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追剧楼!正午巨制 为人君止于仁 多面仁君等你来见🉑

宜花
司马光就是牙呲必报的人,并且记仇记得特别久。 当时有一个小姑娘,才十四岁,父母都去世了,她叔叔把她卖给一个老光棍当老婆,她拼死反抗时,砍掉了老光棍的几根手指。这官司一级级地往上打,一直打到皇帝御前。王安石主张正当防卫,司马光主张谋杀亲夫,当时的皇帝(应该是神宗)站王安石,认为小姑娘当时在父母孝期,她叔叔做主的婚事不算数,这算正当防卫,就把小姑娘放了。 十几年后,司马光翻身上台,他还记着这个事呢,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把早已经嫁人生子的小姑娘抓了来,按谋杀亲夫给处死了。简直是。。。。 所以他后来抓着徽柔不放,他就是个为了证明自己对,根本就不在乎别人人命的人。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2 01:02

过去没有心理医生 这人绝对心里有毛病 还是大病 根本不能为官 简直祸国殃民 那小姑娘遇到他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b
bingmi
推荐这篇从编剧技术的角度来评这部剧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832901/answer/1190808218 毕竟“好看的电视剧”才是其它一切成立的前提 也是它们的本职工作
有时候我看到网上有人骂正午,做政治投机商,拍清平乐跪舔皇帝,我就觉得,这些人,不是不懂历史,就是真不值得拥有仁宗这样的皇帝.仁宗为什么夸不得?一个好人为什么夸不得,为什么不值得写?仁宗是历史学家和历史上公认的明君和守成之君里面的佼佼者,他的广开言路,克己复礼,无人因言获罪,严控自己手里的权利,这些,对当今都有极好的借鉴意义,正午拍这个题材的片子,是很有政治勇气的。可惜的是后宫戏拍劈叉了,但是不能因此,讥笑讽刺正午拍戏的初衷。
Tesorosnail 发表于 5/20/2020 2:00:23 PM
n
newlife2010
广开言路 言论自由 自然是让人尊重 爱戴的 不知是电视剧编的过了还是真的在历史重现 这个司马光泼妇一般 刚看到一段 只因官家未及时面见 这大哥就在堂外 一遍又一遍的有急事面见 大声喧哗 无语至极 都是读书人 有脸面的 有话不能好好说嘛 听他讲话都觉得聒噪的很 还自允句句肺腑 武夫都没像他这样的
宜花 发表于 2020-05-22 00:22

范仲淹一开始也是这样的,哐哐哐砸门。
n
newlife2010
滋要是人治理天下 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前朝大臣尽心国事就是了 皇帝家事点到为止 手深那么长作甚 我看这个司马光就是跟公主结下了梁子 在公报私仇 亏的还是个爷们儿 跟小姑娘叫什么劲呐 有毛病
宜花 发表于 2020-05-22 00:25

也不能完全说皇帝家事,这剧一直在说皇帝没有家务事,家事就是国事。其实也没错,毕竟皇家是百姓养着的,他们就得履行皇家责任,公主也一样,不能光吃不奉献嘛。
y
yimiyangguang
赵帧颜向 B 站剪辑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12757557/?share_source=copy_link&p=1&ts=1590124035&share_medium=iphone&bbid=e48847d8d9b820a01ef8cf5e0f828bd8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01:10

天容玉色👍。 但我更爱老年赵祯,有种脆弱的美感,仙风道骨。
n
newlife2010
我看他是过犹不及 官家不按他说的做 他就没完没了 不达目的不罢休 还有一段 令人极度不适 这些言官在官家患病时弹劾狄青大将军 真是不用刀枪就能让人死无葬身之地啊 还不是为的自己那点私心嘛 极端一词用在他身上 真是恰当 丁点儿没糟践
宜花 发表于 2020-05-22 00:34

司马光是极端了,形象尽毁。排挤狄青那里,韩琦的形象也毁了,这也是反映宋朝重文轻武吧。
n
newlife2010
我刚看到68 估计也马上要大结局了吧 这个司马光内分泌失调嘛 天天见了官家就是要火拼的样子 那么大火气 他是用脑袋砸的缸嘛 疯子一样
宜花 发表于 2020-05-22 00:00

一共70集,你胜利在望了。
y
yimiyangguang
司马光就是牙呲必报的人,并且记仇记得特别久。 当时有一个小姑娘,才十四岁,父母都去世了,她叔叔把她卖给一个老光棍当老婆,她拼死反抗时,砍掉了老光棍的几根手指。这官司一级级地往上打,一直打到皇帝御前。王安石主张正当防卫,司马光主张谋杀亲夫,当时的皇帝(应该是神宗)站王安石,认为小姑娘当时在父母孝期,她叔叔做主的婚事不算数,这算正当防卫,就把小姑娘放了。 十几年后,司马光翻身上台,他还记着这个事呢,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把早已经嫁人生子的小姑娘抓了来,按谋杀亲夫给处死了。简直是。。。。 所以他后来抓着徽柔不放,他就是个为了证明自己对,根本就不在乎别人人命的人。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2 01:02

这个真的恶劣。。。
n
newlife2010
剧里面很多故事没写,四川一个人写了反诗要求四川独立,被绑了,仁宗笑笑说就是个老秀才发牢骚,就是想当官,然后居然给了他一个官。
苏轼的弟弟苏辙科考卷子骂仁宗昏庸贪图美色(其实是有点诽谤了,举例子都是错的)当时争议很大,因为文不对题要被考官刷下去,又是司马光排出来说骂得好,皇帝要多听各种负面意见,然后仁宗亲自选中了苏辙。这些故事对于那些脑袋天天泡在明清暴君思想里面恨不得觉得一言不合就拉下去砍全家的人眼里绝对是匪夷所思。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00:22

这些多好玩,不拍可惜了。
这剧热搜全是后宫那些事,一样花钱,为啥不买点这些有趣的小段子。 比如苏轼出场,可以热搜 #苏轼小鲜肉颜值堪比曹评# 和阿查喝酒那段 #乔峰他哥和宋仁宗喝酒,没有段誉虚竹# 如果拍苏辙骂仁宗这个典故,#苏辙骂宋仁宗好色#,如果还不劲爆,就把宋仁宗改成王凯。 历史小故事是不如后宫狗血吸引眼球,但努力挖掘,肯定能想出有趣的点来的,他们就完全没往这方面努力。光看热搜,会以为这是部纯言情剧。
y
yimiyangguang
这些多好玩,不拍可惜了。
这剧热搜全是后宫那些事,一样花钱,为啥不买点这些有趣的小段子。 比如苏轼出场,可以热搜 #苏轼小鲜肉颜值堪比曹评# 和阿查喝酒那段 #乔峰他哥和宋仁宗喝酒,没有段誉虚竹# 如果拍苏辙骂仁宗这个典故,#苏辙骂宋仁宗好色#,如果还不劲爆,就把宋仁宗改成王凯。 历史小故事是不如后宫狗血吸引眼球,但努力挖掘,肯定能想出有趣的点来的,他们就完全没往这方面努力。光看热搜,会以为这是部纯言情剧。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2 10:47

其实也拍了不少好玩的桥段,比如仁宗忍口渴,君贤不必碎首谏,包弹喷口水拉袍进谏,胡子放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等等很多让人兴趣盎然的小彩蛋都没有好好宣传。
n
newlife2010
其实也拍了不少好玩的桥段,比如仁宗忍口渴,君贤不必碎首谏,包弹喷口水拉袍进谏,胡子放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等等很多让人兴趣盎然的小彩蛋都没有好好宣传。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5-22 11:01

对,这些热搜全没有提,搞不懂。
我想我是疯了
对,这些热搜全没有提,搞不懂。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2 11:05

所以热搜是谁买的,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
本来买热搜炒一炒没啥问题,可以为了自己红砸剧拉踩同事就很离谱了。
y
yimiyangguang
对,这些热搜全没有提,搞不懂。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2 11:05

其实这个电视剧应该配合剧后小剧场,解说每集的历史小故事和文学知识,做不到小剧场把官博发的那些附在片尾都可以解惑和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靠观众自己主动去查就要求太高了,毕竟很多人看剧是为了休闲。但是你让观众不费劲就能看到很多人还是会很愿意多了解些知识的。
n
newlife2010
其实这个电视剧应该配合剧后小剧场,解说每集的历史小故事和文学知识,做不到小剧场把官博发的那些附在片尾都可以解惑和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靠观众自己主动去查就要求太高了,毕竟很多人看剧是为了休闲。但是你让观众不费劲就能看到很多人还是会很愿意多了解些知识的。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5-22 11:47

对,小剧场是个好主意,或者来个王刚讲故事之类的解说,与其用加戏咖撑集数,不如用解说撑集数。
y
yimiyangguang
对,小剧场是个好主意,或者来个王刚讲故事之类的解说,与其用加戏咖撑集数,不如用解说撑集数。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2 12:08

