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young woman -- her name is Zhu Ling -- is a student in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On DEC. 5, 1994, Zhu Ling felt sick to her stomach. Three days later, her hair began to fall out and withintwo days she was completely bald. She entered the hospital, but doctors could not discover the season for her illness. However,
The young woman -- her name is Zhu Ling -- is a student in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On DEC. 5, 1994, Zhu Ling felt sick to her stomach. Three days later, her hair began to fall out and withintwo days she was completely bald. She entered the hospital, but doctors could not discover the season for her illness. However,
这链接是work地。人笨怪刀钝的小同学。
她爸爸96年60岁退休,93年还去开双眼皮。真不是一般人。57岁丑老头拉双眼皮。呕了。
她家真的很绝,估计埋着的惊人八卦深挖还有不少。。。
还能这样。。。这家人真有中国知识分子特色,见风使舵,精致利己,有困难你先上,有好处我来拿,专业干不过你就使阴招下毒。。。
以后再有啥事想想朱令就行了,保家卫国领导先上,谁拿了好处谁先上。
居然2021年还在出来晃荡,真的心理素质好啊!
所以北极鲇鱼说得也没错,支性难改,做牛做马供养这么些东西
红色贵族的内幕,人享受特权惯了,内心人性丑恶的一面没收到制约,就会无限放大。普通人想不到的。我表妹在宾大读书那时候接触到一些红色贵族的圈子,包括那个丑丑的万宝宝的表姐妹,她家族里几乎没有一个正常人,吃喝嫖赌毒都是小事。
所以说回国只是说说。。。我这次回去就感觉到了,回去就像旅游一样,感受好只是因为天天在吃喝闲逛,真的生活除了吃得好点别的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
就跟日本一样,看着干净实际上人密度非常高,各种条条框框也很多,生活起来会非常难受。光国内的邻里矛盾,碰到恶邻(这个概率还挺高,上下左右基本上都住人),物业纠纷等等的概率很高。更惨的还有烂尾楼,这种国外生活习惯了回去很容易被骗。
我们在上海的时候去超市买了一堆东西结账,结果我妈和我姐装东西的时候一个大妈冲过去拿着我妈手里的东西就抢,我妈就不松手,她俩拽了几个回合,我姐说这是我们买得东西,你要干什么?大妈说,不好意思,我以为这是特价的东西。她就赶快走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去买糕点,我说要八块,卖东西的大妈说我们这里没有按块称的,我们至少要半斤起。我说昨天来买的时候就是按块称的,大妈说从来没有过,要买至少半斤。
服务业来讲大部分还是礼貌的,不过不礼貌的比例在我去过的各个国家也算很高了,和红脖子州亚洲人买东西冷着脸有一拼。
基本上就是只可远观还能保留点好感。真的去生活除非你是这样的人,不然会非常难受。要是更惨一些,碰上官二代下毒,可能就不小心进入史书了。。。
Mark
不要趁机骂“中国的知识分子”,朱令的爸妈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你看到了他们的隐忍和坚强了吗。 孙越崎这一家,家学渊源,手上沾满了别人的血。
这不出奇。因为富权贵一出生就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啥都有;活得不耐烦就找点刺激的,黄赌毒。哪像我们这些啥都要努力,甚至努力也没用……。这里很多大妈什么向上交友论,真是搞笑…
说实话,太窝囊了。朱令第一次中毒后,当然当时并不知道是铊中毒。但是第一个女儿已经出事了,唯一的小女儿又在化学系,任何父母都会警惕起来,干点什么。竟然啥都没干还让朱令返校。 事到如今,还在说朱令心大,像史湘云之类的废话,真的很无语。忍辱负重一直被当成美德,可是实质上,不是心机婊就是窝囊废吗?
