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h0us 发表的:你要咬我?我自带狂犬育苗
引用 @文思别换号 发表的:不是这个专业的,不懂他们论文我不敢乱评价。但是高水平团队是绝不对用sci数量来论证自己牛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更是这样,真正高水平团队都是用top论文top奖说话的
引用 @还能好好聊个球不 发表的: 科研经费,应该不是横向的商业项目吧?
引用 @riselai 发表的:他还不大具有说服力?够不上杰青?
引用 @h0us 发表的:----------------------------------------
引用 @黑暗男巫 发表的:每天工作19个小时以上,哈哈哈,铁人
引用 @拉法耶特利弗 发表的: 不知道是什么方向的,也不知道sci都是什么水平的,但比这数字强的在生化环材领域还是不少的。
引用 @淘气的苗虎 发表的: 举几个例子呗,非院士团队组的一年33篇sci,你说有我觉得没问题. 但是你说比这强的有不少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吧
引用 @淘气的苗虎 发表的: 别懂得都懂了,2300w一年你要是懂就知道什么概念了
引用 @龟仙人的微笑 发表的:环生这块,有点难说
引用 @费尔八哈 发表的: 别太阴暗了可以么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引用 @淘气的苗虎 发表的: 你在说什么???
引用 @21年我要上岸 发表的: 2300万出30篇感觉还行
引用 @安媚娘 发表的:郑强吧,他主要是受学生欢迎,现在靠以前的演讲重新走红
引用 @h0us 发表的:我也不想阴暗,举个例子,某教授建实验室,预算500w,设备其实都是现成其他实验室拼凑的,应付一下验收而已。我不会说没人做实事这样一杆子打死的话,正经搞研究的有,比例有多少的问题,而每年那么多经费下真正做出了多少成果,那些论文大户的实际水平如何,别的不说,我自己同学里头就有就有SCI大户,其中一个现在有SCI论文60多篇另一个80多篇,年龄不大,也就30多岁,80后
引用 @拉法耶特利弗 发表的: 我有说非院士团队吗?
引用 @Kobemyyouth 发表的: 经费和收入有什么关系么?
引用 @一腔狗血的屠龙少年 发表的: 你又懂了?读了硕士感觉都已经是院士的语气了?我不懂啊,给说说怎么回事可以么?我付费咨询
引用 @淘气的苗虎 发表的: 他好莫名其妙………一年2000多w的国家基金长江都不是人人能做到的水准……
引用 @h0us 发表的:看起来你已经到了院士水平,失禁失禁
引用 @文思别换号 发表的:那个年代回国就拿了杰青、重点研发(原来的973、863,自科不停地拿,更多说明有大佬带着玩,为人肯定是深得大佬喜欢的。但在开局这么顺的情况下,还当过贵大一把手,评不上院士,也说明了圈内有更多人不喜欢,ps:院士提名制,有几个大佬带着玩才行,而且有个前置条件:第一完成人三大奖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 @马刺13号 发表的:听说他的出生地重庆的最好的几个高中都不欢迎他。因为他去演讲一次,把很多本来可以考北大清华的志愿改成浙大了。
引用 @LiangMavs 发表的:目前为止,看到的最懂行的啦
引用 @月光一刀 发表的:很多项目,拼到后面,主要就看关系和圈子了。
引用 @龟仙人的微笑 发表的:需要审计介入一下
引用 @孙笑川01 发表的: 想起了杨伟
引用 @淘气的苗虎 发表的: 他发的文章基本上if很低,他引也不多
引用 @不用吧 发表的: 不是这个圈子,是不会明白的。大部分青椒都在为一个青年基金和第一个面上努力做实验写本子,两三年下来也不一定能中。一年2000万基本就是这个方向的带头人了,在这个领域有绝对发言权的大佬了,拿项目也是随心所欲,分起饼来也是主刀人。这就是底层科研民工眼中的2000万经费的意义。
引用 @铁打的王朝 发表的: 做高分子的 文章很多 但是破10的只有10篇 破5的多 但是作为杰青 感觉有点不大具有说服力
引用 @梅小西72 发表的: 作为15年前上过郑教授课的浙大人 每每看到他脑海里只有四个字 哗众取宠
引用 @淘气的苗虎 发表的: 大牛组一般都是重质量轻数量,像他这样的一年33篇的真的不多(没有暗示人家灌水奥),这相当于平均一个月见刊三篇左右,化学这一块,国外的楼或者崔的文章数量可能差不多,国内的话李院士或者王中林这样的感觉都没有这么高的发文量(我做的方向里差不多就是这些人比较发文量大了,而且还是化学类最好发文章的方向)
引用 @文思别换号 发表的:您是说杨卫么?
