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翻身了?钟南山团队发表论文:莲花清瘟具有抑制新冠病毒复制的作用!

情比雨丝
引用 @不鸭不咋样 发表的:
氯喹这东西 毒性大。 争议大。 有得药吃了治好了肺炎得了比肺炎还重的后遗症

法匹西韦副作用:
孕妇不能吃,会引起胎儿畸形。
儿童会得癌症
孕前半年不能吃。
这玩意就是一个改变发育期孩子基因的东西,太可怕了。

M
Maskcy
引用 @白衣七号 发表的:
所以哪里翻身了?

对于你不用翻身啊 一直压着你!

T
Thomasex
引用 @CitizenLACBG32 发表的:
我有没让人指出来吗?

指出来的方式就是点灭你,但你好像还觉得很冤枉

庞十赖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我佛了,你他妈的真的是……专业🐶!

z
zizhu280
虎扑的医学生赶紧给看看钟院士说的对不对,不是说中医都是骗人的吗?

l
lakers7
引用 @科kocola 发表的:
其实我真的觉得安慰剂的作用也是作用

是的,尤其是COVID这种紧急时刻,能救命的就是好东西。
l
lxm2046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反正吃不死。
食物多样化
引用 @再来1冠 发表的:
这意思是莲花清瘟的副作用可能更大?

也不是副作用更大,准确说是莲花清瘟导致不良反应的最小剂量更低。莲花清瘟的毒性浓度是有效浓度的两倍,而瑞德西韦是150倍以上。

清风柳岸
中医的问题一直不是药效,而是体系。医学其实不分中西,医学的科学体系建立之前,一直是经验科学,中西都是如此。而现在西医已经引入科学体系与科学研究方法,中医没必要墨守成规还照搬以前的经验和朴素唯物理论,利用千年经验,建立科学体系,引入科学研究方法才是中医未来之路。

再来1冠
引用 @迅雷无线人 发表的:
几个院士发了好几次每次都是体外实验,到底是这些科学工作者真的蠢还是背后有神秘力量驱使?

也就是说距离临床有效还差的远吗?
外行人完全不懂

再来1冠
引用 @快乐章鱼烧 发表的:
这项研究是一个单纯的细胞水平实验,对于人体的效果如何,依然缺乏直接证据,如此接近的IC50和CC50,对于人体是否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一个大问题。
LH如此接近的IC50和CC50,表明LH作为药物使用有较大的细胞毒性风险。它是否可以作为药物进行使用,依然需要大量的实验尤其是基于双盲、大样本的临床实验。在没有充分数据基础之上,凭着媒体不专业的报道和行政强推就应用于大范围治疗之中,是对人民健康安全的不负责。

有道理!

j
jojopuck
引用 @老子不看NBA 发表的:
而有没有用要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才能确定呀

问题中药这东西做双盲,只能说难度比西药大很多很多

我摊牌了我就是湖人老大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虽然我一点也没看懂 但是我觉得你很厉害🐶

快乐章鱼烧
引用 @CitizenLACBG32 发表的:
这也是你的观点呀,这是你对我的认知。
我没有跟风黑,我之前黑是经过了我的头脑。这次吹,我是想让街上别只会黑中医了。您倒是对中医有很大成见吧?
以后遇到新事物,判断他的正误,该吹吹,该黑黑。

跟风黑是你自己说的没错吧,这和所谓经过你的头脑是互相矛盾的,你基本的逻辑都不具备。
愤怒的大弟
引用 @对不起这么多年我一事无成 发表的:
中药说不好,我姑妈癌症一直在家里搞草喝水,喝了肚子不疼,比什么药都好。

是这样,我爸一个朋友,小时候我曾住过他家里,借住两年的一个叔叔,两年多前癌症医生就说他不行了,让他回去熬着,他就一直看中医喝中药,竟然撑到现在还行。
其实中药很多可能真心有抑制病毒复制作用,但是可能因人而异,没办法大程度推广,而且每个人甚至配方剂量都有可能有区别。还是要看运气啥的吧。

虎扑用户269529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你说到黑匣子让我想到了人工智能里面的神经网络,现在也是这种困境,就是大家都知道它效果好,是真的好,但是参数太多,谁也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没有人有一套系统的理论解释出来,所以被人称为炼丹。

w
wade阿伦
引用 @Vincentsy 发表的:
麻痹,可惜现在药店都基本没了,以前一块钱一版,后来听说不挣钱,不卖了

小时候记得还是张卫健代言的

m
msihawk
引用 @轩辕尊1986 发表的:
你吃砒霜会死,你吃连花清瘟会吗?

