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6056楼yimiyangguang的帖子 以前对宋朝了解很少,清平乐让我知道还有宋仁宗这样一个皇帝,仁厚宽和,他在位时文化经济昌盛,政治开明,比起那些宫斗权斗更让人深思 resurgentangel 发表于 2020-05-20 08:40
仁宗朝的百姓也相对生活安宁。 喜欢打仗开疆拓土的皇帝,功绩上是好听好看了, 但百姓其实很苦。 乱世就更惨了。 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2020-05-20 11:15
我忍不住说,北宋皇帝都挺相信打仗花钱,太划不来,能用钱买和平为啥不行呀。结果金兵打过来,第一次金兵撤了,徽宗立马就把军队解散了,原因就是太花钱啊。第二次金兵再来,人家狮子大开口,这次徽宗就拿包括老婆女儿在内的宋朝女子去抵钱了。 真的,仁宗说让福康公主做大宋最幸福的女孩子,是没差的,仁宗输赢不说,起码还敢打一下仗。真以为辽能和宋保持多年和平,是仁宗个人魅力大呀,还是北宋虽然军队废柴,还是有一点的,仁宗时期算是北宋除了开国最能打的时候了,北宋唯一名将狄青就是仁宗朝的。辽也是想想打仗挺花钱的,对方还是能打一下的,有钱白拿就算了。真没了能打的军队,看看徽宗的公主的命运吧。 靖康元年十二月,金军索金一百万锭(五千万两)、银五百万锭(二亿五千万两)。后同意用女子折金银,价格如下:帝姬每口准折金二千锭,王妃每口准金一千锭,宗姬准金五百锭,族姬准金二百锭,宗妇准银五百锭,族妇准银二百锭,良家女银一百锭。 据《开封府状》记录,共计11635名女子被宋朝折价抵赔款,其中,宋徽宗赵佶与宋钦宗赵桓小老婆83人(嫔妃),王子的小老婆24人(王妃),公主22人,共折黄金607700两,白银2583100两,其他宫女等4000余人算卖1送100。 打仗真的挺花钱的,卖女儿挺省钱的,只要能生。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0 13:19
另外说开疆拓土,百姓很苦的。中国历史上最疯狂开疆拓土的时期之一,唐初的贞观年间,李世民当皇帝二十一年,灭掉了二十四个国家,同时国内经济疯狂增长。他儿子唐高宗李治期间,继续开疆拓土,其实是达到了中国汉人王朝疆域的顶峰,达到了1289万平方公里,是现在中国国土面积的1.3倍,没听说那时候有什么民不聊生的情况。倒是在他老婆武则天手里,丢掉了不少。 到了唐玄宗时,继续开疆拓土,甚至在帕米尔高原上同当时西方最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打了一仗,但同时中国的经济也达到封建王朝的一个顶峰——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开疆拓土从来都是和经济发展不矛盾的。 古罗马武力最盛时,也是经济最好时,后来就都不行了。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0 13:44
是啊,哪怕拍个纪录片也好,别浪费这么多的服装。好像关于南宋皇帝的没有什么电视剧? calumet 发表于 2020-05-19 21:02
仁宗朝的GDP很高, 国库有钱, 没想到他自己倒是生活俭朴。 因缘2015 发表于 2020-05-20 14:42
南宋和金对抗,更不可能拍了。。。 zhuzhu08 发表于 2020-05-20 15:10
仁宗他爹真宗都把钱祸害了去封禅修仙了。刘娥整治经济不错,还在四川首先开始使用纸币,经济大大发展。仁宗朝在这个基础上,商业也愈见发达。但是他自己的确一生简朴。天性仁厚不喜享乐。唯一喜欢的娱乐是女子相扑,还被司马光追着骂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0 15:46
想想刘娥是真厉害,国家管得不错,儿子也教得好,仁宗在教孩子方面可不如刘娥😂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0 15:59
那不一样吧。 刘娥是在培养将来要登基亲政的皇太子。 仁宗对最兴来也有不少打算的, 可惜还没来得及开始。 仁宗对公主是比较放松,都交给皇后/亲娘去教了。 要说教的不好, 亲自教的人应该负主要责任。 仁宗和周贵妃的公主也很长寿,好像也没闹什么妖鹅子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2020-05-20 16:38
剧里面就是没受范仲淹教导,这个剧一直强调女子要读书,好好读书的典范就是曹皇后,没好好读书的代表就是徽柔LOL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0 17:30
这个剧曹后也没有写好,好像成天都自怨自艾在后宫里面闹腾。其实曹后在种植,采桑方面都有建树。这个剧里面就没有啥独立女性。。女性不独立要知识干嘛?取悦别人吗?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0 17:44
剧里有表现她养蚕种植的戏份,但不算多,古代也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独立女性。我觉得给了她太多次哭哭啼啼的戏份,尤其中期,没完没了,然后热搜就是“心疼曹皇后,宋仁宗渣男”,用力过猛的感觉。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0 17:59
