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很忙,但每天都多出来一些乱七八糟的杂事,比如小孩在学校突然又吐了,又不能上班要去接,比如突然building 又停水了,比如被送了两个包裹被charge 了两次,打电话商家要求我给他们退回去,等等等,然后娃吃饭撒一地每天都在清洁,in law 吃饭也撒一地也不停的清洁, 就是工作很多,没有时间做,每天都被各种杂事包围,完全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in law 和我父母不但不帮忙,还各种内耗, 我现在最希望的是有时间静静的工作,有时间看医生,泡杯茶,看书等等,但这都成了奢侈
tomjust 发表于 2024-11-20 18:02 娃小的时候跟他们一起读绘本《尼古拉的三个问题》The Three Questions [Based on a story by Leo Tolstoy] 根据托尔斯泰短篇小说《三个问题》改编而来。当时我不理解,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现在终于摸到一点边: 什么时候是做事情的完美时机?就是当下的每一刻 什么是最重要的人?通常是身边的人 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帮助当下身边需要被帮助的人 每个当下都选择了在那个时刻最该做的事,同时放下其他事,就足够支撑自在坦荡的心理状态。
推荐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The ONE Thing: The Surprisingly Simple Truth About Extraordinary Results” 个人亲身体验,做减法做精益,live at the moment,不焦虑不紧张不恐慌,整体的幸福感和现实成就最高。 花时间好好摸索,什么事情对自己重要,然后其他事情都放一边。这个世界没了谁都在继续转,你管和不管这些事的结果都差不多。 我前几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带好孩子,所以工作和父母长辈都放到一边,只给最低关注;后来孩子大了,重点变成了某一个生病的长辈,那就尽量出钱出力;再后来他过世了,那我又回归孩子和工作。 时刻头脑清醒,分清priority最重要,不能跟无头苍蝇一样团团转,该说不就说不,尊重自己的时间和感受。
tomjust 发表于 2024-11-19 11:37 推荐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The ONE Thing: The Surprisingly Simple Truth About Extraordinary Results” 个人亲身体验,做减法做精益,live at the moment,不焦虑不紧张不恐慌,整体的幸福感和现实成就最高。 花时间好好摸索,什么事情对自己重要,然后其他事情都放一边。这个世界没了谁都在继续转,你管和不管这些事的结果都差不多。 我前几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带好孩子,所以工作和父母长辈都放到一边,只给最低关注;后来孩子大了,重点变成了某一个生病的长辈,那就尽量出钱出力;再后来他过世了,那我又回归孩子和工作。 时刻头脑清醒,分清priority最重要,不能跟无头苍蝇一样团团转,该说不就说不,尊重自己的时间和感受。
tomjust 发表于 2024-11-19 11:37 推荐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The ONE Thing: The Surprisingly Simple Truth About Extraordinary Results” 个人亲身体验,做减法做精益,live at the moment,不焦虑不紧张不恐慌,整体的幸福感和现实成就最高。 花时间好好摸索,什么事情对自己重要,然后其他事情都放一边。这个世界没了谁都在继续转,你管和不管这些事的结果都差不多。 我前几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带好孩子,所以工作和父母长辈都放到一边,只给最低关注;后来孩子大了,重点变成了某一个生病的长辈,那就尽量出钱出力;再后来他过世了,那我又回归孩子和工作。 时刻头脑清醒,分清priority最重要,不能跟无头苍蝇一样团团转,该说不就说不,尊重自己的时间和感受。
