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一篇延迟追剧的观众的剧评:《清平乐》里的宋仁宗是🤴里的异数,他身上几乎没有与人缠斗、由下向上攀爬的痕迹(这大概是很多🤴光鲜形象背后的阴影和噩梦的源头),他生来就是温和明亮的,是已知将来会握有至高权柄的唯一人选。他骄傲和自信地几乎从不用权力来弹压任何人,他尝试用一种近乎平等的方式与人相处甚至纵容一部分他欣赏和在意的人在智力和情感上挑战他的权威,有趣的是,这些挑战和妥协的博弈常常充满了辩证的哲思。他在一些微妙的此消彼长里有意或无意地磨练自己的心智,从中成长、成熟。他的自信和宽和始终让他坚信自己可以通过理性的对话或者感性的将心比心来说服对方,使他周遭的事物由混乱不平转为和谐甚至完满。他对多数的人和事带着莫大的爱意和善意,长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利用和欣赏。他乐于成全、乐于给予、乐于让所有人快乐(即使有时候天不遂人愿)。他自律、自省、有节制,拥有平衡大局的君王智慧和与命运和解的强大情商。他极少怨怼极少迁怒,他极善于共情,极勤于自省,他看起来说不上多么快乐,人生也不够如意,但了不起的是他最终似乎并没有什么遗憾,他感谢这场人间的修行甚至愿意再来一次轮回。他上无愧于事业,下无愧于内心。他的高贵源于他的出身但最终在他几十年的人生故事里升华为源于内心和情操,这一点让他有别于诸多比他的文治武功更彪炳史册的帝王,让我即使作为现代人也由衷敬重。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真正的“高贵”不分东西、穿越古今,是人之所以为人在漫长的时间里萃取出的最精华的特质。他的高贵不囿于君主的高贵更是人的高贵。终于懂了古人的“名讳”之说,我不敢打出他的名字,我,自以为是、尖酸刻薄,但面对这样高贵的人真的自惭形秽 🙏演员从外形到演技都完美地成全了这一个无比优雅、高贵和丰满的人物形象,My salute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6/22/2020 11:17:51 PM
高三D模拟试题里的《清平乐》和宋仁宗 newlife2010 发表于 6/22/2020 3:33:40 PM
回复6471楼 Tesorosnail 的帖子看这种视频就很感动,满眼大宋风华,帧帧如画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6/23/2020 12:59:52 AM
这题选哪个答案? 高三D模拟试题里的《清平乐》和宋仁宗 newlife2010 发表于 6/22/2020 3:33:40 PM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6-22 23:53
这个好好玩,还cosplay了一把仁宗和皇后。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6-23 10:33
为啥清朝的大辫子电视剧那么多, 而原汁原味的汉文化的宋朝,却几乎没什么人拍呢?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6/27/2020 11:58:42 AM
山师附中2020年推荐生面试试题 1.热播电视剧《清平乐》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殚精竭虑爱民治国的故事。剧中不仅汇集了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等著名历史人物,还从画面、服装、台词方面展现了北宋的风采。看过之后,观众都会被北宋独有的风土人情和文人风骨所吸引。然而,文学不能等同于历史,请结合你知识储备,谈一谈你对历史上的北宋的看法。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 这个要临时说上两分钟还挺不容易的,如果看过清平乐看过相关科普文章可就简单多了😄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6-28 12:26
清宫戏流行可能跟收视率有关吧,从还珠格格开始到康熙微服私访到甄嬛传都是大热剧,影视剧制作同一题材估计是觉得这种戏观众喜欢 其实宋朝戏在80年代很多受欢迎的,射雕英雄传就是宋朝的,水浒也是。包公系列也不少。 我觉得宋朝特别适合拍断案故事,以前香港有个洗冤录就是根据宋朝宋慈的笔记拍的吧。 为啥清朝的大辫子电视剧那么多, 而原汁原味的汉文化的宋朝,却几乎没什么人拍呢?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6/27/2020 11:58:42 AM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6-27 15:02
我也记得小时候宋朝电视剧挺多的,最近几年全变成了辫子戏。 kkw不设限 发表于 6/28/2020 5:51:40 PM
央视节目开门大吉原唱出来唱双飞燕,歌曲声音画面一出,就有点感动了 ,这个剧像茶,回味悠长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4521261242712090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6-29 10:13
