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集体体育奖, varsity team national 2nd, 而且她还是captain之一。这个体育项目比较普遍,几乎每个大公高都有。吃亏吃在这个体育项目藤校水平比较低,不在藤校体育特招范围。而特招的学校学术水平又不咋的。这娃大学不愿意继续这个体育项目了。不过牛娃恒牛,她进了top50的school。我看好她。 她妈brown毕业的,我和她妈在9年级专门为娃的选课讨论过,所以知道她的选课。 如果你娃体育个人项目是national top10, 并且是藤校体育特招范围,可以稍稍放心大胆躺平GPA,保持体育成绩,有望爬藤。
美国大学录取是玄学,申请是科学。家长和孩子把该做的做好了,以后不后悔就是最大的成功。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学生申请前的十数年经历归结成五个东西,决定学生能上什么大学:学习成绩(GPA),荣誉(Honors),课外活动(EC),推荐信,申请文书。下面展开说说。这些全是基于本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仅供参考。各位看官尽管挑挑拣拣,因地制宜,切不要照搬。 第一重要的还是学习成绩,直接的指标是GPA排名和标考成绩。现在很多高中没有公开的排名,但学校内部还是有排名或者ranking的,这会直接在康嫂的推荐表上反映出来。要上top大学的,除非走各种特招,GPA需要做到最top。就算不上top,高GPA可以帮助学生拿到基于merit的奖学金。除藤校外,优异的成绩很有机会直接变现。要做到高GPA,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初中的时候打好数学基础。网上很多无知的人攻击学AMC的做法。学过AMC或者AOPS的一大好处是到高中后数理化学科学起来会很轻松,可以直接上honor或AP,而且不需要花太多功夫就可能拿好成绩,这样多出来的时间就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2)做好课程规划,在兼顾兴趣的情况下尽量选weight高的课。九年级的时候就应该了解一下学校都提供什么样的课程。美国高中都有学生手册,最好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过一下,不要做撒手掌柜。不然孩子需要你提供建议的时候,你一点用处没有。再牛的孩子,都有需要家长支持的时候。冲好学校的,12年级的选课需要有一定难度,展示孩子的有能力和潜力。申请大学而言,junior结束时候的GPA最重要。3)对于好学生来说,group project遇到猪队友是最容易拉低成绩的情况,要有合适的对策,不要被坏学生带偏。4)了解一下学校有没有POWER SCHOOL之类提供给家长的APP,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成绩。平时作业如果迟交或者不交,对最后成绩也会有大的影响。美国高中学习其实没那么难,难的是保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应该是基本要求,不是卷不卷鸡不鸡的事情。最后是标考,一是好学校恢复标考只是时间问题,二是好的标考成绩对应的是更多的merit base scholarship机会。不要迷信裸考,做几套练习题不丢人。孩子高中用Naviance平台的话,可以按每个大学查询自己学校往年申请情况。如图。根据这个可以大致估计孩子申请中签的可能性,或者在高中初期确定努力目标。 第二就是各种奖项。大学申请用的COMMON APP上可以列5个奖项,需要填写是国际水平,全国水平,州水平,区域水平还是学校水平,只算高中期间的荣誉。基本上九年级开始就可以想想12年纪申请的时候上面能放什么。理论上这5个奖应该是academic相关的,实际上如果孩子文艺体有非常好的奖项,放上去无妨。比如全国水平的运动奖、艺术奖,总比放个AP SCHOLAR更有用。有的孩子奖项太多,需要好好选择,比如优先选和专业选择有关的,和申请文书匹配的,而把其他某些奖项放到对应的EC里面。有的孩子觉得自己没啥东西,其实不一定。家长一定要知道自家娃都做过什么,有什么成绩,这样可以帮孩子把把关。美国很多高中每年只有获奖的学生和家长会被通知出席颁奖典礼,各种奖项不公开。低年级的小奖,到高年级就可能积累成大奖。这些成就放到5个honor里面也会有分量的。如果孩子大学申请的时候这5项啥都没有,那还是有遗憾的。 -------------------------------------------- 第三是课外活动(EC)。美国学校的一大坑爹处就是放学太早,学生最迟下午三点基本就得自己管自己。按一年180个school days,每天11点睡觉算,不计周末和节假日,学生上学期间除了睡觉还有1400以上的小时自由支配。如果家长完全放了不管,小孩最容易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电子游戏和刷视频。