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追剧楼!正午巨制 为人君止于仁 多面仁君等你来见🉑

T
Tesorosnail
哪儿看到的大江大河2的导演阵容的? 原来说的是黄伟单独执导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2020-05-27 10:07

官微把李雪放在黄伟前面
T
Tesorosnail
我欢乐颂前是真不知道她,大江东去的分类是财经小说,我觉得不关注这方面的人,很难知道她吧。 至于孔笙,琅琊榜前他就很红很红了,《闯关东》大爆特爆,并且一直到现在还在电视上循环播放,跟《亮剑》这些电视剧齐名的,我觉得中国当时没看过《闯关东》的人很少吧。更不用说他后来还有《父母爱情》《钢铁年代》《战长沙》《温州一家人》《北平无战事》这样的作品了,他早就名列中国电视名导之列了。侯鸿亮劝他拍《琅琊榜》,他开始是很不乐意的,那时候对他这样拍正剧的名导,拍《琅琊榜》这样的古偶是太掉价了。当然现在名导们都下凡了。 你随便找个家里有电视的中国人问一下,90%不知道《大江东去》这本小说,但你一提《闯关东》《父母爱情》,那90%的人都知道。当然你问2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不知道,不过年轻人也不知道《大江东去》吧。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7 20:46

我看很多正剧,以前对孔笙也不了解,山影以前比较有名的是张新建吧,他是负责人之一。孔笙讲故事能力离一级导演还是差些,尤其他采访中说他反对电视剧太戏剧化,所以他的戏总觉得有点平淡,离高潮差口劲,不够过瘾。他算是匠人导演,注意细节,作品底线比较高,他的作品最大的加成还是侯鸿亮带来的制作团队,但是他的作品如果离开正午强大的制作团队,是比不过胡枚,张黎,郑晓龙,张新建这些导演的。闯关东的导演其实是张新建。另外一部知青,我觉得也挺好的,也是张新建作品,但是梁晓声剧本没有太强故事性,张新建就花了大概2年(印象中,也许有错)自己改剧本。
T
Tesorosnail
搞笑篇,一句话让清平乐大结局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4509485545488412
m
mysrrx
我看很多正剧,以前对孔笙也不了解,山影以前比较有名的是张新建吧,他是负责人之一。孔笙讲故事能力离一级导演还是差些,尤其他采访中说他反对电视剧太戏剧化,所以他的戏总觉得有点平淡,离高潮差口劲,不够过瘾。他算是匠人导演,注意细节,作品底线比较高,他的作品最大的加成还是侯鸿亮带来的制作团队,但是他的作品如果离开正午强大的制作团队,是比不过胡枚,张黎,郑晓龙,张新建这些导演的。闯关东的导演其实是张新建。另外一部知青,我觉得也挺好的,也是张新建作品,但是梁晓声剧本没有太强故事性,张新建就花了大概2年(印象中,也许有错)自己改剧本。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7 23:07

侯鸿亮是闯关东的执行制片,片头有他的名字。张新建算来是孔笙的师父,孔笙进山影是跟着他做摄像的。张新建是正经科班出身,中戏导演系毕业的。孔笙团队都是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好处是凝聚力强,坏处就是没什么新鲜血液,有时还有张开宙这种扬短避长的徒弟。 另外,孔笙的加成不是侯鸿亮带来的制作团队,正确地说,侯鸿亮的团队是孔笙攒出来的,侯鸿亮自己都是孔笙带出来的徒弟,入行时跟着孔笙做副导演的。孙墨龙简川和这些人跟孔笙比侯鸿亮还早呢,李雪张开宙年纪也跟侯鸿亮差不多,大家当时都是师兄弟。侯鸿亮厉害之处是他用现代管理思维改造了这个团队,再加上宣传和销售,后者是他自己攒出来的。尤其是销售方面,有人说山影最大的错误就是放任侯鸿亮把山影销售部(北京分公司)做成了他的独立王国。正午阳光本来就是孔笙注册的公司,当初是给他走工资账用的。侯鸿亮创业时就借用了这个公司的壳。 名导包括电影名导都得自己攒自己的团队,这是他们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就完全被动了。 孔笙的业务能力是比张新建不如,但在攒团队方面孔要强点。孔比其他名导过人之处在于有侯鸿亮这么一个懂管理会销售的徒弟。侯鸿亮走了后,山影垮了个稀里哗啦,张新建和高满堂合作的大运河,直到现在都没卖出去,这在侯在山影时期是不能想象的,按说这种配置,起码也能卖个央视吧。
因缘2015
回复 6268楼mysrrx的帖子
电视剧都挺好的结局, 大大不如小说, 完全破坏了立意
我想我是疯了
有人CUT 出了朝堂部分, 有人要看的吗? 主要是赵祯和群臣的CUT。


i
izz.ling
有人CUT 出了朝堂部分, 有人要看的吗? 主要是赵祯和群臣的CUT。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2020-05-29 10:45

哪里可以看cut啊?我自己拉着又刷了一遍朝堂
y
yimiyangguang
有人CUT 出了朝堂部分, 有人要看的吗? 主要是赵祯和群臣的CUT。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2020-05-29 10:45

要要要,给个链接吧!
k
kkwandyy
要要要,给个链接吧!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5-29 13:32

链接,please.
我想我是疯了
朝堂戏CUT 短消息链接给你们了
T
Tesorosnail
朝堂戏CUT 短消息链接给你们了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2020-05-29 23:13

为什么不把链接贴楼里面?
这个剧做的还是精致的,前一段二刷了前面几集觉得还不错。中间有些集也挺好的。最后两集看了几遍还是会感动到
T
Tesorosnail
5月30号仁宗生日,1010年前,中国历史第一仁君诞生了
k
kkwandyy
朝堂戏CUT 短消息链接给你们了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2020-05-29 23:13

谢谢啦。
我想我是疯了
为什么不把链接贴楼里面?
这个剧做的还是精致的,前一段二刷了前面几集觉得还不错。中间有些集也挺好的。最后两集看了几遍还是会感动到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30 00:11

目前还没有youtube post, 有人给了百度网盘,贴在公共论坛有点不合适。 所以我短消息给了需要的。
有一个大家都可以去看的, 是微博上一个凯粉的CUT ,已经完成了。 微博搜慕容忆初,下面的链接也行。 到了主页,需要自己去找CUT, 一共16个。
k
kkw_luv_green
重刷全剧, 不拉进度条,已经看到了68集,比追直播的时候观感好太多了, 有很多可以反复回味的场景。
后宫的戏其实也都可以看,包括夏竦贾教习不怎么美的爱情戏, 除了贵妃的,看她的戏还是不能克服生理性的厌恶感, 再刷的时候,要过滤她的戏了。
等油管出DVD版, 打算再细细看一遍吧。
我想我是疯了
重刷全剧, 不拉进度条,已经看到了68集,比追直播的时候观感好太多了, 有很多可以反复回味的场景。
后宫的戏其实也都可以看,包括夏竦贾教习不怎么美的爱情戏, 除了贵妃的,看她的戏还是不能克服生理性的厌恶感, 再刷的时候,要过滤她的戏了。
等油管出DVD版, 打算再细细看一遍吧。
kkw_luv_green 发表于 2020-06-01 11:26