别跟杠子抬杠。他谁说撑死?

米饭一小碗
引用 @一个大师球 发表的:
个人偏爱复方氨酚烷胺

这个我吃了候走路都特么能睡着。。。服了
迅雷无线人
引用 @再来1冠 发表的:
也就是说距离临床有效还差的远吗?
外行人完全不懂

差的远到你无法想象,可以说大概率根本无效,瑞德西韦体外实验数据佼佼者,到现在还没法证明自己是特效药。
V
Vieay
老哥还关注了北大公众号,难不成是北大人儿🐶

墨思聪正一契弟
引用 @LALplusRMA 发表的:
这里本身连花清瘟的措辞就是“no apparent”而不是瑞德西韦control的no,而且连花清瘟的安全范围就是治疗用量的两倍,这篇文章根本啥也说不清楚。而且我也很奇怪钟佬为啥要做这5分文章的通讯作者,属实有些拉跨

因为真的有用,能救人,即使现有技术无法解释清楚,也要推广,即使千万人质疑,也无悔。
这就叫医者父母心,仁心仁术。

忠贞不二陈世美
引用 @孔瑞丽 发表的:
唉 看到这药就伤心 我父亲尿毒症没看说明书擅自吃这个药 现在吃成精神分裂了 现在一家承受着痛苦...

好多药都有写“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X
X小豆腐X
引用 @盒饭要加蛋 发表的:
? 你看完文章了吗? 做了284组临床试验,效果显著

我的失误,我认错。有一张图写着体外实验,被误导了。其实是之前的发布会的事了。

烤肉Messi
引用 @新时代中国青年之楷模 发表的:
LH的IC50是411.2μg/ml,雷姆昔韦的IC50是0.651μM,分别和自己的CC50相比,LH的CC50大约是1100μg/ml,而雷姆昔韦的CC50大约100μM。说明LH的毒性浓度只是有效浓度的2倍出头,而雷姆昔韦的毒性浓度则是有效浓度的近150倍以上。
连花清瘟这情况属于,一片治病两片要命,谁爱吃谁吃吧,从来没见过医学需要使用行政力量强行推广的

最后一句亮了🐶🐶🐶

i
iverson3-gi
拜托,别闹了

l
lakers7
引用 @Anewzingscle 发表的:
有效成分在中药这块很难说,因为在中药领域追求有效成分的这个理论根本就不一定是对的…
比如人参叶子含的人参皂苷比人参还多,但是吃人参叶子没有用,再比如中药里面的浮小麦(就是瘪麦子)换成普通麦子也没用,这都不是有效成分理论能解释得了的。

是的,你说的是对的,中药就是复合制剂。

可是吧,不能总这么混沌着吧。

以LH为例,这药的不良反应还是有一些的,如果能做一些成份精简,对患者不是更有利?
C
CitizenLACBG32
引用 @Thomasex 发表的:
指出来的方式就是点灭你,但你好像还觉得很冤枉

承认是噱头就被点灭,这不是恶意点灭吗?爷乐了哈哈哈哈哈

L
LALplusRMA
引用 @墨思聪正一契弟 发表的:
因为真的有用,能救人,即使现有技术无法解释清楚,也要推广,即使千万人质疑,也无悔。
这就叫医者父母心,仁心仁术。

有一说一,这个剂量说不好是救人还是毒副作用更强了,还需要更多实验特别是体内实验来证实

勒邦詹姆
引用 @joexi 发表的:
这药确实有效 味道也不难喝🐶

莲花清瘟颗粒味道不难喝???!!这样说吧,我一个喝双黄连,蓝芩口服液都觉得回味有点甜的人,和它差点吐了

人民导爱
引用 @你们别瞎说 发表的:
告诉他也没用,他们还是会黑有效果的中成药成分不明,管用的中成药里面肯定有西药。关键是有些疾病,西药没有特效药,中药或者中成药就是有疗效,怎么解释?他们就是不愿意承认中医能治病罢了。

能过双盲当然支持,能像屠呦呦一样提炼出有效成分,弄明白作用机制更加好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
引用 @霏羽 发表的:




配方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第945页。
配方制法鉴别测定全都有很详细的说明。

我就是想问问别人能不能生产的意思,配方是不是保密的。

虎扑用户263635
引用 @轩辕尊1986 发表的:
你吃砒霜会死,你吃连花清瘟会吗?

