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生的, 小时候在3线城市长大,家中是最普通的城市双职工家庭。 到10岁才有固定的每天牛奶喝,要大清早6点多去固定地点取牛奶,因为不是独生子女, 一斤牛奶不够分,父亲把牛奶里面加水让我们一人能喝一碗。 每周厂门口有个卖饺子的,一周只能吃一次饺子。 上大学了才开始吃牛肉和海鲜。 90年代末期那时候我记得麦当劳是10块一个汉堡,是有钱人才去的地方, 每周能吃一个汉堡已经觉得超过周围好多人的水平。 我的身高只有148,在南方也算中等偏下的,和小时候营养不良有很大的关系。 在南方长大,冬天没有暖气,晚上冻得穿毛衣睡觉,早上是真的不想起床,家里和室外一个气温。 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来到美国,会住上有前院后院的独栋房子,房间一年四季可以恒温, 只要愿意,普通老百姓可以牛奶当水喝,牛肉就是普通食品。 我只和自己比,不和网上的比。 公用马甲47 发表于 2022-02-02 09:38
哈哈哈😆 你爸全年最佳😻 这个故事回味无穷 CleverBeaver 发表于 2022-02-02 14:20
我家就是小康,爸爸六十年代大学生,那个时候不多,一个单位也就一两个,妈妈老师,不缺吃穿,但也都是自己花钱买的。 和我老公家比就差很远,我公公也是大学生,学农业机械的,去基层当乡长,家里的土鸡是一麻袋一麻袋送来的,猪是半只,米面都是最新最好的。第一次90几年去他家,饮料箱子是几十箱,简直像卖货的。我婆婆也是老师,她很节俭,估计是这个性格影响了我老公,并不是家里缺吃少喝。 abmm 发表于 2022-02-02 14:17
就说啊 我妈回忆起来 就是每天吃红薯 我爸回忆起来 就是嘴上长泡 天天吃午餐肉罐头 巧克力 bangobunny 发表于 2022-02-02 15:08
我爸妈那三年好像家里确实挺苦的 和那时比一下 我们现在的inflation也不算什么啦 CleverBeaver 发表于 2022-02-02 15:16
七十年代中期出生于还不算太落后的北方农村,吃的不用说了,记事的时候赶上端午节分个鸡蛋开心的能留好几天。电是七八岁通上的,因为节能,每天只供应几个小时,点煤油灯的夜晚早早进暖和的被窝也很开心。高中时住校宿舍是没有暖气的,我跟朋友两人一个被窝四床被子压上边,早晨起来盆里的洗脸水冻着冰。学校里打的都是菜汤,全班同学派两个代表拿个铁桶去厨房打回来再分,桶面飘着几片肥肉片和几朵葱花。女生因为不好意思吃多,每顿只点半个馒头,高中好几次晕倒,不知是不是营养不良。 小时候经常听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那时候真的没觉得苦,现在想想还是不想让孩子过那种生活。 shzbc 发表于 2022-02-02 14:40
自己花钱买有什么不对吗?你想人送?你举的例子可都是腐败。 发小每次送你去车站还大包小包送吃的,你居然“毫无察觉”,把人当猴耍呢。挑了个小气鬼老公又开始数人家家里条件怎么怎么好,数完父母数舅舅,真是有意思。 hingdu 发表于 2022-02-02 15:14
我是2000年出国的。 说实话最大的对比震撼,真不是来了美国后,觉得美国和中国比。 而是每次回国,发现国内的变化。 mylittle9 发表于 2022-02-02 14:32
这点吃的也算腐败啊?可能都是单位发的,北方就那样吧,好像工资不用动的,家里油啊,米啊鸡蛋啊都是发的,不用掏钱买。 天地良心,我可真不知道人家对我有意思,这发小平时还总要损我几句,也不让着我,我还经常一包气呢。 只是很多年以后我老公和我看电视,说了一句,青春期的男生就是喜欢欺负喜欢的女生,我才吓一跳,好像有点明白了。 高中时候自行车经常被某男生放了气,很恼火,然后总和我一起走,或者在回家路上等我,塞给我最新的磁带,不好意思,当时我也没觉得什么。。。也是通通收下,听几天还回去,一路上也就是聊学校,成绩,无它,太纯净了! 我一直觉得这些就是友情而已,没人表白过,我老公是一个人直接说他喜欢我的男生,然后我觉得好不容易。。终于有男生也喜欢我啦,赶紧答应了,虽然彼时才17,8岁。 abmm 发表于 2022-02-02 19:02
你因为移民后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觉得美国不错, 那么同样的逻辑。。国内的人,这些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几十倍,自然也觉得中国不错,这岂不是很容易理解? 更何况,即使绝对水平依然落后发达国家,但这些年中国的生活水平提升速度远远高于其它地区,而这才是最考验一个政府的地方 Namama 发表于 2022-02-02 12:04
