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我在上海待了不短的时间,蟋蟀这个词我从来没有听人用上海话说起过,马伊琍说的时候我不看字幕反应不过来。 记忆里没见过上海商店招牌用繁体字的,也许我见到的不够多。 zhangwenqin 发表于 2024-01-17 16:32
说说看说说看~~正好学习学习。 话说这部戏我看得这么开心的一大原因,就是发觉里面的上海话我全听得懂~~一开始我还担心会听不懂呢,毕竟有些上海亲戚讲的上海话,我是完全听不明白。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17 01:19
胡歌是很帅,但那装腔作势的样子,粉不起来。 辛芷蕾这长相完全get 不到美,再也是那副装腔作势的样子,感觉比世人都聪明,实在讨厌极了。 lululemon888 发表于 2024-01-17 00:52
不否认你举的这个例子,但是明显不对的地方有很多。不是你举的这种。 cress 发表于 2024-01-17 01:05
只在抖音上看了几个片段,一段是最开始被爷叔点拨进入赚钱致富之路,另一段就是炒股啦跟深港来的大佬对决,感觉太假了简直没法看。这剧的噱头就是上海方言版,另外让很多上海人有些怀旧情怀,抖音上很多上海大妈(包括上海女名流)对此剧那是津津乐道的 huaren2018 发表于 2024-01-16 08:59
范志毅沪语选段在第几集? 玫瑰的故事 发表于 2024-01-16 09:24
上海人九十年代还住亭子间呢吧? zowent 发表于 2024-01-16 09:36
搜到这儿有个剪好的片段:https://www.ixigua.com/7319511778684207668?wid_try=1 wtorchid 发表于 2024-01-16 09:31
呃 觉得上海九十年代住亭子间 楼梯下面的。 暴露自己水平了............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10:31
一句话%上海人被开除上海籍了呢。这太彰显你的水平了 zowent 发表于 2024-01-16 11:13
啪了嚒好额呀,么洒问地。斯并库一额。 睿 发表于 2024-01-16 09:45
?哈哈哪里写了开除上海籍了? 基本逻辑都没有。 本来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就是描绘的内容覆盖不同生活面貌的。 难道一个片子要拍到几千万人几十年的生活?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11:17
看不下去就看不下去呗,我乡村爱情故事看不下去的时候也没发帖抱怨嘛 laqyx6 发表于 2024-01-16 10:43
不喜欢看就不看,本来一部片子就不可能做到人人喜欢,要是每个不喜欢的片子都来发一个帖子估计版面上都没别的帖子了 tshuanbanmj 发表于 2024-01-16 12:13
著名海派代表人物周立波说过:吃大葱的能和喝咖啡的有共鸣吗? 这个电视是拍给喝咖啡的人看的。确实看这个电视的门槛比较高,没有那个底蕴看不了。 婚纱旗袍晚礼服 发表于 2024-01-16 12:42
你是开玩笑的吗?你真的不知道咖啡大蒜这句话是给上海人招黑的? teabucket 发表于 2024-01-16 13:00
说的是,就和20年前的笑傲江湖一样,细节上挺精致的,加上许多怀旧金曲,能勾起很多上海人或者那些在上海读书工作过的人怀旧情结。可惜情节布局上太假,反映了国产剧编剧普遍缺乏生活与才气。 laborlaw 发表于 2024-01-16 09:27
回复 31楼zowent的帖子 你孤家寡人吗? 谁没有家人朋友?? 莫名其妙。 难道不是吗?各种文艺作品就是反映不同生活形态的。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11:51
哈哈哈哈哈哈哈,上海语言和文化为基础的热门大片,一帮外地乡下人想凑热闹却没文化理解不了干着急,真是好笑,哈哈哈哈哈哈 50cents 发表于 2024-01-16 13:28
用你的上海人脑子想想 你们上海人90年代过这种日子吗?这满版的大妈几个90年代不知道上海人过啥日子啊? zowent 发表于 2024-01-16 13:28
看了四集也决定弃了,非要把九十年代初的上海拍成二十年代纸醉金迷感,当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路线不存在啊? sakura_wind 发表于 2024-01-16 13:14
不是,上海人自己过的什么样的日子,自己不晓得,你反而晓得?天天看CCTV春晚知道的?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16 13:32