tomjust 发表于 2024-11-19 11:37 推荐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The ONE Thing: The Surprisingly Simple Truth About Extraordinary Results” 个人亲身体验,做减法做精益,live at the moment,不焦虑不紧张不恐慌,整体的幸福感和现实成就最高。 花时间好好摸索,什么事情对自己重要,然后其他事情都放一边。这个世界没了谁都在继续转,你管和不管这些事的结果都差不多。 我前几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带好孩子,所以工作和父母长辈都放到一边,只给最低关注;后来孩子大了,重点变成了某一个生病的长辈,那就尽量出钱出力;再后来他过世了,那我又回归孩子和工作。 时刻头脑清醒,分清priority最重要,不能跟无头苍蝇一样团团转,该说不就说不,尊重自己的时间和感受。
还有一个对付无力感的有效方法,就是缩短做决定的时间,我能一秒钟做决定的事情不会花两秒,而且做了决定后就不纠结不后悔,什么结果我都坦然接受。 如果几分钟之内我的心里没有浮现出答案,那头脑就把这个事情放在一边,不需要浪费一秒钟来焦虑,把注意力放在其他问题上,在合适的时候再回头决定。我最早给自己的硬性指标是考虑纠结一个事情不超过五分钟,现在熟练以后很少会超过五秒,脑子会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来approach 这个problem. 这是建立在这个心理基础上:无论我怎么做,都错不到哪里去,我相信我的直觉也相信这个世界不会亏待我。 有本书《做,就对了》 “Fail fast, fail often: how losing can help you win” 也是类似的意思。人生的关键不在于每件事都做出最好的决定(80-100分),而是每件事做到good enough (60-70分),然后继续下一件事。向前行才是关键(go with the flow),不要stuck在某个时刻某件事情上。
为什么我都没提到老公?因为他就是隐身的状态,我摆脱无力感的过程跟他没什么关系,这是我个人的成长道路,不需要其他人的配合:当我开始改变,周围的人和事也会跟着改变。 上面提到:找到最重要的事情(不要为不重要的事情浪费精力),把生活中的事情做减法,缩短做决定的时间(减少内耗/纠结的状态),现在聊聊更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从情绪中脱身并维持稳定良好的心态。 先说明我老公,公婆,父母都是普通华人,翻开武志红的《巨婴国》,大部分字句都能用在他们身上;我的工作环境竞争极其激烈(年终奖可以是salary的0~200%),所以极品奇葩特别多,在金钱刺激下大家都不屑于伪装了。 最开始老公父母同事老板的言辞很容易影响到我的情绪,甚至会有身体反应(被恶意攻击的时候胃部会抽痛),我就静静地看着那个难过的自己,在头脑里描述自己的感受/情绪,体验这些情绪的升起/变弱直至消失。下一次我的情绪反应都会比上一次要弱,训练到现在,我最多只难过五分钟,很轻易就可以从他人的影响中抽离,从自己的情绪/强迫性的思维中脱身,回复到平静。 不管是事,是物,是关系,还是情绪/感受,中心思想就是detachment /let it be /let it go, “放下🫳”,心中执着的越少,现实生活会越富足(abundance)。
tomjust 发表于 2024-11-19 11:37 推荐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The ONE Thing: The Surprisingly Simple Truth About Extraordinary Results” 个人亲身体验,做减法做精益,live at the moment,不焦虑不紧张不恐慌,整体的幸福感和现实成就最高。 花时间好好摸索,什么事情对自己重要,然后其他事情都放一边。这个世界没了谁都在继续转,你管和不管这些事的结果都差不多。 我前几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带好孩子,所以工作和父母长辈都放到一边,只给最低关注;后来孩子大了,重点变成了某一个生病的长辈,那就尽量出钱出力;再后来他过世了,那我又回归孩子和工作。 时刻头脑清醒,分清priority最重要,不能跟无头苍蝇一样团团转,该说不就说不,尊重自己的时间和感受。