前唐开疆拓土,但是埋下安史之乱的隐患。土地兼并是每一个朝代无法规避的轮回。随着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瓦解,失去土地的流民越来越多,当土地和财富逐步掌握在权贵手中时,伴随的一个后果就是国库空虚,因为税收不上来。这时就无法支持中央对征服的疆土的完全控制了。庞大的戍军支出只能依靠籓镇自行解决,等于权力下放,中央控制削弱。当边关将领有了和中央对抗的能力和兵权,士兵们只认识将帅,并不知道皇帝的时候,蠢蠢欲动也就开始了。唐朝皇帝两度被边关戍军打得落荒而逃,皇都被夷为平地,这个空前绝后的记录其实并不光彩。终唐二百余年,初期盛大的国土缩小一半多,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和籓镇和邻国周旋,苟延残喘,更别提战乱带来的人口剧减,和沿绵至宋代的动乱岁月了。 唐初的大幅疆土和葱茏繁盛确实是中国历史的巅峰,可惜持续也不过百年,在历史长河中也只是短短一瞬,更多的时候,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活在世上依旧是挣扎求存而已。表面的风光只是昙花一现,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打底,与金字塔底下的黎民何干? bioaero 发表于 2020-05-20 16:50
不让徽柔读书的不是曹皇后吗?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2020-05-20 18:14
如果回归历史,真爱温成皇后, 事业伙伴曹皇后, 后宫也成清平乐了。 还是不应该改编孤城闭这书。 这个调子从根本上就不对。 我想我是疯了 发表于 2020-05-20 18:17
曹后除了自怨自艾就是酿酒做零食。。历史上的曹后还是挺大气挺英勇的。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0 18:13
真实历史就是仁宗猜忌提防曹后,怕她的家族篡权,所以一直冷淡她,当然曹后张的也一般。仁宗老房子着火看见小鸟依人善解人意能歌善舞的自幼没有受过亲情关照的张贵妃,又联想自己的身世,仁宗觉得找到了这辈子真爱(其实他好像真爱很多,是个多情的人,不过张贵妃的确后面独宠)。然后,张贵妃死了仁宗也迅速衰老,老年跟曹后算是同盟伙伴,互相关照,把国家手把手再交给曹后。。纵观仁宗一生,他是个特别富有感情的人,郭后废了都像重新召回来,到了后期,他肯定对曹后还是有感情的。只不过不是一开始就是真爱而已。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0 18:23
尤其中唐到后唐,民不聊生,到了五代十国,战乱纷纷,人口锐减。有人看不起宋朝,说宋弱,可是没有柴荣赵匡胤打下大宋江山,人民可以安稳的生活了几百年,五代十国这种连年混战还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0 18:17
尤其中唐到后唐,民不聊生,到了五代十国,战乱纷纷,人口锐减。有人看不起宋朝,说宋弱,可是没有柴荣赵匡胤打下大宋江山,人民可以安稳的生活了几百年,五代十国这种连年混战还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0 18:17 唐初一百年,军事经济双顶峰,难道因为后期末落了,就宁可不要前期的强大吗?那军事弱小经济发达一条腿走路的北宋不也一下子垮得稀里哗啦,人民在战乱中痛苦挣扎。一样最后都要完蛋,是曾经有过辉煌好,还是根本没有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好呢。 唐朝巅峰从李世民627年登基,到755年安史之乱,唐朝老百姓过了128年的好日子。 北宋从960年陈桥兵变赵大登基,到靖康之变1127年,北宋老百姓算是过了167年的好日子,时间差异并不算大。 要说养兵花钱,唐朝巅峰期,总兵力在63万,北宋到靖康之变前,总兵力是140万,在养兵花钱这方面,北宋也没省多少钱。 李世民打仗是很省钱的,打东突厥,打吐谷浑,这样的灭国之战,都是才五万兵。薜万备率仅仅三十人打于阗,竟然吓得国王开门请降。当然到唐玄宗那里,就不行了。 再从实际角度出发,在冷兵器时代,生活资料缺乏,对于周围的游牧民族来说,中原之地是一块肥肉,他们也要生活呀,也想活得更好呀。你不把战线推到别人家院子里,别人家就把战火烧到你家房子里。不是你想要和平就能有和平的。父兄不去打仗,别人就来抢你家妻女,靖康之耻证明了这一点,一直到二战莫不如此,直到出了原子弹这个同归于尽的大杀器,世界才有了罕见的和平。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0 19:15
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献给辽自己给儿皇帝当孙子后,北宋先天没有屏障没有养马条件了,这种先天不足很难和唐同步而语了。宋只好在科技上开展兵器,宋朝军队的弩弓很厉害,不过宋朝吸取唐朝教训武将地位太低,打仗再好也升不上去,这种情况基本就是自守了,要想开疆扩土门也没有了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0 19:54
怎么可能128年都是好日子。初唐大部分时间是恢复期。每个朝代开创之初分配土地,轻徭薄赋,促进生产都是必须的,为了把国家从连年战乱饥荒起复回来。初唐继承隋朝实行均田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大约80%依旧是国家(后来是权贵)所有,也是税收来源。同时府兵制的推行,也是为开疆拓土服务的,让农民闲时务农,战时为兵,辛苦一辈子,过世后耕作过的土地还要上缴,让政府另行分配。土地兼并让政府手中可以分配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流民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在武则天时就已经很剧烈了,均田制形同虚设。流民除了到荒僻之地开垦以外,只能四处流窜。国家因此失去稳定税基,没有稳定兵源,基层管理混乱,同时还在四处扩张。配套的府兵制一同瓦解,只能实行募兵,但又缺钱。再加上承平日久君臣奢靡风起,压榨的都是谁? 本来专制皇朝的风光,都是建立在对下层吸血的基础上的。风光的面子也只有top N拥有,而建筑起这份风光的代价是由底层承担。更别说风光不再,大厦将倾,涂炭的还不是芸芸众生。所以这份风光和黎民真没有关系,他们有选择吗? bioaero 发表于 2020-05-20 21:08
