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2018年论文告诉我们,这个凶手在四个月中换过投毒的地方,投的量一次比一次大,最后投大量在中药瓶中,已经超过了致死量。此刻,还会达成一致吗?通常,一个受影响最小的人,不会愿意承担同等的风险。或许这三个人都讨厌朱令,但我认为不太可能这三人的恨意同时达到想致人死地的程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朱令的中毒是三人合谋的,孙维不会甘心这么多年独自戴上“唯一嫌疑人”的头衔。她不会在2005年前忍受另两人顺利毕业,只有她的毕业证、学位证被扣;就她一人被困在国内;以及她独自忍受网友的攻击骚扰,甚至不得不搬家、更名躲避…… 她如果替另两人承受了她们本该承受的2/3惩罚,在被黑客曝光邮件中就不会表现出这样温情融洽的氛围,不会对她们的帮助一再表达感激,对她们不能作证表示理解,对她们遭到网民攻击表达歉意。 譬如下面一封:I'm very sorry that all these statements have to be with your real name. And I do understand the concern... --- if her family is this mad, they may hate you all as well if you said sth for me and again them. So, absolutely fine if you have the concern. and absolutely if you can't do it :-)(孙维发于2006年1月12日 21:16:55) 也许会有人问:那会不会这三人最开始只是达成一致:投点毒让朱令得怪病休学?第二次中毒是孙维一人偷偷瞒着其他两人做的。由于另两人并不知道孙维第二次投毒,以为是一次投毒所致,只能和孙维抱团。 这种可能是有的,但我依然认为实际可能性很小。理由基本同上,请再读一遍。如果周欣、刘庆真的参与了,不管参与的是哪个阶段,她们帮助孙维是义务,而不是情面。孙维不会允许她们中途退缩。 当孙维在2006年1月12日,再次请求大家实名帮她向媒体证明时,除了周欣婉拒外,其他人没再回应;当网络暴力越演越烈后,她们也没再继续发帖支持。 况且,邮件里另两人高小红和李思思也在为孙维辩护。特别是李思思,是亚于周欣的第二积极者。难道她们也参与投毒了?我不这么认为。 这几个大学同学在2005年底2006年初愿意替孙维辩护,其实并不难理解。 一、出于友谊。“支持孙维的几个人(不包括其中两人)都是和朱令关系极差,和孙维关系很好的……”(“孙维同班同学”说的“不包括的两人”应当是指邱志江和寇鹏。) 当朱令因为忙于乐队,在宿舍时间越来越少后,也让孙维有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拉拢两个外地室友,以及隔壁宿舍的李思思、高小红等,形成以她为中心的小集体。她平时对这几个女生肯定热情洋溢,提供诸多帮助;在寒暑假或平时的周末,也邀请她们去她家做客。这几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由于孙维、刘庆、周欣以及李思思都较矮,较胖,经常互称“小猪”。 朱令是那种全身心追求艺术和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人,没有任何城府,对拉帮结派不感兴趣。同时,她对外界的情绪不够敏感,说话“情商不高”(朱令母亲语)。她晚归的习惯和平日里的言语可能也得罪了周欣、刘庆、李思思而不自知,才会导致她们和她“关系极差”。(《致清华和朱令案有关的铊们》) 一边是自己讨厌的人,一边是姐妹,在这种时候别指望所有人都会把“良心”放在“关系”前面。 2、出于利益:孙维家有权势,可能平时也给予一些好处拉拢;网上有人称孙维哥哥经常会去学校请孙维的同学去餐厅吃饭,并许诺事业帮助等(爆料者自称被拉去参加过一次,真实性不知)。哪怕他们以前没得到实际好处,她们可能也觉得留这个关系,让孙维欠自己一个大人情,将来总归是有好处的。 3、未预料到网络暴力:她们在第一次为孙维辩护前,认为站出来辩护既可以给孙维一个人情,又对自己没任何坏处,反正都穿了马甲,不是实名(除了薛刚)。但她们没有料想到,她们的真实身份会被网友发掘出来,网络暴力会转向她们,邮件会泄露。 综上,我认为她们愿意替孙维辩护并不难理解,不能直接从这一点推导出全是同伙。 那么,有人或许会问,如果李思思和高小红不知情,那么周欣和刘庆知情吗? 如果不知情,她们之间肯定会互相猜忌谁是凶手,担心自己的安全,为何她们可以这么自信替孙维的人品担保? 如果知情,她们为何要替一个凶手辩护?她们既然自己没把柄在孙维手上,为何要淌这个浑水,和凶手捆绑? 我认为她们在孙维作案前不知情。她们两人很可能是直到朱令父母报警、失窃案发生、警方立案后才猜到发生了什么。但即便各自猜到了,也只是心知肚明,从未对另一个说破过。 从另两个室友的性格看,她们帮助孙维可能也是出于不同的心理。 刘庆性格 从物化2同学的留言可知,刘庆是个傻乎乎、不起眼的角色,这样的人从不想出风头,适合当跟班。匿名同学刻薄地称刘庆“装纯真”,“庸人”,“朱令笑你蠢,一点儿不冤枉你”。 “跟时髦的孙维截然不同,陕西女孩刘庆穿得十分朴素,甚至有点寒酸。她个子不高,圆脸,鼻梁上架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憨厚’。” 她有门重要的课没及格,在做实验室时也留下了很多笑柄。(《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匿名同学)朱令1994年底因中毒而缺席期末考试,1995年参加补考时,刘庆因为不及格也一同参加补考,而朱令哪怕被病痛折磨,依然考进全班前十。 刘庆为什么不喜欢朱令?如果她住在朱令的下铺,被影响睡眠自然不用说。朱令或许也真的如匿名同学所言,无心地笑话过她,伤到了她的自尊。 孙维和刘庆平时相处关系应当并不平等,刘庆心底也清楚。所以,虽然她注册了天涯的大号小号,但总共只发了三个帖,且一直未在孙维的群发邮件中回复,反而不止一次主动地背地里写信给童宇峰澄清一些事。 她替孙维发的辩护词中除了咒诅“凶手一定会有报应”外,其他句子也有些模棱两可: 这件事我后来想了很多次,觉得这个推理(二次投毒)是有问题的……从朱令的表现上来看,是二次中毒,这个与二次投毒是有重要区别的。二次中毒直接推断出毒源被使用了两次,但是不是投了两次就很难讲。如果第一次的毒源不小心又被被害者用了一次,表现出来就是二次中毒,而实际上只投了一次毒。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猜测,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毒源一直没有被找到,也是不能破案的最大障碍。我想如果是二次投毒,那目的就一定是要置之于死地,没有一点心理疾病或者大仇恨的人都是做不出来的。所以,我无法想象是我所了解的身边的人做的,无法理解。孙维的人品和性格我都了解,这样的事不可能是她做的。 大家都知道句子的起承转合都顺应含义,比如“但是”后面通常才是重点,比如“所以”前后成因果关系。如果不是清华博士刘庆的思维太过混乱,那么,她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对朱令二次投毒,那简直太坏了,我想不出身边的人会这么干。我了解孙维,她不会投二次毒。