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困共享汽车30多分钟 砸窗得救却要赔钱(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7年8月22日 22点41分 PT
  返回列表
31286 阅读
44 评论
财经网

   现在,共享经济可谓是风生水起,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健身房等等,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今年4月,宁波街头出现了共享汽车,这种分时租赁的代步工具,让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但同时也有问题出现。市民陈小姐向967890新闻热线报料,说她在使用共享汽车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姐妹帮、帮你忙,现在进入帮忙时间。上个星期天,市民陈小姐使用完车子后,在中山广场的Gofun出行共享汽车租赁点还车,坐在驾驶室里付完费用,车门自动上了锁。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陈小姐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居然打不开车门!在将近40度高温的密闭车厢内,她足足待了半个多小时。

  根据陈小姐提供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她当时被困在车内,反复按了启动开关,还敲了车窗求救,但都没用。那好好的,为什么会被困住呢?陈小姐说,自己是按照共享汽车的相关APP提示进行操作的,只不过,这一次的提示跟以前使用的时候稍有不同。

  



  报料人陈小姐告诉记者,以前点击还车的正常流程是应该要求拍一下车子的前后牌照,但APP这次并没有要求拍前后牌照,要求直接付款然后导致被锁在车子里面。

  当天宁波的最高气温在35度以上,事发时又是下午的1点多,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在没有空调的密闭共享汽车里,温度则更高。

  陈小姐表示,当时身体不停地冒汗,她第一反应就是打给Gofun出行400客服电话, 想他们应该会解决的,然后打了有5个电话左右,就一直是无人接听状态。

  



  求助客服无望,自己的身体被高温炙烤,无奈之下陈小姐只好报了警。民警请来了汽修师傅,但还是无法从外面打开车门,半个小时过去了,眼看着陈小姐越来越虚弱,大家只好砸破车窗救人。

  陈小姐表示,当时出来的时候是汽修师傅抱她出来的,玻璃就碎掉了,四肢就是无力的状态。自己能够脱险,非常感谢当时救助她的民警和汽修师傅。但对于共享汽车方面的态度和做法,她却无法理解和接受,因为Gofun出行的工作人员是在她被救后才赶到现场的。而且对方非但没有询问她的身体状况,还要求赔付被砸碎车窗的钱,这让陈小姐非常不满,纠纷也因此而起。

  受了惊吓遭了罪,被救出还得赔钱,这事儿陈小姐不干了!为此,她和Gofun出行交涉过多次,但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姐妹帮记者联系上了Gofun出行北京总部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怎么答复的呢?接着往下看。

  首先来说说:陈小姐为何会被锁在车里?Gofun出行公关部负责人潘女士表示,那是因为陈小姐的还车步骤不规范。

  Gofun出行公关部负责人潘悦表示,正确的步骤其实是应当在还车之后再离开车门,锁上车门之后点击结束用车结束订单的。

  



  潘女士说,陈小姐当时人还在车里的情况下,就跳过了离开车辆和锁车两个步骤,直接结束订单,这是导致车门自动上锁,人被关在车里的主要原因。但潘女士接着表示,虽然陈小姐操作有误,可当时车子并没有被完全锁死,所以陈小姐是可以自己解锁,打开车门的。

  潘悦表示,模拟陈女士坐在车里结束了订单,发现车的两个解锁部位,都是可以打开车门的,同时他们也咨询了这个车型的车企和我们的技术人员,实际上这个车锁是一个物理的锁,和订单,手机的APP平台并没有什么关联。

  按照潘女士的说法,即便是陈小姐误锁了车子,她当时仍然可以从车内把车门打开。为了验证这一点,记者找来了Gofun出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模拟实验。工作人员进到共享汽车内部,然后像陈小姐一样,坐在车内,结束订单。