要你这么说北宋的老百姓也没有几天好日子。赵大当皇帝时连南唐都没统一过来,赵大当皇帝时也基本都是打仗。北宋初期太宗真宗也是恢复期,恢复期刚过,也就是仁宗这几十年老百姓日子过得不错,到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初心是好的,结果反倒给农民更增加了负担,宋徽宗时北方水泊梁山,南方方腊起义,没有金兵打过来,国内也已经是民不聊生了。北宋牺牲军事,老百姓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他们有选择吗? 只能说在太平岁月,老百姓能勉强吃饱饭,不受战乱之苦,已经很不容易。鲁迅说过,中国历史上只有做奴隶的历史和想做奴隶都不得的历史,那为什么要称赞仁宗,他当皇帝时,也不过是老百姓当奴隶的时代,不如把他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0 21:51
看了 电影 辛弃疾1162 的开头,这片子居然能过审。。。 zhuzhu08 发表于 2020-05-20 20:15
北宋的一大战略失败是灵州失陷,至此上等战马的补缺就此完蛋。 北宋也有过一只战斗力很强的重骑兵部队 --- 静塞铁骑,宋辽野战是不落下风的。 失掉灵州失去战马补及,澶渊之盟后,边境士兵将领整体素质下降,北宋就没有有威力的骑兵了。 直到后来岳飞组建了宋朝另一只精锐骑兵部队,尤其是精锐中的精锐 -- 背嵬军 FerrariF12 发表于 2020-05-20 21:27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54y1X7Ej?p=1 中国哪个皇帝最受欢迎?看完这份排行你就知道了! 哈哈哈哈 看最后 newlife2010 发表于 2020-05-20 21:28
好看吗?好看就去看看。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0 22:14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zhuzhu08 发表于 2020-05-20 23:30
虽然苏辛并称,但一个文人的豪迈,一个真的上过战场,武力值还不弱,确实是不同的 zhuzhu08 发表于 2020-05-20 23:23
开头有点赶客,看了一半,很好看。我一个辛词粉,居然现在才看。。。 zhuzhu08 发表于 2020-05-20 23:20
拍的挺燃的 谢苗现在专注拍网络电影,之前拍过十三将士守疏勒城,也颇受好评,都是基于历史故事改编的电影 FerrariF12 发表于 2020-05-20 23:47
我不是太喜欢杀戮气味太浓的,这个十三将士是战争片吗?我还是想看的跟文化和平民生活相关的。现在老说大女主的,怎么没人拍黄道婆,也是宋朝的,就是末年了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1 00:11
仁宗他爹真宗都把钱祸害了去封禅修仙了。刘娥整治经济不错,还在四川首先开始使用纸币,经济大大发展。仁宗朝在这个基础上,商业也愈见发达。但是他自己的确一生简朴。天性仁厚不喜享乐。唯一喜欢的娱乐是女子相扑,还被司马光追着骂 Tesorosnail 发表于 5/20/2020 3:46:57 PM
在油管子上翻到的,如果小岳岳饰演官家。。。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https://www.youtube.com/embed/hGTYFZ33Bfs calumet 发表于 2020-05-21 20:00
辛弃疾的电影还行但是好悲壮啊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1 20:20
喜欢边舞剑,边吟词的那段 话说,辛弃疾的武力值有这么高吗 zhuzhu08 发表于 2020-05-21 23:28
清平乐这剧细节的考据和画面的唯美都是值得夸赞的。 原来仁宗的前朝大殿,皇后和贵妃的寝宫都是有寓意的。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https://www.youtube.com/embed/xVWzZUl-mp0 calumet 发表于 2020-05-21 20:17
我刚看到68 估计也马上要大结局了吧 这个司马光内分泌失调嘛 天天见了官家就是要火拼的样子 那么大火气 他是用脑袋砸的缸嘛 疯子一样 宜花 发表于 2020-05-22 00:00
仁宗广开言路从不因言获罪,谏官都以骂皇帝为荣。仁宗虽然不乱杀人对言官尊重,但是对皇宫内侍和后宫要求很严,喜欢的梳头太监因为说言官坏话他就直接赶出宫了,对他生母家也管的严,不让他们越权。 看见有人说仁宗是个窝囊废大怂包,我就觉得这些人就应该活在大清帝国里面去跪舔奴隶主暴君,大呼主子万岁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00:12
广开言路 言论自由 自然是让人尊重 爱戴的 不知是电视剧编的过了还是真的在历史重现 这个司马光泼妇一般 刚看到一段 只因官家未及时面见 这大哥就在堂外 一遍又一遍的有急事面见 大声喧哗 无语至极 都是读书人 有脸面的 有话不能好好说嘛 听他讲话都觉得聒噪的很 还自允句句肺腑 武夫都没像他这样的 宜花 发表于 2020-05-22 00:22
