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到东周转换的过程绝非《史记》所说这么简单

C
ChaosTank
引用 @king51521 发表的:
但是宋人还是写史,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删减、主观选取史料的情况更多,从欧阳修的新唐书到资治通鉴,特别是资治通鉴本身就是帝王的教科书,而不是单纯的史书了

因为严格的说,我国其实没有真正的史学研究
历史在我国历来是带着道德政治说教作用的,从来没什么流传史书是单纯在研究历史,相反明清考据派反而更纯粹一些
不过,我认为空谈纯历史也是不现实的,但着不妨碍我们自己探索真实的历史

另外资治通鉴只是单纯侧重记录了政治兴衰事宜而已
这就相当于现在有人单纯写一本政治史或者文化史
有问题?
以资治通鉴侧重记录政治兴衰来批评这本书的逻辑在我看来不可理喻,看意思是司马光必须写一本无所不包的通史才能叫历史?

马面君
烽火戏诸侯这个,但凡是对于当时的发展水平有一点了解或者接触过一些成书时间在春秋战国的史料的人也能看出来这就是个纯故事汇吧…烽火这个故事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展现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都宛如穿越,就跟东周列国在在君臣纲常的思想内核是明代水平一样…
周人后来确实把锅甩褒姒了,但是同时期对褒姒的描述上看,她的过错可能是自以为是+干政而不是红颜祸水(诗经“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下段落)
无论是褒姒干政还是幽王废嫡,在当时都是巨大的不可接受的正治事件,诸侯是可以直接介入的,所以宜臼去寻求诸侯支援其实是没毛病的,问题只是过程可能不基于道义(比如贿赂),还有最后犬戎把宗周占了。不管怎样的过错,按照当时的继承伦理宜臼还是比携王有资格多了。
其实这个故事里另外一个问题是褒姒的儿子继承了周人嫡长子的“伯”,宜臼没有,所以宜臼虽然为王后之子但有可能是幼于褒姒子,而且褒姒子出生时王后之位有可能是空缺的。但即使如此,宜臼的嫡子之位应该是确凿的,这个和后来王子朝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王位撕X,是有记载的晋人第一次介入王室继承问题,至少他选择了嫡子站队,晋也因此逐渐强大。而后王子朝问题,晋人完全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王子猛、王子匄),替宗周决定了继承,这个也是晋霸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塬来是你
引用 @小道不吃肉 发表的:
真是史实实在是太枯燥了,我也只喜欢看看用白话文和现代观点包装过的一些文章,对于了解学习确实影响不好。

对于我这种不解释文言文都看不懂的,看历史文献根本看不进去
马面君
引用 @马面君 发表的:
烽火戏诸侯这个,但凡是对于当时的发展水平有一点了解或者接触过一些成书时间在春秋战国的史料的人也能看出来这就是个纯故事汇吧…烽火这个故事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展现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都宛如穿越,就跟东周列国在在君臣纲常的思想内核是明代水平一样…
周人后来确实把锅甩褒姒了,但是同时期对褒姒的描述上看,她的过错可能是自以为是+干政而不是红颜祸水(诗经“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下段落)
无论是褒姒干政还是幽王废嫡,在当时都是巨大的不可接受的正治事件,诸侯是可以直接介入的,所以宜臼去寻求诸侯支援其实是没毛病的,问题只是过程可能不基于道义(比如贿赂),还有最后犬戎把宗周占了。不管怎样的过错,按照当时的继承伦理宜臼还是比携王有资格多了。
其实这个故事里另外一个问题是褒姒的儿子继承了周人嫡长子的“伯”,宜臼没有,所以宜臼虽然为王后之子但有可能是幼于褒姒子,而且褒姒子出生时王后之位有可能是空缺的。但即使如此,宜臼的嫡子之位应该是确凿的,这个和后来王子朝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王位撕X,是有记载的晋人第一次介入王室继承问题,至少他选择了嫡子站队,晋也因此逐渐强大。而后王子朝问题,晋人完全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王子猛、王子匄),替宗周决定了继承,这个也是晋霸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漏了一个“之一”

魅力湘西
看了这些各种史料,才是中国人的存在的底气吧!一脉相传五千年!也是这种文化不断代的传承,才能随时可以崛起。谢谢大家。

消失的六娃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西周到东周的更替,本来就已经有公论了。
《史记》上记载的是错误的。
而除了《史记》,其它所有春秋战国文献的记载都是一致的。
基本情节就是,周幽王废了原太子宜臼,立伯盘为新太子。
宜臼不服,跑到他母亲娘家申国。
周幽王大怒,勒令申国交出宜臼。
结果宜臼对外勾结犬戎,以向犬戎交出河套平原及周朝都城镐京为代价,诱杀周幽王及太子伯盘。

西周东周更替,基本上就和吴三桂的故事差不多。周平王为个人利益卖国求荣。
周平王诱周幽王出镐京,然后给犬戎送去镐京空虚的情况,使得犬戎攻破镐京,再和犬戎联手把周幽王杀死在了申国外围。
自周平王操作后,河套及京畿一代落入犬戎手中数百年之久,直到秦国宣太后芈八子执政时期,诸夏才拿回西周京畿。
周平王联合夷狄诱杀父兄称王后,诸侯国震惊,于是大量诸侯国拒绝向周平王代表的周王室上贡,拒绝服从周平王的号令,这就是周天子失德的第一次大规模显现。
诸侯不服周王室号令,不是因为史记里虚构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是因为史实中的周平王联合夷狄诱杀父兄。

西周镐京被攻破时,周平王最多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基本可以断定是他外公受到了周幽王的威胁,索性来了个玉石俱焚
妖叨
烽火戏诸侯应该是真的吧,不过的确不是西东王朝转换的主因,本来周申就在暗地里内斗了
马面君
引用 @马面君 发表的:
烽火戏诸侯这个,但凡是对于当时的发展水平有一点了解或者接触过一些成书时间在春秋战国的史料的人也能看出来这就是个纯故事汇吧…烽火这个故事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展现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都宛如穿越,就跟东周列国在在君臣纲常的思想内核是明代水平一样…
周人后来确实把锅甩褒姒了,但是同时期对褒姒的描述上看,她的过错可能是自以为是+干政而不是红颜祸水(诗经“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下段落)
无论是褒姒干政还是幽王废嫡,在当时都是巨大的不可接受的正治事件,诸侯是可以直接介入的,所以宜臼去寻求诸侯支援其实是没毛病的,问题只是过程可能不基于道义(比如贿赂),还有最后犬戎把宗周占了。不管怎样的过错,按照当时的继承伦理宜臼还是比携王有资格多了。
其实这个故事里另外一个问题是褒姒的儿子继承了周人嫡长子的“伯”,宜臼没有,所以宜臼虽然为王后之子但有可能是幼于褒姒子,而且褒姒子出生时王后之位有可能是空缺的。但即使如此,宜臼的嫡子之位应该是确凿的,这个和后来王子朝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王位撕X,是有记载的晋人第一次介入王室继承问题,至少他选择了嫡子站队,晋也因此逐渐强大。而后王子朝问题,晋人完全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王子猛、王子匄),替宗周决定了继承,这个也是晋霸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整个春秋,晋人于王室的态度是外,与自己宗室卿族的关系是内,两条线在头尾都有起到决定作用的标志性事件,历史才是真正的草蛇灰线

