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本和这本对照着看的书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这本书图书馆排队老长,我三周内断断续续看了一半,后面还有好多人排着队不能续借,所以只好继续回到队尾排着,讲一半的读后感。其实我怀疑不少人也跟我一样是回头在排第二轮,为啥呢?书本身写得不难看,但话题看得心里太累,看一段的放下歇歇,等心情好了才能再拿起来, 书里反复探讨的,就是美国穷人思维方式中的大悖论:为什么身为女人觉得女权是极端主义,为什么深受大企业污染所害的环境难民们却要选敞开大门欢迎这些大企业并不加约束的候选人,为什么一边享受政府拨款带来的便利一边要求减税要求小政府要求减少社会福利? 书里提到的例子,尤其是涉及到大石油化工企业的这些,都是墨墨黑的黑幕,肆无忌惮的排放污染,官商勾结,互相推诿甩包裹而不肯安置环境难民,派人进去分化破坏民间环保反对组织,种种事例无不让人咂舌,别说和十年二十年前的中国比了,就是放回包公案的年代也能找到雷同的案件。在沿海蓝州们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的时候,很难想象这种无耻低级到极的事件就在现代美国发生。 书里提到几点对大悖论的思考。一个是我在乡夫挽歌里就感受到的,一个social terrain的影响。当你的工作来自于这些大企业,当候选人都避重就轻不触碰环境教育这些话题只讲你爱听的话题的时候,当你收听的信息来自于狐狸,你去的教堂宣讲的是恒久忍耐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当你周围的亲友都持相同观念的时候,一个人如何有眼界和力量跳出这个封闭的回路呢? 还有一点非常震动我的是这些环境难民们的思维方式。作者总结一下,不管他们对环境恶化,对污染的大企业,对纵容大企业的政府官员有多少意见,到了投票的时候,他们心中最重要的排序则是:税,信仰,荣誉。这三样对他们来说是根本,没有就根本不需考虑。 还有一点就是宗教对这些穷人的影响。他们大部分是虔诚的教徒,当地教堂推崇的moral strength来自于忍耐和接受,而不是去改变现状的毅力。当然,接受现状是大部分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的本能反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跳出去改变。但安于接受现有的困境,其实也就是进一步的负反馈去加强习得无助。习得无助也是乡夫挽歌里提到过的观点。 所以这半本书看下来,和之前那本一样,无奈,无解,郁闷。 既然提到几次hillbilly elegy,索性比较一下。挽歌那本书出自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有着更多的感情更多的共情和理解。这位作者则是住在伯克利的社会学家,她去探究great paradox,但文字里总缺少了些感同身受的理解,尤其的开头,似乎有些高高在上看freak show的感觉。我不太喜欢这种感觉,而且我认为,就因为这个调调,这本书的受众注定只有一半,是想要去了解的一半,而永远不是被了解的那一半。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的第三部分,打了个非常妙的比方:大部分美国人都在排一条叫美国梦的队,有人比你强在你前面,还有很多在你后面。队伍几乎没有动,但你和你的朋友家人还是很耐心的排队。忽然来了一堆插队的,黑人,移民,女人,这下你就觉得不公平了,谁允许插队呢?民主党啊!而作为一个白人,男性,非移民,你忽然变成一个被挤到后面的弱势群体里了。这个比方打得太好了! 还有一段展开讲race的时候,提到说很多时候在这些人心目中,黑人不是特别有钱的明星就是特别穷拿福利的人,他们并没有留意到和他们一样在排队的人。这也是个很有趣的盲点。后面关于sympathy fatigue也总结得非常好。我觉得大半本书看下来,最精彩就是这里。
2infinitybeyond 发表于 2024-07-15 20:52 另一本和这本对照着看的书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这本书图书馆排队老长,我三周内断断续续看了一半,后面还有好多人排着队不能续借,所以只好继续回到队尾排着,讲一半的读后感。其实我怀疑不少人也跟我一样是回头在排第二轮,为啥呢?书本身写得不难看,但话题看得心里太累,看一段的放下歇歇,等心情好了才能再拿起来, 书里反复探讨的,就是美国穷人思维方式中的大悖论:为什么身为女人觉得女权是极端主义,为什么深受大企业污染所害的环境难民们却要选敞开大门欢迎这些大企业并不加约束的候选人,为什么一边享受政府拨款带来的便利一边要求减税要求小政府要求减少社会福利? 书里提到的例子,尤其是涉及到大石油化工企业的这些,都是墨墨黑的黑幕,肆无忌惮的排放污染,官商勾结,互相推诿甩包裹而不肯安置环境难民,派人进去分化破坏民间环保反对组织,种种事例无不让人咂舌,别说和十年二十年前的中国比了,就是放回包公案的年代也能找到雷同的案件。在沿海蓝州们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的时候,很难想象这种无耻低级到极的事件就在现代美国发生。 书里提到几点对大悖论的思考。一个是我在乡夫挽歌里就感受到的,一个social terrain的影响。当你的工作来自于这些大企业,当候选人都避重就轻不触碰环境教育这些话题只讲你爱听的话题的时候,当你收听的信息来自于狐狸,你去的教堂宣讲的是恒久忍耐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当你周围的亲友都持相同观念的时候,一个人如何有眼界和力量跳出这个封闭的回路呢? 还有一点非常震动我的是这些环境难民们的思维方式。作者总结一下,不管他们对环境恶化,对污染的大企业,对纵容大企业的政府官员有多少意见,到了投票的时候,他们心中最重要的排序则是:税,信仰,荣誉。这三样对他们来说是根本,没有就根本不需考虑。 还有一点就是宗教对这些穷人的影响。他们大部分是虔诚的教徒,当地教堂推崇的moral strength来自于忍耐和接受,而不是去改变现状的毅力。当然,接受现状是大部分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的本能反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跳出去改变。但安于接受现有的困境,其实也就是进一步的负反馈去加强习得无助。习得无助也是乡夫挽歌里提到过的观点。 所以这半本书看下来,和之前那本一样,无奈,无解,郁闷。 既然提到几次hillbilly elegy,索性比较一下。挽歌那本书出自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有着更多的感情更多的共情和理解。这位作者则是住在伯克利的社会学家,她去探究great paradox,但文字里总缺少了些感同身受的理解,尤其的开头,似乎有些高高在上看freak show的感觉。我不太喜欢这种感觉,而且我认为,就因为这个调调,这本书的受众注定只有一半,是想要去了解的一半,而永远不是被了解的那一半。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的第三部分,打了个非常妙的比方:大部分美国人都在排一条叫美国梦的队,有人比你强在你前面,还有很多在你后面。队伍几乎没有动,但你和你的朋友家人还是很耐心的排队。忽然来了一堆插队的,黑人,移民,女人,这下你就觉得不公平了,谁允许插队呢?民主党啊!而作为一个白人,男性,非移民,你忽然变成一个被挤到后面的弱势群体里了。这个比方打得太好了! 还有一段展开讲race的时候,提到说很多时候在这些人心目中,黑人不是特别有钱的明星就是特别穷拿福利的人,他们并没有留意到和他们一样在排队的人。这也是个很有趣的盲点。后面关于sympathy fatigue也总结得非常好。我觉得大半本书看下来,最精彩就是这里。
