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huaren大妈推老公海归,想起了文革前夜,张爱玲逃离大陆前发生的小事

j
jiajia2018
贝律铭的父亲是民国的中央银行总裁,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不一般。
杨振宁不是说入美国籍后他父亲不肯原谅他吗?这有点看不懂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00:10

这个我相信。印象中是老杨自己说的吧。老一辈的文人学者对中国确实有很深厚的感情。让他们远离故土,从此去到一个文化之根断绝的地方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老杨晚年以后回中国来,确实看得出,这个人政治上就是投机主义呗,谁强大,呵呵,我就支持谁。
j
jiajia2018
没全奖签证都拿不到 2000年初也需要全奖 没资金证明都拿不到签证 我家是2000年初来的 从来没打过工
Sherlock2020 发表于 2021-08-12 20:57

我也是2000 来。但打过工做cashier。当时多数有奖学金的不打工。我是一方面需要钱一方面也去接触社会。也知道少数其他一些人没有全奖的,在校内做一些assistant的非正式奖学金的工作。就是没有全奖那么多。记得还有不是全奖考出来的家里付钱过来念书的,拿到系里给的半奖,高兴极了。
j
jiajia2018
你编故事也编的太离奇了,老留有谁会去几十年刷盘子,开中餐馆啊? 这边的老留,认真工作的,手里房子股票都有,混的也都不错。
goodluck23 发表于 2021-08-12 20:04

确实多数人都不错。
越早些时候比国内优势更大,经济上,加其他各方面。
但是2K年以后国内就一飞冲天了,而我们2K毕业出社会的国内同学,绝大多数都比来美国的相对社会地位高的多得多了。美国的多数是底层员工,少数中低层领导。国内的有行业支柱。最差的中层 吧。这个是时代大势,赶上了大风猪都拿吹上天。何况国内比较好大学的毕业生呢。月收入也许差别木有太大,但资产价值肯定国内同学高的多了。
现在那个年代过来留这边的我们,所剩的也就是空气和民主比较优越了吼吼。小时候对民主制度这些隐隐的有点优越感。疫情这两年看到太多不可置信的现实。以及选举中各种前所未有的丑态。
现在就是政治虚无论。两国各有各的问题,各有各的方式。有些东西很难比较。没有绝对的对错。不喜欢国内越来越收紧的控制。同样也不喜欢美国各种乱想横生。我们刚来那会据说比现在好得多,但讲真我们那会儿在学校接触美国社会挺少。也就是媒体上看的一些东西。总体气氛确实两党都没有现在极端。
有很多东西,两个国家都很难再回得去了。
j
jiajia2018
按事实说话,我说的老留是指90年代前期出国的,在国内至少有个本科学历,以学生签证出的国。我感觉和90年代后期出国的那批人有本质区别吧。当时我家在国外的留学生朋友没有一个没在餐馆打过工。老老实实读完学位的也是凤毛麟角,很多要么毕不了业又不想回国,不得不扎进餐馆打长工,有的压根就不想念书觉得不如打工挣钱快,所以一来就黑下来了。我爸也打过工,在他打工的餐馆里的大厨出国前就是上海一家医院的主刀大夫(后来移民加拿大了,自己开了餐馆吧听说)。后来留在国外一直没回国的那批老留,除了极少数混成faculty的大牛,基本没有人从事decent的工作,做点小生意啊开个餐馆啊做做房产中介啊这种最多。我后来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那会,认识的餐馆老板好多也就是我父母那一批老留,有人大毕业的,有以前在国内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手的,etc.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04

91 和99,差别肯定很大。2K以后每一年差别估计就更大了。
b
bud
当年那一波逃到香港的人是最后一批逃出虎口,就像柏林墙之前最后一批东德人逃入柏林。 香港难民中还包括12岁的崔琦,崔的在河南的父母后来因病或饥荒双亡。 崔在香港上的是教会学校,拿教会奖学金来美读大学,最后拿诺贝尔物理学奖。
苏芳紫
贝律铭的父亲是民国的中央银行总裁,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不一般。
杨振宁不是说入美国籍后他父亲不肯原谅他吗?这有点看不懂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00:10

当时必要的政治切割啊。不然力挺儿子出国的老父亲在国内妥妥被批斗
f
flyinthewind2012
我父母也是有全奖啊。刷盘子是为了多攒一些钱回国啊。那时候国内一个月才几百人民币,刷一天盘子能挣国内一个月的钱。我还真是不信90年代中前期出国留学的人一天盘子也没刷过,起码我周围没有。就算没刷过盘子也当过waiter。是没告诉你吧?毕竟我爸现在也不会逢人就说自己当年在国外刷过盘子不是。我记得当时老留的聚会都是讨论怎么样当waiter小费拿的多。我家往来的老留都是起码在国内有个重点院校本科学历的。我要有一句假话天打雷劈。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48

