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老实话,也是对那个男人彻底失望了才会说断就断。之前各种等待各种作。。。。。。换不来真心的时候,心凉了,才会果断。 ashouluo 发表于 2024-01-06 00:12
突然想到个问题,“十里洋场”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06 11:24
老师是近些年的事,当年哪有叫老师的 wonderingkid 发表于 2024-01-06 11:38
有些人看了些粗制滥造的谍战片,就以为知道30年代的上海了, 看了央视春晚上埋汰上海的二人转小品,就以为知道上海话了。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06 11:34
哈哈,其实那时候国企进去,除了第一年,后面都被叫老师,王老师,张老师,李老师 rindo 发表于 2024-01-05 18:57
首先,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电视剧是我的第一印象. 我对王家卫也无感, 对剧中的演员都是熟悉的,但是他们的剧看得也不多,所以不存在任何偏好。 下面就来讲讲我个人对这本剧的看法。 我先是看了国语版本的第一集,觉得整个就是故弄玄虚,装腔作势,我实在看不下去就关了。后来知道有沪语版本,想再试一次,所以就从第三集开始看。结果不知道为何, 换了个语境就像是另外一本电视剧,突然好看起来了。 演员很多对话的精髓是普通话无法演绎的,那里面的讲究只有听到懂的人才明白。对话当中有很多精彩和好笑的地方,但是换成普通话就完全体现不出来了。 所以我认为要看就要看沪语版。 我觉得整部演员演得都很好。里面我最喜欢的两群人,一个是夜东京那一帮,一个是黄河路老板娘那一帮。那两群人挺有特色,我觉得演得都不错。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是陶陶 ( 陈龙), 一个是金美林的老板娘(范恬恬)好像是这么写的?我觉得这两个人好有意思,演员眉目之间都有戏.戴军目前出来一共不到5分钟,演得也挺自然的。范志毅演得有水平。 我觉得胡歌很好,至少有派头不猥琐。马伊利演上海女人很出色。唐嫣的声音太尖了,很难听。 导演好喜欢用演员侧面,特别是李李,我觉得大部分都是她的侧面,我觉得比较单一。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让我印象深刻,就是郑凯,戏里的魏总。他的戏我一本也没有看过,但是在这部剧里很出彩,我记住他了。 绒儿 发表于 2024-01-04 18:48
夜东京四人吵架那场戏演的绝了,每个人都演得好好!kelly82 发表于 2024-01-04 19:57
不懂上海话的是不是就不用看了?看字幕领会不了吧? qiagao 发表于 2024-01-04 20:46
个人也觉得夜东京这条线最好看,最有烟火气,有市井生活的味道,尤其是葛老师端着一锅油条那场戏,百分百还原了当年的早餐场景。黄河路上的老板娘们聚在一起时还可以,美琳单独一个人狠三狠四的样子更像港片里的包租婆,行为举止也更像菜市场里摆摊头的。虽然范湉湉演得很投入,但总有种用力过猛、演过头的感觉。 JCJCjicw 发表于 2024-01-04 21:12
有时候感觉是谍战剧,有时候感觉是租界时期的上海。看的时候有些恍惚,不过还是好看。喜欢胡歌。就是这些老板娘们感觉是开妓院的,不像开饭馆的 vcvcvc2005 发表于 2024-01-04 19:15
此剧中很多角色是漫画式喜剧效果的,导演故意的。 somuch 发表于 2024-01-04 21:30
我喜欢郑恺!说的是同一个郑恺吗 ecko 发表于 2024-01-04 22:06
是,我名字打错了。因为不熟悉他。 他在里面很有意思,一开始被范总坑两次笑死。 本来口气大的很,要把衣服都拿下来,后来一听80万件马上作罢。笑死了。 绒儿 发表于 2024-01-05 09:01
回复 5楼kelly82的帖子 看哭了这场戏,梦之队被一张进货单解体了。 Huahuapig 发表于 2024-01-05 09:03
这片子竟然不是讲几个美女特务围攻一身正气地下党胡歌的故事吗?怎么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那么诡异和暧昧? zlf 发表于 2024-01-04 19:01
没想到papi酱也出演了,看她的视频挺搞笑的,吵架她演的也不错哦。整个格调像演租界时期的上海,昏昏暗暗,就差来一首周璇的《夜上海》 newhouse2014 发表于 2024-01-04 20:19
我怎么觉得是电视剧版《一代宗师》,拍得跟武侠片似的。 tradermoe 发表于 2024-01-05 13:31
如果你看沪语版字幕的话,有些话应该不明白倒底是什么意思。 绒儿 发表于 2024-01-04 21:50
他这样子是典型的中年上海大妈形象。说起话来五斤恨六斤。倒是汪小姐干着上只脚的工作却一口下只脚的喳巴口音 wqmg 发表于 2024-01-05 13:44
虹口小汪啊,后来你看他们去借办公室就是她家附近,环境确实不怎么样,天通庵路,哈哈,虹口靠闸北了 rindo 发表于 2024-01-05 13:58
闸北区杨浦区是下只脚,虹口区以前鲁迅住的那片是日租界。 somuch 发表于 2024-01-05 14:07
