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hua001 发表于 2025-02-27 11:43 我们这个专业,把robustness,翻译为“稳健性”。 鲁棒性是不是只有搞计算机的人再用? 显得高大上?
我们这个专业,把robustness,翻译为“稳健性”。 鲁棒性是不是只有搞计算机的人再用? 显得高大上? laohua001 发表于 2025-02-27 11:43
suwa 发表于 2025-02-27 11:37 从新文化白话文开始,无数外来词汇加入汉语,特别是从日文过来的新词汇。 汉语起源于象形文字,常用字几千个远远不能满足表达需要. 又不能画蛇添足,那就靠词组表达出来复杂的含义。 有次看到“鲁棒性”这词一愣,这是啥东西。一查英文辞源是robustness, 这词看上去简单意义复杂,中文很难简单翻译出来。 哪位天才前辈把robust 翻成鲁棒,把后缀ness翻成性,鲁棒性。 工科同学知道是啥,其他同学随便猜。 中文诗情画意的事自己联想很好用,但严谨领域就欠缺了,科技创新词往往一头雾水。
ganymede 发表于 2025-02-26 09:11 表达同样多的信息,汉语和英语相比,说起来快,写起来慢。但现在电脑手机打字,手写慢已经不是问题。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5-02-26 09:02 你比较一下英语的骂人话和中文的骂人话就能体会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了。
hideandseek 发表于 2025-02-26 09:12 “说起来快”,有没有可能英语很多简洁的说法,你都不太会。
hellohappy 发表于 2025-02-26 09:12 贱,蠢,笨,婊,渣 懦,氓,畜,孽,残 10个字,基本上能涵盖80%的人品总结
ganymede 发表于 2025-02-26 09:20 我想不出来,你举几个例子吧。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5-02-26 09:50 中文艺术性强 英文逻辑性强 文科生和工科生的区别
laohua001 发表于 2025-02-26 09:53 见过美国法律文书没,为了避免歧义,冗长的一塌糊涂,一般人根本就看不懂,断句都成问题。必须well educated 所谓律师解读。 中文判决书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王力宏 发表于 2025-02-26 10:04 这不废话么。美国人也说中文判决书看不懂。
laohua001 发表于 2025-02-26 10:06 你阅读障碍当然看不懂
王力宏 发表于 2025-02-26 09:55感觉汉字表意模糊一些,没有英文精确。汉字非常适合写韵律诗。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5-02-26 09:52 “my husband….i feel so ….what should I do….” “Oh well”
dmw 发表于 2025-02-26 10:18 很简单的测试,随便找一段英文,翻译成中文,会发现中文只占英文版面的70% 反之也一样,中文翻译成英文,版面会增加50%
昨夜小樓聽雨 发表于 2025-02-26 09:23回复 1楼 sgvfj 的帖子 就是高熵語言,信息量高且需要結合語境。
abc456 发表于 2025-02-26 10:21 象形文字对大脑发育好,中国极少听说得了阅读障碍症的,就是以前认字的人忽然不识字了。后来发现国外得这种病的人还挺多。看字母拼写文字的人容易得阅读障碍症。
whatislife 发表于 2025-02-26 11:42 一知半解的胡扯, 看看中美法律,说同一件事,哪个更简洁,更准确
hideandseek 发表于 2025-02-26 09:10 说单个字的信息量, 肯定是中文,毕竟是象形文字。说语言的准确性,轮不到中文,中文语义的模糊性太多,是中文的魅力也是缺点。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5-02-26 11:59 中文同一个句子可以有好几种理解/释义,这大概起源于“揣摩上意”的政治求生需求。 而英文的句子,基本不会有歧义。 因此,特别是科学类学科,用英文学习起来便利很多。
Diablo2019 发表于 2025-02-26 11:32回复 1楼 sgvfj 的帖子 是的,但相反面便是汉语不严谨,很容易产生歧义。
flyingforce 发表于 2025-02-26 12:36 仔细想,单字信息量和准确性应该是反向的,单字信息量高了,准确性肯定是低的。
qt62 发表于 2025-02-26 12:37 对头。 中文要满足一个最基本的信仰需求: 圣上的金口玉言,永远都不会错,很长时间后回头看也不会错。所以得左右都能解释。 奴才做了几千年的都觉得这是中文的优势,也可以理解。哈哈
