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EA录了MIT和Caltech的CS专业,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

g
gawing2008
恭喜🎉
c
crystalmake8
好贴! mark!!!!
c
champsmm
congrats楼主,女儿很出色!
c
crappie
mark
s
sara789
谢谢分享经验!请问好的私立高中申请有什么经验?
w
whatsup119
Mark, 先学习
点苍鹤云
恭喜楼主 谢谢分享经验🙏
F
FionaCA
回复 1楼公用马甲11的帖子
恭喜恭喜!感谢分享!
h
haiuo
恭喜楼主的女儿!!!
s
susanlora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更新:混血孩子申校的时候原则上可以勾其中一种,两种甚至所有种,看孩子自己的认同,有的孩子更认同其中一种,譬如我女儿认同自己的亚裔身份就相对晚一些,是高中最后两年吧,开始她的profile都是只勾了Caucasian,但是后来自己认同了亚裔身份就决定都勾,勾了亚裔还要勾是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有些人不勾亚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后裔孩子成绩好的真的很多,但我绝对不赞同勾自己不是的族裔,back fire的可能性太高,也实在不ethnical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Caltech没有面试,我们是球队official visit的时候见到AO的,娃回来查了AO的简历,此人以前曾在我们州的一所大学工作过,应该听说过娃的高中,所以娃自己立马写了邮件感谢她时间上的付出,这我我挺佩服孩子的,情商在线。
MIT有面试,提交申请一周后我们接到面试人的邮件要约zoom面试时间,孩子和college counselor约了模拟面试,找了MIT以往常用的面试题目(感谢almighty Google),准备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准备了3-5个要问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讲究,要问的有深度,还要显示自己对申请的学校有研究有想法。之后研究了面试人的简历背景(再次感谢almighty Google),居然是亚裔,孩子想了几个可能的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准备甚至到了服装是formal,business formal还是causal的程度,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说到情商,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是对申校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生能否过得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孩子还小,立足情商培养可能比推籐还重要,crack面试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来自情商的长期培养,这个应该想做的话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推荐信这个环节很有意思,不是说你好就行,主要是写的人能配合给“自己package的特点在哪里”这一点添彩。我女儿专门约了给她写推荐信的计算机课老师,谈自己申请的学校和portfolio的优势劣势,准备不立足自己在CS上已经有多少“成就”,而是立足天赋、快速进步和一年之内取得的进展,突出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老师了解到了孩子申请的目标和长处短处,在推荐信上的准备就有的放矢了。当然公校老师愿意这么配合的可能不会很多,私校的优势就显出来了,顶尖私校的college counselor和老师更是非常愿意配合孩子,孩子自己的情商在线也很重要。
写到最后还有很多东西想写,但是累了,也突然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趣,就到此吧。有问题的话如果我有空会尽量回答。孩子自推的话很需要家长配合,但是孩子不自推多数情况下家长推也没用,好在这个社会上什么大学最后都能过得不错,自己满足自己的现状就好。
祝大家新春快乐。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谢谢楼主分享!恭喜
g
guess
多谢分享
公用马甲11
谢谢分享经验!请问好的私立高中申请有什么经验?
sara789 发表于 2022-01-31 13:11

相当当一个mini college application,好的成绩单、好的推荐信、好的essay,外加能给学校contribute的character
t
tingtinglee
感谢楼主,楼主和娃的用心绝对deserve这个结果
z
ziri
回复 1楼公用马甲11的帖子
真棒!恭喜恭喜
d
donery
学到好多,多谢分享
v
vickie318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更新:混血孩子申校的时候原则上可以勾其中一种,两种甚至所有种,看孩子自己的认同,有的孩子更认同其中一种,譬如我女儿认同自己的亚裔身份就相对晚一些,是高中最后两年吧,开始她的profile都是只勾了Caucasian,但是后来自己认同了亚裔身份就决定都勾,勾了亚裔还要勾是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有些人不勾亚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后裔孩子成绩好的真的很多,但我绝对不赞同勾自己不是的族裔,back fire的可能性太高,也实在不ethnical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Caltech没有面试,我们是球队official visit的时候见到AO的,娃回来查了AO的简历,此人以前曾在我们州的一所大学工作过,应该听说过娃的高中,所以娃自己立马写了邮件感谢她时间上的付出,这我我挺佩服孩子的,情商在线。
MIT有面试,提交申请一周后我们接到面试人的邮件要约zoom面试时间,孩子和college counselor约了模拟面试,找了MIT以往常用的面试题目(感谢almighty Google),准备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准备了3-5个要问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讲究,要问的有深度,还要显示自己对申请的学校有研究有想法。之后研究了面试人的简历背景(再次感谢almighty Google),居然是亚裔,孩子想了几个可能的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准备甚至到了服装是formal,business formal还是causal的程度,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说到情商,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是对申校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生能否过得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孩子还小,立足情商培养可能比推籐还重要,crack面试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来自情商的长期培养,这个应该想做的话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推荐信这个环节很有意思,不是说你好就行,主要是写的人能配合给“自己package的特点在哪里”这一点添彩。我女儿专门约了给她写推荐信的计算机课老师,谈自己申请的学校和portfolio的优势劣势,准备不立足自己在CS上已经有多少“成就”,而是立足天赋、快速进步和一年之内取得的进展,突出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老师了解到了孩子申请的目标和长处短处,在推荐信上的准备就有的放矢了。当然公校老师愿意这么配合的可能不会很多,私校的优势就显出来了,顶尖私校的college counselor和老师更是非常愿意配合孩子,孩子自己的情商在线也很重要。
写到最后还有很多东西想写,但是累了,也突然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趣,就到此吧。有问题的话如果我有空会尽量回答。孩子自推的话很需要家长配合,但是孩子不自推多数情况下家长推也没用,好在这个社会上什么大学最后都能过得不错,自己满足自己的现状就好。
祝大家新春快乐。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mARK
p
pku2019
楼主您这是在哪个州啊?
n
novblossom
谢谢楼主的分享。
f
frogette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更新:混血孩子申校的时候原则上可以勾其中一种,两种甚至所有种,看孩子自己的认同,有的孩子更认同其中一种,譬如我女儿认同自己的亚裔身份就相对晚一些,是高中最后两年吧,开始她的profile都是只勾了Caucasian,但是后来自己认同了亚裔身份就决定都勾,勾了亚裔还要勾是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有些人不勾亚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后裔孩子成绩好的真的很多,但我绝对不赞同勾自己不是的族裔,back fire的可能性太高,也实在不ethnical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Caltech没有面试,我们是球队official visit的时候见到AO的,娃回来查了AO的简历,此人以前曾在我们州的一所大学工作过,应该听说过娃的高中,所以娃自己立马写了邮件感谢她时间上的付出,这我我挺佩服孩子的,情商在线。
MIT有面试,提交申请一周后我们接到面试人的邮件要约zoom面试时间,孩子和college counselor约了模拟面试,找了MIT以往常用的面试题目(感谢almighty Google),准备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准备了3-5个要问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讲究,要问的有深度,还要显示自己对申请的学校有研究有想法。之后研究了面试人的简历背景(再次感谢almighty Google),居然是亚裔,孩子想了几个可能的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准备甚至到了服装是formal,business formal还是causal的程度,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说到情商,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是对申校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生能否过得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孩子还小,立足情商培养可能比推籐还重要,crack面试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来自情商的长期培养,这个应该想做的话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推荐信这个环节很有意思,不是说你好就行,主要是写的人能配合给“自己package的特点在哪里”这一点添彩。我女儿专门约了给她写推荐信的计算机课老师,谈自己申请的学校和portfolio的优势劣势,准备不立足自己在CS上已经有多少“成就”,而是立足天赋、快速进步和一年之内取得的进展,突出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老师了解到了孩子申请的目标和长处短处,在推荐信上的准备就有的放矢了。当然公校老师愿意这么配合的可能不会很多,私校的优势就显出来了,顶尖私校的college counselor和老师更是非常愿意配合孩子,孩子自己的情商在线也很重要。
写到最后还有很多东西想写,但是累了,也突然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趣,就到此吧。有问题的话如果我有空会尽量回答。孩子自推的话很需要家长配合,但是孩子不自推多数情况下家长推也没用,好在这个社会上什么大学最后都能过得不错,自己满足自己的现状就好。
祝大家新春快乐。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congrats!lz和孩子这么用心,you deserve it! 感谢不吝分享
爱笑的眼睛
感谢分享,进来学习
小盒子卢比
哇,太厉害了!留爪,可以常常拜读
l
leveny
markmark
张小多
恭喜恭喜🎉感谢lz分享,孩子非常优秀,妈妈也是非常用心的妈妈👍
二妞
恭喜,来学习一下
g
goodhabits
这种钩种族一块本身就是自爆给他们录取玩种族歧视 首先要自爆,否则人家怎么知道你是啥族 担心几年以后大家都要上交DNA报告做出证明
种族调查应该是入学的时候才要求申报,才能减少最低伤害
B
BlueJacaranda
孩子出色毫无疑问,第6点加分项不容置疑。
1
10011
牛肉啊。。。 女的。 我那时读CS, 那是一堂课, 20,30个人就一两个女的。。。 现在估计要一半多了? 但还是女生优先。 diversity 你也懂的。。。
想想当时男的那么多,我竟然没有人追过一次。。可以想象我是有多么的丑
楼主女儿最好还是趁这个机会,找个有潜力的老公才是最重要的。。
血汗教训啊
buzhidao2022 发表于 2022-01-31 01:00