死了就啥病都没了🐶

短道速滑宝庆哥


费城老大爷
引用 @斯波朗迪 发表的:
jrs:难道我会错?

jrs:我刚百度的,怎么可能错

张钧甯的男友
引用 @我也喜欢蔡驰暄么么哒 发表的:
瑞德西韦现在是有钱也买不到(因为还在临床三期),还没上市

……听你在胡扯……一个月前疫情刚开始都可以用的,我武汉的,我亲戚得了新冠,就是用得瑞德西韦

乔丹希尔.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太专业了! 虎扑需要这样的牛人

红红的茶
是不是要开始抢了?

墨思聪正一契弟
引用 @LALplusRMA 发表的:
有一说一,这个剂量说不好是救人还是毒副作用更强了,还需要更多实验特别是体内实验来证实

已经大批量在中国冠状病毒病人身上试过了,问题应该不大,可以推广才发论文的。意大利之前试用了10万盒,同样也觉得效果不错再加购10万盒。

绝杀慕尼黑
引用 @老子不看NBA 发表的:
最起码对我家人有所谓,我们家得有五六年没吃过任何中药了

坚持住,希望永远别吃

L
LALplusRMA
引用 @墨思聪正一契弟 发表的:
已经大批量在中国冠状病毒病人身上试过了,问题应该不大,可以推广才发论文的。意大利之前试用了10万盒,同样也觉得效果不错再加购10万盒。

但在中国病人身上并没有用到这个剂量,这个剂量太高了,所以文章也只是在一个影响因子只有5的杂志发出来。调理作用的确有,但说针对性治疗这个病毒还太早了,还需要的证据支撑太多了

老子不看NBA
引用 @绝杀慕尼黑 发表的:
坚持住,希望永远别吃

好呀

D
DamienI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钟老下来,就由你上了,别推辞,我们都觉得你挺屌的
尼古拉斯_你四哥
引用 @虎扑JR0192847574 发表的:
就是没有肺炎,连花清瘟也是感冒界的神药,别说感冒是自愈性疾病,这个药能减轻你的症状,让你不那么难受,就是好药就值得吹

莲花清瘟去年一月大面积流感时真是救了我一条命啊

虎扑用户496392
还有人记得双黄连吗?

弧顶发牌器
引用 @CitizenLACBG32 发表的:
帖子里随机选十个,可能会找到一些

能找到9.5个,建议饶过钟院士

难道我喜欢哈登也有错吗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这就是专业

欢乐码
引用 @nighthanuted 发表的:
中医发挥了多大作用?
1全部,重要,很大,部分,少许?

中医发挥了一定作用🐶🐶

刀巴广林鬼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钟院士不如jrs的水平

u
uframer
引用 @Anewzingscle 发表的:
有效成分在中药这块很难说,因为在中药领域追求有效成分的这个理论根本就不一定是对的…
比如人参叶子含的人参皂苷比人参还多,但是吃人参叶子没有用,再比如中药里面的浮小麦(就是瘪麦子)换成普通麦子也没用,这都不是有效成分理论能解释得了的。

分析难不表示就应该这么混沌下去

少年你在干嘛
引用 @张钧甯的男友 发表的:
……听你在胡扯……一个月前疫情刚开始都可以用的,我武汉的,我亲戚得了新冠,就是用得瑞德西韦

那是用来做临床实验的而不是上市的

L
Lupercal
引用 @城岸 发表的:
???????为什么没人回你?