我觉得正午拍这个剧还是有野心和苦心的。他们的目的也许不只是想吸引原本就高大上的观众,而是想也吸引一些原本对这些不感兴趣的普通观众。但是怎么跟观众达成有效的互动,怎么平衡高尚和通俗还需要更好的斟酌。
b
bingmi
小剧场也救不了 “清平乐”的问题不是营销和解说就可以弥补的 推荐这篇影评更详细的通过大量对比举例指出了这剧的缺陷 【正午阳光追求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在何处?看似考究历史,遵循历史,又好看在何处?电视剧和史书不是一回事,电视剧是叙事的影像艺术,重点是要讲好一个故事。而一个好故事的基础是什么?是立意。清平乐的编导团队既没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也没有理解原作的立意,或者说,他们不屑于这种“谈情说爱”的“小家子气”,宁愿追求悬浮在台词与镜头,而非人物和情节中的“盛世气象”“时代风貌”,即使要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也毫不犹豫。】 【第一,我并不是用现代的价值观去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怎么做,是历史的事。问题是,文艺作品不是历史的复制,它是创作者视角对历史的一种阐释,它必须有别于历史这种宏大的叙事,演绎个体在时代洪流里被淹没的细微可能,从而传达一种他们对历史,对生命,对世界的认知,这是文艺作品演绎历史的价值所在。 第二,我反感张开宙和朱朱,不是因为我想写一本阶级斗争的教科书,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对人的关怀,至少他们创作的这个成品是如此。古人写古人都会有对时代的反思,对人性的挖掘,对爱恨嗔痴的咏叹,对生命消逝的哀惋,而张开宙和朱朱,却坚持用造神的思维为古代帝王立传,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对悲欢的共情,没有对权力斗争里的人性挣扎有丝毫的悲悯或反思。“充军又如何”宛若新世纪的“何不食肉糜”,皇帝的几句教诲就能让怀吉深感进宫很幸运,强调徽柔清白的原因首要是“血统高贵,冰清玉洁”(请问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吗)……一句话,没有人味儿。 第三,拍帝王故事不是问题,怎么拍才是问题。同理,改编原作不是问题,但消解原作又是另一回事! 第四,即便我们撇去这些深思极恐的立意不谈,这部剧也,不,高,级!!!!!!它在叙事上的缺点数不胜数,这些缺点跟粉丝们说的高级历史感没有任何关系,因为… 总之,不喜欢《清平乐》,并不是因为观众没有文化,没有耐心,没有鉴赏美学意蕴、解读叙事结构的能力⊙_⊙ … 帝王生活原本是展现权力与人性冲突,从而开掘人性更多复杂面的极好题材,刻画权力顶端的时候,笔墨很容易触及到权力斗争之中的人性,人性的绽放,人性的扭曲,人性的泯灭,人性的复归,正因上述电视剧做到了这些,它们才能触动我们的心弦,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永远鲜活。可这些,人性的深挖,悲欢的演绎,平视的观照,清平乐有吗?剧中的角色性格鲜明吗?这些人物的心灵世界丰富吗?故事的核心,这位帝王,他的形象丰满吗?有探讨什么能够触碰人心,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的情感命题吗?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第三点,帝王题材不是问题,怎么写才是问题。】 全文在此: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652819/answer/1202935896
对,小剧场是个好主意,或者来个王刚讲故事之类的解说,与其用加戏咖撑集数,不如用解说撑集数。
newlife2010 发表于 5/22/2020 12:08:07 PM
b
bingmi
正午是啥用心和目的很难说 徽柔一个角色居然塞进去了5个演员 少年仁宗也没看出有啥必要 就像李少红当年弄俩贾宝玉一样 这个影评说加戏咖贾婆婆的故事线反而编的最好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652819/answer/1185595971
我觉得正午拍这个剧还是有野心和苦心的。他们的目的也许不只是想吸引原本就高大上的观众,而是想也吸引一些原本对这些不感兴趣的普通观众。但是怎么跟观众达成有效的互动,怎么平衡高尚和通俗还需要更好的斟酌。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5/22/2020 12:21:09 PM
y
yimiyangguang
楼上那位b开头id,大剌剌承认没有看剧,但致力于搬一切负面剧评,猎狐就是这样,恶意真是明显。对演员恶狠狠,对角色恶狠狠,对制作方恶狠狠。这心态真是不正常。 这种恶意几年如一日,给你留面子那么久,你却终于还是忍不住暴露本性。让人无语。
三横一树
原来某小丑是编乎爱好者,难怪蠢不自知,每天捡垃圾当宝。
三横一树
楼上那位b开头id,大剌剌承认没有看剧,但致力于搬一切负面剧评,猎狐就是这样,恶意真是明显。对演员恶狠狠,对角色恶狠狠,对制作方恶狠狠。这心态真是不正常。 这种恶意几年如一日,给你留面子那么久,你却终于还是忍不住暴露本性。让人无语。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5-22 12:41

就是阴沟里的生物,心理变态。
y
yimiyangguang
就是阴沟里的生物,心理变态。
三横一树 发表于 2020-05-22 12:47

越恶狠狠越显得扎心。自曝其丑而不自知。
三横一树
越恶狠狠越显得扎心。自曝其丑而不自知。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5-22 12:49

