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被一个朋友安利了好久、好多次,才开始看的。第一次看,是2013年,最后在古巴的沙滩边看完的。中文电子版。
摘几段那时的记录:
“午餐后,去了泳池。大小朋友照例是以玩水为主,我倒是规规矩矩地来来回回游了几个来回。之后,他们接着去海边,我决定今天不再下水了。先回去换下泳衣、收拾完,带这小平板去沙滩,接着看那本科幻小说系列“三体”。这个国内作家刘慈欣写的硬科幻系列,是一个朋友力荐了好久好多次的。从上次从美国回来的路上开始看,有一搭没一搭的看到现在,看了一部半,想趁这次休闲假期可以看完呢。”
“阳光从头顶密密的叶间斑驳的洒下,既没了午后阳光的炙热又不那么的阴凉,对我来说真是恰到好处。 这个季节的椰树黄了不少的叶,阳光下金灿灿的,有些些眩惑却不刺激的晃人眼。目光一侧,便是蓝天白云碧海银沙。无所事事地躺着,呆床微微地摇,那感觉实在是无比地轻松惬意,太有点度假的意思了。
迷糊了一小会,半梦半醒的,发现脑子里过电影的正是这几天在看的“三体”。第二部看了一大半了,还没看到结局,大约这是脑子放不下它的缘故。正好大朋友要回房间,于是就让他把小平板拿来,我接着看。这第二部“黑暗森林”比第一部内容要厚实,第一部“地球往事”给人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我就几乎没看过什么科幻小说。这个系列还算不错,虽然里面的科学信息含量太大太深,我多少觉得看得有些累,尤其是第三部“死神永生”。如果喜欢科幻,尤其是硬科幻的,值得一读。”
后来,在亚马逊上买了“三体”的英文版。看完,发现还是看中文轻松一点。于是,17年,又在亚马逊中国的网站,订了一套完整的中文版,寄到我妈那里。18年回国的时候,带了过来,又全套重新看了一次。
除此之外,还在油管上看了不少相关的视频,包括前段时候,谁谁转到坛子里来的那些。后来,因为”流浪地球“的电影,又把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以及其他可以找到的科幻书或视频过了一遍。有阵子很是为科幻着迷了一番。
这么看来,我应该可以算是这个坛子里的资深“三体”迷/科幻迷了。:)
《三体》是中国大陆作家刘慈欣于2006年5月至12月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說,出版后成为中国大陆最畅销的科幻长篇小说之一[1]。2008年,该书的单行本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三体系列(系列原名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该系列的第二部《三体II:黑暗森林》已经于2008年5月出版。2010年11月,第三部《三体III:死神永生》出版发行。 2011年,“地球往事三部曲”在台湾陆续出版。小说的英文版獲得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2014年度「星雲獎」提名[2],并荣获2015年雨果奖最佳小说奖。[3]
我被安利时,它才出版不久。我看完了以后,它才得雨果奖的。所以,当初一眼看上,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推荐给身边每个人的那个朋友,眼光很不错。
• #跟帖# 你虽然是个21三体,也用不着茅房里面摔盘子,,, [跨国婚恋] - 绿水长流(4 bytes ) 2008-04-01
跟个神棍似的。。
然后总是来唠叨。。。这种需要禁足宅家的日子,不是正好读它吗。更何况netflix都要开拍了。
我也得唠叨唠叨你,13年就读了怎么不分享一下啊,好东西吃独食
本来想听完Arthur Clarke的那些经典,结果发现我没法听书,只能看。听着听着就走神,很不习惯。
听大家说三体,记得是在古巴看完的。于是,就跑博客里去翻旧文,看到就复制了。
其实,我早在2013就推荐了呀,上面拷贝来的原文中就有嘛。那个古巴系列,一定是在坛子里上过的吧。
对了,我们这里在考虑最后一步了,关中小学一段时间(提前和延迟圣诞假期),因为学校感染节节升高。
不过,之前坚决不关学校的省长,刚把口风刚放出来,就遭到两个教师工会(英法)和一个家长委员会的抵制和反对。我们这里划区用不同颜色反映疫情程度和控制程度,结果,大把红区的人往橙区、黄区跑,去餐馆,酒吧和聚会之类的。非红区的人很有意见,要求封进入的路。现在,跟第一波不一样,除了魁省,加拿大其他地方也同样严重了。看看我们到底下一步往哪走吧。
你们的帖子,躲在某个跟帖的某个角落,点击少,但价值连城,要淘金。我每个都舍不得放过。
有些外秀的,咋咋唬唬,容易引起注意。性格不同。
就跟陈情令里的温宁卖萝卜一样。。。
胆儿肥啊
因为我跑越野,有些荒郊野岭就靠美加边境,可是我们过不去。那边地广人稀,很多好地方。当然美国也是有足够的地广人稀,也就算了。
有对夫妇,三个女儿都在美国这边工作,离边境不远。其中一人病重,去世了,女儿一个都回不去。回去要隔离14天,也赶不上葬礼。就算了。
美加之间又没有墙,有什么关卡?
