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huaren大妈推老公海归,想起了文革前夜,张爱玲逃离大陆前发生的小事

公用马甲25
留在国外刷盘子的一般不敢自称“老留”吧, 老留当年谁不是人中龙凤, 会刷碗刷几十年?有头脑努力的人, 即使刚开始文化低偷渡来的都不会过得差。 我以前的老电工就是,有执照有自己的公司。
Heiniu 发表于 2021-08-12 19:52

按事实说话,我说的老留是指90年代前期出国的,在国内至少有个本科学历,以学生签证出的国。我感觉和90年代后期出国的那批人有本质区别吧。当时我家在国外的留学生朋友没有一个没在餐馆打过工。老老实实读完学位的也是凤毛麟角,很多要么毕不了业又不想回国,不得不扎进餐馆打长工,有的压根就不想念书觉得不如打工挣钱快,所以一来就黑下来了。我爸也打过工,在他打工的餐馆里的大厨出国前就是上海一家医院的主刀大夫(后来移民加拿大了,自己开了餐馆吧听说)。后来留在国外一直没回国的那批老留,除了极少数混成faculty的大牛,基本没有人从事decent的工作,做点小生意啊开个餐馆啊做做房产中介啊这种最多。我后来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那会,认识的餐馆老板好多也就是我父母那一批老留,有人大毕业的,有以前在国内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手的,etc.
v
vinvinvin
感觉论坛说文革前夜也说了挺长时间了吧
g
goodluck23
我父母是老留,90年代出国的。那时候国内比现在言论还不自由,老留圈中都流传着千万别回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云云。结果呢,我爸妈90年代回国的那批人早都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了,身份地位都受人尊敬,资产都不知道翻了几倍,他们老留圈子里留在国外的也都刷了几十年盘子了,混的好的也就是和人一起开开餐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19:37

你编故事也编的太离奇了,老留有谁会去几十年刷盘子,开中餐馆啊? 这边的老留,认真工作的,手里房子股票都有,混的也都不错。
公用马甲25
你编故事也编的太离奇了,老留有谁会去几十年刷盘子,开中餐馆啊? 这边的老留,认真工作的,手里房子股票都有,混的也都不错。
goodluck23 发表于 2021-08-12 20:04

爱信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你周围上了年纪的餐馆老板以前在国内是干嘛的。好多都是国内好大学毕业或者以前在国内有很decent的工作,90年代中前期来美国的。
g
goodluck23
按事实说话,我说的老留是指90年代前期出国的,在国内至少有个本科学历,以学生签证出的国。我感觉和90年代后期出国的那批人有本质区别吧。当时我家在国外的留学生朋友没有一个没在餐馆打过工。老老实实读完学位的也是凤毛麟角,很多要么毕不了业又不想回国,不得不扎进餐馆打长工,有的压根就不想念书觉得不如打工挣钱快,所以一来就黑下来了。我爸也打过工,在他打工的餐馆里的大厨出国前就是上海一家医院的主刀大夫(后来移民加拿大了,自己开了餐馆吧听说)。后来留在国外一直没回国的那批老留,除了极少数混成faculty的大牛,基本没有人从事decent的工作,做点小生意啊开个餐馆啊做做房产中介啊这种最多。我后来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那会,认识的餐馆老板好多也就是我父母那一批老留,有人大毕业的,有以前在国内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手的,etc.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04

搞笑了,90年代拿奖学金学生签证出来的会毕不业?以至于要辍学去餐馆打工? 行了,你直接说你父母是偷渡来的还更靠谱一些。
公用马甲25
回复 85楼公用马甲25的帖子
这一口老气横秋的样子,90年出国的老留的abc小孩才不是这么说话的。我打赌99%的abc小孩都不知道”老留”是什么。
这位是新上岗的五毛吧,业务水平不及格,回去重新培训。
raennie 发表于 2021-08-12 20:08

不好意思我不是ABC,我爸妈90年代出国留学时我都上小学了,和他们在国外待了几年就回国了。
不娶何撩
爱信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你周围上了年纪的餐馆老板以前在国内是干嘛的。好多都是国内好大学毕业或者以前在国内有很decent的工作,90年代中前期来美国的。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08

别用马甲,上自己的ID,好好说话
c
center16
爱信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你周围上了年纪的餐馆老板以前在国内是干嘛的。好多都是国内好大学毕业或者以前在国内有很decent的工作,90年代中前期来美国的。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08

接着编

公用马甲25
搞笑了,90年代拿奖学金学生签证出来的会毕不业?以至于要辍学去餐馆打工? 行了,你直接说你父母是偷渡来的还更靠谱一些。
goodluck23 发表于 2021-08-12 20:09

还是那句话,爱信不信,理工科博士毕不了业,同时心思就没在做学问上的多了(特指90年代中前期)。有的是得罪了老板毕不了业,有的是觉得上学没有打工来钱快。那时候国内工资才多少,很多人来了就扎进餐馆挣钱了。
c
center16
还是那句话,爱信不信,理工科博士毕不了业,同时心思就没在做学问上的多了(特指90年代中前期)。有的是得罪了老板毕不了业,有的是觉得上学没有打工来钱快。那时候国内工资才多少,很多人来了就扎进餐馆挣钱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12

继续编
f
fly11
还是那句话,爱信不信,理工科博士毕不了业,同时心思就没在做学问上的多了(特指90年代中前期)。有的是得罪了老板毕不了业,有的是觉得上学没有打工来钱快。那时候国内工资才多少,很多人来了就扎进餐馆挣钱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12

你是看我说是90年代后期出国,才改口说90年代中前期的吧?! 我说我是96/97年出国,而且认识一堆前后出国的朋友,你接着怎么编?! 给你一点小建议,不如说80年代末期 因为64拿到绿卡的那些访问学者,还比较可信一点
H
Heiniu
按事实说话,我说的老留是指90年代前期出国的,在国内至少有个本科学历,以学生签证出的国。我感觉和90年代后期出国的那批人有本质区别吧。当时我家在国外的留学生朋友没有一个没在餐馆打过工。老老实实读完学位的也是凤毛麟角,很多要么毕不了业又不想回国,不得不扎进餐馆打长工,有的压根就不想念书觉得不如打工挣钱快,所以一来就黑下来了。我爸也打过工,在他打工的餐馆里的大厨出国前就是上海一家医院的主刀大夫(后来移民加拿大了,自己开了餐馆吧听说)。后来留在国外一直没回国的那批老留,除了极少数混成faculty的大牛,基本没有人从事decent的工作,做点小生意啊开个餐馆啊做做房产中介啊这种最多。我后来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那会,认识的餐馆老板好多也就是我父母那一批老留,有人大毕业的,有以前在国内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手的,etc.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04

放P!编都编不像。你这样怎么可能减刑呀。

F
Fhu
没有封一般人也去不了吧 也要签证吧。怎么生活?工作?哪里住? 现在让我去新西兰我也没法去啊。
chillywind 发表于 2021-08-12 17:01