其实hillbilly就是美国的jihadists。后现代社会里的loser总想回到之前的good old times 但是这帮白垃圾历史上唯一的good old times,就是二战后美国吃饱了霸主红利,连带着他们也一起鸡犬升天 他们要想回到good old times,对内的计划就是undo民权法,undo移民法,undo政教分离, 对外的计划就是把全世界打烂。只有全世界都打烂了,美国才能再次伟大 这就是他们想要做的,也是他们正在做的。
其实hillbilly就是美国的jihadists。后现代社会里的loser总想回到之前的good old times 但是这帮白垃圾历史上唯一的good old times,就是二战后美国吃饱了霸主红利,连带着他们也一起鸡犬升天 他们要想回到good old times,对内的计划就是undo民权法,undo移民法,undo政教分离, 对外的计划就是把全世界打烂。只有全世界都打烂了,美国才能再次伟大 这就是他们想要做的,也是他们正在做的。 helloterran4 发表于 2024-07-16 00:33
helloterran4 发表于 2024-07-16 00:33 其实hillbilly就是美国的jihadists。后现代社会里的loser总想回到之前的good old times 但是这帮白垃圾历史上唯一的good old times,就是二战后美国吃饱了霸主红利,连带着他们也一起鸡犬升天 他们要想回到good old times,对内的计划就是undo民权法,undo移民法,undo政教分离, 对外的计划就是把全世界打烂。只有全世界都打烂了,美国才能再次伟大 这就是他们想要做的,也是他们正在做的。
https://mp.weixin.qq.com/s/s3hOohCpq3NQAjD5sIlkvQ 这个LINK前面谁发的来着? “这样一名人物必定对南方种族主义白人民众的心理有深刻了解。1960年正值民权运动兴起,他和助手在田纳西办公,看到大街上白人至上主义者涂写的针对有色人种的恶毒标语。晚饭后大家几杯酒下肚,约翰逊用几句话粗俗易懂却又非常深刻的概括了这些民众的特点【6】【7】: “If you can convince the lowest white man he’s better than the best colored man, he won’t notice you’re picking his pocket. Hell, give him somebody to look down on, and he’ll empty his pockets for you.” 翻译:要是你能让最低等的白人以为他比最牛的有色人还是要强,你把他口袋掏了他都不在乎。妈的,给他个什么人让他有的鄙视,他真就能自己乖乖的把口袋掏空了给你。 这听起来只是一句笑话之言。但是我们越观察后面的历史,就越禁不住赞叹约翰逊总统的高瞻远瞩——他一句话预测了往后半个世纪的美国政治基本走向,并概括了保守派政治运作的核心机理。 ” 似乎这就是川普和团队在做的事?
2infinitybeyond 发表于 2024-07-15 20:15 2017年,我因为不能理解16年川普大选胜利,去看了一些书了解“另一边”的想法。JD Vance的Hillbilly elegy是我触动非常大的一本书。我曾大力推广过一阵子。在我眼中,和Evicted一样,都是帮助我们这种不接地气的的中产移民了解美国社会现状的好书。 2021后,JD Vance从一个反川的Republican成了川粉。一直到2022年一月,我尚认为他是被QAnon洗脑洗出来的。 然后2022年看到这样的报道:川普当众说JD Vance是kiss his ass,可Vance还腆着脸跟着他。我这才觉得害怕。这样一个人,聪明,能吃苦,为了追逐权力可以唾面自干毫无底限,这才是最可怕的组合。 以下是2017年的读书笔记 Hillbilly elegy 2017/3/3 之前美国选举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一个巨大城乡之间认知的鸿沟。朋友推荐读乡巴佬挽歌去了解美国白穷人的生活和想法。有声书是作者JD Vance自己读的。他三十来岁,出生于hillbilly家庭,母亲嗑药吸毒数次入狱,不断的结婚离婚换男友搬家,而他自己中学时也吸过大麻,最后当了四年兵,一年半读完大学,又从耶鲁法学院毕业。他是他们那儿少有的打破upward mobility从穷人家终于跨进中产的例子。他对美国白穷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有着来自生活经历的深刻理解,又了解栅栏另外一边的中上层阶级的处事方法。他比较和思考,但最后得到的结论和我一样无奈。这不是一个政策一个魔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问题存在于文化习俗,眼界,和无望之中。 在现代美国,upward mobility基本上只来自于教育和眼界。但大部分穷人从没把教育当个事儿,也没有兴趣去explore自己的social bubble以外的世界。长期处在贫困线下的时候,悲观和习得无助让他们对自己没有追求,对自己的后代没有要求。当周围的人都这么做的时候,这变成了一个social norm,所以除非主动或者被动的打破这个圈子,他们就被陷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起怨天尤人怪社会怪政府。突破这个圈子才是真正能够走出来的第一步。而这一步怎么走,好像又无解。书里提到说Michelle Obama提倡孩子们健康饮食,但他认得的hillbilly都痛恨这事儿,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她提倡得不对,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她是对的,而他们自己做不到,所以格外的抵触。这是我以前没想到过的。 作者此生能挣扎出来受益于几个人。他的祖父母虽然也是粗鄙不讲道理的人,但真心爱他,一直以来都看重他的教育,而且一次又一次在他妈妈不靠谱的时候拉他一把。他的生父虽然一早再婚多年没有联系,但在他preteen年代把他带到加州短住,让他忽然发现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有另外一种相处方式。他的表姐在他犹豫是否去上大学的时候推他去当了兵。他的军旅生涯磨练了他的意志,进一步开阔了他的眼界,GI bill还负担了他一部分的大学学费。没有这些人和经历,他几乎没有可能脱离他原本的阶层。除了这些,还要加上他自己的拼劲和毅力。书末他提到他资助的一个孩子,经历和他几乎差不多,能拉那个孩子一把的,和作者同样,也就只剩下相对靠谱的亲戚。他自己反思,如果他生活中没有他的祖父母拉他一把,他这辈子大概也就只能和他母亲一样,spiraling down。 还有几个杂感。一个是他说他读大学的时候异常拼命,虽然军队管了一部分学费,但他也得打两份工才能勉强收支平衡。结果一下子病倒进了医院,好容易养好了病,不光有学费生活费的压力,还有医疗债务。书里他也就轻描淡写提了这一句,但我听到了觉得很震惊,不是医疗费用贵的问题,而是他竟然就没把这件事当个事儿来担心。是不是在他的social circle里,医疗债务人人都有,他也就没当件特别需要值得抱怨的事情? 另一个是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穷人反而会在圣诞节借钱去买礼物?他说他们那儿借钱也要给每个孩子准备大概两百块的圣诞礼物。