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值不值 本是个假命题,不懂为啥 华人家长 还是乐此不疲的在 提这个点,非常荒谬,你仔细想一想?逻辑是混乱的, 第一,他学琴并不是我逼他,他愿意有兴趣学,按照他的能力,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学, it is what it is , 你能明白么? 他 4年 到 k 545 ,还是6年到,还是楼上那位,一年就到的神童,没任何区别的。 就好比,我给我孩子上篮球俱乐部的课,小贵,为什么上?因为他突然对篮球感兴趣,身高也窜上来了,我认为他需要接受基本的训练,不能就随便瞎打,而我经济上能支付他这个爱好,就这么简单。 你说我花的钱和时间值么? 他打球到高中,不可能和黑人对抗的,没有可能性!他更不可能进高中/大学校队的,所以花了这些时间去练球,打比赛 值不值? 这种问题,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想就是非常的可笑的。 有人说,有那练琴和打球的时间,去做奥数题,刷题,更值得, 这个也是一种逻辑极其混乱的家长的论点。
孩子6岁多一点开始学琴,0基础,中国专业老师, 教材上来小汤的一本很薄的书, 用了3个多月,然后开始进入成套的儿童教材,带分级的,Alfred piano 那套就不错,一共6级教材,进度上来说,就是6级书对应小学6年级,这个级和考级没有关系!还有别的牌子的教才也不错,重点是要带分级的,可以track 进度
一开始每天大概弹不到30分钟,一开始小孩子比较感兴趣, 觉得很新鲜, 家长陪上课,回家陪练, 简单曲子开始,孩子认谱学习节拍, 每天都练,哪怕10分钟,15分钟,这个很重要 效果是 adds up 的,建立 肌肉记忆力, 我家第一年,用8个月时间把 level 1 的几本书的曲子都过了, 第二年,孩子慢慢开始形成一个练琴的 初级 routine , 喜欢碰新的曲子,并没有热爱练琴,也不讨厌, 第二年一整年,我们结束了Level2, 年底进入Level 3 的书,
这个时候,开始 加入 哈农/车尔尼的指法练习 练音阶,琶音,练习平衡手指力量灵活度, 不同的音阶琶音组合,是以后向更难曲子去的 building blocks, 大部分的孩子起步 大概这个时间段开始 哈农类的指法、 练琴的枯燥部分开始了, 每天弹曲子以前, 10-15分钟的指法练习是最基本的, 老师说每个音阶练5遍,如果不盯着,我家孩子就练2遍就过
第二年快结束的时候,开始接触简单短小的古典曲子 出版社有相应的教材,类似 ”children classic 1,2, …” 这一类的书,第三年的开始加如更多的简单的古典曲子,这个时候孩子的瓶颈期第一次遇到,没什么解决办法,每天别管弹多弹少坚持练,效果 adds up
以前 Level 1-2 里的 小的专门给儿童编的小曲子, 我家娃有的时候最快一周到2周就能过, 这个时候一首简短的 古典小曲子,有的也是为了给孩子弹, 改编过的,要4周才能过,每周去老师那里,只要看到进步,上节课老师标注的问题不再犯,或者少犯,就好,4周过不了,就第5周,一般都能过,不用着急,
第三年中间的时期,家长开始慢慢减少参与家里的陪练, 钢琴老师也开始叫家长可以不坐到练琴房跟着上课了,
这段时间孩子不自觉,走神,在家里忘光了老师 布置的东西,这些都很正常,小男孩子天性,不可能老老实实坐那里练琴,但是 并不讨厌,因为一直在进步,孩子只要发现自己越弹越好,在进步,就会喜欢练琴,这是个正反馈的过程
后面的第4年开始,家长的陪练陪上课基本上结束, 在家里监督还是需要,能坚持到这一步的家长,即使自己不懂琴,识谱能力和听力也是能跟上的,这段时间孩子大了,课外活动,体育,学习,分散他注意力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但是因为多年形成的一个routine,基本上每天都能练琴, 时间在 45分钟到1个小时,这里包括 休息,喝水、上厕所,走神,弹完一遍跑掉,5分钟以后才回到琴前的情况, 只要每天都弹,老师一般要求5遍一个曲子,我家一般3-4遍就行
