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方面正是考虑到死鹰岭重要的地理位置,因此夺取死鹰岭从一开始就是志愿军围歼陆战1师的重要一环。志愿军最精锐的部队——20军59师177团1营奉命务必在11月28日拂晓前攻占死鹰岭,彻底封闭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交通。177团主力和175团同时攻击该地区的美军两个连。28日2时30分,担负切断下碣隅里与柳潭里任务的志愿军20军59师向德洞山口和西北无名高地(1419高地山脚下分支出的小高地)同时发起攻击,据守无名高地的陆战7团1营C连(欠一个排)在志愿军猛烈攻击下伤亡过半,弹药几乎耗尽,无线电台也被炮火摧毁,连长约翰·莫尔斯(John F. Morris )上尉只得放弃阵地,龟缩在山坡下,直到傍晚时分援军陆战7团1营赶来。C连另一个排据守的是靠近柳潭里的一个三岔路口,未遭攻击。59师175团2营很顺利地控制了没有美军防御的1419高地。F连所在阵地也遭到志愿军59师177团3营和1营从北、西、南三面发起的猛攻,最北面的3排两个班片刻之间就有27人伤亡(占全部人员的77%!),幸存的残部顶不住志愿军的凌厉攻势,只得退到二线阵地。西面阵地也一度被突破……
201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迟浩田亲口说了后来发现美军使用了红外线夜视装置,235团特务连一个连基本打光。他的原话:”第一次遇到这个红外线,现在大家知道清楚(用红外线)晚上能看见,那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特务连呐,从连长指导员到后面,一个连基本上打光了,就对着打,夜间么。后来我们知道敌人用了夜视器材。“
视频油管上有,从58分48秒开始。(在此之前,只是从反共人士陈破空的油管视频上上看到过,当时还半信半疑。)
当时22岁的迟浩田任27军79师235团(也就是济南第一团)的3营副教导员。根据已知的信息,79师负责打的是柳潭里的陆战5团或7团(也就是陆战一师的主力)。特务连夜里进攻时肯定是冲在一线的,在对方有红外夜视器材的情况下,后果不堪设想。
而把守德洞山口的F连隶属于陆战7团,把守这么重要的通道,F连肯定也有夜视装置。而《冰血长津湖》中27军攻打新兴里的80和81师老战士则没有提及在新兴里发现或缴获美31团夜视器材的事,也许新器材优先装备作为主力的陆战一师?或者陆军和陆战队的后勤补给单位略有不同?但如果这么理解的话,原因就比较清楚了。
一般我们大家普遍知道的是美军在越战中使用了夜视器材,但在韩战中就使用了还是让人毛骨悚然 --- 冰天雪地,移动本来就慢,你夜里冲锋,对方有夜视器材你反而不知道,简直就是屠杀啊!志愿军太惨了,如此前赴后继的冲锋,也就是仗着解放战争打出来的士气。所以片中迟老将军1996年访美时对美军陆战队司令(他父亲当时是陆战一师上校副师长)说的:如果当时我们用现在的装备,你父亲就成了我们的俘虏了。非常准确!
探讨历史战史,其实就是盲人摸象,这么各种渠道各种方向的”摸“(阅读各方的资料视频),这个大象的全貌应该比较清楚了,至少是越摸越清楚了。
战史记载,志愿军对于联合国军设立的铁丝网毫无办法,只能用人填。美军不是国民党军,其对于阵地设置是很认真的。志愿军以前只打过废材国民党军,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设置专业的防御阵地,进攻前根本难以想象美军是如何打仗的。
事实上一旦志愿军发起冲锋,美军必定用迫击炮发射照明弹。这雪地里冲锋的士兵在照明弹下面就是活靶子,连躲的地方都没有。
American cargo ship called the SS Meredith Victory, which was only meant to carry 12 passengers and 47 crew, took on 14,000 refugees.