而他到了耶鲁读书才发现很多中产家庭圣诞节礼物也就是意思一下,他妻子小时候的圣诞礼物往往就是一本书而已。他很惊讶于圣诞礼物可以是孩子自己要求把钱捐出去。我则惊讶于这个每个孩子两百块的预算,第一个想法是没钱还折腾这个!都是consumerism祸害的!再一想,其实又很悲凉。我问我家小朋友圣诞要什么礼物,她们挠破头皮也就想到要个几块钱的东西。但其实那是因为她们平常想要什么就有了,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需要在圣诞节才能有的东西。而穷人们平常或者物质上或者感情上觉得对孩子亏欠,到了圣诞节处于补偿心理更容易想要为孩子做些什么,不论多么不切实际。 作者还提到他在耶鲁读书的时候忽然开了很大的眼界,那时候他才知道面试要穿西装,才知道很多时候获得某些资讯最有效的渠道是运用自己或者父母的人际关系social capital。这些很多人take for granted的常识和资源,对下层穷人来说,却是连父母都不会教的,因为父母自己也不知道。这让他们往上走的历程更加艰难。 他还提到在军队里的时候,军队是要求他们都去上基本财政管理的课的,教他们如何balance check book,就连买车也有老兵带着教他比较贷款。我一方面觉得这方面军队真的做得不错,因为很多这个年纪的college kid大概也不会这些life skills,另一方面又悲观的觉得,教是教了,但还是要看有多少人受教啊。 还有一点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perspective,对于hillbilly来说,枪是他们骨血中的一部分,是在他们的动荡的世界里安全感的来源。而对于大城市里大部分人来说,枪支则是恐惧的来源。我们这些城里人叫着要禁枪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不可思议绝对不能赞同的。这种城乡差异和文化上的差异是我原本没有直接感受的。 这本书看完,我开始理解美国穷人的世界观的来源,但我依然无法赞同 (同时唾弃利用他们的世界观取悦他们的政客)。基本上,也还是无解。也只能叹息。 他说他当完兵去过伊拉克后回去读大学,有次在课堂上听到个大二的孩子大放厥词说当兵去伊拉克的都是智商低下的,在那里滥杀无辜。他气得不行,决定一定要尽快毕业离开这些没有生活阅历的孩子。其实in a way,这些无知到无耻的孩子长大了也hold on to the same prejudice,和活在自己social bubble里的hillbilly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是啊。书里就说他发现生父和继母之间竟然不吵架,就算吵架也关起门来不当着孩子面吵,而且没有相互的verbal abuse,他非常非常惊讶。因为他周围所有的人是开吵就一定会互相insult,讲道理你就已经输了。他第一次认识到人和人之间可以这样相处,而在外面的世界,他还有如此之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这种眼界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发现有其他的可能性,才有动力去break the circle。朋友圈子也很重要。作者虽然在一个烂区的烂学校,同学里有吸毒有混gang的。他的祖母警告他说只要见到他跟这些人混在一起,她就拿枪去崩了那些人。他祖母是个说的出做得出的hard core hillbilly,他真心不敢跟那些人混。所以他的朋友也有好几个彻底离开故乡脱离hillbilly生活的。
赞,这是我看到的这个网站上最有水平的评论,和我心有戚戚焉。我也是18、19年看过这本书的书平而认识到自己对美国城乡差别存在巨大的认知空洞。 我曾经非常震惊的问过我老公美国真的有城乡差别吗?而我老公同样非常震惊我一贯认为美国城乡无差的认知。我们是被国内宣传误导的吧,什么美国城乡一样富足,平穷的都是其他人种。 前些天因为这个话题我老公带看了那部Horizon: An American Saga美国传奇来了解美国的历史,让我对这个国家和人们怎样思维和怎样成为今天有了深刻些理解。 美国起始于一无所有,一群乌合之众来美国寻求生存的希望。为了生存,没有civil和moral,只有亡命之徒才得以生存,这就是在那个除了dirt只有dirt的现实里生存的必须。这样的底蕴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中在人们的认知之中是不会消除殆尽的。个人认为拯救这个国家近代有civil和moral的是他们从母国带来的宗教信仰和culture。The mother country has a rich history and culture that they carry on, but the challenging conditions of poverty have shaped them into wild and free individuals, with new characters embedded in their bones: wild, tough, and persevering…美国一直是移民国家从开始的只有欧洲移民到今天的亚非拉欧澳,已经是这世界上最壮观的melting垃圾桶,根本没有之一。美国从来就没有血统论。 喜欢楼主妹妹,这才是知识精英该有的样子读书和思考。至于如何选举是每个人对候选人不同的理解预期和希翼。只有粗鄙的乡下才因为别人的不同的见解要死要活的骂人,哈哈哈。 其实美国乡下人和中国乡下人有太多相似之处。希望有才的楼主妹妹有空写写相同相异之处啊
QINGQING001 发表于 2024-07-16 08:18 赞,这是我看到的这个网站上最有水平的评论,和我心有戚戚焉。我也是18、19年看过这本书的书平而认识到自己对美国城乡差别存在巨大的认知空洞。 我曾经非常震惊的问过我老公美国真的有城乡差别吗?而我老公同样非常震惊我一贯认为美国城乡无差的认知。我们是被国内宣传误导的吧,什么美国城乡一样富足,平穷的都是其他人种。 前些天因为这个话题我老公带看了那部Horizon: An American Saga美国传奇来了解美国的历史,让我对这个国家和人们怎样思维和怎样成为今天有了深刻些理解。 美国起始于一无所有,一群乌合之众来美国寻求生存的希望。为了生存,没有civil和moral,只有亡命之徒才得以生存,这就是在那个除了dirt只有dirt的现实里生存的必须。这样的底蕴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中在人们的认知之中是不会消除殆尽的。个人认为拯救这个国家近代有civil和moral的是他们从母国带来的宗教信仰和culture。The mother country has a rich history and culture that they carry on, but the challenging conditions of poverty have shaped them into wild and free individuals, with new characters embedded in their bones: wild, tough, and persevering…美国一直是移民国家从开始的只有欧洲移民到今天的亚非拉欧澳,已经是这世界上最壮观的melting垃圾桶,根本没有之一。美国从来就没有血统论。 喜欢楼主妹妹,这才是知识精英该有的样子读书和思考。至于如何选举是每个人对候选人不同的理解预期和希翼。只有粗鄙的乡下才因为别人的不同的见解要死要活的骂人,哈哈哈。 其实美国乡下人和中国乡下人有太多相似之处。希望有才的楼主妹妹有空写写相同相异之处啊
2021后,JD Vance从一个反川的Republican成了川粉。一直到2022年一月,我尚认为他是被QAnon洗脑洗出来的。
