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是这样,你娃离你心目中的理想娃,以及你们离你娃心目中的理想父母,都差太远了。所以彼此都非常失望。 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再给娃几年长大的时间(不一定对)。我想的是,孩子很小的时候,做sleep training 必定是会哭的,但也可以训成;如果再忍几年,他自然而然也会自己睡了。无论怎么选择,现在不必假设他将来一直会找你们要钱,我估计多半不会这样,只是他现在还没成熟。
父母再有钱也是父母挣的,孩子不能认为父母挣的钱就全该给孩子用,take it for granted. 养孩子直到孩子独立的过程就是教他各种能力的过程,欲望和能力要一致,欲望超过能力迟早翻车。 直接告诉孩子哪些费用父母会负担,哪些需要自己承担。父母不愿承担的部分就不要讨价还价。 我上次看了鲁豫采访梁洛施,问她给不给儿子零花钱。她说给一定数额让孩子在学校花,也不是无限量供应。这不是钱本身数目的问题,而是理财观念和能力培养的问题。
这得是两代人都能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的做事方式,而不只是自己的需要,才能实施的方案。父母 match 一部分是最优解,孩子体贴,不需要大人指出来,自己主动攒钱游学,父母 appreciate 孩子的成熟有担当,心甘情愿也出点让孩子玩得尽兴。 Slou9900 发表于 2024-01-31 03:32
这需要父母从小就建立好boundaries,父母的钱是父母赚的,家里条件好孩子过的生活好那是privilege,不要觉得自己entitled, 自己成年以后过什么生活那是要靠自己努力的,这个观点我家10岁以前就已经讲过了,我也鼓励孩子自己去打工,10岁孩子一个月也能赚100多了,我是dollar for dollar match,赚钱不容易但是值得骄傲。 父母也不要给孩子那种印象“我也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反正都是孩子的“,当然不是,父母自己要好好享受生活,能花钱享受的地方多着呢,我妈从小就教育我能挣会花的人生才划算(反例就是我爸,能挣不花多亏:)。
对,这种父母的钱就要玩命花的mentality真是够自私的,LZ也说了他们之前讨论过这个问题,这个孩子就是这么想的。 我想到朋友家的twins,两个男孩子,一个上了本州的旗舰,另一个去了Purdue,不比赛花钱,而是琢磨怎么能找internship,其中一个我给联系了今年夏天的internship,他们的妈妈还说今年夏天就没空去旅游了,我说年轻人玩的时候多着呢,等秋天不忙了再去是一样的。 另一家朋友也是大男孩,Covid那年不愿意上online的课,就自己take a gap year,也没告诉爸妈,就住学校自己在学校打工为以后graduate program做准备,外面打工赚生活费,和朋友们一起到处玩高高兴兴的
让他明白,你们支持他的大学教育,所以愿意出私立的教育经费 这不等同于,原本可以用于私立教育经费的这笔钱,因为他去了公立就成了他的钱了进而他就有了使用权, 这笔钱还是父母的钱,父母有全权决定如何使用 你们的钱不支持用到奢侈品上用到奢侈的生活方式上,这是你们的底线 心平气和地把你们的底线说清楚
他仍 tantrum的时候,你就看着他仍呗 //tantrum 谁不会仍啊,2,3岁的娃就会干的事儿 扔完了,该咋办就咋办,别退让
说实话,我觉得你对孩子太uptight了,甚至有点mean。 而且一根筋单线思维只能照着你的逻辑走。 这么大的孩子了,打工旅游就不错了,还嫌差了1000. 正常的交换生项目也不要他去做。 你去看看现在小学生的summer camp, UCI 的coding camp小学生两个月不也要1万块还不包吃住, 包吃住的4周就是九千。 你家这个大学生两个月一万, 在家长不差钱的情况下,为何要翻来覆去的为难孩子。
所以,就这么一次?还是上大学前,高中毕业暑假的事? 看你的帖子,我还以为他在大学期间,大手大脚,天天点珍珠奶茶,闭着眼刷你们的副卡呢
说实话,高中生才开始赚钱花自己赚的钱,预算有误差,挺正常的呀 我不是说他做的对,做的好,就是说挺正常的 我觉着大学生想去study aboard,也挺正常的,希望父母能funding study aboard也挺正常的 你家娃还愿意4年大学3年学完,已经挺在经济上为父母着想了
是啊。要和孩子讲,他有那些想法,家长没有及时纠正他,不代表这种逻辑就是对的。他要是住院了,家长还愿意出住院费呢,是不是他现在健康,就该把“省”的钱给他?
