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manoe在2007-10-3 15:56:00的发言: 原来张爱玲写了三十年的呕心之作,在正义人士的眼里,也不过就是"珍惜生命,远离汉奸"八个字,又或是"不爱国的男人爱不得"?反正也不能把作者拉出来追问动机原由,"正义的解释"总不会是"歪曲"的,就是张还在世,也是不敢否认的,本来和胡的一段短暂姻缘,已经被人诟病了一辈子,要不是审时度势跑得快,早已被作为"汉奸婆"镇压了。 龙应台不知趣,居然还去考据历史,证明色戒原型丁默村原是双面间谍,本以获得南京政府不杀承诺,后又因为无意触怒高层而被杀。想为汉奸翻案,居心何在? well said ;)
by the way,王力宏的表演,比我想象的好,但是台词太糟糕,生硬极了。 agreed. just watched hitchcock's 1942 saboteur the night before and 王力宏 sometimes speaks in the same style as the patriotic hero in the black-and-white movie :) overall he's pretty good.
以下是引用frogette在2007-10-13 1:35:00的发言: agreed. just watched hitchcock's 1942 saboteur the night before and 王力宏 sometimes speaks in the same style as the patriotic hero in the black-and-white movie :) overall he's pretty good. 他到后来就越演越好了 刚出场的时候真是搞笑啊
以下是引用lumpenbourgeoisie在2007-10-15 16:19:00的发言: 这个结论更加匪夷所思了! 是不是战争年代汉奸的绝望归结于战争,和平年代贪污犯的绝望归结于和平啊! 这个MM的逻辑还真是...... 上面说了那么多等于白说. [em10 i actually don't think that is jhsu's conclusion at all. you sort of put words in her/his mounth by setting up an illogic straw man argument.
以下是引用buttercup在2007-10-16 16:43:00的发言: 终于看过了,可以评论一下电影了。 电影是个好电影,李安一贯的风格,故事讲得不紧不慢,但2小时38分钟,我并没觉得长,感觉跟看2个小时的电影差不多。tw的表演真的很不错,没想到她的歌唱得那么好。王力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啊,是嫩了些,但是基本完成任务。梁gg就不多说了,最后放电的时候确实很有魅力,唯一的遗憾是普通话说得不怎么样。 我一直觉得原著里面wjz并没有爱上易,之所以在关键时候放易一码,是心神恍惚之下所为,可是电影里就不是了。那句“快走”说了2回,明显不是潜意识下的行为了,而是就是要放易走了。这样一来,再加上易先生后来在眼眶里的眼泪,就把这个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爱情故事,不过易还没有爱上王,是王爱上了易。这个改编我不喜欢。 if no tears no love, how could <lust, caution> earn all the tears and understanding from all women ah~
以下是引用redsilence在2007-10-17 15:15:00的发言: I understand why WJZ did what she did. But I can not forgive a person who does what she did. Can't I do that? 当然可以。 但是我还是觉得一味地责怪wjz是不理智的。她在那之前就要求老吴早点儿收网,原因她没有说,但是很明显,她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住了。可是老吴呢,根本不考虑她的情况,一心一意就知道要从她这条线里面拿更多的情报,这就是他领导的失败。一开始学生想出这个主意,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幼稚;可是后来中情局的人也要这么搞,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就算要这个搞,也找个专业的来搞啊。就算因为专业的不行,只好找个非专业的,那就不要把目标放那么高。要求人家比专业还专业,要人家超越自己的极限,这就是领导不力。最后行动失败,他们要负很大责任。不能理解有人一味地谴责wjz。 再说了,杀了一个易先生有多大意义啊?就像前面有人说的,杀了一个易先生,还有千万个顶上来。难道因为这个被刺杀,别人就会退缩???更何况这个易先生自己也没得到日本人的百分之百的信任呢。他的秘书对这帮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也不提醒易,其实是因为日本人根本不怕易会被暗杀,易不过是日本人的走狗,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人物。
以下是引用BlueBearbebe在2007-10-16 22:40:00的发言: 爬完这么高的楼。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李安采访谈里面直白,一直以来作家包括电影人都害怕触碰到有关抗日的题材,毕竟是题材本身就是敏感的。张爱玲花了30年把字里行间藏好,他觉得现在气氛开放了才鼓起勇气把张爱玲的欲言又止一丝丝抽离出来。 我总觉得,还是要看过电影,才能有自己的理解;由别人的评价而生发的评价,就已经取了别人的角度,而这个角度也许不是你亲自去看会对电影本身所产生的理解。 不过我觉得楼上的几位同学或者马甲已经过于激动,现在就算去看,也未必能以平和的心态去理解了。 I understand why WJZ did what she did. But I can not forgive a person who does what she did. Can't I do tha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15:37:40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BlueBearbebe在2007-10-17 19:44:00的发言: mm, i never said you cannot think what you think right now, and you really don't have to feel so offended by my little suggestion of watching the movie before making any judgement. Plus, i don't think you got what buttercup mm really meant I honestly think it doesn't make any sense to argue about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but i can tell you life does not have only two sides and is not as beautiful as you think, just like not every fairytale has an happy ending. Not that i agree on what WJZ did, it is just impossible for everybody to deal with every single issue with a completely correct moral sense. Believe it or not, everyone has his/her little feeling going on, including you and me. The only difference is we don't have a make a crucial decision during a war. Sure, I'm sort of bored also. The late post here. Even it's myself, I don't forgive such a deed. I'm obsessed with perfection. That's my problem. And I don't quite care about "people". Moral issue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either. I just hope that woman have some self-respect and rationality. Be able to control herself against some little things the others casually cherished. Treat herself nicely enough so that no others can emontionally hurt or control her easily. Feelings are free to go on, but don't do sth so stupid such as dying for things like the delusion of being loved. Although I may make similar stupid mistakes sometimes, I don't like to just understand myself and let it be. Sweat, sweat being stupid, no self-respect, dwelling in the delusion of being loved, scraficed the others and herself for blah, <lust, caution> broke almost all my bottom lines ther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18:14:34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BlueBearbebe在2007-10-17 17:52:00的发言: lol. I understand what you mean Anyways, i'm going to have hotpot tonight. Hope mm has a good night as well Don't know what to eat yet.......Thanks, you too.
以下是引用buttercup在2007-10-17 15:10:00的发言: 当然可以。 但是我还是觉得一味地责怪wjz是不理智的。她在那之前就要求老吴早点儿收网,原因她没有说,但是很明显,她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住了。可是老吴呢,根本不考虑她的情况,一心一意就知道要从她这条线里面拿更多的情报,这就是他领导的失败。一开始学生想出这个主意,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幼稚;可是后来中情局的人也要这么搞,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就算要这个搞,也找个专业的来搞啊。就算因为专业的不行,只好找个非专业的,那就不要把目标放那么高。要求人家比专业还专业,要人家超越自己的极限,这就是领导不力。最后行动失败,他们要负很大责任。不能理解有人一味地谴责wjz。 再说了,杀了一个易先生有多大意义啊?就像前面有人说的,杀了一个易先生,还有千万个顶上来。难道因为这个被刺杀,别人就会退缩???更何况这个易先生自己也没得到日本人的百分之百的信任呢。他的秘书对这帮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也不提醒易,其实是因为日本人根本不怕易会被暗杀,易不过是日本人的走狗,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人物。 Totally agree with you. Wu and the others's fault is one thing. I personally don't like people, especially women, with shaky heart, especially those who's beatten by little things like tiny tiny warmness, caring, such and such. That means the person doesn't have enough self-respect, doesn't treat him/herself like a peop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19:04:06编辑过]
mm怎么定义人性化? 一个人一被人性化就是替他说好话, 歌颂他? 一个人被脸谱化就是丑化他? 还是不明白mm怎么会认为爱国青年脸谱化? 看来MM还真是没搞懂人性化和美化 人性化不是说美化他做汉奸的事实,而是表现出在情感上的自爱,爱人;而脸谱化学生,是因为没有在情感上,在爱国热情,在同志情感上着墨。当然你可以无限制argue下去,你没这么觉得;但是这么觉得的人,显然不止一个。 好了,要去睡觉了,有精神明天再说吧。
我也在想那个电影呢。 那部电影(《鬼子来了》)里面的“英雄”形象还要“猥琐”呢,难怪触怒了某高层(这位可不像BBS上的诸位),被禁止上映。如果上映了,骂的人估计比骂李安的人多。可人姜文多根正苗红啊,可见有见地的艺术家是不受道德观的限制的,或者说他的道德观和历史观更开阔。 什么美化人性化,绕来绕去的,大家搞清楚了易先生和王佳芝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就行。主角当然戏多,描写更多面,这个电影已经是两个半小时了,要再加上几条副线描写爱国人士的革命情谊,人性光辉,这个片子干脆改成主旋律电视剧好了。这类戏其实台湾早期电影里挺多的(李安小时候肯定看了不少),老实说,和咱大陆的主旋律调调差不多,就是军服军旗换了一下而已。可见主旋律这个东东,真是四海皆同,都是一样的义正严词,催人入睡啊。 俺觉得这片子对爱国学生的“脸谱化”还不够呐。邝喻名对王佳芝表白献吻那段,纯属多余,那句“我不会再让你受伤害”,直让我起鸡皮疙瘩。李安在这部片子里面很多地方都做得过了,可能就是他骨子里还是太“政治正确”,不像张爱玲,真正是灭绝师太一个。不得不说,在艺术上,还是灭绝师太离真相更近一些。 这片子里面的爱国学生,除了邝喻名,我都还喜欢,没觉得“丑化”了,因为觉得他们有“人味”,他们的幼稚盲目,和年龄阅历很相符,倒是邝喻名,有点古怪,原著里他和王佳芝只是好感而已,算不上初恋情人。
