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翻身了?钟南山团队发表论文:莲花清瘟具有抑制新冠病毒复制的作用!

能干的小舅子
引用 @科kocola 发表的:
其实我真的觉得安慰剂的作用也是作用

这,如果说安慰剂有用就算有用的话,宣传喝可乐能治新冠也能有“作用”

C
Colex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给层主点个赞

讲道理啊
引用 @虎扑JR0192847574 发表的:
就是没有肺炎,连花清瘟也是感冒界的神药,别说感冒是自愈性疾病,这个药能减轻你的症状,让你不那么难受,就是好药就值得吹

我是主要持反中医态度的🐶,但这个药我吹爆。

虎扑用户523634
引用 @老子不看NBA 发表的:
即使没有作用机理,甚至不知道有效成分是啥,只要能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的,都可以用。

只要值得研究的东西就应该去研究,而不是带着傲慢和偏见去全盘否定

_
_mlove
引用 @虎扑JR0192847574 发表的:
就是没有肺炎,连花清瘟也是感冒界的神药,别说感冒是自愈性疾病,这个药能减轻你的症状,让你不那么难受,就是好药就值得吹

最最最开始就有医生说这个可以用了

神牛疯狂
引用 @对不起这么多年我一事无成 发表的:
我姑妈是肺癌晚期,4年了,上个星期还过来我家里吃团子,那天带很多草回去,不用那草喝水,肚子疼的什么都吃不了,现在还能吃点东西。

这个我估计是安慰剂的作用,我认识个台湾人,肺癌晚期医生说最后几个月,结果我一个客户弄了种也是草药给他,吃了现在好多年过去了还好好的,但是他把药给别的肺癌病人吃了都没用,就他有用

虎扑用户390652
引用 @不鸭不咋样 发表的:
氯喹这东西 毒性大。 争议大。 有得药吃了治好了肺炎得了比肺炎还重的后遗症

其实某些提纯制剂的副作用,远比我们认知的要可怕

泰伦卢真鸡儿萌
引用 @能干的小舅子 发表的:
这,如果说安慰剂有用就算有用的话,宣传喝可乐能治新冠也能有“作用”

这不叫安慰剂,这叫造谣

虎扑用户390652
引用 @情比雨丝 发表的:
法匹西韦副作用:
孕妇不能吃,会引起胎儿畸形。
儿童会得癌症
孕前半年不能吃。
这玩意就是一个改变发育期孩子基因的东西,太可怕了。

其实某些提纯制剂的副作用,远比我们认知的要可怕

虎扑用户390652
引用 @梁老撕 发表的:
现在连双盲都能黑了?

双盲即真理?双盲也有它的缺陷和漏洞

I
Irishcoffee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LH的PK和Bioavailability怎么样啊?不知道它的用量是怎么算出来的?不知道这些性质很容易有细胞毒性啊。

愤怒的大弟
引用 @芝士脆皮蛋炒饭 发表的:
癌症和病毒有啥关系啊 ???

应该是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吧,我猜的。具体我不懂,我爸鼻咽癌前年放疗化疗后,最近也靠中医调养,效果也不错,希望多有效吧。

虎扑用户523634
引用 @为全村吃饭伴奏 发表的:
中医其实就是个经验医学,那些扯淡的理论应该就是老祖宗自己也不知道啥原理,但是你得给病人说点啥啊,难道说咱就是瞎扔点草药试试?

