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真敢讲:中国18家车企利润不如1家丰田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7月14日 19点50分 PT
  返回列表
32697 阅读
49 评论
政事儿

当前,中国制造业在多个领域实现“领跑”或“并跑”,但一个关键短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正制约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跃升。如何突破这一瓶颈?7月10日,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五大战略性功能,是全球GDP的核心增长极,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黄奇帆强调,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的关键,更是GDP最大的增长板块、服务贸易的增长引擎、可持续高附加值的基础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根基。然而,中国在此领域占比偏低、服务贸易比重不高、制造业产值利用率不足等问题突出。

针对未来发展,黄奇帆建议,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在于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知识、人才密集型的服务注入,提升制造业附加值与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质变。

以下为黄奇帆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上的主题演讲全文(根据录音整理,略有删减)。

作 者:黄奇帆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

什么是生产性服务业

很高兴参加2025贝壳财经年会,按照会议主题,我就推动新质生产力要着力抓好生产性服务业这个主题跟大家做个交流。

我们都知道,联合国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有一个门类的归类定义,制造业分类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合计800多个大中小的类别。和制造业直接相关的,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联合国确立有10大类、35个中类、171个小类,构成了全世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来自制造业并服务于制造业,贯穿了制造业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也沟通、连接、促进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协同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并推动制造业发展,随着发展过程形成独立的产业板块,并形成当今世界最大的GDP板块。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与传统生产力产业靠资源要素、资金、蓝领劳动力投入有重大区别。

生产性服务业有10个大类:一是围绕着制造业产业链集群而展开的各种研发活动,如产品、零部件半成品以及生产线、流水线装备的开发。二是包括各种与制造业发展有关的底层技术、工具类技术开发。比如GPS、北斗导航系统、通信操作系统、芯片设计软件等底层技术的开发。三是包括运输、仓储、物流配送的服务。四是金融业对制造业产业链的服务。

五是市场准入,包括整个产业链集群中几百上千个各种企业、各种产品的市场准入及检验检测认证的服务。六是对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的服务。七是对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的服务。八是制造业中的采购、销售、贸易、批发、零售以及售后的服务。九是各种产品的广告、专利、商标品牌的服务。十是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职业培训及专业咨询机构等各种服务外包的服务。这些专业服务共10大类。

除了以上10大类生产性服务业以外,还有35个中类、171个小类,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不能展开细说。

生产性服务业的五种增长功能

我们通过这么一个概念性地了解,想一下生产性服务业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功能呢?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服务业,除了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制造业的产业运行效率和效益以外,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和高科技制造产生的温床、动力和土壤、生态环境,同时,生产性服务业自带光环,是全世界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种增长极在经济发展中表现为五种增长功能:

第一,是GDP的增长极,并且往往成为发达社会GDP板块中最大的板块。如美国去年GDP达到了29万亿美元,工业加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0年的60%变成了20%,这当中工业占18%,农业占2%。生活性服务业原来占30%,现在还是30%,生产性服务业从1950年10%的比重上升到现在50%的比重。生活性服务业所占比重没有变,但规模增长了;生产性服务业则不仅总量增长,比重也大幅度地增长。

美国GDP从1950年的40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24年的29万亿美元,涨了70倍,生活性服务业总量也是涨70倍,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就不仅是随着总量的增长而增长,而且它的比重从10%变成50%,在29万亿美元里是14.5万亿美元的存在,这是美国经济体量中最大的增加值板块。

欧洲也是如此,欧盟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40%。中国也一样,中国1980年生产性服务业占当时2000亿美元GDP的10%,现在我们已经占28%左右,总的来说我们中国GDP增长当中这个板块也是最活跃,涨得最快的。

讲完这个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推动制造业板块的发展壮大,而且自身也是GDP最大的增长极,最终会发展成最大的经济板块。

第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服务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同时自带光环,也是全世界独角兽的最大板块。比如美国的股票市值70万亿美元,其中独角兽的股票市值大体占30%,这里面有六七百个中小型普通的独角兽占5万亿美元,全世界著名的独角兽,如微软、苹果、亚马逊等7个最大市值的企业,每一个独角兽市值少则1万亿美元,高则3万亿美元,平均2万多亿美元,加起来约15万亿美元。