楼主加油刷题也会很棒的。读cs最终还是要刷题
l
lgg2021
谢谢,很详细,值得参考!
芸飞扬
恭喜楼主,除夕看到这么好的消息。希望我们华人的娃都有光明的未来!
奔跑的你我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更新:混血孩子申校的时候原则上可以勾其中一种,两种甚至所有种,看孩子自己的认同,有的孩子更认同其中一种,譬如我女儿认同自己的亚裔身份就相对晚一些,是高中最后两年吧,开始她的profile都是只勾了Caucasian,但是后来自己认同了亚裔身份就决定都勾,勾了亚裔还要勾是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有些人不勾亚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后裔孩子成绩好的真的很多,但我绝对不赞同勾自己不是的族裔,back fire的可能性太高,也实在不ethnical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Caltech没有面试,我们是球队official visit的时候见到AO的,娃回来查了AO的简历,此人以前曾在我们州的一所大学工作过,应该听说过娃的高中,所以娃自己立马写了邮件感谢她时间上的付出,这我我挺佩服孩子的,情商在线。
MIT有面试,提交申请一周后我们接到面试人的邮件要约zoom面试时间,孩子和college counselor约了模拟面试,找了MIT以往常用的面试题目(感谢almighty Google),准备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准备了3-5个要问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讲究,要问的有深度,还要显示自己对申请的学校有研究有想法。之后研究了面试人的简历背景(再次感谢almighty Google),居然是亚裔,孩子想了几个可能的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准备甚至到了服装是formal,business formal还是causal的程度,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说到情商,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是对申校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生能否过得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孩子还小,立足情商培养可能比推籐还重要,crack面试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来自情商的长期培养,这个应该想做的话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推荐信这个环节很有意思,不是说你好就行,主要是写的人能配合给“自己package的特点在哪里”这一点添彩。我女儿专门约了给她写推荐信的计算机课老师,谈自己申请的学校和portfolio的优势劣势,准备不立足自己在CS上已经有多少“成就”,而是立足天赋、快速进步和一年之内取得的进展,突出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老师了解到了孩子申请的目标和长处短处,在推荐信上的准备就有的放矢了。当然公校老师愿意这么配合的可能不会很多,私校的优势就显出来了,顶尖私校的college counselor和老师更是非常愿意配合孩子,孩子自己的情商在线也很重要。
写到最后还有很多东西想写,但是累了,也突然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趣,就到此吧。有问题的话如果我有空会尽量回答。孩子自推的话很需要家长配合,但是孩子不自推多数情况下家长推也没用,好在这个社会上什么大学最后都能过得不错,自己满足自己的现状就好。
祝大家新春快乐。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恭喜恭喜, 谢谢分享! 好详细啊!
l
lifeisme
回复 90楼RivuletLee的帖子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top私立的matriculation变化并不大,甚至还有变好的趋势,真正受到影响的是top public school,我研究几个公立学校,ivy league比前几年减少了一半的孩子,就很有问题了。
本猪猪
回复 567楼公用马甲11的帖子
"然后一个一个录了的学生的profile看,最后用Excel做个趋势图" 请问过去录取学生的profile 看哪些数据,这个excel 趋势图X和Y轴都是什么数据field? 楼主分享的非常有帮助,要好好向你学习
c
cathynd
哪里能看到录取的学生的profile?
c
cottoncloud
谢谢这些信息。很有用。
h
haorenpingan
赞👍
Q
QQQ1000
回复 366楼QQQ1000的帖子
又不是ED,报一下也不损失什么。 如果将来从事STEM方面工作,哪个大学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考验在进了大学之后。 勉强进去学不下来有什么意义呢? 像你家儿子这样学有余力进了大学有了真正的挑战发挥出实力,这是最好的结果,对吗?
cathynd 发表于 2022-01-31 12:27

是呀,但是报肯定选更符合自己期望一些的,否则是浪费时间。我只是感叹如果我女儿Stem像我儿子一样,我就可以躺赢了,哈哈。现在儿子马上要申请了,我还是有点焦虑的,经常劝他少打点游戏,搞得儿子觉得我们只在乎他学习
k
keluoyi
什么叫申明“caucasian”进white pool?一头雾水。
m口罩sk 发表于 2022-01-31 00:14