范志毅的小汪阿姐~~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05 14:08
我不懂上海话 看的沪语版。 你平时看过日剧 韩剧 或者其他自己不会的语种吗?能get到吗?如果能的话 上海话也一样啊。 abh 发表于 2024-01-05 13:54
算起来差不多,比范大了3,4岁 rindo 发表于 2024-01-05 14:17
范志毅是个被踢球耽误了的好演员,浑身都是戏~~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05 14:30
我看了几集沪语版也觉得故弄玄虚,为什么这么多女人要围着这个男人转,爷叔那么牛为什么不自己单干,亲历过父母辈改开下海史的表示那时候绝对没这么浮华,只能当偶像剧看看得了拉面屁兜 发表于 2024-01-05 15:03
东京爱情故事是90年代的电视剧吧? 为什么阿宝和玲子八十年代在东京相识要用这个配乐? 应该用八十年代山口百惠的电视剧歌曲,比如血疑什么的。。。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05 15:34
这里用这首歌不代表当时这首歌火啊,这首歌叫突如其来的爱情,讲得就是玲子当时的心情。机票和名片对她来说,就是突如其来的爱情 pxs06 发表于 2024-01-05 15:54
看了第一集就弃了,看了大家的评论又去看第二集,看一半又想弃,是不是要坚持过三集啊。沪语听着有点吃力,不是自己吃力,是替讲的人觉得吃力,不知道为什么。luoliluosuo 发表于 2024-01-05 15:27
我是想说,这部剧倒叙交待往事的时候,一直都是发生在什么年代就放什么年代的歌,直到这首歌有些违和~~ 或许就是你说的原因,八十年代的日文歌找不到这么贴切的。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05 16:08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也不是那个年代的歌吧?而且还有很多戏曲唱段都是讲的玲子。这里面很多插曲就是画外音 pxs06 发表于 2024-01-05 16:12
21集真是给广大韭菜上了很好的一课,告诉韭菜们在股市里是如何被割的。不知道是王家卫厉害,还是原著作者厉害 calrose 发表于 2024-01-05 16:22
我也挺喜欢汪小姐的,但其实在90年代如果喊别人 小姐,等同于骂人啊~~ 飞袖 发表于 2024-01-05 16:35
加个姓就不是啦~~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05 16:48
加个姓也不行的,虽然不再是骂肉体工作者的意思,也是骂人的,并没有半分的抬举,就是那个年代的特色,当然这个需要在那个年代生活过的人才知道。 我觉得这个剧需要脑子比较浆糊的人看,难得胡涂。 飞袖 发表于 2024-01-05 16:51
不是的,那时候在上海,外资企业,销售。我们都是叫X小姐X先生的。并没有你说的那个意思。 ospina 发表于 2024-01-05 18:22
现在呢?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05 18:23
tony老师,kevin老师~~ ChristinaW 发表于 2024-01-05 19:15
沪语版有字幕吗? fridec2 发表于 2024-01-05 19:12
外企不都是叫英文名的?我同我中学同学说起某大学同学,他们多年前同事,说中文姓名完全没印象,一说英文名马上想起来了 rindo 发表于 2024-01-05 19:00
回复 53楼绒儿的帖子 范志毅是中国足坛少有的敢说真话的人,他十几年前说的话都验证了 akebaby 发表于 2024-01-05 19:32
90年代小姐还没有彻底成为贬义词,尤其是90年代初。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4-01-05 19:21
🍠上一直推这个剧,胡乱地点开几个剧评,发现上海籍的男演员整体素质蛮高的,大部分结婚之后都挺本分,除了光头徐…… wanwanma 发表于 2024-01-05 20:27
男的都像黑社会的地痞流氓,女的不是陪酒老鸨气质就是泼妇,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国家工作人员汪小姐也是一身江湖气. 焱焱 发表于 2024-01-05 20:29
上海女人真是细腻,看到闺蜜新开张有新生活新事业了知道没法维持关系了隔天就走了,我秒懂,要是北方剧的话大家都会觉得莫名其妙 我也不晓得是不是因为是家乡方言所以我对上海话太敏感了,就是觉得好多幕都叽叽喳喳好吵啊 noideaforname 发表于 2024-01-05 20:41
拎得清也不占便宜。档次身份不一样就不玩了。自己档次上来了就又玩到一起了。 miaka 发表于 2024-01-05 21:41
🔥 最新回帖
阿宝就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渣男,以前和玲子汪小姐脚踏两只船,pua得两个女人都死心塌地帮他做生意,还想和前女友藕断丝连,雪芝倒是傲得很,落魄了都不想和他有一点点联系。
我觉得是褒义词.