这7个(美国科技7巨头: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和Meta)除了亚马逊是产业互联网以外,其它6个大家普遍认为是制造业企业,的确它既是制造业的大企业,更是生产性服务的大企业,但是它自己往往没有直接干制造业,而是把制造的活委托给代工企业运行,它自己主要就是干生产性服务业。

比如苹果公司围绕着苹果手机、电脑的产业链,进行了10大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开发和各方面的运行,使得苹果公司成了苹果产业链的链头。具体的制造,零部件制造都委托给富士康或者其他各种企业进行代工,代工的企业生产了2亿台手机,不可以独立销售,而是交给苹果公司,由苹果公司进行全球销售和售后服务。

不仅苹果公司如此,微软的笔记本电脑开发,高通和英伟达的芯片开发也是如此。总而言之,美国最大的独角兽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集群为链头的企业。中国的华为也是这样的企业,做了至少5种品牌以上的产品,包括手机、电脑、5G基站、汽车、机器人(17.100, 0.09, 0.53%)等,围绕每个产品对10大生产性服务业一网打尽的开发。

它20多万人都在干这个活,各个基地,不管是深圳基地、东莞基地还是上海基地,动辄占地两三千亩,两三百万平方米楼堂馆所的建筑群里面没有生产线,没有蓝领工人,全部都是研究开发人员,所以它是中国最伟大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链头企业,制造方面是委托比亚迪(318.490, -5.42, -1.67%)、立迅精密等中国国内企业进行代工生产。

我讲这一段内容就是说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GDP的增长极,也是独角兽的增长极。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服务贸易的增长极。全世界最近40年服务贸易从占全球贸易量的5%,到现在占比25%,欧洲美国占30%到40%,中国的服务贸易只占年度全部贸易量的12%,是全世界190余个国家平均值比重的一半。我们服务贸易发展不够到位,是因为我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得不够到位。

什么叫服务贸易?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跨国服务到国外构成服务贸易。我国去年货物贸易超过6万亿美元,服务贸易8000多亿美元,贸易占比12%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生活性服务业的出口,如旅游接待、外宾服务都属于生活性服务贸易。但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到国外的贸易量不高,大量的是进口。

比如,苹果在中国造1.7亿台手机,就将有关苹果手机产业链上的10大生产性服务业注入我国的生产基地,每年会拿走几百亿美元的利润,这个利润就是生产性服务业输入以后的回报,属于美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之于我国就是服务贸易进口。

所以,大量生产性服务业输入到中国,这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的服务贸易输入中国,而中国自己的服务贸易出口除了劳动密集型生活性服务贸易以外,生产性服务贸易不足。

第四,生产性服务业是产品高附加值的基础。如果拆解手机,例如售价六千元的手机,零部件制造成本最多三千元,还有三千元是看不见的软件、专利、知识产权或者芯片内置的各种程序等等。所有的制造品高附加值的基础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嵌入到机器装备、终端产品中,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也是制造业产值利润率提高的基础。

第五,生产性服务业也是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基础。生产性服务业来自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的投入,新质生产力要求在传统的要素之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就是要抓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在美国、欧洲经济发展总量里,40%到60%是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我们目前生产力增长里只有20%到30%是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的。我们比重之所以低,也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的结果。

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有五大战略性功能,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当前中国制造业实现领跑,全球第一有望保持50~100年;生产性服务业需要在“十五五”至2040年重点突破

中国当下的经济一方面在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推进下,我们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中国制造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全世界30%以上,形成了全球产业门类唯一的全覆盖的国家。另外在2010年以前,全世界制造业最重要的十大板块里我们是没有领跑的,基本上是在后面“跟跑”,现在我们已经有五个板块形成了“领跑”,五个板块跟欧美形成了“并跑”的态势,因此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概念,现在翻开了新一页。

