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S
Shubin
觉得《道德经》第六章,如果反着读会比较容易理解一些。“是谓天地之根”,讲的是假如把天地比做一棵树,那么
来罘
看得出Shubin兄是认真读过老庄的,说的是内行话。除了“反着读”的树根解,其它解释都见过。树根解在理,令人耳目一新。

坦白地说,每一种解释都能自圆其说,众说拼的是解释力和在老子理论系统里的协调性。传统解释的最大好处,也是最大缺陷,一是玄虚,二是不讲究奥卡姆剃刀原则。二者都不入科学方法论的法眼。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吾续以,玄之又玄,亦是众惑之门。科学方法论虽不能包打天下,但肯定不可或缺。

S
Shubin
谢谢表扬。觉得老子讲的是天地之上的几个层次,科学现在还没能进入。理论本身的自圆其说用处不大,只有

在实践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才是重要的有实用价值的。古今很多道家人士的实践,也许验证了部分理论。

今人研究《道德经》的,有一位在微信上发过还原版《道德经》(2.0)”,他确实有独到的见解。微信公号是“龙潭今语”。

他在知乎上发的文章之一: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2412972

 

来罘
龙潭今语的文章的确发人深省。短短一段文字,{ 谐(皆),俄(我),扶(夫) },三个字都存在歧义。连文字层面的基础解读都

存在如此多缺陷,遑论进一步的文意解读。文字层面失之毫厘,文章层面谬以千里。有多少老前辈皓首穷经,一筹莫展,深陷泥淖,不能自拔。这更加证明,胡塞尔的“从现象出发,回到事物本身”,庄子的“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实为相通的今古两极。

S
Shubin
他有幸见到49年之后出土的《老子》帛本简本,比古人有优势,但是人家确实下了很大功夫。
来罘
还原版《道德经》收下了,他日得闲,定细细品味。找到武训的感觉了,驴也只驮四袋,我已肩有两袋,争取不趴下。
d
donau
来福我给你提点意见吧

我认为你这一次稍微有点走偏了。可以说从开篇就已经不让人想往下看了。

为什么呢?因为你上来就道德经。我完全没有gegen 道德经的意思,你也知道陶三是它的死粉,应该也知道我跟陶三关系有多好。但是这完全不能影响我对它的厌恶(其实我本来没什么感觉因为不了解,人爱怎么说怎么说我根本不在乎。主要被这网上吵吵闹的。我的感觉是,扯那一套的都完全不正常。我就是这么想的当然不怕说出来)

这是第一。

第二是,你的强项是语言干净犀利不拖泥带水文字技巧非常好,你有你的经历阅历我们比不了,你如果拿那些出来那是世上唯一,可以傲视一下群雄的,你现在扬短避长我不认为是上策。

第三是这次的主题不是很好。我的建议是,别让中文网上那些影响你的思路如果可以尽量不要参考它们,要相信他们不如你,随便看看可以不要被带偏。你看PP都不回你就知道了。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你不用都参考或者根本不参考都一点关系没有。如果能给你一点点思路我会很荣幸

d
donau
我其实这几天一直在跟一个研究非洲文化的教授聊他提到语言和文字这些。应该以后有机会跟你多说一点
来罘
好意心领了。坦白地说,是意识流在作怪,想到哪写到哪,图个一吐为快。文章写出来就是给人看的,肯定会在意读者的感受。

接受批评,日后尽量改进。其实,扬短避长不是我的主动选择,而是形势所迫。所谓形势非指拉拉蛄叫,而是因为我从春秋时期的百花齐放,看出了某种意义上的苏美尔文艺复兴。语言,文字,诗经,悲歌,论辨,伦理,政治等方面都表现出相似性,尽管有些领域非我所长,还是要勉为其力。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其间的平衡必须保持。我把维特根斯坦的那句话稍加改动送你,不便言说的可以悄悄逾越。

来罘
翘首以待。
d
donau
那你这一段就写的很好啊。哪怕你就这样开篇都好。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东西。你如果稍微充实一下会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不然就是企图媚俗,放低了自己。

来罘
明白。日后要向马季学习,遇到类似情况,先喊一嗓,乡亲们,闭眼呐。
J
JSL2023
我也提个意见:)你文章是怎么发出来的,看起来像photocopy, 读起来很费劲:)

涨知识,你这是橫贯古今中外:)

 

很多事情讲缘分,知道歌德尔后,我不知怎么就想到了 道可道:)

老子只记得是成语的,比如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庄子印象更深,吾我,混沌,解牛,鱼之乐,真人,梦蝶。

 

d
donau
我在这里聊过一点Kurt Goedel啊。你到时提醒我了等我把GEB发上来
d
donau
Goedel在这里

Goedel

木有文化
也就是说,农业和畜牧业,都是靠‘重生’而‘不死’兴旺的,是么?
来罘
WXC字库不支持楔形字,转换成PDF,但文件太大且手机看不了,最后被逼成GIF/JPG图形。若好建议,我肯定从善如流。

有道是,样样通,样样松。坦白地说,如果深入进去,每一个领域都能淹死我。但我有我的目的,够用就好。我不崇尚实用主义,施行的却是实用主义,无解的内在矛盾。

 

来罘
这哪里是提问,这是点化。这两个概念恍惚过,但硬是没能具体化。还有,逾越二字也是从你那来的。一并谢过。
S
Shubin
道德经里有“复命”的说法:“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 ".。至于说”不死“,
来罘
我是这样恍惚的,具体的一茬谷物死了,结下种籽,来年重生。作为抽象的物种,谷物因重生而不死。所有生物皆如此。
J
JSL2023
我是用手机Docs打草稿,然后全拷。图片好像有点问题。有苯方法另加图片,但麻烦:)
来罘
提起手机,一把心酸泪,我肯定是指望不上它了。
J
JSL2023
我刚才试了一下这个流程供参考:

用手机GoogleDocs 打草稿

它支持插图,注意图片会被存到GoogleDisk.

编完后,全拷到W X C, 发表。

然后多半要再二次编缉,因为有些不能完全转对

图片可能会放两次:)

若图片大小不合适,可用[H T M L原代码]直接改。

 

这是我试验结果:)

https://bbs.wenxuecity.com/culture/634440.html

注意我可以调节图片大小

 

 

 

来罘
我试试。
J
JSL2023
如果你的图片放在任何人都看得到的地方,那就直接用这个html加图

<img src="https://example.com/cat.jpg" alt="Furry white cat sitting on a wall" height="150" width="150">

 

J
JSL2023
查了一下楔形字的来源,知道你的难处了。我岀了个坏主意:)
S
Shubin
觉得虚静恍惚大约是观察者的状态, 感知到 “万物并作” 。“复命曰常”,没复命也有可能。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那么自生的就都不能长生,估计也就没法做到“不死”。

来罘
理解万岁!
来罘
这表明,老子的眼界不限于生物,思想也不受制于神鬼。天地既无生,何谈死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