开着开着就看到路边一个小牌,走近一看是Welcome to Canada. 不过都好说,虽然没戴护照本,但皮夹里随身有护照卡。
平时无数小路也就是个岗亭而已。大的关口才稍微有点像海关。
墙是防偷渡的。美加之间亲如一家,从温哥华到缅因。我没见过墙。
我说的是同一个省里的红、橙、黄、绿区(现在估计没绿区了吧)。对了,我们加东的几个省联合起来,建立个大泡泡,第二波里目前是状态最好的。
不过,封都是陆路而且。如果坐飞机,还是可以走动的,至少我印象是如此。
我有认识的姐妹俩,买了辆旧车,修好,开了25天到阿拉斯加。再把车卖掉,坐飞机回家。
我也想,但哪里有25天!
往严格的路上走还是往松懈的路上走,这样各州行动起来才会比较统一,不至于一个严格其他都不管,显得特别突兀,必要时候政府还可以调派军队,不可能只有发钱这事
越是偏远的地方越是严格,他们西澳,远离其他州,自己没有疫情,但是对所有的州都要求隔离,最不严格的是疫情最严重的维州,谁都可以去,不过没人要去,哈哈,这和国际大形势倒是一致的。。。
突击培训一下,在养老院里帮护工们的忙。一直到九月省里招好的,培训好的护工上岗。
我是被一个朋友安利了好久、好多次,才开始看的。第一次看,是2013年,最后在古巴的沙滩边看完的。中文电子版。
摘几段那时的记录:
“午餐后,去了泳池。大小朋友照例是以玩水为主,我倒是规规矩矩地来来回回游了几个来回。之后,他们接着去海边,我决定今天不再下水了。先回去换下泳衣、收拾完,带这小平板去沙滩,接着看那本科幻小说系列“三体”。这个国内作家刘慈欣写的硬科幻系列,是一个朋友力荐了好久好多次的。从上次从美国回来的路上开始看,有一搭没一搭的看到现在,看了一部半,想趁这次休闲假期可以看完呢。”
“阳光从头顶密密的叶间斑驳的洒下,既没了午后阳光的炙热又不那么的阴凉,对我来说真是恰到好处。 这个季节的椰树黄了不少的叶,阳光下金灿灿的,有些些眩惑却不刺激的晃人眼。目光一侧,便是蓝天白云碧海银沙。无所事事地躺着,呆床微微地摇,那感觉实在是无比地轻松惬意,太有点度假的意思了。
迷糊了一小会,半梦半醒的,发现脑子里过电影的正是这几天在看的“三体”。第二部看了一大半了,还没看到结局,大约这是脑子放不下它的缘故。正好大朋友要回房间,于是就让他把小平板拿来,我接着看。这第二部“黑暗森林”比第一部内容要厚实,第一部“地球往事”给人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我就几乎没看过什么科幻小说。这个系列还算不错,虽然里面的科学信息含量太大太深,我多少觉得看得有些累,尤其是第三部“死神永生”。如果喜欢科幻,尤其是硬科幻的,值得一读。”
后来,在亚马逊上买了“三体”的英文版。看完,发现还是看中文轻松一点。于是,17年,又在亚马逊中国的网站,订了一套完整的中文版,寄到我妈那里。18年回国的时候,带了过来,又全套重新看了一次。
除此之外,还在油管上看了不少相关的视频,包括前段时候,谁谁转到坛子里来的那些。后来,因为”流浪地球“的电影,又把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以及其他可以找到的科幻书或视频过了一遍。有阵子很是为科幻着迷了一番。
这么看来,我应该可以算是这个坛子里的资深“三体”迷/科幻迷了。:)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世界在逐渐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在逐渐了解世界的异性。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分子。于是,有些中国人漂洋过海,嫁给了外国男人或者娶了外国女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跨国婚姻的登记数几乎是逐年繁荣昌盛。1982年,中国跨国婚姻登记数为14193对,而到了1997年已达50773对,涉及53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惊叹这一段段惊世未了情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欢乐痛苦。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婚姻观念,以及成家的目的各有不同,在婚姻中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跨国婚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么甜蜜。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口子告诫我们,其实与任何一段婚姻一样,跨国婚姻,不仅仅是相爱。
日本男性最愿意娶中国女性