妖叨
引用 @ChaosTank 发表的:
你说的吧,自己逻辑是不能自洽的:
首先,关于周幽王怎么死,具体细节难以考定
但是无非几个套路:
1,周幽王发兵攻周平王,结果周平王和犬戎一起杀出,幽王措不及防败退。
2,周幽王发兵攻周平王,周平王和犬戎结盟,自己正面拉扯,让犬戎抄家
3,周幽王自己写了诏书觉得平王应该很快就死了,没想到他带了犬戎直接反打,措不及防
此外还有到底是平王还是他外公决定的问题,具体可以自由排列组合,但是关键是
不管哪一种,其实基本事实没什么差异,为什么呢?烽火戏诸侯是必然不存在的,西周灭亡的核心是废立之争带来了外敌入侵,剩下的细节问题完全无足轻重
根本构不成实质性的反驳
而记录烽火戏诸侯的是谁?史记

第二,你自己的逻辑真的应该整理下,因为你的平王为东方诸侯拥护根本构不成反驳
为何,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一开始平王引犬戎灭亡西周之后,部分周民拥戴携王自立,并取得了部分诸侯的拥塞。但是后期周平王势力压倒了携王实力,最后获得了名义上的共主地位,并且在东方晋,郑等国拥护下正式东迁。
你觉得不合理?我提示你下,董卓废立之后袁绍也另外想拥立一个宗室刘虞,不承认汉献帝,最好还是没立成然后认可汉献帝的地位了罢了
所你谈的东方诸侯拥护平王和一度拥护携王并不矛盾,实际上反而能互相印证丰富当时的权力斗争
最后平王获胜,携王被杀

戏诸侯的确不是主因,可是这个事件应该确实发生过吧,可能有夸张的成分在。
f
fenzi28
引用 @真_熊爱心 发表的:
烽火戏诸侯,其实是一贯的做法,把亡国的原因归结到女人头上,妹喜,妲己,西施,褒姒,杨玉环,陈圆圆,每个衰败王朝总能找出这样一个女人

因为美色而亡国为主要因素的说辞我是半毛钱也不信,因美色而养成的荒诞不经、失德、失道的性格,影响到政治军事上的决策才是最重要的。

l
l502299591
引用 @塬来是你 发表的:
山海经成书大概是那个时期的?

反正比史记早,司马迁在史记提到过山海经。

C
ChaosTank
引用 @妖叨 发表的:
戏诸侯的确不是主因,可是这个事件应该确实发生过吧,可能有夸张的成分在。

先不说褒姒年龄文意
只说客观环境都根本不可能,为什么呢?
你以为当时的中国很小么?周幽王传旨召诸侯也得跑好一阵子,你还想随便让诸侯带兵跑来?

不管是烽火还是击鼓,这是把当时中国想成一个县城那么大,召集郊区的诸侯才可能这么玩

韦黎123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不是。
犬戎位置比匈奴要深一些。犬戎发源及活跃在甘肃陕西,是在黄河流域游牧的。匈奴是发源及活跃于蒙古。
在春秋战国时,犬戎不断南下,一度占领河套平原数百年。后被秦国所灭后,部分融入秦人,部分继续逃入川藏一带。
到东汉,犬戎后代还在川藏一带建立了“白狼国”,据记载有人口三十万左右,向东汉称臣纳贡。
根据流传的白狼国歌谣语言,其后裔主要是现在的纳西族。

犬戎是活跃在黄河两岸的游牧民族,自历史的起头,便和华夏民族共存。自西周中期开始坐大。到战国中后期,犬戎为秦国所灭,部分融入秦国,部分逃入川藏。
匈奴发源于蒙古高原。
在犬戎和西周连年交战时,匈奴就已经存在,不过由于距离远,所以还未接触诸夏。
在犬戎灭西周占领河套时,匈奴居住在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
在公元3世纪开始,匈奴才南下接触到诸夏。

看着你写的我怀疑我学的地理是不是和你的不同,第一犬戎发源于甘肃和陕西西部然后“南下”占领河套?河套在陕西北边呢,犬戎应该是占领过关中平原以北的陕北地区而不是河套平原。另外匈奴占领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草原?阿尔泰和鄂尔多斯距离有多远知道吗?这两地压根不在一个地方而且鄂尔多斯在河套平原南边呢,按你说的匈奴在犬戎中间插了一脚?

妖叨
引用 @还是相思好 发表的:
说得很详细了。另外补充一下:按照《国语》的记载,褒姒(“烽火戏诸侯”的女主)出生于周厉王末年。那么到周幽王时期,无论怎么推算,她已经是一个中年妇女了,不可能再有那么刺激的调情故事。

申后是周幽王继位后才迎娶的,年纪应该比褒姒小。周幽王后来废了申后之子、原太子姬宜臼,而立了褒姒的儿子伯服,很可能不是什么昏庸,而是要借此削弱申国(实力强劲的封国)对朝政的影响力。不料申国联合犬戎、西夷等势力,灭掉了西周。

东周之后,灭西周的主角,申国和犬戎很快消失在历史舞台。周平王得位不正,可能诸侯国借此联手做掉了两大势力,从此架空了周朝。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千古流传,我觉得可能有一个影子,那就是周幽王和褒姒确实很恩爱。前文说了,他们其实是一对老夫老妻。

可能褒姒长得像黑泽太太一样呢

妖叨
引用 @CRSamS7 发表的:
不觉得汉武帝废皇后太子然后太子起兵,是不是和周幽王的故事如出一辙,当然两个太子的结局不一样
只能改编一下,才能不让别人把汉武帝和亡国之君周幽王联想到一起,为尊者讳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有想借古讽今。像汉武帝 是好色的,有可能是想把这个记录进去,皇帝能有所警觉。汉武帝时代宠幸李贵妃,她的兄弟李广利作为外戚,无功但受重视,是个坑货。司马迁对李陵 这种战将是很认同的。应该就是想让皇帝知道 因女色损害国家的坏处。

