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很快就有人回你,国内现在很大地方还是水深火热 NJ橘猫 发表于 2022-02-04 08:00
70年代生的, 小时候在3线城市长大,家中是最普通的城市双职工家庭。 到10岁才有固定的每天牛奶喝,要大清早6点多去固定地点取牛奶,因为不是独生子女, 一斤牛奶不够分,父亲把牛奶里面加水让我们一人能喝一碗。 每周厂门口有个卖饺子的,一周只能吃一次饺子。 上大学了才开始吃牛肉和海鲜。 90年代末期那时候我记得麦当劳是10块一个汉堡,是有钱人才去的地方, 每周能吃一个汉堡已经觉得超过周围好多人的水平。 我的身高只有148,在南方也算中等偏下的,和小时候营养不良有很大的关系。 在南方长大,冬天没有暖气,晚上冻得穿毛衣睡觉,早上是真的不想起床,家里和室外一个气温。 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来到美国,会住上有前院后院的独栋房子,房间一年四季可以恒温, 只要愿意,普通老百姓可以牛奶当水喝,牛肉就是普通食品。 我只和自己比,不和网上的比。 公用马甲47 发表于 2022-02-02 09:38
Lz你家吃不到牛肉有点儿不理解。不是正常双职工吗?全国有哪地儿不让卖牛肉?幸运之神 发表于 2022-02-02 09:52
回复 154楼RedCrayon的帖子 “落地美国我就震惊了 机场开出去的路黑的不要再黑,说好的高楼呢?霓虹灯呢?” LAX或者JFK不至于这样吧?你这是到了美国某个农村?然后跟中国一线城市比机场?美国农村好歹还有机场,中国农村机场都没有好么。要比一线城市,该说纽约啊,纽约不至于没有说好的高楼吧?时代广场也该有点霓虹灯? SnowAngel2018 发表于 2022-02-04 00:58
接地气 80年代初生人 长在海边 自己赶海捞海鲜吃 小贝壳类的 我奶奶给我煮了给我一个小板凳 一根绣花针 让我自己挑 据说我能坐好几个小时 我记得我爸和我叔叔会在夏天快八月十五的时候潜海抓大梭子蟹和海胆 一箩筐一箩筐的送人 我妈在家焦虑又幸福的等着 潜水挺危险的 我爷爷是部队领导 带着军属种海带创收 海带炖排骨香极了 海带上会结那个mussle 是最不鲜甜的一种贝类 我们都不吃的 直到我到了美国又重新发现了它的美好 牛奶是装在塑料袋里的 每天有送牛奶的送上门 上小学以后学校午饭前管一顿热豆奶配面包 bangobunny 发表于 2022-02-02 09:46
70年代末生的,没牛奶喝,但别家也许有。我们主要是父母没觉得喝牛奶多好。 但各种肉菜正常吃,饺子一般也不常包,费事儿。父母给零钱,飞也似地想到哪儿到哪儿吃。 我们还是贫困县。幸运之神 发表于 2022-02-02 09:50
90年代末期大家传言麦当劳一杯果汁要80多块钱。 我爸说这是不是传言传错了,是80还是8块钱,8块钱我们就去吃。 然后爬山涉水到了,一看,汉堡5块钱果汁3块钱,两家人带着孩子吃了一顿88元。 豆沙蛋黄酥 发表于 2022-02-02 09:59
麦当劳汉堡10块钱那阵子,我好奇去吃了一次,然后就不去了,我吃不惯蛋黄酱的味道,那些生菜叶生番茄配着鸡胸感觉怪怪的。当时那家汉堡店边上有家炸鸡店,本土的,不是KFC,一个炸鸡腿才2.5块;然后再走远点儿,有个小馆子卖盒饭,什么梅菜扣肉饭,香菇滑鸡饭,都是4块钱一盒。晚上夜市大排档,半条鲈鱼也10块,一份三黄鸡也10块,我觉得我是钱多了烧的才会去花10块吃汉堡。 到了美帝,我内牛满面地发现,虽然麦当劳遍地都是,但是好吃的鲈鱼和三黄鸡再也没有了,即便花10倍麦当劳汉堡的价格也遇不到了。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2-02-02 10:04
麦当劳什么时候有5块的汉堡?最低都是10块 公用马甲47 发表于 2022-02-02 10:06