我们的老师不做考级/比赛,每年有2+recital汇报演出,租个大场地,把每个年级一大帮子家长聚到一起, 我们每年参加钢协的festival , 这个分级,有评委,给证书,有奖杯,这些就是帮助孩子 track 自己进步的一个方式, 让他每天的练琴有一个小目标,他在这些活动里,弹得不错,也是对他的一个正反馈,起到鼓励的作用
我家现在进入第7年学琴, 目前每天是30-40分钟练琴,现在弹的曲子大一些, 我希望能延长到1个小时,基本上没有成功, 我对他的要求还是每天碰琴,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 把老师上节课支持的问题,特别注意练,
现在弹的曲子较长一些,刚结束了 莫扎特 K 545 , 老师现在的上课方式就是,新曲子布置好,回家自己摸,correct notes, 上课老师 抓 dynamic , 教技巧,讲曲风,不同曲家的特点,孩子已经开始能够理解这些东西,理解曲子里带有的情感,开始对新的大曲子,各种作曲家的曲子有一定的好奇感
他有的时候不想完成老师的作业 但是把他打游戏,或者听流行歌曲遇到的一些曲子 拿出来,自己爬谱子玩
有一天晚上我记得, 他拖延时间搞得很晚,喊了好几遍也不下来练琴, 在楼上打游戏, 快10点了, 我最后喊了他,然后我上带小娃的睡觉, 块10:30,楼下想起钢琴声, 我一听是 two step from hell 的 Victory,
一开始以为他又在大家都睡了时候,又在屋子里看油管不关音量,最后出来一看,他自己在琴上谈 这个曲子, 也就是,最后10点多了,想起来今天没完成老师作业, 结果下楼来,准备要弹作业的时候,又走神了
这个学钢琴的过程 让孩子也能明白一些道理,学东西, 每天做多做少,关键要坚持, 坚持,然后稍微认真一些,效果积累下来是很明显的,
他的视普能力不错,可能有天生的部分, 这个对他后来小学接触上手乐器帮助很大,
我对他说对他的期望就是 作为一个爱好, 以后学业太紧,不上课了无所谓, 但是我不认为他学业紧张到,拿不出30分钟练琴,
给他省出30分钟,他多半也是做别的事情,
孩子也基本认同,主要是有兴趣在
🔥 最新回帖
朗朗小时候,如果没有他爸的坚持,上限是什么?
前两年的儿童歌曲主要是熟悉五线谱和键盘的,确实不需要什么基本功,往后要实现表达自由,基本功还是需要的。。。
上限是天赋决定的,跟重视基本功不矛盾。
🛋️ 沙发板凳
这么做是最realisitc的, 但我们老中父母功利角度看,你这投入太大,产出太少,很不划算。
就是 google sheet music,
有的时候有免费的,有的时候点 图片,
他有的时候就是听曲子,然后自己再钢琴上 扒 谱子
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大投入,
他的一个爱好,老师的课大概一小时1块钱的价钱,
都很 standard的东西
每天 45 +- 练琴,不练琴,他打游戏,干别的也消耗掉了,
就是个爱好而已
大部分爱好都是这个情况
算下来孩子投入的时间,大人投入的时间,这么N年下来, 功利性的眼光说,最后小朋友的成绩和水平是没达到好多同样付出的小中娃的水平的。
当然我支持快乐教育和快乐学习。
他小时候练曲子, 我给他录,在他全背下来以后录、 回放,帮他一起找问题,也是为了 festival 和 recital 做准备
最近两年很少录,
k545 弹得还可以,从学到扣细节大概前后10周时间, 老师给过了,
我听了,还没弹到能录的效果。
lz你家娃和我家状态差不多,认真的佛系型吧,认真是每天坚持45分钟-1小时也已经不错了,佛系是1小时要想出成绩远远不够。
我们现在快第五年了,前四年和你们轨迹蛮像的。想请教一下5年之后怎么继续坚持下来的?我们也是几乎没参加过比赛,钢琴又是单打独斗,容易因为看不到成果而且比较孤单就放弃了。而且现在开始曲子难度大了,一首曲子要扣一两个月,我们现在明显曲目量下来了,你们曲目量如何?k545七年弹进度我觉得稍微有点慢了,虽然曲子弹好不容易,但是7年我觉得曲目量和难度应该超过k545了如果是每天练琴40分钟的情况下。我不是专业,还请说错勿怪。
我开始再大概第三年道第四年的时候,
想过是否换老师,去考级,或者参加比赛,
也了解了周围的老师,
几个原因让我决定没有走那一步:
这个事情永远问题是 家长是否 ready? 我不觉得我ready,我家还有2个小的,然后老大又还有其他的课外活动也比较占时间, 那个时间点学校的弦乐开始了,给他尝试了一年的小提琴,