说起宋朝真的好剧不多,苏东坡一开始节奏和服道化就把我劝退了。听说将军在上是宋仁宗时期的,看了一眼芦芳生演的仁宗,哎呀玛雅,辣眼睛。清平月比起来还是强多了。下面就看大宋宫词了。 我也记得小时候宋朝电视剧挺多的,最近几年全变成了辫子戏。 kkw不设限 发表于 6/28/2020 5:51:40 PM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6-28 21:14
我也很期待很再看到一部认认真真拍宋朝的历史剧,不过想想李少红的新红楼梦,真有点担心。。。。。 calumet 发表于 6/29/2020 7:57:44 PM
二刷到贾婆婆毒死许兰苕,发现不论人设讨厌,两个演员演技还是基本到位了,贾婆子对张娘子还是有几分真心。张娘子先丧三女,再失去心灵依靠的贾婆子,最终明白自己永不能成为官家最爱,心伤而亡,也是可怜人。公主和官家皇后谈论苏子美早逝,被教育苏子美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责任,即便皇帝亦不能为所欲为。她小时候便知道这个道理还和爹爹讨论来着,怎的后来轮到自己就全不知理了呢?这人设也太割裂了! brookhollow 发表于 6/30/2020 10:46:26 PM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讲影视作品带动文学作品的,讲了近期几个热播剧,清平乐带来大家对宋史的兴趣,喜闻乐见。 “另一部文影联动效应突出的是电视剧《清平乐》,该剧以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殚精竭虑爱民治国的故事,剧中大量展现了北宋时期的人文、风土、习俗。 不同于其它热播剧仅带动了原著小说热销,《清平乐》因其依托真实的历史背景,促使宋史研究著作销售升温。剧播期间,宋史学者吴钩的新作《宋仁宗:共治时代》上市不到一个月,印数累计已达3.6万册。有网友留言说,与《清平乐》对照阅读该书,可对历史上只是充当背景板的宋仁宗及其时代作全面解析。 据不完全统计,电视剧播出前后,就集中有《大宋之变:1063-1086》《水浒寻宋》《宋朝市民日常生活》《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等20余种图书出版或再版。历史类影视剧带动相关研究成果畅销,在出版市场由来已久。电视剧的传播范围更广,为小众的学术研究引流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文化现象。”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7-01 10:23
居然不是带动原著吗?吼吼吼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7-01 11:55
戒酒是好事,但為何北宋詩人石曼卿一戒酒就猝死?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quit-drinking-or-die/ 戒酒的文章也要cue一下清平乐😄。仁宗是个好皇帝,关心臣下,臣下也很听话,只是戒酒也有戒酒之道。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7/2/2020 11:48:58 PM
聊聊宋朝的夜生活,绝对惊艳到你! https://www.weibo.com/tv/show/1034:4517437106749457?from=old_pc_videoshow 这个视频很有意思,值得一看。宋朝生活很精彩啊。 里面提到一款甜点“滴酥鲍螺”很像现代的甜点。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7/3/2020 1:16:46 PM
聊聊宋朝的夜生活,绝对惊艳到你! https://www.weibo.com/tv/show/1034:4517437106749457?from=old_pc_videoshow 这个视频很有意思,值得一看。宋朝生活很精彩啊。 里面提到一款甜点“滴酥鲍螺”很像现代的甜点。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7-03 13:16
回复6521楼 Tesorosnail 的帖子这个理想国歌词很适配清平乐啊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7/3/2020 6:19:36 PM
悲痛!11分钟从陈桥兵变到崖山之战,宋朝历史年表影视化混剪!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f4y117VV?p=1&share_medium=iphone&share_plat=ios&share_source=SINA&share_tag=s_i×tamp=1593847255&unique_k=P10slo 这up主看了《清平乐》后,兴起剪宋朝编年体的视频。除了本尊宋仁宗,好几个宋朝皇帝都是借用的王凯赵祯的镜头,连手替都是王凯赵祯 newlife2010 发表于 7/10/2020 11:41:23 AM
终于追完了。皇帝和大臣们演的都不错。女的除了徽柔都不行。 bigisland 发表于 7/10/2020 6:49:44 PM
看这种视频就很感动,满眼大宋风华,帧帧如画
不会做啊。
一部《清平乐》,带火了“北宋”这个大IP,更是让古城开封频上热搜。