你确定是她老公吗?明明说她嫁给了一个美国人
就算当时朱令父母在女儿第一次中毒回家修养后又让她返校,你是怎么推出他们心机婊和窝囊废?! 留点口舌,就当给自己和后代积德了。
就是窝囊,不过不窝囊也没办法。国内很多事就是这样,尤其那个年代更加严重。以前知乎刚出来的时候我看了好多案子,包括三鹿奶粉,有一个同声传译的孩子喝三鹿成了智障还是怎么回事,他去告,结果被判诽谤罪判了很多年,那是三鹿爆出来之前。同声传译相当精英了吧,还是很多年前的同声传译,在权力面前p都不是。
只能说年代不一样,我以前也是觉得国外对中国的宣传太负面了,但我现在也闭嘴了,因为的确是这样。只不过人人口基数大,就算十亿人在suffer,还能有三四亿人岁月静好呢,赶上好几个国家的人口数了。但一旦碰上什么事就是叫天天不灵,尤其沾上权力更完蛋。
我爸当年就是,在部队干得好好的,他是最聪明最勤快的一个,结果马上提干的时候他的名额被某个领导的孩子顶了。我妈说当时他们团长哭得稀里哗啦的,说对不起我爸。那个年代干部退伍是完全不一样的待遇。
我们学校公派出国的时候也是,安插了我们院长的亲戚的儿子。为什么我们知道?因为他们的姓太独特了,要是说他俩没有亲戚关系都不信。我到现在都没见过第二个姓那个的。结果那娃资格考试没过。。。当然那个人还不错,就是水平不太行。
关于权力的傲慢我的切身体会太多了。。。上学的时候去学院办公室办点事,里面老师那个颐指气使。还有我家亲戚,在北京某机关工作,那个傲慢,亲戚聚会简直就像觐见一样。。。后来我终于和他们撕破脸了,简直不要太舒服。我又不欠你什么,谁愿意和傻逼打交道。
我这次回国也是,碰到有些外国人去旅游的因为没有支付宝,找不开钱,到处找人破钱,而且语言还不通。我以前特别喜欢推荐周围人到国内旅游,现在我也闭嘴了,把别人忽悠过去了处处碰壁也太损了。我现在都是说可以去日本或者新加坡马来玩。
近年来死得更惨的一个是乔任梁。。。这个也被八过很多次了。。。
朱令父母已经竭尽全力通过各种关系和方法帮女儿追讨真凶。要是放在普通老百姓,可能女儿早就不明不白中毒冤死了。
看不懂没关系,动不动就诅咒别人,和孙维有一拼。
我以前也这么觉得的,吃多少亏也觉得中国人是自己人,要维护中国人。后来发现中国人只坑中国人,只骗中国人,因为外国人他们坑不到,也骗不到。白人他们敢骗吗?德州白人遇到偷车的上去一枪崩了。穆斯林他们敢骗吗?这些人战斗力都很强,敢骗敢抢对方就敢你死我活。
所以很多人说中国人奴性强,北极鲇鱼说中国人支性难改还真说得挺对的。人家权贵都定论了,一群韭菜还跟着叫好,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包括weee,temu这种,卖客户信息杀猪盘,简直不知道他们怎么想出来的。而且他们卖信息很简单,只针对中文姓名。我把名字改成白人名字之后电话短信立马消停了,就问贱不贱
问题就是 “通过关系”,也就是拼上层networking。 我女儿要是被害成这样,呵呵,很难说我会干出什么来。
我不是说他们无法惩罚凶手窝囊,我是说在那个环境里不管怎么抗争别人都把你踩在脚下窝囊。清华也窝囊,自己的学生保护不了。
越是这样越警醒韭菜,两个高级知识分子都无能为力,一般韭菜不更完蛋了
现在想到了,韭菜正痛哭流涕后悔以前的傻逼
赞同
小红书里说这个大学同班前男友当年为了跟孙分手被孙逼得差点自杀。。。。。
二婚,小🍠上说,那个小老婆本来有个微博,前几天关了
我大学时候有个女生被强奸后来自杀了,一直只有同学私下的传闻,学校完全压制下去了,没有任何说法,也没有任何加强保安的措施。一个花季少女就这么冤死了,家里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父母可能连真相都不知道,连个涟漪都没有。
谁说上层阶级就能相貌出众了? 歪瓜裂枣的不少
方舟子那厮就是个joker 不知道二三十年后了,为啥还有人这么把这逼当回事儿
精英仅仅等于成绩好有领导力(擅用计谋),和为人正直善良没有一毛钱关系