另外,我觉得着合适的老师很重要, 我娃和现在的老师的脾气比较和,我们没有什么抱怨,
所以,两个原因决定,不换老师,
跟我家太像了,哈利波特曲子就是靠听出来的。
每天的时间分配合理就好,什么都做, 游戏也让他打,
并没有强迫他弹琴,所有都是基于他感兴趣,
我的投入就是大概3年的陪练,和 老师的学费, 这个我觉得都是经历而已,
我又开始继续给老二陪练
人生态度不就是过程么
就知道你会来这么说
一小时一块钱?一分钟一块钱吧
就是兴趣占第一位, 有兴趣才能继续,
如何有兴趣, 需要有阶段性的衡量标准,考级和比赛是一种, recital 汇报表演,也是一种,
孩子自己清楚自己在慢慢进步和peer 的比较,
我们的曲量在第五年以前比较大, 每周2首反复练加两首新曲,加2首车尔尼, 大概的情况,下一周回来过一首就再补一首, Alfred basic piano 6级的每一级所有书,我们在第四年初 都结束了,第6集里几首大一点的曲子,我们融合到别的书里, 比如 古典曲集合本 1-10 这类书
第四年初,我们加入爵士乐,小奏鸣曲的大合本, 第五年开始加入 古典名家的单独本,intro to 肖邦,to 贝多芬这类书,开始几首以前都碰过了,从后面选,
现在的进度,如果有 k545 这种曲子的时候,外加两首 小奏鸣曲,1到2首 车尔尼,基本就这么往前滚着走
写错了,一分钟一块钱
同意啊。我们也是没有换专攻比赛的老师,因为面对现实知道孩子天赋和我的精力都不ready,而且现在的老师和孩子很合拍,碰到合拍的老师不容易。现在对钢琴的定位就是一个认真的爱好,从中他也可以学习如何更坚毅和自信,和练体育一个道理吧。虽然不会成为一个今后有力的加分项,但是孩子喜欢,做家长的就继续陪伴和支持下去吧。
你家孩子 6 岁 读 史记,
仅仅就这一样,就够了
楼主分享很真实,基本正常学琴娃就是这个发展。
咱家也是 Alfred 开始的哈哈。
价钱不错啊,湾区听几个初学钢琴的说是45分钟100块左右
你家天才儿童,
不应该和我们普通孩子比
你家娃6岁读史记,这不是学好中文的例子,这既是天才,
你家6岁娃应该办一个中文学校,来教我家娃这种水平的,
你要把定位搞清楚
其实绝大多数琴娃最后都是作为业余爱好而已。 我单纯的觉得学了7年才到Mozart k545,花费的时间很不值得。
这种值不值 本是个假命题,不懂为啥 华人家长 还是乐此不疲的在 提这个点,非常荒谬,你仔细想一想?逻辑是混乱的,
第一,他学琴并不是我逼他,他愿意有兴趣学,按照他的能力,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学, it is what it is , 你能明白么? 他 4年 到 k 545 ,还是6年到,还是楼上那位,一年就到的神童,没任何区别的。
就好比,我给我孩子上篮球俱乐部的课,小贵,为什么上?因为他突然对篮球感兴趣,身高也窜上来了,我认为他需要接受基本的训练,不能就随便瞎打,而我经济上能支付他这个爱好,就这么简单。
你说我花的钱和时间值么? 他打球到高中,不可能和黑人对抗的,没有可能性!他更不可能进高中/大学校队的,所以花了这些时间去练球,打比赛 值不值? 这种问题,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想就是非常的可笑的。
有人说,有那练琴和打球的时间,去做奥数题,刷题,更值得, 这个也是一种逻辑极其混乱的家长的论点。
国内我们小时候4-5岁开始学琴,三年弹到K545的算不错的。如果6-7岁开始学,好老师的学生2年能弹而且不吃力,同时练习曲复调非奏鸣曲的乐曲配套到同一个程度。6-7岁开始学还要三年弹到K545的,不是孩子不肯练,就是老师不行。
美国老师所谓保持兴趣,就算五岁学琴,七年也teen了,情感很丰富了。既不是过六一的那种儿童,又不是老头老太太,叛逆期都到了,我感觉不太能从K545得到啥共鸣了。乐器保持兴趣,我觉得跟在美国推中文有些类似,早推晚推需要跟认知保持一致,不要出现10岁孩子中文只能读拔萝卜的问题。我小时候10多岁的孩子有的很喜欢巴赫三部创意十二平均律的赋格那些pattern,有的喜欢肖邦,有的喜欢贝多芬,其他不太当系统教材的作曲家的选择在技术范围内已经风格五花八门了。莫扎特和海顿奏鸣曲集更多属于8、9岁最后的天真烂漫,错过了估计要等成年当爸妈陪孩子练莫扎特的时候了。