嗯~看得出你是对中医和中药做了深入而科学的研究和验证从而得出了中药无用论呢😊

童话的天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你让我一个学机械的也看懂了,谁让我们机械院搞材料,搞生物呢🐶🐶

虎扑用户390652
引用 @愤怒的大弟 发表的:
应该是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吧,我猜的。具体我不懂,我爸鼻咽癌前年放疗化疗后,最近也靠中医调养,效果也不错,希望多有效吧。

中医的思路就是扶正气,正气足则邪不可干,针对癌症,就是壮大正气,压制住邪气。而不是像化疗那样非得杀掉癌细胞不可,而且顺带还把正常细胞也杀了不少,代价有点大,所以治疗思路不一样的。祝你爸早日康复。

为全村吃饭伴奏
引用 @July000000 发表的:
嗯~看得出你是对中医和中药做了深入而科学的研究和验证从而得出了中药无用论呢😊

怎么得出的无用论?有用肯定是有用,至于阴阳五行不是扯淡是啥?

l
lakers7
引用 @Irishcoffee 发表的:
LH的PK和Bioavailability怎么样啊?不知道它的用量是怎么算出来的?不知道这些性质很容易有细胞毒性啊。

不知道啊,中药的bioavailability我都不知道怎么算的,该算那种成分

沙加度2萨尔加多
引用 @看到女人就烦n 发表的:
医院工作的推荐给大家,感冒买氨咖黄敏,便宜好用

感冒通?

耍银枪的穆桂英
引用 @张钧甯的男友 发表的:
……听你在胡扯……一个月前疫情刚开始都可以用的,我武汉的,我亲戚得了新冠,就是用得瑞德西韦

那个就是临床实验。

铁杆枪迷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专业,中立

铁杆枪迷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LH单就抗病毒来说搞不清到底哪种成分起到抗病毒的作用,但对于治病来说,各种药物配伍不仅仅是抗病毒

虎扑用户523634
引用 @为全村吃饭伴奏 发表的:
怎么得出的无用论?有用肯定是有用,至于阴阳五行不是扯淡是啥?

所以中医理论需要现代医学去完善呀

纯金小银人
北京的哥们儿应该知道有一款药,叫“金花清感颗粒”,黄色盒,一盒六袋。简直是感冒发烧的神药。屡试不爽。但贵也是真贵。还不是每个医院都有。

虎扑很欢乐
引用 @CitizenLACBG32 发表的:
这段话也能点灭,爷佛了

没事儿,这会儿1点59分,我看完了这个帖子全部内容,客观公正,给你点赞

虎扑很欢乐
引用 @香得一匹 发表的:
这也有人亮你,米饭和维生素对人的某种作用,需要同等质量对比?

强词夺理的还少吗

虎扑很欢乐
引用 @不鸭不咋样 发表的:
氯喹这东西 毒性大。 争议大。 有得药吃了治好了肺炎得了比肺炎还重的后遗症

他不回你了

虎扑很欢乐
引用 @CitizenLACBG32 发表的:
又点灭了,搞心态呀😂

我给你点赞回去一个,你这个帖子目前算是客观公正,也有高质量科普回帖的

H
HXZA
引用 @虎扑JR0192847574 发表的:
就是没有肺炎,连花清瘟也是感冒界的神药,别说感冒是自愈性疾病,这个药能减轻你的症状,让你不那么难受,就是好药就值得吹

每次感冒我妈就给我怼莲花清瘟和小柴胡

I
Irishcoffee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不知道啊,中药的bioavailability我都不知道怎么算的,该算那种成分

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很好奇如果这些都不知道是如何给出用量的。特别是这种细胞里window很小的药。

能干的小舅子
引用 @泰伦卢真鸡儿萌 发表的:
这不叫安慰剂,这叫造谣

安慰剂本身就是一种“造谣”行为,兄弟。安慰剂本身就没用,只不过患者出于对医生的信任或者患者的自我暗示造成的积极作用才叫安慰剂效应。就算给你个空的胶囊,甚至只是一块糖,但是医生说它是药,那它就是一个安慰剂。如果本身真的有效果,根本不能叫“安慰剂”。

战车入库
引用 @雷震子吴亦凡 发表的:
那我先来一两莲花清瘟,你来一两砒霜怎么样?