伪装了这么多年,最近越来越坐不住了。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196楼三横一树的帖子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1884729&page=3 看看这个帖子最后回帖人和日期,呵呵。但是呢,故意把五年前的帖子翻上来呢也不一定就是她故意想让你看到的。 总之搞这些真的让人觉得无奈又可笑。都是成年人,没别的喜欢的事儿可以关心了吗。
n
newlife2010
樊楼宴饮、瓦舍听书,虞云国带你读懂《清平乐》中的宋时风情 南方都市报 • 南都文化 原创 2020-05-16 16:00
热播月余的电视剧《清平乐》即将于近日收官。该剧自播出伊始,便以博雅的“历史正剧风”,华美细腻的视觉呈现,引得千万网友追看点赞。在此过程中,关于《清平乐》的各种话题层出不穷:吃瓜群众喜嗑帝后CP、漫议宫闱畸恋;历史迷乐道台谏制度、庆历新政、仁宗垂拱而治的成败兴衰;文艺青年惊艳晏殊、欧阳修、苏舜钦、范仲淹、蔡襄、崔白……“背诵默写天团”风华正茂轮番登场,便是奸臣夏竦的一曲“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亦让人拍案叫绝;而考据控则从剧中的华服、器皿、市肆、习俗、节庆、一酒一饭、一烹茶一调弦里,窥见宋人格调优雅的日常,以及仁宗朝难得一见的芳菲盛世。 可以说,《清平乐》里的北宋都城东京,与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记述的几无二致。“举目则青楼画阁,棱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除了议政的庙堂和锦绣的后宫,片中喧哗热闹的东京都也是一大看点。车马络绎、商贾往来、奇珍汇聚,士夫文人在樊楼宴饮,歌伎传唱才子新篇,元宵夜,宋仁宗亲自带公主徽柔和近臣在街市赏花灯,在樊楼吃酒,在勾栏瓦舍看相扑,真是“烂赏叠游,莫知餍足”。 对于《清平乐》里以镜头再现的北宋人的衣食住行玩,宋史名家、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虞云国告诉南都记者,电视剧制作下了一番功夫,颇具说服力。“就描写社会风俗与市井风光而言,尽管某些器物陈设还有待斟酌之处,总体上是成功的,既能引起一般观众的欣赏情趣,较之历史记载也有较高的征信度。”
于是,《清平乐》不仅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一段帝王婚姻悲剧,也是由光影层层铺展的活色生香的社会风俗画卷。
虞云国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后留校任教,以宋史为专业方向。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南渡君臣》《南宋行暮》等专著,学术论文结集为《两宋历史文化丛稿》《学史帚稿》。同时出版了《敬畏历史》《放言有忌》《书砦梁山泊》等文史随笔多种。 2020年,虞云国新撰《水浒寻宋》由世纪文景推出。该书以正史、笔记、话本、戏曲等为材料,对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细心梳理、认真抉发,考证20余种名物与风貌,10余项习俗规制,将“万数簪花满御街”的宋时都市风光、市民生活写得烟霞满纸、飞扬好看。 《清平乐》播出后反响不俗,亦勾起了如虞云国这样的专业历史学者的好奇。在媒体采访的“怂恿”下,他开始和网友一样“刷剧”,不过关注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剧中精致呈现的宋代日常生活场景,以期“直观印象上有所获益”,二是庙堂上君臣议事论政的场面,因“其内容多半都于史有征,也从一个侧面艺术再现了皇权也必须受到相应制约的历史真实。” 宋史名家虞云国 本期“大家访谈”,南都文化特别采访了虞云国教授,请他聊聊一位历史学者的追剧心得。东京都到底有多繁华?“坊市改革”对城市商业的兴起有何意义?樊楼、勾栏瓦舍这些东京地标,历史上可真实存在?仁宗朝缘何“钜公辈出”、群星璀璨?一个性格柔弱、早年偏爱女色的君王,如何打造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仁宗盛治”? 南都专访宋史名家虞云国教授 庙堂剧还是宫斗戏? 以宫斗戏吸引收视率,以庙堂戏兼容丰富内涵 南都:讲述北宋仁宗朝故事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因其制作精良,再次引起了大众对于宋时社会风俗、市井风光的兴趣。您是否也在追看这部剧?对它有什么整体的评价? 虞云国:宋代是一个相对理性的时代,史书很少记有汉唐明清那种一般影视热衷的宫廷故事。《少年包青天》之类系列古装戏,那纯粹戏说,很难引起我的观剧兴趣,那还不如直接观赏传统京剧里的包公戏。这次《清平乐》刚开播两天,大概反响不俗,就有媒体希望采访,我赶紧追着补看,感到有一定的可看性,也就追到现在。电视剧制作下了一番功夫,就描写社会风俗与市井风光而言,尽管某些器物陈设还有待斟酌之处,总体上是成功的,既能引起一般观众的欣赏情趣,较之历史记载也有较高的征信度。我的整体评价前半部分还不错。 当然,电视剧也不能免俗,把后宫的宫斗戏与前朝的庙堂戏糅合在一起,既指望借宫斗戏吸引一般观众的追剧趣味,又试图以庙堂戏寄托某些有意义的思考。这部连续剧的后宫部分,曹皇后与张美人、苗美人等妃嫔,还有张茂则、任守忠等宦者,《宋史》虽有其人,但大部分情节都出于虚构,这也能理解。而庙堂戏部分,尽管出于艺术构思的需要,在细节或年代上或有调整与挪移,但诸多名臣的议论文章与活动轨迹与历史记载都有较高的契合度,这让《清平乐》有别于俗套的戏说,力图兼容更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些都值得肯定。但庆历新政的高潮一过,电视剧却似乎滑向宫闱斗争与畸恋的窠臼,让人感到编导在庙堂戏与宫斗戏分寸拿捏上还是有点进退失据
再现商业繁盛的东京 “樊楼”是酒楼业龙头老大,瓦舍标志市民文艺兴起 南都:怎么理解这部剧开头便涉及的“坊市”弊端与宋仁宗和韩琦主张的“坊市”改革?它对宋代的市镇商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虞云国:《清平乐》里将“坊市制”改革为“厢坊制”都归功于宋仁宗采纳韩琦的主张,这是箭垛式的艺术虚构。实际上,这是中唐以来城市格局伴随城市经济长足发展而逐渐变化的长过程。唐代大中城市中,居民住宅区的“坊”和商业交易区的“市”在空间上完全隔离,夜间实行宵禁。进入宋代,“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外来人口不断向城市及其外围集结,坊市封闭性结构再也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形势。现实的需求推动着城市的变化:一方面坊区街道两旁陆续试探性地开出了店铺,宋太宗时东京已出现侵街的现象;另一方面,城外或城郭附近居民聚居越来越多而形成新城,宋太宗晚年已在“坊”之上开始设立“厢”,作为管理附郭新居民区的新名称。总之,唐宋之际,城市结构从坊市制过渡到厢坊制,从坊市分隔到临街开店,是经历反复拉锯的漫长过程。电视剧将其归美于宋仁宗与韩琦的一次性“改革”,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的细节真实,但厢坊制在宋仁宗时已基本成型却是毫无疑问的。 厢坊制推倒了坊市制坚固的坊墙,对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化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首先,传统城市从相对单一的行政性城市向相对多元的复合性城市过渡,随着商业活动与商业成分在城市占比中日渐增强,都城与其他大中城市真正成为全国性与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初步编织起从都城到州县再到镇市的商品经济网络。其次,这一格局有力推动了城市商业的行业细分化,而商业细分化反过来又助推了手工业进步。再次,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孕育出自具特色的市民阶层,而商品活动的频繁速率,进一步加剧了为数可观的流动人口,这些都构成了市民文化的社会基础,比如瓦舍勾栏正是迎合市民文化消费的新兴载体,这类文化消费转过来又影响到相关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与转型(例如印刷业与图书销售业等等)。
南都:《清平乐》精致地再现了北宋人的衣食住行,东京都的商业繁华。在《清平乐》里,矾楼是王公大臣经常宴饮的地方,当矾楼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宋仁宗亲自过问,派遣张茂则注资挽救。您在《水浒寻宋》里也专门写到“樊楼”一章。请讲讲“矾楼”(樊楼)在宋代的市井文化和市场经济中是一个怎样的所在?为什么仁宗对其如此重视? 虞云国:矾楼所在,原先应是东京白矾贸易的集散点,可能原是矾行附设的酒楼,也可能后来在此盖了酒楼,故称矾楼,也唤白矾楼,后讹传为“樊楼”,也许“矾”字不雅。矾楼位居黄金地段,紧挨着皇城大内的东华门,宋真宗时就名闻遐迩,名人雅士经常出入其间,堪称东京地标性建筑之一。据宋代档案,其经营最佳时,每年销售官酒至五万斤,上缴国家酒税相当可观。后来新店主经营不善,不仅大亏其本,最后还濒临破产。历史记载,天圣五年(1027年),由于影响到国家的酒税收益,朝廷确实通过行政命令,允诺新承包者只要上缴矾楼年销五万斤的原酒税额,就可划拨给它三千家京城的小酒店(即脚店)作为连锁店,但其时还是刘太后垂帘,宋仁宗尚未亲政,电视剧说仁宗让张茂则注资等等,当然是虚构。但立足商业经济考量,却可以看到,一是樊楼俨然已是东京酒楼业的龙头老大,这种每一商卖行业领头羊的出现,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商品经济渐趋繁盛;二是宋代对酒与盐、茶、矾等都实行国家专卖制,但国家只授予商户的许可权证与指配额度,然后仅按额征税而已,具体经营仍归私家。而酒类经营就出现了所谓正店与脚店的上下连锁关系,《水浒寻宋》里有一篇“酒望子”,生动有趣地描述了这种关系;三是宋代商业管理主要通过税收手段,商税在国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日渐提高,达到20%以上,天圣年间朝廷出面关切樊楼经营与酒税收入的互动关系,正折射出这种经济动向。 至于樊楼与宋代市井文化关系,《水浒寻宋·樊楼》颇有提及。其一,北宋都城著名酒楼虽然不少,但“构成东京餐饮业地标的,还得算是樊楼”,其经营风格、环境布置几乎成为宋代酒楼业的样板;其二,当时达官名人出入会饮其间,留下了不少文人雅事的吉光片羽,成为市井文化的八卦谈资;其三,南宋以后的文艺作品也往往借用樊楼作为最具人设的历史场景,好几篇传世的宋人话本与《水浒传》里都有相关记载。 
南都:您刚才说到东京还有一个重要的娱乐场所是“勾栏瓦舍”,您在《水浒寻宋》里称它为“综合性游艺中心”。在您看来,《清平乐》和《水浒传》里所呈现的勾栏瓦舍可有不同?历史上,勾栏瓦舍里发生的哪些轶事特别值得一提? 虞云国:严格说,瓦舍才是集商业餐饮与文艺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游艺消费中心,有点类似老北京的天桥与老上海的大世界(但我小时去大世界,只收大门票,进场如果不买吃的玩的,只看各家演出不再收费);勾栏只是附设在瓦舍之内专供演艺的封闭性场所,类似专门剧场。一座瓦子至少得有一座勾栏,多者可达几座甚至十余座,进瓦舍不收费,餐饮、求卦、博戏,进勾栏看演出之类,才另需付费。而勾栏就是用围栏或布幔将演出场所围起来,方便管理与收费。《清平乐》里韩琦安排宋仁宗在勾栏里看傀儡戏,在表现勾栏的封闭性上似乎还有欠缺。《水浒传》描写雷横进郓城勾栏看白秀英演出的场景则更加准确,行文先是点明“只见门首”如何,再交代“入到里面”如何,说明了这种封闭性。勾栏里是专门演出,具有商业化、专业化与大众化等倾向。在宋代,不仅都城东京,一般州府,乃至县城都有瓦舍勾栏存在,成为市民文艺蓬勃兴起的标志之一。 瓦舍勾栏里轶事很多,比如说,南宋临安北瓦十三座勾栏里有两座“专说史书”,一座名为“小张四郎勾栏”,小张四郎一辈子只在这里“说话”,大概是中国最早的专业驻场演员吧。《清平乐》里皇帝进勾栏看戏,也是艺术虚构,但南宋宫廷确实动用出资雇用或轮番调演等方式,将临安勾栏演员召入大内,为帝后嫔妃们专场演出,个别有这番经历的勾栏演员,在其后的勾栏广告上便往往打出“御前”的幌子,自重身价,吸人眼球。
仁宗朝是政治生态最宽松时期 “钜公辈出,千载一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南都:晏殊、苏舜钦、欧阳修、范仲淹、蔡襄、崔白……仁宗朝才子名士辈出,是什么造就了这种文化上群星璀璨的局面?仁宗朝是否可算是“文人治国”的典范?  虞云国:宋仁宗在位堪称宋朝历史上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黄金时代。我在《细说宋朝·宋仁宗与他的名臣们》里曾开列出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思想、学术与科技诸多领域里的第一流人物名单,洋洋大观近百位之多,有兴趣者不妨查阅。这些杰出人物或活跃在仁宗朝,或成长于仁宗时代。诚如苏轼指出:“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所谓三世指仁宗以后“三世”,即英宗、神宗、哲宗与徽宗。明代李贽甚至以为,仁宗朝“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评价确实够高的。
这一局面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大背景说,唐宋之际的社会转型导致门阀士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非身份性的庶族地主成为统治阶级的主体;科举制经过北宋前期的完善,体现了“取士不问家世”与“一切考诸试篇”的相对公平原则,不仅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来源,而且促成了新兴士大夫阶层的崛起。宋太祖与宋太宗确立的“崇文抑武”基本国策,宋仁宗时期景祐兴学与庆历兴学,也都有利于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仁宗朝那些璀璨群星,几乎都是科考取士的成功者。其次,及至宋仁宗即位,北宋已经历了近百年的社会相对安定与经济持续发展,这些都是群星璀璨局面之所以出现的必要前提与坚实基础。不妨说,宋仁宗时期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某种程度上正是享受北宋前期社会经济发展与崇文兴教国策的既有红利。最后,在君主集权体制下君主所起的主导性作用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这就有必要说说宋仁宗其人,《宋史》本纪说他“恭俭仁恕,出于天性”,这种个性决定了仁宗朝宽容仁厚的施政特点。我们常说,君主制可以看成家长制的放大。在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下,必定是才俊如云;但有时候也往往发现,在一个平易而宽厚的家长保护下,子弟倒也颇有出息。宋仁宗“恭俭仁恕”的天性决定他不可能成为一代英主,但仁宗一朝却人才济济,层出不穷,应该就属于后一种情况。宋仁宗时代,不仅有宋一朝,即便整个中国帝制时代,都可以说是政治生态最宽松的时期;不仅台谏官,其他官僚士大夫也都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言论相对自由。这种政治生态与时代氛围,对各种人才的自由发展,都是不容低估的。
问及宋仁宗朝是否可算“文人治国”的典范,宋史学界一般将这一格局称为“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对此,应该把握三点,一是前述士大夫精英阶层的崛起构筑了这一局面的阶级基础;二是以新儒学为主体的宋学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主体意识(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己任”可为代表);三是君主官僚政体经长期发展与完善,初步确立了皇帝君权、宰执行政权与台谏监察权之间相对制衡的中枢权力格局。据此而言,“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在仁宗朝确已进入最佳运营状态,这是因为在相对制约的权力格局中,基本满足了明君、贤相、真台谏的充要条件,这在《清平乐》的庙堂戏里也有所表现。
然而,应该看到,这种局面却是不稳定的。这是因为,在君主集权体制下,君权的至高无上性仍没能在上述权力相对制约的既有框架下受到完全的制度约束,而仅仅企望于君主自身的自觉或贤明,以便其主动接受来自宰执行政权与言官监察权的制约;但一旦君主缺乏自觉或不再贤明,其拥有的至高君权仍足以颠覆这种“共治”格局,让士大夫官僚再度成为专制君权的附庸。宋仁宗朝虽未出现这种颠覆性局面,但漏洞与端倪仍不难发现(例如《清平乐》里任性废黜郭皇后、过度宠幸张贵妃等等),但在其后宋徽宗朝却不幸成为现实。所以看《清平乐》,一方面不妨对宋仁宗作出必要的肯定性评价,另一方面也不必把这种“共治”局面进行过度理想化的诠释,更不能跌入翘首期盼“好皇帝”的思想误区。
南都:许多人评价宋仁宗是一个较为平庸的君王,说他“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然而他在位的四十二年,却打造了历史上的“仁宗盛治”。您怎么评价宋仁宗其人及其是非功过? 虞云国:宋仁宗是宋朝在位年代最长的皇帝。如果问,宋朝哪个皇帝在位时达到宋代君主官僚政体的最佳状态,无疑就是宋仁宗。在中国皇帝中,宋仁宗本人没有太多的故事,平庸虽说不上,但既不是奋发有为的英主,甚至在历代守成之主中也不是声誉卓著的明君。他的性格有柔弱游移等毛病,耳朵根子软,早年对后宫女色也有相当的兴趣。他的最大优点是宽容仁厚,能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哪怕对他私生活妄加非议,听了也不挟愤报复。 《宋史》本纪说他在位期间,“国未尝无弊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除了“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颇有夸大外,其他都还公允。尽管有种种外患内政问题,仍称得上是宋朝治世,除了军事不振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颇有些盛世气象。据记载,他讣闻传出,“深山穷谷莫不奔走悲号而不能止”,虽不无夸饰,但也折射出某些民情。宋史学界有“嘉祐之治”之说,也充分肯定他在宋史上的历史地位。   《清平乐》中见宋人精致日常,论奏与谏诤于史有征 《水浒传》为宋代政治历史与社会风俗的文字长卷 南都:您通过《水浒传》考证宋代风俗名物的著作《水浒寻宋》正好于近期出版。如果说《清平乐》写的是庙堂,《水浒传》侧重的则是江湖。观看《清平乐》和阅读《水浒传》,我们能从中撷取宋朝的哪些不同的侧面? 虞云国:我看到50集,感到《清平乐》重头戏似乎不在庙堂,为收视率计,说到底还是一部宫帏戏。也许,编导只想以庙堂戏作为大背景来烘托宫闱戏的主轴。据说,据以改编的小说名为《孤城闭》,我没看过,不便置喙。编导意在表达的深层主题,是否并不限于帝后妃嫔等剧中人物因预先命定或自我人设的角色定位而不得不自闭于孤城,是否还有更遥深的寄托,即大到家国社稷都会有类似自闭孤城的无奈命运。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剧感悟。《清平乐》不宜与经典《水浒传》相提并论,充其量只是一部较富内涵的古装剧。观看《清平乐》,我主要关注与宋史专业有关的两方面。一是电视剧里比较精致呈现的宋代日常生活场景,虽然细节、陈设未必全都精确,但直观印象上仍有所获益。二是尤其关注庙堂上君臣议事论政的场面,那些朝堂礼仪自不必完全当成历史真实,但那些名臣的论奏与谏诤,其内容多半都于史有征,也从一个侧面艺术再现了皇权也必须受到相应制约的历史真实。这是这部电视剧的可取之处,也是我作为宋史学者不吝点赞的主要原因。
至于《水浒传》,则是一部以北宋末年梁山好汉聚散兴灭为主线的经典名著,其思想内涵与艺术内涵堪称丰富、深刻与多元,这里没法展开论述。在四大古典小说中,《水浒传》表现的是更广泛的民众生活和社会矛盾,其普及化程度也许要超过《红楼梦》,而其平民性也高于《三国演义》,从而成为普通大众的社会历史教科书。“逼上梁山”的控诉呐喊,“替天行道”的追梦诉求,尽管仍难摆脱时代局限,却已积淀在中国底层平民思想感情的最深处。这些方面,只要批判地撷取,对我们借助小说形象了解北宋末年乃至中国古代社会都是极有启悟的。 另一方面,南宋以后,水浒故事经过瓦子勾栏里的宋元说话与金元杂剧等多元样式的持续敷演,到元明之际形成了《水浒传》的主干,其中许多内容与细节描写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宋元之际的社会情状与思想风俗,称得上是宋代政治历史与社会风俗的文字长卷。阅读《水浒传》时,其思想主题与艺术成就当然必须重视,与此同时也不妨别出心裁,有意去留心《水浒传》保存下来的宋代社会风俗的遗迹。作为一个宋史学者,我利用自己专业积累,将《水浒传》涉及的风俗名物与宋元史书、笔记、诗词、话本、杂剧里的相关记载对照着读,自感颇有收获。我将这些收获写成文章,结集为这册《水浒寻宋》,包括其中所收《<水浒传>的读法与说法》,对希望通过《水浒传》阅读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读者,也许会有所帮助或启发。 编辑:黄茜
三横一树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n
newlife2010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RUT_gyWGG28
T
Tesorosnail
剧里面很多故事没写,四川一个人写了反诗要求四川独立,被绑了,仁宗笑笑说就是个老秀才发牢骚,就是想当官,然后居然给了他一个官。
苏轼的弟弟苏辙科考卷子骂仁宗昏庸贪图美色(其实是有点诽谤了,举例子都是错的)当时争议很大,因为文不对题要被考官刷下去,又是司马光排出来说骂得好,皇帝要多听各种负面意见,然后仁宗亲自选中了苏辙。这些故事对于那些脑袋天天泡在明清暴君思想里面恨不得觉得一言不合就拉下去砍全家的人眼里绝对是匪夷所思。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00:22