见过美国法律文书没,为了避免歧义,冗长的一塌糊涂,一般人根本就看不懂,断句都成问题。必须well educated 所谓律师解读。 中文判决书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laohua001 发表于 2025-02-26 09:53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5-02-26 12:02 Oh well是无法用中文准确替代的。一个“唉”其实也没有完整表达oh well的含义。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5-02-26 12:04 你大概读文科出身,没有对比阅读中文和英文的理工科教科书的经验。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5-02-26 12:06 英文的句子长、但却缺一不可,完整的句子读完之后没有任何歧义。 中文句子,艺术性很强。可做“这样行”理解、也可以“那样说也行”理解,能出来N种意思。
ca563 发表于 2025-02-26 09:07 前两天听了一个油管的台湾节目,嘉宾是某个AI名人(我外行,不认识)。他确实解释说汉语的表达简洁,同样的信息量,比英语的词量要少20%,所以天然就更有利做AI training。
sgvfj 发表于 2025-02-26 08:56
pistachio717 发表于 2025-02-26 09:25 我看过一个短剧,男女主台词就只有“来”这一个字,剧情还挺转折的😄
ajanny 发表于 2025-02-26 12:41 sister,brother,uncle, aunt, grandma, grandpa.............. 来, 你说说这些词怎么个严谨法了???到底是姐姐还是妹妹?哥哥还是弟弟? 是叔叔,伯伯,还是舅舅?? 是姨,是姑,还是婶?
nvyuom 发表于 2025-02-26 12:12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https://www.youtube.com/embed/CEqHi4QHk28
阿宇 发表于 2025-02-26 14:03 谁能把滕王阁序用英文翻出来?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ajanny 发表于 2025-02-26 12:35 所以嘛,就把欧美医生,律师等搞成了门槛极高的门阀行业,底层人的文盲率不降反增。 公牛,母牛,小牛,水牛,斗牛,牛鞭,牛蹄,牛奶................中国的扫地大爷至少至少知道都是和牛有关。 美国的扫地大爷能把这些单词认全乎就不错啦。 更别说其他更专业的词汇了。
王力宏 发表于 2025-02-27 01:27大家说说有没有哪段英文可以跟滕王阁序pk吧。
ydgg 发表于 2025-02-27 00:32 这些词本来就是姐妹,哥弟的意思,又没有歧义,挺严谨的啊 就好像Alligator和crocodile中文里都统称鳄鱼了,一般场景说鳄鱼也够用了,要再精确再说学名 倒是有些人一说起汉语博大精深就拿有歧义的句子当例子,比如“喜欢上一个人”有四种解释这种,让人直翻白眼
ajanny 发表于 2025-02-27 05:09 呵呵,真会找补。 在一个人有哥哥又有弟弟的情况下,说my brother, 你无法确定指得是哪个人。 还说这种语言严谨?? 不要太自恨了好吗。
一生所爱 发表于 2025-02-27 05:22各有各的优势吧 不需要拉一方踩一方 汉语的优势是一个字内涵丰富 覆盖量大 少量的词语可以有非常丰富的含义 尤其是成语 英文的优势是语法更加精准 比如时态 男女性别代词这些 很适合精确描述 缺点就是太长了
hrview 发表于 2025-02-27 06:59 这是语言重视某一个概念的结果,不能比较语言优劣。而且,事实上英语进行区分的比汉语多得多。 alligator crocodile 鳄鱼 bacteria, fungus 菌 cecotrope (没有中文对应的字词) 连He She 的区分也是在中国学习英文有了白话文才创造了 她这个字与他区别,但汉语语音上仍然毫无办法区别对待。
hrview 发表于 2025-02-27 07:11 汉语同音字太多,与英文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造成大量歧义。例如,中文节目,包括电视剧,对字幕的依赖比英文大的多得多。从语言交流上看,英文更有效。 再看书写,阅读理解英文科技教材也比阅读中文教材容易。而不是相反。即,在用于交流上,而不是用于产生文学诗意需要歧义模糊,汉语失去优势。 汉字的词和音都有限,音和字都无法增新,英文可随意扩张增新。汉語双字组词并不是中文的特征优点,任何语言都可以这么做。汉語双字原因却是因为汉语制造新词很难,导致新词被迫只能借用旧词组成,词的含义受到旧字的局限,导致整个语言体系都含义模糊,也会造成不良思维习惯,俗称“望文生义”。
🔥 最新回帖
鲁棒性超出稳健意思,更重要的是适应环境和稳定运行的能力。不是啥新词。
robustness 既不是 “稳” 也不是 “健”。用“稳健” 来表达 robust 词不达意,或让人望文生义。当你说 robustness 别人立即理解其独特的深刻含义,而当你说 “稳健性” 在别人大脑形成的概念模糊多了。
设想两种语言,语言E 既能方便创造新词,也可以用旧词组合*,而语言C只能用旧字组合,因为语言C基本没有创造新字的能力,这两种语言哪个在交流上更有效?