  工作人员确认还车,点还车锁门 然后这个订单就完成了。工作人员现在已经是被锁在里面了。现在有两种方法可以开门,第一种方法就是按这边的键开门,现在是没有打开的状态,按键之后现在已经弹出来了,然后再拉一下这边的门把手, 门就开了。第二种方法就是现在门还是拉不开,然后我们到这边,直接拉这个地方 这样也能开门。

  另外,对于陈小姐为何在被锁之后还要赔偿车窗费用的问题,Gofun出行方面也给出了依据:在Gofun出行APP的会员协议里写明,由于会员自身原因(如驾驶习惯、误操作、保管不当、酒驾、超速驾驶、违规停车等)对车辆造成损失,应当由会员承担相应及由此带来的一切损失。

  得到Gofun出行方面这样子的答复,陈小姐表示:完全不能接受。她说,自己是受害者,没有得到相应的赔偿已经不应该了,为什么还要倒过来赔钱呢?另外一方面,陈小姐说,自己当时的确没有在车内找到解锁按钮!

  陈小姐表示,运营商应该在车里面贴一些小的安全标识,比如说你遇到紧急情况应该怎么样去处理自救。他们的客服热线要保持畅通,举个例子,如果说是一个小孩子在里面的话就比较危险。

  由于双方各执一词,没能协商解决。为此,我们也是请教了律师。

  



  浙江海泰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治年表示,陈小姐和汽车的提供商之间从《合同法》的角度讲是一个租赁合同的关系,陈小姐在使用汽车的过程当中由于个人的过错导致汽车财产受到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另外一方面讲,商家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应该对消费者遇到紧急情况下的响应作出必要的回应,另外商家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应当对有些可能造成的危险作出明显的标识。

  根据律师的分析,记者发现,共享汽车企业Gofun出行存在着一定的责任,而陈小姐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6301家汽车租赁业户,租赁车辆总数约20万辆,市场规模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其中分时租赁的企业有40多家,车辆总数超过4万辆。在宁波,目前有600辆分时租赁的共享汽车,停车点近100个。如何对汽车租赁市场进行规范?就在这个月,交通运输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汽车共享,同时对规范租赁车辆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像车辆安全管理、驾驶者身份查验、加强租赁合同管理、建立投诉机制等方面,都作了规范。在这里我们也是希望,这份指导意见能够早日落地,宁波也能尽早地出台相关细则,对共享汽车市场进行有效管理,让共享汽车为百姓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有事您说话,我们来帮忙!好了,今天的姐妹帮就到这儿。

 