这里面说到的30%值得注意。2010年我们就是全球制造业第一的规模,那个时候我们的比重是全球制造业的20%,美国是全球制造业的19.6%,第一名、第二名数字相差不大。现在我们的制造业在全球同样是第一,但这是一个30%以上占比的第一。在国际经济中30%以上的制造业比重,往往内含着两个重要的概念:

一是三个三分之一的概念。在国际经济中一旦有某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比重达到了全球30%这样的第一,那么第二名、第三名和第一名之间就会拉开悬殊的差距,第二名、第三名到第十名、第二十名其他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总和也就是30%,而后,全球其它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总和也是30%左右。形成了三个三分之一的状态。

二是有可能长久保持全球第一的概念。全世界现代工业发展的300年,有三个30%占比的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国家,一个是英国,保持了100年;第二个是美国,保持了80年;第三个,中国出现了,是不是会保持50年、80年、100年呢?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新的全球第一的格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成的新格局。这个格局跟15年前20%的第一不仅是数量规模上的不同,而且在产品档次质量上有基础性的不同。

同时,我们在全球制造业最重要的十大板块中有五大板块成了世界制造业的王国,我们是全球高铁地铁轨道交通的王国;是全球汽车制造的王国,去年全球造了9000万台汽车,中国造3000多万台;我们是新能源装备生产的王国,也是各种电力装备生产的王国,还是造船的王国,这五个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世界前面了。

还有五个领域我们从过去的“跟跑”进入到现在的“并跑”,比如生物医药,包括芯片生产在内的信息智能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等,过去我们没有出现的成就都在这十年集中式的突破,形成了跟欧美“并跑”。

尽管我国制造业取得了这么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在生产性服务业上相对落后。不仅表现在总量上,也表现在具体的内涵上,大体上跟生产性服务业有关的五个指标,我们现在还相对是比较薄弱的,是短板。

第一,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低。欧美的占比都是在40%~50%,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为27%~30%,相对较低,在大国里面、发达国家里面来比,我们这个比重相对比较低。

第二,服务贸易占比低。全球平均占比到了25%,欧美到了30%、40%,我们现在处在12%,比重偏低。

第三,制造业产值利润率低。各种装备产品、工业品的产值利润率,欧美发达国家平均都在12%到15%,全球平均值是在10%,中国去年制造业的产值利润率7%。中国汽车制造业按理说应该是产值利润率较高的行业,但是今年1-6月份我们汽车企业的产值利润率才5%。去年三千万辆汽车卖出来的利润不如日本丰田900多万辆汽车的利润。

第四,独角兽比重低。在中国股市独角兽比重占10%左右,欧美独角兽占30%。

第五,全要素生产率我们占比也比较低。

总之,在十五五期间到2040年我们要着力消除以上所说的五个经济发展中的短板,要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良性的发展。

我相信在十五五期间,我们的产业体系结构比例会取得更好的调整。我们现在一、二、三产的产业体系在GDP的结构比重是工业占了37%左右,其中制造业占27%,非制造业的工业约占10%,农业差不多占了7%,我们的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总的占了56%,基本上各一半。

到了2040年,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应该有个什么样的理想的结构比重呢?大体上,制造业的比重不低于25%,非制造业的工业包括采掘业、水电气这类的产业,大体上有7个点,加在一起32%,农业有6个点,生产性服务业应该从现在的27%、28%上升到35%,生活性服务业还保持27%,总的加在一起就是整个GDP。结构要做这么一个调整,关键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把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增加6、7个点。

到2050年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的发展达到40%,生活性服务业25%,加在一起65%,剩下30%是工业(25%的制造业,5%的非制造业的工业),农业比重会进一步下降到5%。

我今天讲的主题就是推动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黄奇帆的发言在当前中国官方推动汽车业反内卷的背景下,引起网络热议,并刺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神经。