当时陆港自由往来,红线女反而从香港回大陆了
M
MajiaX
这段讲的很清楚当时为啥很多富人没有去香港。说白了还是没有张的政治敏感和大局观。 1951年以后的三年左右,是留在上海的民族资本家的黄金岁月,经过国内内战时的混乱,经过1949年前夕去与留的彷徨,好不容易,在新鲜的红旗下舒了一口气。他们在开始和平的年代里,感到尘埃终于落定,自己如果好好努力的话,在没有战争、没有溃兵、没有黑社会敲诈的社会里,会大有前途。就是像郭婉莹的丈夫这样爱玩了一辈子的人,也在这时豪情万丈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意里去。 郭婉莹的丈夫开始同德国做起了医疗器械的生意,并且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生意做起来了,郭婉莹开始常常陪丈夫到香港去。 在香港,他们看到许多在上海过着安稳生活的熟人,困在南方那个小小的混乱的半岛上无所适从,香港在五十年代初与上海比起来,就像一个小县城,而突然云集了整整一个讲上海话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在大都市里生活过的精英阶级,他们想用上海模式在香港继续自己的生意,但在没有发展起来的市场上很快一败涂地。在被当地穿香云纱和木头拖鞋的潮州人操纵的股市上,上海的熟人们输了最后一根从上海带来的金条以后,从上海来的时髦小姐们,为了家用不得不去舞厅做了舞女,上海来的骄傲的小伙们,也不得不卖掉了刚刚买的美国汽车。而大多数郭家的亲戚们,开始迁徙到隔着一个太平洋的美国。 郭婉莹夫妇目睹了五十年代在上海移民中发生的一切,当时他们还在心里庆幸自己的选择。庆幸自己没有头脑发热,亲手毁了自己的生活。像当时大多数留在大陆的资本家一样,他们对五十年代初清明欢腾的社会抱着真切的好感。 很快,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让郭婉莹告别一切美好,直面严酷而真实的寒冬。1957年,郭婉莹的丈夫被划成了右派,关进了监狱。郭婉莹一个人开回了丈夫丢在公司随时即将报废的福特车,从穿着法院制服的警察手里接到丈夫作为现行反革命的判决书,看着所有的家产被没收,被一一运走,而后,作为反革命的妻子,为丈夫偿还欠着国家的14万人民币。
littletiger2013 发表于 2021-08-12 19:30

所以我觉得一代宗师里那句话很有道理:“人活一世,能耐在其次,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皆时势使然” 有的人去香港了逃过一劫,有的人却在香港散尽家财。张爱玲也许也纯粹就是为了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才去了香港,几十年后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因此幸运的躲过了文革。而其他那些上海精英群体移民到香港还能保持原有的生活的又能有几个呢?更多的应该都是落魄到无人想起的地步了吧。 而留下来的,有像我爷爷那样收缴家产拿不回来的,也有少数及时站队变成爱国资本家的。 时势动荡之际,谁也无法预测之后的事,怎么走都是赌注。走对了的也不见得就是有眼光,只不过是运气好在合适的时间做了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恰好符合了时代的走向而已。 所以也别纠结归不归了,秉着愿赌服输的精神,遵从本心即可。
H
Heiniu
你是看我说是90年代后期出国,才改口说90年代中前期的吧?! 我说我是96/97年出国,而且认识一堆前后出国的朋友,你接着怎么编?! 给你一点小建议,不如说80年代末期 因为64拿到绿卡的那些访问学者,还比较可信一点
fly11 发表于 2021-08-12 20:18

我家亲戚84级的, 90年出来的, 大学同学90%在海外, 他94年拿的绿卡, 95年买的房子。 读书的时候是端过盘子。 但是过几年都有绿卡有好工作了。 他的同学也是一样,个个都混得风生水起, 当年在美国的研究生同学只有一个跳专业跳来跳去延误了绿卡, 到加拿大拿了枫叶卡, 还是回美国上班的。
J
JBJ17
开餐馆的有。我就认识一个。他家投资房都不知有多少套了。孩子三个,读书都不错。开餐馆肯定有赔有赚。赚到了的就会开下去,赔的谁还老开,肯定转行干别的了。我见到的老留理工科的混的不太好的也就是在公司里工程师干到老,大学里研究人员什么的。生活上一直比较节俭。但退休应该没有问题。
错过了国内的黄金的二三十年到也有点。但一直刷盘子应该是极少数吧。
Q
QQQ1000
还是那句话,爱信不信,理工科博士毕不了业,同时心思就没在做学问上的多了(特指90年代中前期)。有的是得罪了老板毕不了业,有的是觉得上学没有打工来钱快。那时候国内工资才多少,很多人来了就扎进餐馆挣钱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12

接着编,华人上90年代出国的人多得很,我就是其中一个,不需要你搅浑水。大部分同学拿了奖学金读完书,转个赚钱的专业去了,现在都过得比国内同学舒服多了
S
Sherlock2020
按事实说话,我说的老留是指90年代前期出国的,在国内至少有个本科学历,以学生签证出的国。我感觉和90年代后期出国的那批人有本质区别吧。当时我家在国外的留学生朋友没有一个没在餐馆打过工。老老实实读完学位的也是凤毛麟角,很多要么毕不了业又不想回国,不得不扎进餐馆打长工,有的压根就不想念书觉得不如打工挣钱快,所以一来就黑下来了。我爸也打过工,在他打工的餐馆里的大厨出国前就是上海一家医院的主刀大夫(后来移民加拿大了,自己开了餐馆吧听说)。后来留在国外一直没回国的那批老留,除了极少数混成faculty的大牛,基本没有人从事decent的工作,做点小生意啊开个餐馆啊做做房产中介啊这种最多。我后来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那会,认识的餐馆老板好多也就是我父母那一批老留,有人大毕业的,有以前在国内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手的,etc.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04

很怀疑你父母是福建偷渡客
b
baileys
所以我觉得一代宗师里那句话很有道理:“人活一世,能耐在其次,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皆时势使然” 有的人去香港了逃过一劫,有的人却在香港散尽家财。张爱玲也许也纯粹就是为了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才去了香港,几十年后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因此幸运的躲过了文革。而其他那些上海精英群体移民到香港还能保持原有的生活的又能有几个呢?更多的应该都是落魄到无人想起的地步了吧。 而留下来的,有像我爷爷那样收缴家产拿不回来的,也有少数及时站队变成爱国资本家的。 时势动荡之际,谁也无法预测之后的事,怎么走都是赌注。走对了的也不见得就是有眼光,只不过是运气好在合适的时间做了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恰好符合了时代的走向而已。 所以也别纠结归不归了,秉着愿赌服输的精神,遵从本心即可。
MajiaX 发表于 2021-08-12 20:24