看到这就呵呵了,混血女娃以白人身份申请,然后跑到老中论坛上来分享经验?lz想把女儿打造成Eileen Gu第二?
s
sailingship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更新:混血孩子申校的时候原则上可以勾其中一种,两种甚至所有种,看孩子自己的认同,有的孩子更认同其中一种,譬如我女儿认同自己的亚裔身份就相对晚一些,是高中最后两年吧,开始她的profile都是只勾了Caucasian,但是后来自己认同了亚裔身份就决定都勾,勾了亚裔还要勾是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有些人不勾亚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后裔孩子成绩好的真的很多,但我绝对不赞同勾自己不是的族裔,back fire的可能性太高,也实在不ethnical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Caltech没有面试,我们是球队official visit的时候见到AO的,娃回来查了AO的简历,此人以前曾在我们州的一所大学工作过,应该听说过娃的高中,所以娃自己立马写了邮件感谢她时间上的付出,这我我挺佩服孩子的,情商在线。
MIT有面试,提交申请一周后我们接到面试人的邮件要约zoom面试时间,孩子和college counselor约了模拟面试,找了MIT以往常用的面试题目(感谢almighty Google),准备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准备了3-5个要问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讲究,要问的有深度,还要显示自己对申请的学校有研究有想法。之后研究了面试人的简历背景(再次感谢almighty Google),居然是亚裔,孩子想了几个可能的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准备甚至到了服装是formal,business formal还是causal的程度,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说到情商,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是对申校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生能否过得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孩子还小,立足情商培养可能比推籐还重要,crack面试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来自情商的长期培养,这个应该想做的话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推荐信这个环节很有意思,不是说你好就行,主要是写的人能配合给“自己package的特点在哪里”这一点添彩。我女儿专门约了给她写推荐信的计算机课老师,谈自己申请的学校和portfolio的优势劣势,准备不立足自己在CS上已经有多少“成就”,而是立足天赋、快速进步和一年之内取得的进展,突出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老师了解到了孩子申请的目标和长处短处,在推荐信上的准备就有的放矢了。当然公校老师愿意这么配合的可能不会很多,私校的优势就显出来了,顶尖私校的college counselor和老师更是非常愿意配合孩子,孩子自己的情商在线也很重要。
写到最后还有很多东西想写,但是累了,也突然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趣,就到此吧。有问题的话如果我有空会尽量回答。孩子自推的话很需要家长配合,但是孩子不自推多数情况下家长推也没用,好在这个社会上什么大学最后都能过得不错,自己满足自己的现状就好。
祝大家新春快乐。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楼主新春快乐,虎年大吉
V
VivaLaVida
谢谢lzmm这么诚恳的分享!恭喜你娃实现自己的梦想。
d
dandelion2009
恭喜
s
springtree2
看到这就呵呵了,混血女娃以白人身份申请,然后跑到老中论坛上来分享经验?lz想把女儿打造成Eileen Gu第二?
keluoyi 发表于 2022-01-31 13:43

我觉得不需要这么说吧,楼主女儿的经验非常有用,楼主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成功的经验,这种无私奉献的人在如今是越来越少了,为什么有些人就能恶意的揣测了
l
luoyuwei
楼主女儿很棒很出色。谢谢提供这么多有用的信息。
a
ameliaxue
Mark
m
mmmfffccc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更新:混血孩子申校的时候原则上可以勾其中一种,两种甚至所有种,看孩子自己的认同,有的孩子更认同其中一种,譬如我女儿认同自己的亚裔身份就相对晚一些,是高中最后两年吧,开始她的profile都是只勾了Caucasian,但是后来自己认同了亚裔身份就决定都勾,勾了亚裔还要勾是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有些人不勾亚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后裔孩子成绩好的真的很多,但我绝对不赞同勾自己不是的族裔,back fire的可能性太高,也实在不ethnical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Caltech没有面试,我们是球队official visit的时候见到AO的,娃回来查了AO的简历,此人以前曾在我们州的一所大学工作过,应该听说过娃的高中,所以娃自己立马写了邮件感谢她时间上的付出,这我我挺佩服孩子的,情商在线。
MIT有面试,提交申请一周后我们接到面试人的邮件要约zoom面试时间,孩子和college counselor约了模拟面试,找了MIT以往常用的面试题目(感谢almighty Google),准备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准备了3-5个要问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讲究,要问的有深度,还要显示自己对申请的学校有研究有想法。之后研究了面试人的简历背景(再次感谢almighty Google),居然是亚裔,孩子想了几个可能的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准备甚至到了服装是formal,business formal还是causal的程度,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说到情商,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是对申校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生能否过得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孩子还小,立足情商培养可能比推籐还重要,crack面试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来自情商的长期培养,这个应该想做的话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推荐信这个环节很有意思,不是说你好就行,主要是写的人能配合给“自己package的特点在哪里”这一点添彩。我女儿专门约了给她写推荐信的计算机课老师,谈自己申请的学校和portfolio的优势劣势,准备不立足自己在CS上已经有多少“成就”,而是立足天赋、快速进步和一年之内取得的进展,突出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老师了解到了孩子申请的目标和长处短处,在推荐信上的准备就有的放矢了。当然公校老师愿意这么配合的可能不会很多,私校的优势就显出来了,顶尖私校的college counselor和老师更是非常愿意配合孩子,孩子自己的情商在线也很重要。
写到最后还有很多东西想写,但是累了,也突然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趣,就到此吧。有问题的话如果我有空会尽量回答。孩子自推的话很需要家长配合,但是孩子不自推多数情况下家长推也没用,好在这个社会上什么大学最后都能过得不错,自己满足自己的现状就好。
祝大家新春快乐。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谢谢分享。。。
h
happyyouni
感谢无私分享,恭喜楼主女儿。
s
schedule00
这时候看出外嫁的好处了。我有个朋友就是放着名校phd不嫁,说只考虑白人
3906 发表于 2022-01-31 08:02

图什么呀?就图生个混血以后上大学容易?直接去精子库找不更方便,想要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
a
arie
谢谢楼主无私分享。 请问教练Endorse是什么意思?不是录取为运动员吧
b
bodysoul
回复 90楼RivuletLee的帖子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top私立的matriculation变化并不大,甚至还有变好的趋势,真正受到影响的是top public school,我研究几个公立学校,ivy league比前几年减少了一半的孩子,就很有问题了。
lifeisme 发表于 2022-01-31 13:40