我终于看了《色,戒》,张爱玲是幻灭,李安是悲痛,但一切 都和爱情无关。 我也刚看。改编成功程度不如《理智与情感》,李安讲故事的包袱太重,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对王佳芝的动机诠释得有点过了。其实这个故事,理解的自然会理解,不理解的,你解释也没用。这个故事和爱情无关,但是看懂这个故事,还真得有点“chemistry”才行。 色戒不是typical的李安电影,看得出来他的努力和突破,但,尚未完全成功,他还需要再狠一些才行。
那部电影(《鬼子来了》)里面的“英雄”形象还要“猥琐”呢,难怪触怒了某高层(这位可不像BBS上的诸位),被禁止上映。如果上映了,骂的人估计比骂李安的人多。可人姜文多根正苗红啊,可见有见地的艺术家是不受道德观的限制的,或者说他的道德观和历史观更开阔。 什么美化人性化,绕来绕去的,大家搞清楚了易先生和王佳芝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就行。主角当然戏多,描写更多面,这个电影已经是两个半小时了,要再加上几条副线描写爱国人士的革命情谊,人性光辉,这个片子干脆改成主旋律电视剧好了。这类戏其实台湾早期电影里挺多的(李安小时候肯定看了不少),老实说,和咱大陆的主旋律调调差不多,就是军服军旗换了一下而已。可见主旋律这个东东,真是四海皆同,都是一样的义正严词,催人入睡啊。 俺觉得这片子对爱国学生的“脸谱化”还不够呐。邝喻名对王佳芝表白献吻那段,纯属多余,那句“我不会再让你受伤害”,直让我起鸡皮疙瘩。李安在这部片子里面很多地方都做得过了,可能就是他骨子里还是太“政治正确”,不像张爱玲,真正是灭绝师太一个。不得不说,在艺术上,还是灭绝师太离真相更近一些。 这片子里面的爱国学生,除了邝喻名,我都还喜欢,没觉得“丑化”了,因为觉得他们有“人味”,他们的幼稚盲目,和年龄阅历很相符,倒是邝喻名,有点古怪,原著里他和王佳芝只是好感而已,算不上初恋情人。 汉奸这个东西,对国民党、共产党是一样的敏感,国民党刚到台湾时实行的思想钳制和当时大陆几乎是一样的,无非一个白色恐怖,一个红色恐怖。
王佳芝要让zzy来演,就不病态了,因为一定是满眼充满火的恨 hahaha indeed. u r hilarious
我也刚看。改编成功程度不如《理智与情感》,李安讲故事的包袱太重,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对王佳芝的动机诠释得有点过了。其实这个故事,理解的自然会理解,不理解的,你解释也没用。这个故事和爱情无关,但是看懂这个故事,还真得有点“chemistry”才行。 色戒不是typical的李安电影,看得出来他的努力和突破,但,尚未完全成功,他还需要再狠一些才行。 讲故事这点,可能和李安所受的电影教育、戏剧背景有关系,感觉上,欧洲现代主义电影对动机、因果关系更放得开。
王佳芝那条线,我倒觉得必要,但邝裕民,似有些多,可能李安觉得还是要在这么冷、这么残酷的电影里,放点”爱“。
by the way,王力宏的表演,比我想象的好,但是台词太糟糕,生硬极了。
支持艺术在思想上应该是自由的,李安完全可以拍他想拍的东西;和向他的电影拍砖,这两者是不矛盾的吧,甚至可以说,两者其实是一体的。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的同学,或者应该反省下自己的思想是不是真像像以为的那么开放。 批评一个作品,当然自由,不过起码实实在在从电影本身出发,如果只是顺着他人的观感评论做出武断的揣测误读,不免是对创作者的一种不尊重。
原来张爱玲写了三十年的呕心之作,在正义人士的眼里,也不过就是"珍惜生命,远离汉奸"八个字,又或是"不爱国的男人爱不得"?反正也不能把作者拉出来追问动机原由,"正义的解释"总不会是"歪曲"的,就是张还在世,也是不敢否认的,本来和胡的一段短暂姻缘,已经被人诟病了一辈子,要不是审时度势跑得快,早已被作为"汉奸婆"镇压了。 龙应台不知趣,居然还去考据历史,证明色戒原型丁默村原是双面间谍,本以获得南京政府不杀承诺,后又因为无意触怒高层而被杀。想为汉奸翻案,居心何在? well said ;)
讲故事这点,可能和李安所受的电影教育、戏剧背景有关系,感觉上,欧洲现代主义电影对动机、因果关系更放得开。
王佳芝那条线,我倒觉得必要,但邝裕民,似有些多,可能李安觉得还是要在这么冷、这么残酷的电影里,放点”爱“。
by the way,王力宏的表演,比我想象的好,但是台词太糟糕,生硬极了。 agreed. just watched hitchcock's 1942 saboteur the night before and 王力宏 sometimes speaks in the same style as the patriotic hero in the black-and-white movie :) overall he's pretty good.
agreed. just watched hitchcock's 1942 saboteur the night before and 王力宏 sometimes speaks in the same style as the patriotic hero in the black-and-white movie :) overall he's pretty good. 他到后来就越演越好了 刚出场的时候真是搞笑啊
我个人没有觉得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就是不爱国;其他人我代表不了,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本贴里的反方同学也没有过这种评论。如果正方一直要辩白这一点,那还真是没有什么必要,是不是自己心虚啊?呵呵~~就像我前面说的,倒是是有好几个正方的同学讽刺反方是“刘胡兰”,并主动提出“真爱国和假爱国,打台湾要不要回国参军”的问题。 可能你没有觉得,可是前面有些同学可是明白得说了,对这个电影得喜或恶,和爱国报国可是有直接关系呢。回去翻翻你就知道了。最近正好看了金婚里面那几集讲文革得事,联想到这要是在那时候正方铁定成了反革命造反派了,这个帽子一但被扣上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看来MM还真是没搞懂人性化和美化 人性化不是说美化他做汉奸的事实,而是表现出在情感上的自爱,爱人;而脸谱化学生,是因为没有在情感上,在爱国热情,在同志情感上着墨。当然你可以无限制argue下去,你没这么觉得;但是这么觉得的人,显然不止一个。 好了,要去睡觉了,有精神明天再说吧。 像绕口令一样, 还是要问mm怎么觉得易先生被美化? 按mm逻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易先生=因为易先生有人性=有人性就是在美化 所以推出 喜欢这部电影=因为美化了易先生。 mm真地看懂电影? 学生除了邝,没人和wjz有感情故事,怎么着墨? 邝在老范面前为wjz争取,负责,不就是感情的着墨。只不过一个无权无势的穷学生没多大能力保护。他和易先生一样,不过都是有人性缺点的人----自私。 在男人能力范围内,易先生可以送wjz钻戒, 邝也可以给wjz演戏的机会,为她争取权利。但在政治面前,男人都是自私冷酷的。 易可以牺牲一个救过自己的爱人, 邝可以让她破处来换取革命胜利。 李安对两男人的人性揭露的同样深刻, 只不过观众对这种人性的感受不同。 和mm一样观点的“很多人”或许觉得易更有魅力,或许认为那些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是觉得易很有魅力, 所以对李安不满,因为没有人性化爱国学生。我看是mm分不清人性化和美化吧:因为学生的人性让mm觉得丑陋,不美,就说学生脸谱化? mm可能过于担忧易先生的魅力了。 喜欢这部电影不等于喜欢易先生,不等于被易王感情感动 至少这贴子持这种观点的也不止我一个 。
里边的角色没有一个讨人喜欢的,回家看周星星吧,想看蛋蛋看咪咪的回家看三级片a片
想看小资文艺片的,还有花样年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想看为人性爱情做国家叛徒的去看《英国病人》
像绕口令一样, 还是要问mm怎么觉得易先生被美化? 按mm逻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易先生=因为易先生有人性=有人性就是在美化 所以推出 喜欢这部电影=因为美化了易先生。 mm真地看懂电影? 学生除了邝,没人和wjz有感情故事,怎么着墨? 邝在老范面前为wjz争取,负责,不就是感情的着墨。只不过一个无权无势的穷学生没多大能力保护。他和易先生一样,不过都是有人性缺点的人----自私。 在男人能力范围内,易先生可以送wjz钻戒, 邝也可以给wjz演戏的机会,为她争取权利。但在政治面前,男人都是自私冷酷的。 易可以牺牲一个救过自己的爱人, 邝可以让她破处来换取革命胜利。 李安对两男人的人性揭露的同样深刻, 只不过观众对这种人性的感受不同。 和mm一样观点的“很多人”或许觉得易更有魅力,或许认为那些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是觉得易很有魅力, 所以对李安不满,因为没有人性化爱国学生。我看是mm分不清人性化和美化吧:因为学生的人性让mm觉得丑陋,不美,就说学生脸谱化? mm可能过于担忧易先生的魅力了。 喜欢这部电影不等于喜欢易先生,不等于被易王感情感动 至少这贴子持这种观点的也不止我一个 。 其他学生和wjz没有情感纠葛不好着墨,却可以把他们往wsn、不尊重人、把wjz当妓女上着墨。 这固然是为了使人物变化有点情理基础,却是无可否认的负面描写,不是丑化?当然当年闹抗日的人里也可能不乏类似的投机无耻混乱之徒,但是这一部电影里统共就这么几个站在抗日一边的角色,一个让人有点点认同感的符号都没有,王力宏好不容易有几句像人话有人性的台词,还因为对人物刻画的不顺畅让看了的人觉得肉麻。这不是对那段历史里抛头颅洒热血而且至情至性的抗战人士的不尊重? wjz和众人的死,只有前者在观众唏嘘感叹中不停地重现。她还算死得其所的呢,至少她的死是她自己选择的;其他人的死,即不成功(要杀的没死)也没成仁(观众心里他们其实死不死没啥区别,死的时候还更猥琐点儿),不是对他们有意无意的轻视?英雄当然可以有很多弱点,但是当suppose可能是英雄的人只惹来看者的嘲笑厌恶或者无视的时候,不知道是导演的问题还是观众的问题?再问一遍,对wjz和易先生的人性关怀如此丰沛,对其他人的呢?不说当时受苦的民众,只说镜头里这几个人。即使于抗日无关、即使是平民百姓,平白3、4条人命,临死的时候连歉意都得不到,死了以后观众提都想不起来提,这就符合所谓的“人性”了?即使导演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无法关注他们,我们这些在同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为什么也想不起关注他们呢? 至于小与大,人性与社会性,艺术与道德……鬼子来了里面,姜文想表现的正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每个人都逃不过自己责任。天真到只有单纯的良心而忽略敌我矛盾的村人,不都被有良心但更有原则的敌人温柔而坚决的杀了么?围观斩首的人,看戏一样的开心,还不够小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3 15:35:20编辑过]
她一个清朝显贵之家出身的女人,汉奸情妇老婆,有啥必要去抗日,她一向就有做小资
的资本和本钱
她写色戒和倾城之恋不过就是要表达,抗日跟她无关,她只想帅哥胯下死,过好自己小日子。
汉奸虽不是好人,但还能给她好日子过,比起那些ws幼稚的抗日小将好多了,王佳之就是她自己
王佳之是出于对革命小将的恨才倒向稍微还强点的汉奸那边的
张爱玲去美国还有靠老妈留下的古董生活。
她一个清朝显贵之家出身的女人,汉奸情妇老婆,有啥必要去抗日,她一向就有做小资
的资本和本钱
她写色戒和倾城之恋不过就是要表达,抗日跟她无关,她只想帅哥胯下死,过好自己小日子。
汉奸虽不是好人,但还能给她好日子过,比起那些ws幼稚的抗日小将好多了,王佳之就是她自己
王佳之是出于对革命小将的恨才倒向稍微还强点的汉奸那边的
汗……大姐……您就放过张爱玲吧……谁都没否认她的小,她的冷漠。偶们现在主要讨论的是李安导演出来的这个电影……
李安不过以台湾人身份来描述那个时代,他是台湾人,不是大陆人,感情是不一样的呀
这2个人都是一样可以冷漠的看待这个问题,描述所谓人性呀
台湾人‘都觉得大陆粗暴,对台湾不好,所以亲日,搞台独都是很符合逻辑和人性的沙
不信你们去看看
外省人独立网,都是台湾外省人搞台独得,专门骂中国猪
标 题: 色戒,好的,不好的,能理解和不能理解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2 18:20:49 2007)
看完色戒,似乎每个人都有一种评论的冲动,连我这很少码字的人都想说些什么。
1.先说说影片里好的或是说我能理解的:
首先,人物的刻画还是很细腻的,李安一贯的风格。尤其对于女人的情感的表现还是非
常细致入微的,对王佳芝对于易汉奸的感情变化的描述,还有几个热血学生的初期的鲁
莽和幼稚刻画还是很到位的。虽然本人很恨小日本和汉奸,但是你要我面对面地去干掉
一个小日本和汉奸,我想我不会比那几个学生做的要好。王佳芝从演戏,到假戏真做,
再到自己都无法分清那个是她真正的自己,其中的彷徨,无奈,软弱,压抑,表现的还
是很好的。
其次,如何看待王佳芝在最后一刻放掉了易汉奸。这个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我很
不赞同。想一想,易汉奸在那一刻给与王佳芝的不仅仅是一个价值连城的钻戒,更是一
个从未信任过任何人的心,这对于女人来讲,也许杀伤力太大了,那一霎,感性战胜了
理性,让易汉奸跑了。还有,王佳芝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间谍训练,天天在敌人眼皮底
下上班,这个精神上的压力是很难想象的。而且王从一开始参加抗日就不是很主动的,
一直到后来在上海她也是很被动的被推上了前台去接近易汉奸,也就是说她的抗日意志
不是很坚强的。不可能以一个抗日女英雄的标准去要求她,所以她在关键是掉链子了,
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不赞成,但是可以理解。在这个故事里,女主
人公只是一个小女人,而不是英雄,你不能要求她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她已经做到
了很多她不该做的事情,最后却功亏一篑。把一个民族的大义放在一个女人的肉体上,
本身就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男人们的耻辱。影片里最面最恶心的就是王力宏,一个大老爷
们,没有一点勇气去承担国家也好,个人感情也好的责任,只是一味的去寄托在一个女
子身上,真是丢人那!