但如果是一次投毒,而朱令自己不小心又用了一次,那这凶手其实也没那么大仇恨,我是可以想象我身边的人做的,我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细想想不对啊,她把“孙维的清白”建筑在了“二次投毒的大仇恨”上。只有承认这是二次投毒,才不可能是孙维。这和孙维要求她们论证的相反。孙维希望她们帮忙论证这是一次投毒,因为想进一步证明朱令是在宿舍外被投毒的。 我认为刘庆在写这个帖子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混乱”,是因为她在发现失窃案现场后,自以为琢磨出了真相:孙维不喜欢朱令,想让她生病退学,所以在那些丢失的洗漱用品中一次投毒。朱令寒假回来又用了一两次,身体就崩溃了。 (不知道她若看到2018年的论文后会怎么想。见第五篇。) 刘庆猜到是孙维干的,但是她不知道“孙维知不知道她猜到”,也不知道周欣猜到没有。她可能觉得周欣和孙维的关系更铁。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装作没猜到。 她把那条对自己有利的防线,设在第一次投毒和第二次投毒之间。这样,若哪天孙维出事了,她也可以说自己没说谎,因为她只是从人品上排除孙维二次投毒。 到了2013年,当本案重回热点后,刘庆和张涛是受网络暴力影响最大的,因为只有他俩人在国内。 网民针对他们所在基金公司发起了“随手拨”行动——即不断打电话给他们的基金公司,让其电话销售彻底瘫痪,一些网民甚至呼吁做空这对夫妇所在的基金公司。他们两人被迫休假。 而后刘庆对记者说,她正在向警方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张涛也说,“这件事最缺的是透明,透明的最好办法也是警方对当年办案的信息公开。”(《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可见他们态度已和2006年不同。 周欣性格 周欣给人的感觉是个有主见、干脆果断、爱憎分明、很刚的人。 她有时会跟同班男生一起踢足球,留着短发、穿休闲装,“踢球脚法不错,踢前锋,甚至可以当半个男生使”。(《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匿名同学说她“闷骚”,外表像一个“朴实的假小子”,实则是“狭隘的心胸和睚眦必报的本性”。朱令变“猪头”,“她终于解恨了”。 “周欣应该属于=坦荡之人,她与朱令关系不好。可能知情不报吧。”(匿名作者:198.174.3.* 2006-2-23 01:39) 周欣是力挺派中回帖最积极、最支持孙维的。她的大号“太阳正暖”在孙维声明后回帖20篇,小号“飞越远山”回帖215篇,远多过其他人。 她在邮件中,也表达了对孙维的支持,读上去很真挚。她自己在跟帖中提到,她去过孙维家好几次,“觉得是很有教养的家庭,很热情真诚……”其他同学也提到过,孙维会把一些同学请到位于部长楼的家中做客。在那个挂着她爷爷和江主席握手照片的客厅中,学生们受到她家人的热情招待,自然是十分感动的。而周欣应当也是真的被孙维的情谊打动了。 由于周欣对朱令作息的讨厌,加上对孙维对她的“种种好”,她发自内心视孙维为好姐妹,自认为维护姐妹是在做“正义”的事。至于孙维到底有没有下毒,我认为她不愿意去猜、也不在乎。哪怕孙维做了,她也要挺她,以回馈孙维的友谊。 从人物性格看,我认为接受《女友》采访的句号女像周欣。因为孙维显然更圆滑,刘庆比较唯唯诺诺,只有周欣才会这么刚。 2013年,有个盗孙维声明ID的人冒充孙维在天涯发帖,周欣的ID太阳正暖回帖说,她和孙维确认过,这不是孙维本人发的。可见两人关系在当时依然不错,联系密切。 2007年,周欣曾对帮助朱令基金会的人说,这个案子非常复杂,“那是你只看到一个分支,但这件事情有很多条分支。她用手指在桌上画了棵树的形状。”暗示朱令社交范围广,凶手可能是她在其他地方结交的朋友。 现在来看,朱令在四个月间中毒几十次。不知道周欣觉得,这棵树上的其他分支还可以留着吗?
其次,2018年论文告诉我们,这个凶手在四个月中换过投毒的地方,投的量一次比一次大,最后投大量在中药瓶中,已经超过了致死量。此刻,还会达成一致吗?通常,一个受影响最小的人,不会愿意承担同等的风险。或许这三个人都讨厌朱令,但我认为不太可能这三人的恨意同时达到想致人死地的程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朱令的中毒是三人合谋的,孙维不会甘心这么多年独自戴上“唯一嫌疑人”的头衔。她不会在2005年前忍受另两人顺利毕业,只有她的毕业证、学位证被扣;就她一人被困在国内;以及她独自忍受网友的攻击骚扰,甚至不得不搬家、更名躲避…… 她如果替另两人承受了她们本该承受的2/3惩罚,在被黑客曝光邮件中就不会表现出这样温情融洽的氛围,不会对她们的帮助一再表达感激,对她们不能作证表示理解,对她们遭到网民攻击表达歉意。 譬如下面一封:I'm very sorry that all these statements have to be with your real name. And I do understand the concern... --- if her family is this mad, they may hate you all as well if you said sth for me and again them. So, absolutely fine if you have the concern. and absolutely if you can't do it :-)(孙维发于2006年1月12日 21:16:55) 也许会有人问:那会不会这三人最开始只是达成一致:投点毒让朱令得怪病休学?第二次中毒是孙维一人偷偷瞒着其他两人做的。由于另两人并不知道孙维第二次投毒,以为是一次投毒所致,只能和孙维抱团。 这种可能是有的,但我依然认为实际可能性很小。理由基本同上,请再读一遍。如果周欣、刘庆真的参与了,不管参与的是哪个阶段,她们帮助孙维是义务,而不是情面。孙维不会允许她们中途退缩。 当孙维在2006年1月12日,再次请求大家实名帮她向媒体证明时,除了周欣婉拒外,其他人没再回应;当网络暴力越演越烈后,她们也没再继续发帖支持。 况且,邮件里另两人高小红和李思思也在为孙维辩护。特别是李思思,是亚于周欣的第二积极者。难道她们也参与投毒了?我不这么认为。 这几个大学同学在2005年底2006年初愿意替孙维辩护,其实并不难理解。 一、出于友谊。“支持孙维的几个人(不包括其中两人)都是和朱令关系极差,和孙维关系很好的……”(“孙维同班同学”说的“不包括的两人”应当是指邱志江和寇鹏。) 当朱令因为忙于乐队,在宿舍时间越来越少后,也让孙维有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拉拢两个外地室友,以及隔壁宿舍的李思思、高小红等,形成以她为中心的小集体。她平时对这几个女生肯定热情洋溢,提供诸多帮助;在寒暑假或平时的周末,也邀请她们去她家做客。这几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由于孙维、刘庆、周欣以及李思思都较矮,较胖,经常互称“小猪”。 朱令是那种全身心追求艺术和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人,没有任何城府,对拉帮结派不感兴趣。同时,她对外界的情绪不够敏感,说话“情商不高”(朱令母亲语)。她晚归的习惯和平日里的言语可能也得罪了周欣、刘庆、李思思而不自知,才会导致她们和她“关系极差”。(《致清华和朱令案有关的铊们》) 一边是自己讨厌的人,一边是姐妹,在这种时候别指望所有人都会把“良心”放在“关系”前面。 