这人简直low的无语了。 全球几十亿人呐 都要和他过一样的生活,笑晕,他适合去印度论坛。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13:35
我倒觉得挺好的。很多老歌做配乐,还挺让人忆起旧时光的。xiazheteng 发表于 2024-01-16 13:03
吴语区人,最近花了几天把30集沪语版的刷了一遍。个人的感觉是:1)画面很美,算是王家卫的一贯特色;2)方言很亲切,当演员用方言演出的时候,更有生活感,真实感。之后网上看了几段普通话版本的片段,听起来总觉得怪怪的;3)配曲很好。都是我这个70后的熟悉的歌曲,满满的回忆杀;4)情节不算饱满,运用了大量电影的拍摄手法,倒叙,跳转,旁白,有的时候感觉很突兀。不过因为前三个优点,所以还是追完了。中间稍微夹杂了一些快进。 王家卫的电影看过几部,一部都没有看完过,实在享受不了电影的情节:-)。 deepblue78 发表于 2024-01-16 12:58
上海人,也坚持不了两集,太故弄玄虚了。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潘虹演的片子叫股疯,真实多了,如果对那个时代感兴趣可以看这个。王家卫根本没经历那个时代的上海。最好笑小红书上有些人为了showoff家庭,把祖父母的老照片po出来,证明繁华的真实... lifeohlife 发表于 2024-01-16 14:45
上海人,刚看了第一集。虽然上海话听起来很亲切,但感觉墨镜王拍得太浮夸了:1)语言细节有些问题;2)背景音乐简直是乱来,配乐非常密集,而且是狂轰乱炸式地瞎配;3)动不动慢镜头夸张的动作,加上莫名其妙的背景音乐,恍惚中差点以为自己是在看金凯利的喜剧片。 nodoubt1981 发表于 2024-01-16 14:25
说了几百遍了,这部剧就是给上海人看的,地域痕迹太强,非上海人看不进去的 sugeeamimi15 发表于 2024-01-16 14:06
感觉官方是在猛推这个电视剧,XHS写个一般的评价,立刻被审核。 nodoubt1981 发表于 2024-01-16 14:37
哈哈哈哈哈哈,还有一堆上海人跑来批判这个电视剧换编乱造的,都是下只角或者连角都算不上的郊区吧。。。。不反省一下自己为啥住不到上只角体会一下上等人的生活方式。。 50cents 发表于 2024-01-16 16:58
这剧就是专为上海人拍的, 其他地区人就别浪费时间看了。 看个中文电视剧还要靠字幕, 不知道导演咋想的 yangsjun 发表于 2024-01-16 15:52
这个还没看,不确定要不要看。 最近看了《山河令》,喜欢! 有没有网友能推荐类似档次的国剧? 韩剧不错但是总得盯着读字幕耗费眼镜,所以想想 国剧起码不用读字幕,听就行了。《陈情令》算不算很好看的?好像太长了,还没下决心去开始。如果能推荐一两部,就多谢了! erin1111 发表于 2024-01-16 10:28
这话说的太不着调了,住老静安,徐汇区的上只角就是上等人,过上等生活了?这里面90年代有祖产,住公寓洋房的人并不多。 zhangwenqin 发表于 2024-01-16 17:09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58kOWoa25s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8kOWoa25ss
不过看了20分钟就再也看不下去了,不还是国产电视剧那些装腔作势的老套路吗?可以称得上是商场情场神剧吧。那些所谓的商场较量极其幼稚,不值一提。
国产电视剧,还是那些悬疑剧好一些。我能看完的,也就是一部《淘金》。
🔥 最新回帖
蟋蟀上海话应该叫“财积”,小时候很多人玩斗财积的
90年代我在上海待了不短的时间,蟋蟀这个词我从来没有听人用上海话说起过,马伊琍说的时候我不看字幕反应不过来。 记忆里没见过上海商店招牌用繁体字的,也许我见到的不够多。
挺喜欢胡歌的,但看了几集繁花,觉得他的演技也就平平吧,有点喜欢不起来了
那你举个例子看看
情节啥的不能琢磨,除了马伊利,几个主演的演技也很一般,几个配角倒是很出彩
🛋️ 沙发板凳
偶尔有好的电影看一下,只浪费2个小时。算放松一下而已。电视剧太浪费时间了。
每位都是某总,说话都牛气冲天,无聊。
一天天的都是水贴。
说的是,就和20年前的笑傲江湖一样,细节上挺精致的,加上许多怀旧金曲,能勾起很多上海人或者那些在上海读书工作过的人怀旧情结。可惜情节布局上太假,反映了国产剧编剧普遍缺乏生活与才气。
搜到这儿有个剪好的片段:https://www.ixigua.com/7319511778684207668?wid_try=1
一般都会在楼梯底下隔出间卧室。
啪了嚒好额呀,么洒问地。斯并库一额。
一句话%上海人被开除上海籍了呢。这太彰显你的水平了
?哈哈哪里写了开除上海籍了? 基本逻辑都没有。
本来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就是描绘的内容覆盖不同生活面貌的。 难道一个片子要拍到几千万人几十年的生活?
