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adonaldson 发表于 2025-04-03 10:22 二代还可以吧 但是美国的优秀孩子不是靠公立教育托举出来的 heavy lifting的部分靠天资,靠父母,靠自己 如果一个孩子按部就班老老实实的纯粹跟着公立教育,应该是一个dead end
这个结论深有同感。实在是不吐不快。 我家娃在西北卷州号称top1的公立学区的gifted的program,从小学到初中,娃经历过的老师,真是越来越躺平。初中7个老师有2个在外面有自己的事业,上课只是她们的副业,所以可以用在备课改作业上的时间可以想象所剩无几。文科的课每个月看电影(是跟科目完全没关系的电影,而且要好几节课才看完)。布置十几页的作业,做完的和没做完的分数一样,对他们来说只要布置了作业就达标了,给大家一样的分数就不会有人在课后来找他们,no one left behind的目标就达到了。 理科老师那就更离谱了,4年级的数学课以课上讨论为主,没有作业。如果4年级的小孩儿就能自己讨论出数学公理还要数学系的博士和教授们干嘛。娃所有的理科老师没有一个关心数学竞赛、科学竞赛的,完全靠ptsa和家长们在托举。理科当文科教,看谁能说,而不是培养扎实的基础,不背定理不做练习,将来掉更多的飞机,出更多的医疗事故完全是意料中的。 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长大的我,一直对老师有一种崇敬,这个职业虽然清贫,但是高大。我记忆中的老师们都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自己的荣誉。我们高中搞数学竞赛的同学后来读了师范大学,现在中学当数学老师,每每在朋友圈里看到他教的学生拿到竞赛荣誉或者晋升好的大学,都由衷的为他高兴,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事业还是一个职业,或许是中美文化的差异吧。
🔥 最新回帖
厉害了。 我以前问学校的director怎么决定什么时候升小学, 她跟我说学术上就是看有没有抽象概念, 一般六岁左右会有。六岁之前学具象,六岁之后学抽象。
法国
现在看bilibili上一些物理化学老师的视频,里面有啥电磁感应,激光之类的实验真是太炫酷了!如果我能亲身上一节课,绝对能记一辈子。都说现在90后老师喜欢整活儿,其实也是激励师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其实我上学那会儿,也是有物理课老师拿教具演示物理现象,和高中化学实验课的。可惜条件所限,没有那么有观赏性。就记得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往酒精灯上撒各种盐(铜离子的焰色反应真好看呀!)还有现在国内网购太方便了,听家里人说,一到春天好多小学生家长买蚕卵,买或者找桑树叶。
🛋️ 沙发板凳
成为强国那不是70年前的事了
最近不是有个数字说美国有300万人在干高科技? 那就是不到1% 的人口,这部分人口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一代移民和一代移民自己投入教出来的二代移民。
美国成长为强国的期间,对富人征税高达90%多,穷人的小孩上大学没有压力。
统计数据二代最优秀了,三代就开始不行了,四代跟普通美国人无异
二代还可以吧 但是美国的优秀孩子不是靠公立教育托举出来的 heavy lifting的部分靠天资,靠父母,靠自己 如果一个孩子按部就班老老实实的纯粹跟着公立教育,应该是一个dead end
虚假强国
别这么认真
一代最努力,二代最优秀,三代下坡路,四代泯然众人
科技还可以啊。 美国教育估计是步南非后尘。 精英教育还是优秀。
那是因为版上都是精英吧。 美国的好高中一点都不差吧,而且全面发展。
高中没读过 小学真的很夸张
我在这里也遇到很多非常能干的人,烂校毕业,没上大学的,在军队里接受教育的。。。这些人小时候可见学习生活挺糟的,到了年龄知道努力了一样有成就。美国这里就这点好,有真本事总有很多机会,不是一锤子买卖。
那些觉得美国私校公校教育过关的都清醒一下。 假如家里不缺钱的,想走stem, 还是送娃回国卷比较好
我娃小学时各种project,自己做题板,到图书管找资料,写‘论文’,然后演讲。 三四年级开始每个孩子学一种乐器,组乐队,管乐队。 做实验,做手工(这有点费家长). .... 是,没背过课文,没一个字写几十遍,没一天做多少道题,上课没背着手坐的板板正正,可能连板凳都没有,坐在地板上,皮球上,可是基础照样牢牢的,不知道夸张在哪里了。
我说的都是公校,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私校。
收割其他国家的高质量人才, 这不是常识吗?