腾讯有DVD 版。 我正在看, 不卡。
n
newlife2010
重刷全剧, 不拉进度条,已经看到了68集,比追直播的时候观感好太多了, 有很多可以反复回味的场景。
后宫的戏其实也都可以看,包括夏竦贾教习不怎么美的爱情戏, 除了贵妃的,看她的戏还是不能克服生理性的厌恶感, 再刷的时候,要过滤她的戏了。
等油管出DVD版, 打算再细细看一遍吧。
kkw_luv_green 发表于 2020-06-01 11:26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Qyo0i9hsqH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o0i9hsqHI&list=PLQqbdnAgoRmb3Sr2FAdoItvtj-GUleAHH
这是不是就是DVD版?
k
kkw_luv_green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Qyo0i9hsqH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o0i9hsqHI&list=PLQqbdnAgoRmb3Sr2FAdoItvtj-GUleAHH
这是不是就是DVD版?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6-01 20:11

太好了!谢谢🙏!
T
Tesorosnail
重刷全剧, 不拉进度条,已经看到了68集,比追直播的时候观感好太多了, 有很多可以反复回味的场景。
后宫的戏其实也都可以看,包括夏竦贾教习不怎么美的爱情戏, 除了贵妃的,看她的戏还是不能克服生理性的厌恶感, 再刷的时候,要过滤她的戏了。
等油管出DVD版, 打算再细细看一遍吧。
kkw_luv_green 发表于 2020-06-01 11:26

我看了前八集,大体觉得还不错,很多地方可以细品,比较精致。后面还没有重刷。
T
Tesorosnail
这篇文章从剧组道具讲解宋朝文物用品,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jAzMjI3Ng==&mid=2651977540&idx=1&sn=1b5fccacf2677ce2813d14d04f0716a1
k
kkw_luv_green
我看了前八集,大体觉得还不错,很多地方可以细品,比较精致。后面还没有重刷。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6-01 22:40

有英文字母的DVD版出来了,看那些官名和古文的英文翻译,蛮有意思的。
c
calumet

清平乐的后劲还挺大的嘛,这个只是5月份的播放量
T
Tesorosnail
有英文字母的DVD版出来了,看那些官名和古文的英文翻译,蛮有意思的。
kkw_luv_green 发表于 2020-06-02 09:31

在哪里?是全部出来了么?这个翻译难度很大啊。。
T
Tesorosnail

清平乐的后劲还挺大的嘛,这个只是5月份的播放量
calumet 发表于 2020-06-02 13:34

我也是看到这张图觉得网播量还挺高,好像50几集后是VIP下才能看了
T
Tesorosnail
k
kkw_luv_green
在哪里?是全部出来了么?这个翻译难度很大啊。。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6-02 15:01

油管啊,前面有人贴了
T
Tesorosnail
油管啊,前面有人贴了
kkw_luv_green 发表于 2020-06-02 18:17

很奇怪去油管差清平乐DVD版,出来的还是TV版
T
Tesorosnail
今天读成语故事,发现德高望重这个词来源是司马光称赞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n
newlife2010
很奇怪去油管差清平乐DVD版,出来的还是TV版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6-02 20:33

未删减版只有69集,成年仁宗是第三集出来的,应该就是DVD版了。
T
Tesorosnail
知道了,搜清平乐 未删减版,出来的是英文字幕的
T
Tesorosnail
c
calumet
蒋勋先生啊,好喜欢他解读的红楼梦!
T
Tesorosnail
蒋勋先生啊,好喜欢他解读的红楼梦!

calumet 发表于 2020-06-04 09:00

仁宗时期的优雅文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优雅的文明时期。无人因言获罪,百姓清平。虽有贪官,但不成主流,士大夫皆以天下为己任,共创了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科技的辉煌。
y
yimiyangguang
没了喧嚣,再刷清平乐感觉真好,很多可以反复品的细节。看了一些延迟追剧的普通观众的感想,很多人也看懂了这个剧,治世之不易,每个人的恣意与自我约束的矛盾挣扎。 希望这个剧有长尾效应,多一些人耐心看一点有营养的东西。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292楼Tesorosnail的帖子
看到很多跟宋朝沾边的文章都在借用清平乐做科普,瓷器,家具,服装,书籍等等。历史方面更是,不只仁宗朝,看到有一篇文章主写王安石的,开篇先说清平乐,再提到司马光,再引到王安石上。这样挺好,进入到了不同圈层起到帮助普及历史文化的作用,就不枉做这个剧的本意了。
k
kkw_luv_green
n
newlife2010
n
newlife2010
n
newlife2010
n
newlife2010

这本书今年第四次印刷啦,《清平乐》引发了大众对宋朝的兴趣,很棒哒。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311楼newlife2010的帖子
清平乐里面有很多知识对普通观众来说实在是太深了,即便有一定的历史知识都不见得能get到,但是如果真有兴趣的人可能会一遍遍细细琢磨吧,就像这位观众,琢磨透了也是一件美事。
n
newlife2010
回复 6311楼newlife2010的帖子
清平乐里面有很多知识对普通观众来说实在是太深了,即便有一定的历史知识都不见得能get到,但是如果真有兴趣的人可能会一遍遍细细琢磨吧,就像这位观众,琢磨透了也是一件美事。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6-05 00:19

其实那些古文虽然不能全懂,但基本也能猜到,就是看着累,大部分观众不愿意动那个脑子。
n
newlife2010
n
newlife2010
y
yimiyangguang
其实那些古文虽然不能全懂,但基本也能猜到,就是看着累,大部分观众不愿意动那个脑子。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6-05 00:24

看多人买了宋史方面的书,如果在书里看到相关部分,再回去看看剧里相关的镜头,也是很有趣的事。
n
newlife2010
看多人买了宋史方面的书,如果在书里看到相关部分,再回去看看剧里相关的镜头,也是很有趣的事。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6-05 00:34