2.影片里不好的或是说我不理解的
首先,李安把这样一个情爱大义的故事放在抗日的历史背景的下面,用意很是模糊。在
我看来,这么样的一个故事,把它放在今天,也一样成立,无非就是把男女主人公换成
黑帮老大和卧底警探。既然放在了那么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那他所要表现的东西总
得有些对于历史的回忆和反思吧。可是影片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内容。宣扬战争和人性
矛盾的好片子有不少,像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这些片子在对于人性美好
,软弱,和丑陋描述的同时,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冷漠。而色戒着重刻画了人性的软
弱,却完全忽略了对于战争的残酷和对于历史的反思。历史背景的模糊不清,使得易汉
奸变得让人同情,使得抗日志士们非要除掉易汉奸的想法和做法很难理解。 当然李安
可能压根就没想表现这些战争和历史的东西,也就是想借着抗日的背景来增加影片吸引
眼球的元素。
其次,抗日志士们在影片了的表现是相当的弱智,委琐,和懦弱。对于学生们在一开始
幼稚甚至于弱智,还有些委琐的行为,我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对于三四年以后,他们
还以如此这般的不长进,就很难理解了。和着汉奸们都与时俱进,怎么抗日志士们还那
么弱智和懦弱。按照王力宏同学的说法,他们在离开香港去到上海的三年里,还是很除
掉了几个大汉奸的,应该是有不少的斗争经验和勇气的。可是这些在最后刺杀易汉奸的
时候,集体哑火,而且被一网打尽。这好像是说,不是汉奸多聪明,是我抗日志士太愚
蠢。更匪夷所思的是,最后枪决抗日志士们的时候,那几个人哭得稀里哗啦。这几个怎
么也是提着脑袋在敌后干了三四年的了,天天也都是出生入死的,怎么一下子就这么软
蛋阿。我不喜欢高大全的烈士形象,可并不是代表可以接受弱智委琐的烈士形象。
色戒,是个好片子,也是个坏片子。它好在对于女性感情入木三分的刻画和理解,坏在
对于历史背景的模糊化和对于抗日烈士的或多或少和有意无意的贬抑。如果这个片子不
是放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哪怕是国共战争的背景下,它所受到的质疑和诘问,也
不会那么多,对于观众理解其在感情上的刻画表达也好的多。
是的,不是所有的影片都要泛政治化,可是这不是观众所能左右的,李安把一个小女人
的情爱故事放在这么一个所有中国人都敏感的时代环境里,并以当时的政治和战争作为
线索,作为观众能有选择吗?有的人可以选择忽略,有的人不可以。
最后,向影片和小说的原型郑苹如烈士和她的战友们致敬,正是他们,才使得七十年前
惨死在倭寇手中的南京的三十万亡灵得以些许的告慰。
管你是日本人还是什么人,有奶就是娘
所以,才不傻乎乎给别人当炮灰呢!
我真是太唐僧了,这个电影我根本就不打算去看,所以我也就不说了,只能说说张爱玲。
我倒是奇怪,您这些大义的话,为什么非得披个马甲才能说呢?
网上砸砸我,倒也算了,平白的还要在现实生活里利用完我再损我。
也不是什么大义不大义,我是出于遗传,天生爱激动,没办法
我不披马甲的话,会被砸得更惨,有些人是一看到我,就兴奋得要死,立马要冲出来砸我一顿,才显得自己有水平有见地的。
网上砸砸我,倒也算了,平白的还要在现实生活里利用完我再损我。
也不是什么大义不大义,我是出于遗传,天生爱激动,没办法
您还是说老实话的时候比较可爱,或者说比较正常。
我不披马甲的话,会被砸得更惨,有些人是一看到我,就兴奋得要死,立马要冲出来砸我一顿,才显得自己有水平有见地的。
网上砸砸我,倒也算了,平白的还要在现实生活里利用完我再损我。
也不是什么大义不大义,我是出于遗传,天生爱激动,没办法
已经觉得mm/gg 很有名了,主id更有名? 好奇主id是什么?mm/gg 挺可爱,无论是激动还是不激动时
to redsilence: 只能说大家的感受不同,多说已没多大意义,撤了 看完电影后,我是压根没觉得学生ws, 反而真实的让人同情,甚至可爱。 也没觉易王感情多感动,多可歌可贺。 可不可否认这是部故事讲得不错的华语电影。要是mm得到不同的体会,进而担忧国人素质,担忧电影对爱国教育的影响力,有些庸人自扰。不就是一部电影么? 虽然你不是和我说的,但是我可以说你觉得别人是庸人自扰, 我还觉得你是没心没肺。可以说英国王子不过是穿一件衣服么? 我觉得这句话已经说得很好,“是的,不是所有的影片都要泛政治化,可是这不是观众所能左右的,李安把一个小女人
的情爱故事放在这么一个所有中国人都敏感的时代环境里,并以当时的政治和战争作为线索,作为观众能有选择吗?有的人可以选择忽略,有的人不可以。”
你可以选择忽略,我不可以,相信也有很多人都觉得不可以。
大家的讨论突然让我想起滚滚红尘。如果当时bbs有现在这么热闹,估计也是一番争论。其实说老实话,也就是大家对李安寄予太多的期待与责任,才把他作品看得那么重。我们很多人在看待他的时候,并不是把他看作是仅仅一位台湾导演而已。而更多的是一位华人导演,甚至中国人导演。所以才会有对他在道德层面的要求。如果说这个矛盾表现的仅仅是意识形态之争,国共之争,也就罢了。但是如果是在国仇家恨面前还是含糊其辞,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现在觉得是从前是高估他了。这个高估不是基于艺术上的。而是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就像我们很多人无法跳出原有的框框,撇除一切政治层面的因素来观看他的电影,李安也无法跳出他自己的框框来对国家民族大义进行更深刻的理解,感觉他对那个时代背景的描述跟深受日本人影响的台湾人没有太根本的区别。或者说,他想再现的就是这个视觉里的那段历史,而不是我们眼中的那段历史。这就像是,有人一厢情愿的把他当作自己人,后来才发现非我族类。这就难怪我们很多人要感到失望了。 顶这个。 我觉得李安选中这个小说来拍是因为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故事
里需要展现的复杂细腻人物情感纠葛对导演演员功力的挑战性。
他一向以拍细节见长,三十年代的上海的那个调调尤其对他的路。
什么逼真重现那个年代布景服装道具啊,麻将桌上来来往往啊,
床戏的尺度需要有多大才能展现人物内心挣扎推动情节发展啊,
梁朝伟什么时候该放电什么时候该阴郁啊这些,李安的着眼点
从来都在这些纯电影纯technical的东西上头,而且毫无疑问,
他做的很成功。 其实大家不觉得色戒故事本身很无聊么?抛开时代背景的话不就
是没人爱的小女人和黑社会老大的恩怨情仇,晋江上一搜一大把
那种。全是因为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才赋予人物情节更丰富的内
容,也给了李安发挥他艺术才能的极大空间。但他的电影对这个
时代最根本也是最精采的部分--抗日--却只做了简单模糊,甚
至是粗暴的处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把李安看成华人导演的骄傲
的中国观众会感到遗憾和不满的原因吧。说到底还是讲述那段历
史的优秀的电影实在太少了,难得有个拿过奥斯卡best director
的华人导演出来拍,希望通过他的片子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那段
历史,谁知道他只谈文艺不论国是。
我也看了这个影片。 片中王佳芝被逮捕了之后,有监视易先生之疑的手下把粉红钻戒拿出来,说,你的钻戒。 这是易先生连忙否认说,不是我的!眼神里面有一丝慌乱,仿佛不想被人知道他对王的感情已经有多深了。这个时候,他多年的特务的本能,还是让他的理智战胜了情感。 不过这个手下还是把戒指扔在桌子上,出去下令执行死刑去了。 NO,那个慌乱的反应和爱情没什么关系。
他虽然用如此隐晦偷摸的方式,送钻戒给王佳芝,他的秘书都能知道,可见他们对他与王佳芝的关系了如指掌,而这个女人最后证明是个间谍,who knows,你是不是重庆派来的卧底,或已被他们收买?