tomjust 发表于 2024-11-19 11:37 推荐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The ONE Thing: The Surprisingly Simple Truth About Extraordinary Results” 个人亲身体验,做减法做精益,live at the moment,不焦虑不紧张不恐慌,整体的幸福感和现实成就最高。 花时间好好摸索,什么事情对自己重要,然后其他事情都放一边。这个世界没了谁都在继续转,你管和不管这些事的结果都差不多。 我前几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带好孩子,所以工作和父母长辈都放到一边,只给最低关注;后来孩子大了,重点变成了某一个生病的长辈,那就尽量出钱出力;再后来他过世了,那我又回归孩子和工作。 时刻头脑清醒,分清priority最重要,不能跟无头苍蝇一样团团转,该说不就说不,尊重自己的时间和感受。
Exactly! 在明确priorities的基础上,楼主可以参考Getting Things Done by David Allen. 里面有一个productivity system,来帮你明确每一个incoming request的性质是什么,以及怎么对待它们。我在了解这个方法前是一个drowning woman。事情太多会尽量想办法完成,完不成会焦虑。实施后最直观的体会是,如果我感觉overwhelmed,那我多半是替别人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或者别人对我有不合理的要求,要不就是做了优先级低的事。 下面两个图简单解释了这个方法: https://www.float.com/resources/getting-things-done-method
认为自己“没做什么”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和市场不认同这些“杂事”的价值。我们自己的价值观背影响,也认为这些事情好烦又不得不做。 比如做饭,以前我认为它是一种不得不做的家务,不能饿肚子。最近三年对营养、健康和健身起了很大兴趣,做饭成了我保护家人健康的最直接的手段。做饭是我的special power, 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再是个负担或者简单的责任。 Again, it doesn’t matter what you do and how you do it. It’s WHY you do it that matters. 这句话是Simon Sinek的Start with Why这本书的精髓。
realsimplejill 发表于 2024-11-20 17:17 你说的没错,一个人可以有多个priorities,同时扮演很多觉色。角色和Priorties can shift on daily basis. 比如今天小孩病了,那么夫妻俩有一人可能就要shift priority。心理上认识到现在这一刻,父母角色比员工角色重要,现在的priority就是小孩,比既要照顾好小孩、工作还要拉满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原帖的意思是同时“既要又要”容易burnout。很多高效率的人在单一时间只干一件事。比如上班就上班,和家人在一起就是家庭时光。突发事件来了那么处理突发事件就是priority。 某些突发事件不可预测和避免。但是很多杂事和突发事件有人为因素。比如我家房顶漏了,其实几年前就有condensation,我们一直没找人查。这就是典型的没做重要的事(检查房顶)而最后要负责突发的严重事件的后果。 最后,中年不易,上有老下有小,give yourself grace 🙏
娃小的时候跟他们一起读绘本《尼古拉的三个问题》The Three Questions [Based on a story by Leo Tolstoy] 根据托尔斯泰短篇小说《三个问题》改编而来。当时我不理解,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现在终于摸到一点边: 什么时候是做事情的完美时机?就是当下的每一刻 什么是最重要的人?通常是身边的人 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帮助当下身边需要被帮助的人 每个当下都选择了在那个时刻最该做的事,同时放下其他事,就足够支撑自在坦荡的心理状态。