滋要是人治理天下 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前朝大臣尽心国事就是了 皇帝家事点到为止 手深那么长作甚 我看这个司马光就是跟公主结下了梁子 在公报私仇 亏的还是个爷们儿 跟小姑娘叫什么劲呐 有毛病 宜花 发表于 2020-05-22 00:25
官家国事就是家事,自古有之啊。即使是现在,哪怕民主国家如果总统女儿违规做了事情,一样很多人会监督会不满。 Tesorosnail 发表于 2020-05-22 00:29
我看他是过犹不及 官家不按他说的做 他就没完没了 不达目的不罢休 还有一段 令人极度不适 这些言官在官家患病时弹劾狄青大将军 真是不用刀枪就能让人死无葬身之地啊 还不是为的自己那点私心嘛 极端一词用在他身上 真是恰当 丁点儿没糟践 宜花 发表于 2020-05-22 00:34
这个太好笑了,这样估计观众就不会抱怨帝后老不疼了哈哈哈哈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0-05-22 00:42
司马光就是牙呲必报的人,并且记仇记得特别久。 当时有一个小姑娘,才十四岁,父母都去世了,她叔叔把她卖给一个老光棍当老婆,她拼死反抗时,砍掉了老光棍的几根手指。这官司一级级地往上打,一直打到皇帝御前。王安石主张正当防卫,司马光主张谋杀亲夫,当时的皇帝(应该是神宗)站王安石,认为小姑娘当时在父母孝期,她叔叔做主的婚事不算数,这算正当防卫,就把小姑娘放了。 十几年后,司马光翻身上台,他还记着这个事呢,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把早已经嫁人生子的小姑娘抓了来,按谋杀亲夫给处死了。简直是。。。。 所以他后来抓着徽柔不放,他就是个为了证明自己对,根本就不在乎别人人命的人。 mysrrx 发表于 2020-05-22 01:02
看了 电影 辛弃疾1162 的开头,这片子居然能过审。。。 zhuzhu08 发表于 5/20/2020 8:15:27 PM
司马光就是牙呲必报的人,并且记仇记得特别久。当时有一个小姑娘,才十四岁,父母都去世了,她叔叔把她卖给一个老光棍当老婆,她拼死反抗时,砍掉了老光棍的几根手指。这官司一级级地往上打,一直打到皇帝御前。王安石主张正当防卫,司马光主张谋杀亲夫,当时的皇帝(应该是神宗)站王安石,认为小姑娘当时在父母孝期,她叔叔做主的婚事不算数,这算正当防卫,就把小姑娘放了。十几年后,司马光翻身上台,他还记着这个事呢,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把早已经嫁人生子的小姑娘抓了来,按谋杀亲夫给处死了。简直是。。。。所以他后来抓着徽柔不放,他就是个为了证明自己对,根本就不在乎别人人命的人。 mysrrx 发表于 5/22/2020 1:02:27 AM
极赞👍
他的孤城 || 宋仁宗个人 || 台词向
【清平乐】思美人兮——北宋文臣群像
以前对宋朝了解很少,清平乐让我知道还有宋仁宗这样一个皇帝,仁厚宽和,他在位时文化经济昌盛,政治开明,比起那些宫斗权斗更让人深思
2020年05月19日 12:54新浪网 作者 十三文姬
文:Michael Wui
古装传奇电视剧《清平乐》今晚落下了帷幕。月余时间热度不下,引得四方讨论。而剧中的绝对主角宋仁宗与他的扮演者演员王凯,也以华丽之姿现于观众视野。值全剧播毕之时,当深度剖析一下《清平乐》中的宋仁宗形象与王凯的表演水准了。
尽其美。古装剧的表演用王凯本人的话说,有的时候要“起范儿”,这个范儿不仅仅是古典神韵,古时人物的礼仪做派,还有一种和现代的距离感,营造出一种高级的审美情趣,王凯的表演就经常带来审美上的高级感。而在《清平乐》中,他表演的美表现在一种宛若诗学之中的古典美意趣,这个意趣若借两句唐诗来诠释,当是杜甫的“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在他的演绎中,你总能隐隐感受到一种内在的脆弱和孤独,一种时刻可能悄无声息就要崩塌的弱质之美常常影影绰绰、悄然飘散。他寄予厚望的最兴来离世,剧作中几次表现宋仁宗的悲痛和怀念。王凯每次一演到这儿,都流露出“人间后事悲前事,镜里今年老去年”的凄然苍凉。他不过就是摩挲着那个曾承诺过却待孩儿死后才编完的竹笼,触物生情,小心翼翼;他也不过每每想念就目藏柔波(王凯常常在剧中流露出含泪而不涌出的神态,真的是令人观之心颤),甚至吝惜地连一滴泪也不忍流下;他不过一说到“最兴来”三个字就黯然神伤,语带嗫嚅……却就是因为这些,观众已然潸然泪下,他表演出的伤怀,仿佛云雾,缭绕在你的心上,他从不高声喧哗,你却已经在他所营造的无形的网里,激荡起爱恨嗔痴,有如沉沦。这是什么?这其实就是中国古典文化中常讲的“意境”,草木无声,山水无言,却已经喜悲于色,令人浸润。王凯表演中的化境之美,就如这无声的山环水绕、烟波浩渺,浓浓淡淡就抛了千般滋味在你心头。而这种偏古典式的朦胧与脆弱,恰恰和古装剧、和宋仁宗的意境相得益彰。用《二十四诗品》中的话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尽其深。一些演员对于角色的塑造,有时候给人感觉“可以”,但仅仅是可以,为什么?他的诠释固然准确,但是作为艺术,应当再给人带来深度、厚度,这便是一种不可言传的能力。和演员的经历、见识、学识、天分和慧根都有关系,甚至不是演员刻意为之就能自然流露的气象。《清平乐》中的王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艺术中饱含“哲学”的深意。前文提到关于仁宗身上的“宿命感”和“撕裂感”如此,说到底,是王凯精准的演绎,赋予了这个人物统一而贯通的魅力,让他有了溢出人物形象之外的灵韵。而在其表演的过程中,也能体现演员本身的艺术哲学。譬如为大娘娘进药一场戏,太后刘娥“善言于将尽”,与赵祯“摊牌”,气势满盈,此时的王凯把所有的情绪收在细节之处,只用眼神、微笑的自信就勾勒出二人政治权力此消彼长的局面,也让戏剧翕张平衡、刚柔相济、阴阳相合。