在南方,牛是生产资料,一般不会拿来吃的。 深秋2020 发表于 2022-02-02 09:56
小时候肯德基好好吃哦 bangobunny 发表于 2022-02-02 10:02
是贫困线的处级干部以上家庭吗?你这个不算啥,我同学里面最奢侈的一个就是贫困县副县长的千金,后来双规了 公用马甲47 发表于 2022-02-02 10:03
出国的生活进步了,说国外好,国内的生活也进步了,说国内好,不都有道理么。 claireliu 发表于 2022-02-02 10:19
麦当劳当年卖点是奶昔和薯条,不是汉堡 😅 豆沙蛋黄酥 发表于 2022-02-02 10:06
真实。六七十年代的人,过过苦日子,到了美国后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改善,对物质条件更加看重,对存在的其他的社会问题没有像物质条件这么敏感。九零后零零后,只要不是非常偏远地区的,基本没过过苦日子,不存在吃不饱喝不足挨冻受冷这种,所以对于美国和中国的比较,更看重是不是可以不受歧视更安全生活更有乐趣等等这些精神方面的 果小小 发表于 2022-02-02 10:06
比楼主年岁大一丁点,一线城市的普通工人家庭,完全明白楼主的儿时感受 在天朝改开后,自己奋斗就享受到了和美国目前差不多的中产生活水准。 再朝前看,比我们小的80-90更猛,在国内过的比咱更好的比比皆是 武松9527 发表于 2022-02-02 10:38
70年代80年代牛肉很贵,比猪肉贵多了,一年能吃一两次吧 公用马甲47 发表于 2022-02-02 10:04
刚好看到这个,可以对应楼主的帖子。 ocmom 发表于 2022-02-02 10:41
回复 42楼ILoveEcho的帖子 我们小时候工业产品比较缺 processed food也是比较缺 但是能种能养能捕的高品质农产品真的是不缺 bruinbeer 发表于 2022-02-02 10:59
85后 北方省会城市,能吃饱吃好,但是海鲜和南方水果新鲜零食什么的对小时候的我们来说还是挺稀罕的。小时候还记得我们那没有麦当劳,我爸从北京出差回来给我带的stale的薯条😂 不过我一直觉得80后最幸运,我们小时候没有那么穷了,电视上看的是日本动画 芝麻街 中央八台晚上打开就是韩剧美剧,高中大学的时候大家都在用gmail google和脸书。 amberhoho 发表于 2022-02-02 11:35
还有AO3的小黄文?😅 那个时候还有不少很好的古装剧,和现在恋爱脑仙侠剧不是一个水平的。 豆沙蛋黄酥 发表于 2022-02-02 11:41
对 那时候国产剧也都是不错的 08年后渐渐就坏了 amberhoho 发表于 2022-02-02 11:47
那时候网络审查还不像后来那么严。google都还能用的时候,小黄文没必要去AO3看,国内网站也有很多的。 AO3是国内网络审查已经开始收紧之后,在国内的平台上没法子放某些文字——不一定是小黄文,含敏感关键词的都不能——的时候用来放文的地方。有段时间photobucket也是个常用的地方,在那里把文字截屏变成图然后贴在平台上可以混过去,不过不好看,一段文字夹一块图,补丁一样。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2-02-02 11:49
但是论culture 的话,现在是远远不如90年代的。就是看个玛丽苏文,现在的水平远远不如2010年。 豆沙蛋黄酥 发表于 2022-02-02 10:43
我家也是南方,牛肉还是挺经常吃的,牛奶倒是没怎么喝过。记得初中时我爸每天给我几块钱零花钱,我最爱在学校小卖部买一板杏仁巧克力吃。 后来家道中落,穷得不行,每天都是吃豆腐,衣服都是捡亲戚的旧衣服穿。最记得一次在广州和我爸坐公交车,一人一块钱,但我们没有两块钱,我爸只好投了五块,多付了三块钱,当时感觉心如刀割一样。 所以,我要努力,再也不想过那种穷困的日子了。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2-02-02 10:12