前面有人说得对,精英知识分子任何年代都有,但是多年下来,大学掌权的都是党棍,正直有骨气的人升不到官位上。
话说,我们高中竞赛班就讲过普鲁士蓝这种蓝色染料可以解铊中毒,那是95年以前。。。。不过老师没有讲过铊中毒是什么样的,但是提到会死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95年底还是96年初中国青年报上第一次看到朱令铊中毒的事印象特别深刻,之后对事情了解多了简直就耿耿于怀
当年的聪明女孩子都向往学理工科啊,音乐只是爱好
据说朱令的外公外婆能讲流利的英语,可见书香世家,这种人家的哪个不是琴棋书画都能玩玩的
估计蛤蟆眼,不割双眼皮,眼皮下垂睁不开了吧
看到过个说法 大意如下 没落文明/文明晚期 的特征“是越是坏人越能爬得高 越高越上层的人越坏 儒家时期读四书五经仁义礼智信 科举出来按照经典行事的话 到了官场 很快就会四处碰壁” 至于后来连礼义廉耻信仰全无的现代 更甚了吧
潜原则一套行事 表面官样文章一套 坏在骨子里。
这个社会现在整个就是从上倒下逐级腐烂 根子在最上面
美国的表现形式一样,但逻辑正相反,从下到上都腐烂了,根子在底层基因和文化。
如果你的女儿被害成这样,你会怎样?要知道她还活着,你去热血激情了,那么她怎么办?谁来花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她?谁去支付昂贵的治疗和生活费用?
作为一个看客,说啥都是上下嘴皮子动动的事儿。我对于朱令的父母只有深深的敬意,如果不是他们,朱令早就没了。而无论她的故事多悲惨,如果她死了,这事儿也就消散了,不可能在之后的几十年还时不时会成为热议话题,舆论还时时刻刻鞭挞着逍遥法外的嫌犯。
不说相貌出众,就那个气质就是城乡结合部的乡土味。气质真的就是与生俱来的,有钱有势也培养不了。
每看一次就是一肚子气,朱令的主治医生和凶手对朱令的伤害是同等的,无知并不是她的错,但如果她不是那么官僚,第一时间有声音质疑是铊的时候,她能秉持医德,不带偏见,怀着科学态度,去做个测试,朱令也许就不是今天这个惨样了。看得出来朱令的体质应该是很健康的,不然这么大剂量且长达几个月的中毒,一般体弱的人早死了。
新中国本来就是精英/买办阶层被干倒,农民翻身成主人啊。。。想什么呢
国内公务员系统从上到下都是一股乡土味,当然不是说不好,人不论贫富都有高贵的品格,就是说没有乡土味的不太可能是权贵
烂虽然烂,但是如此对待一条人命,美国的legal system不是吃干饭的,在中国呢?
所以说中国人奴性强也算是中肯的评论。我以前觉得中国人奴性不强,这是他们瞎说。后来发现我觉得不强是因为我成长过程中碰到的人还算是善良的人,而且和我一个小孩儿没有利益冲突。等我毕业几年被坑了之后就明白什么叫中国人只骗中国人,中国人奴性强了。回想一下国内那些亲戚关系,乱七八糟的事,远离了真的是神清气爽。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一个黑人对我说中国人如何如何,什么没有创造力啦,当时把我气哭了,然后我就骂了他一顿,然后告到了学校。然后我们那一个学期都在一个team,我和他见面就怼,怼到最后他见我就绕道走。就这样当时还有中国同学议论我,说我不应该告学校,说一个中国人怎么可能告倒黑人。其实那个黑人的妈妈是中国人,我看他就是黑人。学校也没管,说让team内部讨论解决,他坚持认为他说得是fact,是constructive criticism,我当时对美国的种族敏感点不知道,当时就应该告诉他你是尼哥也是fact。
美国人最多是嘴上攻击一下你,你怼回去基本上没人敢再继续。他们有欺负但不是国内那种欺负。国内那种欺负是他认为他位阶比你高,所以他说什么你都要听。我简直就莫名其妙,你那么觉得可是我不这么觉得,你非要欺负那就只有断绝关系一条路走。又不给钱,就一句我是某某你就要如何如何,我就晕死,你谁呀?我认识你吗?