你这贴其他部分都没问题。。。当然,也不说明问题。
但这句话“可是基础照样牢牢的” - 如果你这话描述的仅仅是你娃,那大家没话说 - 但那也不是大伙儿讨论的范畴吧。
如果是整体性描述你娃小学里的孩子?呵呵,有人信么?(除非你眼中“牢牢的”标准和这儿大部分人不同)
哪为啥丘成桐说中国数学远远不如美国?
我的美术老师,会有心的把我画的画全都放在一起,告诉我你在形成自己的风格,鼓励我(虽然我真的不会画画。国内美术永远是差。 你能想象我当时的震撼吗?。后来我喜欢上art appreciation 从中人生受益许多和这位老师的影响分不开。).
同样的英语老师,会鼓励我们多自由创作。不管写的如何,写就给EC,超过300分EC, 不用FINAL。 于是我开始为了不用考试拼命瞎写故事,老师时常会和我讲起我写的小故事,或片段。我也渐渐的喜欢上了story plotting . 喜欢上了文学。(要知道在国内,语文一直是我的超级弱项。超级讨厌写作文。到了美国,那时候我还在死磕语法。一开始真的超级English class . 她改变了我对于语言,文学作品的态度).
数学,物理,编程就不说了。本来就喜欢。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还参加过二战,为盟军用matrix 编写过最佳补给计算公式。 教学是真的热爱。在他的教学下,我当时的代数知识非常的扎实。爱上了做题。自学微积分,当年最爱干的是解各种微积分。(和这个老师的引导分不开).
而当时我只是读了个非常平民的公立! 都还不是所谓的学区房!
那时候的美国教育其实真的不拉。 那时候的房价也不是天价。可以留下这些热爱教育的老师们,让她们安心做喜欢的事情,培养我们这些学生。 放现在? 大概率留不下人来。人心因为物价,房价变得焦虑急躁,还如何能好好教育培养下一代呢?
不觉得公立差,实际上从小对接触一些三教九流的不同族裔,对真实的社会和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正准备把孩子从亚裔太多的学校撤出。
我是以我的孩子为例,但是我娃所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只是我娃学校的孩子,而是每个孩子。 信不信的,那要看是不是在这里上过小学。 孩子素质本身有不同这没办法,但你身边有哪个好孩子因为在这里上了小学被耽误了吗?
你娃小学时是不是和现在又不一样了? 还有你们是不是特殊的program?
我没有谈“有哪个好孩子因为在这里上了小学被耽误了” 这个问题。
我也没有谈“教育方式”本身如何如何,我谈的是你对这个教育方式的成果的评价:“可是基础照样牢牢的” - 这个说法,如果是用来整体评价你家公立学校的孩子的话 - 大概是不成立的。要是用来评价整体上美国公立学校的基础教育,“可是基础照样牢牢的”这个结论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不成立的。
至于这是因为孩子素质问题还是因为其他问题,我没有讨论 - 实际上当然和孩子素质有关,当然如果孩子素质差的话,有可能再好的教育方法,也做不到让大部分孩子都“基础照样牢牢的”。
但你不能因为你觉得教育方法好,就在结果上做这种“基础照样牢牢的”的夸大、 - 大家都知道,现在公校出来的美国孩子,(比如,在数学方面),整体上绝对算不上“基础牢牢的”。
你娃受的教育怎么能代表每一个孩子 这边老师要是一整年摸鱼随便打印点grade level worksheet或者让你孩子一直看平板, 家长根本没办法。
估计英国人当年也纳闷,这个国家不堪一击,怎么还做过世界强国呢
为什么? 也可能是需要父母supplement很多之后父母的感叹啊。 美国这边父母放羊只靠公立学校就是不行。
祖宗留了条流水线
不同州有些差别,有的州小学确实差些,但我说的这些是最基本的,也都有。 天赋好的娃会被录入gifted program,但大多数课所有孩子都有。 有的州的gifted班级还会集中在一个学校,天赋更高的孩子也不怕没有更深层次的教育。 如果孩子真的超前,也可以参加考试跳级。 据我所知,这些现在都还有。
我说的都是以公校为准。
美国公立教育是逐渐下降的。 我家老大上学的时候,他的老师很多认真负责, 教训学生劝学的口吻跟我小时候在中国的老师说的都一样。 老师有MIT等名校毕业的。 等到老二上学(两个孩子差的比较大), 好老师退休了或跳槽了。 新的老师好多就不行了。 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多都是不知名学校毕业, 教学态度也不行。 这个差距真的很明显。 这些年教育只重视平权,而不是merit。 老师教好教坏,反正学区也不在意。感觉后面的家长,要么自己多参与,要么送私校。就算k-12混下来,到了大学跟不上也很痛苦。 听说大学教授也在抱怨,学生的质量下降。
能口算个两位数加法就算数学好了,能背出来公式就算基础牢了?
