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内容由于违规已被删除
引用 @RWTHAACHEN 发表的:晚清约四亿人口,大约每三年取进士三百余人,当前十四亿人口,每二年取院士一百余人。因此进士基本相当于进了院士第二轮,院士基本相当于二甲前五六十名。
引用 @寺若成 发表的: 四亿里面有几个能学习知识的?根本差的远。
引用 @背锅侠特里 发表的:你扯什么呢?重点高中都未必比得上人家秀才
引用 @张啊花 发表的:按照现在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怕是每年都能出几万个进士
引用 @曾经小胖纸 发表的:你四亿里面三亿你四亿里面三亿读书每年也就录那么多。就像NBA选秀,不管大年小年选秀权就那么几个
引用 @米酒鸡 发表的:直到明朝后期,人口才破亿。古代文盲率90%。竞争没有现在院士大。
引用 @一剑横天百世空 发表的:然而现在是14亿人。。。古代最巅峰也就清朝两三亿?
引用 @巅峰23号 发表的:公务员比进士差得远了
引用 @执剑人x 发表的:范进只不过是个举人,就已经保底县级干部了,比高考状元厉害一百倍
引用 @E灯女友的攻防 发表的:明朝近1000万人口的江苏,一年进士11个人左右(276年总数2977),按照秀才→举人→进士概率叠加大概是万分之四水平,这还是最强的省份的成才率,要是偏远一点,可能是十倍几十倍的更小机会。而清北在江苏录取率,至少在万八或以上。
引用 @破街服 发表的:李鸿章只是同进士出身,你可以细品
引用 @又是挨打的一天 发表的:不能只看人数啊,古代人数才多少,得看比例
引用 @杜兰特夫人 发表的: 其实是差不多。毕竟古代女性不参加科考,录取率乘以二就一样了
引用 @老子宇 发表的:比县状元厉害我认,市状元可能差不多,省状元,每年也就几十个,不比举人强? 你是太不把现代人当回事了把。
引用 @Levonli0514 发表的: 1古代人少,2古代读书机会更少
引用 @我是大王子 发表的:举人就可以做官了,已经彻底翻身
引用 @你能经济界解决 发表的: 重点高中
引用 @雨天好心情 发表的:再降点,童生
引用 @用户0782862432 发表的:长相身材也要考虑?
引用 @Nic谢霆锋 发表的: 举人相当于华五级别?
引用 @十一月的嚣张z 发表的:看不起谁呢,进士就是当官,211能当官?
引用 @科学认知 发表的:重点高中就是童生,连秀才都不如。211才是秀才。
引用 @你能经济界解决 发表的: 我们村大学毕业就进村委会
引用 @大丈夫萌da奶 发表的:元明清时候知县正七品了。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 @科学认知 发表的:举人至少是教授。清北都没得比。
引用 @你能经济界解决 发表的: 你不看电视剧吗,举人比进士官大吧
引用 @cdljh 发表的:不,差不多相当于院士。
引用 @dongzhi 发表的:考虑人口基数,相当于现在清华北大的水平吧
引用 @洗护合一大宝剑 发表的:本科毕业算秀才吧,可以去私塾当当教书先生或者给大户人家当个家教秘书啥的。
引用 @科学认知 发表的:有些偏远地区,千年以来,一个县,一个进士都没有!千年以来一个都没有!对这些地区来说,进士这绝对比现在的985教授还难得。
引用 @乱就乱 发表的: 这么牛逼吗
引用 @虎扑JR0808027626 发表的:进士基本上都厅级往上的水平了
引用 @叔叔111 发表的:状元就跟各省高考状元差不多。其实跟高考更能比较吧。
引用 @rave_reio 发表的:而且做知县的,也还不是三甲的 三甲的进翰林院,任修撰、编修等,那可是清流
引用 @dennislon 发表的:进士的起步就是县委书记 上线是一品大员 211人均到哪?
引用 @冈绮寿司 发表的:笑了你看人口比例不看受教育比例?