这些多好玩,不拍可惜了。
这剧热搜全是后宫那些事,一样花钱,为啥不买点这些有趣的小段子。 比如苏轼出场,可以热搜 #苏轼小鲜肉颜值堪比曹评# 和阿查喝酒那段 #乔峰他哥和宋仁宗喝酒,没有段誉虚竹# 如果拍苏辙骂仁宗这个典故,#苏辙骂宋仁宗好色#,如果还不劲爆,就把宋仁宗改成王凯。 历史小故事是不如后宫狗血吸引眼球,但努力挖掘,肯定能想出有趣的点来的,他们就完全没往这方面努力。光看热搜,会以为这是部纯言情剧。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2 10:47

这些估计政治隐喻太强了,不拍是为了保险
T
Tesorosnail
对,这些热搜全没有提,搞不懂。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2 11:05

所以热搜是谁买的,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
本来买热搜炒一炒没啥问题,可以为了自己红砸剧拉踩同事就很离谱了。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2020-05-22 11:14

热搜的品味挺像马桶台的风格,清平乐后面接档的剧也频频上热搜,也有可能是电视台买的。不过正午的剧也有传统经常上热搜,他家营销也很厉害
b
bingmi
你怎么这么大脸? 我刚有空补课看“琅琊榜”和“伪装者”是因为刘敏涛 看“猎狐”是因为编剧是赵冬苓 怎么原本还挺正常的一个ID 一进入粉丝角色就如此不可理喻?
不仅这个五年前的伪装者贴被it翻出来,五年前的琅琊榜贴it也翻出来了,还有沉了一个礼拜的猎狐贴,都没人搭理it,所以没完没了挤在这里,it没看剧,it搬的编乎贴也没看剧,it不知道还以为捡到了宝,就是这么智障。
三横一树 发表于 5/22/2020 1:18:29 PM

三横一树
回复 6204楼bingmi的帖子
你倒是从没正常过,不管进入什么角色。谁管你为什么看剧呢,一个人翻出五年前的帖子自言自语才有趣呢。 还有,找到你脸盲症的病因了,建议去治疗,显然已经不是脸盲那么简单了。
基本信息 又    称 面孔遗忘症 英文名称 Faceblindness 英文别称 Faceamnesia 就诊科室 精神科 常见症状 看不清别人的脸,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认能力 传染性 无

病因 大脑中很多个部位都参与了对容貌影像的信息处理,不过影像学研究表明一个叫做梭状回面孔区的部位尤其重要,这是大脑颞叶的一部分。大脑后部的枕叶面部区可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分辨看到的物体是不是人脸。同样在颞叶里的颞叶上沟能够对被观察者的表情变化和视觉角度变化作出反应。 20世纪40年代,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温浓达尔疗养院里,神经病学家约阿希姆·博达默检查了两名在二战中头部严重受伤的病人,提出了短回路能够有选择性地存于大脑的面部识别系统中。博达默注意到,尽管病人可以看到人脸,却认不出来是谁,最终得出结论:看到和认出人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大脑功能。在1947年的论文中,博达默首创了“prosop-agnosia”这个词,这是由希腊文“prosopon”(脸)和agnosia(意思是认不出来或不知道)构成的。 在随后的许多年里,医生们在中风病人和其他患神经疾病的病人,特别是那些枕叶和颞叶之间的组织受损的病人中观察到了这个现象。然而直到1976年,先天性的面容失认症才出现在医学文献中。

临床表现 该症状一般分为两种:患者看不清别人的脸;患者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认能力。 1.即便是熟人,也会形同陌路。 2.只能靠细节记住。比如是一个卷发的人(拉直后我就忘记你);比如鼻子上有痣(离我太远看不到时,就不能辨认);比如走路时像鸭子(坐着的时候则不认识)。 3.几乎分不清所有明星的脸,即使那个人天天在电视上出现。 4.人名与人经常对不上号。 5.整体记忆力不如常人。
n
newlife2010
这些估计政治隐喻太强了,不拍是为了保险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15:52

老秀才那个可能不好拍,苏轼那个还好吧。
y
yimiyangguang
B站看到一个贾玲当曹后的恶搞视频,大家娱乐一下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82863614/?share_source=copy_link&p=1&ts=1590178461&share_medium=iphone&bbid=e48847d8d9b820a01ef8cf5e0f828bd8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16:15

哈哈哈哈,这个也好笑。我蛮喜欢贾玲的。其实他俩要真合作演这么一个剧估计也会很好看。
n
newlife2010
热搜的品味挺像马桶台的风格,清平乐后面接档的剧也频频上热搜,也有可能是电视台买的。不过正午的剧也有传统经常上热搜,他家营销也很厉害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15:55