tomjust 发表于 2024-11-20 18:02 娃小的时候跟他们一起读绘本《尼古拉的三个问题》The Three Questions [Based on a story by Leo Tolstoy] 根据托尔斯泰短篇小说《三个问题》改编而来。当时我不理解,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现在终于摸到一点边: 什么时候是做事情的完美时机?就是当下的每一刻 什么是最重要的人?通常是身边的人 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帮助当下身边需要被帮助的人 每个当下都选择了在那个时刻最该做的事,同时放下其他事,就足够支撑自在坦荡的心理状态。
就是工作很多,没有时间做,每天都被各种杂事包围,完全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in law 和我父母不但不帮忙,还各种内耗, 我现在最希望的是有时间静静的工作,有时间看医生,泡杯茶,看书等等,但这都成了奢侈
🔥 最新回帖
我和你定义没什么不同,只是指出一个问题,就是带好孩子是不是可以simplify为one thing,
在我看来很多琐事,不是简单一句one thing就可以gloss over的,培养孩子自驱力很重要,这点我同意你,但这是基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上。而健康成长就已经有无数多的things了。 如果他小时候饿了,便秘,视力下降,等等,你也无所谓,focus on自驱力,孩子可能不能健康活到自驱力matter的stage。
我平时照顾娃的事基本全盘交给家里长辈,lg和保姆。 从娃出生第一天起,我看着大家一天天的起夜,一顿顿的奶,一片片尿布,无微不至的照料,不间断的陪玩,陪读,陪唱歌。 其中多少意想不到的状况,一个个解决。 这些点滴给我触动很大,更加感激“琐事”的价值。 不希望任何这样的辛劳付出的人,在overwhelmed的同时还要被鸡汤PUA,觉得是自己不会prioritize,能力不够。如果你真的能focus on one thing,我希望你意识到这是奢侈,或许背后有很多别人的付出,或许你非常幸运,maintenance cost is low。而那些没法delegate琐事的人,也不要觉得是你的问题, 至少保持心情愉快,别被鸡汤给PUA了。
我允许我有了这样的念头。 我允许, 每一个念头的出现, 任它存在, 任它消失。 因为我知道, 念头本身并没有意义, 也与我无关, 它该来会来, 该走会走。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 伤害的, 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升起了这样的情绪。 我允许, 每一种情绪的发生, 任其发展, 任其穿过。 因为我知道, 情绪只是身体上的觉受, 本无好坏。 我越是抗拒, 它越是强烈。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绪, 伤害的, 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就是这个样子。 我允许, 我就是这样的表现。 我表现如何, 就任我表现如何。 因为我知道, 外在是什么样子, 只是自我的积淀而已。 真正的我, 智慧具足。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 伤害的, 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知道, 我是为了生命在当下的体验而来。 在每一个当下时刻, 我唯一要做的, 就是全然地允许, 全然地经历, 全然地享受。 看, 只是看。
允许, 一切如其所是。
知道,她小时候还专门写了coupon做礼物送我,就是“不打扰妈妈两小时”这样的。 但是具体执行她一有点事就找我,写作业寂寞也跑我这来写,然后一直废话连篇。 我不在乎她怎么写作业,她也叽叽咕咕把每个步骤都说一遍。。。我真无语。
高效率人群有一个共同点,跟之前谈到的特质(做减法,prioritize最重要的事情,找到“我愿意”,快速做出准确决定不内耗)都有关系,就是这里谈到的从一个情境快速抽离,然后全然投入到下一个情境中。
工作的时候注意力都在工作上,陪孩子玩耍就尽情开心地玩;该伤心的时候伤心,该大笑的时候大笑;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全然地活在每个当下。
要做到情绪思维快速地转变,关键在于念头的控制。比如当你知道抱怨老公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好一点但还是忍不住在脑子里翻来覆去他过去几年干了什么傻事的时候,就变成了念头在控制你,而不是你在控制念头。