国内上一代人简直就是特殊年代造就了一批精神病人。具体不吐槽了。80/90后好太多。当然我这么说也是因为我在美国我可以这么说,因为我没必要和他们打交道。国内的很多事情也许有他们自己的运转规律,不过这个就不关我事了。
不知道美国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会怎样。比如说哈佛校园里室友一个给另一个长期下毒。。。
不用指望这个人。铁链女的事情舆情那么汹涌,罪犯还是个赤贫农民,她也没出个声
你这么说倒是。如果铁链女的事她发了声出了力,我会认她这个国母
所以还是西方女性的地位相对更高一些,不去宗教氛围浓厚的红脖子州的话
不提种族什么的,美国大公司women help women,女性ceo政治家几乎都为女权发声和站台
孙孚凌活到了97!
这也没什么用,解决了这件事还会有别的事情
国内的很多事情就很奇怪,比如说打狗这个,动不动就是多大的狗就不能养,而且一般新的rule不能apply到旧case上,但国内就是一刀切所有的狗都不能养,而且没地方讲理
国内就是那样 你要外圆内方 在夹缝中生存 看得清局势 明哲保身 不然 哎 其实人类社会 哪里都那样 但是西方更讲民主一些 根据四川刘汉案件有启发 想到第一夫人
我其实是觉得中国文化逻辑思维缺失。也许并没有缺失,是奴役人的一种手段。
我以前同学有当地官二代的,天天研读厚黑学。包括坑了我家的亲戚。。。回想很多事当年觉得国内好是因为很多事没看明白。美国这边自由度大太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可怜的朱令
没错,尤其是土共那帮红二红三代,一个个都长得一言难尽,打扮也是土的要命。只有邓小平孙女长得不错,可惜被骗嫁了个三婚男。另外李鹏女儿也还算洋气的。
一句句“爱泼斯坦”暴露了你是个什么东西
有病啊这些人,维护孙维的就不说啥了,毕竟从刘鑫那里也知道地球上有表面正常的神经病。但是骚扰朱家是为什么?!又不是朱家一口咬定孙维是凶手。 这个帖子边看边生气😤
古琴特招生, 章泽天是健美操特招生。
有更多内幕吗?比如为什么说有人要毒他
章水得不得了,别相提并论
详细说说?
那孙铊肯定是下毒特招生啦,毒王之王,心肠毒,下手毒。
看不清,有link吗
这是让我非常看不上她的地方。
没找到这篇。 找到另外两篇, 链接有问题,自己搜来看吧。
不要脸的家风啊 一脉相承 呵呵
给感兴趣的,钱复回忆录里有提过张为了学业留在了清华,然后就没了,再没提过。
更正:按照资料,李教授的案例可能是【大二的第二学期(1994春),在讲重金属离子的分析时,授课的郁老师提到六十年代清华曾有过一次铊中毒事故。当时有个学生在打扫一个闲置很久的通风柜烟道时吸入了少量铊的氧化物,当晚就死亡了。他当时只是提醒学生在实验室工作时要注意安全保护,并没有讲任何铊中毒的症状,相信他对之也不甚了解。("倾斜的边" 2006年1月14日发表于天涯论坛)】
不要把孙家算到共产党好吧? 你见过几个红二红三啊?台湾的权贵长得好?
