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徐宁远 发表的: 唐宋八大家是散文八大家,散文实力第一也是韩愈,论全才则是苏轼
引用 @我们一起哈皮 发表的: 多到数不清,周作人,沈从文,梁实秋,老舍,巴金,朱自清....
引用 @van17 发表的: 巴金 朱自清 周作人 你除了小学语文课文之外还读过他们的作品吗……
引用 @足球篮球控 发表的: 连司马光这种阻碍社会进步的顽固保守派你都能吹,妙啊
引用 @王小满英俊 发表的:比词就对韩柳不公平了,他俩那时候还没啥人写词。只比诗文的话韩愈都妥妥第一,而且大概率是双料第一。
引用 @骏马黄金勒 发表的:看清楚,阶级利益!不能说王安石变法是为了人民利益,保守派反对变法就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改革肯定是利益再分配的问题,但不能简单以阶级区分。路径不同而非阶级不同
引用 @用户1730851396 发表的: 苏轼还把自己怀孕的小妾送了,下限低的令人发指
引用 @不能再平凡了 发表的: 你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代人
引用 @汉江陵大帝 发表的: 装了一辈子就不算装了
引用 @六道化亂來 发表的:司马光也是一样,但两人真是死敌
引用 @墨菲定律之莫非 发表的: 司马光典型老古板
引用 @暂别 发表的: 王安石的道德水平那真的太高了,一夫一妻终身不纳妾。苏轼小妾光玩腻送人的都有好几个。
引用 @44號海耶斯 发表的: 值得称赞的也就是《资治通鉴》了
引用 @六道化亂來 发表的: 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君实九分人也。 司马温公不近非色,不取非财,吾虽不肖,庶几慕之。 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著之为相,然考其功效,验其人才,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 司马温公改新法,或劝其防后患,公曰:“天若祚宋,必无此事!”更不论一己利害。虽圣人,不过如此说。近于“终条理者”矣。 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其好学如饥渴之嗜饮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于洛,往来陕洛间,皆化其德,师其学,法其俭。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乎!博学无所不通。温公可谓智仁勇。 他那治国救世处,是甚次第!其规模稍大,又有学问。其人严而正。 公之在宋朝正声劲气,天下共知。 宋之人物,若王沂公(王曾)、李文正(李昉)、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寇准)、赵忠定(赵汝愚)之应变,韩魏公(韩琦)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程颢)、朱晦庵(朱熹)之真儒,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之文章,洪忠宣(洪皓)、文信国(文天祥)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司马光立朝行已,正大和平,无几微之可议。不祗冠有宋诸臣,求之历代亦不可多得。 司马力攻新法,忠彦敢言正直。 ②宋代称六君子,濂溪明道伊川。康节横渠同是,温公君实为然。 论曰:公着父子俱位至宰相,俱以司空平章军国事,虽汉之韦、平,唐之苏、李,荣盛孰加焉。夷简多智数,公着则一切持正,以应天下之务,呜呼贤哉。其论人才,如权衡之称物,故一时贤士,收拾略尽。司马光疾甚,谆谆焉以国事为托,当时廷臣,莫公着若也审矣。追考其平生事业,盖守成之良相也。 书上就是那么说的,兄弟,我看你看的恐怕是地摊文学吧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内容由于违规已被删除
引用 @六道化亂來 发表的:不,他是为了天下苍生
引用 @天雨粟鬼夜哭思念漫太古 发表的: 司马光除了搞党争度量小私德方面确实没什么可以黑的,文学贡献更不用说了,虽然《资治通鉴》里面带私货,但是整体上的地位还是不容置疑的。 这个人要是身在学堂而不是朝堂,估计就没人黑了。 看他的执政能力,我觉得他就是个废物。国家有问题拿不出解决方案,打击起政敌来秋风扫落叶。司马光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
引用 @天雨粟鬼夜哭思念漫太古 发表的: 司马光所谓的“为了天下苍生”就是尽黜新法,他只能看见眼前的东西,却看不见未来。王安石的变法失败固然有他自己的不足,但这不代表反对他的司马光就是对的。他只看见了新法推行的不良效果,身为宰执之官却拿不出救国救民的方案,他为个锤子的天下苍生。天下苍生可真是得谢谢他。
引用 @六道化亂來 发表的:你知道他接手王安石的烂摊子的时候年龄多大了么? 不过一年就死了,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革除弊政
引用 @六道化亂來 发表的:一看就知道是现代人的文章 偏见太深 和历史记载完全是两回事
引用 @天雨粟鬼夜哭思念漫太古 发表的: 哈哈哈哈哈现代人写的论文就不行,历史记载就是真的? 司马君实写《资治通鉴》夹带的那些私货,你怕是当《圣经》里的神谕给供起来了?
