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锅盖评几句《繁花》

s
somuch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v4y1U7C2/
A
ALCHEM
这部戏里面的配乐太厉害了,我一直看看停停,就是根据歌词去搜歌,狠狠恶补了一下8090年代的流行歌曲~~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15 20:57

是的 配乐的确走心了 应景
h
hellokitty00
80年代末/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完全是两回事 92南巡后,上海才正式改革开放
上交所成立于1990年12月9日,到1991年5月31日止,实际开市日为114天,这100多天来,整个证券市场交易总额为32.29亿元,其中债券占了九成,股票成交占一成,也就是说,股票交易额为3.22亿元,日均交易额为280万元。
时间线不能搞错啊。。


Namama 发表于 2024-01-16 16:26

没搞错啊。90年代初,月工资50-100都算很不错的收入了,有万元存款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富人了。一群普通老头老太集资能有个几万就是巨款了,你觉得这点钱在就算3亿股市算多大资本?
这片混乱的地方就是, 明明是一群小生意人,非要拍的上海商界风云人物,大财团争斗的感觉; 要说生意有分量吧,看这资本和混迹的地方又没跟上档次; 反正就是不伦不类。
J
Jaelynleaf
上海老百姓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都很穷的。记得当时上海商品房2000年还都是三四千一平方米还有大量库存,最后搞买房子给蓝印户口。所以真不要想当然乱说。 上海的起飞是在2000年之后,浦西浦东过桥过江费是2000年5月1号取消的。
little_white 发表于 2024-01-16 16:48

是在98年前后 外销内销房合并 当时有个太平洋房地产公司很火的连锁经纪 然后房产业开始红火的 最开始 有个新黄浦集团 然后 中远两湾城 陆家嘴的樱园之类的 上海起飞 真的是在94年就开始了 更准确地说是 1989-1990年 美国的AT&T和3M公司 然后大众之类的时间线 带动了田林路漕河泾嘉定的工厂 然后是新桥 闵行 这是最初的工业线 然后再继续衍生到浦东外高桥金桥之类的
办事处是以外滩的联合大厦和南京西路波特曼酒店为延申 然后是恒隆瑞安 大的办事处都在那里 诸如杜邦 四大 IBM 和英国BBA各大办事处高伟绅律所 然后是河南中路办公楼里的各种欧洲银行办事处
总之那是个非常美好的时代 很多七零后的人 比我们大十多岁的 都是那个时候的受益者 见识财富成指数增长 现在也实现了财富自由 只是不知道现在是啥心情 哎
N
Namama
没搞错啊。90年代初,月工资50-100都算很不错的收入了,有万元存款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富人了。一群普通老头老太集资能有个几万就是巨款了,你觉得这点钱在就算3亿股市算多大资本?
这片混乱的地方就是, 明明是一群小生意人,非要拍的上海商界风云人物,大财团争斗的感觉; 要说生意有分量吧,看这资本和混迹的地方又没跟上档次; 反正就是不伦不类。
hellokitty00 发表于 2024-01-16 17:04

3亿元是100多天的成交量,而日平均交易额才280万元 都已经标黑了为啥还看不懂? 宝总这种当时能凑起来上千万资金的,自然就已经可以坐庄炒作了。。 而且他那时甚至都不算是庄家,只是通过抄A先生的底,大赚一笔,摸到了庄家的门槛,所以麒麟会邀请他加入而已。。
92南巡后股市大发展,之后几年成交量翻了几十倍, 所以等到剧尾,93年宝总和强总交战的时候,双方就需要各自动用几亿元的资金在一只股票上对敲了。 所以那时候强总说,散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以后是机构的天下。。
电视剧里的信息没问题啊。。 是你自己时间线没搞准。。
d
daisyw88
我也是这么觉得,看到全网都在推于是好奇看了几集,啥玩意嘞,做个生意真的像在搞谍战,故弄玄虚空洞无物!
z
zhangwenqin
上海老百姓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都很穷的。记得当时上海商品房2000年还都是三四千一平方米还有大量库存,最后搞买房子给蓝印户口。所以真不要想当然乱说。 上海的起飞是在2000年之后,浦西浦东过桥过江费是2000年5月1号取消的。
little_white 发表于 2024-01-16 16:48

2000年的时候,我在上海出长差,外企同事买田林新村一带的房子,3千多一平米。
J
Jaelynleaf
2000年的时候,我在上海出长差,外企同事买田林新村一带的房子,3千多一平米。
zhangwenqin 发表于 2024-01-16 17:23

1998年 田林新村 千鹤宾馆那里 89路附近 当时惠普在那里有个厂 是2600-3500一个平米 小高层 没有错
J
Jaelynleaf
那时候 内销外销房已经合并了 然后才有了光大会展中心 新加坡的 啥 浪淘沙 (我也记不清了) 一系列在田林的外商投资房地产
s
svsun
作为上海人,看了几集弃了,太吵了,太假了。
t
teabucket
为啥这么多人争论繁花把上海拍的过于发达呢? 我看到的正好相反啊,都93年了,陶陶、葛老师、甚至玲子他们那里居住条件也太差了吧,这是真实的吗? 房子漏水、在楼道里面炒菜做饭
N
Namama
为啥这么多人争论繁花把上海拍的过于发达呢? 我看到的正好相反啊,都93年了,陶陶、葛老师、甚至玲子他们那里居住条件也太差了吧,这是真实的吗? 房子漏水、在楼道里面炒菜做饭
teabucket 发表于 2024-01-16 17:35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有数十万户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低于4平方米,还有3万多户人均居住面积不到2.5平方米
1991年至1992年,3.2万户人均居住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下的住房特困户,喜迁新居,接着7.4 万户人均住房面积在4平方米以下的困难户,告别蜗居
1995年,上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8平方米。但与此同时,人均住房4平方米以下家庭仍然高达74516户

h
hellokitty00
3亿元是100多天的成交量,而日平均交易额才280万元 都已经标黑了为啥还看不懂? 宝总这种当时能凑起来上千万资金的,自然就已经可以坐庄炒作了。。 而且他那时甚至都不算是庄家,只是通过抄A先生的底,大赚一笔,摸到了庄家的门槛,所以麒麟会邀请他加入而已。。
92南巡后股市大发展,之后几年成交量翻了几十倍, 所以等到剧尾,93年宝总和强总交战的时候,双方就需要各自动用几亿元的资金在一只股票上对敲了。 所以那时候强总说,散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以后是机构的天下。。
电视剧里的信息没问题啊。。 是你自己时间线没搞准。。
Namama 发表于 2024-01-16 17:18