先说明我对事不对人,
有的人问华人圈子为啥焦虑/卷, 原因就是有很多很多你这种思维方式的人,
我见得真的是太多太多,包括 国内教钢琴的圈子,邻居朋友的微信圈,钢琴老师的微信群, 艺考帮着他们找关系的群
为啥有这种思维方式, 一部分原因就是不懂,说难听了,就是无知,
比如就说这个例子,一个人说我孩子6年弹琴弹完了 k545, 然后另外一个家长回复 ” 啊,6年才到545? 我家第四年就弹完了,你们怎么6年了才刚过545” 然后那家长不说话了,回去又焦虑去了,
任何有华人的各种兴趣爱好群, 竟是这这种人,
这是华人这个群体非常有特色的一种 ,低级 PUA,
而且很多人 fall for it
挺值的,起码每天少时间看了视频或者打游戏,有了基本的音乐素养,为学校第二乐器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我不觉得你了解国内和美国琴童世界,
4-5 岁到 k545得当然有,天才孩子当然有,
绝对不是多数,记住我的话,绝对不是多数,不要在这里胡扯!!
多了,我不就不说了。
你可以归类,汇总,然后提升为什么现象,什么PUA。
我其实只是作为一个个体表达我自己的观点而已。
我觉得,除非是孩子能力有限,这个能力包括天赋,包括因为不够成熟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包括性格的差异,不能专心不能度过struggle stage等等吧。除非是受这个影响,学某一样东西的时间可能会相对慢一些,否则以常规平均的水准来说,大家如果都是在认真的学,包括孩子,包括家长,都是在认真对待这件事,不需要参加比赛,不需要考级,不需要展示,但就是每次课,要努力保证比上次课有进步,那7年K545,就绝对是远晚于正常学琴进度的一件事。
你说的如果是3、4年,可能我都不会单独提出来这件事。 我是单纯的,真心实意的觉得,7年学到K545,假设你娃能力是平均水平的话,要么就是你的经验方法有问题,要么就是老师太放羊。 你可以接受不了,但是既然你发出来分享经验,我就作为一个路过的,人微言轻的说两句实在话。
谢谢分享,挺棒的。孩子在这个过程学会了坚持✊,就是最好的收获
不用搭理这中论调,
这个帖子会引出一堆人的调调,
”啊,你们第6年菜弹到 莫扎特 k545? 你们老师太水了吧? 你们孩子完全没有任何天赋啊? 浪费时间和钱啊,
我们国内,4-5岁,就过了k545 的,随便抓下一大把,6岁才过的家长,根本都没脸见人的”
你会发现
这类帖子会 引出 一堆 这样的,
当成笑话看就好。
拜托我说的是4、5岁开始学,三年弹到K545,不是4、5岁弹K545
莫扎特和海顿属于八九岁的天真烂漫,这话说的,你弹过他们的concerto吗? 八九岁的娃能弹出啥来?
言尽于此吧,这个楼主听不得任何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即使我们表达的其实挺客气的。 但是已经被他归类为笑话了LOL
人家说K545,你说concerto,行吧,你赢了。
你要跟我 扣时间,我们精确是 第6年中过的 k545,
现在是刚进入第7年,
你如果觉得我 因为你没有 夸我家孩子, 我不爽,你就大错特错了,
我可不是来这里找人夸我的,你也是老ID, 我的风格你也清楚,
我就这么直说,我就不认为你懂钢琴,就这么简单,
我这话也是说给这里其他网友的,
我就不认为你这类人懂钢琴,
我不可理解的是,你们这类逻辑怎么做到这么混乱,
逻辑混乱的东西,我无法忍受。
你回复的这个ID也是,
我就不认为他/她 懂钢琴,
而且他也没看懂这里到底在讨论什么。
4-5 岁国内的孩子,有弹到的,
你有小红书吧? 自己找,
我就不浪费时间了,
你根本就没搞明白这里在讨论什么,
另外,4-5岁学琴的主题孩子,3,4年 到 545 有么? 当然有,
老师的教学风格也不一样,学琴一年,别的不弹,直接上大曲子,有这样的老师,
正常学琴的流程,3,4年直接到 545,不容易,相信我。
但是这些根本不是本帖的讨论点
这是非常搞笑的
当然如果娃有天赋,有热情,想把钢琴或者音乐当一件必须完成的事业,那另当别论。
我也是表达我的看法,
我就不认为你懂钢琴,我就有这个自信告诉你,
而且这个帖子目的你也读不懂,这个很让人失望,
你真的觉得我是来这里 炫耀 自家孩子,找网友 点赞的 么?? ?