引用 @天雨粟鬼夜哭思念漫太古 发表的: 他革除个锤子。宋朝的问题就是一个肿瘤,王安石的主张是切了它了事,但是不能保证手术成功,事实上他也没能成功。 司马君实直接就主张该吃吃该喝喝,啥也不干等死就完了。这也叫革除弊政? 还有哦,司马文正公上任之后一年就撒手人寰,却没耽误自己把政敌打击个遍,还把河湟开边拿到的战略地带割给了西夏。 你说他叫停了王安石的手术是革除弊政?他那种罔顾事实一刀切式的废止新法,恰好是另一场大伤元气的手术。
引用 @六道化亂來 发表的:新中国成立之前,历史给司马光的评价都是正面的,你说你一个现代人没有私货?还用自己的语言来引导读者
引用 @六道化亂來 发表的:裁汰冗员,实施改革司马光一开始也是同意的,但他看到了新政的弊端后才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 司马光要做的事就是革除弊政,打击新党有何不妥? 你说的西夏那块不毛之地叫战略地带?别逗了!易攻难守,空耗国力,运输都是个大问题。宋朝被新政搞得片体鳞伤,正缺钱呢,有必要花在这费力不讨好的地方?
引用 @秋秋肠肠 发表的: 还有人灭你这个呢!我怀疑这帮人就知道一个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搞得那一套说白了就是动了大动脉,然后又搞出一个老百姓向官府借贷,两头不讨好,我之前回复说王安石政治能力不太行还有人追着喷我
引用 @溫_留 发表的: 不是老哥特别,估计老哥审美和大多数古人类似。曾巩文坛地位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是超过苏轼的,因为文章有迹可循,能被世人模仿,加上朱熹推崇曾巩,曾子文章的地位其实很高。只是民国后审美改变等因素不符合当时的文化需求,逐渐没落。
引用 @上帝都看着呢 发表的: 苏轼犯了案要被杀的时候,最为曾经政治上的对手,这个时候已经回归老家的王安石重新跑到京城为苏轼说情,说苏轼这样一个大文豪不能杀。
引用 @大唐裴行俭 发表的: 知名度不等于影响力
引用 @雷霆还在 发表的: 把自己怀孕的小妾送别人床上的,很难让人请假他的道德
引用 @fishpixie 发表的: 我觉得元佑党里其实也分,有的就是一点祖宗之法不能变的,比如司马光。有的是主张 循序渐进变法的,兼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比如苏轼兄弟。后来还有熙宁党人,更加不堪,毫无原则。 我只是以宰相而论,如果以宰辅去要求王安石,我认为他确实有大问题。跟养花一样,你不去碰它可能它会自生自灭,有可能就维持现状慢慢死掉,如果老是去碰它,就要有谨慎,边做边看,边做边修正。不能是说我提出的主张就必须执行,万一错了可就是猝死了。 另外排除异己,打击不同意见的人,他应该站出来说话的。君子和而不同,应该允许别人说话。 你应该知道郑侠献图的事情,人民都那个情形了,我真的难说他的变法好。只能说他变法的思想是对的,但是变法的方式不对。 没办法位高权重者,一言一行影响太大了,不是舞文弄墨那么简单的。 我最近还买了宋神宗和王安石的书,多从几个角度去看看吧。 不过有一个细节可以注意一下,神宗是真的很勤政的皇帝,但是死后为何只留下了 “神”这个谥号,神的意思是说不清楚,模棱两可。
引用 @阿布都和沙拉木 发表的: 为啥我昨天发的回复没了啊
引用 @fishpixie 发表的: 不晓得啊🙀
引用 @阿布都和沙拉木 发表的: 我吐了,刚发的也没了
引用 @武当燕冲天 发表的: 我觉得王安石投票是不是偏低了,八大家里面韩愈和王安石应该是政治水平最高的两个,都曾有中央决策参与权,王安石宣麻拜相也算当时帝国砥柱,道德水平王安石为人表率,文字水平苏轼流传度来说苏轼独占鳌头,但王安石和韩愈都是能与苏轼争一争的,可以说苏轼是王安石之后的文坛领袖人物,两个人的风格不一路有时候很难分高下,王安石此老文字简单凝练,极有火候,行文之老辣有宋一朝无人出其右,苏轼占优势的字帖一绝,文章高产,流传度高,思想高度上王安石和韩愈都有破旧之志,改革改良社会的行动派,这部分苏轼绝对不行了,文青和实践派的区别,社会贡献和历史推动上,苏轼真打不过这两个,如果真以各个方面来论,这个第一非韩愈即王安石,我个人对王安石生平有了解过,对于韩愈就没那么大力度深入观察过,所以不评价这两谁高谁低,苏轼投票能甩这两一大截我是真没想到,苏轼一生许多不幸他自己认为不合时宜四个字,但其实就是情商太低,所以真不适合中枢,但换言之,人无完人,苏轼的不幸却是文坛之幸,正是不幸造就了作品的辉煌和高产,除了文学水平的成就,其它部分,苏轼确实不能算卓越。