知足常乐,自己跟自己比挺好。 那时候的牛奶好像已经掺了水?记得有几天回老家没有及时取奶,回来看就上面浮着奶渣,下面都是水。 后来有了塑料袋装奶,奶味更是稀薄。 那时候牛羊肉吃的少,猪肉鱼多点儿。 xiaopeng3 发表于 2022-02-02 10:46
AO3封前我常去杭州一个论坛看小说,叫19楼妈妈宝宝网,估计很多顿家家庭妇女需要看小黄文打发时间。 后来网站就突然不见了。 豆沙蛋黄酥 发表于 2022-02-02 11:52
牛肉羊肉都不好买 是不是得先紧着回民地区呀 bangobunny 发表于 2022-02-02 10:04
麦当劳我最爱的是辣鸡翅 比korean chicken wing都好吃😋 CleverBeaver 发表于 2022-02-02 13:55
回复 79楼CleverBeaver的帖子 哈哈 笑死我了 想起来我爸爸回忆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 说 那个时候吃的东西不丰富 只有巧克力 全家孩子拿巧克力当粮食吃吃了一口坏牙 bangobunny 发表于 2022-02-02 14:08
你因为移民后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觉得美国不错, 那么同样的逻辑。。国内的人,这些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几十倍,自然也觉得中国不错,这岂不是很容易理解? 更何况,即使绝对水平依然落后发达国家,但这些年中国的生活水平提升速度远远高于其它地区,而这才是最考验一个政府的地方 Namama 发表于 2022-02-02 12:04
93年初春,我和我老公一起逛南京路,从外滩一直走到中山公园,路过曼克顿广场,看到有鲜榨橙汁卖,我老公一问,2.5元一杯,当时学校大排只要0.8元,没舍得,还是买了便宜的汽水喝。 93年初秋,一个初中发小来大学找我,他已经工作,请我吃了人生第一顿肯德基,荣华鸡。快三十年以后,同学在初中群里玩笑说,当年他找我回去后大醉大哭了一场,觉得自己没戏。 当下的我并没有任何察觉,只是翻翻回忆,哦!的确,每次开学他都到车站送我,大包小包吃的拎给我,我只当同学友谊,嬉笑道别。 果然我还是嫁给了那个连果汁都不舍得给我买小气鬼,赚的每分钱都交给我,家里剩菜剩饭他不舍得丢,都包圆,一晃,也快三十年! abmm 发表于 2022-02-02 14:08
我今天看了一会儿朝鲜的春晚 看了好一会儿呢 我在想 也许那样挺幸福的 bangobunny 发表于 2022-02-02 14:19
我是2000年出国的。 说实话最大的对比震撼,真不是来了美国后,觉得美国和中国比。 而是每次回国,发现国内的变化。 mylittle9 发表于 2022-02-02 14:32
回复 71楼Wpzzz的帖子 自不自由看春晚小品就知道了,八十年代最自由,九十年代还可以,两千年以后其实已经不怎么自由了,只不过互联网没啥监管。2012年其实也不算一个重要节点,真正的变化其实是一六一七年开始翻旧账,才有了寒蝉效应。 Newface_2020 发表于 2022-02-02 14:42
🔥 最新回帖
你说的这也是现实,不是杜撰吧?我亲戚,沿海大城市户口,40年前结婚时就住在9平米的小屋,没有上下水,厕所去公厕。现在孩子都37、38了,一家三口还是在那9平米的小屋里。虽然大部分人物质生活确实比以前强不少,但不能否认确实很有很多人在水深火热里。
70年代生人 小时候没喝过牛奶的
到了美国也没觉得咋地,对物质不太敏感
也许家里三四个娃
你看错了 没说中国机场比美国好 80年代中国一共也没几个机场跟美国no可比性 在说美国没有我之前想象的灯红酒绿! 别拿小刘说事儿 小刘是啥年代? 我描写80年代,跟小刘差着30年
🛋️ 沙发板凳
赞分享!