随着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旅居日本的中国人在逐渐增加。在这些中国人中,一些女性嫁给了日本人为妻。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婚姻也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日本男子娶外国女子为妻的越来越多,其中娶中国女子为妻的比例最高。
随着日本人口增长率一年比一年低,40多岁的一般日本男性现在很难找到二三十岁的日本女性为妻,原因是如今日本女性都要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一般的40多岁的日本男人的经济条件大多都达不到她们的要求。于是,这些日本男子尽快解决单身寂寞的最佳办法就是把寻求配偶的目标转向国外。一般日本人都认为,中国人的长相与日本人很像,饮食差异也不大,都使用筷子,都会写汉字,等等。
中澳婚姻温而不热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地球上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十分不同,但是两国间的联姻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当中,除了经济的吸引和文化的好奇等有利因素之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误解尽管中澳交流年年发展,但是两国婚姻并没有出现过突增或者突降的情况,近几年每年结婚人数比例的增长基本不超过7%,偶尔还有降低。这种平缓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中澳婚姻交流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
澳大利亚移民局对中澳婚姻的签证一直控制严格。首先他们要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和持久性,而且这种考核对申请人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现状,家庭中长辈参与程序和申请人对婚后的安排,并未加以深入考察,而是直接套用澳大利亚的各种观念、行为标准和移民部政策,罗列出一串串申请人未能符合的条件或标准。所以有时候申请人在面试时一个不经意的回答会成为拒签理由之一;有时,申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或不和,尽管双方和好如初,但仍然会被移民官抓住把柄赫然成为拒签的重要理由之一。从2002年12月开始,澳大利亚立法规定实施新的结婚证书颁布办法,所有要登记结婚的配偶,可以先谈好彼此的结婚条件,包括离婚时财产如何分配,小孩如何教育,要到什么地方度假,甚至一周做爱几次,等等。
许多在悉尼的中国人对此无法理解,但是澳大利亚人对此另有看法,悉尼大学正要结婚的安德森教授就认为,这样很清楚,也是一种互相尊重对方的表现。
中澳跨国婚姻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专家说原因和澳大利亚整体婚姻文化习惯有关。澳大利亚是有名的家庭观念差的国家,在世界各国夫妻离婚率排到前三,第一是美国。4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男人中,有过离婚记录的占全体总数的40%。所以澳大利亚人把婚姻看得比较淡。
中德联姻喜忧参半
上海的磁浮列车开通了,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电机商人彼得先生感到非常兴奋。他很清楚,中德两国合作的磁浮列车项目的开始意味着中德两国在上海的合作前途无量,对他个人来说,这绝对有助于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上海找一个中国媳妇。“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姑娘对我们越来越不陌生,我在工作中和她们交流越来越容易。”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据了解,彼得先生身边有这种想法的德国小伙子还有不少。