在那么一个人人自危、无处不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人和人之间为了生存只有猜忌怀疑的现实里,他与王佳芝的关系,将是他落在别人手里百口莫辩的把柄,说不定哪天就是他被人连锅端走、要了他小命的“铁证”,所以他才慌张。
最后咬牙签下枪毙令时的表情,只是他进一步的恐惧,他心里想的不会是王,而是加倍意识到“自己完了”。
电影里,易先生一样也是没爱上王佳芝,易是个玩女人的高手,他开始不相信王,怀疑她另有所图,到最后至多也是把她当成一个对他自己无害的情妇,一个寂寞难熬、虚荣物质的女人,花个小钱,卖个戒指哄哄她,即使在首饰店里说那句“你和我在一起”时,那个眼神也是轻佻而非真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4 1:38:02编辑过]
NO,那个慌乱的反应和爱情没什么关系。
他虽然用如此隐晦偷摸的方式,送钻戒给王佳芝,他的秘书都能知道,可见他们对他与王佳芝的关系了如指掌,而这个女人最后证明是个间谍,who knows,你是不是重庆派来的卧底,或已被他们收买?
在那么一个人人自危、无处不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人和人之间为了生存只有猜忌怀疑的现实里,他与王佳芝的关系,将是他落在别人手里百口莫辩的把柄,说不定哪天就是他被人连锅端走、要了他小命的“铁证”,所以他才慌张。
最后咬牙签下枪毙令时的表情,只是他进一步的恐惧,他心里想的不会是王,而是加倍意识到“自己完了”。
电影里,易先生一样也是没爱上王佳芝,易是个玩女人的高手,他开始不相信王,怀疑她另有所图,到最后至多也是把她当成一个对他自己无害的情妇,一个寂寞难熬、虚荣物质的女人,花个小钱,卖个戒指哄哄她,即使在首饰店里说那句“你和我在一起”时,那个眼神也是轻佻而非真诚的。
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的。那个戒指是王被抓之后叫人还给他的。秘书知道他们的关系,如果他不杀王保她的命,就会被人抓住把柄,杀了王,就敌我“划清界限”了,一个戒指起不到什么作用。但那个戒指是个珍品,别人一看,你买这么贵重珍奇的戒指给一个刺客。 汉奸也有感情,一个心狠手辣、阴沉内敛、不易为人所动的情场老手,什么人能让他感觉“想不到的奇遇”“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呢?只不过他决不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就是了。
标 题: 色戒,好的,不好的,能理解和不能理解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2 18:20:49 2007)
看完色戒,似乎每个人都有一种评论的冲动,连我这很少码字的人都想说些什么。
1.先说说影片里好的或是说我能理解的:
首先,人物的刻画还是很细腻的,李安一贯的风格。尤其对于女人的情感的表现还是非
常细致入微的,对王佳芝对于易汉奸的感情变化的描述,还有几个热血学生的初期的鲁
莽和幼稚刻画还是很到位的。虽然本人很恨小日本和汉奸,但是你要我面对面地去干掉
一个小日本和汉奸,我想我不会比那几个学生做的要好。王佳芝从演戏,到假戏真做,
再到自己都无法分清那个是她真正的自己,其中的彷徨,无奈,软弱,压抑,表现的还
是很好的。
其次,如何看待王佳芝在最后一刻放掉了易汉奸。这个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我很
不赞同。想一想,易汉奸在那一刻给与王佳芝的不仅仅是一个价值连城的钻戒,更是一
个从未信任过任何人的心,这对于女人来讲,也许杀伤力太大了,那一霎,感性战胜了
理性,让易汉奸跑了。还有,王佳芝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间谍训练,天天在敌人眼皮底
下上班,这个精神上的压力是很难想象的。而且王从一开始参加抗日就不是很主动的,
一直到后来在上海她也是很被动的被推上了前台去接近易汉奸,也就是说她的抗日意志
不是很坚强的。不可能以一个抗日女英雄的标准去要求她,所以她在关键是掉链子了,
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不赞成,但是可以理解。在这个故事里,女主
人公只是一个小女人,而不是英雄,你不能要求她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她已经做到
了很多她不该做的事情,最后却功亏一篑。把一个民族的大义放在一个女人的肉体上,
本身就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男人们的耻辱。影片里最面最恶心的就是王力宏,一个大老爷
们,没有一点勇气去承担国家也好,个人感情也好的责任,只是一味的去寄托在一个女
子身上,真是丢人那!
2.影片里不好的或是说我不理解的
首先,李安把这样一个情爱大义的故事放在抗日的历史背景的下面,用意很是模糊。在
我看来,这么样的一个故事,把它放在今天,也一样成立,无非就是把男女主人公换成
黑帮老大和卧底警探。既然放在了那么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那他所要表现的东西总
得有些对于历史的回忆和反思吧。可是影片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内容。宣扬战争和人性
矛盾的好片子有不少,像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这些片子在对于人性美好
,软弱,和丑陋描述的同时,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冷漠。而色戒着重刻画了人性的软
弱,却完全忽略了对于战争的残酷和对于历史的反思。历史背景的模糊不清,使得易汉
奸变得让人同情,使得抗日志士们非要除掉易汉奸的想法和做法很难理解。 当然李安
可能压根就没想表现这些战争和历史的东西,也就是想借着抗日的背景来增加影片吸引
眼球的元素。
其次,抗日志士们在影片了的表现是相当的弱智,委琐,和懦弱。对于学生们在一开始
幼稚甚至于弱智,还有些委琐的行为,我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对于三四年以后,他们
还以如此这般的不长进,就很难理解了。和着汉奸们都与时俱进,怎么抗日志士们还那
么弱智和懦弱。按照王力宏同学的说法,他们在离开香港去到上海的三年里,还是很除
掉了几个大汉奸的,应该是有不少的斗争经验和勇气的。可是这些在最后刺杀易汉奸的
时候,集体哑火,而且被一网打尽。这好像是说,不是汉奸多聪明,是我抗日志士太愚
蠢。更匪夷所思的是,最后枪决抗日志士们的时候,那几个人哭得稀里哗啦。这几个怎
么也是提着脑袋在敌后干了三四年的了,天天也都是出生入死的,怎么一下子就这么软
蛋阿。我不喜欢高大全的烈士形象,可并不是代表可以接受弱智委琐的烈士形象。
色戒,是个好片子,也是个坏片子。它好在对于女性感情入木三分的刻画和理解,坏在
对于历史背景的模糊化和对于抗日烈士的或多或少和有意无意的贬抑。如果这个片子不
是放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哪怕是国共战争的背景下,它所受到的质疑和诘问,也
不会那么多,对于观众理解其在感情上的刻画表达也好的多。
是的,不是所有的影片都要泛政治化,可是这不是观众所能左右的,李安把一个小女人
的情爱故事放在这么一个所有中国人都敏感的时代环境里,并以当时的政治和战争作为
线索,作为观众能有选择吗?有的人可以选择忽略,有的人不可以。
最后,向影片和小说的原型郑苹如烈士和她的战友们致敬,正是他们,才使得七十年前
惨死在倭寇手中的南京的三十万亡灵得以些许的告慰。
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的。那个戒指是王被抓之后叫人还给他的。秘书知道他们的关系,如果他不杀王保她的命,就会被人抓住把柄,杀了王,就敌我“划清界限”了,一个戒指起不到什么作用。但那个戒指是个珍品,别人一看,你买这么贵重珍奇的戒指给一个刺客。 汉奸也有感情,一个心狠手辣、阴沉内敛、不易为人所动的情场老手,什么人能让他感觉“想不到的奇遇”“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呢?只不过他决不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就是了。 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看多了张爱玲,我已经习惯了她的冷冽思维。 当时看原作结尾双方那几句感慨的时候,感觉是王在心里迷茫的很:她从来没真正爱过,也没被人爱过,“突然想到”他是真爱她的,就放他走了。而且还很浪漫:这个“心狠手辣、阴沉内敛、不易为人所动的情场老手”肯为我买钻石呀,肯听我的话孤身来这不知深还是浅的珠宝店呀,那温柔怜惜的笑容只是为了我呀;之后,我为了那真爱也可以牺牲性命呀,谁说我没有感受过真爱?其实易让她感觉到爱意的那些行为,那礼物、那温柔怜惜的表情,不过是老易在情场里混惯了的结果。 易则是在心里隐隐得意:这么一个敌方的女人,敢于为他舍命,这可与他见惯的为权为财完全没有关系,可见是纯粹因为他的个人魅力,啧啧,红粉知己呀。这样一个满足他男性自尊的源泉,没了自然可惜。那戒指自然是耻辱,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居然被一个小女子骗得团团转,没有识破她的身份,还买了这么贵重的礼物,呵呵,让上级下属知道了,固然不会有什么实质坏处,这脸怕也是丢不起的 这样能算感情么?不过是自恋罢了。只要有人能提供一些素材,让他们捉摸出人家甘于为他们牺牲些什么东西的味道,满足他们这种自恋,他们也愿意付出些什么的。两人都被对方对自己的付出而为自己感动:“我原来是这样值得别人付出的”。只不过老易更精于此道,只要人家付出自己在心里美,只给些对他来说不算什么的钱、性;王就嫩了一些,女人嘛,倾向于越付出越觉得自己是圣女,越痛苦越浪漫 《色·戒》,满篇电影都是色了,戒的到底是什么?是色,是性,是爱?还是糊里糊涂为了自己感动自己的幻想之爱? 只不过电影嘛,个人还是愿意看个人愿意看到的东西