贝志城,男,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1997年退学创业,“清华学生中毒案件”受害者朱令的高中同学。
现任作家维权联盟执行人,北京大神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中文名
贝志城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退学)
职业
IT商人
出生地
北京
狐狸就不要疯咬贝志诚了,越咬内裤掉得越快。 表演这么卖力,就跟裸奔也没什么区别了。
腻害国的第一夫人就是个摆设,做手工,说空话,看新闻联播那类受众心目中的国母。
“美国人最多是嘴上攻击一下你,你怼回去基本上没人敢再继续。他们有欺负但不是国内那种欺负。国内那种欺负是他认为他位阶比你高,所以他说什么你都要听。”
对对对,我也这么觉得。美国的欺负是有,但都是各凭本事,你敢欺负我就敢怼,越怼对方越尊重你。国内的欺负是我欺负你你就得受着,敢还手,那打得更凶了。
无奈
有什么无奈的。中国那个烂泥塘里,你还指望有个包青天跳出来? 彭丽媛什么货色?一个会唱歌的戏子之流,坐到那个位子上就有良知有人性了? 真有一个包青天,早就被一帮妖魔鬼怪掐死了。
非常赞同!
有人骂这些人不配为人。其实动物吃饱了就不攻击了,只有人才有更可怕的贪欲和恶念
这也太“凑巧”了。。。
我不知道你们会咋写,我觉得怪怪的。。这是第一次发病,不是那么严重,脱发。
难道不应该先写第二次发病,因为很重快死了。。查不出原因 然后再提几个月前也得过病,不轻,但是缓过来了,主要症状是脱发。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第一次脱发那么厉害吗?同宿舍看到那么厉害还敢一起下手吗?
就凭这个脱发,如果属实,肯定不会是清华女生集体作案。
。。。。
贝把这个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而不是内脏神经伤害似乎显示他已经知道结果了。。。
贝至少是第一嫌疑犯 妥妥在孙维前面。
铊中毒的最明显特征就是脱发吧。
大概率贝志城在写信的时候已经知道诊断了。
你就别这么牵强地攀扯别人,在那里打岔了,孙维是第一嫌疑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这个案子压根不是破不了,而是因为权势被压了下来,没看不宣判的原因吗?是证据不足,证据缺失,而不是找不到嫌犯。孙维家族势力那么庞大,都被传讯,被扣压毕业证,不让出国,你当公安都是傻子吗?放着你口中的排在孙维前面的贝志诚不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歇歇吧,别在那里现眼了
朱令不是古琴特招生,她是考进去的。
转载
对朱令的记忆早已经和清华的那种朝气蓬勃,青春浪漫的气息混淆在了一起。很多的片断已经遗忘了,但另一些随着时间的流逝却变得愈加清晰。 我和朱令结缘于清华民乐队。那时的民乐队只有二三十号人,多数是上了清华后才开始学习乐器的非特招生。寥寥的几位从小就学乐器的艺术特招生,时常在排练时摆一摆架子。清华人有精益求精的传统,清华的乐队也不例外。虽然是业余,但排练演出的都是专业作品。一个乐队就像一块精密的手表,每一个零件都很重要。为了集体,为了艺术,大多数队员练琴都非常刻苦。那时清华学生宿舍管理很严,每晚十点四十熄灯锁门,由于没有电话,队员们联络很不方便,尤其是住在5,6,7,8号楼的女生。联系队员最好的方法是在晚上九点十点之间到音乐室的小琴房走一圈, 总能碰到几位拉二胡,几个吹笛子,几个敲锣打鼓的队员。 朱令的出现是一个意外,因为她是头一位主动送上门来的水平卓越的非特招生。初识朱令是在西操背后老音乐室(现艺教中心前身)的走廊上。那时的她留着清爽帅气的短发,身着淡乳色的运动服,身材结实高大,脸上挂着自信而轻松的笑容,健康而漂亮。朱令第一次亮相时,带来了一架黑色年头不久的古琴。古琴在民乐器中是一件很稀罕的乐器,由于难度高,会演奏的人很少。我虽然了解不少的民乐器,但对古琴却很陌生。