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推荐/ 不必读 书单

m
mt.everest
james Patterson的alex cross系列真的是个垃圾系列 我最喜欢看侦探小说了 可是怎么样都看不下去第一本 试了好几次 我觉得他的唯一亮点就是主人公是个黑人 符合政治形式
零落一身秋
回复 81楼 的帖子
说个八卦啊,其实是真的。
周国平的第二任妻子,就是: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 这本书让人哭死)里的雨儿,真名是项灵羽,现在是北京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她在未与周离婚时就和陈嘉映好上了,后来嫁给了陈嘉映先生。 陈和周不仅是同行,还是朋友。
周国平先生是尼采专家,他是懂德语的。 他写的那些关于婚姻家庭的,简直乏善可陈,但研究尼采的书还是很合我的口味。

m
mt.everest
忍者.Q 发表于 2024-06-04 12:37
哈哈,我的性启蒙教育就是读三言二拍看明白的。

我是看三言二拍看的对这种古代小说感到了恶心了
真的描写的太露骨了 浑身不舒服
都没有故事会有情节
忍者.Q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4 12:42
回复 81楼 忍者.Q 的帖子
说个八卦啊,其实是真的。
周国平的第二任妻子,就是: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 这本书让人哭死)里的雨儿,真名是项灵羽,现在是北师大哲学系教授,她在未与周离婚时就和陈嘉映好上了,后来嫁给了陈嘉映先生。 陈和周不仅是同行,还是朋友。
周国平先生是尼采专家,他是懂德语的。 他写的那些关于婚姻家庭的,简直乏善可陈,但研究尼采的书还是很合我的口味。


对呀,就是她,我说的纪录片里她露面了, 真的是,一脸横肉,打扮气质,说话语气和小区里看孙子的家庭妇女别无二致。 怎么会让两个哲学家迷恋上。
零落一身秋
回复 102楼 的帖子
按您的指引,找到了解释鸿沟,好几集呢! 大概在什么地方 雨儿 出现? 求指路:)
雨儿在妞妞里,就是个特别 “作” 的文艺女青年啊。怀孕5个月,还要浪漫,非要下雨出门,结果感冒,照射 X 光,导致妞妞的眼 癌...
可怜的妞妞,妈妈这么作,爸爸又不采用可以治疗的方案 ( 记不很清楚了,好像是会破坏美,残缺? 先保住孩子的命要紧啊),只在这个世界待了一岁半就痛苦地匆匆离开了... 我不敢读第二遍,因为第一次读快哭死,再也不敢碰第二次了...
妞妞走了以后,周让妻子出去散心,这才有了和陈嘉映的故事。
也许是她身上那种充满孩子气的任性和浪漫,让严肃的哲学家们着迷/ 迷狂?

河边垂钓
忍者.Q 发表于 2024-06-04 12:35
不是, 新拍的,腾讯记录片,解释鸿沟,非常值得反复看的,我才看了一集不到,因为很多话和讨论想停下来仔细琢磨一下。 他是我眼里活成半仙的人,污点就是,娶了周国平的前任老婆,关键还是个看着非常俗气的女人

谢谢分享,去看看。我很喜欢看陈嘉映和周濂的访谈,这师徒俩又智慧又接地气,太有启发了
河边垂钓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4 12:59
回复 102楼 的帖子
按您的指引,找到了解释鸿沟,好几集呢! 大概在什么地方 雨儿 出现? 求指路:)
雨儿在妞妞里,就是个特别 “作” 的文艺女青年啊。怀孕5个月,还要浪漫,非要下雨出门,结果感冒,照射 X 光,导致妞妞的眼 癌...
可怜的妞妞,妈妈这么作,爸爸又不采用可以治疗的方案 ( 记不很清楚了,好像是会破坏美,残缺? 先保住孩子的命要紧啊),只在这个世界待了14个月就痛苦地匆匆离开了... 我不敢读第二遍,因为第一次读快哭死,再也不敢碰第二次了...
妞妞走了以后,周让妻子出去散心,这才有了和陈嘉映的故事。
也许是她身上那种充满孩子气的任性和浪漫,让严肃的哲学家们着迷/ 迷狂?


她之前和周国平也是周第一段婚姻内内时恋爱的,自由不羁,浪漫到底,还很懂哲学,杀伤力很大吧。哲学家对感情世界是另一个故事了。
g
gigivivi
说起来,我突然想到世说新语对我的语言风格影响很大,我以前喜欢写笑话,就是朴素的语言,前面铺垫铺垫忽然戛然而止,然后越回味越好笑那种。
公用majia2023
mt.everest 发表于 2024-06-04 12:44
我是看三言二拍看的对这种古代小说感到了恶心了
真的描写的太露骨了 浑身不舒服
都没有故事会有情节

很有情节啊。 我看的版本描写露骨的地方都删掉了,代之此处删减xx字
o
ostrakon
还有什么剩的可看的?
零落一身秋
回复 104楼 河边垂钓 的帖子
我也很喜欢周濂的哲学课,讲得很接地气儿,通俗易懂。
他在一本书的序言里提到过:1992年,周濂和他的同学们去北京的王府井参加公益活动,一位资深人士前来慰问他们,当她得知他们是北大哲学系的同学时,非常兴奋地说:“哲学,我知道,就是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 这是诡辩家,不是哲学家,这是政治,不是哲学。
2006年,他去住所小区边上的理发店理发,洗头小妹问他选择湿洗还是干洗,他当时正好有时间,就说干洗吧。在20分钟的按摩过程中,他和她有一搭没一搭地开始聊天,话题很自然地就转到了他的职业。“您是做什么的?”“我是大学的老师。”“具体教什么呢?”他犹豫了一下,决定不把白的说成黑的,所以他说我是教哲学的。
他以为对话到此就结束了,结果她停顿了三秒钟,突然问道:“哲学是不是研究因果性的……”大家也许知道,因果性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当年正是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质疑,才把康德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所以,当他听这位洗头小妹问,哲学是不是研究因果性的,顿时就有了惊为天人的感觉。从此他一直去那家理发店干洗,试图跟她继续探讨因果性问题,直到半年后那位来自云南的洗头小妹不辞而别...
对了,雨儿不是学哲学的,而是学心理学的。我好奇地google了她现在的照片,真如Q MM 所说,全无气质,根本没有妞妞里那个傲娇灵动自由任性( 不负责任)的气质啊。
s
sunsetdance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4 13:41
回复 104楼 河边垂钓 的帖子
我也很喜欢周濂的哲学课,讲得很接地气儿,通俗易懂。
他在一本书的序言里提到过:1992年,周濂和他的同学们去北京的王府井参加公益活动,一位资深人士前来慰问他们,当她得知他们是北大哲学系的同学时,非常兴奋地说:“哲学,我知道,就是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 这是诡辩家,不是哲学家,这是政治,不是哲学。
2006年,他去住所小区边上的理发店理发,洗头小妹问他选择湿洗还是干洗,他当时正好有时间,就说干洗吧。在20分钟的按摩过程中,他和她有一搭没一搭地开始聊天,话题很自然地就转到了他的职业。“您是做什么的?”“我是大学的老师。”“具体教什么呢?”他犹豫了一下,决定不把白的说成黑的,所以他说我是教哲学的。
他以为对话到此就结束了,结果她停顿了三秒钟,突然问道:“哲学是不是研究因果性的……”大家也许知道,因果性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当年正是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质疑,才把康德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所以,当他听这位洗头小妹问,哲学是不是研究因果性的,顿时就有了惊为天人的感觉。从此他一直去那家理发店干洗,试图跟她继续探讨因果性问题,直到半年后那位来自云南的洗头小妹不辞而别...
对了,雨儿不是学哲学的,而是学心理学的。我好奇地google了她现在的照片,真如Q MM 所说,全无气质,根本没有妞妞里那个傲娇灵动自由任性( 不负责任)的气质啊。