引用 @科学认知 发表的:现省状元一年60多个,3年近200,而且是同届差不多同龄一起考,古代是3年一考,没有年龄次数限制,相当于现在前后好几年的考生一起考,而且大概率父子,老师学生一起考。比省状元难多了。
引用 @守心居 发表的:传统社会准备考试的读书人一共也没多少
引用 @没有我不知道的 发表的: 而且古代女人不能参加科举,又少了一半
引用 @CasenEdwards 发表的:还被嘲笑了。。。两三年才举行一次,换到现在也是清华北大水平了
引用 @哪个名字才能取 发表的: 在明朝,经过童试之后的可以称为秀才,童试第一的叫案首。
引用 @科学认知 发表的:现在参加高考的绝大部分在古代连书都没得读,不就相当于直接淘汰了?怎么就不是难度了?现在的高中生穿越回去大概率连书都没得读,直接被淘汰就不是基数了?无论多少人,进士永远只有那么3年2/300个。说古代识字率的,可以让现在的高三学生考前抽签啊,100中5,抽中的就去考,抽不中的考都没法考。这难道不也是淘汰竞争么?而且还不说古代人均寿命短,好多活不到参加几次考试咧。
引用 @一剑横天百世空 发表的:额,这个我没想到。不过古代读书人也是少数,算这些的话,和现在的院士差的有点远
引用 @哈撒剋痛里呀卡痛 发表的:考上研究生的同时你又考上了公务员
引用 @这个是那样 发表的:你错了,考上秀才至少相当于现在考上名牌大学毕业,秀才是有官府位置的,各地都要优待秀才,比较偏远穷苦的村里镇里秀才可以当话事人,举人已经可以当官了
引用 @水晶盐 发表的:你得看当时中进士的人在读书人中的比例,再来跟现在的比例比啊。
引用 @我还怎么上课 发表的: 童生不是一开始就是童生吗?什么都不用考
引用 @我0536 发表的:至少再混10年再比人家的起步。人家起步就是知县
引用 @哈撒剋痛里呀卡痛 发表的:是举人起步是知县,考上进士就至少相当于考上博士的同时考上公务员
引用 @守心居 发表的:人才选拔的难度永远要考虑参与者基数,否则古代最难得是夺嫡么,几个人竞争,直接筛选掉几乎所有民众,最后选一个?
引用 @南风不竞33 发表的:清朝四万万
引用 @科学认知 发表的:与文盲率没有关系,晚清人口4亿多,进士还是只有3年300左右。文盲率低是让绝大部分人不能参加考试,可进士永远都只是精英中的精英。古代家境差没法保证读书的,放现在就是家境100万才能参加考试,这同样淘汰绝大部分人的参考资格。一个现代人如何保证穿越回古代就家境富裕能保证读私塾咧?这难道不也是淘汰么?
科举不是每年都有
要是加个读书人基数就合理了
按照现在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怕是每年都能出几万个进士
你错了,考上秀才至少相当于现在考上名牌大学毕业,秀才是有官府位置的,各地都要优待秀才,比较偏远穷苦的村里镇里秀才可以当话事人,举人已经可以当官了
你四亿里面三亿你四亿里面三亿读书每年也就录那么多。就像NBA选秀,不管大年小年选秀权就那么几个
你去看看那些书,再去看看二甲的文章,你还有信心说几万吗?
二甲末的进士放今天最差也是国家部委的排前二的国考生了
你这话说的,一万人读书,录取一百个,跟百万人读书,录取一万个,你能说那一百就比这一万牛逼?
怎么说呢
古代读书就为了当进士的,和现在读书就为了当院士的,
真说不好哪个比例大哈
清朝四万万
京官还是有的一拼的
比县状元厉害我认,市状元可能差不多,省状元,每年也就几十个,不比举人强? 你是太不把现代人当回事了把。
其实是差不多。毕竟古代女性不参加科考,录取率乘以二就一样了
细品个毛,又来个秀智商的
同进士出身也是进士。
殿试没有淘汰,根据成绩分三档: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都是进士
按你的理解,同进士出身算冒牌进士么?