交流信息,读英文书籍比读中文,更容易理解,更深刻和准确。中文的模糊在文章上也容易看出,如前面网友说:“英文文章写得逻辑混乱的很容易看出来,但中文的,如果不是要翻译成英文,就不容易注意到其实原文的逻辑一团浆糊。”
--------------- *例如 pork 的中文是 “猪肉”,这种双字组合并不是中文的特长,任何语言都可以这么做。英文说 pig meat,一样可懂。当然,用 pork 而不用 pig 的原因不重要,是另一回事,也许源于原上流社会的虚伪或含蓄,类同中文说吃 “牛鞭”,不说吃 “牛阴茎”。
我们这个专业,把robustness,翻译为“稳健性”。
鲁棒性是不是只有搞计算机的人再用? 显得高大上?
你可以加修饰语,from paternal side, or maternal side, 还可以加second cousin remote etc。
居然有这么多人点赞你的贴子,我还以为上面的知识应该大家都知道
🛋️ 沙发板凳
信息量密度肯定是第一
但是,中文新创造的词汇,很容易学。
“说起来快”,有没有可能英语很多简洁的说法,你都不太会。
贱,蠢,笨,婊,渣 懦,氓,畜,孽,残
10个字,基本上能涵盖80%的人品总结
我想不出来,你举几个例子吧。
就是高熵語言,信息量高且需要結合語境。
牛
体会一下这信息量
英文逻辑性强
文科生和工科生的区别
“my husband….i feel so ….what should I do….”
“Oh well”
见过美国法律文书没,为了避免歧义,冗长的一塌糊涂,一般人根本就看不懂,断句都成问题。必须well educated 所谓律师解读。
中文判决书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这些字意义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来就是引申出来的 贱可以是便宜,也可以是人品,需要依靠上下文,对机器来说很困难。 贱多种意思,卑贱,不自重贱货,地位低下贫贱,便宜贱卖,还可以是废弃,或者通假字践
这不废话么。美国人也说中文判决书看不懂。
你阅读障碍当然看不懂
你低智商中文也看不懂。懒得理你。
同意。中文确实很多情况下有歧义和模糊意思,经常缺少主语宾语或者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语法简单就导致章法稍乱,但是也确实可以做到简练甚至隐晦。简练的一个原因是组词功能强大。
反之也一样,中文翻译成英文,版面会增加50%
就想想在这边大学里用的教材就可以了,一本比本厚,象大砖头一样,真的有必要吗?
看科技图书资料或教科书比如CS教材,首选英文版。 看中文版是找虐。
Oh well 这里带有安抚和无可奈何,中文对应的就是一个语气词
是的,但相反面便是汉语不严谨,很容易产生歧义。
联合国的各种动议都是官方翻成多种语言,随便翻翻就看得出来,中文版本都是最短的
一知半解的胡扯, 看看中美法律,说同一件事,哪个更简洁,更准确
就是信息熵高,更适合AI
但中文有个问题,就是你重复写同一个字,写着写着就感觉自己不认识这个字了,不信你试试!