我是2002年出国的。当时是有一些留学生在餐馆里打工。一般是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奖学金,自己打工赚学费。这些学生基本上商科文科居多,本科生硕士生居多。二是农村家里出生,家里贫困,需要额外打工支持家里面。 并且理工科博士生都没有去餐馆打工的。因为很好找ra,ta,学费全包,一个月还有一千多奖学金,够用且轻松很多。很多博士生都可以养得起一个F2。 然后再来说餐馆打工的那一批留学生吧,基本上都是临时打工,读书毕业了以后就找工作办绿卡了。我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刷盘子刷一辈子的,你说话真的好夸张。感觉是因为你父母嫉妒留在美国的同学,说话故意夸大其词。 90年代出国的留学生,绿卡更好办,找工作也更容易。我身边认识的90年代的留学生。五十多岁这波吧。基本上都是在公司做到了中层管理或者大学教授。工作稳定。中西部地区基本上也是有几套投资房的。头段时间,群里几个老留还在讨论投资商业房产。还有炒股群里面,老留们资产都很不少的。 虽然可能没有国内两都资产那么多,但也是生活无忧。 老留们还有个成功的地方在于,子女们都挺有出息的。考进藤校的很不少,当医生律师的很多。在培养子女方面算是很成功了。让我们这拨人其实很有压力的。不像他们那么会教育孩子。 我相信留在国内或者海龟的这个年龄段的人,成功的肯定很多。但是很多也都绞尽脑汁把子女送到美国来。子女又要辛辛苦苦排期拿绿卡。以前以为有钱可以办投资移民,现在投资移民也关闭了。基本上是有钱也拿不到绿卡了。这种情况下,很多小留是不得不回国找996工作的。这波想留美国的小留们心里还是会怨恨自己父母的,当初没留在美国让自己当abc.
不娶何撩
我2000前后出国的。毕业两年前本科参加招聘,华为在top2招生是5K一个月。算偏高的了。1W7肯定有,但绝对不是行情。别说1W7有,整7W的也有啊。不提资历职位就业年限就是误导了。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1-08-13 07:10

华人上很多这种信口开河的。上次还说2000年就酒吧夜店遍地,她们大妈去是家常便饭。

老友粉
我是2002年出国的。当时是有一些留学生在餐馆里打工。一般是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奖学金,自己打工赚学费。这些学生基本上商科文科居多,本科生硕士生居多。二是农村家里出生,家里贫困,需要额外打工支持家里面。 并且理工科博士生都没有去餐馆打工的。因为很好找ra,ta,学费全包,一个月还有一千多奖学金,够用且轻松很多。很多博士生都可以养得起一个F2。 然后再来说餐馆打工的那一批留学生吧,基本上都是临时打工,读书毕业了以后就找工作办绿卡了。我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刷盘子刷一辈子的,你说话真的好夸张。感觉是因为你父母嫉妒留在美国的同学,说话故意夸大其词。 90年代出国的留学生,绿卡更好办,找工作也更容易。我身边认识的90年代的留学生。五十多岁这波吧。基本上都是在公司做到了中层管理或者大学教授。工作稳定。中西部地区基本上也是有几套投资房的。头段时间,群里几个老留还在讨论投资商业房产。还有炒股群里面,老留们资产都很不少的。 虽然可能没有国内两都资产那么多,但也是生活无忧。 老留们还有个成功的地方在于,子女们都挺有出息的。考进藤校的很不少,当医生律师的很多。在培养子女方面算是很成功了。让我们这拨人其实很有压力的。不像他们那么会教育孩子。 我相信留在国内或者海龟的这个年龄段的人,成功的肯定很多。但是很多也都绞尽脑汁把子女送到美国来。子女又要辛辛苦苦排期拿绿卡。以前以为有钱可以办投资移民,现在投资移民也关闭了。基本上是有钱也拿不到绿卡了。这种情况下,很多小留是不得不回国找996工作的。这波想留美国的小留们心里还是会怨恨自己父母的,当初没留在美国让自己当abc.
flyinthewind2012 发表于 2021-08-13 07:59

911后有阵子工作不好找,听说毕业后有个别人黑下来在餐馆打工的,不过也听说他办了加拿大绿卡,应该也不会一直打黑工。
w
woshizhuyilong
爱玲确实敏锐得很
oooooi 发表于 2021-08-13 06:26

张爱玲这么敏锐,怎么在1944年跟汉奸结婚呢?
S
SylvieGG
回复 55楼Namama的帖子
人家说的是逃离中国,你扯什么逃离美国的事。美国不好,天下那么大,去别的国家好了。
k
karenmxm
回复 1楼babymill的帖子
类似的例子是李宗仁和白崇禧,49年李也是去香港治病,劝白也走:临出国前仍特意跑到海南劝白“宁可下地狱,也决不能去台湾”, 白却和李从此划清界限。
l
littleming
现在的阿富汗跟49年有是曾相识的感觉
b
bangobunny
华人上很多这种信口开河的。上次还说2000年就酒吧夜店遍地,她们大妈去是家常便饭。


不娶何撩 发表于 2021-08-13 08:05

2000年真的酒吧夜店遍地了 这是真的…
宇治抹茶
对啊,太奇怪了,以为这版上的人在90年代都是没记忆的小娃娃吗?90年代的国内大城市已经很开放富裕了好吧,房地产已经开始兴起了,大学里商学院已经有房地产专业了。那时候互联网也已经兴起了,大家了解国外都可以上网了。出国留学的一般都有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一小部分家里富裕也能自费留学了。读书期间有同学在学校食堂打工,或者机房lab打工,算校园工作可以减一点学费。但出去外面刷盘子已经很少见了。暑假还要实习还要写论文,怎么可能一直刷盘子,国内家里不可能这个时候还要读书的孩子寄钱回去啊。我还记得当时有同学是上海外企工作的,过来美国读MBA,人家出国前在上海的薪水已经是一个月一万七人民币了。 至于读书都是读了专业出身,毕业就是H1签证,然后办绿卡,一步步工作,现在大家要么都在公司做到中高层,要么自己创业开公司做生意,怎么可能留在国外得“刷几十年盘子,混得最好的就是和人开餐馆”,这种倒是挺像福建温州偷渡黑下来的路子。倒是有一个朋友开餐馆的,人家早年做码工,股票上市中年财务自由后盘了几十家连锁店好吧。 如果是90,91年来美的,可能对言论自由是有点顾虑,毕竟当时89刚过嘛,比较紧张。但是认识不少90年代初来的朋友,教授,医生,律师,大厂高管,华尔街搞金融,自己创业做生意都有。最欣赏的一位在NASA JPL,最近的火星探索项目就有他的贡献呢。觉得那位层主说的老留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感觉。
baobao557 发表于 2021-08-13 02:44

