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妞 发表于 2024-11-14 10:42 我记得我在哪里看到的段子。all introverts are united during the pandemic——separately in their own home. 我就是很享受这种独处和隔离。不需要和人打交道,不做无意义的社交闲聊,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再好不过。
我看到的一本心理学书是“自卑与超越”,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 Adler写的,其实英文版叫”What life means to you”. 可能Adler结合自身经验,以自卑为基础解释很多行为。我因为不喜欢和别人比较,对自卑作为一种origin的观念有点不太理解。不过我还是打算翻一翻。 这一段是对Adler的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早年间,阿德勒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核心成员,但因二人学术观点背道而驰,最终,阿德勒退出曾任职的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创立个体心理学,其研究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对后来的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觉得是不是至少有“由生物定向的本我”的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这些流派。我觉得目前的我对“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的研究更感兴趣。
我看到的一本心理学书是“自卑与超越”,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 Adler写的,其实英文版叫”What life means to you”. 可能Adler结合自身经验,以自卑为基础解释很多行为。我因为不喜欢和别人比较,对自卑作为一种origin的观念有点不太理解。不过我还是打算翻一翻。 这一段是对Adler的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早年间,阿德勒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核心成员,但因二人学术观点背道而驰,最终,阿德勒退出曾任职的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创立个体心理学,其研究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对后来的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觉得是不是至少有“由生物定向的本我”的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这些流派。我觉得目前的我对“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的研究更感兴趣。
武志红我最近在微信读书看到一本叫”为何你总是会受伤”, 貌似讲了很多案例,我觉得可以翻一翻。
当下的力量: the power of now 阿德勒不错啊,很温柔, 弗兰克 活出生命的意义也很经典 现在流行的积极心理学 活出乐观的自己 武志红我读了挺多的,全能自恋,自恋维度 关系维度 人生真相的讨论都有启发 李子勋有一本人生困境整理术,很小,偶尔翻翻也蛮有意思的 从非从脑洞比较大,他的新书我打算最近翻一下 我上过李松蔚曾奇峰的网课,也蛮有意思的 我感觉头脑风暴还是要结合冥想瑜伽感恩日记最有效果
🔥 最新回帖
挺好。心理大师吉列根说,我也会经常崩溃的,但是我恢复得可能会比较快一些。 我现在也能觉察到自己恢复力增加了很多。有压力睡一觉,写写日记整理一下,然后晒晒太阳,瑜伽冥想,吃吃喝喝按摩,撸狗,恢复的不错。
也有预设,也有焦虑啊!例如孩子训练成绩很好,但是比赛不如人意,她很郁闷,我就会焦虑。 但是,人生嘛,天不遂人意很正常,地球照转,人要继续向前。调整,重启,再来一次,焦虑无用,不如去吃顿好的,开心放松一下咯。 我对疏离感的理解是,节约自身的能量,在倒霉时派上用场。。。😂