是的,我也上了他的西方哲学一百讲,这几段印象很深。他很擅长从日常生活里讨论哲学问题。他和他太太刘瑜都是有趣的人。 是哎,雨儿是心理系的教授?心理学是哲学发展出来的,很多优秀的心理师都有很智慧的世界观,还是相通的吧。
s
shalalala2
回复 1楼 零落一身秋 的帖子
基本差不离,但《傲慢与偏见与僵尸》是什么鬼?这种书难道要看了才知道是狗尾续貂吗?
河边垂钓
书架上的神明有的读后感还是很有意思的,很多关于读书方法和世界观历史观的分享,继续分享历史学者陈彦的书路历程: 现在想来有点奇怪,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是一本对我影响不小的书。我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正是学马列的热潮。初读此书,隐隐感到其雄辩的逻辑推理,但并不明了其中深意。不过,民主、专政、革命、国家机器等词汇却十分醒目。在列宁的笔下,民主的表象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无产阶级国家的建立等论断犹如思想的重锤,激发出某种心灵震撼。我现在仍然怀疑,是否就是因为这本书,使一直酷爱文学的我渐渐同历史、哲学结下了不解缘。 20世纪80年代,文科的大学生大都知道《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这是旅美华裔学者黄仁宇的成名作。《万历十五年》是以历史人物如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李贽等为线索来写的明代断代史,在当时思想解放时期让人耳目一新。同长期流行的正统的历史教科书不同,此书有血有肉,将古代中国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熔入一炉,以小见大,以大释小,让人反复玩味,不忍释手。我现在仍然记得黄仁宇论述万历有心废长立幼,以皇三子代替皇长子为太子的历史故事。作者不仅告诉读者为什么即使贵为皇帝,万历也无法向群臣强加他的主张,而且还假想如果按照当今的法律程序,皇帝佬还有可能胜诉的现代前景。这就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古代专制制度的局限,也具体看到了道德体系与法制国家的两种不同历史境界。 我当时才刚刚踏入历史领域,黄仁宇的这种横贯古今的历史视野使我明白了什么叫鉴往知今。如果说,温故而知新对我而言并不陌生的话,我却是从此时起才明白温故也必须知新的道理。黄仁宇后来在多种著述里都显示了他的不凡的历史眼界,尤其是他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尽管此书所采用的一种明显的历史目的论的解释方法,现在看来不免牵强,但这却无损于黄著所给我的启迪。 从现实出发,向历史提问,这是法国年鉴派史学的著名口号,意大利思想家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所指的也是这种治史态度。现在想来,我后来对法国年鉴学派着了迷,也许与读黄著不无关系。年鉴学派向传统的“实证主义”史学挑战,反对历史只写重大历史事件,强调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将历史的视野引向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而我喜欢的两部法国史学著作正是出于年鉴学派的领军人布罗代尔之手。一是其成名作《地中海及十六世纪地中海经济》和他的第二部鸿篇巨制《物质文明·经济·资本主义——十五至十八世纪》。在《地中海及十六世纪地中海经济》一书中,地中海不再是一个毫无生气的地理学意义上的海洋,而成为历史的主人公,充满了生气和激情,是沿岸文明的历史见证。而在后一部书中,他从前人“地理经济”的概念演绎出“经济世界”的概念,并用这一概念来解释和型构他的总体历史观。 读历史著作往往需要耐心,历史不是逻辑的思辨,但是,读布罗代尔的著作,你可以感到其清晰的逻辑和细致而又宏阔的运思。这里用得上所谓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意识和思想能力的“支援意识”的说法。什么是“支援意识”?我的感觉是,当你读过一部书,你觉得积于心中的很多问题豁然化解,觉得思考和判断有了更多的底气,甚至在为人处世上也更多了一份信念,这就是所谓支援意识。就我的感觉,历史书浩如烟海,但又不得不读,否则你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面对人生,都将缺乏必要的历史厚度。找准好的历史典籍来读,其实是一种捷径,因为读了以后你会受用无穷。读布罗代尔,我就有这样的体验。 最后,我必须提及对我有很大影响的、现在仍然不时翻阅的典籍是法国19世纪天才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托克维尔留下了很多文字,但大部头的书就两本:《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的书在法国一直受到重视,他的两卷本的《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出版于1835年,一问世就获得巨大成功。但是,将托克维尔看作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同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齐名的思想巨匠则是迟至20世纪晚期的事。得力于法国当代思想家阿隆(R.Aron)等人的慧眼,当代学人不断从托克维尔的思想里发现光照后世的灵感。他对民主作为现代社会运动方向的独到洞察,对平等——他指的是“地位的平等”——作为现代性的历史展开的动力的敏锐把握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不过,我喜欢托克维尔却是在其深刻和睿智之外,另有他因。托克维尔是19世纪初带着法国的社会问题去美国考察的,这不免使我们这一代向西方求真理的学子感到某种亲近。他对当时美国“新”社会的向往同我们这种游学之人的心境实有着相当的共通性。同时,他从美国回国之后也有着强烈的“美为法用”的拳拳报效之心。他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的创意不是看到了法国革命的复杂性,而是看到了法国革命同法国专制旧制度的承继关系。对我来说,他笔下的美国民主对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来说,自然有着重大参照意义,但是美国毕竟是新大陆,没有传统的纠缠;相反,法国的民主却是从强大的专制传统中开拓出来的,同我们的历史贴得更紧。 (2004.2.5)
a
anning1941
lingling7 发表于 2024-06-04 12:24
因为残雪被提名诺奖,我就,附庸风雅的去借了她的短篇来看,第一篇看完就傻了,什么山野中奔跑的大黑狗,完全看不懂,哈哈哈😂

可不要惑于奖项。冯小刚请宋佳和王阳拍了一部电视剧叫《回响》,众多大牌客串。我看了一点,总感觉整体气氛有点做作的压抑,以为是冯小刚想转文艺路线、力所不及,也没太以为意,弃剧了。不久看到这剧原著,发现是近年茅盾文学奖作品,就兴致勃勃打开看。忍了又忍,最后看了大约三分之二,实在忍无可忍。就一句感想:在今天这个自媒体这么发达的时代,普通人几乎没有门槛就可能踩到流行的浪尖,严肃文学还这么傲慢,只有自绝于人民这死路一条了。
这本书为什么可以得茅盾文学奖?就是因为大量地嵌入各种文学作品的名字、主题、以及片段吗?就是大段的对话都用心理描写的方式吗?这本书的风格就像女主,极其自恋,不大看得起大众,又特别享受和期待大众的仰视。严肃文学如果在今天网络文学盛行、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环境里,还是这样墨守陈规地刻意与受众拉开距离、依然试图引导和教育受众的话,说曲高和寡是好听的,客观一点就是被放弃。看了大半,一开始还惑于语言的张力、悬念与探索故事的好奇,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被作者刻意的意识流描写所打断,作者似乎不是在塑造人物、在写逻辑通顺的故事,而是为表达而表达,脱离开塑造人物为中心的表达,炫技,想表现得举重若轻,却极其拖泥带水。以此回头去看年少时很多所谓严肃文学标准的名著,很难不发出严锋的感慨。
回到楼主的主题,能判断是不是垃圾,还是需要大量的阅读经验和人生体验的。年少时,除非有个严锋这样的随时在读书过程中耳提面命,大部分热爱读书的人在阅读上很难节省积累的时间。同一本书不同阶段阅读也会感受不同。
楼主MM与其开列不需要读的,推荐一些该读的吧。


零落一身秋
回复 111楼 shalalala2 的帖子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还真有这样的一部电影:)

我想起来大一时,班上有男生看全庸的九阳真经。 全庸, 九阳,双重诈骗:)
平明寻白羽
同意哲学原著不要去啃
不过也不要担心,绝大多数人翻几页就被劝退了


零落一身秋
回复 113楼 的帖子
承蒙您抬爱,但本人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简单说: 干不了,谢谢:)
这楼里的垂钓MM对心理学很有研究,应该可以推荐心理学方面的,
平明兄是历史方面专家,大概可以推荐历史书;
gigi MM自己就写了很多科普的小文章,很实用,文笔也逻辑性很强,可读性高;
忍者 MM对哲学很有见解,她推荐的解释鸿沟很值得看( 周濂,陈嘉映,项灵羽都有出镜)。
我以前推荐过萧丽虹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张宏杰的 大明王朝的7个面孔,饥饿的盛世和世界坐标下的中国;刘擎的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当然,一定有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不推荐茅盾文学奖的绝大多数作品,尤其是穆斯林的葬礼和尘埃落定,不要读,不要读,不要读!
网文我基本不读,除尾鱼以外。
新派武侠: 洛阳女儿行 ( 作者的诗词功底实在太强 )
Non fiction的:约瑟夫 坎贝尔,威尔 杜兰特( 历史哲学)斯蒂芬 平克 ( 语言学),Nick Lane ( 科普 ),理查德 道金斯 ( 基因,遗传)Lee Simlin ( 量子力学)
Michael Gazzaniga ( 科学 ), Harold Bloom( 文学评论)
这些作者基本是质量的保证。
k
kengdie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4-06-04 14:27
书架上的神明有的读后感还是很有意思的,很多关于读书方法和世界观历史观的分享,继续分享历史学者陈彦的书路历程: 现在想来有点奇怪,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是一本对我影响不小的书。我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正是学马列的热潮。初读此书,隐隐感到其雄辩的逻辑推理,但并不明了其中深意。不过,民主、专政、革命、国家机器等词汇却十分醒目。在列宁的笔下,民主的表象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无产阶级国家的建立等论断犹如思想的重锤,激发出某种心灵震撼。我现在仍然怀疑,是否就是因为这本书,使一直酷爱文学的我渐渐同历史、哲学结下了不解缘。 20世纪80年代,文科的大学生大都知道《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这是旅美华裔学者黄仁宇的成名作。《万历十五年》是以历史人物如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李贽等为线索来写的明代断代史,在当时思想解放时期让人耳目一新。同长期流行的正统的历史教科书不同,此书有血有肉,将古代中国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熔入一炉,以小见大,以大释小,让人反复玩味,不忍释手。我现在仍然记得黄仁宇论述万历有心废长立幼,以皇三子代替皇长子为太子的历史故事。作者不仅告诉读者为什么即使贵为皇帝,万历也无法向群臣强加他的主张,而且还假想如果按照当今的法律程序,皇帝佬还有可能胜诉的现代前景。这就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古代专制制度的局限,也具体看到了道德体系与法制国家的两种不同历史境界。 我当时才刚刚踏入历史领域,黄仁宇的这种横贯古今的历史视野使我明白了什么叫鉴往知今。如果说,温故而知新对我而言并不陌生的话,我却是从此时起才明白温故也必须知新的道理。黄仁宇后来在多种著述里都显示了他的不凡的历史眼界,尤其是他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尽管此书所采用的一种明显的历史目的论的解释方法,现在看来不免牵强,但这却无损于黄著所给我的启迪。 从现实出发,向历史提问,这是法国年鉴派史学的著名口号,意大利思想家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所指的也是这种治史态度。现在想来,我后来对法国年鉴学派着了迷,也许与读黄著不无关系。年鉴学派向传统的“实证主义”史学挑战,反对历史只写重大历史事件,强调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将历史的视野引向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而我喜欢的两部法国史学著作正是出于年鉴学派的领军人布罗代尔之手。一是其成名作《地中海及十六世纪地中海经济》和他的第二部鸿篇巨制《物质文明·经济·资本主义——十五至十八世纪》。在《地中海及十六世纪地中海经济》一书中,地中海不再是一个毫无生气的地理学意义上的海洋,而成为历史的主人公,充满了生气和激情,是沿岸文明的历史见证。而在后一部书中,他从前人“地理经济”的概念演绎出“经济世界”的概念,并用这一概念来解释和型构他的总体历史观。 读历史著作往往需要耐心,历史不是逻辑的思辨,但是,读布罗代尔的著作,你可以感到其清晰的逻辑和细致而又宏阔的运思。这里用得上所谓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意识和思想能力的“支援意识”的说法。什么是“支援意识”?我的感觉是,当你读过一部书,你觉得积于心中的很多问题豁然化解,觉得思考和判断有了更多的底气,甚至在为人处世上也更多了一份信念,这就是所谓支援意识。就我的感觉,历史书浩如烟海,但又不得不读,否则你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面对人生,都将缺乏必要的历史厚度。找准好的历史典籍来读,其实是一种捷径,因为读了以后你会受用无穷。读布罗代尔,我就有这样的体验。 最后,我必须提及对我有很大影响的、现在仍然不时翻阅的典籍是法国19世纪天才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托克维尔留下了很多文字,但大部头的书就两本:《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的书在法国一直受到重视,他的两卷本的《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出版于1835年,一问世就获得巨大成功。但是,将托克维尔看作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同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齐名的思想巨匠则是迟至20世纪晚期的事。得力于法国当代思想家阿隆(R.Aron)等人的慧眼,当代学人不断从托克维尔的思想里发现光照后世的灵感。他对民主作为现代社会运动方向的独到洞察,对平等——他指的是“地位的平等”——作为现代性的历史展开的动力的敏锐把握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不过,我喜欢托克维尔却是在其深刻和睿智之外,另有他因。托克维尔是19世纪初带着法国的社会问题去美国考察的,这不免使我们这一代向西方求真理的学子感到某种亲近。他对当时美国“新”社会的向往同我们这种游学之人的心境实有着相当的共通性。同时,他从美国回国之后也有着强烈的“美为法用”的拳拳报效之心。他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的创意不是看到了法国革命的复杂性,而是看到了法国革命同法国专制旧制度的承继关系。对我来说,他笔下的美国民主对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来说,自然有着重大参照意义,但是美国毕竟是新大陆,没有传统的纠缠;相反,法国的民主却是从强大的专制传统中开拓出来的,同我们的历史贴得更紧。 (2004.2.5)