父母意见要一致 如果是赞助,那就是gift, 不存在还钱一说 如果不是赞助是借助,那就是债务,算是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借钱前,一起定个可行的计划,定期还钱
他如果不执行还钱计划,他自己也明白,以后再借更难了
父母如果没有经济能力funding,那孩子自己去考量是否值得借贷换取这个经历 父母如果有经济能力但是决定以借贷的形式funding,那孩子一样需要考量是否值得借贷换取这个经历
不能这样说吧。孩子之前是答应了自己计划自己解决的,最后让父母兜底,又不还,自己的话当放屁,这么大的人了还哭还耍赖,这次又追逼,哪像个大孩子样。这事吧,对两边都有点恶性循环。楼主做为大人,得试试调整一下自己一贯的沟通方式。
18,19岁,屁大点的伪成年人 父母要给孩子犯错误和成长的空间啊
孩子才高中毕业半年啊,才是一个上了半个学期的大一新生
孩子在我看来是很好的,大学几年很快就过去了,那个时候毕业后就真的是成年人了
这件事情家长退后一步挺好的,不要看成原则性的问题,而且这也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是看问题的思维角度不一样
他高中暑假就是每天珍珠奶茶、点着外卖的生活
lz夫妇自己要意见统一, 花孩子身上的每一笔钱,在支出之前,都要明白这是心甘情愿的赞助还是借贷 谁的钱谁做主,没有对错,不judge 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底线不清不楚,双方相互误解,在金钱的互动过程中,双方的体验都很差
这个是赞助,让他还的是他把高中学校发的电脑弄丢了,学校要求赔,我说作为高中毕业生应该对此负责,我们先借给他钱让他还学校。
花着他自己的赚的钱,然后超支了,哈哈 中二年轻人没经验呗 上大学没有这样,相信他是得到了教训吧
年轻人这样花自己的钱享受生活,你是不是看不惯? 我反对珍珠奶茶,是因为太不健康了
无所谓,别钱不够找我要就行。上大学是每个月零花钱很快就没了,然后和我jjww,我不理他。
他同意了? 你们有一起商量过如何赚钱如何定期还债吗? 他是不是又花费超支,预算有误了? 然后又大哭了一场,爸爸就说,算了算了?他又混过这一关了?
btw 如果他把几百刀的外衣弄丢了,你们也会让他赔吗? 电脑是被偷了吧
不是,自己放车顶上,然后直接开车了。他的确是说打工先还这个,然后才是旅游,是赖掉了。
每个月? 原来是惯犯啊。JJWW不管,大哭一场也许你老公会兜底管的。 大学期间他打工存钱了吗?也就是欧洲旅游的这个他没提前计划过花费怎么办?
没有
难道不是吗?
个性比较马大哈
电脑钱如果还没还,那就从他大学生活费中每个月扣,平均到剩下的月份里。 他赚的钱你无法掌控,你给的钱你可以掌控
你们当时就默默接受了这样的言论?