这些活动一旦超过一定比例,结果和吸毒差不多,孩子不会再对其他任何事情产生太多兴趣。这种情况下已经不是爬藤还是去CC的问题,而是成年后孩子还有多大希望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用EC填充这些时间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通过EC孩子可以学会有担当,毅力,同情同里心,学会与人打交道,发现兴趣,建立健康的朋友圈。只要坚持,就算是打酱油也会有收益。 EC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学术相关,包括STEM的club,竞赛,research,internship,summer camp等等;学生会或者议会;艺术;写作和语言;社区和义工;宗教服务;勤工俭学或者家庭责任;体育;其他兴趣爱好,例如Youtuber或者烹饪。大学申请一般只有十个空间(MIT和加州系可能不同),这十个活动是前面honor list的基础,有了这十个活动的描述,申请人的形象会进一步变得生动。这些活动需要说明是几年级,花了多少时间,做了什么或者成就如何。如果EC太多,可以优先考虑有连续性的,有leadership或获奖的,和essay及专业选择匹配的,更能显现个人品质的。和专业选择有关的活动,比如数学、物理、奥赛team,或者校刊、debate、模拟联合国,这些如果有初中期间的积累固然好,高中开始也不晚。一是坚持就有机会,二是这样贴合申请材料显示的人设。想象以下一个申TOP CS的学生如果都没有这样的相关EC,可能性能有多大。体育和艺术比如音乐和绘画,都需要长期坚持并投入大量时间。前面的GPA是建立在同时兼顾EC的前提下的,所以此类EC在申请的时候很加分。美国社会尤其看重体育,学校和社区在体育上设立的各类奖项很多,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并坚持,有百利无一害。但是,容易经常导致严重伤病的,需要经常逃课比赛的项目要谨慎。此外,社区活动体现学生的人文品质,大多数高中也需要一定的义工时间才能毕业。切记不要鼓励孩子作假,不要包办,尽量有持续性和有主旨,而不是一大堆随机的活动。义工活动多了,可以申请总统义工奖,还有其他社区活动相关的奖项或者奖学金,例如The Prudential Spirit of Community Awards。前面说的5个奖项填不满的话,填这些也挺好。不少EC需要家长义工,建议家长们不要找各种借口退缩,家长的参与是最大的支持。亚裔少的地方很多小中娃有认同焦虑,不愿家长在学校抛头露脸。最好帮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都是社区中的一员,有义务和责任参加各种活动,和其他族裔没有区别。让孩子们习惯自己的家长和学校其他家长是一样的人,甚至更好的人。 ----- 第四推荐信。Common App上需要提交两个推荐老师和学校康嫂的信息。一般来说,两个老师需要是一文(humanity, language或者social science)一理(Math or Science),有的学校明确要求这点。除这三位,有的学校允许提交另外的推荐信,但有的不接受这三者之外的推荐。App上给推荐人一个评估表,会问推荐人认识学生多久,怎么认识的和怎么个认识法。“What are the first words that come to your mind to describe this student?”, 介绍推荐老师所教课程的内容和难度等等,然后是16项打分,包括:academic achievement, intellectual promise, quality of writing, creative thought, productive discussion, faculty respect, disciplined habits, maturity, motivation, leadership, integrity, reaction to setbacks, concern for others, self-confidence, initiative, overall. 评分从below average 到excellent (top 10%), outstanding (top 5%), top few encountered in my career. 推荐老师除了必须提交这个表格,还可以附上推荐信。也就是说,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可能只是推荐表,而没有个性化针对性的推荐信。学生需要选择是否看推荐材料(FERPA waiver)。如果学生不选“不看”的选项,老师可能拒绝推荐。 有了这些基本了解,怎么选择推荐老师呢?当然,这最终是孩子的选择,但不妨碍家长提供一些思路。第一,得找任课老师。第二,如果有junior year的老师,就不要选9、10年级的老师,因为9年级那时的被推荐人代表不了当下的自己。第三,得选自己表现还行的课的老师。