然后2022年看到这样的报道:川普当众说JD Vance是kiss his ass,可Vance还腆着脸跟着他。我这才觉得害怕。这样一个人,聪明,能吃苦,为了追逐权力可以唾面自干毫无底限,这才是最可怕的组合。
以下是2017年的读书笔记 Hillbilly elegy 2017/3/3 之前美国选举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一个巨大城乡之间认知的鸿沟。朋友推荐读乡巴佬挽歌去了解美国白穷人的生活和想法。有声书是作者JD Vance自己读的。他三十来岁,出生于hillbilly家庭,母亲嗑药吸毒数次入狱,不断的结婚离婚换男友搬家,而他自己中学时也吸过大麻,最后当了四年兵,一年半读完大学,又从耶鲁法学院毕业。他是他们那儿少有的打破upward mobility从穷人家终于跨进中产的例子。他对美国白穷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有着来自生活经历的深刻理解,又了解栅栏另外一边的中上层阶级的处事方法。他比较和思考,但最后得到的结论和我一样无奈。这不是一个政策一个魔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问题存在于文化习俗,眼界,和无望之中。
在现代美国,upward mobility基本上只来自于教育和眼界。但大部分穷人从没把教育当个事儿,也没有兴趣去explore自己的social bubble以外的世界。长期处在贫困线下的时候,悲观和习得无助让他们对自己没有追求,对自己的后代没有要求。当周围的人都这么做的时候,这变成了一个social norm,所以除非主动或者被动的打破这个圈子,他们就被陷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起怨天尤人怪社会怪政府。突破这个圈子才是真正能够走出来的第一步。而这一步怎么走,好像又无解。书里提到说Michelle Obama提倡孩子们健康饮食,但他认得的hillbilly都痛恨这事儿,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她提倡得不对,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她是对的,而他们自己做不到,所以格外的抵触。这是我以前没想到过的。
作者此生能挣扎出来受益于几个人。他的祖父母虽然也是粗鄙不讲道理的人,但真心爱他,一直以来都看重他的教育,而且一次又一次在他妈妈不靠谱的时候拉他一把。他的生父虽然一早再婚多年没有联系,但在他preteen年代把他带到加州短住,让他忽然发现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有另外一种相处方式。他的表姐在他犹豫是否去上大学的时候推他去当了兵。他的军旅生涯磨练了他的意志,进一步开阔了他的眼界,GI bill还负担了他一部分的大学学费。没有这些人和经历,他几乎没有可能脱离他原本的阶层。除了这些,还要加上他自己的拼劲和毅力。书末他提到他资助的一个孩子,经历和他几乎差不多,能拉那个孩子一把的,和作者同样,也就只剩下相对靠谱的亲戚。他自己反思,如果他生活中没有他的祖父母拉他一把,他这辈子大概也就只能和他母亲一样,spiraling down。
还有几个杂感。一个是他说他读大学的时候异常拼命,虽然军队管了一部分学费,但他也得打两份工才能勉强收支平衡。结果一下子病倒进了医院,好容易养好了病,不光有学费生活费的压力,还有医疗债务。书里他也就轻描淡写提了这一句,但我听到了觉得很震惊,不是医疗费用贵的问题,而是他竟然就没把这件事当个事儿来担心。是不是在他的social circle里,医疗债务人人都有,他也就没当件特别需要值得抱怨的事情?
另一个是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穷人反而会在圣诞节借钱去买礼物?他说他们那儿借钱也要给每个孩子准备大概两百块的圣诞礼物。而他到了耶鲁读书才发现很多中产家庭圣诞节礼物也就是意思一下,他妻子小时候的圣诞礼物往往就是一本书而已。他很惊讶于圣诞礼物可以是孩子自己要求把钱捐出去。我则惊讶于这个每个孩子两百块的预算,第一个想法是没钱还折腾这个!都是consumerism祸害的!再一想,其实又很悲凉。我问我家小朋友圣诞要什么礼物,她们挠破头皮也就想到要个几块钱的东西。但其实那是因为她们平常想要什么就有了,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需要在圣诞节才能有的东西。而穷人们平常或者物质上或者感情上觉得对孩子亏欠,到了圣诞节处于补偿心理更容易想要为孩子做些什么,不论多么不切实际。
作者还提到他在耶鲁读书的时候忽然开了很大的眼界,那时候他才知道面试要穿西装,才知道很多时候获得某些资讯最有效的渠道是运用自己或者父母的人际关系social capital。这些很多人take for granted的常识和资源,对下层穷人来说,却是连父母都不会教的,因为父母自己也不知道。这让他们往上走的历程更加艰难。
他还提到在军队里的时候,军队是要求他们都去上基本财政管理的课的,教他们如何balance check book,就连买车也有老兵带着教他比较贷款。我一方面觉得这方面军队真的做得不错,因为很多这个年纪的college kid大概也不会这些life skills,另一方面又悲观的觉得,教是教了,但还是要看有多少人受教啊。
还有一点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perspective,对于hillbilly来说,枪是他们骨血中的一部分,是在他们的动荡的世界里安全感的来源。而对于大城市里大部分人来说,枪支则是恐惧的来源。我们这些城里人叫着要禁枪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不可思议绝对不能赞同的。这种城乡差异和文化上的差异是我原本没有直接感受的。
这本书看完,我开始理解美国穷人的世界观的来源,但我依然无法赞同 (同时唾弃利用他们的世界观取悦他们的政客)。基本上,也还是无解。也只能叹息。
他说他当完兵去过伊拉克后回去读大学,有次在课堂上听到个大二的孩子大放厥词说当兵去伊拉克的都是智商低下的,在那里滥杀无辜。他气得不行,决定一定要尽快毕业离开这些没有生活阅历的孩子。其实in a way,这些无知到无耻的孩子长大了也hold on to the same prejudice,和活在自己social bubble里的hillbilly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是啊。书里就说他发现生父和继母之间竟然不吵架,就算吵架也关起门来不当着孩子面吵,而且没有相互的verbal abuse,他非常非常惊讶。因为他周围所有的人是开吵就一定会互相insult,讲道理你就已经输了。他第一次认识到人和人之间可以这样相处,而在外面的世界,他还有如此之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这种眼界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发现有其他的可能性,才有动力去break the circle。朋友圈子也很重要。作者虽然在一个烂区的烂学校,同学里有吸毒有混gang的。他的祖母警告他说只要见到他跟这些人混在一起,她就拿枪去崩了那些人。他祖母是个说的出做得出的hard core hillbilly,他真心不敢跟那些人混。所以他的朋友也有好几个彻底离开故乡脱离hillbilly生活的。
🔥 最新回帖
哈哈不无道理。
给民主党出一招,这种人最能破防的就是和他一样优秀,一样努力(让他找不出嘲笑别人的点),但是出身高贵的世家子。所以,请上牛森!