2、出于利益:孙维家有权势,可能平时也给予一些好处拉拢;网上有人称孙维哥哥经常会去学校请孙维的同学去餐厅吃饭,并许诺事业帮助等(爆料者自称被拉去参加过一次,真实性不知)。哪怕他们以前没得到实际好处,她们可能也觉得留这个关系,让孙维欠自己一个大人情,将来总归是有好处的。 3、未预料到网络暴力:她们在第一次为孙维辩护前,认为站出来辩护既可以给孙维一个人情,又对自己没任何坏处,反正都穿了马甲,不是实名(除了薛刚)。但她们没有料想到,她们的真实身份会被网友发掘出来,网络暴力会转向她们,邮件会泄露。 综上,我认为她们愿意替孙维辩护并不难理解,不能直接从这一点推导出全是同伙。 那么,有人或许会问,如果李思思和高小红不知情,那么周欣和刘庆知情吗? 如果不知情,她们之间肯定会互相猜忌谁是凶手,担心自己的安全,为何她们可以这么自信替孙维的人品担保? 如果知情,她们为何要替一个凶手辩护?她们既然自己没把柄在孙维手上,为何要淌这个浑水,和凶手捆绑? 我认为她们在孙维作案前不知情。她们两人很可能是直到朱令父母报警、失窃案发生、警方立案后才猜到发生了什么。但即便各自猜到了,也只是心知肚明,从未对另一个说破过。 从另两个室友的性格看,她们帮助孙维可能也是出于不同的心理。 刘庆性格 从物化2同学的留言可知,刘庆是个傻乎乎、不起眼的角色,这样的人从不想出风头,适合当跟班。匿名同学刻薄地称刘庆“装纯真”,“庸人”,“朱令笑你蠢,一点儿不冤枉你”。 “跟时髦的孙维截然不同,陕西女孩刘庆穿得十分朴素,甚至有点寒酸。她个子不高,圆脸,鼻梁上架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憨厚’。” 她有门重要的课没及格,在做实验室时也留下了很多笑柄。(《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匿名同学)朱令1994年底因中毒而缺席期末考试,1995年参加补考时,刘庆因为不及格也一同参加补考,而朱令哪怕被病痛折磨,依然考进全班前十。 刘庆为什么不喜欢朱令?如果她住在朱令的下铺,被影响睡眠自然不用说。朱令或许也真的如匿名同学所言,无心地笑话过她,伤到了她的自尊。 孙维和刘庆平时相处关系应当并不平等,刘庆心底也清楚。所以,虽然她注册了天涯的大号小号,但总共只发了三个帖,且一直未在孙维的群发邮件中回复,反而不止一次主动地背地里写信给童宇峰澄清一些事。 她替孙维发的辩护词中除了咒诅“凶手一定会有报应”外,其他句子也有些模棱两可: 这件事我后来想了很多次,觉得这个推理(二次投毒)是有问题的……从朱令的表现上来看,是二次中毒,这个与二次投毒是有重要区别的。二次中毒直接推断出毒源被使用了两次,但是不是投了两次就很难讲。如果第一次的毒源不小心又被被害者用了一次,表现出来就是二次中毒,而实际上只投了一次毒。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猜测,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毒源一直没有被找到,也是不能破案的最大障碍。我想如果是二次投毒,那目的就一定是要置之于死地,没有一点心理疾病或者大仇恨的人都是做不出来的。所以,我无法想象是我所了解的身边的人做的,无法理解。孙维的人品和性格我都了解,这样的事不可能是她做的。 大家都知道句子的起承转合都顺应含义,比如“但是”后面通常才是重点,比如“所以”前后成因果关系。如果不是清华博士刘庆的思维太过混乱,那么,她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对朱令二次投毒,那简直太坏了,我想不出身边的人会这么干。我了解孙维,她不会投二次毒。但如果是一次投毒,而朱令自己不小心又用了一次,那这凶手其实也没那么大仇恨,我是可以想象我身边的人做的,我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细想想不对啊,她把“孙维的清白”建筑在了“二次投毒的大仇恨”上。只有承认这是二次投毒,才不可能是孙维。这和孙维要求她们论证的相反。孙维希望她们帮忙论证这是一次投毒,因为想进一步证明朱令是在宿舍外被投毒的。 我认为刘庆在写这个帖子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混乱”,是因为她在发现失窃案现场后,自以为琢磨出了真相:孙维不喜欢朱令,想让她生病退学,所以在那些丢失的洗漱用品中一次投毒。朱令寒假回来又用了一两次,身体就崩溃了。 (不知道她若看到2018年的论文后会怎么想。见第五篇。) 刘庆猜到是孙维干的,但是她不知道“孙维知不知道她猜到”,也不知道周欣猜到没有。她可能觉得周欣和孙维的关系更铁。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装作没猜到。 她把那条对自己有利的防线,设在第一次投毒和第二次投毒之间。这样,若哪天孙维出事了,她也可以说自己没说谎,因为她只是从人品上排除孙维二次投毒。 到了2013年,当本案重回热点后,刘庆和张涛是受网络暴力影响最大的,因为只有他俩人在国内。 网民针对他们所在基金公司发起了“随手拨”行动——即不断打电话给他们的基金公司,让其电话销售彻底瘫痪,一些网民甚至呼吁做空这对夫妇所在的基金公司。他们两人被迫休假。 而后刘庆对记者说,她正在向警方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张涛也说,“这件事最缺的是透明,透明的最好办法也是警方对当年办案的信息公开。”(《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可见他们态度已和2006年不同。 周欣性格 周欣给人的感觉是个有主见、干脆果断、爱憎分明、很刚的人。 她有时会跟同班男生一起踢足球,留着短发、穿休闲装,“踢球脚法不错,踢前锋,甚至可以当半个男生使”。(《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匿名同学说她“闷骚”,外表像一个“朴实的假小子”,实则是“狭隘的心胸和睚眦必报的本性”。朱令变“猪头”,“她终于解恨了”。 “周欣应该属于=坦荡之人,她与朱令关系不好。可能知情不报吧。”(匿名作者:198.174.3.* 2006-2-23 01:39) 周欣是力挺派中回帖最积极、最支持孙维的。她的大号“太阳正暖”在孙维声明后回帖20篇,小号“飞越远山”回帖215篇,远多过其他人。 她在邮件中,也表达了对孙维的支持,读上去很真挚。她自己在跟帖中提到,她去过孙维家好几次,“觉得是很有教养的家庭,很热情真诚……”其他同学也提到过,孙维会把一些同学请到位于部长楼的家中做客。在那个挂着她爷爷和江主席握手照片的客厅中,学生们受到她家人的热情招待,自然是十分感动的。而周欣应当也是真的被孙维的情谊打动了。 由于周欣对朱令作息的讨厌,加上对孙维对她的“种种好”,她发自内心视孙维为好姐妹,自认为维护姐妹是在做“正义”的事。至于孙维到底有没有下毒,我认为她不愿意去猜、也不在乎。哪怕孙维做了,她也要挺她,以回馈孙维的友谊。 从人物性格看,我认为接受《女友》采访的句号女像周欣。因为孙维显然更圆滑,刘庆比较唯唯诺诺,只有周欣才会这么刚。 2013年,有个盗孙维声明ID的人冒充孙维在天涯发帖,周欣的ID太阳正暖回帖说,她和孙维确认过,这不是孙维本人发的。可见两人关系在当时依然不错,联系密切。 2007年,周欣曾对帮助朱令基金会的人说,这个案子非常复杂,“那是你只看到一个分支,但这件事情有很多条分支。她用手指在桌上画了棵树的形状。”暗示朱令社交范围广,凶手可能是她在其他地方结交的朋友。 现在来看,朱令在四个月间中毒几十次。不知道周欣觉得,这棵树上的其他分支还可以留着吗?
