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口出"狂言":悠着点慢着点 人类好日子不多了(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7年8月7日 13点41分 PT
  返回列表
49518 阅读
20 评论
北青网

今年,莫言曾在香港的一次讲座里谈到,现在的文学已经到了全体创作的阶段,透露自己刚开始使用两个月微信,看到很多署名“莫言”的作品,但其实并非他本人创作。

莫言说,有次在北京吃晚饭,一位漂亮女士说要朗诵一首莫言的诗给他听,这位女粉丝眼含泪光地读完网络上盛传的莫言诗歌《你若懂我该有多好》。他听完后,忍不住打趣道:要是我写的该有多好。

莫言指,网络上许多署名是自己的文章都并非他本人创作,当中很多是俗称“鸡汤”的正能量文章。但莫言对此很豁达,他幽默表示,网上那些流传的文章,内容一般都是积极且符合各种道德标准的,如果能以自己名义使这些美好的道德得以广泛流传,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他笑称,如果自己将这些内容编辑成文集,你们可别来找我打官司。

这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神”,原来是这样的亲民谦和。早已坐拥粉丝无数的他,又曾迷过哪一个作家?

他透露,自己当年曾经沉浸在金庸的作品里“废寝忘食”:有一年暑假借了一箱子金庸小说,从头读到尾,有时一天会读两本,在这样的疯狂阅读中,被故事、人物命运和历史背景所吸引。后来经过重读,冷静思考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人,答案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确实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其后更被多次拍摄为影视作品,每次重拍大家都充满期望,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力量可否对我们当下的社会产生影响?莫言表示,文学是一种非实用的东西,它对人的最大的作用还是审美体验,一种精神的熏陶,一种心灵的保健,也是人类认识自我和理解他人的一种方式。没有文学可以生活,有了文学可以生活得更丰富。

据说7月31日上午,莫言回到家乡高密。他首先来到了东北乡平安庄曾经生活过20余年的旧居探访,在这里他度过了他的大部分青少年时光。游客可是有福利啦,一看莫言回家,都激动不已,纷纷拿出手机、相机合影留念。

那神一样的人物,怎么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呢……

拿了诺奖之后的莫言犹如走上了神殿,一年会受邀参加多少场演讲或其他社会活动,尚无确切统计,但他并没有活在光环之下,总以亲民姿态频频出现于大众视野,于是有些人表示心疼,为这些繁忙的社会活动阻碍了作

家再出经典之作的步伐,其实换个视角看,这些活动、演讲一方面确实是减少了莫言的写作时间,但又何尝不是给了作家一个与读者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不失为接触生活、影响现实甚至改变社会的重要形式。毕竟生活才是一个作家永远的创作之源。仅仅活在书斋里的作家才是可怕的。所以对于亲了民的莫言,我们在操心之余,是不是也该给一个不吝的赞?何况,莫言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自己会坚持“把人当人写”,不会因时代、社会或流行的变化而改变。并表示,“文学永远以人文本,要在对自己的认识的基础上创作。”喜欢莫言文学的朋友,可以放心了。

据说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演讲题目:《哪些人是有罪的》。有人说,仅凭这篇演讲,莫言就应该获得诺奖。那么莫言的真爱粉们,请你来读读,这篇里是否有着熟悉的莫言文风?

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

为什么人们厌恶贫困?因为贫困者不能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是食欲还是性欲,无论是虚荣心还是爱美之心,无论是去医院看病不排队,还是坐飞机头等舱,都必须用金钱来满足,用金钱来实现。

富是因为有钱,贵是因为出身、门第和权力。当然,有了钱,也就不愁贵,而有了权力似乎也不愁没钱。因为富与贵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并为一个范畴。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应该享受的。

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当贵妇人,当了贵妇人,她又要当女皇,当上了女皇,她又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

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

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没有。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曾提出科技救国的口号,三十多年前,中国的政治家提出科技兴国的口号。但时至今日,我感到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就是日益先进的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人的健康需求服务的正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其实是少数富贵者的病态需求。

人类正在疯狂地向地球索取。

我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用钢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所美其名曰城市,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圾。

与乡下人比起来,城里人是有罪的;与穷人比起来,富人是有罪的;与老百姓比起来,官员是有罪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官越大,罪越大。因为官越大,排场越大,欲望越大,耗费的资源就越多。

与不发达国家比起来,发达国家是有罪的,因为发达国家的欲望更大,发达国家不仅在自己的国土上胡折腾,而且还到别的国家里,到公海上,到北极和南极,到月球上,到太空里去瞎折腾。地球四处冒烟,浑身颤抖,大海咆哮,沙尘飞扬,旱涝不均等等恶症候,都与发达国家在贪婪欲望刺激下的科技病态发展有关。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责任,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和权势的富贵者们,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虚伪的政治家们,所谓的国家利益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们,他们是有罪的;我们要告诉那些置买了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他们是有罪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他们的为所欲为是对人类的犯罪,即便他们的钱是用合法的手段挣来的。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那些暴发户们、投机者们、掠夺者们、骗子们、小丑们、贪官们、污吏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无论你身穿名牌、遍体珠宝,还是衣衫褴褛、不名一文,结局都是一样的。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

譬如房子是盖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

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

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维持人类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是空气、阳光、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当然,衣服和住房也是必要的。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当人们在沙漠中时,就会明白水和食物比黄金和钻石更珍贵,当地震和海啸发生时,人们才会明白,无论多么豪华的别墅和公馆,在大自然的巨掌里都是一团泥巴;当人类把地球折腾得不适合居住时,那时,什么国家、民族、政党、股票,都变得毫无意义,当然,文学也毫无意义。

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吗?结论是悲观的,尽管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时也是救自己。

讲不完的演讲 破得了的“魔咒”?