我发现咱俩兴趣相投啊
k
kengdie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4 14:29
回复 111楼 shalalala2 的帖子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还真有这样的一部电影:)

我想起来大一时,班上有男生看全庸的九阳真经。 全庸, 九阳,双重诈骗:)

这是啥电影啊
河边垂钓
kengdie 发表于 2024-06-04 15:40
我发现咱俩兴趣相投啊

妹妹也喜欢历史嘛?我其实不算很通,东一把西一把,不过万历十五年确实打开新世界大门,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写。很有意思。
河边垂钓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4 14:47
回复 113楼 的帖子
承蒙您抬爱,但本人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简单说: 干不了,谢谢:)
这楼里的垂钓MM对心理学很有研究,应该可以推荐心理学方面的,
平明兄是历史方面专家,大概可以推荐历史书;
gigi MM自己就写了很多科普的小文章,很实用,文笔也逻辑性很强,可读性高;
忍者 MM对哲学很有见解,她推荐的解释鸿沟很值得看( 周濂,陈嘉映,项灵羽都有出镜)。
我以前推荐过萧丽虹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张宏杰的 大明王朝的7个面孔,饥饿的盛世和世界坐标下的中国;刘擎的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当然,一定有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不推荐茅盾文学奖的绝大多数作品,尤其是穆斯林的葬礼和尘埃落定,不要读,不要读,不要读!
网文我基本不读,除尾鱼以外。
新派武侠: 洛阳女儿行 ( 作者的诗词功底实在太强 )
Non fiction的:约瑟夫 坎贝尔,威尔 杜兰特( 历史哲学)斯蒂芬 平克 ( 语言学),Nick Lane ( 科普 ),理查德 道金斯 ( 基因,遗传)Lee Simlin ( 量子力学)
Michael Gazzaniga ( 科学 ), Harold Bloom( 文学评论)
这些作者基本是质量的保证。

心理学著作本版tomjust妹妹博览群书,我就不班门弄斧弄斧啦。她有不少经典书单都很赞。
k
kengdie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4-06-04 15:46
妹妹也喜欢历史嘛?我其实不算很通,东一把西一把,不过万历十五年确实打开新世界大门,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写。很有意思。

不止是历史,还有政治吧,我也不知道怎么分类。我喜欢喜欢的书绕口不?
河边垂钓
kengdie 发表于 2024-06-04 17:35
不止是历史,还有政治吧,我也不知道怎么分类。我喜欢喜欢的书绕口不?

赞兴趣广泛,灵活自由。历史和政治是相通的😊
s
spyj007
看题目不以为然,看了内容还挺赞同的,哈哈
阔少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4-06-04 11:57
周濂这篇哲学入门的感想很有趣,我虽然对哲学一知半解,却很爱看哲学家的故事,很鲜活😂 我至今仍在四处宣称,当年选择报考哲学系,不是因为高中政治学得好,而是因为我在高一时读过的两本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和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这显然有自我吹嘘的成分——读过并不意味着读完或者读懂。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当时能淘到这两本书简直就是个奇迹:想想看,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浙西南小镇上,新华书店里除了《新华字典》就是《今古传奇》,究竟是哪位英明神武的图书采购员果断地把弗洛伊德和马尔库塞放进购书篮里,从省城杭州千里迢迢带回到仍在流行陈汝佳(编者注:广东籍著名歌手,流行歌曲《弯弯的月亮》、《晚秋》的原唱者,2004年逝世)的小镇? 1991年,我负笈北上读哲学,在我的兵器谱里,除了半通不通的弗洛伊德与马尔库塞,既不知道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何许人,更没有听说过陆九渊、王阳明或者冯友兰。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感觉很像刘松仁和梁朝伟早年间出演的《新仙鹤神针》:一对点苍派师徒前去参加武林盟主大会,两个人合骑一匹瘦马,哆哆嗦嗦举着一面破旗,立在尘土飞扬的练武场上,身边呼啸而过的全是少林武当这样的名门正派,鲜衣怒马、旌旗猎猎…… 我刚入哲学系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完全找不着北。凭着从小练就的童子功,我连滚带爬地记住了万物的“本原”有时候是水,有时候是气,有时候是火、土、气、水四元素,再往后,除了“本原”,越来越多的超级概念开始出现:“存在”、“真理”、“实体”、“经验”、“正义”……它们就像UFO在我的脑子里以布朗运动的方式四处流窜,我既看不清它们的运行轨迹,更不知道它们与我到底有什么关系,这让我很难不从困惑发展成沮丧,从沮丧进化成怨恨。 就这样恍恍惚惚、懵懵懂懂了大半年,直到有一天,我读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我们有一种幻觉,……试图抓住语言的无可与之相比的本质。……其实,只要“语言”、“经验”、“世界”这些词有用处,它们的用处一定像“桌子”、“灯”、“门”这些词一样卑微。 当哲学家使用一个语词——“知”、“在”、“对象”、“我”、“句子”、“名称”——并试图抓住事情的本质时,我们必须不断问自己:这个语词在语言里——语言是语词的家——实际上是这么用的吗?我们把语词从形而上学的用法重新带回到日常用法。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说法让我有一种“天亮了”的感觉。它让我意识到,任何一种超级概念在成为超级概念之前都有过最为卑微和日常的用法,既不必将它们过度地神化,也不必因为暂时不得其门而入而恼羞成怒,对待它们的正确做法是,将它们放回到各自的历史语境和问题脉络里,还它们一个最亲切和最本真的面目。此外,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想要掌握或者使用这些超级概念,就必须要把它们拉回到属于你的“粗糙的地面”上,哲学思考必须要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发生关联。 维特根斯坦在斟酌《哲学研究》献词的时候,曾经考虑过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里的一句台词:“我将教会你们差异!”把思考尽力维持在充满复杂和变动的差异性之中,这是我所推崇的思想风格。《哲学研究》是第一本真正引领我进入哲学世界的书籍,它塑造了我思考哲学的基本姿态和模式,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警示是:不滥用超级概念,以及少做甚至不做宏大叙事。 1996年,我去上陈嘉映老师的哲学课,开头几节虽然不至于找不着北,但着实有些不知所措。陈嘉映的讲课风格迥异于其他老师,他从不照本宣科,不从大词到大词,最讨厌学生引经据典、用各种“主义”来为哲学分类,最喜欢对日常的概念做最细致入微的辨析,很多时候我明明觉得自己听懂了他说的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但却又不晓得他到底在说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说,好在陈嘉映分析的概念都是“大”与“小”、“事实”与“事情”这一类的日常用语,这让我可以大着胆子地参与到课堂讨论。慢慢地我意识到,他其实是在引领我们具体地操练维特根斯坦的基本立场——把哲学思考拉回到“粗糙的地面”上。陈嘉映的很多文章都对我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比如《感人、关切、艺术》、《不可还原的像》、《真理掌握我们》等等,我尤其钟爱《从感觉开始》这篇文章,记得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我们的确要从感觉开始。要是对所讨论的没有感觉,说来说去不都成了耳旁风?” 同样是在1996年,我读到赵汀阳的《论可能生活》,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书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一处注脚,完全不符合所谓的“学术规范”,每一段话都是典型的赵氏风格:用词简单质朴,论述单刀直入,问题角度出人意表。赵汀阳是一个取书名的高手,后来的《人之常情》、《一个及所有问题》一直到最近《坏世界研究》和《每个人的政治》,每一个书名都让人回味无穷。赵汀阳还是一个制造问题的高手,“存在就是去做事”、“无立场批判”、“综合文本”、“天下体系”,每一个论题都引来争议无数。作为一个天生在想法上和说法上不安分守己的思想者,赵汀阳在学术界里历来褒贬不一,但是对我来说,赵汀阳的魅力在于,他始终能够用最炫的方式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这种创造力至今仍让我赞佩不已。 相比赵汀阳在思想上的自由不羁,慈继伟简直就是另一个极端,《正义的两面》在形式上是一本中规中矩的纯学术著作,里面大量地援引了各种正义理论,上自康德、休谟,下到罗尔斯、哈贝马斯,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穿梭在规矩林立的理论丛林里,慈继伟却始终保持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慈继伟并非维特根斯坦的粉丝,但是同样展现出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让人叹为观止。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推荐《正义的两面》,在我看来这是目前为止汉语哲学界中最为优秀的政治哲学专著。 很难一言以蔽之地总结他们对我的影响,好的哲学家从不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他用作品本身去“演示”(demonstrate)他的方法论,而好的读者就像是古时候拜师学艺的学徒工,你需要做的是在字里行间细细揣摩作者的论证技巧与运思风格。 大约一个月前,有一个学生写信问我:“当自由和平等发生矛盾的时候,哪个是更重要的价值?”我告诉他,这么抽象地谈问题没有任何意义。首先你要确定“equality of what”(什么样的平等),以及“freedom of what”(什么样的自由),然后才可能进行实质性的、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否则就还只是在“抽象的普遍性”上追问一种“披着哲学外衣”的伪哲学问题。专业化思考哲学问题的表征之一就是,在给定条件的前提下,问一个有所限制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用最抽象的术语去追问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在做哲学思考。 在我看来,罗尔斯的《正义论》就是专业化思考哲学问题的典范。几乎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我都会给学生转述罗尔斯的一段话:“原著是务必为人所知、所尊重的东西,……我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正在研究的这些人物比我要聪明得多。如果他们不比我聪明的话,我为什么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我的时间和同学们的时间呢?如果我在他们的论证中发现了一个错误,我便假定他们也发现了它,并且确信他们已经对它作了处理。那么,他们在哪里处理它们的呢?我考查他们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我自己的解决办法。……我不愿意向这些榜样提出反对意见;因为那样做太容易,而且会忽视一些重要的东西。” 我相信罗尔斯的这个断言同样适用于罗尔斯本人。剑桥大学的教授奥诺拉·奥尼尔曾经在一篇辩护文章中说过一句很不谦虚的话:“罗尔斯再一次想到了批评者的前头。”当然,想在批评者的前头,并不意味着能够成功地回应每一个批评者,而只是说罗尔斯对于正义及其相关的所有问题有过通盘的考察,并对于每一种可能的批评都做出过自己的解释。《正义论》绝非无可指摘,但是如果有人认为三言两语就能驳倒罗尔斯,并因此自鸣得意雀跃不已,那我只能对他表示遗憾,因为“那样做太容易,而且会忽视一些重要的东西”。 初看起来,《正义论》和《哲学研究》简直风马牛不相及。但世界就是这么的奇妙,维特根斯坦的学生马尔康姆正是罗尔斯的大学启蒙老师,这让我一直深信罗尔斯在最根本的精神气质上与维特根斯坦有着非常隐秘的关联——真正的哲学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教会我们差异。 不过仅仅认识到差异性仍然不构成全面的理解。按维特根斯坦的想法,“我们对某些事情不理解的一个主要根源是我们不能综观语词用法的全貌”,而所谓理解,就是在看到差异的同时又“看到联系”。这个说法让我想起圆明园里的“黄花阵”,这是一座乾隆年间修建的迷宫,我曾先后去走过三五回,每一次我都比别人更快地走出迷宫,不是因为我更加聪明,而是因为我的个子高,所以我可以探出迷宫的围墙看清楚哪一条是死路哪一条是活路。 思想同样如此,只有站在思想的高墙上,我们才可能看清楚那些沟壑,明白哪里是死路哪里是活路。