爱国资本家又如何,还能有荣家的名气大?文革的时候不一样被打砸抢批斗了吗?运气好保住了命,改革开放形式所需又被推出来了。 很多有钱人解放前去了香港台湾,下场落魄潦倒的也不计其数。 那就问自己,是愿意穷死饿死还是被斗死被羞辱自杀吧。
公用马甲25
开餐馆的有。我就认识一个。他家投资房都不知有多少套了。孩子三个,读书都不错。开餐馆肯定有赔有赚。赚到了的就会开下去,赔的谁还老开,肯定转行干别的了。我见到的老留理工科的混的不太好的也就是在公司里工程师干到老,大学里研究人员什么的。生活上一直比较节俭。但退休应该没有问题。
错过了国内的黄金的二三十年到也有点。但一直刷盘子应该是极少数吧。
JBJ17 发表于 2021-08-12 20:29

呵呵,我家一亲戚91年出国留学的,后来开了餐馆,投资房倒是也有几套,没一套超过50万的,和我家在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产没法比。
h
hearty
所以我觉得一代宗师里那句话很有道理:“人活一世,能耐在其次,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皆时势使然” 有的人去香港了逃过一劫,有的人却在香港散尽家财。张爱玲也许也纯粹就是为了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才去了香港,几十年后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因此幸运的躲过了文革。而其他那些上海精英群体移民到香港还能保持原有的生活的又能有几个呢?更多的应该都是落魄到无人想起的地步了吧。 而留下来的,有像我爷爷那样收缴家产拿不回来的,也有少数及时站队变成爱国资本家的。 时势动荡之际,谁也无法预测之后的事,怎么走都是赌注。走对了的也不见得就是有眼光,只不过是运气好在合适的时间做了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恰好符合了时代的走向而已。 所以也别纠结归不归了,秉着愿赌服输的精神,遵从本心即可。
MajiaX 发表于 2021-08-12 20:24

Agree 富贵险中求,只要愿赌服输就好。 见过很多朋友海归,没见几个纠结过,一旦开始纠结,多半就走不成。至于纠结到要上网问不认识的网友意见的,不如选条最稳妥的路,冒险不适合你。
s
shangxue
国内还有亲人真的割舍不下啊。
f
fly11
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我至于为了你说什么改口瞎编?我第一次出国的时候你可能连飞机都没见过呢。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33

我真没把自己当颗葱,只不过看着你这么diss 90年代出国的人,你当华人网上真没人了吗?! 再说啦,我就算在同辈中不算你口中混得“风生水起”的,我只知道疫情期间 我还要去照看那些在天朝混得所谓的“风生水起”的同学 巴巴地送出来读书的小留学生。
p
pimpernel
我父母是老留,90年代出国的。那时候国内比现在言论还不自由,老留圈中都流传着千万别回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云云。结果呢,我爸妈90年代回国的那批人早都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了,身份地位都受人尊敬,资产都不知道翻了几倍,他们老留圈子里留在国外的也都刷了几十年盘子了,混的好的也就是和人一起开开餐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19:37

我公司的老板就是90年代的老留,拿全奖出国读博,一天盘子都没刷过。凭技术吃饭开公司做联邦政府的咨询项目,公司一年几百万美刀的净收益。
据说90年代出国没有全奖都出不来。你父母需要刷盘子挣面包是怎么出来的?
一年明月
所以我觉得一代宗师里那句话很有道理:“人活一世,能耐在其次,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皆时势使然” 有的人去香港了逃过一劫,有的人却在香港散尽家财。张爱玲也许也纯粹就是为了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才去了香港,几十年后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因此幸运的躲过了文革。而其他那些上海精英群体移民到香港还能保持原有的生活的又能有几个呢?更多的应该都是落魄到无人想起的地步了吧。 而留下来的,有像我爷爷那样收缴家产拿不回来的,也有少数及时站队变成爱国资本家的。 时势动荡之际,谁也无法预测之后的事,怎么走都是赌注。走对了的也不见得就是有眼光,只不过是运气好在合适的时间做了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恰好符合了时代的走向而已。 所以也别纠结归不归了,秉着愿赌服输的精神,遵从本心即可。
MajiaX 发表于 2021-08-12 20:24

张爱玲年老的时候也很潦倒啦。但是她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_^
F
Fhu
爱信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你周围上了年纪的餐馆老板以前在国内是干嘛的。好多都是国内好大学毕业或者以前在国内有很decent的工作,90年代中前期来美国的。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08

不要说笑了,九十年代前期国内有本科学历出国的是什么样的人?混得最差也是政府公务员退休
H
Heiniu
很怀疑你父母是福建偷渡客
Sherlock2020 发表于 2021-08-12 20:32

根本就是。
而且是脑袋不灵四肢不勤快的那种。
我根本没听说过有人一辈子干洗碗的。
F
Fhu
爱信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你周围上了年纪的餐馆老板以前在国内是干嘛的。好多都是国内好大学毕业或者以前在国内有很decent的工作,90年代中前期来美国的。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08

上了年纪的餐馆老板不是台山人就是福建人,收租的房子以打算,人家各种做生意机会都是老乡提携老乡的,读书出身的老留想也不要想打入那个圈子
老留出身能做餐馆老板的,只能走文艺路线,投入大利润薄,就是开个情怀,和那种钱哗哗来的美式中餐馆是两回事
p
pimpernel
按事实说话,我说的老留是指90年代前期出国的,在国内至少有个本科学历,以学生签证出的国。我感觉和90年代后期出国的那批人有本质区别吧。当时我家在国外的留学生朋友没有一个没在餐馆打过工。老老实实读完学位的也是凤毛麟角,很多要么毕不了业又不想回国,不得不扎进餐馆打长工,有的压根就不想念书觉得不如打工挣钱快,所以一来就黑下来了。我爸也打过工,在他打工的餐馆里的大厨出国前就是上海一家医院的主刀大夫(后来移民加拿大了,自己开了餐馆吧听说)。后来留在国外一直没回国的那批老留,除了极少数混成faculty的大牛,基本没有人从事decent的工作,做点小生意啊开个餐馆啊做做房产中介啊这种最多。我后来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那会,认识的餐馆老板好多也就是我父母那一批老留,有人大毕业的,有以前在国内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手的,etc.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04

应该说没有拿奖学金出国和拿到全奖留学的有本质区别。
公用马甲25
我公司的老板就是90年代的老留,拿全奖出国读博,一天盘子都没刷过。凭技术吃饭开公司做联邦政府的咨询项目,公司一年几百万美刀的净收益。
据说90年代出国没有全奖都出不来。你父母需要刷盘子挣面包是怎么出来的?
pimpernel 发表于 2021-08-12 20:40

我父母也是有全奖啊。刷盘子是为了多攒一些钱回国啊。那时候国内一个月才几百人民币,刷一天盘子能挣国内一个月的钱。我还真是不信90年代中前期出国留学的人一天盘子也没刷过,起码我周围没有。就算没刷过盘子也当过waiter。是没告诉你吧?毕竟我爸现在也不会逢人就说自己当年在国外刷过盘子不是。我记得当时老留的聚会都是讨论怎么样当waiter小费拿的多。我家往来的老留都是起码在国内有个重点院校本科学历的。我要有一句假话天打雷劈。
g
goodluck23
应该说没有拿奖学金出国和拿到全奖留学的有本质区别。
pimpernel 发表于 2021-08-12 20:48