关键还是如何应对强大以后的中国。如论如何一个国家需要保持理性,而不是堕入疯狂。
当然不可以。一旦尝到了权势的甜味就不可能放弃的。睡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我觉得他的belief可能源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他可以没有原则的投入另一个阵营,当然同时他会justify自己的行为的。
🛋️ 沙发板凳
前几天听 NPR, 发现居然 卢比奥 居然也是 VP 热门人选。 我就想 卢比奥 不会在共和党大会上 公开承认 自己 jj 比川普小吧?
我不知道。所以我特别怕他。他这么渴望权力,那么他得到权力后的agenda是什么呢?尤其他还这么年轻,他可以折腾美国很多年。 他自己出身hillbilly,他知道hillbilly想要听什么,所以他在铁锈带应该可以帮川普拉到很多票。 倒不是说我本来觉得川普一定选不上,但最近接连几件事,我觉得川普选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更坏的是他这次有了准备,上台就可以放手干了。 唉我最近真是不想看新闻。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这本书图书馆排队老长,我三周内断断续续看了一半,后面还有好多人排着队不能续借,所以只好继续回到队尾排着,讲一半的读后感。其实我怀疑不少人也跟我一样是回头在排第二轮,为啥呢?书本身写得不难看,但话题看得心里太累,看一段的放下歇歇,等心情好了才能再拿起来,
书里反复探讨的,就是美国穷人思维方式中的大悖论:为什么身为女人觉得女权是极端主义,为什么深受大企业污染所害的环境难民们却要选敞开大门欢迎这些大企业并不加约束的候选人,为什么一边享受政府拨款带来的便利一边要求减税要求小政府要求减少社会福利?
书里提到的例子,尤其是涉及到大石油化工企业的这些,都是墨墨黑的黑幕,肆无忌惮的排放污染,官商勾结,互相推诿甩包裹而不肯安置环境难民,派人进去分化破坏民间环保反对组织,种种事例无不让人咂舌,别说和十年二十年前的中国比了,就是放回包公案的年代也能找到雷同的案件。在沿海蓝州们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的时候,很难想象这种无耻低级到极的事件就在现代美国发生。
书里提到几点对大悖论的思考。一个是我在乡夫挽歌里就感受到的,一个social terrain的影响。当你的工作来自于这些大企业,当候选人都避重就轻不触碰环境教育这些话题只讲你爱听的话题的时候,当你收听的信息来自于狐狸,你去的教堂宣讲的是恒久忍耐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当你周围的亲友都持相同观念的时候,一个人如何有眼界和力量跳出这个封闭的回路呢?
还有一点非常震动我的是这些环境难民们的思维方式。作者总结一下,不管他们对环境恶化,对污染的大企业,对纵容大企业的政府官员有多少意见,到了投票的时候,他们心中最重要的排序则是:税,信仰,荣誉。这三样对他们来说是根本,没有就根本不需考虑。
还有一点就是宗教对这些穷人的影响。他们大部分是虔诚的教徒,当地教堂推崇的moral strength来自于忍耐和接受,而不是去改变现状的毅力。当然,接受现状是大部分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的本能反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跳出去改变。但安于接受现有的困境,其实也就是进一步的负反馈去加强习得无助。习得无助也是乡夫挽歌里提到过的观点。
所以这半本书看下来,和之前那本一样,无奈,无解,郁闷。
既然提到几次hillbilly elegy,索性比较一下。挽歌那本书出自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有着更多的感情更多的共情和理解。这位作者则是住在伯克利的社会学家,她去探究great paradox,但文字里总缺少了些感同身受的理解,尤其的开头,似乎有些高高在上看freak show的感觉。我不太喜欢这种感觉,而且我认为,就因为这个调调,这本书的受众注定只有一半,是想要去了解的一半,而永远不是被了解的那一半。
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的第三部分,打了个非常妙的比方:大部分美国人都在排一条叫美国梦的队,有人比你强在你前面,还有很多在你后面。队伍几乎没有动,但你和你的朋友家人还是很耐心的排队。忽然来了一堆插队的,黑人,移民,女人,这下你就觉得不公平了,谁允许插队呢?民主党啊!而作为一个白人,男性,非移民,你忽然变成一个被挤到后面的弱势群体里了。这个比方打得太好了! 还有一段展开讲race的时候,提到说很多时候在这些人心目中,黑人不是特别有钱的明星就是特别穷拿福利的人,他们并没有留意到和他们一样在排队的人。这也是个很有趣的盲点。后面关于sympathy fatigue也总结得非常好。我觉得大半本书看下来,最精彩就是这里。
表面已经脱胎换骨,但也一定会有那种时刻出现,需要激发他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东西。
我确实不知道这个说法堪比n word。谢谢你指正。 我想声明一下我对书里提到的“乡巴佬”没有鄙视的意思,只有试图理解和共情。 可否建议下应该如何称呼?我在笔记中沿用了作者的用词,因为我想不出更合适的更简约的词去指代。在中文译名出来之前,我自己翻译的名字是“山夫挽歌”。但“山夫”我又觉得不够口语化,所以我沿用了作者的用词。
当然是得意,自己的protégé成了副总统候选人
她知道那个kavanaugh是个什么货还暗示女生面试他的clerks时穿性感点,她也是一丘之貉
你原来真的不知道这是一个贬义词,那我前面说话有点太重了。这个词没有N word那么糟糕,对应的中文大概是乡巴佬、泥腿子之类,总之也不是什么好话。不过我也不知道怎样简洁地翻译成中性的词。