大江大河可没什么热搜,网络营销几乎为零。
n
newlife2010
B站看到一个贾玲当曹后的恶搞视频,大家娱乐一下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82863614/?share_source=copy_link&p=1&ts=1590178461&share_medium=iphone&bbid=e48847d8d9b820a01ef8cf5e0f828bd8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16:15

喜剧安排一下。
m
mysrrx
只能说《清平乐》的宣传完全不对头吧,花了最大功夫炒上天的话题是帝后15年圆房,但这是本剧最大的一个嘲点。我对于负责宣传的那个人的智力表示怀疑。
n
newlife2010
只能说《清平乐》的宣传完全不对头吧,花了最大功夫炒上天的话题是帝后15年圆房,但这是本剧最大的一个嘲点。我对于负责宣传的那个人的智力表示怀疑。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2 16:48

宣传完全走偏,特别无语。 所有的宣传只有后宫cp,前朝一点都不提,热搜全是后宫那些事,营销号还断章取义故意歪曲剧情。预告片就没有前朝版的,一直到播了四分之三了才有一张群臣海报。 美术特辑幕后特辑这些,剧全部播完了才放出来。 宣传重点全在后宫,偏偏后宫编得一点也不好看。你说负责宣传的人有问题吧,这剧播了一个多月,发现问题可以马上调整啊,也没见他们调整,完全听之任之。
m
mysrrx
如果前朝不能宣传,那还不如干脆什么也不宣传,让它默默播完,就象天盛长歌一样,我对天盛的印象就是服化道很精美,大家都演砸了,但不知道剧是什么,对于扑街剧来说也挺好,最多就是嘲一下收视率。 而不是象清平乐,大家都知道后宫发生了什么,对它的印象就是古装版的爹道,所有人都被骂了一遍,还不如一声不响地播完呢,还省宣传费用呢。
n
newlife2010
如果前朝不能宣传,那还不如干脆什么也不宣传,让它默默播完,就象天盛长歌一样,我对天盛的印象就是服化道很精美,大家都演砸了,但不知道剧是什么,对于扑街剧来说也挺好,最多就是嘲一下收视率。 而不是象清平乐,大家都知道后宫发生了什么,对它的印象就是古装版的爹道,所有人都被骂了一遍,还不如一声不响地播完呢,还省宣传费用呢。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2 17:12

说起这个,我觉得扣意识形态大帽子的评论最恶心,好像搞文革,言辞还特别激进,一般这样的评论我都不看。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213楼mysrrx的帖子
这个倒也不至于,你这个说法基本上是存心黑或者只看后宫的人。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喜欢历史的人在看的,这部分人不会微博追剧也基本不会在网上发声,但是我看到的全剧追完做一个总结性评价的观众,对前朝部分和演员都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不可否认这部分观众有一些看到50集之后前朝名人下线后宫戏份多了就开始兴趣缺缺甚至弃剧了。而这时一部分只对后宫感兴趣的加入了,喧嚣就多了起来。最近这些天我看有人延迟追剧,追到最后大结局全剧都很喜欢的也不乏其人。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214楼newlife2010的帖子
这类人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觉得他们不是为了看剧而是为了发泄仇恨,很让人灰心,觉得认真做剧很没意思,不值得。
n
newlife2010
追星式追剧惹怒历史学家 《清平乐》开播之初,《宋仁宗:共治时代》作者、宋史学者吴钩追剧追得津津有味,还在微博上顺道跟网友普及剧中涉及的宋代历史文化知识。但这两天,吴钩却为了这部剧里的人物和网友吵了起来。 清平乐剧照
临近大结局,司马光因为拆散公主和怀吉的爱情被网友骂上了热搜。 “这些观众太投入、太入戏了,这是很不理智的表现。”吴钩介绍,司马光在历史上比较严肃,是一本正经的道学家,剧中表现他的这种性格特点,不被观众喜欢很正常。《清平乐》里虚构了公主在婆家受到委屈的情节,让观众的感情偏向于公主和怀吉一方,但从历史记载看,公主也有她的过错,甚至性格也有很大问题。史料说她有心疯,可能有些间歇性发作的歇斯底里毛病。出嫁后和李玮感情不和,又受到乳母的挑拨离间,和李家闹出矛盾,乃至殴打家婆,然后离家出走,“夜扣宫门”。这违背了当时的法度。在这件事情上,仁宗偏袒女儿,但朝堂士大夫很多都同情李玮。司马光对公主的弹劾是站在维护法度秩序的立场上,而非执意要与其为难。“电视剧表现公主受委屈的虚构情节没有问题,但是看剧的人不要把它当历史,更不要带入进去,把公主和怀吉当成自己亲人去维护。”
《清平乐》改编自小说《孤城闭》,原著中以公主和梁怀吉的爱情为主线,电视剧改成了讲述宋仁宗生平的正剧,公主爱情成了支线,也引起许多原著小说粉丝的不满。
电视剧里谈到李玮书画才情高于怀吉,更是让喜欢怀吉的原著粉难受,指责“编剧疯了”。吴钩忍不住指出李玮是北宋知名画家,才情高于梁怀吉,立刻遭到粉丝的围攻。“据记载,李玮性格老实木讷,长相也一般,甚至可能有些丑陋,这也是公主不喜欢他的原因,但他还是有才华的画家。梁怀吉在历史上的记载很简单,并没有谈他是否有才,但按照常理,一个内侍的受教育条件、文化水平很难和国舅之子比。”
尽管讲出历史真相,粉丝却不认账,纷纷跑来论战,有人把司马光和司马迁弄混,讽刺“一个受过宫刑的人凭什么嘲笑太监”,甚至有人在列举宋代知名才女时,带上了温庭筠的名字。
吴钩坦言,《清平乐》开播以来,常有网友礼貌地来请教问题,有时间都会回复,来骂人的也会严厉回击,并不是想要告诉他们历史真相,纯粹是出于气不过。“从一些低智的言语来看,他们缺乏历史的基本常识。” 吴钩觉得,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能够引发大众关注和讨论是好事,但把粉圈逻辑带入追剧,只顾“控评”“抬杠”不讲常识逻辑,令人吃不消。“他们已经不是错把小说虚构的爱情故事当成历史,而是把小说当成自己的真实人生体验。把小说当历史没关系,把梁怀吉当偶像也没关系,但要接受别人指出的错误,也不能用谩骂羞辱的方式来反驳、干扰他人发声的权利。”
清平乐剧照 “困”住艺术的不是历史是原著 很多观众觉得,69集的《清平乐》是被拖沓的剪辑和节奏拖累了,因为拍得让人昏昏欲睡,导演张开宙甚至得了“人间褪黑素”之称。
“我看到42集就没有再追了。”吴钩表示,自己弃剧的分水岭是从朝堂戏转入后宫戏,而这部分恰恰是以小说原著内容为主。
在他看来,《清平乐》尽管叙事过于碎片化,缺乏完整结构和冲突,但总体来看仍然有不错的品质,是一部良心剧。“豆瓣评分6.8分还是偏低了,我会打7.5分以上。”
清平乐剧照
他认为,《清平乐》的剧情处理导致原著粉和历史粉两边都不讨好,观众大都是情绪化的打分,而不是真实客观地评价一部剧的艺术高低。“它成功的地方在于制作精良,服装道具考究,几个演员都演得不错,特别是仁宗、范仲淹和晏殊,比较符合我心目中的历史形象。还有一点是出于个人感情,毕竟这是第一部以仁宗为主角的电视剧,作为宋史研究者,剧没有开播时,我就对它有一种亲切感。”
出现口碑暴跌的局面,《清平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买了《孤城闭》这本小说,原著小说显然更适合拍成表达个性解放、冲破礼教束缚之类的文艺式肥皂剧,但把它改编成呈现仁宋盛治的电视剧,哪怕改名为《清平乐》也不行。”
谈到《清平乐》的结局,吴钩直言“很可惜”,他认为,拍这样的历史正剧,完全可以根据宋史和当时的笔记小说来改编,仁宗朝本身就是人才辈出的好IP,而买不恰当的IP改编迎合市场,不仅浪费了这一题材,也低估了观众对历史风云和朝堂戏的兴趣。“以前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口碑、收视率都很好,仁宗故事完全也可以这样拍,把主线放在仁宗和‘背诵天团’身上,单独辟出单元来讲晏殊、范仲淹、苏东坡的故事,何愁没有观众喜欢。在历史上,找一个云集这么多自带流量人物的时代,除了三国,大概就是北宋仁宗朝了。”
从《孤城闭》改编成《清平乐》,或许种下了日后引发网络争吵、粉丝谩骂的祸根。吴钩认为,拍电视剧不一定要还原历史,虚构是允许也是必要的,也大可不必囿于小说改编,不妨直接从史料入手进行艺术化虚构和创作。“电视剧不要太低估观众的需求,相信历史剧还是有市场的。《清平乐》在展现宋代之美上有着很好的尝试,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将历史和艺术结合得更好的优秀作品。”

n
newlife2010
回复 6214楼newlife2010的帖子
这类人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觉得他们不是为了看剧而是为了发泄仇恨,很让人灰心,觉得认真做剧很没意思,不值得。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5-22 17:40

网民平均文化水平初中,平均年龄好像也是未成年,也别太计较了,
梧桐花花
大江大河可没什么热搜,网络营销几乎为零。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2 16:26

大江大河是我在超级忙的时候看的,也是难得一个我不跳着看的电视剧
期待第二部
k
kkw_luv_green
网民平均文化水平初中,平均年龄好像也是未成年,也别太计较了,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2 17:52

马桶台的剧都是这种营销风格吧,迎合她们台的主流观众
T
Tesorosnail
如果前朝不能宣传,那还不如干脆什么也不宣传,让它默默播完,就象天盛长歌一样,我对天盛的印象就是服化道很精美,大家都演砸了,但不知道剧是什么,对于扑街剧来说也挺好,最多就是嘲一下收视率。 而不是象清平乐,大家都知道后宫发生了什么,对它的印象就是古装版的爹道,所有人都被骂了一遍,还不如一声不响地播完呢,还省宣传费用呢。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2 17:12