说了当时基本工资和普通人的收入了,怎么还想不明白280万交易量在那个时代普通人集资了已经是非常多了。
统计局数据,1990人均存款600-800元。
以他的背景能集资千万的,你开什么玩笑呢?你自己的时间线抄过来不念一下的吗?
那时候金融管制,银行根本没有对个人或小企业的借贷。国企私有化前,官二代手头都没那么多钱。
民间十几个人集资,收入存款摆在哪儿,数量很有限。
你以2000年后的资本市场去看90年代初的股市,自己搞搞清楚。
D
Daylight
其实就是没有想象力,有概念但是没有想象力和能力去具体化 ,所以他的东西排出来都只是一个概念,虚幻而不具体,无法散开故事的细节,包括对话包括背景道具各种,去详细去演绎这些idea. 最近有个和他很相似的,就是最新的南海归虚鬼吹灯,导演完全不行拍不出来想象中的各种打斗探险细节,所以故事无法往深度上去扩展。只能是流水账的旁白叙述
c
comee
N
Namama
回复 210楼hellokitty00的帖子
你自己一开始说的是 “你去看看上海那时外贸进出口金额和金融市场交易额,说的就是上海90年代格局比这拍的大多了。” 觉得电视剧里谈的生意太小
但现实生活中,整个股市一天的成交量才280万元 当时几十人凑一起,由某个大户主导的所谓的联合舰队,自然就已经可以影响股票的走势了
这钱也是一次次资本增值的过程中,炒出来的。 又不是啥自己省吃俭用攒出来的。。所以你用普通人的工资来论证,毫无意义。。
拿剧里的股票认购证来说, 当时官方发行价30元一张,根本没人要。但最后却大涨160倍。。 你之前砸个10万元,之后就能身价破千万。。
宝总的第一桶金,记得是买电真空?故事背景可能来源于宝总的原型之一,历史上著名的上海散户杨百万。 当时电真空面值100元,杨百万一次买入电真空3000股,半年后电真空股价涨到800元,杨百万一战成名。 这是历史真实事件。。有啥好怀疑的。。

人在它乡
正赶上长周末、外面飘雪,我以1.5倍速、捏着鼻子看完了这部最近很火的电视剧。
我之前就不喜欢王家卫这个导演,只看过他的电影《花样年华》、《春光乍泄》。跟这两部电影跟一样,《繁花》也属于磨磨唧唧、故弄玄虚的装逼型。在我看来,王家卫作为导演,最大的短板,就是碎片化的叙事。我很喜欢侦探悬疑剧,但王导的剧,经常没有明确的主旨、晦涩不明的线索、拎不清的逻辑,让人捉急。他走的是印象派的路子,太在意画面,太注重光与影,不附着实质。眼花缭乱的色彩和画面过后,是贫乏和空洞,就像圣诞节门前草坪上的花花绿绿的充气装饰一样。他的电影和电视剧,用一句话概括,“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繁花》三十集、有近三十个小时的时间,竟然怕用镜头讲不清楚背景,非要用旁白去介绍、在屏幕上打歌词去渲染,对于该用镜头说事的电影导演来说,这太弱鸡了。
“吃饭”在电影语言里是有特殊意义的。《繁花》里有一小半时间在吃饭,但大多数都是在空转,都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拍写真集。各种角度的慢镜头,交替切换,胡歌端着酒杯那个摇啊摇,晃呀晃,侧脸抛一个深邃又迷离的眼神,一副城府深、老谋深算的样子。辛芷蕾也是,各种特写、各种摆拍,侧光、背光,那个忽明忽暗、那个渲染哟,大红嘴唇,睨视镜头,007女郎/军统女特的样子,以为是什么敌后潜伏、风险极高的秘密行动,原来就是跟一个投机倒把的小老板在一小破饭店里桌下勾兑啊!想拍上海人的精致和精明,我看到的却是高级黑呀!
除了剧情破碎,剪辑混乱之外,三十集的剧里没有主题曲,没有自创的音乐,前后用了五十七首经典老歌,美其名曰“怀旧”,但这也太偷工减料、投机取巧了啊!在《春光乍泄》里也是这路子,用了阿根廷的《邀约探戈》,但至少还改编了一下。尤其是片头曲“致敬”美剧《Succession》太明显了!一流的导演是不会这样自降标准的。
最后说说演技。胡歌有颜值、没演技,除了笑眯眯地歪着头看人,侧脸抛个深邃迷离的眼神之外,脸部轮廓都是给女粉丝看的,装腔作势,没有任何深度。演的人物性格也精分:一方面,手里没有实业,没有现金流,要上游没上游、要下游没下游的皮包公司、倒爷,干啥都赌,赌服饰,赌股票,尤其重大决定时,挺蛮干的,一赌徒人设啊;但另一方面,跟所有与他有瓜葛的女人,跟李李、跟玲子、跟汪小姐、跟雪芝,又都是磨磨唧唧、不清不楚。“繁花”是指这些女人吗?一个从政帮他搞定外贸单子,一个从商帮他搞定货源生意,一个背后支持照料生活善后,他的不响,不是一凯子的人设吗?套用一句爷叔的话,以为是干着“黄浦江的事业,原来是苏州河的勾当“。就这人设,照样有追捧,有流量。颜值即正义。
也许《繁花》的灵魂就是上海话,而我看的是普通话版,没看到灵魂。
王家卫的剧,云里雾里一番装,谁也不敢批评,不然就是没文化没教养,就是野猪吃不得细粮。Give me a break!
brownie2020 发表于 2024-01-15 20:53

写的好!入木三分啊。
B
Benbenyang
3亿元是100多天的成交量,而日平均交易额才280万元 都已经标黑了为啥还看不懂? 宝总这种当时能凑起来上千万资金的,自然就已经可以坐庄炒作了。。 而且他那时甚至都不算是庄家,只是通过抄A先生的底,大赚一笔,摸到了庄家的门槛,所以麒麟会邀请他加入而已。。
92南巡后股市大发展,之后几年成交量翻了几十倍, 所以等到剧尾,93年宝总和强总交战的时候,双方就需要各自动用几亿元的资金在一只股票上对敲了。 所以那时候强总说,散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以后是机构的天下。。
电视剧里的信息没问题啊。。 是你自己时间线没搞准。。
Namama 发表于 2024-01-16 17:18

是你没看懂原层主的意思,不是说金额和时间线有问题,而是说人物所要表现和承载的身份和资本不伦不类。其实我觉得还是导演的原因。导演不大气,小说的时间、空间、人物都没有问题,导演没办法表现出来,小里小气,不伦不类。
其实上海人精明而且大气,这个电视剧又把上海人的人设拉回到小气这一头,王导演功不可没。
s
skyfi
楼主说胡歌那段 我同意 我觉得整个繁华里 宝总对我是最没存在感的
其他嘛 这年头电视剧整体啥水平就在那了 繁花这么大的IP 靠电视剧拍出来很难的 就跟白鹿原一样电视电影那个满足了观众的嘴 更别说这年头为了能播限制不要太多 横向比较 繁花相当可以了 高晓松不都说王导是懂国内商业片该怎么拍的。。。