引用 @全能学长李德月生 发表的: 你瞧不起人家2300w,人家jr好心给你科普,说你理解错了,你就在死杠,研究生真是白读了
引用 @HsiaZCH 发表的:往前很多年拿了杰青硬性条件不差评不了院士,要么是学校自己内斗比如西交,要么是得罪太多人了,要么就是单纯的学校实力不够,有其他学校统治了,不能一概而论吧。
引用 @球商没法教 发表的: 崔的文章数量叫不多?
引用 @天生一条充 发表的: if什么意思
引用 @孙笑川01 发表的: 歼20那个
引用 @谁说没枪头就捅不死人 发表的: 这个前置条件什么意思?
引用 @勒布朗_根 发表的: 现在cs相关的比如ai方向的,一个组有10个人的,一年30篇不是很大问题吧,只是sci,又没有更高的要求
引用 @1ngram3_14 发表的:他职位这么高,说实话我都不觉得他每天有多少时间做科研,他实验室其他老师水平应该也很高😂我也在一985读研(没浙大好),我们实验室大老板教授真的属于在人人眼中非常拼命的人,他在学校的职位也很高(不透露了,不过也没到校长这个级别),每天行政管理上面的事情都非常非常多非常忙。他只能每天正常下班后晚上来实验室处理科研上面的问题,每天休息时间很少,周六也正常工作,节假日一般都比别的实验室少,他自己身体也不太好。所以我们实验室小老师平时也很忙。最近不是有消息,以后做行政的跟做科研的要分开了吗😂
引用 @淘气的苗虎 发表的: 我意思差不多一个月三篇啊……国内那俩应该达不到这个水准吧,但是人家发的那文章和视频里的强哥发的文章……算了别比了毕竟不是一个领域
引用 @梅市一支花 发表的: 那么这个郑教授是因为没有三大奖不能提名,还是因为圈内大佬不喜欢?
引用 @84791758 发表的:还是要看学科的~~~工科应该有不少能到这个数字的教授
引用 @淘气的苗虎 发表的: 是这样的,而且如果一定说要拿sci来提现一个组的水平,也是要看top文章,看热点文章,看他引,看h因子,其实sci还是可以评价在前沿理论学科领域工作者的水平的,只是数量是唯独不重要的一个指标
引用 @球商没法教 发表的: 建议你去看一下ZL wang去年发了几篇…要论质量,视频里这位基本上没有可比性
引用 @淘气的苗虎 发表的: 看横向还是国家基金吧,如果算横向的话其实也有不少领域的大牛能够达到,但是如果只是国家基金这个数字已经很恐怖了
引用 @淘气的苗虎 发表的: 我看了一部分…虽然他做的纳米发电机不是我专业方向,但是他下面有一个小导(其实也是博导了,但是会挂他通讯)做的方向跟我接近吧,视频里这个做的不是这种大热方向,甚至都是冷门方向了,所以我说没有办法去比较。不过纳米发电机这个东西也是王一点点做大的,水平还是相当相当高了
引用 @文思别换号 发表的:您没理解我的意思,拿杰青的多,但拿杰青冲到顶级985副校长的正厅级不多。到这个位置了,不拿院士基本就算小小失败了。院士评选有软硬两条,软的是圈内大佬提名+保举;硬的是三大奖门槛,评不上不稀奇,但是没摸到门槛有点。。。
引用 @文思别换号 发表的:噢噢,军工口的事比较敏感,不便多说。成飞虽然牛但是在某些方面被沈飞压制很久,杨伟是另辟蹊径上的,实至名归
一年2300W科研经费、平均33篇SCI,这个教授什么水平。
🔥 最新回帖
你算瘠薄?
国内的高水平团队是你想比什么,就能跟你比什么。不但质量好,堆数量也不怕,再到项目,经费,报奖,都能碾压你。不宣传数量只是因为后来国家的风向标里明确说明不要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你要没这句话,分分钟拿数量进行轰炸。
横向也算科研
我不是很了解他做的方向 可能就是难发大文章 主管地讲 我翻浙大主页 很多老师每年都能输出几篇JACS Angew 甚至nature com级别的文章 更不用说彭笑刚 麻生明 这样的巨佬 流水线生产10+的文章
🛋️ 沙发板凳
别懂得都懂了,2300w一年你要是懂就知道什么概念了
每天5个小时用来吃饭睡觉上厕所?