结局部分一场朝堂之辩,王凯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场戏他印象最深,表演的时候几次都有落泪的冲动,但是这种感动从哪儿来,他也说不好”。我想这就是演员一颗多情的心,感受到梁家元亨的前尘今朝,在命运的摆弄下多么无力;感受到为他正其名进而正其身的角色的慈悲;感受到从元亨折射出的百姓面貌,是鲜活的需要他保护、需要他维系的善意;感受到青史留名不如施恩于民生的德治大道;感受到不可以任意一条无辜性命祭君臣之格的为人之仁……我想王凯一定感受到了这一层层甚至更丰厚的哲学意味,在他的心中,这无形的“点题”令他激越而兴奋,所以他与角色的“此刻”融为一体。听到公主说爹爹是精致的傀儡时,他目中带泪地别过头去;陈词之中,说到君王功绩声贯长空,劝导为臣之道谆谆赤诚,谈及百姓生计语带悲悯——这些都是王凯经由自己对情理的体认,他油然而生的不知名的感动正是艺术创作中最珍贵的部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一场意外的际遇、瞬间的灵光,却从来不是偶然习得。这是让我觉得王凯赋予人物弧光的来源——他心底从未泯灭的“善感”之情,触草木而知生机;观流水而叹兴替;那遇人物悲喜时,则能共悲喜,再进行艺术化的表达,这便让人物形象和戏剧艺术有了“深”不可测的厚度。
如此,我先前那句“尽其形,尽其蕴,尽其美,尽其深”便也明晰了,水到渠成般成就了那个词,王凯的表演成就了一个表演的“高度”。 这个高度是十万余言的半文言台词,他讲出了准确的气口、重音,讲出了气韵生动的古典气象; 这个高度是对人物的设计,“仁”“忍”“人”的理念贯彻,朝堂之下斜倚身姿的人物的鲜活; 这个高度是戏剧艺术的多元运用,他几次用舞台剧技巧展现出仿若“莎士比亚”戏剧般风雨激暴的酣畅悲壮; 这个高度是王凯作为演员的表演野心,帝王一生、复杂人性,大半生的波澜跌宕,他拿了下来,并且完成得无瑕无疵; 这个高度是角色的高度,从此以后宋仁宗赵祯有了明朗而确切的形象,他被王凯成就,成了这位富有特质君王的典范; 这个高度也是演员的创造的自己艺术生涯的高度。这次的创作,王凯无疑满分、完美!这个高度给观众带来了享受与惊喜,却没有让我们看见他的尽头,下一个“高度”,将继续被他开拓。
这些,足以让王凯和他的宋仁宗赵祯被观众、被中国影视剧创作史珍视、珍藏。
今晚,官家离开了,陪伴月余却看尽一生的官家,离开了……他了却了最后的牵挂,如他降生伊始,如他平生所爱那般,赤着脚离开了——终于,没有挂碍地离开了……他魂归天际,去和他的亲娘、大娘娘、最兴来、玥玥、瑶瑶、张妼晗相会了……他临此一世,挣扎过、努力过、爱过、怨过、痴狂过,最终,留下四海平宁、盛治之世,留下史书工笔“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的片语箴言——最后那片翠微绿水,你看到了吗?那可是你口中的“千里江山如画”?……
千年流光,一瞬而往。演员王凯说“愿以祯心入民心”。他做到了,他带着你赵祯的一心仁圣穿越了千年的历史回廊,做到了。知音若此,幸甚至哉。宋仁宗与王凯,皆然也。 今日一别,后会有期。往后日子里,抬眼可见的星光中,有你,也有他。再会,赵祯;“再”见,王凯。
仁宗朝的百姓也相对生活安宁。 喜欢打仗开疆拓土的皇帝,功绩上是好听好看了, 但百姓其实很苦。 乱世就更惨了。 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
太棒了,看剧后的各种复杂感受自己没能捋清,这篇写得真到位
看完老年仁宗升天,再看到年轻的仁宗,恍若隔世。
我忍不住说,北宋皇帝都挺相信打仗花钱,太划不来,能用钱买和平为啥不行呀。结果金兵打过来,第一次金兵撤了,徽宗立马就把军队解散了,原因就是太花钱啊。第二次金兵再来,人家狮子大开口,这次徽宗就拿包括老婆女儿在内的宋朝女子去抵钱了。 真的,仁宗说让福康公主做大宋最幸福的女孩子,是没差的,仁宗输赢不说,起码还敢打一下仗。真以为辽能和宋保持多年和平,是仁宗个人魅力大呀,还是北宋虽然军队废柴,还是有一点的,仁宗时期算是北宋除了开国最能打的时候了,北宋唯一名将狄青就是仁宗朝的。辽也是想想打仗挺花钱的,对方还是能打一下的,有钱白拿就算了。真没了能打的军队,看看徽宗的公主的命运吧。 靖康元年十二月,金军索金一百万锭(五千万两)、银五百万锭(二亿五千万两)。后同意用女子折金银,价格如下:帝姬每口准折金二千锭,王妃每口准金一千锭,宗姬准金五百锭,族姬准金二百锭,宗妇准银五百锭,族妇准银二百锭,良家女银一百锭。 据《开封府状》记录,共计11635名女子被宋朝折价抵赔款,其中,宋徽宗赵佶与宋钦宗赵桓小老婆83人(嫔妃),王子的小老婆24人(王妃),公主22人,共折黄金607700两,白银2583100两,其他宫女等4000余人算卖1送100。 打仗真的挺花钱的,卖女儿挺省钱的,只要能生。
仁宗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帝王里面,皇帝能做的最好的一个了。 这剧里面大家骂他和张贵妃,其实仁宗和张贵妃都算冤的。张贵妃再差,她没有干预过朝政,最多就是想提高自己地位让仁宗给他伯父加官,而且这个伯父还在她小时候爹爹去世的时候,把她和她妈妈扫地出门。她把仁宗送给她的珍珠戴头上,仁宗怕宫人效仿,就说满天白纷纷,不好看,她就马上不戴了。仁宗喜欢简朴,她就把自己屋子挂满飞白体,装饰用度也很简朴,仁宗因为大旱为民众求雨,她就刺臂出血为仁宗求雨。虽然她德行不及曹后,但是也不算什么祸国殃民的后宫嫔妃。而且也没害死过人。想想南宋的李凤娘,因为被晕太上皇相信的道士看相相中,然后被指定成了皇后,结果善妒发狂,把皇帝喜欢的妃子杀死,连皇帝夸一个宫女的手好看,都把宫女的手砍下来装点心盒子呈给皇帝看,历史上这种后宫的事情太多了,仁宗朝的后宫,历史上算是非常平和的。矮子里面选将军,只好把张贵妃丑化了来呈现。
汉武帝的时候开疆拓土就民不聊生啊,最后他还来个罪己诏 也要看皇帝,不要穷凶黩武就行.