在南方,牛是生产资料,一般不会拿来吃的。
是贫困线的处级干部以上家庭吗?你这个不算啥,我同学里面最奢侈的一个就是贫困县副县长的千金,后来双规了
70年代80年代牛肉很贵,比猪肉贵多了,一年能吃一两次吧
到了美帝,我内牛满面地发现,虽然麦当劳遍地都是,但是好吃的鲈鱼和三黄鸡再也没有了,即便花10倍麦当劳汉堡的价格也遇不到了。
那个时候很多人的不会做饭,我爸妈不会做鱼和虾,也没有YouTube 跟着学,我是工作了才开始吃这些的。 有些人不会做牛肉太正常了。
麦当劳什么时候有5块的汉堡?最低都是10块
麦当劳当年卖点是奶昔和薯条,不是汉堡 😅
97年的样子,王府井那家。你说的是套餐吧。
我家也是南方,牛肉还是挺经常吃的,牛奶倒是没怎么喝过。记得初中时我爸每天给我几块钱零花钱,我最爱在学校小卖部买一板杏仁巧克力吃。
后来家道中落,穷得不行,每天都是吃豆腐,衣服都是捡亲戚的旧衣服穿。最记得一次在广州和我爸坐公交车,一人一块钱,但我们没有两块钱,我爸只好投了五块,多付了三块钱,当时感觉心如刀割一样。
所以,我要努力,再也不想过那种穷困的日子了。
后来去北方读大学,再后来留美,再也没有在吃螃蟹的季节在老家吃过大闸蟹。
欧洲不也这样
肯德基没变啊
一如既往的油乎乎 和难吃
绝对不是干部家庭。我干部家庭同学那绝对比我们吃住用都更好
就普通工人家庭。下次我给爸妈电话一定要感谢他们给我吃牛肉之恩!都不知道吃东西会紧张。。。有次我吃冷牛肉吐了,不想碰了。我妈妈还鼓励我坚持,怕我以后一辈子不吃可惜了。
美国以前流行吃aspic这种妖孽
觉得KFC比麦当劳好吃。很少去麦当劳,KFC的常客
何不食肉糜 当时牛肉只提供给穆斯林,凭票购买。过年过节单位/公司会调牛肉,职工凭购物劵买。
撇开物质条件不论,我觉得美帝这里的歧视对年纪稍长的中国人而言都不算个事儿。户口政策,一胎政策,哪个不是让人跑来跑去受尽怠慢的。生个娃还得办准生证,去个国营商店买东西都可能遭售货员白眼,外地人在北京被看门大爷大妈态度恶劣地吆喝,在上海被公交车售票员叫乡屋宁,都是有的吧。这些人这辈子遭受过的最大歧视不是在美帝。
在天朝改开后,自己奋斗就享受到了和美国目前差不多的中产生活水准。
再朝前看,比我们小的80-90更猛,在国内过的比咱更好的比比皆是
但是论culture 的话,现在是远远不如90年代的。就是看个玛丽苏文,现在的水平远远不如2010年。
那时候的牛奶好像已经掺了水?记得有几天回老家没有及时取奶,回来看就上面浮着奶渣,下面都是水。 后来有了塑料袋装奶,奶味更是稀薄。
那时候牛羊肉吃的少,猪肉鱼多点儿。
小时候物质贫乏,只有上海这种大城市才有好东西卖,爸爸每次去上海出差都会帮同事带无数商品,我记得有一次光皮鞋就买了十几双,用绳子串成一串扛在肩上背回来。
小学第一次吃到康师傅方便面,还是我爸爸去北京出差时买的,那时候觉得康师傅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中学时爸爸出差开始坐飞机,航班上发的小食品(蛋糕面包之类的)爸爸都舍不得吃省下来带回家给我们吃,我们总是特别高兴。
高中第一次坐出租车,起步价大概是五六元?由于地理条件,我们的城市流行摩的,就是摩托车载人,坐一次两三元。当时公交车很少,错过一班车要等半个小时,所以摩的对学生来说还是很方便实惠的。
大学时麦当劳和肯德基越来越多,我和LD一起在某都上学,偶尔去肯德基坐坐,当时的玉米要八元一根,有浓郁的奶香,但是对我们来说太贵了,所以我们俩买一根分着吃。大学快毕业时城市里有了地铁,第一次坐地铁,当时地铁还只有一条线。
小学家里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中学买了洗衣机和电冰箱。我刚到美国时还有人问我有没有看过电视,我很自豪地说电视是从小看到大的。
回首这几十年,中国的变化太大了,父母那一辈的日子太清贫了。我们小时候虽然也苦,但是这几十年经历了物质条件的大飞跃,非常感恩现在的生活,希望后代在享受好日子的时候不要take everything for granted。
那会儿牛羊肉是不常吃。有天我妈买了点回来,说是回族同事给了票才买的。香的我~~~
我也在城市里长大的,确实什么都不缺。 农村跟城市,那时候真是天壤之别。
不过,为啥要讨论这个?查户口?