没仔细看,还以为你是哲学生,原来是周濂。几年前还得到陈映嘉老师的一本签名书‘行之于途映之于心’
M
MajiaLove
回复 1楼 零落一身秋 的帖子
我觉着读书最享受的时刻是用于实践的时候,那才算真正学明白了。
读书另一个维度的享受是用于增强链接,比如和老婆跟娃们就同一本书交流读后想法,非常rewarding。哪怕碰上本烂书,也可以读几页后一起批评一下。这一点上和一同看电影电视剧效果差不多。
X
Xichaihuoruan
《醒世姻缘传》是明珠蒙尘。失败在没有偶像,缺了宝黛武松孙悟空诸葛亮。每个生活片段都活灵活现,像拿相机拍下来的。书中的物价是真实的,被历史学家引用。书中明朝的房价是10年房租,跟西方90年代之前的房价持平。
g
greystar
那也是读过了这些书才知道不值得读 粗糠和细面都吃过才能知道适合哪种,只吃过细面就说自己喜欢细面,那叫偏见
零落一身秋
回复 125楼 的帖子
我挺喜欢读一些“无用而小众”的书的,比如诗词,西方美术史,话剧剧本等等。( 但不会推荐这些书给朋友,我知道她们不会喜欢 )
我读的书以中文为主,英文基本都是为工作。孩子们的中文程度是只能听说,无法读写。我和先生以身作则,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他们学的不是中国人最擅长的理工科,而是需要大量阅读的学科。儿时养成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很有优势。
我可能从小就与文字和文学有缘吧。我总觉得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抵达一个人的灵魂;文字是坚韧的,它能穿透厚厚的坚冰;文字是自由的,它能跨越时空的藩篱;文字是解药,它能让一个濒死的人,得到某种宣泄。
德国作家和诗人赫尔曼·黑塞曾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诚哉此言。
零落一身秋
回复 127楼 的帖子
就像前面的平明先生提到的,根本不用读完,黑格尔的小逻辑,翻几页就放下了:)
还有一位网友提到的那个傲慢与偏见与僵尸,光看题目,您还会读下去吗?
书海无涯,时间有限,先看看评论,翻几页,看看开头与结尾,基本就能判断出要不要看下去了。这样做提高读书效率,没什么不好啊。
就像钱先生说的,一个臭鸡蛋,不需要全吃完,才知道它不好。
读书是个很私人也很主观的事情,我很能理解有人只读某一类或某几位作者的书,不能期望人人都博览群书吧?
l
liaclavendar
碌碌无为 发表于 2024-06-04 08:01
搞一个推荐单多好

就是呀
零落一身秋
回复 130楼 的帖子
第116 楼提到几本。
垂钓MM 提到的我书架上的神明(上/ 下),就是72位学者谈影响他们人生的书,可以参考一下。
https://mp.weixin.qq.com/s/9TdwcYV9S1a_-BKz1llbig
这个书单里的书,我读了其中的大多数。刘擎西方思想史和非暴力沟通强烈推荐。
Y
Yuangungun
忍者.Q 发表于 2024-06-04 12:37
哈哈,我的性启蒙教育就是读三言二拍看明白的。

😂
忍者.Q
项灵羽出现在他们两口子去钱理群先生家里拜访的那集。 我大概应该猜到lz是谁马甲了,我熟悉的那位姐姐。
s
shahuhu
其实,说到底人的生命就是用来浪费的。在浪费中挣扎又内疚的活着,然后好不容易有点爱好看看看闲书,管它好看不好看,书这东西就是用来给不同的人意淫的。你自己看着看着就就能琢磨出那种爱看那种不爱看。。虽然说好书能让你获益良多,但是觉得那种醍醐灌顶的觉悟也是一时的。人的忘性很强。几天时候在生活里碰到一屁股事,就把书里学的东西都忘了。 却反而觉得现在动不动谁谁的金句,谁谁的对人生的感悟啥的才是毒药。 比如前几天谁谁说的: 人就像星星,为自己发光就行了。听起来哇!真好。其实都哪儿跟哪儿? 。。。
s
shalalala2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4 14:29
回复 111楼 shalalala2 的帖子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还真有这样的一部电影:)

我想起来大一时,班上有男生看全庸的九阳真经。 全庸, 九阳,双重诈骗:)

haha. 不过九阳真经有的啊,张无忌练的。全庸就太搞笑了
零落一身秋
回复 133楼 忍者.Q 的帖子
我去找了,也看完了。 雨儿确实形象有点儿像洪晃:) 完全颠覆了她在我心中( 妞妞那本书中,周国平塑造出来的)文艺,任性,灵动的形象。不过,雨儿的声音很好听。
钱先生比我父亲大一岁,状态很好啊,思路清晰,声音洪亮。我父亲也是直到疫情前还在实验室带博士生呢。
知道钱先生是因为他发明的那个“精致利己主义”和他与孔庆东的论战。
嗯,经历了一些事情,已经告别江湖了。很怀念我们那高高的,高高的脱口秀大楼。世事几经变迁,想起来依旧温柔,就是好朋友了。
妹妹还看话剧吗? 我又重温了 切 格瓦拉,看得很过瘾:)
b
blushpeony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4 07:20
复旦大学的严锋教授的不必读书单。
欢迎大家补充啊。吾生有涯,时间有限,用在读好书上,不必浪费在这些不必读上。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许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
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
标准绝对主观:)
1 绝大多数的中国古典小说:这么说会激起很多人的强烈反感,但小说真的不是我们的强项。具体原因这里就不展开了。
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三言二拍》等以外,好的真是不多了。比如《封神演义》,人物刻板,情节单一,思想陈腐,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在年轻时写了一本《封神演义导读》,那时候真是太缺钱了......
2 绝大多数的从“五四”到1949年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我很佩服开天辟地的现代文学先贤们,他们的功劳永垂不朽,但这是从文学史的角度说的。
除了鲁迅、沈从文、老舍、张爱玲、曹禺等少数几位,总体上真的比较幼稚,从普通读者的角度,真的看不下去。作为一个苦命的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博士,我已经忍了很久了。
3 绝大多数从1949年到1976年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我基本上全部看过,有绝对的发言权。
这段时期的作品,非文学的因素占比例太大,而这些非文学因素也已经时过境迁,今非昔比,所以,不必像我们小时候那样饿急了什么都吃,捡到碗里都是菜了。
4 绝大多数的当代中国人写的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最难写的小说之一,需要经历、学识、性情、沉浸,最吃细节、韵味、笔力、文字功夫。
这些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尤其困难。比如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历史小说作家,描写一位晚清宦海沉浮几十年的封疆大吏:
“激动得两眼闪动着泪花”;“激动地握着桑治平的手说”;“两双滚烫的大手紧紧地握着”;“凝重的目光遥望着窗外”;“人生难得最是情。是的,情难得!”……
Come on, give me a break!
5 绝大多数的西方通俗小说:其实也很烂,真正好看的也就那么少数。请注意,我这里说的还仅仅是好看,还不是好。
我业余喜欢看外国通俗小说,但这是一个很痛苦的爱好,因为好看的实在太少了。绝大部分都是垃圾,真正的垃圾。
包括许多知名作家和知名作品,比如有位James Patterson,号称头号畅销作家,这位先生是垃圾中的战斗圾。
6 所有名著的续书:无论中外,名著的续书都很失败,道理很简单:期待太高,此作者非彼作者。
《刘心武续红楼梦》《德温特夫人》《斯佳丽》《傲慢与偏见与僵尸》......都完美解释一个成语:狗尾续貂。
所以,喜欢续的人都要小心了......
7 很多经典的哲学著作:这条会引起很多人的强烈反感,但哲学有很多功能正在逐渐被科学替代,所以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淡出普通读者的视野了。
更糟糕的是哲学著作往往还很晦涩,需要花费极多的时间精力,最后能得到啥还不好说,所以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还可能误入歧途,风险很大,慎入!
文学青年动不动就海德格尔如何,维特根斯坦如何,胡塞尔如何。恕我直言:你看得懂么?退一万说,即使你看得懂,你为此投入的巨大精力值得么?
有这时间,喝杯咖啡,谈个恋爱,出去看个风景多好。我年轻的时候,把别人谈恋爱的时间都用来啃哲学,结果什么也没啃出来,只啃出个晚婚.....
8 所有的成功学、心灵学、鸡汤类书
骗人的,没用。
9 所有的阴谋论类书
骗人的,有害。