天盛长歌我一集都没看完,剧情和演员表演风格都不在我的点上。你看完了吗?豆瓣天盛长歌8分以上,清平乐现在被刷到6.7,这俩片子差距有那么大吗?我自己打分的话觉得清平乐服道化美术9.5分,演员8.5(综合年龄颜值演技),编剧5分,导演5分
T
Tesorosnail
回复 6213楼mysrrx的帖子
这个倒也不至于,你这个说法基本上是存心黑或者只看后宫的人。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喜欢历史的人在看的,这部分人不会微博追剧也基本不会在网上发声,但是我看到的全剧追完做一个总结性评价的观众,对前朝部分和演员都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不可否认这部分观众有一些看到50集之后前朝名人下线后宫戏份多了就开始兴趣缺缺甚至弃剧了。而这时一部分只对后宫感兴趣的加入了,喧嚣就多了起来。最近这些天我看有人延迟追剧,追到最后大结局全剧都很喜欢的也不乏其人。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5-22 17:29

最后两集还不错的,看油管评论就知道了。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221楼Tesorosnail的帖子
我觉得现在的分数+1分比较公平。其实最后两集在我心里是可以把全剧拉到8分以上的。编剧5分也低了,前朝部分有很多金句,现在这种水平的台词真的不多见,编剧下了很深的功夫的。后宫徽柔怀吉部分我觉跟原著的取舍改编还是得当的。
n
newlife2010
最后两集还不错的,看油管评论就知道了。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19:02

最后一集油管好评如潮,倒数第二集都在骂司马光LOL
c
calumet
天盛长歌我一集都没看完,剧情和演员表演风格都不在我的点上。你看完了吗?豆瓣天盛长歌8分以上,清平乐现在被刷到6.7,这俩片子差距有那么大吗?我自己打分的话觉得清平乐服道化美术9.5分,演员8.5(综合年龄颜值演技),编剧5分,导演5分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19:01

天盛居然还是8分以上?刻薄的说一句,是因为没人看没人去打分吧?我坚持到40集左右弃的,我不是男女主角的颜粉,单纯是为了剧情看的,我已经是个很能享受慢剧的人了,但是这剧到后面慢的令人发指,台词矫情无比,男女主角的恋情更是无语。。。。
n
newlife2010
天盛居然还是8分以上?刻薄的说一句,是因为没人看没人去打分吧?我坚持到40集左右弃的,我不是男女主角的颜粉,单纯是为了剧情看的,我已经是个很能享受慢剧的人了,但是这剧到后面慢的令人发指,台词矫情无比,男女主角的恋情更是无语。。。。
calumet 发表于 2020-05-22 20:11

16万人打分呢😜
k
kkw_luv_green
天盛居然还是8分以上?刻薄的说一句,是因为没人看没人去打分吧?我坚持到40集左右弃的,我不是男女主角的颜粉,单纯是为了剧情看的,我已经是个很能享受慢剧的人了,但是这剧到后面慢的令人发指,台词矫情无比,男女主角的恋情更是无语。。。。
calumet 发表于 2020-05-22 20:11

给天盛打分的还是不少的,当时 Netflix有,我看了一两集,男女主都吸引不到我,就弃了。
最近的上星戏打分都挺虐的,3。5 分的都有,观众越来越难讨好了。
c
calumet
16万人打分呢😜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2 20:15

我看到40集但没打分 这16万人都是能坚持的看完整个剧的吗
c
calumet
回复 6227楼kkw_luv_green的帖子
MM换头像了啊,很有盛夏的感觉
T
Tesorosnail
我看到40集但没打分 这16万人都是能坚持的看完整个剧的吗
calumet 发表于 2020-05-22 20:29

天盛长歌豆瓣8.1分 清平乐豆瓣现在6.7分。后面很多不满编剧把原著女性所谓意识觉醒和反抗改编成遵从礼教(所谓爹道)而狂扫1分的。这些人估计都比较年轻,觉得爱情至上吧,反正我这种老阿姨觉得一生得不到想要的爱情太常见了,谁能靠爱情吃一辈子饭,所以我Get不到他们愤怒的点。人最重要的还是生存权,像结尾里面那些辛苦劳作的平民,谁都在跟生活妥协
T
Tesorosnail
回复 6221楼Tesorosnail的帖子
我觉得现在的分数+1分比较公平。其实最后两集在我心里是可以把全剧拉到8分以上的。编剧5分也低了,前朝部分有很多金句,现在这种水平的台词真的不多见,编剧下了很深的功夫的。后宫徽柔怀吉部分我觉跟原著的取舍改编还是得当的。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5-22 19:24

编剧前朝主要靠抄书吧。原创并不多。而且故事结构松散无重点,人物刻画不立体缺乏逻辑,怀吉的线是最完整的,算是原创。从出生到最后和家人团聚,总体刻画一致(公主结婚后后面我弃剧了,只看了最后两集),我给编剧的分主要就是怀吉这条线。仁宗虽然是男主但剧本写的太乱了,全靠王凯演技拉分
三横一树
天盛长歌豆瓣8.1分 清平乐豆瓣现在6.7分。后面很多不满编剧把原著女性所谓意识觉醒和反抗改编成遵从礼教(所谓爹道)而狂扫1分的。这些人估计都比较年轻,觉得爱情至上吧,反正我这种老阿姨觉得一生得不到想要的爱情太常见了,谁能靠爱情吃一辈子饭,所以我Get不到他们愤怒的点。人最重要的还是生存权,像结尾里面那些辛苦劳作的平民,谁都在跟生活妥协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20:42

水军带节奏吧。
这剧里公主疯了,皇后也不能施展抱负,只能做皇帝的附属品,半生疏离,这样的悲剧结局才是女性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从而让现代女性明白封建礼教对女性是多么残酷。
而那些一路升级打怪的大女主古装爽剧才是美化了封建礼教,误导年轻女观众以为古代女人过得和现代女性一样爽,这样的剧才应该被批判。也就是说如果依了书粉,让公主和怀吉在一起,才是美化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才应该被批判。
正午那部《都挺好》才是真正的父权的胜利,还是发生在现代社会,可是当时批评的声音反而是少数。当水军来的时候,清醒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
y
yimiyangguang
编剧前朝主要靠抄书吧。原创并不多。而且故事结构松散无重点,人物刻画不立体缺乏逻辑,怀吉的线是最完整的,算是原创。从出生到最后和家人团聚,总体刻画一致(公主结婚后后面我弃剧了,只看了最后两集),我给编剧的分主要就是怀吉这条线。仁宗虽然是男主但剧本写的太乱了,全靠王凯演技拉分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20:52

怎么会,虽然是文言感觉比较多但如果真是照抄那真的看不懂了。她有很多道理说的很透彻,对现代职场都很有意义,应该是原创。比如45集,仁宗跟韩琦钓鱼那一段。仁宗线主要脉络在于仁宗在不同的阶段对于朝堂的处理方式,由少年时的激进到中年时的谨慎到老年时的睿智权衡,这也是通过一场场的朝堂戏来体现的。
c
calumet
对啊,其实这部剧的立意希望被更多人看到,高高在上的皇家虽然锦衣玉食,但依然不自由,权利是要锁在笼子里的。每个人有无法满足的私欲,万民百姓更是,他们也许连生存的自由都无法拥有。梁家两兄弟就是百姓的代表,官家因为一己之念间接害了梁家一家人,整个剧都贯穿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这部剧真正想告诉我们的。
我想我是疯了
热搜的品味挺像马桶台的风格,清平乐后面接档的剧也频频上热搜,也有可能是电视台买的。不过正午的剧也有传统经常上热搜,他家营销也很厉害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15:55

大江大河,就没有买什么营销。 而且清平乐这剧的营销, 好多都是砸剧捧一个人, 剧的制作方难道是傻子吗买营销骂自己?
T
Tesorosnail
T
Tesorosnail
对啊,其实这部剧的立意希望被更多人看到,高高在上的皇家虽然锦衣玉食,但依然不自由,权利是要锁在笼子里的。每个人有无法满足的私欲,万民百姓更是,他们也许连生存的自由都无法拥有。梁家两兄弟就是百姓的代表,官家因为一己之念间接害了梁家一家人,整个剧都贯穿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这部剧真正想告诉我们的。
calumet 发表于 2020-05-22 21:16

民为贵,君为轻,拥有绝对权力却愿意自我约束42年之久,与士大夫创建共治时代,创建了华夏文明文化的高峰,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帝王,实在太少,以致宋仁宗成为帝王异类
宜花
大结局了 表白一下晏殊 整部剧最喜欢的一个人设 没有之一
m
mysrrx
天盛长歌我一集都没看完,剧情和演员表演风格都不在我的点上。你看完了吗?豆瓣天盛长歌8分以上,清平乐现在被刷到6.7,这俩片子差距有那么大吗?我自己打分的话觉得清平乐服道化美术9.5分,演员8.5(综合年龄颜值演技),编剧5分,导演5分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19:01

从我个人角度,清平乐还是要比天盛长歌起码高一分的,天盛长歌的豆瓣分肯定造假了。 我觉得清平乐也就是7分不能再多了,编剧导演太拖后腿了,服化道和演员都救不了。
m
mysrrx
水军带节奏吧。
这剧里公主疯了,皇后也不能施展抱负,只能做皇帝的附属品,半生疏离,这样的悲剧结局才是女性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从而让现代女性明白封建礼教对女性是多么残酷。
而那些一路升级打怪的大女主古装爽剧才是美化了封建礼教,误导年轻女观众以为古代女人过得和现代女性一样爽,这样的剧才应该被批判。也就是说如果依了书粉,让公主和怀吉在一起,才是美化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才应该被批判。
正午那部《都挺好》才是真正的父权的胜利,还是发生在现代社会,可是当时批评的声音反而是少数。当水军来的时候,清醒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
三横一树 发表于 2020-05-22 21:05

但是剧里皇后完全没有演出平生未展眉的痛苦,反倒觉得她挺自觉当牌坊精的,那就不要怪观众呀,观众没义务去主动脑补呀。 相比起来公主演得还好一点。
z
zsefvgyjm
但是剧里皇后完全没有演出平生未展眉的痛苦,反倒觉得她挺自觉当牌坊精的,那就不要怪观众呀,观众没义务去主动脑补呀。 相比起来公主演得还好一点。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3 00:38