致死剂量不一样,一两对一两你血赚

S
Shydogge
引用 @一个大师球 发表的:
个人偏爱复方氨酚烷胺

我记得这个药是因为我有次感冒吃了之后 出现不良反应皮疹了,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后来看说明书才知道

虎扑用户704518
如果有人强迫你,你就眨眨眼

虎扑用户441044
引用 @虎扑JR0192847574 发表的:
就是没有肺炎,连花清瘟也是感冒界的神药,别说感冒是自愈性疾病,这个药能减轻你的症状,让你不那么难受,就是好药就值得吹

莲花清瘟吃小去在肚子里凉馊馊的,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种感觉,不过药效确实好,就怕副作用大?哪位能科普下

对不起这么多年我一事无成
引用 @神牛疯狂 发表的:
这个我估计是安慰剂的作用,我认识个台湾人,肺癌晚期医生说最后几个月,结果我一个客户弄了种也是草药给他,吃了现在好多年过去了还好好的,但是他把药给别的肺癌病人吃了都没用,就他有用

也许吧 ,

卧槽男
我想问问连花清瘟和双黄连的区别大吗?

M
MVP我兄弟
引用 @不鸭不咋样 发表的:
氯喹这东西 毒性大。 争议大。 有得药吃了治好了肺炎得了比肺炎还重的后遗症

不止一个乱吃这个药当场去世了

科kocola
引用 @能干的小舅子 发表的:
这,如果说安慰剂有用就算有用的话,宣传喝可乐能治新冠也能有“作用”

如果喝可乐真的能有安慰剂作用,患者能相信可乐的话,也是可以的(可是事实上没有人能相信可乐等治疗新冠)

大汉羽林军
引用 @讲道理啊 发表的:
我是主要持反中医态度的🐶,但这个药我吹爆。

🐶🐶🐶,这个药先不算中药,找下一个黑点即可

木毛
引用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 发表的:
参与率其实可以说,那最起码是事实。科比参与了湖人五冠,费舍尔也参与了嘛,参与的都发戒指了。

但是很多人看到这些新闻,会觉得中药非常管用,会下意识理解成有效率90%……至少我第一次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第一想法是这样……后来仔细琢磨,才发现是取巧

清源之子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医像巫术,各种元素排列组合

木毛
引用 @你们别瞎说 发表的:
告诉他也没用,他们还是会黑有效果的中成药成分不明,管用的中成药里面肯定有西药。关键是有些疾病,西药没有特效药,中药或者中成药就是有疗效,怎么解释?他们就是不愿意承认中医能治病罢了。

不懂真心求问,哪些病现代医学没药治,中医可以治?

难受不难受
引用 @ddstop123 发表的:
我昨天刚刚吃了,乏力,困,口干,今天果断没吃了。

感康吃了就是让你睡觉,所以尽量晚上吃,

A
AYIEOO
引用 @虎扑JR0192847574 发表的:
配方早就网上就能查,根据张仲景的方子来了

方子早都有,国家存了不少,但是真正推广应用是在03年sars后期,之后在药店就都能买到了,中国的阿司匹林!

A
AYIEOO
引用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 发表的:
连花清瘟胶囊确实是好东西,配方是不是没公布呢?感觉这款“新”药发明不久就很火了。

方子早都有,但是真正推广应用是在03年sars后期,根据sars改进之后在药店就都能买到了,中国的阿司匹林!

d
dimocarpus
引用 @张钧甯的男友 发表的:
……听你在胡扯……一个月前疫情刚开始都可以用的,我武汉的,我亲戚得了新冠,就是用得瑞德西韦

好奇,结果怎么样?