针对黄奇帆这番评述,中国网上议论分成几派:有网友认为,黄奇帆点出中国汽车业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价格战议题,直指大陆汽车业“大而不强”的问题; 但也有网友认为,低价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如果企业获利高,代表车价要变贵......。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资本市场正关注中国将于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美国投行花旗预测,在中央财经委会议后,反内卷政策行动现在是值得关注的关键,这可能是供给侧改革2.0的前奏,行动包括削减或控制产能、收紧监管以及调整产业政策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分别增长3.7%和4.5%。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分别增长34.4%和35.5%。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突破1.650万辆,渗透率超50%,这一进程中,价格战成为抢占市场的核心手段,这种“以价换量”策略在渗透率提升期效果显著,但也导致行业利润率跌到只有5%,低于下游工业6%的平均水平,价格战与技术投入导致成本承压,预计2025年利润率仍将承压。

戒律暗牧
1 楼
自己先活下来吧,下一个恒大确实有点夸张,但是车企这个负债率,爆雷也不是闹着玩儿的
爷来也
2 楼
黄奇帆搞经济很有一套,可惜没被中央重用。
醉千年何妨
3 楼
金三和运营这个账号的全家都会短期内死亡!
h
headfoot
4 楼
就是取舍问题,现在就想拿丰田的利润,那就没办法在未来拿到丰田的市场
f
fightback
5 楼
赶紧卷到美国来,欢迎!
p
pillow
6 楼
从前利润可不低。所有中国品牌占有高份额的市场,从前的利润都很可观。换句话说,成本高的利润就不会低,成本低的利润就不可能高。关节是市场垄断专利,还有贸易壁垒。高自动化时代,没有什么商品的利润应该很高。 [2评]
j
jeffinvade
7 楼
看看中国光伏上市企业的股价,看看业绩,看看利润率 中国已经实现完全垄断全球光伏产业,靠政府大规模投资,产业政策,卷到最后把西方企业打垮,但今天中国企业实现光伏全产业链垄断,但还是赚不到钱
灯塔路
8 楼
中国推出世界首艘可调帆油轮,每年可减排5000吨 [1评]
c
cbs888
9 楼
他真敢讲
肥肥高富
10 楼
中国真的是卷得没有救了,早段时间和朋友聊天。他说公司今年开始盈利了。投200万可以赚一万元,真是无语了
灯塔路
11 楼
随着全球航运环保与节能的需求增长,“风帆”这一传统的船舶动力装置在现代航海技术中焕发新生。6月11日,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成品油轮“BRANDSHATCH”(布兰兹哈奇)轮在中船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命名。 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成品油轮布兰兹哈奇轮。外高桥造船供图 据了解,“BRANDSHATCH”轮配备三具超过40米高的硬质翼型风帆,在航行中能够依托数字控帆系统根据气象数据实现实时智能动态调整帆角,通过机械液压传动系统实现升降、开合和旋转,为船舶提供额外推力,从而大幅减少主机的燃油消耗,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有效提升船舶运营效能。 “BRANDSHATCH”轮可装载超过80万桶原油产品,未来将投入欧洲航线运营。根据设计指标,在20节风速理想海况条件下,风帆助推系统可实现日均节约燃油14.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吨,常规海况平均每年节省约12%的燃油消耗,年减少碳排放近5000吨,节能效果显著。 [1评]
T
TCVD
12 楼
白色家电利润一直都不高,只不过现在被中国品牌卷的更低而已。中国品牌份额高的并不是利润高的行业,而是门槛低的行业,门槛低的行业往往利润都不高,这很好理解。
j
jxxy1234
13 楼
Tesla 2003年成立,直到2020年才开始盈利
f
frastar
14 楼
