,张仪,吴起,范睢,甚至信陵君,否则将是何等强大的人才储备和国家实力。
引用 @美得那样忧伤 发表的:晋国一点也不可惜,晋国的灭亡是显而易见的。晋国在晋献公时,因为曲沃代翼事件,为了减少公族旁系再度取代自己这一支,于是杀尽诸公子,立下“国无公族”的规矩,到晋文公时重用跟随自己流浪的异姓近臣,如赵衰就是三家分晋时赵氏先祖。又设立了三军制度,三军将佐都是异性臣子,正是这两代人的举动为晋国异性卿族崛起创造了条件。晋文公死后,晋襄公时赵衰的儿子赵宣子,更是开创了执政兼中军将,掌握军政大权的先例,成为第一个晋国权臣。到晋平公时,唯一可以和异性卿族对抗的栾氏又被六卿消灭瓜分,自此晋国大权落于六卿之手,六卿又在内部斗争中范氏、中行氏、知氏先后覆灭,最后魏赵韩三家分晋。所以晋国的覆灭是早就注定的,早在晋平公时,吴国贤人延陵季子访晋时,见赵文子、魏献子、韩武子,就已经预言晋国必在这三家后人所得。
引用 @老汉w推车 发表的:这里面只有秦的强大有延续性,坚持了变法的制度,奋六世之余烈,其余都是偶有的高光时刻。
引用 @灰灰君 发表的: 春秋历史看着也太精彩了,比其他时候有意思
引用 @沈北著名狠人 发表的:齐国 齐宣王时期达到极盛,但是摊上齐湣王这个傻儿子,被秦王捧成东帝就膨胀了,不是打这个就是打那个,周围全得罪了,最后五国伐齐,从此一蹶不振。
引用 @23q232323 发表的: 魏国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无险可守,强起来打谁都容易,弱下去谁打都容易,可惜魏国最强的时候没抓住机会,一弱就万人捅
引用 @体系阿里扎PG 发表的:另外我也觉得是赵国,最后关头王翦这种一等一的名将solo都要先用反间搞定李牧,光论将领水平和战斗力赵国真不是盖的
引用 @涛滔绦饕 发表的:秦国真的是天降六代英主
引用 @元宝山科比 发表的: 魏不行的,他对士人的态度决定了他不可能成功。那么多的人才哪怕留住重用两三个也不至于让秦那么快起来
引用 @勒布朗螺丝 发表的: 嗨,魏人不信外人(姓氏不是魏氏)。魏国多少天才士人,在其他六国翻天覆地,这是命啊。
引用 @此生挚爱欧文 发表的:可惜战国时期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盛,至少要三代雄主,后面还不能有庸才,至少中才,太难了,只有秦国符合
引用 @Leonard不要笑 发表的:七代,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最新回帖
都在秦国
郑国渠那个可以,其他被韩国错过
但是他们的高光并不在韩国
所以我说啊,长平之战就是综合国力的胜利,换句话说,明明两国旗鼓相当,大家么都清楚赵国完蛋了的话,其他都得完蛋,居然到了这种地步,还不帮赵国,哪怕粮食都不敢给,我觉得是不敢吧?换句话说,秦国真的是对六国有绝对的实力啊
8⃣️好意思,没注意你和我回复的这个不是同个人,我的意思是如果现在还拿这种思维去看,那可真的白瞎了读史,社会变革是免不了的,晋国以及之后的三晋也在争霸过程中是许多重大改革的源头,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怎么能上来就是一句辣鸡国家,死有余辜?