朱令在乐队十几人的围观下演奏了一曲,毫不怯场。我从小习琴,能通过音乐去解读人。朱令那天的演奏虽不十分丰满,但镇静而自然,颇有大家风范。朱令的双手细长而灵活,她右手指甲令人眼花缭乱的滚奏,左手手指在琴弦上自如而精确的滑动,让人叹为观止。乐队的指导老师和干部们对朱令这一送上门来的惊喜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后来听说朱令不仅会演奏古琴,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学习也很好,还是游泳健将,在校级比赛中拿过名次。我对朱令的钦佩油然而生,甚至有了一些微妙的敬畏。 乐队的生活既有浪漫的一面,也有辛苦的一面。一个好的集体,总需要有人在幕后默默地奉献。而那些勤于奉献,甘当责任的人也往往从乐队的经历中得到更多的锤炼。朱令不仅艺术水准高,也有一个热爱集体的阳光性格。她对乐队的大小事务都非常热心,对人真诚和善没有架子。我们与她很快在一起的排练演出中熟悉起来。记得那时演得最多的是《老虎磨牙》。很多看过艺术团演出的校友对这个节目都很有印象。我和朱令同为第二代老虎(前一代主要是88,89的队友)。朱令的任务是用一对小镲片和一对响板营造老虎出山前的各种恐怖音效,我用大鼓槌在堂鼓上摆出老虎出山的形象,其他4人或扮虎爪,或扮虎牙,尽情发挥我们的艺术的想象。为了更好的融入乐队,朱令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中阮(一种类似吉他的弹拨乐器),一举成为乐队不可缺少的骨干。记得我们那时喜欢演出器乐合奏《瑶族舞曲》。其间有段中阮独奏,难度较高,双手配合不好就容易卡壳,让人心惊肉跳。自从有了朱令,瑶族舞曲中的那段再也不让人担惊受怕,转而成为了美的享受。 回忆中的乐队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93年五月,朱令入队的第二学期,是乐队历史的一个小高潮。由于清华民乐传统悠久,基础雄厚,我们一举囊括了北京高校民乐汇演的全部一二等奖。朱令自己参加了很多的节目,有独奏也有合奏,拿了很多的奖(包括我们的《老虎磨牙》)。93年的夏天我们一起在北京附近的昌平基地军训了一月,其间美国的一个爵士乐团到清华大礼堂访问演出,我和朱令一起搭公共汽车穿着军装从昌平赶回学校给美国人展示了我们的国粹。军训后,带着炭黑的皮肤我们和清华艺术团一起去郑州巡回演出,与劳动人民交流。在嵩山少林寺的塔林,以及嵩阳书院的庭院中,留下大家青春的印记。种种美好经历让人难以忘怀。 清华有很多能充分利用时间的人,朱令就是其中之一。像很多北京同学一样,她经常周末骑车回家,但仍能很好地兼顾学业和各种社会活动。百忙之中,居然还能抽出时间到北京电影乐团随著名的音乐演奏家孙桂生先生学习古琴。在那两年中,朱令在音乐上的进步是让人吃惊的。民乐队曾在大礼堂旁的西阶举办过一次民乐沙龙,目的是以轻松活跃的形式让更多的师生近距离地了解和接触民乐。那次我们照例演奏了《老虎磨牙》,《春江花月夜》,以及很多的独奏。朱令那天弹奏的是古曲《酒狂》。《酒狂》的来源我没有仔细研究过,但大意是描绘古时的圣贤借酒意表达高瞻卓识,抒发叛逆情感的情形,曲意轻松诙谐,潇洒如仙。朱令的演奏很成功,让我清晰地体味到这首乐曲的神韵。那天的演奏,体现了朱令在音乐上的突飞猛进,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她灵魂深处的自然与美丽。朱令演奏《酒狂》时的那种潇洒轻松,面含微笑是她那段青春时光最美好最真切的写照。现在每当我想起朱令时,《酒狂》的音乐还总能在耳边响起。 朱令性格虽和蔼,但也相当倔犟。有一次我就得罪了她,来龙去脉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她举着拳头半真半假的对我说,如果要动手,我从她那里占不到任何便宜。我个子没有朱令高,也没有她强壮。我当时有些发懵,没想到她居然能对比她高一个年级的师兄说出这种话。那段时间觉得如果在乐队拍武侠片,朱令肯定是女一号。 94年的12月11日是让所有民乐队队员终生难忘的。