Regular 瑜伽和冥想都会帮助对念头和情绪的掌控,让自己迅速地从一个task进入到下一个task,每个task都被快准狠地解决掉,自然就轻松了。
说得很好👍记下了
🛋️ 沙发板凳
所以我一直在做减法。
个人亲身体验,做减法做精益,live at the moment,不焦虑不紧张不恐慌,整体的幸福感和现实成就最高。
花时间好好摸索,什么事情对自己重要,然后其他事情都放一边。这个世界没了谁都在继续转,你管和不管这些事的结果都差不多。
我前几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带好孩子,所以工作和父母长辈都放到一边,只给最低关注;后来孩子大了,重点变成了某一个生病的长辈,那就尽量出钱出力;再后来他过世了,那我又回归孩子和工作。
时刻头脑清醒,分清priority最重要,不能跟无头苍蝇一样团团转,该说不就说不,尊重自己的时间和感受。
谢谢分享,这也是我也学习的功课。
一周只去一个地方一次买菜日子能不能过?能过就只买一次。
老人家都送回家,各管各妈,日子能不能过?能过就都送走。
小孩不上这个课外班,家里不安排这次旅行✈️,日子能不能过?能过就不安排。
家里必须一尘不染吗?现在不打扫🧹日子能不能过?能过就等我开心的时候再来清扫。
所有这些情景的中心思想就一个,我做这些的动机是“我愿意”还是“我应该”。
“我愿意”来源于内驱力,再多再难我都甘之如饴;“我应该”来源于外驱力,是为了迎合外在标准而做,那光是扫个地,我都能觉得手臂千斤重,满满的无力感。
关注在“我愿意”,能成就的事情又精又多,因为没有内耗,能量都花在刀刃上。
小孩病了让你老公去接,一人接一次,不能每次都你接
包裹钱不多就算了,钱多就等晚上再联系客服,什么时候买菜的时候顺便到carrier给退掉
你不是跟你父母已经断绝来往了么,少联系别联系,别琢磨他们
问题是lz说的好几个事都不止one thing了。很多事不做就堆积如山。shortcut 能省事就省 但是还是很多事。比如家里很多家务都睁只眼闭着眼降低标准了 但是还是没完没了的感觉
不是,in law 只是visit , 而且是他自己说要来的,并不是我们请的! 但是在我家,在沙发上吃花生吃开心果,弄得到处都是,又在饭厅吃饭也是跟小孩一样撒得满地都是。
生活就是被各种繁杂琐碎,各种突如其来的的事情冲击着
父母娃们吃饭到处撒的问题扫地机可以帮忙
只有开始做减法,才会摆脱恶性循环,如果不做减法,只会越来越多杂事;现在开始做减法,至少将来有一天会有轻松自在的可能。
包裹都有30天退货吧,不需要特意跑一次,我都存一起几周跑一次
小孩吐了就接回家自己继续上班
还有我的许多杂事都是带着娃一起做的,从2岁开始就是,一来可以溜娃kill时间,二来也算让他们长长见识呗,不需要自己抽空单独出来做
那叫他们自己收拾啊,不行就老公收拾,没听过要媳妇收拾的,反正我绝对不会动手去干
In law 和老公,都是特别脏,眼里没有活的。 家里最近几天连续出现了蛆和蟑螂,这些人都跟没事人一样,恶心不到他们!
+1 ““我愿意”来源于内驱力,再多再难我都甘之如饴”
今年才真正实施下来的,凡事都要是心甘情愿的。
也是刚刚发现,没有孩子的家庭的家务量,是有孩子的家庭的家务量,的10-20%。能少花太多的时间精力了。
那是因为你选择了最重要的事情是带孩子。假如你选择了工作是第一要事,请问如何不管孩子?家里大事小事都交给别人,也要对方愿意且能达到最最基本的标准才行。
我有洁癖 我家人 晚上不洗澡 不换睡衣 从不上床 在外面穿了一天的衣服 回家不会直接坐或躺布沙发上
吃饭吃零食 只要吃东西 必须在饭桌上吃 不能在沙发 床上吃东西
孩子一直都不错
可我爸妈 就是不听
在床上吃巧克力 在沙发上吃葡萄 在沙发上喝牛奶 吃开心果 我每天 疲惫的打扫打扫再打扫
买个小绿 都不够用
每天各种鸡毛蒜皮的事 都要处理 都要花时间 就是累
我一般早上起来准备一个饭盒,然后送去学校。 晚上队友做饭,然后我稍微辅导功课。然后不就是洗澡睡觉了吗。 接送培训班都安排在周末。
我们晚上收拾餐桌/放洗碗机的工作是大娃完成的。现在分配给小的做饭前摆放碗筷和盛饭,她们能做不少家务呢。
一样的!家里两个人得有分工,挣得多的专心工作,挣得少的多管小孩。平时杂事+小孩课外班接送是很多,双职工得有取舍。重要的事情做了就行了,很多钱浪费了也没办法,比如没空去退货,账户被多扣了钱,我都没法兼顾。累了一天,我宁愿休息看电视剧,也不会为了省钱去干杂事。
如果几分钟之内我的心里没有浮现出答案,那头脑就把这个事情放在一边,不需要浪费一秒钟来焦虑,把注意力放在其他问题上,在合适的时候再回头决定。我最早给自己的硬性指标是考虑纠结一个事情不超过五分钟,现在熟练以后很少会超过五秒,脑子会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来approach 这个problem.