🛋️ 沙发板凳
晋的灭亡其实就是井田制崩坏时代变革的产物。
如果魏优先把秦灭了,而且也有这实力,没了后顾之忧,再稳固中原,未可知。
晋国一点也不可惜,晋国的灭亡是显而易见的。
晋国在晋献公时,因为曲沃代翼事件,为了减少公族旁系再度取代自己这一支,于是杀尽诸公子,立下“国无公族”的规矩,到晋文公时重用跟随自己流浪的异姓近臣,如赵衰就是三家分晋时赵氏先祖。又设立了三军制度,三军将佐都是异性臣子,正是这两代人的举动为晋国异性卿族崛起创造了条件。
晋文公死后,晋襄公时赵衰的儿子赵宣子,更是开创了执政兼中军将,掌握军政大权的先例,成为第一个晋国权臣。到晋平公时,唯一可以和异性卿族对抗的栾氏又被六卿消灭瓜分,自此晋国大权落于六卿之手,六卿又在内部斗争中范氏、中行氏、知氏先后覆灭,最后魏赵韩三家分晋。
所以晋国的覆灭是早就注定的,早在晋平公时,吴国贤人延陵季子访晋时,见赵文子、魏献子、韩武子,就已经预言晋国必在这三家后人所得。 [ 此帖被美得那样忧伤在2020-03-09 21:23修改 ]
魏国真的可惜。魏文侯魏武侯都牛的一比,可以魏惠王败家子
赵国胡服骑射以来战斗力非常强,名将辈出,廉颇、赵奢、李牧,甚至赵括也是很有潜力的,问题还是在于赵武灵王之后国君能力真不行,有一个能及秦昭襄王的一半就好了,而且赵国没有像秦国一样进行彻底的地主制改革,生产力跟不上军事能力,所以刚不赢秦国
魏国是人才输出大国,商鞅、韩非、吴起、李悝、庞涓、孙膑、范雎等等等等,可惜真正能留得住的又有几个呢
晋国可惜个鬼,早已注定,原因我在上面的评论写了。 [ 此帖被美得那样忧伤在2020-03-09 21:30修改 ]
魏国要统一得趁早,最好一步到位,越拖也没机会,魏惠王折腾了一辈子,起、落、落、落,能用的招数都用了,能上的手段都上了,魏国从一流沦为二流,其实就是在用各个角度回答魏国为什么不能统一
尤其是赵武灵王这个二缺啊
只有魏文侯厉害,魏武侯其实不怎么样,魏国在魏武侯的时候丢了中山,而且魏武侯插手赵国内政导致三晋同盟破裂,任人用亲不用贤逼走吴起,魏国在魏武侯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往下走了,只不过到了魏惠王的时候才彻底丢掉老大的地位。 [ 此帖被海军本部绿牛在2020-03-09 21:35修改 ]
论战国七雄上不了台面,后面的我就⑧用说了8⃣🐶
当然是晋啦
方向错了 老想着繁华的中原地区 四面树敌 再能打抵不过群狼
另外我也觉得是赵国,最后关头王翦这种一等一的名将solo都要先用反间搞定李牧,光论将领水平和战斗力赵国真不是盖的
韩国?
本来河西那边吴起压的秦国抬不起头来,然后把吴起赶走了
不打的秦国这么惨,商鞅也没机会变法
七国的天下,我要九十九🐶
晋国这地理位置太好了吧
魏不行的,他对士人的态度决定了他不可能成功。那么多的人才哪怕留住重用两三个也不至于让秦那么快起来
战国那种放下锄头拿起武器就是兵的两代人的积累真的做不到统一,你看秦国连着6代还是7代才做到。
更新了吗
没有,沧海横流那一集都出来一年多了,到现在都没看见第二集
魏韩战国初期占据河西之地,掐死秦国其实很容易。但是留恋中原的花花世界,四面受敌。
后期秦国其实也犯了这种错误,想要占领中原,但是韩赵的在上党的一翻操作,让秦国把视线从中原又拉了回来。
想想最先称霸的魏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却先后错过了卫鞅,张仪,吴起,范睢,甚至信陵君,否则将是何等强大的人才储备和国家实力。
你走错片场了,我要九十九是天行
靠着苏秦和燕昭王卧薪尝胆30年,都把齐国灭了啊,可以了啊,哈哈
奴隶制进入封建制
晋国的贵族结构,分家大势所趋了
秦国不是傻子的,魏国举兵伐秦,秦再不济也会割地找人联盟啊,这就难看了,魏国四面受敌啊,这魏地缘政治有点尴尬
伐齐也是五国合纵,只是燕国报仇出师有名由乐毅挂帅。三晋和秦国得利退兵了,燕国扛不住压力又被推回去了
这个时间点晋国是中原绝对霸主,几代晋公身为周天子宗族义务勤王名义上率领天子王师无人敢挡了,楚国秦国看着大其实跟现代俄罗斯差不多没卵用,尤其楚国,被吴国揍傻了,春秋五霸我觉得有吴王一个,算是很有实力的南方一哥,后来是越国阴死吴国但没能取代吴国国际地位。
这会因为大家还都是周天子的臣子没有人僭越,秦国国君还是称秦伯,晋国国君还是晋侯,所以国际上还算和谐。华夏各国还能联军打中山国之类的,晋国没了之后田氏代齐以后天下彻底乱了,没有人拱卫周天子了,周天子家天下体系的姬姓诸侯全部要么被篡位要么被干掉,不然的话我感觉还能延续好多年春秋,甚至天子可能成为虚职千秋万代
嗨,魏人不信外人(姓氏不是魏氏)。魏国多少天才士人,在其他六国翻天覆地,这是命啊。
晋国最后几个国君一个比一个混蛋,天亡之