因为皇后还是爱皇帝的?虽然爱得很没道理。 怀吉公主哭死我了。。。青梅竹马只有彼此可以依赖的感情太戳泪点了。
三横一树
但是剧里皇后完全没有演出平生未展眉的痛苦,反倒觉得她挺自觉当牌坊精的,那就不要怪观众呀,观众没义务去主动脑补呀。 相比起来公主演得还好一点。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3 00:38

皇后是自愿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从一个明丽飞扬的女子到一个完美的泥菩萨。剧里多次提到她如果是个男子,肯定会当官为国家做贡献的,现在只能在后宫。从观众的角度,大家也会有同感,会觉得如果她是个现代女子,一定是个事业女性,不用在后宫哭哭啼啼,从而感受到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迫害,感受到现代社会好。倒是那些古代女子行为和现代女子没什么两样的古装爽剧,才是美化了封建社会,美化了封建礼教,误导了小朋友。在古代社会为所欲为不是反封建,而是反现实。
这部戏的主旨还是一个君王的治国理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并借此展现宋朝的古典文化。从一部电视剧角度,这个主题已经够宏大,没必要再加个反封建的任务,一部戏承载不了那么多主题。但这部戏有美化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吗?当然没有,剧里的女性命运都不好:皇后那么能干,最终顺从礼教当个泥菩萨;公主追求真爱,最终发疯;甚至张妼晗贾婆婆,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们都是为爱不顾礼教的,最终只能一死了之。而这部戏的皇帝已经超越了他的时代局限性,对这些女子都充满了同情。
网络上大家争论没什么,但为了一己私欲乱扣意识形态大帽子最为不齿,本来影视创作环境已经很差了,再这样下去大家看样板戏得了。
T
Tesorosnail
因为皇后还是爱皇帝的?虽然爱得很没道理。 怀吉公主哭死我了。。。青梅竹马只有彼此可以依赖的感情太戳泪点了。
zsefvgyjm 发表于 2020-05-23 07:40

有一个中国风动画片连理枝讲的是公主怀吉的故事,比较54文艺式
https://youtu.be/othIcUhaIgM
我想我是疯了
皇后是自愿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从一个明丽飞扬的女子到一个完美的泥菩萨。剧里多次提到她如果是个男子,肯定会当官为国家做贡献的,现在只能在后宫。从观众的角度,大家也会有同感,会觉得如果她是个现代女子,一定是个事业女性,不用在后宫哭哭啼啼,从而感受到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迫害,感受到现代社会好。倒是那些古代女子行为和现代女子没什么两样的古装爽剧,才是美化了封建社会,美化了封建礼教,误导了小朋友。在古代社会为所欲为不是反封建,而是反现实。
这部戏的主旨还是一个君王的治国理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并借此展现宋朝的古典文化。从一部电视剧角度,这个主题已经够宏大,没必要再加个反封建的任务,一部戏承载不了那么多主题。但这部戏有美化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吗?当然没有,剧里的女性命运都不好:皇后那么能干,最终顺从礼教当个泥菩萨;公主追求真爱,最终发疯;甚至张妼晗贾婆婆,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们都是为爱不顾礼教的,最终只能一死了之。而这部戏的皇帝已经超越了他的时代局限性,对这些女子都充满了同情。
网络上大家争论没什么,但为了一己私欲乱扣意识形态大帽子最为不齿,本来影视创作环境已经很差了,再这样下去大家看样板戏得了。
三横一树 发表于 2020-05-23 09:36

样板戏的土壤还真的存在,看到那些以莫须有的宣扬封建礼教的罪名号召去打一星,以此为由打一星的。
我觉得是有人在攻击正午,余换水被人故意曲解诬蔑女权号召去打一星,当时有人号召给同是正午剧的清平乐打一星。 同时也有人在阻王凯,因为余换水的事情,还有人号召去给猎狐打一星,这也太牵强了点。
豆瓣的打分机制如果不能应对这种摸黑式打分,豆瓣分迟早被大众抛弃。
T
Tesorosnail
作为没看过原著的观众,看了这篇文章似乎能够理解原著粉丝对清平乐改编的不满,这么一对比,编剧的确把原著一些不错的地方改坏了,尤其是曹评和公主那段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07533837467808?_wb_client_=1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251楼Tesorosnail的帖子
看了这么多严肃的剧评,比较统一的肯定的方面是此剧对宋文化的宣扬引导作用,演员的表演,服化道精致,画面精美。 对于剧情似乎众说纷纭,偏史学爱好的对前朝持相对肯定态度,对原著改编部分态度不太接受。对原著比较了解的显然对前朝不感兴趣,但对改编部分也不满意。这两种声音我都能理解。现在这个剧也完结了,我很想听听官方的解读。每个剧不是都有个研讨会吗,很想看看到时说些什么。 对那些心怀叵测故意上纲上线的,和看惯爽剧金手指以现代观念要求古代剧情的,再次翻个大白眼!!!
m
mysrrx
我觉得康熙大帝比清平乐好太多,虽然那个后宫也是狗血一盆盆,但是大体上是有逻辑呀。当然有些台词真是狗血得太过头了。 葛尔丹看上了康熙最宠爱的女儿兰齐儿,康熙知道葛尔丹不靠谱,将来必反,但为了给国家争取生养休息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就把女儿送出去和亲了。作为一个独裁的帝王,他不顾女儿的感情定下这桩婚事的逻辑是完全合理的。 他最宠爱容妃,但容妃干涉废太子的事,他毫不犹豫就把她从皇贵妃降成白板了,这也是一个皇帝能干出来的事。 清平乐我始终不明白一对帝后深深相爱15年圆房是什么逻辑,还不如象历史上一样让他们疏离到死呢。 当然康熙大帝最好的地方,人家不用文言文说台词,我一直不知道张开宙抽了哪门子的疯,选个文言文剧本。对不起,我对这点非常有怨言。大明王朝那么高大上的作品,皇帝大臣说话都能让现在的老百姓听明白呢。 另外,唐明皇是可以跟刘晓庆版武则天并列的作品,我甚至觉得唐明皇还要更好一点。 陈道明版楚汉传奇很烂,根本不够资格当什么经典。
T
Tesorosnail
看到这个视频,色彩不太好,但是大致介绍了剧情,觉得还不错,值得一看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4507569960452109
T
Tesorosnail
我觉得康熙大帝比清平乐好太多,虽然那个后宫也是狗血一盆盆,但是大体上是有逻辑呀。当然有些台词真是狗血得太过头了。 葛尔丹看上了康熙最宠爱的女儿兰齐儿,康熙知道葛尔丹不靠谱,将来必反,但为了给国家争取生养休息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就把女儿送出去和亲了。作为一个独裁的帝王,他不顾女儿的感情定下这桩婚事的逻辑是完全合理的。 他最宠爱容妃,但容妃干涉废太子的事,他毫不犹豫就把她从皇贵妃降成白板了,这也是一个皇帝能干出来的事。 清平乐我始终不明白一对帝后深深相爱15年圆房是什么逻辑,还不如象历史上一样让他们疏离到死呢。 当然康熙大帝最好的地方,人家不用文言文说台词,我一直不知道张开宙抽了哪门子的疯,选个文言文剧本。对不起,我对这点非常有怨言。大明王朝那么高大上的作品,皇帝大臣说话都能让现在的老百姓听明白呢。 另外,唐明皇是可以跟刘晓庆版武则天并列的作品,我甚至觉得唐明皇还要更好一点。 陈道明版楚汉传奇很烂,根本不够资格当什么经典。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5 02:19

编剧导演制片方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接受过任何采访,不知道他们自己认为这次创作是失败的还是觉得观众品味不行。但是这种比较回避的态度让人感觉他们还是挺傲慢的。这个剧据说投资花了4亿,实话说我都不知道钱花在哪里了,难道服装美术花了2亿多?正午用演员价格都给的不高,场景多数都是后宫和大殿,民间的镜头都很少又没有战争场面,4亿的投资还是挺吓人的。
这个片子不要和以前的片子比,就是比最近的几个古装,长安十二时辰,鹤唳华亭,甚至大明风华,剧本都比不过。文言文台词我觉得还行,现在大众欣赏水平在提高,文言文台词加上韵律我觉得还蛮好看,尤其里面宋词的唱词,我都很喜欢,觉得挺高级的。
剧本据说写了俩,一个文言文一个白话文,以剧本这样的黑洞逻辑,文言文还提色了不少,问题是,这种黑洞逻辑剧本,编剧一个人写出来觉得没问题就算了,导演也觉得没问题?演员演的时候也觉得没问题?这毕竟是一个团队的创作啊。
不是有人说过不是正午的剧有多好,而是同行太差了陪衬的。现在也有其他制作团队上来了,其实也是好事。观众是最无情的,谁拍的好就看谁的,正午的剧制作水平是最稳定的但是编剧和片子的思想内涵一直都不是很前卫,通俗一点,就是他们家片子的价值观都一直保持着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价值观,一种传统的孔孟文化,缺乏真正对女性的解放和自由的尊重,他们不改变这种精神内核,被年轻观众抛弃,是迟早的事情。
T
Tesorosnail
看见这个吐槽,属于搞笑吐槽,但是制作方应该想想,观众为什么会这么吐槽。
n
newlife2010
回复 6255楼Tesorosnail的帖子
四亿投资这个数字不靠谱吧,还有说湖南花了四亿买的。 价值观这问题,本来这么拍也没事,但都挺好以后正午这方面被盯上了,一句台词就可能触及敏感点,不重视起来恐怕是不行了。

T
Tesorosnail
回复 6255楼Tesorosnail的帖子
四亿投资这个数字不靠谱吧,还有说湖南花了四亿买的。 价值观这问题,本来这么拍也没事,但都挺好以后正午这方面被盯上了,一句台词就可能触及敏感点,不重视起来恐怕是不行了。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5 18:20