在5月份召开的河南省文化旅游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讲到开封的文化旅游产业时,专门提及《清平乐》,并就古城风貌的保护开发提出具体要求。
思想工作不积极,开会绝对出问题,王凯带你学习清平乐中会议知识
这个好好玩,还cosplay了一把仁宗和皇后。
是像清茶,虽然看剧中间有些情节让人很烦躁,但是最后两集收尾不错。有回甘。
《清平乐》中的“和离”是怎么回事?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https://mp.weixin.qq.com/mp/videoplayer
《清平乐》端午片段 01 随处可见的菖蒲艾叶
端午将至,民间繁华热闹的街道里我们就能看到各处都挂上了菖蒲艾叶。
古人认为端午为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02 各式各样的粽子
在接下来的画面当中是我们看到苗心禾在和怀吉一边交谈一边包粽子,粽子是宋朝之前就留下来的习俗,但是到了宋代的粽子,形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称锤粽等;内容丰富,有九子粽、松栗粽、胡桃粽、姜桂粽、麝香粽等;品种繁多,有巧粽、香粽、筒粽等。 就是不知道当时的粽子有没有“咸甜大战”呢~
03 低调奢华的香荷包
还有特殊的一幕是宫女们给苗心禾送去的官家赏赐的端午礼品,是从宋代开始发展出的一种“福袋”,是以线串小珠编成,一般采用“五色珠儿”即彩色玻璃珠,更高档的则以珍珠穿结。 “玉燕垂符小,珠囊结艾青”(崔敦《淳熙七年端午帖子词》,端午时分,女性或垂钗符,或簪符袋,也或者将两样小饰物同时系于髻畔,成了节日里最迷人的细节之一。
虽然剧中没有展现赛龙舟一情节,但是赛龙舟也是宋代端午乃至现在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张榘在《念奴娇》写到“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龙舟争相竞赛,高举旗帜,奋擂击鼓,一争高下。可见当时赛龙舟是一项非常热闹与激烈的活动,同时也象征欢聚的喜悦。
在中国古代更迭承续的历代王朝中,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思想文化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因此长期以来,宋史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近期,以北宋仁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的播出再次引发了一股宋史热。那么,目前我国宋史研究呈现出什么特点?又面临什么问题?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MxNDczOQ==&mid=2651217955&idx=2&sn=78fec5a130486a09dbe26a561e53c0ce&chksm=84b66dbfb3c1e4a964b591a8e94f015da44b8fe43bff41c2634f1b28c29ff729565920e0cd29&xtrack=1&scene=90&subscene=93&sessionid=1590417753&clicktime=1590418630&enterid=1590418630&ascene=56&devicetype=android-29&version=27000e37&nettype=WIFI&abtest_cookie=AAACAA%3D%3D&lang=zh_CN&exportkey=A2C0kw8Fj1rxqP8Wv9fanaY%3D&pass_ticket=EJ7PvAgkYq85KQynjEBctpF6zWCGu7rRTrsxTUE4NOytJXbG1lctJ14z%2BGkUWjMQ&wx_header=1
《清平乐》人物解读:官家——在规矩和自由中博弈 Original 孙彩群 心灵花园儿童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
看过的占便宜了。
我也记得小时候宋朝电视剧挺多的,最近几年全变成了辫子戏。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4521261242712090
清平乐我感觉还是多层面出圈的。这个剧确实像茶,可细品有回甘。我再刷时可能心比较静,有时会看一段再倒回来再看一遍,有很多台词情景更能感觉到深意和韵味。
我最喜欢双飞燕这首歌
我也很期待很再看到一部认认真真拍宋朝的历史剧,不过想想李少红的新红楼梦,真有点担心。。。。。
2020-06-29 11:46:16 首页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宋朝学习风,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从古至今,学习在人生活中都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老话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实际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当然这里指的学习并不只是读书,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个人能力提升。也许你认为,只有现代人才会如此重视学习,企图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实际在中国古代,学习的意义远远要比现在重要。因为现在如果学习不好,想要通过其他方式改变人生,实际是有可能的。但在中国古代,想要获得仕途,除了通过科举考试之外,没有其他方法。