90年代国内外企一个月1万7?真是吹牛不打草稿。
J
Jimatssf
回复 85楼公用马甲25的帖子
90年代国内比现在言论还不自由 Are u kidding me?
sunychen23 发表于 2021-08-12 19:52

那个就是带节奏的,舆论战工作者
宇治抹茶
确实多数人都不错。
越早些时候比国内优势更大,经济上,加其他各方面。
但是2K年以后国内就一飞冲天了,而我们2K毕业出社会的国内同学,绝大多数都比来美国的相对社会地位高的多得多了。美国的多数是底层员工,少数中低层领导。国内的有行业支柱。最差的中层 吧。这个是时代大势,赶上了大风猪都拿吹上天。何况国内比较好大学的毕业生呢。月收入也许差别木有太大,但资产价值肯定国内同学高的多了。
现在那个年代过来留这边的我们,所剩的也就是空气和民主比较优越了吼吼。小时候对民主制度这些隐隐的有点优越感。疫情这两年看到太多不可置信的现实。以及选举中各种前所未有的丑态。
现在就是政治虚无论。两国各有各的问题,各有各的方式。有些东西很难比较。没有绝对的对错。不喜欢国内越来越收紧的控制。同样也不喜欢美国各种乱想横生。我们刚来那会据说比现在好得多,但讲真我们那会儿在学校接触美国社会挺少。也就是媒体上看的一些东西。总体气氛确实两党都没有现在极端。
有很多东西,两个国家都很难再回得去了。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1-08-13 07:33

2000出国的人大多数还在底层?那说明你的圈子太差了。2000年出国的人有一部分早就回国了,起点比当初留国内的人高多了。没回国的在美国也混的不差。
张国荣
我觉得lz想多了。华人大妈LG也到不了张爱玲水平吧。也就选择哪里当韭菜可以少割点儿。
百香果柠檬
张爱玲去香港的时候还没封锁,普通人也可以去的。只是绝大多数人没那么敏感,没想过要离乡背井。
扶苏 发表于 2021-08-12 16:49




有钱人早跟国军逃离大陆了…她都是建国后才逃的。她是因为不配和国军一路逃,所以才被留在大陆。顺便幻想下新中国后她能得倒重新重用。 后来找工作没着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后,不再幻想赶紧自谋生路。 其他人都有工作分配的好好的,他们怎么会背井离乡瞎的折腾。 同理可得那些归海的都是在国内没被重视,说给的利益好处也没有落实到。那些回国待遇好的风生水起的是不会归海的。张要是死的晚点,例如80-90年代,她还是会回国捞金的。
m
mightyjohn
当年那一波逃到香港的人是最后一批逃出虎口,就像柏林墙之前最后一批东德人逃入柏林。 香港难民中还包括12岁的崔琦,崔的在河南的父母后来因病或饥荒双亡。 崔在香港上的是教会学校,拿教会奖学金来美读大学,最后拿诺贝尔物理学奖。

bud 发表于 2021-08-13 07:41

一般人都是从东德逃到西德。当然极少数如默克尔一家,是从西德逃到东德,所以她现在这些奇葩政策不奇怪的。
F
Fhu
我也是2000 来。但打过工做cashier。当时多数有奖学金的不打工。我是一方面需要钱一方面也去接触社会。也知道少数其他一些人没有全奖的,在校内做一些assistant的非正式奖学金的工作。就是没有全奖那么多。记得还有不是全奖考出来的家里付钱过来念书的,拿到系里给的半奖,高兴极了。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1-08-13 07:20

比你们早几年,那时这些没有全奖都能拿签证?
c
charismaM
90年代国内外企一个月1万7?真是吹牛不打草稿。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10:08

我姨母是95年来美的, 走前在北京一家外企,月薪1600人民币, 临走外企老板给了500美元,她在一家合资企业干了一个月,工资几百块,她的同学大都分配工作,收入百十来块,都对她放弃这么好的工作觉得可惜,她去签证,能签上的几乎都是全奖



有钱人早跟国军逃离大陆了…她都是建国后才逃的。她是因为不配和国军一路逃,所以才被留在大陆。顺便幻想下新中国后她能得倒重新重用。 后来找工作没着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后,不再幻想赶紧自谋生路。 其他人都有工作分配的好好的,他们怎么会背井离乡瞎的折腾。 同理可得那些归海的都是在国内没被重视,说给的利益好处也没有落实到。那些回国待遇好的风生水起的是不会归海的。张要是死的晚点,例如80-90年代,她还是会回国捞金的。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0:21

张爱玲九五年死的
j
jiayusong



有钱人早跟国军逃离大陆了…她都是建国后才逃的。她是因为不配和国军一路逃,所以才被留在大陆。顺便幻想下新中国后她能得倒重新重用。 后来找工作没着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后,不再幻想赶紧自谋生路。 其他人都有工作分配的好好的,他们怎么会背井离乡瞎的折腾。 同理可得那些归海的都是在国内没被重视,说给的利益好处也没有落实到。那些回国待遇好的风生水起的是不会归海的。张要是死的晚点,例如80-90年代,她还是会回国捞金的。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0:21