o
occa
1 楼
误操作、别折腾了、该陪就陪吧、
a
aluminiums
2 楼
明显被锁后慌了连车门都打不开
j
jinzhh
3 楼
笨的一笔。
b
blueflame
4 楼
没懂,为什么不能从里面开门?
笑忘书忘笑
5 楼
幸好车里没小孩在~双方其实都有责任
西
西门桥
6 楼
中国社会缺乏一个独立公平公正的司法系统,否则完全可通过法庭解决。
十具
7 楼
鄙人遇到过类似情况。十多年前冬夜开长途,一款豪华车(就不说make and model了)automatic climate control失灵,又没有manual control,设置到最高温度,吹进来却是室外零下十几度的冷风。离目的地还有2小时,但再开下去有被冻死的危险,于是下一个出口拉出去,住进了旅店。后来与车商联系,但见了鬼,重复不了故障,他们不认。我没时间去打官司,如果人没有override机器的选择,就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100%车商的错。
小毛er
8 楼
当时客服不接电话就应该对此事负责。 女士不该赔罚款。
十具
9 楼
这女孩,一个casual user,nontechy type(这些人不是小众),她们没有使用前读手册的义务。有了紧急情况首先联系出租公司,没有人应答,只能叫警察,何错有之?!她应该反诉商家,赔偿所无端所受惊吓。要是欧美公司,出来平息公众焦虑还来不及。Gofun还要梗着脖子与一小女子争,真不要脸,他们眼里人命不值钱。
清风似我船
10 楼
总有一天会共死人!
十具
11 楼
出了人命,公司就倾家荡产了,他们应该感谢这女孩试错的勇气才对。还为了一台小破车,一块该死的玻璃斤斤计较。想起过去宣传一个知青为了一根木头丢了性命,做了革命烈士。这种本末倒置今天还如此。
1
136
12 楼
正常的车是可以在里面拉两次手柄开门的。大小姐太乖太兴奋以为开了辆与众不同的外星车呢。
w
wx3000
13 楼
这种人横竖都不想吃亏。
背包走天涯
14 楼
接连五个客服电话都没有应接?共享车行的官司输定了!
凝露玫瑰
15 楼
这个肯定要反诉商家啊,五个电话都没人接,这是商家的失职。
m
manclad
16 楼
这个是常识。现代行车设计,为了安全防止儿童在行车途中误开车门,只要汽车行驶超过了一个时速,车门就会双锁。意思是你必须连续拉车门开门锁两次才能开门的。这种常识没有标示不是营运商的过错。全责属于使用者。
m
manclad
17 楼
至于客服无人接听,这个是需要改善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商家也有责任,估计占30-40%。
m
manclad
18 楼
使用者必须要阅读汽车使用手册,以防紧急情况发生。这个是为自己的性命做保证!不是前面有人说的内没有义务去阅读。性命是自己的呢!
r
rty
19 楼
90-100% business fault. Guess a small and short-sighted company.
大本钟
20 楼
什么垃圾律师,司法考试是找的枪手吧?“紧急避险”都不知道?
湖说
21 楼
十具 发表评论于 2017-08-23 00:24:26 这女孩,一个casual user,nontechy type(这些人不是小众),她们没有使用前读手册的义务。 -------------------------------------------- 开什么玩笑?您在米国没开过租的车吗? 签字画押时,有明确的说明,用车前您要仔细阅读手册。读不读是您自己的事。可出了事,也别说这个车的什么什么您不知道在哪里。
王传森
22 楼
客服电话没有人接,公司负全责,而且要赔偿客户的精神损失。 服务业那有这种搞法。
十具
23 楼
事实上,我刚还了一台rental。30年来满世界开rentals,从来不读manual,也不读租车合同中的小字。开门这样的妇孺都下意识去做的事儿还要读手册,开什么玩笑?羡慕这里不少聪明人,什么冰冷复杂的怪物都无师自通,就是少了点同情心。女孩天生玩不转technology,你为什么不干脆把这个客户群吓跑算了?北京head office据高临下骂小女子笨,方显京城"纯爷儿们“的范儿。我认识的男人们都是绞尽脑汁让复杂东东在女人手里像布娃娃一样听话,这才是责任和担当。
湖说
24 楼
楼下别瞎牛,不读manual,也不读租车合同中的小字只是你lucky,就跟不是所有人能把自己锁车里,非要砸玻璃一样。一点不说明问题,而且逻辑上根本说不通。可每年租车(特别是新车)出的事的reports,你大概也不读。也不知道。 告诉你上过national news。至于你不读手册,实在没啥炫耀的,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他人不负责任,这“是责任和担当”吗?用京城"纯爷儿们“的话,有点傻。 别的不说,多年前,民运分子刚刚得了新车,头次上路,天降小雨,因找雨刷,车祸,几位都伤了。