他来jjww, 你就说,赶紧打工赚零花钱啊,这样你才能真正地过着爽啊
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再给娃几年长大的时间(不一定对)。我想的是,孩子很小的时候,做sleep training 必定是会哭的,但也可以训成;如果再忍几年,他自然而然也会自己睡了。无论怎么选择,现在不必假设他将来一直会找你们要钱,我估计多半不会这样,只是他现在还没成熟。
这个不能说,我们说的是他应该按照一个平均大学生毕业年薪比如六万来计划他的开销,合理控制支出,不要过度消费他承担不了的,这样才能自立。
关键是楼主家有钱,娃不傻也知道。 搞这些1000,10000的事娃不知道是为什么
对呀,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娃上学从没让我操心,上私立前问了好几次家里出不出得起,平时有赚钱机会狠积极,会管理自己的帐号,平时会听finance YouTube。总体还不错,但是还是喜欢自己存钱花家长的钱 (捂脸哭)。也是大一,小孩也在成长不是。
是的,我们也说的,要让孩子知道运转一个家庭有多难
父母再有钱也是父母挣的,孩子不能认为父母挣的钱就全该给孩子用,take it for granted. 养孩子直到孩子独立的过程就是教他各种能力的过程,欲望和能力要一致,欲望超过能力迟早翻车。 直接告诉孩子哪些费用父母会负担,哪些需要自己承担。父母不愿承担的部分就不要讨价还价。 我上次看了鲁豫采访梁洛施,问她给不给儿子零花钱。她说给一定数额让孩子在学校花,也不是无限量供应。这不是钱本身数目的问题,而是理财观念和能力培养的问题。
你很烦躁 是因为你的孩子不断地挑战你的消费底线 同时你又不太能handle他的各种挑战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LZ就不想让娃去。
这种事,强迫不了父母吧? 父母坚持不funding,他要么想办法借钱背债,要么withdraw 钱不到位,学校会算他自动退出
情感上不想让孩子去,希望孩子暑假就在家待着? 理智上觉着游学性价比太低?纯属浪费钱? 理智上担心借出去的钱最后还是会象以前一样被孩子赖掉?无法enforce 定期还债?对孩子没信心?
同时觉着孩子有太多的entitlement,不能真心地appreciate父母在经济上对他的付出?
因为这里小孩动不动就崩溃自杀了 为了没屁大点儿事儿就折一个孩子谁受的了啊
父母当然害怕小孩死了
什么玩意儿啊 别人家怎么样关我什么事儿啊
别人家小孩可以回家就看电视 我家就是得先写作业才能看,你怎么着吧?
凭什么我要解释别人家长支持看电视的事啊 不爱过别过 到别人家过去呗
你也得温柔而坚定,孩子还不大,不要烦躁。
你爱他,但不那么喜欢他。历史问题导致你对他有意见,还没有完全化解来。
这得是两代人都能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的做事方式,而不只是自己的需要,才能实施的方案。父母 match 一部分是最优解,孩子体贴,不需要大人指出来,自己主动攒钱游学,父母 appreciate 孩子的成熟有担当,心甘情愿也出点让孩子玩得尽兴。
个人意见是没必要说这些。成年人迟早会进入”拖家带口苦哈哈”阶段,早晚的事,何必先煞笔呢哈哈。
这男娃不精明很难竞争啊,老大老三都是女孩,他夹在中间不太受重视。
negotiation的能力要到外面去用才行,光会欺负爸妈不算什么本事
这需要父母从小就建立好boundaries,父母的钱是父母赚的,家里条件好孩子过的生活好那是privilege,不要觉得自己entitled, 自己成年以后过什么生活那是要靠自己努力的,这个观点我家10岁以前就已经讲过了,我也鼓励孩子自己去打工,10岁孩子一个月也能赚100多了,我是dollar for dollar match,赚钱不容易但是值得骄傲。
父母也不要给孩子那种印象“我也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反正都是孩子的“,当然不是,父母自己要好好享受生活,能花钱享受的地方多着呢,我妈从小就教育我能挣会花的人生才划算(反例就是我爸,能挣不花多亏:)。
看华人帖子常常有分裂感。。。 当大妈要出钱给孩子的时候,就是:“孩子是成年人了,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大妈要向自己父母要钱要红包的时候,就是 “爱在哪,钱在哪,养了娃才知道当年父母有多不负责”。。。
