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说,xxxx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弊端,怕太伤众和重,所以拿掉几个字。我不是想说优劣,只稍微聊几句我的观察和观点。
纳兰小空哗啦啦啦写了十几,几十(?)棵树,也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排队在等。无所谓了,这一片枝枝叶叶看下来,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
第一,这些树长得都很模糊。尽管纳兰小空一再强调什么临风临海的。你说临我既要信吗?万一长得象Stephen Hawking怎么办?当然这样说稍显不敬,我向来不喜(不适应?)中文舆论爱拿人外貌做文章的习惯,认为那很幼稚以至于可笑。
万幸的是,中国画从来不写实,无论男女,皆长圆脸眯眯眼,男冠女髻,永远是二维纸片人风格,那些树就算有像留下来,我很怀疑能信到多少度。
其实长得模糊不是我想说的,我最想说的是写的模糊。
写的模糊起码有两点可以讨论,一是作者模糊,二是内容模糊。
原来跟人开玩笑,我说,子曰子曰,难道真的都是“子曰”的吗,10之89是别人曰借他的名字而已,不过是怕自己声音不够大。
今天还不是一样。例子遍地满眼。
这种例子抛开中文也并不鲜见。
前一段追Homer,索性把Odyssey和Iliad找了几个不同的(免费)版本看(近年新译的要花钱买),都提到,一直有怀疑挂Homer名的作品是一个group人跨时代联合成书,包括出现在匈牙利的版本。
所以我并不是很信中文里这些流传到今天的各种传也好说也罢是出自一人之手。
不过这个没什么关系,最多是一个神还是很多神的差别。我想,内容模糊才比较$%§%$&$%/)(/=)(=()。
人类向内探索生命寻求自我灵魂归宿,向外观察宇宙外太空,说到底不过是为了三个字,弄明白。翻一下这一类中国古典社科类作品,在今天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说的不明白。以至于后人很多的演绎和解释,按照热力学观点,这种演绎和解释是不可能不产生entropy的。结果?
歧义甚至错误啊。所以任何人对任何一本中文古籍的讲解,我都不怎么信,如果我想多了解一些,我会自己去找原文(如果有的话)。多说一句,我很厌恶拿网上随便翻出来的一个链接做自己理论和观点的证据,那不是成年人该有的行事原则。
所以Wittgenstein的一个观点是,许多哲学问题是由于语言使用不够精确造成的。
几年前吧,我专心带孩子那会儿,在网上有两次意外之喜。一次是一个大学的图书馆被我误闯进去(很有名很有名的大学我不提了,我几乎可以肯定100%会有校友在这里),他们书的链接居然没上锁,而且是按数字编号,也就是我只要按数字顺序就可以掏空他的整个图书馆。当然我没那么干,只是花了几天一本一本看下去,喜欢的就当下来。
另外一次是在DRIVE遇到一个开源,也是包罗万象(Host花那么多心思整理不拿去卖钱我都替他觉得亏死了)。
这些我能遇到,我想大家应该也都会有最起码类似经历。我们能生活在今天本身已经是幸事中的幸事,学习知识变得很容易很多捷径,语言应该不是障碍。
我也看到网上有讨论,说中文表达不(能)够精确。这个观点我是不同意的,我并不认为在表述理念方面某种语言有特别的优势,但是我接受表达的主体,也就是人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对自己表达的客体标准有差别。
人是文化的载体,(如果说)文化(有)缺欠,只能是人为。
抛开内容,另外一点我不是很接受的,是和时代的脱节。
Hegel提过一个概念我很认同,Zeitgeist,其含义是说从历史层面来看的话,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哲学观(精神),Wilhelm Dilthey对此的解释是,一个时代的人们生活在其思想,情感和需求方面的(必要的)限制。
我想,这是人性里共性的那一部分,应该跟地域没太大关系。我不是说那些不能拿来参考,但是应该有critically的意识。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笑陶三或者纳兰的一个方面,他们都忽略了Zeitgeist这件事。这是我一直对中国文化相对更怀疑的一部分,或者说我认为的一个弊端,在人文科学方面的表象,是当很模糊的概念出现之后,(几乎)没有成长。
我说他们少进化500年,会是没有根据的吗?我怎么会说没有根据的话。
不要跟我说Stoicism,Stoicism从最初的学校到今天的研讨包括专门的网站,从来没有间断过。现代社会学心理学的分枝,有多少不是从那里长起来的?