那天我们实现了中国所有音乐爱好者的最高梦想,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我们自己的专场演出。当音乐专业人士们四处走穴消极演奏,儿童们学习音乐只为升学时,我们代表中国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纯洁而庄严的艺术梦想。准备这场演出耗费了我们每个参与者数年的心血,但是大家士气高昂,排练演出都加倍的认真。每个人都明白,这样的梦想一生只能有一次。11日的早上所有人的脸上都写着两个字:兴奋。女生们梳妆打扮自不待言,平时有些邋遢的男生也都洗澡吹头,规规矩矩的让女生摆弄,生怕给乐队抹黑。到音乐厅时,已经是中午。安置好乐器,摆好台,大家稍事休息。我独自爬到音乐厅二楼的右侧座椅上躺了一会儿。望着金碧辉煌的音乐厅上高悬的挡音板,墙上凸出的巨大的管风琴共鸣管,心中有一种无法表达的满足感。那天的演出吸引了中国民乐届的泰斗彭修文,秦鹏章,国家领导宋平,和清华的校领导等众多名人。我们当然顾不上那么许多,台前台后,忙上忙下,紧张非凡。朱令那天生病了,松松的扎着长发,精神明显不好,脸色憔悴,虽然也兴奋,但话很少。朱令照例参加了大多数节目,她那天独奏的是古琴名曲《广陵散》(就是笑傲江湖中提到的那首),用的是从孙老师那里借来的百年老琴。我那时在后台忙着帮很多人定音,没能仔细欣赏她的演奏。偶尔听到几声,觉得她那天的音色似乎有一种往日没有的深沉与寂静。我们“伟大”的演出很快就在轰轰烈烈中结束了,大家照例合影留念,幸福非凡。演出完后在清华南门某餐厅的庆祝朱令没有参加,这时才听说朱令已经三天没吃饭,完全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完成了所有演奏。大家以为是她得得是一般的肠胃病,也就没有特别放在心上。谁也没有想到,那次的演出竟然是朱令和我们在清华的最后一次合作。不少人从那天起,就再也没有见过朱令。命运的捉弄真让人难以置信,即便当它真的发生在眼前。后来才知道,朱令那天的病正是她第一次铊中毒的前期症状,朱令从那天以后就住进了医院,而后转入了重症监护室。命运竟然让她在最美丽,最辉煌的时候倒了下去。 朱令生病的事由于随后而来的期终考试而淡了下去,很多人都认为她会很快的康复。乐队里只有几个关系和她最密切的人知道事情的严重。朱令的病一直没有查出病因,听说她昏迷了很长事件,头发也脱落了很多。大家的心情都很灰暗,有些人不愿提到这件事。冬去春来,新的学期开始了。乐队又开始了正常的排练演出。没有朱令时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好在一时不用再排《瑶族舞曲》。不久,好消息传来,说朱令的病好了起来,可能很快就能回来排练。大家都很高兴,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有一天我去6号楼有事,刚进楼门忽然有人叫了我一声。我抬头一看竟然是朱令。她已经瘦得我几乎不敢认,穿着一件带斗篷的深绿色外衣,遮掩着她短短的头发,有种见风即倒的柔弱。我刚回过神,应了句"回来啦",她已经走出楼门去了。望着她孱弱的背影我心里复杂极了,我知道她坚强的自尊不愿让我看到她软弱的样子。我万万没想到,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心智健康的朱令。 过不多久听说朱令又住进了医院,比上次严重得多,长期昏迷,不断抢救,不知道能否熬得过去。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发了懵,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几个与朱令关系 密切的老队员尤其忧心忡忡,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医生。听说这次事情极其严重,学校很重视,公安局也已立案侦查。朱令在期间转了好几次院但始终不能确诊病因,连协和医院也无能为力。