记得小时候就是看了电视剧红楼梦然后使劲研究书里的各种细节,一部电视剧能有这样的效果就很好了吧。
n
newlife2010
k
kkw_luv_green
n
newlife2010
#电视剧清平乐#宋仁宗对图书事业的贡献 宝藏21集值得反复刷,该集中祯祯提出要印书,要开天下学子眼界p1 后面剧情中的“广印书 启民智”p2则与之呼应
宋代之前,市面上几乎是没有书店的,因为印刷术尚未普及,书籍多为手抄本。宋,实现了从手写时代到印刷时代的飞跃!北宋汴京的大相国寺便有一个图书市场(不要提到大相国寺就想着烧猪肉烧猪肉
1041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王尧臣、史馆检讨王洙、馆阁校勘欧阳修等人对纷乱不全的馆阁藏书进行编次和整理,成《崇文总目》66卷,是北宋一部重要的官修目录。
n
newlife2010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20-06/05/content_168816.htm?div=-1 从《清平乐》看宋代弹劾法律制度 吴 鹏
T
Tesorosnail
才知道年号的换法
T
Tesorosnail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324楼Tesorosnail的帖子
这篇访谈说的真好,很客观,而且又学到不少知识,看得我兴致盎然,又想再回去刷剧了。
c
calumet
回复 6321楼newlife2010的帖子
大相国寺真是个好地方啊,真希望能有机会去逛逛,哈哈
T
Tesorosnail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327楼Tesorosnail的帖子
希望能慢慢能把这剧的主旨传播开来,让更多喜欢历史,喜欢严肃剧作的人来看。
y
yimiyangguang
看到有人分析各集里的隐意,转帖一个44集的,这集就是官家跟韩琦一边钓鱼一边议论的那集,是我最爱的片段之一。有很多道理,即便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清平乐#中层陷阱,记得管理忘了干活-第44集 工作中,我不太喜欢抱团。 你指望大哥给你指点迷津,其实大哥也在摸着石头过河。 各有各的难处。 韩琦就是这种抱有幻想的小弟。 他其实从狄青上殿请命水洛城开始就惶惶然。 一直强装镇定的“唬”了大概七集, 终于在这一集绷不住了。 质问大哥: 不您挑头要裁人的吗?为啥不保我们? 赵大哥顾及韩小弟的面子, 话没敞开来说,讲得云山雾罩。 阿姨我向来不给人面子。 我直说: 你们,对,就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苏子美,石介。 你们这一大群人,都抵不过一个夏竦。 干活,你们不行。 这个bug,连范仲淹自己都发现了。 裁人计划的根本是什么? 赵老板带着晏老师家访范仲淹时, 他自己说了: “裁撤凭得是拿到手的考绩,若考绩不实我因此错判,可拿真实考绩驳回。” 夏竦立马用水洛城,打脸。 韩琦不让修,新政的人。 后继任郑戬让修,反对的人。 修成了,郑戬的KPI是不是比韩琦高? 那韩琦是不是就该被裁? 尹洙就是因为想到这个连锁反应,所以抓了刘沪。 干脆大家都完不成KPI。 这闹的, 范经理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认怂,下放,老老实实去干活。 韩琦和富弼的KPI,一直就干不过夏竦。 在西夏与元老板对战中, 韩琦败在主动出击导致万余男儿埋骨他乡。 富弼呢? 我在赵老板开会浪费时间那篇里明确分析了: 富弼想让西夏四分五裂那是痴人做梦。 谁会把自己家拆了圆你的KPI? 想得美。 同时期的夏竦,一直坚定的狗在寨子中,休养生息稳步前进完成KPI。 然后,欧阳修。 这位仁兄,真是脸大的能撑满田字格。 他还好意思用水洛城举例君子和而不同, 范仲淹要在现场, 那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大呼别cue我。 这位说得一套一套的: “权之一字的确与利为一体。 小人争权为己得利,君子争权为天下人得利。” 嗯,我只想告诉他, 作为天下人里的一份子,我只关心谁帮我把蛋糕做做大。 我没有仇富的心态, 只关心落到自己口里的饭能不能多。 别人碗里的饭,咱不惦记。 您是为了天下人得了那个权的位置, 问题是,你都在干啥? 你没干啥啊! 您裁完人就在一天一个劄子为石介鸣不平时。 大哥,此时大宋有疫病啊! 米饭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疫病也不会在口喷中结束。 就连韩琦都知道裁人之后人手不够, 自己找着防疫的事情在做。 结果汇报工作时,还被你个二愣子给搅局! 真的, 不要怨晏老师退休前还要把你下放带走。 不让你去趟江湖, 您这天天在庙堂上占着位置不干活还说风凉话的。 要是再有立宗室子这个由头在, 我觉得您能飘到天上去。 最后苏子美和石介。 这两位,压根就没干过实务。 一个专门写文章的, 一个之前给皇女当老师,后面被张茂则尊称大儒。 说白了,光有理论没有实践。 特别是苏子美。 都削籍为民去民间了,你干啥了? 内心抱怨,修沧浪亭。 啊,江南当地没有事情做,让你天天砌墙头? 那为什么《1818黄金眼》能火到网上? 江南的聪明折腾劲,那是全网有目共睹的! 不用演技,天生自带。 既然是天赋, 那必定是从古自今从小到老修炼来的。 您身边的子民,这么能折腾, 您虽然不做官了, 但好歹也是一个乡绅,有话语权吧! 开个田头1818苏子眼,持公正平是非,可以做吧? 修路开桥到劳动中去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吧? 人张茂则后面出宫还会在洞里开学校呢。 您对不起以前的豪言壮语啊! 瞧不起昏聩中书只知道打嘴仗,面对西夏没有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今的你,和当年瞧不起的前辈,又有什么不同呢? 要做事,什么地方都是事。 真的, 新政这帮人,我看着一个个都头大,统统不能打。 当真应了晏殊那句话:刚极易折。 赵老板含蓄的问韩琦: 您们能先做个能臣吗? 换我,我会说: 考核别人KPI之前,请先完成自己的KPI,OVER。
T
Tesorosnail
看到有人分析各集里的隐意,转帖一个44集的,这集就是官家跟韩琦一边钓鱼一边议论的那集,是我最爱的片段之一。有很多道理,即便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清平乐#中层陷阱,记得管理忘了干活-第44集 工作中,我不太喜欢抱团。 你指望大哥给你指点迷津,其实大哥也在摸着石头过河。 各有各的难处。 韩琦就是这种抱有幻想的小弟。 他其实从狄青上殿请命水洛城开始就惶惶然。 一直强装镇定的“唬”了大概七集, 终于在这一集绷不住了。 质问大哥: 不您挑头要裁人的吗?为啥不保我们? 赵大哥顾及韩小弟的面子, 话没敞开来说,讲得云山雾罩。 阿姨我向来不给人面子。 我直说: 你们,对,就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苏子美,石介。 你们这一大群人,都抵不过一个夏竦。 干活,你们不行。 这个bug,连范仲淹自己都发现了。 裁人计划的根本是什么? 赵老板带着晏老师家访范仲淹时, 他自己说了: “裁撤凭得是拿到手的考绩,若考绩不实我因此错判,可拿真实考绩驳回。” 夏竦立马用水洛城,打脸。 韩琦不让修,新政的人。 后继任郑戬让修,反对的人。 修成了,郑戬的KPI是不是比韩琦高? 那韩琦是不是就该被裁? 尹洙就是因为想到这个连锁反应,所以抓了刘沪。 干脆大家都完不成KPI。 这闹的, 范经理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认怂,下放,老老实实去干活。 韩琦和富弼的KPI,一直就干不过夏竦。 在西夏与元老板对战中, 韩琦败在主动出击导致万余男儿埋骨他乡。 富弼呢? 我在赵老板开会浪费时间那篇里明确分析了: 富弼想让西夏四分五裂那是痴人做梦。 谁会把自己家拆了圆你的KPI? 想得美。 同时期的夏竦,一直坚定的狗在寨子中,休养生息稳步前进完成KPI。 然后,欧阳修。 这位仁兄,真是脸大的能撑满田字格。 他还好意思用水洛城举例君子和而不同, 范仲淹要在现场, 那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大呼别cue我。 这位说得一套一套的: “权之一字的确与利为一体。 小人争权为己得利,君子争权为天下人得利。” 嗯,我只想告诉他, 作为天下人里的一份子,我只关心谁帮我把蛋糕做做大。 我没有仇富的心态, 只关心落到自己口里的饭能不能多。 别人碗里的饭,咱不惦记。 您是为了天下人得了那个权的位置, 问题是,你都在干啥? 你没干啥啊! 您裁完人就在一天一个劄子为石介鸣不平时。 大哥,此时大宋有疫病啊! 米饭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疫病也不会在口喷中结束。 就连韩琦都知道裁人之后人手不够, 自己找着防疫的事情在做。 结果汇报工作时,还被你个二愣子给搅局! 真的, 不要怨晏老师退休前还要把你下放带走。 不让你去趟江湖, 您这天天在庙堂上占着位置不干活还说风凉话的。 要是再有立宗室子这个由头在, 我觉得您能飘到天上去。 最后苏子美和石介。 这两位,压根就没干过实务。 一个专门写文章的, 一个之前给皇女当老师,后面被张茂则尊称大儒。 说白了,光有理论没有实践。 特别是苏子美。 都削籍为民去民间了,你干啥了? 内心抱怨,修沧浪亭。 啊,江南当地没有事情做,让你天天砌墙头? 那为什么《1818黄金眼》能火到网上? 江南的聪明折腾劲,那是全网有目共睹的! 不用演技,天生自带。 既然是天赋, 那必定是从古自今从小到老修炼来的。 您身边的子民,这么能折腾, 您虽然不做官了, 但好歹也是一个乡绅,有话语权吧! 开个田头1818苏子眼,持公正平是非,可以做吧? 修路开桥到劳动中去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吧? 人张茂则后面出宫还会在洞里开学校呢。 您对不起以前的豪言壮语啊! 瞧不起昏聩中书只知道打嘴仗,面对西夏没有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今的你,和当年瞧不起的前辈,又有什么不同呢? 要做事,什么地方都是事。 真的, 新政这帮人,我看着一个个都头大,统统不能打。 当真应了晏殊那句话:刚极易折。 赵老板含蓄的问韩琦: 您们能先做个能臣吗? 换我,我会说: 考核别人KPI之前,请先完成自己的KPI,OVER。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6-09 01:15