15年以前是变化大,15年也就这样了。 Wpzzz 发表于 2022-02-02 18:45
真实。六七十年代的人,过过苦日子,到了美国后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改善,对物质条件更加看重,对存在的其他的社会问题没有像物质条件这么敏感。九零后零零后,只要不是非常偏远地区的,基本没过过苦日子,不存在吃不饱喝不足挨冻受冷这种,所以对于美国和中国的比较,更看重是不是可以不受歧视更安全生活更有乐趣等等这些精神方面的 果小小 发表于 2022-02-02 10:06
那是年龄小在中国没经过啥事。 等人到中年了再说这话。高楼大厦物质条件很表面的东西。 墨染云烟 发表于 2022-02-03 00:58
我80后,你这个生活水平我小时候都没达到…… Monkey_baby 发表于 2022-02-02 11:51
回复 8楼xwei26的帖子 我觉得是饮食习惯问题,我也记得那时候爸妈时不时的买熟的卤牛肉片吃,但是我家也从来没买过生牛肉回来炖或者炒,都是买猪肉做了吃,我妈说她不会做牛肉 幸福歌丽娜 发表于 2022-02-03 00:07
70 后北京人 小学好像没啥印象 但我妈食堂有卖面包的 但是我自己觉得没伊利的好吃 初中我同学过生日在前门请吃肯德基 同学里开始穿耐克彪马 比较有印象的是高中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同学家长是经贸部和外贸进出口公司的 家里人经常出国 耐克阿迪已经不新鲜了 有穿类似burberry 风衣的 开始拿 wilson 球拍打网球的 大学就更五花八门了 隔壁宿舍的女生带着5000的手表 高年级同学有去拍电影的 深圳来的直接染一黄头发穿黑色紧身牛仔裤 后来才听说 我们学校很多广州深圳的学生家里很多是当地当官的或者海关的 衣服都是香港买的 直接碾压北京上海的 哈哈 猪小白 发表于 2022-02-02 22:34
我当时来美国最大的感受就是终于可以每天洗澡了!我头发油,大学时候洗头需要打热水去洗,就很懒不可能天天打水,而且真的课业也紧张了我也没时间,所以天天被嘲笑😝到了美国再也没有人笑话我的头发了!因为我每天洗头洗澡,可整洁了!zzsummer 发表于 2022-02-03 00:24
有道理,和我的感受一样。物质生活提高,对我感觉上最大的冲击发生在中国。 有记忆起,家里是台14寸黑白电视,后来换成彩色电视,屏幕越来越大,我记得我出国的时候,家里的电视是34寸。 小时候,洗澡要烧水,因为我妈的一次失误,滚烫的热水把我的脚烫了很大的一个水泡。80年代中末期,家人去香港,每人每次可以从香港带一定数目的免税商品。那时候从香港带回来热水器,空调,还有冰箱。记得家里的第一台冰箱的牌子叫General(将军牌),日本的牌子(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第一台空调是三菱,都是从香港运回来的。以后,国产电器开始占据市场,买电器象买菜,再也不用从香港带回来了。 房子,我出生后一开始住的是姥爷家,因为我爸爸,妈妈那时候都没资格分房,后来我爸爸分了套60平方米的2房一厅,全家就从姥爷家搬了出去。不久后,我爸爸辞职下海经商了,房子单位要收回,就自己买了一套小三房2厅住。接着公务员住房改革,我妈妈分了(后买下)一套更大面积的,全家再次搬家。 说交通,小学走路上学,中学骑单车上学,大学不上学,但我已经学会开车了,拿了驾照。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也日益方便,地铁站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来了美国,觉得物质生活和我在国内没啥本质区别,在国内有的,我在美国也有,在国内没有的,我在美国也没有。但我在国内是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来到美国变成少数民族,我对这个改变,感触更深。 头文字D 发表于 2022-02-03 00:47
你现在去北方,或者安个空调,也能做到四季恒温。牛奶牛羊肉都不是问题。除了独栋房子比较难 Inferno 发表于 2022-02-02 20:59
无论南方北方有几个普通老百姓或者中产阶级家里夏天24小时开空调? 公用马甲47 发表于 2022-02-03 08:21
Lz你家吃不到牛肉有点儿不理解。不是正常双职工吗?全国有哪地儿不让卖牛肉?幸运之神 发表于 2022-02-02 09:52