总体来说我同意你的观点,财商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学校不教,那就得家长教。但讲家长挣钱不易这些,我以前也会讲,后来发现我家大孩子非常省,很怕花钱,物质欲望很低,我就开始注意不说了。所以还是看孩子,如果不体谅父母的就该教育,像我家这种很节约的孩子我会鼓励该花的钱就花。
问题是这两个对双方的要求由谁说出来,经由谁的口,这个很关键,效果完全不一样。第一句得由孩子自己想通自己对父母说出来,而不是父母对他说这事你想去欧洲就自个儿想办法,听上去没有温情。第二句得父母心甘情愿这 match, 让孩子尽兴,而不是孩子对她说你们应该给钱或者 match,像别的父母一样,19岁孩子这么要求太不应该了。
好多家庭争执都是这样,道理都对,要看哪方说。
如果真这么想,才自私。这得由父母自发想到并且愿意这么做,而不是小孩自己要求父母。
道理本身是对的,如果是我,小孩之间教育经费差别很大的话,我会给点钱 enrich 学费少的那个孩子,但是小孩他自己这么提,我会很不高兴,觉得失败
那倒没有,普渡学费生活费合起来比ucsd还低,我家老大自己算过,我家老大从小到大都有一点儿寅吃卯粮的感觉,他弟弟们零花钱剩很多,他还经常找弟弟借,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的确希望他能学习量入为出。
我也有类似经历。我的感觉,这外人要求不来,得靠他自己觉悟。觉悟之前,如果不想把关系搞僵,父母就放松一点,有能力就给点。这事是一心换一心,父母这方得先迈出去。如果对方一直不被感动到,一而再再而三地要,那就 put a stop to it
既然是个奢侈品,lz又不认同以借贷的方式换取奢侈品的生活方式,同时lz孩子以前的借贷信誉还挺差 所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延迟”购买“奢侈品,建议和鼓励孩子自己挣够钱后,自己fund自己的奢侈选择
这种study aboard 一般会有scholarship,lz可以建议孩子去查查scholarship, 能申请到scholarship,也是他自己的本事,scholarship够cover 费用,那就去;否则就不支持去; 这次申请不到scholarship或者费用不够,那就建议从现在开始去打零工,自己计算到明年需要交钱时,需要打多少零工才能fund这个暑期欧洲夏校;一年时间不够,那就花两年时间攒费用;study aboard 年年都有,不急。还可以脑风暴一下,如何保证挣的钱能攒下来而不是不经意地花掉了
以前的事,lz想想办法放下吧,move on
孩子来跟你jjww的时候,换个mindset,不要把它当成是对我们的挑衅和叨扰 把它看成了解孩子,了解自己的机会 当孩子的言语让我们产生烦躁气愤etc负面情绪时,多想想分析分析,是什么样的mindset导致了自己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背后的需求是什么,然后需要沟通就正面沟通,需要转念就转念,需要接纳就在理解的基础上坦然接纳
这是一个很好的point呀
对,这种父母的钱就要玩命花的mentality真是够自私的,LZ也说了他们之前讨论过这个问题,这个孩子就是这么想的。
我想到朋友家的twins,两个男孩子,一个上了本州的旗舰,另一个去了Purdue,不比赛花钱,而是琢磨怎么能找internship,其中一个我给联系了今年夏天的internship,他们的妈妈还说今年夏天就没空去旅游了,我说年轻人玩的时候多着呢,等秋天不忙了再去是一样的。
另一家朋友也是大男孩,Covid那年不愿意上online的课,就自己take a gap year,也没告诉爸妈,就住学校自己在学校打工为以后graduate program做准备,外面打工赚生活费,和朋友们一起到处玩高高兴兴的
我看着,就是这个孩子的个性 爸妈没有必要self victimizing 设立清晰的界限,有能力维护界限,是父母要做的功课
LZ被这孩子追着骂,都抑郁了是事实啊,我觉得已经很痛苦了,她不是试图划界限了吗?提前说清楚了不支持,可是人家就是要push父母,哭闹也不达目的不罢休,我是不知道作为父母还要怎样?这样的性格实话说吃不消
我就是觉得,是我生的,他也有很多好的方面,如果就因为他不好的地方,我远离他、不爱他,那他也很可怜。父母对子女无条件的爱到底在哪里?