亭子间怎么住的下上海这么多的人?亭子间过去有,现在也还一直存在,房改是个慢长的过程,尤其是在繁华的都市。
91年上海公积金开始。
92年全国第一个公积金贷款买房在上海开始。
94年还是95年上海一半的公房都商品化了。自此,上海的住宅市场开始走向全面市场化。随后全国的房贷政策,其核心思路就取自上海公积金中心。
排得满好的,没啥问题。水平可以额。
其实是王家卫的小家子气的一贯作风,又蹭了上海方言的热度,很多人都不敢批评。
看你这么有逻辑这片子一定是您九十年代生活经历。失敬失敬
你孤家寡人吗? 谁没有家人朋友?? 莫名其妙。 难道不是吗?各种文艺作品就是反映不同生活形态的。
我想知道本版有没有能看下去《乡村爱情故事》的, 那可真是重口味
《乡村爱情故事》尽然拍了几十季,估计过一千集了,赵本山和其徒弟徒孙们还真是能折腾
说到亭子间,就要先说石库门房子。
上海开始繁荣,源于太平天国,江浙一代的难民全逃进了上海。 有钱人多,地方小,就早就了石库门房子这一特点。 石库门就好像townhouse一样,靠的很近的一排独立房子,一般都是三层。 每个房子类似中国的传统住宅,正面两扇大门,大门进去是个小院, 然后进去是客厅,二楼三楼卧室,这些都是房子的正面。 后面一半,底楼是一扇后门,进去就是厨房,旁边是楼梯,储藏室。 三楼是阳台,二楼就是大名鼎鼎的亭子间。 一般一栋3层楼的房子,4,5个朝前的房间,一个朝后的亭子间。 亭子间一开始就是佣人房,因为那时候房子的主人都是有钱人。 传了一两代,到了民国时代,石库门不再是有钱人的房子, 屋主们都泯然众人,请不起佣人了,亭子间基本上都租出去贴补家用。 三十年代全国各地的作家涌入上海,形成文学的繁荣,同时也为亭子间扬了名, 因为这些作家们初入上海,一般都租了间亭子间生活。
其实就房屋结构来看,一栋房子有5,6间客厅卧室,却只有一个亭子间。 大部分人住的都是正屋,极小部分住亭子间。 但因为亭子间一般都租给外地人住,所以很多外地人以为,上海人住的都是亭子间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确实蛮奇怪的,不喜欢不看就是了,还要发帖声明一下,那你一天要发多少贴啊~~
因为出了几个捧的,不喜欢的当然可以发2个踩的
不管捧还是踩,一个剧讨论超过5个贴,那足够说明该剧是个 winner ,有了广泛关注了
著名海派代表人物周立波说过:吃大葱的能和喝咖啡的有共鸣吗? 这个电视是拍给喝咖啡的人看的。确实看这个电视的门槛比较高,没有那个底蕴看不了。
王家卫的电影看过几部,一部都没有看完过,实在享受不了电影的情节:-)。
你是开玩笑的吗?你真的不知道咖啡大蒜这句话是给上海人招黑的?
就是,有些人不说点啥就怕别人当他是哑巴,所以没意义也要叫两声
这货就是冒充上海人的troll~~屏蔽就好了。
据说王家卫拍电影都没有具体的剧本,这次几个演员在拍摄过程中都不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不知道胡歌和哪个女演员之间的戏是感情戏。
怕是你们村到现在还没通网啊
用你的上海人脑子想想 你们上海人90年代过这种日子吗?这满版的大妈几个90年代不知道上海人过啥日子啊?
又来个冒充上海人的troll~~
不是,上海人自己过的什么样的日子,自己不晓得,你反而晓得?天天看CCTV春晚知道的?
光电菊都没你觉悟高啊
这人简直low的无语了。 全球几十亿人呐 都要和他过一样的生活,笑晕,他适合去印度论坛。
印度论坛怎么你了?你要这么黑人家~~
笑死, 上海人90年代过的日子, 你一个外地人比上海人还了解?
93年黄河路一条街上起码有七八十家餐厅 94年黄河路口跨街的啤酒广告牌, 260万 出租车经常是排满黄河路一整条街
我妈妈90年初就开始背LV的包了, 我第一个LV的包是95年我妈给买的。
这已经是中文电视剧的天花板了,
如果这都看不下去,要么你以后就别看中文电视剧了,要么你可能更适合无脑的古偶
这算该剧一大亮点,王家卫买了30-40首老歌(具当年代表性的歌曲)原版版权配合剧中画面
比如《安妮》《再回首》《冬天里的一把火》《小小鸟》等等
同意,花样年华我就看不下去,非常做作,无病呻吟。
嗯,听好多人推荐股疯了。繁花营销太多,期望值拉高,失望也就越大。
对乱用老歌我也有意见,简直瞎来来,不知道那些说配了老歌觉得很感动的人是怎么想的。还很多人吃那套。
土生土长上海人,亲戚一大堆,没人看的下去。莫名其妙被这脑残剧给代表了,什么精致和海派变成的装逼。真是侮辱上海
我也感觉到官方的强力推送了,这个剧的豆瓣评分莫名其妙的高,关键是周围的人这个剧的口碑挺差的。喜欢的人大约就两成左右
这话说的太不着调了,住老静安,徐汇区的上只角就是上等人,过上等生活了?这里面90年代有祖产,住公寓洋房的人并不多。
恰恰相反,我觉得地道上海人反而容易看不下去,因为太熟悉,很多bug更加不能忍受。
陈情令超好看!一定要熬过前面四集,你会爱上它的😄
你如果只注意了一些派头噱头,而没有看到真正的苗头,那是挺可悲的。爷叔在第一集就告诉了你这个道理,意思是你看问题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大家不要上当!
住公寓洋房的倒也不一定是祖产,有很多是60年代趁乱住进去的。你如果看繁花的书的话里面都有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