lz的例子从提供的信息看,应该不是top 私立。私立对大藤级别的升学,如果孩子权贵背景,帮助非常有限。 亚裔男孩子去大藤基本也是amo在手这个级别的。
鬼马兔子
mark谢谢分享
f
fiatlux
恭喜楼主的女儿!也谢谢楼主这位妈妈的无私分享!我个人读后的感受和收获是:
孩子非常优秀,努力自推(这个天生性格,真是推也推不来), 全面发展,情商高,尤其体育好(这个学校教练的力荐对录取非常关键,尽管是D3学校,可能还是所有录取因素里最关键的因素)。这样的孩子, 标考完全不需要满分或接近满分,AP完全不需要15-20个,学校基本的标准达标就可以了, 后面就完全看成绩之外的材料了。AO没有看走眼,名校录取的关键是让学校觉得需要你,喜欢你,想录取你来配齐它要的class, 后面则什么都好办了。 妈妈能力很强,善于分析做功课,善于寻找配备资源,配合支持孩子发挥最大潜力, 而不是一味强推。父母自身有能力有资源, 是个big plus, 这位妈妈还谦虚没怎么提自己先生,孩子爸爸肯定也是位大功臣, 平时孩子训练比赛做尽职的车夫,最给力的啦啦队员, 一定少不了他。 Girl in STEM, 有research经验,有优势 私校, 尤其是counselor费心又尽职,又是feeder school的私校,有优势 申请里选bi-racial (white & Asian), 作用该是neutral,但Being honest is a plus 再次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有些家长一旦孩子录取名校,马上就想着办收费升学讲座,虽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赠人玫瑰,留有余香,让人感谢 本来还想建议楼主孩子如果RD取了H, 大可以考虑一下H, 楼主后来有提到不再费心了,EA录取名校后不在去扫RD, 给其他孩子让道,要赞。支持楼主孩子去MIT, 名气大,学校大,专业选择更多,女孩子将来周围dating的池子也大,CalTech实在太小了 。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今年的和未来的孩子们申请都能顺利如意,希望只要孩子努力,大人尽力,我们普通中产或者First Generation Low Income家庭的孩子,不管去哪里都有个美好的未来!
b
bravov
感谢楼主分享经验,对有小娃的家庭很有启发。
m
mimikiki
对亚裔娃和女娃都没有大的借鉴意义,用中文给亚裔娃介绍经验有一定的迷惑性。。这就是借父母的财力,人脉,为了爬藤,用亚裔中产的方式去引导和包装,在白人pool里申请,有点投机取巧的意思。。楼主介绍了这么多,我没有看到很硬核的理工科或者CS方面的成绩,感觉娃很优秀,但是觉得和真正优秀的亚裔女孩还有差距,真正优秀的根本用不着这么费尽心思的。。。本来也无所谓,合理利用规则嘛,但说实话,楼主选了这么硬核的学校硬核的专业,进去了估计压力不小,大概率被碾压,真正的挑战在后面。。我认为,进mit CS专业的,至少得有高考大省考入北大清华计算机系(或竞赛得奖)的女性的平均智商才不至于学的很痛苦。。其实我觉得楼主的女儿挺适合学医的,智商情商人际交往都不错,挺全面的。。
1
10011
你这种思想, 就是在祸害下一代的女人啊。。。
现在metoo了, 工作的地方找男人, 更加困难。 要找老公, 要趁早在学校里。 找个有潜力的, 离婚也能分个50%...
现在这种Third wave feminism is denying science, denying human nature, is making more and more women miserable in life, by denying that a woman need a man, and deceiving women that she can be happy alone...


buzhidao2022 发表于 2022-01-31 01:39

楼主好幽默😏
w
wingwinfly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更新:混血孩子申校的时候原则上可以勾其中一种,两种甚至所有种,看孩子自己的认同,有的孩子更认同其中一种,譬如我女儿认同自己的亚裔身份就相对晚一些,是高中最后两年吧,开始她的profile都是只勾了Caucasian,但是后来自己认同了亚裔身份就决定都勾,勾了亚裔还要勾是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有些人不勾亚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后裔孩子成绩好的真的很多,但我绝对不赞同勾自己不是的族裔,back fire的可能性太高,也实在不ethnical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Caltech没有面试,我们是球队official visit的时候见到AO的,娃回来查了AO的简历,此人以前曾在我们州的一所大学工作过,应该听说过娃的高中,所以娃自己立马写了邮件感谢她时间上的付出,这我我挺佩服孩子的,情商在线。
MIT有面试,提交申请一周后我们接到面试人的邮件要约zoom面试时间,孩子和college counselor约了模拟面试,找了MIT以往常用的面试题目(感谢almighty Google),准备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准备了3-5个要问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讲究,要问的有深度,还要显示自己对申请的学校有研究有想法。之后研究了面试人的简历背景(再次感谢almighty Google),居然是亚裔,孩子想了几个可能的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准备甚至到了服装是formal,business formal还是causal的程度,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说到情商,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是对申校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生能否过得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孩子还小,立足情商培养可能比推籐还重要,crack面试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来自情商的长期培养,这个应该想做的话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推荐信这个环节很有意思,不是说你好就行,主要是写的人能配合给“自己package的特点在哪里”这一点添彩。我女儿专门约了给她写推荐信的计算机课老师,谈自己申请的学校和portfolio的优势劣势,准备不立足自己在CS上已经有多少“成就”,而是立足天赋、快速进步和一年之内取得的进展,突出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老师了解到了孩子申请的目标和长处短处,在推荐信上的准备就有的放矢了。当然公校老师愿意这么配合的可能不会很多,私校的优势就显出来了,顶尖私校的college counselor和老师更是非常愿意配合孩子,孩子自己的情商在线也很重要。
写到最后还有很多东西想写,但是累了,也突然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趣,就到此吧。有问题的话如果我有空会尽量回答。孩子自推的话很需要家长配合,但是孩子不自推多数情况下家长推也没用,好在这个社会上什么大学最后都能过得不错,自己满足自己的现状就好。
祝大家新春快乐。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Mark 学习!
B
Bella2017
回复 1楼公用马甲11的帖子
求楼主分享一下自推娃什么时候开始呈现这种特质的?
m
mychina
回复 522楼公用马甲11的帖子
您女兒的GPA是多少呢? 謝謝。
h
hwei
谢谢楼主分享,恭喜🎉
C
ConnieBear
对亚裔娃和女娃都没有大的借鉴意义,用中文给亚裔娃介绍经验有一定的迷惑性。。这就是借父母的财力,人脉,为了爬藤,用亚裔中产的方式去引导和包装,在白人pool里申请,有点投机取巧的意思。。楼主介绍了这么多,我没有看到很硬核的理工科或者CS方面的成绩,感觉娃很优秀,但是觉得和真正优秀的亚裔女孩还有差距,真正优秀的根本用不着这么费尽心思的。。。本来也无所谓,合理利用规则嘛,但说实话,楼主选了这么硬核的学校硬核的专业,进去了估计压力不小,大概率被碾压,真正的挑战在后面。。我认为,进mit CS专业的,至少得有高考大省考入北大清华计算机系(或竞赛得奖)的女性的平均智商才不至于学的很痛苦。。其实我觉得楼主的女儿挺适合学医的,智商情商人际交往都不错,挺全面的。。
mimikiki 发表于 2022-01-31 13:57

其实不是竞赛大奖去mit 读cs不如去藤校,或者文理学院,或者州立读cs。因为在后面这些地方,比如说布朗能读下来cs的娃, 在mit cs 说不好就要转专业。
u
upekk
恭喜啊!谢谢分享!
i
irs123
回复 642楼mimikiki的帖子
完全同意啊,感觉妈妈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细致到连学校里面录取的profile都考虑到了,整个申请过程完全是利用规则在行事,但是这个申请不应该是女儿主打的事情吗?
g
gigglestar123
回复 1楼公用马甲11的帖子
恭喜楼主,谢谢满满干货!
1
10011
top 私校非常看EC, 女孩运动好加分很多。我们学校一个女孩也入了MIT,同年级成绩和学术竞赛比她好的其他学生没有被录取,该女生也是胜在运动比赛上。

abc2000 发表于 2022-01-31 02:47

这样去了有什么意义吗?是指望进去后华丽转身成学霸?
C
CleverBeaver
回复 642楼mimikiki的帖子
完全同意啊,感觉妈妈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细致到连学校里面录取的profile都考虑到了,整个申请过程完全是利用规则在行事,但是这个申请不应该是女儿主打的事情吗?
irs123 发表于 2022-01-31 14:09

