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至死方休鵞只守护你 发表的: 我读书那会还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引用 @穿披风的蜘蛛侠 发表的: 后母戊鼎就是司母戊鼎啊,当初叫司母戊鼎是因为认错字了,把后叫成了司,后来就该改过来了。。
引用 @小南喵 发表的: 为什么不是后爹戊鼎 气抖冷
引用 @勒布朗贴身保镖 发表的: 我傻了,这都能认错啊
引用 @北鼻因卡 发表的:司母戊方鼎,那会儿历史书上这么写的,现在还改名了???
引用 @从甲A到中超 发表的:翻译过来就是:他妈的鼎
引用 @大黄是条puppy 发表的: 但凡好点的东西,只要有了乾隆老爷子的戳和字,就掉价了
引用 @莫道强龙不过境 发表的: 应该是兰亭序最牛,可惜没了,或者是传国玉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引用 @肯塔基队长 发表的: 所以,后母戊鼎是啥意思呢?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引用 @我是一只鹅鹅 发表的: 哈哈哈哈!给👴整笑了
引用 @和恶势力斗争到底 发表的: 真搞笑,什么错都怪人郭沫若,这种事情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起码一个小组讨论认定,就因为郭沫若名气大就认识一郭沫若什么错都推给他?就像发掘明朝皇陵,带头的是一北京副市长,这副市长先提议,然后找到几个考古学家开始实质性行动,郭沫若是其中之一,结果现在都说郭沫若让开的皇陵
引用 @利物可爱鸟 发表的: 古汉语里,后的意思是国王,后母就是商王的母亲,戊是商王母亲的名字,后母戊鼎就是商王给自己母亲打造的鼎。现代史学认为,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给其母妇好做的祭器。理由是殷墟出土的妇好墓里的鼎器无论外形纹、饰还是铭文都与后母戊鼎是一样的。
引用 @无法被安排的雨 发表的: 我比较好奇秦始皇陵里面的东西,有没有那个九鼎
引用 @中央兰开夏 发表的: 把司镜像看一下就是后了🐶
引用 @毋忘李定国 发表的: 随国只是周王室分封的一诸侯国,怎么能和商周这种天下共主比
引用 @谁是明年的FMVP 发表的:四羊方尊啥时候还给我们湖南省博
引用 @yunidaf 发表的: 崩嘿是什么
引用 @德怀恩无德 发表的:首先排除郭沫若
引用 @寒武纪1911 发表的: 不是改名了,是最开始认错了鼎上刻的字,这鞋年重新研究才确定正确的名字
引用 @懂球帝是垃圾 发表的: 看到后母我都懵了,和我学的咋不一样呢
引用 @Andrew_D 发表的: 国博:先把皿方罍借来玩玩🐶
引用 @大柴爱怀旧 发表的: 没有争议,就是后,博物馆和书都改过来了
引用 @OSPF天下无敌 发表的: 这英文名有点好笑
引用 @放开那箩莉 发表的: 不算认错字吧。从鼎上的字看确实像司。理解成祭祀母亲的鼎。 是后来又学者提出商代有反写字的习惯,后来的发掘也没有发现其他司XX(祭祀某某)的文物。认成后母,理解成伟大母亲就合理了。才改的。 这里确实搞错了,印象里错误了。以前查的,后和靠后的后有相似写法。加上后母戊确实排名第5。这里给大家道歉了。
引用 @s1mpleSAMA 发表的: Ding of EHOME
引用 @拉基蒂没有奇 发表的: 是司是后现在学界争议还是挺大的,并没有定论,不同博物馆的标法都还不一样。简单来说就是青铜铭文里司、后是同形的,学者们在争论“母戊”前面配司和后哪个意思更通顺的问题。我个人还是倾向司。
引用 @拉基蒂没有奇 发表的: 你说没争议,当那些CSSCI的作者和评审都是傻子?