嘉兴三井寿
引用 @白糖果箅 发表的:
东周王室为了自身名誉肯定也散布了一些谣言 司马迁可能觉得这些谣言是真相 毕竟那也是500多年前的事情了  估计弄错了呗 

懂了

l
l502299591
引用 @古书新墨度穷年 发表的:
你说了这么多看似很有道理的话,结果全是一本正经的瞎扯,我也是真的服气。
首先你说《史记》的记载是错误的,但你的叙述却正好和《史记》相似。关于周王室与申的战争,《史记》与《今本竹书纪年》的记载相反。《史记》的记载是申国率先发难,所谓:“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今本竹书纪年》则记载:“(幽王十年)秋九月,王师伐申”。不要小看这一点,按照你的所谓的观点,周平勾结犬戎攻杀幽王,是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那么应该按照《史记》的记载,才比较妥当。
事实上根据《今本竹书纪年》的记载,是周王室的军队先攻击申国,战败之后被申、缯、犬戎联军一举攻入宗周,杀幽王及伯服,灭亡西周。
你最搞笑的一点,不是前后矛盾,而是自动脑补了很多完全不符合历史记载的瞎编乱造的所谓历史事实。
“周平王诱周幽王出镐京,然后给犬戎送去镐京空虚的情况,使得犬戎攻破镐京,再和犬戎联手把周幽王杀死在了申国外围。”——且不说你前面的那些话到底有没有史料支撑,就说最后一句:《史记》和《古本竹书纪年》均记载幽王与伯服死于骊山,在镐京以东;而申国据学者考证在泾水上游,在镐京西北,周幽王是死在哪个申国的外围?
“自周平王操作后,河套及京畿一代落入犬戎手中数百年之久,直到秦国宣太后芈八子执政时期,诸夏才拿回西周京畿。”——我估计你连河套在哪里都不知道。西周的势力在陕西地区最多只有关中平原以及沿着渭水、泾水等河谷地带的众多据点。河套地区,在战国以前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天下,甚至到秦一统天下派蒙恬北逐匈奴,才设立九原、云中两郡,算是归中央政府管辖。而且你后面说的也是吓扯淡,《史记·秦本纪》记载“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即便你并没有看过《史记》,也根本不知道秦国的发展史,那出现在中学课本上的秦穆公霸西戎也没听过吗?
还有最后两段,根本不想引用,槽点实在太多。你说诸侯不服周平王,但你恐怕根本不知道东周之所以能够建立,宜臼能够被立为王,根本就是东方诸侯共同拥立的结果。不论是《古本竹书》所谓:“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还是《今本竹书》的“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都可以证明。此外还有晋文侯、秦襄公、卫武公等诸侯支持。而且,当时虢公所立的王子余臣在携地称王达十年之久,最后才被晋文侯击杀。如果平王真的那么不得人心,恐怕连动迁都做不到,诸侯早就去拥护王子余臣了。

你在胡说八道啥。
首先,周宣王,也就是周幽王他爹时,加封了申国,从骊山往东封了东申国,以今河南南阳为中心封了南申国。
镐京几个方向都处于被申国包围中。
周王室居中控制的仅有镐京一座城池,也就是今西安长安区的区域。
镐京西、东、南三个方向都是申国封地。
在周平王入申后,所有申国都为其所用,南申国还为东周守国门。
其二,我说的是秦国至宣太后时才收复京畿区域,也就是镐京一带。和霸不霸西戎没有任何关联。穆公霸了西戎,但西戎并未被消灭,而是继续建立了义渠,依然占领着镐京。
直到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继位,宣太后执政,到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才一举消灭义渠,收复西周失地。

以上两点,一,幽王死在申国外围。
申国不只西申,建议加强学习。

二,宣太后时收复镐京故地。
秦穆公称霸西戎,但并未将其消灭,镐京依然在西戎手里。就像美国称霸世界,但各国并非美国领土。希望你的智力足够理解这一点。
公元前276年,宣太后杀义渠王,秦军才收复西周失地。

一,幽王死在申国外围,没有问题,你学习不够建议你多学学,往前学学申国在周平王爷爷一代时,到底被封了哪些区域。

二,镐京一代在宣太后时被收复,这是公认的历史事实。
穆公称霸,但并未消灭西戎,建议你不要瞎杠。

至于你最后两段瞎杠,不承认诸侯国不服周平王,这真没什么好说的。这种瞎杠根本没有说明的必要。
为了避免你真的看不懂中文,我总结一下你瞎杠的这些内容。 一,从周康王开始,周朝一直在往北方用兵,河套地区南下的门口经常握在西周手里。 周康王时期曾两次攻打占据河套的鬼方,往北开阔领土。在周平王东迁前,一直到周宣王时期,周朝都在继续往北方用兵。西周也多次进入河套区域,在周平王后,河套地区一路南下到镐京,便被夷狄占死。直到宣太后时才将其收复。 结论:河套地区是西周与夷狄常年互相征伐的地区,自周平王后,彻底落入夷狄手中,秦穆王称霸西戎,但并未消灭西戎,亦未收复京畿。直到宣太后时才完全收复。
二,申国在周宣王时加封,出现了南申国,东申国。西周京畿的诸多外围区域都被申国包住。具体位置已不可考。 同样,你不要用你这些漏洞百出的言辞。 周幽王在出兵攻打申国途中被申国里应外合包围而死。如果他打西申,他死在镐京东边????你怎么想的?? 正是因为确定周幽王是死于出兵攻打申国被包围,再加之周宣王加封申国。由于西周灭亡后犬戎继续扩张,原镐京东部申国封地已不可考,所以根据周幽王路线推断,他死在了申国外围。
三,你不认为诸侯国不服周平王。真的,这种睿智认知,根本没有丝毫反驳必要。
总结:河套一直是西周和夷狄争夺的区域,史书记载周康王至周宣王时,多次出兵河套。直至西周灭亡,河套才被夷狄坐死。申国在周宣王时被加封,加封了东申和南申很多区域,周幽王死于出兵攻打申国途中,所以他不是死在申国外围那是哪里?宣太后时收复京畿区域,诸夏才有继续往河套北上的能力,《史记》、《汉书》明载。 不要瞎杠。多学习。我真不知道你是看不懂我说的话,还是真的不读书,就靠百度就来学人抬杠了。 连秦穆公到底占领了哪些区域都不知道,还敢说“秦国历史”这四个字。 你就是显而易见的,读书拿着两段就开跑。看到个西申,而不知道东申和南申。 你看到个秦穆公遂霸西戎,却不知道霸和消灭的区别,你也完全没读过《史记》和《汉书》里明文记载的,在秦穆公死了以后,西戎还继续扩张领土,直到宣太后才消灭西戎,秦军才北上河套的内容。读书读一半,或者靠搜百度,看公众号文章来读书,就会出现你这种发言。
[ 此帖被l502299591在2019-11-07 17:18修改 ]

l
l502299591
引用 @韦黎123 发表的:
看着你写的我怀疑我学的地理是不是和你的不同,第一犬戎发源于甘肃和陕西西部然后“南下”占领河套?河套在陕西北边呢,犬戎应该是占领过关中平原以北的陕北地区而不是河套平原。另外匈奴占领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草原?阿尔泰和鄂尔多斯距离有多远知道吗?这两地压根不在一个地方而且鄂尔多斯在河套平原南边呢,按你说的匈奴在犬戎中间插了一脚?