这是建立在这个心理基础上:无论我怎么做,都错不到哪里去,我相信我的直觉也相信这个世界不会亏待我。
有本书《做,就对了》 “Fail fast, fail often: how losing can help you win” 也是类似的意思。人生的关键不在于每件事都做出最好的决定(80-100分),而是每件事做到good enough (60-70分),然后继续下一件事。向前行才是关键(go with the flow),不要stuck在某个时刻某件事情上。
in law 吃饭也撒一地也不停的清洁
其他的算了。这个你公公婆婆可以自己收拾呀。他们是成年人。除非卧床不起那种。这是最基本的。
卧槽,那还是离了吧,我一天都忍不了
太同意了。 每天的琐事就算了,时不时就会有各种状况,最近不是这个生病就是那个要去医院。
小孩的事就算了。in law祸祸的必须让你老公收拾。不然你就当看不见那个沙发,也不去坐。等他们走了再说。想办法让他们赶紧走。我觉得琐事消耗人,可以想办法减少。人消耗人是最猛的。小孩子就算了自己生的,其他人就是要地理隔离。至少要自己做到看不见。隐形隔离。总之必须隔离。
只能说娃跟娃不一样,大娃跟小娃不一样
把队友发动起来。
我自己一个人上班带两娃。也是觉得很疲倦的,因为所有事都是一个人担着。有时候会累得不想动。
两个人都做家务就好得多了。
女人承担了很多无报酬的劳作。
男人们不拿报酬不动身,才不会参与无报酬劳作呢。
确实是,怀念单身,但也比较孤独少了很多乐趣。其实,如果有足够钱,生一个娃,再请个保姆比较好!
这种人我不会来往的。 我家老人也是这种,只关注自己,不停的在别人身上索取。
有道理。还少了关键一点,老公要给力,或者要培训分担。杂事都是妈妈在管,爸爸差不多隐形了
“家里最近几天连续出现了蛆和蟑螂”
你或者甩了他,或者请人干,或者自己干,家就在哪儿,你忍着不做,恶心的是自己,抱怨于事无补,多点勇气,切实的去做点事改变。
有些是损失小钱的,我能不打电话就懒得打电话了。买的便宜货,退货有点烦那种就不退了。
美国人工贵这点真是不好。什么屁发达国家啊 啥都要自己做!请保姆照顾失智老人都办不到,要把一家人拖垮。
为什么我都没提到老公?因为他就是隐身的状态,我摆脱无力感的过程跟他没什么关系,这是我个人的成长道路,不需要其他人的配合:当我开始改变,周围的人和事也会跟着改变。
上面提到:找到最重要的事情(不要为不重要的事情浪费精力),把生活中的事情做减法,缩短做决定的时间(减少内耗/纠结的状态),现在聊聊更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从情绪中脱身并维持稳定良好的心态。
先说明我老公,公婆,父母都是普通华人,翻开武志红的《巨婴国》,大部分字句都能用在他们身上;我的工作环境竞争极其激烈(年终奖可以是salary的0~200%),所以极品奇葩特别多,在金钱刺激下大家都不屑于伪装了。
最开始老公父母同事老板的言辞很容易影响到我的情绪,甚至会有身体反应(被恶意攻击的时候胃部会抽痛),我就静静地看着那个难过的自己,在头脑里描述自己的感受/情绪,体验这些情绪的升起/变弱直至消失。下一次我的情绪反应都会比上一次要弱,训练到现在,我最多只难过五分钟,很轻易就可以从他人的影响中抽离,从自己的情绪/强迫性的思维中脱身,回复到平静。
不管是事,是物,是关系,还是情绪/感受,中心思想就是detachment /let it be /let it go, “放下🫳”,心中执着的越少,现实生活会越富足(abundance)。
钱要挣 娃要带 父母要照顾 日常琐事也要处理 怎么能只有一件
我会假设如果我此刻就死去,孩子们可以健康成长并有幸福的人生吗?可以的,因为我一直在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动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情绪稳定,有同理心,从小就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是非常好的team player。
那父母辈的生活可以过下去吗?可以,因为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基本自给自足,我陪着他们学会用手机,学会跟他人求助,同时每天学习新东西来维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并陪伴他们建立起坚实的亲戚朋友支持网。
那我老公呢?他肯定也会活得很开心,就不赘述了。
那公司同事呢?肯定也没问题,我已经尽可能地培养新同事,分享经验和教训,希望他们继续继续成长。
我做每一件事的出发点,不是让别人离开我,日子就过得很差或过不下去;恰恰相反,我做的每一件事,是为了让其他人的生活即使没有我,也可以继续彰显蓬勃的生命力。
对我自己也一样,能活一天,就要把这一天过好。
深有同感,握手! “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我最近也有一点这种体悟了。现在每天都在努力成长的路上,不容易,但感觉内心的力量在增长!