熊霸的故事
引用 @为全村吃饭伴奏 发表的:
其实中医中药咱的老祖宗根本没能搞清楚机理,当时也没那技术搞清楚。当前的中医中药是一服服汤药喝出来的,可以说是经验一点点积累下来的

所以说很有开发的价值,开发出来的药或者技术称为西医都没问题,但我觉得不能完全就这么否定中医中药。

虎扑用户110017
引用 @梦想是蓝色 发表的:
双盲即真理?双盲也有它的缺陷和漏洞

对对对 全世界认可的操作漏洞满满 传统医药五行之外吊打一切
l
leanlou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这就叫专业。jpg?
麦基教我上五大囧
引用 @MVP特雷杨 发表的:
兄弟们感冒喝999快还是吃啥药快啊😂

可以试试小柴胡颗粒

M
MVP特雷杨
引用 @麦基教我上五大囧 发表的:
可以试试小柴胡颗粒

我记下了朋友 谢谢😃

t
tangyh888
可以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
引用 @AYIEOO 发表的:
方子早都有,但是真正推广应用是在03年sars后期,根据sars改进之后在药店就都能买到了,中国的阿司匹林!

我是09年美国流感的时候知道中国药的,当时都脱销了。

凯爷可把我牛逼坏了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牛逼牛逼,我不太专业,举个身边的例子,我有一朋友武汉的,全家中招,父母已经差不多好了,那个哥们一开始icu,重症。现在转好了,他说这病基本上自己扛,有没特效药,在雷神山icu每天喝中药,吸氧,没别的。我觉得中医还是很强的,中药是医院自己的方子。具体是啥不知道。国粹啊,老是被人说的一文不值。

路见不平吼就是不出手
引用 @razorjr 发表的:
说的太对了,论文啥的,完全没意义。

并不是论文没意义
而是论文的重点都是某个创新点,而不是整体系统,研究的大系统中的某几个变量影响
现实中的情况要复杂很多
很多论文的实验结果结合在一起才能有参考意义,懂行的人才能看出来意义在哪
不懂的人看论文,而且还是只看一篇,确实没意义

老北京油条
这个药基本上是安慰剂了

l
lakers7
引用 @凯爷可把我牛逼坏了 发表的:
牛逼牛逼,我不太专业,举个身边的例子,我有一朋友武汉的,全家中招,父母已经差不多好了,那个哥们一开始icu,重症。现在转好了,他说这病基本上自己扛,有没特效药,在雷神山icu每天喝中药,吸氧,没别的。我觉得中医还是很强的,中药是医院自己的方子。具体是啥不知道。国粹啊,老是被人说的一文不值。

中药缺乏的是强有力的证据,RCT或者RWS都是不错的选择,就看药厂有没有足够的意愿和行动力去做这样的事情了。
我觉得很难,因为中国有很多人愿意相信中药,如果花了很大力气做了临床试验又失败了,那还不如什么也不做。
这应该是很多中药厂家的思路。

陈彤学
引用 @虎扑JR0192847574 发表的:
就是没有肺炎,连花清瘟也是感冒界的神药,别说感冒是自愈性疾病,这个药能减轻你的症状,让你不那么难受,就是好药就值得吹

这玩意吃了上厕所哗哗哗,贼舒服

新时代中国青年之楷模
引用 @Anewzingscle 发表的:
我好像没说就要这么混沌着吧…我的意思是追求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在中药领域未必适用。

未必适用其实更是因为,一点提取出真正的有效成分,中药饮片草药种植等行业会迅速的被化工合成等现代工业的生产途径挤的一点生存空间都没有,你可以去查一下现在的青蒿素都是怎么生产的

不吃肉的汉尼拔
说体外实验的,这明明临床证明有效啊。不然还能怎么验证?

冲击波一套
查验

p
playawu
引用 @你们别瞎说 发表的:
告诉他也没用,他们还是会黑有效果的中成药成分不明,管用的中成药里面肯定有西药。关键是有些疾病,西药没有特效药,中药或者中成药就是有疗效,怎么解释?他们就是不愿意承认中医能治病罢了。

西药没有特效药,中药或中成药就降格有效药物了,,,?
泰伦卢真鸡儿萌
引用 @能干的小舅子 发表的:
安慰剂本身就是一种“造谣”行为,兄弟。安慰剂本身就没用,只不过患者出于对医生的信任或者患者的自我暗示造成的积极作用才叫安慰剂效应。就算给你个空的胶囊,甚至只是一块糖,但是医生说它是药,那它就是一个安慰剂。如果本身真的有效果,根本不能叫“安慰剂”。

我明白你意思了,就是可乐这个例子太不拿老百姓智商当回事了😂

义哥一手好拳棒
引用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 发表的:
连花清瘟胶囊确实是好东西,配方是不是没公布呢?感觉这款“新”药发明不久就很火了。

一般退烧药也能减轻症状

我上过天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啥专业啊?药学?