现在还叫老师?当年当然是啦,我都被叫了好几年了
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不同的上海吧
老师是近些年的事,当年哪有叫老师的
🛋️ 沙发板凳
直接看沪语版也是从第四集才香的,前三集有点散,各种线头不连贯的感觉。
哈哈, 跟你一样, 这个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 夜东京这四人帮简直是太搞笑了。
这和好的港剧一样一定要看粤语版的,语言原汁原味才出彩
是,吵架吵得很有水平。哈哈
后来看下来剧情节奏还可以的 拍摄本身不用说了 用心很多 细节很扣的
对,领会不了别看了
导演拍得太精致了👍🏻 演员能拍上这样一部戏真的无憾了吧,好幸运。
这一段简直封神了!
一定要看上海话版的,我一开始也看的普通话版,根本看不进去。
此剧中很多角色是漫画式喜剧效果的,导演故意的。
爱死汪小姐了,都不忍心看下去了。 要说她还真是傻白甜,看上去精明能干, 结果从88年到93年,感情上毫无寸进还在玩暧昧, 都玩成了你想上他,他却拿你当兄弟~~ 而那边人家开启向日葵模式,连外室都养好了。
呃,因为本身小说底子其实就是讲男男女女的事情,商战是大背景
如果你看沪语版字幕的话,有些话应该不明白倒底是什么意思。
是,........
是,我名字打错了。因为不熟悉他。 他在里面很有意思,一开始被范总坑两次笑死。 本来口气大的很,要把衣服都拿下来,后来一听80万件马上作罢。笑死了。
看哭了这场戏,梦之队被一张进货单解体了。
原来是暴发户人设,结果人家才是隐藏的真·富二代,相比之下阿宝才是暴发户凤凰男~~
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自己做生意的都还叫个体户,富一代们还在原始积累野蛮生长,哪来的富二代?
爷叔讲的对,这帮人就是讨债鬼,散了最好~~
我怎么觉得是电视剧版《一代宗师》,拍得跟武侠片似的。
色调就是王家卫的色调。不过这色调也没什么违和感,因为上海民居石库门的房子里面就是很昏暗的
他这样子是典型的中年上海大妈形象。说起话来五斤恨六斤。倒是汪小姐干着上只脚的工作却一口下只脚的喳巴口音
这剧的时空感和情景感,形象感都是错乱的,但是因为语言能影响时空感,所以看上海话版本能改善很多。把它给尘土化了一些,着了点地,语言的内容和语气也帮着着陆了了时空点, 否则武侠感,地下党感,风月场感,革命感 各种元素都很强的,都能出来在脑子里捣乱。 看普通话版就很容易精神错乱的恍惚的。要看只能看上海话,会好很多。
我不懂上海话 看的沪语版。 你平时看过日剧 韩剧 或者其他自己不会的语种吗?能get到吗?如果能的话 上海话也一样啊。
字幕有注解 就是如果是某个方言里特有的词 有括号备注普通话里是啥意思。我在爱一番上看的。
虹口小汪啊,后来你看他们去借办公室就是她家附近,环境确实不怎么样,天通庵路,哈哈,虹口靠闸北了
闸北区杨浦区是下只脚,虹口区以前鲁迅住的那片是日租界。
范志毅的小汪阿姐~~
日租界本来就差一点,虹口要看的,甚至梧桐区里也有比较差的地方的。
算起来差不多,比范大了3,4岁
看字幕对看剧帮助还是很大的。但是里面还是有些不同的。比如韩剧有敬语平语之分,也有方言之分。其中对于不同身份的人同样的话讲法也不同。 沪语版有意思的在于它还有和其他方言混合。比如范总,他不是一口上海话,他是一句话里夹杂了浙江方言和上海方言,每个字发音都是跳着来的非常有意思。 还有夜东京的厨师小和尚应该是苏北来的,因为我听到玲子和他说了两句苏北话。这些方言的运用普通话是无法体现的,你如果不是江浙一带的人有些东西看了字幕也很难get。 但是不管如何就算是看沪语字幕肯定也看比普通话版本要强太多。
范志毅是个被踢球耽误了的好演员,浑身都是戏~~
这个女人啊,太讨厌了。
是的,当年看他上李诞节目吐槽中国足球那个,差点笑死 我敢打赌,从今年开始他片约不断。
为什么阿宝和玲子八十年代在东京相识要用这个配乐? 应该用八十年代山口百惠的电视剧歌曲,比如血疑什么的。。。
可不就是偶像剧嘛。那时候下海的有几个长成胡歌那样的?