🛋️ 沙发板凳
谢谢,我当初从杭州来到中西部,看到著名的沃尔玛,那个失落呀😂当时杭州的大型超市已经很酷炫了😂
I人很适合在美国住的。太爽了👍
楼主写得积极向上,赞一个
楼主可以介绍一下冥想吗,有什么课吗
冥想我就用油管上kalindi冥想入门,观呼吸,她的瑜伽冥想休息术也会用。她的瑜伽课也不错的。另外油管上凯蒂瑜伽Yue瑜伽都蛮好的。我感觉E人比较喜欢轮番换着练。。
可能我是一个外表E的I人。人多的时候我反而有种旁观的疏离感。我觉得靠外界获得的能量是舒适的,但是靠自己艰苦奋斗在未知的环境拓荒,发现世界、发现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就也许更有意义。如果说和年轻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就是,年轻时更多好奇、更想融入,现在觉得就做自己挺好。
thanks for sharing... seems pretty exciting! makes me want to visit New York again :)
我也意识到自己华人圈混得比较多,所以之前参加了我们本地的合唱团,现在每周去soup kitchen 做义工。另外我注册了我们本地的报纸信息,本地有活动看到感兴趣的也参加。比如图书馆的活动,有些乐手是拿过格莱美的,很牛,脱口秀,也厉害。我们本地有一个新开的书店,经常请有名的作家来讲座,我也打算去看看。本地很多Fair,也很好玩。我上次去宠物节,给狗狗rescue捐了三十刀,获得抽奖机会,抽到本地一家自行车店的本地代金劵,虽然没啥用,但是义工老爷爷热情地帮我和代金券合影留念😂本地俱乐部需要commitment,暂时还木有打算去。meetup小组打算去参加一下。柴犬小组和卡拉OK组有点动心。
这个问题很好。我自己回头看比较遗憾的是娃小时候没有和老公轮流带娃,再找Babysitter,腾出我们俩各自的metime。其实父母burn out,对孩子也不好的。qualitytime更要紧。其实当时我邻居很乐意babysit的,她还是个幼儿园老师,她家孩子们也很会带小娃,也可以帮助娃融入环境的。可惜我们想不开,木有请他们看娃。到了preteen我才开始觉得自己彻底burn out了,必须改变了。
谢谢鼓励,一起探讨🤝
我喜欢回到国内大街上人来人往的热闹,餐馆选择众多,味道可口价格便宜。
我也很喜欢美国干净的环境清新的空气,高质量的邻里。但是,确实,深交的朋友都是背景类似没有文化和语言隔阂的。和老美,很客气,友善。但是真的完全没有真正交心的朋友。比较close的都是华裔。
我属于大部分时候I。但是也需要适度的社交。能够交心的,比较深刻一点的社交。但是和老外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准。那种非常肤浅的社交对我又是一个负担。
不过现在也有网络。有些交流,譬如读书的比较深刻的体会,等等,是可以通过网络世界来得到满足的。
我也差不多,我是i人,大部分时候喜欢躺家里、讨厌做饭。年纪大了开始喜欢烟火气,我所说的烟火气和非疏离感,举个例子来说,疫情前在国内旅游,恰逢世界杯,酒店外夜里小摊电视全搬在外面,大家一边吃着烤串儿一边看球赛,全是陌生人,但很热闹、你在中间完全不违和,我实际上不喜欢认识人、不喜欢社交,但烟火气就是你能随时融入陌生的群体而不会有不安、你也可以随时抽离。
心灵层面也有的,我附近不少华人好邻居是好闺蜜的,不时网聊或者约饭看戏聊天,另外我老公是我的好朋友,也有很多话可以聊。另外和美国邻居们聊天也是很深入的,他们特别会报告自己家的新闻,开心的烦心的事都说。慢慢熟悉了我有时候也会和他们讨论自己的事,其实呆久了觉得人性都是差不多的。美国邻居们也很容易沟通
层主另外一个观察很对,读书啊对世界的看法啊很多网络也可以交流整理
我在国内去球吧看球,在这儿有时也会去buffalo wild wings 看球,就是美国体育吧电视有点多,有点乱。本地小酒吧电视少一些,更合适。 。以前读书的时候爱尔兰裔的同学组织大家去他家看球,喝啤酒,也蛮开心。
嗯,我也感觉需要一些深刻的社交
我跟不少华人邻居们爬梯以后渐渐发展出一些相投的闺蜜们,很合得来。我感觉大家朋友圈互相点赞比较多的,互相欣赏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去约了一起活动一约一个准😂
不太一样,比如我们以前super bowl时孩子要求组织party,某种意义对我都属于社交负担,在美国bar里看球你觉得自己很融入吗?