重点是,我们在中国过的也是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没感受到啥歧视啊。20年前,公家单位工作人员态度不太好,这是我印象比较深的。我在北京火车站询问事情时,亲眼见到售票处工作人员和顾客吵架。但这以外的事,就没啥感受和记忆了。 头文字D 发表于 2022-02-03 01:16
你但凡试过家里有人重病要找医院, 或者自己去创业要和政府打交道。要办户口, 或者惹了官司之类的事情就不会这么天真了。 我当年在银行工作时,行长嫖妓被抓过, 老婆家有点权势被捞了出来。 现在回国表面光鲜, 进出各个地方刷脸刷证件感觉自由度差了很多。 回大学母校聚会因为身份证不智能差点没被放行进不去。 中国就这样, 一个底层的小官能卡死你。 我来来往往这么多年, 从来没感觉到这方面有进步过。 一尊上台后又差了很多。 墨染云烟 发表于 2022-02-03 09:26
回复 160楼RedCrayon的帖子 要是没出国,应该不会和我交流某方面的心得了,LOL (旁人不要误会,纯属正常业余爱好) 头文字D 发表于 2022-02-03 09:57
不一定。那啥points论坛我看国内人也挺多。 RedCrayon 发表于 2022-02-03 10:04
70尾巴, 但是从生活条件来说,我算是个伪90后,因为北京生,深圳长大。 虽说父母是普通工薪,但是当时的物资不是贵不贵的问题,是有没有的问题,只要有,其实普通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所以在深圳,吃的用的玩的从来没缺过,包括东南亚得新鲜芒果,英国的零食朱古力,香港玩具反斗城(Toys r us)买来的玩具,Adidas的鞋。 但是一直没觉得这些物质上的是多么值得嘚瑟的。 我从小最高兴的是那时候的鱼骨天线能收到香港翡翠,明珠,亚视,国际台的信号(中央台的信号反而不那么清楚)。 所以香港台各种卡通和新闻随便看。 小学高年级改有线电视了,但是也传输香港这四个台的信号,比鱼骨天线更清楚了。 最清晰的记忆是小学高年级的某一年开始,突然有线电视开始卡香港广东话新闻的内容,经常播到一半,特别是敏感话题说了没几个字,就莫名其妙插播深圳台的广告。 之后的几年,卡得越来越频繁,很多时候是假警报,卡了一会儿估计发现没什么需要卡的,又继续正常放那条新闻的后半截。 大家都不是傻子,包括上初中的我,那是明明白白的体会了新闻封锁和控制。 其实那时候我的中学老师校长和校风其实都很民主开放, 鼓励我们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校开校会的时候会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力。 整个初一的政治课是时事政治,每次上课之前的作业是看报纸找新闻,然后课上分享和讨论新闻。 期末考试是议论文形式,题目是关于深圳暂住人员的身份和居住问题(现在这种话题算是妄议xx了吧)。 高中时候香港台的广东话新闻还是每天被卡很多,为了能好好看新闻和练英语,就干脆看明珠台的英文新闻,他们每天也转播ABC和CBS的新闻,我还记得天天看Dan Rather和Petter Jennings. 后来大学考到了北京的P大学国际政治, 发现P大的国际政治跟明珠台英文新闻里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好无聊。 而且老师都有很多话题不敢涉及。 (当时还跟广东的招生主管聊过,他说广东之所以招得少,是因为广东学生见识少,英文差。我???现在想想他定义的见识,是不是又红又专的思想觉悟?是不是首都文化?) 反正在北京的四年没觉得首都在物质或者文化上有多先进,不过那时候网络还挺自由的,能看到不少资讯。 大学毕业来美国,在玉米地呆着也没觉得美国物质上有多丰富,比起深圳更是差远了。 但是发现,可以在课上跟教授对着争论哦,可以提刁钻的问题哦,比 p大有意思多了。 再后来,发现美国的物质丰富不是堆在高楼大厦和基建里的, 是作为普通老百姓可以轻松获得的生活质量。 也经常回国,每次回去之前都有朋友亲戚说国内变化多大多大, 但是我还真没太觉得(去过北京上海深圳),没觉得比我小时候有什么质的变化。 (可能是90年代深圳已经物质很丰富了,所以来美国或者之后回国玩,都没觉得有啥飞跃性的不同) 可是从思想控制上来说,国内倒是比我中学大学的时候有了质的倒退。 我小时候能看到的信息,无论是通过电视还是网络,现在在国内都看不到了。 那时候可以跟同学老师朋友聊的话题,现在也都不能聊了。 这才是我越来越庆幸留在美国的原因。 crystalyysu 发表于 2022-02-03 10:12