他说的90年代初,不存在没有拿全奖出来留学的吧。
p
pimpernel
你是看我说是90年代后期出国,才改口说90年代中前期的吧?! 我说我是96/97年出国,而且认识一堆前后出国的朋友,你接着怎么编?! 给你一点小建议,不如说80年代末期 因为64拿到绿卡的那些访问学者,还比较可信一点
fly11 发表于 2021-08-12 20:18

可是那批人有了绿卡不需要黑下来。
P
Peppapig123
我父母也是有全奖啊。刷盘子是为了多攒一些钱回国啊。那时候国内一个月才几百人民币,刷一天盘子能挣国内一个月的钱。我还真是不信90年代中前期出国留学的人一天盘子也没刷过,起码我周围没有。就算没刷过盘子也当过waiter。是没告诉你吧?毕竟我爸现在也不会逢人就说自己当年在国外刷过盘子不是。我记得当时老留的聚会都是讨论怎么样当waiter小费拿的多。我家往来的老留都是起码在国内有个重点院校本科学历的。我要有一句假话天打雷劈。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48

刷过盘子和一辈子靠刷盘子有本质区别的好嘛
f
fly11
我父母也是有全奖啊。刷盘子是为了多攒一些钱回国啊。那时候国内一个月才几百人民币,刷一天盘子能挣国内一个月的钱。我还真是不信90年代中前期出国留学的人一天盘子也没刷过,起码我周围没有。就算没刷过盘子也当过waiter。是没告诉你吧?毕竟我爸现在也不会逢人就说自己当年在国外刷过盘子不是。我记得当时老留的聚会都是讨论怎么样当waiter小费拿的多。我家往来的老留都是起码在国内有个重点院校本科学历的。我要有一句假话天打雷劈。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48

删了 …
p
pimpernel
开餐馆的有。我就认识一个。他家投资房都不知有多少套了。孩子三个,读书都不错。开餐馆肯定有赔有赚。赚到了的就会开下去,赔的谁还老开,肯定转行干别的了。我见到的老留理工科的混的不太好的也就是在公司里工程师干到老,大学里研究人员什么的。生活上一直比较节俭。但退休应该没有问题。
错过了国内的黄金的二三十年到也有点。但一直刷盘子应该是极少数吧。
JBJ17 发表于 2021-08-12 20:29

之前华人上不是有一个励志贴吗?好像是亲属移民过来先给亲戚家的餐馆打工,没几年就自己开餐馆当老板。住进了豪宅。儿子也进了藤校。
m
mysrrx
我公司的老板就是90年代的老留,拿全奖出国读博,一天盘子都没刷过。凭技术吃饭开公司做联邦政府的咨询项目,公司一年几百万美刀的净收益。
据说90年代出国没有全奖都出不来。你父母需要刷盘子挣面包是怎么出来的?
pimpernel 发表于 2021-08-12 20:40

九十年代老留就算拿全奖,假期去刷盘子也是比比皆事,我就认识好几个,无他,那时候大家普遍家里穷,多挣点钱贴补家里。有一位北大的,后来海归,在国内事业做得很成功,当年放了暑假就把租的房子退掉,一头扎到纽约的中餐馆里住在那里打工,他家当时很穷很穷,父母都是小县城的下岗工人。那一代的人还没赶上计划生育,下面还有弟妹,全家指望他。现在的年轻人真不知道当年老留吃的苦。
f
fly11
可是那批人有了绿卡不需要黑下来。
pimpernel 发表于 2021-08-12 20:51

他们有了绿卡是不需要做黑工,但是语言不过关,加上那时候没有转码找工作 这么容易的选择
R
RainyBambooJepp
我父母是老留,90年代出国的。那时候国内比现在言论还不自由,老留圈中都流传着千万别回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云云。结果呢,我爸妈90年代回国的那批人早都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了,身份地位都受人尊敬,资产都不知道翻了几倍,他们老留圈子里留在国外的也都刷了几十年盘子了,混的好的也就是和人一起开开餐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19:37

编也编得好一点,老留为什么要去刷盘子?还刷十几年?偷渡客都可以做大厨,老留怎么就要去刷十几年盘子了?这论坛上谁还没几个国内同学了,这种话骗的了谁。要么就是你的圈子层次太low
g
goodluck23
要么天打雷劈,要么你父母之中 必有一个是F2。
fly11 发表于 2021-08-12 20:53

这个倒是有可能,我出来没有那么早,但是学校发的钱完全够用,根本用不着也不会考虑去刷盘子。
F
Fhu
所以我觉得一代宗师里那句话很有道理:“人活一世,能耐在其次,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皆时势使然” 有的人去香港了逃过一劫,有的人却在香港散尽家财。张爱玲也许也纯粹就是为了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才去了香港,几十年后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因此幸运的躲过了文革。而其他那些上海精英群体移民到香港还能保持原有的生活的又能有几个呢?更多的应该都是落魄到无人想起的地步了吧。 而留下来的,有像我爷爷那样收缴家产拿不回来的,也有少数及时站队变成爱国资本家的。 时势动荡之际,谁也无法预测之后的事,怎么走都是赌注。走对了的也不见得就是有眼光,只不过是运气好在合适的时间做了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恰好符合了时代的走向而已。 所以也别纠结归不归了,秉着愿赌服输的精神,遵从本心即可。
MajiaX 发表于 2021-08-12 20:24

香港传统富人阶层从上海(多是祖籍江浙)去的多着呢,永安百货现在还在,也是郭家后人管理,船王包玉刚,特首董建华,唐英年家族,这些还是有点名气的,更多就是默默买楼收租各种隐形富豪家族
S
Sherlock2020
他说的90年代初,不存在没有拿全奖出来留学的吧。
goodluck23 发表于 2021-08-12 20:50

没全奖签证都拿不到 2000年初也需要全奖 没资金证明都拿不到签证 我家是2000年初来的 从来没打过工
x
xiaowenchun
我父母也是有全奖啊。刷盘子是为了多攒一些钱回国啊。那时候国内一个月才几百人民币,刷一天盘子能挣国内一个月的钱。我还真是不信90年代中前期出国留学的人一天盘子也没刷过,起码我周围没有。就算没刷过盘子也当过waiter。是没告诉你吧?毕竟我爸现在也不会逢人就说自己当年在国外刷过盘子不是。我记得当时老留的聚会都是讨论怎么样当waiter小费拿的多。我家往来的老留都是起码在国内有个重点院校本科学历的。我要有一句假话天打雷劈。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48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你父母和他们的圈子都混得太差了。我是90年代出来的,有全奖,没刷过盘子,没做过waiter,周围同学也都有全奖。没有人愿意去打工,都想的是不能耽误时间,得赶快毕业找个正经工作。认识两个去送外卖的,一个是访问学者,确实是抓紧时间在回去以前多挣点钱,另外一个是F2
g
goodluck23
九十年代老留就算拿全奖,假期去刷盘子也是比比皆事,我就认识好几个,无他,那时候大家普遍家里穷,多挣点钱贴补家里。有一位北大的,后来海归,在国内事业做得很成功,当年放了暑假就把租的房子退掉,一头扎到纽约的中餐馆里住在那里打工,他家当时很穷很穷,父母都是小县城的下岗工人。那一代的人还没赶上计划生育,下面还有弟妹,全家指望他。现在的年轻人真不知道当年老留吃的苦。
mysrrx 发表于 2021-08-12 20:56