剧里面编剧在历史上做了考究,不过没讲清楚庆历新政为什么仁宗后来不干了。里面也说了欧阳修的朋党论,不过剧里面什么都是蜻蜓点水,不熟悉历史的观众就会不明白,仁宗为什么忌惮朋党,甚至觉得仁宗昏庸,为什么好官都被贬到外地了。仁宗忌惮朋党,是因为唐朝中后期臭名昭著的李牛党争。最后斗争来斗争去,国家一片混乱。仁宗不想国家混入同样的境地。题外话,李商隐就是李牛党争的受害者,终身不得志。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330楼Tesorosnail的帖子
有些太政治的东西也不能说的太明确,这个剧在现在的环境下能说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不易了。 而且我觉得编剧有把一些政场上的道理某种程度上转化成职场上的道理,这其实对观众更有意义。
T
Tesorosnail
回复 6330楼Tesorosnail的帖子
有些太政治的东西也不能说的太明确,这个剧在现在的环境下能说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不易了。 而且我觉得编剧有把一些政场上的道理某种程度上转化成职场上的道理,这其实对观众更有意义。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6-09 14:16

不管何种表达,都需要清楚。看电视的时候,反正我作为观众没看明白。就记得小人得志,各种人被流放。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332楼Tesorosnail的帖子
可是从整个剧来看,每一个被外放的大臣都被放在了合适的位置,在外任作出了一番成绩,而最终也在合适的时机被调回中枢,无论君子小人,只要他是一个能臣最终都对国家都发挥了最大效用,超越了君子小人的局限。
T
Tesorosnail
这个是仁宗用人之道,看似和稀泥中庸,但是最会做官家不是虚的
回复6332楼 Tesorosnail 的帖子可是从整个剧来看,每一个被外放的大臣都被放在了合适的位置,在外任作出了一番成绩,而最终也在合适的时机被调回中枢,无论君子小人,只要他是一个能臣最终都对国家都发挥了最大效用,超越了君子小人的局限。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6/9/2020 2:25:23 PM
y
yimiyangguang
https://mp.weixin.qq.com/s/Qe94ZrtujPl8KI-TDNllNw 这篇很值得一看,谈到了宋朝的女儿,我们为什么爱宋朝,天才为何成群到来,君臣如何共治
T
Tesorosnail
北宋 范仲淹《灵乌赋》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T
Tesorosnail
宋朝人如何养女儿? Original 坏姐姐 坏姐姐来了  4 days ago





5月18日,电视剧《清平乐》剧终。抛开感情戏不谈,剧里出现了许多观众们熟悉的名字,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包拯……他们在朝堂上争论,在开封的酒楼里喝酒谈天。
这也让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这些曾经在历史和语文教科书里出现的人,不是孤立、零星、单独存在的,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在同一片天空底下呼吸过,在当时的都城开封同时活跃过,他们之间有过碰撞。这是罕有的群星璀璨的时刻,天才成群到来。
这批人也有一个整体的画像——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靠苦学求得功名,他们有学问,爱诗词,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同时又有崇高理想。他们左右着那个时代的审美,也让那个时代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面貌。
从《清平乐》播出开始,宋史学者、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一直在微博上做科普,分析其中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这些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宋朝的政治史研究,著有《司马光和他的时代》、《大宋之变》。
这一次我们和她聊了聊,关于为什么那个时代会有这么多闪闪发光的名字出现,那种时代氛围是如何消亡的,人们对宋朝的误解,以及历史的偶然怎样决定了我们的今天。



|林松果



宋朝的女儿 虽不平等,但是女儿是能得到尊重的
《人物》:在宋朝,我们会看到一些有才华的女性出现,但是女性在宋朝普遍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她们在权力结构里面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赵冬梅:要看家境,就像今天一样,看你摊上什么样的父母,这很重要。但是有一个大的背景是什么,它毕竟是传统时期,男主外女主内。如果你家境足够好,理想的状况就是你在很优越的生活里长大,但是同时要学习做女红,你可以读书,但更重要的是学做家务,所有教育的准备都是为了做一个妻子、做一个母亲。
《人物》:就是说读书在这个价值体系里面并不重要?
赵冬梅:女性会读书,但是女性不认为读书是她自己该做的事情。有一个我很尊敬的美国宋史前辈,她比较了唐和宋的墓志,她也研究女性墓志,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一个名臣的母亲,这个女孩子应该说很有文采,很早就展现出博闻强识的天赋。李清照找到她,说让她跟着自己学习,但她拒绝了,她认为这个不是女孩子该干的事情,因为不管你再怎么读书、写文章、写词,不管你多有名气,你不可能到社会上去做事情,你最终还是要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图/电视剧《清平乐》
《人物》:她们一生承担的还是家庭角色,而不是社会角色。
赵冬梅:其实就算你有幸出身在好人家,有幸嫁了很好的丈夫,丈夫娶妾你还是要容忍。只不过你跟丈夫是“平等”的,因为你有娘家的支持,而妾是你们两个的奴仆。《清平乐》里值得表扬的是,他们知道公主叫自己的亲妈“姐姐”,历史上确实就是这样的,妾没有当母亲的资格。所以不管穿越小说怎么写,女性最好不要穿越。我觉得在宋朝做女性,最好的运气,是程颢的女儿。
剧中公主徽柔称呼曹皇后为“娘娘”,而称呼生母苗娘子为“姐姐”。图/电视剧《清平乐》
程颢程颐都是北宋的大理学家,并称“二程”。程颢的女儿很年轻就死了,二十多岁,没有出嫁,是她的叔叔程颐给她写的墓志铭。墓志铭就记载,这个女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他们没有教她,但她听兄弟们的,自己就记住了。她热爱这些,她的父亲和叔父都是当时最优秀的思想家,他们家讨论的问题应该是非常高级的问题,她能够参与到这种讨论里。

可能到她十几岁就开始说找对象的问题,一直没找着,她叔父解释这件事时说,因为没人配得上她,既然没人配得上,那就不着急嫁,这个思想多先进、多了不起啊,所以她是没出嫁。但这个女儿在家里地位是非常高的,她临死的时候,子侄辈都被叫来了。她叔父就问她,你最后还想要点什么,她说,你跟我谈谈哲学吧,她叔父就跟她谈了。这就是孔子说的“朝闻道,夕可死”。
我做节目的时候偶然翻到了这个,当时都惊呆了,这样一个人非常了不起。宋朝的女性虽然不是平等的,但是女儿是能得到尊重的,程家的女儿就放在这儿。
图/《清平乐》剧照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 越发达,越富裕,你就越能看到宋朝的好