C
Cyabce
正赶上长周末、外面飘雪,我以1.5倍速、捏着鼻子看完了这部最近很火的电视剧。
我之前就不喜欢王家卫这个导演,只看过他的电影《花样年华》、《春光乍泄》。跟这两部电影跟一样,《繁花》也属于磨磨唧唧、故弄玄虚的装逼型。在我看来,王家卫作为导演,最大的短板,就是碎片化的叙事。我很喜欢侦探悬疑剧,但王导的剧,经常没有明确的主旨、晦涩不明的线索、拎不清的逻辑,让人捉急。他走的是印象派的路子,太在意画面,太注重光与影,不附着实质。眼花缭乱的色彩和画面过后,是贫乏和空洞,就像圣诞节门前草坪上的花花绿绿的充气装饰一样。他的电影和电视剧,用一句话概括,“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繁花》三十集、有近三十个小时的时间,竟然怕用镜头讲不清楚背景,非要用旁白去介绍、在屏幕上打歌词去渲染,对于该用镜头说事的电影导演来说,这太弱鸡了。
“吃饭”在电影语言里是有特殊意义的。《繁花》里有一小半时间在吃饭,但大多数都是在空转,都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拍写真集。各种角度的慢镜头,交替切换,胡歌端着酒杯那个摇啊摇,晃呀晃,侧脸抛一个深邃又迷离的眼神,一副城府深、老谋深算的样子。辛芷蕾也是,各种特写、各种摆拍,侧光、背光,那个忽明忽暗、那个渲染哟,大红嘴唇,睨视镜头,007女郎/军统女特的样子,以为是什么敌后潜伏、风险极高的秘密行动,原来就是跟一个投机倒把的小老板在一小破饭店里桌下勾兑啊!想拍上海人的精致和精明,我看到的却是高级黑呀!
除了剧情破碎,剪辑混乱之外,三十集的剧里没有主题曲,没有自创的音乐,前后用了五十七首经典老歌,美其名曰“怀旧”,但这也太偷工减料、投机取巧了啊!在《春光乍泄》里也是这路子,用了阿根廷的《邀约探戈》,但至少还改编了一下。尤其是片头曲“致敬”美剧《Succession》太明显了!一流的导演是不会这样自降标准的。
最后说说演技。胡歌有颜值、没演技,除了笑眯眯地歪着头看人,侧脸抛个深邃迷离的眼神之外,脸部轮廓都是给女粉丝看的,装腔作势,没有任何深度。演的人物性格也精分:一方面,手里没有实业,没有现金流,要上游没上游、要下游没下游的皮包公司、倒爷,干啥都赌,赌服饰,赌股票,尤其重大决定时,挺蛮干的,一赌徒人设啊;但另一方面,跟所有与他有瓜葛的女人,跟李李、跟玲子、跟汪小姐、跟雪芝,又都是磨磨唧唧、不清不楚。“繁花”是指这些女人吗?一个从政帮他搞定外贸单子,一个从商帮他搞定货源生意,一个背后支持照料生活善后,他的不响,不是一凯子的人设吗?套用一句爷叔的话,以为是干着“黄浦江的事业,原来是苏州河的勾当“。就这人设,照样有追捧,有流量。颜值即正义。
也许《繁花》的灵魂就是上海话,而我看的是普通话版,没看到灵魂。
王家卫的剧,云里雾里一番装,谁也不敢批评,不然就是没文化没教养,就是野猪吃不得细粮。Give me a break!
brownie2020 发表于 2024-01-15 20:53

说明你没有小资情怀撒,只喜欢干粗活的家庭主妇?
J
Jaelynleaf
回复 210楼hellokitty00的帖子
你自己一开始说的是 “你去看看上海那时外贸进出口金额和金融市场交易额,说的就是上海90年代格局比这拍的大多了。” 觉得电视剧里谈的生意太小
但现实生活中,整个股市一天的成交量才280万元 当时几十人凑一起,由某个大户主导的所谓的联合舰队,自然就已经可以影响股票的走势了
这钱也是一次次资本增值的过程中,炒出来的。 又不是啥自己省吃俭用攒出来的。。所以你用普通人的工资来论证,毫无意义。。
拿剧里的股票认购证来说, 当时官方发行价30元一张,根本没人要。但最后却大涨160倍。。 你之前砸个10万元,之后就能身价破千万。。
宝总的第一桶金,记得是买电真空?故事背景可能来源于宝总的原型之一,历史上著名的上海散户杨百万。 当时电真空面值100元,杨百万一次买入电真空3000股,半年后电真空股价涨到800元,杨百万一战成名。 这是历史真实事件。。有啥好怀疑的。。


Namama 发表于 2024-01-16 17:48

那时股市好像分 大户室 散户室 我中学老师说 我们中学好几个男生 交大毕业就没有上班 一直混在大户室 估计一辈子也不会上班 也没有发啥大财 股票这个东西不懂 确实是有人发了 80年代中期说是卖螃蟹的也发的
但是都是有个概率数 对吧
h
hellokitty00
回复 210楼hellokitty00的帖子
你自己一开始说的是 “你去看看上海那时外贸进出口金额和金融市场交易额,说的就是上海90年代格局比这拍的大多了。” 觉得电视剧里谈的生意太小
但现实生活中,整个股市一天的成交量才280万元 当时几十人凑一起,由某个大户主导的所谓的联合舰队,自然就已经可以影响股票的走势了
这钱也是一次次资本增值的过程中,炒出来的。 又不是啥自己省吃俭用攒出来的。。所以你用普通人的工资来论证,毫无意义。。
拿剧里的股票认购证来说, 当时官方发行价30元一张,根本没人要。但最后却大涨160倍。。 你之前砸个10万元,之后就能身价破千万。。
宝总的第一桶金,记得是买电真空?故事背景可能来源于宝总的原型之一,历史上著名的上海散户杨百万。 当时电真空面值100元,杨百万一次买入电真空3000股,半年后电真空股价涨到800元,杨百万一战成名。 这是历史真实事件。。有啥好怀疑的。。


Namama 发表于 2024-01-16 17:48

我说错了吗? 才280万? 说了半天当时人均财富, 怎么一点不过脑子的?
再说一边,1990,人均存款600-800元,你要说服多少老头老太能凑到10万?就这操纵不了股价。
自己算去。一点经济概念都没有。
z
zedflying
看了一半了 这个剧有点做作是真的 但还是挺好看的 那个范总尤其搞笑 玲子和小汪说话都是声音又尖又急像吵架 不知道是不是本色出演
l
little_white
看了一半了 这个剧有点做作是真的 但还是挺好看的 那个范总尤其搞笑 玲子和小汪说话都是声音又尖又急像吵架 不知道是不是本色出演
zedflying 发表于 2024-01-16 18:07

上海话叫作天作地。有的上海男的就喜欢这一套。
扶苏
说了当时基本工资和普通人的收入了,怎么还想不明白280万交易量在那个时代普通人集资了已经是非常多了。
统计局数据,1990人均存款600-800元。
以他的背景能集资千万的,你开什么玩笑呢?你自己的时间线抄过来不念一下的吗?
那时候金融管制,银行根本没有对个人或小企业的借贷。国企私有化前,官二代手头都没那么多钱。
民间十几个人集资,收入存款摆在哪儿,数量很有限。
你以2000年后的资本市场去看90年代初的股市,自己搞搞清楚。

hellokitty00 发表于 2024-01-16 17:38

宝总集资的那几个都是前面一波赚了的, 加起来1千万. 说的过去的. 蔡司令本来就是大户. 邮票李加那个什么胖阿姨和徒弟,都是前面已起炒股的. 倒卖邮票也挣钱的.
这些人多不是靠工资炒股的散户. 80年代开始就有地下外汇市场,邮票市场, 国库券, 也有玉石, 各种黄牛等等. 还不要提个体户, 出租车司机.
等到资本进场,几千万就做不起来了, 都得上亿.
J
Jaelynleaf
上海话叫作天作地。有的上海男的就喜欢这一套。
little_white 发表于 2024-01-16 18:12