我们小时候家家户户有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全部是香港来的水货。当时走私的人很多,大大小小,每家每户都有认识的人做走私或者抓走私。 SnowAngel2018 发表于 2022-02-03 05:02
九十年代到2012是中国思想最自由的年代,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猛,最充满生机的时代。可惜已经过去了。 Wpzzz 发表于 2022-02-02 12:59
那时候的农产品的确品质很高,牛奶烧开以后上面都是厚厚的一层油,现在国内的袋装牛奶、纸桶装牛奶都清水寡淡、没什么奶香。还有光明的冰砖,真是好吃,我们家准一线都买不到,只能每次去上海的时候吃。 不过我小时候肉和海鲜还是不多,那时候期待过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吃什么吃什么,可能到了高中以后才算是每顿都能吃肉了吧。 ILoveEcho 发表于 2022-02-02 11:10
回复 158楼头文字D的帖子 真的是很多钱哈哈 年少无知对钱没概念也不当回儿事 我要是没出国,挣钱应该超级容易吧😂 RedCrayon 发表于 2022-02-03 09:48
回复 154楼RedCrayon的帖子 (请别引用) 你800块在80年代初,那是比领导人还高的工资了。说起打暑期工,我也有个记忆。大三那年,我被我妈扔去打暑期工,是去一家美资公司。那家美资公司有好多漂亮妹妹,结果经理分了一个有娃的年轻妈妈带我,万分失落。第一天上班我开车去(我爸当时给了部小破车我开),被我的经理在停车场看到,他骑摩托车。我记得他当时就讲了一些酸不溜秋的话,后来又给小鞋我穿,经常找机会批评我。我做了一个礼拜就辞职了(我猜他就是想赶我走吧)。但美资公司还是不错的,一个月后,给了我1个星期的薪水,大约不到1000块吧,但如果按月薪算,比我妈妈当时的工资都高了。 头文字D 发表于 2022-02-03 09:45
法拉盛的三菜一汤还是8块 我前两天去办年货的时候去买了三盒 突然觉得很有底气 bangobunny 发表于 2022-02-02 15:17
美国80年代初还有2位数inflation Namama 发表于 2022-02-02 16:26
嗯 前几天看有人说70年代在boston远郊买房 买完了没钱买冰箱 食物就堆在厨房水池里 加点冰 CleverBeaver 发表于 2022-02-03 16:12
我刚听了podcast说70年代mortgage loan 22%利率😭 RedCrayon 发表于 2022-02-03 16:18
是的是的 吓死个人 CleverBeaver 发表于 2022-02-03 16:19
记得刚来美国savings account有12%利率 悲催的是我没存款LOL RedCrayon 发表于 2022-02-03 16:21
很多90年代买房的人利率是12% bangobunny 发表于 2022-02-03 16:24
我八零后,山东农村长大,小时候牛奶都没见过,连吃肉都是我妈给我姐弟三个人动筷前分好了,大人一块都不吃的,鸡蛋也不常吃,因为要攒着卖,小时候真是物质频贫乏,只有大馒头和咸菜是可以使劲吃的。小时候压根没零食吃,所以我现在不是饿得很都没有吃零食的习惯。不过也没影响我们身高啊,我165,我弟180以上,纯粹是基因。我来美国后接我妈过来,感受最大的就是物质生活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妈说你这里过日子像天天在过年。大年三十,我们姐弟三和爸妈一起视频,都在感叹,小时候多有年味啊,对啊,那会儿平时吃不到好吃的,就等着过年吃肉,吃糖,吃零食,买新衣服呢。能不开心吗 happybaby09 发表于 2022-02-03 07:53
层主广东汕头或者惠州的吧?LOL 头文字D 发表于 2022-02-03 13:05
你因为移民后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觉得美国不错, 那么同样的逻辑。。国内的人,这些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几十倍,自然也觉得中国不错,这岂不是很容易理解? 更何况, 1) 一个是通过移民去其它国家获得的生活水平提高,一个是完全靠自己和周围人奋斗几十年换来的生活水平提高,肯定是后者的自豪感更强啊。。 2) 即使目前绝对生活水平依然落后发达国家,但这些年中国的生活水平提升速度远远高于其它地区,而这才是最考验一个政府的地方 Namama 发表于 2022-02-02 12:04
这个公马楼主是不是上次说婆婆个子很高158的?