对,东爱是91的电视剧作品,而且在中国红火的年代还要往后推,并不是当时就火的,先是中央六台翻译过来后热播了,但那个时候也没红火,是后来各个地方电台大规模播放日剧的时候才红火的,这个剧时空混乱成这个样子我也是服了,关键是情景和服化也混乱,就连表情也混乱,有些就是常见的谍战片的表情和老鸨的姿势。 我就靠着听上海话保持不脑子错乱的。
这里用这首歌不代表当时这首歌火啊,这首歌叫突如其来的爱情,讲得就是玲子当时的心情。机票和名片对她来说,就是突如其来的爱情
我是想说,这部剧倒叙交待往事的时候,一直都是发生在什么年代就放什么年代的歌,直到这首歌有些违和~~ 或许就是你说的原因,八十年代的日文歌找不到这么贴切的。
从第三或者第四集开始看吧。 我是从第三集开始看的。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也不是那个年代的歌吧?而且还有很多戏曲唱段都是讲的玲子。这里面很多插曲就是画外音
陶陶小阿嫂那段?太逗了~~ 不过这段不是倒叙,不需要顾忌时代感啊。
那应该还是编剧厉害,据我所知原著里就是男男女女乱搞,没有炒股的事
加个姓就不是啦~~
加个姓也不行的,虽然不再是骂肉体工作者的意思,也是骂人的,并没有半分的抬举,就是那个年代的特色,当然这个需要在那个年代生活过的人才知道。 我觉得这个剧需要脑子比较浆糊的人看,难得胡涂。
原著里就叫汪小姐,连名字都没有,不管是作者还是编剧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
不是的,那时候在上海,外资企业,销售。我们都是叫X小姐X先生的。并没有你说的那个意思。
现在呢?
都出国这么多年了,现在不了解。感觉也没有,很长一段时间比如去餐厅叫服务员都是哎,小姐过来一下,没有那种意思。
哈哈,其实那时候国企进去,除了第一年,后面都被叫老师,王老师,张老师,李老师
外企不都是叫英文名的?我同我中学同学说起某大学同学,他们多年前同事,说中文姓名完全没印象,一说英文名马上想起来了
沪语版有字幕吗?
tony老师,kevin老师~~
那时候那些老师还在师傅年代
90年代小姐还没有彻底成为贬义词,尤其是90年代初。
是的,当时是很时髦的称呼。是后来这个称呼才走样的。
有的,很贴心的有些还给你注解。 比如野豁豁( 不靠谱)之类的。其实应该是yahuahua..
现在叫Betty总,Dan汪,Viola江,Cynthia
有的客户合作单位还是没有那么潮流,国企,对外还是叫X先生X小姐。
范志毅是中国足坛少有的敢说真话的人,他十几年前说的话都验证了
那个时候整个大环境也松啊,现在谁还敢说?
已经挺贬义的了,80年代末就南方的夜总会和小姐已经很有名气了,我们那会儿有个女孩姓阮,因为姓有点特殊,人也有点娇,大家开玩笑叫阮小姐,就生气了很久,所以我印象挺深的。到了90年代末,已经完全是骂人的称呼了
男的都像黑社会的地痞流氓,女的不是陪酒老鸨气质就是泼妇,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国家工作人员汪小姐也是一身江湖气.
他跟马伊琍一样,长期混京圈
我也不晓得是不是因为是家乡方言所以我对上海话太敏感了,就是觉得好多幕都叽叽喳喳好吵啊
你接着看吧,血疑就有了
没必要一定要和歌曲年代契合的那么好吧? 这部戏里好多歌不是契合的那么好的,不单只这一首。
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但是里面把黄河路只认钱不认人描绘的很清楚啊。以前汪小姐人人都要请她,她辞职后没啥花头,连个包厢也订不到。 金美琳老板娘觉得范总和包总有关系,原来根本不理他的马上认他做阿哥。结果至真园送哥请帖给范总,金美琳老板娘马上和范总翻脸。 那帮至真园的人拿大把奖金的时候谢谢老板,结果老板被抓了一天没到马上造反逼着讨工钱。
拎得清也不占便宜。档次身份不一样就不玩了。自己档次上来了就又玩到一起了。
是的,真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