抑郁了去看心理咨询啊 要想办法努力让自己变得心理强壮起来,有能力心平气和有理有据地跟这样的孩子打交道啊
人都会趋利避害的 如果父母象岩石一样push 不动,这个孩子会停止push的
我同意我应该尽量不被他情绪左右,上网看看大家的看法也能多理解些
可以爱同时也有界限感啊 这两个并不矛盾嘛
我的理解,爱就是愿意陪伴,聆听,在了解和理解对方的基础上自然且坦然地接纳对方as is;同时分得清,什么是自己的business/responsibility, 什么不是,在此基础上尊重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尊重别人的选择;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与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我已不用无条件的爱来pua我自己了 我承认我就是一个大俗人一个普通人,给不了无条件的爱
理由呢?因为我的钱我做主,看看隔壁抱怨父母的,我个人觉得感恩的孩子你怎么做他都能感受到你的爱,不体谅的怎么做都不对。我家娃心理医生是说他有焦虑,看过一阵,后来自己不想了,上大学后好很多。
不是很明白楼主为什么为了这些小事和孩子犟。可能楼主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安全感所以很焦虑?
你想的太多了 一码归一码
明白了 你的担心,一直是害怕他寅吃卯粮提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的这种消费习惯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在你们这儿借不到钱 坚持事情办了,才发工资,而不是相信了他的promise就给预支工资
比如这个3年+1quater大学毕业的规划, 你们夫妻俩可以酌情商量,省下来的3quater的费用,拿出多少来”奖励“省下这些钱的孩子 完全可以提前大方地跟孩子沟通,只有一个前提条件,他哪天毕业奖励哪天到位,不预支
这次的事,一样push back,不在预算范围内 理论和精神上支持他去,同时讲清楚,他需要自己fund他的这个选择 你们的界限很清楚,不预支奖励,不fund这样你们认为不值得的事情
Boundary 的意思就是,你只需要温柔坚定地申明你的立场,你不需要justify 你的立场,不需要借口,不需要解释,不需要继续纠缠不休重复讨论。在家里同一个话题喋喋不休重复讨论是大忌,在外边也是招人不待见的行为大忌。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多方面的,你也说了,孩子也有好的方面。和孩子就事论事啊,不要扯大学学费,其他有的没的。
楼主,劝你不要过于自责,也不要因为楼里某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就对自己产生怀疑。 我觉得你其实知道应该怎么做,因为你是爱他的,希望能他学会个人财务管理,毕竟你不可能一辈子替他付钱;但又怕和孩子埋下怨恨对你的爱减少,所以有些犹豫着,是不是再一次给钱来解决这事。这也恰恰证明你是爱他的,不然你管他怎么想呢? 至于你说的:父母对子女无条件的爱到底在哪里? 谁规定父母应该对子女是无条件的爱呢?那子女为何不能无条件的爱呢?因为不满足他要求,就不爱父母了,他有道理吗?我一直觉得中文用父母恩这个字不恰当,用爱更好,爱是互相的,是互相建立和培养的。刚出生的孩子你不会有多爱的,只有自己一手带大的才会特别爱,哪怕不是亲生的。 不管你怎么决定,首先你和他爸每次要统一想法,别让他觉得跟你说的事得不到同意,去他爸那里总能拿到钱。这样既没有机会让他得到教训,你又不落个好。
哈哈 是的
哈哈,温柔坚定是我娃初中时我还能做到的,后来你闭嘴这个娃真是追着你的那种,以前高中在家我是躲不掉,上大学总算容易一点了。
我没啥可焦虑的,我的人生so far除了把孩子培养自立就没啥目标了,对这个孩子的担忧就在于他没有相应的财商和自立的能力吧。
钱没计划好花,孩子碰到了适应和转变比你想的要快。一件事一个月就行。不用担心
我猜他自己有焦虑有压力,争论和talk是他舒缓焦虑和压力的一种方式 他需要被听到,需要在某些方面得到肯定,需要听到他的想法也有他有道理的一面 父母可能在说NO 之前,需要给与孩子足够的聆听理解validating和肯定
lz,你的回帖我都看了 感觉你自己内心不坚定,在这件事情上处于想法互博的状态 你也没有明确表明,你反对他去暑期欧洲夏校的理由,我只感受到了你的不情愿
你是认为暑期欧洲夏校根本就不值得去做? 还是不愿意funding你认为无价值或者性价比太低的事情?