这是一个如何保持微妙平衡的问题。 没军队显然不行。 但为了皇帝的开疆拓土,战争不断, 我是子民我就不愿意。 仁宗的平衡就玩得好, 徽宗走极端当然不灵。
仁宗朝的GDP很高, 国库有钱, 没想到他自己倒是生活俭朴。
南宋和金对抗,更不可能拍了。。。
仁宗他爹真宗都把钱祸害了去封禅修仙了。刘娥整治经济不错,还在四川首先开始使用纸币,经济大大发展。仁宗朝在这个基础上,商业也愈见发达。但是他自己的确一生简朴。天性仁厚不喜享乐。唯一喜欢的娱乐是女子相扑,还被司马光追着骂
广电没满族人掌权就能拍。以前岳飞的故事就很多。
想想刘娥是真厉害,国家管得不错,儿子也教得好,仁宗在教孩子方面可不如刘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Q4y1K7wd?p=1&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ource=COPY&share_tag=s_i×tamp=1589986029&unique_k=5hs4t7
“颂仁心盛治,启大宋风华”| 王凯 宋仁宗
那不一样吧。 刘娥是在培养将来要登基亲政的皇太子。 仁宗对最兴来也有不少打算的, 可惜还没来得及开始。 仁宗对公主是比较放松,都交给皇后/亲娘去教了。 要说教的不好, 亲自教的人应该负主要责任。 仁宗和周贵妃的公主也很长寿,好像也没闹什么妖鹅子
《孤城闭》的作者不是还写了一本《柔福帝姬》么,男主是完颜构
前唐开疆拓土,但是埋下安史之乱的隐患。土地兼并是每一个朝代无法规避的轮回。随着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瓦解,失去土地的流民越来越多,当土地和财富逐步掌握在权贵手中时,伴随的一个后果就是国库空虚,因为税收不上来。这时就无法支持中央对征服的疆土的完全控制了。庞大的戍军支出只能依靠籓镇自行解决,等于权力下放,中央控制削弱。当边关将领有了和中央对抗的能力和兵权,士兵们只认识将帅,并不知道皇帝的时候,蠢蠢欲动也就开始了。唐朝皇帝两度被边关戍军打得落荒而逃,皇都被夷为平地,这个空前绝后的记录其实并不光彩。终唐二百余年,初期盛大的国土缩小一半多,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和籓镇和邻国周旋,苟延残喘,更别提战乱带来的人口剧减,和沿绵至宋代的动乱岁月了。
唐初的大幅疆土和葱茏繁盛确实是中国历史的巅峰,可惜持续也不过百年,在历史长河中也只是短短一瞬,更多的时候,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活在世上依旧是挣扎求存而已。表面的风光只是昙花一现,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打底,与金字塔底下的黎民何干?
但是,你愿意你的父亲你的丈夫你的儿子被征兵,然后就一去不复返了吗? 就为了某位皇帝开疆拓土的雄心? 我是不愿意的。 我只想皇帝能保持现状, 我个小老百姓过好自己的安稳日子。 当然,如果被侵略, 那肯定得参军报国。 但去侵略别的地方, 我不愿意。
剧里面就是没受范仲淹教导,这个剧一直强调女子要读书,好好读书的典范就是曹皇后,没好好读书的代表就是徽柔LOL
刘娥绝对是励志大女主,而且斗完丁谓斗寇准,这些都是真宗都搞不定的能臣。
不过仁宗这样的乖孩子乖皇帝也是千年难寻的一个。也许就是底子好,性格仁厚这个多数是天生的。
这个剧曹后也没有写好,好像成天都自怨自艾在后宫里面闹腾。其实曹后在种植,采桑方面都有建树。这个剧里面就没有啥独立女性。。女性不独立要知识干嘛?取悦别人吗?
剧里有表现她养蚕种植的戏份,但不算多,古代也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独立女性。我觉得给了她太多次哭哭啼啼的戏份,尤其中期,没完没了,然后热搜就是“心疼曹皇后,宋仁宗渣男”,用力过猛的感觉。
曹后除了自怨自艾就是酿酒做零食。。历史上的曹后还是挺大气挺英勇的。
不让徽柔读书的不是曹皇后吗?