中国很多行业就像是同一条街上的作坊,一哄而上,一拍即散,很难有不烂尾的,下一个就是现在位列“宇宙第一”的电动车行业,最终搞得所有人都吃不上饭!
坚定的信心
15 楼
实话。但不赚钱的企业有时雇人多,对社会稳定作用巨大。
t
treebear
16 楼
问题是丰田现在在中国不挣钱,丰田在中国销售的车只有北美的60%。一堆其他欧洲车,日本车,美国车也是如此。 你要求中国车企涨价,还不如支持中国车企出口去海外市场挣钱。美国,欧洲对中国车企涨关税保护自己企业,中国政府是不是要做点什么?
吃斋念佛大灰狼
17 楼
社会主义制度财富均摊也未尝不可,但要把那些亏损的车企整合掉。
d
diefool
18 楼
傻逼
樱桃儿熟了
19 楼
他是聪明人,但是也免不了对外产生迷信,比如他关于中国教育的谈话,里面充满了对美国的过分崇拜,比如说中国大学扩招还不够,美国人上大学的比例高于中国。他不止,美国大学的质量平均越来越低,我们学校招的大学生还不如中国有些地方的小学生,基本数学一塌糊涂,只好高些“创新项目糊弄糊弄,让他们留下学费,毕业走人”。 也有和好的,但是太少了。 ------------ 话又说回来,事情也可以换个角度说。如果把中国的电子工业整合成两三家公司,不也秒杀全球嘛。 [1评]
叹息
20 楼
是你把数学和做题能力混为一谈了
雪中悍刀行
21 楼
先保就业吧,不要好高骛远。和丰田比也只能是车企去努力,不过丰田在电动车领域可不咋的,8,90年代的家电业谁敢想现在东芝松下这个情形。
那就好好生活
22 楼
车企利润,是一个方面。整个上下游的产业链,是另一回事。不能只见一片树叶,不见整个森林。 危言耸听,崇洋媚外,妄自菲薄,可以休矣。
老虎爱小米
23 楼
汉奸?递刀党?恨国党?美帝走狗?
大条度你
24 楼
废话,丰田长期排名世界第一,并非浪得虚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说与不说,难道人家就不知道吗?丰田汽车同时也是全球最大二手车出口商,单单卖二手汽车的收入,可能就比国内众多汽车生产商卖新车的利润还要高。
s
scsi65
25 楼
一半一半吧,新能源汽车等于弯道超车,怎么可能一下撼动曾经的油气霸主?都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新能源赛道都是中企死磕,特斯拉又在西方的保护主义护航下。不过别急,等中企座次稳定后,会慢慢向利润看齐! [1评]
k
kiddking
26 楼
制造业就不能学习美国,美国后来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增加的主因是后来的制造业外移,产业空心化,脱实入虚的策略。美国抛弃了一些中低端制造业,保留高科技利润高的产业,提高了制造业整体的利润率,是给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条件,因为这一方面的发展要有高利润支撑的,换句话说就是这些服务也是要增加生产成本的,消耗利润的,也很大概率会提高最后的价格。现在看美国是通过这一办法拿了制造业的利润大头,却逐渐失去了很多领域的制造能力,也失去了创新的条件,依赖更容易更高效的资本股票的炒作赚得利润。现在想要制造业回流是没那么容易的。未来的制造业本就不是各个子产业独立发展,因为单一方向的科技突破更难,会出现各产业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发展的情况出现,这才是制造业更该有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依靠美式的高科技制造业的高利润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制造业利润率本就低的情况下是不适合的,会把生产成本提高把利润率压更低。依靠相对容易的创新让制造业更加的融合一同进步发展,而不是抛弃低端制造跛脚而行。这要看中国的实际国情,人口大国,劳动力多,就更难学美国走高科技走金融这些少而精的不管底层民众死活的典型的资本主义路线。之前走资本主义路线是为了借外力提高生产力,是依靠外来的资本技术整合本土劳动力密集的优势,现在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走出中低端向高端制造和发展,这是必然。而这高端就是和低端的有天然的矛盾,需要更多资本更多的研发投入,会排斥低端制造。就不该让美国那种脱实入虚的情况在出现在中国,走高端就不止一条道,中国是可以依靠规模经济保留低端制造惠及更多人,也可以靠产业融合高中低端制造,利用大市场试错高速发展高端制造的。