我读的时候他还不是政治人物。其实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我一直发现他疯转qanon之前都是推荐去读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对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更加失望些。
读书有时候是为了娱乐,有时候是为了好奇,有时候确是逼自己读的。比如我为了不要陷入echo chamber,也读过好些类似woke racism这些书,就为了看看“另一边”怎么说的。
非常不喜欢这个所谓插队的比喻。白人群体的entitlement 展现无遗。
真没有必要故意纹饰。翻译的这么文绉绉可可气气的,反而极大的失去的原来的意思。乡下人的哀歌,就很好。山夫,听上去太可乐了。
各个角度都看看,其实挺好。也不至于不喜欢的就到要吐的程度。或者说,应该慢慢习惯各种和自己差距甚远的立场,也可能是合理的立场。从那里正好拓宽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
所以中文译本一出来我立刻松一口气把标题改成了乡巴佬挽歌。擦汗。之前“山夫”也是觉得太装了…
我不同意前面有人说的用HILLBILLY这个词就显得不尊重。作者之所以这么直接就用这个词,一来是准确的,二来这种半带点侮辱性的词,正是他要表达的主题:希望博得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同情和理解吧。所以引用这些名词并不代表立场就是歧视的。
我觉得这正是很多穷白人的真实想法 说句不中听的,很多华人嫌弃diversity policy,其实也就是一样的想法:凭什么黑人,女人,墨西哥人要来插我的队。
是的。这种就跟黑人自己说N word一样,是有一定背景的。有的人是不是读书读傻了,看啥都是看字面意思,二极管思维。
谢谢分享
已经说过了,N word黑人可以自己说,别人不可以说。hillbilly 这个词也是一样,作者用这个词是想表达底层人的悲歌,这是自嘲,但是自嘲和被人嘲讽是两回事,作为读者反复用这个词不好。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愿意别人叫我眯眯眼chink,所以我也不叫别人hillbilly,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收入比我低,或者从来没出过自己的州。我不同意他我可以投票,他的一票和我的一票是平等的。
他是先有书混出名,再在政界混出名的。
楼主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你说的我同意。 关于不因为他们的收入或者政治倾向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不值得那票 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为了加深了解,所以我特别不喜欢改编的电影,失去了essence,变成一个freak show
at what cost?
美国总统副总统的职位,不是许愿池,不是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
1,对内: 制造业内迁,可能性为零,除非美元大幅贬值。 赶走非法移民,欺负合法移民,搞或明或暗的种族主义,结果是大通胀,以及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消逝。 “扶贫先扶志”,没有志气的白垃圾们,是不可能成长的。
2,对外: 叫停俄乌战争,还没完全拉拢俄罗斯之前,就会将欧洲推得越来越远 以及让其不得不靠拢中国。 以色列巴勒斯坦之间,还没搞定呢。 这两处脓疮深疽,就是长期对外失血之处。 美国连俄罗斯都不敢对战,还敢对战中国?
=========================
我的解决方案: 美国,必须主动与中国和解,谈一个分治世界的平衡方案。 该方案,可以大部分借鉴,翟东升以前提出的那几个建议。
拖得越久,就越不划算,未来失去的更多。 时间,不在美国这边!
其实队这个概念就是很线性的观念。实际生活里面很多东西没有那么简单和线性。我个人觉得少数民族很多时候还是要多支持diversity观念。虽然当下确实diversity这个词有点被异化,变成了优先/插队的代名词了。也有点无奈。
不赞同。Obama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但他是一个decent的人。
农夫山泉有点甜😂
这里是讨论书。不是面对一个人非叫对方HILLBILLY。作者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其实也是泛指的一个社会群体。
你不用这个词。当你讨论到这个群体和这本书的时候你用什么方式表达。H PEOPLE?山夫?底层人?what's your point?
一种美利坚伤痕文学罢了,还不是那种赵婷拍的文艺范的“无依之地”,而是基督教迷信保守的自我否定和自卑无助。 看到问题的表面,敏感而忧伤,但不知道怎么解决。
川普本来在白穷人里就有极高的号召力,所以,选择他,是为了,吸收一些年轻选票。
======================== 《乡下人的悲歌》,和改编的电影,文笔很一般,结构很混乱,倒是符合了当下美国白人民粹的心态和诉求,才火爆畅销的,就像中国曾经很火爆的长文:“寒门再也出不了贵人”。
而且所谓畅销书,也没多少,销量不到 200万本。
2023年,美国图书市场,共有8种图书的销量超过100万册,与2022年持平。其中,5种图书来自两位畅销书作家——科琳·胡佛有3种,丽贝卡·亚罗斯(Rebecca Yarros)有两种。
(首发当年销量超过100万册的,一般3年内就可以累计超过200万册)。
===================
2022~2023年美国各类别纸质图书销量(单位:册)。 2022年和2023年,都是超过7.6亿册,分别7.88亿 和7.67亿! 某本书,两三年内累计销量不到200万册(实际可能只有160万册),真没啥!