问题是“带好孩子”就不是one thing,而是好多things 了。这one thing 概念有点耍流氓啊,往大里说,什么琐事都能最后归总到为了“幸福” 这个one thing上。
我有多于一个小孩,我认为带好孩子的关键在于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力,把自驱力带动出来。
有本育儿书《园丁与木匠》,我认同养孩子是做园丁,只需要提供稳定健康的环境,足够的营养,成长成什么样子不是我能决定的。但如果你认为养孩子是做木匠,玉不琢不成器,那工作量和焦虑程度绝对比我高一个数量级。
我们都在用“带好孩子”这四个字,但对于你和我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对我来说,带好孩子就是一件事,当孩子最重要的时候,父母长辈没大病不要来刷存在感,过来找茬的我该怼则怼;工作对得起拿到手的工资就行,我不卖命也不求升职。
我允许 作者:伯特•海灵格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 事情是如此的开始, 如此的发展, 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 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 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 伤害的, 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我允许, 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 如此的评判我, 如此的对待我。 因为我知道, 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在他那里, 他是对的。 若我觉得他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 伤害的, 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谢谢分享
下面两个图简单解释了这个方法: https://www.float.com/resources/getting-things-done-method
你说的没错,一个人可以有多个priorities,同时扮演很多觉色。角色和Priorties can shift on daily basis. 比如今天小孩病了,那么夫妻俩有一人可能就要shift priority。心理上认识到现在这一刻,父母角色比员工角色重要,现在的priority就是小孩,比既要照顾好小孩、工作还要拉满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原帖的意思是同时“既要又要”容易burnout。很多高效率的人在单一时间只干一件事。比如上班就上班,和家人在一起就是家庭时光。突发事件来了那么处理突发事件就是priority。
某些突发事件不可预测和避免。但是很多杂事和突发事件有人为因素。比如我家房顶漏了,其实几年前就有condensation,我们一直没找人查。这就是典型的没做重要的事(检查房顶)而最后要负责突发的严重事件的后果。
最后,中年不易,上有老下有小,give yourself grace 🙏
认为自己“没做什么”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和市场不认同这些“杂事”的价值。我们自己的价值观背影响,也认为这些事情好烦又不得不做。
比如做饭,以前我认为它是一种不得不做的家务,不能饿肚子。最近三年对营养、健康和健身起了很大兴趣,做饭成了我保护家人健康的最直接的手段。做饭是我的special power, 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再是个负担或者简单的责任。
Again, it doesn’t matter what you do and how you do it. It’s WHY you do it that matters. 这句话是Simon Sinek的Start with Why这本书的精髓。
娃小的时候跟他们一起读绘本《尼古拉的三个问题》The Three Questions [Based on a story by Leo Tolstoy] 根据托尔斯泰短篇小说《三个问题》改编而来。当时我不理解,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现在终于摸到一点边:
什么时候是做事情的完美时机?就是当下的每一刻 什么是最重要的人?通常是身边的人 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帮助当下身边需要被帮助的人
每个当下都选择了在那个时刻最该做的事,同时放下其他事,就足够支撑自在坦荡的心理状态。
你说的这些真能实现吗?我干点啥娃就过来缠我,跟我讲一筐废话占着我的时间,这还是高中娃。我又不可能不理她。
孩子知道你不想被打扰吗? 她为什么要跟你讲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