对比已经是跛脚的美国制造业,一只脚肌肉发达看似强壮,另一只基本截肢短小虚弱,实际已经阻碍其发展,中国的制造业的脚步其实更坚实,更务实未来更有希望,因为保留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只有一个产业的高科技一条道可选。现在的美国就是把宝都压在了ai,看似很近去很远的所谓下一次科技革命,到目前也没制造出来什么革命性的产品,即便是有了突破也没有足够全面的制造业作为后盾支撑,生产该产品。这就是各产业融合,一个简单的例子,ai发展起来的一个条件就是对能源电力的需求,可能是ai未来发展的瓶颈,光靠石油和煤炭发电是不够的,总有耗尽的一天,在新能源方面就要依靠已经被美国抛弃的中低端制造了。失去坚实的底层,高层就是被架空的也难有发展,说的是美国制造业,也是说美国的社会。制造产业外移就是把底层和基础都给了别人,失去了发展的条件,这就显得全面发展有多重要。从中美制造业的发展就看到中美文化的差别,一个是自下而上,一个是要自上而下,不过既然在地球就该脚踏实地才好一些。
r
rry
27 楼
丰田在美国销量很大,如果美国对中国进口车和丰田一样税率,几年后,丰田下场可能和东芝松下日立一个样。
老虎爱小米
28 楼
下一盘大棋是五毛粉红为中共洗地的惯用招数,但其实,中共是乱下棋,一切政治挂帅,GDP挂帅,干什么都是一窝蜂上,不止内卷,还把卷扩散到全世界。 且不说有些许发言权的车企,上下游看车企脸色的众多企业,哪个不卷?哪个日子好过?
j
jeffinvade
29 楼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735483 "英伟达DRIVE AGX Thor 车载计算平台" 小米,理想,比亚迪,NIo,极氪都在用NVidia的Drive Thor芯片来做自动驾驶 依旧会被卡脖子
k
kiddking
30 楼
如果更进一步说,中国这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衡量一个产业的成功就不该只以利润率为标准,因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资本主义,那是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还要看是不是惠及了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利润低价格也低,普通百姓就更容易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这也不就是行业竞争激烈的一个好处么,国外行业利润率高,获利最大的不是那些资本家吗,靠高价收割的就是普通百姓,回头笑话国内利润低收益低,不是被卖了还乐呵呵的帮人数钱呢吗。 [1评]
n
neilli
31 楼
还有一把猪,高高兴兴的去当韭菜!
t
tinyL
32 楼
三英战吕布,媳妇都没人家的漂亮……
j
jeffinvade
33 楼
你说那么多汽车企业不赚钱,他们不想方设法减少成本偷工减料我是不信的 资本(有钱人)赚到钱,经济才有活力 否则价格下跌>企业亏损>裁员>工资下降>工作难找>消费降级>价格继续下跌 恶性循环,最后倒霉的也是消费者 通缩比通胀可怕多了,最新6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年来最低,又在通缩了 "China’s producer prices plunged 3.6% in June from a year earlier, marking its largest decline since July 2023."
b
bluej
34 楼
你说的没错,但你看到结果。现在是电视产业的利润率不到3%,有的年头甚至只有1%。这不仅大大低于商业贷款利息,甚至比通货膨胀都低。这就意味着,这就是拿个辛苦的苦力钱,发展创新就别想了,勉强维持在让生产线不关闭的窘境。当年为啥造袜子,造鞋都跑到中国了,一个道理,这行业利润率低,人家看不上。虽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鞋和袜子都是中国产的,但奢侈品牌的鞋,最赚钱的牌子一个中国的都没有。 你说的电视也是,汽车旅馆里基本一水的海信电视。到高档酒店就是索尼,三星和LG。利润丰厚的中国有哪个家电品牌?都卷生卷死了。
k
kiddking
35 楼