她不会回国的,张不是一般人
7
789
贝律铭的父亲是民国的中央银行总裁,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不一般。
杨振宁不是说入美国籍后他父亲不肯原谅他吗?这有点看不懂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00:10

杨家父子演戏给共产党看啊。
参考水浒传宋江老爸告宋江杵逆,早早备案,后来宋江杀闫婆惜不受牵连。
百香果柠檬
杨家父子演戏给共产党看啊。
参考水浒传宋江老爸告宋江杵逆,早早备案,后来宋江杀闫婆惜不受牵连。
789 发表于 2021-08-13 11:26

老杨爹命好。出了华人第一个诺贝尔奖。靠儿子的名气,国内也优待他。还能经常开国际会议和儿子meet下。所以有老杨本事的,或命好能生个老杨的,在什么政权下都不怕。没有的就只能认命。
百香果柠檬
张爱玲九五年死的
曲 发表于 2021-08-13 10:47


说错了8,90年代那时候国内还是比较穷。她要是跟老杨一样能活,2000以后肯定也会回国养老。但组织上肯定不会给她分配什么男保姆/老公。谁要她没得诺贝尔文学奖。大概率自己得买房子回上海滩。倒是可以实现她加入文联的愿望。什么名誉主席之类。
C
ChristinaW
老杨爹命好。出了华人第一个诺贝尔奖。靠儿子的名气,国内也优待他。还能经常开国际会议和儿子meet下。所以有老杨本事的,或命好能生个老杨的,在什么政权下都不怕。没有的就只能认命。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1:46

连带岳父也沾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E
Ethangirl
Huaren.us大妈说: 我四处观察了,没人要求着装统一啊,安全! 再说了,美国不也有公司要求穿制服学校要求校服。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1-08-12 16:07

太犀利了你。哈哈哈
百香果柠檬
连带岳父也沾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1-08-13 11:48

我倒是没想明白他岳父当年怎么能看上老杨,把女儿嫁给个学物理的千老。只能说岳父眼光好,老杨得道了也没有换老婆。不像现在一些人,当上个烂校教授就跟糟糠妻离了。
C
ChristinaW

说错了8,90年代那时候国内还是比较穷。她要是跟老杨一样能活,2000以后肯定也会回国养老。但组织上肯定不会给她分配什么男保姆/老公。谁要她没得诺贝尔文学奖。大概率自己得买房子回上海滩。倒是可以实现她加入文联的愿望。什么名誉主席之类。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1:48

lol,幸亏张爱玲死的早,要不然你还能让她2020年回国呢~~
百香果柠檬
lol,幸亏张爱玲死的早,要不然你还能让她2020年回国呢~~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1-08-13 11:54


她那么喜欢上海滩,肯定想回去养老。美国连个老公亲戚都没有。她又不是张学良,又没有被土共坑惨了。她要多活几年,说不定还上华人呢。
兽兽
回复 5楼chillywind的帖子
那时候的香港随便去的吧,又脏又穷又落后。
S
Silverwing

1950年1月,在上海文化局长夏衍力保下,张爱玲参加了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一进会场,张爱玲就以作家和女人的特有敏感,发现“不论男男女女,都着灰蓝中山装,只有自己穿了一身旗袍,外面还罩了一件网眼白绒线衫。”这时,“正能量”的代表——丁玲过来悄声地指责她如此大胆,为什么不和大家统一。张爱玲晚上回去就决定逃往香港,临行前和她姑姑约定从此不再通信,不再有任何一种联系方式,除非是两个人见面。后人问张爱玲为什么做此决定,张爱玲说:连人的思想都要统一,这个环境就没有文化和艺术的生存之地。
当然,丁玲的小聪明也不管用,文革中丁玲遭批斗,擀面杖、皮带狠狠地抽打下体
babymill 发表于 2021-08-12 16:03

崩溃前夜有30年了
希望告知靠谱点的时间,我好准备好资金冲回去抄底
m
manduka
我倒是没想明白他岳父当年怎么能看上老杨,把女儿嫁给个学物理的千老。只能说岳父眼光好,老杨得道了也没有换老婆。不像现在一些人,当上个烂校教授就跟糟糠妻离了。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1:52

CuiYi得道了也没有换老婆
m
manduka
这种躲在公用马甲背后洗地的帖子,装什么蒜!按照你所谓的父母年龄推算,你最多还只是个中学生吧。
洗地洗得不干净,今晚的牢饭只有窝窝头了。

appleton 发表于 2021-08-13 00:13

agree
m
manduka
这个故事编的。。。你父母是90年代的偷渡客吧?只有偷渡客的圈子才会端几十年盘子开餐馆。90年代能出国留学的人都是人中龙凤。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2 23:51

agree
90年代的偷渡客吧
w
wonaiwangerxiao
华人上很多这种信口开河的。上次还说2000年就酒吧夜店遍地,她们大妈去是家常便饭。


不娶何撩 发表于 2021-08-13 08:05

有没有遍地因为没有遍地去过不敢说,但是酒吧有挺多(比如上海的Cotton Club,至今应该还开着,第一次喝B52轰炸机就那里,乐队是那里吸引人的原因。夜店我不知道这词的定义,并且印象不好,幸好没关系)
w
warmwinter

说错了8,90年代那时候国内还是比较穷。她要是跟老杨一样能活,2000以后肯定也会回国养老。但组织上肯定不会给她分配什么男保姆/老公。谁要她没得诺贝尔文学奖。大概率自己得买房子回上海滩。倒是可以实现她加入文联的愿望。什么名誉主席之类。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1:48