如果目标是TOP学校,最好是难度很大的课的老师。当然最最重要的是,需要找信得过的老师,和老师有良好的关系还是很重要的。学得超前的小中娃很多,比如前面我建议初中娃搞好数学,到了高中数理化学起来就容易。但这种做法有一个危险,小孩很容易自我膨胀,非常看不起同学和老师。加上一般美国娃又特别喜欢当面或者背后diss老师,小中娃容易因此变本加厉。这种情况家长不要随便附和,要注意引导。第一要尊重每个老师,很多时候老师教得差只是因为班上其他同学差。第二无论成绩好坏,要学会在课堂上帮老师忙,包括回答问题或者不懂就问。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态度和成绩同等重要。当然对于目标高的学生,两者都重要。11年级放假前最好确定推荐老师,而且最好面见老师取得同意而不只是发邮件,要告诉老师自己的申请计划、时间表并征询建议。学校会建议学生准备一些材料,但很多小孩不当回事,不会理睬。这些材料包括个人简历,personal statement介绍自己的情况,或者cheat sheet罗列一些自己的梦想,爱好,成就等等,给推荐老师提供子弹。申请TOP学校的,要和老师深度交流,争取除了表格还要有单独的推荐信。
我觉得这不是佛系,到孩子申请大学的时候,就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之前十几年的教育成长,就是为他的独立人生做准备的,申请大学是迈出去的前一步,就像要自己出门了,大学申请是开门这环节,这门应该要会自己学会开吧。
我是不赞成为了去个更好的学校请顾问的,到这个时候,所有信息方向孩子自己应该有数了,什么水平什么机遇,就进什么学校,之后的路他自己琢磨着走,申请大学一定得孩子自己搞,家长了解进度,有啥疑惑问题讨论下,知道个状况就行了。
奥赛会简单?才有几个啊
思想上是你这么说的,行动上确实还是很佛系的,曾经加入过几天鸡娃群,然后发现自己会焦虑然后影响到孩子,就赶紧退出来了。我跟孩子说,我当他的resource,他需要什么来跟我说,要学会利用我这个resource,不然我就不要过问了。结果是这个resource 基本上就是用在刷卡安排访校和交申请费了。
不过楼主很多内容对小娃妈们安排怎么循序渐进到达临门一脚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放手这件事情也是要花时间慢慢来,楼主说的很多方面其实也是可以把线索给到孩子,可以引导孩子给自己去做一些安排
高中数学每年都有啊
👍
哪你家娃和他朋友靠什么进的TOP UC呢?GPA,EC
她家娃和朋友是牛高的第二梯队(第一梯队是藤娃),当然那个层主对她家娃的定义是有B没什么AP的普通娃,他们高中是不怎么开AP课的躺平高中,但这个高中每年好几个大藤,有B的第二梯队都是top uc、usc、t20,神仙般的存在。
基础太差了,美国人教数学实在是有问题,小学在一个5/6的学校,他拔尖,就以为自己很厉害,没想到后来买了学区房,一下子发现数学不好(但也不是非常差,分班中等一级),后来找了补习老师,他依赖那个补习老师,补习老师教他就会,然后有点害怕学数学了,8升9年级的暑假拿几何,时间短,没真的弄懂,9年级拿代数2,10年级预微积分,11年级AP数学AB,总是靠补习老师教会他,而且他压根不喜欢练习做题,所以也就是年年糊弄个B,AP4分,SAT数学练了真题后780分。 我是觉得他心理上不喜欢,有点怕学。
Mark
我们8升9暑假拿过了,一共4门数学,康也说够了
Mark 一下。不过最后还是看娃
AP数目看学校,不是每个学校都提供这么多ap课的,总之,要和同学比
物理竞赛很大部分就是数学啊, 不是奥数那种很难的数学, 但是要求数学非常好才行, 化学就是数学加记忆力。
非常感谢您!
谢谢分享。收藏了
Mark, 谢谢分享信息!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
👍mark
期待二更
mark
进来学习!
这个是集体体育奖, varsity team national 2nd, 而且她还是captain之一。这个体育项目比较普遍,几乎每个大公高都有。吃亏吃在这个体育项目藤校水平比较低,不在藤校体育特招范围。而特招的学校学术水平又不咋的。这娃大学不愿意继续这个体育项目了。不过牛娃恒牛,她进了top50的school。我看好她。 她妈brown毕业的,我和她妈在9年级专门为娃的选课讨论过,所以知道她的选课。
如果你娃体育个人项目是national top10, 并且是藤校体育特招范围,可以稍稍放心大胆躺平GPA,保持体育成绩,有望爬藤。
请问这8升9的暑假是怎么拿数学课呢?还被学校承认,是水平很高了去community college修课吗?
另外谢谢楼主和其他mm的无私分享。
谢谢分享! 写的真好
谢谢信息,我家娃数学情况一样,从小没有抓,已经完全补不起来了😭 但是我们康嫂不建议暑假学数学,说基础打不好,我们还在想高中要不不要学那种难的数学课了😂
Thanks so much for sharing!
非常感谢!学习了
赞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