尤其中唐到后唐,民不聊生,到了五代十国,战乱纷纷,人口锐减。有人看不起宋朝,说宋弱,可是没有柴荣赵匡胤打下大宋江山,人民可以安稳的生活了几百年,五代十国这种连年混战还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如果回归历史,真爱温成皇后, 事业伙伴曹皇后, 后宫也成清平乐了。
还是不应该改编孤城闭这书。 这个调子从根本上就不对。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Q4y1K7wd?p=1&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ource=COPY&share_tag=s_i×tamp=1589986029&unique_k=5hs4t7
“颂仁心盛治,启大宋风华”| 王凯 宋仁宗
是啊,从那时候起编剧就在埋线为什么徽柔会变成后来的样子。
真实历史就是仁宗猜忌提防曹后,怕她的家族篡权,所以一直冷淡她,当然曹后张的也一般。仁宗老房子着火看见小鸟依人善解人意能歌善舞的自幼没有受过亲情关照的张贵妃,又联想自己的身世,仁宗觉得找到了这辈子真爱(其实他好像真爱很多,是个多情的人,不过张贵妃的确后面独宠)。然后,张贵妃死了仁宗也迅速衰老,老年跟曹后算是同盟伙伴,互相关照,把国家手把手再交给曹后。。纵观仁宗一生,他是个特别富有感情的人,郭后废了都像重新召回来,到了后期,他肯定对曹后还是有感情的。只不过不是一开始就是真爱而已。
剧里的皇后还会武功呢。
对,而且宣传时不停说帝后是真爱,我看到最后也没发现,最多不像表面上那么冷漠而已。如果后宫中规中矩的人设,这戏又能上一层。不过导演的风格是那种慢慢流水账,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
不知道现在电视剧为啥都得要个真爱女主? 所以只能后宫简化一下,真爱小张。 然后着重拍朝堂事。 正午想要的因素都有了。 现在这样凹真爱好别扭,观众还不买帐
唐初一百年,军事经济双顶峰,难道因为后期末落了,就宁可不要前期的强大吗?那军事弱小经济发达一条腿走路的北宋不也一下子垮得稀里哗啦,人民在战乱中痛苦挣扎。一样最后都要完蛋,是曾经有过辉煌好,还是根本没有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好呢。 唐朝巅峰从李世民627年登基,到755年安史之乱,唐朝老百姓过了128年的好日子。 北宋从960年陈桥兵变赵大登基,到靖康之变1127年,北宋老百姓算是过了167年的好日子,时间差异并不算大。 要说养兵花钱,唐朝巅峰期,总兵力在63万,北宋到靖康之变前,总兵力是140万,在养兵花钱这方面,北宋也没省多少钱。 李世民打仗是很省钱的,打东突厥,打吐谷浑,这样的灭国之战,都是才五万兵。薜万备率仅仅三十人打于阗,竟然吓得国王开门请降。当然到唐玄宗那里,就不行了。 再从实际角度出发,在冷兵器时代,生活资料缺乏,对于周围的游牧民族来说,中原之地是一块肥肉,他们也要生活呀,也想活得更好呀。你不把战线推到别人家院子里,别人家就把战火烧到你家房子里。不是你想要和平就能有和平的。父兄不去打仗,别人就来抢你家妻女,靖康之耻证明了这一点,一直到二战莫不如此,直到出了原子弹这个同归于尽的大杀器,世界才有了罕见的和平。
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献给辽自己给儿皇帝当孙子后,北宋先天没有屏障没有养马条件了,这种先天不足很难和唐同步而语了。宋只好在科技上开展兵器,宋朝军队的弩弓很厉害,不过宋朝吸取唐朝教训武将地位太低,打仗再好也升不上去,这种情况基本就是自守了,要想开疆扩土门也没有了
怎么可能128年都是好日子。初唐大部分时间是恢复期。每个朝代开创之初分配土地,轻徭薄赋,促进生产都是必须的,为了把国家从连年战乱饥荒起复回来。初唐继承隋朝实行均田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大约80%依旧是国家(后来是权贵)所有,也是税收来源。同时府兵制的推行,也是为开疆拓土服务的,让农民闲时务农,战时为兵,辛苦一辈子,过世后耕作过的土地还要上缴,让政府另行分配。土地兼并让政府手中可以分配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流民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在武则天时就已经很剧烈了,均田制形同虚设。流民除了到荒僻之地开垦以外,只能四处流窜。国家因此失去稳定税基,没有稳定兵源,基层管理混乱,同时还在四处扩张。配套的府兵制一同瓦解,只能实行募兵,但又缺钱。再加上承平日久君臣奢靡风起,压榨的都是谁?
本来专制皇朝的风光,都是建立在对下层吸血的基础上的。风光的面子也只有top N拥有,而建筑起这份风光的代价是由底层承担。更别说风光不再,大厦将倾,涂炭的还不是芸芸众生。所以这份风光和黎民真没有关系,他们有选择吗?
北宋的一大战略失败是灵州失陷,至此上等战马的补缺就此完蛋。 北宋也有过一只战斗力很强的重骑兵部队 --- 静塞铁骑,宋辽野战是不落下风的。 失掉灵州失去战马补及,澶渊之盟后,边境士兵将领整体素质下降,北宋就没有有威力的骑兵了。
直到后来岳飞组建了宋朝另一只精锐骑兵部队,尤其是精锐中的精锐 -- 背嵬军
哈哈哈哈 看最后
要你这么说北宋的老百姓也没有几天好日子。赵大当皇帝时连南唐都没统一过来,赵大当皇帝时也基本都是打仗。北宋初期太宗真宗也是恢复期,恢复期刚过,也就是仁宗这几十年老百姓日子过得不错,到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初心是好的,结果反倒给农民更增加了负担,宋徽宗时北方水泊梁山,南方方腊起义,没有金兵打过来,国内也已经是民不聊生了。北宋牺牲军事,老百姓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他们有选择吗? 只能说在太平岁月,老百姓能勉强吃饱饭,不受战乱之苦,已经很不容易。鲁迅说过,中国历史上只有做奴隶的历史和想做奴隶都不得的历史,那为什么要称赞仁宗,他当皇帝时,也不过是老百姓当奴隶的时代,不如把他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你喜欢比烂,有的是可以比的。我的帖子也从来不提宋代任何一个皇帝。只是说唐朝的风光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而已。即使如此,我也不想把任何人踩到脚下,这戾气也未免太重了吧。分析一下民生艰难的原因罢了,归根结底是制度的原因。有解决办法更好,没有的话,包括你我,也没有任何选择。
唐朝有贱民制度,还是世袭的。奴隶的孩子一直是奴隶。宋代取消了贱民制度,人口流动也没有限制,没有户籍制度,不像明朝把人尤其农民都圈起来不让动。宋朝的制度是最接近现代文明的制度。那天看一个文章说水浒梁山好汉只有一个农民。另外一个好像是渔民,其他都不是农民
好看吗?好看就去看看。