女对你作 是喜欢你 上海男人当然知道的 否则就是女的就是 花痴 十三
N
Namama
我说错了吗? 才280万? 说了半天当时人均财富, 怎么一点不过脑子的?
再说一边,1990,人均存款600-800元,你要说服多少老头老太能凑到10万?就这操纵不了股价。
自己算去。一点经济概念都没有。
hellokitty00 发表于 2024-01-16 18:04

人均存款,和上海股市的大户之间有啥关系?
繁花里面的人物都有历史原型。。 宝总炒作电真空发财,原型是杨百万 麒麟会的巫医生,原型是当时“联合兵团”的医生邬明扬 宝总炒股的副手,蔡司令,原型是当时的”舰队司令”蔡铁阳
1990年5月,蔡铁阳拿出了25万元积蓄,又向朋友们借了55万元。答应三个月后归还,月息三分厘。提着这80万元,他来到西康路101号。入市后,蔡铁阳只买进不抛出,他成了西康路的大主顾。这时,“过江龙”们正憋足力气猛炒上海的几只股票,蔡铁阳坐上了“轿子”,三个月后,悉数抛净后,还本付息还净赚120万元。
采访:杨怀定:那个时候就是大户的影响,那个时候一天交易量一天100万都不到,几个大户就能影响股市。 这采访里的杨怀定就是杨百万
所以历史上,确实就是有人能借到钱,确实就是几个大户就能影响股市 繁花的细节还是比较真实的。。
扶苏
光明也不是最顶级的啊,比上中华师大二附中还是差点意思。
我记得光明好像是走读的。
公用马甲4 发表于 2024-01-16 15:19

上海最好的四大中学(过去哈),上海,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 这几个都是全市招生. 接下来就是各个区的市重点, 比如黄浦的格致, 徐汇的 南模等. 然后是区重点. 光明是黄浦区的区重点. 黄浦区就一个市重点, 光明也算是黄浦区排第二的学校了.
J
Jaelynleaf
宝总集资的那几个都是前面一波赚了的, 加起来1千万. 说的过去的. 蔡司令本来就是大户. 邮票李加那个什么胖阿姨和徒弟,都是前面已起炒股的. 倒卖邮票也挣钱的.
这些人多不是靠工资炒股的散户. 80年代开始就有地下外汇市场,邮票市场, 国库券, 也有玉石, 各种黄牛等等. 还不要提个体户, 出租车司机.
等到资本进场,几千万就做不起来了, 都得上亿.
扶苏 发表于 2024-01-16 18:15

是的 那会南市区 有倒邮币卡的 还有电话卡啥的 有人就是倒卖这些个 折腾出了金桥十几套房子
J
Jaelynleaf
上海最好的四大中学(过去哈),上海,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 这几个都是全市招生. 接下来就是各个区的市重点, 比如黄浦的格致, 徐汇的 南模等. 然后是区重点. 光明是黄浦区的区重点. 黄浦区就一个市重点, 光明也算是黄浦区排第二的学校了.

扶苏 发表于 2024-01-16 18:19

你说的这些是成绩好的学校 家境好的学校是 上海中学 光明中学 向明中学 还有一些吧 光明中学一直离市政府(新的老的)很近 所以就是他们的大本营 学校学习气氛不浓 各种活动很多
_
_亲亲_
不知道1.5倍速看这样一部剧是为了什么, 为审判而审判? 让人不禁联想到猪八戒吃人参果 这个剧跟王家卫以前的电影不太一样, 情节算强的, 有留白但不那么意识流, 故事讲得非常棒, 导演功力确实不一般 吃饭, 表情, 配乐都是为情节服务的, 如果跟好节奏, 会觉得大多数很恰如其分, 化学反应很强, 回味无穷 旁白交代背景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是看的沪语版, 而旁白是普通话, 这点稍感违和 胡歌演得很不错, 阿宝基本上是剧的中心, 串起了大多数圈子和情节, 各种表现非常妥帖, 支起了这个剧. 只是这个人物多面, 有层次, 有放有收, 收敛之处需要多体会
扶苏
回复 166楼Jaelynleaf的帖子
在上海住的有钱人,一大半都不是上海人。 真的上海老钱老早出来了。这是我一个朋友和我说的。 看看财富500里企业家有几个沪籍就知道了。上海人更多的是精致和小心翼翼。其实我觉得这个剧里陶陶的气质最上海。
Momo99 发表于 2024-01-16 15:12

你说的是后来. 也就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 过去户籍限制, 上海有钱人当然都是上海人啦. 改革开放是从深圳, 珠海开始的. 90年代,这股风才慢慢吹向上海. 朱镕基说, 上海开放的太晚了. 2000年以后, 上海才开始大量吸引全国各地的人, 包括港台等地. 才慢慢开始有什么温州炒房团啦之类的.
上海老钱不是都出来了.而是都被共产党没收了. 所以, 90年代开始, 大家各凭本事, 能够让小人物翻身, 集结第一桶金. 所以, 90年代上海才最热闹. 等到资本进场以后, 普通人还玩什么?
你看电视节目, 90年代一直到2005都还可以百花齐放, 后来影视业不就资本进场了?
扶苏
远洋宾馆的旋转餐厅 还有虹桥宾馆的下午茶 中区广场二楼和瑞金宾馆的咖啡厅 华山路铜陵路上各种海鲜 上海商城六楼还是八楼的港人喜欢的聚集商务酒楼 靠近大剧院的体育大厦 还有就是衡山路上的国际网球中心 都是老牌谈生意的场所 没有剧里那种样子 所以 看一点就觉得很不入戏





Jaelynleaf 发表于 2024-01-16 14:53

以前谈生意肯定都是吃饭的多. 剧里那样我是信的. 我家就住南京路附近. 黄河路没有去过(消费不起), 但是走过路过也是有的. 当时上海餐饮业没有现在发达. 谈生意请客吃饭, 发烟敬酒, 这个文化要到很后面才开始改变的.
繁花里的生意也不是多么高级的生意吧. 不需要到国际网球中心级别. 普通人的生意, 黄河路海鲜酒家之类的谈谈也够了.
g
gl2023
回复 1楼brownie2020的帖子
说得都对。但是这片子就因为这样有自己的特点 与众不同 所以可以看
扶苏
陕西南路 吴江路 还有 老新客站新闸路 到人民广场 中区广场那一段 有不少国家级别的外贸公司 当年大剧院还没有修成
商贩最热活动的地方 是在外白渡桥 虹口老邮电大厦 蓝天宾馆 复兴中路 重庆路 茂名南路 至于永嘉路 番禹路 常德路 基本是零零落落的 当年搞贸易最红火的是在巨鹿路上的 震旦集团 然后又是虹桥那里的一些港资的外贸公司
根本不是戏里说的这样 都是正儿八经 干干净净的 像剧里这样的打扮 很雷人 戏个个的 天世界的 亚乌腔