当然,由于每个朝代不一样,也会产生不同的现象。有的朝代重文轻武,有的朝代重武轻文,这些都是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必然现象。今天向大家介绍的这个朝代,可以说中国古代学习风气最好的一个朝代。在这个朝代,不仅出现了许多文人墨客,甚至连皇帝都带头学习,可见学习风气有多好。而前文中提及的这个朝代正是宋朝。 重文倾向明显 宋朝之前是唐末五代的乱世基础上建立而成的。而唐末五代乱世的出现,实际就和统治者过度让武将专权,导致了现在的这种状况。宋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自然会吸收前朝的教训,从开国之日开始,就一直是重文轻武,企图扭转之前乱世的局面。为了更好的带动社会风气,宋朝的历代帝王也做出了很大表率,几乎个个都能以学霸组成。
提及宋朝帝王中的学霸,就不得不提到宋太宗这个人。宋太宗不仅勤勉于国事,对国家大事非常上心。平日听政之余,也从来不会浪费时间,经常会阅读史书,不仅如此,宋太宗拥有严格的阅读时间,这个时间就比现代专职学习的学生还要多。宋太宗养成了早十晚六的阅读习惯,不仅如此,他还为自己配了一个侍读,以便自己在读书时,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阅读。 随着宋真宗继位,也养成了先辈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特别喜欢读书,甚至还热衷于钻研学问。不仅如此,他还对侍读官进行标准的选拔,让他们与翰林院学士想用同等待遇。由此可见,在宋真宗时期侍读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仅包食宿,甚至还想有很高的地位。
规模化的学习制度产生 随着宋仁宗继位,宋朝重文轻武现象变得越发明显。众所周知,宋仁宗继位时年纪非常小,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是成长和发展的最佳时机。所以刘太后为了使宋仁宗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还成立了一种新的学习制度叫做经筳,主要是让一些有能力的人常伴皇帝左右,陪伴其读书学习。宋仁宗时期,冯元、李维这些著名的文学大家,实际都是宋仁宗的老师,陪伴他学习和讲授知识。
而这项新的学习制度,自产生起也在不断完善之中。景佑元年,宋仁宗设置了崇政殿说书一职,其主要职能就是伴读,随着时间发展,宋仁宗还设置了许多经筳专用活动场所,使得平日能够进行学习上的活动,当然,这些有关学习活动的出现与实施,实际也便利了皇帝的学习,从而增加其个人能力,以及执政能力。 儒家思想成就经典 身为皇帝,及学习的方面和内容自然也与普通人不同。而经筳官作为皇帝的老师,除了教授书本上的知识以外,实际还有其他工作内容,帝师之外,更是国家的政治顾问,为国家发展向帝王提供更多有质量的建议。
那么帝师一般会向皇帝传授怎样的知识呢?通常来讲,宋朝是一个非常重视儒家经典的朝代。所以帝师在教授知识时,也大多会用儒家经典来规范地王的道德水平,真正做到以德为主,实现仁政。事实也证明,宋朝重文轻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养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也使得在宋仁宗时期,出现了群英荟萃的现象。一大群文人墨客相继出现,不仅支撑起宋朝这个时代,同时这些人的存在,也为中国历史极大的丰富了内容所在。
专有的学习制度出现,实则也是提高皇帝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举措。身为国家之首,皇帝必须以身作则,做国家和百姓的表率。随着时代发展,经筳制度也被列为治国方针的一种,成为提升皇帝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的宫廷教育制度。
看着还不错
https://www.weibo.com/tv/show/1034:4521571830661153?from=old_pc_videoshow
居然不是带动原著吗?吼吼吼
【剧评】「思想工作不积极,开会指定出问题」王凯带你了解赵祯的会议策略
原文是不同于其它热播剧仅带动了原著小说热销,这个我的理解是不仅带动了原著,还带动了宋史文化类书籍的畅销
戒酒的文章也要cue一下清平乐😄。仁宗是个好皇帝,关心臣下,臣下也很听话,只是戒酒也有戒酒之道。
这个视频很有意思,值得一看。宋朝生活很精彩啊。 里面提到一款甜点“滴酥鲍螺”很像现代的甜点。
聊聊宋朝的夜生活,绝对惊艳到你!
https://www.weibo.com/tv/show/1034:4517437106749457?from=old_pc_videoshow
看饿了,这里面说宋朝以前只吃两顿饭,说明我们也可以!减肥有望!