你说的有道理。我也感觉中国的上升,与其阻挡,不如尽量借势。
但是似乎美国有这种政治远见的人还没有出现。或者说政治大势使得即使有这样远见的人也无法上位。
同意
是,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很不幸在不少人眼中就是如此简单。 我认为diversity是我们华人以及女性大为受益的一件事,不是因为我们“插队了”,而是因为我们终于站在一个略微平等的起跑线上了。 其实原本的受益者认为自己被插队,并没有想过他们原本挤占了别人的位置。只看到自己失去的利益。
https://fabvalley.org/viewtopic.php?f=1&t=7896&hilit=%E4%B9%A1%E5%B7%B4%E4%BD%AC&sid=d31920ab7a1a592e11964ac69c61abfb 乡巴佬挽歌梗概及杂七杂八感想。
哈,撞着故人
对哈,另外一个书评里面提到的一个观点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这些白人群体曾经有过的good old times, 他们take for granted, 其实只是特殊时代的馈赠。时代变了,他们失去了,只会觉得他们被插队,不能接受事实其实是他们原本只是时代大潮里暂时的得利者。
人的本性可能都是如此。
Obama 是一路elite 教育出来的,颇有些不接地气。 Vance 的背景很像克林顿,就是没克林顿帅,不然无敌了。
当年的文是你写的?失敬失敬。我以为你们high brow都看不上家长里短论坛不愿意来玩呢哈哈,恶人谷里藏龙卧虎我都一直潜水不发言的。
你这是被共产党惯坏了,总想着解决问题
美国的政客survival的核心技能就是制造问题。
中美没有根本矛盾,那就打贸易战制造矛盾。
美国华人跟美国社会更没有矛盾,那就反复煽动china hate 制造矛盾。
不错的讨论:
乡下人民受到的教 (xi) 育 (nao) 就是,你的经济状况变差了,高中毕业不能马上找到高薪蓝领工作舒舒服服有保障,这都是因为城里精英把你们卖给了外国/移民。只要把它们都打倒,你们就能回到过去的好日子,MAGA!
城里精英代表的那些价值观和主意统统需要被打倒,例如:男女孩子都要受更多的教育(从小学好数理化和civics,要上大学甚至更多);男女孩子都要从小学性教育(包括同性恋是正常的)和避孕;女孩子可以拿到避孕药和 morning after pills, 如果想要堕胎也可以;女孩子要经济和精神独立不依附男人,自己选择何时生娃生几个乃至生不生;外国不都是抢劫我们的坏蛋,因为我们也卖产品给外国;移民不是坏人,有色人种不是坏人,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是并不可怕;不停学习新东西新概念,包括对于父母长辈一切的怀疑态度。
这些都要被打倒,结果可想而知。
说实话当年我读完这个书的时候我确实非常被作者忧伤温柔的倾诉打动,心里充满了同情和理解,少了点更深入的思考。现在回头看看,其实问题的根源还是很大程度在他们自身的文化和认知。但是现在的政治环境只会让这个群体更加合理的抗拒进一步的教育和认知,毕竟现在有老川给撑腰了。
不是我写的不是我写的。我在恶人谷也不敢说话。但恶人谷有很多当年故人。
“说实话当年我读完这个书的时候我确实非常被作者忧伤温柔的倾诉打动,心里充满了同情和理解,少了点更深入的思考。现在回头看看,其实问题的根源还是很大程度在他们自身的文化和认知。但是现在的政治环境只会让这个群体更加合理的抗拒进一步的教育和认知,毕竟现在有老川给撑腰了。”
你这段说得有道理,我也立刻反思了一下。
那看来也是文学视界后花园的故人了。遥远地握个手吧。
嘻嘻。离掉马甲很近啊擦汗
其实hillbilly就是美国的jihadists。后现代社会里的loser总想回到之前的good old times
但是这帮白垃圾历史上唯一的good old times,就是二战后美国吃饱了霸主红利,连带着他们也一起鸡犬升天
他们要想回到good old times,对内的计划就是undo民权法,undo移民法,undo政教分离,
对外的计划就是把全世界打烂。只有全世界都打烂了,美国才能再次伟大
这就是他们想要做的,也是他们正在做的。
你说的,看上去,倒也没太错。
但,制造问题,却不去解决,只会带来更大更多的问题。
川普及其团队,就算把自己当成 了 上帝次子,耶稣的弟弟,洪秀全转世,也只能忽悠部分人,最后葬送自己+葬送信众+葬送无辜平民+葬送整个美国。
那么,难道没人,真心热爱美国,为美国谋万世?
不赞同 如果你回去看我第一页的另一本书评,我认为他们大部分也只是被social terrain所限,被politicians忽悠的普通人。
哈哈,是你楼里说的。我以前还真没这么想。很丝滑的接受了他们确实就是被伤害的一方的那个逻辑。但是其实,真的,这个社会没有提供一定的上升渠道吗?还是有不少的啊。问题不主要还是他们自己的各种想法各种作为?作者奋发努力之后就还是冒头出来了。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得像作者一样去努力不是吗。
我最近回国,深深感受到国内生活也颇为不容易。但是大家各行各业的人抱怨归抱怨,努力也是真努力。餐饮业的网约车的,都说卷啊。可是还是笑嘻嘻的努力干活ING。
资源就这么多。不卷,怎么办呢。
看到困境,提出疑问,但没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
或者,难道,美国就真的无解了?
就好比盲人摸象。川普和团队热爱的就是他们看到摸到那一片大象。要拯救的就是那个部分大象吧。
美国现在的政治,现状好像就是党的利益大于国家利益。反正国家还没垮呢不是。党不上位那就什么都不属于我了。
急什么呢。大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肯定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容易。慢慢看吧。也没有到无解的程度。
能看到困境,提出疑问,是第一步。 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的。 evicted的作者提出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但也没有politician愿意执行啊
这些问题,不是现在第一天才看出来的,大众层面,大约已经有20年了。
1991年出版的《美国反对美国》,就是在苏联解体,美国登顶时,看出这个巨大困境难题的。
同时代的《历史的终结》,和晚两年的《文明的冲突》,相比《美国反对美国》而言,格局就差远了。
是的,与中国的恶性竞争在和解后暂停20年,这样,好好处理美国内部的各种结构性问题,建立美利坚第四共和国,才会有美国的再次振兴伟大。
现在马后炮的看历史的终结,太浅薄又自大了。虽然理论上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当时那可是风头一时无两。
文明的冲突,我还是觉得有一定的道理的,也许是我自己对于各国文明的差别的理解还不够透。不懂的东西嘛就看上去都有几分道理的样子!
美国反对美国没看过呢。标记了回头去读一下。
往下继续看,后面有些关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讨论,对我颇有启发。我可能很长时间以来没有给那些已经和自己融为一体的价值观念足够的分数。有些东西,其实是很宝贵的,我们却一样也take it for granted了。原来也不是所有人都把勤奋,上升,教育当成必须努力去做的事情的。
文明的冲突 比 历史的终结,还是要强不少。、
但比起 王沪宁的 《美国反对美国》,差距非常巨大。
《美国反对美国》,全书是散记的方式结构,时不时有灵感乍现。
这个LINK前面谁发的来着?