Jaelynleaf 发表于 2024-01-16 12:20

上海做生意的非常多. 黄河路确实存在辉煌过. 不可能是老百姓常去消费的地方.
剧里说的是94年前, 外贸单位在外滩, 需要通过外贸单位做生意的很自然就会选择靠近南京路的黄河路作为请客吃饭的地点.
上海本来就是各个区有各个区的圈子. 上海也是百花齐放的地方. 要用一部戏说完整个上海那是不可能的. 我也不知道当时做外贸是不是这样做.
黄浦区热闹的就是外滩, 南京路, 北京路, 福州路, 外带一点金陵路. 徐汇区, 静安区等, 自然有自己热闹的地区. 这些地方之所以热闹肯定是有人去啊. 去不同地方, 圈子也不一样.
r
rindo
上海做生意的非常多. 黄河路确实存在辉煌过. 不可能是老百姓常去消费的地方.
剧里说的是94年前, 外贸单位在外滩, 需要通过外贸单位做生意的很自然就会选择靠近南京路的黄河路作为请客吃饭的地点.
上海本来就是各个区有各个区的圈子. 上海也是百花齐放的地方. 要用一部戏说完整个上海那是不可能的. 我也不知道当时做外贸是不是这样做.
黄浦区热闹的就是外滩, 南京路, 北京路, 福州路, 外带一点金陵路. 徐汇区, 静安区等, 自然有自己热闹的地区. 这些地方之所以热闹肯定是有人去啊. 去不同地方, 圈子也不一样.
扶苏 发表于 2024-01-16 18:34

那个神叨叨,以为会报路名就是上海人了。那时候,吴江路还是菜场呢
扶苏
你说的这些是成绩好的学校 家境好的学校是 上海中学 光明中学 向明中学 还有一些吧 光明中学一直离市政府(新的老的)很近 所以就是他们的大本营 学校学习气氛不浓 各种活动很多

Jaelynleaf 发表于 2024-01-16 18:22

我读书的时候(70年代末生人), 93年正好初中考高中,不存在家境好不好.各个学校就是分数为准.家境好的,家境不好的,都凭本事入学.当然了,我们当时家境好的已经可以通过赞助破格录取了(有同学做过).这些家庭大多是做生意的暴发户.
光明中学就是光明中学.没什么你说的这层意思.格致因为是市重点,绝对是黄浦区最好的学校. 当然了,我说的是2000年以前的事情. 2000年后, 取消初中考试,就近入学,打破了原来的格局了. 高中还是保持不变,但是初中的水就很深了.不像我小时候那么单纯了.
W
Wolvboo
觉得不好看就别看呗 多简单的事
a
awesome010
回复 233楼rindo的帖子
她应该就是sh读了个书上了几年班。 现在嘚瑟变成 会计诗人了。 也不是没看到别人八她。 之前她自己说的,民国时候SH买几套洋房就赚了 能传给后代。 就这一句就漏底了。甚至不是江浙中等家庭出来的。 家里上一辈老上海的,或者江浙好家庭的,谁不知道这后面的故事。
J
Jaelynleaf
那个神叨叨,以为会报路名就是上海人了。那时候,吴江路还是菜场呢
rindo 发表于 2024-01-16 18:39

你这个冒牌的上海人 只知道吴江路 不知道还有一个吴兴路 就等你说这句话呢
正儿八经的 就你说的上只角 都会指出 你说的是吴兴路吧 上海外贸公司的大本营啊
不想骂你了 就请你不要给上海人招黑 而这个年代 上海不上海人 一搭脉 就知道了
就可以你口口声声说人家上只角下只角的 连个地名 和 中学 都不敢说 难道上海人也是值得炫耀的 可也太穷了
g
gl2023
回复 1楼brownie2020的帖子
全剧没有整容脸,演技也都在线。 剧情没有侮辱观众智商。 就凭这些就值得看
J
Jaelynleaf
我读书的时候(70年代末生人), 93年正好初中考高中,不存在家境好不好.各个学校就是分数为准.家境好的,家境不好的,都凭本事入学.当然了,我们当时家境好的已经可以通过赞助破格录取了(有同学做过).这些家庭大多是做生意的暴发户.
光明中学就是光明中学.没什么你说的这层意思.格致因为是市重点,绝对是黄浦区最好的学校. 当然了,我说的是2000年以前的事情. 2000年后, 取消初中考试,就近入学,打破了原来的格局了. 高中还是保持不变,但是初中的水就很深了.不像我小时候那么单纯了.
扶苏 发表于 2024-01-16 18:40

光明中学 政府子弟多 和你说的没有矛盾吧 我初中是向明的 向明重文 格致重理 这个上海人都知道吧
J
Jaelynleaf
回复 233楼rindo的帖子
她应该就是sh读了个书上了几年班。 现在嘚瑟变成 会计诗人了。 也不是没看到别人八她。 之前她自己说的,民国时候SH买几套洋房就赚了 能传给后代。 就这一句就漏底了。甚至不是江浙中等家庭出来的。 家里上一辈老上海的,或者江浙好家庭的,谁不知道这后面的故事。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18:52

马甲就不要在参合了 说不出自己的中学 说不出自己住的哪个区 前阶段 问得紧了 就说自己很早就出来了 不是上海人 就不要得瑟了
a
awesome010
回复 240楼Jaelynleaf的帖子
你哪根葱啊。 掂量掂量自己好吗。 有必要跟你交代个人情况,当自己派出所的了。发的帖都是少吃药的样子。 你适合去德云社报菜名。
M
Momo99
回复 229楼扶苏的帖子
我想了一下。当时很多生意应该已经有外地人的影子了。 当时上海全是外销房在卖吧。外销房是卖给谁的? 我脑子里可能有点刻板印象,上海人里面做生意的真不算多。后来的华亭路啥的,大部分都不是上海人。
J
Jaelynleaf
回复 233楼rindo的帖子
她应该就是sh读了个书上了几年班。 现在嘚瑟变成 会计诗人了。 也不是没看到别人八她。 之前她自己说的,民国时候SH买几套洋房就赚了 能传给后代。 就这一句就漏底了。甚至不是江浙中等家庭出来的。 家里上一辈老上海的,或者江浙好家庭的,谁不知道这后面的故事。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18:52

而且 马甲 我高中大学是在北京读的 我所有的外企和外贸知识 都是我家亲戚聊天的 清华本科直接出来的 你还要问什么呢 还是看好你自己的小家吧 女人整天叽歪人家的事情 再去翻话 再去给自己猜想 实在是很不美 很无聊的
a
awesome010
回复 243楼Jaelynleaf的帖子
哈哈。哎呦不巧 我出来留学的早。 后来呐又回清华教过书。
J
Jaelynleaf
回复 240楼Jaelynleaf的帖子
你哪根葱啊。 掂量掂量自己好吗。 有必要跟你交代个人情况,当自己派出所的了。发的帖都是少吃药的样子。 你适合去德云社报菜名。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19:11

你就是因为太嚼舌头了 所以应该吃点药 清新一下
r
rindo
回复 233楼rindo的帖子
她应该就是sh读了个书上了几年班。 现在嘚瑟变成 会计诗人了。 也不是没看到别人八她。 之前她自己说的,民国时候SH买几套洋房就赚了 能传给后代。 就这一句就漏底了。甚至不是江浙中等家庭出来的。 家里上一辈老上海的,或者江浙好家庭的,谁不知道这后面的故事。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18:52

懒得理她,看她那次跟别人吵架,脑子不太好的样子。每个贴都十四行诗似的……裹脚布一样
a
awesome010
懒得理她,看她那次跟别人吵架,脑子不太好的样子。每个贴都十四行诗似的……裹脚布一样
rindo 发表于 2024-01-16 19:17