就这样过了近一个月,终于在各界的帮助下确诊是重度铊中毒。朱令在此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但终于还是奇迹般的生存了下来。医学我不明白,但我相信朱令顽强倔犟的性格帮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不幸的是,严重的中毒和长期的误诊对朱令的神经系统造成了难以逆转的伤害,痊愈的希望渺茫。 95年的夏日的一天,在朱令住院几个月后,我和一位队友一起到协和医院看望她。协和虽然号称是中国最好的医院,但条件实在难以恭维。朱令的病房在协和的一栋破旧的西式大楼里。印象中的病房好像较阴暗,木质结构,没有空调。朱令躺在倾斜的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管道,旁边摆满了氧气瓶和其他监测脉搏呼吸的仪器,周期性的发出一种单调沉闷的脉冲声。朱令那时病情虽已稳定,但是大脑还没有苏醒过来。由于卧床的时间太长,她全身浮肿,有时会下意识的使劲挠痒,或而发出几声难以听懂的呻吟。朱令憔悴的母亲在旁边守着她,扇着扇子。朱令的每一个小动作都逃不过母亲的眼睛。看着健康的朱令变成这个怪样子,我们都难受极了,心中有一种特别沉重,特别无助的感觉。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尽情地拉上一遍《江河水》(二胡名曲,表达伤痛)。 朱令的事对她家庭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为培养她,父母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但却换来了这样的结果。尤其难以理解的是,这样的打击已不是头一次降临在这个家庭。朱令唯一的姐姐在朱令上清华前就因为事故离开了他们。没有人能解释为什么这么重大的不幸会一再发生在同一个家庭。朱令的遭遇影响很广,不仅彻底地改变了她和她家庭的命运,也深刻地改变民乐队一些队友,和她的一些同班同学的命运。 时间的流逝使朱令逐渐从乐队的视野里消失了,那以后我听到的只是一些关于她的小道消息。朱令的病情在逐渐的好转,但是神经系统的损伤和各种后遗症,使她成为了生活无法自理的重度伤残。最近一次见到朱令大概是97年的一天。我和另外两个队友一起去看望她。朱令坐在轮椅上,四肢除了胳膊外都完全不能移动。朱令显然还记得我们和以前那些有趣的事。我们的到来使她有些兴奋。虽然不能清楚地说话,但从音调中还能猜出她的话语。偶尔闪现出的眼光,让人联想起眼前的这个人曾经是多么的聪明和健康。朱令的父母都有些白发斑斑,谈起女儿的遭遇忍不住又流泪了。听朱妈妈说,朱令还能用一个手指在钢琴上弹出"瑶族舞曲"的旋律,最大的心愿仍然是回清华念书。朱令的每天都在康复和治疗中度过,每过一会儿就需要吸氧。我们去的那天稍微特殊,因为我们推着朱令到楼下的花园中遛弯呼吸新鲜空气。阳光中的朱令似乎恢复了往常的幸福和美丽。 十年在一晃中过去了,幸运的我们都经历了很多,但对朱令的记忆并没有消退。她的生命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生命的一部分。每当想起朱令,想起她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的父母时,我总是问自己:我能为这样一个伟大而坚强的生命做些什么呢? 老队员记
她应该也没办法吧。。。她一直想离婚离不成,现在基本上就是非必要不露面
因为国内很多人觉得自己是人上人,也只是自己觉得而已,年纪大的那批人没有什么平等观念
年轻一代好太多了,也就是因为这样觉醒了,不愿意当韭菜了。网络时代除非断网没有什么是能藏得住的
我看国内最近宣传没有孩子不能养老什么的,压根没评论的哈哈。以前还有人吵一吵,现在是你宣传你的,我干我的,主打一个和平共处,不搭理
也不能这么说吧,戏子怎么了?人家是实打实的歌唱家,你会说taylor swift是戏子吗?
后宫不得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