举几个例子呗,非院士团队组的一年33篇sci,你说有我觉得没问题. 但是你说比这强的有不少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吧
浙大的经费真的挺正规的。。。很多教授都得求爷爷告奶奶的拉赞助求经费 因为经费余的不多 一用就没
我原来的机械教授就跟浙大网新软磨硬泡 拉了50w赞助。。。
环生这块,有点难说
别太阴暗了可以么
读研期间学科大牛也见过些,家里亲戚里也有净利润1500w/年的(产值就更不用说了),我不知道你说的概念是指什么,听起来兄弟似乎混的不错,什么学历,在哪高就,年入几何,让我这样土包子见见世面
大牛组一般都是重质量轻数量,像他这样的一年33篇的真的不多(没有暗示人家灌水奥),这相当于平均一个月见刊三篇左右,化学这一块,国外的楼或者崔的文章数量可能差不多,国内的话李院士或者王中林这样的感觉都没有这么高的发文量(我做的方向里差不多就是这些人比较发文量大了,而且还是化学类最好发文章的方向)
我也不想阴暗,举个例子,某教授建实验室,预算500w,设备其实都是现成其他实验室拼凑的,应付一下验收而已。我不会说没人做实事这样一杆子打死的话,正经搞研究的有,比例有多少的问题,而每年那么多经费下真正做出了多少成果,那些论文大户的实际水平如何,别的不说,我自己同学里头就有就有SCI大户,其中一个现在有SCI论文60多篇另一个80多篇,年龄不大,也就30多岁,80后 [ 此帖被h0us在2020-04-01 16:43修改 ]
2300万出30篇感觉还行
所以你不懂,别抖机灵了
你在说什么???
我有说非院士团队吗?
等你来给我描述一下2300w是什么概念
长江级别的不谈质量已经是耍流氓了,怎么说呢,我也觉得强哥思想和观念都挺好的,但是他学术因为跟我领域差距挺大的不好判断是纯粹堆数量还是质量数量都很高
人家正儿八经当过浙大的副校长,被你说的跟罗太君一样🐶🐶
需要审计介入一下
2300w的科研基金啊,你不是懂嘛,那你也应该知道国家基金拉到2300w得要什么水准了8?
可能我误会了(?)视频里他说自己除了院士就是最顶尖的教授,所以我才说非院士团队
经费和收入有什么关系么?
你又懂了?读了硕士感觉都已经是院士的语气了?我不懂啊,给说说怎么回事可以么?我付费咨询
他好莫名其妙………一年2000多w的国家基金长江都不是人人能做到的水准……
看起来你已经到了院士水平,失禁失禁
做高分子的 文章很多 但是破10的只有10篇 破5的多 但是作为杰青 感觉有点不大具有说服力
那么问题来了,跟我说的有什么关系,你跟我科普什么概念 [ 此帖被h0us在2020-04-01 16:31修改 ]
卧槽,你别吓尿了啊,我可没说懂得都懂这种话,我不懂
往前很多年拿了杰青硬性条件不差评不了院士,要么是学校自己内斗比如西交,要么是得罪太多人了,要么就是单纯的学校实力不够,有其他学校统治了,不能一概而论吧。
工科985累计经费上千万已经很厉害了,别说年均就2千多万
还有贵州大学校长,我在说他的特点嘛🐶科研很多人都有
化学高分子
目前依然是副书记
这不就是他演讲的内容么。。。
目前为止,看到的最懂行的啦
不是这个圈子,是不会明白的。大部分青椒都在为一个青年基金和第一个面上努力做实验写本子,两三年下来也不一定能中。一年2000万基本就是这个方向的带头人了,在这个领域有绝对发言权的大佬了,拿项目也是随心所欲,分起饼来也是主刀人。这就是底层科研民工眼中的2000万经费的意义。
本人研究方向之一就是科研管理与评价,也深度参与过重点研发、自科重大重点面上创群四大类申请和承担研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自科的领导也见过不少。。见不得有些不懂行的瞎bb造神
越大的项目最后都是看人际,现场投票,大家水平都差不多,项目给谁还不是看哪个会做人
想起了杨伟
经不起大面积筛查
你瞧不起人家2300w,人家jr好心给你科普,说你理解错了,你就在死杠,研究生真是白读了
您是说杨卫么?