一直都是脑子特别不好使的样子。 真是客气了。早看过别人八她 还有她嘚瑟的老公。哈哈哈哈。
c
comee
正赶上长周末、外面飘雪,我以1.5倍速、捏着鼻子看完了这部最近很火的电视剧。
我之前就不喜欢王家卫这个导演,只看过他的电影《花样年华》、《春光乍泄》。跟这两部电影跟一样,《繁花》也属于磨磨唧唧、故弄玄虚的装逼型。在我看来,王家卫作为导演,最大的短板,就是碎片化的叙事。我很喜欢侦探悬疑剧,但王导的剧,经常没有明确的主旨、晦涩不明的线索、拎不清的逻辑,让人捉急。他走的是印象派的路子,太在意画面,太注重光与影,不附着实质。眼花缭乱的色彩和画面过后,是贫乏和空洞,就像圣诞节门前草坪上的花花绿绿的充气装饰一样。他的电影和电视剧,用一句话概括,“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繁花》三十集、有近三十个小时的时间,竟然怕用镜头讲不清楚背景,非要用旁白去介绍、在屏幕上打歌词去渲染,对于该用镜头说事的电影导演来说,这太弱鸡了。
“吃饭”在电影语言里是有特殊意义的。《繁花》里有一小半时间在吃饭,但大多数都是在空转,都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拍写真集。各种角度的慢镜头,交替切换,胡歌端着酒杯那个摇啊摇,晃呀晃,侧脸抛一个深邃又迷离的眼神,一副城府深、老谋深算的样子。辛芷蕾也是,各种特写、各种摆拍,侧光、背光,那个忽明忽暗、那个渲染哟,大红嘴唇,睨视镜头,007女郎/军统女特的样子,以为是什么敌后潜伏、风险极高的秘密行动,原来就是跟一个投机倒把的小老板在一小破饭店里桌下勾兑啊!想拍上海人的精致和精明,我看到的却是高级黑呀!
除了剧情破碎,剪辑混乱之外,三十集的剧里没有主题曲,没有自创的音乐,前后用了五十七首经典老歌,美其名曰“怀旧”,但这也太偷工减料、投机取巧了啊!在《春光乍泄》里也是这路子,用了阿根廷的《邀约探戈》,但至少还改编了一下。尤其是片头曲“致敬”美剧《Succession》太明显了!一流的导演是不会这样自降标准的。
最后说说演技。胡歌有颜值、没演技,除了笑眯眯地歪着头看人,侧脸抛个深邃迷离的眼神之外,脸部轮廓都是给女粉丝看的,装腔作势,没有任何深度。演的人物性格也精分:一方面,手里没有实业,没有现金流,要上游没上游、要下游没下游的皮包公司、倒爷,干啥都赌,赌服饰,赌股票,尤其重大决定时,挺蛮干的,一赌徒人设啊;但另一方面,跟所有与他有瓜葛的女人,跟李李、跟玲子、跟汪小姐、跟雪芝,又都是磨磨唧唧、不清不楚。“繁花”是指这些女人吗?一个从政帮他搞定外贸单子,一个从商帮他搞定货源生意,一个背后支持照料生活善后,他的不响,不是一凯子的人设吗?套用一句爷叔的话,以为是干着“黄浦江的事业,原来是苏州河的勾当“。就这人设,照样有追捧,有流量。颜值即正义。
也许《繁花》的灵魂就是上海话,而我看的是普通话版,没看到灵魂。
王家卫的剧,云里雾里一番装,谁也不敢批评,不然就是没文化没教养,就是野猪吃不得细粮。Give me a break!
brownie2020 发表于 2024-01-15 20:53

J
Jaelynleaf
回复 243楼Jaelynleaf的帖子
哈哈。哎呦不巧 我出来留学的早。 后来呐又回清华教过书。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19:16


你说吧 你几几年大致几几界 哪个大系的 当时食堂是怎样的 现在在哪里 学生会一问就知道 我们在东部纽约
你说是你上海人 上海当年考清华有多少人 看看历年的大系名录 就知道

J
Jaelynleaf
一直都是脑子特别不好使的样子。 真是客气了。早看过别人八她 还有她嘚瑟的老公。哈哈哈哈。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19:17

就你这说话的口气 还清华的 还上海的 你就别了吧 太耻辱了
a
awesome010
回复 249楼Jaelynleaf的帖子
哈哈哈 说脑子不好使吧。 都说了留学早。 不是在清华念的,说什么几几界的。 外籍回去教书也就是平常的事吧。 食堂还是吃过的 还行。
B
Baguette
而且 马甲 我高中大学是在北京读的 我所有的外企和外贸知识 都是我家亲戚聊天的 清华本科直接出来的 你还要问什么呢 还是看好你自己的小家吧 女人整天叽歪人家的事情 再去翻话 再去给自己猜想 实在是很不美 很无聊的
Jaelynleaf 发表于 2024-01-16 19:15

搞了半天就读了个初中就觉的自己土生土长了😅
J
Jaelynleaf
懒得理她,看她那次跟别人吵架,脑子不太好的样子。每个贴都十四行诗似的……裹脚布一样
rindo 发表于 2024-01-16 19:17

你这个冒牌货 真是上海魔怔了
B
Baguette
懒得理她,看她那次跟别人吵架,脑子不太好的样子。每个贴都十四行诗似的……裹脚布一样
rindo 发表于 2024-01-16 19:17

我一个路过的都感觉这帖子彻底被她毁了😂
P
Pebble23
上海话叫作天作地。有的上海男的就喜欢这一套。
little_white 发表于 2024-01-16 18:12

格中男人脑子瓦特了
c
comee
J
Jaelynleaf
回复 249楼Jaelynleaf的帖子
哈哈哈 说脑子不好使吧。 都说了留学早。 不是在清华念的,说什么几几界的。 外籍回去教书也就是平常的事吧。 食堂还是吃过的 还行。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19:22

你教哪门子科 你说呀 你说个课题吧 你估计不知道清华教书的资格吧 以为是个外籍都能教 真是搞笑至极了 连MIT博士清本的都难 就你 去你的吧 别侮辱清华了
a
awesome010
我一个路过的都感觉这帖子彻底被她毁了😂
Baguette 发表于 2024-01-16 19:23

就这个文体就服了。有人说下是什么体吗?文盲诗人?
a
awesome010
回复 257楼Jaelynleaf的帖子
你水平差不代表别人。 掂量掂量自己。 还有,出口就是脏话,真是素质差。
J
Jaelynleaf
我一个路过的都感觉这帖子彻底被她毁了😂
Baguette 发表于 2024-01-16 19:23

因为这贴子里50楼 有人冒充上海人 在骂观点不同的上海老乡 是下只角 然后有人在冒充清华的教授 再诋毁清华 你是马甲吗 你看不到吗
r
rindo
我一个路过的都感觉这帖子彻底被她毁了😂
Baguette 发表于 2024-01-16 19:23