但是也不至于像他说的那样,“刷几十年盘子,最好的结局是开一家中餐馆”。
p
pimpernel
我父母也是有全奖啊。刷盘子是为了多攒一些钱回国啊。那时候国内一个月才几百人民币,刷一天盘子能挣国内一个月的钱。我还真是不信90年代中前期出国留学的人一天盘子也没刷过,起码我周围没有。就算没刷过盘子也当过waiter。是没告诉你吧?毕竟我爸现在也不会逢人就说自己当年在国外刷过盘子不是。我记得当时老留的聚会都是讨论怎么样当waiter小费拿的多。我家往来的老留都是起码在国内有个重点院校本科学历的。我要有一句假话天打雷劈。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48

读博士还去当waiter能读下来吗?有时间去做跟research相关的 intern也比你做waiter挣得多。而且你学生做waiter是非法的,去做intern是合法的。
c
caribou
回复 5楼的帖子
张想去香港就去香港,想去美国就去了美国,去世界上任何国家自由如何才能实现
chillywind 发表于 2021-08-12 16:26

张爱玲为去美国嫁个穷白老头,实际生活也很惨。只是因为留大陆的文人后来境遇更惨,才显得她的明智。其实她在香港台湾要强的多。
g
goodluck23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你父母和他们的圈子都混得太差了。我是90年代出来的,有全奖,没刷过盘子,没做过waiter,周围同学也都有全奖。没有人愿意去打工,都想的是不能耽误时间,得赶快毕业找个正经工作。认识两个去送外卖的,一个是访问学者,确实是抓紧时间在回去以前多挣点钱,另外一个是F2
xiaowenchun 发表于 2021-08-12 20:58

我猜真实情况可能是下面的:
他父母可能当时确实来过美国,但是当时没身份也没下定决心黑在美国,就回了上海。现在他要在美国,从F1开始,想着自己要苦哈哈的抽h1熬绿卡,想想要是当初自己父母黑下来自己就是ABC了,这些困难都不存在。再加上他们家亲戚当时也有留在美国的,所以才会有点羡慕人家但又点不服气,觉得自家上海的房子值钱。
他绝对不是ABC,ABC不会上华人,中文不会那么好,更不可能知道老留这种词语,他说的话一点都不像ABC。
p
pimpernel
九十年代老留就算拿全奖,假期去刷盘子也是比比皆事,我就认识好几个,无他,那时候大家普遍家里穷,多挣点钱贴补家里。有一位北大的,后来海归,在国内事业做得很成功,当年放了暑假就把租的房子退掉,一头扎到纽约的中餐馆里住在那里打工,他家当时很穷很穷,父母都是小县城的下岗工人。那一代的人还没赶上计划生育,下面还有弟妹,全家指望他。现在的年轻人真不知道当年老留吃的苦。
mysrrx 发表于 2021-08-12 20:56

假期刷盘子能挣多少钱?人家做summer intern比你非法刷盘子挣得多多了。
c
center16

接着编
还飞机都没见过,你以为你是谁啊,艹
神功护体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你父母和他们的圈子都混得太差了。我是90年代出来的,有全奖,没刷过盘子,没做过waiter,周围同学也都有全奖。没有人愿意去打工,都想的是不能耽误时间,得赶快毕业找个正经工作。认识两个去送外卖的,一个是访问学者,确实是抓紧时间在回去以前多挣点钱,另外一个是F2
xiaowenchun 发表于 2021-08-12 20:58

他父母纯粹是 丢西瓜捡芝麻 难以想象留学生不为了找工作好好准备反倒苦哈哈去刷盘子 不是坑就是太抠门 这种眼界能混的好也是奇怪了……
d
dragonfire
我90年代中期来美国,没打过一天餐馆工。只在学校内部暑假打过2个月的工。但是我同期来的,大概70%的都在中餐馆打过暑期工,都有奖学金,不是钱不够花,就是想多赚点钱,但是说中餐馆打工几十年的,一个没见过。毕业后都找到decent的工作,在公司政府学校工作。
Q
QQQ1000
一般90年代有全额奖学金的没人去刷盘子,都想着要赶快毕业。那时没有奖学金签证不容易。刷盘子的好多是F2或者F1转热门专业了没奖学金,都是赚点学费赶快毕业了赚钱去,从来没见过洗盘子很多年的留学生。
纽约凤姐
上了年纪的餐馆老板不是台山人就是福建人,收租的房子以打算,人家各种做生意机会都是老乡提携老乡的,读书出身的老留想也不要想打入那个圈子
老留出身能做餐馆老板的,只能走文艺路线,投入大利润薄,就是开个情怀,和那种钱哗哗来的美式中餐馆是两回事
Fhu 发表于 2021-08-12 20:47



欧洲这里现在中餐厅 都被越南人收购
越南人学的很快很快的, 比中国人更加厉害

纽约凤姐
上了年纪的餐馆老板不是台山人就是福建人,收租的房子以打算,人家各种做生意机会都是老乡提携老乡的,读书出身的老留想也不要想打入那个圈子
老留出身能做餐馆老板的,只能走文艺路线,投入大利润薄,就是开个情怀,和那种钱哗哗来的美式中餐馆是两回事
Fhu 发表于 2021-08-12 20:47


以后这些行业都是越南人的天下
越南人比中国人更加团结和智慧
芷若魔头
张爱玲为去美国嫁个穷白老头,实际生活也很惨。只是因为留大陆的文人后来境遇更惨,才显得她的明智。其实她在香港台湾要强的多。
caribou 发表于 2021-08-12 21:04

不懂就别张嘴胡说。
百度百科是这么说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的:赖雅是德国移民的后裔,17岁就读宾州大学文学专业,后入哈佛大学攻硕士学位,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大学任教。后来他辞去教职,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赖雅发表过不少作品,还曾是好莱坞圈子内被导演和制片人欣赏的剧作家,他写的许多剧本都很受欢迎。
你以为赖雅是普通人吗?
更不用说张爱玲是凭接合法身份进入美国的
p
pimpernel

