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把中医理论视为医学理论,修正、扬弃、发展是必然的;如把他当信仰/哲学,是另一回事。

欲千北
楼主 (文学峸)

讨论中医理论时,请先想想对他的定位。医学?信仰?哲学?我看是医学+信仰+哲学+玄学的混合物。

米兰之夜
欲兄,无论科学怎么发展,1+1=2是不会变的。
米兰之夜
欲兄,无论科学怎么发展,1+1=2是不会变的。
欲千北
赞同。1(基于实验和观察的科学理论必然会修正变化)+1(中医理论是科学理论)=2(中医理论会/应当修正发展)
p
pickshell
定义医学前,先请把活人,生命定位。若你说人仅仅是试验室烧杯或死尸,那无语。
难忘初心
其实你花时间讨论这些之前,首先应该问自己,你对这行知道多少?否则有些浪费你的时间。
e
ephd
不理解的东西正确的科学态度是去研究去理解,而不是摒弃掉,用能理解的东西来代替

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目前认识不到的东西不代表以后也认识不到。或者是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或者是因为物理学、化学发展的不足够。现代科学对人体的解释还不足够,例如目前甚至无法完美解释为什么针灸可以治疗疾病,中药就更不用说了,复合药物的化学成分之复杂程度足以让目前的化学分析提纯专家望而却步,能提取的不过是天然药物中“我们认为的有效成分”,但是经常提纯后的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却差强人意。

还有一些看上去如魔术般神奇的东西,则被划归到迷信一类,这个是最典型的愚昧无知。用否认事实的方式来处理目前科学认知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千里诊病和感应就是很好的例子。

日本人在上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中医的经方用得非常不错。出了很几个出名的大家。最出名的四个算吉益东洞、、汤本求真、大塚敬节、矢数道明。他们的努力将中医的经方(日本称汉方)在1976年纳入日本的医保系统。日本经方家用药的量比中国的量低不少,中国大部分中医院使用经方的话,原方剂量中一两普遍转为现在的3克,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伤寒研究室一两推荐使用5克,黑龙江那边用得量更大。而日本一两用的是2克。这个符合日本人谨小慎微的性格,但是这么一来药方的有效性就被大大削减了,因此对医师的要求也更高。 80年代后,日本汉方传承像是突然断代了,导致日本汉方应用水平一代不如一代。

我读过大塚敬节的《汉方诊疗30年》,那是真真正正的医家手札。遇到解释不了的现象和治疗不了的病例,大塚敬节先生都如实记录,并做了注解,这个病我觉得这么做会有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反应。这个病我不知道如何治疗。这个是实事求是的临床态度,令人敬佩。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治病,都应该是这个态度,实事求是是研究学问必须有的态度。

中医药是不挣钱的,而日本人却做到了让中医药挣钱,或者这个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目前日本制作的汉方中药占领了全球中药市场的80%,而中国提供了近乎全部的药物原材料。

T
Tove
需要像日本这样的认真
k
kai2002
日本人有用就学,学必有用,非常实在,用伤寒论用得比较好。中国人学的花架子太多,学出来治不了病。
f
fuz
其实,几年前就扯过了

https://bbs.wenxuecity.com/health/785296.html

 

纤风
如果吃教授有篇论文,一幼稚园的小喷友嚷嚷着要把它修正、扬弃、发展,是不是很好笑。
d
dudaan
想起某坛有位没读过一本佛经的要系统批判佛教
e
ephd
这是最典型的愚昧无知,还拿无知当有趣
p
pickshell
同样问题已反复解释很多次了吧,不明白的永远不会明白,说再多也没用。

中医理论真不是人人都能学的,需要逻辑条理清晰,统筹分析归纳能力,4D空间和动态化思维。。
不懂的更应想想自己为何不懂,而不是怪罪于中医理论,这跟甩锅没啥区别,否则就认命放弃不是这块料,没啥可说的。

S
SAR
太同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