想多了,古代读书就一个目标,而且五六十岁都正常。现代人读书分散到各行各业里,冲着院士去的有几个?古代读书人没的选择啊,要么成功要么当一辈子炮灰。现代人选择多,我感觉大部分人都没有用全力去学习,仅仅为了刷个学历找工作
不能按比例算。因为古代识字率很低。现在几乎没文盲
古代读书人也少
不一样。
1就算古代放开女性,也还是那么多名额,因为进士总量国家是控制的,录取率只会更低。
2万四几乎是录取率上限,而万八,几乎接近录取率下限。里外里差多了。古代各省差异比今天大的多。
举人可以至少可以科级处级上岗,有关系有门路直接厅局级也不少,在很多朝代一个举人出身就有直通中央部委高管的资格,市状元省状元可没有这出身,运气好读完博出来愿意进体制能拼一拼处级,但都读完博了是不是就应该跟进士比比了
这么说没有意义,古代读书人少并不妨碍进士的价值,可以类比现在的教授而且来自富裕家庭(难度比这还大)。无论古代读书人多还是少,永远只有极少数精英中的精英才能成为进士,而且多半家境还不差,要知道科举可是没有年龄和次数限制的, 十几岁的8/90岁的都可以考。
举人相当于华五级别?
重点高中就是童生,连秀才都不如。211才是秀才。
在明朝,经过童试之后的可以称为秀才,童试第一的叫案首。
进士,大概清北重点专业博士中混的比较好的吧
是的,你考公务员口齿不清,身有缺陷不行吧?在古代更看重这个。
清朝乾隆时期就差不多4亿人了
举人至少是教授。清北都没得比。
我们村大学毕业就进村委会
古代文盲更多,还没义务教育,你说这话都不过脑子的
你不看电视剧吗,举人比进士官大吧
马云只是大专出身,你可以细品
进士至少是县委书记吧?
想多了,考上秀才的难度不亚于985 211。
那时进士遴选入职,最差就是八品县丞这种。不过一般都是七品知县。
进士,常识水平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生毕业,举人中的优异者,一个县一届能有1-2个就很了不起,人数很少。官职大约是副县级,起步能够做县令,归于朝廷要点培育的后备官员,有能力,有命运的话能够晋升到封疆大吏、六部尚书乃至是大学士。
还得看识字率,以古代那个识字率,进士在读书人里的比例绝对不如现在的院士。
范进好像是全省第七名?记不清楚了 反正离省状元差不了多少
与文盲率没有关系,晚清人口4亿多,进士还是只有3年300左右。文盲率低是让绝大部分人不能参加考试,可进士永远都只是精英中的精英。古代家境差没法保证读书的,放现在就是家境100万才能参加考试,这同样淘汰绝大部分人的参考资格。一个现代人如何保证穿越回古代就家境富裕能保证读私塾咧?这难道不也是淘汰么?
不是一回事,你要看什么类型的省状元吧?
笑了你看人口比例不看受教育比例?
李鸿章二甲进士,曾国藩才是同进士
是啊是啊,您最有脑子了😂
这么牛逼吗
有些偏远地区,千年以来,一个县,一个进士都没有!千年以来一个都没有!对这些地区来说,进士这绝对比现在的985教授还难得。
举人不一定能做官,举人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但只有少数幸运的举人在出缺之后通过花钱可以做官,进士一定可以做官,但通常要等缺,三五年是常事,这期间穷困潦倒。
真能扯淡,举人是省级考试出来的,进士是国家级考试出来的
环境都不一样就别比了
三元及第自有科举以来一共只有6个,可想而知人中龙凤中的龙凤了
无论有多少考生,永远只有那么平均1年100来个进士。
古代读书人自有宋一代最高的就学率也不过才5%啊。。。其他朝代更少了
那不可能。院士副部
全国清北高考本科录取率平均约1:1600,而在清代,每3000-10000个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才能中一个进士
211毕业差不多
现省状元一年60多个,3年近200,而且是同届差不多同龄一起考,古代是3年一考,没有年龄次数限制,相当于现在前后好几年的考生一起考,而且大概率父子,老师学生一起考。比省状元难多了。
对,所以说万四是上限,下限可以低很多倍的。清北录取还会在西藏新疆等你放几个安慰指标以示公平,进士这种朝廷公务员录取,不会有这种倾斜,也不会扩招。
不要觉得你比100多年前的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的学习能力强,把他们放到现在学习,学习能力照样完爆99%+的人
状元就跟各省高考状元差不多。其实跟高考更能比较吧。
没考虑人口基数和受教育者基数。
那为啥不看看前途呢
范进一中举,县令就主动来拜访,县里的乡绅富豪就来送钱,现在一个普通教授能让县委书记亲自上门,县里的大企业家(身价上亿)来主动送钱么?