其次,2018年论文告诉我们,这个凶手在四个月中换过投毒的地方,投的量一次比一次大,最后投大量在中药瓶中,已经超过了致死量。此刻,还会达成一致吗?通常,一个受影响最小的人,不会愿意承担同等的风险。或许这三个人都讨厌朱令,但我认为不太可能这三人的恨意同时达到想致人死地的程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朱令的中毒是三人合谋的,孙维不会甘心这么多年独自戴上“唯一嫌疑人”的头衔。她不会在2005年前忍受另两人顺利毕业,只有她的毕业证、学位证被扣;就她一人被困在国内;以及她独自忍受网友的攻击骚扰,甚至不得不搬家、更名躲避…… 她如果替另两人承受了她们本该承受的2/3惩罚,在被黑客曝光邮件中就不会表现出这样温情融洽的氛围,不会对她们的帮助一再表达感激,对她们不能作证表示理解,对她们遭到网民攻击表达歉意。 譬如下面一封:I'm very sorry that all these statements have to be with your real name. And I do understand the concern... --- if her family is this mad, they may hate you all as well if you said sth for me and again them. So, absolutely fine if you have the concern. and absolutely if you can't do it :-)(孙维发于2006年1月12日 21:16:55) 也许会有人问:那会不会这三人最开始只是达成一致:投点毒让朱令得怪病休学?第二次中毒是孙维一人偷偷瞒着其他两人做的。由于另两人并不知道孙维第二次投毒,以为是一次投毒所致,只能和孙维抱团。 这种可能是有的,但我依然认为实际可能性很小。理由基本同上,请再读一遍。如果周欣、刘庆真的参与了,不管参与的是哪个阶段,她们帮助孙维是义务,而不是情面。孙维不会允许她们中途退缩。 当孙维在2006年1月12日,再次请求大家实名帮她向媒体证明时,除了周欣婉拒外,其他人没再回应;当网络暴力越演越烈后,她们也没再继续发帖支持。 况且,邮件里另两人高小红和李思思也在为孙维辩护。特别是李思思,是亚于周欣的第二积极者。难道她们也参与投毒了?我不这么认为。 这几个大学同学在2005年底2006年初愿意替孙维辩护,其实并不难理解。 一、出于友谊。“支持孙维的几个人(不包括其中两人)都是和朱令关系极差,和孙维关系很好的……”(“孙维同班同学”说的“不包括的两人”应当是指邱志江和寇鹏。) 当朱令因为忙于乐队,在宿舍时间越来越少后,也让孙维有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拉拢两个外地室友,以及隔壁宿舍的李思思、高小红等,形成以她为中心的小集体。她平时对这几个女生肯定热情洋溢,提供诸多帮助;在寒暑假或平时的周末,也邀请她们去她家做客。这几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由于孙维、刘庆、周欣以及李思思都较矮,较胖,经常互称“小猪”。 朱令是那种全身心追求艺术和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人,没有任何城府,对拉帮结派不感兴趣。同时,她对外界的情绪不够敏感,说话“情商不高”(朱令母亲语)。她晚归的习惯和平日里的言语可能也得罪了周欣、刘庆、李思思而不自知,才会导致她们和她“关系极差”。(《致清华和朱令案有关的铊们》) 一边是自己讨厌的人,一边是姐妹,在这种时候别指望所有人都会把“良心”放在“关系”前面。 2、出于利益:孙维家有权势,可能平时也给予一些好处拉拢;网上有人称孙维哥哥经常会去学校请孙维的同学去餐厅吃饭,并许诺事业帮助等(爆料者自称被拉去参加过一次,真实性不知)。哪怕他们以前没得到实际好处,她们可能也觉得留这个关系,让孙维欠自己一个大人情,将来总归是有好处的。 3、未预料到网络暴力:她们在第一次为孙维辩护前,认为站出来辩护既可以给孙维一个人情,又对自己没任何坏处,反正都穿了马甲,不是实名(除了薛刚)。但她们没有料想到,她们的真实身份会被网友发掘出来,网络暴力会转向她们,邮件会泄露。 综上,我认为她们愿意替孙维辩护并不难理解,不能直接从这一点推导出全是同伙。 那么,有人或许会问,如果李思思和高小红不知情,那么周欣和刘庆知情吗? 如果不知情,她们之间肯定会互相猜忌谁是凶手,担心自己的安全,为何她们可以这么自信替孙维的人品担保? 如果知情,她们为何要替一个凶手辩护?她们既然自己没把柄在孙维手上,为何要淌这个浑水,和凶手捆绑? 我认为她们在孙维作案前不知情。她们两人很可能是直到朱令父母报警、失窃案发生、警方立案后才猜到发生了什么。但即便各自猜到了,也只是心知肚明,从未对另一个说破过。 从另两个室友的性格看,她们帮助孙维可能也是出于不同的心理。 刘庆性格 从物化2同学的留言可知,刘庆是个傻乎乎、不起眼的角色,这样的人从不想出风头,适合当跟班。匿名同学刻薄地称刘庆“装纯真”,“庸人”,“朱令笑你蠢,一点儿不冤枉你”。 “跟时髦的孙维截然不同,陕西女孩刘庆穿得十分朴素,甚至有点寒酸。她个子不高,圆脸,鼻梁上架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憨厚’。” 她有门重要的课没及格,在做实验室时也留下了很多笑柄。(《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匿名同学)朱令1994年底因中毒而缺席期末考试,1995年参加补考时,刘庆因为不及格也一同参加补考,而朱令哪怕被病痛折磨,依然考进全班前十。 刘庆为什么不喜欢朱令?如果她住在朱令的下铺,被影响睡眠自然不用说。朱令或许也真的如匿名同学所言,无心地笑话过她,伤到了她的自尊。 孙维和刘庆平时相处关系应当并不平等,刘庆心底也清楚。所以,虽然她注册了天涯的大号小号,但总共只发了三个帖,且一直未在孙维的群发邮件中回复,反而不止一次主动地背地里写信给童宇峰澄清一些事。 她替孙维发的辩护词中除了咒诅“凶手一定会有报应”外,其他句子也有些模棱两可: 这件事我后来想了很多次,觉得这个推理(二次投毒)是有问题的……从朱令的表现上来看,是二次中毒,这个与二次投毒是有重要区别的。二次中毒直接推断出毒源被使用了两次,但是不是投了两次就很难讲。如果第一次的毒源不小心又被被害者用了一次,表现出来就是二次中毒,而实际上只投了一次毒。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猜测,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毒源一直没有被找到,也是不能破案的最大障碍。我想如果是二次投毒,那目的就一定是要置之于死地,没有一点心理疾病或者大仇恨的人都是做不出来的。所以,我无法想象是我所了解的身边的人做的,无法理解。孙维的人品和性格我都了解,这样的事不可能是她做的。 大家都知道句子的起承转合都顺应含义,比如“但是”后面通常才是重点,比如“所以”前后成因果关系。如果不是清华博士刘庆的思维太过混乱,那么,她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对朱令二次投毒,那简直太坏了,我想不出身边的人会这么干。我了解孙维,她不会投二次毒。但如果是一次投毒,而朱令自己不小心又用了一次,那这凶手其实也没那么大仇恨,我是可以想象我身边的人做的,我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细想想不对啊,她把“孙维的清白”建筑在了“二次投毒的大仇恨”上。只有承认这是二次投毒,才不可能是孙维。这和孙维要求她们论证的相反。孙维希望她们帮忙论证这是一次投毒,因为想进一步证明朱令是在宿舍外被投毒的。 我认为刘庆在写这个帖子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混乱”,是因为她在发现失窃案现场后,自以为琢磨出了真相:孙维不喜欢朱令,想让她生病退学,所以在那些丢失的洗漱用品中一次投毒。朱令寒假回来又用了一两次,身体就崩溃了。 (不知道她若看到2018年的论文后会怎么想。见第五篇。) 刘庆猜到是孙维干的,但是她不知道“孙维知不知道她猜到”,也不知道周欣猜到没有。她可能觉得周欣和孙维的关系更铁。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装作没猜到。 她把那条对自己有利的防线,设在第一次投毒和第二次投毒之间。这样,若哪天孙维出事了,她也可以说自己没说谎,因为她只是从人品上排除孙维二次投毒。 到了2013年,当本案重回热点后,刘庆和张涛是受网络暴力影响最大的,因为只有他俩人在国内。 网民针对他们所在基金公司发起了“随手拨”行动——即不断打电话给他们的基金公司,让其电话销售彻底瘫痪,一些网民甚至呼吁做空这对夫妇所在的基金公司。他们两人被迫休假。 而后刘庆对记者说,她正在向警方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张涛也说,“这件事最缺的是透明,透明的最好办法也是警方对当年办案的信息公开。”(《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可见他们态度已和2006年不同。 周欣性格 周欣给人的感觉是个有主见、干脆果断、爱憎分明、很刚的人。 她有时会跟同班男生一起踢足球,留着短发、穿休闲装,“踢球脚法不错,踢前锋,甚至可以当半个男生使”。(《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匿名同学说她“闷骚”,外表像一个“朴实的假小子”,实则是“狭隘的心胸和睚眦必报的本性”。朱令变“猪头”,“她终于解恨了”。 “周欣应该属于=坦荡之人,她与朱令关系不好。可能知情不报吧。”(匿名作者:198.174.3.* 2006-2-23 01:39) 周欣是力挺派中回帖最积极、最支持孙维的。她的大号“太阳正暖”在孙维声明后回帖20篇,小号“飞越远山”回帖215篇,远多过其他人。 她在邮件中,也表达了对孙维的支持,读上去很真挚。她自己在跟帖中提到,她去过孙维家好几次,“觉得是很有教养的家庭,很热情真诚……”其他同学也提到过,孙维会把一些同学请到位于部长楼的家中做客。在那个挂着她爷爷和江主席握手照片的客厅中,学生们受到她家人的热情招待,自然是十分感动的。而周欣应当也是真的被孙维的情谊打动了。 由于周欣对朱令作息的讨厌,加上对孙维对她的“种种好”,她发自内心视孙维为好姐妹,自认为维护姐妹是在做“正义”的事。至于孙维到底有没有下毒,我认为她不愿意去猜、也不在乎。哪怕孙维做了,她也要挺她,以回馈孙维的友谊。 从人物性格看,我认为接受《女友》采访的句号女像周欣。因为孙维显然更圆滑,刘庆比较唯唯诺诺,只有周欣才会这么刚。 2013年,有个盗孙维声明ID的人冒充孙维在天涯发帖,周欣的ID太阳正暖回帖说,她和孙维确认过,这不是孙维本人发的。可见两人关系在当时依然不错,联系密切。 2007年,周欣曾对帮助朱令基金会的人说,这个案子非常复杂,“那是你只看到一个分支,但这件事情有很多条分支。她用手指在桌上画了棵树的形状。”暗示朱令社交范围广,凶手可能是她在其他地方结交的朋友。 现在来看,朱令在四个月间中毒几十次。不知道周欣觉得,这棵树上的其他分支还可以留着吗?