他看起来就是不读小说和哲学 虽然我也觉得 fiction 不如non fiction有意思 但是书这种东西是一种心灵对话 不是有标准 就能对上话的
a
anning1941
回复 136楼 零落一身秋 的帖子
我知道钱理群时,他还被称为“北大几位年轻学者”。读他和另外三位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震惊于文学史还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写。过了一些年,这书再版,去掉了王超冰,其时署名在再版上的名字,都已经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华山论剑级人物了。我一个朋友在校园见到他,说专门为我去仔细打量老先生,对我详细描述他的外貌,该是我年少时少有的追星行为。后来我也有幸有机会听了大量他的课,留下厚厚笔记。一转眼人生已过半,初识他时的年轻学者,已经是搬进养老院的垂暮老人,幸而依然笔耕不辍,精神矍铄。他是为我打开了一道大门的人。
a
anning1941
回复 116楼 零落一身秋 的帖子
谢MM推荐。我年轻时是不屑网络小说的。最近几年才发现我错过了网络文学蓬勃兴起的时代,是我自己的遗憾。最近又读了两本安逸的小说,《寻找时间的灰度》和《穿过月光之境》,都很推荐。不仅文笔上佳,故事结构和人物塑造都完整而极具张力。前一阵读的桐华的《散落星河的记忆》也是佳作。桐华以言情成名,这是第一部尝试着把爱情退为背景,而着力于宏大叙事的作品。
n
newince
回复 24楼 零落一身秋 的帖子
对,我如果去朋友家做客,也会喜欢去看书柜。
n
newince
回复 29楼 零落一身秋 的帖子
穆斯林的葬礼还是很精彩的
x
xdsqc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4 08:38
回复 16楼 的帖子
对,所以我推荐读读哲学史,尤其是西方古典哲学史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古代哲学史。
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强烈推荐刘擎先生的书。还有秦晖先生的。
历史,我唯一愿意推荐的是万历15年,这本书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刘擎的书读过一点,确实不错。观点中肯公允。
x
xdsqc
不过也不是说坏书都不可以读。
读过,踩过坑,才有更好的品味。都是学习的过程而已。
我读书基本还是随缘,会参考评分,绝大部分时候评分还是挺好用的。
i
iloveGelato
暮光之城、饥饿游戏这些我都是看了第一本就扔一边了,实在没啥营养。
i
iloveGelato
newince 发表于 2024-06-04 23:57
回复 29楼 零落一身秋 的帖子
穆斯林的葬礼还是很精彩的

穆斯林葬礼真的很差啊,从文笔到思想,已经完全与现代社会脱节,属于看了浪费生命的书。
x
xdsqc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4 12:59
回复 102楼 的帖子
按您的指引,找到了解释鸿沟,好几集呢! 大概在什么地方 雨儿 出现? 求指路:)
雨儿在妞妞里,就是个特别 “作” 的文艺女青年啊。怀孕5个月,还要浪漫,非要下雨出门,结果感冒,照射 X 光,导致妞妞的眼 癌...
可怜的妞妞,妈妈这么作,爸爸又不采用可以治疗的方案 ( 记不很清楚了,好像是会破坏美,残缺? 先保住孩子的命要紧啊),只在这个世界待了一岁半就痛苦地匆匆离开了... 我不敢读第二遍,因为第一次读快哭死,再也不敢碰第二次了...
妞妞走了以后,周让妻子出去散心,这才有了和陈嘉映的故事。
也许是她身上那种充满孩子气的任性和浪漫,让严肃的哲学家们着迷/ 迷狂?


我勒个去,这么一个事儿,他们居然还有脸写一本书来贩卖。
忍者.Q
newince 发表于 2024-06-04 23:57
回复 29楼 零落一身秋 的帖子
穆斯林的葬礼还是很精彩的

穆斯林的葬礼从文笔语言,故事构架蓝本都是好的,一个具有宗教特色背景的家族的兴旺变迁,悲欢离合,与大时代的各种纠缠,几乎这个家族每个人命运都是悲剧的。我高中读的,后来也没重读过,但是情节人物都还印象深刻。 但是我成人以后才明白,男主和二女主人品太次,
x
xdsqc
greystar 发表于 2024-06-04 19:36
那也是读过了这些书才知道不值得读 粗糠和细面都吃过才能知道适合哪种,只吃过细面就说自己喜欢细面,那叫偏见

不能同意更多。
那种教你不要读这个不要读那个的意见,我会统统忽略。叫的特别响的,我可能还会特意去看一下,这本书如何烂法儿,哈哈。
x
xdsqc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4 20:03
回复 125楼 的帖子
我挺喜欢读一些“无用而小众”的书的,比如诗词,西方美术史,话剧剧本等等。( 但不会推荐这些书给朋友,我知道她们不会喜欢 )
我读的书以中文为主,英文基本都是为工作。孩子们的中文程度是只能听说,无法读写。我和先生以身作则,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他们学的不是中国人最擅长的理工科,而是需要大量阅读的学科。儿时养成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很有优势。
我可能从小就与文字和文学有缘吧。我总觉得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抵达一个人的灵魂;文字是坚韧的,它能穿透厚厚的坚冰;文字是自由的,它能跨越时空的藩篱;文字是解药,它能让一个濒死的人,得到某种宣泄。
德国作家和诗人赫尔曼·黑塞曾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诚哉此言。

文字固然有这样多的妙处,我也时不时的觉得,文字是最具有欺骗性的。很多文字描述的美好,你真的见了,只有“就这?!“的被欺骗的愤怒。
忍者.Q
xdsqc 发表于 2024-06-05 00:05
我勒个去,这么一个事儿,他们居然还有脸写一本书来贩卖。

那个当妈的在女儿走后,为了散心,出去结识新朋友,然后就出轨了。。。。。。。。。。。。。。。。。。。。
x
xdsqc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4-06-05 00:04
穆斯林葬礼真的很差啊,从文笔到思想,已经完全与现代社会脱节,属于看了浪费生命的书。

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机,会有不同的价值。
大学时候我觉得很好很好。现在估计我就不会有啥兴趣了。
x
xdsqc
忍者.Q 发表于 2024-06-05 00:10
那个当妈的在女儿走后,为了散心,出去结识新朋友,然后就出轨了。。。。。。。。。。。。。。。。。。。。

感谢网络时代啊。虽然说人品作品分开看,架不住有的人喜欢在作品里卖弄人品呢。
s
spyj007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4-06-05 00:01
暮光之城、饥饿游戏这些我都是看了第一本就扔一边了,实在没啥营养。

哈,饥饿游戏我还三部都看完了,虽然有些有新意的情节整体确实是中庸之作,暮光就算了完全没有去翻看的欲望
s
spyj007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4-06-05 00:04
穆斯林葬礼真的很差啊,从文笔到思想,已经完全与现代社会脱节,属于看了浪费生命的书。

completely overrated!大概少数民族有加分吧,我都不知那些说哭着看完的在哭些啥子
z
zkyqs2020
穆斯林的葬礼最主要的问题是三观严重不正! 真的有点儿新月格格的意思。无论文笔如何哀伤心碎凄美,都掩盖不了主题的残缺。
读到最后男主韩子奇居然是汉人! 你们不愤怒吗? 我确实有被欺骗的感觉。
零落一身秋
回复 149楼 的帖子
怎么说呢? 就好像张爱玲对待钱的态度吧: 我没有吃过文字/ 文学的苦,只享受过它的美与好。
如前面我说过的,敢晒书单的人基本还是有勇气的,因为它多少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品味,难免有虚伪/ 虚假的成分。但也正如您所说,我也已经能把作品与人品分开了。读书的感悟和体会也确实和年龄阅历有关。我现在读红楼梦的心情和感受已经不同于40年前初见时了。
读书还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最终还是由兴趣和智力情感深度决定,勉强不来。前苏联著名导演塔可夫斯基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他自从读了战争与和平以后,就再也读不下去肤浅的书,一看就觉得面目可憎。就我的经验来说,有深度的思想和美是最高愉悦和满足的来源,不是简单地为了提高自己,更非专门找和自己意见一致的书来读,多数时候相反,是专找和自己相反意见不同的,以弥补/ 补充自己知识体系的不足和增加自己的见识。读书如果体会不到这种愉悦和满足,是很难坚持长久的。
g
graceshuaizhang
以赛亚 柏林和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 是我今年比较喜欢的
g
graceshuaizhang
邓晓芒我不太了解,粗粗翻了一点《灵之舞》,估计不算学术作品吧,让我觉得像学阀,或者像一本《学场现形记》
零落一身秋
回复 139楼 的帖子
原来MM也喜欢安逸! 我才想起除了尾鱼以外,我读的第二位网文作者就是安逸了。 她的书读过几本,最喜欢的还是孤独是一座岛。她的轻科幻,好像即使去掉科幻,情依然动人。
读完孤独是一座岛,又读了桐华的长相思,那一阵有些心潮涌动,胡写了一首,姑且叫诗吧。


一生一世一双鸟
一年只育一个孩子
一飞就是三千里
一生只徘徊一个海洋
一降落
就是返乡
一辈子
只回一座岛

一个人
一座孤岛
一个脑电波
命运交织
命中注定

一个是
一身孤胆
傲视荒野
尽沐朝阳

一个是
走过山
走过水
走过死亡

科技再发达
肉身依旧不堪一击
灵魂还是更加荒芜

每一颗
孤独的心
都是一座岛
等待着
一个跋涉而至的
灵魂

素白的雪
湛蓝的天
翠青的无名野草
赤灰的满天沙土
橘色的日出
血红的夕阳

有着
矫健体型
雪白羽毛
蓝色眼睛
坚贞爱情的
信天翁

希望 
奇迹
失望
希望

心中有你
身畔无你
梦里有你
醒来无你

温暖的遇见
短暂的陪伴
长久的分离

我相信
某个风和日丽的早晨
肖恩一定会
睁开眼睛
对已经在床边
熟睡的清沅
轻唤一声
好久不见
q
qingcongsuiyue
zkyqs2020 发表于 2024-06-04 08:20
回复 6楼 王力宏 的帖子
前面有定语: 还健在的人的传记
盖棺才能定论。为活着的人写传,大多是溢美之辞,极力美化。
什么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逆风飞飏,凭海临风...都曾风靡一时。 现在再读,都很可笑。

对, 这种不能当书读,只能当gossip,听过算数。
河边垂钓
没仔细看,还以为你是哲学生,原来是周濂。几年前还得到陈映嘉老师的一本签名书‘行之于途映之于心’
阔少 发表于 2024-06-04 19:12

哈哈,有趣,层主是去参加新书发布会了吗?我曾经托一位北大朋友的福。生日那天帮我要到了周濂的云祝福,他太随和了😊
河边垂钓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4-06-05 09:59
哈哈,有趣,层主是去参加新书发布会了吗?我曾经托一位北大朋友的福。生日那天帮我要到了周濂的云祝福,他太随和了😊