虎扑用户079220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表明LH作为药物使用有较大的细胞毒性风险。它是否可以作为药物进行使用,依然需要大量的实验尤其是基于双盲、大样本的临床实验。在没有充分数据基础之上,凭着媒体不专业的报道和行政强推就应用于大范围治疗之中,是对人民健康安全的不负责。


梦与星河
引用 @神牛疯狂 发表的:
这个我估计是安慰剂的作用,我认识个台湾人,肺癌晚期医生说最后几个月,结果我一个客户弄了种也是草药给他,吃了现在好多年过去了还好好的,但是他把药给别的肺癌病人吃了都没用,就他有用

对,有用就是安慰剂,没用就是实锤,逻辑感人

神牛疯狂
引用 @梦与星河 发表的:
对,有用就是安慰剂,没用就是实锤,逻辑感人

我是挺中药的,我只是说这个个案

l
lakers7
引用 @机会主义大神 发表的:
表明LH作为药物使用有较大的细胞毒性风险。它是否可以作为药物进行使用,依然需要大量的实验尤其是基于双盲、大样本的临床实验。在没有充分数据基础之上,凭着媒体不专业的报道和行政强推就应用于大范围治疗之中,是对人民健康安全的不负责。

你有点太极端了。
我同意张文宏教授的观点,不管中西,管用就行,尤其是面对新冠这种烈性传染病。
虎扑用户079220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你有点太极端了。
我同意张文宏教授的观点,不管中西,管用就行,尤其是面对新冠这种烈性传染病。

请问你哪里看出了极端?一脸黑人问号❓

第一空
引用 @雲深不知处 发表的:
这不是治感冒的吗?我嗓子发炎就喝两次蒲地蓝口服液,这个药我感觉是真的有用

我也不知道 反正早上咽喉炎发起来 难受的时候吃三颗就会好

怪侠一字眉
引用 @Willswordh 发表的:
又是和双黄连一样,真tm看吐了,还没人管的了

都给你预告了,你还不买🐶

虎扑用户799554
引用 @赫嘻 发表的:
还就真不看单位还是不会看???一个微克每毫升 一个微摩尔每毫升

可以吧,微摩尔转换成微克,试试看相差多少倍?

虎扑用户799554
引用 @蓝色的忧郁王子罗伯特巴乔 发表的:
横坐标单位都不看的么?

瑞德西韦的单位可以转换成微克,试试看差多少倍?

你们的爸爸哦
翻个jb身 啥时候说中医不行了?