先搞搞清楚,孙家还有谁?
即使势力孩子,一个民主党派想力压红色家庭。想多了吧。
孙维家里这么牛逼的话,96、97年孙维和她哥哥犯得着 冒险跑去清华实验室拿药剂,来证明清华管理之松?
估计是孙维家里没教好,过早让她知道家里背景的分量了
网暴孙维总比水军给受害人泼脏水来的强。什么脏水能让把人毒残合理化?嫌疑人躲躲藏藏找水军洗这么多年,有时间找自己大伯公布卷宗啊。藏着干什么?
贝是北大力学系。
没有的事,92年清华收分最高的是生物系,然后是电子自动化计算机三个弱电系,电机精仪建筑应该也比化学高。数学化工大概和化学差不多,最后工物水利土木热能汽车八成比化学低。不知道是不是漏了什么系,想不起来了。清华因为在50年代院系调整时,整个理学院被分给了北大,数理化只留下应用的一小块,所以水平没法和北大比,分数线也应该不一样。
好吧我不太太清楚没你懂。可以请教下四马是哪一年清华毕业的吗?
但红几代学啥都无所谓吧
场景二 领导人:市局是不是有个同学纠纷案,XXX同志的孙女也被牵扯了?你关注一下,一定要妥善处理,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坏人,更不能随便冤枉一个好人。 市领导: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正确处理,保证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场景三 市领导:最近咱们市局需要抓一下依法刑侦的教育啊!强调一下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确凿性。比如SW是怎么回事儿?都引起上面的关注了。 局领导:您说的对。下面也有些各方面压力,所以操之过急了。我马上整顿一下,保证不出现类似问题。
场景四 局领导:那个小X啊,SW那个案子放一放,没有确凿证据就先把人放了。咱们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重大案件和社会维稳,这时候不要给市里面添乱。 警察:明白了X局,保证完成任务。
场景五 警察:这案子就这样了,没法破了。 ZL父母:😳 wtf
贝上的不是力学?我认识的力学专业毕业的人对化学一窍不通。也许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证据给谁定罪,但硬要说贝是嫌疑人实在说不通,这样说如果不是有目的就是没逻辑吧。我还是很惊讶于朱令同学们的冷血,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很多都在国外,居然没有任何人出来说出他们知道的事情。很多cold cases在重新调查时,人们总是相信somewhere someone knows something, 虽然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但还是希望在某一天有某个人说出他们知道的真相。
朱令跟室友关系不好,孙维跟同宿舍的关系都非常好。
对于习惯权势的人,他们觉得搞死搞残一个人跟换宿舍差不多的事情
那你要看孙维小时候的生活环境,这种要求可能家长根本不搭理。 而且还有心里的嫉妒,你吵了我睡觉要报复心理,调走换宿舍了不算报复
姐姐不就是爬山的意外吗
早年父母都在国内吧。现在可能父母才出来了
没看懂你的逻辑。 孙家牛,为啥孙哥就不能去清华偷药了? 再牛的背景能管得了舆论吗
邱同学那是随机作案,当然难找。 这种我不相信找不到证据。权贵在哪里都可以一手遮天,升斗小民只能在网上抱怨,就这样还要被人说证据说话,不要八卦。
我很同情朱令的遭遇,但是判案要讲证据动机逻辑,就算她想杀人,她需要自己动手吗,你说爱泼斯坦在监狱里被自杀是谁动的手
高,实在之高。逼得孙维自证清白,要不然就是杀人凶手。
记得网上有人说朱令晚上回去把门摔的挺响,和一个外地室友互称”土鳖”。所以有人怀疑是集体投毒。
你就继续信口雌黄扯淡欺负朱家没人开口吧你。
朱令那个年代,想不住宿很难。清华不是你见过的野鸡大学,更别提还才是90年代。
而且毒是长期下在朱令的杯子里的。朱令第一次中毒出院后,回到宿舍,被孙维二次投毒,事情才一发不可收拾。
呵呵,这事在清华里几乎就是流传了那么多年,尤其化学系的有谁不知道。没上网之前,SMTH(DOS 版本的)里每年都有讨论,那时候SMTH里还能看见IP,可没水军信口雌黄。
我觉得你说的很靠谱。同情朱令,但楼主说的有点夸张。
台海危機是1995年的事而且孫家有一個KMT投共叛黨份子連台灣也沒去過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力?中共高層是吃屎的隨便說也相信?我外公就是老蔣心腹,老蔣早在1949前就派我外公去台灣部屬了,這種這麼晚還留在中國本土沒撤到台灣的要不就是原本的匪諜,要不就是假KMT核心🙄
"唯一确定的结果,就是两个前途无量的士大夫姐姐和红二代姐姐都毁了“ --- 孙维不是活得挺好吗? 她家怎么算毁了?
知道的这么详细,是相关人员?
1988年9月,孫越崎當選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在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閻明復的建議下,1988年10月,孫越崎赴香港,當時他是復旦大學北京校友會會長,到香港後會見了復旦大學香港校友會會長孫景洵,並參加了香港校友每月一次的聚會。其間,他通過電話與在台灣的老友張群、陳立夫等人敘舊並相互問候。在香港,孫越崎還約見了復旦大學校友卜少夫談話。孫越崎同孫景詢會長商議,定期集合全球各地的復旦大學舉辦聯誼活動。回北京後,孫越崎繼續同孫景詢協商,由北京、香港兩個校友會籌劃,發起成立復旦大學世界校友聯誼會。1990年12月10日,復旦大學第一屆世界校友聯誼會在香港富麗華酒店舉辦,孫越崎由秘書陪同赴香港參加,並發表講話。孫越崎在會上說:「海峽兩岸的隔離隔閡,是歷史原因造成的。當務之急是為了民族利益,儘快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越快越好。這是我這個百歲老人最後一次對年輕一代要說的懇切話……」1992年,復旦大學第二屆世界校友聯誼會在上海舉行。[1][2][22] 隨著海峽兩岸交流的日益擴大,孫越崎常收到在台灣、香港及海外的老朋友、老同事、老部下的信,孫越崎每信必復。孫越崎的老部下、曾先後出任台灣的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的李國鼎、趙耀東、李達海等都曾赴北京拜會孫越崎。孫越崎積極宣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希望在台灣的朋友們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而努力。孫越崎百歲生日前夕,在台灣的陳立夫托人送來條幅,上書「志誠自仁,仁者必壽。越崎學長兄,時年九十四歲,陳立夫敬題。」[1][2]
从98年就关注这个事情。 对于什么是Fact 什么是speculation 什么是rumor,大体还是知道的。
美国网络暴民比例低一点
又装外宾。。。
要不要去教育下清华什么是fact,然后把两证拿到手。 这都快30年了,这事上见过无数的水军,但就没见硬气的show一下两证的。
真的要笑死了,李國鼎?70年代的人拿去90年代後期李登輝政府發揮影響力???更笑死的是在外網還有censorship不能說中共都是吃屎的豬腦覺得這種叛黨匪諜在台灣會有影響力,美國不相信中國籍移民1000%正確
就是一个几十年不见的同学的孩子,都是政治动物,不会出大力的。和共产党谈道义?you made my day.
没拿到学位证吗?毕业证是不是拿到了?
清华那时可以每天半夜回来吗?早一两年宿舍楼到点关门关灯的,怎么可能总是晚回?不解。
很可能就是孙维自己,或者同宿舍的帮凶。
同意这个分析
其实top2同学竞争厉害,关系并不好,每次运动都有大量把自己同学送上断头台的例子,小的摩擦更不用说了。都是聪明人,读书以外的心思也很多。
不过是不是拿毒药的人没有告诉大家到底是什么东西?否则有人查查这毒到底起什么作用可能也不会真继续吧? 那那个拿毒的人是最恶毒的,拿这个,应该知道到底有什么后果的,居然就继续 。。。拿点泻药来给人上点眼药这种情况能理解,拿铊真是太过了,太毒了,人品太毒了
清华园好大,其实天天回家住挺麻烦的。
同学间顶多是不帮你,即使招恨惹众怒,要你命的也是很奇葩的
大部分清华的孩子三观还是正的
清华凭啥一直扣两证。 孙家如果这么牛逼,清华敢扣两证?