引用 @骏马黄金勒 发表的:熙宁七年罢相熙宁八年再次拜相,这个时候新法就逐步推行不下去了!九年他辞相隐居原因之一是宝贝儿子王雱早逝的打击,另一个就变法肉眼可见的注定失败。而且神宗也不像以前那样坚定支持,对新法和荆公时有微词。要知道神宗是元佑八年才去世,这时离王辞相归隐已经近十年。所以,新法失败早在神宗去世之前!
引用 @fishpixie 发表的: 我能看到你发的 “我的意思是说,王安石的变法是时代的选择,他有一定的成效,也有他不好的地方。你说的太片面了,只抓住了他不好的地方。事实上熙丰变法你不能说他失败了,毕竟在王安石下台后,神宗还是坚持新法。即使有司马光等元佑党人废除,但哲宗,徽宗都是在实行新法。所以说,我觉得王安石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甚至说他是那个时代里最好的了,难不成真的要像元佑党人一样放任国家不管吗?中国儒家自古以来,不都是要求士子出世,为了国家不惜自己的名,利吗?”
引用 @暂别 发表的: 你管司马光那叫拨乱反正?????
苏轼对后世的影响也大一些啊,从个人的胸怀到眼界,已经不局限于文学领域了。
巴金 朱自清 周作人 你除了小学语文课文之外还读过他们的作品吗……
没读过代表不存在?我是都读过一些,别的不说,只看文笔是比鲁迅好的
新中国之前基本上都在吹司马光,你认为那些知识分子都是傻子吧
老哥厉害
王安石算什么阶级?终身未纳妾,死后无余财,私德无亏,不是为了富国强民,按照资历慢慢熬,当宰相搂钱,享受士大夫生活,再做几首酸词不好吗?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去干吃力不讨好的推行新政,有些人是有政治理想抱负的,所以才会与狺狺狂吠之辈区别开的
你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代人
无论哪个朝代,把自己的子女送给别人 都是最没下限的那种
没装到一辈子吧
司马光典型老古板
不,他只是为百姓着想,悲天悯人 [ 此帖被六道化亂來在2020-05-27 14:20:22修改 ]
用现在的标准去要求古人,那么几乎所有叫的出来人都有道德瑕疵,当然现代也一样,参考美国大选
资治通鉴一样是垃圾
司马光除了搞党争度量小私德方面确实没什么可以黑的,文学贡献更不用说了,虽然《资治通鉴》里面带私货,但是整体上的地位还是不容置疑的。 这个人要是身在学堂而不是朝堂,估计就没人黑了。 看他的执政能力,我觉得他就是个废物。国家有问题拿不出解决方案,打击起政敌来秋风扫落叶。司马光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
我说了是政治才能,他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
不,他是为了天下苍生
司马光所谓的“为了天下苍生”就是尽黜新法,他只能看见眼前的东西,却看不见未来。王安石的变法失败固然有他自己的不足,但这不代表反对他的司马光就是对的。他只看见了新法推行的不良效果,身为宰执之官却拿不出救国救民的方案,他为个锤子的天下苍生。天下苍生可真是得谢谢他。
割除新政,拨乱反正,稳定民生,这就是他最大的功绩
你知道他接手王安石的烂摊子的时候年龄多大了么? 不过一年就死了,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革除弊政
历史上99%的政治家也没割地自废,所以他们不是。
一看就知道是现代人的文章 偏见太深 和历史记载完全是两回事
他革除个锤子。宋朝的问题就是一个肿瘤,王安石的主张是切了它了事,但是不能保证手术成功,事实上他也没能成功。 司马君实直接就主张该吃吃该喝喝,啥也不干等死就完了。这也叫革除弊政? 还有哦,司马文正公上任之后一年就撒手人寰,却没耽误自己把政敌打击个遍,还把河湟开边拿到的战略地带割给了西夏。 你说他叫停了王安石的手术是革除弊政?他那种罔顾事实一刀切式的废止新法,恰好是另一场大伤元气的手术。