德国人把婚姻家庭看得很重,这一点和中国人很相似。如此他们认为应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能结婚,否则婚姻会不稳定。也因此,德国人办理跨国结婚的手续非常烦琐。登记结婚的话,首先要把从小到大各种证件能办上的都办上。这些文件必须首先经过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再经中国外交部确认,最后由德国驻中国大使馆认证后再邮寄到德国,由在德国注册的翻译公司译成德语,后再递交给婚姻登记处。但最终能否结婚不是由婚姻登记处说了算,所有文件都得送德国各州最高法院由法院决定。一般来说,没四个月这套程序批不下来。乃至有一种说法建议凡欲和德国人结婚者转道丹麦办理,那里三天就够了
三体 (小说)[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此條目介紹的是刘慈欣所著之科幻小说。关于天体力学中的基本力学模型,请见「三体问题」。
《三体》是中国大陆作家刘慈欣于2006年5月至12月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說,出版后成为中国大陆最畅销的科幻长篇小说之一[1]。2008年,该书的单行本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三体系列(系列原名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该系列的第二部《三体II:黑暗森林》已经于2008年5月出版。2010年11月,第三部《三体III:死神永生》出版发行。 2011年,“地球往事三部曲”在台湾陆续出版。小说的英文版獲得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2014年度「星雲獎」提名[2],并荣获2015年雨果奖最佳小说奖。[3]
我被安利时,它才出版不久。我看完了以后,它才得雨果奖的。所以,当初一眼看上,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推荐给身边每个人的那个朋友,眼光很不错。
• #跟帖# 你虽然是个21三体,也用不着茅房里面摔盘子,,, [跨国婚恋] - 绿水长流(4 bytes ) 2008-04-01
跟个神棍似的。。
然后总是来唠叨。。。这种需要禁足宅家的日子,不是正好读它吗。更何况netflix都要开拍了。
我也得唠叨唠叨你,13年就读了怎么不分享一下啊,好东西吃独食
本来想听完Arthur Clarke的那些经典,结果发现我没法听书,只能看。听着听着就走神,很不习惯。
听大家说三体,记得是在古巴看完的。于是,就跑博客里去翻旧文,看到就复制了。
其实,我早在2013就推荐了呀,上面拷贝来的原文中就有嘛。那个古巴系列,一定是在坛子里上过的吧。
对了,我们这里在考虑最后一步了,关中小学一段时间(提前和延迟圣诞假期),因为学校感染节节升高。
不过,之前坚决不关学校的省长,刚把口风刚放出来,就遭到两个教师工会(英法)和一个家长委员会的抵制和反对。我们这里划区用不同颜色反映疫情程度和控制程度,结果,大把红区的人往橙区、黄区跑,去餐馆,酒吧和聚会之类的。非红区的人很有意见,要求封进入的路。现在,跟第一波不一样,除了魁省,加拿大其他地方也同样严重了。看看我们到底下一步往哪走吧。
你们的帖子,躲在某个跟帖的某个角落,点击少,但价值连城,要淘金。我每个都舍不得放过。
有些外秀的,咋咋唬唬,容易引起注意。性格不同。
就跟陈情令里的温宁卖萝卜一样。。。
胆儿肥啊
因为我跑越野,有些荒郊野岭就靠美加边境,可是我们过不去。那边地广人稀,很多好地方。当然美国也是有足够的地广人稀,也就算了。
有对夫妇,三个女儿都在美国这边工作,离边境不远。其中一人病重,去世了,女儿一个都回不去。回去要隔离14天,也赶不上葬礼。就算了。
美加之间又没有墙,有什么关卡?
开着开着就看到路边一个小牌,走近一看是Welcome to Canada. 不过都好说,虽然没戴护照本,但皮夹里随身有护照卡。
平时无数小路也就是个岗亭而已。大的关口才稍微有点像海关。
墙是防偷渡的。美加之间亲如一家,从温哥华到缅因。我没见过墙。
我说的是同一个省里的红、橙、黄、绿区(现在估计没绿区了吧)。对了,我们加东的几个省联合起来,建立个大泡泡,第二波里目前是状态最好的。
不过,封都是陆路而且。如果坐飞机,还是可以走动的,至少我印象是如此。
我有认识的姐妹俩,买了辆旧车,修好,开了25天到阿拉斯加。再把车卖掉,坐飞机回家。
我也想,但哪里有25天!
往严格的路上走还是往松懈的路上走,这样各州行动起来才会比较统一,不至于一个严格其他都不管,显得特别突兀,必要时候政府还可以调派军队,不可能只有发钱这事
越是偏远的地方越是严格,他们西澳,远离其他州,自己没有疫情,但是对所有的州都要求隔离,最不严格的是疫情最严重的维州,谁都可以去,不过没人要去,哈哈,这和国际大形势倒是一致的。。。
突击培训一下,在养老院里帮护工们的忙。一直到九月省里招好的,培训好的护工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