所以都直接跳过跳过
M
Momo99
楼上不知吵个啥。不少帖子里上海人表示看不下去的多了。 再说李李这条线,李李东北人。 上海人啊是没有什么可吹嘘的了。一句讲几句沪语的电视剧,👀得和眼乌珠似的。妥妥沪黑。
m
miaka
国内就是装B最牛。影视剧我早不看了。美国的也不看。好莱坞电影也是一回事。 AI再努力点,我们就能自己拍电影了。谁要看那些猥琐导演拍的烂片。
r
rindo
格中男人脑子瓦特了
Pebble23 发表于 2024-01-16 19:23

真的有的,那时候看过把瘾,好几个男生说就喜欢杜梅的作
a
awesome010
你说吧 你教哪门科 你说不出 就滚 不要诋毁清华

Jaelynleaf 发表于 2024-01-16 19:27

你赶紧吃药。你哪根葱? 疯了。 张口叫别人滚。 当自己李强了,要我报信息。 有大病吧。自己搓还看不得别人了。
c
comee
·
J
Jaelynleaf
对于有些装X的人 只有用X话去对待 我已经说得很客气了 你可以装 但是 请你不要以踩不相识的人 去抬高虚构的自己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很可耻 这个世界 想获得任何好的东西 是要付出努力的 不是虚幻的 更不是靠踩不相识的人 一抹就走
D
Dollvalley
回复 143楼天天啊的帖子
真的啊,具体是十几?我直接跳过去看算了,反正大概剧情也知道了
a
awesome010
回复 268楼Jaelynleaf的帖子
这些话就是精准描述你自己。 留着训诫你自己最合适。
a
awesome010
真的是发病控制不住了。 当自己上帝了。 别人什么条件,需要跟她交代? 还有,我说了教清华学生,她直接当是教授了? 这就是完全没上过大学的认知。
M
Momo99
对某些以自己是地道上海人自居的,动不动在帖子里面踩别人的,我也想大声对你们说: Give me a break! 就连王家卫也不敢说,这片就只是拍给上海人看的。否则他也不会出来个普通话版。 装高贵给谁看啊。
N
Namama
回复 233楼rindo的帖子
她应该就是sh读了个书上了几年班。 现在嘚瑟变成 会计诗人了。 也不是没看到别人八她。 之前她自己说的,民国时候SH买几套洋房就赚了 能传给后代。 就这一句就漏底了。甚至不是江浙中等家庭出来的。 家里上一辈老上海的,或者江浙好家庭的,谁不知道这后面的故事。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18:52

这个她倒没说错
90年代初上海给了政策,之前抄家没收的房产,相当部分都发还了。。 虽然是有限制的,比如当初被没收很多套的,只能发还一套。房子里有租户的,需要自己协议赶走啥的。。
但最重要的房子产权还是发还的
N
Namama
回复 229楼扶苏的帖子
我想了一下。当时很多生意应该已经有外地人的影子了。 当时上海全是外销房在卖吧。外销房是卖给谁的? 我脑子里可能有点刻板印象,上海人里面做生意的真不算多。后来的华亭路啥的,大部分都不是上海人。
Momo99 发表于 2024-01-16 19:12

90年代初的外销房,主要是卖给华侨啥的。。
记得很清楚,93还是94年,中山公园附近的外销房,2000美元一平米。。 以当时来说,其实是蛮坑的
a
awesome010
就她那裹脚布文体。 连标点断句都不会用,国内哪个像样的中学大学,能教的出来??
m
miaka
上海最好的四大中学(过去哈),上海,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 这几个都是全市招生. 接下来就是各个区的市重点, 比如黄浦的格致, 徐汇的 南模等. 然后是区重点. 光明是黄浦区的区重点. 黄浦区就一个市重点, 光明也算是黄浦区排第二的学校了.

扶苏 发表于 2024-01-16 18:19

我上小学时候最牛好像华师二附。经常看到萌芽杂志登他们文章。😀
r
rindo
这个她倒没说错
90年代初上海给了政策,之前抄家没收的房产,相当部分都发还了。。 虽然是有限制的,比如当初被没收很多套的,只能发还一套。房子里有租户的,需要自己协议赶走啥的。。
但最重要的房子产权还是发还的
Namama 发表于 2024-01-16 19:39

认识的人里拿到整幢的一百个里面有2个的比例吧。都住满人协商去哪里?
g
gtess
哈哈 我也不喜欢 看了一集半 实在受不了 弃剧,太装腔作势。 包装是很精美 但是电视剧最重要的难道不是讲故事嘛,然鹅,在王导天马行空的指挥下,时间线进进退退,节奏快快慢慢,情节故弄玄虚,把那开头一点点悬念生生给墨迹成了白开水。王家卫的长处在于营造氛围感,我很喜欢他的花样年华,他把那种暧昧缠绵,那种无奈遗憾,描绘得无人能及。但是他很不擅长讲故事,没有逻辑,拍电视剧就是灾难。不过此剧有很多人爱看 也是萝卜青菜 用不着上纲上线互相鄙薄。
J
Jaelynleaf
我上小学时候最牛好像华师二附。经常看到萌芽杂志登他们文章。😀
miaka 发表于 2024-01-16 19:42

上海就两所全国重点级别的中学 华师大一附中二附中 和北京的 四中 景山 北大 北师大 人大 并列 还有成都的石室中学 苏州中学 杭州中学 当时是有个叫 作文通讯 中学生 啥的 其他的不记得了 这些中学 高中是可以直接来美国读书的 我说的是我们那个年代 八零后
N
Namama
认识的人里拿到整幢的一百个里面有2个的比例吧。都住满人协商去哪里?
rindo 发表于 2024-01-16 19:46

当时国企员工还有单位分房,遇上房东想收回现有房产的,他们可以去单位重新申请 实在单位分不到的话,90年代中后期也可以给他们补贴点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买房解决。。
我家当时是打官司 + 自掏腰包20来万,送走了最后几个钉子户房客
政府肯定不愿意当恶人,强迫房客睡马路 但最重要的产权是归还了
c
comee
·
x
xiaoyangtao
这么不喜欢还看,楼主真是牛人
C
ChristinaW
认识的人里拿到整幢的一百个里面有2个的比例吧。都住满人协商去哪里?
rindo 发表于 2024-01-16 19:46

落实政策,大多数都是不退房退钱的,一栋房,一般2,3层的小洋房,给个几千上万的,从那时候来看,也不错,没想到仅仅10年以后,只能买个厕所~~
不过即便如此,能拿到钱的,都是给没收了的房产,可以给落实政策。这些人改革开放之前,苦头知足。 识时务的,一早就主动把房产“捐献”给国家了,就没有补偿了,不过换来几十年的太平日子,其实也值了。 两边情况我都熟,我爷爷家就是后者,外公家就是前者~~
C
ChristinaW
上海就两所全国重点级别的中学 华师大一附中二附中 和北京的 四中 景山 北大 北师大 人大 并列 还有成都的石室中学 苏州中学 杭州中学 当时是有个叫 作文通讯 中学生 啥的 其他的不记得了 这些中学 高中是可以直接来美国读书的 我说的是我们那个年代 八零后
Jaelynleaf 发表于 2024-01-16 19:50