嗯 这样的干货 大概不容易复制 或者说那些复制的同学们又不是在继续卷?
s
swansea123
回复 642楼mimikiki的帖子
说在这种硬核学校学CS女生成绩比不上男生那倒不一定。能考上这种学校的女生都有两把刷子的。这种学校成绩又不curve, 只要智商在,肯努力,女生一样可以学得很好。这种大学硬核专业好成绩的女生见到太多了。只是毕业以后能不能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就难讲了,毕竟工作跟读书考试不一样,没有一个模式可以跟着走,更考验一个人的情商和创造力。
m
mychina
这样去了有什么意义吗?是指望进去后华丽转身成学霸?
10011 发表于 2022-01-31 14:13

問得好,爲什麼要去top私校?如果不是學霸呢?
c
chashaobao
对亚裔娃和女娃都没有大的借鉴意义,用中文给亚裔娃介绍经验有一定的迷惑性。。这就是借父母的财力,人脉,为了爬藤,用亚裔中产的方式去引导和包装,在白人pool里申请,有点投机取巧的意思。。楼主介绍了这么多,我没有看到很硬核的理工科或者CS方面的成绩,感觉娃很优秀,但是觉得和真正优秀的亚裔女孩还有差距,真正优秀的根本用不着这么费尽心思的。。。本来也无所谓,合理利用规则嘛,但说实话,楼主选了这么硬核的学校硬核的专业,进去了估计压力不小,大概率被碾压,真正的挑战在后面。。我认为,进mit CS专业的,至少得有高考大省考入北大清华计算机系(或竞赛得奖)的女性的平均智商才不至于学的很痛苦。。其实我觉得楼主的女儿挺适合学医的,智商情商人际交往都不错,挺全面的。。
mimikiki 发表于 2022-01-31 13:57

M比较看重竞赛大奖,但是Caltech更注重做reserach的能力和训练,所以大奖对于Caltech不是那么重要的。
即便是M,也不是每个录取的都是一堆大奖,楼主的女儿从training background来说应该也是足够读M了。
另外不是亚裔确实是有加分的
l
liumao
大家不用看了,散了吧,哈哈。别人家的娃。
P
Popflower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更新:混血孩子申校的时候原则上可以勾其中一种,两种甚至所有种,看孩子自己的认同,有的孩子更认同其中一种,譬如我女儿认同自己的亚裔身份就相对晚一些,是高中最后两年吧,开始她的profile都是只勾了Caucasian,但是后来自己认同了亚裔身份就决定都勾,勾了亚裔还要勾是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有些人不勾亚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后裔孩子成绩好的真的很多,但我绝对不赞同勾自己不是的族裔,back fire的可能性太高,也实在不ethnical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Caltech没有面试,我们是球队official visit的时候见到AO的,娃回来查了AO的简历,此人以前曾在我们州的一所大学工作过,应该听说过娃的高中,所以娃自己立马写了邮件感谢她时间上的付出,这我我挺佩服孩子的,情商在线。
MIT有面试,提交申请一周后我们接到面试人的邮件要约zoom面试时间,孩子和college counselor约了模拟面试,找了MIT以往常用的面试题目(感谢almighty Google),准备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准备了3-5个要问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讲究,要问的有深度,还要显示自己对申请的学校有研究有想法。之后研究了面试人的简历背景(再次感谢almighty Google),居然是亚裔,孩子想了几个可能的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准备甚至到了服装是formal,business formal还是causal的程度,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说到情商,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是对申校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生能否过得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孩子还小,立足情商培养可能比推籐还重要,crack面试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来自情商的长期培养,这个应该想做的话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推荐信这个环节很有意思,不是说你好就行,主要是写的人能配合给“自己package的特点在哪里”这一点添彩。我女儿专门约了给她写推荐信的计算机课老师,谈自己申请的学校和portfolio的优势劣势,准备不立足自己在CS上已经有多少“成就”,而是立足天赋、快速进步和一年之内取得的进展,突出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老师了解到了孩子申请的目标和长处短处,在推荐信上的准备就有的放矢了。当然公校老师愿意这么配合的可能不会很多,私校的优势就显出来了,顶尖私校的college counselor和老师更是非常愿意配合孩子,孩子自己的情商在线也很重要。
写到最后还有很多东西想写,但是累了,也突然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趣,就到此吧。有问题的话如果我有空会尽量回答。孩子自推的话很需要家长配合,但是孩子不自推多数情况下家长推也没用,好在这个社会上什么大学最后都能过得不错,自己满足自己的现状就好。
祝大家新春快乐。
更新:有人一定要看到数据点,也没什么不可以看的,我女儿的GPA是NW GPA 4.0, weight GPA 4.5(他们学校最高能达到的是4.5),也就是说选过的都是honor或者AP课程,没选过一般课程,虽然他们学校不ranking,但是ranking的话这个GPA肯定是第一名。 SAT 760/790,奖项有一个 international semifinalist, 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 state first team (varsity), state all acdemic team, 多个national/state tournament的冠军。leadership方面是学校一个文化俱乐部的founder,后来做的比较大,被TV和报纸报道和采访过。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谢谢楼主的分享。很全面发展的小朋友,家长和孩子也很知道怎么规划未来。
c
christal
谢谢分享,mark.
k
kakagirl
回复 1楼公用马甲11的帖子
谢谢楼主分享!恭喜恭喜!
s
slm
能这么分享的很了不起。不过女孩申请MIT有绝对的优势。我娃想EA MIT我们绝对不同意,就是因为周围的好几年MIT录的都是五,六名之后的EC也全部被前几名碾压的小中女
L
Lavender_tutu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更新:混血孩子申校的时候原则上可以勾其中一种,两种甚至所有种,看孩子自己的认同,有的孩子更认同其中一种,譬如我女儿认同自己的亚裔身份就相对晚一些,是高中最后两年吧,开始她的profile都是只勾了Caucasian,但是后来自己认同了亚裔身份就决定都勾,勾了亚裔还要勾是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有些人不勾亚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后裔孩子成绩好的真的很多,但我绝对不赞同勾自己不是的族裔,back fire的可能性太高,也实在不ethnical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Caltech没有面试,我们是球队official visit的时候见到AO的,娃回来查了AO的简历,此人以前曾在我们州的一所大学工作过,应该听说过娃的高中,所以娃自己立马写了邮件感谢她时间上的付出,这我我挺佩服孩子的,情商在线。
MIT有面试,提交申请一周后我们接到面试人的邮件要约zoom面试时间,孩子和college counselor约了模拟面试,找了MIT以往常用的面试题目(感谢almighty Google),准备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准备了3-5个要问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讲究,要问的有深度,还要显示自己对申请的学校有研究有想法。之后研究了面试人的简历背景(再次感谢almighty Google),居然是亚裔,孩子想了几个可能的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准备甚至到了服装是formal,business formal还是causal的程度,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说到情商,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是对申校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生能否过得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孩子还小,立足情商培养可能比推籐还重要,crack面试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来自情商的长期培养,这个应该想做的话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推荐信这个环节很有意思,不是说你好就行,主要是写的人能配合给“自己package的特点在哪里”这一点添彩。我女儿专门约了给她写推荐信的计算机课老师,谈自己申请的学校和portfolio的优势劣势,准备不立足自己在CS上已经有多少“成就”,而是立足天赋、快速进步和一年之内取得的进展,突出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老师了解到了孩子申请的目标和长处短处,在推荐信上的准备就有的放矢了。当然公校老师愿意这么配合的可能不会很多,私校的优势就显出来了,顶尖私校的college counselor和老师更是非常愿意配合孩子,孩子自己的情商在线也很重要。
写到最后还有很多东西想写,但是累了,也突然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趣,就到此吧。有问题的话如果我有空会尽量回答。孩子自推的话很需要家长配合,但是孩子不自推多数情况下家长推也没用,好在这个社会上什么大学最后都能过得不错,自己满足自己的现状就好。
祝大家新春快乐。
更新:有人一定要看到数据点,也没什么不可以看的,我女儿的GPA是NW GPA 4.0, weight GPA 4.5(他们学校最高能达到的是4.5),也就是说选过的都是honor或者AP课程,没选过一般课程,虽然他们学校不ranking,但是ranking的话这个GPA肯定是第一名。 SAT 760/790,奖项有一个 international semifinalist, 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 state first team (varsity), state all acdemic team, 多个national/state tournament的冠军。leadership方面是学校一个文化俱乐部的founder,后来做的比较大,被TV和报纸报道和采访过。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感谢lz坦诚的分享。你女儿太优秀了!
恭喜加祝福🎉🎉🎉
a
amanemisa
好细致的分享啊!赞家长和孩子,祝一切顺利!!
S
SheldonCooper
谢谢分享,小姑娘好优秀,小娃妈来看看开开眼。
R
RivuletLee
回复 621楼lifeisme的帖子
我本来说top私立脑子里想的是新英格兰那些传统preparatory school,那些学校依旧是非常亮眼,但早已不是当年那种ivy feeders的辉煌战绩。 其他大的地区top私立,我觉得你说的情况是valid的。借用前几天有人讨论南加South Pasadena,Arcadia和Irvine的帖子,我的感受是,公立学区的兴衰可能周期会比较快,尤其是新一代技术移民家庭聚集的地方,但是私立周期就比较长,养成一个好私立很难,同时这些学校要垮下去,他们多年的口碑和在admission里的人脉,也不是一夜间树倒猢狲散。所以在一个geographic region里,你说这个情况我觉得非常make sense。
m
mimikiki
回复 642楼mimikiki的帖子
说在这种硬核学校学CS女生成绩比不上男生那倒不一定。能考上这种学校的女生都有两把刷子的。这种学校成绩又不curve, 只要智商在,肯努力,女生一样可以学得很好。这种大学硬核专业好成绩的女生见到太多了。只是毕业以后能不能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就难讲了,毕竟工作跟读书考试不一样,没有一个模式可以跟着走,更考验一个人的情商和创造力。
swansea123 发表于 2022-01-31 14:18