我们小时候工业产品比较缺 processed food也是比较缺 但是能种能养能捕的高品质农产品真的是不缺
那时候的农产品的确品质很高,牛奶烧开以后上面都是厚厚的一层油,现在国内的袋装牛奶、纸桶装牛奶都清水寡淡、没什么奶香。还有光明的冰砖,真是好吃,我们家准一线都买不到,只能每次去上海的时候吃。
不过我小时候肉和海鲜还是不多,那时候期待过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吃什么吃什么,可能到了高中以后才算是每顿都能吃肉了吧。
不过我一直觉得80后最幸运,我们小时候没有那么穷了,电视上看的是日本动画 芝麻街 中央八台晚上打开就是韩剧美剧,高中大学的时候大家都在用gmail google和脸书。
风俗不一样,我小时候家里都说牛肉和公鸡是发的,从不买。
还有AO3的小黄文?😅 那个时候还有不少很好的古装剧,和现在恋爱脑仙侠剧不是一个水平的。
对 那时候国产剧也都是不错的 08年后渐渐就坏了
直到15年,起点还有不少不错的文,有一个是中国X-men 的连载我看了几百章。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现在都是些垃圾。
那时候网络审查还不像后来那么严。google都还能用的时候,小黄文没必要去AO3看,国内网站也有很多的。
AO3是国内网络审查已经开始收紧之后,在国内的平台上没法子放某些文字——不一定是小黄文,含敏感关键词的都不能——的时候用来放文的地方。有段时间photobucket也是个常用的地方,在那里把文字截屏变成图然后贴在平台上可以混过去,不过不好看,一段文字夹一块图,补丁一样。
AO3封前我常去杭州一个论坛看小说,叫19楼妈妈宝宝网,估计很多顿家家庭妇女需要看小黄文打发时间。 后来网站就突然不见了。
小时候物资匮乏啊, 粮油都按票供应,省着点用可以和老乡换鸡蛋。老乡家里更苦,山区降雨少,只能种点高粱、玉米、土豆耐寒的作物。 牛奶可以从老乡那里买,肯定是掺水了。 牛肉羊肉很少见,能吃顿猪肉就不错了。 鱼更是没有。 过年的时候,厂矿里会开车到四川采办年货,能分到橙子啊,带鱼什么的。
到了90年就好多了。 各种副使产品都丰富了很多。
上大学去了上海,第一次喝到了可乐,吃了麦当劳,肯德基。
你因为移民后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觉得美国不错,
那么同样的逻辑。。国内的人,这些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几十倍,自然也觉得中国不错,这岂不是很容易理解?