得瑟一下😂
r
rubysiam
王力宏 发表于 2024-06-04 07:33
很多人说斯佳丽不错。我还打算今年夏天读呢。

还可以吧,我几乎当成了飘后面真正的故事。因为高中的时候连着看的。
r
rubysiam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4 07:20
复旦大学的严锋教授的不必读书单。
欢迎大家补充啊。吾生有涯,时间有限,用在读好书上,不必浪费在这些不必读上。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许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
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
标准绝对主观:)
1 绝大多数的中国古典小说:这么说会激起很多人的强烈反感,但小说真的不是我们的强项。具体原因这里就不展开了。
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三言二拍》等以外,好的真是不多了。比如《封神演义》,人物刻板,情节单一,思想陈腐,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在年轻时写了一本《封神演义导读》,那时候真是太缺钱了......
2 绝大多数的从“五四”到1949年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我很佩服开天辟地的现代文学先贤们,他们的功劳永垂不朽,但这是从文学史的角度说的。
除了鲁迅、沈从文、老舍、张爱玲、曹禺等少数几位,总体上真的比较幼稚,从普通读者的角度,真的看不下去。作为一个苦命的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博士,我已经忍了很久了。
3 绝大多数从1949年到1976年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我基本上全部看过,有绝对的发言权。
这段时期的作品,非文学的因素占比例太大,而这些非文学因素也已经时过境迁,今非昔比,所以,不必像我们小时候那样饿急了什么都吃,捡到碗里都是菜了。
4 绝大多数的当代中国人写的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最难写的小说之一,需要经历、学识、性情、沉浸,最吃细节、韵味、笔力、文字功夫。
这些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尤其困难。比如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历史小说作家,描写一位晚清宦海沉浮几十年的封疆大吏:
“激动得两眼闪动着泪花”;“激动地握着桑治平的手说”;“两双滚烫的大手紧紧地握着”;“凝重的目光遥望着窗外”;“人生难得最是情。是的,情难得!”……
Come on, give me a break!
5 绝大多数的西方通俗小说:其实也很烂,真正好看的也就那么少数。请注意,我这里说的还仅仅是好看,还不是好。
我业余喜欢看外国通俗小说,但这是一个很痛苦的爱好,因为好看的实在太少了。绝大部分都是垃圾,真正的垃圾。
包括许多知名作家和知名作品,比如有位James Patterson,号称头号畅销作家,这位先生是垃圾中的战斗圾。
6 所有名著的续书:无论中外,名著的续书都很失败,道理很简单:期待太高,此作者非彼作者。
《刘心武续红楼梦》《德温特夫人》《斯佳丽》《傲慢与偏见与僵尸》......都完美解释一个成语:狗尾续貂。
所以,喜欢续的人都要小心了......
7 很多经典的哲学著作:这条会引起很多人的强烈反感,但哲学有很多功能正在逐渐被科学替代,所以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淡出普通读者的视野了。
更糟糕的是哲学著作往往还很晦涩,需要花费极多的时间精力,最后能得到啥还不好说,所以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还可能误入歧途,风险很大,慎入!
文学青年动不动就海德格尔如何,维特根斯坦如何,胡塞尔如何。恕我直言:你看得懂么?退一万说,即使你看得懂,你为此投入的巨大精力值得么?
有这时间,喝杯咖啡,谈个恋爱,出去看个风景多好。我年轻的时候,把别人谈恋爱的时间都用来啃哲学,结果什么也没啃出来,只啃出个晚婚.....
8 所有的成功学、心灵学、鸡汤类书
骗人的,没用。
9 所有的阴谋论类书
骗人的,有害。











太傲慢了,只为标新立异,不喜欢。他写的书是不是垃圾呢?






此文作者,明显认为能够提高自己“层次”,或者让外人觉得能够装x的书,才值得读。本身就是一种自卑和束缚自己思想的表现啊,难怪他又喜欢读西方通俗小说又鄙视自己读”垃圾”.




还有一点,他是中文系的,他的书单对他来说是专业书籍,是他的谋生手段,不以文史哲为专业的会和他有不同偏好。












作品集 编辑 《雕虫缀网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04。ISBN 9787540653446 《和而不同》,岳麓书社2005-03。ISBN 9787806655603 《感官的盛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01。ISBN 9787806786574 《瘾的世纪》,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9。ISBN 9787208152335































很久之前看过这篇微信文章,当时就觉得没营养。






















r
rubysiam
王力宏 发表于 2024-06-04 09:25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born a crime 还有别的一时想不起来,这些活人自传都很好看。




我也喜欢听自传,很多由本人口述非常精彩


推荐的
Dreams from my father
Born A Crime
Will




可以听听的
Becoming
Green Light
Spare




正在听的
The light we carry




还有一些如果能借到打算接着听的
s
sunsetdance
rubysiam 发表于 2024-06-05 11:56
还可以吧,我几乎当成了飘后面真正的故事。因为高中的时候连着看的。

我很多年前看过,印象还可以
r
rubysiam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4-06-04 08:22
这些是当八卦看的啊

哈哈哈 是的,很多传记比小说有趣
r
rubysiam
sunsetdance 发表于 2024-06-05 12:29
我很多年前看过,印象还可以

握手
这本书应该挺冷门的,亏得我在只有新华书店的那个年代买到了这本书
c
coalpilerd
还是出一个推荐的单子吧,精华在任何领域都是少数,阅读也是。列黑名单是列不完的。
古典小说,我觉得除了LZ说的那些,各种笔记志怪类不少可看的。酉阳杂俎,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还有一些什么五色石、八洞天,忘记谁写的了。然后李渔必须有啊,他那种妙语连珠的文字读起来很享受的。
民国时期小说可以以鲁迅为鉴;被鲁迅骂过的文人,譬如张恨水、叶灵凤、沈从文,都可以看。当然鲁迅自己的小说就不用说了。
当代国人作品以天涯为鉴。天涯上爆火飘红最后出书的都不错。然后马亲王必须有。尾鱼必须有。
继续等看其他人的意见。
c
coalpilerd
rubysiam 发表于 2024-06-05 11:56
还可以吧,我几乎当成了飘后面真正的故事。因为高中的时候连着看的。

我不承认斯佳丽里的思嘉是飘里的思嘉,完全不同的个性……白瑞德也不像。
不过同人本来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已经加上了原著框架,能超越原著就几近不可能。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反例是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他挖了个少年xx的系列坑不填,最后一本少年无情死活不写,然后有看不过去的粉丝写了少年无情,同人倒逼官方(温瑞安)出了少年无情;结果最后大家还一致认为同人写得更好。这主要是作者自己摆烂导致的。对于已经奠定了地位的名著,那就是无法超越。
w
whatif9999
阅读时很个人的事情。 我觉得哲学书都很好看,但是同意当代人写的书99%都是垃圾。 前面说的周濂,他的哲学入门书籍,80%八卦,剩下20%一提到干货就蛮多错误,当然要自己去看原著。
M
Mutsu
窃以为与其列“不必读”书单,不如列推荐书单来得有意义。不必读的书海了去了,不值得浪费时间。
k
kiri
理科生的书架一角,哈哈
k
kiri
坚决不同意说现代人的书不值一看。 现代人需要实用的书,倒是那些古代小说除了掉书袋,对我没啥用,哈哈
零落一身秋
大家讨论还挺踊跃的,多好啊!
我个人不觉得严教授傲慢。 他的字里行间,主要还是希望大学生们不要把时间花在/ 浪费在读不必要的书上。他的初衷是充满善意的。他不是也后悔年轻时为钱而违心地给封神演义写评论吗?朱光潜先生也有过类似的给于年轻人的忠告/ 建议。
术业有专攻。他是文学系的教授,对于文学部分的建议,我个人觉得还是很中肯的。那些只在文学史上有意义的书,而没有任何文学/ 美学价值的书,真的不值得浪费时间。
不过现代人的读书是多元的。他没有提到网文。我对网文完全没有偏见,写得好的就是好。看到有人提到马伯庸的小说,我只看过长安12时辰和长安的荔枝,都很好。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从古书上看到张小敬这个名字,就能在很短的时间构思出那么长的故事,实在是厉害。尾鱼那更是不同凡响,自己挖的坑自己都能填上,文笔更是独特。 我个人比较喜欢温暖而又克制的文字。
好像没有人说不推荐现代人的书啊? 我理解的是不推荐正在流行的畅销书,有一些是粉饰/ 溢美,有一些是八卦:)
哲学书,这个见仁见智吧。非专业的同学读一些哲学史和易懂的入门书就足矣。我个人推荐赵林,邓晓芒和周国平。周濂的书可能深度不够,但是比较实用,比较readers friendly. 要是想更深入专业地了解各家各派,当然读原著最好,问题是黑康的语言实在很难读懂。叔本华还好,尼采最诗意。直接读罗素的英文版的西方哲学史当然最好了。
有人提到了读文学书哲学书是在装什么,这个我相信对大多数楼里的同学们来说,真没有。读书就是一种很私人的活动,正如村上春树说的,没有人喜欢孤独,就是习惯了。对很多人来说,读书也是一种习惯罢了,是摆脱孤独的一种方法。和打游戏,shopping,聊天,刷剧,没有高下之分。所以,有什么必要装呢:)
r
rubysiam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4-06-05 12:52
我不承认斯佳丽里的思嘉是飘里的思嘉,完全不同的个性……白瑞德也不像。
不过同人本来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已经加上了原著框架,能超越原著就几近不可能。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反例是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他挖了个少年xx的系列坑不填,最后一本少年无情死活不写,然后有看不过去的粉丝写了少年无情,同人倒逼官方(温瑞安)出了少年无情;结果最后大家还一致认为同人写得更好。这主要是作者自己摆烂导致的。对于已经奠定了地位的名著,那就是无法超越。

我一琢磨,确实不像,按思嘉的性格怎么走也走不出一个HE. 如果想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两个人就都得产生选择准则的改变
r
rubysiam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5 14:01
大家讨论还挺踊跃的,多好啊!
我个人不觉得严教授傲慢。 他的字里行间,主要还是希望大学生们不要把时间花在/ 浪费在读不必要的书上。他的初衷是充满善意的。他不是也后悔年轻时为钱而违心地给封神演义写评论吗?朱光潜先生也有过类似的给于年轻人的忠告/ 建议。
术业有专攻。他是文学系的教授,对于文学部分的建议,我个人觉得还是很中肯的。那些只在文学史上有意义的书,而没有任何文学/ 美学价值的书,真的不值得浪费时间。
不过现代人的读书是多元的。他没有提到网文。我对网文完全没有偏见,写得好的就是好。看到有人提到马伯庸的小说,我只看过长安12时辰和长安的荔枝,都很好。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从古书上看到张小敬这个名字,就能在很短的时间构思出那么长的故事,实在是厉害。尾鱼那更是不同凡响,自己挖的坑自己都能填上,文笔更是独特。 我个人比较喜欢温暖而又克制的文字。
好像没有人说不推荐现代人的书啊? 我理解的是不推荐正在流行的畅销书,有一些是粉饰/ 溢美,有一些是八卦:)
哲学书,这个见仁见智吧。非专业的同学读一些哲学史和易懂的入门书就足矣。我个人推荐赵林,邓晓芒和周国平。周濂的书可能深度不够,但是比较实用,比较readers friendly. 要是想更深入专业地了解各家各派,当然读原著最好,问题是黑康的语言实在很难读懂。叔本华还好,尼采最诗意。直接读罗素的英文版的西方哲学史当然最好了。
有人提到了读文学书哲学书是在装什么,这个我相信对大多数楼里的同学们来说,真没有。读书就是一种很私人的活动,正如村上春树说的,没有人喜欢孤独,就是习惯了。对很多人来说,读书也是一种习惯罢了,是摆脱孤独的一种方法。和打游戏,shopping,聊天,刷剧,没有高下之分。所以,有什么必要装呢:)