十具
25 楼
楼下:请去读读关于law/regulation vs common sense的讨论。一个人快要闷死了,她靠直觉和daily experience,ie common sense,却开不了门,谁的错?我搞学术的,但也参与了一些technology投入市场的讨论。一个feature也许方便了99.9%的人,但对0.1%有危害,就是NO,NO!每每被人指出这样我想都想不到的漏洞时,我就为自己的failure of imaginations脸红。中国消费者的权益,此案涉及的是他们的生存权,往往被商/官家的利益压制。这家叫Gofun的公司实在是霸道得不可理喻。一块玻璃几个钱,打官司要多少钱?自己声誉,社会形象值多少?纯人机界面技术上讲,当女孩使用完毕,车要锁自己之前,应该告诉用户到车外去,没有这一步,写软件的该打100大板。再想想,商家可能赢这个case吗? 我要是法官,就叫Gofun的CEO江南盛夏中午到密闭的车里坐30分钟。
b
blueflame
26 楼
懂了。100%车错。我的AcuraTLX,只有钥匙在车外,才能上锁,人在里面,锁不上
b
blanchill
27 楼
公司有理,用户为了尽快结束用车省钱而违规操作造成的损失。
b
blanchill
28 楼
十具 发表评论于 2017-08-23 06:03:43 楼下:请去读读关于law/regulation vs common sense的讨论。一个人快要闷死了,她靠直觉和daily experience,ie common sense,却开不了门,谁的错?我搞学术的,但也参与了一些technology投入市场的讨论。一个feature也许方便了99.9%的人,但对0.1%有危害,就是NO,NO!每每被人指出这样我想都想不到的漏洞时,我就为自己的failure of imaginations脸红。中国消费者的权益,此案涉及的是他们的生存权,往往被商/官家的利益压制。这家叫Gofun的公司实在是霸道得不可理喻。一块玻璃几个钱,打官司要多少钱?自己声誉,社会形象值多少?纯人机界面技术上讲,当女孩使用完毕,车要锁自己之前,应该告诉用户到车外去,没有这一步,写软件的该打100大板。再想想,商家可能赢这个case吗? 我要是法官,就叫Gofun的CEO江南盛夏中午到密闭的车里坐30分钟。 ========= 这是共享车,一定要按结束用车健锁车以便结账和开始下一个用户用车,在车里或者车外按键的区别是多花几分钟的车费,她贪便宜而操作她本人和公司心知肚明。另外GO的CEO知道怎么开锁。
i
iBear
29 楼
1. 这女人太笨。2,这车的设计太差。 3,这公司服务太烂。
b
bjszh
30 楼
湖说 发表评论于 2017-08-23 04:16:31 十具 发表评论于 2017-08-23 00:24:26 这女孩,一个casual user,nontechy type(这些人不是小众),她们没有使用前读手册的义务。 -------------------------------------------- 开什么玩笑?您在米国没开过租的车吗? 签字画押时,有明确的说明,用车前您要仔细阅读手册。读不读是您自己的事。可出了事,也别说这个车的什么什么您不知道在哪里。 ===================================================================== 经常租车的人是不看手册(MANUAL)的。我在10多个国家租过车,还包括三个在马路左侧行驶的,从来没有看过手册。动不动几百页,看了也记不住。好在出租车大致是相通的,一般都是遇到问题再翻手册,而且有时候车里根本就没有手册。上月刚买了辆功能较多的新车,看了几遍手册了,很多功能还是没有一下记住,得慢慢来。这位女士可能犯了错,但5个电话客服都没接,得不到及时指点,是救护人员破窗才没有出大事。公司没感到万幸,还计较玻璃钱,差劲。
h
huangpu01
31 楼
关键国内没有向美国一样的陪审团制度。如果发生在美国,估计公司要陪$1000万左右。
C
Chaixiyao
32 楼
不会给车加水、不会使用千斤顶,只会踩油门的一类人。
湖说
33 楼