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看多了张爱玲,我已经习惯了她的冷冽思维。 当时看原作结尾双方那几句感慨的时候,感觉是王在心里迷茫的很:她从来没真正爱过,也没被人爱过,“突然想到”他是真爱她的,就放他走了。而且还很浪漫:这个“心狠手辣、阴沉内敛、不易为人所动的情场老手”肯为我买钻石呀,肯听我的话孤身来这不知深还是浅的珠宝店呀,那温柔怜惜的笑容只是为了我呀;之后,我为了那真爱也可以牺牲性命呀,谁说我没有感受过真爱?其实易让她感觉到爱意的那些行为,那礼物、那温柔怜惜的表情,不过是老易在情场里混惯了的结果。 易则是在心里隐隐得意:这么一个敌方的女人,敢于为他舍命,这可与他见惯的为权为财完全没有关系,可见是纯粹因为他的个人魅力,啧啧,红粉知己呀。这样一个满足他男性自尊的源泉,没了自然可惜。那戒指自然是耻辱,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居然被一个小女子骗得团团转,没有识破她的身份,还买了这么贵重的礼物,呵呵,让上级下属知道了,固然不会有什么实质坏处,这脸怕也是丢不起的 这样能算感情么?不过是自恋罢了。只要有人能提供一些素材,让他们捉摸出人家甘于为他们牺牲些什么东西的味道,满足他们这种自恋,他们也愿意付出些什么的。两人都被对方对自己的付出而为自己感动:“我原来是这样值得别人付出的”。只不过老易更精于此道,只要人家付出自己在心里美,只给些对他来说不算什么的钱、性;王就嫩了一些,女人嘛,倾向于越付出越觉得自己是圣女,越痛苦越浪漫 《色·戒》,满篇电影都是色了,戒的到底是什么?是色,是性,是爱?还是糊里糊涂为了自己感动自己的幻想之爱? 只不过电影嘛,个人还是愿意看个人愿意看到的东西 wjz的迷茫也是一种拒绝承认的态度。你后面的理解我不敢苟同。 很多mm都有被人追的经历吧,对一个爱你但你不爱的人,不管他为你付出多少,你有多么感动或得意,你会对他有“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的感觉吗?事实上,你会称他为“知己”吗?一个玩世不恭的情场老手会怎么想? 想看到更多mm对此的理解。
wjz的迷茫也是一种拒绝承认的态度。你后面的理解我不敢苟同。 很多mm都有被人追的经历吧,对一个爱你但你不爱的人,不管他为你付出多少,你有多么感动或得意,你会对他有“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的感觉吗?事实上,你会称他为“知己”吗?一个玩世不恭的情场老手会怎么想? 想看到更多mm对此的理解。 我们都不是wjz,谁也难说她的迷茫到底是什么。“知己”的话是易说的,wjz觉得易是自己的知己了么? 我理解冷酷,你理解温情,无论怎么理解也不能justify她牺牲别人的行为 我们也都不是男人,谁知道男人被女人这么追的时候怎么想? 但是,为什么老话说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举个例子,我们看过多少已婚“好”男人被小三或真或假的依赖敬仰和无怨无悔套到手?为什么小三开始关系的时候都爱说“不在乎名分/钱/权,只要和你在一起”,因为这是对男人本身天大的肯定。只要他们以为小三的依赖敬仰付出是真的,除非那些小三长得真的惨不忍睹,多少个男人曾现身说法:“并不一定真的爱小三”,但是心里美滋滋不想放弃? wjz那个使命+生命+别人生命的付出,差不多够易心理得意一辈子的。情场老手又不是木头,花花公子不都常炫耀哪个哪个女人对他多么死心塌地他又多么收放自如来么?要不是享受和女人在一起的感觉,易也不会在情场混了。除非易是另外一种,是那种天生多情、贾宝玉型的,看着不像吧? 再说这种从人的表情动作推测内心的事情,本来就没个绝对答案,除非李安或者梁朝伟本人出来说他演的当时是怎么想的。我有时候心理特郁闷,人家看我表情还以为我挺开心呢
mitbbs这篇文章写的不错,一是一,二是二,清清楚楚,恰如其分,而不是几件事情分不清楚就眉毛胡子一通乱抓。 lilyppbb说的对,在动荡的大时代里,普通人的生命、情感真是很渺小的。 没错,所以才更应该让这个动荡快结束阿,暂时收敛点感情又不会死。稍稍放纵点感情送上几条性命,就摆脱渺小的感觉了?
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的。那个戒指是王被抓之后叫人还给他的。秘书知道他们的关系,如果他不杀王保她的命,就会被人抓住把柄,杀了王,就敌我“划清界限”了,一个戒指起不到什么作用。但那个戒指是个珍品,别人一看,你买这么贵重珍奇的戒指给一个刺客。 汉奸也有感情,一个心狠手辣、阴沉内敛、不易为人所动的情场老手,什么人能让他感觉“想不到的奇遇”“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呢?只不过他决不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就是了。 今天划清界限,难保明天被反咬一口,都是很有可能的,易先生心里清楚的很,他的秘书,一个下属,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他身边人的底线调查了一清二楚,而全不给他提醒,这种蒙在鼓里的感觉是很可怕的。后来,又在他毫不知情的时候,这位秘书进他家、进他书房,拿走东西,一个负责四处布眼线的反特务机关头子,这回自己成了被监视跟踪的对象。
他对王佳芝也不是完全把她当作玩弄发泄的工具,感情是有的,但很难说是爱情,起码与常态下亲密温存的爱情是全然不同的,更多是一种知己认同。
张爱玲的冷与李安的温,我的理解,并不在于这两人的感情上,而是张爱玲的原著口吻是非常cynical的,而李安的电影是悲天悯人的,但镜头语言是相当冷峻的。
只不过她同时代的人多数没那心思条件去写这些罢了。
张爱玲,在泉下有知
看到你们这么费心尽力的分析,都要笑死了
我已经抗不住了,看见色戒都有点头疼了
今天划清界限,难保明天被反咬一口,都是很有可能的,易先生心里清楚的很,他的秘书,一个下属,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他身边人的底线调查了一清二楚,而全不给他提醒,这种蒙在鼓里的感觉是很可怕的。后来,又在他毫不知情的时候,这位秘书进他家、进他书房,拿走东西,一个负责四处布眼线的反特务机关头子,这回自己成了被监视跟踪的对象。
他对王佳芝也不是完全把她当作玩弄发泄的工具,感情是有的,但很难说是爱情,起码与常态下亲密温存的爱情是全然不同的,更多是一种知己认同。
张爱玲的冷与李安的温,我的理解,并不在于这两人的感情上,而是张爱玲的原著口吻是非常cynical的,而李安的电影是悲天悯人的,但镜头语言是相当冷峻的。
嗯,这么说我同意。
我当时也觉得那个秘书好奇怪啊, 给几个胆子才能对老板做这些调查, 还不提醒老板有生命危险。 最不理解的是他为啥最后还敢告诉易先生他一直知情,不怕被一枪崩了? 老板还不是直接受日本人领导,只要讨好了日本人,老板也不是不可以取而代之的
他还不够刻薄
我当时也觉得那个秘书好奇怪啊, 给几个胆子才能对老板做这些调查, 还不提醒老板有生命危险。 最不理解的是他为啥最后还敢告诉易先生他一直知情,不怕被一枪崩了? 秘书背后有靠山。他如果打了别人的狗,别人还不跟他没完。
秘书背后有靠山。他如果打了别人的狗,别人还不跟他没完。 说对了,郑苹如就是丁默村的部下亲自下令杀害的,这个部下和他不合,一直有权斗。李安对于还原历史情境,是很下了些功夫的,不过故事本身当然还是虚构了。
说对了,郑苹如就是丁默村的部下亲自下令杀害的,这个部下和他不合,一直有权斗。李安对于还原历史情境,是很下了些功夫的,不过故事本身当然还是虚构了。 哎呀, 那我理解错了,我看那个秘书领命执行死刑时候那吞吞吐吐的样子, 还以为是他替老板心疼呢,我还觉得这也太假了
感动死了
感天动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崇高的爱情,多么无奈,多么缠绵悱恻呀
还好找了个能解风情的帅锅,为帅锅死,再搭上几个ws小将的性命,搭上自己的性命又算得廖甚么?
欧们花痴帅锅锅的时候,也常想能为心上人儿,挡上一箭素多么多么浪漫滴哦!
欧耐你,欧耐你,欧耐你。。。
欧耐你,欧耐你,耐你,耐你,耐死尼廖
[MP=480,360,true]http://youtube.com/watch?v=0b7lVAiY9aA[/M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4 17:39:17编辑过]
汉奸杀小情人儿也是没有办法的呀
感动死了
感天动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崇高的爱情,多么无奈,多么缠绵悱恻呀
还好找了个能解风情的帅锅,为帅锅死,再搭上几个ws小将的性命,搭上自己的性命又算得廖甚么?
欧们花痴帅锅锅的时候,也常想能为心上人儿,挡上一箭素多么多么浪漫滴哦!
欧耐你,欧耐你,欧耐你。。。
这位mm可爱的激动,勇敢的作战让我想起了跟风车作战的堂基柯德骑士,我挺喜欢这帖子的。
汤唯的演技没我想象的好,略嫌青涩,有时候表情有点呆,但同时也有很多场戏非常出彩,总体水平不太平均,总的来说算蛮好的。有一点一定要肯定的,汤唯的台词很棒,天赋是一方面,李安也调教有功。
是这样的,不过她穿旗袍的身材非常赞,比她在各种红地毯场合的那些洋装效果好很多.线条流畅舒服. 可能在网上看大家夸她的演技太多了,真看起来也就那么回事.我觉得她的嘴是最好看的部位 我觉得性爱场面一点不感到色情,反而强烈感到无奈和压抑(除了SM那段),比较震撼. 电影院里多次笑场,有些台词确实挺搞笑的. 易最后逃到车上的场景我有些没看懂.我没看过小说,但是他就那么逃跑了,那些守候的学生居然连影子都没有? 半声枪响都没有...是怕暴露吗? 也是受不了最后那些学生们死前的哭哭蹄蹄.难道李安想表达的是并没有真正的烈士,人都是怕死的... 对我来讲,觉得tw最让我记住的scene不是她的各种眼神或是sex镜头,而是她在老吴和邝之前的melt down, 印象非常深刻,是暴发力很强的表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5 2:35:09编辑过]
还有那些学生,那三年不是在抗日的吗,而且有组织,怎么还一点都没有成熟?最后死的时候哭哭啼啼?如果说是三年前,可以理解。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刻画。
我不明白的是她三年后说了,我们大家都为了那件事付出了代价,知道多荒唐。那她都明白了那时候很荒唐幼稚,那么为什么还又重新开始?