就说啊 我妈回忆起来 就是每天吃红薯 我爸回忆起来 就是嘴上长泡 天天吃午餐肉罐头 巧克力
自己花钱买有什么不对吗?你想人送?你举的例子可都是腐败。
发小每次送你去车站还大包小包送吃的,你居然“毫无察觉”,把人当猴耍呢。挑了个小气鬼老公又开始数人家家里条件怎么怎么好,数完父母数舅舅,真是有意思。
我爸妈那三年好像家里确实挺苦的 和那时比一下 我们现在的inflation也不算什么啦
法拉盛的三菜一汤还是8块 我前两天去办年货的时候去买了三盒 突然觉得很有底气
哈哈,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大学食堂的免费大众汤,放在一个很大的铁桶里,汤清就像刷锅水,桶底躺着薄薄一层榨菜,虽然有榨菜,但是是舀不起来的,因为汤勺每次从桶底拿到水面上来的时候榨菜就分散逃出汤勺了,这样每次食堂refill的时候只要加汤不用加榨菜。就这样的汤当时也喝得津津有味的。
这个大包小包送吃的的确比较雷,就这么受之无愧的吗?
美国80年代初还有2位数inflation
15年以前是变化大,15年也就这样了。
这点吃的也算腐败啊?可能都是单位发的,北方就那样吧,好像工资不用动的,家里油啊,米啊鸡蛋啊都是发的,不用掏钱买。 天地良心,我可真不知道人家对我有意思,这发小平时还总要损我几句,也不让着我,我还经常一包气呢。 只是很多年以后我老公和我看电视,说了一句,青春期的男生就是喜欢欺负喜欢的女生,我才吓一跳,好像有点明白了。 高中时候自行车经常被某男生放了气,很恼火,然后总和我一起走,或者在回家路上等我,塞给我最新的磁带,不好意思,当时我也没觉得什么。。。也是通通收下,听几天还回去,一路上也就是聊学校,成绩,无它,太纯净了! 我一直觉得这些就是友情而已,没人表白过,我老公是一个人直接说他喜欢我的男生,然后我觉得好不容易。。终于有男生也喜欢我啦,赶紧答应了,虽然彼时才17,8岁。
喜欢女生还欺负女生的男人基因会灭绝
你现在去北方,或者安个空调,也能做到四季恒温。牛奶牛羊肉都不是问题。除了独栋房子比较难
是啊。中国的变化也很大的。LZ用中国的过去比美国的现在。
最近几年国内最大的变化是三线以下城市的发展,那真是天翻地覆不足以形容。。。
还有冬天满手都是生的冻疮,又痒又疼多难受自有自己知道
70 后北京人 小学好像没啥印象 但我妈食堂有卖面包的 但是我自己觉得没伊利的好吃 初中我同学过生日在前门请吃肯德基 同学里开始穿耐克彪马 比较有印象的是高中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同学家长是经贸部和外贸进出口公司的 家里人经常出国 耐克阿迪已经不新鲜了 有穿类似burberry 风衣的 开始拿 wilson 球拍打网球的 大学就更五花八门了 隔壁宿舍的女生带着5000的手表 高年级同学有去拍电影的 深圳来的直接染一黄头发穿黑色紧身牛仔裤 后来才听说 我们学校很多广州深圳的学生家里很多是当地当官的或者海关的 衣服都是香港买的 直接碾压北京上海的 哈哈
你家这条件挺好的了,营养不良绝对说不上。
我觉得是饮食习惯问题,我也记得那时候爸妈时不时的买熟的卤牛肉片吃,但是我家也从来没买过生牛肉回来炖或者炒,都是买猪肉做了吃,我妈说她不会做牛肉
是的呀,我家只有一本旧旧的菜谱连图片都没有,我妈只会做家常炒菜,肉就是胡乱炖一炖。那些有明目的菜什么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根本不知道怎么做
小时候还能吃到对虾黄花鱼,现在渤海湾的大对虾早就绝了,黄花鱼也很少了,感觉没有小时候吃的海鲜多品质好。
那时候大家生活水平都差不多,所以虽然物质匮乏也不觉得生活艰苦,基本的吃饱穿暖是没问题的。很喜欢我们那时候的童年,没有补习班,暑假也没人好好学习,一个夏天都在外面瞎跑跟小伙伴到处游荡,游泳捉蜻蜓逮蛐蛐挖知了,不到天黑不回家。所以看《隐秘的角落》那个剧特别能想起童年那些跟小伙伴们度过的暑假。
麦当劳是上大学以后才吃到的,还是同学请客,00年以后了。
这些都不至于营养不良吧,我身高还行,接近170,在北方也不算特别矮。