我对爱读文史哲或者爱读任何类型的好书都没有偏见,也有不少爱读文史哲有造诣的同学。正是因为没有偏见,所以不喜欢万般皆下品,唯有xxx高的傲慢的态度。
l
lingling7
kiri 发表于 2024-06-05 13:14
坚决不同意说现代人的书不值一看。 现代人需要实用的书,倒是那些古代小说除了掉书袋,对我没啥用,哈哈

其实人性从古至今是不变的,那些实用的书教的是术,而好的小说或者哲学书论的是道,二者并不相斥,为了生活你需要术,为了诗和远方你需要道。
f
fly11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5 14:01
大家讨论还挺踊跃的,多好啊!
我个人不觉得严教授傲慢。 他的字里行间,主要还是希望大学生们不要把时间花在/ 浪费在读不必要的书上。他的初衷是充满善意的。他不是也后悔年轻时为钱而违心地给封神演义写评论吗?朱光潜先生也有过类似的给于年轻人的忠告/ 建议。
术业有专攻。他是文学系的教授,对于文学部分的建议,我个人觉得还是很中肯的。那些只在文学史上有意义的书,而没有任何文学/ 美学价值的书,真的不值得浪费时间。
不过现代人的读书是多元的。他没有提到网文。我对网文完全没有偏见,写得好的就是好。看到有人提到马伯庸的小说,我只看过长安12时辰和长安的荔枝,都很好。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从古书上看到张小敬这个名字,就能在很短的时间构思出那么长的故事,实在是厉害。尾鱼那更是不同凡响,自己挖的坑自己都能填上,文笔更是独特。 我个人比较喜欢温暖而又克制的文字。
好像没有人说不推荐现代人的书啊? 我理解的是不推荐正在流行的畅销书,有一些是粉饰/ 溢美,有一些是八卦:)
哲学书,这个见仁见智吧。非专业的同学读一些哲学史和易懂的入门书就足矣。我个人推荐赵林,邓晓芒和周国平。周濂的书可能深度不够,但是比较实用,比较readers friendly. 要是想更深入专业地了解各家各派,当然读原著最好,问题是黑康的语言实在很难读懂。叔本华还好,尼采最诗意。直接读罗素的英文版的西方哲学史当然最好了。
有人提到了读文学书哲学书是在装什么,这个我相信对大多数楼里的同学们来说,真没有。读书就是一种很私人的活动,正如村上春树说的,没有人喜欢孤独,就是习惯了。对很多人来说,读书也是一种习惯罢了,是摆脱孤独的一种方法。和打游戏,shopping,聊天,刷剧,没有高下之分。所以,有什么必要装呢:)

一直以为读书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一看到告诉别人不读什么 的主题,就远远绕道走。 只是这帖子一直在第一页,手贱点开看一眼,结果发现楼主的这段发言甚得我心,必须上来手动点赞👍 “对很多人来说,读书也是一种习惯罢了,是摆脱孤独的一种方法。和打游戏,shopping,聊天,刷剧,没有高下之分。所以,有什么必要装呢:)”
c
coalpilerd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5 14:01
大家讨论还挺踊跃的,多好啊!
我个人不觉得严教授傲慢。 他的字里行间,主要还是希望大学生们不要把时间花在/ 浪费在读不必要的书上。他的初衷是充满善意的。他不是也后悔年轻时为钱而违心地给封神演义写评论吗?朱光潜先生也有过类似的给于年轻人的忠告/ 建议。
术业有专攻。他是文学系的教授,对于文学部分的建议,我个人觉得还是很中肯的。那些只在文学史上有意义的书,而没有任何文学/ 美学价值的书,真的不值得浪费时间。
不过现代人的读书是多元的。他没有提到网文。我对网文完全没有偏见,写得好的就是好。看到有人提到马伯庸的小说,我只看过长安12时辰和长安的荔枝,都很好。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从古书上看到张小敬这个名字,就能在很短的时间构思出那么长的故事,实在是厉害。尾鱼那更是不同凡响,自己挖的坑自己都能填上,文笔更是独特。 我个人比较喜欢温暖而又克制的文字。
好像没有人说不推荐现代人的书啊? 我理解的是不推荐正在流行的畅销书,有一些是粉饰/ 溢美,有一些是八卦:)
哲学书,这个见仁见智吧。非专业的同学读一些哲学史和易懂的入门书就足矣。我个人推荐赵林,邓晓芒和周国平。周濂的书可能深度不够,但是比较实用,比较readers friendly. 要是想更深入专业地了解各家各派,当然读原著最好,问题是黑康的语言实在很难读懂。叔本华还好,尼采最诗意。直接读罗素的英文版的西方哲学史当然最好了。
有人提到了读文学书哲学书是在装什么,这个我相信对大多数楼里的同学们来说,真没有。读书就是一种很私人的活动,正如村上春树说的,没有人喜欢孤独,就是习惯了。对很多人来说,读书也是一种习惯罢了,是摆脱孤独的一种方法。和打游戏,shopping,聊天,刷剧,没有高下之分。所以,有什么必要装呢:)

这位严教授也谈不上傲慢,但是作为一个文学系教授,写出这样的书单黑名单,略感无趣罢了。看别人推荐的书单时,我比较爱看那种言之有物稍微点评一下的。譬如周作人有一本欧洲文学史,就是分国家分时期拣选名家大作逐一点评,看点在何处,放在当时背景下有何特别,云云。看这种书,很有一个吃货看舌尖上的中国之感。吃货大抵是不喜欢看垃圾分类学的。
z
zkyqs2020
回复 180楼 的帖子
他就是泛泛而谈吧,也有很具体的James Patterson的例子,还有基本上从49年到76年的中国文学作品,都不必要读,叫大家避雷,节省时间。
他对三体,评价就很具体。
身为文学系教授,用词还是有些不谨慎,比如: 所有...都...; 这种句式很容易被抓住把柄并引起反感,严教授应该学习逻辑学,这种句式在辩论中会轻易输掉,复旦大学辩论队可是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啊。还有称别人的作品“垃圾”,这都有些过分。
m
mt.everest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4-06-05 12:42
还是出一个推荐的单子吧,精华在任何领域都是少数,阅读也是。列黑名单是列不完的。
古典小说,我觉得除了LZ说的那些,各种笔记志怪类不少可看的。酉阳杂俎,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还有一些什么五色石、八洞天,忘记谁写的了。然后李渔必须有啊,他那种妙语连珠的文字读起来很享受的。
民国时期小说可以以鲁迅为鉴;被鲁迅骂过的文人,譬如张恨水、叶灵凤、沈从文,都可以看。当然鲁迅自己的小说就不用说了。
当代国人作品以天涯为鉴。天涯上爆火飘红最后出书的都不错。然后马亲王必须有。尾鱼必须有。
继续等看其他人的意见。

马亲王可以有,尾鱼不必有。加尾鱼还不如加那个南派三叔呢,一样写的神神叨叨的无聊透顶。
m
mt.everest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4-06-05 00:01
暮光之城、饥饿游戏这些我都是看了第一本就扔一边了,实在没啥营养。

我可太同意了。哎呀这种是叫青少年小说吧,就是写的很流畅,看完没有回味。
其实就是起点爽文套路。
f
fengeer
我也觉得,所谓哲学引导科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今天的科学已经树立了自己完善的方法论,哲学的指导意义已经近乎于零了。而古典哲学对于塑造人的心灵和行为规范意义还是很大的,类似于柏拉图,沉思录,论语,道德经这些,读读还是有意义的。
momosun 发表于 2024-06-04 08:28

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好多也是一种文学语言。对普通人来说,科学其实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因为具体的方法结论大部分人是用不着。
我觉得年轻人没读过哲学书,那人文训练就不完整。当然古典哲学太多了,读哪些经典还是最好有人指导一下。
c
coalpilerd
mt.everest 发表于 2024-06-05 16:20
马亲王可以有,尾鱼不必有。加尾鱼还不如加那个南派三叔呢,一样写的神神叨叨的无聊透顶。

南派三叔我反倒是看不下去。
零落一身秋
回复 184楼 的帖子
同意您说的: 年轻人接受通识教育比较好。学理工的学生最好也学点儿历史和哲学,当然,自学也可以。学文科的学生最好读读逻辑学,人类简史,自私的基因,枪炮,钢铁和病菌之类的科普书。
我最近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
有时候我觉得历史很温暖,因为它有英雄将相们的热血和普通人的鲜血,但有时候我又觉得历史很冰冷,就像一台机器一样,只有数字数据和简单的记录。
甚至还有一点绝情,就是那种你还在原地回望时,在乎的人早就走远了的感觉。
再过不久,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成了历史。
这让我有一种恍惚的感觉:很多东西存在过,但也只是存在......
你不曾亲眼看见,不曾碰到,也不曾感受过,它们都只是文字,带有一种特有的陌生感。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疏离感和观望感,才是我们和历史之间最合适的距离。怀有温情和敬意,但是不走得太近。
因为不温暖,所以我们不靠近;因为不冰冷,所以我们不远离,就静静地看着它们流向未来,不停留......
k
kiri
其实人性从古至今是不变的,那些实用的书教的是术,而好的小说或者哲学书论的是道,二者并不相斥,为了生活你需要术,为了诗和远方你需要道。
lingling7 发表于 2024-06-05 14:48

我觉得不需要脱离了术来讲求道。
道其实就在术里。
所谓的道,只有化为了术,才能实现它真正的意义。
比如大部分人都知道无为和道,但真正开始冥想的时候,它才成为了一个为大众接受的东西。道才得以实现
各种哲学,只有变成了鸡汤,才会被大众接受
各种小说里的大义,也只有变成了连续剧,才能真正得到推广
只有道,没有术,就只有一种出世的清高