《人物》:你在许多场合强调过,我们原来认为宋朝“积贫积弱”,其实是不太准确的。这种误解是怎么产生的?
赵冬梅:从我们近代以来,宋朝就是不太受待见的。比如说积贫积弱、冗官冗费,还有财政困难的问题。其实宋朝士大夫特别善于批评本朝,批评皇帝,批评目前的状况,他们会把当下的状况糟糕程度说得很可怕。这些本朝人的反省,在近代以后就会作为一个证据,证明宋朝人是很弱的。
图/《清平乐》剧照
另外1840年之后的一百年,我们都在不断签订不平等条约,我们有这样一种不服气的民族心态。当你去回顾历史,就会找到宋朝,宋和辽签订了澶渊之盟,从表面上看确实没有割地,但是有赔款。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很容易把宋朝抓出来,做一个负面评价。更何况宋朝的改革失败了,这也是对改革失败的哀歌。
《人物》:但之后宋朝在大众话语里的印象又改变了,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
赵冬梅:学术界的翻转应该是在90年代就差不多了,但是学术界和社会之间还是有很大时差。民间的翻转,或者年轻一辈的翻转,应该起码有十年了。我觉得标志就是宋粉的出现,开始有人写宋朝的穿越小说了,大概十年前我的研究生给我推荐过。我的理解是,这一代的年轻人在读书,不仅仅是依靠课本,而是自己在阅读,不仅仅阅读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东西。国外对宋朝的印象其实就比我们好。
而且这一代人的特点是什么?从你们睁开眼睛,这个国家就不穷了,就很富裕,你们没有那个包袱,对贫弱没有切肤之痛,都长了一张没有受过欺负的脸,没有那种扭曲的心理。这需要巨大的富裕的积累、文明的积累才会有啊。
剧中繁华的宋朝城市。图/电视剧清平乐微博
你们生在一个这样的时代,就不会去关注这个国家是不是扩张型的,你会更关注文明和文化的部分。社会越发达,越富裕,你就越能看到宋朝的好。那个时代不是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但是是一个可以和邻国平等相处的时代,一个相对自由、文明程度很高,文化人大行其是的时代。爱宋朝是因为我们今天进步了。
《人物》:人们常常提到宋朝的审美是很高级的。
赵冬梅:确切地说,我觉得那种高雅的、文人的、士大夫的审美,在宋朝就是达到了巅峰。它有很多的好东西,在我们本土其实是已经消失了。比如宋朝的制茶,茶具,就是以黑为美,那个天目盏非常非常美,它在日本有保留,在国内这些年也重新恢复了。我觉得宋朝和唐朝追求的是两种不同的审美,唐是富贵的,雄张的,宋不追求那个,他们追求什么?我觉得是典雅,以典雅为高贵,以朴素为高贵。
图/《清平乐》剧照
之前我提到的那位美国宋史前辈,她比较了唐和宋的墓志,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唐朝人会夸耀说我出身高贵,我们家很有钱,他们强调这个。但宋朝人会写,我们家曾经是穷的,但是在贫穷的时候坚持了学习,通过科举上来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宋朝这是一个可以夸耀的身份,这很有意思。
《人物》:如果可以把出身贫寒写到自己的墓志上,感觉这其实是一种时代价值观的体现,人们那时候是很自信的,出身不会左右他的人生。
赵冬梅:我觉得宋朝和之前有个很大的不一样是,我们往前一点说,魏晋的时候是家族决定个人,但从宋朝开始,科举考试让个人决定家族。你们家孩子能读书,这个家庭就能上去。反之,哪怕你做了宰相,如果两三代你们家还没人能出来,那就败落了。
图/《清平乐》剧照
就是这样一批人,一批靠苦学上来的人,有学问、靠读书上来的人,爱好诗词,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同时又有崇高理想的人,他们左右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所以那个时代整个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而后来这样的人就没了。

天才为何成群到来 宋朝始终都给才华、给能力留了相当大的空间
《人物》: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看《清平乐》的时候会有一种感受,感觉它把很多人物都连起来了,包括欧阳修、司马光、包拯、韩琦等等,他们原来单个出现在电视剧或者教科书里。这一次很多人突然意识到,仁宗朝其实是一个天才成群到来的时代。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多吗?
赵冬梅:我想并不多吧,天才这样大片出现,先秦算一个,但可能没这么密。魏晋大概也可以算。但是就密度而言,还真就是北宋这一段,仁宗朝一直到哲宗朝,甚至一直到北宋末年。
我觉得最美的人格典范苏东坡,最有性格的政治家王安石,王安石的对立面,性格稍微差一点的、不够漂亮、不够潇洒的司马光,还有欧阳修、包拯、韩琦……宋朝在我们的历史教育中不被重视,大家的印象是这些人是零星出现的。但实际上,这些人,还有唐宋八大家里的几个,还有科学史上会提到的沈括,他们真的是曾经呼吸着同一片天空底下的空气,都在开封活跃过,都有过碰撞,不管是愉快还是不愉快,这确实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之少的群星璀璨的时刻。
语文课本上的文人名篇在剧中组团出现。图/电视剧《清平乐》
《人物》:其实这些人很多都出身贫寒之家,通过科举求得功名。我特别好奇的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在宋朝通过自己的努力,最高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赵冬梅:可以做到宰相。像范仲淹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最后成了国家的副宰相。宋朝有一句特别出名的话叫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真宗也做过一个劝学歌,说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说你好好读书吧,里面什么都有。当然这个是拿富贵来诱惑人的,但我们从实践上来看,从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开始,科举的门就开得比较大了。唐代的录取规模也就一年七十个,到了宋代一年录取360个。
图/电视剧清平乐微博 视频截图
《人物》:唐朝已经很为自己的科举制度自豪了,一年录取七十多个,唐太宗已经在说“天下英雄入彀中”。宋朝这么大规模扩招,包括制定了更严谨和公平的制度,比如会去誊写考生的卷子防止作弊,这个动力是什么?
赵冬梅:如果非常具体地讲,第一个打开大门的人是有私心的。宋太宗上位后需要提拔自己的人,也就是这些读书人。宋从晚唐五代过来,对武装力量其实有巨大的警惕,所以倾向于提拔读书人,相对安全一点。从更长时段来讲,魏晋南北朝是士族门阀政治,但那些家族经过唐代的不断洗涤和冲刷,到黄巢大起义之后,这些家族已经被打击得差不多了,周边没有那么大的支撑力量,他们也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它开放其实很正常。我们假定宋太宗打开大门时,私心占了重要的地位,但他慢慢看到这些好处,这其实是会被鼓励的。
《人物》:那宋代一个普通人要参加科举,付出的成本高吗?
赵冬梅:我感觉比我们今天高。我们今天求学的时代短,基本就是父母工作,供养孩子读书。但是科举时代不是这样,一旦你决定以科举为业,就要不断考,直到考中为止。你就基本没有精力顾及其他了,只能求学,放弃治生。而且宋朝的制度也是鼓励终身应考的,如果你考了很多次都没中,他就会给你一个恩科,你还是可以当官。
图/《清平乐》剧照
《人物》:怎么理解这个“治生”?
赵冬梅:其实就是营生,泛指做农业生产或者做生意来养活自己。所以科举往往是一个家族产业,家族互相配合,有的孩子读书好就去读书、准备科举,不要管治生的事情。另一个孩子读书不灵,就去管家,打理生意。读书的考中了,治生的孩子也会得到好处的,这是互相鼓励的一个整体。家族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进行平衡,这可能也是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民国还能看到,钱穆、钱钟书他们家也是这样。
《人物》:但是这种制度经历几代,会不会也有阶层固化的问题?
赵冬梅:任何一个长治久安的王朝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阶层固化,上去更难了,但科举这条路从头到尾都是最重要的路。《清平乐》里的仁宗朝,到大概1038年,司马光考中的这一年,宋朝已经建国80年了,这时候通过科举考试升上去变得很难,但名列前茅的人,依然很容易升上去,升得快。但排名靠后的就不行,这时候家族的地位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因为往上升会需要推介。比如司马光,他父亲就是高官,就拉扯着司马光往上。
但即便如此,到了这时候,王安石还是出来了,他家庭背景不如司马光,父亲早死,基本还是靠自己。司马光考中那一年还出了一件事,开封府放榜,好多宰相家的儿子都在榜上,大家就不干了,闹,宋仁宗受理了这件事,只让宰相家的退了。
图/电视剧清平乐微博 截图
所以我觉得宋朝始终都给才华、给能力留了相当大的空间。阶层固化是有的,代际的积累是不可避免的,但始终存在着空间,至少在这个时候空间还是蛮大的。如果你还依赖考试制度的话,它是不是公平、公正,你的选官制度能不能做到透明,如果能做到,那就是可以接受。