第三点我想提的,是任何一个理论/学说/体系,没有成长和逐步积累完善,是不对的。如果说完美是极限状态,我不会相信最初形成的那一刻是它的极限——我只会很怀疑有没有可能达到那个极限。
特别是关于人和人之间,人和他所处的community之间关系的这一类理念。
讨论最准确的理论 可以用"无门关"这种方法帮助理解:)
来网友的两极相通很有道理。
Gödel 和 道可道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738523.html
纳兰提到的这些人里,其实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缺陷就是生活阅历环境接触的世界普遍比较窄(希望这样说没有冒犯到他),在艺术特别公认的音乐美术方面如果不是负知识也是零知识,就是不是欧洲学者那种Universalgelehrter,这是中国人文科学(者)的通病。这在思维方面是会有问题的。这一点我想了一下但是没有提到。因为我想那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还不是个人努力就能如何如何。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746176.html
我们很多“文人”写东西,有“耍”着玩儿的感觉,很多文字不是追求精确本身,而是追求“辩论”中能够有足够空间兜来兜去,不仅自己可以兜,还可以留给子孙100代继续耍耍兜兜,回味无穷……
上次我猜台湾大选,用具体阿拉伯数字……很多汉文作家的第一反应,非常有趣……
这次我问老键巴黎奥运会该不该让俄罗斯人参与,他认为:没必要,体育尽量不要介入政治,否则世界上没净土了;
后来又告诉我“我说净土更可能指精神和心理上的”…………
我觉得战争时期应该禁止俄罗斯人参赛,还给体育一个“净土”;当然,我的这个净土不是“指精神和心理上的”……
当时最大的好奇在于:怎么会突然蹦出一个“净土”概念呢,这么一个很高很高很高的虚空概念,而且前提又是要看到俄罗斯人的参加…………
哎,耍字,耍人,耍猴……我们的文化系统??
中文完全可以表达清楚,但取决于一个讨论组合/群体中、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头羊:有这种能力及认知的。
他所谓的道儒精华,是非常存疑的。那太自己骗自己了。
1.有没有。我在这里跟人讨论过,我不怀疑当时各民族在思想人文意识方面会有很大差别。也就是大家起点应该差不多,那是对人,对社会,对各种关系的本质的人识和思考。所以我不相信中文的更精华。
2,假设有,没有延续和完善和发展,在今天拿出来,一定有局限性,Zeitgeist,硬要当真理我是会嘲笑的。
3,那个人喜欢这样看这样说我完全没问题。只是那不是我的观点所以我也不会说他对不对。我尊重他这么想。但是不care
本来想说,xxxx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弊端,怕太伤众和重,所以拿掉几个字。我不是想说优劣,只稍微聊几句我的观察和观点。
纳兰小空哗啦啦啦写了十几,几十(?)棵树,也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排队在等。无所谓了,这一片枝枝叶叶看下来,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
第一,这些树长得都很模糊。尽管纳兰小空一再强调什么临风临海的。你说临我既要信吗?万一长得象Stephen Hawking怎么办?当然这样说稍显不敬,我向来不喜(不适应?)中文舆论爱拿人外貌做文章的习惯,认为那很幼稚以至于可笑。
万幸的是,中国画从来不写实,无论男女,皆长圆脸眯眯眼,男冠女髻,永远是二维纸片人风格,那些树就算有像留下来,我很怀疑能信到多少度。
其实长得模糊不是我想说的,我最想说的是写的模糊。
写的模糊起码有两点可以讨论,一是作者模糊,二是内容模糊。
原来跟人开玩笑,我说,子曰子曰,难道真的都是“子曰”的吗,10之89是别人曰借他的名字而已,不过是怕自己声音不够大。
今天还不是一样。例子遍地满眼。
这种例子抛开中文也并不鲜见。
前一段追Homer,索性把Odyssey和Iliad找了几个不同的(免费)版本看(近年新译的要花钱买),都提到,一直有怀疑挂Homer名的作品是一个group人跨时代联合成书,包括出现在匈牙利的版本。
所以我并不是很信中文里这些流传到今天的各种传也好说也罢是出自一人之手。
不过这个没什么关系,最多是一个神还是很多神的差别。我想,内容模糊才比较$%§%$&$%/)(/=)(=()。
人类向内探索生命寻求自我灵魂归宿,向外观察宇宙外太空,说到底不过是为了三个字,弄明白。翻一下这一类中国古典社科类作品,在今天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说的不明白。以至于后人很多的演绎和解释,按照热力学观点,这种演绎和解释是不可能不产生entropy的。结果?