我老公和儿子一起宅家看橄榄球,很欢乐的,我看不懂,super bowl只看中场表演和广告,开始了他们会喊我。 足球我们有时候几家一起看球,有时候去bar看,还蛮好的呀。
辛苦了,我其实虽然还是E人,I的成分也增加了很多。这个过程很难受。不过现在我发现跟自己在一起相处愉快很爽啊。也有助于处理和别人的关系。自给自足也很棒的。
是的,我GAP一段时间,确实工作了充实很多。不过有毒的工作也不行,也是很多负能量。
单纯说一句,政治上现在还有比美国更战狼的吗?国内对同党上,和国际上对其他国家上,请说出你的心里话。
保姆是我爸家的,还可以,自己家也受不了,cleaning lady来了都不舒服
好吧,两边都比较激动。不过封控是真的怕。
是的,各有各的活法,谢谢交流,请看私信
谢谢分享。e人很需要
谢谢。其实在研究向内探求向外延伸两手抓的过程中,前者更重要一些。比如我之前把自信和工作的价值挂钩起来,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自信心。过于看重外届的评价,人就被动了。后来学会拿回主动权,发现自己存在的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活好当下的每一分钟,就很有意义以后,就好很多了。
什么叫自己和自己相处
握手,对社交需求挺低的,很多时候就连小区里散步都躲着有认识人的那一边,因为不想碰到了打招呼,而我是很喜欢那些邻居的,就是不想跟人闲聊,可是完全不社交也不行,会闷,说来也挺难搞的
Extrovert introvert
这种我真的不会有交心的感觉。随便逮个陌生人,有的人也会扒拉吧啦说很多。这种就是最表面的社交了。我可能不太能从中获取满足感。别人家长里短的,我真的不太有兴趣知道。我会礼貌,但是真的,我不care。
真的是羡慕E人居然有那么多精力参加那么多活动,作为一个比较I的人,我感觉参加一场活动我就需要好几天缓缓了。
一个是价值体系层面的:自己觉得自己活着就有价值,不由外界的评价多少钱呀什么地位呀来决定 二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可以充电的方法,多为自己做。这个可能有时候要多尝试多探索的,比如我以前很喜欢学外语,喜欢唱歌,现在渐渐都不是很enjoy了。现在尝试以后发现瑜伽冥想举铁感恩日记晒太阳更让我补充能量,有心流的感觉
我刚开始听美国邻居们诉苦,吓死了,都不太熟,巴拉巴拉孩子们青春期怎么烦人,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需要照顾,怎么亚历山大,学费太贵了,女朋友们都和婆婆们搞不好,跟我诉苦。。。不知不觉慢慢熟悉了听到哪次他们娃沟通了,,好为他们开心!压力大了去上瑜伽课了,也很为他们开心!竞选民主党主席成功了,撒花!孩子谈恋爱了,女朋友巴拉巴拉,好有趣!父母过世了,请了CPA打理复杂的遗产,好羡慕!😂
对的,感恩日记里压力大的时候我现在也会研究下压力源,可以改善的方法和具体可以切入的点什么的。感恩为主,整理为辅,就不容易崩溃。或者说崩溃了恢复得比较快。 瑜伽冥想非常补充能量,我其实还另外做哑铃操,也很好的,觉得自己活力满满的感觉很棒。
层主很自洽,真不错👍 适当的边界感是很健康的。但是我当时是社恐了,很渴望和外界连接又很恐慌在意外界评价,就需要很多暴露疗法和彻底改变思维方式,把评价体系完全拿回到自己手上了。自己觉得自己有价值。多探索自己觉得陌生的和恐慌的环境。多了解了就不害怕了。慢慢就习惯喜欢了。
嗯,我老公也是这样,挺自得其乐的,也挺好
理解。我刚开始就是MM的想法。有怕闷又觉得辛苦。不知道怎么回事几年下来就很自在了。。 我现在研究meetup也是这个心情,和陌生美国人较长时间聊天还是有点小挑战的,但是不去试试又很好奇,接触一下突破一点舒适区新事物也蛮好玩的。我有一次去参加我们州总检查长举办的答谢会,他是华裔,我给他捐过款,我拉我老公去,里面大部分是老外,互相看着都认识,可能是法律界的,我跟我老公很尴尬,只好狂吃。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也蛮好玩的。总检察长很风趣,说了一堆中国人的吉祥话的含义和龙年的寓意 我去参加合唱团的聚餐就好很多,没这么尴尬。平时一起练歌,下课也会small talk,有点熟了,聚餐时就挺开心的。 不过偶尔挑战下也挺有趣的。
哈哈,这是攒了很多年的活动一起总结了。我有时候比较喜欢搞一点新花样,好奇心比较重。人生就是体验。多看看也蛮好的。加上我以前在美国有点社恐,自己尝试暴露疗法。一举两得。
“心理学感恩日记瑜伽冥想稳定内核”
谢谢楼主分享!