“这样一名人物必定对南方种族主义白人民众的心理有深刻了解。1960年正值民权运动兴起,他和助手在田纳西办公,看到大街上白人至上主义者涂写的针对有色人种的恶毒标语。晚饭后大家几杯酒下肚,约翰逊用几句话粗俗易懂却又非常深刻的概括了这些民众的特点【6】【7】:
“If you can convince the lowest white man he’s better than the best colored man, he won’t notice you’re picking his pocket. Hell, give him somebody to look down on, and he’ll empty his pockets for you.”
翻译:要是你能让最低等的白人以为他比最牛的有色人还是要强,你把他口袋掏了他都不在乎。妈的,给他个什么人让他有的鄙视,他真就能自己乖乖的把口袋掏空了给你。
这听起来只是一句笑话之言。但是我们越观察后面的历史,就越禁不住赞叹约翰逊总统的高瞻远瞩——他一句话预测了往后半个世纪的美国政治基本走向,并概括了保守派政治运作的核心机理。 ” 似乎这就是川普和团队在做的事?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18776/
为啥这本书豆瓣居然找不到呢。没有评分。英文版也是。被禁了还是咋个意思?
微信读书里找到了,评分人数超过5W,评分95%,但是还没上架。
单纯说不是所有人都跟我的票是平等的。起码三句话不和就开枪杀人的人跟我不平等。强奸的、mass shooting的、自杀炸弹的、直播割头的,支持以色列屠杀妇女儿童的人,包括对那些号召美国内战血洗对方的animals,我不仅不同意他们,也不可能尊重他们。语言讥讽已经是克制,给机会我得把这些人全都灭了,没有任何平等可言
这是对奥巴马很客观的评论。但这个jd可能猛过奥巴马~这里依然是白人天下!
奥巴马绝对是天才政治家,横里杀出的名不见经传的程咬金,把house hold name克林顿们打得落花流水!只是不是有远见的总统,治国需要经验,没有经验,就要看眼界、胸怀。
一般印度家庭估计也不会满意吧
现在的美国,沾上政治正确 就算违法杀人也能安然无事。如果新政府能做到依法治国 美国就有希望。但凡再陷入种族主导法律,那就大势所向,国运衰亡无人能救得了美国
这种概率不亚于被雷击, 平头老百姓没这福分的
顶这个!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底线去衡量别人的底线。有的人就是能做到为了利益跪舔,switch sides 很容易。
赞,这是我看到的这个网站上最有水平的评论,和我心有戚戚焉。我也是18、19年看过这本书的书平而认识到自己对美国城乡差别存在巨大的认知空洞。 我曾经非常震惊的问过我老公美国真的有城乡差别吗?而我老公同样非常震惊我一贯认为美国城乡无差的认知。我们是被国内宣传误导的吧,什么美国城乡一样富足,平穷的都是其他人种。 前些天因为这个话题我老公带看了那部Horizon: An American Saga美国传奇来了解美国的历史,让我对这个国家和人们怎样思维和怎样成为今天有了深刻些理解。 美国起始于一无所有,一群乌合之众来美国寻求生存的希望。为了生存,没有civil和moral,只有亡命之徒才得以生存,这就是在那个除了dirt只有dirt的现实里生存的必须。这样的底蕴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中在人们的认知之中是不会消除殆尽的。个人认为拯救这个国家近代有civil和moral的是他们从母国带来的宗教信仰和culture。The mother country has a rich history and culture that they carry on, but the challenging conditions of poverty have shaped them into wild and free individuals, with new characters embedded in their bones: wild, tough, and persevering…美国一直是移民国家从开始的只有欧洲移民到今天的亚非拉欧澳,已经是这世界上最壮观的melting垃圾桶,根本没有之一。美国从来就没有血统论。 喜欢楼主妹妹,这才是知识精英该有的样子读书和思考。至于如何选举是每个人对候选人不同的理解预期和希翼。只有粗鄙的乡下才因为别人的不同的见解要死要活的骂人,哈哈哈。 其实美国乡下人和中国乡下人有太多相似之处。希望有才的楼主妹妹有空写写相同相异之处啊
中文将Vance译万斯,他的行为理念倒是贴进烦死, 作为这么一个投机分子的政治素人,喊口号确实可大话满嘴,真能力多半会蛮颓。好多年前读过《文明的冲突》和《美国反对美国》, 也都忘得差不多了,两边都有眼光犀利的学者政治家,因政体的差异,王得以辅佐三代, 也是做出巨大贡献
太赞楼主的贴了!赞critical thinking. 我们可以跳出自己的盲点来反思很不容易
另外补充一点,我觉得The Atlantic上面也经常有一些对时事的in depth analysis
再补充一点:这个月我正巧在读Henry Kissinger写的一本Diplomacy, 一边读一边的感触是,我们只听新闻有时候是个热闹,不懂得后面系统的原因。而有一些老道的书可以帮我们入个门,有个系统一点的认识。
再补充几句:上个月正好读完了Benjamin Franklin 的传记,读后感想很多很多,有一点是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在当事人身上都是荆棘密布的迷宫,当事人都觉得糟透了。后人看一目了然,没觉得那么糟。我猜想我们现在所在的阶段也是如此。
有些人渴望权利谋利,有些人通过权力去改变,是有差别的,年轻人肯站出来去做些什么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同为底层,中国的美国的欧洲的哪来的区别,人性罢了
Vance可不是政治素人,是senator。
赞妹妹。读书思考有认知。来平和的聊认知聊感触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希望以后读到好文多分享。无论如何选举是每个人权利和自由。太讨厌这个网上那几个aggressive and intimidating的乡下人ID浅薄无知,只会发疯恶毒攻击不同他认知的。
"年轻人肯站出来去做些什么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决定",这话不错,但是年轻人站出来干什么是一个很大的区分。他们站出来表达一个立场,支持一个不被重视的人群,都是很不错的。但是,如果站出来是支持一个他们之前完全鄙视的立场,那是为什么呢?
两个原因,第一个,就像是万斯自己说的,以前的自己太愚蠢。好吧,昨天的你太愚蠢,凭什么我就得相信今天的你突然就聪明过来了,万一,是更愚蠢了呢?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这个年轻人突然悟道了政治家的真传,就是真相不重要,爬上去最重要。为了爬上去,可以踩在别人头上,可以颠覆自己以前的信仰和认知,可以完全否定自己,就为了可以爬上去。
那就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