歧义甚至错误啊。所以任何人对任何一本中文古籍的讲解,我都不怎么信,如果我想多了解一些,我会自己去找原文(如果有的话)。多说一句,我很厌恶拿网上随便翻出来的一个链接做自己理论和观点的证据,那不是成年人该有的行事原则。
所以Wittgenstein的一个观点是,许多哲学问题是由于语言使用不够精确造成的。
几年前吧,我专心带孩子那会儿,在网上有两次意外之喜。一次是一个大学的图书馆被我误闯进去(很有名很有名的大学我不提了,我几乎可以肯定100%会有校友在这里),他们书的链接居然没上锁,而且是按数字编号,也就是我只要按数字顺序就可以掏空他的整个图书馆。当然我没那么干,只是花了几天一本一本看下去,喜欢的就当下来。
另外一次是在DRIVE遇到一个开源,也是包罗万象(Host花那么多心思整理不拿去卖钱我都替他觉得亏死了)。
这些我能遇到,我想大家应该也都会有最起码类似经历。我们能生活在今天本身已经是幸事中的幸事,学习知识变得很容易很多捷径,语言应该不是障碍。
我也看到网上有讨论,说中文表达不(能)够精确。这个观点我是不同意的,我并不认为在表述理念方面某种语言有特别的优势,但是我接受表达的主体,也就是人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对自己表达的客体标准有差别。
人是文化的载体,(如果说)文化(有)缺欠,只能是人为。
抛开内容,另外一点我不是很接受的,是和时代的脱节。
Hegel提过一个概念我很认同,Zeitgeist,其含义是说从历史层面来看的话,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哲学观(精神),Wilhelm Dilthey对此的解释是,一个时代的人们生活在其思想,情感和需求方面的(必要的)限制。
我想,这是人性里共性的那一部分,应该跟地域没太大关系。我不是说那些不能拿来参考,但是应该有critically的意识。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笑陶三或者纳兰的一个方面,他们都忽略了Zeitgeist这件事。这是我一直对中国文化相对更怀疑的一部分,或者说我认为的一个弊端,在人文科学方面的表象,是当很模糊的概念出现之后,(几乎)没有成长。
我说他们少进化500年,会是没有根据的吗?我怎么会说没有根据的话。
不要跟我说Stoicism,Stoicism从最初的学校到今天的研讨包括专门的网站,从来没有间断过。现代社会学心理学的分枝,有多少不是从那里长起来的?
第三点我想提的,是任何一个理论/学说/体系,没有成长和逐步积累完善,是不对的。如果说完美是极限状态,我不会相信最初形成的那一刻是它的极限——我只会很怀疑有没有可能达到那个极限。
特别是关于人和人之间,人和他所处的community之间关系的这一类理念。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聊几句中国的人文科学 应要求写个职场系列(2) 应要求写个职场系列(1) 跟着聊南怀瑾金庸和倪匡 周末灌水:关于co-sleep
讨论最准确的理论 可以用"无门关"这种方法帮助理解:)
来网友的两极相通很有道理。
Gödel 和 道可道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738523.html
纳兰提到的这些人里,其实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缺陷就是生活阅历环境接触的世界普遍比较窄(希望这样说没有冒犯到他),在艺术特别公认的音乐美术方面如果不是负知识也是零知识,就是不是欧洲学者那种Universalgelehrter,这是中国人文科学(者)的通病。这在思维方面是会有问题的。这一点我想了一下但是没有提到。因为我想那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还不是个人努力就能如何如何。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746176.html
我们很多“文人”写东西,有“耍”着玩儿的感觉,很多文字不是追求精确本身,而是追求“辩论”中能够有足够空间兜来兜去,不仅自己可以兜,还可以留给子孙100代继续耍耍兜兜,回味无穷……
上次我猜台湾大选,用具体阿拉伯数字……很多汉文作家的第一反应,非常有趣……
这次我问老键巴黎奥运会该不该让俄罗斯人参与,他认为:没必要,体育尽量不要介入政治,否则世界上没净土了;
后来又告诉我“我说净土更可能指精神和心理上的”…………
我觉得战争时期应该禁止俄罗斯人参赛,还给体育一个“净土”;当然,我的这个净土不是“指精神和心理上的”……
当时最大的好奇在于:怎么会突然蹦出一个“净土”概念呢,这么一个很高很高很高的虚空概念,而且前提又是要看到俄罗斯人的参加…………
哎,耍字,耍人,耍猴……我们的文化系统??
中文完全可以表达清楚,但取决于一个讨论组合/群体中、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头羊:有这种能力及认知的。
他所谓的道儒精华,是非常存疑的。那太自己骗自己了。
1.有没有。我在这里跟人讨论过,我不怀疑当时各民族在思想人文意识方面会有很大差别。也就是大家起点应该差不多,那是对人,对社会,对各种关系的本质的人识和思考。所以我不相信中文的更精华。
2,假设有,没有延续和完善和发展,在今天拿出来,一定有局限性,Zeitgeist,硬要当真理我是会嘲笑的。
3,那个人喜欢这样看这样说我完全没问题。只是那不是我的观点所以我也不会说他对不对。我尊重他这么想。但是不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