这个理想国歌词很适配清平乐啊
@八八级的赵冬梅 电视剧的力量就是强大,托#电视剧清平乐# 的福,人们终于有兴趣去了解一位不具扩张性的皇帝。“人民网论坛”的约稿,谈宋仁宗,原文比较文,编辑改得通俗易懂
宋朝热:被历史低估的“幸福朝代” 半月谈网 2020-07-06 11:42:10
韩国的片头还是王凯单人单屏。
宋朝有跟我们接近的生活样态 发布时间:2020-07-08 09:59 星期三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步 辇】
步辇:帝王所乘坐的代步工具,通常称为"辇",本来和车一样是有轮子的。秦以后,帝王、皇后所乘的辇车被去轮为舆(轿子),由马拉改由人抬,由是称作步辇,更多了一些典雅和休闲的气息。
2
【张国臂掖】
张国臂掖: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击败匈奴,降服浑邪、休屠二王,之后,汉武帝在河西走廊的东端设置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意思就是张开国家的臂膀,也就是扩大汉朝的疆土,以此顺利通达西域。这句话也正是今天张掖市市名的由来,表明张掖地理位置之重要。
3
【邸 报】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
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但有史可依的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唐朝的邸报。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但这个称呼出现,是从宋朝开始的。
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这段话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
5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是晋惠帝执政时期的一个名词。指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
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6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作者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竦,全诗为“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意思是:整日没有心思去描眉梳妆打扮,我愁容满面地看着心上人打点行装。饯别的宴席上担心破坏了你的心情,双眼蓄满泪水不敢落下来。为君捧杯饯行,相斟相劝又怎么忍心分离呢?不如让我先喝醉了,只希望我醉得不知道你是何时离我而去的。
词中借一个女子的之口,摹画女子对爱人体贴入微、愿意为爱情独自承受痛苦的心理。
7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其实列举这两者只是一种借代的说法,它们是一朝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获,古代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求的就是一个出人头地。所以人们也就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或子女读书。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8
【枭 首】
枭首:枭是一种动物,传说长得和猫头鹰极为相似。当枭的孩子出生后会把父母吃掉,剩下一个头颅。所以后来中国有一种刑法叫做枭首,即将首级斩下,同时要在闹市悬首示众。
9
【斥 候】
斥候:也作“斥堠”,古代的侦察兵,起源时间不晚于商代。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兵种。
10
【面 花】
面花:面花又称面塑或捏面人。是用面捏制成的民间艺术品,它普遍流行于中国以吃面食为主的北方,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河南省豫东地区称为“蒸花馍”;豫西一带早年叫“窝窝花”,解放以后改称“糕花”,但在河南广大地区,叫的最多、最普遍的称呼是“捏面花”。
11
【黜 陟】
黜陟:黜:废掉官职;陟:提升官职。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12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
13
【日乾夕惕】
日乾夕惕: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14
【尸位素餐】
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15
【恩 荫】
恩荫:又可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广义恩荫,是指由于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称之为“恩荫”。狭义的“恩荫”特指宋代以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门荫制度,称之为“推恩荫补”,宋时被简称为“恩荫”。
16
【稽 首】
稽首: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
17
拱手礼拱手礼
拱手礼拱手礼:又叫作揖、揖礼, 是古代汉民族的相见礼,一说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18
大理寺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唐代为九寺之一 ,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19
【从 食】
从食:犹言副食。指小食、点心等食品。
宋吴自牧 《梦粱录·荤素从食店》:“更有专卖素点心从食店,如丰糖糕、乳糕、栗糕……七宝包儿等点心。”
20
【细 作】
细作:暗探、间谍。唐·白居易《请罢兵第二状》:“臣伏闻回鹘、吐蕃皆有细作,中国之事,大小尽知。”
21
【脚 店】
脚店: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客店。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其正酒店户,见脚店三两次打酒,便敢借与三五百两银器。”
22
【相 扑】
相扑:源于中国春秋时代,从春秋到秦汉时期时名为“角抵”,带有武术性质。《汉书·刑法志》有记载:“ 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 ,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於滛乐中矣。”
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关于西晋历史的《晋书》有记载:“襄城太守责功曹刘子笃日:‘卿郡人不如颖川人相扑。’笃曰:‘相扑下技,不足以别两国优劣。’”
相扑一开始跟武术是未严格分开的,但到了宋代,相扑从武术中分化出来,只扑不打,更不许踢脚,以将对方扳倒为胜。现代相扑的规则也跟这差不多。相扑于唐朝传入日本后,成为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
23
【春 闱】
春闱:因考试在春天,指会试,又称春试或礼闱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
秋闱:指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 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24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出自《荀子天论》,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变。用正确的治理措施去适应它就有好处,用违背规律的办法去对对待它就会造成灾害。
这就是荀况“天人相分”的观点,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荀况大胆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
他说:“与其把天看得非常伟大而仰慕它,怎么不把天当作一种物来畜养它,控制它?如其顺从天而颂扬它,怎么不掌握和控制天的变化规律来利用它?如其仰望天时坐等它的恩赐,怎不因时制宜,使天时为生产服务?”