说句实话,认为数学能被教出来的那都是挺可笑的。 让孩子能真正在自己有兴趣的方面发扬光大,同时具有各方面的基本素质(比如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介绍自己表达自己,如何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才是学校的目的。 让孩子尽量多接触,他有这个天赋自然会感兴趣,那学校自然也会给这个资源。 而不是每个孩子都得填填填,拔苗助长,搞得孩子跟家长都不知道到底擅长什么。
从你写的这些活动,没看出来基础牢牢的,大都是出拉弹唱画大饼这些和基础没关系的东西。
没有练习就基础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你娃还在小学,数学就在学校学的家里从没给额外补过没在外面机构学过,问问你娃三角形高的定义是什么,或者给他一个歪着的钝角三角形,看看他能找到高么。或者出一个需要用到余数比除数小的概念来解的题,看看他会不会做。
公立学校也不是没有选择吧 如果是可以考虑私校的家庭,上公立也会选择这种老师家长都特别投入的公立。 拿好私校和普通公立那肯定没得比
我认识的几乎所有老中家庭都会在学校之外给小学娃补数学。不管是让娃自己在家里刷题,还是送去外面机构,还是家长亲自下场自己教。如果家里不给补,就靠学校,绝对会被耽误。数学不能只靠学校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共识。有个别像你一样嘴上说美国公立教育多好多好的家长,背地里照样送娃去aops。
我不去定义什么叫数学好,我只问你,你觉得现在公校出来的美国孩子,(比如,在数学方面),整体上能不能算“基础牢牢的”?你这个“基础牢牢的”是怎么判断的?
至于数学能不能被教出来,以及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拔苗助长,与我们这个对“公立学校有没有做到让孩子基础牢牢的”的讨论,没有任何关系 - 可能做不到,可能不需要基础牢牢的。。。但这些不是我和你讨论的问题 - 我和你讨论的,是你之前给出的这个“基础牢牢的”的评价,是不是公允?
这个结论深有同感。实在是不吐不快。 我家娃在西北卷州号称top1的公立学区的gifted的program,从小学到初中,娃经历过的老师,真是越来越躺平。初中7个老师有2个在外面有自己的事业,上课只是她们的副业,所以可以用在备课改作业上的时间可以想象所剩无几。文科的课每个月看电影(是跟科目完全没关系的电影,而且要好几节课才看完)。布置十几页的作业,做完的和没做完的分数一样,对他们来说只要布置了作业就达标了,给大家一样的分数就不会有人在课后来找他们,no one left behind的目标就达到了。 理科老师那就更离谱了,4年级的数学课以课上讨论为主,没有作业。如果4年级的小孩儿就能自己讨论出数学公理还要数学系的博士和教授们干嘛。娃所有的理科老师没有一个关心数学竞赛、科学竞赛的,完全靠ptsa和家长们在托举。理科当文科教,看谁能说,而不是培养扎实的基础,不背定理不做练习,将来掉更多的飞机,出更多的医疗事故完全是意料中的。 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长大的我,一直对老师有一种崇敬,这个职业虽然清贫,但是高大。我记忆中的老师们都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自己的荣誉。我们高中搞数学竞赛的同学后来读了师范大学,现在中学当数学老师,每每在朋友圈里看到他教的学生拿到竞赛荣誉或者晋升好的大学,都由衷的为他高兴,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事业还是一个职业,或许是中美文化的差异吧。
他前面说了, 数学不是能教出来的, 也不需要每个孩子都数学好 a different definition of 基础
你说的是红州或者中西部的公校吧 蓝州现在很拉胯 而且我看最近有报道蓝州的教育在covid之后实际考分都低于红州了
家长特别投入的公立现在还是比较多 老师特别投入的我可以说没有吗 连私立的很多老师都不投入了 除非你能上到一个大都市圈里最顶那一两个
数理需要童子功。别尽玩些虚的。有个老爷爷不满小孩搞数学竞赛,我对他说:learning more math is never wrong. 吓得他说,我得去告诉我孙子。
美国不用提高公立教育,只要加关税,大家吃关税就行了,哈哈 估计这是川普的逻辑。
我这里听到的也是类似。 同去一个不错的大学,公校高中出来的比本地的私高数学强很多。 但私高出来的孩子写作比较好
有些人以自己的娃判断全世界,当年我是学霸的时候我也觉着为什么别人都学不会?以自己的思维考虑世界是不会有体会的,如果自己过得好,那么就以为全世界都好,自己过得不好,以为世界要崩塌了
美国初中没有正经的物理和化学课, 所以。。。咳咳。。。
红州教育那么强 你不考虑为了娃的将来赶快搬过去吗?