魏国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无险可守,强起来打谁都容易,弱下去谁打都容易,可惜魏国最强的时候没抓住机会,一弱就万人捅
秦国那边前前后后张仪商鞅白起王翦李斯n巨头了
战国雷霆
晋国是完全没希望统一的,晋国兴于六卿,亡于六卿,分裂是必然,反倒是他的死对头楚国,如果楚悼王晚死十年让吴起变法成功大概率能统一
春秋历史看着也太精彩了,比其他时候有意思
秦是法改革,其他国家是人改革
人不在法还在
其他国家人不在就结束
魏前期几乎无敌,不过四处乱打目标不明确,一圈下来后发现邻居个个都跟他结仇了
秦国真的是天降六代英主
真心。比三国精彩多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操
变成田齐的时候就完了
到处结仇,而且实在壮大起来,怕是要成立反魏同盟了
woc同为秦迷
还有孙膑打败了魏国,魏武卒被灭,其实一开始也是投魏的。
晋国就没那心
燕国是真小人啊,赵国在前面扛着强秦,他在背后捅刀子,长平之战后落井下石,派兵打赵国,结果还输个底掉,真是搞笑
晋献公把晋国的公族基本上杀完了,被瓜分不可避免了
趁魏文侯那会一鼓作气拿下关中,有个易守之地就好打多了
可惜战国时期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盛,至少要三代雄主,后面还不能有庸才,至少中才,太难了,只有秦国符合
魏国是真可惜,文侯大好的基业被毁,大量的人才流失:吴起、商鞅、范雎、孙膑,还有一个不受重用的魏无忌
晋国表面上看是可惜,深入了解发现其实发现分裂也是迟早的事
人多地狭,又腹背受敌,北面还得防着匈奴,东部几乎无险可守,说实话也就是群雄抗秦罢了,如果赵国做大,都不用齐国出手,韩魏燕都足够让他焦头烂额了。
那个时代生产力低,又是军农一体,运输效率也低,说实话打快战赵国还有希望,战事拖久了肯定要完。这就比不了秦国,人家把函谷关一封,窝在家里猥琐发育谁也动不了,后路大大的有。
当时秦国还很弱鸡,魏国还捏着进入关中的关隘,战略上就应该先打关中,因为关中打下来守得住可以当大后方,然而魏国却向东中原的方向打,东边没有屏障打下来未必守得住,反复拉锯,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怎么说呢,魏国是能够当后来的秦国的,只是战略方向错了
而且秦赵同源,赵在很长时间里都远比秦能打,只能说碰不到好的君王无解,赵国出昏君出了名的,一出就是一串
魏国有钱但是位置不行,而且太小了,只适合称霸,难以统一
公族卿族没什么两样,只要国家搞父死子继这一套,公族一样架空小皇帝,鲁国郑国不都这样
可惜了魏惠文王把吴起赶走了,还丢了河西之地。
七代,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那是魏惠文王这种人。
信陵君不一样不得重用,和姓氏没关系,就是魏文侯之后的历代王君都不会用人。
从结果来看,历史上为避免重蹈覆辙而做的改进很多并不明智,晋文公为避免曲沃代翼,采取三军六卿制导致三家分晋,司马氏为避免曹魏的皇族子嗣不旺大权旁落,从而大肆封王,致使八王之乱,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唐的王族再也进入不了权力中心,多杰俊的李唐权力最终落入节度使和太监之手,宋朝为了避免节度使的局面再次出现重文轻武,不过这个结局还算不错!
一个昏庸的都没有真是离谱,有一个可能昏庸的还举鼎给自己举暴毙了也确实是牺牲小我了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变法。新法的容错率太高。基本上达到了不管你的王怎么样,这个国家能正常运转。王要做的是更进一步。
与此相比其他国家的王还要花时间处理宗族贵族事务,管理老百姓老实不要惹事,积极参军耕种。就这些琐事就是太平年代也要消耗很多精力和国力,更别说战国时期了。秦国的王和核心班子就不用管这么多。
战国初期魏国就是秦国的爸爸,快要打到国都了都,魏要是能把韩吞了我觉得秦国变法起来也难
有一个死的早,无功无过
魏武力绝对当世第一,哪怕是输了几战之后还能占领邯郸。就错在没有早点建立根据地。
他那四面受敌的位置必须先打一个清理后方。楚国不弱而且太大,齐国打不着,赵国本来是同盟,就应该在少梁之战之后狠命揍秦国。
错过了这个机会,就没有机会了。
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感情晋国这帮执政相当于幕府将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