她后面一直单身吧,不认为她有这需求,不是人人都是杨某
w
wonaiwangerxiao
lol,幸亏张爱玲死的早,要不然你还能让她2020年回国呢~~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1-08-13 11:54

说得好。
那厮那些话我都无语了。张爱玲看了后大概觉得产生任何情绪都是不必要的,就从这厮身旁飘过了。
w
warmwinter

她那么喜欢上海滩,肯定想回去养老。美国连个老公亲戚都没有。她又不是张学良,又没有被土共坑惨了。她要多活几年,说不定还上华人呢。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1:57

她性格貌似比较怪
w
warmwinter
这个我相信。印象中是老杨自己说的吧。老一辈的文人学者对中国确实有很深厚的感情。让他们远离故土,从此去到一个文化之根断绝的地方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老杨晚年以后回中国来,确实看得出,这个人政治上就是投机主义呗,谁强大,呵呵,我就支持谁。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1-08-13 07:16

不是谁强大,是自己利益最大化
S
SalinaMing
2000出国的人大多数还在底层?那说明你的圈子太差了。2000年出国的人有一部分早就回国了,起点比当初留国内的人高多了。没回国的在美国也混的不差。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10:12

多数留美华人圈子就是日子过得去,社会地位很高得肯定少数。和2000左右出社会留在国内赶上黄金发展期的没法比。
但是现在国内内卷也厉害,年轻人出来生活发展都不容易。
S
SalinaMing
比你们早几年,那时这些没有全奖都能拿签证?
Fhu 发表于 2021-08-13 10:28

不多。确实有。
c
cafe1123
张国焘怎么可能冻死?来过美国加拿大的人都知道这里冬天的暖气热得能把人烤熟了。说他被冻死的都是以己度人。
i
iloveGelato
张爱玲确实是非常敏感的人,不只是为了穿什么衣服这种小事才走的。之前已经有了很多信号,除了不能自由穿衣,出去旅游吃个面也会遇到别人judge的目光,尤其写作不能随心所欲我觉得是她出走的最大原因。虽然在海外的华人作家会失去市场,但留在当时的大陆的话,除了歌功颂德也写不了什么好东西了,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走为上策。
我最佩服张爱玲的一点就是头脑敏锐,做事不拖泥带水。不爱渣男了立刻银货两讫恩断义绝。看出政治上苗头不对,立刻决定出走,走到香港台湾都不放心,一定要逃到美国远远离开华人社会,跟祖国隔着远远的距离当个华侨才能安心。觉得自己不适合生儿育女,所以宣布即使在人钱都不缺的最好条件下也不会生孩子的,说到做到。我觉得张这一辈子活得明白清爽,自己的身后事也计划得很好,是一辈子都以自己为中心重视个人感受不为外界裹挟的人,真心说一句respect.
d
driveoutsb
回复 154楼QQQ1000的帖子
对,都是这种情形, 洗盘子几十年的也许也有,那肯定是风毛菱角了。不明白为啥歪哥会给这种挖烂坑的借马甲。
b
baobao557
90年代国内外企一个月1万7?真是吹牛不打草稿。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10:08

他就是给我们看过工资单照片啊,99年,2000多美金一个月,在上海外企做中高管啊。你们可能接触当时商学院读MBA的少吧,很多都是已经事业做的不错的要镀一层金回去更上一层楼的
百香果柠檬
有没有遍地因为没有遍地去过不敢说,但是酒吧有挺多(比如上海的Cotton Club,至今应该还开着,第一次喝B52轰炸机就那里,乐队是那里吸引人的原因。夜店我不知道这词的定义,并且印象不好,幸好没关系)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1-08-13 12:51

2000年酒吧不是很正常?就算现在也不是遍地,当年酒吧一条街还是有的。
b
baobao557
我2000前后出国的。毕业两年前本科参加招聘,华为在top2招生是5K一个月。算偏高的了。1W7肯定有,但绝对不是行情。别说1W7有,整7W的也有啊。不提资历职位就业年限就是误导了。
jiajia2018 发表于 2021-08-13 07:10

那时候商学院里读MBA的大部分都不是刚毕业的小青年啊,都是企业里外企里做到管理层想要镀金更上一层楼的人
百香果柠檬
她后面一直单身吧,不认为她有这需求,不是人人都是杨某
warmwinter 发表于 2021-08-13 12:56


人性不就是这样。她死后小说在国内火了。她要是活的久不要回国跟粉丝开见面会?她还能继续写点回忆录呢。 你当孤岛文学家有什么节操。人性不过如此。张也未必比老杨好到哪去。倒是有些华人网友看上去比张还要清高。
d
dragonfire
他就是给我们看过工资单照片啊,99年,2000多美金一个月,在上海外企做中高管啊。你们可能接触当时商学院读MBA的少吧,很多都是已经事业做的不错的要镀一层金回去更上一层楼的
baobao557 发表于 2021-08-13 14:22

你话倒是说清楚啊,上海外企高管,今天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你前面说的好像是个人99年就能拿1万7,多容易的样子。
l
lastunas
老杨爹命好。出了华人第一个诺贝尔奖。靠儿子的名气,国内也优待他。还能经常开国际会议和儿子meet下。所以有老杨本事的,或命好能生个老杨的,在什么政权下都不怕。没有的就只能认命。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1:46