以后这些行业都是越南人的天下
越南人比中国人更加团结和智慧

纽约凤姐 发表于 2021-08-12 22:12

凤姐,想起卢浮宫新馆是谁设计的了吗?他毕业的学校记起来了吗?
q
qqfen
这楼里有些人张爱玲的作品没读过,张的基本生平事实也不了解。一张嘴不是晚年穷困潦倒,就是嫁白老头,这都是哪里来的一群文盲。张的二次婚姻都是嫁给爱情,她的生活有过经济拮据的时候,特别是赖雅中风以后。但是她一辈子从没穷困潦倒过。她晚年的生活方式是她的个人选择,但是那个时候她的经济是富裕的,不要忘了当时她的作品在港台是多火,就版税收入她就可以衣食无忧了。人们对于历史人物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还是要基于事实来说话,张嘴就来实在是看不下去,

i
irs123
这楼里有些人张爱玲的作品没读过,张的基本生平事实也不了解。一张嘴不是晚年穷困潦倒,就是嫁白老头,这都是哪里来的一群文盲。张的二次婚姻都是嫁给爱情,她的生活有过经济拮据的时候,特别是赖雅中风以后。但是她一辈子从没穷困潦倒过。她晚年的生活方式是她的个人选择,但是那个时候她的经济是富裕的,不要忘了当时她的作品在港台是多火,就版税收入她就可以衣食无忧了。人们对于历史人物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还是要基于事实来说话,张嘴就来实在是看不下去,


qqfen 发表于 2021-08-12 22:38

政治目的吧,试图说明海外华人过的如何如何惨,就和当年宣传张国焘在老人院里冻死一样。
h
honeydream
读博士还去当waiter能读下来吗?有时间去做跟research相关的 intern也比你做waiter挣得多。而且你学生做waiter是非法的,去做intern是合法的。
pimpernel 发表于 2021-08-12 21:01

当waiter还是可能的,我们00年之后出国的,都有不少同学去当waiter,不过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练练口语,体验生活,大部分做一个月,最多暑假两个月,也就不做了。身边的ABC都有暑假或者平时晚上出来做waiter打工的。 刷盘子的我真没见过,又辛苦,还啥也学不到。
p
pimpernel
当waiter还是可能的,我们00年之后出国的,都有不少同学去当waiter,不过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练练口语,体验生活,大部分做一个月,最多暑假两个月,也就不做了。身边的ABC都有暑假或者平时晚上出来做waiter打工的。 刷盘子的我真没见过,又辛苦,还啥也学不到。
honeydream 发表于 2021-08-12 22:46

你同学是读博的?暑假博导不给安排活儿还能去非法打工?我读博时去大公司做intern老师都不让去,觉得浪费时间,给了我full time的RA做。另一个同学要去联邦政府做intern,也被老师留学校做RA了。做waiter这种生活体验不如做intern,同样都练习英语。而且非法的事情不做为佳。我不认识任何一个读博士的留学生非法打工过,
7
789
没有封一般人也去不了吧 也要签证吧。怎么生活?工作?哪里住? 现在让我去新西兰我也没法去啊。
chillywind 发表于 2021-08-12 17:01

不用签证,随便进。我家长辈当时也去过香港找工作,没找到合适的,又回到大陆了。
C
Cleveland
我父母是老留,90年代出国的。那时候国内比现在言论还不自由,老留圈中都流传着千万别回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云云。结果呢,我爸妈90年代回国的那批人早都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了,身份地位都受人尊敬,资产都不知道翻了几倍,他们老留圈子里留在国外的也都刷了几十年盘子了,混的好的也就是和人一起开开餐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19:37

90年代出国的怎么会在国外刷盘子呢?我们就是90年代出国的,出国读个书,都做专业工作啊。我们的朋友也是差不多年纪,差不多的经历,混得更好的大把。你父母和我们出的国怎么这么不一样? 我要在国外刷盘子的话那还不如回国了。
宇治抹茶
让用中文写作的作家离开哺育自己的土壤其实很不容易。。 咱学自然科学的不会感觉那么明显的脱离根基。 当然生活上还是连根拔起了。
Heiniu 发表于 2021-08-12 17:07

张爱玲可是写过英文小说的
a
appleton
这种大势肯定要take a while,看出来不难。只不过大部分人都有侥幸心理,很少人能下决心放弃现在的生活。
psyentistc 发表于 2021-08-12 18:01

正解。
q
qqfen
张爱玲可是写过英文小说的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2 23:07

张爱玲能写英语小说不假。可是她的小说全是以她的生活经历和她的大家族为素材的,她的小说在西方是不能得到共鸣的。所以她到美国生活可以,可她的文学创作必然枯竭。可从现在看来也无所谓了,毕竟她已经留下来了那些可以传世的作品,即使像流星那么短暂,但那瞬间的灿烂也可以是永恒。
d
ddz1332
我父母是老留,90年代出国的。那时候国内比现在言论还不自由,老留圈中都流传着千万别回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云云。结果呢,我爸妈90年代回国的那批人早都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了,身份地位都受人尊敬,资产都不知道翻了几倍,他们老留圈子里留在国外的也都刷了几十年盘子了,混的好的也就是和人一起开开餐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19:37

你别在这胡扯了 你知道留是留学生而不是偷渡的吗 那个留学生拿了学位还要刷盘子 还要几十年攒钱开餐馆 这是留学生吗? 只是偷渡来的福建路线 少在这里用马甲胡说了
j
jajabin
我父母也是有全奖啊。刷盘子是为了多攒一些钱回国啊。那时候国内一个月才几百人民币,刷一天盘子能挣国内一个月的钱。我还真是不信90年代中前期出国留学的人一天盘子也没刷过,起码我周围没有。就算没刷过盘子也当过waiter。是没告诉你吧?毕竟我爸现在也不会逢人就说自己当年在国外刷过盘子不是。我记得当时老留的聚会都是讨论怎么样当waiter小费拿的多。我家往来的老留都是起码在国内有个重点院校本科学历的。我要有一句假话天打雷劈。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48

太能瞎扯了,真以为这里没有90年代的留学生了。
l
lavinder1
回复 38楼chillywind的帖子
她既没有房子也没有娃 她唯一的工作就是写作 如果写作不自由了 那么逃离就是正确的选择 如果你所谓的圈子就是丁玲这种人 那么要庆幸她脱离了那个在文革中互相出卖 互相告密 互相拷打的圈子
H
HeyStranger
你才知道啊😂
宇治抹茶
我父母是老留,90年代出国的。那时候国内比现在言论还不自由,老留圈中都流传着千万别回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云云。结果呢,我爸妈90年代回国的那批人早都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了,身份地位都受人尊敬,资产都不知道翻了几倍,他们老留圈子里留在国外的也都刷了几十年盘子了,混的好的也就是和人一起开开餐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19:37

这个故事编的。。。你父母是90年代的偷渡客吧?只有偷渡客的圈子才会端几十年盘子开餐馆。90年代能出国留学的人都是人中龙凤。
宇治抹茶
开餐馆的有。我就认识一个。他家投资房都不知有多少套了。孩子三个,读书都不错。开餐馆肯定有赔有赚。赚到了的就会开下去,赔的谁还老开,肯定转行干别的了。我见到的老留理工科的混的不太好的也就是在公司里工程师干到老,大学里研究人员什么的。生活上一直比较节俭。但退休应该没有问题。
错过了国内的黄金的二三十年到也有点。但一直刷盘子应该是极少数吧。
JBJ17 发表于 2021-08-12 20:29

国内没有黄金二三十年。满打满算也就2001-2019,入世以后才高速发展,08奥运以后房价才真正猛涨,接着12年就小学生上台了。
y
yulingxi
有些人就是这么敏锐,不服不行
先 发表于 2021-08-12 16:05