柴荣多活几年也许燕云16州就收复了,可惜他一生像烟花一样灿烂短暂
宋朝皇帝真没有存在感,感谢清平乐至少让仁宗还有点姓名了
开头有点赶客,看了一半,很好看。我一个辛词粉,居然现在才看。。。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拍的挺燃的 谢苗现在专注拍网络电影,之前拍过十三将士守疏勒城,也颇受好评,都是基于历史故事改编的电影
《血色浪漫》里钟跃民就是分配到无定河边当知青的,好像郑桐背诵过这首
辛弃疾应该是武将中文学造诣最深的 也是top文人中武力值最高的 :)
好的,列单子上周末看
我不是太喜欢杀戮气味太浓的,这个十三将士是战争片吗?我还是想看的跟文化和平民生活相关的。现在老说大女主的,怎么没人拍黄道婆,也是宋朝的,就是末年了
嗯,是战争片。谢苗是打星。这个真实历史故事挺感人的。
“公元74年,北匈奴进攻汉朝西域都护府,数万北匈奴大军围攻戊已校尉耿恭的驻地金蒲,因驻地过于遥远,后方救兵不至,粮尽,兵士们煮铠弩食筋革,拒降坚守,后为保卫战略地位更重要的疏勒,耿恭放弃金蒲,率领数百部下移师疏勒,随即又被北匈奴围困。 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剌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
一年后援兵至,城中仅余26人,从疏勒城返回玉门关有近两千里路,途中还有北匈奴一路追杀。天山北麓雪深丈余,这条路着实九死一生。回军至玉门关,仅剩13人。 “吏士素饥困,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重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后汉书-耿弇传》短短几句话,让人眼睛酸酸的,这就是汉语古文特有的震撼力!”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515cbfd80102yyd5.html?from=1098493010&wm=3333_2001&weiboauthoruid=1231759973
https://m.weibo.cn/status/4506425454292872?#&video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Agg5KZgA_3w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oi5BrZIfJEs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hGTYFZ33Bfs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xVWzZUl-mp0
发现苏东坡的导演是王文杰,也是山影挺有名的老导演。
笑456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7CFsqTyiYF8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medy7GoEo5g
喜欢边舞剑,边吟词的那段
话说,辛弃疾的武力值有这么高吗
挺厉害的,杀入金人敌军取过首级
隐喻这么多观众都看不懂或者没注意到啊 这次美术应该很费钱吧,可惜亭子拆了不能重新利用了
仁宗广开言路从不因言获罪,谏官都以骂皇帝为荣。仁宗虽然不乱杀人对言官尊重,但是对皇宫内侍和后宫要求很严,喜欢的梳头太监因为说言官坏话他就直接赶出宫了,对他生母家也管的严,不让他们越权。
看见有人说仁宗是个窝囊废大怂包,我就觉得这些人就应该活在大清帝国里面去跪舔奴隶主暴君,大呼主子万岁
苏轼的弟弟苏辙科考卷子骂仁宗昏庸贪图美色(其实是有点诽谤了,举例子都是错的)当时争议很大,因为文不对题要被考官刷下去,又是司马光排出来说骂得好,皇帝要多听各种负面意见,然后仁宗亲自选中了苏辙。这些故事对于那些脑袋天天泡在明清暴君思想里面恨不得觉得一言不合就拉下去砍全家的人眼里绝对是匪夷所思。
广开言路 言论自由 自然是让人尊重 爱戴的 不知是电视剧编的过了还是真的在历史重现 这个司马光泼妇一般 刚看到一段 只因官家未及时面见 这大哥就在堂外 一遍又一遍的有急事面见 大声喧哗 无语至极 都是读书人 有脸面的 有话不能好好说嘛 听他讲话都觉得聒噪的很 还自允句句肺腑 武夫都没像他这样的
滋要是人治理天下 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前朝大臣尽心国事就是了 皇帝家事点到为止 手深那么长作甚 我看这个司马光就是跟公主结下了梁子 在公报私仇 亏的还是个爷们儿 跟小姑娘叫什么劲呐 有毛病
司马光历史上也是以极端保守派著称,不过他是言官,监督皇族是他的工作,他只是极端了些。天天要跟皇帝赐对的大有人在,欧阳修,范仲淹都干过啊
官家国事就是家事,自古有之啊。即使是现在,哪怕民主国家如果总统女儿违规做了事情,一样很多人会监督会不满。
我看他是过犹不及 官家不按他说的做 他就没完没了 不达目的不罢休 还有一段 令人极度不适 这些言官在官家患病时弹劾狄青大将军 真是不用刀枪就能让人死无葬身之地啊 还不是为的自己那点私心嘛 极端一词用在他身上 真是恰当 丁点儿没糟践
这个太好笑了,这样估计观众就不会抱怨帝后老不疼了哈哈哈哈
他可以说皇帝可以不听,实在烦了也可以把他调离御史台左右司谏,不让他当谏官就行了。历史上他的确对公主怀吉意见颇多,但是不是死谏,就不太清楚,我印象里面因为司马光态度坚决仁宗做过让步
B站有个小岳岳当仁宗贾玲当曹后的,也很逗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1T4y1G7pY?p=1
司马光就是牙呲必报的人,并且记仇记得特别久。 当时有一个小姑娘,才十四岁,父母都去世了,她叔叔把她卖给一个老光棍当老婆,她拼死反抗时,砍掉了老光棍的几根手指。这官司一级级地往上打,一直打到皇帝御前。王安石主张正当防卫,司马光主张谋杀亲夫,当时的皇帝(应该是神宗)站王安石,认为小姑娘当时在父母孝期,她叔叔做主的婚事不算数,这算正当防卫,就把小姑娘放了。 十几年后,司马光翻身上台,他还记着这个事呢,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把早已经嫁人生子的小姑娘抓了来,按谋杀亲夫给处死了。简直是。。。。 所以他后来抓着徽柔不放,他就是个为了证明自己对,根本就不在乎别人人命的人。
他其实是杀小姑娘来推翻王安石的。的确恶劣。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12757557/?share_source=copy_link&p=1&ts=1590124035&share_medium=iphone&bbid=e48847d8d9b820a01ef8cf5e0f828b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