还有一点正午的戏让人感到不愉快的是,总是有些站在既得利益者或者强者角度说话,缺少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同情,这点在他们家频繁爱用阿耐的作品可以看出来。前面有欢乐颂的争议,大江大河1还行,因为原著前面还可以,但是大江大河2,如果按照原著,也是那种弱肉强食的味道,如果不好好改编,大江大河2怕会步入欢乐颂2的后尘。
c
calumet
回复 6258楼Tesorosnail的帖子
今年初的余欢水是关于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爱恨情仇
T
Tesorosnail
回复 6258楼Tesorosnail的帖子
今年初的余欢水是关于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爱恨情仇
calumet 发表于 2020-05-26 22:21

我是余欢水挺好看的,改编的也好,但是余欢水是社畜,中产,不是底层。至于最后由反派女一号说出来我是女性是弱者,这个争议性挺大的。由此惹怒女权主义者也是需要制作方多注意。看了一下大江大河2第一导演是李雪第二导演是黄伟,还是可以期待一下吧。
我想我是疯了
我是余欢水挺好看的,改编的也好,但是余欢水是社畜,中产,不是底层。至于最后由反派女一号说出来我是女性是弱者,这个争议性挺大的。由此惹怒女权主义者也是需要制作方多注意。看了一下大江大河2第一导演是李雪第二导演是黄伟,还是可以期待一下吧。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6 22:33

哪儿看到的大江大河2的导演阵容的? 原来说的是黄伟单独执导
j
jiajia2018
水军带节奏吧。
这剧里公主疯了,皇后也不能施展抱负,只能做皇帝的附属品,半生疏离,这样的悲剧结局才是女性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从而让现代女性明白封建礼教对女性是多么残酷。
而那些一路升级打怪的大女主古装爽剧才是美化了封建礼教,误导年轻女观众以为古代女人过得和现代女性一样爽,这样的剧才应该被批判。也就是说如果依了书粉,让公主和怀吉在一起,才是美化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才应该被批判。
正午那部《都挺好》才是真正的父权的胜利,还是发生在现代社会,可是当时批评的声音反而是少数。当水军来的时候,清醒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
三横一树 发表于 2020-05-22 21:05

讲真,只看到了皇后自己各种作,讲真没有看到啥封建礼教如何压迫她啊
j
jiajia2018
天盛长歌我一集都没看完,剧情和演员表演风格都不在我的点上。你看完了吗?豆瓣天盛长歌8分以上,清平乐现在被刷到6.7,这俩片子差距有那么大吗?我自己打分的话觉得清平乐服道化美术9.5分,演员8.5(综合年龄颜值演技),编剧5分,导演5分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19:01

我赞同,服化道我确实是很喜欢。演员,王凯和其他好些主演配角,都挺到位了。
j
jiajia2018
回复 6221楼Tesorosnail的帖子
我觉得现在的分数+1分比较公平。其实最后两集在我心里是可以把全剧拉到8分以上的。编剧5分也低了,前朝部分有很多金句,现在这种水平的台词真的不多见,编剧下了很深的功夫的。后宫徽柔怀吉部分我觉跟原著的取舍改编还是得当的。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5-22 19:24

一部整体故事,重要情节缺乏逻辑合理的戏,仅靠最后两集,就可以加到8分?我不这么看。
j
jiajia2018
不过现在豆瓣打分也真是没法看了。
有演员黑子,会给一部整体不错的剧狂打一分。也会有演员粉,给刷10.最后出来的结果都是扭曲的了。
j
jiajia2018
司马光就是牙呲必报的人,并且记仇记得特别久。 当时有一个小姑娘,才十四岁,父母都去世了,她叔叔把她卖给一个老光棍当老婆,她拼死反抗时,砍掉了老光棍的几根手指。这官司一级级地往上打,一直打到皇帝御前。王安石主张正当防卫,司马光主张谋杀亲夫,当时的皇帝(应该是神宗)站王安石,认为小姑娘当时在父母孝期,她叔叔做主的婚事不算数,这算正当防卫,就把小姑娘放了。 十几年后,司马光翻身上台,他还记着这个事呢,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把早已经嫁人生子的小姑娘抓了来,按谋杀亲夫给处死了。简直是。。。。 所以他后来抓着徽柔不放,他就是个为了证明自己对,根本就不在乎别人人命的人。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2 01:02

这人真是太可怕了。。。。不寒而栗
n
newlife2010
哪儿看到的大江大河2的导演阵容的? 原来说的是黄伟单独执导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2020-05-27 10:07

大江官微。
m
mysrrx
还有一点正午的戏让人感到不愉快的是,总是有些站在既得利益者或者强者角度说话,缺少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同情,这点在他们家频繁爱用阿耐的作品可以看出来。前面有欢乐颂的争议,大江大河1还行,因为原著前面还可以,但是大江大河2,如果按照原著,也是那种弱肉强食的味道,如果不好好改编,大江大河2怕会步入欢乐颂2的后尘。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6 22:04

这点不能同意。我非常佩服正午敢去拍欢乐颂这样有争议的作品。 正午想不弱肉强食很容易啊,让樊胜美一个人租得起安迪那样的大房子,出门转弯就有个霸道总裁拼命追求她,替她解决所有问题,扔100万给她家里不用找了,现在的都市剧不都是这样的吗?观众看着好甜,肯定不会责备正午的三观问题。 欢乐颂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正是因为它拍得相对现实,相对贴进了这个现实的社会。并且孔笙真算是一流的导演了,他在树立樊胜美和邱莹莹的人设时,还是带进了深深的关怀和同情的,所以你看着才会替她们着急,才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觉得这姑娘怎么这么不争气呀,要不然塑造成一个恶毒女配多容易。孔笙这样的名导对阿耐这样的无名作者(欢乐颂之前真没人知道阿耐)和袁子弹这样的新手编剧是有绝对权威的,他要改剧本连侯鸿亮都不敢说个不字。 当然欢乐颂2就不行了,恰恰是因为在二里,编剧和导演弱化了矛盾,让人觉得不够真实了。其实二的原著比一还狗血,编剧全给改了。 我对大江大河1最大的遗憾,就是把宋运辉这个人物改得太纯良了,宋运辉的魅力恰在于他不是那种传统的好领导,他有野心有手腕,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当然这可能是为了过审吧。 阿耐不是完全站在强者角度说话。她对大江东去的三个男主,都有着深深地理解和同情,雷东宝和杨巡,在最底层扒出一条路,不停地犯错,不停地摔倒和爬起,雷东宝的目光短浅和农民式独裁,杨巡的自私和过度精明,但她都写得很有爱。雷东宝最后是完全失败了,韦春红和杨巡老婆都算是小人物,但她写得都有爱。阿耐的问题在梁思申上,这个人物她完全塑造失败,她想把所有的优点都堆到梁身上,造成这个人物完全漂在天上,一点不接地气。反倒把宋运辉和杨巡非常成功的人物塑造都破坏掉了。 另外大江东去真是阿耐写得非常好的一部,我觉得是小说比电视剧好看的,阿耐是把她所有的爱都放在这部小说里了。 欢乐颂和都挺好则是电视剧比小说好,阿耐在这两部里真的挺冷酷的。不过我喜欢都挺好原作的结局。
三横一树
回复 6268楼mysrrx的帖子
只纠正一点,阿耐并不是无名作者,十几年前我就追她的连载小说的,大江东去小说也是得过五个一工程奖的,欢乐颂前她的名气和琅琊榜前孔笙侯鸿亮的名气半斤八两。
梁思申的失败还是因为她对这个人群的不了解,倒不是多完美,梁思申有幼稚也有偏见,后期有成长。
m
mysrrx
我欢乐颂前是真不知道她,大江东去的分类是财经小说,我觉得不关注这方面的人,很难知道她吧。 至于孔笙,琅琊榜前他就很红很红了,《闯关东》大爆特爆,并且一直到现在还在电视上循环播放,跟《亮剑》这些电视剧齐名的,我觉得中国当时没看过《闯关东》的人很少吧。更不用说他后来还有《父母爱情》《钢铁年代》《战长沙》《温州一家人》《北平无战事》这样的作品了,他早就名列中国电视名导之列了。侯鸿亮劝他拍《琅琊榜》,他开始是很不乐意的,那时候对他这样拍正剧的名导,拍《琅琊榜》这样的古偶是太掉价了。当然现在名导们都下凡了。 你随便找个家里有电视的中国人问一下,90%不知道《大江东去》这本小说,但你一提《闯关东》《父母爱情》,那90%的人都知道。当然你问2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不知道,不过年轻人也不知道《大江东去》吧。
n
newlife2010
https://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PKJkDUa?title_sn=0&s=1&appid=yidian&ver=5.3.8.5&impId=136580751_1589339600378_2281&utk=29bedrg8 从清平乐看宋朝 不以言论治罪是民主先河 百花齐放是文化巅峰 造物院文创
三横一树
我欢乐颂前是真不知道她,大江东去的分类是财经小说,我觉得不关注这方面的人,很难知道她吧。 至于孔笙,琅琊榜前他就很红很红了,《闯关东》大爆特爆,并且一直到现在还在电视上循环播放,跟《亮剑》这些电视剧齐名的,我觉得中国当时没看过《闯关东》的人很少吧。更不用说他后来还有《父母爱情》《钢铁年代》《战长沙》《温州一家人》《北平无战事》这样的作品了,他早就名列中国电视名导之列了。侯鸿亮劝他拍《琅琊榜》,他开始是很不乐意的,那时候对他这样拍正剧的名导,拍《琅琊榜》这样的古偶是太掉价了。当然现在名导们都下凡了。 你随便找个家里有电视的中国人问一下,90%不知道《大江东去》这本小说,但你一提《闯关东》《父母爱情》,那90%的人都知道。当然你问2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不知道,不过年轻人也不知道《大江东去》吧。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7 20:46

琅琊榜前我完全不知道孔笙侯鸿亮,就听过北平,还没看。闯关东什么的都是他们出名后看的,再说闯关东是张新建高满堂的作品,侯鸿亮没参与,孔笙也只是第二导演。他们的剧大部分在央视,北京台,山东台播出,江浙一带的人不看那些台的。

大江东去我是十几年前追连载的,我们那时候就有粉丝群,这部小说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只能说各自在各自的领域内有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