十具 发表评论于 2017-08-23 06:03:43 楼下:请去读读关于law/regulation vs common sense的讨论。一个人快要闷死了,她靠直觉和daily experience,ie common sense,却开不了门,谁的错?我搞学术的,但也参与了一些technology投入市场的讨论。一个feature也许方便了99.9%的人,但对0.1%有危害,就是NO,NO!... 纯人机界面技术上讲,当女孩使用完毕,车要锁自己之前,应该告诉用户到车外去,没有这一步,写软件的该打100大板。再想想,商家可能赢这个case吗? 我要是法官,就叫Gofun的CEO江南盛夏中午到密闭的车里坐30分钟。 ------------------------------------------------------------- 1. 使用“共享汽车” 不是她的daily experience。 所以要读手册。什么不花15分钟读手册?而且,车行证明了,车锁后可以从里面出来。 2. 所运云之 99.9% 与 0.01%,就是NO,NO!真不知道搞的什么学术。就以米国的药品为例,不管FDA 如何严管,仍然有人对有的药品有不好反应,是不是就不让上架?说说你开了30年的车,哪年没有recall? 就因为有recall,就不出汽车啦? 再说个与汽车有关的,Airbag 能救人命,可初期,在加州多起小孩被airbag 致死。上了法庭,法官的判决是汽车商无罪。致伤/死率在小孩 绝对大与你说的0.01%。 是不是airbag就要“No,NO!”?开什么玩笑! 3. 这个case 如果在米国,商家100%赢这个case。 如果不同意,也没有关系。 4. ”我要是法官。。。“ 多亏了你不是,也不可能是。 太感性,要求理性的工作岗位要慎重。
湖说
34 楼
bjszh 发表评论于 2017-08-23 07:05:24 湖说 发表评论于 2017-08-23 04:16:31 十具 发表评论于 2017-08-23 00:24:26 这女孩,一个casual user,nontechy type(这些人不是小众),她们没有使用前读手册的义务。 -------------------------------------------- 开什么玩笑?您在米国没开过租的车吗? 签字画押时,有明确的说明,用车前您要仔细阅读手册。读不读是您自己的事。可出了事,也别说这个车的什么什么您不知道在哪里。 ===================================================================== 经常租车的人是不看手册(MANUAL)的。我在10多个国家租过车,还包括三个在马路左侧行驶的,从来没有看过手册。 -------------------------------------------- 您说的是“经常租车的人”, 这位女士显然不是。 另外关键是如果租的车与您开过的车一样,看不看是自己的事,可如果不一样, 看与不看,那差别就大了。出了事就别怪别人。
十具
35 楼
真是湖说,胡搅蛮缠。救命技术的副作用或短板的评估,与仅仅是图一点方便的技术(eg,电子支付)的危害评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偷换概念,少来。
十具
36 楼
有的人,想赢一个argument举证都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Reputable, responsible car makers have recalls, no matter how small the probability of the problem might be, precisely because they practice ultra care for the safety of the public. This is exactly the opposite against what you are trying to defend here.
M
Montgomery
37 楼
砸的对,难道车玻璃比人值钱吗?
k
kincora
38 楼
小孩子不可以租车,举证不合理。租车前应模拟整个流程。确保能够使用,毕竟汽车不同于自行车。
十具
39 楼
此案折射的是一个原则问题。我认为美国老太vsMcDonald的case是文明的一小步。全世界有数亿人喜欢烫咖啡(我在内),那个老太也许确实手脚笨。数亿人的快感与千分之几笨人可能承受的无谓痛苦,孰重孰轻,your call,撇开美国法庭的裁决。就算这个女孩想省几个小钱,她就活该受此惊吓?
十具
40 楼
说错了,不是惊吓,是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青衣侠
41 楼
一码归一码,陈小姐赔偿车窗玻璃,公司赔偿陈小姐因被困车内的时间损失和生命受到威胁的精神赔偿。
s
speakoutloudly
42 楼
公司的责任是客服电话没人接,但这女的自己困在车里真怪不到租车公司。你还了车,自然车就会上锁。车里有开锁的按钮,也不是什么秘密按钮,就是正常的。自己找不到,砸了窗户,租车公司索赔也是正常的,为自己的智商交点钱吧。
·
·八戒·
43 楼
操作错误的话也简单啊,再重新租一次不就得了吗?你再租,那门不就应该开锁了?然后再找车行理论去,总不可能被热死啊。
t
tz2000
44 楼
没有人注意到,难道警察和修车师傅都不知道车门从里面可以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