你是学霸是靠补补补得来吗?
赞同, 华人家长印度家长还有很多白人家长都要另外给娃补习数学, 因为学校打的基础不牢 就我们学校的情况: 白人用tutor的很多, 华人印度人用RSM的比较多, 我儿子好朋友的爸爸是加拿大出生的华裔, 他上加拿大那边某机构的remote课程主要是BA, 我们现在是在家自学BA/prealgebra (试了RSM一节课但是不喜欢)
你不觉得很夸张吗? 蓝州收了这么高的州税, 而且民主党是以教育精英自居, 但是周边住过红蓝两州的朋友, 包括我们自己都亲身经历了对于中上产孩子的教育差距。
我们小时候中国的教育很扎实, 不需要补补补, 课堂上都教完了 这里的课程内容太浅显, 乍一看学了不少, 仔细一问跟个筛子一样全是窟窿, 就得家长想办法补补
学霸当然不可能靠补补得来。
但是,如果明明是学渣 + 一般人 + 少数学霸的组合(这是大部分公校孩子的组合吧?),为了夸大公校教育的“好”,就要把教育的结果说成是“基础牢牢的” - 这种说法就不太靠谱了。
要知道,怎么判断基础”牢“,可能有争议。比如你要非说考试成绩好也不能代表”牢“ - 可以。
但怎么判断基础“不牢“,那就容易多了。比如就像MAP这种标准考试都考不好的,说句“基础不牢”,那是不过分的。
你可以很喜欢这里的公校教育,也可以认为这里的公校教育很好 - 我也不一定认为这里的公校教育不好,毕竟觉得不够的地方,咱家长可以自己补,大家互补嘛,而且好不好是比较主观的东西。
但请不要为了说明教育好,就把教育的成果夸大成“基础牢牢的” - 这种夸张是很难让人相信的。。。
学霸不需要补,在哪都是学霸。但是学霸5%,还有50%的普通想学的孩子呢,碰个好点的老师都看运气。 不过要是美国人都stem好了,我们这些h1b也留不下来。
我自己不觉得啊 我们摇摆州公立学校还可以
“华人家长印度家长还有很多白人家长都要另外给娃补习数学”是因为大家本来可以坐着看电影,但都非得站着看电影,甚至垫着脚看。(没见过几个白人家长补习)。 这些家长是规则的破坏者,拔苗助长的结果就是工作以后现原形,有的甚至等不到工作,大学就跟不下来,让孩子白白痛苦。有的人可能说我孩子就很优秀,大学工作都很好,可你想过没有,那是你孩子本来就好,可是因为这些规则破坏者,白白牺牲了快乐的童年可以尝试各种事的童年而淹没在题海补习之中。
这些家长估计是自己一边不停的加餐 一边嫌学校老师教的太少 一边抱怨大家都卷的不行娃太苦
我们要求题海补习了吗?为什么这么极端。 连有个正常老师好好教课都是家长过分要求了?
举个例子: 我儿子在学校学了乘法的分配率, 但是用演算方法证明不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只会用面积法来证明 你说是不是得补? 说明分配率没学明白啊! 这不是基础中的基础? 为什么把乘法分配率学明白叫"破坏规则"? 麻烦您解释一下, 我觉得这是学校份内应该教明白的内容啊 你咋知道补习就得是题海就得牺牲快乐的童年呢? 我儿子每周三次, 每次30分钟看数学书, 是他非常快乐的时光, 看得津津有味, 别的音乐体育娱乐也没落下
我们在深蓝,不太行
AOPS 才是王道
aops是什么?
你说反了,就美国这个课内数学教育,不补才会跟不下来。有多少大学选了理工科,喜欢理工科的孩子本科都读不下来,就是因为基础太差。美国理工科drop out的比例大于一半,如果这是你喜欢的规则你就拿你家娃实验好了。
到大学才跟不上的已经算好的了,很多真普娃,基本算数都不过关,到了四年级一上分数,多位数乘除法,和多步骤应用题就跟不上了。我娃四年级老师在每周update里就说过,班里有些孩子的计算错误是灾难性的,希望家长在家让孩子多练习。
对的 四年级ramp up跟不上就拉倒 有点像德国那种四年级分流但是美国不会跟你明分 稀里糊涂的就跟不上了
没错, 我以前也是不关心小孩的课程, 反正拿回家的成绩单都很漂亮, 在学校是advanced 后来随口问了点基本概念, 真的是吓出一身冷汗, 到处都是窟窿, 这不赶紧补上, 以后怎么得了?