我说错了,占领的不是河套平原,而是河套地区。
其次,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这句话应该没什么歧义,不难理解吧。

知行合一哩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我说错了,占领的不是河套平原,而是河套地区。
其次,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这句话应该没什么歧义,不难理解吧。

以东?难道不是东南?中间跨越多少个地形区呢

虎扑用户969574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西周到东周的更替,本来就已经有公论了。
《史记》上记载的是错误的。
而除了《史记》,其它所有春秋战国文献的记载都是一致的。
基本情节就是,周幽王废了原太子宜臼,立伯盘为新太子。
宜臼不服,跑到他母亲娘家申国。
周幽王大怒,勒令申国交出宜臼。
结果宜臼对外勾结犬戎,以向犬戎交出河套平原及周朝都城镐京为代价,诱杀周幽王及太子伯盘。

西周东周更替,基本上就和吴三桂的故事差不多。周平王为个人利益卖国求荣。
周平王诱周幽王出镐京,然后给犬戎送去镐京空虚的情况,使得犬戎攻破镐京,再和犬戎联手把周幽王杀死在了申国外围。
自周平王操作后,河套及京畿一代落入犬戎手中数百年之久,直到秦国宣太后芈八子执政时期,诸夏才拿回西周京畿。
周平王联合夷狄诱杀父兄称王后,诸侯国震惊,于是大量诸侯国拒绝向周平王代表的周王室上贡,拒绝服从周平王的号令,这就是周天子失德的第一次大规模显现。
诸侯不服周王室号令,不是因为史记里虚构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是因为史实中的周平王联合夷狄诱杀父兄。

这个真不知道

韦黎123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我说错了,占领的不是河套平原,而是河套地区。
其次,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这句话应该没什么歧义,不难理解吧。

以后你也可以说太行山以东的太湖平原,这是也没有歧义。另外你是真的不知道河套这两字的意思,你说说河套地区和鄂尔多斯高原是什么关系

l
l502299591
引用 @韦黎123 发表的:
以后你也可以说太行山以东的太湖平原,这是也没有歧义。另外你是真的不知道河套这两字的意思,你说说河套地区和鄂尔多斯高原是什么关系

我说的真的不够清楚?
犬戎南下占领了全部河套地区,同时,匈奴活跃于鄂尔多斯高原。

这样说吧。随着犬戎从河套平原南下,到西周灭亡时,占领河套地区。彼时,匈奴活跃在鄂尔多斯高原及其北。匈奴被犬戎所阻隔,接触不到诸夏,直到公元前3世纪秦国灭亡犬戎残部所建义渠国,匈奴才广泛出现在诸夏视野中。

犬戎是河套的霸主,半耕半牧,匈奴是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高原中的一个小部落,纯游牧。犬戎南下,和匈奴在犬戎北部发育起来,是同步进行的,明白么?
之所以说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是因为现****古证据,匈奴的圣地在鄂尔多斯高原,但在犬戎和东西周交锋时,匈奴只是个小部落,不具备被其它大国注意到的实力,且其游牧范围就是从阿尔泰山脉东部一直到鄂尔多斯高原一代。

草原民族和诸夏诸国并不相同。
匈奴和犬戎人数在西周东周都不算多,匈奴与犬戎的具体关系不明。在整个河套地区,至西周灭亡时,犬戎是河套的霸主。匈奴是作为一个偷鸡摸狗的小部落存在,没有竞争力,游牧于阿尔泰山以东至鄂尔多斯高原一代。

那我重新说。
阿尔泰山以东至鄂尔多斯高原。这样清晰了吧?
我之所以说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是因为匈奴的大本营在鄂尔多斯高原,圣地在鄂尔多斯高原,游牧范围或者说路线是阿尔泰山——鄂尔多斯高原地区。
D
D_Neeson
引用 @裁判法1995 发表的:
秦始皇焚六国史书,留副本于咸阳,而项羽一把火都烧了,只有萧何抢救出了一部分,司马迁所见的春秋战国史料不是浩如烟海,而是极其不完整的,这部分史料经过筛选,再加上他各地寻访得到的消息,汇成了史记,所以史记中会有矛盾、错漏出现。

史官是一个团队,不只有一个人,而且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父成子业,即便是项羽一把火烧光,这些重大的历史材料也可以重现。
D
D_Neeson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国语》和《竹书纪年》,记载基本一致。
根据现****古研究,《史记》中所记载的烽火戏诸侯的年份,褒姒的岁数应该已在五十岁左右了。
《国语》中很多章节都提到了东西周更替时的情况。
如周平王称王后,诸侯国连续九年不纳贡,不承认他的天子身份。
此时周平王畏惧秦国,周平王依靠晋国和郑国的帮助,才成功迁都到雒邑,直到晋文侯杀死了被京畿贵族及百姓拥立的周携王,诸侯才继续做到了至少表面上臣服周王室,但实际上不过是慑于晋国强势罢了。

现在的历史研究也可以说是大体史实已经确定了。
烽火戏诸侯不存在,东西周更替的导火索是幽王废嫡立庶,根本原因是周平王叛国卖国。

也许是褒姒存在更年期或者抑郁症方面的精神问题
古书新墨度穷年
这篇文章我来简单分析一下:
1.第一段——这一段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申国到底在什么位置。文章给出的观点是:位于“回中道”上;而其依据,就是简简单单一句:“很可能申国就位于这条道的关键卡口上”,全部都是猜测,连相关的分析都没有。所以这一大段的观点,所谓秦国的态度之类,全部都站不住脚,说一句扯淡也不过分。
而历史上申国,除了可以确定在镐京以西外,确切的位置已不可考(历史上另有周宣王时迁到今河南南阳地区的南申,但显然并非灭亡宗周的西申)。不过有学者通过《山海经》的只言片语,和对与申国并称的吕国位置的判断,推断出申国在泾河上游,今天的甘肃平凉地区。(见李峰《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p236~p247)比起这篇文章中一句轻飘飘的“很可能”,显然要靠谱很多。
2.第二段——关于王子余臣,也就是“携王”的问题,是这篇文章立论的核心,也是《史记》的最大缺失。据《竹书纪年》和清华简《系年》可知,在东周初年确实存在“两王并立”的情况。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话:“正是因为携王存在,证明西周覆灭之初,崤山以东的周人对平王政权持敌视态度。”是站不住脚的。《古本纪年》记载幽王死后,“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今本纪年》则记为:“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除申侯外,鲁、许、郑皆是东方诸侯,说明平王并非众叛亲离,而是得到了许多东方诸侯的支持的。
另外,这篇文章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既幽王本身的风评并不好。不论是重用奸猾的虢石父,还是废嫡长而立庶幼这一行为本身所表现出的对于规则的蔑视,都是使人诟病的行为,再加上天灾人祸,可以说是民怨沸腾了。而更可怕的是在伐申前夕举行的“太室之盟”上,因为某些原因使得东方诸侯离心离德,就更是雪上加霜了。西周的政治生态与后世是不同的,国人可以因为周厉王的不修德而将其放逐,在他死后让他的儿子宣王继承王位,放在后世简直难以想象。因此,幽王虽然死于犬戎和西申之手,但周平王未必会像后世一样成为众矢之的。
3.第三段——这一段简直不值一辩,列了一堆的书好像很牛波一的样子,但却骗不了有心人。首先关于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具体的记载有《史记·郑世家》:“二岁,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今本纪年》:“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
另外,在此文提到的《竹书纪年》一书中,《古本纪年》关于郑桓公东迁的记载为:
“晋文侯二年,同惠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曰郑桓公。”《今本纪年》与之稍有差异,但将这一事件放在了“幽王二年”下。晋文侯二年即公元前779年,也就是周幽王三年。可见不论是古本今本,郑桓公东迁都是在周幽王时期。
而此外的《清华简》(应该是指《系年》一篇)中并没有提到郑桓公、《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郑桓公将欲袭郐》)中没有提到郑桓公东迁的具体时间,可见这个作者就是在瞎编乱造,随便列几个书名,连一段引文都没有,就妄下定论,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4.第四段——这一段是最搞笑的,尤其是汉武帝东方朔那个段子,只能说写这篇文章的小编没长脑子。西周灭亡是公元前771年,汉武帝即位那年是公元前156年,相隔六百年,中间沧海桑田,关中地区至少在秦末受到过巨大破坏,这脑子简直了。