确实啊,还有当年贝聿铭和杨振宁的爸爸
“战争阻止了我的回国计划。当时,我的爱国情怀来自中日战争,日本侵略中国,1931年入侵满洲,1937年入侵上海,我始终记得这几个年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之后,我原打算回国,但中国正在打内战。虽然我准备回国,但父亲让我留下来。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忠告,我很感谢他。”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从未想过要留在美国。他说:“我是来学习的。我这一代中国人都有很强的爱国心,我想使中国变得富强,并为此出一份力。”   彼时,听从父亲建议留在美国的学者,不止贝聿铭一人。1950年1月12日,27岁的杨振宁在给物理学家费米的信中写道:我父亲强烈反对我回中国,因此,我决定留下来。
宇治抹茶
我父母也是有全奖啊。刷盘子是为了多攒一些钱回国啊。那时候国内一个月才几百人民币,刷一天盘子能挣国内一个月的钱。我还真是不信90年代中前期出国留学的人一天盘子也没刷过,起码我周围没有。就算没刷过盘子也当过waiter。是没告诉你吧?毕竟我爸现在也不会逢人就说自己当年在国外刷过盘子不是。我记得当时老留的聚会都是讨论怎么样当waiter小费拿的多。我家往来的老留都是起码在国内有个重点院校本科学历的。我要有一句假话天打雷劈。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48

看你第一段发言就觉得漏洞百出,跟帖以后发现大家和我一样的看法。大家别再跟他的帖了,他发帖算钱的。
t
tbaobao
张爱玲这方面的敏感度很赞,也是她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比她飞蛾扑火恋者胡兰成的举动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宇治抹茶
这楼里有些人张爱玲的作品没读过,张的基本生平事实也不了解。一张嘴不是晚年穷困潦倒,就是嫁白老头,这都是哪里来的一群文盲。张的二次婚姻都是嫁给爱情,她的生活有过经济拮据的时候,特别是赖雅中风以后。但是她一辈子从没穷困潦倒过。她晚年的生活方式是她的个人选择,但是那个时候她的经济是富裕的,不要忘了当时她的作品在港台是多火,就版税收入她就可以衣食无忧了。人们对于历史人物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还是要基于事实来说话,张嘴就来实在是看不下去,


qqfen 发表于 2021-08-12 22:38

许子东在锵锵三人行里说过,张爱玲的经济一直很好,很有钱,并不像外界说的那么穷困潦倒。
宇治抹茶
确实啊,还有当年贝聿铭和杨振宁的爸爸
“战争阻止了我的回国计划。当时,我的爱国情怀来自中日战争,日本侵略中国,1931年入侵满洲,1937年入侵上海,我始终记得这几个年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之后,我原打算回国,但中国正在打内战。虽然我准备回国,但父亲让我留下来。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忠告,我很感谢他。”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从未想过要留在美国。他说:“我是来学习的。我这一代中国人都有很强的爱国心,我想使中国变得富强,并为此出一份力。”   彼时,听从父亲建议留在美国的学者,不止贝聿铭一人。1950年1月12日,27岁的杨振宁在给物理学家费米的信中写道:我父亲强烈反对我回中国,因此,我决定留下来。
yulingxi 发表于 2021-08-13 00:01

贝律铭的父亲是民国的中央银行总裁,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不一般。
杨振宁不是说入美国籍后他父亲不肯原谅他吗?这有点看不懂

a
appleton
我父母是老留,90年代出国的。那时候国内比现在言论还不自由,老留圈中都流传着千万别回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云云。结果呢,我爸妈90年代回国的那批人早都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了,身份地位都受人尊敬,资产都不知道翻了几倍,他们老留圈子里留在国外的也都刷了几十年盘子了,混的好的也就是和人一起开开餐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19:37

这种躲在公用马甲背后洗地的帖子,装什么蒜!按照你所谓的父母年龄推算,你最多还只是个中学生吧。
洗地洗得不干净,今晚的牢饭只有窝窝头了。
一年明月
张爱玲可是写过英文小说的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2 23:07

写过,但是据说米国人不喜欢,觉得晦暗,肮脏,让人不舒服。她是那种看见白雪公主想让她滚回童话里去的作家
b
baileys
贝律铭的父亲是民国的中央银行总裁,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不一般。
杨振宁不是说入美国籍后他父亲不肯原谅他吗?这有点看不懂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00:10

一种可能是留在国外但没必要加入美籍,另一种就是,老杨的父亲生活在国内,当时要表态的话只能表一种态
E
EEswine
贝律铭的父亲是民国的中央银行总裁,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不一般。
杨振宁不是说入美国籍后他父亲不肯原谅他吗?这有点看不懂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00:10

杨没回来再入了美籍,当然得跟他划清界限了,也只能说不原谅他吧
f
fololunsia
我去过加州dependence那个日裔集中营。至少文字上看是比夹边沟好很多很多
hope20111 发表于 2021-08-12 19:29

文字上是什么
霍伯森的选择
贝律铭的父亲是民国的中央银行总裁,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不一般。
杨振宁不是说入美国籍后他父亲不肯原谅他吗?这有点看不懂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00:10

当时杨父只能这么说吧
p
peang234
以史为鉴的前提是真正懂历史,知道历史上各种政策出台的背景,并了解社会真实现状。。 这贴里的很多人做得到么?
随便历史上举个例子就可以乱引申了? 那我也可以说,你可以比较一下现在越来越严重的针对亚裔的hate crime,和德国20-30年代对犹太人越来越严重的hate crime比比?
当初贪图安逸不愿第一时间逃离德国,最后被关集中营的犹太人可不在少数,要不要也引申一把?呵呵。。。


Namama 发表于 2021-08-12 18:24

说的你懂似的。先别说懂历史。最基本的你做的到相信自己说的话吗?我相信中国现在类似文革前夜所以我不回国。你要真相信美国现在的hate crime会发展成纳粹,你为什么不走?
好吃懒做猫
今天小红书上有个post是关于那个江西老师说扬州可以试验开放和病毒共存,然后被抓起来拘留15天,我想留言”因言获罪”四个字被系统提醒敏感词所以不能回复
b
baobao557
90年代出国的怎么会在国外刷盘子呢?我们就是90年代出国的,出国读个书,都做专业工作啊。我们的朋友也是差不多年纪,差不多的经历,混得更好的大把。你父母和我们出的国怎么这么不一样? 我要在国外刷盘子的话那还不如回国了。
Cleveland 发表于 2021-08-12 23:00