正因为志愿军英勇不怕死,所以面对美军优势火力才伤亡巨大,打不下美军阵地才是真的打不下来,不是志愿军战士无能;
也正因为志愿军英勇不怕死,美军的胜利才是自己全力以赴换来的货真价实的胜利,不是靠对手自己放弃而拣来的便宜。
• 肆无忌惮地篡改真相!事实是59师2个团攻击C连和F连,迫使C连撤进柳潭里,而F连得到下碣隅里火炮和陆战队海盗式飞机的支援。 - 白云蓝天 -
(0 bytes) (6 reads) 10/30/2021 09:21:43
在柳潭里开战的同时,志愿军第59师向第7陆战团的C连和F连发起了攻击,并封锁了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公路。[44]这次成功的进攻迫使C连撤进柳潭里,于是只剩下F连被困在德洞山口,一个控制着公路的至关重要的山口。[45]在11月29日,第7陆战团多次试图营救F连,尽管重创中国军队,但未能成功。[46]在下碣隅里火炮和陆战队海盗式飞机的支援下,F连在遭到志愿军第59师持续不断的攻击下成功坚守了5天。(维基百科)
志愿军方面正是考虑到死鹰岭重要的地理位置,因此夺取死鹰岭从一开始就是志愿军围歼陆战1师的重要一环。志愿军最精锐的部队——20军59师177团1营奉命务必在11月28日拂晓前攻占死鹰岭,彻底封闭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交通。177团主力和175团同时攻击该地区的美军两个连。28日2时30分,担负切断下碣隅里与柳潭里任务的志愿军20军59师向德洞山口和西北无名高地(1419高地山脚下分支出的小高地)同时发起攻击,据守无名高地的陆战7团1营C连(欠一个排)在志愿军猛烈攻击下伤亡过半,弹药几乎耗尽,无线电台也被炮火摧毁,连长约翰·莫尔斯(John F. Morris )上尉只得放弃阵地,龟缩在山坡下,直到傍晚时分援军陆战7团1营赶来。C连另一个排据守的是靠近柳潭里的一个三岔路口,未遭攻击。59师175团2营很顺利地控制了没有美军防御的1419高地。F连所在阵地也遭到志愿军59师177团3营和1营从北、西、南三面发起的猛攻,最北面的3排两个班片刻之间就有27人伤亡(占全部人员的77%!),幸存的残部顶不住志愿军的凌厉攻势,只得退到二线阵地。西面阵地也一度被突破……
还记得你上次陆战一师缺席4,5次战役的笑话么?就是被它害的。
陆战1师去打了酱油,主要给其提供一个适应性训练机会,尤其是第4次战役。而第3次战役,正在后方陪着游击队玩呢。主要任务还是与游击队作战,1年半后才编入美8军。
我告诉你了你都不去自己学习一下,死抱着你那个虚幻的梦想天天说梦话。
你不知道第八集团军下有个第9军?当然,中文维基编辑不知道或者有意要骗你,所以你也不知道,我告诉你了,你也不去查不想知道,因为这打破了你的美梦,你拒绝接受现实。还在做梦陆战一师打游击队。是不是?事实上你看战史,就会知道陆战一师没有打过什么游击队,它12月20日前后回到南韩,1月10日就已投入战斗,打的是滞留在南韩的北韩正规军残部,2月10日完成任务后就开往前线参与了联合国军的反攻,一举把志愿军赶回了38线以北。作战地域在中部战线春川地区,左边是骑兵第一师,右边是陆军第2师,这三个师构成了美军第9军的主力(第9军还有韩军和其他联合国部队)。你和维基编辑只知道有第8(集团)军和第10军,不知道有这个第9军,所以你会一厢情愿地以为陆战一师一直呆在釜山无所事事。实际上,陆战一师12月11日才撤下盖马高原,1月10日即已投入与北韩正规军的作战,2月16日就已和志愿军交上了火(13兵团部队)。五次战役期间其主要作战对手是北韩第2,5军团。
正常人都会去看看到底怎样,你却顽固地坚持自己虚幻的梦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