come on
家里的亲戚从业人员,邻居孩子,走大的音乐学院,
留学俄罗斯的,我见得很多
我真的不是来炫耀的,因为没有任何炫耀的点,
你读帖根本就读不到该有的点上,
我说你是笑话,不过分吧?
有人就是需要把任何出于喜欢随手做的事,必定搞成性价比最高,必须要有最大化输出,不然就是人生失败。何苦来。
照这么说成年以后发展的任何爱好,都是纯粹浪费时间。你一个四五十岁的人,学了几年钢琴,能老年大学录取优先?能参加钢琴大赛?能工作升职加薪?能自由职业增加机会?p用都没有是不是?那人家就乐意,咋的不行呢。
我觉得也没有问题,
这不就是 按部就班 走么,
我就知道有人要冒出来,
以为我在炫耀。
嗯,知道了。
一般 google 上 找, 选图片, 有些谱子能出来,
流行的大部分谱子都有免费的,
油管上也有资源
那你说K545不就得了,干啥说莫扎特和海顿? 莫扎特最简单的歌能代表莫扎特???
坚持是最重要的,
坚持,能够enjoy 过程,
这个是最好结果,
孩子长大,这段时间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有啥值不值的,
学习一样东西,知道练习的重要性,怎样安排时间
这是我希望孩子能在学习里知道的事情
你说的对,你家天才的不是你娃,是你
我没有小红书。我小时候班上60个人,20个学琴的,学校一年级就有钢琴比赛,几十人参加。现在国内什么情况我不了解,也不跟着国内卷。我也说了配套都在同一个程度,你非曲解成直接上大曲子就练那一首,也随你哈。
我小时候爸妈单位一个科室的孩子都组织过几次音乐会,天天上班午休时间聊的都是学钢琴,大家的学法都大差不差,4、5岁学的小汤开始,然后拜厄和大汤作为练习曲和乐曲,大娃6、7岁开始的可能直接拜厄和大汤开始。拜厄完了车尔尼599,849,299,740。849之前手小的加个718小手练习曲,299和740有的穿插点克拉默和莫什科夫斯基。复调巴赫为主,拜厄结尾就开始搭初级巴赫,然后二三部创意,英法组曲,十二平均律。奏鸣曲在849的时候就搭配小奏鸣曲库劳的和克莱门蒂的,那一本里唯一一首莫扎特的就是K545,和回旋曲,然后再是莫扎特奏鸣曲和海顿奏鸣曲集,莫扎特到K311啥的开始转到贝多芬奏鸣曲为主。乐曲最早就是汤普森,后来有本叫世界名曲的,里面门德尔松舒曼都有点,肖邦圆舞曲夜曲,还有一些中外名曲特别大开本的十大本。我提到的这些是一本谱子里几乎每一首都会弹的,最多老师觉得有的小孩没有耐心弹第二乐章,跳过个别乐章。哈农在599/849的时候练一些,不一定都练,还有些老师喜欢布格缪勒,这种就不是所有老师都加了,也通常不全弹。总之就是大部分琴童生涯同时弹四套,最初阶段练习曲和乐曲界限模糊,上面说的这些大部分琴童小学都学完了。初中后还继续学的,肖邦练习曲,甚至更浅的莫什科夫斯基的练习曲,音乐性都不错了,还有各种concert etudes,练习曲和乐曲的界限又模糊了。
实话说,弹七年才学K545孩子还练琴那么多时间的,我是真的没见过。我其实不觉得这个作为兴趣爱好有啥问题,兴趣爱好的唯一标准就是娃开心。你家娃开心就好,也不需要找认同。家长够佛也非常值得称赞。而且我非常同意楼主家娃在美国琴娃里可能很常见,我想说的是,一样的effort,如果老师更好些,娃学七年,可以用自己的手体会更不同更广的音乐世界。当然,你也可以说弹K545,也可以用耳朵体会很广阔的音乐世界,这个我觉得看天赋。天赋好的人,不学乐器都可以有很高的欣赏水平。我说的是非天赋娃
请定义一下好老师。让学生学得最快、一路狂飙的就是好老师吗。那你们当初那一群学得快的人(包括你),在音乐上取得什么成就了吗?飙到哪个高度了?