君臣如何共治 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时代,人才可以有心胸
《人物》:有几位历史学者表扬了《清平乐》里的前朝戏,我们在剧里也会看到宋仁宗与官员特别是谏官们的互动,双方的这种制衡关系,包括皇帝的战战兢兢,这在以前的电视剧中很少看到,在你看来这部分戏份和史实相符吗?
赵冬梅:我觉得接近,至少是得其意,展现了一个正常的朝廷,这点很了不起。它展现了一个作为政府的朝堂,怎么去负有管理社会的责任、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谋求政权长治久安的责任。它要处理事情,要应对水旱灾害,而不只是天天在那儿宫斗。
《人物》:你在之前有一次讲座里提到过宋代之所以伟大,除了科举制度外,还有一个密切相关的制度就是士大夫政治,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士大夫政治”?
赵冬梅:什么叫士大夫,我觉得英文那个词比中文好懂,就是offical-scholar,学者官僚。士大夫是学者、官僚二位一体的。那些通过科举来做官的那些官员就是士大夫,他们源源不断地进入官场,成为整个官僚集团的主流。
图/《清平乐》剧照
这个士大夫政治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它有温和宽容的政治风气。不是说所有的官员都是好的。其实任何时代,那种特别好的、好到可以做一个样板、好到贴在墙上就是一幅画儿的那种人,都是凤毛麟角的少数。但这种正的东西被整个社会视为一种榜样,一种学习目标,整个风气觉得这样是对的,那就是一个好的状态。宋朝整体来讲,有一大批有理想有操守的官员。
另外就是有一个自我调整、自我纠偏的政治机制。这个政治机制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有谏官、有言官,负责行政监察的官、负责挑毛病的官。制度上有这个东西,政治风气上又支持它发挥作用,同时在这个政治体中还有一些能够坚持理想的人,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就能让这个政治机体很好地运转起来。
图/《清平乐》剧照
《人物》:这种宽容温和的政治风气,这样的官员,我们现在回顾时有什么比较著名的例子吗?
赵冬梅:比如说欧阳修,他在一段时间内其实是北宋文坛的大宗师,是文坛盟主。他提拔过三个人,这三个人后来都做了宰相,但是这三个人,一个是猛烈抨击过欧阳修的司马光,还有一个就是和他在哲学上观点不一致的王安石,还有一个是吕公著,吕公著的父亲吕夷简是年轻时打击过欧阳修的人。但欧阳修就觉得这三个人能力行,就会推荐他们。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时代,人才可以有心胸。其实不管是政治家,还是在一个单位,如果空气特别紧张的话,不太可能有这种(事情)出现。
剧中范仲淹、韩琦等人提着灯笼去上朝。图/电视剧《清平乐》
不只是欧阳修,还有范仲淹也好,寇准、毕士安也好,你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这种高尚,没有私心,他们跟我们以前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争权夺利的政治家都不一样,是把国家放在第一位的,了不起。你学历史,当你靠得特别近的时候,还觉得他们是高尚的人,这时候作为一个学者很幸福的。
《人物》:如果把仁宗朝放在时间长河里看,它在北宋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赵冬梅:黄金时代,真的是一个黄金时代。仁宗是一个特别温和的人,他受过良好的作为皇帝的教育,他是内化了的,他尊重原则,尊重制度,他能够听进不同的意见。但他的温和是双刃的,有些地方也造成了一些损失。可是总体上讲,他还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他能找到优秀的政治家,并且依靠他们。仁宗朝的政治,北宋前中期的政治,可能是帝制时代的最好成绩。
图/《清平乐》剧照
《人物》:你做宋史研究多年,作为一个学者去跟这样一个朝代、这些杰出的头脑打交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赵冬梅:会有幸福感。应当说我这些年的工作,就是按照代际、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呈现宋朝的政治史。在前面我做了第一代的寇准,第二代的范仲淹,第三代的司马光和王安石,第四代的苏轼。我觉得做寇准的时候是非常幸福的,包括到后面的欧阳修、司马光。尊民的理念他们是有的,可能达不到平等,但你起码要尊重老百姓。一个个了解下来你会觉得很幸福。但是写到最近这本《大宋之变》,就是忍不住叹气。我觉得我还好,我不是很脆弱的人,我不会流眼泪,但我在内心深处,我觉得心里头是有一滴眼泪在的,就是很无奈。
《人物》:这种无奈具体来说是什么?
赵冬梅:就是那些好的东西,比如宽容政治、纠错机制,这些东西还没等到宋朝结束就消失了,就没有了。我写《大宋之变》就是写这些东西消亡的过程。像王安石,他本身就是一个宽容政治的受益者,但是等他上台之后,为了很快推行他的改革,他整个施政方针就变了。之前要讨论,大家商量着来,现在就变成确定一个方针路线,跟这个不一致就请你走人,那种自由多元就开始收紧,开始有对异己的打击。
他也把原来对皇帝的软约束全都打破了,那些原则都不要了,所以他干的是一件釜底抽薪、彻底改变了宋朝政治的事情。
《人物》:包括后面司马光上台也没有挽救最后的局势。
司马光劝谏宋仁宗。图/电视剧《清平乐》
赵冬梅:对啊,后边就不可能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士大夫集团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恶性分裂。恶性分裂是我创造的一个词,我没有用党争,党争有点简单化了,我觉得就是恶性分裂,一个恶性分裂的士大夫集团,这才是真正的道德败坏。所以我说《大宋之变》写到最后就是一声叹息,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愿望,然后最后的结果就真的就是这条路。


T
Tesorosnail
《清平乐》人物解读:官家——在规矩和自由中博弈 Original 孙彩群 心灵花园儿童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 2 days ago 看《清平乐》,很多人对徽柔和怀吉的感情波折感到难受心疼,但在我的感觉里,官家才是最应该被心疼的那个人。

看着他从少年到老年,面对朝堂群臣,面对天下苍生,面对后宫嫔妃,遇到各种问题时的克己与平衡,权谋和算计,隐忍与割舍,仿佛也看到了人生中成长的你我,看到了那些为了现实不得而为的断舍离,不甘心却又不得不向现实屈服的俯首称臣。 官家——宋仁宗,《清平乐》中是这样解读的:“圣君的谨慎源自于仁厚,圣君谨慎是怕犯错误,而圣君的恰恰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强大。君主持最高权柄,一言可福万民,一言可祸四海,若君王不,不以万民之苦自苦,自可肆意独断,任性而为,自不必怕,更不必。” 他掌握最高权力,却不因私情加罪他人,并且自己给权力加上约束,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会以自罚的方式来祈求上苍,这种克制远非常人可比; 屏幕上的官家,行走坐卧,一腔正气。前朝他目光炯炯,一切了然于胸,俨然大宋朝舵手形象;后宫他柔情似水,对谁都不负,对谁都很容。他爱国爱民,有理想,有道德;敬天地、敬祖宗、尊文臣、爱女人、爱孩子;