雲深不知处
引用 @第一空 发表的:
咽喉炎发作的时候吃三颗就会好

这不是治感冒的吗?我嗓子发炎就喝两次蒲地蓝口服液,这个药我感觉是真的有用

刀巴广林鬼
引用 @你达头 发表的:
那你真的学的不怎么样啊,体外实验是什么阶段的实验都不明白。

学的不怎么样也比键盘侠强

我想当控卫
引用 @山鬼 发表的:
真的么,我扁桃体也很容易发炎。搞盒放家备着

挺有用的,不过可能是我之前抗生素挂多了耐药了

隐身开大魂之挽歌
引用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 发表的:
我就是想问问别人能不能生产的意思,配方是不是保密的。

配方能查到就是公开的,但是别人不能生产。因为专利吧

山鬼
引用 @我想当控卫 发表的:
挺有用的,不过可能是我之前抗生素挂多了耐药了

按我媳妇说,我之前就算的上滥用抗生素的了。。。

R
Richard汉密尔顿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想请教一下中药的药代药动跟西药有什么区别吗

c
chanlight
引用 @盒饭要加蛋 发表的:
啊? 这个治头痛很好用啊

你说的是复方对乙酰氨基酚吧

军团红黑永远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知乎一般这么回答 在步行街不必如此

我想当控卫
引用 @山鬼 发表的:
按我媳妇说,我之前就算的上滥用抗生素的了。。。

我小时候每个月一次烧 每次必挂水😪

虎扑用户946889
引用 @一个大师球 发表的:
个人偏爱复方氨酚烷胺

简单点,快客

A
Anewzingscle
引用 @uframer 发表的:
分析难不表示就应该这么混沌下去

我好像也没说就要混沌下去吧?我说的是这个分析方法不一定对

l
lakers7
引用 @军团红黑永远 发表的:
知乎一般这么回答 在步行街不必如此

虎扑是我很喜欢的论坛,我愿意在这里多一些科普。
虎扑JR1761882666
大家黑中医归黑中医,从来没有否认过废医验药,中草药有它的独特之处,但要把握好扬弃的尺度。

盒饭要加蛋
引用 @chanlight 发表的:
你说的是复方对乙酰氨基酚吧

就是复方氨酚烷胺片

l
lakers7
引用 @Richard汉密尔顿 发表的:
想请教一下中药的药代药动跟西药有什么区别吗

没做过诶。。。

化合物的药代都差不多,但是中药动不动就几十种成份在一起,互相之间会有影响,该测哪种成份的血药浓度也是个大问题。

所以我回答不了你。
A
Anewzingscle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是的,你说的是对的,中药就是复合制剂。

可是吧,不能总这么混沌着吧。

以LH为例,这药的不良反应还是有一些的,如果能做一些成份精简,对患者不是更有利?

我好像没说就要这么混沌着吧…我的意思是追求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在中药领域未必适用。

芝士脆皮蛋炒饭
引用 @愤怒的大弟 发表的:
是这样,我爸一个朋友,小时候我曾住过他家里,借住两年的一个叔叔,两年多前癌症医生就说他不行了,让他回去熬着,他就一直看中医喝中药,竟然撑到现在还行。
其实中药很多可能真心有抑制病毒复制作用,但是可能因人而异,没办法大程度推广,而且每个人甚至配方剂量都有可能有区别。还是要看运气啥的吧。

癌症和病毒有啥关系啊 ???

虎扑用户292355
这次抗新冠病毒临床上绝大部分都用的莲花清瘟胶囊和盐酸阿比多尓

虎扑用户060563
引用 @隐身开大魂之挽歌 发表的:
配方能查到就是公开的,但是别人不能生产。因为专利吧

不叫专利,是生产批件。

虎扑用户043416
引用 @乔xxc 发表的:
看剂量,剂量大了都会死

是,我吃20斤米饭也会死,米饭也有毒

S
SmtFlyAkron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忆兮小爱
只要一有中药能治什么的新闻出线就会有人说,还说中药中医没用吗,先不说中药中医有没有用,总是拿这种个例证明啥啊

乔xxc
引用 @虎扑JR00017 发表的:
是,我吃20斤米饭也会死,米饭也有毒

你非要这么杠,你吸氧也会死,氧气有毒,建议别呼气

月入杯中
引用 @CitizenLACBG32 发表的:
发布会提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中西医结合救治是中国方案的亮点。

发布会提及,连花清瘟的主要功效是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对治疗轻型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的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我也是一名医学生,不是学中医的,前段时间也跟着jrs黑中医。
看了这篇报道后,我也不会再黑正规的中医了。实话实说,中医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真的出了一份大力。