我儿子试听过的一个老师,是当地大学音乐系指定的piano tutor,也是作曲家,出过乐谱。跟他一聊,他居然是高中才正式学的钢琴。我觉得这才是音乐的魅力。当你有passion,什么时候都不晚。而如果你不喜欢,就算学得再快,也不会给你带来一辈子的快乐和成就感,反而还有人得到了一辈子的厌恶呢。
我在游泳队训练过。我娃跟我学游泳,我们就是在水里玩,比憋气,漂浮,玩球,捡东西,翻跟头,也告诉他动作。他一两年后才会游,很快就可以游挺远的(之前的瓶颈在于换气)。这个过程都非常轻松愉快,他基本没有呛水过,更没有我小时候被教练扔进水的恐惧感。学的是慢,但是so what。我不觉得我是不好的老师,也不觉得他是没资质的学生,应该早早放弃游泳。更觉得如果有人告诉我:“天啊,一两年会游25米,说实话这老师不行。我的经验都是15天可以做到。”,我会非常不认可这种“狂飙”的思路。
你说的对,我加了个莫扎特和海顿奏鸣曲集。我记得K545是莫扎特的作品选进适合更小娃弹的小奏鸣曲集的,要更天真烂漫一些。
我想说的跟家长爱卷不爱卷无关,孩子学琴又不是家长学琴。我还见过哲学phd 25岁来找我学琴,说不想满足于弹个歌或者弹个克莱德曼,想能弹到莫扎特奏鸣曲的程度呢,但是这跟teens又不一样了。我单纯从自己的经历和小时候一起学琴的小伙伴们的经验来说,我感觉上面我一个回帖里写的那个进度,更符合广大酱油娃们拿音乐表达心理诉求、产生共鸣的需要。一脸青春痘弹莫扎特最cute的作品,我觉得恰恰跟美国推行的培养兴趣的学钢琴法有些矛盾,而问题不在于琴童,而在于老师教学水平不行。或者说的更准确些,美国不缺好老师,但是同时太水的老师更多,随随便便就碰到好老师的概率更低。
第一,我的回复跟你孩子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压根没听过娃弹,我评价不了任何东西,我说的内容仅仅针对你提供的你的“经验”和看法。从你的描述里来看,我觉得不管是6年还是7年,弹545,进度慢于平均水平。我也说到了,如果是娃有一些客观原因,本身进度慢,这是可能的,但从你的经验分享里,没有看出这样的意思,那要么是你的方法是你自己的风格,要么老师放羊,总之,对于琴娃来说,保证合理的进度,本身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第二,我不知道你是怎么define懂钢琴的。我自己绝对不敢百分百打保票的说我自己多么懂钢琴,或者说我多么懂培养孩子学习钢琴作为一门兴趣,无论我自己学,还是孩子学,都是在摸索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一些看法和经验。 相反的,你这种,直接断言别人不懂,就你懂的,才值得看客推敲二两。
心里想到什么,听到看到的就是什么。
你反复转圈的来回说,你不是来炫耀和求夸赞的,而这一点,在我的回复里,我压根没有提到,我表达观点的重点呀压根不是这个。 我本来就是真心实意的说了句实在话,就是无论几岁开始学,7年弹545偏慢,你可以不赞同我这个个人看法,但是你不需要来回衍伸和夸大。
你那么激动,真的也挺奇怪的。
你没见过的多了,
就别在这里扯淡了,
学钢琴的孩子太多了,
请学会给予 学 琴6年, 弹到 545 的孩子一点基本的鼓励,
虽然这不是本帖子的目的,
你自己先学着长点见识吧,
我另外一个 目的也是把你这帮啥也不懂,心理阴暗的主 叫出来
有走专业的,是少数。这个跟任何一个课外活动一样,大部分都是业余的。有一部分转了民乐管弦乐,有一部分高中国内学业重就停了,或者一个月学一次勉强保持,这部分停掉的更大些呢?肯定有永远不碰琴的,也有再捡起来的。