~
那是年龄小在中国没经过啥事。 等人到中年了再说这话。高楼大厦物质条件很表面的东西。
重点是,我们在中国过的也是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没感受到啥歧视啊。20年前,公家单位工作人员态度不太好,这是我印象比较深的。我在北京火车站询问事情时,亲眼见到售票处工作人员和顾客吵架。但这以外的事,就没啥感受和记忆了。
只能说你确实营养不良
然后小学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学校会发营养点心吃,一般是肉包子或者面包,曾经发过一种表面有一层糖霜长得像树叶的酥饼我一直念念不忘。初中/高中可以在学校吃午饭,各种肉和蔬菜味道都很好。
说实话我觉得国内的学校从营养支持上来说比美国的好。
90后也没达到😅 家是农村,小学5年级有一个月有镇上来送牛奶,后来嫌远就不过来了。最近的城市也是在我高中才有第一家麦当劳,大学才有肯德基。 小时候想10年后家乡也会变的很繁华吧。2,30年了,没啥变化,😄 现在也不想让家乡城镇化。每次回家还是晚上9点一片漆黑,只有蛐蛐叫。特别宁静,让人感觉很踏实。
说起来我妈真的很能干。 她认识了一个卖卤肉的阿姨,然后人家给了她一个方子做卤肉。 我记得里面好多调料是中草药。要去中药店买,
所以我家吃的各种卤肉,猪肉,牛肉,鸡腿之类的,都是自己卤。特别的香。
感觉那时候的爸妈都比我们这一代能干。我妈还会绣花,钩花,打毛衣,做衣服,锁扣眼。我妈补衣服,是把经纬线劈开,像织布那样把洞织起来。只要找到合适的线,补完了完全看不出来。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晴雯勇补孔雀裘,看到描述手法,立刻觉得这不就是我妈补衣服用的手法吗!?
到我就啥也不会了。封个直线都封不齐。歪七扭八。针脚大小不一。我妈手工缝的针线,简直可以媲美缝纫机!
一个女的,总是白收不同男人送的各种礼物,来者不拒…… 然后说和这些男人都是纯友情男人是因为友情送的礼物女方是因为友情收的礼物…… 如果这个女生不是绿茶本茶,只能说父母没教好了,可能一家子都喜欢白拿人东西吧。
我们小时候,觉得北京上海都是北方,然后北方人都很土,哈哈
我小时候一天洗几次澡,夏天闷热,出门一趟回来一身汗,干脆先洗个澡,干这干那吃完晚饭又洗个澡,晚上出去玩可能疯跑又一身汗,睡前再洗个澡
我们小时候家家户户有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全部是香港来的水货。当时走私的人很多,大大小小,每家每户都有认识的人做走私或者抓走私。
大农村独栋也不难
无论南方北方有几个普通老百姓或者中产阶级家里夏天24小时开空调?
有空调了就要加班了。
早就有许多类似的感受了。不够资格点赞,发贴点赞。
80年代,城市双职工虽然都有工资,但是肉都要凭票供应,不是什么时候都有肉吃的.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过节,我妈就会把肉票拿出来,盘算着这次买多少,这个月还剩多少,下次计划什么时候买. 卖肉的地方很多,可以买回家的肉却不多
你但凡试过家里有人重病要找医院, 或者自己去创业要和政府打交道。要办户口, 或者惹了官司之类的事情就不会这么天真了。 我当年在银行工作时,行长嫖妓被抓过, 老婆家有点权势被捞了出来。 现在回国表面光鲜, 进出各个地方刷脸刷证件感觉自由度差了很多。 回大学母校聚会因为身份证不智能差点没被放行进不去。 中国就这样, 一个底层的小官能卡死你。 我来来往往这么多年, 从来没感觉到这方面有进步过。 一尊上台后又差了很多。