你真的以为北京的公安连个大学生投毒案都破不了?万人声讨算啥?铁链女亿人声讨又如何?
我不是维护孙维,但是这个嫉妒,根本就是狗屎。。。朱令跟宿舍里的人关系不好,我明白,说孙维嫉妒她,那可真是太小农意识了。。。
1- 如果孙维单独作案,同宿舍的同学的表现完全说不通。换了我是同宿舍同学,同学朱被投毒了,另一个同学孙是嫌疑人,我怕不是要吓的立即换宿舍。就算不换宿舍,出了国以后还不立即对孙避而远之。奇怪的是,这个宿舍还挺团结,对孙居然是力挺的。你会对一个你不了解内情的案子的嫌疑人这么信任? 2- 如果是集体作案,更说不通了。任何一个案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要比单独作案的案子好破的不要太多。别小看国内的公安了。囚徒困境各个击破不要太容易。孙有后台,其他人可没有。这个案子国内外反响这么大,把其他同学定罪把孙摘出去一定能做到。
这个案子中贝的表现也着实奇怪
1- 贝的家庭背景可一点儿不比孙差。爷爷是开国少将,外公是周恩来机要秘书,爸妈是胡耀邦做的媒。贝只强调孙家背景,强调孙如果无辜,应该用孙家的显赫背景力压公安局破案。贝对自己家的显赫背景却避而不谈,还是靠网友挖出来。 2- 贝在发给外国的邮件里,回复的邮件中排名靠前的是放射物和格林巴利综合症,和协和的病情诊断吻合,反而铊中毒没有排在很前面。但是贝对协和对外界一直说铊中毒是排名最前面的。 3- 贝一口咬定孙的毕业证学位证被清华阻挠,说明清华知道内情所以故意恶心孙。但是贝自己被北大在毕业前几个月辞退,却一点儿不说,只说自己退学。孙只是被阻挠拿证书,贝可是直接被辞退,谁更严重。 4- 贝妈妈的行为也很怪异,这么显赫的红色家族儿媳,和朱家一开始也不认识,在朱出事后却常常去看朱。换做是你,儿子都不去看了,你会经常去看儿子一个中毒的中学同学? --记者:在众多关注朱令的人中,贝志诚一直很执着,他经常去看望朱令和您吗? --朱明新:贝志诚是朱令的中学同学,他在朱令出事后,1996年来看望过她一次,之后就再没出现,他的妈妈确是经常来看望朱令 --记者:贝志诚妈妈一直跟您的关系是很好的吗? --朱明新:不是的,我们以前是不认识的,在朱令出事后,她来看望朱令才认识。第一次是1997年吧,我们想请贝志诚和他妈妈来家里吃饭,感谢他们对朱令的关心。但是贝志诚没有来,他妈妈来了,说他很忙。后来我们才知道,贝志诚其实是不想看见朱令今天的这个样子,他很难受。
你扯了这么多,我就想知道,孙是不是朱令周围唯一一个可以接触到铊盐的,她是不是当时被警方调查过,是不是警方的最大嫌疑人?这些应该是有记录的吧,难道都是贝编出来的?警方把贝列为过嫌疑人吗?有的人思维很奇怪,觉得贝关心帮助中学同学是不正常有疑点,朱的大学同班同学不闻不问不想找出真凶反而是可以理解的。
re
难道大家不知道,几年前孙维同寝室的一个金姓女同学在华人的ID被暴露了吗?人在日本,但在华人灌水 还有一个同寝室姓李的在波士顿富人区的也暴露过
耻不耻不知道,但没有贝操持,在互联网还是萌芽时期设法联系,在网上求助国际上的医生专家朱令的病况,确定中毒原因,可能朱令根本活不到现在。
贝也没被公安局传召过,北大也不是清华,疑似投毒被北大退学他家这么厉害能不给他个说法?
有没有可能几门不及格完全没救?
大家一边信誓旦旦集体做案,一边又谴责朱令同班同学为什么不开口,大家不觉得有问题吗?当事同学就是想站出来说话都不敢吧?
这么多年的网络传闻中有许多矛盾的地方,真假难辨。窃以为现在这事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公开卷宗,去伪存真。想出把力的人应该从这里入手。
这个案子甚至要比白银案更麻烦,白银案虽然搞了这么多年,但是有dna,手里有了硬证据,多年后一比就能比出来,一抓一个准。
这个投毒案有什么,连罪证都没有了。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哎。
贝是因为自己的学习问题被劝退的, 和朱令案子没有直接关系。估计有点间接关系就是他就完全忙自己的事不上课不考试了。退学之后自己开公司做生意去了。他反正没改名换姓的逃跑出境。
这个我也不解,九十年代我们大学宿舍会关门熄灯,好像是10点关门,11点熄灯,怎么可能会回来得特别晚?
同意你的看法,嫉妒这个太站不住脚了。朱令在中毒前健康时的照片我看过,一点都不漂亮,学习成绩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是因为才艺被人嫉妒,清华女生都那么优秀了,各自都有大好前程等着,会为了一点小才艺嫉妒她人进而犯罪,但凡有点智商的人都会觉得不合逻辑。
她们在一起生活,究竟发生了多少摩擦,什么摩擦,这个没人知道,知道的人也不会说。但是影响他人睡觉而且是经常性影响他人睡眠这一条,也够要命的,失眠的人会抑郁,抑郁到极致就不好说会干什么了。
不过影响他人睡眠不是犯罪,但是给他人下毒是犯罪。
有的学校好像是关门以后一个小时开一次吧,到两点?
待会儿问问我家清华的那位,那时候宿舍是怎么管理的。我们学校宿舍关了就不开了,所以经常有人跳一楼水房的窗户进来。
我是九十年代上的大学,我们宿舍有个北京女生就是,总是熄灯后再回来,然后洗漱,点蜡看书,我们宿舍其他人崩溃的不得了,跟她说人家根本不理。
因为清华化学物品管理不严格,孙不是唯一可以接触到铊盐的,但是她是在宿舍里唯一一个她的课题组购买了铊盐的。其他人按照表面规定不能接触铊。出事后朱的私人物品两次失窃,包括朱家要求报警第二天宿舍里水杯什么失窃,说明只可能是非常接近的人,同宿舍的嫌疑极大。朱家当时要求报警是跟一位老师(后为系主任)说的,那个老师那天跟多少人说了这个消息,也可以查查。这个消息一出证物就失窃,范围应该不大了。
这么有钱有势的人家也不知道在校外租房,现在的人这种事情应该少一点了
九十年代不允许在外租房。几个女生挤在一个小房间里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区别就是个摩擦大小。
里面朱令同宿舍的李女士说话也真是不要脸:“如果真的有人下毒,这些年来她必定也不好过,为什么一定要掀什么来呢?
是的,当时根本没有这个选项,也不在人的mind里。
我们宿舍也有一个,11点熄灯,她总是11:30左右回来然后刷牙洗漱。半抹黑进行,屋里没灯但是走廊有。 而且人家早上6点多就起床晨跑去了。 我们宿舍就这么一位精力充沛的。 我也是是烦的要命,但是宿舍里其他女生好像都不怎么介意。
我觉得不是,孙维如果骄奢成性的话,估计早就申请换宿舍了。 而且也不会有那么多同学都站她一边。
应该就是睡眠被打扰,再加上嫉妒,钻牛角尖了。
以前好像看到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说朱爸孙爸是几十年老同事,两家小辈从小认识。朱孙二人,家庭背景差那么大,父辈是同事,两边女儿同龄,还学同种古典乐器,大学同校同系同班同宿舍,这种巧合不是一边刻意较劲谁信啊?就像是衙内一家想啊,凭什么你一个祖上翰林无权无势的清流,跟我们家两辈人平起平坐,到底凭什么?