还有那些学生,那三年不是在抗日的吗,而且有组织,怎么还一点都没有成熟?最后死的时候哭哭啼啼?如果说是三年前,可以理解。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刻画。
不这样刻画,怎么能让wjz后来的感情沦陷和背叛同志入情入理呢?抗日的那方如果太有正面效果了,wjz后来还被易感化不就成了糊里糊涂没心没肺自我中心了么
张师太又不是没有作过,没有最贱只有更贱,给胡兰成新欢描像,夸他俩有夫妻相,物质精神双重救济胡兰成,帮助他逃亡。
王佳之:起初不经意滴偶
遇到廖帅锅邝小将
友情出演廖刺杀汉奸滴小游戏
天意弄人,小将们如此滴不解风情
大好河山,花好月圆,米西米西
不能安慰偶那颗寂寞骚动滴心
靠!不知道偶只想泡帅锅阿
抗个P的日
邝小将: 靠!你Y的咋不早说哩!
又没人拿枪逼着你去抗日
你就不能等几年么
偶们都等着抗战胜利再谈谈情,说说爱哩
你Y欲火熏心呀
早说,俺们就去找郑苹如,不找你Y了
老易:来吧,来吧!弃暗投明吧!
偶们汉奸最正点
又帅又有米
xx花样繁多,保证钻进你心里
王佳之:易帅锅,钻戒!欧来廖
XXOO,XXOO,XXOO
画外音:大战3回合,大钻戒一枚,甜言蜜语几句,拜倒在帅锅锅胯下
古今中外,泡妞秘籍,不出其外,百试不爽
王佳之视死如归,临终表白:
为帅蝈蝈死,死的其所,重于泰山
为抗日小将死,死的WS,轻于鸿毛
死廖偶都要耐!!!
一切都是为廖伟大滴爱情
张师太又不是没有作过,没有最贱只有更贱,给胡兰成新欢描像,夸他俩有夫妻相,物质精神双重救济胡兰成,帮助他逃亡。
王佳之:起初不经意滴偶
遇到廖帅锅邝小将
友情出演廖刺杀汉奸滴小游戏
天意弄人,小将们如此滴不解风情
大好河山,花好月圆,米西米西
不能安慰偶那颗寂寞骚动滴心
靠!不知道偶只想泡帅锅阿
抗个P的日
邝小将: 靠!你Y的咋不早说哩!
又没人拿枪逼着你去抗日
你就不能等几年么
偶们都等着抗战胜利再谈谈情,说说爱哩
你Y欲火熏心呀
早说,俺们就去找郑苹如,不找你Y了
老易:来吧,来吧!弃暗投明吧!
偶们汉奸最正点
又帅又有米
xx花样繁多,保证钻进你心里
王佳之:易帅锅,钻戒!欧来廖
XXOO,XXOO,XXOO
画外音:大战3回合,大钻戒一枚,甜言蜜语几句,拜倒在帅锅锅胯下
古今中外,泡妞秘籍,不出其外,百试不爽
王佳之视死如归,临终表白:
为帅蝈蝈死,死的其所,重于泰山
为抗日小将死,死的WS,轻于鸿毛
死廖偶都要耐!!!
嗬嗬,这个可爱 油菜花嘞~
不这样刻画,怎么能让wjz后来的感情沦陷和背叛同志入情入理呢?抗日的那方如果太有正面效果了,wjz后来还被易感化不就成了糊里糊涂没心没肺自我中心了么 我的理解是她找不到自己的出口。父亲遗弃了他,而他留下的房产也被舅妈收归已有了,作为交换条件只许诺她读完书。她上日文学校的日子已经有点得过且过了,读完书以后该何去何从,在这样的乱世?既然四年前已经付出了这么些代价,不如豁出去,做完这件事也许可以被送到英国,至少有父亲可以倚靠。先安身才能立命,王佳芝一直都是在惶惶中度日,她确实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她一直是被别人推着走的棋子。
我的理解是她找不到自己的出口。父亲遗弃了他,而他留下的房产也被舅妈收归已有了,作为交换条件只许诺她读完书。她上日文学校的日子已经有点得过且过了,读完书以后该何去何从,在这样的乱世?既然四年前已经付出了这么些代价,不如豁出去,做完这件事也许可以被送到英国,至少有父亲可以倚靠。先安身才能立命,王佳芝一直都是在惶惶中度日,她确实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她一直是被别人推着走的棋子。 既然理由已经这么充分,那还不如把刻画学生ws的笔墨用来刻画他们没那么ws,尊重一下当年被蹂躏的中国,安抚一下当代中国粪青和革命小将的感情咯
一切都是为廖伟大滴爱情
张师太又不是没有作过,没有最贱只有更贱,给胡兰成新欢描像,夸他俩有夫妻相,物质精神双重救济胡兰成,帮助他逃亡。
王佳之:起初不经意滴偶
遇到廖帅锅邝小将
友情出演廖刺杀汉奸滴小游戏
天意弄人,小将们如此滴不解风情
大好河山,花好月圆,米西米西
不能安慰偶那颗寂寞骚动滴心
靠!不知道偶只想泡帅锅阿
抗个P的日
邝小将: 靠!你Y的咋不早说哩!
又没人拿枪逼着你去抗日
你就不能等几年么
偶们都等着抗战胜利再谈谈情,说说爱哩
你Y欲火熏心呀
早说,俺们就去找郑苹如,不找你Y了
老易:来吧,来吧!弃暗投明吧!
偶们汉奸最正点
又帅又有米
xx花样繁多,保证钻进你心里
王佳之:易帅锅,钻戒!欧来廖
XXOO,XXOO,XXOO
画外音:大战3回合,大钻戒一枚,甜言蜜语几句,拜倒在帅锅锅胯下
古今中外,泡妞秘籍,不出其外,百试不爽
王佳之视死如归,临终表白:
为帅蝈蝈死,死的其所,重于泰山
为抗日小将死,死的WS,轻于鸿毛
死廖偶都要耐!!!
我觉得你有点胡搅蛮缠了。
这部电影没有你说的这样不堪和浅薄,相反,我觉得它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反战电影,是一个很沉重的主题。在那个一个乱世,每一个人都自危,想要寻找自己的出路,寻求慰藉和安全感,在那样的环境下,人性被极大地扭曲了,每个人都活得很痛苦,这是全社会的悲剧。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我们记住历史,要记住的是战争带给人的伤痛,而不是把仇恨和杀戮代代相传,和平才是终极目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5 13:03:01编辑过]
既然理由已经这么充分,那还不如把刻画学生ws的笔墨用来刻画他们没那么ws,尊重一下当年被蹂躏的中国,安抚一下当代中国粪青和革命小将的感情咯 我没有觉得他们ws,他们只是太天真了,而现实又太残酷。我觉得导演要表现的是所有人的悲剧,没有美化哪一个,更没有丑化哪一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5 13:05:19编辑过]
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个生编硬造出来,造作得要死,用来自我感动自我安慰自我辩解的故事罢了
这个角色根本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不存在的,其实就是把真实的历史歪曲了,你们说这不是郑平如,那就不是吧。
就算不是郑苹如,它依然显得如此造作
为什么我表达下,对剧情的不理解,就成了你口中的胡搅蛮缠呢?
李安,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个角色去扮演女间谍呢,很不合理阿
前后3年间隔,没有人强迫她呀
这不是过家家吧?已经在香港杀过人的,还会这么过家家?
如果说是为了反映包括学生和汉奸在内,众生平等,每个人都生活扭曲,痛苦,战争的沉重性,一定要通过这种有严重硬伤的故事么?
你们文学青年有表达自己的品位的自由,我一个激动地FQ,也有表达自己不喜欢这个电影剧本和这个女猪脚的自由
一定要众口一致的大声鼓掌和叫好,才叫思想开放进步和有艺术品位?
张爱玲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张迷们对背后的原因和张的背景视而不见。
李安为什么要这么拍?嗬嗬,我也不猜测了,总归不是完全没有原则立场的
张为什么老写些扭曲,阴暗的东西?这种对社会人性的视角,难道只是她的专利么?不是吧,谁不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丑恶的东西啊,这值得拿出来天天炫耀自己眼光比别人好,有深度有见地么?
真的是个琼瑶般的爱情故事,那也就罢了,人性么,可以理解,《英国病人》里边那个主角是搞了朋友的老婆,为了救她,没有办法就投靠了敌国。
这里边,可惜偏偏什么都没有
虚无一片,这就是你们文学青年最欣赏的文艺最高境界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5 14:20:03编辑过]
我走了,这个ID从此消失
88
我觉得你有点胡搅蛮缠了。
这部电影没有你说的这样不堪和浅薄,相反,我觉得它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反战电影,是一个很沉重的主题。在那个一个乱世,每一个人都自危,想要寻找自己的出路,寻求慰藉和安全感,在那样的环境下,人性被极大地扭曲了,每个人都活得很痛苦,这是全社会的悲剧。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我们记住历史,要记住的是战争带给人的伤痛,而不是把仇恨和杀戮代代相传,和平才是终极目的。
除了老易自白那段,我咋觉得tbag给wjz和邝同学安的话挺概括大家的看法涅?
要说不堪,用词儿是挺糙的,你Y欲火熏心呀这句还刻薄了点儿。说浅薄,没看出来呀? 王佳之:起初不经意滴偶
遇到廖帅锅邝小将
友情出演廖刺杀汉奸滴小游戏 找认同感——寻找自己的出路,寻求慰藉和安全感
天意弄人,小将们如此滴不解风情
大好河山,花好月圆,米西米西
不能安慰偶那颗寂寞骚动滴心 每一个人都自危,每个人都活得很痛苦 靠!不知道偶只想泡帅锅阿 找认同感找温暖——寻找自己的出路,寻求慰藉和安全感
抗个P的日 人性被极大地扭曲了,每个人都活得很痛苦 邝小将: 靠!你Y的咋不早说哩! 又没人拿枪逼着你去抗日
你就不能等几年么
偶们都等着抗战胜利再谈谈情,说说爱哩 每一个人都自危,想要寻找自己的出路,寻求慰藉和安全感,人性被极大地扭曲了,每个人都活得很痛苦
回:jhsu
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个生编硬造出来,造作得要死,用来自我感动自我安慰自我辩解的故事罢了
这个角色根本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不存在的,其实就是把真实的历史歪曲了,你们说这不是郑平如,那就不是吧。
就算不是郑苹如,它依然显得如此造作
为什么我表达下,对剧情的不理解,就成了你口中的胡搅蛮缠呢?
李安,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个角色去扮演女间谍呢,很不合理阿
前后3年间隔,没有人强迫她呀
这不是过家家吧?已经在香港杀过人的,还会这么过家家?
如果说是为了反映包括学生和汉奸在内,众生平等,每个人都生活扭曲,痛苦,战争的沉重性,一定要通过这种有严重硬伤的故事么?