比如我读过的私立大学有音乐系,有既便宜又质量极好的私教钢琴课,老师都是Juliad,Oberlin,NEC毕业的。还有这些老师开的chamber music课。什么人在学呢?每十个人里有1-2个白人,3、5个abc,还有3、5个国内大陆接受教育,来美国在读本硕博。这些课都要audition,去学的学生都是国内业余九级水平以上的,上不封顶,技术好的有接近concert pianist,但是故意不走专业,在学stem专业的几个。上这些课的说白了都是童子功。这种课纯粹出于兴趣,没有任何必须修的必要。每个学期recital,表演者的热情还是能看出来的。还有数学专业的本科毕业开了钢琴recital,自己弹了一整场。没错,都是国内小时候的童子功的基础,这里面有三个就是我小时候就认识的弹琴的小伙伴。
在我看来,这种算是既保持了兴趣,又把乐器作为爱好的一种。楼主的娃继续慢慢来,可能也殊途同归,这个我不太清楚具体的例子。楼主是老id了,娃上大学了麻烦来更新一下。
我不是断言,
你这种讨论钢琴 ”值不值”的
见过很多, 不是仅仅你,
我不认为你懂钢琴,
你应该明白我为啥这么说
论坛是给大家看的。我分享的目的也是给别的家长一个参照,这楼里不是还有个天才娃的家长嘛。同意上面smiling85ww说的,保证合理进度,也是学习的一部分。你自己的娃,自己看着好就好,别人是善意提醒还是心理阴暗,也是你自己的判断,关我啥事。
1. 人家的天才娃是 6岁 读史记,给我们不是一个量级,
2. 我没有不让你说话啊!
3. 我不认为你们两个懂钢琴
4. 你觉得我是在炫耀娃? 你如果是这个认知水平,太可惜了
我激动的一个原因是
无法理解你们这种 什么话题 都在讨论值不值的人
我觉得非常非常的可笑,
最你们种 奇怪的脑回路 非常的无法理解
为啥每个贴都追着人问是不是觉得你在炫耀娃?非要问的话,没,我不觉得你在炫耀娃,在我看来,你就想分享一下美国琴娃常态。我就想说,这种琴娃的常态,是跟美国钢琴老师和各种提供钢琴课的音乐学校的常态一致的,扯远一点,我觉得跟美国数学教育也有那么点类似。家长想要的不同,钢琴老师至少可以选,大家求同存异呗。
”善意提醒”,
你能认真解释一下,善意提醒啥??? 我看你们能否解释清楚
比如说,前方有个危险,你善意提醒,make sense 我说我要做一件事情,但是我的方向是错的,你善意提醒,make sense
我在这里就是分享一个 简单的孩子学琴的过程,
你善意提醒我什么?? ? 你这个提醒能给我带来啥?
你觉得我会误入 什么岐途,你为了我的好,善意提醒我, 您能解释一下么??
我是真的无法忍受,你这种 blah blah, 一堆,就是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我理解里他俩的意思大概是你找错老师了/你孩子被耽误了/你家选错方法了/你该换老师了?
一 张嘴 学琴 3-4年的孩子,轻松直接上k545 , 把这种当成大概率 事件来说的人,基本都是不懂钢琴的,
懂钢琴,教钢琴,一般不这么说话,
你理解不了就算了
哦!
原来这个意思。
基本上 还是 扯淡
Re. 我娃也弹了三年琴,听都没听说过什么K545, 刚才我去YouTube 搜了一下,妈呀我觉得再给我娃三年他也弹不了。当然我们是完全的佛系快乐学琴派,美国老师,娃不爱弹古典老师还去帮他找喜欢的电影和游戏主题曲,那种比他当前水平略高一点的改编版本来给他弹(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找能找到的最难的然后自己帮他改)。反正娃弹的挺开心,也能看得到进步,能弹以他的欣赏水平来说不觉得boring的乐曲,就算一辈子弹不了k545又有什么要紧。
但是楼主家找的是中国老师呀。
哈哈,很赞同。混华人圈子的一大问题。各种攀比。其实早一年晚一年学会某种技能或者达到一定水平真的无所谓,孩子自己ready了就到了,没ready再等等呗。
一大群娃三年弹到K545然后放弃了,到初高中还不如你家娃弹得好
但他们也不会真的给推荐什么好老师,因为他们其实也根本不认识什么先进的老师。但这一点不妨碍他们高高在上鄙视一下,你们这种没资源没天赋的人,虽然也没看出他们自己好到了哪里去。
这俩人实际上是来显摆的,无奈没人羡慕他们。
家长觉得别人觉得她在炫耀
这贴真凌乱
我中文不好
是说炫耀水平差吗?