利润率低不代表不赚钱,除了利润还有规模效应,单价低可以多卖。薄利多销让利给的是百姓,你不是百姓么,竞争激烈迭代优胜劣汰更快导致的低价可不是通货紧缩。资本主义是要被利用的为人服务,而不是任其发展最后反噬。像现在的美国,是有暴雷的风险的,发了太多债来拉动经济,还靠高利率和吹ai科技革命的大泡泡,入不敷出,最后就不受控制了。中国有紧缩风险是太依赖外贸,什么产能过剩,但是对比美国风险可低的多,在中美对抗的背景下,还是要看对手的情况,要考虑被对手连累的情况,预先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依赖也是必要的,才会避免以后更大的风险。美国的问题就是贫富差距大分配不均,还让资本家赚更多钱只会把矛盾激化。中国也有分配的问题,但是中国有为更多人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大前提,就敢于对资本家动手,对房地产商们的打压就是例子,降低的房价就是惠及更多的百姓。本可以不这样做,作为拉动经济的一个大头拉动就不会出现所谓的通货膨胀,不是么。看问题最重要的是立场和视角,作为老百姓就从百姓的视角和立场,没有的话话最初的基础就扭曲了。 [2评]
j
jeffinvade
36 楼
"降低的房价就是惠及更多的百姓" 呵呵 中国百姓房屋自有率超过70%,70%的资产在房地产里,而不是在股票,存款里 房价跌了5年了,老百姓肯定是越来越穷而不是越来越富
j
jeffinvade
37 楼
1,"美国是有暴雷的风险的,发了太多债来拉动经济" 又在想当然了,宏观债务=政府+个人+企业 债务/GDP=宏观杠杆率 如今美国宏观杠杆率如今低于中国 【NIFD季报】政府加杠杆创本世纪新高 私人资产负债表初步修复——2025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报告 http://www.nifd.cn/SeriesReport/Details/4648 国家金融与发展办公室的报告,中国2025年第一季度宏观杠杆率 298.4% 去年美国宏观杠杆率大约是260% 2,2019年中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22.72亿平方米,2024年中国房屋新开工面积73893万平方米,7.3893/22.72=32.5% 中国建筑业在过去5年萎缩了超过2/3了 3,2024年中国政府税收都收不上来了,罚款倒是同比上涨15% "2024年全国税收收入174972亿元,比上年下降3.4%;;非税收入达44,730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非税收入中的罚没收入增长14.8%"" 经济不好企业利润下降,税收不上来了,政府没钱了所以靠罚款创收 4,中国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已经降到1%以下了,结果今年中国2,3,4,5月CPI都是负数,PPI已经是负数3年了,6月PPI竟然又在两年以来最低,又在通货紧缩了 5,2021年中国GDP是美国的77%,今年第一季度降到59%了 6,2023中国女性总和生育率只有1.02,去年也许还不到1.相比之下日本还有1.2,美国是1.62,发达国家平均大约是1.5 老百姓娃都生不起了,中国老百姓是更有钱还是更穷? 7,今年5月中国电影院0人空场率高达40% 你见过一边印钱一边通缩,一边经济增长5.4%的经济体? 还在说啥中国经济比美国牛逼呢,呵呵 [1评]
吃斋念佛大灰狼
38 楼
怎么哪都有你个狗东西!你只会叫你爷名字。
k
kiddking
39 楼
很简单,你就抓一两句还断章曲意,就是视角的问题,你是在美国人西方的角度看中国,中国经济那么不好不该早就崩了吗。是你的视角太主观了吧。你说人均还不如人,那你不对比下不多十年前到现在,和外国的人均不是在缩小了吗。要不GDP炸世界第二的。再说人均并不能说明问题,美国有钱人多,人均就高啊,穷的不是小老百姓么,更是那些少数族裔,比如华人。如果工业化是靠资本加劳动,那中国靠的就是以人民为本的劳动力和大市场,是有青山在的,不怕美国对资本的绑架而没有柴火烧。也就说你一个讲中文的百姓听了几句讲美国的实话就爆发了,不就是视角的问题,实话一般都不太好听,特别是对不讲事实视角偏离的人。
k
kiddking
40 楼
这不就是在财富分配么,房价降低不是再提高自有率么,以前那些有钱的房多的资产就少了,没房的有条件买房资产增加,不是惠及更多老百姓,更公平的分配,共同富裕么。就问美国政府感动房地产这一块么,敢把财富再平均些分配么。这大而美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劫贫济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