哈哈哈哈哈现代人写的论文就不行,历史记载就是真的? 司马君实写《资治通鉴》夹带的那些私货,你怕是当《圣经》里的神谕给供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之前,历史给司马光的评价都是正面的,你说你一个现代人没有私货?还用自己的语言来引导读者
裁汰冗员,实施改革司马光一开始也是同意的,但他看到了新政的弊端后才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 司马光要做的事就是革除弊政,打击新党有何不妥? 你说的西夏那块不毛之地叫战略地带?别逗了!易攻难守,空耗国力,运输都是个大问题。宋朝被新政搞得片体鳞伤,正缺钱呢,有必要花在这费力不讨好的地方?
那为什么现在变了?新中国成立之前还是封禁社会呢,凭什么现代人就得有私货,古人就全是圣贤? 你这保守派路子难怪喜欢司马光。
还有人灭你这个呢!我怀疑这帮人就知道一个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搞得那一套说白了就是动了大动脉,然后又搞出一个老百姓向官府借贷,两头不讨好,我之前回复说王安石政治能力不太行还有人追着喷我
好嘛,那司马光干了什么匡扶宋室的事啊?新党在位的时候,可没让他去荒郊野地戍边去,他可真是政坛君子,上位立马把人家全部送不毛之地去。 你说百姓被新政搞得遍体鳞伤我还能接受,宋朝国库那点钱不都是王安石新政搞出来的?缺钱缺到连土地都不要了,河湟是养战马之地都白送出去了,还给人家加岁币搞绥靖政策,这就是革除弊政? 你口口声声司马光革除弊政,说来说去也就是他废了新法这一件事。结果就这一件他也没干好,一样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放弃疆域、加岁币这些政策你都洗不明白。
王安石确实有问题,这种涉及阶级利益的根本性变革要想推行,只能徐徐图之。他太急了,年轻的宋神宗也太急了。而且王安石也太理想主义了,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但是能拿这个来把司马光洗成圣人我是真没想到。
主要是曾巩文章很适合八股文跟公文范例
根本原因还是宋神宗并不想杀苏轼,真要说到为苏轼求情,起最重要作用的其实是曹皇后
这完全是造谣啊,小妾送人最早见于明朝人的笔记小说,正史野史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记载
论对现代人影响确实是苏轼,王安石政治方面的影响力在当时确实大,但政治方面的成就对现代来说没有任何影响。苏东坡的诗词文章书法美食,可是实实在在直到现在还起作用。修建的苏堤直到现在还被无数人走过。故宫今年为了庆祝600周年,还将举办苏轼主题书画特展,这也是一种影响力
这种明朝人的造谣就不要拿出来说事了
为啥我昨天发的回复没了啊
不晓得啊🙀
我吐了,刚发的也没了
我能看到你发的 “我的意思是说,王安石的变法是时代的选择,他有一定的成效,也有他不好的地方。你说的太片面了,只抓住了他不好的地方。事实上熙丰变法你不能说他失败了,毕竟在王安石下台后,神宗还是坚持新法。即使有司马光等元佑党人废除,但哲宗,徽宗都是在实行新法。所以说,我觉得王安石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甚至说他是那个时代里最好的了,难不成真的要像元佑党人一样放任国家不管吗?中国儒家自古以来,不都是要求士子出世,为了国家不惜自己的名,利吗?”
韩愈并没有中央决策权吧,八大家中真正进入最高决策的是王安石、欧阳修跟苏辙,这三个都是常委级别
其实王安石第二次罢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越南战争的惨败
不是这个
总的来说王安石变法利大于弊,想不通苏轼这样的豪放不羁的人会是守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