纵观官家的一生,就是在规矩和自由中博弈的人生历程,他很努力的在规矩和自由中维持平衡,因为他的内心愿望是:让朝堂平衡,给百姓平宁。 一、 官家的朝堂平衡之道 在朝堂之上,他需要如范仲淹般的耿直之臣,于是广开言路,给言官言论自由的权利,他甚至写了圣旨表明自己的坦诚:“哪位卿家若是想议论朕、乃至先皇的过,竟被上司权臣压制,便可以此反驳。” 他也能重用左右逢源、老奸巨猾的吕夷简,他还能重用声名狼藉,但很有才华的夏竦。 用历朝老臣维护朝堂惯例,用年轻的言官推行新政,他在规矩和创新的博弈中维持着朝堂的平衡。 也正是如此开明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打开了纳谏之路,也让更多有真才实干的文人士大夫找到了展现自己的舞台,如范仲淹、欧阳修、富弼、司马光等也都是在仁宗年间达到了自己人生成就的巅峰。

二、管家的后宫平衡之道 身在帝王家,必然有太多的无奈。 官家的第一任皇后就是被太后安排的,第二任皇后是被前朝众大臣指定的。 官家其实在宫里也遇见了自己一见钟情的姑娘陈熙春,无奈陈熙春没有显赫的家族,是不可能被立后的。仁厚的官家不忍心心爱的姑娘一辈子被困在宫中,他选择了为爱放手,送出宫给她自由。

曹皇后:将门之女。熟读经史,文武双全,聪明睿智,前朝众臣一致推荐的皇后,自然也是和前朝保持一致的价值体系,是最好的皇后,也是最好的大臣,却不是最好的妻子。 她更像是官家的超我,总是监督着官家做对的事情,一旦官家有些感情用事,就会拿出死谏的架势来,经常让官家发出和她交谈的时候不知道是在前朝还是后宫的感慨,让官家很无奈,也很气恼。

同时官家也不止一次地提到,看到她就想起了大娘娘。这也让本该是一段美好的姻缘在不断的误解中错过。 苗娘子:官家乳娘的女儿,从小长在宫里,懂得宫里的规矩,也知道六哥想要什么,从六哥到官家,他们的关系从亲人到更亲密的人,苗娘子的与世无争,让他们的关系就更像是我们的普通人一样平淡而又真实的婚姻状态,生儿育女,亲密和谐。和苗娘子在一起时的官家,才是最真实的自我。

张娘子: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第一次见官家就可以直接扑到怀里,到官家身边之后也是任着性子来,对官家的爱丝毫不掩饰更不顾规矩,也只有她才能对皇后说出"除了我有几个是官家真心想娶的"这种话来。 其实张娘子就像是官家一直被压抑的本我。所以,他才会对张娘子说:“所有其他人、其他事都是皇帝的,你只是我的。” 身为官家,没有一件事是私事,不得随心而行,事事必须考虑周全,所以在心里是极其羡慕并渴望活成张娘子这样的人。

张娘子为什么能宠冠六宫多年,死后还被追封皇后呢?我想那大概是官家给自己留的最后的任性吧! 官家在他的后宫,用独宠张娘子的方式,既满足了自己内心深处渴望任性的需求,同时也压制了皇后的锋芒和威望,让他的后宫保持平稳安宁。 三、 官家的成长之痛 一出生便是储君的官家,从小跟随名门世家的晏殊研习儒家的仁孝治国之道,少年时却骤然发现自己的生母多年枯守皇陵。 大娘娘从小对他的教诲都有道理,背错了诗句会打他的手板,平时虽然没有对他凶过,但是那种威严都体现在她的气势里。他对大娘娘有忌惮,有敬重,有猜忌,有被礼制约束的孝,但是却没有发自肺腑的那种对母亲的爱。这或许便是官家此生悲剧色彩的源头。

因为对大娘娘的忌惮,他压抑了闯皇陵见生母的冲动,在朝堂上却又借范仲淹丁忧对大娘娘指桑骂槐,以发泄内心的不满。我们看到了官家内心的任性与克制之间的博弈。 生不能相认,不能尽孝,死都无法见上一面,成为官家一生对母亲的亏欠,也是他内心一道无法修复的伤痕。 因为思念亲生母亲而对蜜饯梅子的特殊喜爱,却在无意间造成了梁家家破人亡的悲剧,让少年官家让他深刻意识到了“圣君谨慎 一言可福万民 ,一言可祸四海”。这样的教训更增加了他对自我的克制和压抑。 四、 在规矩和自由中博弈 从小就被规矩束缚,被皇帝这个身份裹挟着的官家,在朝臣面前他身不由己,不能为所欲为,像一个悬丝傀儡;

而曹皇后,出色到让他无可挑剔,甚至心生畏惧。他对她内心的敬畏和忌惮就像内心对大娘娘一样的感觉。 前朝和曹皇后都让他倍感压抑。 但他从张娘子的身上看到了他极度渴望的模样,那种天不怕地不怕,决定了就要尽力去争取,那种能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子。以及在感情上直接的表达,都是官家想做而做不到的。可以说张娘子活出了那个他没有活出来的自己。

在剧中,官家下定决心将张张娘子纳入后宫是在她不顾一切闯入福宁殿,在他面前哭闹着不愿嫁给别人之后。不说她有多爱官家,但在官家眼里,她表现得是那么“非他不可”,不仅将他视为唯一的依靠,甚至为了他不吃不喝,连命都可以不要,他在张娘子的身上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他是被人深深地需要着的,这是他从未有过的情感体验,而这又恰恰填补了他心中的那一个渴望自由的空缺。

与其说他在宠爱张娘子,不如说他在宠爱内心那个任性的自己! 他在百官和曹皇后面前有多压抑,他对张娘子就会有多宠爱和包容。包容到让徽柔嫉妒,不惜伤害官家的情感来与张娘子为敌。 而面对徽柔,这个还未出生官家就承诺要让她成为大宋最快乐的公主,一方面他极尽宠爱,另一方面,他又不顾女儿的反对,把女儿嫁给母家的李氏后人,用女儿的婚姻去弥补自己对亲生母亲的愧疚,亲手将女儿推向了痛苦的深渊。

他对待徽柔的矛盾态度也一样是他的成长之痛带给他内心冲突的外在表现。
历史上的宋仁宗,司马光给了一个有名的评价:“身虽节俭而好施于人。”自己过的俭朴,但对身边的宫人和亲近大臣赏赐很厚,有时到了没原则的程度,是个老好人。同时代的蔡襄曾说他“宽仁少断,选人但无过疚,无不转官,官冗如此”,宽厚仁慈没有决断,但凡没有过错的官员都能得到升迁,北宋的三大弊端:“冗官冗兵冗费”都和他脱不了关系。但正是他这个宽厚、平和的老好人性格,成就了一个文人璀璨的时代。

纵观宋仁宗的一生,可以说是在规矩和自由中博弈的一生,无论是面对他的前朝百官,还是后宫嫔妃,包括他自己至亲的公主,他都表现出一方面被礼教、规则、君王之道束缚,同时又在极力的摆脱束缚。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帝王君主还是普通百姓,都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一句话: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深以为然!
T
Tesorosnail
https://mp.weixin.qq.com/s/Qe94ZrtujPl8KI-TDNllNw 这篇很值得一看,谈到了宋朝的女儿,我们为什么爱宋朝,天才为何成群到来,君臣如何共治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6-09 19:45