总之,这通篇全是猜测、瞎编、扯淡的文章,就不要谈什么可信度了,这编辑的脑子是瓦特掉的。

l
l502299591
引用 @知行合一哩 发表的:
以东?难道不是东南?中间跨越多少个地形区呢

那我重新说行吧。
在西周中期至西周灭亡时。
犬戎活跃于河套平原南下至整个河套地区。
匈奴活跃于阿尔泰山以东至鄂尔多斯高原的地区。
犬戎是半耕半牧民族,匈奴时纯游牧民族。
双方有一部分活跃区域重叠,但整体上匈奴要比犬戎更靠外。
这样好理解了吧。
C
CRSamS7
引用 @妖叨 发表的: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有想借古讽今。像汉武帝 是好色的,有可能是想把这个记录进去,皇帝能有所警觉。汉武帝时代宠幸李贵妃,她的兄弟李广利作为外戚,无功但受重视,是个坑货。司马迁对李陵 这种战将是很认同的。应该就是想让皇帝知道 因女色损害国家的坏处。

司马迁对汉武帝恨之入骨

古书新墨度穷年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你在胡说八道啥。
首先,周宣王,也就是周幽王他爹时,加封了申国,从骊山往东封了东申国,以今河南南阳为中心封了南申国。
镐京几个方向都处于被申国包围中。
周王室居中控制的仅有镐京一座城池,也就是今西安长安区的区域。
镐京西、东、南三个方向都是申国封地。
在周平王入申后,所有申国都为其所用,南申国还为东周守国门。
其二,我说的是秦国至宣太后时才收复京畿区域,也就是镐京一带。和霸不霸西戎没有任何关联。穆公霸了西戎,但西戎并未被消灭,而是继续建立了义渠,依然占领着镐京。
直到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继位,宣太后执政,到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才一举消灭义渠,收复西周失地。

以上两点,一,幽王死在申国外围。
申国不只西申,建议加强学习。

二,宣太后时收复镐京故地。
秦穆公称霸西戎,但并未将其消灭,镐京依然在西戎手里。就像美国称霸世界,但各国并非美国领土。希望你的智力足够理解这一点。
公元前276年,宣太后杀义渠王,秦军才收复西周失地。

一,幽王死在申国外围,没有问题,你学习不够建议你多学学,往前学学申国在周平王爷爷一代时,到底被封了哪些区域。

二,镐京一代在宣太后时被收复,这是公认的历史事实。
穆公称霸,但并未消灭西戎,建议你不要瞎杠。

至于你最后两段瞎杠,不承认诸侯国不服周平王,这真没什么好说的。这种瞎杠根本没有说明的必要。
为了避免你真的看不懂中文,我总结一下你瞎杠的这些内容。 一,从周康王开始,周朝一直在往北方用兵,河套地区南下的门口经常握在西周手里。 周康王时期曾两次攻打占据河套的鬼方,往北开阔领土。在周平王东迁前,一直到周宣王时期,周朝都在继续往北方用兵。西周也多次进入河套区域,在周平王后,河套地区一路南下到镐京,便被夷狄占死。直到宣太后时才将其收复。 结论:河套地区是西周与夷狄常年互相征伐的地区,自周平王后,彻底落入夷狄手中,秦穆王称霸西戎,但并未消灭西戎,亦未收复京畿。直到宣太后时才完全收复。
二,申国在周宣王时加封,出现了南申国,东申国。西周京畿的诸多外围区域都被申国包住。具体位置已不可考。 同样,你不要用你这些漏洞百出的言辞。 周幽王在出兵攻打申国途中被申国里应外合包围而死。如果他打西申,他死在镐京东边????你怎么想的?? 正是因为确定周幽王是死于出兵攻打申国被包围,再加之周宣王加封申国。由于西周灭亡后犬戎继续扩张,原镐京东部申国封地已不可考,所以根据周幽王路线推断,他死在了申国外围。
三,你不认为诸侯国不服周平王。真的,这种睿智认知,根本没有丝毫反驳必要。
总结:河套一直是西周和夷狄争夺的区域,史书记载周康王至周宣王时,多次出兵河套。直至西周灭亡,河套才被夷狄坐死。申国在周宣王时被加封,加封了东申和南申很多区域,周幽王死于出兵攻打申国途中,所以他不是死在申国外围那是哪里?宣太后时收复京畿区域,诸夏才有继续往河套北上的能力,《史记》、《汉书》明载。 不要瞎杠。多学习。我真不知道你是看不懂我说的话,还是真的不读书,就靠百度就来学人抬杠了。 连秦穆公到底占领了哪些区域都不知道,还敢说“秦国历史”这四个字。 你就是显而易见的,读书拿着两段就开跑。看到个西申,而不知道东申和南申。 你看到个秦穆公遂霸西戎,却不知道霸和消灭的区别,你也完全没读过《史记》和《汉书》里明文记载的,在秦穆公死了以后,西戎还继续扩张领土,直到宣太后才消灭西戎,秦军才北上河套的内容。读书读一半,或者靠搜百度,看公众号文章来读书,就会出现你这种发言。

你要笑死我。首先说申的问题,宣王时将西申的一支迁到了河南南阳,这就是南申。但是幽王时与王室作对的申是西申,这在《竹书纪年》里是明写了的,跟南申没有半毛钱关系。至于你说的所谓东申,是几百年后楚国灭南申迁其族而成的,就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了。另外,你不会以为打申国会是幽王亲自去吧,而且即便是亲征,战败之后撤回镐京,再见到镐京不可守之后又东撤成周,很难理解吗?

C
CRSamS7
引用 @还是相思好 发表的:
西夷是一个泛称。主力是犬戎、申国、缯国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哪来的西夷

C
CRSamS7
引用 @压力容器 发表的:
史记后的不算,就是春秋战国或者更早的有哪些呢?
就像我之前看到说,司马迁第一次写了孙武这个人,之前的史书都没记载。但是后面的历朝历代都把孙武当做兵圣了

论语就有了

古书新墨度穷年
引用 @ChaosTank 发表的:
你说的吧,自己逻辑是不能自洽的:
首先,关于周幽王怎么死,具体细节难以考定
但是无非几个套路:
1,周幽王发兵攻周平王,结果周平王和犬戎一起杀出,幽王措不及防败退。
2,周幽王发兵攻周平王,周平王和犬戎结盟,自己正面拉扯,让犬戎抄家
3,周幽王自己写了诏书觉得平王应该很快就死了,没想到他带了犬戎直接反打,措不及防
此外还有到底是平王还是他外公决定的问题,具体可以自由排列组合,但是关键是
不管哪一种,其实基本事实没什么差异,为什么呢?烽火戏诸侯是必然不存在的,西周灭亡的核心是废立之争带来了外敌入侵,剩下的细节问题完全无足轻重
根本构不成实质性的反驳
而记录烽火戏诸侯的是谁?史记