扶苏
我觉得大多数人看书都是看个开头喜欢继续看,不喜欢就不看。真没必要被框在别人的价值观框架里。
读书可以是学习,也可以是消遣。我以前看席绢的书,文笔,故事都很幼稚,但是看的开心啊。热血澎湃,一气呵成。跟看电视电影一样,娱乐而已。
有些书,比如古龙的,琼瑶的,我觉得挺好看,也让我领悟到一些东西。所以彼之砒霜吾之蜜糖。open mind
扶苏
大家讨论还挺踊跃的,多好啊!
我个人不觉得严教授傲慢。 他的字里行间,主要还是希望大学生们不要把时间花在/ 浪费在读不必要的书上。他的初衷是充满善意的。他不是也后悔年轻时为钱而违心地给封神演义写评论吗?朱光潜先生也有过类似的给于年轻人的忠告/ 建议。
术业有专攻。他是文学系的教授,对于文学部分的建议,我个人觉得还是很中肯的。那些只在文学史上有意义的书,而没有任何文学/ 美学价值的书,真的不值得浪费时间。
不过现代人的读书是多元的。他没有提到网文。我对网文完全没有偏见,写得好的就是好。看到有人提到马伯庸的小说,我只看过长安12时辰和长安的荔枝,都很好。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从古书上看到张小敬这个名字,就能在很短的时间构思出那么长的故事,实在是厉害。尾鱼那更是不同凡响,自己挖的坑自己都能填上,文笔更是独特。 我个人比较喜欢温暖而又克制的文字。
好像没有人说不推荐现代人的书啊? 我理解的是不推荐正在流行的畅销书,有一些是粉饰/ 溢美,有一些是八卦:)
哲学书,这个见仁见智吧。非专业的同学读一些哲学史和易懂的入门书就足矣。我个人推荐赵林,邓晓芒和周国平。周濂的书可能深度不够,但是比较实用,比较readers friendly. 要是想更深入专业地了解各家各派,当然读原著最好,问题是黑康的语言实在很难读懂。叔本华还好,尼采最诗意。直接读罗素的英文版的西方哲学史当然最好了。
有人提到了读文学书哲学书是在装什么,这个我相信对大多数楼里的同学们来说,真没有。读书就是一种很私人的活动,正如村上春树说的,没有人喜欢孤独,就是习惯了。对很多人来说,读书也是一种习惯罢了,是摆脱孤独的一种方法。和打游戏,shopping,聊天,刷剧,没有高下之分。所以,有什么必要装呢:)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5 14:01

作为一个长者,过来人,严教授想给年轻人留点自己的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是,一个人的见识毕竟是短浅的(这里指绝大多数人)。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否定书和作者,还是大面积的,不合适。
比如封神演义,严教授可以不喜欢,但是这么多年流传下来的作品,多少巨匠大儒都不敢大言不惭否定它,严教授的话确实显得傲慢了。
我不喜欢鲁迅,自有我的道理。但是我不会告诉别人不要去读鲁迅。任何作家的作品,只要面世了,都有资格被读。至于读者喜欢不喜欢,觉得有道理没道理,这是每个读者自己去判断的事情。
我相信封神演义这种长篇作品,不喜欢的人也不可能坚持读完。比如悲惨世界我就坚持不下去。安娜卡列尼娜我也读了上本,下本无论如何读不下去。我相信这两本书当之无愧的名著。但是跟我“八字”不合。我不勉强自己读,但是也不会告诉别人不要去读。
公用马甲26
回复 189楼 的帖子
不想与您辩论啊,单纯地想说:
封神演义自问世以来,得到的评价一直很低。鲁迅先生说它:
“似志在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急,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故迄今未有鼎足视之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全书摆出一副讲史的样子,却又满天神怪,不过是以商周为背景的意淫小说,没有《水浒》的写实,又没有《西游》的天马行空。尽管作者写这本书时志向非常大,大有要写成与《西游》和《水浒》三足鼎立的经典巨著,但鲁迅先生认为他的文学价值与《西游》和《水浒》还是差了几条街。
有一种文学形式叫文学评论,严教授只是说出了他自己对封神演义的认识。 不必读的意思是不必要。想读的不会在乎别人说什么的。
严教授的确需要注意他的措辞。
k
kiri
kiri 发表于 2024-06-05 16:58
我觉得不需要脱离了术来讲求道。
道其实就在术里。
所谓的道,只有化为了术,才能实现它真正的意义。
比如大部分人都知道无为和道,但真正开始冥想的时候,它才成为了一个为大众接受的东西。道才得以实现
各种哲学,只有变成了鸡汤,才会被大众接受
各种小说里的大义,也只有变成了连续剧,才能真正得到推广
只有道,没有术,就只有一种出世的清高


我觉得这也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一个区别。
西方没有把道和术强行分开的意愿,从哲学很容易就进化到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
东方老喜欢把道看成诗和远方,还有点瞧不起术。所以历史上就只有文人的呻吟,不见科学的崛起
c
coalpilerd
扶苏 发表于 2024-06-05 17:13
作为一个长者,过来人,严教授想给年轻人留点自己的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是,一个人的见识毕竟是短浅的(这里指绝大多数人)。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否定书和作者,还是大面积的,不合适。
比如封神演义,严教授可以不喜欢,但是这么多年流传下来的作品,多少巨匠大儒都不敢大言不惭否定它,严教授的话确实显得傲慢了。
我不喜欢鲁迅,自有我的道理。但是我不会告诉别人不要去读鲁迅。任何作家的作品,只要面世了,都有资格被读。至于读者喜欢不喜欢,觉得有道理没道理,这是每个读者自己去判断的事情。
我相信封神演义这种长篇作品,不喜欢的人也不可能坚持读完。比如悲惨世界我就坚持不下去。安娜卡列尼娜我也读了上本,下本无论如何读不下去。我相信这两本书当之无愧的名著。但是跟我“八字”不合。我不勉强自己读,但是也不会告诉别人不要去读。

你把封神演义跟安娜卡列尼娜相提并论就是对后者的侮辱,认真的。
封神演义我读不下去绝对不是因为它长,就是因为它剧情文字稀烂。封神最大的好处在于它的架构格局够大,人设千姿百态,为各种二次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属于本体比较烂但是同人和周边会很火的东东,这东西真要对标的话可能对标圣斗士星矢更合适。不过考虑到这是明朝的原创神魔小说,有时代限制在那,也就算是经典……吧。
k
kiri
回复 184楼 的帖子
同意您说的: 年轻人接受通识教育比较好。学理工的学生最好也学点儿历史和哲学,当然,自学也可以。学文科的学生最好读读逻辑学,人类简史,自私的基因,枪炮,钢铁和病菌之类的科普书。
我最近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
有时候我觉得历史很温暖,因为它有英雄将相们的热血和普通人的鲜血,但有时候我又觉得历史很冰冷,就像一台机器一样,只有数字数据和简单的记录。
甚至还有一点绝情,就是那种你还在原地回望时,在乎的人早就走远了的感觉。
再过不久,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成了历史。
这让我有一种恍惚的感觉:很多东西存在过,但也只是存在......
你不曾亲眼看见,不曾碰到,也不曾感受过,它们都只是文字,带有一种特有的陌生感。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疏离感和观望感,才是我们和历史之间最合适的距离。怀有温情和敬意,但是不走得太近。
因为不温暖,所以我们不靠近;因为不冰冷,所以我们不远离,就静静地看着它们流向未来,不停留......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5 16:54

我喜欢罗胖罗振宇的分享。他讲历史,也试图从历史中学到一些东西。你可以不同意他的结论,但我喜欢他读史的态度。
作为理工科学生,我需要我的道指引我的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种情绪里
零落一身秋
回复 193楼 的帖子
真巧,我刚听完他讲的五代对宋的影响这一期,还蛮有道理的,说得通。读五代十国的历史,梁唐汉晋周,正晕头转向呢,听了他这一集,有了些头绪。
我还是更喜欢渤海小吏的深度讲史系列。我自己读魏晋南北朝,也感觉没有头绪,听了他分析萧衍,这位菩萨皇帝,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还有对司马家的深度分析,都很有道理。他的历史观,我虽不完全赞同,但他鞭辟入里的分析,饱含对人性的怜悯,都使我读得下去,并常常叹服。
是,我也是理科出身,但还是太感性了。希望多读点历史,能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情绪吧。
k
kiri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6-05 18:00
回复 193楼 的帖子
真巧,我刚听完他讲的五代对宋的影响这一期,还蛮有道理的,说得通。读五代十国的历史,梁唐汉晋周,正晕头转向呢,听了他这一集,有了些头绪。
我还是更喜欢渤海小吏的深度讲史系列。我自己读魏晋南北朝,也感觉没有头绪,听了他分析萧衍,这位菩萨皇帝,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还有对司马家的深度分析,都很有道理。他的历史观,我虽不完全赞同,但他鞭辟入里的分析,饱含对人性的怜悯,都使我读得下去,并常常叹服。
是,我也是理科出身,但还是太感性了。希望多读点历史,能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情绪吧。

等我也去听一听渤海小吏的,谢谢推荐
扶苏
公用马甲26 发表于 2024-06-05 17:27
回复 189楼 的帖子
不想与您辩论啊,单纯地想说:
封神演义自问世以来,得到的评价一直很低。鲁迅先生说它:
“似志在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急,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故迄今未有鼎足视之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全书摆出一副讲史的样子,却又满天神怪,不过是以商周为背景的意淫小说,没有《水浒》的写实,又没有《西游》的天马行空。尽管作者写这本书时志向非常大,大有要写成与《西游》和《水浒》三足鼎立的经典巨著,但鲁迅先生认为他的文学价值与《西游》和《水浒》还是差了几条街。
有一种文学形式叫文学评论,严教授只是说出了他自己对封神演义的认识。 不必读的意思是不必要。想读的不会在乎别人说什么的。
严教授的确需要注意他的措辞。

就是一个小说,大家喜欢看。故事也深入人心。封神演义的书我没看过,只看过不同版本的电视,电影。我不知道什么是文学价值。但是,清以来,那么多小说,封神演义能榜上有名,必有其原因。
我听过心理学界用心理学,哲学角度分析匹诺曹等童话故事。这个学者说,一部作品能受到许多人喜欢,其实都有深刻的哲学和心理学因由。我不是专家,也没看过封神,不足以讨论这个故事的深层哲学和心理学。
但是鲁迅的价值观是不认同中国古文化的。五四学者大多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而我恰恰对于这种思想不以为然。我完全不认为鲁迅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他的很多批判都是建立在门外汉的基础上。当然这是我个人想法。
所以,小说本身能否被读者喜欢,这就是一个筛选。而封神演义,聊斋等都是经历了“考验”,不但被一代又一代人喜爱,还被搬上银幕。封神演义的世界观是宏大的。如果它真的只是某人臆想出来的一个故事,那么它是不可能跟很多人产生共鸣而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