引用 @栋哥驾到 发表的: 这得是70后80后了吧
引用 @茅山张国忠 发表的: 第一个字看成司可以理解,第二个字怎么看能是母?我咋看像情呢?🐶
引用 @终极武吹 发表的: 90后初中教科书也是的
引用 @栋哥驾到 发表的: 我90后,就是司母戊鼎了
引用 @毋忘李定国 发表的: 东周王子朝叛乱,失败后携带大量珍宝古籍南下入楚,有人说九鼎就是那时候没的
引用 @晋绥军三五八团团长李云龙 发表的: 四羊方尊不是酒杯吗
引用 @天一皇我孙子氏笑川 发表的: 真的么...
引用 @lonelywalker 发表的: 对,还有那个马王堆女尸,之前是叫辛追夫人,好像最近发现应该是叫“槌”
引用 @终极武吹 发表的: 03年上的初中,你呢
引用 @禅师卖瓜 发表的: 反转一下就很明显了,这是一个后字反着写,所以看上去像司字。
引用 @黎明的问候 发表的: 以前听人讲过后是尊贵帝王的意识,司是臣子下属的意思,这个鼎肯定是尊贵帝王的象征,所以应该叫后母戊鼎。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引用 @tyrion 发表的:后妈茶话会
引用 @大师兄李慢慢1 发表的: 不是,我想问的是,就是那时候也是写简写的么,不应该是象形或者其他的吗
引用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 发表的: 建国初期一个很有骨气的学者认错了
引用 @禅师卖瓜 发表的: 并不能这么理解,因为这个字是按照现在的文字的字形来联系,说是个“后”字,但在当时这个字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特定的符号而已,用来指代妇好,属不属于文字都有争论。
引用 @节奏的奴隶 发表的:这里面有个腿好像被锯了一个,现在博物馆里是后期加的一个模具
引用 @Axldk 发表的: 盘古开天辟地斧,女娲补天石不服🐶
引用 @四合酥 发表的:想起段子,楚国攻打随国,随国抗议:我何罪之有,为何打我?楚国:吾蛮夷也
引用 @拉齐奥前锋克雷斯波 发表的: 这玩意就摆在国博, 上面的介绍都是写后母戊鼎。
引用 @我有伊人 发表的:跟这个没关系,难道希腊科林斯城邦的雕塑价值就一定不如中国的?
引用 @7Bingo 发表的: 百度就行,很大的
引用 @科库杜汤格伊 发表的: 对对对,好像国宝档案有专门讲过这个司母戊鼎,挺传奇的
引用 @阿萌皮皮 发表的: 建国后在国内除了陈寅恪,谁能在文史方面压住他?郭是个学习狂魔,各种资料都查都看。你说他人品没问题,说他没文化这不就跟说中国人民都没文化一样。。。
我学的时候书上的介绍是司母戊鼎,但是书下面会有一行小的注释:近年来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后母戊鼎
通假字实锤🐶
就是,竟然不刻简体字也不加个拼音
以前是司母戊大方鼎吧
不是改名了,是最开始认错了鼎上刻的字,这鞋年重新研究才确定正确的名字
他妈的 鼎!哈哈哈哈哈哈哈🐶
升了,好多宫廷画家的,被盖章高几个档次
春秋九鼎也是顶级,可惜了
母就是妈,后母就是后妈啦😁
我也看傻了
我就是个笑话 想笑你就笑吧
当家球星背锅嘛。没毛病。
还有种说法,这个鼎的主人是武丁的另一个妻子妇妌。妇妌死后的庙号是戊,叫后母戊,而妇好的庙号是辛,叫后母辛。
我比较好奇有没有十二金人。
就像辛追夫人其实是避夫人
不知道你家父辈唱没唱过红歌?
跟这个没关系,难道希腊科林斯城邦的雕塑价值就一定不如中国的?