你们文学青年有表达自己的品位的自由,我一个激动地FQ,也有表达自己不喜欢这个电影剧本和这个女猪脚的自由
一定要众口一致的大声鼓掌和叫好,才叫思想开放进步和有艺术品位?
张爱玲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张迷们对背后的原因和张的背景视而不见。
李安为什么要这么拍?嗬嗬,我也不猜测了,总归不是完全没有原则立场的
张为什么老写些扭曲,阴暗的东西?这种对社会人性的视角,难道只是她的专利么?不是吧,谁不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丑恶的东西啊,这值得拿出来天天炫耀自己眼光比别人好,有深度有见地么?
真的是个琼瑶般的爱情故事,那也就罢了,人性么,可以理解,《英国病人》里边那个主角是搞了朋友的老婆,为了救她,没有办法就投靠了敌国。
这里边,可惜偏偏什么都没有
虚无一片,这就是你们文学青年最欣赏的文艺最高境界么?
我也想是文学青年,可惜不够格啊。我说你胡搅蛮缠,不好意思哈,是因为你说既没看过电影也不打算去看,但又为什么生造一些庸俗的人物对白出来呢。不知道你说的严重硬伤是什么?你是说歪曲了郑苹如?李安也说了,张爱玲借郑苹如刺丁一事为躯壳,实则在写她自己的故事。如果单纯的写郑,她用得着修修改改写三十年么? 还是说丑化了爱国青年?我记得郑苹如妹妹在访谈中说过,她姐姐被捕后,那些爱国学生一个也不见了,没有人上门了。这个潜台词是什么,很明白吧。
我好早前就说了,张爱玲引这个故事自辩
今天我也说了,自我安慰,自我感动,自我辩解
就在jhsu引用的我今天发言的第一句里边
真正的悲剧是那些被日本人和汉奸杀害的千千万万灰飞烟灭的人和她们爱的人,爱他们的人。
真正的美好的感情是他们的感情,但是没有人报道英雄,但都对汉奸和汉奸婆的故事津津乐道。
我没打算看电影,是因为我觉得看了对郑苹如是不尊重的。
你们这些文青写的影评,可没少看,剧情这么多天也8得89不离10了,凭深么就不能有点我自己的想法
浅薄无知的人,还偏偏跳出来要别人闭嘴,可笑
拜托你,以后真的没看完别人的话,就少出来评论别人。
跟你说话,我累。
不要再逼我出来跟傻B,解释我什么意思
走了,走了
一切都是为廖伟大滴爱情
张师太又不是没有作过,没有最贱只有更贱,给胡兰成新欢描像,夸他俩有夫妻相,物质精神双重救济胡兰成,帮助他逃亡。
王佳之:起初不经意滴偶
遇到廖帅锅邝小将
友情出演廖刺杀汉奸滴小游戏
天意弄人,小将们如此滴不解风情
大好河山,花好月圆,米西米西
不能安慰偶那颗寂寞骚动滴心
靠!不知道偶只想泡帅锅阿
抗个P的日
邝小将: 靠!你Y的咋不早说哩!
又没人拿枪逼着你去抗日
你就不能等几年么
偶们都等着抗战胜利再谈谈情,说说爱哩
你Y欲火熏心呀
早说,俺们就去找郑苹如,不找你Y了
老易:来吧,来吧!弃暗投明吧!
偶们汉奸最正点
又帅又有米
xx花样繁多,保证钻进你心里
王佳之:易帅锅,钻戒!欧来廖
XXOO,XXOO,XXOO
画外音:大战3回合,大钻戒一枚,甜言蜜语几句,拜倒在帅锅锅胯下
古今中外,泡妞秘籍,不出其外,百试不爽
王佳之视死如归,临终表白:
为帅蝈蝈死,死的其所,重于泰山
为抗日小将死,死的WS,轻于鸿毛
死廖偶都要耐!!!
这个太有才了! 比文学小资女青年们的JJWW一针见血多了! 笑死我了!!!
除了老易自白那段,我咋觉得tbag给wjz和邝同学安的话挺概括大家的看法涅?
要说不堪,用词儿是挺糙的,你Y欲火熏心呀这句还刻薄了点儿。说浅薄,没看出来呀? 又没人拿枪逼着你去抗日
你就不能等几年么
偶们都等着抗战胜利再谈谈情,说说爱哩
因为从电影里,我实在看不出有爱情。王没有爱易,易也没有爱王,他们都以为对方是爱自己的,他们只是希望有人来爱而加强自己的存在感。我也不觉得那颗巨钻是王佳芝放过易的诱因,那只是一个节点,如果这一刻不放,易先生就要被刺杀了。我前面说过了,王佳芝的内心没有过自发的爱国热情,这一刻,她想保住易,只是想保住一个爱自己的人。她其实早有机会杀易,在第三场床戏里,她看到了手枪,也用枕头按过易的眼,但她最终没有下手,只是极痛苦地哭了。
古今中外,泡妞秘籍,不出其外,百试不爽
========================================
这就是汉奸婆以为的爱情
也是小资最爱的
我觉得你有点胡搅蛮缠了。
这部电影没有你说的这样不堪和浅薄,相反,我觉得它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反战电影,是一个很沉重的主题。在那个一个乱世,每一个人都自危,想要寻找自己的出路,寻求慰藉和安全感,在那样的环境下,人性被极大地扭曲了,每个人都活得很痛苦,这是全社会的悲剧。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我们记住历史,要记住的是战争带给人的伤痛,而不是把仇恨和杀戮代代相传,和平才是终极目的。
那样的环境下,人性被极大地扭曲了,每个人都活得很痛苦,这是全社会的悲剧。 是啊! 汉奸们都是被当时的社会逼得啊!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啊! 他们在逮捕革命群众时是多么的痛苦啊! 他们在用酷刑审问革命者更是痛苦啊! 他们在处死革命者时更是痛不欲生啊! 抗日英雄们也是被社会逼的啊! 他们的内心也是多么的痛苦啊! 他们在参加革命时是多么的痛苦啊! 他们在刺杀汉奸时更是痛苦! 在英勇就义时更是苦不堪言啊! 如果这是MM从李安的电影中得出的结论,从我上面的玩笑话中就可以知道,李安对汉奸有没有美化,对革命者有没有抹黑!
但是我不觉的这是一个反战电影。它没有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王的内心的痛苦和结局不是战争带来的。这样的性格,换到什么样的环境都会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悲剧。
我不喜欢张爱玲也不喜欢李安, 但是公平的说, 李安在这部电影里面, 没有反方同学说的那么过分. 他没有丑化谁也没有替谁开脱. 他的摄影语言表达出来的感情是很冷峻的, 我都难以找到他一贯的温情了. 而且他应该没有想要把这个故事和郑苹如联系在一起, 这是发行方做的还是媒体做我也不知道,打一开始和郑苹如烈士联系在一起我就觉得莫明其妙, 根本不搭调.
TW在媒体面前对自己角色的很多诠释我觉得只是她自己的理解, 有点狭隘, 不完全是李安要表现的.这个戏真正能引导观众的人, 不是她, 是李安. 只能说李安选角成功.
我觉得你有点胡搅蛮缠了。
这部电影没有你说的这样不堪和浅薄,相反,我觉得它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反战电影,是一个很沉重的主题。在那个一个乱世,每一个人都自危,想要寻找自己的出路,寻求慰藉和安全感,在那样的环境下,人性被极大地扭曲了,每个人都活得很痛苦,这是全社会的悲剧。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我们记住历史,要记住的是战争带给人的伤痛,而不是把仇恨和杀戮代代相传,和平才是终极目的。
战争的确是全社会的悲剧,我们应该让社会世界变得更好。 但首先社会不好是不是每个人偷盗强奸杀人都该理直气壮?别人还不能对他有负面印象?人的尊严是自己挣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事儿都扔给环境决定,那人长脑子长心要意志要灵魂做什么? 再说和平美好自然是终极目的,谁不愿意生活在和平美好的年代?但战争发生,世界还不美好,和平如何实现?人人都像wjz那么人性,社会不好的时候成长起来的就扭曲着来,社会咋变好?不恶性循环么? 谁也没提要记住仇恨,不过都是提提中国人受的罪。大家都是喊中国不能倒,没有喊打倒日本 但是,经过战争痛苦的洗礼,难道我们的教训就是:我们当年被侵略了,战争使人性遭到极大摧残,所以我们将来一定是不会去侵略别人拉,但是万一不幸有人来侵略(这个我们控制得了么?好像还不行吧?),为了不让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就赶紧合作投降,千万争取双方零伤亡零动荡,保护人性的美好不受伤害。万一社会环境不好了,我们要么逃走,没法逃走,扭曲就扭曲吧,也没办法,谁让这就是人性呢?有人扭曲了就赶紧保护起来,他愿意干嘛就让他干嘛,出啥后果都随便,谁让这就是人性呢?我们可以不赞同,但是不能说人家不争气,因为我们自己也都会扭曲呀,谁让这就是人性呢? 哀其不幸,我们都要哀其不幸。什么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阿,阳光总在风雨后呀,黎明前的黑暗哪。都是瞎扯,不幸经了风雨,那彩虹肯定没影儿啦,阳光啊,黎明啥的,靠自己那是绝对不行滴,都得等着上帝不知什么时候发善心了把社会哗啦一下变好了大家才能不扭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5 15:55:00编辑过]
一切都是为廖伟大滴爱情
张师太又不是没有作过,没有最贱只有更贱,给胡兰成新欢描像,夸他俩有夫妻相,物质精神双重救济胡兰成,帮助他逃亡。
王佳之:起初不经意滴偶
遇到廖帅锅邝小将
友情出演廖刺杀汉奸滴小游戏
天意弄人,小将们如此滴不解风情
大好河山,花好月圆,米西米西
不能安慰偶那颗寂寞骚动滴心
靠!不知道偶只想泡帅锅阿
抗个P的日
邝小将: 靠!你Y的咋不早说哩!
又没人拿枪逼着你去抗日
你就不能等几年么
偶们都等着抗战胜利再谈谈情,说说爱哩
你Y欲火熏心呀
早说,俺们就去找郑苹如,不找你Y了
老易:来吧,来吧!弃暗投明吧!