我哥当初就死活不肯去报考上中还有华师大二附中,因为要住宿,最后就近上学去了南模~~ 这是中学,大学的话,上海学生并不愿意去北大清华的,交大复旦才是首选。
C
ChristinaW
上海滩很大的,即便是上海人,你也只能说“这个拍的好,跟我的生活真像”, 不敢说“不对,XX年代的上海不是这个样子的”~~你没经历过的多了。 我是上海长大的,都从来都没听说过黄河路, 看剧的时候还问我妈,这个“黄河路”“进贤路”是不是虚构的。。。 毕竟我记忆中上海的路名都是地名。。。当然黄河也是地名,但是不怎么像~~ 国际饭店倒是经常去,要过那座铁桥,叫什么来着的。。。和平饭店就从来没去过。。。
m
miaka
我哥当初就死活不肯去报考上中还有华师大二附中,因为要住宿,最后就近上学去了南模~~ 这是中学,大学的话,上海学生并不愿意去北大清华的,交大复旦才是首选。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16 20:00

南洋模范解放前就是交大入门券。土工管辖后南模都不是top了? 江core孙子读南模啊。成绩很差?
C
ChristinaW
南洋模范解放前就是交大入门券。土工管辖后南模都不是top了? 江core孙子读南模啊。成绩很差?
miaka 发表于 2024-01-16 20:09

重点学校里面算是好的,但不是顶尖的,顶尖的是楼上说的那几个,但是要住宿,读书都要把人读傻了~~
江core孙子读书最多中上,孙女读书好,成绩一直全班前十。 他孙子当年高考时的笑话,那年一本的录取分数线多少?就是小江的考分。 这种情况下,无私也是有弊,所以江core家属的亲民路线走不下去,公主就没高考,直接出国读书了。
l
little_white
上海滩很大的,即便是上海人,你也只能说“这个拍的好,跟我的生活真像”, 不敢说“不对,XX年代的上海不是这个样子的”~~你没经历过的多了。 我是上海长大的,都从来都没听说过黄河路, 看剧的时候还问我妈,这个“黄河路”“进贤路”是不是虚构的。。。 毕竟我记忆中上海的路名都是地名。。。当然黄河也是地名,但是不怎么像~~ 国际饭店倒是经常去,要过那座铁桥,叫什么来着的。。。和平饭店就从来没去过。。。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16 20:06


在上海上过班的肯定在黄河路吃过饭的。我们公司当年老总很喜欢全公司出去吃饭。每个月一两次。我记得黄河路吃过,乍浦路吃过,淮海路华亭伊势丹上蓝带国际中心唱过歌吧,复兴路还是陆家浜路附近天天渔港吃过。所以看该剧很有共鸣。
a
awesome010
回复 284楼ChristinaW的帖子
那时候上海江浙的有点忌讳北上。我同学考上清华,他妈妈不准他去。很多家长怕小孩卷入''''活动''''。当然这扯远了。 清华和交复的差距,也就这十年彻底拉开的。 我舅舅是管基建,原来和江棉恒在中科院时打过工作交道。江强调要青菜萝卜保平安。唉,话说上海科技大学,刚开始的时候不错,这几年也有点不济了。
C
ChristinaW

在上海上过班的肯定在黄河路吃过饭的。我们公司当年老总很喜欢全公司出去吃饭。每个月一两次。我记得黄河路吃过,乍浦路吃过,淮海路华亭伊势丹上蓝带国际中心唱过歌吧,复兴路还是陆家浜路附近天天渔港吃过。所以看该剧很有共鸣。
little_white 发表于 2024-01-16 20:18

我没上过班啊~~ 看到天天渔港激动了一小下,后来发觉,戏里说的是思南路上的天天渔港, 跟我常去的天钥桥路的不是同一家~~不知道是不是连锁店。
N
Namama
回复 284楼ChristinaW的帖子
那时候上海江浙的有点忌讳北上。我同学考上清华,他妈妈不准他去。很多家长怕小孩卷入'活动'。当然这扯远了。 清华和交复的差距,也就这十年彻底拉开的。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4-01-16 20:21

主要是不想去外地
因为之前跑外地的,后来都没能回来 90年代初有政策,父母不能回来,但可以把孩子送回上海读书,寄住在叔叔阿姨家,造成各种社会问题
这个背景下,肯定是不希望自己孩子离开上海的
a
awesome010
回复 290楼Namama的帖子
总之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
l
little_white
主要是不想去外地
因为之前跑外地的,后来都没能回来 90年代初有政策,父母不能回来,但可以把孩子送回上海读书,寄住在叔叔阿姨家,造成各种社会问题
这个背景下,肯定是不希望自己孩子离开上海的
Namama 发表于 2024-01-16 20:25


89年开始的上海知青子女回沪。(主要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因为别的地方的兵团都解散了,只要没有和当地人结婚,都可以返沪。新疆兵团一直没有解散。)因为很多知青希望回上海,但当时上海没钱又没有资源解决。就允许在上海亲戚可以解决住宿问题的条件下知青一家可以有一个子女户口可以迁回上海。这些子女之后可以作为上海知青回沪的一个跳板或桥梁,不给上海市政府增加负担。 当时知青支边的时候每家是有名额的,一家里有一个人支边后其他子女就可以留在上海。所以知青子女和上海亲戚有很大矛盾:知青子女认为当年他们的父母支边然后亲戚才能好好地呆在上海,现在应该是他们父母辈的亲戚还债的时候;但亲戚们认为这么多年你们在外地呆的好好的,为什么要跑回上海抢房子。当年上海大部分人家都很穷的,房子都很紧张的,所以闹的鸡飞狗跳的。
上海人不愿意离开上海。长期以来大家都是考市属院校,而不想考部委属院校。80年代的时候据说二医大比上海医科大学牛,因为二医大是市属高校,毕业不会分到外地。
C
ChristinaW
89年开始的上海知青子女回沪。(主要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因为别的地方的兵团都解散了,只要没有和当地人结婚,都可以返沪。新疆兵团一直没有解散。)因为很多知青希望回上海,但当时上海没钱又没有资源解决。就允许上海亲戚可以解决住宿问题的条件下知青一家可以有一个子女户口可以迁回上海。这些子女之后可以作为知青回沪的一个跳板或桥梁,不给上海市政府增加负担。 当时知青支边是有名额的,一家里有一个人支边后其他人就可以留在上海。所以知青子女和上海亲戚有很大矛盾:知青子女认为当年他们的父母支边然后亲戚才能好好地呆在上海,现在应该是他们父母辈的亲戚还债;但亲戚们认为这么多年你们在外地呆的好好的,为什么要跑回上海抢房子。当年上海大部分人家都很穷的,房子都很紧张的,所以闹的鸡飞狗跳的。
上海人不愿意离开上海。长期以来大家都是考市属院校,而不想考部委属院校。80年代的时候据说二医大比上海医科大学牛,因为二医大是市属高校,毕业不会分到外地。
little_white 发表于 2024-01-16 20:50

“孽债”,据说有沪语版,不过我没看过,其实国语版我也没完整看过~~
a
addi1234
感觉自己不会喜欢,所以没看。。。 朋友圈里的上海银都在各种安利、怀旧、感慨,抒情。。。我也没多大兴趣
g
guest999
这部电视剧我愣是看了半天都没看出到底要讲啥。不喜欢这种昏昏的拍摄。难道上海人说话都都是尖着嗓子吼的吗?那个玲子的分贝真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