第二,你自己的逻辑真的应该整理下,因为你的平王为东方诸侯拥护根本构不成反驳
为何,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一开始平王引犬戎灭亡西周之后,部分周民拥戴携王自立,并取得了部分诸侯的拥塞。但是后期周平王势力压倒了携王实力,最后获得了名义上的共主地位,并且在东方晋,郑等国拥护下正式东迁。
你觉得不合理?我提示你下,董卓废立之后袁绍也另外想拥立一个宗室刘虞,不承认汉献帝,最好还是没立成然后认可汉献帝的地位了罢了
所你谈的东方诸侯拥护平王和一度拥护携王并不矛盾,实际上反而能互相印证丰富当时的权力斗争
最后平王获胜,携王被杀

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情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周幽王与东方诸侯离心离德,也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比方说太室之盟,一定导致了极其严重的政治后果。而西周的灭亡,废嫡长而立庶幼,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导火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内忧外患下的国力衰退。而周幽王个人的无德,也加重了这种危机。
另外拥立王子余臣的主要是虢公翰,我们无法肯定他和幽王时的宠臣虢石父到底是不是一个人,但一定是同族无疑。这代表幽王时掌握宗周权力的贵族们是支持王子余臣的。如果东方的诸侯和幽王同心同德,一力支持幽王,那么平王早就被剿灭了。但事实上平王得到了鲁侯(东方第一大国)、许侯、郑侯的拥立,最后杀死王子余臣的是晋文侯。如果幽王得人心,那么东方诸侯为什么要支持一个名义上弑父的平王,而不支持幽王宠臣拥戴的王子余臣呢?

铁腰魏格尔
引用 @shw1994144 发表的:
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史记中其实有些东西司马迁可能是知道的 但他就不这样写

这事还有种可能就是不是司马迁自己想这么写。但是汉武帝时期已经是儒家思想为主导了。儒家最尊崇的三皇五帝尧舜禅让,文王武王等人的形象必须要维持住,孔子最尊崇的西周礼乐制度最后结局落得个父子骨肉相残杀父弑君的结果。这事本身在儒家那本身就不可能接受。

铁腰魏格尔
引用 @詹姆斯v乔丹 发表的:
感觉烽火戏诸侯存在的历史意义是对后世的警醒统治者不能荒淫无道。

荒淫无道的例子纣王就是一个前面还有个夏桀。相似的例子没必要搞这么多次吧

椎名桔平
这个分区难得的营养好贴

虎扑用户101797
引用 @铁腰魏格尔 发表的:
荒淫无道的例子纣王就是一个前面还有个夏桀。相似的例子没必要搞这么多次吧

这三个故事的共同性就是都有女人

铁腰魏格尔
引用 @妖叨 发表的:
戏诸侯的确不是主因,可是这个事件应该确实发生过吧,可能有夸张的成分在。

烽火戏诸侯仔细想想就不太可能。平时诸侯都在各自的地盘待着。然后点一堆烽火人就能到吗?现在开车从高速公路上从北京走到山东都要好几个小时。更别提那时候了,周幽王点烽火然后原地干等半个月?我觉得周幽王应该没这么闲

北纬34东经105
礼县人?

裁判法1995
引用 @D_Neeson 发表的:
史官是一个团队,不只有一个人,而且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父成子业,即便是项羽一把火烧光,这些重大的历史材料也可以重现。

不可能重现的,连四书五经在后人重新默写出来后都有错漏,何况是数量庞大的历史资料。

裁判法1995
引用 @D_Neeson 发表的:
史官是一个团队,不只有一个人,而且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父成子业,即便是项羽一把火烧光,这些重大的历史材料也可以重现。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史记·六国年表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虎扑用户509154
引用 @CRSamS7 发表的: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哪来的西夷

不要咬文嚼字,西夷这里说的是“来自西方部落”的意思。与周王室作对的申国就是来自西边的申。还有,《尚书》有“西夷”的用法,你去给它挑错。

D
D_Neeson
引用 @裁判法1995 发表的: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史记·六国年表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你这引用的不还是史记吗?
裁判法1995
引用 @D_Neeson 发表的:
你这引用的不还是史记吗?

我不是很懂你要表达的意思。
任俊123
我不觉得,个人觉得2000年前的司马迁了解的东西比我们现在要准确些

x
xf6280673
引用 @ChaosTank 发表的:
因为严格的说,我国其实没有真正的史学研究
历史在我国历来是带着道德政治说教作用的,从来没什么流传史书是单纯在研究历史,相反明清考据派反而更纯粹一些
不过,我认为空谈纯历史也是不现实的,但着不妨碍我们自己探索真实的历史

另外资治通鉴只是单纯侧重记录了政治兴衰事宜而已
这就相当于现在有人单纯写一本政治史或者文化史
有问题?
以资治通鉴侧重记录政治兴衰来批评这本书的逻辑在我看来不可理喻,看意思是司马光必须写一本无所不包的通史才能叫历史?

中国官史唐朝才有,以前只有私人史

怪兽爱吃饼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西周到东周的更替,本来就已经有公论了。
《史记》上记载的是错误的。
而除了《史记》,其它所有春秋战国文献的记载都是一致的。
基本情节就是,周幽王废了原太子宜臼,立伯盘为新太子。
宜臼不服,跑到他母亲娘家申国。
周幽王大怒,勒令申国交出宜臼。
结果宜臼对外勾结犬戎,以向犬戎交出河套平原及周朝都城镐京为代价,诱杀周幽王及太子伯盘。

西周东周更替,基本上就和吴三桂的故事差不多。周平王为个人利益卖国求荣。
周平王诱周幽王出镐京,然后给犬戎送去镐京空虚的情况,使得犬戎攻破镐京,再和犬戎联手把周幽王杀死在了申国外围。
自周平王操作后,河套及京畿一代落入犬戎手中数百年之久,直到秦国宣太后芈八子执政时期,诸夏才拿回西周京畿。
周平王联合夷狄诱杀父兄称王后,诸侯国震惊,于是大量诸侯国拒绝向周平王代表的周王室上贡,拒绝服从周平王的号令,这就是周天子失德的第一次大规模显现。
诸侯不服周王室号令,不是因为史记里虚构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是因为史实中的周平王联合夷狄诱杀父兄。

那既然赢了,宜臼怎么没当上周朝皇帝

第九站诗人
引用 @铁腰魏格尔 发表的:
可能是他们这时候的读书人从心底里觉得周朝神圣和崇高的地位,文王武王和后面的周公在古代读书人眼里都是圣人,他们可能从心眼里觉得西周朝不可能是以这种残酷的方式毁灭,然后更喜欢用把锅推于女人这种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而且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这样做了

一般也就在儒家心中地位比较高吧,司马迁属于儒家的吗?
壹月无雪
引用 @Carl_Landry 发表的:
女人背锅的事,中国历史上还少吗

JQ点灭

大大的哒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对。周平王姬宜臼是王后申氏的长子,周幽王原太子。
周幽王废姬宜臼,立褒姒的儿子姬伯盘为太子。
姬宜臼前往他外公封地申国,起兵联合夷狄诱杀父亲,灭了西周。
周平王灭西周后,诸侯国九年不向其上贡。
直到晋文侯灭了京畿贵族拥立的周携王,也就是周幽王的弟弟,诸侯国慑于晋国威势,才表面上臣服周平王,但实际上仍旧离心离德。
周平王在位51年,死时王室竟没钱给他操办葬礼。继位的周恒王向鲁国借钱才将周平王安葬。