陈信宏耍流氓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看傻了

虎扑用户534383
引用 @哇咔熊 发表的:
这就是自我陶醉吧,牛逼

哇,这个人有点问题的

虎扑用户550848
引用 @老北京油条 发表的:
这个药基本上是安慰剂了

没错,我就不信钟南山比你懂得多

虎扑用户550848
别信!钟南山懂得没jrs多

愿我会渣火箭
引用 @nighthanuted 发表的:
街上的科研素养还是不够,我来解释一下怎么看此类研究结果。

首先要科普一下此类实验的流程:
首先是药物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也就是研究药物在培养瓶中对病原体的作用及可能相关机制。由于病原体、模式细胞这些在体外都很脆弱,所以需要人工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和合适的培养基。因为不涉及体内,所以此类实验相对简单,快捷(目前大多数实验都是出于此阶段,层主的那片文章也是再次水平(文中多次提到了体外二字),但是缺点是和体内的环境差距太大,所有体外有效的在体内绝大多数都无效。
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有效的可以进一步放在体内进行。体内实验就需要模式动物,最简单的就是大小鼠,然后是猪马等。动物模型的顶端是灵长类,因为和人最为接近。实验从相应从简单到困难,结果和人体内也相应越来越接近。但是即便是在灵长类有效,在人体依然不一定有效。
所以验证药物是否最终有效是要看最后一关,也就是临床实验。这个实验才是决定性的。临床实验也是递进性分为1,2,3,4期。
细胞/分子水平上有效的药物大把大把,但真正能走到临床实验的就是凤毛麟角,最终能用的万中无一。

看完大家应该能自行判断了吧?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看看就罢了,不要太当真。
PS:顺便回应一下LLX的回复。钟院士人家论文就是说实在体外(in vitro),看新闻也说的是体外,和我写的不矛盾。但是往往媒体由于种种原因会夸大效果。 再PS:看层主的贴图这篇文章钟院士并不是通讯作者,更多可能只是有过帮助,甚至礼节性的。说成是钟院士团队不合适,有吸引眼球的嫌疑。

这位jr说的感觉有道理。

m
mk__47
街上院士多如狗,你说中医翻身就翻身,经街上院士团同意了吗?🐶

虎扑用户026307
这说明LH与REM的活性有差 [ 此帖被赫嘻在2020-03-25 14:20修改 ]

虎扑用户026307
emmmm [ 此帖被赫嘻在2020-03-25 14:22修改 ]

虎扑用户026307
引用 @守卫h 发表的:
知道为啥单位不一样吗,因为有效剂量差很多啊

ug/ml=uM乘分子量
分子量602g/mol等于602ug/umol IC50=0.651uM等于391ug/ml
两者倍差是1.504

虎扑用户026307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你是不是算错了?
ug/ml=uM乘分子量
分子量602g/mol等于602ug/umol IC50=0.651uM等于391ug/ml
两者倍差是1.504

l
lakers7
引用 @赫嘻 发表的:
你是不是算错了?
ug/ml=uM乘分子量
分子量602g/mol等于602ug/umol IC50=0.651uM等于391ug/ml
两者倍差是1.504

REM's IC50=0.651 umol/L x 602 ug/umol=392 ug/L=0.00392 ug/ml

计算没有错误。
虎扑用户818623
引用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 发表的:
总有效率这个词太招黑,建议别用。不做双盲不好说总有效率的。
按参与治疗算,别人说喝水总有效率百分百,这个咋反驳?

喝水加吃药,比光喝水效果好。

c
crosus
引用 @再来1冠 发表的:
这意思是莲花清瘟的副作用可能更大?

简单理解就是你吃瑞德西韦要多吃几十倍的量会对细胞组织产生毒性
莲花只要两倍就够了
说回来还是风险收益问题,在没有药的时候吃莲花没什么问题,注意用量就行
但不希望就这么停步了,金鸡纳霜能提炼出到现在都有用的氯喹,中药的植物药那么大的宝库,好好研究现在何止只有一个青蒿素啊……

虎扑用户778071
LH的功效可能远不止抗病毒这么简单,医圣是真🐮🍺,几千年前的方子现在还研究不明白什么原理。

西
西决的地板是我的
中医要真没啥道理那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人民得病都是靠硬抗吗?

大神布拉沃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很牛逼,药理学大神。。。。。。曾经天天拟合量效曲线的筒子飘过😄
无敌飞行家
传染病里记者推广的中药??

k
kw198681
引用 @今晚的太阳圆又圆 发表的:
人家讲效果,你提钱

关键是你有钱也买不到。讨论药品,除了效果,第二位当然是钱。再有用,你吃不起,等于白说

虎扑用户165406
引用 @木毛 发表的:
不懂真心求问,哪些病现代医学没药治,中医可以治?

痔疮

2
25meiyouRG
一件事物的存在肯定有理由的。

C
CP58摸西决地板
黑子可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