“说在这种硬核学校学CS女生成绩比不上男生那倒不一定。”
我没这么说!!mit不是考上的,是申请上的! 清华北大那种才是考上的。。
硬核学校CS女生成绩优秀的当然有,就是极少。。你要硬说优秀的男女比率一半一半,反正我是没见过。。
n
niggy
膜拜牛蛙!
提大提大
Parchment是申请学校时候使用的app一种,这是链接,https://www.parchment.com/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13:00

这个妈妈很耐心很全面了,
自己上岸不忘赠人玫瑰
可见乃女
R
RainForrest
多谢分享!孩子和家长都太优秀了!恭喜拿到心仪的offer!她会选哪一所学校呢?
N
NewBeing
通篇读下来,我觉得楼主女儿不进最牛的大学都不公平。孩子不论是个人的努力、毅力、智商、情商,都是同龄人里很出色的那一小撮。这样的孩子well deserve进最好的学校,也fit那些好学校。这个不是家长给架上梯子强迫孩子往上爬的那种。也因此,楼主的经验对于相当多的孩子来说没有啥借鉴意义,因为就我观察,得过且过没有目标没有方向enjoy父母给的生活的孩子占大多数。
i
iamrealyoyo
markmmamamamam
x
xinmama
谢谢干货分享。
桑陌
真是360度无短板的牛娃,太厉害了
l
lllyyy
恭喜恭喜!孩子很棒。家长也上心!
G
GWYH
MIT喜欢竞赛得过大奖的孩子。只要拿到各种著名竞赛的金牌,MIT妥妥的录取,不用费这么多事。
珍珠奶茶
收藏
r
rocky.free
这个问题非常技术性,school profile做得好的学校能看见录取的学校和一个人还是多个人,拿这个作为线索上parchment搜一下scatter diagram,然后一个一个录了的学生的profile看,最后用Excel做个趋势图,这个真很花时间,建议只做梦校,我做了MIT和Caltech,如果她申请RD的话我会做H和Cornell,好在最后不需要做了。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12:46

非常感谢lz真诚分享!你女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绝对是优秀中的优秀!恭喜!
虽然我孩子是文科生,但是lz的分享仍很有借鉴意义。 我想请问一下,了解大学喜欢什么样的profile以后,是根据大学的喜好让自己孩子去做相应的活动/比赛吗?还是在写文书的时候更能与大学契合?
再次感谢分享!

l
littlebirdca
强帖马克,谢谢!
y
yayabeibei
我和那位层主看法相反 我觉得美帝最值得的事就是念书了
但名不名校的 能录最好了 录不到也不要强求的
Caltech隔壁有家社大 我认识一小孩 社大念了几年去Caltech读完本科又去mit读研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CleverBeaver 发表于 2022-01-31 02:03

同意,能上就上,水到渠成,否者太累了,太早burnout会失去努力的兴趣
e
ecolock
回复 621楼lifeisme的帖子
我本来说top私立脑子里想的是新英格兰那些传统preparatory school,那些学校依旧是非常亮眼,但早已不是当年那种ivy feeders的辉煌战绩。 其他大的地区top私立,我觉得你说的情况是valid的。借用前几天有人讨论南加South Pasadena,Arcadia和Irvine的帖子,我的感受是,公立学区的兴衰可能周期会比较快,尤其是新一代技术移民家庭聚集的地方,但是私立周期就比较长,养成一个好私立很难,同时这些学校要垮下去,他们多年的口碑和在admission里的人脉,也不是一夜间树倒猢狲散。所以在一个geographic region里,你说这个情况我觉得非常make sense。
RivuletLee 发表于 2022-01-31 14:32