25
【勾 栏】
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宋代勾栏多同瓦市有关。瓦市,又名瓦舍、瓦肆或瓦子,是大城市里娱乐场所的集中地,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北宋汴京(今开封)、南宋临安(今杭州)等都有不少瓦市。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
瓦市中搭有许多棚,以遮蔽风雨。棚内设有若干勾栏。大的瓦市,有几十座勾栏,演出杂剧及讲史、诸宫调、傀儡戏、影戏、杂技等各种伎艺,可容观众数千人。
26
【盃圈之思】
盃圈之思:盃:同“杯”。杯圈:不加雕饰的木制饮器。古代指妇女所用的杯。指思念去世的母亲。出处:《礼记.玉藻》:“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27
【不 肖】
不肖:一般是称不孝之子为不肖。也指不才,不正派;品行不好,没有出息等。在旧时也是被读书人用来表示自谦的词。
《韩非子·功名》:“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不成材;不正派)
唐 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愈不肖,行能诚无可取。”(自谦之称)
28
【高山景行】
高山景行: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亦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出自《诗经 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9
众贤之进,如茅斯拔; 大奸之去,如距斯脱。
距:雄鸡爪子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用贤人为朝廷做事,就如同拔茅草一样,只要拔起一根,其他的茅草也会连带被拔起来。换言之,只要有一个贤人出头,其他贤者也会陆续跟进。相反的,消除坏人,要像拔除鸡爪一般,必须使他再也无力做坏事。
出自石介所作的《庆历圣德诗》,宋仁宗时代君子显于朝,而小人则纷纷遭到罢黜,石介有感于此,故作诗赞美。
30
【失 怙】
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死了母亲。出自《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31
【中贵人】
中贵人:显贵的侍从宦官。中人、中官都指宦官。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在明、清朝时候是太监的养老院,“中关村”的来历也与此有关。
32
【赐 对】
赐对:指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臣愚不敏,蒙恩赐对。”
33
【伏 诛】
伏诛:指犯罪者被法律惩罚,处以死刑。《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安 甚大逆无道,谋反明白,当伏诛。”
34
【六 艺】
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礼】:礼节。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类似今日德育教育)。 【乐】:是六乐。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 【射】:军事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数】:数术又称术数,是计算、数学的技术。有九章算术。
35
府、宅、家、舍、庐、寓
府: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在宋朝亲王叫府,余官为宅,庶民为家。 宅:生活比较富裕的人的住处,宅院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三进”、“四进”,就是三排、四排。 家:普通人住宅的统称。 舍:指人们的临时住处,也就是古代接待人的地方。 庐:指临时搭建的简陋住室,没有梁柱,没有门楣,类似今人所说的茅屋、窝棚。 寓:本是寄居的意思,后来称自己家居之外的住所为寓所或某寓。
36
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写的一首词。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感叹人生短促、离别太多,劝人及时行乐。上片说光阴荏苒,人生苦短,偏偏又聚少离多。下片承上离别意,体现了词人把握当前、享有生活,超脱愁苦的生活态度。
37
【皇城司】
皇城司:皇城司是宋代禁军官司名。旧名武德司,位于东京左承天门内。为宋代特务机构,性质类似明代锦衣卫。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
38
【服 惨】
服惨:指服丧。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然其闲有服惨未除,而与此妓乐会者,亦岂俱出於文致耶。” 服除:守丧期满。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丁内艰,服除,主管南外宗室财用。”
39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意思是: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作者杜会娟老师:来源:语文好教师(ID:ywhjs8)语文教师的助手,学生学习的帮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国民人文素养。
这up主看了《清平乐》后,兴起剪宋朝编年体的视频。除了本尊宋仁宗,好几个宋朝皇帝都是借用的王凯赵祯的镜头,连手替都是王凯赵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