我愿意跟孩子分享我做决定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借口 分享原因的目的就是交流,给孩子提供了解我的3观的机会,而不是justify我做出的选择
理解楼主这个矛盾的心态。似乎楼主这个孩子是文科生,我家也有一个,比较注意个人感受,额,也可以说有点自私?在中学阶段,我就觉得我们个性不合,觉得毛病多,人不是为别人考虑的那种,非常不符合我的人生观,心里很是有点烦。后来出了问题,我可以说是强迫自己只看她好的一面,强行忽略我看不顺眼的地方。好吧,自我洗脑多年,我确实越看越觉得孩子好,夸她完全没心里障碍了。孩子似乎也变化挺大,也可能是我的错觉,也理解了上私立学校家里开销大,有什么额外需求基本自己解决。但也出过几起类似楼主家孩子丢电脑的意外花销,我们都付了。其实她自己挣得钱完全付得起。然后她同学家里给钱都比较多,花钱比较散漫没计划,不象理工的学生严谨,她已经算有理财观的了,对比一下也不那么烦了。 我觉得不是有爱钱就在哪儿。而是觉得没爱会想用钱来补偿。我们现在交流比较好后因为钱的争论基本也没有了。以前老大比较喜欢争,怕自己吃亏,那怕我给她算得清清楚楚她拿的远大于1/3.而且她特别讨厌我的那个算清楚的态度。哎,真是文科生--十句好话效果远大于一千块钱。 我现在自觉很爱她,所以不答应她的某些要求完全不内疚。 每个人都有自己原则,互相尊重吧。 楼主明显不是不爱,而是爱得有点失望,所谓爱之深,恨之切。first -born 在父母心里还是很特别的,至少我对第一个还是有点不切实际的期望值的,照书养,出了不少事故,老大也是挺倒霉的。使劲降低要求,人人都是天使,就不烦了。
楼主这个事不是钱的事,而是内疚的事。如果自己坚信自己怎么都对,给不给都可以。
我在网上除了抱怨老大,好像真的没有抱怨过啥,客观的说我家老大是个性分明的孩子,优缺点都突出,但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中男(反正从小就不太被周围华裔家长待见),碰上我们这种理性的华裔家长就会有很多冲突,算是大家都在磨合吧。
我的感觉和那个教育专家相反。被宠的孩子不会争,不被宠的孩子喜欢争,喜欢通过各种方式要父母的attention. 这个对爱的感受每个孩子的接受方式差得特别远。我家有一个就是要听好话,而且觉得你和她算清楚(有边界感)就是不爱她,!。什么按她的要求开party, 开车接送她自己选的课外活动,为了换学校搬家之类的都不算。 好在我们现在达成共识了,我说好听的,她也认可我用数据来做标准的生活方式。
对的,我自己是犹豫,对我来说给钱是最容易的事儿,但孩子这么做就给钱应该吗?
谢谢分享,我这几年在对待他的问题上的确心理有些问题,在调整中。
万事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并不好。很可能是纵容其自私或者是溺爱了。
我家这个老大attention最多吧,以前在家时我们两人一多半精力都在他身上,他上大学了,我可以轻松一个人一拖二。
嗯,就是理性和感性的矛盾。有一次我闺女说,我和她每次争论不是特冷静,就是一会儿就把话题岔开,她认为这是敷衍不在乎的表现。她宁可每次我们一起唧唧歪歪,大吵大闹也比我那个客观冷静强。
我们家一样的,老大也是attention 最多。她小时候有名言说我本来可以有100%attention, 现在就是70%我也亏了,呵呵。人的需求差别太大。就和有人多少个million 都觉得钱少一样。
LZ也不用太焦虑。有的孩子就是晚熟,长开的时间晚。 我们整个大家庭里,自推的 打小不用操心的别人家的孩子 成年后 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各种作妖的孩子 长开后 待人处事道德三观都成了别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