当年的ivy feeder是什么战绩? top private现在是30%到40%进ivy +ms
小蓝鸟
回复 675楼GWYH的帖子
能拿这些大奖也不发愁大学去哪,有的娃需要润色,当然娃也不错,那就是看家长的实力了,楼主娃不错,家庭也有实力,能私立高中还是最好的高中供的起,还能找到大学那些资源,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能力的
y
yayabeibei
恭喜楼主! 家有小中男的哭晕😭,如果是小中男,还在Top高中里,这些是远远不够的……CS方面,Business方面, 现在不论是升学还是入职,小中女的优势都远超小中男几条街……
俏虎妞 发表于 2022-01-31 02:16

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名校一条路,而且top 30的学校足够给一个好的教育,人生这么长,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p
piggymm
恭喜楼主和楼主家姑娘。谢谢分享!
S
SunSunFlowers
感谢lz坦诚的分享。你女儿太优秀了!
恭喜加祝福🎉🎉🎉
j
jiajiadema
好贴,谢谢分享!
N
NewBeing
恭喜! 谢谢分享! 请继续写完。可以看出家长本身也牛并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另外能不能给小娃家长一些建议,比如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推,课外班的尝试
wingofdream 发表于 2022-01-31 09:49

实话实说,楼主家的孩子不是推出来的,必须要靠家长推的孩子也绝达不到楼主家孩子的程度。勉强推进了藤校,早早晚晚还是会回到他/她自己本应该有的水平,这个是天生的性格决定的。
d
daughter9
感谢分享,也太牛了
d
duoduozhutou