有人评价,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定程度上为现代文学创作解除了自我否定的魔咒,树立了文学自信力。但破解了旧的魔咒,新的魔咒又来了。

综观一百多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家族,获奖后很难再写出超越之作的所谓“魔咒”,已在很多作家身上应验,莫言能否独辟蹊径破解这一魔咒?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莫言获诺奖的消息刚一公布时,就成为读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了。面对读者的关心,莫言不止一次直面作答,让读者放心,他一定会想法破解这一“魔咒”。

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是我们眼中的莫言熟悉的味道。

静候“魔咒”破解的日子。

(北青网 朝云)

y
yanghuijin
1 楼
213
王剑
2 楼
文学家么,总是悲观的,自杀的比较多
w
wx3000
3 楼
诺贝尔奖能阻止贪婪吗?
l
lzh0007
4 楼
他透露,自己当年曾经沉浸在金庸的作品里“废寝忘食”: ……………… 垃圾文学的崇拜者
走马读人
5 楼
悠,从容為適宜;安逸生伤悲,悠生忧; 摇,摆脫難追及;移性不單一,搖使遙。
尘之极
6 楼
至少有一点共鸣:我们的贪婪正在毁灭自己。人类过得简单一点能死吗?
b
bashfulx
7 楼
人类的结局已明确。我们不会超越太阳的寿命。 科技进步如此之快,早在寿终正寝之前,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局限。 我们可以创造新物种以传承我们的文明。但是现在宇宙中肯定有更先进的物种。让它们去发展吧
s
sinnud
8 楼
反智主义?
H
HL
9 楼
共鸣! ================================================================ 尘之极 发表评论于 2017-08-07 14:06:21 至少有一点共鸣:我们的贪婪正在毁灭自己。人类过得简单一点能死吗?
p
portfolio
10 楼
但时至今日,我感到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就是日益先进的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人的健康需求服务的正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其实是少数富贵者的病态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的天价医疗费用,就是这个原因。
z
zzbb-bzbz
11 楼
人类的盈利行为是癌症
T
TruthHurt
12 楼
讲得不错,可是有用吗?人的欲望填不满,永无止境,直到地球毁灭。
L
Lion's
13 楼
小儿科。
鲁钝
14 楼
这句话逻辑就不对,:悠着点慢着点,人类好日子不多了“,如果真的好日子不多了,那么,悠着点慢着点就没有丝毫意义。比如一个癌症病人,医生对他说,你还有半年可以活,悠着点慢着点,你的好日子不多了;病人会怎么想?他原先想和癌症斗争,争取胜利,现在希望破裂了,他就放弃治疗;那么他下一步就会想去做他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出去看看世界,比如吃吃没有尝过的山珍海味。如果人类真的好日子不多了,更应该积极地去想办法让好日子尽量延长,就像英国的厚普金斯说的那样。他说人类最多还有两百年可以活,应该现在就找出一个移民外星球的方法,才可以延续人类生命。他并没有让人们悠着点,而是加紧研究,争取一条活路。
随你怎么玩
15 楼
莫言这些话应该对中共特权阶级说。他们才是最贪婪的。中共信奉权力,不顾一切要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就是要满足他们贪婪的欲望。中共集团占有全中国80%的财富,仍然不肯放手,不接受任何党派和人民的监督和批评,更不用说分享权力了。
g
gameon
16 楼
为什么人们厌恶贫困?因为贫困者不能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 老莫对贫穷的理解基本上就是一个陕西农民的水平。 其实人们厌恶贫困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人活的没有尊严!! 看来以后就不用再看他的什么书了。纯属浪费时间。
无忌哥哥
17 楼
没说错
q
quzhiz
18 楼
应该说:悠着点慢着点 中共好日子不多了。这就是莫言的卑鄙之处,通篇下来,他批评人类、批评发达国家,批评人性,就是不敢提那个党。 实际上,中共这些年对环境的破坏远远超过史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而且是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连北京前市长王安顺都承认,北京的污染已到了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程度,一国之都啊,都尚且如此,那还奢谈其它什么?中国之大,今天已找不到几块淨土,动辄是蔓延多省的雾霾天气,暗无天日,数天不散。天天吹嘘经济奇迹、大国崛起,听着让人反感,人连气都喘不上来了,眼睛都睁不开了,还什么“崛起”,其实这是一种反人类的发展模式,是在毁灭中国。只有中共的这种模式,才能造成这么大的破坏力,才能有这么“惊人的效率”。在国际上,“中国模式”现在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反义词、贬义词,中国的现状告诉人们,这是一种病态模式,不可持续,不可推广。 “中国啊,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在中共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驱使下,社会上一切向钱看﹐带动全社会追逐财富和物质享乐,陷入躁动、疯狂之中,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诚信尽失,道德沦丧,以致有人把国歌的词改了一下,说“中华民族现在到了最缺德的时候”。今天的中国,不是在崛起,而是在走向堕落和毁灭! 莫言拒绝批评中共政府,不仅和爱国没有关系,更是在误国,因为今天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来源于中共,它已完全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中国继续前进和发展的最大障碍。
悠游界
19 楼
马克吐温说: “一整天天花乱坠宣传戒酒的收获,还不够他晚上喝一壶。。。”
黄桷树
20 楼
金庸的作品当属旁门左道的文学,一次遇到一位南大古汉语文学的研究生,偶非常激动,差点要叩拜。结果她说她夫妻俩共同最爱的文学是金庸,家里有某某版的金庸全集是最珍贵的珍藏,说他们系里某名教授只读红楼梦之前的文学作品,之后和古汉语之外的作品皆不能入眼,听得偶瞠目结舌,大跌眼镜,心中充满遗憾与不解,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