中文同一个句子可以有好几种理解/释义,这大概起源于“揣摩上意”的政治求生需求。
而英文的句子,基本不会有歧义。
因此,特别是科学类学科,用英文学习起来便利很多。
你大概读文科出身,没有对比阅读中文和英文的理工科教科书的经验。
英文的句子长、但却缺一不可,完整的句子读完之后没有任何歧义。
中文句子,艺术性很强。可做“这样行”理解、也可以“那样说也行”理解,能出来N种意思。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CEqHi4QHk28
所以嘛,就把欧美医生,律师等搞成了门槛极高的门阀行业,底层人的文盲率不降反增。
公牛,母牛,小牛,水牛,斗牛,牛鞭,牛蹄,牛奶................中国的扫地大爷至少至少知道都是和牛有关。
美国的扫地大爷能把这些单词认全乎就不错啦。
更别说其他更专业的词汇了。
仔细想,单字信息量和准确性应该是反向的,单字信息量高了,准确性肯定是低的。
对头。
中文要满足一个最基本的信仰需求: 圣上的金口玉言,永远都不会错,很长时间后回头看也不会错。所以得左右都能解释。
奴才做了几千年的都觉得这是中文的优势,也可以理解。哈哈
sister,brother,uncle, aunt, grandma, grandpa..............
来, 你说说这些词怎么个严谨法了???到底是姐姐还是妹妹?哥哥还是弟弟?
是叔叔,伯伯,还是舅舅?? 是姨,是姑,还是婶?
对的。但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和一部分文化程度很高的,都认为是可以二者都高的。
美国和中国都有一大堆人在孜孜不倦地研发永动机。中国比美国牛的是,搞永动机研发的人里面,比美国搞永动机研发的人里面,高素质的多。
论跪圣上,现在中国人拍马都追不上美国 — “Long Live the King!”
但在精确叙事方面,就表现的不够直接,不够有逻辑,上学时翻译过来的非文科课本真的很难读
目前国际上还在普遍使用的表意语言就只有汉语了,表意语言的特点就是文字信息量大,信息量大了就需要结合语境去理解,会很容易出现歧义,但更适合文学创作。
其他的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俄语等等都是表音语言,表音语言需要不断的创造新的词汇来适应新事物的出现,入门难度低,但后期弊端多,稍微专业的词汇,普罗大众都认不出来,对比较专业的知识推广有很大难度,这里面就包括法律,你把书给教育水平低的人看,他都看不懂。汉语就不存在这个弊端,只要是正常读完九年义务教育的,看大部分比较浅的专业书籍都能看得懂。 比较深的专业书,因为专业名词太多太不常用,会出现每个词都认识,但连一起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的情况。英语那边是词也看不懂,讲的什么更看不懂。
以前朝鲜、越南还会用汉语记录官方文件,后来官方文件也用他们的表音文字记录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断层。日本比较聪明,它从一开始就没有全盘汉字化,而是加入了假名,后来西方文化兴起,他也没有把汉语完全取消,而是加入了更多的假名,以此来减少非必要的汉字,假名其实就是表音字。
中文确实信息密度高很多。。
但表达精确性不如英文
每每读到英文的合同条文、都对它的面面俱到、不留漏洞叹服不已。
也许,你虽然是文科生、法律专业,却还没有我的文科好?
我原本讨厌人骄傲自大,但是这些年来这个版上多少次因为谦虚就要被别人说你学历低是外嫁蹲家大妈….人太谦虚真的不行、会被人当作无能。
英文不仅有文艺之美,也有科技严谨之美。前者参考Bob Dylan的歌词以及他的记者会语言之美。后者,俯拾皆是,尤见于天文物理的基础教育书籍。
中文和中国文化之美,美在有刚有柔。连同中国人的性格也是如此,柔的部分婉约、含蓄、谦和、幽深…刚劲的部分,旷达、雄健、辽阔。
对,按语言的准确性来说应该是法语
好吧🤷♀️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是学机械工程的,只会比你更理工。
中文如果跟英语一样长,表达的肯定比英语更准确,没有任何岐义
表达能力强,要看哪一个标准的强。
完全正确👍
我对英文有障碍,中文没问题
我都懒得反驳。
语言作为载体, 本身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一个文化思想丰富,这个文化所用的语言就丰富。period! end of discussion!