哈哈别想了,在北京上学经常去国博,四羊方尊边上保安很多,还经常有录制节目的,看样子就没准备还
层黑,打错了
郭沫若还没有骨气?早年参加革命,抗战时回国,不是谁都有这骨气的
不是认错了 在古文字里 司和后是同一个字 最早命名的时候郭沫若认为司母戊是祭祀母亲戊的意思 至于“后”本身非简化字 而是由夏启的史官在公元前2000年根据既有汉字“司”创造的,方法就是把后者反转写,并赋予新的读音。(摘自百度百科)
还能这么玩,好吧..
我还以为孪生的
。。。辛追女尸啥时候要说一声
你说没争议就没争议?
想起段子,楚国攻打随国,随国抗议:我何罪之有,为何打我?楚国:吾蛮夷也
改成后了又有人念叨还要改回司
对的 那时候我们教科书上都叫司母戊鼎,后来据说是考证发现这个名字不准确,现在据说都改成后母戊鼎了 。
这破翻译还不如直接给拼音呢
这个鼎上的后不是後的意思,是王的意思,后母就是王的母亲
homewooding
司母戊大方鼎,现在这咋成了后娘的了??
simwooding homewooding
好的,司母戊鼎
啊这…………那岂不是很多教科书,文献资料,都要改过来???工程量不小啊
比不过键盘考古学家,学历史怎么能去看论文呢,必须去论坛上看大神们发言
又一个被带节奏的
这个为啥不弄拼音全拼啊
90后初中教科书也是的
牡吧,通假字🐶
我90后,就是司母戊鼎了
我那会儿还是司母戊大方鼎
这个是九鼎之一的话,那确实是镇国之宝了!
03年上的初中,你呢
百度就行,很大的
是真的,当时还有纪录片
避夫人
我03年在幼儿园
不是,我想问的是,就是那时候也是写简写的么,不应该是象形或者其他的吗
郭也不是白莲花。后来向周总进言挖朱棣墓的总归是他
05年初中,司母戊鼎
是,比较有名的,后羿、夏后启…夏的君王一般都称后
这个后母不是我要看的后母
后妈茶杯
我特么……我在吃午饭, 不说了 清理一下键盘的饭粒😒
并不能这么理解,因为这个字是按照现在的文字的字形来联系,说是个“后”字,但在当时这个字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特定的符号而已,用来指代妇好,属不属于文字都有争论。
后来改了,叫商后母戊鼎,教科书应该也改了
哈哈哈哈那天看一个公众号的抖音介绍才想起来我们大学校名就是那很有骨气的学者提的字🐶
我们那会学的也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了解,就是对这些古文物很好奇,毕竟古人有太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了
后是夏朝和商朝早期君主的称号,夏后即夏王之意,后羿即王羿之意。 大约盘庚迁殷以后,商朝开始称王,至最后两任王始加“帝”字,子羡称帝乙,子受称帝辛,即后世所称纣王。
是耳朵
我们又不是研究青铜铭文的专家,下不了结论。后和司有不同说法,后是指太后(伟大的意思)的意思,就是商王的母后,名字叫戊,庙号为“母戊”,说司是认为是祀之意
改名了,刚去国博看了
所以争论的点是在哪个意思更说得通,符合时代背景吗
我读书的时候刚改成后母
这玩意就摆在国博, 上面的介绍都是写后母戊鼎。
女娲补天石--怀氏璧--传国玉玺!
Guo of EHOME
四羊方尊我家乡的
又黑我荆楚
谁不知道呢,这和我说的有什么矛盾?
跟这个怎么没关系,都是处于同一国家文化体系中的。另外这个怎么能扯到希腊城邦?本身就是各自独立的文明,然而你能说随国的存在是脱离于先秦政治文化系统而独自存在的?
好的好的
我也记得,是胡八一从龙岭迷窟带出来,上交国家的
说实话,学术成果方面,陈寅恪也压不住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