有效率达90%以上,是因为病人治愈率超过了90%,而中药又广泛用在了他们身上。
换个例子,如果所有人都向菩萨祈求不死,一年的有效率超过98%.因为人口死亡率不超过2%,他们向上帝祈求,向土地爷祈求,结果也是一样的。

虎扑用户043416
引用 @乔xxc 发表的:
你非要这么杠,你吸氧也会死,氧气有毒,建议别呼气

是,不如你直接吃砒霜

唐吉诃德多弗朗明戈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理有据

乔xxc
引用 @虎扑JR00017 发表的:
是,不如你直接吃砒霜

那我跟你没关系,吃你的大米行了

虎扑用户471002
引用 @一个大师球 发表的:
个人偏爱复方氨酚烷胺

感康吃了容易眼困

守卫h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一个低分杂志的体外实验,还不如复方丹参滴丸走得远呢

虎扑用户471002
引用 @Dominic_Thiem 发表的:
是感康不?

就感康

守卫h
引用 @轩辕尊1986 发表的:
你吃砒霜会死,你吃连花清瘟会吗?

按照文章里写的,中毒是难免的,毕竟砒霜少吃点也死不了人

守卫h
引用 @赫嘻 发表的:
还就真不看单位还是不会看???一个微克每毫升 一个微摩尔每毫升

知道为啥单位不一样吗,因为有效剂量差很多啊

守卫h
引用 @zx一帆风顺 发表的:
加个双盲

难道不对吗

山鬼
引用 @我想当控卫 发表的:
我小时候每个月一次烧 每次必挂水😪

咱俩差不多,我比你强点一年烧 8.9个月,起码还能休息一季度。我爷爷是医院院长离休的,离休后自己闲不住开了个诊所,我一不好就是吊青霉素。。。一直吊到14.5岁才好。现在还挺好,基本很少感冒发烧。但是只要嗓子一难受,我就让我媳妇给我吊水。我现在吊的都是重症患者用的抗生素。

守卫h
引用 @虎扑JR0192847574 发表的:
就是没有肺炎,连花清瘟也是感冒界的神药,别说感冒是自愈性疾病,这个药能减轻你的症状,让你不那么难受,就是好药就值得吹

那好药的标准也太低了吧……

虎扑用户306060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老哥牛逼……你也太专业了

今晚的太阳圆又圆
引用 @盖伦打爆三路 发表的:
同等单位的这个药要多少钱?中药多少钱

人家讲效果,你提钱

虎扑用户518385
引用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 发表的:
我就是想问问别人能不能生产的意思,配方是不是保密的。

国内还有个东西叫中药保护

M
MagicXJ
哎,我真是觉得黑中医的人很奇怪。。自己又不是研究医学的,就到处看看文章,看看各种公众号自媒体就觉得中医一无是处了?医学方面平常老百姓谁懂呀,还是听专家的吧,毕竟中医存在这么多年肯定会有他的道理的

对不起这么多年我一事无成
引用 @芝士脆皮蛋炒饭 发表的:
癌症和病毒有啥关系啊 ???

我姑妈是肺癌晚期,4年了,上个星期还过来我家里吃团子,那天带很多草回去,不用那草喝水,肚子疼的什么都吃不了,现在还能吃点东西。

曦曦小奇兵
引用 @虎扑JR0192847574 发表的:
就是没有肺炎,连花清瘟也是感冒界的神药,别说感冒是自愈性疾病,这个药能减轻你的症状,让你不那么难受,就是好药就值得吹

这个药我家长期备着,真神药,有胶囊有冲剂。。冲剂入口真酸爽。

用户名再出错
引用 @Florian小牛同学 发表的:
还有人记得双黄连吗?

哈哈哈。
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D
DonVito
引用 @我想当控卫 发表的:
我小时候每个月一次烧 每次必挂水😪