同问。不是说要学奥数,才去AOPS。 话说新加坡数学够不够啊? 看完帖子,我这个上次上美国高中还是将近39年前的人真是受到震撼啊。,怎么这么快就如此拉胯了?!
我的几个同学,都是大家印象中的教育强州,也是covid上网课才知道孩子学校怎么教,教些啥,可以说是大吃一惊,
关键还是看老师... 我们学校用新加坡数学, 而且一个班十几个娃能分快中慢三个组, 快组还每周跟中学老师上两节课, 但是也学得不扎实... 但是人家新加坡的孩子用这套教材就很扎实。。。LOL! 新加坡也是著名的卷。。我们学校没有作业的, 所以, 教材再好也白搭。关键是家长得盯着, 保证孩子把学过的内容学懂学透。但是美国孩子还不把书本背回家, 小一点的孩子连自己每天学了啥都讲不清楚! AOPS我现在翻了翻 prealgebra 这本书, 不难, 还比不上我们国内的数学教材, 普娃 非竞赛娃都可以用。
你50+了?
Covid就是打开了Pandora box,方方面面都颠覆了我的认知和想法,如果说是好事也算好事吧
数学分快中慢三个组的数学教学一般都不行。 行的都是把三个班的孩子分成快中慢三个数学班。 教学时间是分三个组的三倍。
我老大说她在大学认识的同学,说有一些加州公高(不是歌喉那种)出来的,是高中的valedictorian,在大学成绩差得让人怀疑他们是怎么当上valedictorian的。更让人不敢细想他们中学其他孩子的水平会是什么样。
呃。 Auto spell . 将近30几年, not almost 39 years
我娃班上的白人家长也都给孩子补,我们上的数学班人家一个也没拉下。 学校教的数学不行/不够 -- 这不光是亚裔的认知,是重视教育,重视stem的所有家长的认知。
分班一般得到中学吧? 我们小学生不分班 关键还是没有作业吧? 真的是瞎糊弄
因为其他人更差啊:)这是另一个问题,周围的人都不如自己,孩子很容易就满足于自己的水平,孩子很难理解她们将来竞争的不只是身边的同学,其实很多家长也不懂,总是说自己的学校是州内第一,但问题是你的州在全国第几?美国在全世界又是第几?
见过那个,非常准确
现在更夸张了。 我知道有二三线学区的四年级的孩子,不会流利阅读,不能流利算简单算术(比如2*128),还算班上成绩最好的一批。 而且这些学校对应的高中,现在UC录取也很好。
我还知道6年级的孩子乘法是按加法算的呢
其实这很无所谓的一事儿 - 对社会来说,就是供需关系而已。对我们来说 - 自己孩子(或者将来,孙辈)需要的时候,自己花心思教就是了。
前面那位说”基础牢牢的“的同学有一句话倒是没说错 - 虽然我认为”基础牢牢的“是胡扯 - 但她”但你身边有哪个好孩子因为在这里上了小学被耽误了吗“这话是对的。。。
我们这里有个别学校是小学分班的。孩子要在家里做练习。 数学比较强。
关键是交了联邦税, 州税, 房产税,消费税之后 公共产品还是要靠自己
以前的美国教育数学也不好,但是大风气还是崇尚勤奋努力工作。比如我一个前女老板,big law partner,南方穷州白女,和老公是高中同学,南方小镇上那种只有一个高中,想都没想过爬什么藤,by default 两人都读了本州州立,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后来大学里面见了世面,女的去了t14法学院,男的去了t5读phd,后来事业都很优秀,男的是t5 发考题。他们这辈人这种path还不少,养娃也觉得没必要爬什么藤,后来这对夫妇的大娃二娃在湾区读公校,一个UC都没录到,好在有红州老家州立兜底,之后怎么发展未知。我感觉父母的意思就是只要认真努力,总有自己的道路,也对。
不知道美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变得很entitled很懒的。我家亲戚是80年代老老留,在一个红州公校发考题很多年了,对这种转变感觉很明显。以前美国人基础也很差,学不懂,很多人来office hour努力搞懂---虽然大部分人咋都教不会。现在的学生是成天闹事,听不懂就去找dean闹说教的太难了,dean还找发考题谈话,lower the standard,这可不就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