更何况, 1) 一个是通过移民去其它国家获得的生活水平提高,一个是完全靠自己和周围人奋斗几十年换来的生活水平提高,肯定是后者的自豪感更强啊。。
2) 即使目前绝对生活水平依然落后发达国家,但这些年中国的生活水平提升速度远远高于其它地区,而这才是最考验一个政府的地方
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大部分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一大截。其它方面就要看怎么说了
“”我记得我爸和我叔叔会在夏天快八月十五的时候潜海抓大梭子蟹和海胆 一箩筐一箩筐的送人 我妈在家焦虑又幸福的等着 潜水挺危险的“”
真有画面感。很美好,谢谢分享
九十年代到2012是中国思想最自由的年代,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猛,最充满生机的时代。可惜已经过去了。
我上高一的时候,一个星期买菜的钱是5块钱。有同学只有3块钱。 高二的时候涨到8-10块,有同学还是只有3块钱 高三的时候10-15,看爸爸钱包里有多少。基本上每次去学校爸爸都会把能够找到的钱都给我。有些同学还是3块钱。 当然,我们自己带米去学校,学校免费给我们蒸熟。后来带米去学校换米票去食堂打饭。所以米饭还是管饱的。很多同学练就了两块咸菜吃一盆米饭的本领。 一般星期一,二都是吃自己家里带的咸菜。南方气温高,潮湿,没法带肉菜,当然家里也没肉菜。
现在超市里牛奶不会分离是因为经过同质化加工(homogenization),未加工的鲜奶是会分离的,不一定是因为加了水的缘故,同时温度的控制也很重要。
这楼给歪的
哎呀 我对mussle有和层主一样的情愫
海鲜河鲜都是亚洲的好 奈何这边很少只能将就
哈哈 是的
我家有个回民邻居 连馄饨都是牛肉馅的 不过也很好吃
麦当劳我最爱的是辣鸡翅 比korean chicken wing都好吃😋
外婆说 我们没有的 家里老大老二都是奶粉喝不掉倒掉的 (估计那时防霉处理很差)
我外婆还是那种很红的党员 家里的境况确实是xx年之后更差 她们邻里街坊都是一辈子家庭主妇 唯独我外婆因为xx年后家境滑坡出去工作 但她一直很感激某党 出门工作让她有机会识字 让她不被困于“主妇”之职
生活整体一定是越来越好 毕竟科技会进步 但是人为因素的倒退其实到处都是 包括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
来美国之前怎么也想不到到了美国还要馋好吃的麦当劳肯德基
哈哈 笑死我了 想起来我爸爸回忆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 说 那个时候吃的东西不丰富 只有巧克力 全家孩子拿巧克力当粮食吃吃了一口坏牙
好浪漫 我要哭了
哈哈哈😆 你爸全年最佳😻
这个故事回味无穷
我也是70年代的,大概比你稍微小一点。我差不多是第一代独生子女。
我家当时牛羊肉吃的很多。因为我姥姥在我家住。她爱吃。 那时候没有冰箱,冬天买一个牛腿啥的,冻在窗户外面。羊也是一买一只。不过的确好像只有冬天吃的多。
我家北方。冬天最难过的是蔬菜种类少。当时运输不好,秋天家家准备冬菜,腌咸菜。准备冬天吃。
但是总体来说,物质我并没有觉得很差过。
我是2000年出国的。 说实话最大的对比震撼,真不是来了美国后,觉得美国和中国比。
而是每次回国,发现国内的变化。
好甜
兔姐好有情趣 我等下也要去看看
我和你有同感
感觉错过了什么 特别是疫情发生以后 那美好的生活竟然都很难触摸到了 只能看着友圈的筒子们开心 默默的为他们感到幸福
🦀️这边也有的 很久以前我和家属还有我爸妈一起去Maine 螃蟹多的没人吃 还很很很便宜 现在想想要我拖家带口去缅因州 还是算了吧
小时候经常听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那时候真的没觉得苦,现在想想还是不想让孩子过那种生活。
自不自由看春晚小品就知道了,八十年代最自由,九十年代还可以,两千年以后其实已经不怎么自由了,只不过互联网没啥监管。2012年其实也不算一个重要节点,真正的变化其实是一六一七年开始翻旧账,才有了寒蝉效应。
12前后很多边缘群体开始感受到了各种压制,那个时候爱去的几家漫画和玄幻网站因为备份的原因都下线了。 等他们都给干掉了。 就轮到大家了。 16年以后实名制,我被知乎踢出来了。 那个时候还没想到连王刚做个蛋炒饭都能被censor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