人聪明生的儿子也聪明。老杨挺孝的,听他邻居说背80多的老娘上下楼
w
whiteblack
我父母是老留,90年代出国的。那时候国内比现在言论还不自由,老留圈中都流传着千万别回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云云。结果呢,我爸妈90年代回国的那批人早都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了,身份地位都受人尊敬,资产都不知道翻了几倍,他们老留圈子里留在国外的也都刷了几十年盘子了,混的好的也就是和人一起开开餐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19:37

不会吧? 我家亲戚九十年代初出来读书的。 读书的时候也刷过盘子, 不过人家一毕业就赚不少。 早在漂亮姑娘几套房了
h
happypuppy
感觉论坛说文革前夜也说了挺长时间了吧
vinvinvin 发表于 2021-08-12 20:04

咋着?你还盼着早日跑步进入第二次文革?????
j
johnhay
re,我没看出她敏锐,只看出来她有钱。这么多民主国家,那里的穷人出入境完全不受限制,但是还是走不了,为啥?没钱呗。墨西哥的穷人还能跋山涉水偷渡来美国,其他国家难道从太平洋游过来?
keluoyi 发表于 2021-08-12 16:45

香港當時又沒關邊界又沒限制入香港要帶多少錢,只要買的起車票飛機票應該不是難事,你要說連車票飛機票都買不起那就游泳,王羽就這樣游去的
S
SERENITY77
看得透不想与俗世妥协而已……
j
jianiao96
当年那一波逃到香港的人是最后一批逃出虎口,就像柏林墙之前最后一批东德人逃入柏林。 香港难民中还包括12岁的崔琦,崔的在河南的父母后来因病或饥荒双亡。 崔在香港上的是教会学校,拿教会奖学金来美读大学,最后拿诺贝尔物理学奖。

bud 发表于 2021-08-13 07:41

六几年 香港暴动后 ,边界才管理的开始严格 ,之前双方都可以走亲戚
i
iloveGelato

人性不就是这样。她死后小说在国内火了。她要是活的久不要回国跟粉丝开见面会?她还能继续写点回忆录呢。 你当孤岛文学家有什么节操。人性不过如此。张也未必比老杨好到哪去。倒是有些华人网友看上去比张还要清高。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4:29

这个我不同意。张后来喜欢隐居的生活,那时候在台湾重新翻红,火到不行,那么多人慕名而来想见她她都闭门谢客,最后逼得一个女粉丝去翻她家垃圾箱找料,吓得她连夜搬家。她是绝对不会跟粉丝开见面会的人,当年在上海刚红的时候还愿意出来social一下的,晚年在美国的时候绝对不可能的。
d
dragonfire

人性不就是这样。她死后小说在国内火了。她要是活的久不要回国跟粉丝开见面会?她还能继续写点回忆录呢。 你当孤岛文学家有什么节操。人性不过如此。张也未必比老杨好到哪去。倒是有些华人网友看上去比张还要清高。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4:29

这样自以为是的猜测,只能说明你对张爱玲一无所知
百香果柠檬
这样自以为是的猜测,只能说明你对张爱玲一无所知
dragonfire 发表于 2021-08-13 16:58

我又没见过她不认识她当然自以为是的瞎说了。你这么爱judge否定我的言论,难道说张是你家亲戚,还是说你跟她生活工作过?
百香果柠檬
这个我不同意。张后来喜欢隐居的生活,那时候在台湾重新翻红,火到不行,那么多人慕名而来想见她她都闭门谢客,最后逼得一个女粉丝去翻她家垃圾箱找料,吓得她连夜搬家。她是绝对不会跟粉丝开见面会的人,当年在上海刚红的时候还愿意出来social一下的,晚年在美国的时候绝对不可能的。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08-13 16:55

这种粉丝谁都怕……这不能代表如果大陆有单位学校企业电视台邀请她,她不会回大陆。就说她小说改电视剧/电影让她做编剧,她会完全拒绝吗?不会拒绝就与华语圈有工作往来,住回/养老上海很合理推论。
i
iloveGelato
这种粉丝谁都怕……这不能代表如果大陆有单位学校企业电视台邀请她,她不会回大陆。就说她小说改电视剧/电影让她做编剧,她会完全拒绝吗?不会拒绝就与华语圈有工作往来,住回/养老上海很合理推论。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8:13

你确实不了解张爱玲的生平,自己觉得合理就合理吧。
l
lafyli
平时还是少看点轮子功的媒体,对智商有好处
w
wonaiwangerxiao
张爱玲确实是非常敏感的人,不只是为了穿什么衣服这种小事才走的。之前已经有了很多信号,除了不能自由穿衣,出去旅游吃个面也会遇到别人judge的目光,尤其写作不能随心所欲我觉得是她出走的最大原因。虽然在海外的华人作家会失去市场,但留在当时的大陆的话,除了歌功颂德也写不了什么好东西了,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走为上策。
我最佩服张爱玲的一点就是头脑敏锐,做事不拖泥带水。不爱渣男了立刻银货两讫恩断义绝。看出政治上苗头不对,立刻决定出走,走到香港台湾都不放心,一定要逃到美国远远离开华人社会,跟祖国隔着远远的距离当个华侨才能安心。觉得自己不适合生儿育女,所以宣布即使在人钱都不缺的最好条件下也不会生孩子的,说到做到。我觉得张这一辈子活得明白清爽,自己的身后事也计划得很好,是一辈子都以自己为中心重视个人感受不为外界裹挟的人,真心说一句respect.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08-13 13:49

赞总结
w
wonaiwangerxiao

人性不就是这样。她死后小说在国内火了。她要是活的久不要回国跟粉丝开见面会?她还能继续写点回忆录呢。 你当孤岛文学家有什么节操。人性不过如此。张也未必比老杨好到哪去。倒是有些华人网友看上去比张还要清高。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4:29