一般比较常见的,
第三年开始接触 简短改变的古典,
也取决于你们老师永的教材, 有些书是一套 1-10,都是短古典, 一步步build up 上去,
这个阶段,你们基本的教材一般老师不会放弃,只是加入古典,
这一步离 弹 K545 还早,
取决于你们老师教材走的进度,取决于取决于她扣的程度 如果每年还有recital / festival 都会耗时间, 一般第四年中后,开始会离开儿童教材, 加入 合订本,小合订本会带一下, 然后进入像 sonatina album 这一类的书, 这类书里,k545 也是中间偏后一点曲子,
你老师是上来一首一首过,还是直接跳,这都是变数,
k545 不代表任何事请,
不要听楼离的在那里胡扯,
小孩子学得快,又弹得好的当然有,
不是这里讨论点,
你孩子的进度, 和他的能力, 他的老师的教学方法,他的曲量都有关系,
不要被那些无良信息误导
这种都是装逼的
第6年
弹
不拉
他们想说,0基础,学琴3-4年,上K545是常态,
我告诉他们,基本就是胡扯
就这么简单
牛娃的经历对我们这种普娃没有意义,我还是觉得楼主这种普娃家长的分享更有借鉴性。奈何牛娃家长忍不住的要指点江山。
我最后回复一次吧,我以前也有印象你在别的回帖里,那时候还没有觉得是这么激进完全听不得任何其他声音的人。
你在这个回帖里说“我们这种”“什么话题”“都在讨论值不值得”,这其实是很典型的一种PUA言论,就是把完全不属实的内容,从一个点,通过叫嚣的方式(实际生活里就是大声嚷嚷吧LOL),然后推广出去,给别人一种,你看那几个人,就是这样什么都在说值不值得。 但是但凡有耐心一点的人,就会知道我们压根没有这么表达过。
单就弹琴这件事情而言,我最开始第一个回帖的意思,表达的也是时间上不值得。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时间成本,在既定的时间内尽可能有效率的推进自己的project,其实这应该是大家都想要实现的一个理想的状态。钢琴这种艺术范畴,没有固定的时间线,所以我只是笼统的说,以平均的普娃学习状态来说,7年545偏慢了,如果娃方法正确可以保证一定程度的练习,4年应该可以开始练习。 你可以说7年这是你们的舒适节奏,完全可以理解。
如果因为我提到了学琴的时间效率问题,你就抓死了这一点,说我不懂钢琴,你的逻辑本身也立不住。当然跟你讨论逻辑,也是很无厘头的事情了。你的表达方式,本身是听不进去任何其他声音的,无论其他声音的表述本身如何。 所以我这些话,写出来给任何可能看到的其他人看,你看了,肯定又会跳着脚来说我们可笑。
我也觉得我可笑,居然还回了你好几个帖子,确实非常非常的可笑。
你除了说人家学得慢,不值得以外。好像没分享什么有用的东西。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考虑成本的,尤其是爱好。比如钓鱼,有的人觉得不钓到鱼就是不值得,不再去了。有的人还是enjoy钓鱼的过程,接着去。哪个我都觉得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但是要是放弃的人告诉坚持的人说这个不值得,时间成本划不来,人家不当面说你有病都算修养好了。
那还有空回复我的若干疑问吗
1)普通娃,就是天赋中位线上下晃荡,平均值的人,一般如何判断当下的老师是否教的好,比如多少时间教到哪里,应该学会什么之类的,能用小娃常用的教材或者曲目举例吗?也不能等4年才发现,有没有1年内就能发现的呢?
2)普通娃每天一定程度的练习是多久?
3)普通娃在练习多久之后,如果没有达到完成某些曲目的水平的话,或者说效率低了,就应该考虑换个兴趣?
普娃,只要有兴趣弹,愿意坚持,不影响学业和别的有天赋的特长,什么速度都可以,弹到高中自然有一番欣喜
不,她们之前讨论的值不值太玄学了,没有很多细节
检验理论是需要细节的
你娃是哪家的,报的哪个大师?
有兴趣就值,长大了自娱自乐抒发情感缓解压力很有用。值不值,难道时间用来看YouTube 打游戏就值了?
一年就进预科,估计不是顶级的那两家
如果有兴趣打游戏,长大了自娱自乐缓解压力,那打游戏不也很值,按照你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