网上很多人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今年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但实在不想别人觉得我们BSO,于是借个公马,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就看下去,不适合你的情况的退出即可,我会尽量回答你的问题,尽管时间上可能不会非常及时。
前提是:我女儿是一个自推娃,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帮她接近她的目标。虽然上个好大学只是人生的起步,但是还是很开心看到孩子能够树立目标、自己去努力了,最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 Academic
多数Top20学校看的不只是GPA和标考分数,这里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质量问题。譬如MIT和Caltech,录取评估时会看STEM是否完成你所在学校的最高课程设置,譬如你学校数学有AP Cal BC,你选了AB即使得了A也会被折扣, 如果学校offer有 linear algebra或者multivariable Cal,最理想的是在senior这一年能选其中一门,这样就得在上高中(甚至八年级)开始计算数学怎么选课才能把之前要求的课程上完,如果上不到这一步争取一个暑假到community college或者网上选课来赶上这个节奏。
如果孩子有Dream school,一定要研究对方的要求。譬如Caltech一般喜欢你完成AP Chem, AP physics C, Honor or AP Biology, 如果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你没选,录取时基本就亮红灯了。我们STEM课程问题倒不大,我们的问题出在别的地方,女儿高中转校的时候两校之间Spanish衔接不好,如果进入新的学校上Spanish可能会落后影响成绩单(此前全A生),但是如果我们不完成4年Spanish毕业虽然没问题,但她学校有AP Spanish,因此可能会影响她录州大(我们州大极其好,要求四年外语)甚至Liberal Art色彩强的Ivies(来自学校counselor的建议),最后和他们学校college counselor讨论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是暑假在当地大学注册一年级的加快Spanish,这样可以满足四年的要求,而空出来的时间挑战性地填满了AP Computer Science和Honor Data Structure,这样她最后一年可以选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最高课程Honor Soft Engineering, 申校的时候college counselor就可以圆满地解释了她的课程设置。
当然最后这个麻烦我们没遇到,因为MIT和Caltech主要看STEM,如果EA没录我们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单看AP数量有时会misleading,质量有时更重要。譬如我女儿的情况,只有7个AP(一门计算机、两门数学、化学、物理C、生物和历史)、四门大学课程(暑假修的200 level 编程、化学、Spanish和一门数学课),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PSAT数学满分),是申请STEM学校的典型profile。
(2)SAT or ACT
我们让孩子没准备的情况下裸测了SAT和ACT,最后发现SAT更适合她,考了两次,第一次略低1500,一次过了1500,当时决定不再考了,因为她数学接近满分,符合MIT和Caltech不低于780分的要求,但是这分数最后Caltech也没用上,今年那里test blind,但是MIT是看分数的(虽然说optional,但没分数的录得很少),如果EA没录RA还是需要分数的,我觉得这个还是要考好。
(3)一定要上个好高中
以前看过人讨论是应该鸡头还是凤尾的问题。学校一般有个School Profile随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资料一起递给申请的学校,尤其是私校,最后一页是学校过去三年的matriculation 单子,要是该校的好学生基本都录得好,那么你孩子是好学生的话也会录得好,你孩子是一般学生的话也会比差校的一般学生、有时甚至是好学生都录得好,差校的好学生应该不差,但是上Top20 会难一些,Admission的人认学校名字,一些高中甚至是一些名校的feeder school,我女儿的学校90+毕业生EA/ED了9个Top 10学校。就是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高中中间决定让她转过去,她原来的学校也不错,但是matriculation不如现在学校,她执意要转,我们也就从了,过程各种困难不表。
上个好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counselor!这个非常重要,好私校有很棒的college counselor,不仅有经验,还帮助给essay把关。
更新:有人对怎么找feeder school感兴趣,这个你可以看看孩子Dream School的AO的简历,尤其是director of Admission, 这些人毕业的高中往往会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学校。但是更多的是visit schools,研究它们school profiles,尤其是过去几年matriculation的趋势,scattered diagram在一些申校的app里面(譬如Scoir和Parchment等)都找得到,这个研究起来比较花时间,还有就是network,看看别人孩子的经验,往往有规律可循。
(4)Academic profile
除了成绩和标考之外,TOP学校一般会有些要求,譬如参加过Robotic竞赛、数学竞赛、大学水平的research、国际水平的academic奖项等,我们不是大地方出来的,女儿对CS感兴趣的较晚(这个后面会提到),错过了竞赛的机会,好在我在大学工作,于是帮助女儿找了一个暑假在生化实验室Volunteer的机会,我跟她讲,我可以帮她起步,要干下来有的结果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她的work ethnic还是非常不错的,做了两年最后教授开始主动给她付钱,后来决定转CS教授还给她推荐了其他的faculty。
更新:有人对research的经历感兴趣,我女儿是freshman前一年暑假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pandemic,学校也让签了无责任豁免,孩子每周去三个小时,周末半天,寒暑假全时,shadow一个硕士生,孩子很努力,跟着慢慢做出一些结果,到了pandemic的时候已经是sophomore最后半学期,夏天是在线上做了一些数据处理等工作,最后靠在硕士生排名后面发了paper,在national society年会上高中组做了oral presentation。
我女儿一直想学医,后来接触了CS课程,一下子特别喜欢,而且表现出来比chemistry/biology好得多的天赋,这时候已经是Junior了,转CS的话她自己努力建立的profile好多用不上了,譬如biochem research;需要建的profile譬如GitHub、网页、编程的portfolio等等。我们让她自己思考决定,是暂时手忙脚乱辛苦一点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现在图稳将来可能后悔,还有我说你的profile可能不如那些freshman就开始做CS的,但是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取得很大进步,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自己可以挑战自己,而且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后她决定走CS路线,自己同时修了两门CS的课程(谢天谢地学校免了她必须先完成一门再修另一门的要求),Junior暑假修了一门大学二年级的课程,申请到了一个IT assistant的工作,GitHub做的很不错,也完成不少project能放到申请学校的portfolio里面吧。
更新:IT assistant是在所在高中开始做的,这个没经验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当然自己的人缘和people skills对拿到这个位置很关键。到了Junior暑假的时候因为这个经历再申请周围大学的暑期IT assistant就容易多了,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住在大学城,周围有很多高校,暑期学生回家的多,学生助理的位置相对好申请一点。
(5) Extracurricular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打酱油了所有的体育活动,孩子偏偏选了自己身体条件不利的三大球的一种,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开始只是健身就好,没想到推她走多远,但是middle school开始很多人退出了,孩子还在坚持打下去,而且开始打AAU,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其他人,但是肯练,一直坚持,渐渐不打酱油了上了主力名单。这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应该和将来择校挂上联系了,因为好的学校录取的时候看你的EC不在多,而在于能把一件事情做很多年而且做到很高水平,于是我们开始投资私教,也把她往好的球队送,8年级便能打varsity,AAU球队拿过一些state和national tournament的冠军,sophomore开始给那些需要学生自己靠成绩make 学校的球队(譬如MIT、Caltech、John Hopkins,U Chicago等)教练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最后申请的时候教练都endorse孩子的申请,这应该是录取的一个很关键原因。
(把这个回复加到这里: AAU不止篮球。 多数D3好学校对感兴趣的运动员有pre-read,在senior开始之前,通过的话必须ED这些学校,譬如JHU,U Chicago, Emory等。MIT和Caltech没有Pre read,但教练对感兴趣的运动员还是要成绩单先看看,觉得还好的话会给招募的运动员排序,发给admission。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差太多,得够水准,但是很多够水准的最后也不是还没有录?以MIT为例,一般人录取率7%,被教练endorse的运动员增加到几乎33%(成绩够的话),女运动员更高。)
更新:说到recruit,如果是IVY这种division 1的学校,能拿到教练offer一般是保录取的,但是拿到这个offer是非常难的,要么是体育水平没达到D1的要求,要么身高体能不够compete D1的。D3对身高体能的要求比D1要差一点,但也是很难进去的,在教练endorse之前会亲自去看比赛,如果你发邮件和比赛剪辑教练没反应多半是没看上你家娃,试两三次教练不跟进就放弃好了。我女儿是中学开始慢慢显示出来坚持训练的效果的,她打的位置对头脑、skills等要求更高一点,这也是我们能扬长补短的关键,孩子意志品质好,愿意花时间去进行枯燥的训练。
其他的EC:culture club founder,Moot Court(international award)等
(6)技术细节很重要
我女儿申请的时候,曾经想过只声明caucasian进white的pool,因为Asian American的成绩太内卷,她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是Asian 牛娃太多了。她的college counselor思考再三,还是推荐她同时声明white和Asian,因为Asian American的pool里面EC是体育的远不如white group多,在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比较容易“出头”。我们后来觉得这个想法很英明。
更新:混血孩子申校的时候原则上可以勾其中一种,两种甚至所有种,看孩子自己的认同,有的孩子更认同其中一种,譬如我女儿认同自己的亚裔身份就相对晚一些,是高中最后两年吧,开始她的profile都是只勾了Caucasian,但是后来自己认同了亚裔身份就决定都勾,勾了亚裔还要勾是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有些人不勾亚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后裔孩子成绩好的真的很多,但我绝对不赞同勾自己不是的族裔,back fire的可能性太高,也实在不ethnical
(7)Essay写什么很重要
Essay怎么写好很容易找到样板,但是每个学校的Essay Prompts就固定的那么几个,要写出彩就有点难,女儿自己的经验就是(1)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经历(2)所有的prompts的essays联系在一起就应该是一个人的具体形象,譬如MIT有八个prompts需要写,她写出来的结果就是来自小地方、克服过比较大的困难、依然保持好奇心、保持进取精神、立意回馈community、能够应付挑战的有tenacity的孩子——这是essays全部加在一起要传达的信息。
(8)crack面试
Caltech没有面试,我们是球队official visit的时候见到AO的,娃回来查了AO的简历,此人以前曾在我们州的一所大学工作过,应该听说过娃的高中,所以娃自己立马写了邮件感谢她时间上的付出,这我我挺佩服孩子的,情商在线。
MIT有面试,提交申请一周后我们接到面试人的邮件要约zoom面试时间,孩子和college counselor约了模拟面试,找了MIT以往常用的面试题目(感谢almighty Google),准备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准备了3-5个要问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讲究,要问的有深度,还要显示自己对申请的学校有研究有想法。之后研究了面试人的简历背景(再次感谢almighty Google),居然是亚裔,孩子想了几个可能的共同话题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准备甚至到了服装是formal,business formal还是causal的程度,communication是孩子的长处,面试相当顺利,甚至讨论到了有个Asian母亲的经历,最后面试官对她印象很好,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在MIT校园见到你“。
说到情商,我觉得这个不仅仅是对申校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生能否过得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孩子还小,立足情商培养可能比推籐还重要,crack面试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来自情商的长期培养,这个应该想做的话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
(9)推荐信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
推荐信这个环节很有意思,不是说你好就行,主要是写的人能配合给“自己package的特点在哪里”这一点添彩。我女儿专门约了给她写推荐信的计算机课老师,谈自己申请的学校和portfolio的优势劣势,准备不立足自己在CS上已经有多少“成就”,而是立足天赋、快速进步和一年之内取得的进展,突出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老师了解到了孩子申请的目标和长处短处,在推荐信上的准备就有的放矢了。当然公校老师愿意这么配合的可能不会很多,私校的优势就显出来了,顶尖私校的college counselor和老师更是非常愿意配合孩子,孩子自己的情商在线也很重要。
写到最后还有很多东西想写,但是累了,也突然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趣,就到此吧。有问题的话如果我有空会尽量回答。孩子自推的话很需要家长配合,但是孩子不自推多数情况下家长推也没用,好在这个社会上什么大学最后都能过得不错,自己满足自己的现状就好。
祝大家新春快乐。
更新:有人一定要看到数据点,也没什么不可以看的,我女儿的GPA是NW GPA 4.0, weight GPA 4.5(他们学校最高能达到的是4.5),也就是说选过的都是honor或者AP课程,没选过一般课程,虽然他们学校不ranking,但是ranking的话这个GPA肯定是第一名。 SAT 760/790,AP全5,奖项有一个 international semifinalist, 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 state first team (varsity), state all acdemic team, 多个national/state tournament的冠军。leadership方面是学校一个文化俱乐部的founder,后来做的比较大,被TV和报纸报道和采访过。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2-01-31 00:10

谢谢分享