60后,某都 完全不接受"岁数大在国内苦菜花来了美国被物质生活震撼歧视算个P"的说法 虽然生活水准被时代cap, 比如当时没有私车,没手机,没空调,没麦当劳星巴克 但从个人角度,没感到物质生活有多贫乏 父母50年代留苏生,八大件家里一直齐的 我大小就不喝牛奶,总被批评娇气挑食 记得70年代末开始小区里家家有电视,最开始黑白的,有“彩膜‘放在前面就成了彩电😂 78还是79年我妈开始去日本美国出差,家里“洋货”不断 中学我住校,住宿伙食一分钱不用花 大学也是自己不用出资 那时候学生不打工,大四闲的实在无聊,家里安排给个欧洲高管老婆教中文差事 一周一次周五下午一小时,一个月挣800,出租车报销 800块在80年代初很多了,我根本花不完 而且那个老婆根本不想学中文,就是闲的想找人聊天 每次去她已经做好各种烘焙,拉着我吃吃吃,找理由不学习。。。 Anyway, 当初来美国不是因为物质条件 说实话我也不了解美国情况,当时没谁了解 就是年轻向往远方,以为美国遍地是灯红酒绿party 加上年长几岁的男朋友先2年去了美国,每天催催催 Anyway, 落地美国我就震惊了 机场开出去的路黑的不要再黑,说好的高楼呢?霓虹灯呢? 到了学生会帮忙安排的临时住处 (没有责怪学生会的意思,当时大家都很穷) 黑人区小黑屋,地毯脏的发黑 浴室的确有热水,但是浴室破的,浴缸已经看不出颜色 第二天白天出门去学校,街上就是危险的黑人区大家懂的,当时我懂没太害怕,回来想想真是无知无畏 过了几天找到住处我就搬走了,但头几天经历太震撼,留下一些PTSD到今天 中国学生都很穷困,当时的美国是比中国富裕很多倍,但我们生活跟富裕的美国离的很远 除非是嫁美国人来的美国,留学生享受不到富足,大概率生活在比国内更危险,更糟糕的穷人区 来到美国,我立马从啥啥阶级跌落到社会最底层,一直持续到毕业 那时候留学生也没有时髦专业短平快毕业找工作拿大包裹一说,大家都在学校搞了很久
~
你这回复和中央保持一致啊, 中国已经消灭了贫穷,全面进入小康
真的是很多钱哈哈 年少无知对钱没概念也不当回儿事 我要是没出国,挣钱应该超级容易吧😂
要是没出国,应该不会和我交流某方面的心得了,LOL (旁人不要误会,纯属正常业余爱好)
不一定。那啥points论坛我看国内人也挺多。
我有告诉你我是谁吗?你就真的辣么肯定?LOL
80年代初八百块,那确实是特权阶层。那时候普通人工资才几十块吧。那是一家人一个月的开销。你这个还只是零花钱
Agree. 尤其是最近几年,一尊上台后,言论政治上面的禁锢,倒退了不少
小时候家里还有布票,香烟票,粮票,油票,奶奶常常用香烟票换鸡蛋。一点点,布票没有了,油票没有了。。。牛奶本来只有一瓶,后来开放后,才订了两瓶。
那时候,小黄鱼是三毛三一斤,清蒸小黄鱼,人间美味。家里舍不得买火腿肉,就买点点边角料,用来炖汤,已经觉得鲜得不得了了。
早饭的咸鸭蛋,皮蛋,是用线一划四,一人只能吃四分之一。
公交车是5分钱,光明牌冰激凌是4角4分,可以切成一半,买半块。还有比大冰砖小一半的,2角1,感觉没有大冰砖那么奶味浓郁。
我太理解和赞同你的感受了,也是看着tvb和明珠台长大的,物质上真的跟美国没有感到很大的差别,当时来的美国真是觉得又土又破,唯一让人惊喜的是水龙头能同时出热水;对于精神上的自由学理工的人没有你感受得那么深,但是从比较开放到封闭的变化感觉到了!
层主广东汕头或者惠州的吧?LOL
就像你的中学大学这段时间,身体越来越有活力,做什么不累吃什么都不胖,啥事睡一觉起来就好了。
也可惜永远过去了。
我们这里中超有卖光明冰砖了,这两天正在吃。。
姐姐,你的家庭在那时候是万里挑一,和我们普通老百姓没有可比性
我父母和我公婆都是普通人,没有任何特权。
但是我出国前也打工赚过一点钱。
98,99年是internet资本刚进入中国市场吧。学计算机的赚钱的机会还是有不少的。 我老公,当时的男朋友毕业最后一年,就开始给小公司打工。那时候申请出国,从上新东方,到考试,到申请,到培养费,买机票,也需要几万块钱。我公婆家条件很一般。而且我老公很独立,不想要父母的辛苦钱。这个钱,我公婆也给了一点,但是大部分是我老公自己打工赚的。
我记得他第一个工是给一个小公司架一个数据库。每天下午吃过晚饭早点去,赶到熄灯前回来。干了一个月左右,人家给了一万块钱。那时候天气热,我老公穿短袖短裤,连个深点的兜都没有。他骑车去的,但是钱放在口袋里多一节,拿在手里不好骑车,就奢侈了一把打车回来了。回到学校,在宿舍楼底下呼我,我下楼后,把钱给我看,厚厚的一摞,两人都特高兴。觉得我俩太有钱了!