文章不错,贴出来了
T
Tesorosnail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340楼Tesorosnail的帖子
谢谢,又涨知识了。这个剧能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对宋朝风情的爱好者是利好。
c
calumet
哈,这个帖子加精华啦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342楼fangfangzhou的帖子
这一段我很喜欢,欧阳修:马逸杀犬于道,苏轼:引用何必典。 这个演员演得演的挺好的。
c
calumet
清平乐要在韩国播出了
k
kkw_luv_green
回复 6342楼fangfangzhou的帖子
这一段我很喜欢,欧阳修:马逸杀犬于道,苏轼:引用何必典。 这个演员演得演的挺好的。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6-11 08:59

我这里没有看懂, 为什么杜撰典故是okay的。
k
kkw_luv_green
回复 6345楼calumet的帖子
上面那三个韩文就是清平乐三个字的直译
k
kkw888
我这里没有看懂, 为什么杜撰典故是okay的。
kkw_luv_green 发表于 2020-06-11 14:30

我也没看懂,我觉得不ok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346楼kkw_luv_green的帖子
就是为了赞扬苏轼的不拘小节,敢于创新吧。
T
Tesorosnail
回复 6346楼kkw_luv_green的帖子
就是为了赞扬苏轼的不拘小节,敢于创新吧。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6-11 15:24

欧阳修是个勇于突破禁锢的人,所以他欣赏苏轼能够杜撰出令人信服的典故。站在古人立场说话。不过显然这种风格不够严谨。
T
Tesorosnail
最近开始读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以前知道富弼一个人出使辽国谈判的故事,那时候听没有太大感觉,这次看完清平乐,有了演员演绎,脑子里面有了画面感,再读这些故事会代入,观感生动多了。富弼真的值得专门写一个戏。司马光赞扬他德高望重,成了成语典故。
T
Tesorosnail
这个视频很有意思,讲了北宋的地摊经济,看完我才想起来仁宗出行,电视剧里面的确没有封街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4514593024966670
我想我是疯了
最近开始读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以前知道富弼一个人出使辽国谈判的故事,那时候听没有太大感觉,这次看完清平乐,有了演员演绎,脑子里面有了画面感,再读这些故事会代入,观感生动多了。富弼真的值得专门写一个戏。司马光赞扬他德高望重,成了成语典故。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6-11 17:02

富弼的演员虽然不出名但也挺不错的。 张得很周正,演技也不错。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353楼我想我是疯了的帖子
富弼下线时官家跟他的那场戏你来我往太精彩了,两个人就是用看不见的刀剑在拼杀,互相伤得血淋淋。 之前富弼那么厚道,最后以这样的方式下线我还挺伤感的,这个演员我印象最深的是官家在他耳边说他两个女儿的事的时候他落的那滴泪。前朝的演员个个演技都拿得出手。
k
kkw_luv_green
回复 6353楼我想我是疯了的帖子
富弼下线时官家跟他的那场戏你来我往太精彩了,两个人就是用看不见的刀剑在拼杀,互相伤得血淋淋。 之前富弼那么厚道,最后以这样的方式下线我还挺伤感的,这个演员我印象最深的是官家在他耳边说他两个女儿的事的时候他落的那滴泪。前朝的演员个个演技都拿得出手。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6-12 13:18

我看了几遍富弼下线的这个场面, 我并没有觉得他做得过分或者不厚道, 就像他说的, 他在在尽一个忠臣的职责。
k
kkw_luv_green
看到有网文说宋仁宗的陵墓在宋陵公园里面地下,没有被破坏的痕迹,这是真的吗?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355楼kkw_luv_green的帖子
是,所有的臣子都是把赵祯当官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人。
n
newlife2010
回复 6355楼kkw_luv_green的帖子
是,所有的臣子都是把赵祯当官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人。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6-12 13:36

别说臣子了,后宫也一样,我觉得就没谁关心过官家。
k
kkw_luv_green
回复 6355楼kkw_luv_green的帖子
是,所有的臣子都是把赵祯当官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人。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6-12 13:36

的确也无法将他当人, 他的身上是天下是社稷。
韩琦算是最亲近的朋友了, 最后也是是社稷第一位啊。
所以官家和茂则关系的疏远, 是我最遗憾的。
没有让人羡慕的兄弟情, 没有甜蜜的爱情, 估计是清平乐无法取悦大众的关键吧。
k
kkw_luv_green
富弼的演员虽然不出名但也挺不错的。 张得很周正,演技也不错。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2020-06-12 01:48

李雅男,1983年1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 中央戏剧学院
k
kkw_luv_green
前朝的演员里, 我觉得苏子美的选角还不够风流倜傥, 夏竦应该找特别帅的来演才有意思。
k
kkw_luv_green
夏竦冯晖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 欧阳修张本煜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吕夷简谭希 文彦博陈伟栋 司马光初俊辰 李玮陆星驸马爷 曹评丁嘉文 少年宋仁宗张家硕 少年韩琦战宇 任守忠 王拱辰何明翰 狄青季晨 蔡襄周帅 梁元生胡浩博 章得象任学海 王曾任山 宋真宗许毛毛 包拯何建泽
k
kkw_luv_green
查演员信息, 才发现富弼, 石介,和郭皇后都最后更换演员了。
杨烁本来要客串演石介的 。
y
yimiyangguang
回复 6359楼kkw_luv_green的帖子
为臣者以社稷为重没错,可为君者更是以社稷为重。几十年君臣相得,为臣子者还不信君上一切会以国家为重这也是赵祯介意的吧。
y
yimiyangguang
前朝的演员里, 我觉得苏子美的选角还不够风流倜傥, 夏竦应该找特别帅的来演才有意思。
kkw_luv_green 发表于 2020-06-12 14:03

夏竦演得很好但是确实应该找帅一点的演员,那么多感情戏😄。王拱辰我觉得选得特别好,扮相跟性格很契合的感觉。
c
calumet
查演员信息, 才发现富弼, 石介,和郭皇后都最后更换演员了。
杨烁本来要客串演石介的 。
kkw_luv_green 发表于 2020-06-12 14:13

我还是更喜欢现在的石介,我觉得演的很好
c
calumet
看到有网文说宋仁宗的陵墓在宋陵公园里面地下,没有被破坏的痕迹,这是真的吗?
kkw_luv_green 发表于 2020-06-12 13:26

这个好像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据说六几年的时候有专家下去过探查地宫,发现一个通道,有说是排水沟也又说其实就是盗洞。后来地宫封闭,就再没有确切的记录了。这是我以前看的
k
kkw_luv_green
我还是更喜欢现在的石介,我觉得演的很好
calumet 发表于 2020-06-12 14:34

无法相像杨烁的石介会是怎么样的,他一点不像迂腐书生啊。LOL
k
kkw_luv_green
回复 6359楼kkw_luv_green的帖子
为臣者以社稷为重没错,可为君者更是以社稷为重。几十年君臣相得,为臣子者还不信君上一切会以国家为重这也是赵祯介意的吧。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6-12 14:20

赵祯比任何人都能沉得住气,他总认为自己还能生儿子, 臣子们是真怕赵祯身体不好,不知哪天就龙御上宾了,急呀~~
k
kkw_luv_green
这个好像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据说六几年的时候有专家下去过探查地宫,发现一个通道,有说是排水沟也又说其实就是盗洞。后来地宫封闭,就再没有确切的记录了。这是我以前看的
calumet 发表于 2020-06-12 14:45

那天读网文的时候, 意识到看了这么久那么熟悉的赵祯就在那陵墓里已经呆了快一千年,还挺伤感的。
T
Tesorosnail
石介的演员就叫杨烁,没有换,不过是不同的杨烁。这个人还演过大江大河
查演员信息, 才发现富弼, 石介,和郭皇后都最后更换演员了。杨烁本来要客串演石介的 。 kkw_luv_green 发表于 6/12/2020 2:13:54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