对啊,太奇怪了,以为这版上的人在90年代都是没记忆的小娃娃吗?90年代的国内大城市已经很开放富裕了好吧,房地产已经开始兴起了,大学里商学院已经有房地产专业了。那时候互联网也已经兴起了,大家了解国外都可以上网了。出国留学的一般都有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一小部分家里富裕也能自费留学了。读书期间有同学在学校食堂打工,或者机房lab打工,算校园工作可以减一点学费。但出去外面刷盘子已经很少见了。暑假还要实习还要写论文,怎么可能一直刷盘子,国内家里不可能这个时候还要读书的孩子寄钱回去啊。我还记得当时有同学是上海外企工作的,过来美国读MBA,人家出国前在上海的薪水已经是一个月一万七人民币了。 至于读书都是读了专业出身,毕业就是H1签证,然后办绿卡,一步步工作,现在大家要么都在公司做到中高层,要么自己创业开公司做生意,怎么可能留在国外得“刷几十年盘子,混得最好的就是和人开餐馆”,这种倒是挺像福建温州偷渡黑下来的路子。倒是有一个朋友开餐馆的,人家早年做码工,股票上市中年财务自由后盘了几十家连锁店好吧。 如果是90,91年来美的,可能对言论自由是有点顾虑,毕竟当时89刚过嘛,比较紧张。但是认识不少90年代初来的朋友,教授,医生,律师,大厂高管,华尔街搞金融,自己创业做生意都有。最欣赏的一位在NASA JPL,最近的火星探索项目就有他的贡献呢。觉得那位层主说的老留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感觉。
w
wonaiwangerxiao
写过,但是据说米国人不喜欢,觉得晦暗,肮脏,让人不舒服。她是那种看见白雪公主想让她滚回童话里去的作家
一年明月 发表于 2021-08-13 00:23

美国人虚伪到骨子里又受鼓励教育长大,怎能忍受灵魂被剖析,肯定拒绝代入啊。代入不了就很难接受。
w
wonaiwangerxiao
我记得她是在香港开始职业写作生涯的,从英文写作开始,她自称自己的英文好过中文,所以你说的这个对她来讲不是问题。
minijing 发表于 2021-08-12 17:16

应该是在上海开始的,住在她姑姑那里的时候,《一炉香》如果不是第一篇,就是最早的作品之一。
w
wonaiwangerxiao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是这么说的吧?
mt.everest 发表于 2021-08-12 18:02

怎么回事感觉这贴里和你观点相同啊。
妈妈爱娃娃
就不要拿不入流的访问学者冒充老留了,也不要侮辱勤劳肯吃苦的餐馆人,偷渡客也比某些人有腔调。
w
wonaiwangerxiao
这么有洞察力,怎么跟日本鬼子勾勾搭搭甘当文化汉奸倒是生冷不忌~~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1-08-12 18:12

你说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她除了因才和被关心爱了"汉奸"胡兰成以外做了什么要你这么个无名小卒这么骂她?
w
wonaiwangerxiao
没那么难理解吧?我倒是觉得很真实。 从小缺爱, 年少成名, 高处不胜寒, 一边是经验老道的文艺帅哥。。。女人被男人坑的还少吗。
Heiniu 发表于 2021-08-12 18:25

她直接把胡兰成的罪状转贴到张爱玲身上了。你这么一说好似替张爱玲默认了罪名,不妥啊mm
w
wonaiwangerxiao
这楼里有些人张爱玲的作品没读过,张的基本生平事实也不了解。一张嘴不是晚年穷困潦倒,就是嫁白老头,这都是哪里来的一群文盲。张的二次婚姻都是嫁给爱情,她的生活有过经济拮据的时候,特别是赖雅中风以后。但是她一辈子从没穷困潦倒过。她晚年的生活方式是她的个人选择,但是那个时候她的经济是富裕的,不要忘了当时她的作品在港台是多火,就版税收入她就可以衣食无忧了。人们对于历史人物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还是要基于事实来说话,张嘴就来实在是看不下去,


qqfen 发表于 2021-08-12 22:38

是的,她自立后就没缺过钱,去世后还有些遗产留给了朋友(应该是前面提到的香港那两位夫妻)。
j
jianiao96
这个确定百分之百的假新闻
j
jianiao96
回复 11楼Cleveland的帖子
这个确定百分之百的假新闻 ,网络时代,要发掘真相不难 50年,还男女都是中山装 要造谣都不用功
d
dragonfire
确实啊,还有当年贝聿铭和杨振宁的爸爸
“战争阻止了我的回国计划。当时,我的爱国情怀来自中日战争,日本侵略中国,1931年入侵满洲,1937年入侵上海,我始终记得这几个年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之后,我原打算回国,但中国正在打内战。虽然我准备回国,但父亲让我留下来。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忠告,我很感谢他。”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从未想过要留在美国。他说:“我是来学习的。我这一代中国人都有很强的爱国心,我想使中国变得富强,并为此出一份力。”   彼时,听从父亲建议留在美国的学者,不止贝聿铭一人。1950年1月12日,27岁的杨振宁在给物理学家费米的信中写道:我父亲强烈反对我回中国,因此,我决定留下来。
yulingxi 发表于 2021-08-13 00:01

当时敏锐有见地的不止这些人,李政道,胡适都认识到了共产主义的本性。但是并不是人人都会听劝,胡适的儿子不听父亲的,被迫害死在大陆。
o
oooooi
爱玲确实敏锐得很
c
calmsw
类似的事件在重演,八年前李嘉诚跑路的的时候,遭到无数人的耻笑,如今潘石屹想跑跑不了。
j
jiajia2018
对啊,太奇怪了,以为这版上的人在90年代都是没记忆的小娃娃吗?90年代的国内大城市已经很开放富裕了好吧,房地产已经开始兴起了,大学里商学院已经有房地产专业了。那时候互联网也已经兴起了,大家了解国外都可以上网了。出国留学的一般都有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一小部分家里富裕也能自费留学了。读书期间有同学在学校食堂打工,或者机房lab打工,算校园工作可以减一点学费。但出去外面刷盘子已经很少见了。暑假还要实习还要写论文,怎么可能一直刷盘子,国内家里不可能这个时候还要读书的孩子寄钱回去啊。我还记得当时有同学是上海外企工作的,过来美国读MBA,人家出国前在上海的薪水已经是一个月一万七人民币了。 至于读书都是读了专业出身,毕业就是H1签证,然后办绿卡,一步步工作,现在大家要么都在公司做到中高层,要么自己创业开公司做生意,怎么可能留在国外得“刷几十年盘子,混得最好的就是和人开餐馆”,这种倒是挺像福建温州偷渡黑下来的路子。倒是有一个朋友开餐馆的,人家早年做码工,股票上市中年财务自由后盘了几十家连锁店好吧。 如果是90,91年来美的,可能对言论自由是有点顾虑,毕竟当时89刚过嘛,比较紧张。但是认识不少90年代初来的朋友,教授,医生,律师,大厂高管,华尔街搞金融,自己创业做生意都有。最欣赏的一位在NASA JPL,最近的火星探索项目就有他的贡献呢。觉得那位层主说的老留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感觉。
baobao557 发表于 2021-08-13 02:44

我2000前后出国的。毕业两年前本科参加招聘,华为在top2招生是5K一个月。算偏高的了。1W7肯定有,但绝对不是行情。别说1W7有,整7W的也有啊。不提资历职位就业年限就是误导了。
j
jiajia2018
许子东在锵锵三人行里说过,张爱玲的经济一直很好,很有钱,并不像外界说的那么穷困潦倒。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00:05

最后她应该是非常厌世孤独倒是没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