你别老以己度人啊,这样的话世界岂不是都是你没其他人了。
百香果柠檬
你别老以己度人啊,这样的话世界岂不是都是你没其他人了。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1-08-13 18:45

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不也是以己度人?你说你自己观点就好,干嘛要踩别人观点来秀优越?
c
chillywind
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不也是以己度人?你说你自己观点就好,干嘛要踩别人观点来秀优越?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9:20

她死后才🔥?excuse me?
百香果柠檬
她死后才🔥?excuse me?
chillywind 发表于 2021-08-13 19:23



从50年到90年,大陆有多少读她文章的粉丝?可以和30年代其他作家比比例如鲁迅冰心。 再说她身前有什么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了?同期比比还没琼瑶多吧。 难道她不是95-2021这20-30年更火?不火的年月比红的时间要久。
i
iloveGelato
她死后才🔥?excuse me?
chillywind 发表于 2021-08-13 19:23

别再回他了,这人简直是惊人地无知:大陆有段时间因为特殊原因导致张没人知道 = 不火。还拿张爱玲跟琼瑶比,那张已经甘拜下风了,跟宋淇的通信里就说起过,她写一篇琼瑶能写一百篇,肯定比不了。
百香果柠檬
别再回他了,这人简直是惊人地无知:大陆有段时间因为特殊原因导致张没人知道 = 不火。还拿张爱玲跟琼瑶比,那张已经甘拜下风了,跟宋淇的通信里就说起过,她写一篇琼瑶能写一百篇,肯定比不了。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08-13 19:38


不论什么原因她死后比活着时候火。这是事实。 就你知道大陆改开前情况。 张爱玲不也就是孤岛文学时候有志青年文学家都不给汪伪政府捧臭脚的时候,轮到她火了几年?国军回南京后就歇菜了。人家琼瑶也是赶上了她的年代,也是那年代言情第一把交椅。你要觉得张配和一流作家比肩。那和其他30年代的作家比呗。不和男的比,就和冰心丁玲杨绛比比呗。你文学造诣高,再说说还有哪些民国时期女作家比张水平差的。
F
Fhu

不论什么原因她死后比活着时候火。这是事实。 就你知道大陆改开前情况。 张爱玲不也就是孤岛文学时候有志青年文学家都不给汪伪政府捧臭脚的时候,轮到她火了几年?国军回南京后就歇菜了。人家琼瑶也是赶上了她的年代,也是那年代言情第一把交椅。你要觉得张配和一流作家比肩。那和其他30年代的作家比呗。不和男的比,就和冰心丁玲杨绛比比呗。你文学造诣高,再说说还有哪些民国时期女作家比张水平差的。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9:57

可别说,艺术成就还真的比冰心丁玲杨绛高
百香果柠檬
可别说,艺术成就还真的比冰心丁玲杨绛高
Fhu 发表于 2021-08-13 20:47

其他几位作品都有机会(或已经)收录到textbook里。 在我看来张就是个官能小说家。大概她粉丝也基本是大龄女读者。
c
chillywind
其他几位作品都有机会(或已经)收录到textbook里。 在我看来张就是个官能小说家。大概她粉丝也基本是大龄女读者。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21:09

什么时候丁玲配和张爱玲比了
d
dragonfire
别回复她了,真是无知无畏
q
qqfen
是的,都别回复那个神经病了。
c
chillywind
1976年半生缘就拍成电视剧了,她95年才死
r
rindo
逃港是六零年以后的事情了
我婆婆说她解放后生的 生在广州 都可以办香港出生证的
五十年代差不多就是自由出入 但是很多人看不起香港觉得破烂 我公公的爹妈都已经过去了 56年又回广州了 说生意不好做
但是到了六零年一下子收紧了 我公公的妈再也没法去香港了 为了这个气的很早过世了
mt.everest 发表于 2021-08-12 17:52

对的,我爷爷56年还去过香港,想看看要不要一家搬过去的,然后说那里太村太破了,就又回来了。我妈同学一家是60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搬过去的。一开始她们还一直通信,直到文革,不敢写了
b
bud
这种粉丝谁都怕……这不能代表如果大陆有单位学校企业电视台邀请她,她不会回大陆。就说她小说改电视剧/电影让她做编剧,她会完全拒绝吗?不会拒绝就与华语圈有工作往来,住回/养老上海很合理推论。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8:13

没摘帽的汉奸, 谁敢请她。
百香果柠檬
说了几页也没看到张粉丝说出来她的作品好在哪。骂人确实很厉害。符合张粉丝圈大妈本质。
F
Fhu
说了几页也没看到张粉丝说出来她的作品好在哪。骂人确实很厉害。符合张粉丝圈大妈本质。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21:52

非张粉,看过几篇不是我的茶,但无可否认美学成就很高。傅雷是美学专家,对金锁记也是评价很高,觉得在那时文坛能奉献最好的东西之一
f
fly11
2000年酒吧不是很正常?就算现在也不是遍地,当年酒吧一条街还是有的。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4:24

删 …
v
vinvinvin
说了几页也没看到张粉丝说出来她的作品好在哪。骂人确实很厉害。符合张粉丝圈大妈本质。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21:52