第二日去饭店庆祝什么的。当时街头有卖那种铁板烧的,一般1,2块一串。鱿鱼的最贵是八块钱一串。很大一串。以前舍不得吃。我俩豪气的一人来好几串,吃到吃不动为止。哈哈哈
最后一个活是给一个小公司开发一个共享服务器。我老公拉我一起去干的。工资按天算,一天150块。周末不休息。当时我俩都拿到offer,说好干到时间就不干了。 好像除了生活开销,最后一人剩了2,3万的样子。我出国前,把这个钱,还有我多年奖学金剩的钱,也有几千块,都留给我妈了。 就带了2000美金,和两个大箱子来美国。
我刚来美国的第一感觉也是,太太太破了,第二感觉是,太太太穷了。虽然奖学金也有一千多美金,换成人民币也有一万多,和我们打工赚的少点也差不多,但是物价贵啊。啥都比国内贵好几倍!当时美金对人民币,还是一比八点多呢。还要自己付房租,买书,一本书要一百多美金!反正一下子觉得穷的很。啥也舍不得买。 然后读书特别的累,谁说美国大学轻松啊?反正我觉得要累死了。phd毕业后开始工作,才觉得经济上开始放松,。
现在我们收入算是很高的,但是我一直算是节约,我觉得是上学的时候穷的。呵呵呵。
😂 你最开心了
嗯 前几天看有人说70年代在boston远郊买房 买完了没钱买冰箱 食物就堆在厨房水池里 加点冰
我刚听了podcast说70年代mortgage loan 22%利率😭
是的是的 吓死个人
书100美金根本买不起 我们都是去Kinkos复印 晚上10点以后有discount 2分钱一页
记得刚来美国savings account有12%利率 悲催的是我没存款LOL
我也是南方长大没喝牛奶的,不高但也不矮。 其实我觉得遗传的影响更大。。。
很多90年代买房的人利率是12%
哈哈 和你一样 我缺个时间机器
所以可以理解零利率对一部分人的吸引力了
12%不记得可能更早?90年代偏后房子有拿过8%
我跟你相同,80后,14岁之前生活在村里,没去过县城,没坐过火车长途汽车。没喝过牛奶,没有见过,更没吃过草莓,没见过大海,没见过山,根本不要说公园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统统都是电视上的东西,跟现实一点都不搭嘎。陪伴最多的是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 馒头大饼包子主食随便吃,零食基本都是当季水果,冬天永远是苹果和梨。生病才偶尔吃到山楂罐头, 香蕉是稀罕水果。 夏天有西瓜和各种甜瓜面瓜,春天有榆钱槐花随便撸着吃,秋天到田地里摘玉米毛豆挖地瓜偷胡萝卜。鸡肉和偶尔的猪肉,小时候没怎么吃过牛肉,海鲜是咸带鱼,河鲜是河里捞的小鱼虾和草鱼鲤鱼,肉类不多,每天早餐玉米粥馒头咸菜,中午馒头炖白菜粉条,晚餐馒头剩菜或者面条,基本上天天都一样,吃不完的馒头咸菜粥。。。。枯燥又乏味
有一年春节,在亲戚家彩色电视放映郑秀文在一个东南亚海滩上的电影,蓝天碧海椰林的那种,剧情是什么不记得了,我不知怎地,把那个电影和现实中的自身处境联系起来
很多年后的现在,走遍大半个地球的我,还是能想到14-15岁的乡村少女看彩色电视里对大海度假的憧憬
哦,还有15岁之前没有吃过餐馆,也没吃机会吃米饭,对,就是大米饭。 家人不会做米饭,蒸米饭经常夹生,偶尔偶尔改善生活,上灶台把生米放进碗里加水蒸一次米饭,小孩抢着吃,家人很少做米饭,说是米饭费菜。 同学之间都是以“我家今天吃大米饭了”来炫耀一把。
“落地美国我就震惊了 机场开出去的路黑的不要再黑,说好的高楼呢?霓虹灯呢?”
LAX或者JFK不至于这样吧?你这是到了美国某个农村?然后跟中国一线城市比机场?美国农村好歹还有机场,中国农村机场都没有好么。要比一线城市,该说纽约啊,纽约不至于没有说好的高楼吧?时代广场也该有点霓虹灯?
你在中国以挣欧美人的钱为荣觉得挣钱多,然后鄙视欧美国家的物质经济?
是你个人在美国混得差罢了,好多小留来美国,LAX或者JFK下机,再怎么样也不能说黑灯瞎火吧。落地就名车豪宅,不要说多少年前,就算是现在,美国的车也比中国便宜。
并不是这两个地方。看ID你是广东哪里的?原居民还是外来的?
中国不是吃牛的国家,不是说有钱没钱吃不上,好多地方都没有吃牛肉的习惯。更不要说那个年代。
但这些年中国的生活水平提升速度远远高于其它地区
这个是怎么实现的?不是邓小平当年总结出经验跟美国和好才能吃香喝辣的?假如当年没有改革开放,甚至没有让中国加入世贸,中国能有今天这么快的发展?
你咋不看看北朝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