偶们汉奸最正点
又帅又有米
xx花样繁多,保证钻进你心里
王佳之:易帅锅,钻戒!欧来廖
XXOO,XXOO,XXOO
画外音:大战3回合,大钻戒一枚,甜言蜜语几句,拜倒在帅锅锅胯下
古今中外,泡妞秘籍,不出其外,百试不爽
王佳之视死如归,临终表白:
为帅蝈蝈死,死的其所,重于泰山
为抗日小将死,死的WS,轻于鸿毛
死廖偶都要耐!!!
hahaha还挺形象的
因为从电影里,我实在看不出有爱情。王没有爱易,易也没有爱王,他们都以为对方是爱自己的,他们只是希望有人来爱而加强自己的存在感。我也不觉得那颗巨钻是王佳芝放过易的诱因,那只是一个节点,如果这一刻不放,易先生就要被刺杀了。我前面说过了,王佳芝的内心没有过自发的爱国热情,这一刻,她想保住易,只是想保住一个爱自己的人。她其实早有机会杀易,在第三场床戏里,她看到了手枪,也用枕头按过易的眼,但她最终没有下手,只是极痛苦地哭了。
我也木说有爱,人家说的是认同感和温暖,都是用来加强自己存在感的呀 敢情说谈情说爱就浅薄了,说没有爱找温暖才够深刻,情爱和温暖、认同感是不能相通滴 说钻石就比较浅薄,说钻石代表巨大的认同感才够深刻,好像也有点道理哈 人也木说她有爱国热情啊,人家说“抗个p日”了 PS. 靠别人爱自己活着,还真是活得有品位阿
我比较同意jhsu mm 474楼里的话。
但是我不觉的这是一个反战电影。它没有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王的内心的痛苦和结局不是战争带来的。这样的性格,换到什么样的环境都会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悲剧。
电影是没有正面描写战争,但剧中所有人的悲剧都源自那场战争。我觉得,这样一个故事,尽管是个偶然性事件,却折射出战争对人的摧残,比炮火纷飞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些场面,更有绝望感,能带给人更多的反思。
电影是没有正面描写战争,但剧中所有人的悲剧都源自那场战争。我觉得,这样一个故事,尽管是个偶然性事件,却折射出战争对人的摧残,比炮火纷飞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些场面,更有绝望感,能带给人更多的反思。 这个结论更加匪夷所思了! 是不是战争年代汉奸的绝望归结于战争,和平年代贪污犯的绝望归结于和平啊! 这个MM的逻辑还真是...... 上面说了那么多等于白说. [em10
这个结论更加匪夷所思了! 是不是战争年代汉奸的绝望归结于战争,和平年代贪污犯的绝望归结于和平啊! 这个MM的逻辑还真是...... 上面说了那么多等于白说. [em10 我从来没有为汉奸开脱的意思,请勿曲解。
这部电影其他尚可,我最不喜欢的是二人在日本酒吧约会一节。姑且不说汤路遇日本鬼子遭到调戏一节的可笑(长得歪瓜劣枣的鬼子调戏貌美花姑娘,根本就是沿袭了我国对日本鬼子老掉牙的形象的套路)梁说什么日本的歌象哀号,好景不长了什么的,简直是离谱,弄得跟一个很有深度的地下党似的,完全没有必要,自危也不是这么个自危法。汤用假嗓子清唱的天涯歌女,也许很多人都很感动,但我觉得唱的很假。你用假嗓子没什么,只要能唱出周璇的甜蜜也可,可是我觉得汤的唱法又显生涩。如果只是想要强调一种清纯的生涩,那就不要用这么多的假嗓子。结果我只是觉得唱的不自然又很冗长,就好像录音机卡带了似的。 纯属个人意见。 真唱出周旋的甜蜜就不对了。这首歌首次出现是在《马路天使》里,由周璇扮演的小红唱出来的。小红是个天真烂漫,不懂世情,沉浸在热恋中的小姑娘。而wjz显然不是那样的,所以她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诠释唱出了完全不同的意境。很多人都觉得这一段是神来之笔,我觉得至少这首歌这样演绎是很精彩的。 另外,她用的好像不是假嗓子。
真唱出周旋的甜蜜就不对了。这首歌首次出现是在《马路天使》里,由周璇扮演的小红唱出来的。小红是个天真烂漫,不懂世情,沉浸在热恋中的小姑娘。而wjz显然不是那样的,所以她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诠释唱出了完全不同的意境。很多人都觉得这一段是神来之笔,我觉得至少这首歌这样演绎是很精彩的。 另外,她用的好像不是假嗓子。 也许吧。不过我自己听起来觉得挺假的,几段下来还咿咿呀呀没完,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可能我听不惯这首歌的清唱吧。还有我不喜欢唱者的嗓音,觉得老而装嫩。我知道有人很喜欢,同行者就有被这段感动的七荤八素的呵呵。个人感受吧。
汉奸的路是自己选的,汉奸婆的男人是自己挑的,跟着汉奸吃香的喝辣的的时候,那时苦中作乐,被汉奸甩了的时候,才知道写色戒,告慰告诫自己。
那些被日本人和汉奸折磨的人都还没有痛苦呢,轮得着他们在这里做作的苦中作乐么?
轮得着么?
别的人吃不饱穿不暖,被虐待杀害,会像文青小资这么JW么?
jhsu同学,认真看完再发言,千万表鸡同鸭讲了
这个结论更加匪夷所思了! 是不是战争年代汉奸的绝望归结于战争,和平年代贪污犯的绝望归结于和平啊! 这个MM的逻辑还真是...... 上面说了那么多等于白说. [em10 i actually don't think that is jhsu's conclusion at all. you sort of put words in her/his mounth by setting up an illogic straw man argument.
终于看过了,可以评论一下电影了。 电影是个好电影,李安一贯的风格,故事讲得不紧不慢,但2小时38分钟,我并没觉得长,感觉跟看2个小时的电影差不多。tw的表演真的很不错,没想到她的歌唱得那么好。王力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啊,是嫩了些,但是基本完成任务。梁gg就不多说了,最后放电的时候确实很有魅力,唯一的遗憾是普通话说得不怎么样。 我一直觉得原著里面wjz并没有爱上易,之所以在关键时候放易一码,是心神恍惚之下所为,可是电影里就不是了。那句“快走”说了2回,明显不是潜意识下的行为了,而是就是要放易走了。这样一来,再加上易先生后来在眼眶里的眼泪,就把这个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爱情故事,不过易还没有爱上王,是王爱上了易。这个改编我不喜欢。 if no tears no love, how could <lust, caution> earn all the tears and understanding from all women ah~
I understand why WJZ did what she did. But I can not forgive a person who does what she did. Can't I do that?
当然可以。 但是我还是觉得一味地责怪wjz是不理智的。她在那之前就要求老吴早点儿收网,原因她没有说,但是很明显,她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住了。可是老吴呢,根本不考虑她的情况,一心一意就知道要从她这条线里面拿更多的情报,这就是他领导的失败。一开始学生想出这个主意,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幼稚;可是后来中情局的人也要这么搞,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就算要这个搞,也找个专业的来搞啊。就算因为专业的不行,只好找个非专业的,那就不要把目标放那么高。要求人家比专业还专业,要人家超越自己的极限,这就是领导不力。最后行动失败,他们要负很大责任。不能理解有人一味地谴责wjz。 再说了,杀了一个易先生有多大意义啊?就像前面有人说的,杀了一个易先生,还有千万个顶上来。难道因为这个被刺杀,别人就会退缩???更何况这个易先生自己也没得到日本人的百分之百的信任呢。他的秘书对这帮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也不提醒易,其实是因为日本人根本不怕易会被暗杀,易不过是日本人的走狗,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人物。
爬完这么高的楼。 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李安采访谈里面直白,一直以来作家包括电影人都害怕触碰到有关抗日的题材,毕竟是题材本身就是敏感的。张爱玲花了30年把字里行间藏好,他觉得现在气氛开放了才鼓起勇气把张爱玲的欲言又止一丝丝抽离出来。 我总觉得,还是要看过电影,才能有自己的理解;由别人的评价而生发的评价,就已经取了别人的角度,而这个角度也许不是你亲自去看会对电影本身所产生的理解。 不过我觉得楼上的几位同学或者马甲已经过于激动,现在就算去看,也未必能以平和的心态去理解了。 I understand why WJZ did what she did. But I can not forgive a person who does what she did. Can't I do tha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15:37:40编辑过]
argue about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but i can tell you life does not have only two sides and is not as beautiful as you think, just like not every fairytale has an happy ending. Not that i agree on what WJZ did, it is just impossible for everybody to deal with every single issue with a completely correct moral sense. Believe it or not, everyone has his/her little feeling going on, including you and me. The only difference is we don't have a make a crucial decision during a war. Sure, I'm sort of bored also. The late post here. Even it's myself, I don't forgive such a deed. I'm obsessed with perfection. That's my problem. And I don't quite care about "people". Moral issue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either. I just hope that woman have some self-respect and rationality. Be able to control herself against some little things the others casually cherished. Treat herself nicely enough so that no others can emontionally hurt or control her easily. Feelings are free to go on, but don't do sth so stupid such as dying for things like the delusion of being loved. Although I may make similar stupid mistakes sometimes, I don't like to just understand myself and let it be. Sweat, sweat being stupid, no self-respect, dwelling in the delusion of being loved, scraficed the others and herself for blah, <lust, caution> broke almost all my bottom lines ther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18:14:34编辑过]
lol. I understand what you mean Anyways, i'm going to have hotpot tonight. Hope mm has a good night as well Don't know what to eat yet.......Thanks, you too.
当然可以。 但是我还是觉得一味地责怪wjz是不理智的。她在那之前就要求老吴早点儿收网,原因她没有说,但是很明显,她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住了。可是老吴呢,根本不考虑她的情况,一心一意就知道要从她这条线里面拿更多的情报,这就是他领导的失败。一开始学生想出这个主意,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幼稚;可是后来中情局的人也要这么搞,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就算要这个搞,也找个专业的来搞啊。就算因为专业的不行,只好找个非专业的,那就不要把目标放那么高。要求人家比专业还专业,要人家超越自己的极限,这就是领导不力。最后行动失败,他们要负很大责任。不能理解有人一味地谴责wjz。 再说了,杀了一个易先生有多大意义啊?就像前面有人说的,杀了一个易先生,还有千万个顶上来。难道因为这个被刺杀,别人就会退缩???更何况这个易先生自己也没得到日本人的百分之百的信任呢。他的秘书对这帮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也不提醒易,其实是因为日本人根本不怕易会被暗杀,易不过是日本人的走狗,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人物。 Totally agree with you. Wu and the others's fault is one thing. I personally don't like people, especially women, with shaky heart, especially those who's beatten by little things like tiny tiny warmness, caring, such and such. That means the person doesn't have enough self-respect, doesn't treat him/herself like a peop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19:04:0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