这是下狠手一次不死第二次再来的,得是几十年多大的不平啊。孙哥和朱姐差几岁?朱姐的死?
楼上说的不错,每次这个话题,都有些新ID上窜下跳颠倒是非。我说这孙家真是又当又立,就像林生斌一样,就不反驳认了,过几年也没人想的起你了。这孙家每次这么跳,这个事情几十年都过不去啦。
我倾向于是孙维独立策划和投毒,寝室其他人没有参与,但是心知肚明不说破。帮孙维cover是因为和朱令关系很差又一直受惠于孙维(生活中的小恩小惠,对孙家世背景的讨好等),并且当年也不能预知事情从天涯论坛上会一直发酵到如此巨大的地步。
没看过没药花园的赶紧去看吧,好像整个系列有6篇长文
是啊,LZ最后说的有点偏架
这是属于搅混水了。90年代就关注这个案子的都知道,这案子北京警方侦办了,破案了,抓人了,结案了。不过就是人免罚了。
案子本身有啥麻烦的?铊是极稀少的东西,寝室里二次投毒,物证收了一大堆。
同寝室的女生肯定是各自心怀鬼胎的。 贝的家庭背景啊北大学位啊,根本这个投毒案子完全没关系,他主动说出来才是莫名其妙吧。 儿子心里放不下的事,妈妈代去探望有什么怪异的?心里没鬼才行得端。
不觉得小恩小惠,关系不好啊这些就能去包庇杀人。。。 可能某一天躺床上一起商议的: 下点药让她生场病别继续住了。
他妈妈去探望是因为儿子在家提起过,她觉得女孩可怜就去探望了,这能有什么? 难道去探望都是心里有愧吗
这个我两三句话没法回答你,你可以去看一下没药花园文章,她对于多人投毒还是一人投毒,有一个非常长的分析,她最后倾向的是一人投毒。我觉得从逻辑、人性的角度去看她的分析,非常靠谱
首先,孙维靠自己就能取得铊,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投毒,根本无需借助他人帮助,因而完全没必要让这世界上多两个人了解自己阴暗的内心。她的自我定位可是“性格非常直爽,心直口快……从不小肚鸡肠”啊。
第一个提议的人是极为冒险的,因为她无法预测另两人对这个违法行为的反应。万一有一个人不愿意参与,那自己还要不要进行?这岂不是把自己一辈子的把柄交到其他人手上。
那会不会在某个朱令未归的夜晚,三人对朱令的声讨让愤怒达到高潮,你一言,我一言地无意中说出了提议?
但要把深夜的“过嘴瘾”在第二天醒来后落实行动,才是最难跨出的一步。特别当采用的是稍不慎就可致死的剧毒物质,而不是泻药之类。114的三人在1994年春的课上也都知道铊的致死性。她们除非真是被恨意冲昏了头脑,否则应该有起码的理智来掂量轻重。所以,此类不存在巨大利益冲突的谋杀案极少是集体作案,因为总有人是清醒、理智的。
其次,2018年论文告诉我们,这个凶手在四个月中换过投毒的地方,投的量一次比一次大,最后投大量在中药瓶中,已经超过了致死量。此刻,还会达成一致吗?通常,一个受影响最小的人,不会愿意承担同等的风险。或许这三个人都讨厌朱令,但我认为不太可能这三人的恨意同时达到想致人死地的程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朱令的中毒是三人合谋的,孙维不会甘心这么多年独自戴上“唯一嫌疑人”的头衔。她不会在2005年前忍受另两人顺利毕业,只有她的毕业证、学位证被扣;就她一人被困在国内;以及她独自忍受网友的攻击骚扰,甚至不得不搬家、更名躲避……
她如果替另两人承受了她们本该承受的2/3惩罚,在被黑客曝光邮件中就不会表现出这样温情融洽的氛围,不会对她们的帮助一再表达感激,对她们不能作证表示理解,对她们遭到网民攻击表达歉意。
譬如下面一封:I'm very sorry that all these statements have to be with your real name. And I do understand the concern... --- if her family is this mad, they may hate you all as well if you said sth for me and again them. So, absolutely fine if you have the concern. and absolutely if you can't do it :-)(孙维发于2006年1月12日 21:16:55)
也许会有人问:那会不会这三人最开始只是达成一致:投点毒让朱令得怪病休学?第二次中毒是孙维一人偷偷瞒着其他两人做的。由于另两人并不知道孙维第二次投毒,以为是一次投毒所致,只能和孙维抱团。
这种可能是有的,但我依然认为实际可能性很小。理由基本同上,请再读一遍。如果周欣、刘庆真的参与了,不管参与的是哪个阶段,她们帮助孙维是义务,而不是情面。孙维不会允许她们中途退缩。
当孙维在2006年1月12日,再次请求大家实名帮她向媒体证明时,除了周欣婉拒外,其他人没再回应;当网络暴力越演越烈后,她们也没再继续发帖支持。
况且,邮件里另两人高小红和李思思也在为孙维辩护。特别是李思思,是亚于周欣的第二积极者。难道她们也参与投毒了?我不这么认为。
这几个大学同学在2005年底2006年初愿意替孙维辩护,其实并不难理解。
一、出于友谊。“支持孙维的几个人(不包括其中两人)都是和朱令关系极差,和孙维关系很好的……”(“孙维同班同学”说的“不包括的两人”应当是指邱志江和寇鹏。)
当朱令因为忙于乐队,在宿舍时间越来越少后,也让孙维有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拉拢两个外地室友,以及隔壁宿舍的李思思、高小红等,形成以她为中心的小集体。她平时对这几个女生肯定热情洋溢,提供诸多帮助;在寒暑假或平时的周末,也邀请她们去她家做客。这几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由于孙维、刘庆、周欣以及李思思都较矮,较胖,经常互称“小猪”。
朱令是那种全身心追求艺术和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人,没有任何城府,对拉帮结派不感兴趣。同时,她对外界的情绪不够敏感,说话“情商不高”(朱令母亲语)。她晚归的习惯和平日里的言语可能也得罪了周欣、刘庆、李思思而不自知,才会导致她们和她“关系极差”。(《致清华和朱令案有关的铊们》)
一边是自己讨厌的人,一边是姐妹,在这种时候别指望所有人都会把“良心”放在“关系”前面。
2、出于利益:孙维家有权势,可能平时也给予一些好处拉拢;网上有人称孙维哥哥经常会去学校请孙维的同学去餐厅吃饭,并许诺事业帮助等(爆料者自称被拉去参加过一次,真实性不知)。哪怕他们以前没得到实际好处,她们可能也觉得留这个关系,让孙维欠自己一个大人情,将来总归是有好处的。
3、未预料到网络暴力:她们在第一次为孙维辩护前,认为站出来辩护既可以给孙维一个人情,又对自己没任何坏处,反正都穿了马甲,不是实名(除了薛刚)。但她们没有料想到,她们的真实身份会被网友发掘出来,网络暴力会转向她们,邮件会泄露。
综上,我认为她们愿意替孙维辩护并不难理解,不能直接从这一点推导出全是同伙。