张的作品好在哪,这不用说啊,就是很好啊
v
vinvinvin
她死后才🔥?excuse me?
chillywind 发表于 2021-08-13 19:23

40年代是火过,但是49之后直到90年代以前因为政治原因就在大陆销声匿迹了。
再火得益于夏志清把她捧得很高,渐渐地又火起来了,当然确实写得也好。

v
vinvinvin

不论什么原因她死后比活着时候火。这是事实。 就你知道大陆改开前情况。 张爱玲不也就是孤岛文学时候有志青年文学家都不给汪伪政府捧臭脚的时候,轮到她火了几年?国军回南京后就歇菜了。人家琼瑶也是赶上了她的年代,也是那年代言情第一把交椅。你要觉得张配和一流作家比肩。那和其他30年代的作家比呗。不和男的比,就和冰心丁玲杨绛比比呗。你文学造诣高,再说说还有哪些民国时期女作家比张水平差的。
百香果柠檬 发表于 2021-08-13 19:57

她不能算在纯言情那一派吧。。。。她比言情小说,鸳鸯蝴蝶高太多了。
丁玲不知道,比杨绛绝对是绰绰有余。张的审美、通感、文字的灵性没有女作家高出她,这几点也是文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是说文学就一定要格局宏大。
g
guoxiang
我公司的老板就是90年代的老留,拿全奖出国读博,一天盘子都没刷过。凭技术吃饭开公司做联邦政府的咨询项目,公司一年几百万美刀的净收益。
据说90年代出国没有全奖都出不来。你父母需要刷盘子挣面包是怎么出来的?
pimpernel 发表于 2021-08-12 20:40

他/她父母听起来像按照《北京人在纽约》剧本里写的。
g
guoxiang
我父母也是有全奖啊。刷盘子是为了多攒一些钱回国啊。那时候国内一个月才几百人民币,刷一天盘子能挣国内一个月的钱。我还真是不信90年代中前期出国留学的人一天盘子也没刷过,起码我周围没有。就算没刷过盘子也当过waiter。是没告诉你吧?毕竟我爸现在也不会逢人就说自己当年在国外刷过盘子不是。我记得当时老留的聚会都是讨论怎么样当waiter小费拿的多。我家往来的老留都是起码在国内有个重点院校本科学历的。我要有一句假话天打雷劈。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48

不信。全奖的没有时间刷盘子。真的。除非你奖学金不想要了。
g
guoxiang
他说的90年代初,不存在没有拿全奖出来留学的吧。
goodluck23 发表于 2021-08-12 20:50

基本没有。
p
phlin

平时还是少看点轮子功的媒体,对智商有好处

Namama 发表于 2021-08-12 16:29

還是得多多研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c
cacp
什么时候丁玲配和张爱玲比了
chillywind 发表于 2021-08-13 21:12

怎么不配了,去延安之前的丁玲作品做人都够酷,拉拉都写过玩过。 要不然张爱玲高中时能是丁玲小迷妹,老了又想研究丁玲早期作品捞外快。 可惜昏了头投鳖共
R
RainyBambooJepp
别再回他了,这人简直是惊人地无知:大陆有段时间因为特殊原因导致张没人知道 = 不火。还拿张爱玲跟琼瑶比,那张已经甘拜下风了,跟宋淇的通信里就说起过,她写一篇琼瑶能写一百篇,肯定比不了。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08-13 19:38

拿琼瑶和比张爱玲真的侮辱了张爱玲,就文字功底上没多少人可以和张爱玲比的。而且张爱玲的小说80年代就有翻拍了,怎么可能死后才火
p
phlin
拿琼瑶和比张爱玲真的侮辱了张爱玲,就文字功底上没多少人可以和张爱玲比的。而且张爱玲的小说80年代就有翻拍了,怎么可能死后才火
RainyBambooJepp 发表于 2021-08-14 01:30

瓊瑤不行
小三文學
w
wonaiwangerxiao
昨天发时感觉书名很可能不对,今天查了一下果然记忆已经模糊的厉害。准确信息Google出来是这样: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 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

w
wonaiwangerxiao
非张粉,看过几篇不是我的茶,但无可否认美学成就很高。傅雷是美学专家,对金锁记也是评价很高,觉得在那时文坛能奉献最好的东西之一
Fhu 发表于 2021-08-13 22:51

初中看她的文章,很不喜欢那种黑暗和死气沉沉的气氛。三十多再看就很喜欢了。
p
phlin

1950年1月,在上海文化局长夏衍力保下,张爱玲参加了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一进会场,张爱玲就以作家和女人的特有敏感,发现“不论男男女女,都着灰蓝中山装,只有自己穿了一身旗袍,外面还罩了一件网眼白绒线衫。”这时,“正能量”的代表——丁玲过来悄声地指责她如此大胆,为什么不和大家统一。张爱玲晚上回去就决定逃往香港,临行前和她姑姑约定从此不再通信,不再有任何一种联系方式,除非是两个人见面。后人问张爱玲为什么做此决定,张爱玲说:连人的思想都要统一,这个环境就没有文化和艺术的生存之地。
当然,丁玲的小聪明也不管用,文革中丁玲遭批斗,擀面杖、皮带狠狠地抽打下体
babymill 发表于 2021-08-12 16:03

大媽推老公海歸
留子去父


w
wonaiwangerxiao
回复 300楼wonaiwangerxiao的帖子
上面有人问张爱玲的小说有什么好。我还不确定这个类比是不是恰当,她的作品在华文圈的独特性,使我联想到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我觉得她是深邃的,对人性和世事有看到本质的洞察。
p
phlin
回复 300楼wonaiwangerxiao的帖子
上面有人问张爱玲的小说有什么好。我还不确定这个类比是不是恰当,她的作品在华文圈的独特性,使我联想到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我觉得她是深邃的,对人性和世事有看到本质的洞察。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1-08-14 02:24


落魄貴族加深宮怨婦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