请问下 西周时期是还没有嫡长子继承制吗?王位继承人是直接由王指定就可以了吗?

j
jamzio
引用 @还是相思好 发表的:
不能说是司马迁故意添加的,是他没有办法得到更多的一手资料。

关于西周东周易代之事,以《竹书纪年》和《国语》的记载较为详实。前者司马迁根本没看过,后者他看没看过也存疑(况且《国语》本身也不算很可靠的历史文献)。近年才发掘整理的清华简等出土文献,那就更不是司马迁能够知道的了。

司马迁写作先秦史的一手资料,主要是各国的“记”(《秦记》等)和列王谱碟,不可避免带有官方色彩。西周末年之事,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距离汉初的司马迁,也有将近600年了。以今推算,明朝之事,尽管掌握的资料百倍于司马迁,很多大事我们也知道得不是那么清楚。

在这段历史里面秦国的角色也特别耐人寻味...然而它又几乎是见证人,所以对这件事它的记载绝对是又重要又不可信,但又不知道哪里不可信....

大大的哒
引用 @塬来是你 发表的:
你还真别说 看评论还真有点在看冰与火之歌。。。。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大半夜历史小白表示看的很过瘾

有据才有理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不是。
犬戎位置比匈奴要深一些。犬戎发源及活跃在甘肃陕西,是在黄河流域游牧的。匈奴是发源及活跃于蒙古。
在春秋战国时,犬戎不断南下,一度占领河套平原数百年。后被秦国所灭后,部分融入秦人,部分继续逃入川藏一带。
到东汉,犬戎后代还在川藏一带建立了“白狼国”,据记载有人口三十万左右,向东汉称臣纳贡。
根据流传的白狼国歌谣语言,其后裔主要是现在的纳西族。

犬戎是活跃在黄河两岸的游牧民族,自历史的起头,便和华夏民族共存。自西周中期开始坐大。到战国中后期,犬戎为秦国所灭,部分融入秦国,部分逃入川藏。
匈奴发源于蒙古高原。
在犬戎和西周连年交战时,匈奴就已经存在,不过由于距离远,所以还未接触诸夏。
在犬戎灭西周占领河套时,匈奴居住在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
在公元3世纪开始,匈奴才南下接触到诸夏。

姜戎骊戎犬戎和周人分开的时间要晚于藏汉分离。
你拓大西街
引用 @jminnn 发表的:
他们的直系后代的确是是黄种匈奴,后来的匈奴一部分和东胡混血,一部分和靺鞨混血,南下的和北方汉人混血。东胡是后来的鲜卑祖先,此后化为蒙古。靺鞨化为契丹、女真,就是以后的清朝这一支。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纯粹扯淡 鲜卑蒙古人种不一样 金女真和满清的女真也是完全不同的人种 靺鞨更是白种人…

评论才是精华


摸金校尉DT
厉害了

虎扑用户887973
引用 @怪兽爱吃饼 发表的:
那既然赢了,宜臼怎么没当上周朝皇帝

周朝没有皇帝,有周王,宜臼是周平王

铁腰魏格尔
引用 @第九站诗人 发表的:
一般也就在儒家心中地位比较高吧,司马迁属于儒家的吗?

不是说司马迁是儒家,而是当时汉武帝独尊儒术,司马迁这么写明显就是跟武帝和当时的主流思想对着干。所以我记得直到死司马迁死了都没敢把史记拿出来。之后好像也经过了一些修改才在后世流传开

荔枝男
引用 @爱吃青蟹 发表的:
都是轮回,报应不爽。当年商纣王兄长微子因为政见不合,做了周国的内应,把商朝军队征东夷,朝歌空虚的消息告诉武王,才有了武王伐纣。

封神榜里面武王伐纣打了那么久,军队不能及时回来支援吗?还是实际上历史上就是攻打朝歌城快速来不及反应的那种?

冬天的嗜人按蚊
引用 @ChaosTank 发表的:
烽火戏诸侯的确不存在,但是这事功过也不能简单评判
首先,废嫡立幼是周幽王的问题
第二,周幽王赶尽杀绝也是过分
第三,被逼急了周平王直接勾结外敌覆灭西周来了个玉石俱焚
这是一出人间悲剧

但是有意思的是,后面流传下来的主旋律竟然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自己背锅西周灭亡,足可见周平王最后获得认可之后,虽然周王权已经基本名存实亡,但是丧心病狂的洗地功力倒是着实了得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最后是隔了好几百年的司马迁来洗地,反而当时认可周平王的诸侯国都没出来洗呢?

P
PHOENIXDAIZY
引用 @第九站诗人 发表的:
一般也就在儒家心中地位比较高吧,司马迁属于儒家的吗?

你完全不懂啊,周平王就是废太子。同一个人。

北风过境222
引用 @世上本无孙笑川 发表的:
对的,不知道为什么,司马迁先生在写史记的时候加了那么多个人见解和荒诞的故事。

原因可能有两个
1.太史公根本就没看到这部分史料
2.现存的史记是二手货或者说是同人版,原版早就散失了

a
asX0Kehof
引用 @荔枝男 发表的:
封神榜里面武王伐纣打了那么久,军队不能及时回来支援吗?还是实际上历史上就是攻打朝歌城快速来不及反应的那种?

没想到呗,都要被逼的奴隶出战了,明显时二五仔带路导致的。

m
manman人生路
引用 @爱吃青蟹 发表的:
都是轮回,报应不爽。当年商纣王兄长微子因为政见不合,做了周国的内应,把商朝军队征东夷,朝歌空虚的消息告诉武王,才有了武王伐纣。

朝歌这个名字真好听

妖叨
引用 @CRSamS7 发表的:
司马迁对汉武帝恨之入骨

那时候46岁了,估计该“嘿嘿嘿”也都“嘿嘿嘿”完了,古代人的家国情怀挺重的,也许他真的不计较呢,想提醒汉武帝?好吧,我也不信,tmd腐刑!惨无人道
l
l502299591
引用 @怪兽爱吃饼 发表的:
那既然赢了,宜臼怎么没当上周朝皇帝

皇帝是后面秦始皇发明的啊。周朝的君主叫做王。宜臼就是东周的开创者,周平王。

l
l502299591
引用 @大大的哒 发表的:
请问下 西周时期是还没有嫡长子继承制吗?王位继承人是直接由王指定就可以了吗?

有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西周发明的,由周公旦所创立的周礼中确立。
在西周之前的商代,就比较混乱了,商代大部分时间就是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并存。

l
l502299591
引用 @冬天的嗜人按蚊 发表的: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最后是隔了好几百年的司马迁来洗地,反而当时认可周平王的诸侯国都没出来洗呢?