他发的文章基本上if很低,他引也不多
if什么意思
现在cs相关的比如ai方向的,一个组有10个人的,一年30篇不是很大问题吧,只是sci,又没有更高的要求
不是这个专业的,不懂他们论文我不敢乱评价。但是高水平团队是绝不对用sci数量来论证自己牛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更是这样,真正高水平团队都是用top论文top奖说话的
是这样,同意
材料来说,这个IF低了
盛名之下,其实难附
崔的文章数量叫不多?
歼20那个
科普什么?研究生本就是白读,本来从事的就不是科研工作,读研无非就是拿个学位。我发现我踩了一些人尾巴了,话题到此结束,准备下班回家 [ 此帖被h0us在2020-04-01 16:55修改 ]
您没理解我的意思,拿杰青的多,但拿杰青冲到顶级985副校长的正厅级不多。到这个位置了,不拿院士基本就算小小失败了。院士评选有软硬两条,软的是圈内大佬提名+保举;硬的是三大奖门槛,评不上不稀奇,但是没摸到门槛有点。。。
我意思差不多一个月三篇啊……国内那俩应该达不到这个水准吧,但是人家发的那文章和视频里的强哥发的文章……算了别比了毕竟不是一个领域
郑强做流变的 算是高分子里很冷门的专业,文章不好发的
影响因子吧
郑强搞流变的 文章不好发的。
这个前置条件什么意思?
噢噢,军工口的事比较敏感,不便多说。成飞虽然牛但是在某些方面被沈飞压制很久,杨伟是另辟蹊径上的,实至名归
没有三大奖几乎无法提名院士候选人,第一轮都难进
其实你说的这样情况,在化学这一块的一个组30个人,一年能有30篇都是很不错的组了,因为实验是需要积累的过程,研一博一的从入手实验到论文写完,如果没有老师代写的话,8个月左右算是比较快的了,越是大的组越对学生要求严格,那么大牌教授给你挂通讯不可能让你随随便便发个三区四区,别说二区了,哪怕是一区if低一点他都不乐意给你投出去,所以在化学材料这一块大组的质量严格把控情况下发文量并不高,除非是我上面说的崔楼这样的国际知名大牛(也是灌水大牛),能做到平均一个月发出来就是至少三篇顶刊的,少之又少
但是这些很拼的大老板真的都属于非常好的实验室带头人
是这样的,而且如果一定说要拿sci来提现一个组的水平,也是要看top文章,看热点文章,看他引,看h因子,其实sci还是可以评价在前沿理论学科领域工作者的水平的,只是数量是唯独不重要的一个指标
那么这个郑教授是因为没有三大奖不能提名,还是因为圈内大佬不喜欢?
还是要看学科的~~~工科应该有不少能到这个数字的教授
建议你去看一下ZL wang去年发了几篇…要论质量,视频里这位基本上没有可比性
都没有,三大奖还有个前置条件:现在省内获奖。省内一般大佬垄断比较容易,到了国家就是大佬们说了算
看横向还是国家基金吧,如果算横向的话其实也有不少领域的大牛能够达到,但是如果只是国家基金这个数字已经很恐怖了
同意
自科重大、重点研发现场答辩的思路就是这个:介绍代表作(发表在top期刊,有哪些大牛引用,形成了哪些前沿热点领域),数量得有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有些水刊水多了还会招致反感
我看了一部分…虽然他做的纳米发电机不是我专业方向,但是他下面有一个小导(其实也是博导了,但是会挂他通讯)做的方向跟我接近吧,视频里这个做的不是这种大热方向,甚至都是冷门方向了,所以我说没有办法去比较。不过纳米发电机这个东西也是王一点点做大的,水平还是相当相当高了
他不是院士
不恐怖,早年973,863(现在统一改为重点研发)的钱非常多,首席科学家主持的经费过亿也常见,只是子课题负责人还要分割经费。另外重点研发有配套,基本上都能拿1:1配
请继续 带专才是王道 读书有什么用 以后给你亲戚科普啊 劝他们让子女孙子孙女早点辍学外出打工
TENG这一块他的确是一直在耕耘,基本上看到TENG的东西,肯定绕不开王教授…
很正常,我导师经常晚上两三点回邮件,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实验室了
郑强连二轮都没进过么? 要是老运动员也确实有他的问题。
航发口现在怎么样,我看知乎学航发的都在说这行没希望了,待遇低,机构臃肿我,关系户遍地。
说明演讲的东西有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