那么,有人或许会问,如果李思思和高小红不知情,那么周欣和刘庆知情吗? 如果不知情,她们之间肯定会互相猜忌谁是凶手,担心自己的安全,为何她们可以这么自信替孙维的人品担保? 如果知情,她们为何要替一个凶手辩护?她们既然自己没把柄在孙维手上,为何要淌这个浑水,和凶手捆绑? 我认为她们在孙维作案前不知情。她们两人很可能是直到朱令父母报警、失窃案发生、警方立案后才猜到发生了什么。但即便各自猜到了,也只是心知肚明,从未对另一个说破过。 从另两个室友的性格看,她们帮助孙维可能也是出于不同的心理。 刘庆性格 从物化2同学的留言可知,刘庆是个傻乎乎、不起眼的角色,这样的人从不想出风头,适合当跟班。匿名同学刻薄地称刘庆“装纯真”,“庸人”,“朱令笑你蠢,一点儿不冤枉你”。 “跟时髦的孙维截然不同,陕西女孩刘庆穿得十分朴素,甚至有点寒酸。她个子不高,圆脸,鼻梁上架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憨厚’。” 她有门重要的课没及格,在做实验室时也留下了很多笑柄。(《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匿名同学)朱令1994年底因中毒而缺席期末考试,1995年参加补考时,刘庆因为不及格也一同参加补考,而朱令哪怕被病痛折磨,依然考进全班前十。 刘庆为什么不喜欢朱令?如果她住在朱令的下铺,被影响睡眠自然不用说。朱令或许也真的如匿名同学所言,无心地笑话过她,伤到了她的自尊。 孙维和刘庆平时相处关系应当并不平等,刘庆心底也清楚。所以,虽然她注册了天涯的大号小号,但总共只发了三个帖,且一直未在孙维的群发邮件中回复,反而不止一次主动地背地里写信给童宇峰澄清一些事。 她替孙维发的辩护词中除了咒诅“凶手一定会有报应”外,其他句子也有些模棱两可: 这件事我后来想了很多次,觉得这个推理(二次投毒)是有问题的……从朱令的表现上来看,是二次中毒,这个与二次投毒是有重要区别的。二次中毒直接推断出毒源被使用了两次,但是不是投了两次就很难讲。如果第一次的毒源不小心又被被害者用了一次,表现出来就是二次中毒,而实际上只投了一次毒。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猜测,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毒源一直没有被找到,也是不能破案的最大障碍。我想如果是二次投毒,那目的就一定是要置之于死地,没有一点心理疾病或者大仇恨的人都是做不出来的。所以,我无法想象是我所了解的身边的人做的,无法理解。孙维的人品和性格我都了解,这样的事不可能是她做的。 大家都知道句子的起承转合都顺应含义,比如“但是”后面通常才是重点,比如“所以”前后成因果关系。如果不是清华博士刘庆的思维太过混乱,那么,她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对朱令二次投毒,那简直太坏了,我想不出身边的人会这么干。我了解孙维,她不会投二次毒。但如果是一次投毒,而朱令自己不小心又用了一次,那这凶手其实也没那么大仇恨,我是可以想象我身边的人做的,我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细想想不对啊,她把“孙维的清白”建筑在了“二次投毒的大仇恨”上。只有承认这是二次投毒,才不可能是孙维。这和孙维要求她们论证的相反。孙维希望她们帮忙论证这是一次投毒,因为想进一步证明朱令是在宿舍外被投毒的。
我认为刘庆在写这个帖子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混乱”,是因为她在发现失窃案现场后,自以为琢磨出了真相:孙维不喜欢朱令,想让她生病退学,所以在那些丢失的洗漱用品中一次投毒。朱令寒假回来又用了一两次,身体就崩溃了。 (不知道她若看到2018年的论文后会怎么想。见第五篇。)
刘庆猜到是孙维干的,但是她不知道“孙维知不知道她猜到”,也不知道周欣猜到没有。她可能觉得周欣和孙维的关系更铁。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装作没猜到。
她把那条对自己有利的防线,设在第一次投毒和第二次投毒之间。这样,若哪天孙维出事了,她也可以说自己没说谎,因为她只是从人品上排除孙维二次投毒。 到了2013年,当本案重回热点后,刘庆和张涛是受网络暴力影响最大的,因为只有他俩人在国内。 网民针对他们所在基金公司发起了“随手拨”行动——即不断打电话给他们的基金公司,让其电话销售彻底瘫痪,一些网民甚至呼吁做空这对夫妇所在的基金公司。他们两人被迫休假。 而后刘庆对记者说,她正在向警方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张涛也说,“这件事最缺的是透明,透明的最好办法也是警方对当年办案的信息公开。”(《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可见他们态度已和2006年不同。
周欣性格 周欣给人的感觉是个有主见、干脆果断、爱憎分明、很刚的人。 她有时会跟同班男生一起踢足球,留着短发、穿休闲装,“踢球脚法不错,踢前锋,甚至可以当半个男生使”。(《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匿名同学说她“闷骚”,外表像一个“朴实的假小子”,实则是“狭隘的心胸和睚眦必报的本性”。朱令变“猪头”,“她终于解恨了”。 “周欣应该属于=坦荡之人,她与朱令关系不好。可能知情不报吧。”(匿名作者:198.174.3.* 2006-2-23 01:39) 周欣是力挺派中回帖最积极、最支持孙维的。她的大号“太阳正暖”在孙维声明后回帖20篇,小号“飞越远山”回帖215篇,远多过其他人。 她在邮件中,也表达了对孙维的支持,读上去很真挚。她自己在跟帖中提到,她去过孙维家好几次,“觉得是很有教养的家庭,很热情真诚……”其他同学也提到过,孙维会把一些同学请到位于部长楼的家中做客。在那个挂着她爷爷和江主席握手照片的客厅中,学生们受到她家人的热情招待,自然是十分感动的。而周欣应当也是真的被孙维的情谊打动了。
由于周欣对朱令作息的讨厌,加上对孙维对她的“种种好”,她发自内心视孙维为好姐妹,自认为维护姐妹是在做“正义”的事。至于孙维到底有没有下毒,我认为她不愿意去猜、也不在乎。哪怕孙维做了,她也要挺她,以回馈孙维的友谊。
从人物性格看,我认为接受《女友》采访的句号女像周欣。因为孙维显然更圆滑,刘庆比较唯唯诺诺,只有周欣才会这么刚。
2013年,有个盗孙维声明ID的人冒充孙维在天涯发帖,周欣的ID太阳正暖回帖说,她和孙维确认过,这不是孙维本人发的。可见两人关系在当时依然不错,联系密切。
2007年,周欣曾对帮助朱令基金会的人说,这个案子非常复杂,“那是你只看到一个分支,但这件事情有很多条分支。她用手指在桌上画了棵树的形状。”暗示朱令社交范围广,凶手可能是她在其他地方结交的朋友。
现在来看,朱令在四个月间中毒几十次。不知道周欣觉得,这棵树上的其他分支还可以留着吗?
可能是大家说这人讨厌,哎孙维你那个课题不是申请有铊吗?结果孙维就真做了。所以说合谋也算不上合谋,说孙维独立策划旁边的人也有点干系。清华不愿承认管理不严,协和不愿承认诊断和治疗错误,除了朱令所有人的利益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她不只是换宿舍的问题,还有民乐队的问题。朱令遇害之前孙维先是捐了几千元给民乐队,之后不久又退出,这两件事其实从侧面反映出孙维当时的心态。我个人猜测这才是真正导致杀人的矛盾所在,即孙维在民乐队的人气没有达到期望,而她认为这件事要怪朱令。
这篇挺靠谱的。
+1,没药花园的分析客观全面。方舟子人品可鄙,感觉收了孙家的好处。
在朱令案之前我对方舟子的观感比较中立,这件事显示出他的所谓“科学”是手段,不是准则,以后再看他的言行都要戴上有色眼镜了。
之前就说了应该是个人作案 ,只提审了一个人,连替罪羊都找不到。 当时网上出来说话的几个同学并不算是刻意包庇,应该只是平时和孙关系好,潜意识里又deny 这件事是本班同学做的,所以大家也都是根据自己倾向性、进行各种猜测,后来就都遁了、不敢再说话了。
他分析是"二次中毒",而不是"二次投毒"。我觉得也靠谱。
同意。网暴朱令同班其他同学于事无补,反而是帮倒忙。
不可能是小恩小惠,而是集体看不惯朱令,可能毒药是孙一个人拿的,但整件事大概率是全宿舍都同意的。没有任何小恩小惠能让全宿舍那么多年后还统一战线并支持孙维。
那个文章我看了,就算一个人投毒,我觉得其他人肯定也知道。不知道的话,我作为室友,肯定会疏远孙维,更别提继续支持孙了。
加上清华的做派肯定是第一时间封锁消息,不准讨论此事,我猜同学们甚至当年直到毕业都根本不确定是被投毒的,是否是在宿舍被投毒的(这点新论文出来之前还众说纷纭呢)。 现在网上的信息多点,群众可能觉得这么明显的事情,那时可能大家都蒙在鼓里呢。毕业多年之后也许有同学有点猜想,但人命关天,网络暴力可怕,谁愿意在网上乱猜
对头,其他人知情,孙维操刀,这样的共谋。 要是暴露了,孙维主谋无期跑不了,另两位从犯身败名裂是一定的。 所以才能这么铁板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