之前也有洗的,比如吕不韦之门客所作《吕氏春秋》,其中也写了幽王戏诸侯,不过用的不是烽火,而是击鼓。
估计到司马迁时,关于幽王戏诸侯的传说纷繁复杂,司马迁选了其中他自己认为可能性较高的一种。

寻求梦想中
引用 @怪兽爱吃饼 发表的:
那既然赢了,宜臼怎么没当上周朝皇帝

还皇帝,兄弟,查查皇帝这个称谓是从哪来的

虎扑用户935789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皇帝是后面秦始皇发明的啊。周朝的君主叫做王。宜臼就是东周的开创者,周平王。

老哥,还想看你跟古书新墨度穷年辩啊!辩下去让我们涨涨见识

虎扑用户356425
好文,本来我就不信烽火戏诸侯的!周王失德,诸侯离心,导致春秋战国!

l
l502299591
引用 @15211477844 发表的:
老哥,还想看你跟古书新墨度穷年辩啊!辩下去让我们涨涨见识

有啥好辩的,他都是瞎杠,连基本的历史事实都不知道,并且杠的还都不是重点,说话也逻辑混乱、语言组织能力差,看着都累。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史书原文支撑,或者是断章取义,你看他敢回应么。
除了申国地址考古不明这种事情,他剩下的任何一个观点被反驳了,他敢回应么。
关于周幽王死否死在申国外围这件事,本就是历史悬案,周宣王加封申国的区域已不可考,而周幽王明确是死在出征申国的路上,所以我说他死在申国外围。
至于究竟是不是,这是不可能有答案的。
至于他下面的发言,每一句都是瞎编的,看看我回复他的楼层里,关于西周在河套的活动,秦国跟西戎的情况,他自己敢回应我反驳他说的话么。
就这样一个瞎编乱造的,只会逮着一个本就有争议、且根本不重要的小细节瞎杠的杠精,和他辩啥呢。
我就明确的说吧,任何一个读过真正读过秦国史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西戎是宣太后时期所灭这个事情,《史记》和《汉书》都明确记载了西戎发展至灭亡的全部经过,前后脉络清晰,毫无争议。他光这个发言,就可以明确判断他读历史是靠搜百度或者读公众号文章来的。 在谈论先秦史时,如果一个人说出了西戎是被秦穆公所灭这种观点,那毫无疑问就是史盲。 我有必要和一个只读公众号学历史的杠精抬杠么。
[ 此帖被l502299591在2019-11-08 13:29修改 ]

肆意的猥琐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西周到东周的更替,本来就已经有公论了。
《史记》上记载的是错误的。
而除了《史记》,其它所有春秋战国文献的记载都是一致的。
基本情节就是,周幽王废了原太子宜臼,立伯盘为新太子。
宜臼不服,跑到他母亲娘家申国。
周幽王大怒,勒令申国交出宜臼。
结果宜臼对外勾结犬戎,以向犬戎交出河套平原及周朝都城镐京为代价,诱杀周幽王及太子伯盘。

西周东周更替,基本上就和吴三桂的故事差不多。周平王为个人利益卖国求荣。
周平王诱周幽王出镐京,然后给犬戎送去镐京空虚的情况,使得犬戎攻破镐京,再和犬戎联手把周幽王杀死在了申国外围。
自周平王操作后,河套及京畿一代落入犬戎手中数百年之久,直到秦国宣太后芈八子执政时期,诸夏才拿回西周京畿。
周平王联合夷狄诱杀父兄称王后,诸侯国震惊,于是大量诸侯国拒绝向周平王代表的周王室上贡,拒绝服从周平王的号令,这就是周天子失德的第一次大规模显现。
诸侯不服周王室号令,不是因为史记里虚构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是因为史实中的周平王联合夷狄诱杀父兄。

学到了

虎扑用户164766
引用 @l502299591 发表的:
西周到东周的更替,本来就已经有公论了。
《史记》上记载的是错误的。
而除了《史记》,其它所有春秋战国文献的记载都是一致的。
基本情节就是,周幽王废了原太子宜臼,立伯盘为新太子。
宜臼不服,跑到他母亲娘家申国。
周幽王大怒,勒令申国交出宜臼。
结果宜臼对外勾结犬戎,以向犬戎交出河套平原及周朝都城镐京为代价,诱杀周幽王及太子伯盘。

西周东周更替,基本上就和吴三桂的故事差不多。周平王为个人利益卖国求荣。
周平王诱周幽王出镐京,然后给犬戎送去镐京空虚的情况,使得犬戎攻破镐京,再和犬戎联手把周幽王杀死在了申国外围。
自周平王操作后,河套及京畿一代落入犬戎手中数百年之久,直到秦国宣太后芈八子执政时期,诸夏才拿回西周京畿。
周平王联合夷狄诱杀父兄称王后,诸侯国震惊,于是大量诸侯国拒绝向周平王代表的周王室上贡,拒绝服从周平王的号令,这就是周天子失德的第一次大规模显现。
诸侯不服周王室号令,不是因为史记里虚构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是因为史实中的周平王联合夷狄诱杀父兄。

看到竹书纪年,想请教下。竹书纪年记载:尧幽囚,舜野死。关于这个层主你怎么看啊?我当时看到觉得更符合实际,但又不愿意相信

l
l502299591
引用 @冰女骑着龙骑士 发表的:
看到竹书纪年,想请教下。竹书纪年记载:尧幽囚,舜野死。关于这个层主你怎么看啊?我当时看到觉得更符合实际,但又不愿意相信

不好说,这件事情本就是有争议的。
竹书纪年成书时,离尧舜的时代隔了两千年,和我们离秦皇汉武的距离差不多一样远。
目前的考古研究,夏朝存在与否都待定,更别说尧舜是不是真的存在了。

s
shw1994144
引用 @还是相思好 发表的:
不要咬文嚼字,西夷这里说的是“来自西方部落”的意思。与周王室作对的申国就是来自西边的申。还有,《尚书》有“西夷”的用法,你去给它挑错。

他是当时周分封的诸侯国吧 怎么也能划为西夷了

春日沙江
引用 @世上本无孙笑川 发表的:
对的,不知道为什么,司马迁先生在写史记的时候加了那么多个人见解和荒诞的故事。

还有一种说法,在写完报任安书之后,司马迁就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不知所踪了。报任安书里提到史记,说的是:惜其不成,说明他还没写完。太史公自序里提到史记一共52万字,但现在的流传版本超过75万字,这说明现在的史记,已经跟原版有了很大出入,除了这个漏洞百出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还有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基本就是照抄春申君列传的,太假了,基本可以确定是后人补录的,但是官方删改的,还是民间流传出错,就不得而知了。
裁判法1995
引用 @冰女骑着龙骑士 发表的:
看到竹书纪年,想请教下。竹书纪年记载:尧幽囚,舜野死。关于这个层主你怎么看啊?我当时看到觉得更符合实际,但又不愿意相信

不是所有出土文物记载的都是绝对可信的,尤其是在和现有史书有冲突的地方。

裁判法1995
引用 @春日沙江 发表的:
还有一种说法,在写完报任安书之后,司马迁就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不知所踪了。报任安书里提到史记,说的是:惜其不成,说明他还没写完。太史公自序里提到史记一共52万字,但现在的流传版本超过75万字,这说明现在的史记,已经跟原版有了很大出入,除了这个漏洞百出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还有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基本就是照抄春申君列传的,太假了,基本可以确定是后人补录的,但是官方删改的,还是民间流传出错,就不得而知了。

这七十余万字,是包含了标点符号的七十余万字吧,我统计的史记纯字数和五十二万相差不大。 [ 此帖被裁判法1995在2019-11-08 16:51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