老哥我也是 从小嗓子一发炎就输液 要不就是吃阿奇霉素 我现在已经快有耐药性了 在加上这几年新增的哮喘 别人都说我 一个小屁孩 毛病倒不少

摇头小风扇
连花清瘟胶囊和颗粒都挺好,反正我感冒就吃这个

W
Willswordh
引用 @lakers7 发表的:
单位不一样,你仔细看一下。
这个药的问题其实是CC50和IC50太接近,安全剂量范围太小。
不过目前临床大量应用的结果来看,安全性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点亮,说明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我就认真计算一下吧。
1.关于莲花清瘟(LH)和瑞德西韦(REM)的IC50问题。 原文中两种药物的浓度单位是不一样的,经过计算,REM(分子量为602g/mol) IC50为0.39ug/ml;而LH为411.2ug/ml。因此REM的抗病毒活性是LH的1054倍。所以这位质疑者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抗病毒活性是细胞实验中的,在动物实验中和人体的数据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总体上来讲,这个细胞模型还是非常可信的,而REM的结果也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相符。
不过中药的服用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药效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LH还有抑制机体过度免疫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不是单纯的抗病毒药物。
又查了LH的说明书,一次4粒,一日3次,一粒0.35克,也就是说一天得吃4.2g。这个用量是挺高的,所以可以达到抑制病毒所需的药量。只是不良反应不明,这也是几乎所有中药的通病了。从CC50看,这么大的量,还是需要小心的。

2.关于LH的CC50和IC50。 CC50指半数细胞被毒死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毒性。IC50指半数病毒载量被抑制时的药物浓度,用来评价对病毒的抑制。

仔细看了一下LH的细胞活性曲线,LH浓度在低于2.8ug/ml时,细胞活性基本100%,当达到3 ug/ml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说明2.8ug/ml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剂量,临床应用时不应高于此用量。
病毒抑制活性,虽然LH的IC50较低,但浓度升高后,病毒最高抑制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高浓度下,LH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还是很可观的。
药物其实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博弈。LH的麻烦是这两个值太接近,安全系数(CC50/IC50)只有2.8倍,而REM则有170倍。

那为什么为是这样呢,这其实跟下面的问题原因是相近的,我在下面具体说。
3.LH里面,到底是哪个成份在起作用?
在文章里,研究者提到,LH由13种草药组成,UPLC中LH有32个峰(可以理解为有32种成份),其中只有9种(最主要的成份)是被鉴定出来了。
这就是中药的一个困境,成份不明,有效成份不明。
在这32种成份(尤其是鉴定出来的9种)里面,大概率会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但是不知道哪种或者哪几种是管用的,也不知道哪几种用什么比例混在一起是管用的。如果单拿出来做,可能抗病毒效应都不怎么行。但是混合的话,组合比例又太多,实验不好做。
一般情况的话,如果中药的成份不明,基本上发SCI是无望的。这篇文章能发出来,也是沾了COVID的光,实际也只发了5分的杂志,不算高。REM就一个病例就能发NEJM,根本没法比。
所以现在的中药基本都是黑匣子,只知道管用,也不知道哪个真的在管用。这也就导致药物的优化和改进难以推进,如问题2里提到的,理论上,对这32种成份进行加减法,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药物,但是做起来难度太大,没几个药厂会这么做。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药是依托于中医的理论的,五行阴阳、君臣佐使,理论指导实践。改进的中药还是真正的中药吗?真正的中药大师都不认可这种改变。

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说,就是想说明中医的现状和困境,也请各位能够理智的思考。中药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但怎么利用好这座宝库,还是需要更多医药人的努力。
PS1:关于RCT 很多人提到了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说LH没有做过RCT,所以是否有效不能保证,甚至有人说是对群众的不负责。
RCT一直是中药的痛点,确实现阶段很多中药都不像西药一样经过严格的RCT就上市了,这样脆弱的证据是无法让欧美国家信任的,甚至我们国内做药物的对很多中药都有怀疑态度。
未来中药怎么走,我也不好说,我也不做中药。只是也许可以做些真实世界研究(RWS),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采集到的数据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WS应该是至少不弱于RCT的证据。
以COVID为例,这么广泛的患者都用以治疗COVID,那么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不同意给患者用中药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多专家都表明中药有作用的(哪怕是只有安慰剂作用),只要管用,在救命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且实际上也救了很多人的命。
PS2:关于LH的安全性
我在知网上查到一篇META分析,认为LH的不良反应腹泻、腹胀、胃肠不适、嗜睡等,且其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54倍。这与这篇文章报道的安全系数低还是比较一致的。
所以LH是个好药,但是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这是我在hp看到过专业性最强的回答了。

W
Willswordh
引用 @怪侠一字眉 发表的:
意义在这里🐶

又是和双黄连一样,真tm看吐了,还没人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