任何ID都是要尽量避免重复模糊。中文一字多意,一音多字,都比英文多得多,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而且中文没有上下文经常无法断词。中文的模糊性只好靠上下文来猜测了解词的意思,结果本末倒置。在同样的信息规模下,大语言模型中文token数多87%。有人用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哈利波特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作为评估参考,处理英文版得到44.6万个token,中文版得到83.6万个token。
时代进步,白话文取代淘汰了文言文,减少了汉字的模糊效果,但去模糊性还不够彻底。
我老觉得各种语言费的墨水应该差不多。
不光是表达简洁的优势. 最最关键的是随着新技术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英文要不断的造词,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信息发展。据说这也是为什么Deepseek可以以1/100的算力来训练大模型的原因之一。
知乎上的这篇文章可以看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417935315
“根据斯坦福大学统计的数据,英语每年新增的专业词汇量,是汉语的7.6倍。 而AI训练需要根据实时的数据信息不断去投喂,去训练,这样才能快速的迭代升级,但你每年新增的专业词汇量是汉语的7倍之多,是不是就给AI训练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首先这个标题:汉字是…语言,这个表达就是错的。从这一整篇文字里,既看不出汉字或者汉语的美,也找不到究竟强在哪里的阐述,甚至看不到准确的表达,很失败的一个表达观点的例子
汉语的汉字是有很多优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在代数,物理,化学这种科学领域,比如公式推导,分子式的表达上明显不方便,也许是阻碍科学技术在古代和近代中国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上,中文也是落后的,用汉字编程困难大。发展现代科技,中国人必须同时使用中文汉字和英文这类字母语言,或许科技中文也需要改用拼音书写从而在科技发展和交流中简化语言的表达和使用。
我昨天晚上xhs 上刚看完。
最后大姨妈来了哪个?
这些词本来就是姐妹,哥弟的意思,又没有歧义,挺严谨的啊 就好像Alligator和crocodile中文里都统称鳄鱼了,一般场景说鳄鱼也够用了,要再精确再说学名
倒是有些人一说起汉语博大精深就拿有歧义的句子当例子,比如“喜欢上一个人”有四种解释这种,让人直翻白眼
是啊,有意思,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从岳阳楼背到滕王阁呢?我也是经常把这两个搞混。是common mistake吗?
英文有没有这么美的文字?哪段英文能来pk?
名词,越是没有联想,就越可能更准确。联想产生歧义的可能性更大
感觉中文的语法也很不明确。比如很多网友发的帖子,经常是一连串七八个句子都是逗号分隔,中间主语改变了好几次还都省略了。但是如果意思看得明白,大家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如果看不太明白,大家一般会说楼主表达能力差,也不会说是病句。写英文句子时,估计没人会在主语改变的情况下还省略主语。似乎中文的语法已经精简到了读着没歧义,不别扭就行。其实别扭也行,可能是新的网络用语,多说几次大家习惯了就接受了
Shakespeare published a quarto of 154 sonnets,可能英文母语的读起来有类似的感觉吧
这样艺术化的语言,各种语言都有,都很难翻译,不能成为论据
但我感觉现代汉语想说明白也不难吧。例如A大败B,和A大胜B,都是A胜。虽然有点特别,并没有歧义。
呵呵,真会找补。
在一个人有哥哥又有弟弟的情况下,说my brother, 你无法确定指得是哪个人。
还说这种语言严谨?? 不要太自恨了好吗。
这是语言重视某一个概念的结果,不能比较语言优劣。而且,事实上英语进行区分的比汉语多得多。 alligator crocodile 鳄鱼 bacteria, fungus 菌 cecotrope (没有中文对应的字词)
连He She 的区分也是在中国学习英文有了白话文才创造了 她这个字与他区别,但汉语语音上仍然毫无办法区别对待。
再看书写,阅读理解英文科技教材也比阅读中文教材容易。而不是相反。即,在用于交流上,而不是用于产生文学诗意需要歧义模糊,汉语失去优势。
汉字的词和音都有限,音和字都无法增新,英文可随意扩张增新。汉語双字组词并不是中文的特征优点,任何语言都可以这么做。汉語双字原因却是因为汉语制造新字很难,导致新字被迫只能借用旧字组成,词的含义受到旧字的局限,导致整个语言体系都含义模糊,也会造成不良思维习惯,俗称“望文生义”。
时态上,英文和中文有一点可比性吗? 英文甚至外文既繁琐又没效率。 中文只需要加一个“了”字,一大半过去时态就解决了,哪个外文能比?
中文“鳄”统称之余,加一两个字定语,哪个更形象更具体?更有信息量?
短吻鳄 美洲鳄 扬子鳄
望文生义是给文盲用的, 即使这样,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和外文里的根据词根猜意思,差不多。
同音字多, 单字多,这都是一楼说的入门难,学习难,而不是不准确,学过小学之后的,没几个被同音字困扰,尤其是阅读的时候。
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