可以
不好意思,领导职务层次里没有村级。村干部在古代别说官了,连吏都算不上
现省状元一年60多个,3年近200,而且是同届差不多同龄一起考,古代是3年一考,没有年龄次数限制,相当于现在前后好几年的考生一起考,而且大概率父子,老师学生一起考。进士比省状元难多了。
古代的状元?那就是全天下第一名,至少相当于现在前后5年全国所有高中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加上高中大学老师一起去考,考了第一。怎么说也是个当世大学者。
说啥呢这是……科举发展到明清时期,基本套路就是一甲那仨人,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剩下二甲三甲再考一次,叫选馆,择优选庶吉士若干留到翰林院,这个基本就是二甲那些人,三年后再分配,最后剩下那些榜下即用的就是三甲这些,去做知县一类的
上限的话,地大有话要说🐶
现在参加高考的绝大部分在古代连书都没得读,不就相当于直接淘汰了?怎么就不是难度了?现在的高中生穿越回去大概率连书都没得读,直接被淘汰就不是基数了?无论多少人,进士永远只有那么3年2/300个。说古代识字率的,可以让现在的高三学生考前抽签啊,100中5,抽中的就去考,抽不中的考都没法考。这难道不也是淘汰竞争么?而且还不说古代人均寿命短,好多活不到参加几次考试咧。
而且古代女人不能参加科举,又少了一半
传统社会准备考试的读书人一共也没多少
古代女人不参加科举,要砍掉一半人。而且古代有恩科,平均下来差不多两年考一次。
那我放在古代也是个进士身份啊
现在参加高考的绝大部分在古代连书都没得读,不就相当于直接淘汰了?怎么就不是难度了?现在的高中生穿越回去大概率连书都没得读,直接被淘汰就不是基数了?无论多少人,进士永远只有那么3年2/300个。说古代识字率的,可以让现在的高三学生考前抽签啊,100中5,抽中的就去考,抽不中的考都没法考。这难道不也是淘汰竞争么?而且还不说古代人均寿命短,好多活不到参加几次考试咧。
额,这个我没想到。不过古代读书人也是少数,算这些的话,和现在的院士差的有点远
好歹也要用有资格参加考试的作为基数去讨论吧
而且传统社会科举也是有地域限制的,江南在明清属于不好考的地区,明代南北分榜清代压制更多
反而是不发达的地区作为读书人科举成功率更大
不止清北,还要再高一些,应该差不多相当于清北本硕博这种,哦看错了,中举是差不多清北,进士差不多本硕博 [ 此帖被孤胆枪手在2020-03-09 20:36修改 ]
秀才都能开私塾,都能寻摸四五两银子
度娘说明代只有通过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叫童生,童生才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秀才,我也没说错吧
中举直接就能当官,当地豪绅直接来拉拢送房子啊
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现在一穷小子突然暴富,一夜收入千万,高兴疯了,然后被马云马化腾之类的嘲笑的水平。其实,千万富翁在社会中永远是少数,只是在大佬看来不算啥而已。
人才选拔的难度永远要考虑参与者基数,否则古代最难得是夺嫡么,几个人竞争,直接筛选掉几乎所有民众,最后选一个?
院士也不一定全是读书人,袁隆平就不是
童生不是一开始就是童生吗?什么都不用考
至少再混10年再比人家的起步。
人家起步就是知县
古时候有头盔吗,没有的话那话事人岂不是很危险
应该相当于现在的部厅级的公务员考试考上了。
比例不比例没有用,就招那些,
除非不够用了。
高考大多都是同龄人竞争,科举是全国读书人都去考的。
可以直接度娘哈哈,有俩含义
是举人起步是知县,考上进士就至少相当于考上博士的同时考上公务员
至少相当于考上清北博士再加考上国务院的公务员。
对啊,你要类比也是现代人穿越回去,首先是成为皇子的概率,再加上夺嫡成功当上皇帝概率啊,你怎么默认回去就是皇子咧!无论什么识字率,进士永远是精英中的精英。幸运中的幸运。
我们这种十八线小县城的不就是去当炮灰的,一年一千多个考上本科率才百分之二三十
晚清4亿
古代女的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今天14亿,折合7亿
晚清中国就4亿人了
士农工商,古代读书作为一种职业了,同行才多少人?现在读书和吃饭一样普及,同行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