我觉得我是E6I4, 或者E7I3, 所以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也喜欢一个人自在地呆着。
到了美国没有疏离感,觉得就是自己要的。
不喜欢没有趣味的社交,为了利益关系反复接触的,就不喜欢。否则,和很多陌生人也聊出很多趣味,给我打开很多扇窗户。
楼主可以分享一下心理学书按什么顺序读的吗?好像有很多学派。
有时候看个开头,觉得不符合自己的理念,怕被洗脑,就会犹豫要不要看下去
谢谢贴心的河边垂钓MM! 我会认真读你的建议。
少有人走的路,我很喜欢,听过作者自己播音的有声书,感觉讲的是生活的某些基本准则。
当下的力量是”The Now Habit”吗?很久之前看过纸质书,最近在微信读书也看到中文版。
我看到的一本心理学书是“自卑与超越”,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 Adler写的,其实英文版叫”What life means to you”. 可能Adler结合自身经验,以自卑为基础解释很多行为。我因为不喜欢和别人比较,对自卑作为一种origin的观念有点不太理解。不过我还是打算翻一翻。
这一段是对Adler的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早年间,阿德勒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核心成员,但因二人学术观点背道而驰,最终,阿德勒退出曾任职的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创立个体心理学,其研究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对后来的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觉得是不是至少有“由生物定向的本我”的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这些流派。我觉得目前的我对“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的研究更感兴趣。
武志红我最近在微信读书看到一本叫”为何你总是会受伤”, 貌似讲了很多案例,我觉得可以翻一翻。
当下的力量: the power of now 阿德勒不错啊,很温柔, 弗兰克 活出生命的意义也很经典 现在流行的积极心理学 活出乐观的自己 武志红我读了挺多的,全能自恋,自恋维度 关系维度 人生真相的讨论都有启发 李子勋有一本人生困境整理术,很小,偶尔翻翻也蛮有意思的 从非从脑洞比较大,他的新书我打算最近翻一下 我上过李松蔚曾奇峰的网课,也蛮有意思的 我感觉头脑风暴还是要结合冥想瑜伽感恩日记最有效果
谢谢,一起探讨。 层主这么淡定,真棒。我是经过不少崩溃慢慢修炼的相对比较淡定的。 现在还是我喜欢凡事做好plan B,最坏的打算都预先计划一下。我的心理课老师说这其实也是我的资源。未雨绸缪好再玩耍。😂 不过回头看自己变化不小,还是挺自豪的。人生在我看来就是体验和成长的过程。还有不被焦虑打垮,享受有趣的事物。
所有的淡定都是从崩溃里修炼出来的,是不是倒霉的人,总是会心理素质比走运的人好那么一点点。 读书时,我好友说过我,对人太疏离了也不行。但个性是天生的,似乎也没法改变。不过,我能自洽的一个原因是,只要想和人相处,似乎也都能相处融洽,最起码不让人厌烦,能有话说,让人开心欢笑。 基于这点天赋,我就更不想努力了。。。😅😂🤣
你这个状态很不错啊,零期待,好奇地看看生活把自己带到哪里,顺便喝喝茶
倒霉的也有一辈子自怨自哀的,一蹶不振的。 不过有办法从困难里学习成长的人后来会比较有自豪感。这个还是比较爽的。 有一个心理师叫林文采说喜欢在困难和痛苦里学习成长的人看到痛苦反而会兴奋,会搓着手说又到了我了解更多的自己的秘密的时刻了,可以学习成长了(大意),有点诡异,不过回头看的话痛苦确实有时候意味着新的开始。
也不算零期待,我刚去了缺德舅,买了吃的,进去之前我会期待有新的食物,是我娃喜欢的; 出门逛街,我会去电影院看一眼,期待有喜欢的电影然后时间也match; 带孩子去图书馆,我会想会不会有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心时会哼歌; 看到很美的风景,我会停下来看半天,然后琢磨用手机怎么拍会有意境; 快乐琐碎,但不是零期待。
嗯,我说的期待和你这个可能意思不一样。你的这些很赞啊。小美好,小幸福的瞬间。很值得回味。 我说的可能叫零预设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